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经营与管理期末复习

跨国经营与管理期末复习
跨国经营与管理期末复习

《跨国经营与管理》期末复习

一、填空题

1、1929年,世界上第一家真正的国际股份公司是由___英国____的Lever Brothers公司和荷兰的Marganire Unie合并成立的----Unilever Company公司(联合利华)。

2、跨国公司的类型按决策行为分类为民族中心型公司、多元中心型公司_和全球中心型公司。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企业的飞速发展以__美国______国际企业的急速成为特征和代表。

4、跨国公司的类型按经营项目分类为资源开发型跨国公司、加工制造型跨国公司和服务提供型跨国公司。

5、构成跨国公司的三大标准是结构标准_经营业绩标准及行为特征标准。

6、跨国公司名称很多,1974年8月联合国将各种名称统一英语表示为“___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7、跨国公司的特征是有统一的中央决策、__对外直接投资_是跨国公司最主要的活动形式。

8、垄断经济理论是1960年美国学者史提芬海默首先提出的,后来也称为“海默-金德尔伯格传统”(H-K Tradition)。

9、1976年,英国学者巴克利和卡深在《跨国公司的未来》正式提出了___内部化理论。

10、美国哈佛大学学者弗农(R.G. Vernon)于1966年5月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的《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了独具特色的__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1、1977年,日本一桥大学经济学教授小岛清的代表作《对外直接投资论》提出了边际产业扩张理论(Theory of Marginal Industry Expansion)。

12、1977年英国里丁大学学者约翰·邓宁(J.H.Dunning)论文《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和跨国企业:折衷理论探索》中,正式提出了_国际生产折衷理论(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13、国际政治环境主要考察一国的政局、国际关系、方针政策等。对跨国公司影响最大的政治风险是_国有化危险

14、商品贸易型_进入方式是企业经营国际化过程中最初级,也是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市场进入模式。

15、跨国经营投资型进入方式主要对外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

16、从对世界历史影响最深远的文化来说,学术界基本上一致公认,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起源先后主要有五大文化圈:西方文化圈、___东亚文化圈__、伊斯兰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和东欧文化圈。

17、荷兰学者霍夫斯坦德(Geere Hofstede ) 1980年发表《文化的结果》的结论认为在与工作

有关的种价值观念中,各民族在下列四方面具有明显差别是_权威等级关系、个人与群体关系、不确定状态规避倾向和男性化倾向。

18、跨文化管理的四种基本思路:本国中心论、客国中心论、区域中心论和__全球中心论

19、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是处在人力资源活动(获取、分配、利用)、员工类型(东道国、母国、其他国)和__企业经营所在的国家类型_这三个维度之中的互动组合。

20、跨国公司人员来源包括母国人员、东道国人员_和他国人员。

21、联合国用跨国化指数来综合评价企业国际化程度,即跨国化指数越高,企业的_国际化程

度_就越高。

22、技术地方化理论拉奥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特征表现在规模小、__标准技术和劳动密集型等方面。

23_管理方格理论_是美国行为科学家布莱克和穆顿倡导的用方格图表示和研究领导方式的一种理论。

24、坦南鲍姆和施密特在1958年提出的领导风格连续统一体理论关于领导方式的选择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领导者身份下属方面和环境。。

2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将人类的需要分成五个层次:生理安全、社会安全、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和_尊重需要

二、多项选择题

1、跨国公司按经营结构分类主要有:(ABCD )

A、横向型跨国公司

B、垂直型跨国公司

C、混合型跨国公司

D、民族中心型公司

2、垄断优势理论关于市场具有不完全性有:(ABCD)

A、产品市场不完全

B、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

C、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D、由于政

府的有关税收、关税、利率和汇率等政策原因造成的市场不完全。

3、美国哈佛大学学者弗农(R.G. Vernon)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四个阶段:(ABCD )

A、导入期

B、成熟期

C、标准化期

D、衰退期

4、邓宁把跨国公司拥有的优势分为三个方面的特定优势(BCD )

A、国家优势

B、所有权优势、

C、内部化优势

D、区位优势。

5、跨国经营的法律环境主要是指(ABD)

A、母国法律

B、国际经济法律

C、本公司规章制度

D、东道国法律

6、跨国公司经营环境包括:(ABCD )

A、国际经济环境

B、国际文化环境

C、国际政治法律环境

D、国际自然地理环境

7、跨文化培训主要有( ABCD )

A、文化教育

B、环境模拟

C、跨文化研究

D、语言培训

8、影响跨文化沟通的主要因素主要有(ABCD)

A、感知

B、成见

C、种族中心主义

D、缺乏共感

9、跨国公司人员人员配备的方法主要有(ABCD )

A、民族中心法

B、多中心法

C、全球中心法

D、地区中心法

10、勒温以权力定位为基本变量,把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的极端工作作风分为三类是(ABC )

A、专制式领导作风

B、民主式领导作风

C、放任式领导作风

D、温和式领导作风

11、垄断优势理论关于市场具有不完全性有:(ABCD )

A、产品市场不完全

B、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

C、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D、由于政府的有关税收、关税、利率和汇率等政策原因造成的市场不完全

三、名词解释

1跨国经营契约交易

2、跨国公司经营风险

四、简答题

1、跨国经营与国际贸易有什么区别?

2、什么是政治风险,跨国公司对外投资为何要进行政治风险分析?

3、跨国经营文化渗透策略是什么?

五、论述题

发展中国家如何利用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来吸引外国公司的投资?

三、名词解释

小规模技术理论

跨国经营文化规避策略

四、简答题

1、内部化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主要内容是什么?

3、垄断优势理论关于垄断优势是指那些方面?

五、论述题

企业为何不采用商品出口或无形资产转让的方式,而一定要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试用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进行分析。

《跨国经营与管理》复习题

1、国际经营的含义及形式

国际经营:企业从事超越国界的所有商务活动,它包括几乎任何形式的经济资源——产品、服务、技术和资本等国际转移及其管理活动。

国际经营的形式:出口和投资。出口有产品出口和服务出口之分,服务出口有人员性服务出口和非人员性服务出口;投资有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2、国际直接投资、间接投资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主要区别

国际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是指投资者以

国际直接投资为媒介,以取得企业经营权或经营控制权为手段,以获取多重效益为目的,在国外从事制造业、商业和服务业等的投资行为。

国际间接投资主要是指以购买外国公司的股票和其他有价证券的投资(国际证券投资)以及提供中长期国际信贷为手段,以获取股息或利息为目的的投资方式。

两者的主要区别:直接投资拥有对海外经营实体的直接管理控制权,而所有形式的间接投资均不包括对海外经营实体的直接管理。

3、简述国际经营的环节

全球市场环境分析国家的选择与评估跨国经营方式选择跨国经营管理

4、跨国公司的特征 a. 跨国公司是“国际化”了的企业b. 对外直接投资是

主要经营手段c. 全球战略和内部一体化 d 技术内部化

5、跨国公司按公司决策中心进行分类

a. 以民族为中心的跨国公司

b. 以多元为中心的跨国公司

c. 以全球为中心的跨国公司

d. 以提供服务为主的跨国公司

6、跨国公司按公司内部经营结构进行分类

a.横向型跨国公司

b.垂直型跨国公司

c.混合型跨国公司

d.纵向型跨国公司

7、跨国公司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跨国直接投资迅速发展于( c)

a. 一战前

b. 二战前

c. 二战后-1970年代

d. 1970年代

8、经济全球化始于(d)

a. 二战前

b. 二战后-1980年代

c. 1980年代

d. 1990年代

9、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

大型跨国公司在国际投资中占主导地位战略联盟趋势企业并购已成为直接投资的重要内涵跨国公司担当了技术创新的发动机亚洲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崛起,并成为区内投资的主要力量

