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周瑜

三国周瑜
三国周瑜

三国周瑜的资料浏览次数:1330次悬赏分:5 | 解决时间:2008-4-13 21:49 | 提问者:love小明明

周瑜】(175~210)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人称周郎。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奠定三分天下基础。后图进中原,不幸早逝。

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于袁术麾下初崛起时曾随之扫荡江东。后来回去镇守丹阳。袁术心慕周瑜的才干,欲聘周瑜为将,但是周瑜以袁术难成大事而拒绝。其后设法投奔孙策,为中郎将,孙策相待甚厚,又同时迎娶有“国色”之称的二乔,成为连襟。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为中护军,执掌军政大事。赤壁大战之时,力主拒曹,而指挥全军在乌林迎击曹军取得胜利。赤壁大战之后,周瑜谏议孙权将刘备安抚在吴郡,以美女和玩物消磨其意志,但孙权未采纳。孙权后来采纳周瑜的谏议,拟出兵攻取蜀地,消灭张鲁,然后消灭曹操,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孙权曾为其素服吊丧。周瑜性情开朗,气度宽宏,深得维恩显着。精通乐律,即使在醉酒时也能听出音律的错误。鲁肃(172—217),字子敬,身高约合现今1.8米,临淮东城(今安徽定东南)人,三国时期东吴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他不但治军有方,名闻遐迩,而且虑深思远,见解超人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病逝,享年四十六岁。孙权亲为举办丧事,并参加了他的葬礼。诸葛亮也为他举哀。孙权始终不忘鲁肃在东吴政权创立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他称帝登坛祭天时,他对公卿们说:“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于事势矣”诸葛亮(181—234年),三国时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字孔明,号卧龙。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早年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

诸葛亮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阳(①河南南阳卧龙岗;①湖北襄阳(现湖北襄樊)之西二十里隆中)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后为了消除诸葛亮隐居地一事留下的历史纷争,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写到:“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上,何须辨襄阳南阳。”

曹操(cáo cāo)(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在政治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恢复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文化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最佳答案东吴英才周公瑾

我曾定义英雄为“聪明秀出为之英,胆略过人为之雄”(这是刘劭《人物志》上的话)随后又自己加了一条道德高尚。有人指出按照这么说法三国还有几个英雄?—对了!此兄可谓一针见血,我的目的本来就在缩小英雄的范围,先框定在操,亮,瑜三人之内,最后再把我所说的英雄桂冠带在我最心仪的人物周瑜身上。我的英雄之说本来就是耍个小花招,现在自己露馅,目的不言自明。因为按照我说的条件周瑜最符合,所以我今天就在这里具体说说周瑜怎么是个正真的英雄,一个完美的英雄!可能我本人对他很偏爱多少有些溢美之词,但周郎受歪曲这么多年,难得正正名也是应该的。

下面就总论一下他的完美,因是总论文章分几个部分,可能冗长了一点。

一.周瑜的完美

翻开正史我们可以发现本传中的周瑜好象毫无缺点,确实是个完美之人。周瑜除了符合我上面说的三点外,从另一个角度说他的完美,可说他是一个有德;有才;又有风度和朝气的人。先说德:他举贤荐能可比鲍叔;折节为国可比蔺相如;谦礼忠君无人能比;性度恢弘众将诚服。如说诸葛亮是高风亮节的话,周瑜在人品道德上也是无可挑剔的。

次说才:他弱冠征伐为东吴开国立下汗马功劳;赤壁又力挽狂澜立下头功;后又亲冒矢石为东吴开拓荆州,丰功伟绩不去多提,单说当时人对他的评价吧,他的文武全才在时人眼中已万众瞩目了。“英隽异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韬略万人之英”,这些就是时人对周瑜才智的评价,而且说这些话的都是当时第一流的人物。周瑜的有才本已公认没必要再多做文章了。

再说风度,周瑜是出名的儒将,其雅量高至又有曲有误周郎顾的谣言流传,非比那些凶凶武夫,是一个风雅超群的人物。只一句“遥想公瑾当年”其人其貌已使人多么心驰神往了。

最后说说他的朝气,周瑜如果仅具德,才,风度,和诸葛亮也就没什么区别了。(诸葛是名士风度)但他又独具一种朝气,一种锐意进取自信豪迈的英霸之气。对自己人他是谦逊有礼的,但对敌人和挑战他又表现出蔑视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慨:在刘备和周瑜在赤壁战前相会时,当刘备说起兵力太少,周郎“此自足用”的回答是多么有气势,而刘备的拖延在后相比又是多么的猥琐。周瑜的谋略也无不透出这种先发制人,锐意果敢的气质,这就是我最羡慕的“英才天纵”了。但周瑜的豪迈和关羽之流的狂傲又有本质区别,因为他的自信是建立在合理的分析谋划基础上的,非比关羽之流无谓的狂傲换来的只是身败名裂,正因为此周瑜是成功的。他的这种气质和孙策相象,但孙策又是轻佻和嗜杀的,周瑜却是从容娴雅的,就象有人说的他的气质是孙策和诸葛亮的结合,在周瑜身上刚和柔就这么恰到好处的结合了。

如此一个刚柔相济的人物又有无可挑剔的优秀品格和令人赞叹的文武宏才,加之上天又特别偏爱给了他俊美的外貌,内外皆秀又风度翩翩,他称不上完美又有谁能称得上呢?用一句话形容周瑜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他可谓人如其名:周瑜就象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是一块完美无瑕的美玉啊!

二.周瑜历来受到的误解

由于三国演义为了塑造诸葛亮形象把周瑜当作了主要陪衬人物,小说中和他在大众心里的形象完全受到了歪曲。虽然由于历史知识的普及,好多人已知道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并不是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小人,但还是有些人对周瑜有误解,我即说了周瑜完美就要说清这些误解,当然和小说有关的不论,只谈历史层面上的。

误解一:周瑜的成功就是一个赤壁之战,而赤壁之战本是糊涂帐。可能是曹操烧船自走,周瑜是侥幸成功没什么了不起。

回答:周瑜的功劳并不只是赤壁一战,他是孙吴开国的关键人物。孙权曾说“非周公瑾孤不帝也!”周瑜的大功确实如此。他在弱冠时和孙策转战江东虽然史料不太详尽,但我们可以看到在孙策攻破黄祖上给东汉政府的《表》中,所领诸将第一名,就是“江夏太守,行建威中郎将周瑜”。孙策为周瑜治馆舍,“增赐莫与为比”,并说“论德酬功此未足以报者也”,可见周瑜在孙策攻伐江东时的地位和功绩了。应该说周瑜是孙吴建国之初仅次于孙策的第二号人物,其功劳不言自明。孙策死后周瑜“将兵赴丧,逐留吴,以中护军与长使张昭共掌众事”这说明孙吴政权的稳定,周瑜仍是起了决定作用。.后来他又谏阻纳质,在赤壁战后又一眼看出寄寓的刘备之危险性,提出羁留刘备对其将“辖以攻战”之策。这些谋划后来看来无不正确,周瑜眼光之远大,谋划之犀利足以证明他是大谋略家。.

参考资料:中国传统文化网

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i贴吧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豆瓣

MSN

对我有帮助

79回答时间:2008-3-24 21:46 | 我来评论

向TA求助回答者:「後」 | 四级

擅长领域:音乐音乐宠物

参加的活动: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相关内容

2010-3-4 三国周瑜资料 5 2010-12-26 我想知道在终极三国中周瑜的所有资料13 2007-5-19 有没有曹操、周瑜等三国时的人物的资料和赤壁之战的相关背景资料啊~`有...

14 2007-10-11 求三国人物周瑜黄盖和鲁肃的资料 8 2011-3-15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诸葛亮、曹操等配角的一些详细资料!(一定要详细点哟... 7 更多关于三国周瑜的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三国周瑜周瑜资料

等待您来回答0回答快乐大本营获奖2回答20提供官方下载地址、[迅雷7版本7.1.4.2104]cell1回答10谁有2011年5月《最小说》《解读落落——坚守到世界末日》原文丫?10分哟~0回答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理科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1回答我是美术生省统考考了272.5分,文化课要考多少分能上安徽艺术职业学院?2回答5请问要怎么样才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挖机出租1回答快乐大本营中奖信息+__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中奖信息2回答ラヴァーズ跪求火影最新主题曲官方完整版下载地址直接给我迅雷下载地...更多等待您来回答的问题>>

其他回答共10条

【周瑜】(公元175年~210年)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杰出的军事家。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胸襟广阔,人称周郎。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奠定三分天下基础。后图进中原,不幸早逝。(商务印书馆《新华词典》)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初崛起时周瑜随之扫荡江东,并送钱粮物资助孙策成就大事。袁术仰慕周瑜的才干,欲聘周瑜为将,但是周瑜以袁术难成大事而拒绝,其后设法正式投奔孙策,与孙策一起南征北战,为打江东基业立下汗马功劳,深受孙策信任。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执掌军政大事。曹操消灭袁绍后,威逼孙权送儿子为人质,周瑜志向高远,劝阻孙权送质。赤壁大战之时,力主抗曹,并慧眼预见到曹军的劣势和我军的优势,指挥全军在赤壁、乌林大败曹军,是为三国历史上最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其后又成功地攻克了荆州战略要地南郡,曹仁败走。赤壁之战后,周瑜向孙权建议出兵攻取蜀地,消灭张鲁,吞并刘璋,与曹操二分天下,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

岁。

历史上的周瑜胸襟广阔,气度宽宏。老将程普因周瑜年轻,对他不服,多次当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计较,程普最后被周瑜的才华和品德所折服,感动得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和他成为好友。《三国演义》描写的心胸狭窄的周瑜是罗贯中为了衬托诸葛亮而刻意塑造的配角形象,是艺术处理,不可当真,“三气周瑜”当然就更是毫无历史根据,周瑜最后是病逝于出征途中的。

周瑜精通音律,雅量高致,即使在喝醉时也能听出曲中的谬误,因此史书记载民谣云:“曲有误,周郎顾”、“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还有很多,在下面的网站离,自己看吧!

