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耦合器及光纤配线架的制作流程

光纤耦合器及光纤配线架的制作流程
光纤耦合器及光纤配线架的制作流程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纤配线架,包括:母板(2)、ARM主机(4)、远端服务和光纤耦合器(1);所述光纤耦合器(1)插入所述母板(2)中;所述母板(2)与所述ARM主机(4)连接;所述ARM主机(4)与所述远端服务连接;所述光纤耦合器(1)与光纤连接,用于获取光纤的散射红外光,并将获取的红外光波转换为微电流或微电压数据;所述ARM主机(4)用于,将电流/电压信号转变为可传输于IP网络的数据并通过IP网络将数据传输到远端服务。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红外传感器获取散射红外光实现全天候监测光纤的通信状态。

技术要求

1.一种光纤耦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耦合部(13)和一端设有红外传感器(11)的电路板(12);

所述耦合部(13)一端与电路板(12)具有红外传感器(11)的一端固定,所述耦合部(13)的另一端与光纤连接;所述电路板(12)的另一端插入可与光纤耦合器(1)连接的外部设备;

所述红外传感器(11)用于获取与所述耦合部连接的光纤在通信中发出的散射红外光波,并将红外光波转换为微电流或微电压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部正中位置设置有凹槽;

所述红外传感器(11)固定于所述耦合部的凹槽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为单模/多模;

优选的,所述光纤耦合器(1)设置于光纤配线架壳体(5)上;

优选的,还包括,外壳;

所述外壳包裹所述耦合部。

4.一种光纤配线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母板(2)、ARM主机(4)、远端服务和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光纤耦合器(1);

所述光纤耦合器(1)插入所述母板(2)中;所述母板(2)与所述ARM主机(4)连接;所述ARM 主机(4)与所述远端服务连接;

所述光纤耦合器(1)与光纤连接,用于,获取光纤的散射红外光,并将获取的红外光波转换为微电流或微电压数据;

所述ARM主机(4)用于,将电流/电压信号转变为可传输于IP网络的数据并通过IP网络将数据传输到远端服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配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线路监测装置还包括排线(3);所述母板(2)包括耦合器电路板插槽(21)和电路板排线插槽(22);所述ARM主机包括ARM主机排线插槽(41);

所述电路板排线插槽(22)和ARM主机排线插槽(41)通过所述排线(3)连接;

优选的,所述光纤耦合器(1)、所述耦合器电路板插槽(21)和排线插槽(22)的个数大于等于1;

优选的,所述光纤耦合器具有编号和位置信息;

所述光纤耦合器的编号与接入所述光纤耦合器的光纤的编号一致;

所述耦合器的位置信息与接入所述光纤耦合器的光纤的位置一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配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ARM主机(4)还包括:管理主机(42);

所述管理主机(42)与所述ARM主机排线插槽(41)连接,用于通过所述ARM主机排线插槽(41)从所述光纤耦合器(1)获得的微电流/电压信号转变为可传输于IP网络的数据,并通过IP 网络将数据传输到远端服务。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配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服务将所述光纤耦合器的颜色和接入所述光纤耦合器的光纤的颜色相关联,用于根据所述光纤耦合器的颜色以及相关联的光纤的颜色快速定位到要查找的光纤。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配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板还包括:指示灯;

所述指示灯焊接在所述母板上,与所述耦合器电路板插槽(21)的个数一致,用于根据ARM 主机(4)下发的指示控制所述指示灯的颜色和/或工作状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纤配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灯包括两种颜色;

当指示灯工作于其中一种颜色,且闪烁时用于指示:接收到线路管理指令,当长亮无闪烁时用于指示:线路通信故障;

当指示灯工作于另一种颜色时用于指示光纤传输过程中损耗超过阈值而发出警告。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纤配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服务包括管理端(10)和局域网管理端(8);

所述局域网管理端(8)和所述管理端(10)通过网络与所述ARM主机(4)连接,用于获取ARM 主机传输可传输于IP网络的数据,并根据所述可传输于IP网络的数据分析及判断光纤状态;

其中,所述网络包括路由交换设备(7)和/或4G/5G网络(9);

优选的,所述管理端(10)包括:移动管理端(101)和远程管理端(102);

所述移动管理端(101)和远程管理端(102)通过网络与管理主机(42)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管理主机(42)传输的可传输于IP网络的数据,并根据所述可传输于IP网络的数据分析及判断光纤状态。

技术说明书

一种光纤耦合器及光纤配线架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光纤通信领域,具体讲涉及一种光纤耦合器及光纤配线架。

背景技术

光纤通信技术已经逐步成为连接世界的通信媒介,组成服务全球的信息化通信网络。近年出现的智能化光纤配线架虽然解决了机柜内光纤跳线管理的问题(针对解决机柜内光

纤跳线混乱的问题),但是并没有实质性解决光纤通信状态的监测问题,而且该智能光

纤配线架必须使用专用发光跳线,若使用普通光纤跳线该设备将失去管理功能。除此之外还有通过交换机光纤模块来进行监测,但是该方法并不具备任何管理功能,且无法判断光纤通信中断是因为设备问题还是光纤介质问题。

2020年作为5G元年,由于5G技术解决了多年来困扰物联网的网络延时大的问题,由此5G 元年也变成了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新的起点。光纤通信链路作为所有信息化服务基础理应第一时间物联网化,但是现有技术并没有将光纤通信链路物联网化。

技术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光纤耦合器及光纤配线架,包括:耦合部(13)和一端设有红外传感器(11)的电路板(12);

所述耦合部(13)一端与电路板(12)具有红外传感器(11)的一端固定,所述耦合部(13)的另一端与光纤连接;所述电路板(12)的另一端插入可与光纤耦合器(1)连接的外部设备;

所述红外传感器(11)用于获取与所述耦合部连接的光纤在通信中发出的散射红外光波,并将红外光波转换为微电流或微电压数据。

优选的,所述耦合部正中位置设置有凹槽;

所述红外传感器(11)固定于所述耦合部的凹槽处。

优选的,所述光纤为单模/多模;

优选的,所述光纤耦合器(1)设置于光纤配线架壳体(5)上。

一种光纤配线架,包括:母板(2)、ARM主机(4)、远端服务和光纤耦合器(1);

所述光纤耦合器(1)插入所述母板(2)中;所述母板(2)与所述ARM主机(4)连接;所述ARM 主机(4)与所述远端服务连接;

所述光纤耦合器(1)与光纤连接,用于获取光纤的散射红外光,并将获取的红外光波转换为微电流或微电压数据;

所述ARM主机(4)用于,将电流/电压信号转变为可传输于IP网络的数据并通过IP网络将数据传输到远端服务。

优选的,所述光纤配线架还包括排线(3);所述母板(2)包括耦合器电路板插槽(21)和电路板排线插槽(22);所述ARM主机包括ARM主机排线插槽(41);

所述电路板排线插槽(22)和ARM主机排线插槽(41)通过所述排线(3)连接。

优选的,所述光纤耦合器(1)、所述耦合器电路板插槽(21)和排线插槽(22)的个数大于等于1。

优选的,所述ARM主机(4)还包括:管理主机(42);

所述管理主机(42)与所述ARM主机排线插槽(41)连接,用于通过所述ARM主机排线插槽(41)从所述光纤耦合器(1)获得的微电流/电压信号转变为可传输于IP网络的数据,并通过IP 网络将数据传输到远端服务。

优选的,所述光纤耦合器具有编号和位置信息;

所述光纤耦合器的编号与接入所述光纤耦合器的光纤的编号一致;

所述耦合器的位置信息与接入所述光纤耦合器的光纤的位置一致。

优选的,所述远端服务将所述光纤耦合器的颜色和接入所述光纤耦合器的光纤的颜色相关联,用于根据所述光纤耦合器的颜色以及相关联的光纤的颜色快速定位到要查找的光纤。

优选的,所述母板还包括:指示灯;

所述指示灯焊接在所述母板上,与所述耦合器电路板插槽(21)的个数一致,用于根据ARM 主机(4)下发的指示控制所述指示灯的颜色和/或工作状态。

优选的,所述指示灯包括两种颜色;

当指示灯工作于其中一种颜色,且闪烁时用于指示:接收到线路管理指令,当长亮无闪烁时用于指示:线路通信故障;

当指示灯工作于另一种颜色时用于指示光纤传输过程中损耗超过阈值而发出警告。

优选的,所述远端服务包括管理端(10)和局域网管理端(8);

