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脾氨肽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分析

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脾氨肽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分析
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脾氨肽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分析

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脾氨肽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脾氨肽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两组患儿均给予退热、有细菌感染的给予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7.92%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口腔疱疹消退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脾氨肽治疗手足口病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基层临床推广。

关键词利巴韦林;脾氨肽;手足口病

Efficacy analysis of ribavirin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spleen aminopeptide in the treatment of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GUO Yu. Guangdong Dongguan Qiaotou Hospital,Dongguan 523523,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ribavirin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spleen aminopeptide in the treatment of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Methods A total of 96 children with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with 48 cases in each group. Both groups received symptomatic treatment of antipyretic and anti-infection therapy,and on its basis,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ibavirin injectio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ral spleen aminopeptide freeze-dried powder. The treatment effect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higher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as 97.92% than 81.25%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shorter oral herpes subsided time,hand-foot rash subsided time,antipyretic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ombination of ribavirin and spleen aminopeptide shows a good synergistic effect in treating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and can improve treatment effect and shorten hospitalization time.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t the basic level.

【Key words】Ribavirin;Spleen aminopeptide;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手足口病是一种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等病毒所引起的儿童常见感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及手、足、口腔和臀部等部位出疹性疾病,少数患儿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膜炎、肺水肿或循环障碍等重症表现,因此,早期治疗与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对手足口病具有重要意义[1],目前此病尚无特效疗法。本文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脾氨肽治疗手足口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与单纯西药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1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8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病毒唑10 mg/kg,1次/d,和雾化等对症处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外用方加内服方。严格监测两组患儿的发热、皮疹消退情况,以及患儿其他身体指标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发热消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痊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手足口病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具有缩短疗程、提高疗效的优点。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treatment effect differences between integrativ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pure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Method:176 cases of children with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3 to March 2014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8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intravenous ribavirin 10 mg/kg,1/d,and symptomatic treatment such as atomization,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external use and take orally on this basis. The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who with fever,skin rashes subside,and the variety of other physical indicators were stricted monitoring.Result:The cure rate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71.6% and 94.3% respectively,and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56.8% and 89.8%,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P<0.05).The fever subsided time,the rash subsided time,and the recovery tim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compared with pure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possesses the advantages of shorten period of treatment,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Key words]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常见的自限型传染病,发病没有季节温度的限制,会造成小范围内的疾病流行,因此除了加强自身防范意识外还应该防止被传染[1-2]。该病多发于婴幼儿时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表现为口炎、皮疹及发热症状,少数可发展重症危及生命,要是能够及时发现,治疗效果将好于拖延治疗。本文是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与单纯西药治疗效果差异的研究,現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手足

康复新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康复新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康复新液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67%,观察组热退时间、皮疹消失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可明显提高治疗疗效,减少热退时间、皮疹消失时间和住院天数。 【关键字】康复新液;利巴韦林;小儿手足口病 小儿手足口病属于儿童常见的传染病,多由人肠道病毒感染所致,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疱疹或皮疹以及发热等,甚至可诱发无菌性脑膜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脑炎、心肌炎和神经源性肺水肿而导致死亡,以对症治疗和抗病毒治疗为主[1]。本文就本院治疗的60例小儿手足口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4月-2012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60例手足口病患儿,均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2],并排除水痘和风疹等,表现为皮疹和发热,体温37.5 ℃~39.5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 2.46±1.32)岁;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2.52±1.41)岁,两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和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10 mg/(kg·d)广东三才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利巴韦林注射液100 ml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静滴,若存在细菌感染,则加用青霉素或头孢菌素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内蒙古京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康复新液口服,3次/d(剂量:6~12个月患儿3 ml/次;1~5岁患儿5 ml/次),并对手、足部皮疹用康复新液外擦,1~3次/d,疗程为3~5 d。记录热退时间、皮疹消失时间和住院天数。 1.3疗效判定标准1~2 d内体温恢复,手足皮疹和口腔疱疹明显好转,食欲增加为显效;2~3 d内体温恢复,疱疹或皮疹有所减轻为有效;3 d内体温和皮疹无明显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11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 3.33%;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56.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热退时间、皮疹消失时间和住院天数比较观察组热退时间、皮疹消失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热退时间、皮疹消失时间和住院天数比较d 组别热退时间皮疹消失时间住院天数 观察组(n=30) 2.63±1.42* 4.24±1.17* 7.16±2.58* 对照组(n=30) 4.45±1.86 6.73±2.24 9.73±3.36 *与对照组比较,P<0.05