参考资料:https://www.360docs.net/doc/23771364.html,/view/2409.htm 回答者: tongming245788 | 三级 | 2008-3-24 21:47

周瑜(175-210),字公谨,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祖为太尉,父是洛阳令。初与孙策相友善。后策将东渡,瑜率兵迎,遂定江东。时乔公有二女,策纳大乔,瑜娶小乔。建安五年(200年)策死,遂事孙权,为中郎将,与长史张昭同辅政。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破荆州。时江东文武多有主和,以为「不如迎之」。瑜力主战,对权说:「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驻夏口,保为将军破之。」甚合权意。时诸葛亮过江游说孙刘联盟,权意愈决,遂成孙、刘联盟,周瑜率水军于赤壁大破曹军。刘备占有荆州,瑜以备为枭雄,上疏请徙之于吴。孙权不纳。后又请伐蜀,权许之,瑜至巴丘病死。瑜性情恢朗,颇得人心,唯与程普不睦。对音乐造诣也很深,如有阙误,必知之,知之必顾,故当时人常说:「曲有误,周郎顾。」回答者:淮水状元 | 五级 | 2008-3-24 21:53

【周瑜】(公元175年~210年)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杰出的军事家。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胸襟广阔,人称周郎。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奠定三分天下基础。后图进中原,不幸早逝。( 回答者:蓝色琴鸟 | 四级 | 2008-3-24 21:55

你都说了回答者: liuzaofang | 五级 | 2008-3-25 13:16

周瑜(175-210),字公瑾,东吴四英将第一位,庐江舒城人。幼年与孙策相识,结为生死之交。后孙策脱离袁术自立后,周瑜主动投奔孙策。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争中起到了谋士和武将的双重作用,用计谋收服了太史慈。孙策平定江东后,周瑜任水军都督。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继位后,也十分信任周瑜。208年,孙权西征黄祖,周瑜立下了大功。208年,曹操南下,目标直指江东,孙权战和未定。周瑜及时从鄱阳湖赶回,正确分析了曹操远来的种种弊端,使孙权决定与曹操一战。周瑜身为水军大都督,用火攻之计大破曹操,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后,周瑜攻打南郡时中毒箭,但还是拼死取下了南郡。随后周瑜割长江南岸给刘备,但刘备至京口见孙权,要求得到整个荆州,孙权同意,因此周瑜只得退往柴桑郡养伤,在生病期间周瑜提醒孙权要提防刘备。210年,周瑜领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时箭伤发作,英年早逝,年仅36岁。孙权闻讯后,立即素服迎接周瑜灵柩回柴桑。回答者:悲惨同年 | 二级 | 2008-3-28 20:19 太好了回答者: beshentty | 一级 | 2008-4-2 16:19

周瑜(175-210),字公瑾,东吴四英将第一位,庐江舒城人。

幼年与孙策相识,结为生死之交。后孙策脱离袁术自立后,周瑜主动投奔孙策。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争中起到了谋士和武将的双重作用,用计谋收服了太史慈。孙策平定江东后,周瑜

任水军都督。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继位后,也十分信任周瑜。208年,孙权西征黄祖,周瑜立下了大功。208年,曹操南下,目标直指江东,孙权战和未定。周瑜及时从鄱阳湖赶回,正确分析了曹操远来的种种弊端,使孙权决定与曹操一战。周瑜身为水军大都督,用火攻之计大破曹操,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后,周瑜攻打南郡时中毒箭,但还是拼死取下了南郡。随后周瑜割长江南岸给刘备,但刘备至京口见孙权,要求得到整个荆州,孙权同意,因此周瑜只得退往柴桑郡养伤,在生病期间周瑜提醒孙权要提防刘备。210年,周瑜领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时箭伤发作,英年早逝,年仅36岁。孙权闻讯后,立即素服迎接周瑜灵柩回柴桑。

历史上的周瑜风姿英发,心胸广阔。东吴老将程普,早年跟随孙坚,自以功高,瞧不起年轻的周瑜。但周瑜并不与程普计较,最后使程普自己折服,程普说道:“与周公瑾交,如饮醇缪,不觉自醉。”到宋代时,世人还是很喜欢周瑜,这一点从苏轼的《念奴娇》一词中就可以看出。但到了元代以后,人们就逐渐对周瑜进行丑化,至到《三国演义》成书时,周瑜就完全成了另一个人了。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周瑜和刘备的关系,周瑜一方面主动割长江南岸地给刘备,但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外交行为;另一方面周瑜又看出刘备的枭雄本色,不愿刘备一天天壮大,因此上书孙权,要求孙权将刘备软禁在京口(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美人计的由来,但其实周瑜本人并未施美人计,孙尚香也是由孙权主动嫁给刘备的),但孙权不愿。在对刘备一方的态度上,周瑜和鲁肃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周瑜是激进派,而鲁肃则眼光看得更远。遗憾的是,千百年之后,这两个人都成为了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诸葛亮的垫背人,周瑜成了心胸狭窄的代名词,而鲁肃则变成了一个老实得笨得出奇的人. 回答者: 391485270 | 一级 | 2008-4-2 18:29

I don't no 回答者: 0壞蛋0 | 二级 | 2008-4-2 21:04

在刷屏啊回答者: wxxzc8888 | 二级 | 2008-4-7 17:11

关于周瑜的诗词

咏赤壁 (唐李白) 赤壁诗 (唐杜牧)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折戟(jǐ)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咏赤壁 (唐胡曾) 题周瑜将军庙 (唐胡曾)

烈火西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共说生前国步艰,山川龙战血漫漫。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破英雄百万师。交锋魏武旌(jīng)旗退,委任君王社稷安。

庭际雨余春草长,庙前风起晚光残。

赤壁怀古 (唐王周) 功勋碑碣(jié)今何在?不得当时一字看。

帐前斫(zhuó)案决大计,赤壁火船烧战旗。

若使曹瞒忠汉室,周郎焉敢破王师。赤壁风月笛图 (金李纯甫)

征鼓掀天旗脚红,老狐胆落武昌东。

过赤壁偶成绝句二首 (明王奉) 书生那得麾(huī)白羽?谁识潭(tán)潭(tán)

盖世雄?

赤壁横岸瞰(kàn)大江,周瑜于此破曹郎。裕(yù)陵果用轼为将,黄河倒卷湔(jiān)西戎(róng)。

天公已定三分势,可叹奸雄不自量。却教载酒月明中,船尾呜呜一笛风。

九原唤起周公瑾,笑煞瞻州秃鬓(bìn)翁。

赤壁石刻 (明朱桢(zhēn))

赤壁之山上摩空,三江之波浩无穷。【吴?赤壁】孙元晏(yàn)

峭壁穷峙(zhì)江流东,当年鏖(áo)战乘天风。会猎书来举国惊,只应周鲁不教迎。

百万北走无曹公,鼎立已成烟焰中。曹公一战奔波后,赤壁功传万古名。

大书石上莓苔封,千年不泯(mǐn)周郎功。

我今送客放舟去,江山如旧还英雄。

听筝 (唐李端) 襄(xiāng)口阻风殷尧藩

鸣筝金粟柱雪浪排空接海门,孤舟三日阻龙津。

素手玉房前曹瞒曾堕周郎计,王导难遮庾(yǔ)亮尘。

欲得周郎顾鸥散白云沈远浦,花飞红雨送残春。

时时误拂弦篙(gāo)师整缆候明发,仍谒荒祠问鬼神。

八声甘州郑梦协

大江流日夜,客心愁、不禁晚来风。把英雄□气,兴衰馀(yú)事,吹散无踪。但有山围故国,依旧夕阳中。直北神州路,几点飞鸿。

欲问周郎赤壁,叹沙沉断戟,烟锁艨(méng)艟(chōng)。听波声如语,空乱荻(dí)花丛。甚云间、平安信少,到黄昏、偏映落霞红。莼(chún)鲈(lú)美,扁舟归去,相伴渔翁。

