城北小学“和举”文化彰显育人特色,“星卡”评价激活德育课程

城北小学“和举”文化彰显育人特色,“星卡”评价激活德育课程
城北小学“和举”文化彰显育人特色,“星卡”评价激活德育课程

德育课程一体化

实施典型案例评选

“和举”文化彰显育人特色

“星卡”评价激活德育课程

安丘市兴安街道城北小学

2017年12月

“和举”文化彰显育人特色,“星卡”评价激活德育课程

安丘市兴安街道城北小学创建于1948年,学校一直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主导因素,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和衷共举,自能发展”为校训,围绕德育课程一体化,在文化育人、立德树人方面积极探索研究,以“和举”文化为引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星卡”评价激活德育课程一体化,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有效的提高了育人的针对性、科学化和实效性,促进了全校师生幸福成长,彰显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具体做法与成效如下:

一、“和举”着眼学生核心素养,构建德育课程一体化新体系

学校提出的“和举”文化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广雅》“和,谐也”,追求的是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和谐发展为核心素质教育。《广韵》“举,擎也”,彼此举荐,通力合作,标榜先进,树立榜样。《论语》“君子和而不同”,和睦相处,但不随便附和,承认差异性、包容性和开放性,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着力点和新航标。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建立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生命智慧为目标、以良好习惯培养为重点的德育课程新规范,让德育回归生活,回归学生的生命本原。这也是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必然选择。

基于此,学校提出的“和举”是“和而不同,举优取长”之义。和也,同心协力,和而不同,融合统一。是立人、立学、立教、强校之根基,是学校的文化价值追求,指家校之间的和谐互敬、教师之间的和谐互学、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助、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举也,举优取长,引领发展,托起未来。是激发潜能、完善道德、提升修养、展示品位之途径,达到“师师和,举集体力量共赢发展;师生和,举教育智慧共同成长;生生和,举团队合力共享智慧;家校和,举教育梦想共创未来;天人和,举人之慧融自然之美。”的目的,最终构建以“和举”文化引领的德育课程一体化体系。

1、“和举”德育:和而育德,举而育人。

学校创新德育管理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养和道德修养,促进了学生和谐发展,真正达到“和而育德举而育人”效果。创建了学校“一周七主题”活动,即周一到周日分别为励志日、进步日、阅读日、安全日、习作日、实践日、健身日,每一个活动日,学校都组织开展了对应的主题活动,激发学生建立进取意识、实践创新意识、健身安全意识和培养学生阅读写作的好习惯。学生建立了《励志本》,学生记录自己一周内的励志标准和心理晴雨表。学校创立学生打腰鼓特色活动制度,有效落实了人人都会打腰鼓的特色项目活动。学校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有利于学生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劳动、爱党、爱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和举”团队:和者为仁,举者治学。

实施和举教育,人是决定性因素,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和举文化建设、和举教育实施提供人才支撑。学校在教师队伍的培养上强化“六和素养”的学习与提升,“六和素养”即:品德敦和、气质贤和、谈吐温和、举止谦和、内涵协和、学识渊和。学校领导把“六和”素养渗透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之中,开展每日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三字练习,从传统的书法艺术中传承、积淀和举素养。利用教师节、“三八”妇女节等节日,以“我的价值观”、“我的学生我的爱”等为主题,开展师德演讲活动。学校通过“星级办公室”、“星级教研组”、“星级教师”评选,树标杆、树榜样;开展“你秀我优,牵手共赢”活动,促进了“和举”教师团队建设。

3、和举美育:和显才艺,举展风采。

学校艺术教育以“和举”文化为统领,以艺术教研活动和艺术特色活动为切入点,丰富学生艺术活动,增强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把艺术辅德的教育活动引向社会大舞台。以艺术悦心,以艺术陶情,以艺术益智,以艺术践行,以艺术健体,以艺术辅德。“和显才艺,举展风采”是学校艺术教育的目标。每年一届的艺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艺术特长,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4、和举心育:和育心灵,举促和谐。

学校把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各环节中,携手共育孩子阳光心态,形成了“人人知心理健康,人人学心理健康,人人护心理健康”的良好局面。实行学校、年级、班级三级管理模式,开展的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健康知识手抄报、健康教育征文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潍坊市合格心理辅导室的首批验收中得到了上级和领导的好评。在安丘市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评选中,获“安丘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称号。

5、和举礼仪:和而有礼,举而自律。

学校把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作为学生当前基础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强化校园文明礼仪教育氛围,利用校园广播和国旗下讲话等形式营造了浓厚的文明礼仪活动氛围;利用校园文化营造校园浓郁的文明礼仪知识氛围。校园的楼道内的“和举文化”、“和以育习惯,举以树榜样”、“轻声细语,举止文明”等版面,让学生时刻提醒自己要自省、自律。

6、和举实践:和而有识,举而有能。

学校提出了“和而有识,举而有能”的综合实践理念,以合作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真正使知识和能力得到全面地提升。“和而有识,举而有能”的综合实践实施理念,正是迎合了该学科的自身特色,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通过和谐有序地深入社会,参与实践,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7、和举健身:和而有力,举而健体。

学校以“人人健康、健康第一”体育锻炼理念,把开展“和举”锻炼活动作为重要途径之一,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每周日规定为学生在家的“健身日”。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运动的意识,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和老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大课间活动采用集中——自由组合——按项目分块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学生先进行腰鼓舞,再自由组合,进行活泼多样的游戏,身体素质练习,器械练习及其他小项目活动,有合有分,以音乐为背景串

联活动全过程,旨在全员参与,体现“和举”健身的文化理念。

8、和举自护:和而有安,举而有能。

学校坚持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学校安全稳定长效管理机制,开展“和举”自护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制止和防范校园暴力与安全事故。坚持每周一次紧急情况下撤离、疏散、逃生等安全防护应急演练。实现全年安全工作责任目标实名网格化,努力创造良好的校内外治安秩序和教学环境,确保校园和师生平安及和谐校园建设。

