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 第十八节 关节痛

《诊断学》 第十八节  关节痛
《诊断学》 第十八节  关节痛

第十八节关节痛

关节痛(arthralgia)是关节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根据不同病因及病程,关节痛可分急性和慢性。急性关节痛以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炎性反应为主,慢性关节痛则以关节囊肥厚及骨质增生为主。

【病因及发病机制】

引起关节疼痛的疾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关节痛可以是单纯的关节病变,也可能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常见病因有如下几类。

1.外伤

(1)急性损伤:因外力碰撞关节或使关节过度伸展扭曲,关节骨质、肌肉、韧带等结构损伤,造成关节脱位或骨折,血管破裂出血,组织液渗出,关节肿胀疼痛。

(2)慢性损伤:持续的慢性机械损伤,或急性外伤后关节面破损留下粗糙瘢痕,使关节润滑作用消失,长期摩擦关节面,产生慢性损伤。关节长期负重,使关节软骨及关节面破坏。关节活动过度,可造成关节软骨的累积性损伤。关节扭伤处理不当或骨折愈合不良,畸形愈合所致负藿不平衡,造成关节慢性损伤。

2.感染细菌直接侵入关节内如外伤后细菌侵入关节;败血症时细菌经血液到达关节内;关节邻近骨髓炎、软组织炎症、脓肿蔓延至关节内;关节穿刺时消毒不严或将关节外

细菌带入关节内。常见的病原菌有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球菌、结核杆菌和梅毒螺旋体等。

3.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因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药物、异种血清与血液中的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流经关节沉积在关节腔引起组织损伤和关节病变。如类风湿关节炎,细菌性痢疾,过敏性紫癜和结核菌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如外来抗原或理化因素使宿主组织成分改变,形成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自身抗体,引起器官和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关节病变是全身性损害之一,表现为滑膜充血水肿,软骨进行性破坏,形成畸形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关节病变。

4.退行性关节病又称增生性关节炎或肥大性关节炎。分原发和继发两种,原发性无明显局部病因。多见于肥胖老人,女性多见,有家族史,常有多关节受累。继发性骨关节病变多有创伤,感染或先天性畸形等基础病变,并与吸烟、肥胖和熏体力劳动有关。病理变化为关节软骨退化变薄,软骨细胞萎缩,碎裂坏死,软骨下组织硬化,骨小梁稀疏囊性变,骨关节边缘有骨赘形成,滑膜充血水肿。

5.代谢性骨病维生素D代谢障碍所致的骨质软化性骨关节病,如阳光照射不足、消化不良、维生素D缺乏和磷摄入不足等。各种病因所致的骨质疏松性关节病,如老年性、失用性骨质疏松;脂质代谢障碍所致的高脂血症性关节病,

骨膜和关节腔组织脂蛋白转运代谢障碍性关节炎;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的痛风;以及某些代谢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性骨病;皮质醇增多症性骨病;甲状腺或甲状旁腺疾病引起的骨关节病均可出现关节疼痛。

6.骨关节肿瘤良性肿瘤如骨样骨瘤,骨软骨瘤,骨巨细胞瘤和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恶性骨肿瘤如骨肉瘤,软骨肉瘤,骨纤维肉瘤,滑膜肉瘤和转移性骨肿瘤。

【临床表现】

1.外伤性关节痛急性外伤性关节痛常在外伤后即出现受损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慢性外伤性关节炎有明确的外伤史,反复出现关节痛,常于过度活动和负重及气候寒冷等刺激时诱发,药物及物理治疗后缓解。

2.化脓性关节炎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早期则有畏寒、寒战和高热,体温高达39℃以上。病变关节红肿热痛。位置较深的肩关节和髋关节则红肿不明显。患者常感病变关节持续疼痛,功能严重障碍,各个方向的被动活动均引起剧烈疼痛,患者常不愿活动患肢。

3.结核性关节炎儿童和青壮年多见。负重大活动多肌肉不发达的关节易于患结核。其中脊柱最常见,其次为髋关节和膝关节。早期症状和体征不明显。活动期常有疲劳低热,盗汗及食欲下降。病变关节肿胀疼痛,但疼痛程度较化脓性关节炎轻。活动后疼痛加重。晚期有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

如关节旁有窦道形成,常可见有干酪样物质流出。

4.风湿性关节炎起病急剧。常为链球菌感染后出现,以膝、踝、肩和髋关节多见。病变关节出现红肿热痛,呈游走性,肿胀时间短消失快,常在1~6周内自然消肿,不留下关节僵直和畸形改变。

5.类风湿关节炎多由一个关节起病,以手中指指间关节首发疼痛。继则出现其他指间关节和腕关节的肿胀疼痛。也可累及踝、膝和髋关节,常为对称性。病变关节活动受到限制,有僵硬感,以早晨为重故称晨僵。可伴有全身发热。晚期病变关节附近肌肉萎缩,关节软骨增生而出现畸形。

6.退行性关节炎早期表现为步行、久站和天气变化时病变关节疼痛,休息后缓解。如受累关节为掌指及指间关节,除关节疼痛外,患者常感觉手指僵硬肿胀,活动不便。如病变在膝关节则常伴有关节腔积液,皮温升高,关节边缘有压痛。晚期病变关节疼痛加重,持续并向他处放射,关节有摩擦感,活动时有响声。关节周围肌肉挛缩常呈屈曲畸形,患者常有跛行。

7.痛风常在饮酒、劳累或高嘌呤饮食后急起关节剧痛,局部皮肤红肿灼热。患者常于夜间痛醒。以第1跖趾关节,足母趾关节多见。踝、手、膝、腕和肘关节也可受累。病变呈自限性,有时在1~2周内自行消退,但经常复发。晚期可出现关节畸形,皮肤破溃,经久不愈,常有白色乳酪状分泌物流

出。

【伴随症状】

1.关节痛伴高热畏寒,局部红肿灼热见于化脓性关节炎。

2.关节痛伴低热,乏力盗汗,消瘦、纳差,见于结核性关节炎。

3.全身小关节对称性疼痛,伴有晨僵和关节畸形,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

4.关节疼痛呈游走性,伴有心肌炎、舞蹈病见于风湿热。

5.关节痛伴有血尿酸升高,同时有局部红肿灼热见于痛风。

6.关节痛伴有皮肤红斑,光过敏,低热和多器官损害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

7.关节痛伴有皮肤紫癜,腹痛腹泻见于关节受累型过敏性紫癜。

【问诊要点】

1.关节疼痛出现的时间反复发作的慢性关节疼痛,疼痛不剧烈,而以其他器官受累症状为主,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代谢性骨病等常难以陈述确切的起病时间。外伤性,化脓性关节炎常可问出起病的具体时间。

