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遗传学(双语)

现代遗传学(双语)
现代遗传学(双语)

《现代遗传学》(双语)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2542230

课程中文名称:现代遗传学(双)

课程英文名称:Modern Genetics

课程类型:(学科选修课)

总学时:36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0 课外学时:0

学分:2

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学

先修课程:普通遗传学

开课院系:生命科学学院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理科生物类学科选修课,也是理科学生学习和掌握当代遗传学的一门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从细胞、分子水平来理解遗传学,使学生能够理解遗传的本质,具有运用细胞、分子遗传学知识解释和治疗动植物(包括人)遗传现象和遗传疾病的能力,以及运用现代遗传学原理和工具改造或创造新物种的基本技能。

三、课程教学目标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

1.描述生物遗传特性的基础理论过程;

2.应用遗传的基本理论解释生物遗传现象;

3.利用现代遗传学原理和工具,提出解决人类遗传缺陷或改造、改良物种,创造新物种的技术路线。

四、理论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

(一)分子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回顾

第一章 DNA:基因的遗传密码及基因组学

1.掌握DNA作为遗传分子的结构、复制方式及编码特性。

2.理解突变导致基因的改变,环境和基因对性状的影响。

3.了解进化意味着生命变化的连续性。

(二)经典遗传学分析

第二章孟德尔定律

1.了解孟德尔传递遗传学的现代观,在发育中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

2.理解孟德尔遗传学中几率的重要性,等位基因特性对表现型作用的明显性,不同基因突变的互补是遗传学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1.了解每个物种均有特征性成套的染色体。

2.理解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均含有与母细胞等同的染色体,减数分裂导致不同遗传性配子的产生。

3.掌握真核生物染色体的结构,理解与染色体连锁的基因特性,理解统计和概率在遗传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第四章基因连锁和遗传图谱

1.掌握连锁基因在有丝分裂中的遗传学行为。

2.理解DNA序列多态性在人类遗传图谱中的应用,理解DNA分子的断裂和重接会导致重组。

第五章人染色体组型和染色体行为

1.了解人类染色体组型。

2.理解自然流产的常见因素为染色体畸变,染色体重排会产生重要的遗传效应。

3.了解多倍体及其在草本中的重要性,理解基因组进化中染色体重排。

(三)分子遗传学分析

第六章 DNA的化学结构、复制及其操作

1. 掌握DNA的化学结构。

2. 理解其复制机理及过程。

3. 掌握PCR及终止法测序。

第七章突变和DNA修复机制

1. 了解突变的分类及转座元件作为突变的因子,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

2. 掌握突变的修复机制。

3. 理解实验用于检测诱变或癌变剂的作用。

第八章细菌及噬菌体遗传学

1. 掌握细菌中DNA的可移动性及其对细菌的影响。

2.理解细菌体内包括噬菌体DNA的遗传学行为。

(四)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

第九章基因表达的分子遗传学

1. 掌握DNA序列决定多肽氨基酸链的合成过程。

2.了解有些核糖体可随机的沿信使RNA移动。

第十章基因调节的分子机制

1. 掌握影响基因表达的修饰。

2.掌握乳糖操纵子、色氨酸操纵子的调控模式,理解真核生物表达调控中活化蛋白、增强子、沉默子的作用。

3. 理解各水平的调控方式。

第十一章基因工程及功能基因组学

1.掌握分子克隆步骤。

2.理解反求遗传学中通过设计突变产生新个体。

3.了解基因工程在医学、工业、农业及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4.了解功能基因组学的意义。

第十二章发育中的遗传控制

1.了解酵母、线虫、果蝇等模式生物在个体发育中的典型遗传调控现象。

第十三章癌症的遗传起源

1. 了解细胞周期中检测点的作用;癌变倾向可以通过生殖细胞遗传。

2.了解急性白血病是白细胞及其前体增殖性疾病。

(五)复杂性状及进化遗传学

第十四章数量遗传学及进化

1.了解表型频率上的差异,DNA序列高度多态性可用于分型,物种中的进化伴随着遗传学改变,突变和迁移导致新的等位基因进入群体,自然选择对基因型的作用。

2.理解线粒体的母系遗传性。

第十五章复杂性状的遗传体系

1.了解多因素性状的决定因素,人工选择控制可进化。

2.理解遗传性差异反应个体间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态性的系谱研究在数量

性状图位中的应用。

五、实践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

无。

六、有关教学环节的说明

本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在已经学习普通遗传学的基础上,针对当代生命科学中所涉及的遗传学现象从细胞分子水平加以阐释。本课程建议使用考查或开卷考试的考核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加以评定。成绩评定应以平时上课情况(占40%)和学习考核结果(占60%)的总和作为最终成绩。

