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讲解—钠铜(提高)

知识讲解—钠铜(提高)
知识讲解—钠铜(提高)

高考总复习钠、铜

编稿:房鑫审稿:张灿丽

【考纲要求】

1.掌握钠单质及Na2O、Na2O2、NaOH、Na2CO3、NaHCO3等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其转化,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

2.了解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3.了解焰色反应及碱金属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

4.了解金属冶炼的方法。

5.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及其应用。

【知识网络】

1.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Na

Na2S

Na2O

Na2O2

NaOH

NaCl

Na2CO3

NaHCO3

2.铜及其重要化合物

【考点梳理】

考点一、金属常识

1.存在

自然界中,金属大多数以化合态存在,地壳中金属元素含量居第一位的是铝。

2.物理通性

金属单质一般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通常情况下,除Hg外,其余金属单质都是固态,有金属光泽,不透明。

3.原子结构与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金属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左边和中间,属于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易失去电子,显还原性。

4.合金

(1)概念: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性能:硬度比单一金属大;熔点比单一金属低;化学性质与单一成分不同;机械性能优于单一成分

考点二、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金属活动顺序K Ca NaMg Al ZnFe Sn Pb H Cu Fe2+ Hg Ag Pt Au

单质还原性还原性由强到弱:K >Ca>Na>Mg>Al>……

阳离子氧化性氧化性由弱到强:K+<Ca2+<Na+<Mg2+<Al3+<Zn2+<Fe2+<...<H+<Cu2+<Fe3+<Hg2+<Ag+

跟O2反应

能被氧化,由易到难不能被氧化

跟水反应能反应置换出氢气,由易到难不能置换出水中的氢

跟酸反应与稀硫酸、稀盐酸能反应置换出氢气,由易

到难

与强氧化性酸反应不产生氢

与王水反

跟碱反应仅Al、Zn能跟强碱水溶液反应

跟盐反应先与水反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后边的金属

碱的热分解受热不分解受热分解常温分解

自然界中存在化合态游离态

主要冶炼方法电解法:

K Ca NaMg Al

热还原法:

ZnFe Sn Pb、Cu

热分解法:

Hg Ag

物理方法

考点三、金属冶炼的方法

1、电解法

2、热还原法

Fe2O3+3CO高温2Fe+3CO2

MgO+C

高温

Mg↑+CO↑

Fe 2O 3+2Al

高温

2Fe+Al 2O 3(铝热反应)

3、热分解法

2HgO

2Hg+O 2↑ 2Ag 2O

4Ag+O 2↑

4、有些金属可以利用氧气从其硫化物中冶炼出来

Cu 2S+O 2

高温

2Cu+SO 2(火法炼铜)

Fe+CuSO 4=FeSO 4+Cu (湿法炼铜)

5、物理方法:Pt 、Au

Au 、Pt 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游离态存在。

考点四、钠及其化合物

【高清课堂:356175钠及其化合物】 1、钠单质

状态 颜色 硬度

密度

熔点

导电、导热性

固体 银白色

较小(比水大) 较小(比水小)

较低(用酒精灯加热,很

快熔化)

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⑵钠的化学性质:强还原性(Na —e -= Na +) ①钠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A :与氧气:4Na+O 2=2Na 2O(变暗); 2Na +O 2Na 2O 2(淡黄色固体)

B :与氯气:2Na+Cl 22NaCl(白烟)

C :与S :2Na+S

Na 2S

要点诠释:

钠在露置于空气中的变化过程:

Na 2O ??

→Na 2O →NaOH →NaOH(aq)2CO ???→Na 2CO 3·10H 2O ???→风化

Na 2CO 3 现象:银白色→变暗→白色固体→溶液→白色块状→白色粉末

②钠与水的反应(水中先滴入酚酞) 2Na+2H 现象概述 现象描述 原因

浮 浮在水面 钠的密度比水小 游

四处游动

钠与水反应产生气体

熔熔化成银白色小球钠的熔点较低,且该反应放出大量热

响发出咝咝的响声钠与水反应剧烈

红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生成了碱性物质

③钠与酸的反应:

钠与稀硫酸、盐酸等非氧化性酸反应时,首先是钠直接跟酸反应,过量的钠再与水反应;而不能认为是钠先跟水反应,生成的NaOH再跟酸中和。钠投入足量盐酸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HCl==2NaCl+H2↑,离子方程式是:2Na+2H+==2Na++H2↑。

④钠与盐溶液的反应:先考虑Na与水反应生成NaOH,再考虑NaOH是否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2Na+2H2O==2NaOH+H2↑;

CuSO4+2NaOH==Cu(OH)2↓+Na2SO4。

总反应方程式为:

2Na+CuSO4+2H2O==Cu(OH)2↓+H2↑+Na2SO4。

⑤Na可与某些有机物反应:

2CH3COOH+2Na→2CH3COONa+H2↑;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2C6H5OH+2Na→2C6H5ONa+H2↑;

⑶钠的保存和取用

要点诠释:

由于钠极易被氧化,也易与水发生反应,所以保存钠应隔绝空气和水。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原因是①钠极易与空气中的O2、水蒸气反应;②钠不与煤油反应;③钠的密度比煤油大,沉于底部。

钠不能保存在汽油、CCl4中,因汽油易挥发,CCl4的密度比钠的密度大,起不到隔离O2和H2O的作用。

(4)钠的存放和取用。

取用时一般先用镊子把钠从煤油中夹出来,并用滤纸把表面的煤油吸干,然后用小刀切下黄豆粒大小的一块再做有关实验。

(5)钠的用途:①冶炼金属:TiCl4+4Na Ti+4NaCl;

②钠钾合金,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③在电光源上,用钠制高压钠灯。

2、钠的重要化合物

名称和化学式氧化钠(Na2O)过氧化钠(Na2O2)氢氧化钠(NaOH)

颜色和状态白色固体淡黄色固体无色固体

类别碱性氧化物

离子化合物过氧化物

离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

电子式

氧元素化合价-2 -1 -2

化学键离子键离子键、非极性键离子键、极性键稳定性不稳定比Na2O稳定稳定

与水反应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不反应

与酸反应 Na 2O+2HCl =2NaCl+H 2O 2Na 2O 2+4HCl =4NaCl+O 2↑+2H 2O

NaOH+HCl =NaCl+H 2O 与酸酐反应 Na 2O+CO 2=Na 2CO 3 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2NaOH+CO 2=Na 2CO 3+H 2O NaOH+CO 2=NaHCO 3 用途

制氢氧化钠

漂白剂、供氧剂、氧化剂

化工原料、制纸浆、肥皂

要点诠释:

Na 2O 2的强氧化性:能氧化SO 2、FeCl 2、H 2S 、Na 2SO 3等,因其强氧化性而使品红溶液褪色。

⑵Na 名称和化学式 碳酸钠(Na 2CO 3) 碳酸氢钠(NaHCO 3) 俗名 纯碱、苏打 小苏打 颜色和状态 白色粉末 白色晶体

水中溶解性 易溶 易溶(比Na 2CO 3溶解度小) 热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2NaHCO 3

Na 2CO 3+CO 2↑+H 2O

与酸反应 CO 32-

+H +=HCO 3-

HCO 3-

+H +=H 2O+CO 2↑

HCO 3-

+H +=CO 2↑+H 2O

与某些碱反应 Ba(OH)2+Na 2CO 3=BaCO 3↓+2NaOH NaHCO 3+Ca(OH)2=CaCO 3↓+NaOH+H 2O

2NaHCO 3+Ca(OH)2=CaCO 3↓+Na 2CO 3+2H 2O 与某些盐反应 BaCl 2+Na 2CO 3=BaCO 3↓+2NaCl NaHCO 3+NaHSO 4=Na 2SO 4+H 2O+CO 2↑ 与CO 2反应 Na 2CO 3+CO 2+H 2O =2NaHCO 3

不反应

相互转化

Na 2CO 3

NaHCO 3

CO 2;HCl NaOH

制法 2NaOH+CO 2=Na 2CO 3+H 2O NaOH+CO 2=NaHCO 3

鉴别 加酸产生CO 2

加BaCl 2或C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 加酸产生CO 2较Na 2CO 3快