2.关节疼痛的诱因风湿性关节炎常因气候变冷,潮湿而发病;痛风常在饮酒或高嘌呤饮食后诱发;增生性关节炎常在关节过度负重,活动过多时诱发疼痛。

3.疼痛部位化脓性关节炎多为大关节和单关节发病;结核性关节炎多见于髋关节和脊椎;指趾关节痛多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常以膝关节多见;足母趾和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热痛多为痛风。

4.疼痛出现的缓急程度及性质急性外伤,化脓性关节炎及痛风起病急剧,疼痛剧烈,呈烧灼切割样疼痛或跳痛;骨折和韧带拉挫伤则呈锐痛;骨关节肿瘤呈钝痛;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增生性骨关节病等起病缓慢,疼痛程度较轻,呈酸痛胀痛。

5.加重与缓解因素化脓性关节炎局部冷敷可缓解疼痛;痛风多因饮酒而加重,解热镇痛药效果不佳而秋水仙碱效果显著;关节肌肉劳损休息时疼痛减轻,活动则疼痛加重;增生性关节炎夜间卧床休息时,静脉回流不畅骨内压力增高,疼痛加重,起床活动后静脉回流改善,疼痛缓解,但活动过多疼痛又会加重。

6.伴随症状包括局部症状如红肿灼热,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并询问有何全身症状,以便明确关节痛是否因全身疾病引起。

7.职业及居住环境长期负重的职业易患关节病,如搬运工、翻砂工、体操、举重、摔跤运动员等。工作和居住在潮湿寒冷环境中的人员,关节病的患病率明显升高。

8.慢性病史及用药史注意询问有无慢性病,特别是引

起关节痛的疾病,并了解用药情况,如是否长期服用镇痛药和糖皮质激素等。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

---------------------------------------------------------------最新资料推荐------------------------------------------------------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 1 1、 X 线成像掌握: X 线检查技术, X 线分析与诊断, X 线诊断的临床应用熟悉: X 线图像特点, X 线检查中的防护 2、计算机体层成像掌握: CT 图像特点, CT 诊断的临床应用熟悉: CT 检查技术, CT 分析与诊断了解: CT 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了解: DSA 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DSA 检查技术, DSA 的临床应用 4、超声成像熟悉: USG 图像特点, USG 分析与诊断, USG 诊断的临床应用了解: USG 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USG 检查技术 5、磁共振成像掌握: MRI 分析与诊断熟悉: MRI 图像特点, MRI 诊断的临床应用, MRI 检查技术了解: MRI 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6、不同成像诊断的综合应用熟悉:不同成像诊断的综合应用 7、数字化 X 线成像、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信息放射科学了解: 数字化 X 线成像,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信息放射学 1、 X 线检查技术, X 线分析与诊断, X 线诊断的临床应用 2、 CT 检查技术, CT 分析与诊断、 CT 图像特点, CT 诊断的临床应用 3、 DSA 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DSA 检查技术, DSA 的临床应用 4、 USG 图 1 / 11

像特点, USG 分析与诊断, USG 诊断的临床应用 5、 MRI 图像特点, MRI 诊断的临床应用, MRI 检查技术(观看卫生部录像带)1、掌握: 正常胸部的 X 线、 CT 解剖 2、掌握: 纵隔正常 X 线、 CT、 MR 解剖和纵隔分区 3、熟悉: 横膈、胸膜的 X 线、 CT 解剖(一)胸廓: 1、软组织胸廓: 胸锁乳突肌、锁骨上皮肤皱褶、胸大肌、女性乳头及乳房 2、骨性胸廓: 肋骨、肋软骨钙化;肩胛骨、锁骨、胸骨及胸椎;各种肋骨先天性变异(二)肺野和肺门: 1、肺野: 肺野的划分;特殊的肺区肺尖区和锁骨下区;肺段、肺叶和肺纹理 2、肺门: 肺门是肺动脉、静脉、支气管和淋巴、神经组织的总和投影;左右肺门的部位;右侧肺门角和肺门点(三)气管支气管树:气管支气管树的 X 线命名;胸片气管、主支气管的 X 线解剖;体层片叶段支气管的解剖;支气管造影的 X 线解剖(四)纵隔: 1、正位纵隔的 X 线、 CT、 MR 影像,左右纵隔缘的组成 2、侧位六分法,纵隔的分区和各区的 X 线解剖 3、纵隔的生理性变化(五)胸膜:

诊断学实验报告电子稿版本(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

前言 物理诊断实验课的目的,使学生通过对基本技能的学习,全面掌握体格检查的内容、方法和顺序,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临床见习是通过对临床典型疾病的了解及全面的体格检查,让学生掌握一套观察、分析、综合判断疾病的方法,为将来做好临床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本实验大纲供临床医学专业专科(三年制)教学使用,中西医临床等专业可参考使用. 实验一基本检查方法、一般检查 (计划学时3) 【目的要求】 一、掌握视、触、叩、听四种基本检查方法; 二、熟练掌握一般状态、皮肤粘膜、全身浅表淋巴结检查,了解正常状态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重点掌握血压、体温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 【实习方法】 一、教师示教后,每两位学生一组互相检查,教师巡回指导,并随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二、结束前教师小结同学存在的共同问题。必要时再示范一次。 三、书写实验报告。 三、实习器材:手电筒、压舌板、体温表、皮尺。 四、实习内容: (一 )生命体征: 1.体温:口测法,测前注意消毒,将汞柱甩到36 ℃以下,测时舌下放置 5分钟,然后读数,记录。 2.呼吸:通过视诊观察胸、腹部的运动的频率和节律,要求观察一分钟。 3.脉搏:一般常用桡动脉处通过触诊,记录一分钟频率和节律的结果。 4.血压 (略 ) (二)一般状态: 发育:通过身高、体重、年龄与智力之间的关系判断为正常或不正常。 营养:根据皮肤、毛发、皮下脂肪、肌肉发育情况综合判断为良好、中等或不良。 神志:清晰、模糊、谵妄、昏睡、昏迷。 体位:自动、被动、强迫。 表情:正常、淡漠、烦躁不安、痛苦、忧郁。 面容:急性面容、慢性面容、贫血面容、病危面容、二尖瓣面容、肝病面容、肾病面容、甲亢面容、粘液性水肿面容等。 步态:正常,异常步态(蹒跚步态,醉酒步态,共济失调步态等) (三)皮肤: 色泽:发绀,苍白,潮红,黄疸,色素沉着。 弹性:正常,减弱。 检查方法:常取手背或上臂内侧位,用食指与拇指将皮肤捏起,正常人于松手后皱折立即平复;弹性减弱时皱折平复缓慢,见于长期消耗性疾病或严重脱水的病人。 温度:正常,增高,冰冷。 湿度:正常、湿润、干燥。冷汗即手脚皮肤发凉而大汗淋漓称为冷汗:夜间睡后出汗称盗汗。