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脾氨肽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分析

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脾氨肽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脾氨肽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两组患儿均给予退热、有细菌感染的给予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7.92%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口腔疱疹消退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脾氨肽治疗手足口病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基层临床推广。 关键词利巴韦林;脾氨肽;手足口病 Efficacy analysis of ribavirin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spleen aminopeptide in the treatment of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GUO Yu. Guangdong Dongguan Qiaotou Hospital,Dongguan 523523,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ribavirin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spleen aminopeptide in the treatment of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Methods A total of 96 children with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with 48 cases in each group. Both groups received symptomatic treatment of antipyretic and anti-infection therapy,and on its basis,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ibavirin injectio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ral spleen aminopeptide freeze-dried powder. The treatment effect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higher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as 97.92% than 81.25%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shorter oral herpes subsided time,hand-foot rash subsided time,antipyretic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ombination of ribavirin and spleen aminopeptide shows a good synergistic effect in treating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and can improve treatment effect and shorten hospitalization time.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t the basic level. 【Key words】Ribavirin;Spleen aminopeptide;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手足口病是一种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等病毒所引起的儿童常见感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及手、足、口腔和臀部等部位出疹性疾病,少数患儿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膜炎、肺水肿或循环障碍等重症表现,因此,早期治疗与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对手足口病具有重要意义[1],目前此病尚无特效疗法。本文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脾氨肽治疗手足口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3年版)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3年版)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一、临床表现 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一) 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二) 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 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

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 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 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 出冷汗; 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 血压升高或下降。 二、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病情危重者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 (二)血生化检查。 部分病例可有轻度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病情危重者可有肌钙蛋白(cTnI)、血糖升高。C反应蛋白(CRP)一般不升高。乳酸水平升高。 (三) 血气分析。 呼吸系统受累时可有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饱和度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酸中毒。 (四) 脑脊液检查。 神经系统受累时可表现为: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多,多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 (五) 病原学检查。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临床表现】 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一)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二)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手足口病 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护理措施】 1、消毒隔离 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宝宝应及时就医,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2、饮食营养 如果在夏季得病,宝宝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补水和营养。宝宝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3、口腔护理 宝宝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饭前