七、学时分配

八、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目

Daniel l. Hartl & Elizabeth w. Jones.《Essential GENETICS》.third edition. USA:Jones and Bartlett Publishers

九、其它

执笔人:张娟、肖波教研室主任:肖波教学院长(主任):张萍

遗传学进展概述(选修课论文)

遗传学进展概述 作者:戴宝生 克隆水稻分蘖的主控基因MOC1 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3年5月23日报道,最近,我国科学家成功分离和克隆了水稻分蘖的主控基因MOC1,该成果是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及其合作者在国内独立完成的。该研究结果已发表在Nature,2003,422:618上,这是我国分子遗传学基础研究领域的第一篇源自国内的Nature文章,标志着我国植物功能基因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分蘖是水稻等禾本科作物在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枝现象,也是一个重要的农艺性状,它直接确定作物的穗数并进而影响产量。虽然对水稻分蘖的形态学、组织学及突变体都有过很多描述,但是控制分蘖的分子机制一直没有弄清。自1996年起,在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的共同资助下,李家洋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水稻研究所的钱前博士等开始进行此方面的研究。经过不懈努力,项目组鉴定了一株分蘖的极端突变体——单杆突变体MOC1。通过遗传图谱定位克隆技术,分离鉴定了在水稻分蘖调控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因MOC1,它的缺失可造成分蘖的停止。进一步的功能分析表明,该基因可编码一个属于GRAS家族的转录因子,该转录因子主要在腋芽中表达,功能是促进分蘖和促进腋芽的生长。对这一重要基因的深入研究,将有望解释禾本科作物分蘖调控的分子机制,对于水稻高产品种的培育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走出“基因决定论”的误区 自从基因一词在20世纪初进入科学家的词汇表以来,它不仅是生物学家最为常用的词汇之一,也成为当今普通大众最为熟悉的科学术语之一。随着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步,人们不仅知道了基因的化学性质——DNA序列,而且还认识到了基因的功能——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由此,逐渐形成了一种广为流行的“基因决定论”:生命的各种性质和活动都是受基因控制的,甚至人类的精神活动也在基因的控制之下。不久前,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和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某些患有诵读困难的病人中,发现了一种名为“DYXC1”的基因发生了突变。也就是说,人类的阅读可能受到这种“DYXC1”基因的控制。不可否认,基因对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因的异常通常就会导致生命的异常。但是,作为开放的复杂系统,生命活动从来就不是由一种因素就能完全决定的。当前越来越多的证据,正在向“基因决定论”挑战。科学家正在以一种全新的视野来理解生命现象。 不再是“垃圾” 随着基因组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在多细胞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基因仅是其全部DNA 序列的一小部分。在人类基因组中,全部基因序列只占基因组的2%左右。基因组内的非基因序列曾一度被研究者称为“垃圾DNA”(junk DNA)。这些“垃圾DNA”中至少有一半是