八声甘州(读周公瑾传)王质

事茫茫、赤壁半帆风,四海忽三分。想苍烟金虎,碧云铜爵,恨满乾坤。郁郁秣陵王气,传到第三孙。风虎云龙会,自有其人。

朱颜二十有四,正锦帏(wéi)秋梦,玉帐春声。望吴江楚汉,明月伴英魂。浥(yà)浥(yà)小桥红浪湿,抚虚弦、何处得郎闻。雪堂老,千年一瞬,再击空明。

水调歌头岳甫

编修楼公易镇武昌,安阳岳甫作歌头一阕,奉祖行色。甫再拜。

鲁口天下壮,襟(jīn)楚带三吴。山川表里营垒,屯(tún)列拱(gǒng)神都。鹦鹉洲前处士,黄鹤楼中仙客,拍手试招呼。莫诵昔人句,不食武昌鱼。

望樊(fán)冈,过赤壁,想雄图。寂寥霸气,应笑当日阿瞒疏。收拾周黄策略,成就孙刘基业。未信赏音无,我醉君起舞。

安庆摸(和孙霁(jì)〔窗〕)张榘(jǔ)

渺长江、浩无今古,悠悠经几流景。桥家松竹知何在,寂历丹枫如锦。行阵整。想斗舰连艘,谈笑烟灰冷。寒光万顷。算只有当年,暮天霜月,惨澹(dàn)照山影。

元戎(róng)队,画角梅花缓引。楼船飞渡波稳。中流击楫(jí)酬(chóu)初志,此去君王高枕。应暗省。使万里尘清,谁逊(xùn)周公瑾,勋(xūn)名不泯(mǐn)。看阳蛰(zhé)潜开,老龙挟(jiā)雨,渊睡为民醒。

小说《三国演义》为了美化演义第一主角诸葛亮,对周瑜这个杰出的一代名将作了大量的扭曲和贬低,以达到抬高诸葛亮的目的,演义与正史不同之处有———

1 诸葛三气周瑜:周瑜气量宽宏根本不会被气死,当时也并未注意过诸葛亮,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地位远不及周瑜高,也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2 草船借箭:草船借箭的人正史上是孙权,发生在曹操与孙权的濡须之战,演义描写周瑜嫉妒诸葛亮是彻头彻尾的捏造,三国演义之祖【三国志平话】中借箭的是周瑜。

3 赔了夫人又折兵:孙权自己要把妹妹嫁给刘备,单纯的政治婚姻。

4 智激周瑜:纯粹捏造,周瑜是东吴最有力的主战派人士,孙权正是听了他的劝说才有了赤壁之战。

5 借东风:虚构,诸葛亮并未参与赤壁之战,赤壁乃周瑜一人之功。

6 荆州问题:正史上乃鲁肃的联刘抗曹计划,把荆州暂时借给刘备让刘备发展以便共同抵抗曹操,与诸葛亮和三气周瑜无关,并且荆州借给刘备是周瑜去世之后的事情。

7 气量狭小的周瑜:三气周瑜纯属罗贯中为抬高诸葛亮而虚构,刘备评价周瑜“器量广大”,程普评价周瑜说:“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陈寿评价周瑜“性度恢郭”,另外洪迈、苏东坡等古人,在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一.周瑜的完美

翻开正史可以发现本传中的周瑜毫无缺点,确实是个完美之人。英雄应为“聪明秀出为之英,胆略过人为之雄”(刘劭《人物志》),再加上一条道德高尚。周瑜除了符合上面说的三点外,从另一个角度说他的完美,可说他是一个有德;有才;又有风度和朝气的人。

先说德:他举贤荐能可比鲍叔;折节为国可比蔺相如;谦礼忠君无人能比;性度恢弘众将诚服。

次说才:他弱冠征伐为东吴开国立下汗马功劳;赤壁又力挽狂澜立下头功;后又亲冒矢石为东吴开拓荆州,丰功伟绩不去多提,单说当时人对他的评价,他的文武全才在时人眼中已万众瞩目了。“英隽异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韬略万人之英”,这些就是时人对周瑜才智的评价,而且说这些话的都是当时第一流的人物。周瑜的有才本已公认没必要再多做文章了。

再说风度,周瑜是出名的儒将,其雅量高致又有“曲有误周郎顾”的歌谣流传,非比那些粗莽武夫,是一个风雅超群的人物。只一句“遥想公瑾当年”其人其貌已使人多么心驰神往了。

最后说说他的朝气,周瑜不仅具德,才,风度,他又独具一种朝气,一种锐意进取自信豪迈的英霸之气。对自己人他是谦逊有礼的,但对敌人和挑战他又表现出蔑视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刘备和周瑜在赤壁战前相会时,当刘备说起兵力太少,周郎“此自足用”“操自寻死尔”的回答是多么有气势,而刘备的拖延在后相比又是多么的猥琐。周瑜的谋略也无不透出这种先发制人,锐意果敢的气质,这就是最令人羡慕的“英才天纵”了。但周瑜的豪迈和关羽之流的狂傲又有本质区别,因为他的自信是建立在合理的分析谋划基础上的,非比关羽之流无谓的狂傲换来的只是身败名裂,正因为此周瑜是成功的。他的这种气质和孙策相象,但孙策又是轻佻和嗜杀的,周瑜却是从容娴雅的,就象有人说的他的气质是孙策和诸葛亮的结合,在周瑜身上刚和柔就这么恰到好处的结合了。

如此一个刚柔相济的人物又有无可挑剔的优秀品格和令人赞叹的文武宏才,加之上天又特别偏爱给了他俊美的外貌,内外皆秀又风度翩翩,他称不上完美又有谁能称得上呢?用一句话形容周瑜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他可谓人如其名:周瑜就象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是一块完美无瑕的美玉。

二.周瑜受贬低的原因

陈迩冬在《闲话三分》一书中的一段话很有道理,他说周瑜“这个人对孙氏忠;对朋友谅;划策有绝招;风头足;名声好;加上人漂亮;夫人更是美人…那些碌碌之辈自惭形秽之流难免不生嫉妒之心。瑜威声远著,故曹公刘备咸欲疑谮之。”曹操刘备尚且如此,后世的凡夫俗子哪见过如此完美的人物,最主要的是周瑜投身的是孙吴集团。

既不是曹操的正统又不是刘备的道统,孙氏只能算地方割据势力,在后世哪个朝代都不会受到高的待遇。周瑜这么高其他集团的人物又何以自处?所以他们非要在周瑜原本完美的脸上抹点泥。其他的不说,他们想周瑜年纪轻轻就这么成功一定是骄傲自满得很,少年得志又这么自信那一定是年轻气盛了。虽然历史上的周瑜当大事时也不算年轻了,而且他是最谦逊有礼貌的,但在三国志平话中他就已经是骄傲自满的代表了,因为在凡夫俗子眼里这样优秀的人物加之又少年得志不骄傲才怪。今天的周瑜再想平反,年轻气盛这一条他也是很难反干净的。因为周瑜咄咄逼人的谋略风格,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他谦让服人的个性真的很矛盾。有时也觉得史书上的周瑜有点完美得不食人间烟火,可能加上年轻气盛这一条看上去更生动更有灵气更像个活生生的人,但那样他已经不完美了。

周瑜受到更大的贬低和歪曲当然是演义了。为了美化演义第一男主角诸葛亮,罗贯中可说

是耗费了心机。因为诸葛亮除了在刘备死后有些作为外,在此之前除了出使了一次东吴余下的事就是为刘备管管粮草足食足兵而已,要拔高他不用非常之策可不行。于是只能对不起周瑜了。再说如前所述周瑜是刘备集团发展壮大的大绊脚石,演义的主题就是尊刘,谁叫周瑜曾经和刘备过不去,对不起你也是应该的。而周瑜这么优秀功劳又这么大,把他的功劳夺过点也够诸葛亮形象美一阵的。另外周瑜这么这么完美好最让人嫉妒了,现在也让你尝尝嫉妒别人时的难受!而且被你这么有本事的人嫉妒的人,他的本事不是大到海里去了?于是余下的事就不用我多说了:历史上毫无过结的周瑜和诸葛亮成了水火不容的对手,诸葛亮夺走了周瑜的功劳夺走了他优秀的品格,这还不算还要夺走他的生命,在周瑜死时还不放过他,逼着他说下“即生瑜, 何生亮”这句名言,硬要周瑜在临死时在诸葛亮脸上再涂点脂粉。罗贯中对周瑜也太残酷了!好好的周郎何止脸上被涂点泥,简直是带上了大泥罩已经面目全非了。但这毕竟是小说,里面的周瑜诸葛亮只是文学形象,而演义用周瑜陪衬诸葛亮这一手法在塑造人物上还是成功的。周瑜虽变成了另一个人但他毒中还是有点美的,这是原来的周瑜坯子太好,虽歪曲丑化得不成样子他美的本质还是抹煞不了的。