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回顾性分析

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回顾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4-08-26T15:31:19.5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0期供稿作者:蒋光宇潘凤友李世坤曾秀平[导读] 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肯定,总体上副作用少,且价格低廉,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蒋光宇潘凤友李世坤曾秀平 (广西桂林市永福县妇幼保健院儿科桂林永福 541800) 【摘要】目的: 通过对使用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手足口病的治疗经验,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积极控制疾病的流行。方法: 通过对60 例使用热毒宁和利巴韦林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把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治疗转归,肝肾功能以及心肌酶学检查等结果加以总结。结果:60例使用热毒宁和利巴韦林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中,平均年龄2.43岁,所有病例均有口腔黏膜、手掌、足底疱疹,周围可见红晕,皮疹发生率为 100%,均符合 2010 年《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中的手足口病诊断标准,给予及时的诊治后,在选取的60例使用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中,59例均获痊愈,转院一例,无一例死亡。结论: 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肯定,总体上副作用少,且价格低廉,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手足口病热毒宁利巴韦林肝肾功心肌酶 【中图分类号】R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0-0228-02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可引起手掌,足底、口腔黏膜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干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可导致死亡,儿科医师应重视。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柯萨基病毒A组的16、4、5、9、10 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 71 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基病毒 A16 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1],且肠道病毒71型易引起重症手足口病。当前没有特效药物用于手足病治疗,抗病毒治疗是药物治疗的主要途径,现将笔者所在医院 2011.4 – 2014.4 收治的 60例手足口病的住院患儿使用热毒宁和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以探讨其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在60 例使用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中,农村占78.3%,城镇占21.7%; 散居占75%,托幼机构及学校占25%; 发病年龄及性别: 男 38例,占63.3% ,女22 例,占36.7% ; 发病年龄: 小于等于3岁 42 例,占70% ,3~7岁16例,占26.7 %, 7岁以上2例,占3.3%; 年龄最小的3月,最大的8岁。时间分布: 60例使用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中,4月份12 例占20% ,5月份24例占40% ,6月份12 例占20% ,7月份7例占11.7% ,8月份5例占8.3%。皮疹部位及形态: 所有患儿均出现口腔黏膜疱疹及溃疡、手掌足底红色斑丘疹和疱疹,占100%。其中皮疹累及臀部、或者膝盖的占46.7%,其中有一例皮疹主要累及腰部及臀部。其他症状: 病程中有发热伴出皮疹的 37例,占 61.7%,未出现过发热仅以出皮疹为主要症状17例,占28.3%,无发热以出皮疹为主伴流涎拒食的5例占8.3%,以呕吐嗜睡易惊为主要症状的1例,占1.7% 。 1.2 辅助检查 60例使用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中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CRP)明显升高的22例占36.7%; 生化检查中谷丙转氨酶( ALT) 升高15例,占25%,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CK/CK-MB/LDH)升高的19例占31.7%,胸片DR回报: 合并肺炎的 5 例占8.3%,大多数显示肺纹理增粗、紊乱,回报未见明显异常的仅9例。肾功及大小便常规均未见异常。入院后查体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确诊合并脑炎的1例占1.7%,因家长拒绝腰穿而未行脑脊液检查。 2 治疗方法 入院后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病房隔离,抗病毒均给予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热毒宁剂量0.5~0.8ml/kg/d,热毒宁总用量≦10 ml ,每日1次,利巴韦林剂量10mg/kg/d,各加入5%葡萄糖液100 ml静滴,1次/日,疗程5~7天,对于心肌酶谱高,心肌受损的给予果糖二磷酸钠或者三磷酸腺苷、辅酶A营养心肌治疗; 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合并脑炎的给予20%甘露醇5ml/kg/次静注,依病情决定给药次数并逐渐减量。其他治疗(抗生素 + 对症处理)相同;口腔溃疡较重者给予开喉剑对症治疗; 治疗前、后 5天检测心肌酶、血常规、CRP及肝功能。 3 结果 60例使用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中,均于1~4 天热退,平均退热时间1.74天,于2~6天皮疹消退,于2~4 天出现食欲好转,平均住院7天,最长住院11天,52例痊愈出院,7例自动出院,要求居家口服药治疗,随访病人,7~9天症状体征均痊愈.一例住院4天后转院。 4 讨论 手组口病是1957 年首次在新西兰发现的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新型传染病,自1969年首次分离到肠道埃可病毒71型(EV71) 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EV71病毒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2]。本病传染性强,传播快,流行强度大,常在短期内造成大流行[3],一年四季均可散发,结合临床资料统计,笔者认为在我国南方以每年的4~8月份为高发时间。本病属于中医学“湿温”“时疫”等范畴,因时行疫毒,湿热邪毒经口鼻而入,内蕴肺脾与气血相搏,外发肌肤而成湿热邪毒上攻于口为口疮,流散于四肢为疱疹,故治疗当以解毒为主,兼以清热、利湿[4]。随着国家中医药的研究开发,热毒宁等中成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该药的主要成分是青蒿、金银花、栀子三味中草药。青蒿为菊科植物,含青蒿酮、黄酮类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促进细胞免疫作用,青蒿还能清除氧自由基[5]。金银花含有环烯醚萜苷、绿原酸等成分,有解热、抗病毒、抑制致病菌作用。栀子富含栀子苷、熊果酸等物质,药理作用是抗病毒、抗菌、降温。本研究使用热毒宁治疗手足病缩短了热退天数,考虑与热毒宁的抗病毒、抑菌、解热、促进细胞免疫、清除自由基等作用有关。西药利巴韦林注射液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对多种 DNA 和 RNA 病毒都有抑制作用[6]。本品在细胞内被腺苷激酶磷酸化形成病毒唑单磷酸,可干扰肌苷单磷酸脱氢酶活性,影响鸟苷酸合成,从而阻断DNA 和 RNA 病毒复制,病毒唑三磷酸可抑制病毒DNA 聚合酶活性,并可直接作用于 RNA 抑制蛋白质合成,起到抗病毒作用[7]。 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肯定,总体上副作用少,且价格低廉,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向峰,刘庆欣.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0,23(2) . [2]宋自瑾,50例手足口病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8) :148.