中医诊断学实验指导大纲

《中医诊断学》 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属性基础 学时学分:总学时:90 总学分:实验学时:9 实验学分:应开实验学期:一年级第二学期 适用专业:中医专业本科、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 本大纲主笔人:胥筱云、鲁法庭、杨梅、何丹 一、中医诊断学实验课的目的及基本要求 (一)中医诊断学实验课的目的

中医诊断学实验是一门以中医诊断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发展中医诊断学的实验性学科。 中医诊断学实验课的目的在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综合采用有关的方法技术对中医学实验对象进行检测和观察,以最大程度地揭示其内在机制、作用原理,其目的在于: 1、达到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巩固中医诊断学基本理论知识。 2、通过实验让学生熟悉中医诊断学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训练学生的综合操作和分析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及开展科研工作创造条件。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中医诊断素质,激励学生发现知识的局限性,主动自学、积极思考,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4、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素质,包括对实验研究的兴趣,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他人的学术见解和研究成果,具有较好的协作精神,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中医医疗、科研、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中医学实验的操作实施方法,掌握相关实验内容的目的要求。 2、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保持安静和良好的课堂秩序,尊重指导教师。 3、爱护实验设备、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 4、学生实验前要充分预习实验内容及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5、实验课后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工作。 6、注意安全,严防触电、火灾等事故发生。 二、中医诊断学课程简介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科学。它是中医学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为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要课程。

影像与实验诊断学课程作业

影像与实验诊断学课程作业_A 一、单选题 1.(4分)骨皮质(A) ? A. 密度高,X线照片呈白影 ? B. 密度低,X线照片呈黑影 ? C. 两者均是 ? D. 两者均否 ? A. 肾及肾周脂肪囊 ? B. 升、降结肠 ? C. 十二指肠 ? D. 胰腺 ? E. 下腔静脉 3.(4分)24小时尿量小于400 ml,见于下列情况(E) ? A. 急性肾小球肾炎 ? B. 尿崩症 ? C. 糖尿病 ? D.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 E. 慢性肾小管功能衰竭 4.(4分)“关于泌尿系结石的描述,哪项不妥(E)

? A. 较小肾结石常聚集于肾小盏 ? B. 膀胱结石可来自肾脏或发生于膀胱 ? C. 输尿管结石绝大多数来自肾脏 ? D. 输尿管结石多停留于生理狭窄处 ? E. 结石越大越易引起绞痛 5.(4分)异型淋巴细胞增多主要见于哪类疾病(B)_ ? A. 细菌感染 ? B. 病毒感染 ? C. 贫血 ? D. 白血病 ? E. 免疫缺陷病 6.(4分)女,22岁,干咳,乏力2周,近五天来发烧、胸痛伴气促,胸部X光检查:右侧中等量胸腔积液,胸水比重1.020,蛋白定量35g/L,白细胞380×106/L,红细胞210×106/L,最可能的诊断是(B) ? A. 化脓性胸膜炎 ? B. 结核性胸膜炎 ? C. 病毒性胸膜炎 ? D. 风湿性胸膜炎 ? E. 癌性胸腔积液 7.(4分)下列情况RBC减少,Hb减少但应除外的是(D) ? A. 妊娠中、后期

? B. 产后大出血 ? C. 急性溶血 ? D. 高原居民 ? E. 6个月~2岁婴幼儿 8.(4分)患者尿沉渣镜下所见大型红细胞,胞浆呈葫芦状畸形,多形性变化达50%,其血尿是由哪种疾病所致(B) ? A. 急性膀胱炎 ? B. 急性肾小球肾炎 ? C. 尿道炎 ? D. 肾盂肾炎 ? E.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9.(4分)引起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疾病是(C) ? A. 维生素C、维生素P缺乏症 ? B.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C. 血友病(甲、乙、丙) ? D. 血管假性血友病(VW病) ? E. DIC后期 10.(4分)下列有关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实验室检查哪一组正确(D) ? A. 出血时间正常,凝血时间延长,骨髓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减少 ? B. 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骨髓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增多 ? C. 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延长,骨髓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增多