10、战略联盟的含义、优点及类型

企业战略联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着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或特定事业和职能部门),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契约而结成的优势相长、风险共担、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的松散型网络组织。战略联盟多为自发的、非强制的,联盟各方仍旧保持着原有企业的经营独立性。

优点:它具有灵活、快速、经济等优势,是跨国公司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代价实现全球战略的有效途径。

类型:横向型战略联盟、纵向型战略联盟和混合型战略联盟。

11、企业并购的内涵,并与购的区别

12、属于公司的直属分支机构,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是(B )

A.母公司B.分公司C.子公司D.控股公司

13、按照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垄断优势的种类有:

知识优势产品差异优势规模优势管理优势资本优势

14、垄断优势理论是由(a )创立的

a. 海默

b. 金德尔伯格

c. 邓宁

d. 佛里德曼

1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由(a )创立的

a. 费农

b. 邓宁

c. 科特勒

d. 小岛清

16、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由(a )创立的

a. 邓宁

b. 小岛清

c. 海默

d. 费农

17、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一个企业要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同时具有三个优势,即(课本51页)

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

18、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特征有____

全球性、长远性、抗争性、纲领性、风险性

19、跨国公司全球战略思想的基本观念有:▁全球用户观念、全球竞争

观念、全球创新观念、全球时效观念、全球系统观念

20、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目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生产经营方向②用户和市场方向。③自身的发展方向

21、跨国公司对外间接投资的定义通过在市场上购买股票、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获得收益。不包括对海外经营实体的直接管理。

22、股权投资方式有四种类型:

全部控权:股权95%以上多数控权:股权51-94% 对等控权:股权50% 少数控权:股权49%以下

23、商标权的确立制度有:

(1)使用在先制度(2)注册在先制度(3)混合制度

24、专有技术的特点

经济性、秘密性、实用性、可传授性

25、专利权的性质有(1)独占性(2)地域性(3)时间性

26、专利的特征:新颖性、先进性、实用性

27、申请国际注册商标的意义1. 可以防止被人抢先注册2 .实现企业

的自我保护 3 .可以为创名牌打下基础

28、商标权的内容

(1)使用权(2)转让权(3)使用许可权

29、合资经营的形式:(1)建立股份有限公司;(2)建立有限责任公司。

30、文化冲突大体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显性文化冲突、制度文化的冲突、价值文化、激励机制的冲突

31、收购与兼并的区别:

在兼并中,被兼并企业法人实体不存在;而收购中,被兼并企业法人实体.

然存在,其产权可以是部分转让。;所有权和承担风险不一样。

兼并活动一般发生在被兼并企业经营不佳时;收购一般发生在被收购企业经营处于正常状态时。

32、并购与合并:

并购一般是以并购企业为主,目标企业处于被动地位,而合并时两个企业的地位相对平等;

并购后,并购企业的名称仍然保持,目标企业的名称有的存在有的不存在,但合并后合并双方原有名称一般不复存在,而出现一个全新名称,通常是合并双方名称合二为一。

33、按并购双方产品或产业的联系划分,并购可分为:

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

34、跨国公司的非股权经营方式

合作经营技术授权合同安排技术咨询

35、按联盟企业的产业合作方向划分,战略联盟的类型有

横向战略联盟纵向战略联盟混合战略联盟

36、根据联盟企业之间的依赖程度划分,战略联盟的类型有

股权式战略联盟、契约式战略联盟

37、跨国公司组织结构设置的特有原则

1要符合技术与产品的要求2要符合职能与专业的要求3要符合地区与环境的要求

38、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演变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出口部阶段

2、国际部阶段

3、跨国性组织结构阶段

39、衡量企业跨国经营程度的二个指标

①国外销售额占销售总额的百分比;②国外生产的多样性,即跨国经营的产品品种的数量。

40、组织管理控制的四种控制体系

绩效控制体系官僚控制体系决策控制体系文化控制体系

41、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的优缺点

集中决策能充分发挥企业内部相互依存带来的降低成本和节约开支的好处;同时,尽可能分散应该分散的权力,以激发各单位的积极性和灵活性。重要决策的集中,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会对各子公司带来消极的影响。

首先,容易造成子公司管理者对其控制单位的经营状况无能为力,从而听从母公司摆布,失去经营动力。

其次,集中决策要求母公司与国外子公司之间信息完全沟通。

再次,由于国际市场和竞争环境的瞬息万变,应由于公司及时抓住机会,当机立断地作出决策,以避免损失。而集中决策则可能引起延误,坐失良机。42、跨国公司组织体制的演变

三个阶段:分权制高度集权制集中控制与分权相结合体制

43、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产品策略、价格策略、销售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

44、产品的整体概念分为以下层次:

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延伸产品附加产品未来可能的产品

45、产品设计5条成功原则:

①便于使用2买得起3便于零售商销售4良好的售后服务系统5易于被制造

商生产

46、影响价格制定的因素

(1) 成本(2)市场供求关系(3) 企业定价目标(4) 政府干预措施与法规47、国际市场促销策略

1、人员推销

2、广告

3、营业推广

4、公共关系

48、销售渠道类型

(1) 直接销售渠道(2) 间接销售渠道(3) 代理销售渠道

49、4Cs理论取代4Ps

4Ps-精典的营销理论(产品、价格、渠道、促销)4Cs理论:1、瞄准消费者需求;2、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成本;3、消费者的便利性;4、与消费者沟通。

50、影响跨国公司制定和实施竞争策略的主要因素:

(1) 企业的价值观(2) 市场机会与威胁(3) 企业的优势与劣势(4) 社会影响51、转移价格策略的目的

1、调节子公司的利润

2、灵活转移内部资金

3、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4、绕过关税壁垒,增加产品销售

5、利用转移价格策略来减轻公司所得税的

负担

52、利用转移价格合理避税的方法

1)高进低出或低进高出,减少纳税义务2)低价报关,减少关税

3)提高出口价,多得出口退税4)通过向母公司或子公司交纳高劳务费达到少纳所得税的目的5)通过向母公司或子公司交纳高或低的特许权使用费转移收入,达到少纳所得税的目的

53/外汇风险的种类

(1)交易风险、(2)经济风险、(3)折算风险、(4)税收风险

54/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母国中心策略当地中心策略全球中心策略

55/人才的选拔标准

业务能力人格特征身心健康

56论述跨国公司全球战略思想的基本观念

57/论述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的优缺点

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的利弊

从控制论的观点看,集中决策实际上是开环控制系统。它的特点在于,系统内部和外部的有关信息全部集中在决策中心,价格、利息、工资、租金基本上不发挥作用,决策中心全部集中了决策过程。如中央指令性计划直接进行资源分配,直接向企业下达产量、利润指标,

直接向企业下达产品构成、投入要素、工资等详细计划。无疑,这种决策控制方式有利于整体的统一和协调一致。例如,国家对各种资源的分配,总的说来,照顾到了国家急需的产业部门和企业,照顾到了产品短缺部门以及出口换汇率高的部门和企业。对于经济比例上出现的严重脱节,中央可以采取硬性措施,从而使