加BaCl 2或CaCl 2溶液无白色沉淀 用途

制玻璃、肥皂、造纸、纺织

发酵粉、治胃酸过多

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

若将盐酸逐滴缓慢滴加到碳酸钠溶液中:H ++CO 32-=HCO 3-;HCO 3-

+H +=H 2O+CO 2↑。 现象:开始无气体生成,滴加到一定量后出现气体。

若将碳酸钠逐滴缓慢滴加到盐酸中:2H ++CO 32-

=H 2O+CO 2↑。 现象:立即出现气泡。(常用来相互鉴别)

3名称和符号 锂(Li ) 钠(Na ) 钾(K ) 铷(Rb ) 铯(Cs ) 原子序数

3

11

19

37

55

结构原子结构示意图

电子式Li·Na·K·Rb·Cs·主要化合价+1

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1个电子

不同点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不同,依次增多

原子半径依次递增:Li<Na<K<Rb<Cs

离子半径依次递增:Li+<Na+<K+<Rb+<Cs+

单质还原性依次递增:Li<Na<K<Rb<Cs

阳离子氧化性依次递减:Li+>Na+>K+>Rb+>Cs+

物理性质颜色和状态银白色固体

密度0.534g/cm30.97g/cm30.86g/cm3 1.523g/cm3 1.879g/cm3熔沸点依次递减:Li>Na>K>Rb>Cs

化学性质跟氧气反应Li2O Na2O、Na2O2产物复杂

跟卤素反应2M+X2=2MX(M、X2分别表示碱金属、卤素)

跟硫反应2M+S=M2S

与水反应2M+2H2O=2MOH+H2↑反应剧烈程度:Li<Na<K<Rb<Cs 与酸反应2M+2H+=2M++H2↑

与CuSO4溶液反

2Na+CuSO4+2H2O==Cu(OH)2↓+H2↑+Na2SO4

制法

2MCl2M+Cl2↑(K:Na+KCl K↑+NaCl)

要点诠释:碱金属元素的一般规律与特殊性质

(1)常温下碱金属很容易被空气里的氧气氧化,也易与水蒸气反应,故碱金属需保存在煤油中,以隔绝空气和水(Li的密度小于煤油,只能封于石蜡中)。

(2)碱金属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由于其活泼性不同,其产物亦不同。锂燃烧只能生成氧化锂(Li2O),钠燃烧生成Na2O2,钾、铷、铯等燃烧时主要生成超氧化物,即KO2、RbO2、CsO2。

(3)碱金属中,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其密度逐渐增大,但K的密度0.862 g·cm-3反比钠的0.971 g·cm-3小。

(4)一般来说,酸不稳定,其对应的盐也不稳定(如HNO3不稳定,硝酸盐也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碳酸不稳定,但其对应的钠盐(Na2CO3)却稳定。

(5)酸式盐的溶解度一般大于正盐,但NaHCO3的溶解度却比Na2CO3小。

(6)试剂瓶中的药品取出后,一般不能放回原瓶,但金属Na、K等除外。

考点五、焰色反应

1、焰色反应: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特殊的颜色,在化学上称为焰色反应(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2、铂丝的清洗与灼烧如下图甲所示,观察钾的焰色如下图乙所示。

3、操作方法。

(1)洗:用稀盐酸洗净铂丝,目的是使铂丝上的高沸点杂质转化为沸点相对较低的氯化物。

(2)烧:将用盐酸洗涤过的铂丝在火焰上灼烧,目的是除去铂丝上的杂质。

要点诠释:

①所用的火焰应是无色或浅色的;

②要一直烧至火焰恢复到原来的无色或浅色为止。

(3)蘸:用灼烧合格的铂丝蘸取被检验的物质。

(4)烧:将蘸取被检验物质的铂丝放在火焰上灼烧。

特别提示:在观察钾及钾的化合物的焰色反应的焰色时,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片观察,其主要原因是钾及钾的化合物中可能混有钠或钠的化合物,钠的黄色火焰能掩盖钾的紫色火焰,而蓝色钴玻璃能滤去黄色的光,这样可以避免钾或钾的化合物中混有钠或其化合物所造成的干扰。

4、用途:焰色反应作用:检验(或鉴别)物质或离子。

考点六、有关Na2O2与CO2、H2O的反应

2CO2+2Na2O2==2Na2CO3+O2

2H2O+2Na2O2==4NaOH+O2↑

1、物质的量的关系

无论是CO2或H2O(g)的单一物质还是两者的混合物,通过足量的Na2O2时,CO2或H2O(g)与放出的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解决此类问题可借助物质的量守恒关系。

2、气体体积关系

若CO2和H2O(g)的混合气体(或单一气体)通过足量Na2O2,气体体积的减少量或原混合气体体积的1 2

即为生成氧气的量。

3、电子转移关系

当Na2O2与CO2、H2O(g)反应时,每产生1 mol O2转移2 mol e-。

4、固体质量关系

相当于固体(Na2O2)只吸收了CO2中的“CO”、H2O中的“H2”,可以看做发生相应的反应:

Na2O2+CO== Na2CO3、Na2O2+H2=2NaOH(实际上两个反应不能发生)。

5、先后顺序关系

一定量的Na2O2与一定量的CO2和H2O(g)的混合物反应,可视作Na2O2先与CO2反应,待CO2反应完成后,Na2O2再与H2O(g)发生反应。

凡分子组成符合(CO)m·(H2)n的物质,W g该物质在O2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CO2和水蒸气)通过足量的Na2O2后,Na2O2固体增重必为W g。

中学阶段常见的符合这一关系的物质有:

①无机物:H2、CO及H2和CO的混合气体;

②有机物:CH3OH(甲醇)、HCHO(甲醛)、CH3COOH(乙酸)、HCOOCH3(甲酸甲酯)、CH3—CH—COOH (乳酸)、C6H12O6(葡萄糖)等。

考点七、常见金属阳离子的检验方法

(1)Na+:焰色反应:火焰颜色呈黄色。

(2)K+:焰色反应:火焰颜色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3)Ag+:加盐酸或可溶性的氯化物,生成不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

(4)Ba2+:加硫酸或可溶性的硫酸盐,生成不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

(5)Ca2+:加可溶性碳酸盐,生成白色沉淀;加强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6)Al3+:加NaOH溶液,先出现白色胶状沉淀,后逐渐溶解。

(7)Fe2+:①加NaOH溶液,产生白色胶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②加KSCN溶液不变色,加氯水后溶液变红色。

(8)Fe3+:①加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②加KSCN,溶液变血红色。

考点八、铜及其重要化合物

【高清课堂:356175铜及其化合物】

Cu的常见价态+2和+1价。

1、铜单质的化学性质

(1)与Cl2、O2等非金属反应

2Cu+O22CuO(黑色)

Cu+Cl2CuCl2(棕黄色)

2Cu+O2+CO2+H2O = Cu2(OH)2CO3(绿色)

2Cu+S Cu2S(黑色)

(2)与FeCl3、AgNO3溶液反应

Cu+2FeCl3 = CuCl2+2FeCl2

Cu+2AgNO3=2Ag+Cu(NO3)2

(3)与硝酸和硫酸反应

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Cu+2H2SO4(浓) CuSO4+ SO2↑+ 2H2O

2、氧化铜(CuO:黑色)

(1)与酸反应

CuO+2HCl=CuCl2+H2O

(2)氧化性

H2+CuO Cu+H2O

C+2CuO2Cu+CO2↑

CO + CuO △

Cu+CO2

CuO+C2H5OH Cu+CH3CHO+H2O

2CH3COOH+CuO=(CH3COO)2Cu+H2O

3、氢氧化铜[Cu(OH)

2

]

(1)检验醛基(CH3CHO)

CH3CHO+2Cu(OH)2+NaOH Cu2O↓+CH3COONa+3H2O (2)和酸反应

2CH 3COOH+Cu(OH)2=(CH 3COO)2Cu+2H 2O Cu(OH)2+2HCl =CuCl 2+2H 2O (3)Cu(OH)2

CuO+H 2O

4、胆矾(CuSO 4·5H 2O )