所述局域网管理端(8)和所述管理端(10)通过网络与所述ARM主机(4)连接,用于获取ARM 主机传输可传输于IP网络的数据,并根据所述可传输于IP网络的数据分析及判断光纤状态;

其中,所述网络包括路由交换设备(7)和/或4G/5G网络(9)。

优选的,所述管理端(10)包括:移动管理端(101)和远程管理端(102);

所述移动管理端(101)和远程管理端(102)通过网络与管理主机(42)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管理主机(42)传输的可传输于IP网络的数据,并根据所述可传输于IP网络的数据分析及判断光纤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光纤配线架,包括:母板(2)、ARM主机(4)、远端服务和光纤耦合器(1);所述光纤耦合器(1)插入所述母板(2)中;所述母板(2)与所述ARM主机(4)连接;所述ARM主机(4)与所述远端服务连接;所述光纤耦合器(1)与光纤连接,用于获取光纤的散射红外光,并将获取的红外光波转换为微电流或微电压数据;所述ARM主机(4)用于将电流/电压信号转变为可传输于IP网络的数据并通过IP网络将数据传输到远端服务。本技术采用红外传感器实现全天候有效监测光纤通信状态,并通过ARM主机实现光纤通信链路物联网化。

2、本技术实现了光纤通信链路状态实时监测,光纤状态的实时监测可以让远端服务第一时间获取当前光纤的情况,检测范围为包括连接路由交换设备内的整条光纤链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光纤线路监测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耦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SC光纤耦合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的LC光纤耦合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光纤耦合器、11-红外传感器、12-电路板、13-耦合部、14-外壳、2-母板、21-耦合器电路板插槽、22-排线插槽、23-母板底座、3-排线、4-ARM主机、41-ARM主机排线插槽、42-管理主机、5-光纤配线架壳体、6-光纤熔接盒、7-路由交换设备、8-局域网管理端、9-4G/5G网络、10-物联网管理云端、101-移动管理端、102远程管理端。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耦合器及光纤配线架,该装置以现有配线架基础之上进行机械结构改进,并在配线架上安装ARM控制主机以及在耦合器上新增带有红外传感器的电路板。本装置通过红外传感器感应配线架上安装的耦合器处散射红外光,将其转化为电流/电压信号传输至ARM管理主机,ARM管理主机将获取到的电流/电压信号转为可传输于IP网络的数据信号并传输到软件服务端。在数字配线架将数据传输到软件服务端后,软件服务端将根据ARM管理主机传输的数据判断当前数字配线架上所连接光纤的状态。通过数字配线架可以有效检测光纤整段通信状态,并协助判断故障的判断。

实施例1:

一种光纤耦合器,如图2所示,包括:耦合部13和一端设有红外传感器11的电路板12;

所述耦合部一端与电路板12具有红外传感器11的一端固定,所述耦合部13的另一端与光纤连接;所述电路板12的另一端插入可与光纤耦合器1连接的外部设备;

所述红外传感器11用于获取与所述耦合部连接的光纤在通信中发出的散射红外光波,并将红外光波转换为微电流或微电压数据。

所述耦合部13正中位置设置有凹槽;

所述电路板12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凹槽处。

本光纤耦合器还包括外壳14,如图3所示:所述外壳14包裹所述耦合部13;

所述外壳14正中位置设置有凹槽;

所述凹槽与所述耦合部13正中位置设置的凹槽相吻合。

本技术对现有耦合器进行了部分机械结构修改,但是考虑到了现有耦合器的应用,此修改是在不影响兼容现有耦合器的情况下进行。本实施例将插芯作为耦合部,其中修改光纤耦合器固定点位置前向移动错开光纤耦合器正中位置,在光纤耦合器的外壳及插芯正中位置增加凹槽以便红外传感器可以不受影响的获取来自自己SC/LC接头处的散射红外光。光纤耦合器内件采用使用一体成型设计,光纤耦合器的外壳与插芯使用卡扣及螺丝固定。其中,SC光纤耦合器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LC光纤耦合器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

红外传感器11焊接于电路板之上,红外传感器11正对安装于光纤耦合器凹槽位置,电路板使用螺丝固定于SC/LC耦合器正下侧面(底部)。

实施例2:一种光纤配线架,如图1所示:

一种光纤配线架,包括:母板2、ARM主机4、远端服务和光纤耦合器1;

所述光纤耦合器1插入所述母板2中;所述母板2与所述ARM主机4连接;所述ARM主机4与所述远端服务连接;

所述光纤耦合器1与光纤连接,用于获取光纤的散射红外光,并将获取的红外光波转换为微电流或微电压数据;

所述ARM主机4,用于将电流/电压信号转变为可传输于IP网络的数据并通过IP网络将数据传输到远端服务。

所述光纤耦合器1固定于数字配线架前面板上,并与所述母板2连接;

所述母板2通过所述排线3与所述ARM主机4连接;

所述ARM主机4固定于所述数字配线架后面板上,用于接入网络。

安装有红外传感器11的电路板的光纤耦合器1使用螺丝固定于数字配线架前面板,电路板后端与母板2通过耦合器电路板插槽21相连,每个插槽均有相对应的编号。前面板除安装固定光纤耦合器1之外还有与每个光纤耦合器1相应对的状态指示灯,状态指示灯焊接于母板2之上。母板2通过连接排线3与ARM主机排线插槽41连接,连接时需要对应相应的编号进行连接。管理主机42为模块化设计抽取式安装,在数字配线架后面板进行抽取安装固定。管理主机42除管理来自红外传感器11的微电流/电压信号、状态指示灯之外还带有网关功能,通过RJ45网络接口及4G/5G网络9接入网络,最终与远端服务连接,其中远端服务包括:物联网管理云端10。

工作方式为,通过安装于SC/LC耦合器上带有红外传感器11的电路板12获取单模/多模光纤的散射红外光,红外传感器11获取到SC/LC接头处红外信号后将其转变成微电流/电压信号并通过电路板12及排线3传输至一台带有网络功能的ARM主机4,ARM主机4将电流/电压信号转变为可传输于IP网络的数据通过IP网络传数据传输到各管理端。红外传感器11检测到光纤有红外光通过时红外传感器11产生电流,此为通信正常,若红外传感器11未检测到有红外光通过,红外传感器11不产生电流为通信异常。此设备与其他光纤监测设备不同之处在于,可以全天候监测光纤状态。在数字配线架检测到光纤线路发生故障时将通过手机短信、局域网管理端弹窗、移动管理软件弹窗以及邮件等方式进行告警。

数字配线架除状态检测外还具有线路管理功能,管理人员可以非常方便的通过局域网管理端8的软件、APP手机软件、云端管理平台、远程管理端102来查寻每条光纤所在位置、相对应的编号以及所连接耦合器的位置、编号及状态。再结合数字配线架前面板提供的指示灯及网络设备所提供的OID信息在第一时间精确定位到每条光纤链路所在位置及光纤跳线所连接的网络设备及其接口编号。

其中,光纤每芯均有不同的颜色,每条光纤及所对应的颜色及排列顺序需要在网络建设完成后由人员手动录入系统并进行排序管理,本软件支持批量录入。

数字配线架前面板与各耦合器所对应的指示灯为两色指示灯,颜色为红和蓝,其中红色为当前耦合器未检测到光纤线路红外信号或由管理人员手动发出线路管理指令。其中闪烁为管理人员手动发出的线路管理指令,长亮无闪烁为线路通信故障。蓝色为光纤传输过程中损耗太大警告及其他警告。光纤线路状态正常时所有指示灯均不亮起。

网络设备OID信息由各设备厂商提供数据接口与管理端软件对接。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以上功能非常方便的在发生故障时第一时间定位任意一条光纤线路或光纤跳线所在位置。

数字配线架在接入互联网服务之后便成为一台真正的物联网设备,并将光纤线路成功接入物联网。数字配线架、局域网管理端8、移动管理端101及远程管理端102软件需要物联网管理云平台进行授权。局域网管理端8在授权完成后可以直接接收来自本地数字配线架的数据不需要通过物联网管理云端10,移动管理端101及远程管理端102连接至物联网管理云端10。

实施例3:

本技术主要解决于现有光纤网络的状态监测,机柜内光纤线路管理以及将光纤状态接入物联网以便让管理人员更加快速的获取通信线路状态以及减小通信线路故障处理时间。本技术的技术要点三大技术要点,以下为详细阐述:

一、光纤线路状态检测,配线架是光纤网络中非常重要的连接装置,所有光纤线路均要经过配线架再进入各类网络设备。我们通过红外传感器11及ARM主机4成功的将作为机械连接装置的配线架进行了数字化的改变。我们通过数字配线架的红外传感器11(传感器安装于配线架的耦合器配件之上)获取光纤通信中发出的散射红外光波,红外传感器将获取的红外光波转换为微电流/电压数据上传至ARM主机,我们通过红外传感器上传给ARM主机4的微电流/电压数据分析及判断光纤状态。

二、线路管理,数字配线架除光纤状态检测外还具有线路管理的能力,线路管理包括光纤主缆部分及光纤跳线连接网络设备部分。光纤主缆我们通过对光纤每芯的颜色、耦合器编号(电子编号及物理数字编号)一一对应管理形成电子档案,并建立光纤主缆的网络结构拓扑图。光纤跳线连接网络设备部分我们通过与光纤主缆对应颜色、耦合器编号、状态指示灯以及网络设备OID信息来完成光纤跳线连接网络设备部分的线路管理。

三、光纤接入物联网,我们通过数字配线架成功获取光纤线路状态的同时,数字配线架内安装的模块化ARM主机将传感器获取的微电流/电压数据转换为可传输于IP网络的数据,并通过集成于ARM主机的网关设备将转换后的数据通过有线IP网络及无线IP网络发送至局域网管理端及物联网云端服务平台。局域网管理端可以非常详细的让管理人员看至每条链路的状态。局域网作为本地网络局限性较大,所以我们在将数据发送到局域网管理端的同时还将其发送到了物联网云端服务平台。在物联网云端服务平台管理人员可以在全球任意拥有互联网服务的地区方便的查看及管理属于该管理人员权限内的光纤线路信息。或者说通过数字配线架将光纤线路状态信息接入物联网以及配合线路管理,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快捷的管理全球任意属于该管理人员权限下的光纤网络。

本技术技术通过传感器获取光纤线路位于SC/LC耦合器位置处的散射红外光波,并将其转换为微电流/电压信号,以电流/电压信号来判断该条光线线路是否有红外光信号通过。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两台或多台数字配线架设备来分析光线线路在传输过程中发生的损耗数值。例如我们在一条光纤线路A、B两端各安装两台数字配线架设备,通过对比A、B两端获取的电流/电压数据后转换成光纤传输过程中发生的损耗数据,以此来判断该条链路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损耗数据并通知管理人员。

我们通过数字配线架可以非常方便的协助现场管理人员对机柜内光纤线路进行近场管理,近场管理的需求就是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快速定位问题并解决问题。管理人员可以非常方便的通过局域网管理端软件或APP手机软件查寻每条光纤所在位置、相应的编号以及所在耦合器的位置。再结合数字配线架前面板提供的指示灯及交换机所提供的OID信息在第一时间精确定位到每条光纤链路所在位置及光纤跳线所连接的网络设备及其接口编号。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以上功能非常方便的在发生故障时第一时间定位任意一条光纤线路或光纤跳线所在位置。

除了状态检测及线路管理之外数字配线架相配套的软件还提供物联网功能,而且局域管理端及APP手机软件均需要物联平台进行授权使用,以此规避软件使用和管理权限等。通过将数字配线架获取的各光纤线路数据及管理数据与物联网云端管理平台相连接,管理人员可以在全球任意互联网络接入的地区对多个信息中心或分公司光纤网络进行查看及进行远场管理(多地区的网络查看及管理需要管理员进行授权)。

技术是以现有配线架基础之上进行的创新,应用于光纤通信领域。以现有光纤熔接盒为基础在其内部增加一台ARM管理主机,并在现有SC/LC耦合器侧面新增一套带有红外传感器的电路板。本技术对现有耦合器进行了部分机械结构修改,但是考虑到了现有耦合器的应用,此修改是在不影响兼容现有耦合器的情况下进行。其中修改耦合器固定点位置前向移动错开耦合器正中位置,在耦合器外壳及插芯正中位置增加凹槽以便红外传感器可以不受影响的获取来自自己SC/LC接头处的散射红外光。光纤耦合器1内件采用使用一体成型设计,耦合器外壳与插芯使用卡扣及螺丝固定。

红外传感器11焊接于电路板之上,红外传感器正对安装于耦合器凹槽位置,电路板使用螺丝固定于SC/LC耦合器正下侧面(底部)。

实施例4

基于同一技术构思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采用光纤配线架计算光损耗的方法,具体包括:

光纤两端的光纤配线架采集光纤红外信号并将所述红外信号转换为传输的计算机数据;

基于所述光纤两端的光纤配线架传输的所述计算机数据得到光纤损耗值。

其中,基于所述光纤两端的光纤配线架传输的所述计算机数据得到光纤损耗值,包括:

将所述光纤两端的光纤配线架传输的所述计算机数据作差得到差值,将所述差值作为光纤损耗值。具体应用如下:

在光纤的AB两端分别各安装一台光纤配线架并接入局域网或者互联网,两台光纤配线架对同一条光纤进行天全候的状态监测,位于AB两端的两台光纤配线架会分别采集光纤AB 两端的红外信号。光纤配线架将采集到的数据转换为可传输的计算机数据通过局域网或互联网发送至服务器端软件,服务器端软件对比两台光纤配线架的数据差值来确定光

纤配线架在光纤AB两端采集到的电流/电压差值,并将此差值换算为光纤损耗值。该方法可以有效全天候监测光纤链路的光损耗情况,若该条光纤损耗严重将通过光纤配线架指示灯、手机短信以及可视化软件向管理人员报警。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申请待批的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2-技术规范书-ODF配线架

2016年ODF配线架集中采购项目 技术规范书 鹏博士电信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6.5

ODF配线架技术规范书 1.配置要求 2.1 线路侧ODF 2.1.1 线路侧ODF机架配置要求 2.1.1.1线路侧ODF,其机架规格见附表。 2.1.1.2线路侧ODF机架采用封闭式、半封闭式、敞开式结构。机架材料采用优质钢材或铝型材,表面喷塑处理。 2.1.1.3 线路侧ODF机架外观颜色应根据买方要求或与局站原有设备相一致 2.1.1.4 线路侧ODF机架应提供防雷接地保护装置,盘纤(尾纤及跳纤)位置及装置,并含8套(1条/套)普通型光缆固定装置。 2.1.1.5 宽度为600mm(含600mm)以上机架为子框式(封闭或半封闭抽屉式)。 2.1.1.6 对于表中所提供的各种规格尺寸的线路侧ODF设备实际可达到的满容量安装芯数。 2.1.1.7 线路侧ODF机架应包含的示名条或示名材料及机架的安装材料。 2.1.2 熔配一体化单元配置要求 2.1.2.1 熔配一体化单元按束状(或带状)光缆熔配一体化模块配置,容量为12芯,并根据要求配备G.652/G.655 束状(带状)尾纤,光纤适配器按FC/UPC/PC(或SC/UPC/PC)考虑。 2.1.3 ODF熔配一体化子框 2.1. 3.1 ODF熔配一体化子框为安装在宽度为600mm(含600mm)以上机架中,其子框容量为24芯、48芯、72芯、96芯,即可装配4、6、8块12芯熔配一体化模块。 2.1. 3.2 ODF熔配一体化子框应可安装于19"国际标准机架上。

2.2 设备侧ODF 2.2.1 设备侧ODF标准型机架配置要求 2.2.1.1设备侧ODF机架规格见附表。 2.2.1.2 设备侧ODF机架采用封闭式、敞开式、半敞开式结构。机架材料采用优质钢材或铝型材,表面喷塑处理。 2.2.1.3 设备侧ODF机架外观颜色应根据买方要求或与局站原有设备相一致。 2.2.1.4 设备侧ODF机架应提供足够的盘纤(跳纤)位置及装置。 2.2.1.5 宽度为600mm(含600mm)以上机架为子框式(封闭或半封闭抽屉式)。 2.2.1.7 设备侧ODF机架应包含的示名条或示名材料及机架的安装材料。 2.2.2 配线单元配置要求 2.2.2.1 配线单元容量为6芯或12芯,光纤适配器可分别配置为FC/PC、SC/PC。 2.2.2.2 FC/UPC/PC光纤适配器的价格应与SC/UPC/PC一致。 2.2.3 . 配线子框配置要求 2.2. 3.1 配线子框为安装宽度为600mm(含600mm)以上机架中,其子框容量为24芯、48芯、72芯、96芯,即4、6、8块12芯配线单元模块。 2.2. 3.2配线子框应可安装于19"国际标准机架上。 2.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 4.1 光纤配线架组成及分类 光纤配线架是光缆和光通信设备之间或光通信设备之间的配线连接设备。 4.1.1光纤配线架组成 光纤配线架由机架、熔接单元、配线单元、适配器单元、附件、尾纤等组成。 ODF架应能可靠固定终端光缆、光纤、灵活调度光纤和妥善存放空闲尾纤。 4.1.2 光纤配线架分类 工程应用中,光纤配线架有两种;线路侧光纤配线架、设备侧光纤配线架。 线路侧光纤配线架,含机架、熔接单元、配线单元、适配器、光纤存储装置、