三.关于俗的演义和雅的历史

周瑜在演义里被丑化贬低其实也没什么,只要大家明白那不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就行。可惜演义的影响太大了,不要说那些箪浆贩食的粗人,就是所谓的文化人也逃不过。但是那些分不清演义和历史的所谓文化人都是付出代价的。袁枚《随园诗话》就说到某个文人因在诗文中说了一句生瑜生亮的话被人一生讥为笑柄。又有某人在奏折中用了这句话被清帝免了职。因为分清历史和小说这个要求并不过分。如果你水平有限尽可以谈小说,最看不惯只有几两醋的水平还要妄谈历史。因为这些人所依据的是演义里虚构的东西,推导再严密又会有什么结果?再说用小说中荒诞无稽的事去说历史人物不管是谁,除了反映自己的无知外也是对历史人物最大的不尊重。历史上的周郎是最性度恢弘的,在演义里他被歪曲但造就了“千古完人”诸葛亮形象,而且变出来的怪‘周瑜’也成了心胸狭窄的典型人物,有典型性在文学上还是成功的。所以受再大的委屈他也是能折节容下的,但如果用演义里虚构的东西去说历史上的周瑜,他再大度也会气得吐血了。然而俗的东西往往有市场,象正史这种阳春白雪之类雅的东西难免曲高和寡。回答者:胖胖豚 | 一级 | 2008-4-8 19:10

三国演义主要情节故事概括资料

《三国演义》主要情节故事概括[资料] 1、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三结义”。( 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朝廷发榜文四处招兵买马以平乱。刘备见了榜文长叹一声,刚好张飞听见,说“大丈夫不去为国出力,在这里长叹什么。”刘备说力不从心,所以长叹。张飞说他卖猪肉颇有积蓄,可招兵。刘备非常高兴。两人就去喝酒,刚好关羽也正要去应募,也进来喝酒。三人志同道合,非常投机,于是结拜为兄弟,共图大事。) 2、七禽孟获 三国中期,蜀国占据西蜀一带,这时南方孟获作乱。诸葛亮出征南蛮孟获,为了收买人心,七次俘获孟获而又其次将其释放。第七次释放孟获的时候,孟获终于归顺蜀国,诸葛亮平定了南方。(七擒孟获:蜀丞相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就在这时,蜀南方之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到了南蛮之地,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但孟获却不服气,其间诸葛亮采用马谡攻心的计策,七擒孟获,孔明都放了他。孟获起誓:以后将决不再谋反。孔明见他已心悦诚服,觉得可以利用,于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蛮之地,孟获等听后不禁深受感动。从此孔明便不再为南蛮担心而专心对付魏国去了。) 3、空城计

三国中后期,诸葛亮出兵讨伐魏国,由于要地街亭失手,导致满盘皆输。诸葛亮被迫撤兵,司马懿大军追至,这时孔明手下的将领士兵基本都分配军务调完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于是他命令偃旗息鼓,大开城门,独自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疑心有伏兵。调头就撤兵。诸葛亮躲过一劫~(空城计: 三国时期,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赵云赶回解围。 ) 4、失街亭 就是在空城计之前了,马谡自告奋勇去守街亭,结果反了低级错误。被司马懿打败。蜀军被断了咽喉之路。被迫撤兵。 5、斩马谡 马谡失了街亭。诸葛亮非常生气。想起了刘备临死前嘱咐他的话“吾观马谡,言过其实也”。后悔不已。悲痛了斩了立了军令状的马谡。 6、舌战群儒 三国中前期,刘备势力还很小,被曹操赶得走投无路。想去投靠东吴,就是孙权。派诸葛亮去做说客。但是东吴谋臣处处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凭着他的满腹经纶舌战群儒。说得他们个个哑口无言。后来经鲁肃协助,说服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7、草船借箭 孙刘联军和曹操在赤壁对峙。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智。想除掉诸葛亮,于是刁难诸葛亮要他在十日之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料定过几天有大雾,于是便答应,而且期限还自己减少到三天。周瑜认为诸葛亮是自寻死路。一天两天过去了,诸葛亮都没动静。到了第三天夜里。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一些船只船上放满草人,一字排开

三国周瑜简介名人故事和名言大全摘抄

三国周瑜简介名人故事和名言大全摘抄 周瑜(175—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微舒城)人。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将领、战略家,在孙氏开基立业,创立鼎足三分格局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为东汉太尉。其父亲周异,曾任洛阳令。周瑜“长壮有姿貌”(《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周瑜志向远大,自幼刻苦读书,尤喜兵法。他生逢乱世,时局不靖,烽火连延,战端四起,于是总想廓清天下。 周瑜与孙策是挚友。当年孙坚兵讨董卓时,家小移居舒县。孙策和周瑜同岁,交往甚密。周瑜让出路南的大宅院供孙家居住,且登堂拜见孙策的母亲,两家有无通共。周瑜和孙策在此广交江南名士,很有

声誉。 孙坚死后,孙策继承父志,统率部卒。周瑜从父周尚为丹阳太守,周瑜去看望,时孙策入历阳(今安徽和县西北),将要东渡,写信给周瑜。周瑜率兵迎接孙策,给他以大力支持。孙策十分喜悦,说:“吾得卿,谐也”(《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于是,二人协同作战,先克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长江北岸)(今安徽和县东,当利水入江处)、当利,接著挥师渡江,进攻秣陵(今江苏江宁秣陵关),打败了笮融、薛礼,转而攻占湖孰(今江苏江宁湖熟镇)、江乘,进入曲阿(今江苏丹阳),逼走刘繇。时孙策部众已发展到几万人。他对周瑜说:“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阳”(《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于是,周瑜率部回到丹阳。 不久,袁术派其堂弟袁胤取代周尚任丹阳太守,周瑜随周尚到了寿春(今安徽寿县)。袁术发现周瑜有才,便欲收罗周瑜为已将。周瑜看出袁术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所以只请求做居巢县长,欲借机回江东,袁术同意了周瑜的请求。

论三国历史人物—周瑜

论三国历史人物——周瑜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论三国历史人物——周瑜》。 清代学者章学诚曾经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但具体到周瑜身上,这个比例可就严重失调了。罗贯中不止将周瑜变得才短智拙,并且剥夺了他赤壁之战的首功。还将周瑜描写成嫉贤妒能、心胸狭隘的小人形象。而历史上的周瑜,真的会是这样吗?这一切的一切是真有其事?还是历史的误会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首先论相貌才华。在《江表传》中有文:“周公瑾英俊异才”,说明公瑾出自书香门第,从小读过很多书,应该是各种史籍兵书都十分熟悉,这也为他以后成为一个优秀的统帅打下了基础。另外一点,既然是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那么根据正常的逻辑推断也说明公瑾琴棋书画无一不晓,诗词歌赋同样也应该很拿手。 二论心胸气度。《资治通鉴》一书中可见他为人慷慨、心胸宽广。话说三国演义里周瑜却是个心胸狭窄之人。因而有了诸葛亮“三气周瑜” 一气周瑜:夺了南郡取荆州,后果:周瑜金疮迸裂 二气周瑜:将计就计让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后果:金疮难愈了 最后,诸葛亮识破周瑜假途灭虢之计,三气周瑜,最终让周瑜在临死前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悲怆感叹! 我来考考大家: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郎的“妙计”是什么? (东吴孙权要向蜀汉索回荆州,都督周瑜定计,将孙权妹妹谎说嫁给刘备,借以把刘备骗到东吴留作人质,以便索回荆州。) 三论臣将功劳。周瑜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江东始祖孙坚非常欣赏周瑜,把他带回军营,由此结识孙坚之子孙策,在江东人称“周郎孙郎”,孙策死后,周瑜又继续辅佐孙权治理江东。三国志记载,周瑜通晓兵法,善于作战,顶江东,灭黄祖,破曹操,克曹仁。在著名的赤壁之战中,周瑜更是功不可没。可惜英年早逝,没能帮助孙权完成霸业。 千古江山,英雄总被雨打风吹去,不过,英雄之外,亦有佳话相传千古,顾曲的周郎以轻灵的姿态从历史走向文化,在一页页泛黄诗笺中永恒凝立。 最后,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周瑜的歇后语吧!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周瑜病倒在芦花荡——气煞 周瑜谋荆州——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简单版