CuSO 4·5H 2O 为蓝色晶体,俗称蓝矾、胆矾。

(1)CuSO 4+5H 2O =CuSO 4·5H 2O ,白色粉末无水CuSO 4遇水生成蓝色CuSO 4·5H 2O ,常作为水的检验依据。

(2)CuSO 4·5H 2O

CuSO 4+5H 2O(蓝色粉末变为白色粉末)。

(3)Cu 2+在溶液中与碱反应生成蓝色沉淀[Cu(OH)2],这是鉴定Cu 2+的原理之一。

CuSO 4+2NaOH =Cu(OH)2↓+Na 2SO 4

(4)溶液中的Cu 2+常为蓝色,如CuSO 4溶液呈蓝色。但浓CuCl 2溶液为蓝绿色,稀CuCl 2溶液为蓝色,可作为Cu 2+的判定依据。

(5)CuSO 4和石灰乳的混合液即为无机农药波尔多液,是一种良好的杀菌剂,可以用来防治多种作物的病害。

【典型例题】

类型一、钠的性质

例1、将金属钠分别投入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有气体放出,且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A 、HCl B 、K 2SO 4 C 、CuCl 2 D 、饱和NaOH 溶液

【答案】CD 。

【解析】钠遇酸溶液或水均能置换出其中的氢气,故以上四选项均能满足题干中“有气体放出”这一条件,但溶液质量减轻的条件应是投入金属钠的质量少于生成气体或沉淀质量。因为46 g Na 置换出2 g H 2,所以A 、B 项中溶液质量增加。C 中由于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还能进一步与CuCl 2反应,析出Cu(OH)2沉淀,同时放出H 2,致使溶液质量减轻,D 中2Na+2H 2O=2NaOH+H 2↑,由于溶液是饱和的,所以溶液中NaOH 不可能增加,但由于钠与水反应,导致水量减少,因而这部分水所溶的NaOH 及新生成的NaOH 将析出,所以溶液质量减轻

【总结升华】金属钠投入到CuCl 2 水溶液中,先考虑钠与水反应,再考虑生成的氢氧化钠还能进一步与CuCl 2

反应。

举一反三:

【变式1】将一小块钠投入盛有5mL 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里,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钠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 B .有气体生成 C .试管底部有银白色物质生成 D .溶液变浑浊

【答案】C

【变式2】9.2 g 金属钠投入到足量的重水中,则产生的气体中含有( )。

A .0.2 mol 中子

B .0.4 mol 电子

C .0.2 mol 质子

D .0.4 mol 分子

【答案】B

【解析】1

9.2g

(Na)0.4mol 23g mol n -=

=?

Na 与重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D 2O==2NaOD+D 2↑ 2 1

0.4 mol 0.2 mol

由方程式可知生成D 2气体0.2 mol ,所以气体中含中子0.4 mol ,含电子0.4 mol ,含质子0.4 mol ,含分子0.2

mol ,故B 项正确。

【变式3】一定条件下,将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1.5 g 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80 mL 浓度为0.5 mol ·L ―

1的HCl 溶液中和,则该生成物的成分是( )

A .Na 2O

B .Na 2O 2

C .Na 2O 和Na 2O 2

D .Na 2O 2和NaO 【答案】C

【解析】采用元素守恒法:n (HCl)=0.08 L ×0.50 mol ·L ―1=0.04 mol ,n (Na +)=n (Cl ―

)=0.04 mol ,所以

11

1.5g 0.04mol 23g mol 0.58(O)mol 16g mol 16n ---??==?,(Na)0.04 mol 320.58(O)29 mol 16

n n ==,即(Na)12(O)n n <<,应为Na 2O 和Na 2O 2的混合物。

类型二、钠的氧化物

例2、将NaHCO 3和Na 2O 2按3∶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使之充分反应,然后趁热排出气体物质,容器内残留物的成分是:

A.Na 2O 2和NaHCO 3

B.NaHCO 3和Na 2CO 3

C.NaOH 和Na 2CO 3

D.只有Na 2CO 3 【答案】D

【解析】设NaHCO 3和Na 2O 2各为3mol 、1mol 。 NaHCO 3发生分解反应:2NaHCO 32Na 2CO 3+H 2O+CO 2↑,生成H 2O 、CO 2各1.5 mol 。先考虑CO 2与 Na 2O 2反应,若Na 2O 2有剩余,再考虑H 2O 的反应。由反应: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可知,1.5 mol CO 2与1mol Na 2O 2反应后生成Na 2CO 31mol ,Na 2O 2已反应完,H 2O 不再反应。

另析:题干中说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所以容器中最后不可能残留NaHCO 3,因而A 、B 不合题意。 依据NaHCO 3与Na 2O 2的个数之比为3∶1,可知个数比Na ∶C ∶H = 5∶3∶3。假设产物只有Na 2CO 3,而Na 2CO 3中Na ∶C = 2∶1(5∶2.5),则碳元素必定以CO 2气体的形式释放出去,则必定有CO 2产生,因为题干中说明是充分反应,所以产物中不可能有NaOH 存在,故C 也不合理。 【总结升华】关键搞清反应顺序。 举一反三:

【变式1】2mol 过氧化钠与1mol 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 ) A .Na 2CO 3

B .Na 2O 2 Na 2CO 3

C .NaOH Na 2CO 3

D .Na 2O 2 NaOH Na 2CO 3 【答案】D

例3、CO 2与H 2的混合气体5 g ,在150℃时和足量的氧气混合,用电火花充分引燃,在相同状况下再将反应后所得混合气体通入到足量的Na 2O 2中,测得Na 2O 2固体增重的质量为3.4 g ,则原混合气体中CO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

A .25%

B .75%

C .88%

D .32% 【答案】A

【解析】在有O 2存在且电火花引燃下,相当于Na 2O 2+CO==Na 2CO 3、Na 2O 2+H 2==2NaOH ,而CO 2可看做

是CO ·O ,则21

5g 3.4g

(CO )(O)0.1mol 16g mol

n n --===?,1215g 0.1mol 44g mol (H )0.3mol 2g mol n ---??==?,混合气体中CO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0.1 mol

100%25%0.1 mol 0.3 mol

?=+。

【总结升华】本题应避免将“物质的量分数”看成是质量分数从而误选C 。

举一反三:

【变式1】把2.1g 的CO 与H 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 2充分燃烧后,立即通入足量的N a 2O 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 ( ) A .2.1g B .3.6g C .7.2g D .无法确定

【答案】A

【变式2】取a g 某物质A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使燃烧产物跟足量过氧化钠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增加了b g 。若b >a ,则A 为( )。

A .H 2

B .CO

C .C 12H 22O 11

D .C 6H 12O 6 【答案】C

【解析】H 2、CO 、C 6H 12O 6的分子组成均符合(CO)m ·(H 2)n ,a g 该物质在O 2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CO 2

和水蒸气)通过足量的Na 2O 2后,Na 2O 2固体增重必为a g ,即b=a 。C 项中C 12H 22O 11的组成可写为(CO)11·(H 2)11·C ,含碳元素较多,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增加b >a 。 类型三、Na 2CO 3、NaHCO 3

例4、有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分别装有Na 2CO 3和NaHCO 3,有四位同学为鉴别它们采用以下不同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

A .分别将它们配制成溶液,再加入澄清石灰水

B .分别将它们配制成溶液,再加入NaOH 溶液

C .将它们配制成溶液,再分别加到盐酸中

D .分别加热,再用石灰水检验是否有CO 2产生 【答案】D

【解析】A 项中发生的反应分别为:Na 2CO 3+Ca(OH)2==CaCO 3↓+2NaOH ,2NaHCO 3+Ca(OH)2==CaCO 3↓+Na 2CO 3+2H 2O ,两者现象相同(产生白色沉淀)。B 项中只发生反应:NaHCO 3+NaOH==Na 2CO 3+H 2O ,且无明显现象出现。C 项中两者加到盐酸中产生无色气体(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NaHCO 3+HCl==NaCl+ H 2O+CO 2↑)。D 项中将固体加热后,只发生:2NaHCO 3

2CO 3+H 2O+CO 2↑,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总结升华】Na 2CO 3和NaHCO 3的性质相似又相异,以此为源.可以迁移、类比其他弱酸的正盐和酸式盐(如Na 2S 和NaHS 、Na 2SO 3和NaHSO 3)的性质,它们具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 举一反三:

【变式1】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 3杂质的Na 2CO 3样品的纯度,现将w 1 g 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 2 g ,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

A .