瑞研RY F 光纤熔接机说明书

Optical Fiber Fusion Splicer RY-F600P光纤熔接机 -------使用手册------

目录 1.概述 (7) 2.产品特性 (7) 3.技术指标 (7) 4.面板、界面说明 (9) 4.1仪表接口 (9) 4.2按键板及按键定义 (10) 4.2.1按键板 (10) 4.2.2按键定义 (10) 4.3常见软件界面说明 (11) 4.3.1主界面 (11) 4.3.2菜单界面 (11) 5.软件操作指南 (12) 5.1开关机 (12) 5.2液晶亮度 (13) 5.3时间设置 (13) 5.4熔接参数文件相关操作 (13) 5.4.1选择 (13) 5.4.2查看、修改 (15) 5.4.3从系统拷贝 (16) 5.4.4恢复系统默认 (16)

5.5.1选择 (17) 5.5.2查看、修改 (18) 5.5.3从系统拷贝 (19) 5.5.4恢复系统默认 (20) 5.6熔接存储结果 (20) 5.6.1进入熔接记录文件列表界面: (20) 5.6.1查看、删除、清空历史熔接记录 (21) 5.7电极放电次数 (22) 5.7.1查看、清空电极放电次数 (22) 6.熔接操作 (23) 6.1套光纤热缩管 (23) 6.2光纤的剥除和清洁 (23) 6.3切割光纤 (24) 6.4放置光纤 (24) 6.5熔接 (25) 6.5.1选择熔接参数文件、加热参数文件 (25) 6.5.2开始熔接 (26) 7.加热操作 (28) 8.放电校正 (29) 9.参数说明 (30) 9.1熔接全局参数说明 (30)

光纤激光器简介

目录 第一章、激光基础 第二章、激光器 第三章、光纤的特性 第四章、光纤激光器 第五章、实验室激光器型号及操作安全

第一章激光基础 1.1什么是激光? 激光在我国最初被称为“莱赛”,即英语“Laser”的译音,而“Laser”是“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的缩写。意为“辐射的受激发射光放大”,大约在1964年,根据钱学森院士的建议,改名为“激光”。激光是通过人工方式,用光或者放电等强能量激发特定的物质而产生的光。 激光的四大特性:高亮度、高单色性、高方向性、高相干性。具有高亮度的激光束经过透镜聚焦后,能在焦点附近产生数千度乃至上万度的高温,这就使其能够加工几乎所有材料。由于激光的单色性极高,从而保证了光束能精确地聚焦到焦点上,得到很高的功率密度。 1.2激光产生的基本理论 1.2.1原子能级和辐射跃迁 按照玻尔的氢原子理论,绕原子核高速旋转的电子具有一系列不连续的轨道,这些轨道称为能级,如图1-1。 图1-1 原子能级图

当电子在不同的能级时,原子系统的能量是不相同的,能量最低的能级称为基态。当电子由于外界的作用从较低的能级跃迁到较高的能级时,原子的能量增 图1-2 电子跃迁图 加,从外界吸收能量。反之,电子从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向外界发出能量。在这个过程中,若原子吸收或发出的能量是光能(辐射能),则称此过程为辐射跃迁。发出或吸收的光的频率满足普朗克公式(hv=E2-E1)。 1.2.2受激吸收、自发辐射、和受激辐射 受激吸收:处于低能级上的原子,吸收外来能量后跃迁到高能级,则称之为受激吸收。 自发辐射:由于物质有趋于最低能量的本能,处于高能级上的原子总是要自发跃迁到低能级上去,如果跃迁中发出光子,则这个过程称为自发辐射。

通信光缆施工规范

近年来通信光缆施工及维护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提高,特点鲜明,通信光缆施工产业发展前景看好,同时业内也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有待解决,以下为通信光缆施工规范详细说明: 一、通信光缆施工规范架空光缆敷设要求 1)架空光缆在平地敷设光缆时,使用挂钩吊挂,山地或陡坡敷设光缆,使用绑扎方式敷设光缆。光缆接头应选择易于维护的直线杆位置,预留光缆用预留支架固定在电杆上。 2)架空杆路的光缆每隔3-5档杆要求作u型伸缩弯,大约每1公里预留15米。 3)引上架空(墙壁)光缆用镀锌钢管保护,管口用防火泥堵塞。 4)架空光缆每隔4档杆左右及跨路、跨河、跨桥等特殊地段应悬挂的光缆警示标志牌。 5)空吊线与电力线交叉处应增加三叉保护管保护,每端伸长不得小于1米。 6)近公路边的电杆拉线应套包发光棒,长度为2米。 7)为防止吊线感应电流伤人,每处电杆拉线要求与吊线电气连接,各拉线位应安装拉线式地线,要求吊线直接用衬环接续,在终端直接接地。 二、通信光缆施工规范管道光缆敷设要求 1)光缆敷设前管孔内穿放子孔,光缆选1孔同色子管始终穿放,空余所有子管管口应加塞子保护。 2)按人工敷设方式考虑,为了减少光缆接头损耗,管道光缆应采用整盘敷设, 3)为了减少布放时的牵引力,整盘光缆应由中间分别向两边布放,并在每个人孔安排人员作中间辅助牵引。 4)光缆穿放的孔位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敷设管道光缆之前必须清刷管孔。子孔在人手孔中的余长应露出管孔15cm左右。 5)手孔内子管与塑料纺织网管接口用pvc胶带缠扎,以避免泥沙渗入。 6)光缆在人(手)孔内安装,如果手孔内有托板,光缆在托板上固定,如果没有托板则将光缆固定在膨胀螺栓,膨胀螺栓要求钩口向下。 7)光缆出管孔15cm以内不应作弯曲处理。 8)每个手孔内及机房光缆和odf架上均采用塑料标志牌以示区别。

光纤熔接机使用方法

光纤熔接机使用方法 光纤熔接机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发布时间:2007-2-12 一、为什么熔接 光纤的连接:活动连接(连接头连接) 熔融连接(光纤熔接机) 化学粘剂连接(有些实验室) 我们知道光纤通信本身的优点很多,但其连接就不象电线连接那么简单了,光纤熔接机就是利用电弧放电原理对光纤进行熔接的机器 二、常见的光纤熔接机及其型号、技术指标 住友SUMITOMO 单芯TYPE-36、37 39 多芯TYPE-65 藤仓FUJIKURA 单芯FSM-30S、40S、50S 60S 多芯FSM-30R 古河FITEL 单芯S175、S176 S177系列多芯S199 美国康宁单芯X77系列多芯X99 爱立信,国产熔接机,现在很常用 主要特点都差不多:快速、全自动熔接,结上海闸北保洁公司构紧凑、轻巧,彩色显示屏幕,可同时观测X,Y光纤,体积小,重量轻,提供存储熔接数据等功能,适用光纤类型广泛:SM、MM、DSF等光纤都可以. 三、认识光纤熔接机的各个部分 (略) 四、熔接过程 1、工具:主机、切割刀、光纤、剥线钳、酒精(99%工业酒精最好,用75%的医用酒精也可)、棉花(用面巾纸也可)、热缩套管 2、放电实验: 目的:让光纤熔接机适应当前的环境 为什么做:更好的适应环境,放电更充分,熔接效果更好 怎么做:(1)、加入光纤,选择“放电实验”功能,按上海闵行保洁公司“SET”键即可,屏幕显示出放电强度,直到出现“放电OK“为止。 (2)、空放电,按ARC键 做多少次:过程会出现“放电过强,放电过弱“,直到放电OK止 什么时候做:(1)、位置改变时(一般超过300KM) (2)、海拔变化时(一般超过1000m) (3)、在更换电极后一定需要做放电实验 (4)、纬度变化时 注意:不是每次熔接前都要做放电实验 3、确认你所熔接的光纤类型和需要加热的热缩套管类型 如何选择:光纤类型:在熔接模式中选择SMF、MF、DSF、NZDF等 热缩套管类型: 在加热模式中选择,一般热缩套管分40mm、60mm两种,当然也有生产厂家按照自己生产的光纤熔接机来定做热缩套管。 不要让其出现不匹配现象 4、制备光纤 光纤:纤芯、涂覆层、包层