诊断学学习方法

诊断学是我们所接触的第一门临床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跟生理生化这些基础医学课程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就是临床课的内容都写得非常的详尽易懂,基本上不会有写得有所保留,让人不明白的地方,所以临床课比起基础课,即使是通过自学也能弄懂大部分的理论知识。但是临床课的实践部分的重要性也会相应的增加,当见习实习工作的时候,就需要将临床课的知识加以应用。另外还有一点就是随着内容条目的易懂性增加,文字量和记忆量也会随之增多,因此临床课的书都会比较厚,记忆是学习该类课程的主要难关。 诊断学并非是学习怎么去诊断一个具体的疾病,这是内科、外科等具体临床课的任务。诊断学是学习怎么从病人身上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得出一个诊断的方向,从而延伸进行进一步的信息采集,通过整合采集到的信息,得出诊断结论的过程,说的简短一点,就是临床思维。 诊断大致分为四个部分,下面将会分别讨论。我采取的顺序是授课顺序,而不是临床工作中的顺序: 一、体格检查 中山医临床五年制在大二下学期将会开始学习诊断学的体格检查部分,其他的专业如口腔则会等到大三上学期才会开始直接学习全书,临床五年制也会随之学完其他的部分。对于护理专业而言,诊断学会适应专业的属性称为健康评估,不过我并没有接触过健康评估的任何内容,因此我也只能按照临床口腔公卫等的要求进行阐述。下面进入正题。 体格检查是最基本的检查方式,通过它能获得诊断所需的第二批信息。体格检查只需用自己的感官和简单的工具,即可对病人进行一个最初的临床判断,即检体诊断。感官检查是这个部分的重点掌握内容,并不是说工具检查不重要,而是工具检查一般学个两三次就会了,并没有什么难度。 体格检查有视触叩听嗅五种检查方式,但是由于嗅诊并不是每个领域都用得上,因此重点掌握的是视触叩听。在见习实习中需要反复练习,因为它是最最基本的基本功,别小看这个检查,通过检查我们不仅要对病人进行检查,还要同时问诊(语言接触),通过交流沟通,取得病人的信任,这样才能更好的采集信息,而且体格检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诊断结果,检查的时候,应该以病人为中心,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照顾,比如尽量减少身体的翻动,检查完之后整理好衣服和盖好被子等,我们面对的是人,不是练习用的模型。 关于检查的方法,我不再赘述,因为如前文所言,书上写的相当详尽,不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因此我在这里强调的是学习的途径。 第一就是要认真学习好书本的理论知识,明白视触叩听各种检查包括哪几种方式,病人的异常状态应该怎么描述,这些异常状态和正常状态的属性(看起来怎么样,摸起来怎么样,听起来怎么样)是怎样的,提示可能是什么疾病导致的等等。 第二就是学习的重心——实习课。光有理论知识究竟只能沦为纸上谈兵,最多能拿去考研,要是有志于成为一名医生,就需要不断的实践。诊断学的授课方式是不同的班级会由不同的附属医院带教,一个班的理论课和实习课都会由同一个附属医院负责,体格检查考试亦同。在医院的带教室里,大家会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组由一名老师带教,老师会回顾一下理论知识,然后就会示范检查并让同学互相练习。既然有示范,自然就要有模特,当然这个模特肯定是男生的,我觉得,男生应该踊跃一些当模特去示范,因为老师们都是长期战斗在一线的临床医生,检查手法都是很到位的,当模特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通过老师的检查和自己的身体,知道检查的力度和手感,很多人对体格检查感到困难,并不是不会手法,也不是找不到位置,而是不知道自己检查出来的结果是什么感觉,到底是不是对的。自己当模特,就会知道这种感觉。 第三就是不断的练习,由于临床的时间充裕,一般同学们都会平时疏于练习,不过说实话大二下学期的压力真的不大……而且大三才学习的口腔等一般也会这样……我自己也不幸堕入此懒惰循环,不是个好例子。所以大家自己努力吧!每逢体格检查考试的前一个星期,都会有一个现象,就是女生集体冲入男生宿舍对男生动手动脚……哦不对,是检查身体,临床由于此时正值盛夏,不会怎么样,但是口腔等则是适逢深秋,女生手脚就请快一点,不要冻坏男同志了……= = 第四就是体格检查阶段有小测,对,实习课上每一个部分的检查开始之前都会对上一次的部分进行小测,内容可以参考诊断配套书的那本《检体诊断学实习手册》,顺带一提,诊断除了课本还有很多配套的实习用书。这些小测的题目都是英译中和简答,而且有可能会在理论考中出现。

诊断学实践简答题

诊断学实践简答题 简述问诊的方法与技巧。(8版诊断学P73) 答:(1)以礼节性的交谈开始;(2)问诊一般由主诉开始,逐步深入进行有目的、有层次、有顺序的询问;(3)避免暗示性提问及逼问;(4)避免重复提问;(5)避免使用特定意义的医学术语;(6)注意及时核实患者陈述中不确切或有疑问的情况。 生理性和器质性收缩期杂音的鉴别要点。(8版诊断学P160) 试述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的原因有哪些?(8版诊断学P248) 答:中性粒细胞增多常伴随白细胞总数的增多。在生理情况下,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一天内存在着变化,下午较早晨为高。妊娠后期及分娩时,剧烈运动或劳动后,饱餐或淋浴后,高温或严寒等均可使其暂时性升高。 病理性增多见于:(1)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感染;(2)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严重外伤,较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及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后12~36小时;(3)急性大出血;(4)急性中毒;(5)白血病、骨性增生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简要总结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外周血及骨髓检查特点。(8版诊断学P248) 答: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中度或重度减少,呈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白细胞增多者,多在(10~50)×109/L之间;血小板计数减少;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一系或二系原始细胞明显增多,其他系列血细胞均受抑制而减少。涂片中分裂型细胞和退化细胞增多。 试述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象和骨髓象特点。(8版诊断学P249) 答:(1)血象:呈全血细胞减少。①红细胞、血红蛋白显著减少,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②白细胞明显减少,多数在1.0~2.0×109/L中性粒细胞极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多在60%以上;③血小板明显减少,常<20×109/L;④网织红细胞明显减少,绝对值<15×109/L。 (2)骨髓象:骨髓损害广泛,穿刺液中骨髓小粒减少,脂肪滴明显增多,多部位骨髓穿刺结果显示:①骨髓增生重度减低;②粒、红两系细胞极度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高,可达80%以上;③巨核细胞显著减少或缺如;④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及网状细胞等非造血细胞增多。 简述血沉增快的原因。(8版诊断学P255) 答:(1)生理性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见于:①12岁以下的儿童;②60岁以上的高龄者;③妇女月经期;④妊娠3个月以上。 (2)病理性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见于:①各种炎症性疾病;②组织损伤及坏死; ③恶性肿瘤;④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浆球蛋白相对或绝对增高时;⑤贫血;⑥高胆固醇血症。 简述正常骨髓象的特点。(8版诊断学P266) 答:(1)骨髓增生活跃,粒:红比值为2~4:1; (2)粒系占有核细胞1/2(40%~60%),原粒细胞<2%,早幼粒细胞<5%,中、晚幼粒细胞各占15%,各阶段细胞形态正常; (3)红系占有核细胞1/5(20%),原红细胞<2%,早幼粒细胞<5%,中、晚幼粒细胞各占10%,各阶段细胞形态正常; (4)巨核细胞在1.5cm×3cm涂片上为7~35个,以成熟型巨核细胞为主,血小板及血小板簇易见; (5)淋巴细胞占有核细胞20%(小儿40%),单核细胞及浆细胞各<4%,以成熟为主; (6)可见少量非造血细胞; (7)无特殊及寄生虫。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影像技术学专业《医学影像诊断学》 实验指导 编者:邵成民、顾婷 专业: 姓名: 班级:

目录 实验一:呼吸系统(一) (3) 实验二:呼吸系统(二) (8) 实验三:循环系统(一) (11) 实验四:循环系统(二) (12) 实验五:骨骼肌肉系统(一) (16) 实验六:骨骼肌肉系统(二) (26) 实验七:消化系统 (29)

呼吸系统(一) 2. 胸部正位片+左侧位片: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两侧肺野透亮度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增高影,双肺纹理清晰,肺内未见渗出及实变影,双肺门无增大,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太正常,双侧膈肌光整,肋膈角锐利。 左侧位片:肺门不大,心影正常,心前、后间隙存在。 诊断结果:心、肺未见异常。 3.胸部正位片:右侧第七颈椎旁可见颈肋。 诊断结果:肋骨先天性变异。 4.左侧位片:纵膈的九分区 5. 胸部正位片:心膈角、肋隔角 6.胸部正位片+右侧位片:右膈圆隆向上突起 7.胸部正位片:左肺透亮度增高,纹理稀、疏,纵膈向右偏移,右肺未见明显异常,双肺门不大,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不大,左膈低平。诊断结果:左侧肺气肿 8.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右肺上野肺纹理模糊,可见一类三