9、和举家校:和合通济,举而通达。

家校合作推行“和合通济,举而通达”教育观念,构建平等和睦的家庭气氛,最终达到融洽举达的家校沟通效果。通过开展“亲子共成长”发展式家庭教育培训活动、家长进课堂、《家校联系助学手册》、“星级家长”评选,共走星光大道等活动,增强了学校凝聚力,更好地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获得了较高的社会满意度。

二、注重学生“习惯+自能”能力,探索德育课程一体化新路径

学校以“和举”文化为引领,以课堂教学业务活动为平台,加强课程方案的落实,搞好课程和课堂改革的实效。性研究,全面推动我校课程与课堂的双项改革。

“和举”课程理念:与认知规律和,与成长规律和,与素质教育和,与社会需要和,与人文发展和。举习惯促认知,举成长促发展,举教育提素质,举和谐育公德,举人文化智慧。

“和举”课程目标:举优育和,习惯养成,健康成长,自能发展。

“和举”课程体系:以课程理念为引领,建立与认知规律和,与成长规律和,与素质教育和,与社会需要和,与人文发展和的“习惯+自能”双层双项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改革。“习惯+自能”双层项课程体系,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按照低年级段(1—2年级)和高年级段(3—6年级)两个层面设立课程,在低年级段中设立(语文、数学、艺体)+习惯(整合品德与生活)的双项课程,在高年级段中设立(语文+品社+传统文化、数学、英语、艺体、科学+环境+安全)+自能(实践活动的)的双项课程。

“习惯+自能”课堂教学改革,就是按照课程标准创立的“习惯养成课

堂教学法”和“自能探究式高效课堂教学法”。我校对应双层项课程体系,确立小学低年级段的习惯养成教学法和高年级段的自能探究式高效课堂教学法。习惯养成课堂教学法,主要让学生养成听、说、读、写习惯,思考表达习惯、合作学习习惯、动手操作习惯,“三本”整洁使用习惯及各种生活习惯的养成。自能探究式课堂教学法,主要培养学生自能做到对学科自身内容的整合学习、对学科间内容整合的学习和学科与活动课整合的全面整合学习,做到自能进行研究性学习,自能合作探究学习,自能反思探究学习,自能探究实践等多项学习能力,上述能力表现在汇报预习质疑、自主合作初探、师生交流共探、达标拓展反思、生成新问题等各个环节中。

三、强化“星卡”评价激励,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深入实施

“立德树人”,强调以德立人,树人以德。立德树人所树的“人”,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于这种认识,学校自2005年起开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过级卡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逐渐形成了星卡评价机制,并成为学校工作的有效评价杠杆。2013年起,建立了“和举”文化下的星卡评价体系,实行“举习惯育自能,举自能促成长,举人文化智慧,举智慧提素质”的教育机制,让德育课程融合于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学生之中。

学生方面,将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等形象的化为十颗有一定标准和一定意义的“星”。即:品德行为星、学习发展星、安全自护星、习惯养成星、身心健康星、特长发展星、团结合作星、实践体验星、创新发明星、自省自律星。根据每位学生在校、在家的表现,每个学生无论在哪一方面表现突出或进步,就会获得学校印制的精美过级卡片一张。学生每5张相同项目的一级过级卡就获得一颗相应项目的星。只要学生在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五个方面,每一个方面获得五个学位星,就可评为星级学生。评为星级学生的学年末奖励奖状一张。连续两年评为星级学生的就奖励一个小学士学位星章,连续四年评为星级学生的就奖励一个小硕士星章,连续六年评为小硕士学位的,就奖励一个小博士星章,特别优秀的,可跳级得章。奖章颁发时,在学校每年二届的星光大道上由学生携家长一起登台领奖。

教师方面,学校采用的是教师、教研组、办公室、级部捆绑式星级评

价制度。从教师个体的量化考核到教研组、级部、办公室成员的全体的整体评价,激励教师既有个体的争先创优意识,又有整体的团体合作意识,有效的提高了教师的素质,发挥了教师的积极性。

家长方面,制定星级家长评价标准,由班主任和每个家庭的孩子分别进行记录,达到优秀的记一颗星,学期末进行汇总考核,获得五颗星以上就可评为星级家长。这种由学生教、师评双向进行的家长评价,增强了家长对学校的关注度、对教师的支持度、对孩子教育的配合度,有效地提高了家长的素质。

学校方面:为确保评价的长效性,学校将评选出的星级学生、星级家长、星级教师、星级班级参加每年的“星光大道”颁奖仪式。这个颁奖仪式学生、教师、家长委员会齐参与,举行盛大的颁奖仪式,由学生携家长走上领奖台,在颁奖和颁奖词的盛大仪式中实现颁奖全程,教师、学生、家长齐兴奋,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把星级评价效果推向了高潮。

学校建立的“和举”文化下的“星卡评价”体系,让学生在“合作、举荐”中提高自己,成为了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文化磁场。通过星卡评价,实现举习惯育自能,举自能促成长,举人文化智慧,举智慧提素质的教育机制。“星卡评价”以评价促提高,形成学校发展的动力源,已成为城北小学的重要品牌。

四、取得的成效

学校以“和举”文化为引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星卡”评价激活德育课程,有效提高了文化育人的针对性、科学化和实效性,促进了全校师生幸福成长,彰显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产生了较好的立德树人效果,学生在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上有新突破。周翔宇等28名同学在器乐、舞蹈、声乐等方面获国家级奖励,殷晓璐等14名同学代表安丘市参加潍坊市体育运动会并获奖。20多名同学的作文在刊物上发表。CCTV 电视英语风采大赛中,有1名同学获山东省奖,2名同学获潍坊市奖,40多名同学获安丘市奖。86名学生在新华报杯作文比赛中获奖,在潍坊市“幸福中国”讲故事比赛中,城北小学李晓娟获二等奖。