第一回汉朝末年,张角兄弟发动叛乱,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踏上了保国安邦的道路。 第二回督邮故意刁难刘备,张飞怒不可遏,痛打了督邮一顿。朝廷上宦官专权,大将军何进立外甥刘辩为帝,掌握兵权后决定剿除宦官。 第三回何进被宦官所杀,而与此同时他所召来的凉州刺史董卓已经率兵来到洛阳。董卓欲行废立之事,遭到丁原的反对,董卓用离间之计使丁原义子吕布背叛丁原,投奔了董卓。第四回董卓废掉少帝,立陈留王为帝,引起朝臣不满。曹操自告奋勇前去刺杀董卓,但却失败了。 第五回曹操在陈留起兵,发矫诏声讨董卓。前来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立袁绍为盟主,关羽在阵前斩了董卓大将华雄,自此威震三军。吕布出关挑战,刘备兄弟三人奋勇击败吕布。第六回董卓用李儒之计,将汉献帝劫往长安。长沙太守孙坚得到传国玉玺后离开了洛阳,准备回江东发展大业。 第七回十八路诸侯联军开始瓦解,袁绍占据冀州后与公孙瓒开战,但公孙瓒得到了猛将赵云,袁绍与战不利。孙坚为报刘表拦路之仇,率部攻打江夏,却被乱箭射杀。 第八回董卓暴虐无度,司徒王允利用美女貂蝉离间董卓、吕布,董卓在凤仪亭用画戟掷打吕布,自此二人结仇。 第九回吕布在王允的挑拨下亲手杀了董卓,董卓余党李傕、郭汜起兵攻打长安,杀害了王允。 第十回李傕、郭汜掌握大权后,假借献帝名义使曹操攻打青州黄巾军。曹操父亲被陶谦部将张闿杀害,曹操迁怒陶谦,率兵前往徐州,望风劫掠。 第十一回孔融被黄巾余党攻击,派同乡太史慈前往平原请刘备前来解围。刘备来到徐州,曹操又因为后方被吕布袭击,因而撤兵。陶谦有意把徐州让给刘备,被刘备婉言谢绝。 第十二回陶谦病死,刘备自领徐州牧。曹操用计击破吕布,攻陷濮阳城,吕布被迫弃城而逃。 第十三回杨彪用反间计使李傕、郭汜反目成仇,不料二人竟在长安城中作乱,杨彪惭愧无地。李傕部将杨奉对李傕的暴虐不满,起兵攻打李傕,但事机败露,杨奉败走。 第十四回曹操起兵击败李傕、郭汜,将汉献帝迎至许都,自此掌握朝廷重权。杨奉、韩暹不敌曹操,前往投奔袁术。刘备收留吕布,曹操假借汉帝手诏使刘备攻袁术,张飞奉命守城,但张飞却因饮酒而醉倒,吕布乘机攻取了徐州城。 第十五回孙坚之子孙策向袁术借兵,意图继承父亲遗志,发展大业。孙策攻取秣陵,击败扬州刺史刘繇,收降太史慈。吴郡严白虎企图造反,会稽王朗起兵相助,被孙策击败。 第十六回刘备为袁术所逼,不得已求助于吕布,吕布辕门射戟替刘备解围。张飞盗吕布马匹,吕布将刘备逐出徐州,刘备投奔曹操。张绣在宛城夜袭曹操营寨,曹操大将典韦战死。第十七回袁术在淮南称帝,同时起兵攻击吕布,陈登前往说韩暹、杨奉,二人背叛袁术,袁术因此战败。曹操发檄使刘备、吕布、孙策三方面合攻袁术,袁术不得已渡淮而逃,曹操攻陷了寿春。 第十八回曹操与张绣、刘表作战,双方互有输赢。刘备为吕布所逼,曹操派夏侯敦前去相助,但夏侯敦被吕布部将曹性射伤左眼。 第十九回曹操结连陈登为内应,导致吕布节节败退,据守下邳城。曹操用荀彧、郭嘉之计水淹下邳,城中无粮。吕布部将宋宪、魏续、侯成反叛,献城投降,吕布被三人所擒,曹操下令将吕布处死。 第二十回曹操将刘备带回许都,献帝认刘备为皇叔。曹操在许田和献帝围猎,意在观察朝臣举动。献帝因为曹操专权而感到不安,将血字诏书写在玉带之中,付与国舅董承。 第二十一回董承将衣带诏给刘备观看,刘备在义状上签字。曹操请刘备前去饮酒,指出刘

《三国演义》主要情节

《三国演义》主要情节 1.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汉末十常侍为奸,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刘玄德、关羽关云长、张飞张翼德三人在张飞庄后桃园结义,共图大事。 2.张翼德怒鞭督邮 刘备因平黄巾功被封为安喜县尉,督邮至县索贿不成欲污刘备,张飞把督邮绑在县前马桩上,用柳条鞭打,刘备释之,后三兄弟离去。 3.谋董卓孟德献刀 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见董卓躺下,急抽刀欲刺。董卓在穿衣镜内看见了曹操的动作,转身相问。曹操急中生智说:“我得一口宝刀,欲献恩相公。”董卓接刀一看,果然是一口宝刀。董卓引曹操出阁看马,曹操谢道:“愿借马一试”。然后快马加鞭,逃之天天。 4.曹操杀吕伯奢 曹操欲刺董卓不成,骑马而逃。被中牟县令陈宫抓住,陈宫弃官与之同逃。后遇到吕后奢,其家人欲杀猪招待曹操,曹操误以为将要杀己,而杀吕后奢全家,路遇外出沽酒的吕伯奢,曹操又诈杀之。并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视操卓为一路人,离曹而去。 5.关羽温酒斩华雄 董卓当权,把持朝政。袁绍率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虎牢关守将华雄一连斩杀联军多员大将。关羽主动请缨,袁绍嫌他地位低微,称其“安敢乱言”,喝令将其打出。曹操觉得他是英雄,上前阻止,奉温好的美酒一杯壮行,关羽道:“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关羽瞬间拿了华雄的首级回营,此时酒尚未冷。 6.三英战吕布 吕布在虎牢关斩杀多名联军大将。张飞抖擞精神;来战吕布。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云长见了,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刘备掣双股剑,骑黄鬃马,刺斜里也来助战。吕布力穷而退,诸侯大军一齐掩杀,吕布退还虎牢关。 7.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卓为乱朝政。司徒王允与歌妓貂蝉暗设连环之计,要借吕布杀董卓。王允先将美貌的义女貂蝉许给董卓的义子吕布,不久却把她送给董卓,使董吕二人猜疑。吕布趁卓与帝共谈,与貂婵私会相府后园凤仪亭,被

论《三国演义》中的周瑜

论《三国演义》中的周瑜的性格和行为 国际金融学院朱立博 15318167 中文摘要:作为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塑造了一大批经典的历史人物,其中周瑜就是主要人物之一。由于正统思想的影响,《三国演义》中明显倾向于蜀汉,因而便不可避免的通过对周瑜过多的负面刻画以此来衬托诸葛亮的正面形象。今天笔者将范围缩小,不考虑周瑜在历史上的客观形象,只讨论《三国演义》中其性格与行为。 关键词:性格与行为;《三国演义》;周瑜 正文: 人物简介:周瑜(175—210年),字公瑾,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将领,在孙氏开基立业,创立鼎足三分格局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死于巴丘(今湖南岳阳),死时年仅三十六岁。

由以上的SWOT分析,我们可以再从管理学角度评判周瑜的性格和行为。 首先,从管理者的决策角度来说,周瑜最初的敌对战略就是有失误的。仅仅因为诸葛亮的计谋过人就将之列为敌人未免肤浅了些。在大局未清之前,盲目树敌就是自掘坟墓。作为一名将领,周瑜没有考虑到大局,忽视了总体的绩效,只关注自身地位是否受到威胁便草草地定了战略,这是非常不明智的。这样的行为也体现了他自私狭隘的性格。 其次,从管理者的领导和控制角度来说,周瑜的一意孤行导致了赤壁之战的大败。(孔明故意嘲笑说:“吾闻江南小儿谣言云:…伏路把关饶子敬,临江水战有周郎。?公等于陆地但伏路把关;周公瑾但堪水战,不能陆战耳。”周瑜听了此话,怒曰:“何欺我不能陆战耶!不用他去,我自引一万马军,往铁聚山断操粮道!”)为了一句嘲笑,周瑜不听部下的劝阻,一意孤行,竟置统帅职责于不顾,可见其感情容易冲动、意气用事的程度是多么严重。作为管理者,要对自己的下属负责,因为管理者的领导和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集体的命运和每位下属的发展。周瑜遇到激将,不仅没有理性思考,甚至拿全军的性命开玩笑,这实在不符合管理者的基本素养。这样的行为体现了周瑜冲动、愚蠢的性格特点。 参考文献:[1]三国志?吴书?周瑜传.陈寿著 [2] 三国演义.罗贯中著

三国演义经典情节概括讲解

三国演义经典情节概括 第一回桃园三结义 东汉未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千一番事业。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结义”。 第一回曹操欺父 因曹操不喜欢学习,曹叔父不喜欢曹操,常常到其父面前告账,一日,曹操看见叔父迎面走来,故意倒地,怪象百出,叔父见状忙去找其父,说曹操云云,其父忙来看看,结果,什么事没有,父亲问怎么回事,曹说:只因叔父不喜欢,故意告刁状,从此以后,父亲不再听叔父说的了,曹操更加我行我素 第二回张飞怒鞭督邮 因为刘备讨黄巾有功,当上了县尉,不久,督邮来了,很是瞧不起刘备,问起刘备的家世,刘备说是中山靖王之后,督邮说刘备冒充帝胄,侍从告诉刘备督邮发怒是一位没有贿赂给他,刘备说自从上任以来没有拿过百姓的东西,没有钱给他,于是督邮真的发怒了,后来张飞喝了几杯闷酒,骑着马出来,看见几个来人跪在县衙口,问清楚了愿意,张飞很是生气,就冲进去把督邮抓了出来绑在县衙门口一个柱子上,扯下柳条来打,打断了好几根 第四回曹操献刀 董卓专权,朝廷重臣议论如何除掉他。曹操借王允宝刀,说要假意献给董卓希望乘机刺杀董他,王允给了他刀。曹操藏刀来到董府,等到一旁伺候的吕布走后,与说些闲话,乘董卓不耐烦倒向床上时拔刀企图行刺,被董卓从镜子中发现。曹操忙撒谎说是来献刀的,