角形密度增高影,尖端指向肺门,余肺内未见明显异常,右肺门稍向上移位,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心影不大,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诊断结果:右肺上叶肺不张。 9.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右肺中野中、内带呈大片密度增高影,右心缘显示不清,余肺内未见明显异常,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诊断结果:右肺中叶肺不张 10.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右肺纹理模糊,中、下野见大片状磨玻璃密度影,余肺内未见明显异常,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诊断结果:右肺感染可能。 11.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双肺纹理增多、模糊,中、上野见多发结节状密度增高影,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CT:左肺尖后段可见小片状高密度影。 12.左侧胸片:局限性纤维化: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右肺上野可见一条索状高密度影,左肺未见明显异常,双肺门不大,主动脉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诊断学 英文名称:diagnostics 课程类型: 专业课必修考试 总学时:64 学分:3.5 理论课学时:44 实验课学时:20 适用对象: 医学影像学(工程方向)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诊断学》是医学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由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程。诊断学的内容包括问诊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诊断、器械诊断等,横跨多个学科,内容涉及面广,实践性强,课程十分强调临床技能训练和诊断思维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因此诊断学可以说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 诊断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临床技能培训、课间见习、考试。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的大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结合CAI 课件、VCD、录像、录音、投影、模型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检查方法和思维程序;临床技能培训在临床技能训练中心进行,临床技能训练中心采用了现代化、功能强大的电子模拟人教学设备,从心肺听诊,到腹部触诊等各种教学功能,训练学生的临床技能。各种穿刺模拟人,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课间见习是在病房进行,学生下科后,深入病房,进行床旁训练,在病房中了解病史采集方法,通过具体的病例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了解各种异常体征及正规的检查手法。在反复医疗实践中,逐步学会临床思维方法、检查方法和检查技术,逐步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的目的;考试是检验《诊断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分理论考试与形成性考试两部分,理论考试是对学期末医学生学习本学科的结业考试。形成性考试采用实验课出勤考核及实际操作的完成情况考核,是检验学生的实际动手查体的能力,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检验与考核。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问诊

《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2006版)

《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2006版) 课程名称:诊断学 英文名称:Diagnostics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独立开课 适用专业:本课程实验面向本科:临床医学系、麻醉学系、医学影像学系、公共卫生学系、药学系开设。 考核方式:主要为日常考核、操作考核和卷面考核,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其中10%为日常考核成绩,30%为操作考核成绩。 课程简介: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教学的必修课程,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其主要内容是学习症状学及采 集病史、体征及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及器 械检查,来揭示或发现患者的整个临床表现。教学目的是学习获取这些临床 征象的方法,掌握收集这些临床资料的基本功,并应用所学过的基础医学理 论,提出可能性的诊断。因此,诊断学可以说是一座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 学的桥梁,也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总时数为64学时,共开设15个实验。 实验教材及参考书:自编教材:《诊断学实验指导》。 实验要求:通过诊断学实验,要求学生: 1.掌握规范化的体格检查方法。 2.能按照规范的顺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系统的全身体格检查,操作正确,内容完整,结果准确。 3.通过临床见习及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认识临床常见病理体征的表现及特点,掌握其临床意义。 4.掌握心电图的操作过程,能熟练、正确地阅读正常及常见异常心电图图片,并书写出诊断报告。 5.掌握常见实验室检查的操作过程,能独立分析实验结果。 6.掌握问诊的技巧与科学的问诊方法,能熟练地围绕常见症状进行深入、全面的问诊,并总结出完整的病史。 7.掌握科学的临床诊断思维方法,书写出高质量的完整住院病历。

2016秋影像与实验诊断学课程作业_C剖析

影像与实验诊断学课程作业_C 交卷时间:2016-08-31 17:32:37 一、单选题 1. (4分)急性化脓性骨髓炎CT扫描最优越处在于 ? A. 显示软组织肿胀 ? B. 显示小的骨破坏和小死骨 ? C. 显示骨皮质破坏 ? D. 显示骨膜增生 ? E. 确定死骨的存在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医学影像学第七章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医学影像学第七章第三节: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2. (4分)下述不是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影像学表现的一项是 ? A. 软组织肿胀

? B. 骨质破坏与骨质疏松并存 ? C. 片状或条状死骨 ? D. 层状及花边状骨膜反应 ? E. 骨包壳形成,骨干不规则增粗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医学影像学第七章 展开解析 答案E 解析医学影像学第七章第三节:化脓性骨髓炎的影像学表现 3. (4分)经导管周围动脉内溶栓术,国内最常使用的溶栓药物为? A. 尿激酶 ? B. 链激酶 ? C.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 D. 菱精纯抗栓酶 ? E. 蝮蛇抗栓酶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医学影像学第二十章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医学影像学第二十章第四节:导管药物灌注治疗4. (4分)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首选方法是 ? A. MRI ? B. CT ? C. X线平片 ? D. ECF ? E. DSA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医学影像学第七章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医学影像学第七章第三节:骨肿瘤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5. (4分)胰腺CT检查前口服造影剂的主要目的是 ? A. 充盈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 B. 同时观察胃病变

? C. 同时观察十二指肠病变 ? D. 排除胃内气体 ? E. 排除十二指肠气体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医学影像学第十四章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医学影像学第十四章第三节:胰腺检查技术6. (4分)痰镜检查到色素细胞最常见于 ? A. 心衰引起肺淤血 ? B. 肺包囊虫病 ? C. 阿米巴肺脓疡 ? D. 支气管哮喘 ? E. 以上都不是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实验诊断学第四章 展开解析