2012年4月30日,《山东教育报》做《让学生自主成长》的专题报道。2012年8月学校的《自能探究式教学法研究》获得潍坊市教育教学创新燎

原奖和潍坊市政府成果三等奖,《345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运行机制》获得潍坊市政府成果二等奖。2013年6月《山东教育报》报道了《养成教育铸就学生良好品格》,2014年6月《山东教育报》报道了《小星卡激励学生成长》,2014年1月《山东教育报》报道了《“自能教育”让学生乐享教育全程》。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和谐校园建设典型学校,全国首届中小学生迎奥运征文优秀组织单位、山东省首届小学生手抄报比赛优秀组织单位、山东省青少年才艺展示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山东省语言文字示范化学校,被山东省委宣传部、教育厅等10家单位联合命名为亲情教育基地;潍坊市师德建设十佳先进单位、潍坊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潍坊市校园普通话示范学校、潍坊市素质教育示范校、潍坊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潍坊市家庭教育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随着全市德育课程一体化改革的推进,我校将继续以“和举”文化为引领,以“星卡”评价激活德育课程,深入探讨文化育人、学科育人等方面的新思路、新方法,丰富德育载体,拓宽德育渠道,提高德育成效,坚定不移地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深入实施。

用红色德育文化育人

用红色德育文化育人 ——坞根镇中心小学张文华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淀、创造、整合形成起来的一种特定的文化类型,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坚强自立、勇往直前。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暨是提升民族精神,更是传承红色基因。对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校依托红色资源优势,充分发挥革命老区的优势,进一步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红色德育文化传承优秀的革命文化。以红色德育文化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小公民。以红色德育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断探索新形势下依托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发展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文化教育,工作具有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逐步形成具有老区特色的小学红色德育育人的新模式。 一、让红色环境育人 校园环境是师生赖以学习、工作、生活的外部条件,是校园内在精神的外化,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文化内涵。红色校园环境建设,让学生耳濡目染,实现环境育人。 1、创建校园红色宣传阵地 橱窗、宣传栏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学校将进行全新改造,使之成为学校红色教育宣传阵地的一块亮点。围绕“红色教育”这一主题,把活动中评比出来的优秀作品,定期展出,如:手抄报、书画作品、摄影作品、优秀作文等。让每一道墙壁会说话,让每一道墙壁能育人,教学楼的墙壁布置成“红色画廊”,悬挂红二师的相片及相应的故事,无声地述说革命故事。教室“红色”环境的营造,如:教室一角开辟出“红二师烈士角”,定期刊出红二师的革命事迹的黑板报,建立“班级红色图书角”,引导学生学习革命历史,感召革命精神。 2、组建校园红色活动阵地 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李萍在《浅谈小学生道德教育》一文中指出“民族精神教育

传承经典文化弘扬红色精神建特色校完方案

传承经典文化弘扬红色精神建特色校 完方案

传承经典文化弘扬红色精神构建特色校园 -----新华书店希望小学 为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使学校有特色,铸就校园浓郁人文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按照县教育局打造特色学校、注重一校一品的发展思路,努力提升学校品位,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根据本校本地区丰富的得天独厚的红色德育教育资源优势,结合传统文化教育,以红色乡土教育为核心内容,以“传承经典文化弘扬红色精神”作为创立特色学校的突破口,培养少年儿童健康向上的公民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和践行能力,特拟定我校特色学校创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石塘作为革命老区,有着光辉的革命历史,我校结合实际开展红色乡土教育,传承与弘扬适宜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的经典文化及红色文化精髓,将学校德育工作虚功实做;展现地方文化,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创新校园红色文化,培育和提高学校师生人文素养,打造红色特色“人文校园”。引导和激励学生深入实践,走进乡土历史,了解和感受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把口号变成行动,使学生在系列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经过学生的实践体验,使她们的情感得到升华,行为得到内化,逐步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增强学生的道德规范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努力

拼搏精神和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二、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工作小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 三、特色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 1、特色学校的工作的基本思路 坚持一个中心:内涵特色发展,建设红色校园 依托两个载体:活动为载体、班队为载体 促进三项建设:校本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班队集体建设。 突出四大结合: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学科整合相结合; 特色校园的创立与班集体建设相结合; 思想道德教育与行为规范养成相结合; 学生课外活动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 2、培养目标: 了解并继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革命优良传统,以“做最好的自己”为起点,逐步培养“自信、自尊、自主、自强”的人格意识;以“细节养成、积淀习惯”为重点,逐步培养学生“刻苦勤奋、文明守纪、孝敬感恩、积极上进,为自己一生

浅析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与当代价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3656871.html, 浅析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与当代价值 作者:孙晓敏 来源:《新一代》2020年第03期 摘要:红色文化是我国的一种特色文化,是在抵抗外来侵略、积极建设家园中,无数革命前辈用实际行动甚至是流血牺牲,凝结成的一种宝贵精神财富。红色文化不仅具有育人功能,对人的思想、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还具有深厚的精神内涵和鲜明的时代价值,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也是我们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 关键词:红色文化;精神内核;当代价值;弘扬路径 一、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 (一)革命理想主义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崇高追求,这种“初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也是红色文化得以孕育并不断成长的精神之源。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二)革命英雄主义 革命英雄主义与个人英雄主义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是为了广大群众更多利益而奋斗,始终坚持集体主义高于个人主义;而后者则恰恰相反。革命英雄主义是不掺杂任何私心的,只要有利于革命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群众的利益,革命者会毫不犹豫的舍“小我”、成“大我”,舍“小家”、顾“大家”。 (三)革命乐观主义 革命乐观主义是红色文化的一种直接体现,也是在极端艰苦条件下,我们党仍然能够保存实力、不断壮大的精神支柱。回顾革命战争史,可以发展我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经历了多次起起落落,但是革命官兵始终保持着乐观主义,在黑暗中寻求光明,在失败后保持信心,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战斗理想矢志不渝。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种洋溢在上至领导人,下至普通官兵、广大群众的革命乐观主义,成为了红色文化的一种特色。 (四)革命集体主义 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从立党之初,就始终遵循着革命集体主体,始终坚持党和人民同进退、共风雨。同甘共苦是革命集体主义的核心内涵,在艰苦的抗战时