然后把刀呈给董卓,自己急急忙忙逃跑了。董卓醒悟曹操来意,急忙命人捉拿曹操。 第五回曹操误杀吕伯奢 曹操刺杀董卓事败逃跑,途中经过他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住处,吕伯奢留曹操住一晚,当夜,吕伯奢出去买酒,吩咐家人杀猪来款待曹操。曹操半夜听到磨刀声,并听到吕家人说“先绑了再杀”。曹操生疑,以为吕伯奢要加害于他。于是持刀冲出,将吕全家杀光!后看到厨房里绑着一头猪准备宰杀,才知道误杀好人。曹操离开吕家,途中碰见吕伯奢买酒回来,吕伯奢说已经吩咐家人杀猪设酒来款待曹操,为何这么快就要走了。没想到曹操竟然举刀将吕伯奢杀掉。同行的陈宫怪他非常没有义气。曹操说,宁可我辜负了天下的人,也不能让天下人辜负我。陈宫愕然。于是陈宫就去投靠了张绣第五回关羽温酒斩华雄 三国时期,董卓专政曹操联合袁绍、公孙瓒、孙坚等人,讨伐董卓,董卓派华雄强去应战,袁绍等人的手下都被打败了,这是关云长提刀请战,曹操说喝碗酒再去,云长说回来再喝,翼德为他击鼓,把华雄的人头提回来时酒刚刚温。 第十七回曹操割发代首 庄稼大收之际,有战士不懂爱护,随意踩踏。为保护庄稼,曹操下令战士不许践踏庄稼,违者斩。此后情况好转,庄稼很好。一次,曹操在经过麦地时因战马受到惊吓跑进麦田踩坏了麦子。曹操要执行军令,割首谢罪,但因众将劝说且顾虑到大局,决定割发代首。第二十回曹操煮酒论英雄 话说曹操约刘备喝酒,当时是冬天,酒正在煮着,曹说天下可以称上英雄的只是4人,袁绍,孙权,他自己,还有刘备,当时刘备听了这个话,吓得杯子都掉到地上去了,其实曹操这么说就是为了要试探刘备是不是真的有野心 第二十五-二十六回关羽千里走单骑

三国演义周瑜故事1:周瑜打黄盖

三国演义周瑜故事1:周瑜打黄盖 三国演义周瑜故事1:周瑜打黄盖诸葛亮草船借箭以后,又不谋而合地与周瑜一起提出了火攻曹操水旱大营的作战方案。恰在此时,已投降曹操的荆州将领蔡和、蔡中兄弟,受曹操的派遣,来到周瑜大营诈降。心如明镜的周瑜又装聋卖傻,将计就计,故意接待了二蔡。一天夜里,周瑜正在帐内静思,黄盖潜入帐中来见,也提出火攻曹军的作战方案。 周瑜告诉黄盖:他正准备利用前来诈降的蔡中、蔡和为曹操通报消息的机会,对曹操实行诈降计。并说:要使曹操堕于诈降计,必须有人受些皮肉之苦。黄盖当即表示:为报答孙氏厚思和江东的事业,甘愿先受重刑,尔后再向曹操诈降。 第二天,周瑜召集诸将于大帐之中,他命令诸将各领取3个月的粮草,分头作好破曹的作战准备。黄盖打断周瑜的话茬,抢先说:“不要说3个月,就是支用30个月的粮草,也无济于事。如果这个月内能打败曹操,那再好不过了;如一月之内不能击溃他,倒不如依了张子布的主意,干脆束手投降。”周瑜闻听到这种灭自家威风、长他人志气、动摇军心的投降论调后,勃然大怒,喝令左右将黄盖推出帐外,斩首示众。黄盖也不示弱,他以江东旧臣的资格倚老卖老,根本就没把周瑜放在眼里。 这就越发使周瑜怒不可遏,他立命从速斩决。周、黄矛盾的升级激化使诸将悄悄不安。大将甘宁以黄盖乃东吴旧臣为由,替

黄盖求情,被一阵乱棒打出大帐。众文武一见大都督火冲脑门,老将黄盖死在眼前,就一齐跪下,苦苦为黄盖讨饶。看在众人的面子,周瑜这才松了口,将立即斩决改为重打100脊杖。众文武还觉得杖罚过重,仍苦求周瑜抬手。 周瑜此次寸步不让,他掀翻案桌,斥退众官,喝令速速行杖。行刑的士兵把黄盖掀翻在地,剥光衣服,狠狠地打了50脊杖。众官员见状再次苦苦求免,周瑜这才恨声不绝地退入帐中。周瑜和黄盖导演的双簧苦肉计,几乎瞒过了所有的文武官员。 惟独一人心里清楚,他一言不发,袖手旁观,他就是诸葛亮。这50军棍将黄盖打得也真够惨的,他皮开肉绽,鲜血迸流,一连昏死过几次。其他将领来探视时,黄盖守口如瓶,只是长吁短叹,似乎有许多难言的隐情。 当他的密友阚泽抱着怀疑的态度前来视疾时,黄盖才道出了实情,并转请素有忠义和胆识的阚泽替他潜去曹营代献诈降书信。富有阅历、老谋深算的曹操,面对潜至的阚泽和诈降书,将信将疑。但阚泽也决非等闲之辈,他既具胆识,又能言善辩,最终使曹操不得不信。 恰在此时,已混入周瑜帐下的蔡中、蔡和两人也遣人送来了周瑜怒杖黄盖的密报。阚泽离开曹营回去之后,又使人给曹操带去了密信,进一步约定了黄盖来降时的暗号和标识。这期间,蔡和、蔡中也从江南岸为曹操暗通消息。这一切,做得天衣无缝,更使曹操对黄盖“投降”一事深信不疑了。曹操水军多由北方人组成,他们不适应水上生活,不少人因颠簸晕船而发生疾病。 另外,周瑜等虽然确定了火烧战船的作战方案,但曹操水军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完整版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的主要资料(一):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成就的历史小说,始于黄巾起义,最后西晋统一,()展现了公元 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风云画卷。作者透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另外,演义沿袭了平话拥刘反曹的传统,体现了封建时代人民拥明君、反暴君的共同愿望。 三国演义的主要资料(二):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述了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连年混战,弱肉强食。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构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三国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三国演义主要资料。 曹操死后,曹匹称帝。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夺魏为晋,建立晋朝。 三国演义的主要资料(三):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述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四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的主要资料(四):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述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语言生动、场面宏大、个性鲜明,塑造出曹操、刘备、关羽、张飞等许多不朽的历史人物形象,其出色的文学成就,使它的影响事实上已深入到中国文学、艺术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三国演义》全书出现以前,中国各类小说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几十个字。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中国小说如何由短篇发展至长篇,这点我们要注意。原先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正是敷演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先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资料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着。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会上经过漫长时间口耳相传,最后得到辗转加工,集合成书,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群众创造。

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

最初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述说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刘备有心抱负于天下,关羽、张飞二人各自身怀绝技,一直未得到展示,此前唯有关羽斩杀华雄初显本领,此后,刘等三人已然名满天下,此次虽然是吕布先收兵,然吕布在三人之前已经斩杀诸将,并且以一敌三,虽然表面上是吕布战败,实际上为吕布赢。然吕布之勇名冠三军,无人匹敌,当下第一次遭遇对手,自然令袁绍军队士气大振。 袁绍率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虎牢关守将华雄一连斩杀联军多员大将。关羽主动请缨,因为身份低微而受他人嘲笑。关羽于是立下军令状。曹操觉得他是英雄,奉温好的美酒一杯,关羽道:“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关羽瞬间拿了华雄的首级回营,此时酒尚未冷。 曹操发兵攻徐州。陶谦请北海相孔融、青州刺史田楷前来相救。孔融请刘备同去救陶谦。刘备遂带领数千人马奔赴徐州。先打了一小仗,暂缓危机,陶谦把刘备迎进城,要让徐州,刘备不干;刘备写给曹操一封信,让他以国事为重。曹操被吕布偷袭濮阳,就卖给陶谦一个人情,撤了。陶谦设宴招待众人,席间又要让徐州。刘备还是不干,陶谦就请刘备屯兵小沛。不久,陶谦病重,临死前让刘备接受徐州。刘备开始不干,后来百姓苦求,才接受徐州。 三国时,董承约会刘备等立盟除曹。刘恐曹生疑,每天浇水种菜;曹闻知后,以青梅绽开,煮酒邀刘宴饮,议论天下英雄。当曹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闻之大惊失箸。时雷雨大作,刘以胆小、怕雷掩饰而使曹操释疑,并请征剿袁术、借以脱身。 千里走单骑是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之一。主要讲述关羽、刘备下邳失散,关羽陷身曹营。刘备去投袁绍,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单人匹马保护二家皇嫂千里寻兄。在五