医学考试系统针对诊断学命题的实践

医学考试系统针对诊断学命题的实践 诊断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课、桥梁课,是医学生了解临床应用的一个重要窗口。考试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要求试卷内容能够真实、恰当地反映学生的水平。但如何才能对学生进行合理考核,一直是众多教师在思考与追求的目标。考试工作一般包括复习、确定考核目的、选择考试方法、命题、确定标准答案、评阅试卷、对卷面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等许多方面,其中命题是最主要的环节[1]。传统人工出卷方式存在很多不足,很难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随着教学现代化步伐的加速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广泛开展,在线考试系统的研究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广泛关注的研究领域。智能组卷是在线考试的核心,它以试题库为基础,通过简单的操作,高效、快速、灵活的生成随机、合理的试卷。但是大部分考试系统的智能组卷不能满足覆盖面广,重点突出,难度适中等组卷要求,组成的试卷难以测试考生知识掌握程度的真实水平。我中心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出针对医学考试实现快速精确组卷,保证了在线考试的合理、公平、公正。 标签:诊断学;网络教学;智能组卷;题库 诊断学的命题和组卷操作,早期都是使用纸质题卡依靠手工抽拼来完成的。现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育亦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基于互联网的无纸考试模式应运而生[2]。现代化题库实现了计算机管理,测验项目的存储、浏览、修改、增删以及试卷的编辑、打印等都可以由计算机完成。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已跟现代测量理论相结合,通过合理的组卷策略,这样就能智能地自动生成试卷。组卷策略是试题库研究的一个难点,它直接影响到试卷的知识覆盖面,难易程度以及组卷成功率等问题;直接影响到试题库的推广使用。将一个好的组卷策略运用于教学实践当中,可以节省教师出题制卷的时间,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可以避免因不同教师出题而产生的试题内容及重点,难度的差异;可以使教学与考试分离,有利于对教学质量的统一评估;可以使考试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计算机自动组卷代替了手工组卷,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組卷的有效性。 1 现行诊断学考试命题的问题 1.1试题内容形式化当前的考试内容的拟定上,多是依据教师主观的思想来确定,试卷中关于记忆力的考核内容很多,但关于理解能力的测评内容却很少,然而考试不代表检查,理论基础再强最终也需要运用到实践当中,而这样的考试形式无疑的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面对期末的学习考试,学生必须要临阵磨枪的强化快速记忆,极大的限制了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从根本上来说是十分不利于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进步的。 1.2命题审批把关不严最近一些年来,我国的医学院校都在持续的扩大办学规模,然而教学资源方面却十分匮乏,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在工作量上也不堪重负[3]。而各医学院校所制定的相对规范的命题审批制度却仅仅只是纸上谈兵。

诊断学基础Z作业答案

诊断学基础Z作业5答案 (2014-10-23 19:04:49) 转载▼ 标签: 健康 A型题: 1、高钾血症就是指血清钾: A、>5、0mmol/L B、>6、0mmol/L C、>5、8mmol/L D、>5、3mmol/L E、>5、6mmol/L 2、关于HBV得叙述,下列哪项就是错误得? A、为乙型肝炎得病原体、 B、为一直径42nm得球型颗粒、 C、外层为一厚约7nm得胞膜,称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D、内层得抗原称为乙型肝炎核心抗原乙型肝炎e抗原、 E、主要由肠道传播、 3、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就是反映: A、近端肾小管排泌功能、 B、远端肾小管排泌功能、 C、肾小球滤过功能测定、 D、、肾脏浓缩稀释功能、 E、、肾血流量、 4、反映远端肾小管功能得试验就是: A、酚红排泌试验、 B、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测定、 C、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 D、浓缩稀释试验、 E、对氨马尿酸盐清除率试验、 5、引起胸腔积液最常见得原因就是:

A、化脓性胸膜炎 B、结核性胸膜炎 C、癌性胸膜炎 D、缩窄性心包炎 E、肾病综合症 6、鲜红色血丝痰常见于、 A、肺炎 B、慢性支气管炎 C、支气管扩张 D、早期肺结核 E、、急性肺水肿 7、痰液涂片找癌细胞最好选用得染色方法: A、Wright 染色 B、Gram 染色 C、Papanicoalou 染色 D、抗酸染色 E、H-E染色 8、血清钠降低不见于 A、慢性肾炎并发尿毒症 B、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C、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 D、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E、大量出汗 9、关于急性病毒性肝炎得血清转氨酶测定,下列哪项就是正确得? A、在发病之前,ALT与AST不高、 B、重症肝炎时一度上升得ALT,如在症状恶化得同时,ALT反而下降,提示肝细胞坏死、 C、最高值可达200U 以上、 D、多数情况下AST>ALT、 E、转氨酶阳性率<80%、 10、脑脊液呈微绿色改变常见于 : A、蛛网膜下腔出血 B、蛛网膜下腔粘连梗阻 C、病毒性脑膜炎 D、肺炎双球菌、甲型链球菌感染所致脑膜炎 E、化脓性脑膜炎、