211845331w w w - B .12184()31w w w - C .211734231w w w - D .21

1

1158431w w w -

【解析】本题可用差量法求解,设样品中含NaHCO 3的质量为x 。 2NaHCO 3

Na 2CO 3+CO 2↑+H 2O Δm (固体质量差)

2×84g 106g 62g

x (w 1-w 2) g

1212284()84()

6231

w w w w x ?--=

=

则样品中Na 2CO 3的质量分数为1221

111

84()84533131w w w w w w w --?

?-

÷=????。

【答案】 A

【变式2】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请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仪器,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

(1)A是制取CO2的装置,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仪器加入试剂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B 饱和NaHCO3溶液

C

D

(3)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实验操作是________。

【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

(2

仪器加入试剂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B 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气体中混入的HCl

C 过氧化钠与CO2和水反应,产生O2

D NaOH溶液吸收未反应的CO2气体

(3)2Na2O2+2CO2==2Na2CO3+O2

(4)把E中的导管移出水面,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取出试管,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试管口处,木条复燃,证明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解析】本题实验目的是证明Na2O2可作供氧剂,不能简单理解为制纯净CO2气体并与Na2O2反应,因为CO2气体中的水也可与Na2O2反应生成O2。另外,用盐酸制取气体时会混入HCl气体,通常需要除杂。因CO2在水中溶解度较小,用排水法测O2体积时需先除去CO2。(4)中操作应包括停止反应(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取出导管、移出集满气体的试管几个步骤。

类型四、合金的种类和性质

例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不锈钢都只含有金属元素

B.我国流通的硬币材质是金属单质

C.广东正在打捞的明代沉船上存在大量铝制餐具

D.镁合金的硬度和强度均高于纯镁

【答案】D

【解析】A项:不锈钢是在冶炼时往碳素钢(含有C、S、P等非金属)中加入Ni、Cr等金属元素冶炼而成;B项:流通硬币的材质是合金;C项:明代还没有铝制品;D项:一般来说合金熔点比成分金属低,硬度、强度比成分金属大。

举一反三:

【变式1】下列关于合金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具有金属的特性②通过熔合而成③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或金属跟非金属④一般来说,合金的熔点比各组分的熔点低

A.①②B.③④

C.②③④D.全部

【答案】D

【解析】合金一般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跟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其熔点一般低于成分金属,硬度高于成分金属。

【变式2】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目前我国流通的硬币是由合金材料制造的

B.生铁、普通钢和不锈钢中的碳含量依次增加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

D.日用铝制品表面覆盖着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

【答案】B

【解析】普通钢的含碳量比生铁要低,而合金钢是在普通钢中掺入其他金属,故其含碳量比普通钢更低。

类型五、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例6、将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加入由稀H2SO4和稀HNO3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金属粉末有剩余,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不可能产生H2

B.剩余的金属粉末中一定有铜

C.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会变血红色

D.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H2SO4,则金属粉末的质量一定会减少

【答案】B

【解析】由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强弱可知,首先参加反应的一定是活泼性强的铁,当铁反应完后,若溶液中还有H+与NO3―或Fe3+,这时才会有单质铜的溶解,所以,反应后的剩余金属有两种可能,一是铁与铜的混合物,二是只有铜一种单质。而当有未反应的金属存在时,则溶液中就不可能存在H+与NO3―或Fe3+。

【总结升华】注意反应的顺序:还原性强的铁优先被氧化。

举一反三:

【变式1】将Zn粉加入FeCl3和CuCl2的混合溶液,充分反应后容器底部有金属固体存在,下表中列出的阳离子和金属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溶液中阳离子Cu2+、Fe3+、Zn2+Cu2+、Fe3+Cu2+、Fe2+、Zn2+Cu2+、Fe2+

底部金属Cu Fe、Zn Cu Cu、Fe

例7、用一定量的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及足量的CuO制单质铜,有人设计了以下两种方案:

若按实验原则进行操作,则两者制得单质铜的量为()

A.一样多B.①多

C.②多D.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铁的量一定,转移的电子数一定。由于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开始需消耗氢气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实验结束后铜粉需在氢气氛围下冷却,所以能够用于还原氧化铜的氢气量较少,根据电子守恒原理可知,①制得铜较少。

举一反三:

【变式1】从节约原料和防止环境污染因素考虑,用铜制取硝酸铜,方法最佳的是

A.Cu Cu(NO3)2B.Cu Cu(NO3)2

C.Cu CuCl2Cu(NO3)2D.Cu CuO Cu(NO3)2【答案】D

电阻知识(详)

电阻(电阻器) 1、电阻器 电阻器的含义:在电路中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并且造成能量消耗的部分叫电阻,该元件称为电阻器,简称电阻。 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大小一般与温度,材料,长度,还有横截面积有关。 电阻的是变电能为热能,也可说它是一个耗能元件,电流经过它就产生内能;当电流经过电阻时会在两端形成不同的电压。在电路正常工作过程中,电流的大小恒定不变;但是电压的大小在不同的电路(节点)处会发生改变,其中的原因就电阻的阻抗导致阻流降压;接地或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接的导线(节点)电压值都是0 单位:欧姆(Ω,KΩ,MΩ)1M欧=103 K欧=106欧 功能:阻碍电流通过,降低电压(阻流降压)。电阻器在电路中主要用来调节和稳定电流与电压,可作为分流器和分压器,也可作电路匹配负载。根据电路要求,还可用于放大电路的负反馈或正反馈、电压-电流转换、输入过载时的电压或电流保护元件,又可组成RC电路作为振荡、滤波、旁路、微分、积分和时间常数元件等。 常见的特种电阻种类:光敏电阻、热敏电阻、压敏电阻术、气敏电阻、磁敏、湿敏、力敏(把外界物理变化变为电信号变化) 重要参数:电阻值,电阻功 率,电阻种类; (a)一般符号; (b)可变电阻器; (c)热敏电阻器; (d)压敏电阻器: (e)光敏电阻器; (f)滑线式变阻器 2、电阻分类: 封装类型(了解) 碳膜电阻:是目前电子、电器、资讯产品中使用量最大,价格最便宜,品质稳定性、信赖度最高的碳膜固定电阻器。此电阻器是在高温真空中分离出有机化合物--碳,紧密附着於瓷棒表面的碳膜为电阻体,再加以适当的接头后切薄而成,并在其表面涂上环氧树脂密封保护优点:制作简单,成本低;缺点:稳定性差,噪音大、误差大。 绕线电阻、无感性电阻:将电阻线绕在无性耐热瓷体上,表面涂以耐热、耐湿、无腐蚀的不燃性涂料,保护而成。其特点如下:耐热性优、温度系数小、质轻、耐短时间过负载、低杂音、阻值经年变化小。无感性绕线电阻器(NKNP)有着绕线电阻器(KNP)基本特性,加上低电感量的优点。优点:功率大;缺点:有电感,体积大,不宜作阻值较大的电阻。 水泥电阻:将电阻线绕於无咸性耐热瓷件上或用氧化膜电阻等固定电阻器,外面加上耐热,耐湿及耐腐蚀的材料保护固定而成。水泥型电阻是把电阻体放入方形瓷器框内,用特殊不燃性耐热水泥充填密封而成。具有耐高功率、散热容易、稳定性高等特点。优点:功率大;缺点:有电感,体积大,不宜作阻值较大的电阻电位器:在裸露的电阻体上,紧压着一至两个可移金属触点。触点位置确定电阻体任一端与触点间的阻值。按材料分线绕、碳膜、实芯式电位器;按输出与输入电压比与旋转角度的关系分直线式电位器(呈线性关系)、函数电位器(呈曲线关系)。主要参数为阻值、容差、额定功率。广泛用于电子设备,在音响和接收机中作音量控制用。

(完整)菱形(提高)知识讲解

菱形 【要点梳理】 要点一、菱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要点诠释:菱形的定义的两个要素:①是平行四边形.②有一组邻边相等.即菱形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增加一对邻边相等这个特殊条件. 要点二、菱形的性质 菱形除了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外,还有一些特殊性质: 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菱形也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对称轴的交点就是对称 中心. 要点诠释:(1)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过中心的任意直线可将菱形分成完全全等的两部分. (2)菱形的面积由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 另一种是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四个小直角三角形面积之和). 实际上,任何一个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面积都是两条对角线乘 积的一半. (3)菱形可以用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直线平行,垂直及有关计算问题. 要点三、菱形的判定 菱形的判定方法有三种: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要点诠释:前两种方法都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外加一个条件来判定菱形,后一种方法是在四边形的基础上加上四条边相等. 【典型例题】 类型一、菱形的性质 1、如图所示,菱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上的点,∠B=∠EAF=60°,∠BAE =18°.求∠CEF的度数. 【思路点拨】由已知∠B=60°,∠BAE=18°,则∠AEC=78°.欲求∠CEF的度数,只要求出∠AEF的度数即可,由∠EAF=60°,结合已知条件易证△AEF为等边三角形,从而∠AEF=60°. 【答案与解析】