全方位营造红色文化氛围 拓展学校德育教育空间

全方位营造红色文化氛围拓展学校德育教育空间 ——学校红色文化建设印象 的学校——百色市第一小学(百色市八一希望学校)。它从一出生就染上了红色的印记。学校历任校长从解读“红色文化”入手,全方位营造学校红色文化氛围,拓展学校德育空间。 多年来,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在全校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德育氛围,树立向上的校园风气,有力地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长期以来,学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尤其是抓住新校区启用的契机,对校园环境进行整体规划,力求让革命传统、民族精神渗透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用无声的氛围滋养学生心灵。浑然一体的红色文化布置,它昭示着全校师生追求德才兼备、不断超越的人生理想;读书走廊里的名篇佳作时刻鼓励学生从小立志,报效祖国;学校的校徽、校服、教学楼的设计都蕴含着传统教育、红色文化元素,用红色的育人环境感召人。 红色文化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文化,将它们请进校园,甚至请进课堂,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能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更能促进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在开展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学校利用围墙、教室、楼道、柱子来布置宣传标语和举办“红色”图片展,在开展校园活动文化建设中,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革命旧址参观学习、开展扫墓活动,缅怀革命先烈、学唱革命歌曲、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开展入队宣誓等。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学校邀请百色起义纪念馆来学校举办专题活动,请一些参加过革命战争的老红军、老战士走进校园举办报告会、座谈会,利用校园广播开辟形式多样的革命传统教育专栏,给学生创造了展示的舞台,举行“红色歌曲大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等,将红色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展示“红色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弘扬先烈的革命精神,树立学生建设家乡、报效国家为己任的远大理想。学校还积极拓展育人载体,充分利用红色网站、百色起义纪念馆等阵地进行红色革命传统教育,使红色文化深深植根于师生心中,用红色的实践活动培育人。学校非常重视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早在2001年就成立了少年军校,并建立了多个军训活动基地。十三年来,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在开展了国防知识讲座、封闭式夏令营军训体验等活动,不仅强化了学生的集体意识、爱校意识、国防意识,还使孩子们充满了军人般的意志品质。 将红色文化引进到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上来。学校通过不断的积累,整合了教育资源,拓展了教育渠道,解决了以往对于学生思想教育的形式主义、口头说教、空洞无物等缺点。教会学生学会爱、感受爱、奉献爱是学校实践红色文化育人的基点,更是学生培养目标之一。当手拉手学校的伙伴们出现饮水难的困难时,全校师生及时相助,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困境;当看到贫困山区的小朋友将要面临失学时,大家又用爱心使他们重返校园;当祖国和人民遇到灾难时,孩子们又学会了责任与担当,先后为汶川地震灾区、西南旱区捐款。一次次的情感教育,使学生们感受到奉献与付出的幸福,更懂得了如何肩负起对祖国和人民的责任。实现了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乡土性,现实性,实用性特点,在教育形式的多样化、直观化,加强了学生的亲身的体验,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为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开辟了新空间。 望前程繁花似锦,赴征途任重道远。如今,我们百色市八一希望学校高歌“唱响红色旋律,我们从这里起航”,沿着素质教育的正确方向,以昂扬奋进的精神面貌,打造品牌学校文化,构建新型育人环境,向着“内强素质,外树品牌,发展内涵,彰显特色,争先创优,打造一流。”的目标阔步前进!

传承经典文化,弘扬红色精神建特色校完方案

传承经典文化弘扬红色精神构建特色校园 -----新华书店希望小学 为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使学校有特色,铸就校园浓郁人文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按照县教育局打造特色学校、注重一校一品的发展思路,努力提升学校品位,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根据本校本地区丰富的得天独厚的红色德育教育资源优势,结合传统文化教育,以红色乡土教育为核心内容,以“传承经典文化弘扬红色精神”作为创建特色学校的突破口,培养少年儿童健康向上的公民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和践行能力,特拟定我校特色学校创建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石塘作为革命老区,有着光辉的革命历史,我校结合实际开展红色乡土教育,传承与弘扬适宜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的经典文化及红色文化精髓,将学校德育工作虚功实做;展现地方文化,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创新校园红色文化,培育和提高学校师生人文素养,打造红色特色“人文校园”。引导和激励学生深入实践,走进乡土历史,了解和感受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把口号变成行动,使学生在系列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行为得到内化,逐步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增强学生的道德规范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精神和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二、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工作小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 三、特色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 1、特色学校的工作的基本思路 坚持一个中心:内涵特色发展,建设红色校园 依托两个载体:活动为载体、班队为载体 促进三项建设:校本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班队集体建设。 突出四大结合: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学科整合相结合; 特色校园的创建与班集体建设相结合; 思想道德教育与行为规范养成相结合; 学生课外活动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 2、培养目标: 了解并继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革命优良传统,以“做最好的自己”为起点,逐步培养“自信、自尊、自主、自强”的人格意识;以“细节养成、积淀习惯”为重点,逐步培养学生“刻苦勤奋、文明守纪、孝敬感恩、积极上进,为自己一生负责”的卓越品质,最终成为“重健体、懂礼仪、善学习、能合作、会创新”的时代新人。 四、实施途径与要求 (一)德育理念