各种经济比例,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在形式上达到协一凋一致。同时,这种控制方式,对随机变化和由系统以及环境的演变所引起的变化适应, 不是出现在系统的各个部分,而仅仅出现在决策中心。因此,集中决策下的系统能够长期地保持稳定。正是由于这些特征,传统的集中决策方能延续下来,并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但是,国民经济系统是个高维复杂系统,对待这样的高维复杂系统,传统集中决策的形式是根据系统的总目标,通过下达指令性计划来控制实际的再生产过程及其交换、消费等环节,从而力图使实际经济活动与系统总目标之间建立有机联系。如此,则必须要掌握被控对象的各种动态特征,而且还要使控制变量满足被控对象的各种动态特性。为掌握动态特性,对它实现控制和调节,显然不能不通过信息的收集、传输、接受、贮存、处理等方式。特别是有的信息?如经验等% 很难精确表述,同时,还存在着系统内外难以预料的各利,干扰,如自然灾害等等。尤其我国国民经济更为复杂,一是多种所有制并存有全民所有制、

集体所有制,还有个休所有制形式,二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既有如沿海的发展地区,又有如西北的落后?或待开发地区% ,全国各省区既有现代化的大工业,也有落后的手工劳动。三是幅员广大、民族众多。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进而消费习性等不能不给整个系统的动态特性“添枝添彩”。对如此复杂的高维系统,高度集中决策控制恐怕是鞭长莫及的。集中决策控制产生的另外一个问题是,由于经济杠杆在这里不发挥职能作用,故也不能运用各种经济规律。因此,以来直接通过计划来管理国民经济的形式却潜移默化地通过外延的行政管理机构直接地控制了子系统的微观经济活动。于是乎,人、财、物、产、供、销均在行政管理环节上进行。其结果歹高度集中决策,加之外延的行政机构,窒息了子系统的勃勃生机,降低了系统工作的可靠性。最后,高度集中决策在被控系统

复杂的动态特性难于了解的情况下,又有行政机构不恰当的“渗透”,使得本来应是科学的计划决策,却变成了靠行政命令下达&卜划指标。久而久之,则主观武断、凭经验、瞎指挥等由此而产生。由上述机制所决定,特另? (是由于多年来集中决策而带来的后果,迫使人们寻求较之集中决策更为有效的决策形式,分散决策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了。分散决策,依控制论观点就是一个完全由市场机制决定的反锁闭环控制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价格、利润和各经济规律充分地发挥着它们固有的职能作用,调节着经济的输入输出状态。这时的子系统?例如企业%一身二职,既为决策者,又是执行者!它的计划决策方案,投入产出等活动完全取决于市场,由于这种决策控制简单明了,且又较为灵活,故而对子系统内不初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内外干扰尤为敏感。不川说, 一( 气东统的适应力是较强的。正是着到了这一点,所以人们要求分散决策比任何时期都强烈。然而,人们却忽视了决策分散化所要求的条件一一完全的市场竞争。而这个条件即使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也并不能得到满足。也正是看到这一点,所以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不能不提出了所谓计划化、控制化,如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等。对分散决策的弊端,从整体上看,为了适应子系统内部和外部瞬间的变化,都力图为自身利益去适应,从而造成子系统之间彼此竞争而无法协调,同时,完全分散决策意味着每一个子系统将以“我”为中轴,这就有可能与大系统利益发生矛盾,甚至视国家利益而不顾。概括起来说,实行开环集中决策控制,虽能使系统长期稳定,但却会成为一种僵死的执行机器,完全实行反锁闭环分散决策控制,却又不能使整个大系统协调发展。客观现实,要求选择最佳的决策方式,这样,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能否互相“取长补短”,怎样有机结合问题引起了人们热烈的讨论。

58/系统论述并评价跨国公司理论

跨国公司理论作为独立的经济理论

产生于20 世纪60 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直接投资的空前发展引起了国际经济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各国学者纷纷对此进行研究和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理论目前有关研究跨国公司的理论基本上是沿三个方向发展的以产业组织理论为背景的方向以国家贸易理论为背景的方向以企业管理理论为背景的方向本文在对核心的跨国公司理论进行评述的基础上从知识本身的特性出发开辟一种研究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新视角同时用企业的知识理论解释了跨国公司技术创新的全球化趋势

一主流的跨国公司理论

主流的跨国公司理论主要包括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巴克利等人的内部化理论以及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等

一垄断优势理论

1960 年美国学者海默Hymer 在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首次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后经金德尔伯格CharlesP.Kindleberger以及约翰逊H.G.Johnson 等学者的补充发展成为研究直接投资最早的最有影响的理论垄断优势理论是一种以不完全竞争为前提依据企业特定垄断优势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是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一种分析垄断优势理论提出了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新思路从而将跨国公司理论与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独立开来较好地解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段时期美国大规模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为对后来的理论研究产生重大影响但该理论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不能解释为什么拥有技术优势的企业一定要对外投资二是不能解释跨国公司在直接投资中的地理布局和区位选择问题三是无法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特别是发

展中国

家向经济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这些缺陷导致一些经济学家从另外的角度探讨国际直接投资问题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0 世纪60 年代中期美国哈佛大学教授R 弗农RaymondVernon 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用于解释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时机与区位选择该理论将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即产品创新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以解释企业根据生产条件和竞争条件而做出的对外直接投资决策弗农认为劳动力成本信息成本等是影响跨国公司海外选址的最重要因素将时间变量引入直接投资的动态分析中较好地解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段时期美国企业在西欧和其他国家直接投资特别是进攻性直接投资的动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存在局限性主要反映在一是它没有很好地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双向直接投资二是该理论主要涉及最终产品市场而资源开发型投资和技术开发型投资与产品生命周期无关三是该理论对于初次进行跨国投资的解释较为使用对于已经建立国际生产和销售体系的跨国公司投资行为则解释乏力四是该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五是该理论认为母国垄断优势的丧失导致对外直接投资实际上许多跨国公司在保持垄断优势的同时还进行大量对外直接投资

三内部化理论

内部化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学者科斯R.H.Coase 首先提出来英国里丁大学学者巴克利卡森P.J.Buckley&M.Casson 和加拿大学者鲁格曼 A.M.Rugman将其应用到国际直接投资领域形成市场内部化理论该理论以市场不完全为前提将交易成本学说在国际直接投资领域进一步发挥内部化理论是西方学者研究跨国公司

理论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转向了研究各国企业之间的产品交换形式企业国际分工与生产的组织形式它分析了跨国公司的性质与起源能够解释大部分的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和跨国公司的许多经营现象通常被视为跨国公司长期性的一般理论但内部化理论又有其局限性它没有分析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方向同时随着近十几年来跨国公司国际经营活动中的各种合同安排战略联盟方式的迅速增加其外部化的趋势日渐明显内部化理论自然解释不了这种现象

(四)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日本学者小岛清(Kiy oshi Kojima)根据日本当时对外直接投资的情况, 于1978 年提出了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该理论认为,垄断优势理论和产品生产周期理论均是建立在垄断优势基础之上的,忽略了国际分工原则的作用, 只能解释美国型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行为。该理论主张,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依次进行。投资国与东道国的技术差距越小,国际直接投资所导致的技术转移就越容易移植、普及和固定下来, 从而可以把东道国没有发挥的潜在优势挖掘出来, 扩大两国间的比较成本差距,创造更多的国际贸易机会。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日本20 世纪60、70年代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践, 但该理论无法解释日本80 年代以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践, 因为随着日本企业垄断优势的增强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加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日趋盛行,日本贸易替代性的对外直接投资逐步增加, 许多大型企业纷纷加入对外直接投资的行列,从而导致其投资方式越来越与美国方式趋同。边际产业扩张理论仅以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不能用于指导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践,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五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20 世纪70 年代中后期英国里丁大学教授邓宁JohnH.Dunning 首先提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从事国际直接投资是由企业自身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三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所谓OILOwnership-Internalization-Location OIL 模式折衷理论并非是对以往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简单总结归纳而是从跨国公司国际生产这个高度讨论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三组变量对国际直接投资的作用这三组变量的不同组合决定了企业从事出口特许权转让还是对外直接投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迄今最完备的被人们广为接受的综合性国际生产模式被称为国际直接投资领域里的通论他创建了一个关于国际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协议安排三者统一的理论体系但是这种理论也无法解释部分国家在尚未同时具备三种优势的情况下对外直接投资的现象没有涉及社会经济关系和战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