2010最新脉冲光纤激光器说明书(一体机)

脉冲光纤激光器使用说明书

安全信息 在使用该产品之前,请先阅读和了解这份用户手册并熟悉我们为您提供的信息。 这份用户手册提供了重要的产品操作,安全以及其他信息给您以及所有将来的用户作参考。为了确保操作安全和产品的最佳性能,请遵循以下注意和警告事项以及该手册的其他信息去操作。 ●锐科公司脉冲光纤激光器是IV级的激光产品。在打开24VDC电源前,要确保连 接是正确的24VDC的电源并确认正负极,错误连接电源,将会损坏激光器。 ●该激光器在1064nm波长范围内发出超过5W、10W、15W、20W、25W、30W(根 据不同激光器型号)的激光辐射。避免眼睛和皮肤接触到光输出端直接发出或散射出来的辐射。 ●不要打开机器,因为没有可供用户使用的产品零件或配件。所有保养或维修只能在 锐科公司内进行。 ●不要直接观看输出头,在操作该机器时要确保长期配戴激光安全眼镜。 安全标识及位置 上面二个安全标识符号表示有激光辐射,我们把这符号标在产品光纤盒体盖顶上。

目录 1.产品描述 (1) 1.1 产品描述 (1) 1.2实际配置清单 (1) 1.3使用环境要求及注意事项 (1) 1.4技术参数 (2) 2.安装 (3) 2.1 安装尺寸图 (3) 2.2 安装方法 (4) 3.控制接口 (5) 4.操作程序 (6) 4.1 前期检查工作 (6) 4.2 操作步骤 (6) 4.3打标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6) 5.质保及返修、退货流程 (7) 5.1一般保修 (7) 5.2保修的限定性 (7) 5.3服务和维修 (7)

1.产品描述 1.1 产品描述 锐科脉冲激光器是是为高速和高效的激光打标系统而专门发展的。为工业激光打标机和其它应用提供了一款理想的高功率激光能量源。 脉冲激光器相对于传统的激光器,能够对每瓦的泵浦光转换效率提高10倍以上,低能量消耗的自动设计,适合实验室或室外操作。精巧,可独立放置,可随时使用,能够直接嵌入用户的设备上。 激光器可发出1064nm波长的脉冲激光,通过工业激光器标准接口来控制,激光器需要使用24V直流供电。 1.2实际配置清单 请根据图表1参考所包括的清单。 表1 1.3使用环境要求及注意事项 脉冲激光器需使用24VDC±1V直流电。 1)注意:使用激光器时要将接地线可靠接地。 2)没有内置可供使用的零件,所有维修应由合格的锐科人员来进行,为了防止电击, 请不要损坏标签和揭开盖子,否则产品的任何损坏将不被保修。 3)激光器的输出头是与光缆相连接的,使用时请小心处理输出头,防止灰尘或其它污 染,清洁输出端透镜时请使用专用的镜头纸。激光器没有安装在系统设备上且不 出光的时候,请将光隔离器保护罩盖好以免灰尘污染。

综合布线系统招标文件技术规格及要求

1.1.综合布线系统通用技术规格及要求 1.1.1.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1.1.1.1.********工程综合布线系统要求符合ISO/IEC 11801:2002 6类UTP最新的国际标准,系统整体信道带宽性能要求能够支持至少250MHz以上的数据传输。其应用能够充分保证整个航站区及配套设施高速、可靠的信息传输要求,适应现在和将来的技术发展。保证********工程综合布线系统是一套先进的、完整的、规范化的布线系统。 1.1.1. 2.********工程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主干采用万兆以太网技术,因此,综合布线系统主干线要求按照万兆光纤布线标准进行设计,符合基于光缆的10G以太网标准IEEE ;水平布线要求支持千兆以太网需求,支持基于铜缆的千兆以太网标准IEEE 。 1.1.1.3.投标人所提供的综合布线系统配线架、跳线、信息模块、线缆等主要产品元件以及由其构成的整个永久链路须提供传输特性测试报告,以证明其传输特性符合本规格书中提出的所有技术指标。 1.1.1.4.综合布线系统要求采用开放式结构,适用于主流网络拓扑结构,并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的需求,能支持综合信息传输和连接(计算机数据通信处理、话音通讯、图像传输、视音频传输以及各种控制信号的通信等多种应用类型)。 1.1.1.5.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保证系统能很容易的扩充和升级。系统中任何一个信息点都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设备和其它信息设备。对任一个分支单元的改动都不会影响系统的其它单

元。能在设备布局和需要发生变化时实施灵活的线路管理。 1.1.1.6.要求综合布线系统保证实现信息安全、可靠地传输。 1.1.1.7.综合布线系统需提供较强的系统管理能力,可以有效地进行系统管理、系统维护、系统故障的排除。 1.1. 2.产品认证 1.1. 2.1.投标人所提供的布线产品须经过具有合法性、独立性和权威性的中国权威测试机构(如:信息产业部数据通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信息产业部光通信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电线电缆检测中心等等)进行测试认证,并出具该机构发出的认证证明。 1.2.系统各功能子系统技术规格及要求 1.2.1.综述 1.2.1.1.********工程综合布线系统根据相关标准及规范,主要分为六个部分: 1) 建筑群子系统 2) 设备间子系统 3) 干线子系统 4) 配线(水平)子系统 1)工作区子系统 2)管理子系统

光纤配线架配置说明 (2014-12-8)

光纤配线架配置说明 目录 光纤配线架配置说明 (1) FP700A (2) 一、FP700A+双工LC耦合器FA830SMF (2) 二、FP700A+单工SC耦合器FA820SM (3) 三、FP700A+单工ST耦合器FA810SM 或(FP700A+单工FC耦合器FA840SM) (3) FP750A (4) 一、FP750A+双工LC耦合器FA830SMF (4) 二、FP750A+单工SC耦合器FA820SM (4) 三、FP750A+单工ST耦合器FA810SM 或(FP750A+单工FC耦合器FA840SM) (5) FP780A (5) 一、FP780A+双工LC耦合器FA830SMF (5) 二、FP780A+单工SC耦合器FA820SM (5)

说明:(本文档仅适用于楼层配线间光纤配线架数量计算) ◆公式中,6口和12口,4口和8口连接挡板不能同时混用;如果混用,公式 另算。不同型号的耦合器不能混用,如果混用,公式另算。 ◆向上取整,就是小数点后有数值大于0的个位增加1。 ◆接入配线架的光纤满配尾纤、满配耦合器。 ◆如有表述不清楚或与实物不符的,请以《同方ROTA综合布线产品手册》为 准。 FP700A FP700A产品描述:19"机柜式光纤配线架(固定式,包括1个24芯熔接盘,铝制盖板,黑色,最大可至48芯)。 一、FP700A+双工LC耦合器FA830SMF 产品清单: 光纤配线架FP700A,12SC/24LC型连接面板FP700-12SC/24LC 或6SC/12LC型连接面板FP700-6SC/12LC,连接挡板FP700-BLANK ,24芯熔接盘FP700-S ,LC 光纤耦合器(双工) FA830SMF,单芯尾纤,双芯跳线。 计算公式: 1、FP700A数量 =(接入的光纤总芯数/48,向上取整)。 2、FP700-12SC/24LC数量 =(接入光纤总芯数/24,向上取整)。或光纤面板FP700-6SC/12LC数量 =(接入光纤总芯数/12,向上取整)。 3、FP700-BLANK数量 =(光纤配线架数量*2-光纤面板数量)。 4、FP700-S数量 =(接入光纤总芯数/24,向上取整,再-1,即减去标配1个熔接盘数量)。 5、FA830SMF数量 =(接入光纤总芯数/2)。 6、单芯尾纤数量 =(接入光纤总芯数)。 7、光纤跳线数量 = (双工耦合器数量)。备注:按实际应用数量算,最多不超过双工耦合器数量。

新外观W连续光纤激光器说明书文件

C1500W-2200W 连续光纤激光器 说明书 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Wuhan Raycus Fiber Laser Technologies Co., Ltd.