浅析四川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

2 新西部 NEW WEST 2018年6月上旬刊 习 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1]在新时代,结合四川 红色文化的内容,传承和弘扬四川红色文化带给我们的积极作用,使四川红色文化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对于真正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传承和弘扬四川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增强理想信念教育 四川红色文化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四川红色文化精神集中表现为勤劳勇敢、开拓进取、团结协作、拼搏创新和无私奉献,是组成我国民族精神中的重要一部分,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崇高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四川红色文化的重要支柱,也集中表现了四川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1、加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四川红色文化包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以及独具价值的精神内涵,如长征精神、三线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而且,四川是中共树立红色英雄最多的省份,四川英雄人物是全民族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形成的,并不断发展升华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彰显历史的新平台,四川红色文化的熏陶作用是教科书无法比拟的。因此,四川红色文化是引领和充实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动教材,坚持结合四川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其价值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尽力做到将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结合,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从而付诸实践,用中国梦这一大背景激扬自己的青春梦,激励学生将自己的个人理想自觉地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和开拓者,不断加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 2、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大学生正处于思想逐步成熟阶段,培养其正确的三观非常重要。随着西化的日渐严重,历史所遗留下的文化资 四川红色文化蕴涵了党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所创造和积累的丰富历史经验,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有效资源和载体。深入阐释四川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先进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振奋民族精神,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丨董文文 浅析四川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 源特别是红色文化资源渐渐被丢失,大学生历史使命意识愈加淡薄,历史虚无主义思想严重,忽视集体主义精神,陷入了个人主义的怪圈。所以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就需要我们借助高校的教育作用,利用四川丰富的红色资源案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四川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四川人民通过艰苦卓绝、勇于创新和付诸实践的革命斗争精神和实践智慧的长期积累和凝聚而共同创造与建设的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革命精神,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四川保留了大量的红色景点包括革命历史文化遗址、四川保路运动纪念碑、将帅故里、名人旧居、红军和解放军重要战役和战斗遗址等,这些鲜活的例子,对大学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 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2]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前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3]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就必须以四川红色文化为基础和依据。四川红色文化是一种先进的文化类型,以优秀的精神品质为内核,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集体的智慧,共同的信念、精神品质及思维方式和作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的主旋律文化是红色文化,而四川红色文化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先进文化发展的产物,“继承了中华文化中最优秀的 ◎ 绵阳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四川王右木研究中心项目“四川红色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西部文化丨Western Culture W

浅谈红色文化育人

浅谈红色文化育人促进和谐发展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进入校园作为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有利于学校形成独特的精神风貌和文化传承。 一、红色文化的内容与红色文化育人的意义 红色文化的主要内容是革命传统教育。革命先辈在老区进行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程,为我们留下丰富的革命传统内容。它既包括各类与革命运动、重大历史事件以及英烈人物有关的史实及遗物;还包括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纪念地、标志物、标语、文件文献等;也包括革命历史照片和图片、革命文学、革命歌曲、革命精神等等。 校园红色文化育人主要意义就是通过对历史的重新认识,学习老一辈革命家们的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勇于创新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并以这样的革命精神来影响和熏陶学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弘扬红色文化是时代的要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而人们特别是部分未成年人的心灵深处却出现了“荒漠”。父母在抱怨,现在的孩子不知道在想什么?干什么?要什

么?孩子审美观点在变“味”。说的是一些低俗的语言,唱的是媚俗的歌曲;沉迷的是网吧,玩的是搞笑刺激游戏;生活讲排场、摆阔气,刁蛮、任性,怕苦怕累,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这样的孩子实在难以沟通与管教。当这些孩子进入到校园后,同样状况又呈现在校园中,老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道德等层面的问题多是束手无策。这种状况如果不迅速改变,将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如何教育引导培养好孩子成了学校管理的一大难题。 从满足未成年人的精神需求出发,用红色文化来满足学生的内心渴望和心灵需求是一条可行之路。通过红色文化的洗礼,以先辈为榜样,将革命先辈的风范、情操、气节“种”在孩子们的心田。培养青少年勇于面对挫折、战胜困难的意志和品质。从遵循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和教育规律出发,融红色文化于诚信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荣誉观教育等于一体,用丰富的德育内涵推动校园多样性文化活动的开展。通过形式多样性红色文化活动,吸引了各层次学生的广泛参与,在活动与交流的过程中接受红色文化教育,逐步养成爱党爱军、诚实守信、艰苦朴素、勤奋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优良品格。通过红色文化熏陶不断增强学生报效祖国的成才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为学生如何全面发展自己、提高自己找到努力的方向。由此可见,红色文化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改变学生管理现状的呼唤。

加强校园文化与红色文化相统一

加强校园文化与红色文化相统一 学校是国家育人的地方,民族复兴培育又红又专的人才德尔摇篮。学校结合社会资源,党的思想建设建设好、努力打造红色文化特色校园,持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引领学生夯实基础、全面发展,在活动中育人,在实践中创新,在润物无声中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培育好学生的“三观”教育。 红色为魂提升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健康的校园文化,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一是通过校园景观设计、环境布置、氛围烘托等物化形态体现,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渗透着红色文化元素。在校园内设置中国革命和抗战为题材的校园文化墙,每一处景观都有清晰而明确的教育目的。让学生通过“点面结合”革命历史,以及红色历史对今天生活的影响。过道上以红军故事为主体,让每一个学生在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的形象中注意到校园文化的特色,更重要的是通过细节让学生对革命历史中体现出的红色精神有直观的感受,融合了历史、人生、理想、情感的画面启迪了学生的思想。二是借助校园广播、升旗仪式、班队会课、主题演讲、黑板报等加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等内容,将养成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融为一体,让学生明辨是非,厚德笃行。三是通过传统节假日活动,主动充分利用活动宣言革命英雄,加强思想建设活动。 活动为壤红色精神润物无声

充实活动内容,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学校挖掘源头,把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德育优势,以传承革命传统为主线,以激发爱国情怀为核心,以激励进取精神为宗旨,开展学生日常教育活动。学校组织活动本着“教师人人参与、学生人人参与”的原则,力求让每一位教师有所悟,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感,坚持教育性、趣味性、灵活性、实践性等特点设置活动项目,整个活动内容丰富,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让学生特长得到发展,自主能力得以强化,还将独立自主、不畏艰难、实事求是、力行探索、协作共创、勇攀高峰的琼崖革命精神融于活动之中。 围绕育人为本中心励志教育提升办学品质,校园文化善于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德育优势,弘扬红色文化,张扬儿童个性,开发文化资源,挖掘学生潜能,打造文化润宫、文化育人的磁化场,探索以红色文化为魂的励志教育,努力提升办学内涵和品质。在实施方法上,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融合历史、人生、理想、情感,启迪学生心灵。设计出特色鲜明、学生喜爱的文化活动,以活动促教学,以教学带活动。 开发利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校园文化载体,充分利用校园活动,扬起学校励志教育之帆,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完成学校为党的事业培育人才的使命。