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分析

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3-10-24T13:01:54.2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8期供稿作者:王桂芬 [导读]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性疾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 王桂芬(辽宁省丹东市传染病医院 118002)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7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类药物清开灵口服液,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3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31/3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水疱结痂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总病程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口服液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能明显缩短病程,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手足口病临床治疗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8-0254-01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性疾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秋夏季为多发季节,该病的主要表现特征为发热,手、足、口腔及臀部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重者可并发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呼吸道感染及急性弛缓性麻痹等[1],重者可危及患儿生命。为了研究小儿手足口病的有效治疗方法,现将我院自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7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1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手足口病患儿,所有患儿均符合2008年卫生部颁布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关于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患儿临床表现为:前期出现发热、咳嗽、头痛、流涕等,发热1-2d后手足、口腔、臀部等出现皮疹。同时排除重症患儿。其中男43例,女35例,年龄2-6岁,随机将78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2.3±0.36)岁;对照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平均年龄(2.4±0.29)岁;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一般治疗,对于发热患儿,体温<38.5℃者给予物理降温,>38.5℃者给予适量退烧药;不能进食或食欲差者给予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及适当补液;手、足、臀部皮疹者外用炉甘石洗剂;口腔疱疹给予冰硼散外敷。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mg/kg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5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口服清开灵口服液。 1.3疗效观察 治疗结束后对两组退热时间、水疱结痂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总病程时间进行观察,并根据以上观察指标对疗效进行评判,显效即治疗2d内体温正常,手足心皮疹及口腔疱疹溃疡明显好转;有效即治疗2-3d体温恢复正常,手足心皮疹及口腔疱疹溃疡有所好转;无效即治疗3d以上体湿仍未恢复正常,手足心皮疹及口腔疱疹溃疡无好转。将显效和有效视为临床总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3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31/3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P<0.05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儿科多发病之一,主要是由于肠道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此病发病快,传染性强,如不及时接受治疗,可引发心肌炎、脑膜炎等多种严重并发症,甚至可导致死亡,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临床主要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但中医理论认为[2],手足口病因内有脾胃蕴热所致,脾开窍于口及四肢肌肉,故热毒上攻以口为口疮,流散以四肢为疱疹。近年来国内针对手足口病大多采用清热解毒类药物治疗,其具有清热祛湿,凉血解毒的作用,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小儿染病机率,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参考文献 [1]崔彦勇.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学,2010,17(29):51. [2]吕继忠,张婵.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学,2010,17(23):55-56.