59/论述跨国公司的几种组织结构形式及其特点

跨国公司总复习题答案

O总复习 一、名词解释 跨国公司、国际货币制度、特别提款权、国际收支。套汇汇率、套汇、欧洲货币市场、欧洲美元、欧洲债券、存托凭证、外汇风险(会计、经济、交易)、互换协议、APV、政治风险、联结贷款、背对背贷款、内部多边净额结算制度、国际重复征税、转让(移)定价、国际补偿贸易。 1.与国内公司财务管理相比,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具有那些特点? ? 2.按照历史上出现的次序,国际货币制度主要有哪些,其存在的时间范围又是什么? 3.外汇市场按交割日期可分为几种形式,各具什么特点? 4.国际金融市场划分为哪几类?国际金融市场形成条件有那些?简述其最新发展特点。? 5.什么是国际平价条件?它主要分为哪几种类型? 6.可以采取那些措施来控制跨国公司的经济风险?请简述之。 7.可以采取那些措施来控制跨国公司的交易风险?请简述之。 8.影响跨国投资战略选择的因素有那些?请简述之。? 9.跨国投资战略选择形式有哪三种?请简述之。? 10.跨国投资项目经济评价与国内投资项目经济评价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11.跨国投资项目现金流量构成有哪些内容? 12.跨国投资政治风险的形成原因是什么?防范措施有哪些。 13.跨国营运资本的管理方式有哪两种?其管理重点又是什么?? 14.集权型的现金管理体制的两个特征内容是什么?并简述管理体制的实施过程。? 15.跨国公司存货管理有何特色? 16.跨国公司内部资金流动有哪些类型? 17.税收管辖权的类型有哪几种? 18.跨国经营业绩评价的复杂性表现在哪几方面?? 19.套汇汇率的计算,直接套汇和间接套汇的计算。 20.交易风险的契约保值计算(货币市场、远期市场)。 21.再开票货币和内部多边经额结算计算。 1.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是指一个由经济实体构成的工商企业,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集中控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从事跨国界生产经营活动的现代经济实体。其主要内容包括:(1)有一系列企业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开展经营活动;(2)这些企业推行总公司的全球战略,并且共担风险、共享资源;(3)这些企业在一个共同控制体系下开展经营活动。 2.国际货币制度 国际货币制度是指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采用的一系列安排和惯例以及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一套规则和机构。其主要内容包括:(1)汇率决定及变动;(2)国际收支的调节;(3)国际货币或储备资产的数量和形式;(4)国际金融市场与资本流动;(5)国际货币合作的形式和机构。 3.特别提款权 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设立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它是由基金组织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而不是真正的货币。会员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于向基金组织指定的其他会员国换取外汇,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基金组织贷款,还可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充作国际储备。 4.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外国居民(非居民)之间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它包括各种商品和劳务的输出与输入、资本流通以及投资等。 5.套汇汇率 套汇汇率是两种非美元货币之间的汇率,它是两种货币相互兑换时以美元为中介进行套算得出的即期汇率。 6.套汇是指人们利用国际汇价不一致的机会,谋取地区间差价利益的做法。套汇方式有直接套汇和间接套汇两种。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复习重点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复习提纲(补充版) 前言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课程期末考核为闭卷考试,试题库抽题。试卷题型多样(单选题、多项选择题、判断(改错)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中若干项)。请同学们务必结合教材、授课课件与复习提纲(补充版),用心复习,充分答题。并尽量克服“文科类课程,考前背背就可以了”的认识误区。没有理解的死记硬背只会让你很“难过”。 祝同学们元旦快乐! 胡长深 2012年12月30日星期日 关键术语 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企业国际化、子公司与分公司、罗斯托提出的“五阶段论”(补充)、区域经济一体化; 内部化理论、产品生命周期、企业优势、内部化优势、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业务级战略、决策确定型、决策、仲裁、调解、诉讼、德尔菲法; 对外直接投资、对外间接投资; 目标市场、市场定位、国际营销组合、国际分销渠道、促销、社会阶层; 组织结构、管理幅度、国际战略联盟、全球地区/产品结构、集权与分权、矩阵结构、国际事业部结构; 人力资源管理、跨文化管理、员工的绩效考评、工作扩大化、岗位轮换、工作丰富化;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转移定价、国际避税、成本加成定价法、外汇风险管理、折算方法、存货成本、预防成本、质量保证成本、双重征税、属地优先原则; 许可证贸易、交钥匙项目、回馈转让权、全面质量管理、生产过程、补偿贸易、技术转让、独占/排他/普通/可转让/交叉许可、特许专营、ISO质量管理体系; 文化、企业文化、跨文化沟通、低语境文化; 思考题 单元1: 1、跨国公司的判断标准有哪几个?跨国公司有哪些特征?

2、跨国公司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对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进行分析。 4、简述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 5、简述跨国公司的发展过程及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发展动态。 6、简述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全球第四次并购潮的特征; 7、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什么作用? 8、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单元2: 1、垄断优势理论的观点是什么?对该理论应作如何评价? 2、国际生产折中理路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理论? 3、产品生命周期的观点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理论? 单元3: 1、简述决策的程序。 2、试述战略决策的特征及程序。 3、简述东道国政治风险对国际企业的威胁。 4、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管理过程包括哪些内容? 5、影响全球战略目标的因素有哪些? 6、正确引导跨国公司本地化战略的应对措施? 7、简述调解、仲裁与诉讼的概念及其应用原则 8、某产品需安装某种部件,该部件可以外购也可以自制。外购时每件第一年采购成本1,000元,以后每年采购成本上涨10%。如自制,一次性设备购置和安装总投资3,000万元。假设设备的使用期限为3年,折旧费可均匀分摊到各年。生产该部件每件所用原材料、动力、工资等成本第一年500元,以后每件每年上涨5%。设该部件第一年的需求量为20000件,后两个每年增加10%,请决策是外购还是自制? 单元3: 1、什么是对外直接投资?它与对外间接投资有哪些区别? 2、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是什么? 3、对外直接投资可行性研究包括哪些阶段和内容? 4、跨国公司热衷于采用并购式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原因是什么? 5、试论促进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决策。