压强(提高)知识讲解

压强(提高) 责编:武霞 【学习目标】 1、了解压力,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2、理解压强的定义、公式及单位,能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要点梳理】 要点一、压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要点诠释: 1、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相互挤压。例如:静止在地上的篮球和地面间有相互挤压的作用,篮球对地面有压力;静止在竖直墙壁旁的篮球与墙壁之间没有相互挤压,所以没有压力。 2、方向:与受力物体的受力面垂直,并指向受力面,由于受力物体的受力面可能是水平面,也可能是竖直面,还可能是角度不同的倾斜面,因此压力的方向没有固定指向,它可能指向任何方向,但始终和受力物体的受力面相垂直。 3、单位:牛顿,符号:N 4 压力重力 施力物体物体地球 受力物体支持物物体 大小决定于相互挤压所发生形变大小G=mg 方向垂直于受力物体表面,并指向受力面竖直向下 作用点在支持面上物体重心 力的性质接触的物体间相互挤压而发生形变产 生的,属于弹力 来源于万有引力,是非接 触力 受力示意图 要点二、压强(高清课堂《压强》388900) 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要点诠释: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和假设: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进行实验: ①照图甲那样,把小桌腿朝下放在泡沫塑料上;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②再照图乙那样,在桌面上放一个砝码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③再把小桌翻过来,如图丙,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实验步骤①、②是受力面积一定,改变压力的大小,步骤②、③是压力一定,改变受力面积。 实验结果: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 2、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3、计算公式及单位 ①公式:(定义公式) ②单位:国际单位为帕斯卡(Pa),简称帕。 1Pa=1N/m2。表示1m2面积上所受的压力是1N,Pa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约1Pa。实际应用中常用千帕(kPa) 兆帕(MPa)作单位,气象学中常用百帕(hPa)作单位,换算 =,,。 4、注意:压强大小是由压力和受力面积共同决定的,不仅仅决定于压力大小。压力F和受力面积S 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压强p和F、S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在S一定时,p与F成正比,在F一定时,p与S成反比。 要点三、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高清课堂《压强》388900)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要增大或减小压强的问题,根据影响压强大的两个因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增大或减小压强。 要点诠释: 1、增大压强的方法 2、减小压强的方法 【典型例题】 类型一、基础知识

三角形的内角和(提高)知识讲解

三角形的内角和(提高)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 2.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3.能够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进行相关的计算,证明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要点诠释: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三类问题: 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个角的度数可以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②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关系,可以求出其内角的度数; ③求一个三角形中各角之间的关系. 要点二、三角形的外角 1.定义: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如图,∠ACD是△ABC的一个外角. 要点诠释: (1)外角的特征:①顶点在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上;②一条边是三角形的一边;③另一条边是三角形某条边的延长线. (2)三角形每个顶点处有两个外角,它们是对顶角.所以三角形共有六个外角,通常每个顶点处取一个外角,因此,我们常说三角形有三个外角. 2.性质: (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意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要点诠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求角度及与角有关的推理论证明经常使用的理论依据.另外,在证角的不等关系时也常想到外角的性质. 3.三角形的外角和: 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要点诠释:因为三角形的每个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是邻补角,由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可推出三角形的三个外角和是360°. 【典型例题】 类型一、三角形的内角和 1.在△ABC中,若∠A=1 2 ∠B= 1 3 ∠C,试判断该三角形的形状. 【思路点拨】由∠A=1 2 ∠B= 1 3 ∠C,以及∠A+∠B+∠C=180°,可求出∠A、∠B和 ∠C的度数,从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答案与解析】 解:设∠A=x,则∠B=2x,∠C=3x. 由于∠A+∠B+∠C=180°,即有x+2x+3x=180°. 解得x=30°.故∠A=30°.∠B=60°,∠C=90°. 故△ABC是直角三角形. 【总结升华】本题利用设未知数的方法求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解法较为巧妙. 举一反三: 【变式1】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________度. 【答案】60 【变式2】如图,AC⊥BC,CD⊥AB,图中有对互余的角有对相等的锐角 【答案】3,2. 2.在△ABC中,∠ABC=∠C,BD是AC边上的高,∠ABD=30°,则∠C的度数是多少

电压(提高)知识讲解

电压(提高) 撰稿:肖锋编稿:雒文丽 【学习目标】 1.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单位,并会进行单位换算; 2.理解电压的作用,了解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 3.了解常用电源的电压值; 4.知道电压表的符号、使用规则、读数。 【要点梳理】 要点一、电压的作用 1.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3.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4.电压的单位:国际单位伏特,简称伏,符号:V 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换算关系: 1kV=1000V 1V=1000mV 1mV=1000μV 5.记住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一节蓄电池的电压2V,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 要点诠释: 1.说电压时,要说“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或“某两点”间的电压。 2.电源的作用是使导体的两端产生电压,电压的作用是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源将其它形 式的能转化成电能时,使电源的正极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 要点二、电压的测量——电压表 1.仪器:电压表,符号: 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3.使用规则:“两要;一不”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应该使标有“—”号的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另一个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0~3V和0~15V。测量时,先选大量程试触,若被测电压在3V~15V之间,可用15V的量程进行测量;若被测电压小于3V,则换用小的量程。 要点诠释: 1.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异 项目电流表电压表同 异符号 连接串联并联 直接连接电源不能能 量程0.6A,3A3V,15V 每大格0.2A,1A1V,5V 每小格0.02A,0.1A0.1V,0.5V 内阻很小,几乎为零,相当于短路。很大,相当于开路。

电压 电阻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

电压电阻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 一、电压电阻选择题 1.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若电路中的电阻R出现断路故障,当闭合开关S 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电压表V示数不为零,电流表A示数为零 B. 电压表V示数不为零,电流表A1示数为零 C. 电压表V示数为零,电流表A1示数不为零 D. 电压表V示数为零,电流表A示数不为零 【答案】 B 【解析】【解答】由图示可知,当闭合开关S时,由于电阻R断路,相当电路中只接有一个灯泡,电流表A1与电压表串联,其示数为零,电压表测电源电压不为零,电流表A测通过灯泡的电流不为零. 故答案为:B.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电阻R与灯泡并联,电压表测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电流表A测量干路电流,电流表A1测电阻中的电流;根据电路发生断路电路中没有电流,断路两端有电压判断三个仪表的示数. 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R2出现故障,闭合电键S前后,只有两个电表的示数不变,则() A. 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R1断路 B. 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R1短路 C. 电流表A1的示数不变,R2断路 D. 电流表A2的示数不变,R2短路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前,只有电阻R2接入电路;开关S闭合后,如果电路无故障,两电阻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示数不变;电流表A2测干路电路,电流表A1测R2支路的电流,则电流表A1的示数不变,电流表A2的示数变大;若电阻R1、R2出现故障,且只有两个电表的示数不变,则有: A、电阻R1断路,R2正常,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A1示数不变,电流表A2示数不变,A不符合题意; B、电阻R1短路,R2正常,闭合开关S后,造成电源短路,电压表和电流表A1无示数,电

压强(提高)知识讲解

压强(提高) 【学习目标】 1、了解压力,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2、理解压强的定义、公式及单位,能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要点梳理】 要点一、压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要点诠释: 1、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相互挤压。例如:静止在地上的篮球和地面间有相互挤压的作用,篮球对地面有压力;静止在竖直墙壁旁的篮球与墙壁之间没有相互挤压,所以没有压力。 2、方向:与受力物体的受力面垂直,并指向受力面,由于受力物体的受力面可能是水平面,也可能是竖直面,还可能是角度不同的倾斜面,因此压力的方向没有固定指向,它可能指向任何方向,但始终和受力物体的受力面相垂直。 3、单位:牛顿,符号:N 4 要点二、压强 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要点诠释: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和假设: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进行实验: ①照图甲那样,把小桌腿朝下放在泡沫塑料上;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②再照图乙那样,在桌面上放一个砝码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③再把小桌翻过来,如图丙,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实验步骤①、②是受力面积一定,改变压力的大小,步骤②、③是压力一定,改变受力面积。