诊断学

1 症状(Symptom):疾病引起患者主观感觉到的生理功能变化和病理形态改变。 2 体征(Sign):医生通过自己感观或借助简单工具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发现疾病所引起的机体解剖结构或生理功能上的客观变化。 4.外源性致热原(Exogenous pyrogen):不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是通过激活血液中白细胞,使其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原的生物毒性物或产物。 5.内源性致热原: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生物毒性物或产物,又称白细胞致热原。 6.热型(Fever type):发热患者在病程中体温检测结果在体温单上记录连线。 12.水肿(Edema):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液体积聚便组织肿胀。 13.积液(hydrops):在体内浆膜腔内过多液体积聚。 14.出血点(Petechia):直径不超过2mm的皮肤、粘膜下出血。 15.紫癜(Purpura):直径3-5mm的皮下出血。 16.瘀斑(Ecchymosis):直径超过5mm的皮下片状出血。 17.皮下血肿(Hematoma):大片皮下出血伴皮肤明显隆起。 22.Kussmaul呼吸:各种酸中毒所致的深长规则性大呼吸。 23.放射痛:内脏的痛觉冲动直接激发脊髓体表感觉神经元,引起相应体表区域的痛感 31.问诊:医师通过对患者或相关人员的有系统性询问而获取病史资料,经过综合分析作出临床判断的方法。 33.现病史:是病史中主体主体部分,包括患者患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过程。34.视诊(Inspection):医师用眼睛观察病人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 35.触诊(Palpation):医师用手接触被检查部位时的感觉进行判断的一种方法。 36.叩诊(Percussion):用手指叩击体表某一部位,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通过震动和声响来判断被检查部位脏器状态有无异常的一种方法。 37.听诊(Auscultation):医师通过病人身体各部分发出的声音判断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方法。38.Louis角:即胸骨角,为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 39.扁平胸(Flat chest):胸廓扁平,前后径不及左右径的一半。 40.桶状胸(Barrel Chest):胸廓前后径增加,有时与左右径几乎相等或超过左右径。 41.佝偻病胸:为佝偻病所致胸廓改变,前胸各肋软骨与肋骨连接处隆起,可形成串珠状。 42.漏斗胸(Funnel Chest):胸前壁正中凹陷,形如漏斗状。 43.潮式呼吸(Tidal Breathing):又称Chenyne-Stoke呼吸,呼吸由浅慢逐渐变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如此反复。 44.间停呼吸,又称Biot呼吸,是周而复始的间停式呼吸。表现为呼吸均匀几次后,停止一段时间后又开始均匀呼吸。 45.叹气样呼吸:表现在一段正常呼吸节律中插入一次深大呼吸,并常伴有叹息声 46.支气管呼吸音:呼吸气流在声门、气管或主支气管形成湍流所产生的声音 47.肺泡呼吸音(Vesicular breath sound):呼吸气流在细支气管和肺泡内进出所产生的声音。 48.支气管肺泡呼吸音(Bronchovesicular breath sound):兼有支气管呼吸音和肺泡呼吸音特点。49.湿罗音(moist rale):指吸气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内稀薄分泌物,形成的水泡破裂所产生的声音。50.干罗音:由于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狭窄或部分阻塞,空气吸入或呼出时发生湍流所产生的声音。51.Broadbent征:心脏收缩时心尖反向内陷,见粘连性心包炎等。 52.心尖搏动移位(Apical impulse):心尖搏动位置因病理或生理因素发生改变。 53.负性心尖搏动(inward impulse):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 54.震颤(Thrill):触诊时手掌感到的一种细小震动感觉。 55.第一心音: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瓣膜突然紧张引起振动所产生的声音。标志心室收缩的开始。56.第二心音: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瓣膜突然紧张引起振动所产生的声音。标志心室舒张的开始。57.第三心音:出现心室舒张早期,第二心音后。可能系心室舒张早期血流自心房突然冲入心室,使心室壁、乳头肌和腱索紧张、振动所致。 58.第四心音:出现心室舒张晚期,第一心音前与心收缩收缩使房室瓣及其相关组织突然紧张、振动有关。59.额外心音(extra cardiac sound):指原有的第一、二心音外,出现的病理性附加心音。 61.开瓣音(Opening snap):又称二尖瓣开瓣音。当二尖瓣狭窄而瓣膜弹性尚好时,在第二心音后出现一个音调较高而清脆的额外心音。 62.Austin-Flint杂音:在主动脉关闭不全时,主动脉瓣返流致左室血容量增多,左室舒张压增高,二尖瓣前叶上抬引起相对性二尖瓣狭窄,从而产生的心尖区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63.Graham steel杂音:当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扩张时,引起肺动脉瓣相对性关闭不全而产生的舒张期杂音64.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指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不一,脉搏短绌。 65.脉搏短绌(pulse deficit):指心房颤动时脉率少于心率。 67.心音分裂:当S1或S2的两个主要成分之间的间距延长,导致听诊闻及其分裂为两个声音。 68.第二心音生理性分裂(S2 physiology splitting):见于部分青少年,深吸气末出现的S2分裂。69.第二心音反常性分裂(S2 paradoxical splitting):指主动脉瓣关闭迟于肺动脉瓣。 75.导联(lead):记录心电图电路连接方法。 76.平均QRS电轴(mean QRS axis):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 77.R波时间(R peak time):指 QRS起点至QRS顶端垂直线的时间。 78.低电压(low voltage):6个肢导联的QRS波群振幅<0.5mv,和/或6个胸导联QRS波群振幅<0.8mv。79.肺型P波(P pulmonale):P波高尖,其振幅≥0.25mv。 80.二尖瓣型P波(P mitrale):P波增宽,其时限≥0.12秒,P波常呈双峰,峰距≥0.04秒。 81.P波终末电势:V1导联上P波常呈先正后负的双向波,V1负向时间与V1负向振幅的乘积即P波终末电势。 82.逆行P波(retrograde P wave):P波在Ⅱ,Ⅲ,aVF导联倒置,aVR导联联直立。 83.异常Q波(abnormal P wave):Q波时间≥0.04秒,其振幅≥同导联的R波的1/4。 84.冠状T波(coronary T wave):心电图上出现倒置深尖、双肢对称的T波。

诊断学实习指导

诊断学实习指导 【正常和异常一般检查及头颈部检查】 实习一正常一般检查及头颈部检查 目的要求: 学习及掌握—般检查头颈部检查的方法及认识正常现象。 教学内容及方法: 请一个学生作被检查者,由老师作示范性检查,一边检查,一边讲解检查的方法及正常现象。检查时,医生位于被检查者右侧,面对被检查、充分暴露检查部分,尽量利用自然光线,检查时注意力要集中,观察要仔细、准确,内容如下: 一、一般检查: ( 一 ) 一般特点:年龄、性别、身高 ( 注一 ) 、体重 ( 注二 ) 、体温 ( 注三 ) 。 ( 二 ) 一般状态:体温、呼吸、脉博、血压。 1. 面容及表情。 2. 发育及营养状态:主要观察皮下脂肪之多少,肌肉发达情况及第二性征发育情况。 3. 体位。 4. 意识状态、神志是否清楚,查体是否合作。 ( 三 ) 皮肤和粘膜:弹性、湿度、皮肤颜色、毛发分布、指甲情况及浮肿。 ( 四 ) 淋巴结:检查枕后、耳后、颌下、颏下、颈部、锁骨上、腋窝、滑车上、腹股沟等处的淋巴结是否可以扪得,注意其大小、硬度、压痛、活动度。 二、头部检查: ( 一 ) 头颅:大小 ( 注四 ) :形状及有无不自主运动或局限性凹陷。 ( 二 ) 眼:眉毛有无脱落、眼睑有无浮肿、睑裂大小、睫毛情况,眼球突度、结合膜颜色 ( 注五 ) 、巩膜颜色 ( 注六 ) 。角膜透明度、瞳孔大小、形状及对称性。对光反射 ( 注七 ) 、调节反射 ( 注八 ) ,聚后反射 ( 辐辏 )( 注九 ) 、晶体透明度 ( 裂隙灯下观察 ) 及眼底 ( 检眼镜观察 ) 。 ( 三 ) 耳:耳廓形状、外耳道有无分泌物及乳突有无压痛。 ( 四 ) 鼻:外形,分泌物、鼻前庭情况,通气是否良好及鼻副窦有无压痛。 ( 五 ) 口:呼吸气味、唇颜色及湿度、牙齿外观及排列情况、齿龈颜色、舌质颜色、舌苔、乳头情况、颊粘膜的颜色、光滑程度、腮腺导管开口情况、扁桃体之大小 ( 见书 ) 、颜色、分泌物咽部情况。 三、颈部: 软硬度 ( 注十四 ) ,气管位置 ( 注十五 ) ,甲状腺检查法 ( 注十六 ) ,颈动脉搏动,颈静脉怒张。( 附注 ) :检查法: 注一、身高:测量身高时必须绝对直立,后背要有三点 ( 足跟、臀部、肩胛骨 ) 贴靠测量柱,头应保持一定的姿势,即外耳道上缘与外眼角在同一水平,然后将身长计的规尺恰落到头顶。观察身长计上的刻度。 注二、体重:正常成人体重(kg)= 身长 (cm) — 100 ± 10% 注三、体温:体温的测量: ( 一 ) 测量法 1. 腋窝测量法——取一体温计,于测量体温前用手甩之。使水银面下降到最低度,然后将体温计的末端 ( 水银球部 ) 紧密地挟于腋窝内, 5 分钟以后取出,观察表上水银柱上升的度数,正常为 36 ℃~ 37 ℃。 注意点: ①测体温时患者应保持安静,最好卧床。 ②腋窝的皮肤应干燥。 ③体温计附近勿置热水袋。 ④病人处于重危状态而不能合作时,最好由直肠测量。 2. 口腔测量法:测量前半小时内勿饮水及进食,将体温计置于病人舌下、闭唇,保持 3 分钟后取出观察,但此法不适用于小儿,意识不清及张口呼吸者、寒战、抽风及口腔内有炎症者亦不适用。正常口温较腋温高 0.2 ℃ (36.3 — 37.2 ℃ ) 。 3. 肛门测量法:将温度计 ( 肛表 ) 水银球部 ( 圆形 ) 涂油后,轻轻插入肛门约 3 — 4 厘米深,以手持住, 3 分钟后取出观察,正常肛温较腋温高 0.5 ℃ (36.5 — 37.7 ℃ ) 。 ( 二 ) 热型 ( 稽留热、驰张热,间歇热、波状热、不规则热 ) 。