跨国公司期末复习

1.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指一个工商企业,组成这个企业的实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经营业务,而不论其采取何种法律形式经营,也不论其在哪一经济部门经营;这种企业有一个中央决策体系,因而具有共同的政策,它反映企业的全球战略目标;这种企业的各个实体分享资源、信息并分担责任。 2.国际直接投资:是指外国投资者以控制企业经营管理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目的在国外创立一个永久性企业的投资行为。P68 3.避税地公司:亦成为“纸上公司”或“包皮公司”,指在所谓避税地或避税港注册的公司,即通过操纵公司转移价格,使货物或劳务的法律所有权归之于避税地公司,而实际上这些货物或劳务根本不进入避税地,这样将部分利润从应征高税率的国家转移到避税地,从而达到避税的目的。P25 4.定时出击策略:即企业身处无法预测的巨变的市场中,有计划、有意识地推出新产品、新服务或进入另一个新领域、新市场。这种策略具有规律性和节奏性,而且完全主动。P232 5.渐退政策:是指东道国准许本国国民或企业与外国投资者共同投资,共同经营企业,最重要求外国投资者将其股份转到本国国民或企业手里。其基本要求是:当东道国合伙者已经有能力进行有效经营时,外国投资者拥有的或联合拥有的企业股权应逐步转归东道国合伙者所有,由其独立经营。P96 6.转移价格:也称内部价格,是指跨国公司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相互约定的出口和采购商品、劳务和技术时所规定的价格。P138 7.内部贸易:是指一家跨国公司内部的产品、原材料、技术与服务在国际间流动,这主要表现为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国外子公司之间以及国外子公司之间在产品、技术和服务方面的交易活动。P134 8.所有权特定优势:是指企业独占无形资产所产生的优势,以及拥有规模经济所产生的优势。 9.区位优势:是指东道国固有的、不可移动的要素禀赋优势,如优良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潜在的市场容量等,还包括东道国经济制度、政策法规以及投资环境等区位因素。P313-P314 10.契约式合营企业:亦称之为合作经营企业,这是一种合伙制企业。它是由跨国公司和东道国投资者根据东道国的有关法律以各自的法人身份共同签订合作经营合同,在合同中对合作各方的投资条件、经营方式、收益分配、责任风险作出明确的规定。P85 11.非股权经营:是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企业中不参与股份,而通过向东道国企业提供技术、管理、销售渠道等与股权没有直接联系的各项服务(无形资产)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从中获取相应的利益和报酬。P86 12.对外投资保险制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投资项目所受损失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偿。P126 13.对外投资保证制度:是指对投资项目所受损失,进行百分之百的补偿。P126 14.国际技术转让:指的是将三种技术要素即技能、工艺和知识,从一国到另一国、从一个企业到另一个企业的转移。P157 15.利润分成率:又称为“国际技术贸易的作价原则”,即技术价格是技术使用方使用技术后所得利润的一定份额。公式表示为:利润分成率=(许可方得到的费用/接收方得到的增值利润)*100% 技术价格=接收方利润*利润分成率.P173

最新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参考答案答案

参考答案 1、跨国公司对世界、对母国、对东道国的影响? 1.对整个世界的影响 (1)跨国公司推动资本、技术、人员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组合,提高了资源 配置的效率; (2)跨国公司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3)跨国公司提高消费者的生活品质; (4)跨国公司推动各种文明之间的交流; (5)跨国公司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并且,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 2.对母国的影响利益:(1)提高技术成果的产出; (2)获取自然资源和原材料;(3)获取创造性资产; (4) 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危害:(1)加快成熟产业的衰退,可能造成产业空心化; (2)可能加剧本国的失业。 3.对东道国的影响: 利益:(1)获得建设资金; (2)有助于接触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3)解决就业问题; (4)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危害:(1)加剧污染; (2)自然资源可能被掠夺性开发;(3)危害产业安全。 2、跨国公司管理与国内公司管理有何联系和区别? 1.相同点:自然属性 2.不同点:(1)环境异质性; (2)潜在市场规模更大。 3.垄断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有何理论贡献与不足? 主要观点: (1)竞争市场和特定优势的存在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前提; (2)如果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那么,企业没有必要对外直接 投资; (3)如果企业没有特定优势,那么,企业没有能力进行对外直接投资;(4)企业必须依靠特定优势,以克服国外劣势,在东道国取得竞争优势。 贡献:区分了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首次正式地提出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不足:(1)无法完整解释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2)优势的跨国转移经常困难重重。 (3)建立在时间压缩不经济性基础上的能力很难被模仿、移植。(4)具有社会复杂性的资源较难转移、培育。 4、内部化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论贡献与不足? 主要观点:中间产品市场上的不完全竞争,是导致企业内部化的根本原因。这些中间产品,

国际市场营销 期末复习重点

国际市场营销 第一章国际市场营销学导论 学习内容:一、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动因 二、国际市场营销的概念 三、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四、国际营销的发展阶段 五、国际营销的挑战 教学要求:知识目标:掌握国际营销概念; 了解国际营销发展阶段,掌握企业开展国际营销的动因; 了解国际营销观念的演变,掌握国际营销发展阶段的特点; 了解跨国公司与国际营销的关系。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国际营销观念分析国际营销活动,指导国际营销实践; 能够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企业所处的国际营销阶段及其策略。 引导案例吉利收购沃尔沃成为中国汽车首家跨国企业----略 一、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动因 ?(一)动因:1.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2.国内市场需求趋于饱和,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3.国际市场的吸引力; 4.政府的鼓励与支持; 5.其它原因:*获得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有利于提高规模经济效益 *其它 ?(二)方式: 1.出口Exporting; 2.许可证贸易Licensing; 3.在国外设立销售办事处或营销子公司; 4.国外直接生产与营销; 5.其它方式。 例1 从“海尔中国造”到“海尔世界造” 二、国际市场营销的概念 (一)国际市场营销的概念:国际市场营销是企业在一国以上从事经营与销售活动。 ?特点:复杂性、多样性、风险性 ?任务:从国际市场顾客需求出发,依据国内外不可控的各类环境因素,运用企业可控制的因素,制定、执行及控制企业的国际营销计划,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二)国际市场营销体系 (三)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的联系: 1.基本的经营方式相同; 2.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是相同的; 3.部分理论基础相同: “比较利益学说”,“国际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等。 判断正误:“国际贸易中的产品一定要跨越国界,而国际营销中的产品却不一定需要跨越国界。”?国际营销与国际贸易的比较 三、国际营销理念的演进 EPRG模型 美国宾州大学教授波尔穆特提出国际营销企业有四种导向:母国中心导向(Ethnocentric)、多元中心导向(Polycentric) 及全球中心导向(Geocentric) 、区域中心导向(Regioncentric) 国际营销企业的四个基本导向(EPRG模型)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复习重点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复习重点 第一讲概述 关键术语: 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企业国际化子公司与分公司罗斯托提出的“五阶段论”区域经济一体化 思考题: 1、跨国公司的判断标准有哪几个?跨国公司有哪些特征? 2、跨国公司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对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进行分析。 4、简述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 5、简述跨国公司的发展过程及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发展动态。 6、简述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全球第四次并购潮的特征; 7、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什么作用? 8、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第二讲跨国公司理论 关键术语: 内部化理论产品生命周期企业优势内部化优势国际生产折中理论思考题: 1、垄断优势理论的观点是什么?对该理论应作如何评价? 2、国际生产折中理路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理论? 3、产品生命周期的观点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理论? 第三讲跨国公司的经营环境与全球化战略 关键术语: 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业务级战略决策确定型决策仲裁调解诉讼德尔菲法 思考题: 1、简述决策的程序。 2、试述战略决策的特征及程序。 3、简述东道国政治风险对国际企业的威胁。 4、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管理过程包括哪些内容?