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普通型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普通型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3-03-06T14:41:19.04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50期作者:邱刚[导读] 提示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邱刚(泗洪县中医院江苏泗洪 223900)【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0-0236-02 【摘要】目的观察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普通型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标准的100例手足口患儿按区组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采用,退热,补液等对症处理,治疗组采用炎琥宁按5~10mg/kg/d,加入5%葡萄糖液50~100ml,静脉滴注,利巴韦林10~15ml/kg/d,加入5%葡萄糖液50~10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10~15ml/kg/d,加入5%葡萄糖液50~10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两组治疗七天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患儿,体温情况,皮疹消退情况。结果从发热,皮疹消退情况观察,统计资料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普通型儿童手足口病有明显退热及改善症状作用,值得推广。【关键词】炎琥宁手足口病利巴韦林A Clinical Effect of Yanhuning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RibaVirin on Hand-foot-mouth Disease Qiu Gang Sihong County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 Sihong 223900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rapeutic effect of Yanhuning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ribavirin on hand-foot-mouth disease. Method: One hundrend children with Hand-foot-mouth Diseas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hildren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Yanhuning and ribavirin .,whereas the children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ibavirin.The improvement times of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ngs were observed. Resul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not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ut the cure days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in yanhuning group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rapeutic effect of Yanhuning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ribavirin for hand-foot-mouth disease is significant. 【Key words】 yanghuning ribavirin hand-foot-mouth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l6)、肠道病毒7l型(EV71)多见)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见于婴幼儿,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历年均有发生,近年来其发病有增多及严重的趋势,目前该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我院对收治入院手足口患儿予炎琥宁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前来与大家分享。 1 资料与方法 1.1诊断和纳入标准 1.1.1诊断标准符合《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 [1]。西医诊断标准:手、足、口、臀部皮疹,伴或不伴发热,排除口蹄疫、疱疹性咽峡炎、风疹、水痘等。中医诊断标准:普通病例:①肺脾湿热证;主症:发热,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咽红、流涎,神情倦怠,舌淡红或红,苔腻,脉数,指纹红紫。②湿热郁蒸证;主症:高热,疹色不泽,口腔溃疡,精神萎靡,舌红或绛、少津,苔黄腻,脉细数,指纹紫暗。 1.1.2入组与排除标准 入组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的患儿②发热,体温37.3~38.5℃③病程1~2d 排除标准:①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②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③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1.2方法 1. 2.1 分组根据区组随机化法,把2011年4月~2012年4月本院确诊手足口病普通型病例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儿,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50例,男34例,女16例;年龄11个月-7岁,其中<1岁1例,l岁~3岁33例,3岁~5岁12例,5岁~7岁4例,平均( 3.4岁)。对照组50例,男37例,女13例;年龄9个月~6岁,其中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版)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手足口病是全球性疾病,我国各地全年均有发生,发病率为37.01/10万~205.06/10万,近年报告病死率在6.46/10万~51.00/10万之间。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手足口病的临床管理,降低重症手足口病病死率,有效推进手足口病诊疗工作,根据手足口病诊疗新进展制定本指南。《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同时废止。 一、病原学 肠道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CV)A组4~7、9、10、16型和B组1~3、5型,埃可病毒(Echovirus)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等,其中以CV-A16和EV-A71最为常见,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A71所致。近年部分地区CV-A6、CV-A10有增多趋势。肠道病毒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 (二)传播途径 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三)易感人群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 (一)发病机制 肠道病毒感染人体后,主要与咽部和肠道上皮细胞表面相应的病毒受体结合,其中EV-A71和CV-A16的主要病毒受体为人类清道夫受体B2 (Human 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2,SCARB2)和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electin glycoprotein ligand-1,PSGL-1)等。病毒和受体结合后经细胞内吞作用进入细胞,病毒基因组在细胞浆内脱衣壳、转录、组装成病毒颗粒。肠道病毒主要在扁桃体、咽部和肠道的淋巴结大量复制后释放入血液,可进一步播散到皮肤及黏膜、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脏、肝脏、胰脏、肾上腺等,引起相应组织和器官发生一系列炎症反应,导致相应的临床表现。少数病例因神经系统受累导致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及