浅谈学校中的红色文化传承

浅谈学校中的红色文化传承 夏邱中学王燕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更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红色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需要。当代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知识主体和重要的社会主体之一,中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命运与未来。在各学校中加强“红色文化”教育,促进红色文化传承,对于提升中学生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引领校园文化健康发展,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正确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应该加大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力度,把红色文化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同时,要适应新时期社会生活的新形势,创新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方式,创新红色文化传承的模式;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模式传播红色文化,才能取得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成为引领社会风尚,构建和谐校园的精神力量。 关键词:红色文化;校园;教育与传承模式;文化传承爱国主义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的主要内容,就是革命传统教育。革命先辈在老区进行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革命精神内涵。它既包括各类与革命运动、重大历史事件或英烈人物有关的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纪 念地、标志物、标语、规章制度、文件文献等;也包 括革命历史、革命照片和艺术图片、革命文学、革命歌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等。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淀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它不仅蕴藏着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热情和高尚品质,而且承载着红色的历史、革命的精神、光荣的传统、思想的境界。具体的说,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物质形态,指革命

战争年代留下来的革命旧址旧居,以及诗歌、歌曲、戏剧、标语、出版物和革命文献等历史遗存;二是精神形态,指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语言、中国气派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等。 二、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红色文化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而且红色文化对于提升当代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导向作用,能够使中学生沿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发展和深造。“少年兴则中国兴”,中学生只有具有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浓厚的爱国激情,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才有希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伟业才能早日实现! 2、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时代,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国内经济体制深刻变革、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整个社会生活多元化,这就要求我们的文化也必须丰富多彩。你可以唱红歌,也可以唱流行歌、唱通俗歌。 但是在提倡多样化的同时必须弘扬主旋律,必须正面 引导,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是我们的发展方向。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红色文化就是我们必须弘扬的文化主旋律。 3. 红色文化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是永葆青春、与时俱进的。像延安时期的红色文化就吸纳了西北文化,苏区时的红色文化则融合了客家文化,当时很多文化形式采用“旧瓶装新酒”的方式,比如把西北民歌改编成“东方红” ,内容革命化了,令人听来别有情趣,这就是传承和创新的魅力。 4. 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鲜明地提出了要警惕“精神懈怠的危

红色教育与传统文化结合 打造德育教育特色学校

■特色学校创建方案 “传承传统精髓弘扬红色精神”特色学校创建实施方案 青州经济开发区小学 根据党和政府提出的“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和谐校园”、《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具体要求和《青州经济开发区—开展“红色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深化学校德育工作》的文件精神,发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培养青少年健康向上的公民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和践行能力,我校特以“传承传统精髓弘扬红色精神”作为创建特色学校的突破口,并拟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着“德育为首,育人为先”的办学宗旨,坚持“红色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这一核心理念,为了把“红心向党推优工程”推向深入,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学校德育教育办学之路,把我校打造成“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可、个性鲜明”的特色品牌学校。 二、活动发展目标 创建红色育人平台,打造德育特色品牌。其特色主要体现在:育人管理人本化、育人行为规范化、育人环境红色化、育人质量高效化。 传承与弘扬是适宜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的红色文化精髓,将学校德育工作虚功实做;深化红色校园文化内涵,创新校园红色文化;根据青少年成长的客观规律,高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口号变成行动,使学生在系列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行为得到内化,逐步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增强学生的道德规范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艰苦创业奋力拼搏的精神。 三、活动实施途径

继续秉承红色传统教育,深挖红色教育的育人底蕴,把学校的红色教育的德育特色打造成学校的德育教育品牌。 1、以红色教育为载体,创新德育内容 学校以特色活动为载体,为广大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向少先队员进行队史、团史教育、党史党情教育,让他们认识党、了解党,培养他们对党的感情。通过丰富直观的教育形式,增强少年儿童对党 1 的感性认识,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有机结合起来。 2、整合学科德育资源,进行多元德育教育 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也应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课程是中小学教育的核心,为了让德育的资源有效的回归生活,我们将整合学科德育资源,拓展红色教育的育人空间,培养学生社会综合实践的能力,增进学生对党的感情,坚定了从小为建设社会主义而贡献力量的决心。 (1)深挖语文学科的红色育人底蕴,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2)在传统文化课堂中进行传统教育、德育渗透,塑造学生的完美人生。 (3)在音乐教学中陶冶学生情操,完成灵魂的塑造 (4)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拓展红色教育空间 (5)请进来,走出去,利用传统节日丰富综合实践课的内容 3、提升活动效果,开展“四个一”活动、实施“十个一”行动 为提升活动效果,在全体少先队员中开展了:确立一条积极向上的人生格言,确定一名自己心中崇拜的英雄,会唱一首自己喜欢的红色革命歌曲,制作一个红色网页(网站)的四个一”活动,使少先队员按照党指引的方向,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