5、影响全球战略目标的因素有哪些? 6、正确引导跨国公司本地化战略的应对措施? 7、简述调解、仲裁与诉讼的概念及其应用原则 第四讲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 关键术语: 对外直接投资对外间接投资 思考题: 1、什么是对外直接投资?它与对外间接投资有哪些区别? 2、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是什么? 3、对外直接投资可行性研究包括哪些阶段和内容? 4、跨国公司热衷于采用并购式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原因是什么? 5、试论促进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决策。 第五讲跨国公司的营销管理 关键术语: 目标市场市场定位国际营销组合国际分销渠道促销社会阶层 思考题: 1、简述目标市场的三种策略。 2、试述企业在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阶段,应采取的不同经营策略。 3、试述企业进行分销渠道长度决策必须考虑的因素。 4、简述跨国公司的促销策略。 5、简述确定广告预算的三种方式。 6、试述跨国公司市场竞争策略的内涵和影响因素。 第六讲跨国公司的组织管理 关键术语: 组织结构管理幅度国际战略联盟全球地区/产品结构集权与分权矩阵结构国际事业部结构 思考题: 1、简述企业国际部结构不适用的条件。 2、试述决定组织结构的因素。 3、简述跨国公司在设计组织结构时要考虑的问题。 4、跨国公司组织结构有哪些基本形式?并给出其一组织结构的的适用条件

跨国经营与管理期末复习

一、导论 1.国际商务的概念 跨越国界的各种商业活动,不仅包括商品和服务的跨国贸易,还包括将资本、设备、技术等战略资产转移到海外,并与东道国资源结合在一起进行的生产、经营和销售活动 2.国际商务的形式 a)国际贸易: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 b)国际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间接投资 i.对外直接投资:指为了实现对于企业的控制目的而进行的 国际投资活动。 ii.对外间接投资:最大特点是投资时不刻意追求对企业的经营控制权,一般通过购买股票或债务进行,以分红或利息 获得投资回报 iii.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间接投资的区别:①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是获得对外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控制权;对外间接 投资的目的则是获取金融资产权益;②在企业的资产负债 表中,对外直接投资属于在厂房、设备或其他有形资产和 无形资产上的投资,对外间接投资则列入企业持有的有价 证券项目中 3.国内企业与国际化企业 a)国内企业:指把国内作为资源分配的场所,进行生产和销售等 经济活动的企业

b)贸易企业:指在国内进行生产、加工等主要的价值创造活动, 把最终产品出口到海外市场获取经济利益的企业 c)多国企业(跨国公司):指不仅在国内,还把经营资源转移到 海外进行本土化生产、销售、研发等经济活动,追求超额利润 的企业 d)全球企业:指把全球看作单一市场,通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 源配置,对研发、生产、销售等经济活动进行调控,实现经济 利益极大化的企业 4.国内企业与国际企业的区分 5.国际化企业的多种称谓 a)多国企业(跨国公司) b)全球企业 c)超国家企业 6.企业跨国经营的推动力 a)外部推动力

i.贸易与投资壁垒的减少 ii.IT技术的发达 iii.消费者需求的同质化 b)内部推动力 i.国内市场的狭小无法实现规模经济;通过开拓国际市场的 方式增加产品的销量 ii.延长产品生命周期;把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的产品导入到其他欠发达国家 iii.获取生产要素;利用廉价劳动力,获取天然资源,占领海外市场,获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iv.分散风险;利用市场多元化降低经济不景气、经济危机带来的风险 v.牵制竞争对手;追随领先企业进行模仿性投资,其他企业成功带来的刺激,外国企业进入本国市场而采取的应对策 略 vi.规避贸易壁垒 vii.降低成本 二、国际企业的经营环境 1.国际企业经营环境的含义 存在于国际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和力量,这些因素和力量是影响企业国际商务活动及其目标实现的外部条件 2.国际政治环境

跨国公司经营案例分析:ABB矩阵式组织结构分析

ABB公司-创立并管理全球矩正组织 一、案例描述: (一)公司简介 ABB是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领域的领导厂商,位列全球500强企业。集团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ABB由两个历史100多年的国际性企业瑞典的阿西亚公司(ASEA)和瑞士的布朗勃法瑞公司在1988年合并而成。现在ABB集团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11.7万名员工。 (二)战略环境 ●ABB公司最大的业务是生产用于发电、输电和配电的设备并提供相关服务。 ●ABB公司在铁路运输业是世界领先的。 ●ABB公司的第三系列产品主要是面对非常特殊的一类顾客。 ● (三)战略定位 1988年1月,巴尼维克发表他对ABB公司所面临的经营环境的分析,他宣布了新公司的战略方向(致力于电力行业,采取快速变革以求更加面向客户和提高反应效率),介绍了新组织设计的详细内容,提出了公司的财务和发展目标、对电力行业的战略和通过一系列兼并和联盟实现公司的全球战略。1988年10月,ABB公司收购了AEG的蒸汽涡轮公司和在1989年2月收购了西屋电气公司的电力分配和传递公司,获得了美国生产导弹和核能设备的Conbustion Engineering公司,快速拓展了ABB公司在北美和东欧的市场。 (四)建立新的组织设计 1.1988年7月,在管理人员的会议中,巴尼维克描述了新的矩阵组织的主要特征,他强调行动的重要性。 2.创建管理队伍 3.规定议事日程 4.交流全新哲学理论和价值 5.重组业务 6.新的组织结构和流程 7.新的战略过程 8.新的系统和控制 (五)面临的挑战 1、成员位置不固定,有临时观念,责任心不够强 2、人员受双重领导,有时不易分清责任 3、矩阵当中地区和业务主管之间不同利益冲突 4、权力下放与集中管理之间的矛盾 5、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技术共享的障碍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学习和研究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意义深远 1) 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及其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跨国公司的发展 状况:几何级增长,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深远 跨国公司与美国 2 )中国现实的需要: 跨国公司在中国: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现实: 课程总体框架 一、跨国公司概述及经营环境分析 1. 跨国公司概述 2. 跨国经营环境分析 1) 影响跨国公司经营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分析 2) 影响跨国公司的其他相关环境分析 二、有关跨国公司的理论 (一)基于国际贸易的跨国公司理论 (二)基于国际投资的跨国公司理论 (三)有关国际金融的跨国公司理论 三、跨国公司管理的核心内容 1. 跨国公司战略管理 2. 跨国公司组织管理 3. 跨国公司生产运营管理 4. 跨国公司营销管理 5.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 6. 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章跨国公司概述 第一节国际商务与跨国公司 一、国际商务 1. 概念:是两国或多国参与的全部商业交易活动的总称。 2. 主体: 3. 国际商务的主要形式: (1)国际贸易的发展(货物和服务贸易): (2)国际投资增长迅猛: A. 国际投资总量增长十分瞩目:82年-590亿,90年-2090亿,03年 -5600亿,04-6120亿,05—9160亿;06-1.2万亿,07-1.83万亿,08-1.45万亿,----2011年-1.24万亿,2012年-1.35万亿,2013年-13500亿 B. 对外投资的格局: C. 中国对外投资迅速增长: 91-3.8 亿; 94-0.6亿; 99-5.9亿;02-11亿;03-28.5亿;04-55.3亿; 05-122.6亿;06-216亿;07-265.1亿;08-559.1亿;09-565;10-680 亿;11年-746.5亿;2012年-878亿;2013—901.7亿;2014年1001.3 亿。存量达8828亿 B. 间接投资的速度大大快于国际直接投资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复习资料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复习资料 1.对跨国公司的判断标准: 1、结构性标准:通过研究一个公司的跨国范围及对子公司的股权安排和控制程度,来判断其 是否属跨国公司。 1)跨国的程度;2)所有权性质3)决策和控制 2、营业实绩标准:通过研究一家公司在国外经营的资产额、销售额、雇员人数和利润等项指标来判断它是否属于跨国公司。 3、行为特性标准:指全球性经营战略。 2.跨国公司的特征: 1)跨国公司是“国际化”了的企业 2)对外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经营跨国化的基本手段 3)全球战略和内部一体化 4)技术内部化 3.跨国公司的类型: 1、按经营项目分类 1)以经济资源为主 2)以经营加工制造业为主 3)以提供服务为主 2、按公司决策中心进行分类 1)以民族为中心 2)以多元为中心 3)以全球为中心 3、按公司内部经营结构分类 1)横向型:经营同类业务的企业合并或兼并 2)垂直型:经营不同类型公司的企业合并或兼并 3)混合型 4.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所起的作用 加速生产国际化,促进生产力发展 加速了资本的国际流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扩大了国际贸易,促进经济增长 促进技术进步,加快国际技术转移 5、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 有利影响:1、是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2、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先进的技术;3、可提供丰富的管理现代化大企业的经验;4、带给发展中国家较为成熟的营销技能和营销渠道;5、提供一部分就业机会。