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精编版

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影像技术学专业《医学影像诊断学》 实验指导 编者:邵成民、顾婷 专业: 姓名: 班级: 目录 实验一:呼吸系统(一) (3) 实验二:呼吸系统(二) (8) 实验三:循环系统(一) (11) 实验四:循环系统(二) (12) 实验五:骨骼肌肉系统(一) (16) 实验六:骨骼肌肉系统(二) (26) 实验七:消化系统 (29) 呼吸系统(一)

2. 胸部正位片+左侧位片: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两侧肺野透亮度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增高影,双肺纹理清晰,肺内未见渗出及实变影,双肺门无增大,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太正常,双侧膈肌光整,肋膈角锐利。 左侧位片:肺门不大,心影正常,心前、后间隙存在。 诊断结果:心、肺未见异常。 3.胸部正位片:右侧第七颈椎旁可见颈肋。 诊断结果:肋骨先天性变异。 4.左侧位片:纵膈的九分区 5. 胸部正位片:心膈角、肋隔角 6.胸部正位片+右侧位片:右膈圆隆向上突起 7.胸部正位片:左肺透亮度增高,纹理稀、疏,纵膈向右偏移,右肺未见明显异常,双肺门不大,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不大,左膈低平。 诊断结果:左侧肺气肿 8.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右肺上野肺纹理模糊,可见一类三角形密度增高影,尖端指向肺门,余肺内未见明显异常,右肺门稍向上移

位,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心影不大,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诊断结果:右肺上叶肺不张。 9.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右肺中野中、内带呈大片密度增高影,右心缘显示不清,余肺内未见明显异常,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 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诊断结果:右肺中叶肺不张 10.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右肺纹理模糊,中、下野见大片状磨玻璃密度影,余肺内未见明显异常,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诊断结果:右肺感染可能。 11.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双肺纹理增多、模糊,中、上野见多发结节状密度增高影,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CT:左肺尖后段可见小片状高密度影。 12.左侧胸片:局限性纤维化: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右肺上野可见一条索状高密度影,左肺未见明显异常,双肺门不大,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双隔面光整,肋隔角锐利。

诊断学作业

诊断学作业 诊断学作业.txt我的人生有A 面也有B面,你的人生有S面也有B面。失败不可怕,关键看是不是成功他妈。现在的大学生太没素质了!过来拷毛片,居然用剪切!有空学风水去,死后占个好墓也算弥补了生前买不起好房的遗憾。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 1心电图标准导联有 AⅠBⅡC AVR D V5 E AVL 2心电图机肢体导联线有哪几种颜色 A红B白C黄D绿E黑 3关于P波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代表左心房除极的电位和时间B窦性P波在AVR倒置 C P波时间不超过0.11s D P波在胸导联振幅不超过0.25s E以上都不对 4关于逆行P波的说法哪些是对的 A表示激动起源于房室交界区B P波ⅠⅡAVF在倒置C P波AVR在直立 D代表心室除极时间与电位E以上说法均正确 5关于正常Q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 R波之后向下的第一个波 B R波之前向下的波 C 时间不超过0.04s D振幅不超过同导联R波的1/4 E V1导联可有Q波 6前间壁心肌梗死在哪些导联出现梗死图形 A V1 B V4 C V2 D V5 E V3 7单纯下壁心肌梗死在哪些导联上不会出现心肌梗死图形 A Ⅱ B Ⅲ C AVF D AVL E V5

8右心室梗死哪些导联出现梗死图形 A V3R B V4R C V5R D Ⅰ E AVL 9交界性早搏的特点有 A产生逆行P波B QRS波群与窦性者可以相同C逆行P波可在QRS波之后 D早搏后代偿间歇多不完全E QRS宽大畸形 10尖端扭转型室速的心电图特点 A呈短阵反复发作B QRS形态变化明显C可演变为心室颤动D可表现为持续性E频率<200次/分 11有关心房扑动的心电图表现是 A P波消失代之以F波 B P波消失代之以f波 C QRS波群形状和时限正常 D F波频率为250-350次/分 E f波的频率为350-600次/分 12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是 A P波消失代之以f波 B P波消失代之以F波C心室律绝对不规则 D f波的频率为350-600次/分 E F波的频率为250-350次/分 13关于心室扑动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A心室扑动比较少见B室扑为室颤的前奏C室扑的频率250次/分左右 D室扑波形难以区分QRS与ST-T段E预后较好 14心室颤动的描述哪些是错误的 A心电图上仍可以分辨出QRS形态但极不规则B QRS-T完全消失而代之以颤动波C室颤频率为200次/分左右D室颤频率为500次/分E室颤频率为250-500次/分 15关于窦房传导阻滞哪些是正确的 A比较少见B可见于SSS C分三度D心电图上仅可分辨第一度窦房传导阻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