实验结果: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 2、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3、计算公式及单位 ①公式:(定义公式) ②单位:国际单位为帕斯卡(Pa),简称帕。 1Pa=1N/m2。表示1m2面积上所受的压力是1N,Pa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约1Pa。实际应用中常用千帕(kPa) 兆帕(MPa)作单位,气象学中常用百帕(hPa)作单位,换算 =,,。 4、注意:压强大小是由压力和受力面积共同决定的,不仅仅决定于压力大小。压力F和受力面积S 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压强p和F、S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在S一定时,p与F成正比,在F一定时,p与S成反比。 要点三、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要增大或减小压强的问题,根据影响压强大的两个因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增大或减小压强。 要点诠释: 1、增大压强的方法 2、减小压强的方法 【典型例题】 类型一、基础知识 1、如图甲所示,将一块质地均匀的长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向右缓慢推动木板,

电子元器件基础知识培训(资料)

电子元件基础知识培训 一、电阻 1、电阻的外观、形状如下图示: 2、电阻在底板上用字母R (Ω)表示、图形如下表示: 从结构分有:固定电阻器和可变电阻器 3、电阻的分类: 从材料分有:碳膜电阻器、金属膜电阻器、线绕电阻器、热敏电阻等 从功率分有:1/16W 、1/8W 、1/4W(常用)、1/2W 、1W 、2W 、3W 等 4、电阻和单位及换算:1M Ω(兆欧姆)=1000K Ω(千欧姆)=1000'000Ω(欧姆) 一种用数字直接表示出来 5电阻阻值大小的标示 四道色环电阻 其中均有一 一种用颜色作代码间接表示 五道色环电阻 道色环为误 六道色环电阻 差值色环 四道色环电阻的识别方法如下图 五道色环电阻的识别方法如下图 常用四道色环电阻的误差值色环颜色 常用五道色环电阻的误差值色是 是金色或银色,即误差值色环为第四 棕色或红色,即第五道色环就是误 道色环,其反向的第一道色环为第一 差色环,第五道色环与其他色环相 道色环。 隔较疏,如上图,第五道色环的反 向第一道即为第一道色环。 四道色环电阻阻值的计算方法: 阻值=第一、第二道色环颜色代表的数值×10 即上图电阻的阻值为:33×10=33Ω(欧姆) 第三道色不订所代表的数值 0

五道色环电阻阻值的计算方法: 阻值=第一、二、三道色环颜色所代表的数值×10 即上图电阻阻值为:440×10=4.4Ω(欧姆) 7、电阻的方向性:在底板上插件时不用分方向。 二:电容 1、 电容的外观、形状如下图示: 2、 电容在底板上用字母C 表示,图形如下表示: 从结构上分有:固定电容和可调电容 3电容的分类 有极性电容:电解电容、钽电容 从构造上分有: 无极性电容:云母电容、纸质电容、瓷片电容 4、 电容的标称有容量和耐压之分 电容容量的单位及换算:1F ”(法拉)=10 u F(微法)=10 pF (皮法) 5、 电容容量标示如下图: 100uF ∕25V 47uF ∕25V 0.01 uF 0.01uF ∕1KV 0.022uF ∕50V 上图的瓷片电容标示是用103来表示的,其算法如下:10×10=0.01 uF =10000 pF 另电容的耐压表示此电容只能在其标称的电压范围内使用,如超过使用电压范围则会损坏炸裂或失效。 6、 电容的方向性:在使用时有极性电容要分方向,无极性不用分方向。 三、晶体管 (一)晶体二极管 1、晶体二极管外形如下图: 第四道色不订所代表的数值 -2 6 12 3

电阻知识点

电阻知识点 电阻1.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 ) 2.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1兆欧= 103千欧; 1千欧= 103欧。 3.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当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一定时,材料不同,电阻一般不同。(2)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3)导体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4)导体的电阻还和温度有关,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4.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长度、材料、横截面积和温度。(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5.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橡胶,石墨、陶瓷、人体,塑料,大地,纯水、酸、碱、盐的水溶液、玻璃,空气、,油。其中是导体的有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 6.导体和绝缘体是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常温下的玻璃是绝缘体,而红炽状态的玻璃是导体。 7.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物体。 8.超导体:当温度降到很低时,某些物质的电阻会完全消失的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物体叫 超导体,超导体没有(有、没有)电阻。 9.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 (1)滑动变阻器: ①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②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路中的电阻。

③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 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A ④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 至阻值最大的地方。 (2)变阻箱:是能够表示出阻值的变阻器。 二、电阻 (一)定义及符号: 1、定义: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符号:R。 (二)单位: 1、国际单位:欧姆。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1Ω。 2、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3、换算:1MΩ=1000KΩ 1 KΩ=1000Ω 4、了解一些电阻值: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实验室用的铜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电流表的内阻为零点几欧。电压表的内阻为几千欧左右。 (三)影响因素: 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所以定论“电阻的大小与哪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指明“相同条件” 3、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4、结论理解: ⑴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⑵结论可总结成公式R=ρL/S,其中ρ叫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有关。记住:ρ银<ρ铜<ρ铝,ρ锰铜<ρ镍隔。假如架设一条输电线路,一般选铝导线,因为在相同条件下,铝的电阻小,减小了输电线的电能损失;而且铝导线相对来说价格便宜。 (四)分类 1、定值电阻:电路符号: 2、可变电阻(变阻器):电路符号。 ⑴滑动变阻器: 构造:瓷筒、线圈、滑片、金属棒、接线柱

角(提高)知识讲解

角(提高) 责编:康红梅 【学习目标】 1掌握角的概念及角的表示方法,并能进行角度的换算及运算; 2. 掌握借助三角尺或量角器画角的方法,并熟悉角大小的比较方法; 3. 掌握角的和、差、倍、分关系,并会进行有关计算; 5.掌握余角、补角及对顶角的概念及性质,会用其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6?了解方位角、钟表上有关角,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角的概念及表示 1 ?角的定义: (1) 定义一: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 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如图 图1 图2 (2 )定义二:角也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射线 旋转时经过的平面部分是角的内部. 如图2所示,射线0A 绕它的端点0旋转到0B 的位置 时,形成的图形叫做角,起始位置 0A 是角的始边,终止位置 0B 是角的终边. 要点诠释: (1) 两条射线有公共端点,即角的顶点; 角的边是射线;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 (2) 平角与周角:如图1所示射线0A 绕点0旋转,当终止位置 0B 和起始位置0A 成一 条直线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平角,如图 2所示继续旋转,0B 和0A 重合时,所形成的角叫 做周角. 平角 图I 2. 角的表示法:角的几何符号用"/”表示,角的表示法通常有以下 四种: 周角 图2

?示方法 图示 记法 '适范围 (1)用三个丸 垢字母表示 裁 A BOA 任柯情况都适 用,表示顶点的 字母写在中间 (2}用一个大 写字母表示, / O AO 以某一点为顶点 的甬只有一个 时,可以用顶点 表示角 (各)用阿拉 伯數字表示 £1 任何情况那适用 (4)用希腊字 / /.a 任何情况都适用 1°的—为1分,记作“ 1 ‘” 1 ‘的—为1秒,记作“ 1 〃” .这种以度、分、秒为单位 60 60 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 1 周角=360° , 1 平角=180°, 1°= 60’,1 '= 60〃. 要点诠释: 在进行有关度分秒的计算时,要按级进行,即分别按度、分、秒计算,不够减,不够除 的要借位,从高一位借的单位要化为低位的单位后再进行运算, 在相乘或相加时,当低位得 数大于60时要向高一位进位. 2. 角的比较:角的大小比较与线段的大小比较相类似,方法有两种. 方法1:度量比较法.先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 方法2 :叠合比较法?把其中的一个角移到另一个角上作比较. 如比较/ AOB 和/A ‘ O ‘ B '的大小: 如下图,由图(1)可得/ AOB / A ‘ 0’ B ’. 3. 角的和、差关系 要点诠释: 在表示角时,要在靠近角的顶点处加上弧线,再注上相应数字或字母. 3.角的画法 (1) 用三角板可以画出 30 °、45 °、60 °、90°等特殊角. (2) 用量角器可以画出任意给定度数的角. (3) 利用尺规作图可以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要点二、角的比较与运算 1. 角度制及其换算 角的度量单位是度、分、秒,把一个周角平均分成 1 1 360等份,每一份就是1°的角,