不利影响: 1、发展目标的不一致造成与东道国利益上的矛盾 2、有可能控制东道国的一些行业,影响东道国的经济发展目标 3、把一些污染严重的产业或工艺过程转移到东道国,造成一定的危害 现行的跨国公司理论 1.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形成的理论,如垄断优势理论和寡占反应理论 2.以贸易理论与工业区位理论为基础形成的理论,如产品周期理论和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3.市场内部化理论,以市场失效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 4.综合理论,典型的是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6、垄断优势理论: 美国学者海默提出,他认为市场的不完全性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同时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获利的条件。 贡献:垄断优势理论突破了国际间资本流动导致对外直接投资的传统贸易理论框架,突出了知识资产和技术优势在形成跨国公司中的重要作用。 不足:这一理论也存在一些缺陷,如不能很好解释对外直接投资流向的产业分布或地理分布;它以美国为研究对象,对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缺乏指导意义。 7、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美国学者雷蒙德维农提出,认为:产品生命是指市上的营销生命,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创新、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 优点:产品生命周期(PLC)提供了一套适用的营销规划观点。它将产品分成不同的策略时期,营销人员可针对各个阶段不同的特点而采取不同的营销组合策略。此外,产品生命周期只考虑销售和时间两个变数,简单易懂。 缺点:1、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起止点划分标准不易确认。2、并非所有的产品生命周期曲线都是标准的S型,还有很多特殊的产品生命周期曲线。3、无法确定产品生命周期曲线到底适合单一产品项目层次还是一个产品集合层次。4、该曲线只考虑销售和时间的关系,未涉及成本及价格等其它影响销售的变数。 8、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提出,主要思想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陷于比较劣势的产业依次进行。 贡献:填补了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体系的一个空白,而且突破了以往英美学者蚕蛹的一种商

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期末复习提纲

14-15-1《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复习提纲 2014年11月 第一章导论 一、需要重点掌握的概念 二、应掌握的知识点 1.国际投资的主体 国际直接投资的主体是跨国公司,国际间接投资的主体是跨国金融机构和官方与半官方机构。 2.国际投资的客体 1.货币性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国际债券、国际股票、衍生工具 2.实物资产、土地、建筑物、机器设备、零部件和原材料 3.无形资产、生产诀窍、管理技术、商标、商誉、技术专利、情报信息、销售渠道 3.国际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的区别 (1)能否有效地控制国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 (2)资本移动形式的复杂程度不同 (3)投资者获取收益的具体形式不同 (4)投资者风险大小不同 第二章跨国公司与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度量 一、重要概念

二、重要知识点 1.跨国经营指数(计算公式) TNI=[(国外资产/总资产+国外销售额/总销售额+国外雇佣人数/雇员总数)/3]*100% 2.跨国公司组织结构:区域性、产品型、职能型组织结构图示及特点 第三章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一、重要概念 战略联盟 是指一个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与其他企业在利益共享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松散式网络化联盟。 (它可以表现为正式的合资企业,即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企业共同出资并且享有企业的股东权益;或者表现为短期的契约性协议,即两家公司同意就某项课题,例如开发某种新产品等问题进行的合作。) 二、重要知识点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的基本观点为: A、所有权优势:它是指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获得的、国外企业所没有或无法获得的资产及其所有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产性的所有权优势,二是交易性的所有权优势,三是规模经济优势。 B、内部化优势:它是指跨国公司将其所拥有的资产加以内部化使用而带来的优势。这是吸收了英国学者巴克利和卡森的等人的观点。

跨国公司经营案例分析 以宝洁公司为例

目录 引言....................................................................................................................................... 一、宝洁公司简介 ........................................................................................................... 1.1 宝洁公司概况....................................................................................................... 1.2 宝洁公司主营业务/品牌.................................................................................... 1.3宝洁公司的企业文化....................................................................................... 二、宝洁公司的跨国经营............................................................................................... 2.1 P&G国际化发展过程回顾.............................................................................. 2.2 宝洁跨国经营的原因........................................................................................ 2.3 宝洁跨国经营的竞争优势................................................................................ 三、宝洁公司的全球战略............................................................................................... 3.1 P&G组织结构分析.......................................................................................... 3.2 P&G经营战略分析.......................................................................................... 3.3 P&G内部知识与创新管理.............................................................................. 3.4 P&G管理挑战................................................................................................... 四、宝洁公司跨国经营的建议及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4.1 宝洁跨国经营的建议........................................................................................ 4.2 宝洁跨国经营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参考文献.............................................................................................................................. 跨国公司经营案例分析--以宝洁公司为例

跨国公司经营管理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跨国公司经营管理》 关健词:跨国经营基本知识、跨国进入模式、跨国战略联盟、兼并与收购、跨文化管理、商业伦理与社会责任、跨国人力资源管理、研发国际化、技术转让等 在全球竞争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跨国经营及其相关联的活动,所有的企业,包括所有经营业务都在国内的企业,也会受国际市场和来自海外的跨国经营企业的影响,经营者迫切需要了解跨国经营的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规律。为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企业和机构开始开设跨国经营的相关课程。本课程是在多年执教的基础上,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教材和资料、根据跨国经营活动的新特点进行讲解的。 跨国经营与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专业知识涉及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组织管理、技术管理、行为学、伦理学、法律等众多领域。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技术的飞跃、跨文化交流的增多、国家间投资壁垒的降低,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流空前频繁,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日趋活跃,跨国经营活动从广度和深度上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经营管理者只有树立全球化竞争与合作的理念、了解各国政治经济的差异、把握跨文化交流的技能、掌握跨国经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才能迎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课程内容较全面,基本覆盖跨国经营与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为我们的学生将来从事经营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从打开国门、吸引外资,到放眼世界、实施“走出去”

战略,跨国经营已经从遥不可及的概念变为企业日常事务。从“三资”企业的运营中,人们感受到了不同文化、不同管理模式对中国传统企业管理方式的冲击,我们既体验到优秀跨国公司长盛不衰的经营之道,也目睹到一些世界知名品牌在中国败走麦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跨出国门,在海外进行直接投资,涌现出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远见卓识的企业家,跨国经营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一个主题词。 古丝绸之路上,为实现国与国之间的物物交换,人们要跋山涉水、战胜戈壁风沙;现代陆海空交通,实现了人、设备、产品等短时间内跨国流动,通过视频会议,分布在全球各地的不同肤色的分公司员工可以喝着咖啡交流沟通。“地球是平的”,一些企业把研发中心放在美国、设计中心放在欧洲、制造中心放在中国、服务中心放在印度,实施跨国经营战略,现代经营管理从领域和范围上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这要求我们急速提高我国的跨国经营与管理水平,普遍提高我国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以便在竞争中获胜。 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跨国公司经营管理适用专业:工商管理专业 英文名称: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 management 总学时:24 理论学时:24 实验学时:总学分:2 、程目的及意义 在全球竞争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跨国经营及其相关联的活动,所