目录 1安全信息 (3) 1.1安全标识 (3) 1.2激光安全等级 (3) 1.3光学安全 (4) 1.4电学安全 (4) 1.5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4) 2 产品说明 (5) 2.1产品特性 (5) 2.2实际配置清单 (5) 2.3开箱及检查 (5) 2.4运行环境 (6) 2.5注意事项 (6) 2.6产品性能 (7) 3安装 (8) 3.1安装尺寸图 (8) 3.2安装注意事项 (9) 3.3冷却系统要求 (11) 4产品的使用 (13) 4.1前面板 (13) 4.2后面板 (14) 4.3电源连接 (16) 4.4控制接口定义 (17) 4.5激光器工作模式及控制模式 (20) 4.6控制模式的设置 (21) 4.7超级终端模式 (21)

4.8 RS-232模式 (27) 4.9 AD模式 (30) 4.10红光控制 (33) 5常见故障及处理措施 (33) 5.1故障记录及故障的发生 (33) 5.2故障处理 (34) 6质保及返修、退货流程 (35) 6.1一般保修 (35) 6.2保修的限定性 (35) 6.3技术支持及产品维修 (36)

感谢您选择锐科光纤激光器,本用户手册为您提供了重要的安全、操作、维护及其它方面的信息。故在使用该产品之前,请先仔细阅读本用户手册。为了确保操作安全和产品运行在最佳状态,请遵守以下注意和警告事项以及该手册中的其他信息。 1.1安全标识 警告 注意 1.2激光安全等级 根据欧洲标准EN 60825-1,条款9,该系列激光器属于4类激光仪器。该产品发出波长在1080nm或1080nm附近的激光辐射,且由输出头辐射出的平均光功率为1500W~2200W(取决于机器型号)。直接或间接的暴露于这样的光强度之下会对眼睛或皮肤造成伤害。尽管该辐射不可见,光束仍会对视网膜或眼角膜造成不可恢复的伤害。在激光器运行时必须全程佩戴合适且经过认证的激光防护眼镜。 警告 全防护眼镜是具有激光波长防护选择性。故请用户选择符合产品激 光输出波段的激光安全防护眼镜。即使佩戴了激光安全防护眼镜, 在激光器通电时

光缆工程标准与规范

管线工程光缆施工技术规范书 工程建设中心 2004-8-13

管道线路光缆施工技术标准 本技术标准针对天津移动管线工程中光缆施工的各项要求进行了明确的规范。目的是指导管线工程中的光缆施工,促使整个施工过程顺利、高效、优质的完成。 本技术标准适用于天津移动各项管线工程的光缆施工。 1、管道光缆的敷设 1.1 敷设管道光缆的孔位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孔位与实际情况不符时,设计单位会同建设单位及时现场指定。1.2 敷设管道光缆之前必须清刷管孔。 1.3 在水泥管道或塑料管道内,应一次敷足三根子管。 1.4 子管不得跨井敷设。 1.5 子管应超出第一根电缆搁架150mm,并用扎带固定。1.6 子管在管道内不得有接头。 1.7 子管管孔应按设计要求封堵。 1.8 敷设光缆时的牵引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在一般情况下不宜超过2000,N(采用人工敷设)。

1.9 应按照设计要求的A、B端敷设光缆。 1.10 管道光缆的一次牵引长度不得超过1000m。 1.11 敷设管道光缆时应以石蜡油、滑石粉等作为润滑剂,严禁使用有机油脂。 1.12 光缆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光缆外径的20倍。 1.13 充气型光缆应带气敷设,敷设后应立即进行保气。1.14 以人工方法牵引光缆时,应在井下逐段接力牵引。1.15 光缆绕“8”字敷设时其内径应不小于2m。 1.16 敷设后的光缆应平直、无扭转、无明显刮痕和损伤。1.17 敷设后的光缆接头留长应按设计要求预留。 1.18 光缆出管孔150mm以内不应作弯曲处理。 1.19 敷设后的光缆应紧靠人孔壁,并以扎带绑扎与搁架上,应符合图1的要求。光缆在人孔内的部分应采取保护措 施。 1.20 按设计要求的器材堵塞光缆管孔。 1.21 光缆在每个人孔内应及时拴(写)光缆牌号 1.22 管道内光缆预留处必须使用预留架。

激光器说明书

大功率激光器说明书 KEEN-EYES大功率激光器是我公司根据刑侦工作的需要开发研制的专用痕迹提取设备。采用国际最新大功率激光技术。先进的石英光纤传输,具有输出功率大,色谱纯正,操作简单,携带方便等特点。一;技术指标: 1电源电压交流220V。输入功率300瓦。 2可分离式电源盒,直流12V,35安时锂电池组。可连续使用1.5小时。3输出光功率8W;激光颜色,绿色.。 4光缆长度3米。 5可调焦镜头。 二;使用说明: 1钥匙开关拧到1位置,为交流供电。或将主机安装到电池盒上,钥匙开关拧到2位置,为直流供电。 2插上220V电源插头,将光缆拧紧到光缆座上,(光缆座带保护功能,不接光缆没有光输出)。将手柄上调光插头,插入面板上的调光插座。3打开钥匙开关,电源接通后,红色指示灯点亮。主机处于预热过程中。蓝色指示灯亮起表示预热结束。然后按动前面板上的启动按钮,绿色指示灯亮起,激光输出。 4激光器启动时为最大功率输出。旋转面板上,或镜头上的黑色调光旋钮,可以调节输出功率大小,顺时针增大,逆时针减小。数码屏显示为即时功率值。

5旋转镜头外套可以调节光斑大小。及光斑外缘清晰。 6按动电源盒前面按钮可显示电池容量。指示条只剩红色灯亮,表示电量不足应及时充电。 7电池充电应使用本机专配充电器,不可使用其他充电器。充电器接通220V交流电源红色电源指示灯常亮。充电时,充电指示灯红色。充电指示灯变为绿色表示电池已满,充电结束。 8本机配有伸缩式镜头支架,可以固定镜头及调节镜头高度和角度。三;注意事项: 1使用完毕应及时套上光缆及光缆座防护套,避免进入灰尘。 2光缆折弯半径大于15厘米。 3清洁光缆端面应使用无尘棉签,沾无水乙醇,沿一个方向擦拭。 切不可用手指或油渍接触光缆端面。否则会造成光缆报废。 4本激光器输出功率强大,切不可直视镜头或对准人眼,否则可造成永久失明。 四;基本配置: 1主机一台。 2带镜头光缆一根。 3电池盒一个。 4充电器一个。 5伸缩光缆支架一个。 6主机电源线一根。 7充电器电源线一根。

光缆施工技术规范书

光缆施工技术规范书 1、光缆储运 a)光缆运抵工地前,应根据线行情况,核对光缆盘号、光缆长度、光缆外径等相关信息,防止出错; b)光缆储运过程应保持缆盘两个板垂直放置,不允许光缆侧卧和堆放; c)光缆短距离装卸必须按光缆盘标示方向短距滚动,不允许从车上或高处直接滚下; d)使用吊车装卸光缆,应用高强度钢轴穿入轴孔的方式装卸,防止钢索索坏缆盘; e)光缆长期不用,应存放在室内或高处干燥环境,并有遮盖物的环境内加以保护; f)每次只许吊装一盘光缆,光缆吊装过程,应避免挤压和任何的机械性冲击; g)光缆储运温度应控制在-40°C~+60°C 的范围内。 2、光缆到货盘检 2.1 光缆本体检查 (详细检查记录见《光缆现场单盘开箱检验记录表》电力光缆单位工程质量验评标准1.1.1)a)核查光缆缆盘数量、规格、型号、盘号、长度是否符合合同要求; b)核查光缆缆盘包装方式、外观和标识是否符合合同要求,检查外观与盘架的完整性;c)检查出厂检验证明和产品合格证; d)检查光缆外观是否完好,盘绕排列是否整齐有序,无翘线情况,光缆端头包封是否密封完整; e)核查光缆结构和尺寸是否符合合同要求; f)核查OPGW 外层绞合方向是否符合合同要求,检查外观有无损伤、挤压、松股、鸟笼现象;g)检查ADSS 和导引(管道)光缆的外护套有无损伤、扭曲、鼓泡、挤压等现象。 2.2 光纤类型、色谱、组别检查 a)选择适合的长度对光缆进行开剥; b)核查光纤类型和数量是否符合合同要求; c)核查光纤组别分配和色谱是否符合合同要求,色谱色序为:蓝、橙、绿、综、灰,白、红、黑、黄、紫、粉红、粉蓝。 2.3 光纤传输性能测试 a)使用V型槽将光纤临时成端; b)使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和与光纤同类型的活动连接器(跳纤)对光纤进行测试并存档,必 要时配备一定长度的裸纤配合测试; c)核查光纤长度与光缆盘长是否一致; d)核查单位长度的光纤衰减指标是否符合合同要求。 2.4、光缆金具、附件开箱检查 a)核查金具和附件的型号、数量和包装方式是否符合合同要求; b)检查金具和附件的装箱单、合格证和出场检验证明; c)检查金具、附件外观是否完好,检查金具之间、金具与光缆之间的连接性能; d)检查管道光缆用接续盒外观是否完好无损,检查接续盒封装后的气密性; e)检查光纤配线架(ODF)所配活动连接器(跳纤)排序是否遵循全色谱,其光纤类型与光