(完整版)学习“红色文化传承与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用最初的心去尊重、发现、发展每一个学生 ——学习“红色文化传承与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指缝很宽,时间太瘦,悄悄从指缝间溜走。不知不觉,我走进教师岗位已将近三年时间。一路走来,有泪水,也有欢笑;有迷茫,也有收获。回顾自己刚步入教育这行业,因为并非教育专业毕业的,又毕业多年,所以除了不知道怎么教,更多的是担心,担心自己不能胜任这项工作。对于教学,缺少了实践与认知,如何备课?怎么做好课前备课工作准备?如何控制好课堂秩序?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么跟学生相处?怎么跟学生家长沟通?……这一系列问题对于刚刚走进教育行业的我来说,真是不懂是什么意思,更别说是怎么做了。记得刚走上讲台的第一次公开课,出现了许多的问题。这才发现有些知识点,有些教学技巧自己并没有把握好,学校经验丰富的教师们都很热情的帮助我。当我遇到工作问题的时候,教研组的老师们非常尽心的帮助我解决问题,从选课、备课、上课等环节上给予指点。每次听完我的课,老师们都会指出我的不足并耐心的教我改进方法,让我在每次的讲课中都有所提高。我也积极地参与学校组织的听课评课活动,学习其他老师们的长处,看他们在实际教学中是如何上课,如何处理课堂中会出现的问题,如何和学生进行交流,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学校领导和众多老师的帮助下,我渐渐地适应了教学环境,也喜欢上了“老师”这个称呼。教师工作给我的感觉就是简单而充实,说简单是因为教师工作的重复性,备课、上课、改作业和学生谈心交流;说充实是因为在生活工作中体验了很多,学到了很多,

经历的更多。一声声“老师好!”会让我平静的心激动,会让我感觉到教育的成功,会让我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 通过学习黄陂区教育局组织的百校百场“红色文化传承与立德树人”宣讲活动,深有体会。我知道当一个好教师,应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何为立德树人呢?立德立:树立。德:德业。树立德业。树人是人才、培养人才的意思。例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那如何做一名立德树人的教师呢?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爱岗敬业、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高的人格魅力。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德者师之魂。”教师是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对象,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有效引导学生怎样去做人和学习。教师必须“立德树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打动学生,提高学生的学识和修养,这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认为要做一名好老师,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书育人的资本,是将学生培养成才的必备条件,是教师必备的业务素质。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实际上就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立的“师德”。 二、热爱教育,教育是爱的事业 “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爱”是教师行使教育职能的源泉,没有爱的教育,那只能是一潭激不起任

红色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的价值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素质教育逐渐被我国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大众重视起来。其中,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当前,德育教育的问题也是素质教育中最为严重的一个问题。虽然各学校都在推进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但仍旧存在较大的缺陷与不足,而红色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引导作用,故在小学德育教学中需适当的引入红色文化。 一.红色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1.有利于引导学生梳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我国领导人邓小平同志曾总结到:在过去艰苦的几十年中,是强大而坚定的信念让我们把人民团结起来,没有信念就没有凝聚力,就没有一切。而这个理想与信念就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财富,饱含着为人民为国家为民族利益时刻贡献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及不断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红色文化中经典题材在课本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使红色文化中伟大的理想信念以及精神得到发扬与传承,还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尤其是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政治信念。 2.可以扩大德育教育范围,丰富德育教育途径。曾有学者表示,一个人品德的形成依赖于思维的发展,二者在成长中相互影响。红色文化中饱含着革命英雄的艰苦奋斗精神,在革命时期,有非常多值得借鉴的红色事迹,而这些事迹足以成为德育教育的典范,而这些事迹是每个国人都知道的历史,所以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生活

中,都可以讲述给学生,长此以往,学生思维就会受到良好的引导,从课本之外了解学习红色文化,对德育教育来讲,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红色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1.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革命理想信念教育的直接载体是红色文化,学校可以通过举办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将红色文化渗透到小学德育教学中。例如在革命英雄纪念日,可以组织学生集体扫墓以及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或者革命纪念馆等,宣传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领略我国辉煌的革命历史,我国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我们现在拥有的安定生活都是由人民英雄用命换来的。带领学生一起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让学生由内而外的产生崇敬之情,感受红色文化。还可以可开展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文艺活动,比如校园歌唱比赛,选择革命时期歌曲进行演唱,歌颂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2.将红色文化加入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红色氛围。红色文化遍布我国大江南北,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将当地红色文化引入校园中,甚至于引入课堂,更好的发挥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在开展校园红色文化建设过程中,可以利用学校的黑板报、围墙以及楼道等空白地方布置宣传标语或者举办红色图片展,并间隔一段时间进行更换,每个时期所更新的不同红色事迹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更多的历史与红色文化。也可以请参加过革命战争的老战士,给学生讲一讲作战时的情景,让学生有更强的革命代入感,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加强学生传承红色品德教育。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学生成长路上最直接的引

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之路径分析

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之路径分析 [摘要] 红色文化具有独特、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深厚的传承价值,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教材。湖北高校通过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等方式使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但也存在着精神层面的挖掘运用不够,、开发利用方式单一、实践教学不足等问题。为此,必须优化红色文化的实践育人功能和育人路径,促进红色文化与教学各环节的渗透融合,强化红色文化的内化功能,通过开展各种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强化大学生责任意识及价值认同,提升育人效果。 [关键词] 湖北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路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湖北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品质高且独具特色。武昌首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中共一大13位代表中有5位是湖北籍,涉鄂地区如鄂豫皖、湘鄂西根据地孕育了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中的两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也在湖北留下了许多光辉足迹。探讨湖北红色文化的育人路径及优化对策,对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湖北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 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红色文化教育。湖北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深入挖掘、整理、编写融入本地红色资源的教学方案,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譬如湖北工业大学开展的“向经典致敬”系列红色文化活动,以课堂为载体,由任课教师组织学生自编自演歌剧、舞台剧、曲艺等多种