三国演义之周瑜人物性格分析

三国演义之周瑜人物性格分析 《三国演义》中周瑜地任务形象分析 ,一,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着力塑造地艺术形象之一周瑜,曾是三国时期著名地军事将领.据陈寿地《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记载.历史上地周瑜年轻貌美,风流儒雅.他为人宽宏大度,不计个人恩怨,很得部将和其他人地拥护,只是与程普关系一度稍微紧张.但据《江表传》记载,那实际情况是程普因为自己年纪比周瑜大,而地位却比周瑜低,所以心中不服,于是便多次凌侮周瑜.可是周瑜能够“折节容下”,从不与程普计较.最后,程普对周瑜不得不“敬服而亲重之”,感动得对人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见《三国志?周瑜传》裴注).为将能够如此虚怀若谷,谦让服人,不能不说是周瑜地一种美德. 周瑜生活在一个沧海横流地时代,他本人担任孙权一方地最高军事将领,其军务之繁忙可想而知.照常理讲,在这种情况下,必然无心顾及其它.但恰恰相反,周瑜偏有雅兴.比如他对音乐就十分喜爱,并且有着很高地欣赏能力.饮酒“虽三爵以后”,如果乐曲演奏有了错误,他一定能听出来.一听出来就回头看演奏地人,以致使当时人把这种情况编成歌谣,“曲有误,周郎顾”. 当然,历史上地周瑜所以著名,不止是因为这些,而更主要地还是由于他具有深远地政治眼光和杰出地军事才能. 比如,鲁肃原来散居不仕,刘子扬劝鲁肃投郑宝,而周瑜却劝鲁肃投孙权.周瑜对鲁肃说,“昔马援答光武云‘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今主人(指孙权.——笔者注)亲贤贵士,纳奇录异,且吾闻先哲秘论,承运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推步事势,当其历数,终构帝基,以协天符,是烈士攀龙附凤驰鹜之秋.吾方达此,足下不须以子扬之言介意也”(见《三国志?鲁肃传》).周瑜地这一番话中虽然掺杂着一些荒诞

三国演义1—25回重要情节梳理

桃园三结义(第一回) 汉朝末年,黄巾倡乱,幽州太守刘焉发榜招军,榜至涿县,为刘备所见,叹息之余,偶遇屠户张飞,张飞见刘备出生不俗,便约其至村店饮酒,期间又遇因杀恶霸而逃难的关羽,三人志趣相投,次日便于桃园处结义,相约共谋大事。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怒鞭督邮(第二回) 刘备平定黄巾有功被封为安喜县尉。督邮前来巡查,刘备因没向督邮送钱而遭督邮陷害。张飞得知后气得两眼圆睁,咬碎钢牙,冲进馆驿揪住督邮的头发,扯到县衙前,绑在马桩上,用柳条使劲抽打,一连打断十几根柳条。后为刘备制止,三兄弟弃官投奔刘恢。 孟德献刀(第四回) 董卓作乱,曹操借王允宝刀进府伺机行刺,见董卓倒身卧床,急抽出宝刀欲行刺,不料董卓从衣镜中见其动作,转身相问。曹操忙称自己有宝刀欲献董卓。董卓拿过宝刀,递与吕布收了。董卓引曹操出阁看马,曹操称欲试董卓所赐之马,然后快马加鞭逃离。 杀吕伯奢(第四回) 曹操刺董卓不成,从洛阳逃到中牟,被县令陈宫捉住。陈宫义释曹操,与其来到成皋,投宿吕伯奢家中。吕家人磨刀欲杀猪款待,曹操怀疑他们要杀自己,竟将吕家八口杀害,随后路遇出门买酒的吕伯奢,趁其不备,挥剑杀之灭口,并声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温酒斩华雄(第五回) 董卓战将华雄连斩诸侯联军二将,袁绍无措, 关羽毛遂自荐,因官阶太小,袁术反对。曹操力荐,关羽立下军令状。曹操备热酒一杯,关羽却说待斩了华雄后再饮不迟。众诸侯听得关外喊声大举,不一会,关羽马到中军,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三英战吕布(第五回) 董卓听说华雄被杀便派吕布驻守虎牢关。袁绍派大军前去攻打,却被吕布连杀数将。张飞冲杀上去,连战五十回合。关羽见张飞不敌,前去助战,厮杀三十回合,仍不敌。刘备见状飞马斜刺过来,三人轮番厮杀使吕布难以招架,便朝刘备虚晃一戟,冲出包围圈,逃回虎牢关。 王允连环计(第八回) 董卓为乱朝政。司徒王允先将美貌的义女貂禅许给董卓义子吕布,不久却把她送给董卓。吕布大怒,在凤仪亭与貂禅相会,被董卓发现,貂禅乘机离间董卓和吕布的关系。王允与吕布联合,诱使董卓离开长安,吕布杀死董卓。不久,吕布被迫出走,而王允也被董卓部将杀死。 三让徐州(第十一、十二回) 刘备使被困的徐州暂缓危机,陶谦欲让徐州,刘备推辞。刘备写信给曹操望其撤兵。因吕布军队威胁,曹操顺水推舟而退兵。陶谦再让徐州,刘备不受。陶谦病重,请来刘备,刘备还是辞让,陶谦以手指心而死。徐州军民表示拥戴刘备,关羽、张飞再三相劝,刘备方同意任徐州牧。 吕奉先射戟辕门(第十六回) 袁术派大将纪灵进攻刘备住地小沛,袁送粮请吕按兵不动,刘修书请吕解围,吕知助袁不利已,但碍送粮之面,便在辕门设宴让双方和解。纪灵与张飞斗气,吕大怒,令左右将戟树150步辕门外,言若一箭中戟小枝,两家罢兵;不中,各自安排厮杀;不从其言者,并力拒之。吕果中,双方罢兵。 曹操割发代首(第十七回) 曹操征张秀途中,恰逢稻麦成熟,为显示爱民之心,曹操下令要求众将士不准纵马毁麦,否则斩首。没想到禁令刚下,曹操的马受惊跑入麦田,踏毁麦田。此时,曹操招主簿议罪,

论《三国演义》中周瑜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三国演义》中周瑜人物形象的塑造 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杨如意 摘要:周瑜是《三国演义》中塑造得最成功的艺术形象之一。周瑜的性格包括“性度恢廓”和“量小歹毒”两个部分,因此他的性格是复杂且丰富的。作者对他形象的塑造是在与诸葛亮的对比中完成的。三国的历史上,周瑜的形象有着双重的特点,他是嫉妒贤能的“小人”,又是智勇兼备的”将才“。本文通过不同的文献资料与《三国演义》的对比来探究周瑜的形象,并从作者的创作角度来揭秘有意贬低周瑜的动机。 关键词:周瑜;形象;三国演义

Theory of "three kingdoms" in zhou yu shaping of the characters Yang Ruyi,Major in Chinese Linguistics & Literature, Humanity Institute Abstract: week yu is shaping up in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is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artistic image. Zhou yu's character including "magnanimous" and "mean" two parts, so his character is complex and rich. The author of his image was done in contrast with the zhuge liang. In the history of three kingdoms, the image of zhou yu had a twofold Characteristics, he is jealous of sage "little people", it is wise, with "him". In this paper, through different literatures and comparison of The Three Kingdoms to explore the image of zhou yu,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uthor's creation to reveal deliberately belittle the motives of zhou yu. Keywords: zhou yu;Image;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三国人物周瑜简介及典故

三国人物周瑜简介及典故 导读:周瑜简介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安徽庐江舒县人[1] 。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周瑜人物评价 汉末三国 孙策:①公瑾英隽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②吾得卿,谐也。[8] 孙权:①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②(吕蒙)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③孤非周公瑾,不帝矣。④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⑤孤念公瑾,岂有已乎?⑥此天以君授孤也。[28]

曹操: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38] 刘备: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8] 蒋干: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8] 吕蒙:昔周瑜、程普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虽事决于瑜,普自恃久将,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几败国事。[39] 王朗:周公瑾,江淮之杰,攘臂而为其将。[40] 程普: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41] 诸葛瑾、步骘:臣窃以瑜昔见宠任,入作心膂,出为爪牙,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故能摧曹操于乌林,走曹仁于郢都,扬国威德,华夏是震,蠢尔蛮荆,莫不宾服,虽周之方叔,汉之信、布,诚无以尚也。 两晋 陈寿:①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②瑜少精意於音乐[28] 。 陆机:①饬法修师,则威德翕赫。宾礼名贤,而张公为之雄;交御豪俊,而周瑜为之杰。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雅达而聪哲,故同方者以类附,等契者以气集,江东盖多士矣。[42] ②周瑜、陆公、鲁肃、吕蒙之畴入为腹心,出作股肱。

《三国演义》重要章节内容概要

《三国演义》重点情节梳理 第一回宴xx豪杰三结义斩xxxx首xx 1、xx三结义: 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 刘备为兄,xx次之,xx为弟。 第二回xx怒鞭督邮xx谋诛xx竖 2、xx鞭打督邮: 刘备讨伐黄巾有功为安喜县尉。上任不到四个月,适有督邮到县,对刘备态度傲慢,有索取贿赂之意,令县吏诬称刘备害民。刘备和众老几次想拜见督邮,都被门吏拦住。张飞酒后乘马从馆驿前过,大怒,将督邮揪出门来拴在马桩上鞭打,后被刘备劝阻。 刘、关、xx放了督邮后弃官另谋出路。 3、xx被杀: 董皇后和灵帝皆欲立皇子协为太子,中常侍蹇硕进谏说若想立刘协为太子,必须先诛杀何进。灵帝因而宣何进进宫,司马潘告密,何进得以脱险。 何进采纳袁绍意见,调外地的兵马进京师诛灭宦官。西凉刺史董卓进兵京师,何进谋除宦官的计划泄露,十常侍先发制人,将何进骗进宫去杀害。 4、xx弄权: 外戚与宦官争权,互相攻杀。汉灵帝死,少帝继位,为外戚大将军何进所制。十常侍诱杀何进,袁绍等领兵诛杀宦官,西凉刺史董卓趁机进兵京师、驱逐袁绍、灭丁原、收吕布、废少帝立献帝,专权朝野,自封相国,独掌大权。