锐科1kw连续光纤激光器使用说明书

版本:V0 连续光纤激光器 使用说明书 1000W 武汉锐科光纤激光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WuHan Raycus Fiber Laser Technologies CO., LTD

安全信息 在使用该产品之前,请先阅读和了解这份用户手册并熟悉我们为您提供的信息。这份用户手册提供了重要的产品操作,安全以及其他信息给您以及所有将来的用户作参考。为了确保操作安全和产品的最佳性能,请遵循以下注意和警告事项以及该手册的其他信息去操作。 ●连续光纤激光器是IV级的激光产品。在接入交流电源前,要确保连接是正确的三 相380VAC的电源,错误连接电源,将会损坏激光器。 ●请确保使用带有可靠接地以及过流保护装置的交流电源。使用时务必保证激光器 的可靠接地,以避免可能产生的人身伤害。 ●该激光器在1080nm波长范围内发出超过1000瓦的激光辐射。避免眼睛和皮肤接 触到光输出端直接发出或散射出来的辐射。 ●不要打开激光器,因为没有可供用户使用的产品零件或配件。所有保养或维修只 能在锐科公司内进行。 ●在操作该机器时要确保全程配戴激光安全防护眼镜。即使佩戴了激光安全防护眼 镜,也严禁直接观看输出头。 安全标识及位置 上面二个安全标识符号表示有激光辐射,我们把这符号标在产品光纤盒体盖顶上。

目录 1. 产品描述 (1) 1.1. 产品描述 (1) 1.2 实际配置清单 (1) 1.3 使用环境要求及注意事项 (1) 1.4 性能参数 (2) 2. 安装 (2) 2.1 安装尺寸图 (2) 2.2 安装方法 (4) 2.3 冷却系统要求 (4) 3. 控制接口与操作 (5) 3.1串口操作-超级终端 (8) 3.2外部RS232控制 (15) 3.3外部模拟量控制 (16) 4. 质保及返修、退货流程 (17) 4.1一般保修 (17) 4.2保修的限定性 (17) 4.3服务和维修 (17)

如何选择合适的光纤配线架

光纤配线架是容纳光纤和进行光纤活动转接的部件,为此,它的基本功能是能够固定和收容光纤、端接光纤和安装光纤耦合器。同时也可以保护光纤的接头,防止其被损坏,故也是一个保护装置。 虽然功能一致,但光纤配线架也于其他任何产品一样在市场上有着无数不同形状、不同规格的配线架,每个制造商都有着各自独特的样式和主要特征。故如何选取一款适合工程应用的光纤配线架就成了一项比较困难的任务。 经济型光纤配线架通常结构上脆弱,没有线缆固定、管理等附件。他们的连接器间距一般不均匀。 中端型配线架使用质量合理的材料制成,设置有一些线缆固定保护结构。 高端配线架通常拥有中端型光纤配线架的全部特征,而且在结构上更加结实,更加方便,并可提供完整的附件。 此外,在选择适宜的光纤配线架时还应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光纤配线架是安装在墙上还是19’’机架上? 光纤配线架通常安装在19’’机架内,对于小型安装可能也会直接安装在墙壁上。 2.是否有光缆余留量安放空间? 应当保留一定量的光缆以防在配线架内拉断光纤,承受过高的应力,并能防止光纤被扯出配线架。 3.是否有保护装置? 在光纤配线架内部应设有光纤保护装置。 4.通用性 不同的耦合器在配线架上要尽可能的体现出通用性。比如LC型光纤配线架 就可适合双工LC/单工SC/MTRJ型光纤适配器;ST型光纤配线架就可适合ST以及FC型光纤适配器。大大的提高了产品的可用性。 5.结构是否灵活? 这项特点依旧是提高产品的可用性。 光纤配线架根据结构分,可分为3种类型,即壁挂式、机柜式和机架式。 壁挂式一般为箱体结构,适用于光缆条数和光纤芯数都较小的局所。 机柜式是采用封闭式结构,纤芯容量比较固定,外形比较美观。 机架式一般是采用模块化设计,用户可根据光缆的数量和规格选择相对应的模块,灵活地组装在机架上,它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结构,可以为以后光纤配线架向多功能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光纤配线架应尽量选用铝型材机架,其结构较牢固,外形也美观。机架的外形尺寸应与现行传输设备标准机架相似,以方便机房排列。表面处理工艺和色彩也应与机房内其他设备相近,以保持机房内的整体美观。 针对以上考虑因素,如下简单介绍德特威勒公司的光纤配线架: 光纤配线架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从而发挥了其重大的作用,具体如下: ●光纤配线架金属箱体 德特威勒公司的光纤配线架根据其金属箱体结构不同可分为:旋转式、固定式和抽屉式。其中旋转式光纤配线架采用旋转盘的结构,从前方旋转出便于操作以及后期维护,但在旋转过程中容易拉断损坏光纤;固定式光纤配线架稳定可靠,但无法从正面进行维护,对于后期的维护人员带去了很大的不便;抽屉式光纤配线架采用抽屉盘的结构,从前方拉出不仅便于操作以及后期维护,其结构还不会损坏光纤。 ●耦合器安装面板 在光纤配线架的正面,装有数块前面板,用于安装光纤耦合器,由于光纤耦合器的不同,故形成了不同结构的前面板:双工LC型(MTRJ/SC亦可装在此面板上),ST型(FC亦可安

6类配线架说明书

PATCHMAX GS3 六类模块化配线架 PATCHMAX GS3 配线架系统, 在保留了 SYSTIMAX?传统PATCHMAX 配线架技术优势的 同时, 集成了GigaSPEED XL铜缆系统和 LazrSPEED/TeraSPEED 光纤系统。它的独特的 模块化技术和跳线管理方式, 为用户的网络系统 管理人员提供了灵活的铜缆和光纤混合管理方 法。 这种19 英寸机架/ 机柜安装的配线架, 可设计用来安装4 个或8 个管理模块, 而这些模块, 都可以向前翻转, 从而在前面就可以进行线缆端接。内置的水平线缆理线环, 既可以进行跳线管理, 又可在施工时临时安放管理模块进行线对端接。 这种配线架, 可以使用户自由组合GigaSPEED XL 六类信息端口, 和各类光纤端口。同时, 在未来用户进行系统升级时,也可以很方便地将其中的铜缆模块更换成光纤模块。 主要物理参数: 高度:24 口:3.53 in (8.9 cm) 48 口:5.29 in (13.34 cm) 宽度:19 in (48.26 cm) 深度:8.13 in (20.5 cm) 防火等级:UL-rated 94V-0

工作温度:14°F 到140°F (-10℃到60℃ ) 储存温度:-40°F 到158°F (-40℃到70℃ ) 湿度:95%(non-condensing) 插拔次数:大于750 次 主要电气参数: 最小绝缘阻抗:500 Megaohms 额定电流:1.5A (20℃ ) 最小直流稳定电压:1000VAC RMS(60Hz 接点到接点),1500VAC RMS(60Hz 表面传导)

1550脉冲光纤激光器使用说明

脉冲激光器操作面板 使用说明书 使用本产品前请务必详细阅读本说明,如有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本公司对其发行的或与合作公司共同发行的包括但不限于产品或服务的全部内容拥有版权等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 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产品、服务、信息、材料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 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特此郑重声明! 敬告:为避免硬件误差,我们在本产品的软件中进行了参数修正,请使用对应SN编号的软件,以获得最大精确度! 2011年7月

1背景 脉冲激光器操作面板的开发是基于为广大用户提供更为良好的用户界面,旨在为用户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服务。编写本手册最主要的的目的,是为广大用户说明本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界面介绍及术语解释