浅谈对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护理

浅谈对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2-12-06T11:32:07.4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0期供稿作者:李艾莲 [导读]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柯萨奇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 李艾莲(湖北省沙洋县人民医院湖北沙洋 448200) 【摘要】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能通过空气、唾液或粪便传染的全球性传染病,可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以柯萨奇A16和EV71型最常见。此病好发于春秋两季,认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病情进展快,重者可致死亡。故早鉴别、早发现、早治疗,采取干预措施,加强各项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护理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柯萨奇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该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由于EV71肠病毒可引起致命的并发症如神经源性肺水肿,因此,对小儿手足口病有重症征象的患儿及早识别,采取干预措施尤为重要。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消毒与隔离、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和饮食指导同HFMD一般护理。 1高热的观察与护理 高热是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早期表现的症状之一。每2~4h测体温1次,体温在37.5~38.5qC之间的患儿,给予散热、多饮水、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温水擦浴时动作要轻柔(有皮疹者不宜使用乙醇擦浴)。患儿体温超过38.5℃时,增加测体温次数,给予物理降温的同时应遵医嘱予药物降温。注意观察降温效果及末梢循环情况。降低室温,禁忌衣物、包被过厚影响散热。在体温上升时若患儿出现畏寒症状,要给予适当保暖。应用退热剂后要注意观察面色、出汗等情况,防止出汗过多引起虚脱。及时更换衣服及被单。 2神经系统症状的观察及护理 加强病房巡视,严密观察患儿有无烦躁不安或阵发性哭闹、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肢体抖动、抽搐等症状,婴幼儿有无拍头、抓发等异常表现。对有上述表现的患儿,应迅速建立2条或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一条静脉通道立即给予20%甘露醇应用,另一条静脉通道立即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甲泼尼龙。应用甘露醇时要在30min内输入,严密观察局部有无液体渗出,观察眼窝凹陷程度,防止脱水过度。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注意事项:一旦开启应立即使用,未用完的部分应废弃,不能再用;若溶液浑浊或被冷冻后请勿使用;应单独输注,不宜与其他药物或液体混合。在应用甲泼尼龙后要注意观察有无应激性溃疡的出现。对频繁惊厥、抽搐的患儿,遵医嘱给予镇静止惊药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绀者给予氧气吸入,牙关紧闭者将纱布包裹的压舌板放入上下牙齿之间,以防舌咬伤。保持患儿中立位,头肩抬高15~30度。密切观察瞳孔变化。记录24h出入量。液体输注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加重脑水肿。 3循环系统症状的观察及护理 若患儿有面色苍灰、皮肤发花、四肢发凉、心率增快或减慢,血压升高或下降等,应立即给予心电监护,监测心率、呼吸、血压、经皮氧饱和度等,心率增快时及时遵医嘱静脉泵入米力农、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血压升高时遵医嘱予以硝普钠应用,用输液泵控制速度。随时触摸患儿四肢是否温暖,四肢发凉时可给予热水袋保暖(水温50℃左右),注意防止皮肤烫伤。让患床休息,保持安静,遵医嘱应用镇静剂。 4呼吸系统症状的观察及护理 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呼吸系统可表现为呼吸浅促,口唇紫绀,危重患儿口吐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肺部可闻及湿罗音。x线表现为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而多数患儿不能描述胸闷、憋气等自觉症状,护士应注意观察患儿口周皮肤黏膜颜色,监听肺部呼吸音、心音,观察患儿有无呼吸急促、咳嗽、喘憋,肺部听诊有无湿罗音,咳痰时观察痰液的色质等。若发现患儿呼吸浅促,肺部听诊有湿罗音,应立即通知医生,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医嘱静脉注射东莨菪碱,观察用药后阿托品化反应,反应明显者,减少东莨菪碱的剂量或延长静脉注射时间。若患儿呼吸频率与节律明显变化或呼吸衰竭;短期内出现迅速增多的肺部罗音;气道分泌物突然增多或出现粉红色泡沫样痰应立即使用呼吸机。 小儿手足口病感染性强,重症者可致死亡,人们对此高度关注,而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科学的治疗,精心的护理,严格的消毒隔离技术管理能够提高患儿治愈率。因此,做好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对症治疗尤为重要。同时要配合药物治疗,严格消毒隔离,加强基础护理,严密观察病情,积极防治并发症,使患儿能够早日康复出院。由此可见,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各项护理措施,对治愈小儿手足口病、防止病情蔓延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顾友梅.小儿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4. [2]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堂.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7. [3] 芦映红.莪术油治疗小儿手足口病20例[J].医药导报,2000,19(5):430. [4] 李爱敏,孙洪亮,于慧芹.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8):4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