高二年级物理电阻知识点总结

高二年级物理电阻知识点总结 电阻 (一)定义及符号: 1、定义: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符号:R。 (二)单位: 1、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2、国际单位:欧姆。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1。 3、了解一些电阻值: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实验室用的铜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电流表的内阻为零点几欧。电压表的内阻为几千欧左右。 4、换算:1M=1000K1K=1000 (三)影响因素: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所以定论电阻的大小与哪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指明相同条件 2、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3、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4、结论理解: ⑴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⑵结论可总结成公式R=L/S,其中叫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有关。记住:铝,锰铜镍隔。假如架设一条输电线路,一般选铝导线,因为在相同条件下,铝的电阻小,减小了输电线的电

能损失;而且铝导线相对来说价格便宜。 (四)分类 1、可变电阻(变阻器):电路符号。 ⑴滑动变阻器: 构造:瓷筒、线圈、滑片、金属棒、接线柱 结构示意图: 2、定值电阻:电路符号:。 变阻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使用方法:选、串、接、调 根据铭牌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接法:一上一下接入电路前应将电阻调到最大。 铭牌: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1.5A字样,50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或变阻范围为0-50。1.5A表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1.5A. 作用:①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②保护电路 应用:电位器 优缺点:能够逐渐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但不能表示连入电路的阻值 注意:①滑动变阻器的铭牌,告诉了我们滑片放在两端及中点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②分析因变阻器滑片的变化引起的动态电路问题,关键搞清哪段电阻丝连入电路,再分析滑片的滑动导致变阻器的阻值如何变化。 ⑵电阻箱: 分类: 旋盘式电阻箱:结构:两个接线柱、旋盘

平方根(提高)知识讲解

平方根(提高) 【学习目标】 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开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 根. 【要点梳理】 要点一、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1.算术平方根的定义 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2 x a =,那么这个正数x 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规定 0的算术平方根还是0);a a 的算术平方根”,a 叫做被开方数. 要点诠释: a 0,a ≥0. 2.平方根的定义 如果2x a =,那么x 叫做a 的平方根.求一个数a 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 a (a ≥0) 的平方根的符号表达为0)a ≥, 是a 的算术平方根. 要点二、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1)定义不同;(2 )结果不同: 2.联系:(1)平方根包含算术平方根; (2)被开方数都是非负数; (3)0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均为0. 要点诠释:(1)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其中正的那个叫它的算术平方 根;负数没有平方根. (2)正数的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根据它的算术平方根可以立即写出它的 另一个平方根.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算术平方根来研究平方根. 要点三、平方根的性质 (0)||0 (0)(0) a a a a a a >??===??-

【典型例题】 类型一、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1、若2m -4与3m -1是同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求m 的值. 【思路点拨】由于同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由此可以得到2m -4=-(3m - 1),解方程即可求解. 【答案与解析】 解:依题意得 2m -4=-(3m -1), 解得m =1; ∴m 的值为1. 【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平方根的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举一反三: 【变式】已知2a -1与-a +2是m 的平方根,求m 的值. 【答案】2a -1与-a +2是m 的平方根,所以2a -1与-a +2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解:①当2a -1=-a +2时,a =1,所以m =()()22 212111a -=?-= ②当2a -1+(-a +2)=0时,a =-1, 所以m =()()22221[2(1)1]39a -=?--=-= 2、x 为何值时,下列各式有意义? 2x 4x -11x x +-1x -. 【答案与解析】 解:(1)因为20x ≥,所以当x 2x (2)由题意可知:40x -≥,所以4x ≥4x - (3)由题意可知:1010x x +≥?? -≥?解得:11x -≤≤.所以11x -≤≤11x x +-义. (4)由题意可知:1030 x x -≥??-≠?,解得1x ≥且3x ≠. 所以当1x ≥且3x ≠1x -有意义. 【总结升华】(1)当被开方数不是数字,而是一个含字母的代数式时,一定要讨论,只有当被开方数是非负数时,式子才有意义.(2)当分母中含有字母时,只有当分母不为0时,式子才有意义. 举一反三:

梯形(提高)知识讲解

梯形(提高) 【学习目标】 1.理解梯形的有关概念,理解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的概念. 2.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3.初步掌握研究梯形问题时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使问题进行转化. 4. 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梯形问题. 5. 掌握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定理. 【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梯形的概念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在梯形中,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较短的底叫做上底,较长的底叫做下底,不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腰,夹在两底之间的垂线段叫做梯形的高,一腰和底的夹角叫做底角. 要点诠释:(1)定义需要满足三个条件:①四边形;②一组对边平行;③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2)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有可能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关键在于另一组对边的位置或者数量关系的不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而平行四边 形两组对边都平行;平行四边形中平行的边必相等,梯形中平行的一组 对边必不相等. (3)在识别梯形的两底时,不能仅由两底所处的位置决定,而是由两底的长度来决定梯形的上、下底. 知识点二、等腰梯形的定义及性质 1.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 2.性质:(1)等腰梯形同一个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 (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要点诠释:(1)等腰梯形是特殊的梯形,它具有梯形的所有性质. (2)由等腰梯形的定义可知:等腰相等,两底平行. (3)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这是等腰梯形的重要性质,不仅是“下底角”相等,两个“上底角”也是相等的. 知识点三、等腰梯形的判定 1.用定义判定: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判定定理:(1)同一底边上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知识点四、辅助线 梯形问题常常是通过作辅助线转化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及三角形问题加以研究,一些常用的辅助线做法是: 方法作法图形目的 平移平移一腰 过一顶点作一腰的平行线 分解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 三角形 过一腰中点作另一腰的平 行线 构造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对 全等的三角形

电阻基础知识

电阻基础知识 电阻” 导电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称着电阻,用符号R 表示,单位为欧姆、千欧、兆欧,分别用Ω、kΩ、MΩ 表示。 一、电阻的型号命名方法 国产电阻器的型号由四部分组成(不适用敏感电阻) 第一部分:主称,用字母表示,表示产品的名字。如R 表示电阻,W 表示电位器。 第二部分:材料,用字母表示,表示电阻体用什么材料组成,T-碳膜、H-合成碳膜、S-有机实心、N-无机实心、J-金属膜、Y-氮化膜、C-沉积膜、I-玻璃釉膜、X-线绕。 第三部分:分类,一般用数字表示,个别类型用字母表示,表示产品属于什么类型。1-普通、2-普通、3-超高频、4-高阻、5-高温、6- 精密、7-精密、8-高压、9-特殊、G-高功率、T-可调。 第四部分:序号,用数字表示,表示同类产品中不同品种,以区分产品的外型尺寸和性能指标等。例如:R T 1 1 型普通碳膜电阻a1} 二、电阻器的分类 1、线绕电阻器:通用线绕电阻器、精密线绕电阻器、大功率线绕电阻器、高频线绕电阻器。 2、薄膜电阻器:碳膜电阻器、合成碳膜电阻器、金属膜电阻器、金属氧化膜电阻器、化学沉积膜电阻器、玻璃釉膜电阻器、金属氮化膜电阻器。 3、实心电阻器:无机合成实心碳质电阻器、有机合成实心碳质电阻器。

4、敏感电阻器:压敏电阻器、热敏电阻器、光敏电阻器、力敏电阻器、气敏电阻器、湿敏电阻器。 三、主要特性参数 1、标称阻值:电阻器上面所标示的阻值。 2、允许误差:标称阻值与实际阻值的差值跟标称阻值之比的百分数称阻值偏差,它表示电阻器的精度。 允许误差与精度等级对应关系如下:±0.5%-0.05、±1%-0.1(或00)、±2%-0.2(或0)、±5%-Ⅰ级、±10%-Ⅱ级、±20%-Ⅲ级 3、额定功率:在正常的大气压力90-106.6KPa 及环境温度为-55℃~+70℃的条件下,电阻器长期工作所允许耗散的最大功率。 线绕电阻器额定功率系列为(W):1/20、1/8、1/4、1/2、1、2、4、8、10、16、25、40、50、75、100、150、250、500 非线绕电阻器额定功率系列为(W):1/20、1/8、1/4、1/2、1、2、5、10、25、50、100 4、额定电压:由阻值和额定功率换算出的电压。 5、最高工作电压:允许的最续工作电压。在低气压工作时,最高工作电压较低。 6、温度系数:温度每变化1℃所引起的电阻值的相对变化。温度系数越小,电阻的稳定性越好。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为正温度系数,反之为负温度系数。 7、老化系数:电阻器在额定功率长期负荷下,阻值相对变化的百分数,它是表示电阻器寿命长短的参数。 8、电压系数:在规定的电压围,电压每变化1 伏,电阻器的相对变化量。