跨国公司经营管理考试答案整理

1、跨国公司对世界、对母国、对东道国的影响 1.对整个世界的影响 (1)跨国公司推动资本、技术、人员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组合,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2)跨国公司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3)跨国公司提高消费者的生活品质; (4)跨国公司推动各种文明之间的交流; (5)跨国公司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并且,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 2.对母国的影响 利益:(1)提高技术成果的产出; (2)获取自然资源和原材料; (3)获取创造性资产; (4) 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危害:(1)加快成熟产业的衰退,可能造成产业空心化; (2)可能加剧本国的失业。 3.对东道国的影响: 利益:(1)获得建设资金; (2)有助于接触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3)解决就业问题; (4)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危害:(1)加剧污染; (2)自然资源可能被掠夺性开发; (3)危害产业安全。 2、跨国公司管理与国内公司管理有何联系和区别 1.相同点:自然属性 2.不同点:(1)环境异质性; (2)潜在市场规模更大。 3.垄断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有何理论贡献与不足 主要观点: (1)竞争市场和特定优势的存在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前提; (2)如果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那么,企业没有必要对外直接投资; (3)如果企业没有特定优势,那么,企业没有能力进行对外直接投资;(4)企业必须依靠特定优势,以克服国外劣势,在东道国取得竞争优势。

贡献:区分了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首次正式地提出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不足:(1)无法完整解释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2)优势的跨国转移经常困难重重。 (3)建立在时间压缩不经济性基础上的能力很难被模仿、移植。 (4)具有社会复杂性的资源较难转移、培育。 4、内部化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论贡献与不足 主要观点:中间产品市场上的不完全竞争,是导致企业内部化的根本原因。这些中间产品,不只是半成品、原材料,更为重要的是专利、专用技术、商标、商誉、管理技能和市场信息等知识产品。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性、特殊性质和市场失效,导致跨国公司利用内部化市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以满足其更好地利用产权知识,保持其特有的知识优势,获得更高收益的需要。 贡献:解释了企业为何将垄断优势保留在企业内部的问题。 不足:仅仅关注成本节约,忽视了价值创造。 5、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论贡献与不足 邓宁从产业组织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各学说中选择出三个解释变量及其相互联系来说明对外直接投资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活动。 三个变量: (1)厂商特定资产所有权优势(O):技术优势、规模优势、组织管理优势、资源获取能力,等等。 (2)内部化特定优势(I):来源于把外部市场活动转化为企业内部活动,使之处于内部管理的直接控制之下所带来的交易成本的节省。 (3)区位特定优势(L):来源于跨国公司及其子公司所处的地理位置。包括:劳动力成本、劳动生产率、市场需求、地理距离、心理距离(文化距离)、政府政策、政府间关系。 该理论因此也被称为OIL理论。邓宁认为,只有当O、I、L三个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厂商才愿意并能够对外直接投资。 6、试述霍夫史蒂德的文化维度理论,并说明该理论的贡献和不足。 五大文化维度: 权力距离:一个社会成员接受在机构里和组织里权力分配不平等这一事实的程度。 不确定规避程度:一个社会对不确定和模糊环境所感到的威胁的程度,并试图通过对事业提供更多的稳定性、建立更正式的规则、不容忍离经叛道的思想和行为、信仰绝对的真理和专家的学识,来避免这种状况的程度。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在集体主义社会中,人们出生于一个大家庭或氏族,大家庭或氏族保护他们,代价是他们的忠诚。在社会中,每个人应照顾自己和直系家庭。 男性化与女性化:表现权威和自信、挣钱立业、不顾其他、不管生活的质量、不顾

跨国公司管理期末复习资料

跨国公司管理期末复习资料 题型 简答:要点,无需展开 论述:展开 ●国际经济的基本特征: 1.各国实行不同的货币 2.各国实行不同的政策 3.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不同 4.各国存在市场分割 ●当前国际社会的基本特征:民族国家的存在。 ●跨国公司: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包括私营企业和 国有企业。这个定义强调企业跨国经营的地理区域和活动范围。 ●跨国公司的特征: 1.风险承受能力强 除了来自母国的经营风险外,还要面对国际经营环境中的各种风险,如:政治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等。 2.竞争战略灵活多样 跨国公司必须针对不同东道国市场上不同竞争对手的特点制定竞争战略。 3.财务核算复杂、难度大 用于核算的货币种类较多,各国的经济法规、税率和会计核算制度也不同。 4.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强 生产经营活动分布在世界各地,组织机构的分支多、规模大。 5.生产经营活动的多样化程度高 产品拓展多样化、地域市场拓展多样化、混合多样化。 ●对外直接投资:是指一国投资者为取得国外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控制权而输出 资本、技术、管理技能以及其他有形资产或无形资产的经济行为。 ●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间接投资主要区别: 1.对外直接投资包括货币资本、技术、设备、管理技能和企业家声誉等无形资产;对外间接投资则只包括货币资本。 2.对外直接投资不涉及资产的所有权变更,即这种投资是在企业内部进行的跨越国界的投资;对外间接投资是在市场上进行的跨越国界的投资,资产的所有权在市场交易的同时在买方和卖方之间易手。 3.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是获得对外投资企业经营管理的控制权;对外间接投资的目的则是获取金融资产收益。 4.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对外直接投资属于在厂房、设备或其他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上的投资;对外间接投资则列入企业持有的有价证券项目中。

跨国公司并购典型案例分析

跨国公司并购典型案例分析

跨国公司并购典型案例分析 在全球化并购浪潮中,已不仅仅限于大企业吞并小企业,更多地出现了大企业之间的并购。这种大企业的并购常常对一国或几国的相关产业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对一些国际上著名的大企业并购典型案例的分析,能使我们获得一些重要的启示,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以下我们来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剖析。 (一)波音公司并购麦道公司 1996年12月15日,世界最大的航空制造公司美国波音公司,宣布并购世界第三大航空制造公司美国麦道公司。并购总价值133亿美元。并购后,每份麦道股份变为0.65波音股份。麦道品牌只保留100座的MD一95型客机,其余民用客机一律改为波音品牌。从此,有76年历史,举世闻名的麦道公司不复存在。波音公司总经理于1997年2月出任新波音的主席和总经理,三分之二以上管理干部由波音派出。新波音拥有20万员工,500亿美元资产,净负债仅仅10亿美元。当时预计在1998年,新波音公司可望有

530亿美元的进账,可牢牢稳住世界民用和军事飞机制造企业的龙头老大的地位。 波音公司成立于1916年,至今已有89年的历史。波音经过多次的研究开发,发展成为一家设计并制造民用及军事飞机、导弹、直升飞机及其他相关产品的多种经营公司。在今后的20年中,波音将以每年5%的速度发展空中交通事业,并在原有全球民用客机交易量64%(1995年)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和提高。 麦道公司成立于1920年,一直在军用飞机制造领域拥有霸主地位。但是在1996年以后,市场占有份额急剧下降,竞争能力迅速削弱,从而面临着被其他企业并购的危险。 波音并购麦道计划已经讨论了三年。麦道曾经两次拒绝波音,然而,在过去的几年,在与波音和空中客车的激烈竞争中,麦道一路败北,世界市场份额从22%下降到不到10%。1996年,麦道只卖出40架民用客机。1996年10月,麦道承认自己的300座MD一11无力与波音的400座747竞争。12月,麦道放弃了自己440座MD 一11的计划,开始作为波音的"下承包商",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