3界面性能 系统上电后,上位机与下位机通过串口通信,由中断触发通信,每次通信时长不等,约200ms 至400ms间,第一次获取系统状态。对系统参数进行操作时,当光源状态刷新速度为fast 时,每个操作反馈时长不等,约200ms至800ms内,系统会有反馈。 4运行环境 硬件设备要求 本界面采用串口通信,用户端至少需要一个串口,若无串口,需将其他类型接口转换为串口。 5安装与初始化 1.双击STC_ISP_V480.exe,会出现串口调试界面,将其关闭。完成串口控件的注册! 2.若用户使用USB端口转化为串口,还需安装driver-232文件夹下的驱动。 3.双击“M14******PFL.EXE”,即会出现脉冲激光操作面板界面。

综合布线技术要求及相关规范

综合布线技术要求及相关规范

综合布线技术要求及相关规范 1、综合要求 1.1.本项目包括:A、电脑网络布线; B、电视点布线; C、电话点布线; D、闭路电视监控布线。 1.2.电源布线不在综合布线的范围之内,电脑网络布线作备份布点,电话和电 视不作备份布点。 1.3.电脑网络布线如有室外部分,则用光纤布线,电话和电视的室外部分均由 施工方施工。 1.4.工程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综合布线、电气安全标准等规范。 1.5.充分考虑所采用线材与用户相关设备的阻抗匹配、传输距离及线间电容、 串扰、回波、损耗等因素。 1.6.充分考虑整体布线工程的防雷及接地并为布线系统建设一个独立的接地 网,必须提供完整、可行的防雷接地方案。 2、其他要求 2.1 系统的测试和验收 本系统的测试和验收参照整个系统应按下列标准的最新修订本进行设计与验收测试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 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ECS 89:97)进行。 2.1.1整个系统应按下列标准的最新修订本进行设计与验收测试。 1)国家电气规范与国家电气安全规范。 2)BS7430----接地 3)EIA/TIA568B及569标准 4)ISO/IEC DIS 11801(2002)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国际标 准。 5)CECS72:92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2.1.2设备安装、测试、开通 1)测试工具采用FLUKE DSP4300 电缆测试仪进行验收测试,所有电脑网络 信息点(含备份点)按TIA/EIA568B信道测试模型100%通过测试。 2)设备安装、调测所需工具、仪表及安装材料均由施工方提供。 3)设备的机械结构应作抗震加固。 2.1.3移交测试 1)移交测试的条款应与技术规范一致。基于以上要求,施工方应提供测试条件、方法和过程的草案,谈判后,最终测试文件由双方共同拟定。2)移交测试是在用户方督导人员在场的情况下由施工方的人员进行的。3)如果移交测试没有满足测试文件的要求,要重新进行系统测试。 2.1.4试运行验收测试 1)试运行是考察整个网络的可靠性的重要步骤,试运行将在移交测试后进 行,试运行期为三个月。 2)当主要指标(可靠性,稳定性)在试运行验收满足要求后,最终验收才 能进行。 如果上述条件不满足,要另加三个月的试运行期。 系统设计及产品技术要求 设计原则 实用性 -实施后的计算机布线系统,将能够在现在和将来适应技术的发展。模块化 - 布线系统中,除去固定于建筑内的线缆外,其余所有的接插件都应是模块化的标准件,以便管理和使用。 扩充性 - 布线系统尽可能一次性考虑投资到位,但不排除是可扩充的,将来有更大的发展时,很容易将设备进行扩展。 经济性 - 在满足应用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造价。 灵活性 - 信息点能方便地与多种类型设备(如电话、计算机、检测器件以及传真等)进行连接。 可靠性 - 在网络主干线的传输介质上提供容错功能,保证未来现代化系统的可靠运行。

配线架说明书资料

1.172芯子框单元箱 1.1.1可安装6个12芯熔配一体化模块的单元箱; 1.1.2尺寸:19英寸标准宽度,高:17-22cm,深:22-30cm,可安装 在19"标准机柜和ODF架中; 1.1.3功能 1.1.3.1熔配一体化模块采用叠加式结构,配置灵活; 1.1.3.2抽拉式设计,12芯熔配一体化托盘可单独抽出,满足离 架或在架操作使用; 1.1.3.3单元箱采用世界先进水平的数控生产线加工工艺流程制 造,设计采用业界先进的优质钢板经精密数控冲折成型、整 体焊接方案; 1.1.3.4单元箱结构刚性强,零件精度高,标准化、互换性高, 整体焊接为一体的子框单元箱各零件接地更安全可靠; 1.1.3.5各零件表面经过多道前处理工序,再经高档静电喷塑处 理,其抗腐蚀能力极强,外形美观大方; 1.1.3.6有可靠的光缆固定、开剥、接地保护装置; 1.1.4配置清单(见表5) 表 1 72芯子框单元箱配置清单 1.2.1ODF结构 1.2.1.1结构形式:封闭式; 1.2.1.2进缆方向:下进缆; 1.2.1.3开门方式:双开前门; 1.2.1.4尺寸(高×宽×深,mm):574芯2200×840×300mm,504 芯2000×900×300mm; 1.2.1.5机架外形尺寸的偏差不超过±2mm,外表面对底部基准面 的垂直度公差不大于3mm; 1.2.1.6架体采用钣金件,箱体表面采用δ≥1.2mm厚度的冷轧 热镀锌板,立柱等支撑部件采用δ≥1.5mm厚度的冷轧热镀锌 板,其他部件厚度δ≥1.2mm,整体静电喷塑; 1.2.1.7采用19英寸标准机架,576芯可安装8个72芯子框单 元箱,504芯可安装7个72芯子框单元箱; 1.2.1.8ODF进纤孔及进缆孔应有防尘处理装置; 1.2.1.9ODF的安装应具有防震和抗震能力,并提供防震橡胶垫

光纤熔接机的使用说明修订稿

光纤熔接机的使用说明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第1章光纤熔接机的使用方法与保养 TYPE-39 上装配的显微镜,可以自动进行单心光纤的接续前检查及对轴,是低接续损耗的光纤融接设备。此外,还有把保护接续点的保护套管进行加热及收缩的功能。 为了使本装置的性能得到充分发挥,请在认真阅读本使用说明书后注意正确使用。作为使用机器时的参考,请阅读后小心保管使用说明书。 产品的概要 可接续光纤的种类 可用TYPE-39进行融接的光纤如下。 材质石英玻璃 种类SMF, MMF, DSF, NZ-DSF 光纤外径80-150μm *1 光纤涂覆外径100-1,000μm 光纤芯数单芯 切断长8-16mm(涂覆外径250μm) 10mm(光纤涂覆外径250μm 以外) TYPE-39 的特长 TYPE-39 拥有以下优点。 双联加热器业界首次在融接机上配备 2 个加热补强器。每个加热补强器独自动作,免去加 热补补强的等候时间,可直接作业。 自动启动功能放置好光纤,盖上防风盖之后,增加了可自动开始接续的自动启动功能。此 外,当接续好的光纤放置在加热补强器后增加了可自动开启加热补强的功能。这是首次在融接机上配置的功能。通过这种的自动启动功能,可省去一切开关操作,直接进行融接接续及加热补强。

标准配置 开箱时,请确认是否包含以下配置。 标准品配置单 No.产品名称型号数量 1光纤融接机TYPE-39TYPE-391台 2电源组(兼充电器)PS-661个 3电源线-1根 4冷却槽-1个 5电池充电用连线BCC-651根 6电极(备用)ER-101对 7操作使用说明书(本书)-1本 8快速操作指南-1本 9收容箱-1个 TYPE-39 电源组冷却架 电极(备用) 电源线 电池充电用连线 蓄电池组 (附件) 操作说明书 快速操作指南 光纤切割刀(附件) 剥线钳 (附件) 收容箱

IPG 光纤激光器诊断手册

Ytterbium Fiber Laser Alarm messages Analysis and Solution English

Notic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document is subject to change without notice. IPG Laser GmbH (IPG) believes that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is accurate and reliable, however IPG makes no warranty of any kind as to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document, including without limitation the implied warranties of merchantability or fitness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Further, IPG does not assume responsibility for use of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document or for any infringement of patents or other rights of third parties that may result from its use. IPG shall not be liable for errors contained in this documents or for incidental or consequential damage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furnishing, performance or use of this material. IPG grants no licens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under any patent or oth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from use of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herein. Copyright 2008 IPG Laser GmbH. All rights reserved. You may not reproduce, transmit, store in a retrieval system or adapt this publication, in any form or by any means,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IPG, except as allowed under applicable copyright laws. We have identified words that we consider as trademarks. Neither the presence nor absence of trademark identifications affects the legal status of any trademarks. All service and maintenance shall be performed by qualified IPG trained personne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