形式的红色节目,从中优中选优,并通过组织全校性竞技汇演予以展示。2017年开展的“话(画)说红色故事”活动,学生踊跃参加,反响强烈。寒暑假期间组织专任教师和大学生深入革命老区和红色文化发源地实地考察,参与红色文化研究课题,撰写调研报告。系统挖掘、整理红色资源,如红色精神、红色故事、红色歌剧影视等,编撰出“红色系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参考资料。 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传承红色文化。湖北高校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教学及实践活动,深入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依托学生会、学生社团开展红色课堂、红色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选拔优秀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组成红色文化宣讲团,开展学生自我宣讲教育活动[1],强化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思想认同。例如武汉大学举办的“珞珈红色文化节”,由学生党支部组织支部风采大赛、理论知识竞赛、实践挑战赛、调研比赛等活动,将理论教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发挥学生专业特长,引导学生感悟红色文化,自主创作、传播红色文化作品,让红色文化真正入脑入心,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借助红色文化场馆开展情景体验式教育。红色场馆是大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场所[2]。重温红色岁月,深入理解红色历史,在缅懷先烈的实践体验中接受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传承艰苦奋斗、英勇拼搏的红色精神。湖北高校依托地缘优势,利用周边红色文化纪念馆、博物馆等,建立了高校红色文化实践教育基地。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选派大学生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从事接待、讲解等志愿者工作,让

红色文化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现状和思考

第9卷第12期 2012年12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Dec.2012Vol.9No.12 文化是一种在实践中获得,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并且反过来可以指导和规范实践的价值和认知体系。文化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往往在法律之外规范着人民的言行,产生并改变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一个国家的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总结文化,认识文化,有选择的扬弃文化是关乎国家民族发展的大事。作为思想政治工作重要阵地———高校教育,更要时时思考,时时注意。在变化中总结,在变化中发展,统一思想,与时俱进。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各种思想、文化孕育了一批批优秀的中华儿女。这其中,具有共产主义特色的“红色文化”一直是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点。可是随着时间和社会的发展,红色文化的教育与传承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我们高校工作者们要正视问题,迎难而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将红色教育落到实处,做出成效。 一、红色文化及其特点 “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自由与解放的斗争中,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文化现象,包含精神和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包括在战争时期和和平建设时期所形成的激励人向上的精神如长征精神、南泥湾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崇高的爱国主义,坚定的无产阶级信仰,无私的革命奉献精神等等。而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往往是精神的载体,也就是红色文化资源,比如革命遗迹,各种纪念馆、博物馆等等,它们有着具体的实物,直观形象。很显然,这两种形式相互依存,相互联系。 高校红色文化教育一直是德育教育的重点。在教育的过程中,又不断的总结、提高,形成了不同于一般文化教育的特点。 第一,具有明确的政治导向性。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中形成的,必然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导向功能。通过高校红色教育,让大学生进一步树立更强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二,具有丰富的题材。与许多传统文化不同,红色文化 经过多年的总结与发展,已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题材。既包括各种具体的物化的红色资源,又包括精神层面的红色精神。各个阶段还有不同的题材内容。红色资源是红色文化的客观载体,是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比如各种革命纪念馆、领袖的故居、革命遗址等。通过实践,传递的则是各种红色精神,包括党和人民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所依靠的知识、信仰、价值、精神和规范,它是红色文化的精髓。 第三,具有广泛的传播渠道。红色文化是以文化艺术的形式,将红色精神予以提炼,传播。比如红色歌曲、红色电影、红色旅游、红色故事等,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高尚的红色教育融入其中,用艺术去感染受众,用精神去教育受众。近几年,红色网站成为一个崭新的传播渠道,网上的红色论坛、博客等让很多热爱网络的年轻人趋之若鹜,作为教育工作者,也要顺应趋势,改革教育模式。 第四,具有复杂的现实性。在中国,学生从小就一直接受红色教育。可作为即将跨入社会的大学生,接触到的外界冲击和干扰也是前所未有的巨大。如果将红色精神与复杂的现实社会联系起来,如何处理好红色精神与社会现实中产生的复杂矛盾,引导学生将红色教育落到实处,解决实际困难,将是高校德育工作最大的重点和难点。 二、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党和国家一贯高度重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早在1987年5月29日就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二十多年以来,各高校工作者在中央精神的指引下,用最大的热情和努力履行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责任,红色文化教育一直是教育阵地上高高飘扬的红旗,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红色文化的传播渠道越来越多,题材越来越丰富,各高校在红色教育方面推陈出新,掀起了又一轮红色教育的高潮。 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是呈现出健康向上的趋势,经过多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普遍积极、健康、向上,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有着强烈的正义感,社会认同感和社会参与的欲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接受和认同的方式在发生着变化,他们在尝试着思考、辨析,因此,普通的说教与灌输他们不愿意 红色文化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现状和思考 肖艳芳 (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81) 摘 要:“红色文化”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及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近年来,红色文化 教育在全社会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教育也越来越重视“红色文化教育”。本文主要依据红色文化教育在高校中的现状,浅谈红色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特点,现状及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红色文化;高校;德育教育 163··

浅谈利用校园红色文化建设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李智孙)

浅谈利用校园红色文化建设对学生 渗透德育教育 百色市第一小学李智孙 摘要:红色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树立核心价值观,以及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红色文化运用于学校德育,既是继承传统,又是开拓创新,也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红色文化渗透德育教育 红色文化作为在革命文化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文化产品、文化活动方式以及文化观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解放与自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践过程中物质成果和精神力量的凝结。 1929年12月11日,在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发动了震惊世界的“百色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政治部旧址——清风楼就屹立在原学校的中央。多年来,同学们目睹清风楼,爱护清风楼,可以说这是百色市一所最具红色文化色彩的学校。无数先烈的光辉事迹,是对师生进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素材。红七军将士在艰苦卓绝的烽火岁月中形成的革命精神给予了学校师生无穷的精神滋养,成为学校办学过程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近年来,学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精神,充分发挥百色革命老区的优势,依托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不断探索发展特色办学,红色办学,使学校德育工作呈现出一个崭新的面貌。 一、利用本地红色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核心价值观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青少年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精神风貌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随着网络的发展,庸俗文化对广大青少年的影响日益加剧。如何教育广大青少年从小就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学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红色文化中蕴涵的为国家、为人民、为民族的利益而无私奉献、顽强拼搏、不断进取的精神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好内容。近年来,学校积极挖掘“红色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如每年开组织学生参观清风楼、粤东会馆、百色起义纪念馆,瞻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