第三回议温明xx叱丁原馈金珠xx说xx 5、xx投靠xx: 吕布原为丁原义子,为人勇猛。董卓想要除去丁原,但害怕吕布,便派李肃带着赤兔马和黄金、珠宝前去劝降。吕布见利忘义,在夜里提刀到丁原帐中,杀之,砍下他的首级,投了董卓,并拜董卓为义父。董卓赐之金子,封他为都亭侯。 第四回废xxxx践位谋xxxx 6、xx献刀: 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恰遇董卓叫吕布去挑好马赐给曹操。吕布去后,董卓因不耐久坐而侧卧,曹操正要行刺,却被董卓在镜子里看见。这时吕布已牵马回来,曹操跪下谎称献刀给董卓,并借口试马,等董卓醒悟过来,曹操已经去了洛阳。 7、xx错杀xx一家: 曹操谋刺董卓未成,逃出京城,在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捉住。陈宫钦佩他的忠义,弃了官职与他同逃。逃到成皋,多疑的曹操错杀吕伯奢家人,又杀死好心的吕伯奢以绝后祸。陈宫看出曹操心狠手辣,但又念及自己为国家跟他到此,杀之不义,便弃曹操而他往。细节提示: 当xx责怪xx操残忍时,xx说: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第五回发xxxx应xx破关兵三英xx 8、温酒斩xx: 董卓当权,把持朝政。十八路诸侯兴兵声讨。交战中,先后有四位各诸侯中的悍将被董卓的部将华雄斩杀。此时,关羽自告奋勇,愿与华雄交锋。袁绍嫌他地位低微,喝令将其打出。曹操上前阻止,曹操端杯热酒为关羽壮行,关

三国周瑜

三国周瑜的资料浏览次数:1330次悬赏分:5 | 解决时间:2008-4-13 21:49 | 提问者:love小明明 周瑜】(175~210)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人称周郎。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奠定三分天下基础。后图进中原,不幸早逝。 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于袁术麾下初崛起时曾随之扫荡江东。后来回去镇守丹阳。袁术心慕周瑜的才干,欲聘周瑜为将,但是周瑜以袁术难成大事而拒绝。其后设法投奔孙策,为中郎将,孙策相待甚厚,又同时迎娶有“国色”之称的二乔,成为连襟。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为中护军,执掌军政大事。赤壁大战之时,力主拒曹,而指挥全军在乌林迎击曹军取得胜利。赤壁大战之后,周瑜谏议孙权将刘备安抚在吴郡,以美女和玩物消磨其意志,但孙权未采纳。孙权后来采纳周瑜的谏议,拟出兵攻取蜀地,消灭张鲁,然后消灭曹操,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孙权曾为其素服吊丧。周瑜性情开朗,气度宽宏,深得维恩显着。精通乐律,即使在醉酒时也能听出音律的错误。鲁肃(172—217),字子敬,身高约合现今1.8米,临淮东城(今安徽定东南)人,三国时期东吴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他不但治军有方,名闻遐迩,而且虑深思远,见解超人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病逝,享年四十六岁。孙权亲为举办丧事,并参加了他的葬礼。诸葛亮也为他举哀。孙权始终不忘鲁肃在东吴政权创立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他称帝登坛祭天时,他对公卿们说:“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于事势矣”诸葛亮(181—234年),三国时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字孔明,号卧龙。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早年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 诸葛亮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阳(①河南南阳卧龙岗;①湖北襄阳(现湖北襄樊)之西二十里隆中)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后为了消除诸葛亮隐居地一事留下的历史纷争,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写到:“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上,何须辨襄阳南阳。” 曹操(cáo cāo)(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在政治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恢复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文化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最佳答案东吴英才周公瑾 我曾定义英雄为“聪明秀出为之英,胆略过人为之雄”(这是刘劭《人物志》上的话)随后又自己加了一条道德高尚。有人指出按照这么说法三国还有几个英雄?—对了!此兄可谓一针见血,我的目的本来就在缩小英雄的范围,先框定在操,亮,瑜三人之内,最后再把我所说的英雄桂冠带在我最心仪的人物周瑜身上。我的英雄之说本来就是耍个小花招,现在自己露馅,目的不言自明。因为按照我说的条件周瑜最符合,所以我今天就在这里具体说说周瑜怎么是个正真的英雄,一个完美的英雄!可能我本人对他很偏爱多少有些溢美之词,但周郎受歪曲这么多年,难得正正名也是应该的。

三国演义经典情节概括2017.1.31

《三国演义》情节梳理 1.桃园结义(1回) 东汉末年为镇压黄巾起义,官府四处发放榜文,招兵买马。刘备、张飞、关羽三位年轻人不期而遇,并一见如故,遂于桃园中结成异姓兄弟,共商报国大事。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他们焚香拜誓:同心协力,救国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民;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2.关于反映曹操凶残奸诈的奸雄本色的故事 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句有两种解释,一是,治、乱都是形容词,整句意思是,社会稳定时,是一个英雄;社会动乱时,是一奸雄。另一是,治、乱为使动,原句为,使社会安定的英雄,使社会动乱的奸雄。 ①曹操幼时假中风诈叔父体现他“多机变”的故事 曹操小时候游荡无度,其叔父见此曾愤怒地向其父曹嵩告状。曹操受不了父亲的责备,忽心生一计,看见叔父后就诈倒于地,作出中风情状。叔父信以为真,告诉曹嵩。当曹嵩急视曹操时,竟发现曹操安然无恙,曹嵩竟相信曹操所言叔父不喜欢自己的谎话,日后但凡叔父言操之过,都不听。 ②杀吕伯奢一家(4回) 曹操行刺董卓不成与陈宫一道来到成皋,投宿吕伯奢家中。吕伯奢吩咐家人杀猪款待,自己出庄买酒。曹操听见后院的磨刀之声,疑心大起,又听见有人说:绑上再杀。遂怀疑对方要抓自己去领赏,惊恐之下而杀其全家。后发现是误会,连忙逃走。在路上又将打酒回来的吕伯奢杀了。并说:“宁叫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③曹操杀粮官王垕(17回) 在讨伐袁术时,曹操与袁军相持月余,粮食“不敷支用”,曹操生怕士兵们生变故,就将粮官找来商量对策。曹操便让管粮官王垕“以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王垕遵令而行,激起了各寨大小将士的愤怒,纷纷传言丞相欺众。曹操竟以“行小斛,盗官谷”的罪名将粮官斩首示众,来稳住军心,平息众怒。 ④代人握刀。 曹操因觉自己容貌丑陋,便让美男子崔琰代替自己接见远方的使者,自己假扮侍从,握刀立在一旁。接见完毕之后,曹操派人问使者。使者答说:“魏王虽然仪表非凡,但是他旁边那位的握刀之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呀!”曹操听后,立即派人追杀了这位使者。 ⑤曹操“梦中”杀人(72回) 曹操生性多疑,常恐别人暗中加害于他,便对手下说自己梦中好杀人,睡觉时,旁人不要靠近。一次睡觉时被子滑落,近侍替他盖上,他跃起杀了近侍,又躺下睡觉。醒后故意惊呼:“何人杀我近侍?”左右以实告,才假装悲伤,命厚葬之。众人皆以为曹操果真梦中杀人,唯行军主簿杨修明曹操之意,说:“丞相非在梦中,而是汝等在梦中也。” ⑥杀侍从 曹操声称自己“人欲危己,己辄心动”。他私下对一个侍从说:“你暗藏刀子来到我的面前,我说我的心动,然后佯装要杀你。你不要说是我安排的,就一定不会有事。事后我有重赏。”那侍从信以为真,怀藏刀子靠近曹操。曹操遂大叫“心动”,令人将那个侍从拿下,果然从其怀中搜出了利刃。曹操即令将那个侍从斩首。 3.张翼德义鞭督邮(2回) 刘备平定黄巾有功被封为安喜县县尉。不久,督邮前来巡查。刘备因没向督邮送钱而遭督邮陷害。消息传至张飞耳中,张飞大怒,冲进馆驿揪住督邮的头发,扯到县衙前,绑在马桩上,用柳条使劲抽打,一连打断十几根柳条。督邮疼痛难忍,大叫:“玄德公救我性命!”刘备赶来,急喝张飞住手,督邮方得逃命而去。而后三兄弟弃官投奔刘恢。 4.请简述李肃说吕布弃义父丁原投靠董卓的故事(第3回) 董卓进京后宴请大臣,提出废帝想法。荆州刺史丁原表示反对,并于次日,派义子吕布搦战董卓,董卓大败而逃。正当董卓犯愁之际,部将李肃挺身而出,说他与吕布是同乡,只要董卓愿让出赤兔马和金银珠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