电阻知识介绍

电阻知识介绍 电阻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叫导体的电阻。 电阻(Resistor)是所有电子电路中使用最多的元件。电阻的主要物理特征是变电能为热能,也可说它是一个耗能元件,电流经过它就产生热能。电阻在电路中通常起分压分流的作用,对信号来说,交流与直流信号都可以通过电阻。 电阻都有一定的阻值,它代表这个电阻对电流流动阻挡力的大小。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用符号“Ω”表示。欧姆是这样定义的:当在一个电阻器的两端加上1伏特的电压时,如果在这个电阻器中有1安培的电流通过,则这个电阻器的阻值为1欧姆。出了欧姆外,电阻的单位还有千欧(KΩ,兆欧(MΩ)等。 电阻器的电气性能指标通常有标称阻值,误差与额定功率等。 它与其它元件一起构成一些功能电路,如RC电路等。 电阻是一个线性元件。说它是线性元件,是因为通过实验发现,在一定条件下,流经一个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即它是符合欧姆定律:I=U/R 常见的碳膜电阻或金属膜电阻器在温度恒定,且电压和电流值限制在额定条件之内时,可用线性电阻器来模拟。如果电压或电流值超过规定值,电阻器将因过热而不遵从欧姆定律,甚至还会被烧毁。线性电阻的工作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如图1所示。电阻的种类很多,通常分为碳膜电阻,金属电阻,线绕电阻等:它又包含固定电阻与可变电阻,光敏电阻,压敏电阻,热敏电阻等。但不管电阻是什么种类,它都有一个基本的表示字母“R”。 电阻的单位用欧姆(Ω)表示。它包括?Ω(欧姆),KΩ(千欧),MΩ(兆欧)。其换算关系为:

1MΩ=1000KΩ,1KΩ=1000Ω。 电阻的阻值标法通常有色环法,数字法。色环法在一般的的电阻上比较常见。由于手机电路中的电阻一般比较小,很少被标上阻值,即使有,一般也采用数字法,即: 101——表示100Ω的电阻;102——表示1KΩ的电阻;103——表示10KΩ的电阻;104——表示100KΩ的电阻;105——表示1MΩ的电阻;106——表示10MΩ的电阻。 如果一个电阻上标为223,则这个电阻为22KΩ。电阻在手机机板上一般的外观示意图如图5所示,其两端为银白色,中间大部分为黑色 通常来说,使用万用表可以很容易判断出电阻的好坏:将万用表调节在电阻挡的合适挡位,并将万用表的两个表笔放在电阻的两端,就可以从万用表上读出电阻的阻值。应注意的是,测试电阻时手不能接触到表笔的金属部分。但在实际手机维修中,很少出现电阻损坏,除少数机型的一些电阻外,也很少去关心电阻的阻值。着重注意的是电阻是否虚焊,脱焊。 【1.概念】 电阻器(resistor):用导体制成具有一定阻值的元件. 电阻是导体的一种基本性质,与导体的尺寸、材料、温度有关. 作用:主要职能就是阻碍电流流过,应用于限流、分流、降压、分压、负载与电容配合作滤波器及阻匹配等. 【2.电阻的分类:】 a.按阻值特性:固定电阻、可调电阻、特种电阻(敏感电阻) . 不能调节的,我们称之为固定电阻,而可以调节的,我们称之为可调电阻.常见

角提高知识讲解

角(提高) 【学习目标】 1掌握角的概念及角的几种表示方法,并能进行角度的互换; 2. 借助三角尺画一些特殊角,掌握角大小的比较方法; 3. 掌握角的和、差、倍、分关系,并会进行有关计算; 4. 掌握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的概念及性质,会用余角、补角及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5?了解方位角的概念,并会用方位角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梳理】 【高清课堂:角397364角的概念:】 知识点一、角的概念 1 ?角的定义: (1 )定义一: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 形成的图形,射线旋转时经过的平面部分是角的内部. 如图2所示,射线OA绕它的端点0旋转到0B的位置时,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起始位置0A 是角的始边,终止位置0B是角的终边. 要点诠释: (1)两条射线有公共端点,即角的顶点;角的边是射线;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 (2)平角与周角:如图1所示射线0A绕点0旋转,当终止位置0B和起始位置0A成一条直线时, 所形成的角叫做平角,如图2所示继续旋转,0B和0A重合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2. 角的表示法:角的几何符号用"/”表示,角的表示法通常有以下四种:要点诠释: 用数字或小写希腊字母表示角时,要在靠近角的顶点处加上弧线,且注上阿拉伯数字或小写希腊字母. 3. 角的画法 (1)用三角板可以画出30°、45 °、60°、90°等特殊角; (2)用量角器可以画出任意给定度数的角; (3)利用尺规作图可以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知识点二、角的比较与运算 1.角度制及其换算 1 角的度量单位是度、分、秒,把一个周角平均分成360等份,每一份就是1°的角,1°的为1 60 1 分,记作“ 1'”,1 '的丄为1秒,记作“ 1 〃”.这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 60 制. 1 周角=360 °, 1 平角=180 ° , 1°= 60', 1 '= 60 〃. 要点诠释: 在进行有关度分秒的计算时,要按级进行,即分别按度、分、秒计算,不够减,不够除的要借位,

电阻知识介绍

电阻知识培训 刘德强

电阻器定义 定义:各种导电材料对通过的电流总呈现一定的阻碍作用,并将电流的能量转换成热能,这种阻碍作用称为电阻。具有电阻性能的实体元件称为电阻器。 热能计算公式 Q=U2*t/R=I2*R*t 电阻器的作用:电路中作为负载﹐起分压﹑分流。 ●串联分压:R = R 1 + R 2 + R 3 + … … ●并联分流:1/R = 1/R 1 + 1/R 2 + 1/R 3 + … … 我国的电阻器符号国外常用的电阻器符号 电阻器单位:Ω、kΩ、MΩ、GΩ、TΩ等。 阻值换算关系:1kΩ=1000Ω;1MΩ=1000kΩ;1GΩ=1000MΩ;1TΩ=1000GΩ.

电阻分类按照制造材料分类: 1.SMD电阻 2. 碳膜电阻 3. 金属膜电阻 4. 金属氧化膜电阻 THT电阻 5. 水泥电阻 6. 热敏电阻 7. 压敏电阻

1. 标称阻值:电阻器上面所标示的阻值。 2. 允许误差:允许误差是指电阻器的标称值与实际阻值之差。在电阻器的生产 过程中,由于技术原因实际电阻值与标称电阻值之间难免存在偏差,因而规定 了一个允许误差参数,也称为精度。 %100电阻器标称值器标称值电阻器的实际值-电阻电阻器的允许误差= 允许误差 等级 ±0.5% ±1% ±2% ±5% Ⅰ级 ±10% Ⅱ级 ±20% Ⅲ级 常用电阻器的允许误差&等级:

3. 额定功率:电阻器长期工作所允许耗散的最大功率。 ◆功率(W):1/20、1/10、1/8、1/4、1/2、1、2、5、10、25、50、100 等等。 4. 最高工作温度:允许的最大连续工作温度。 5. 温度系数:温度每变化1℃所引起的电阻值的相对变化量。 ◆温度系数越小,电阻的稳定性越好。 ◆阻值随温度系数升高而增大的是正温度系数,反之为负温度系数。 6. 老化系数:电阻器在额定功率长期负荷下,阻值相对变化的百分数,是表示电阻器寿 命长短的参数。 7. 电压系数:在规定的电压范围内,电压每变化1V,电阻值的相对变化量。 8. 噪声:产生于电阻器中一种不规则的电压起伏,包括热噪声和电流噪声。 ◆热噪声是由于导体内部不规则的电子自由运动,使导体任意两点的电压不规则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