遗传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遗传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遗传学实验Experiment of genetics 课程编号:1313013224 课程类别:专业课 总学时数:33 实验时数:33 学分:1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综合教研室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 适用对象:本科(四年) 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 遗传学实验课是为加深学生对所学的遗传理论课内容的理解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现代遗传学实验理论和实验技术,巩固和验证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客观的态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培养21世纪教学和科研人员奠定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与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以及动、植物学,细胞生物学课程均有联系,所以在上述课开出后有利于该课的顺利开出。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 实验一、大蒜根尖的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各时期动态变化[1];细胞的固定、解离、压片方法[3]; 实验二、细胞的减数分裂 植物花粉形成中的减数分裂过程[1];染色体的动态变化[2];制备减数分裂玻片标本的方法和技术[3]; 实验三、染色体核型分析 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基本方法[3];显微摄影技术[1]; 实验四、果蝇生活史及形态观察 果蝇的生活史[1];果蝇几个突变型的形态特征[3]; 实验五、小白鼠骨髓染色体制片技术 小白鼠骨髓细胞制作染色体标片[3];空气干燥法基本技术[1]; 实验六、果蝇唾腺染色体的观察 剖取果蝇唾腺技术[3];制作唾腺染色体标本的方法[3];多线染色体的特征[2]; 实验七、果蝇的单、双因子杂交、伴性遗传、三点测交实验 果蝇的杂交技术[3];统计处理方法[3];伴性遗传和非伴性遗传区别[1];绘制遗传学图的原理和方法[3]; 实验八、人工诱发多倍体植物

遗传学及其应用

遗传学及其应用 阮庆丰 2013年11月10日 摘要 遗传学是20世纪兴起的一门年轻而又发展迅速的学科,随着研究的进展,它的分支已渗入到生物科学的所有领域,成为现代生物学的中心和带头学科。它既是生物学中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同时又是应用性非常强的的一门课程。遗传学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层出不穷,而新成果又快速的转化为生产力。如遗传工程技术已成为世界多国的支柱产业,而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等正在为人类展示出美好的前景。这一切也向人们展示,21世纪的遗传学是一个极具活力的学科,它将带动整个生命科学迅速发展,使人类支配和主宰生命世界的能力再有一个巨大的飞跃。本文主要从遗传学的发展史,遗传学的基础和原理以及遗传学在遗传标记方面的应用三个方面,阐述了遗传学的发展和遗传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遗传学发展史原理基础遗传标记 1.遗传学的概念及发展史 1.1遗传学的基本概念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命科学最重要的分支之一。遗传和变异的生物界最普遍和最基本的两个特征。所谓遗传(heredity),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变异(variation)则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存在的差异。

1.2遗传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遗传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由细胞到细胞、由亲代到子代,亦即由世代到世代的生物信息的传递,而细胞及所含的染色体则是生物信息传递的基础。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在于:阐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及其表现的规律;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其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的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防治遗传疾病,提高医学水平,造福人类。 1.3遗传学发展简史 人们在古代从事农事生产过程中便注意到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春秋时有“桂实生桂,桐实生桐”,战国时又有“种麦得麦,种稷的稷”的记载。这说明古代人民对遗传和变异有了粗浅的认识。但直到19世纪才有人尝试把积累的材料加以归纳、整理和归类,并用理论加以解释,对遗传和变异进行系统的研究。总结起来,遗传学的诞生和发展经历了以下阶段: 一、遗传学的诞生 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和“获得性遗传假说”→达尔文的“泛生论学说”→魏斯曼的“种质学说”→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假说”→遗传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遗传学的发展 (一)经典遗传学的发展 摩尔根的连锁遗传定律→人工诱变→群体遗传、数量遗传和杂种优势理论的确立→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的证实→“一个基因一个酶”学说 (二)现代遗传学的发展 分子遗传学的诞生和发展→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重组DNA技术的诞生和发展→基因多样性的确立→基因组计划的启动和应用 遗传学100余年的发展历史,充分的说明遗传学是一门发展极为迅速的学科,无数事实说明,遗传学的发展正在为人类的未来展示出无限美好的前景。 2.遗传学的原理及基础 2.1遗传学的基本原理 通过前人的观测与实验以及后人对这些实验的总结和验证,遗传学家们已把各种基本概念作为遗传学的原理而建立起来。这些原理有诸如:

英汉汉英翻译学习 译后感

至今为止,已经学了一个学期的翻译基础。虽说未涉及汉译英的学习,但从过去这一学期对英译汉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我深知翻译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对我来说,学好翻译这门课程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任重而道远。 在未上翻译课之前,每每听人提及翻译,以为就只是单纯的两种语言的转换;谁知经过一个学期的翻译课学习,才知道自己竟是大错特错了。当代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及其语言六大功能(表达功能、信息功能、祈使功能、人际功能、审美功能、元语言功能),我国翻译家严复的“信、达、雅”三大翻译标准等,让我更进一步了解什么是翻译。 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在进行翻译活动时,除了要遵循翻译的两大原则(忠实、通顺)外,还要注意直译与意译、异化与归化等翻译技巧的运用。否则,翻译时,容易出现“翻译腔”。如;And so you shall be my darling----when l tell you! 译文一:当我告诉你的时候——我的宝贝,你会知道的。译文二:那你等着吧——等到我告诉了你,你就懂得了!这两种翻译中,第一种机械地模仿原文,不知变通,是典型的“翻译腔”。而第二种摆脱了原文的结构束缚,用符合目的语的语言表达形式再现了原文的意义和精神。 此外,对一些翻译技巧(如:词类转换法、重复法、正反反正翻译法、抽象与具体转换法、抽词拆译法、增词语省略法、物称人称转化法、形合意合转换法、视点转换法等)的学习及反复练习,也让我在学习的同时发现并总结出一些翻译时常出现的问题。如:的、地、得的正确使用(美丽的太阳花、吃力地行走、高兴得手舞足蹈);量词的正确使用(一只小熊、一头大熊、一个熊妈妈);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注意句子的停顿);“so·····that”不能译成“如此·····以至于”可译成“那样·····因此or所以”;“when·····”不能译成“当······时”;人的mate译成“伙伴”,动物的mate译成“配偶”,而人的“配偶”是spouse;“go down the wind”译成顺着风走,“go up the wind”译成逆着风走;定语从句的译法:分片——逐个译出——理解大意——调整语序。 另外,长句的翻译也是一大难点。像顺序法、分译法、逆序法、综合法等长句翻译方法都可用于翻译中,才能译出更好的译文。 与汉语习惯不同,在英语中,为了避免重复,通常用同义词、近义词代替前文出现过的词。同时,英语中通常用大量的连词,是句子更紧凑,而汉语恰恰相反。因此,在英译汉时,要尽量避免将关联词“和、所以、因此、而且····”翻译出来。 我深知自己基础比较薄弱,因而在学习时也比较吃力,但我不会因此而自暴自弃,相反,我会加倍努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学好翻译这门课程。

遗传学-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遗传学实验 Experiments of Genetics 【课程编号】1410012【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分数】1.5学分【适用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学时数】48学时【编写日期】2009年6月 一、教学目标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科学和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应符合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技能娴熟、综合素质过硬的高要求,实验课程应建设成为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教学体系;要求实验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本课程要求将经典遗传学规律同现代遗传学内容有机结合,在基本规律、基础理论的基础上,用体现基本知识点、充分利用所需实验技术、有助于理解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内容训练学生,使学生习得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模块1:基本遗传规律(实验1-4) 实验一、果蝇的表型观察与性别鉴定2学时基础性 主要内容:果蝇的表型观察、性别鉴定。 教学要求:了解果蝇的生长和遗传特性,果蝇的科学研究价值;理解利用果蝇进行遗传分析的方法;掌握果蝇的基本形态、果蝇的遗传特征和遗传方式。 重点、难点:生长不良果蝇的性别鉴定,特殊性状的准确鉴别、各代之间的时间把握。 其它教学环节:讲授观察方法、实验基本原理,研讨准确判断果蝇特征的方法技巧。 实验二、果蝇杂交实验设计及结果统计分析6学时综合性 主要内容:果蝇的培养和基本实验体系建立,设计杂交实验方案,对杂交结果的统计与分析,研究与验证单基因位点、多基因位点和伴性基因的遗传规律。 教学要求:了解果蝇的基本遗传学规律;理解利用果蝇进行遗传分析的方法,杂交设计的基本原理——与研究的规律相符,准确、简便、科学;掌握果蝇杂交实验的全部过程和注意事项。 重点、难点:果蝇的培养和基本实验体系建立,果蝇杂交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其它教学环节:讲授实验基本原理,小组实验经验交流(果蝇杂交实验的设计、方法、杂交结果分析)。

汉英翻译教程

汉英翻译教程

第一章 汉英语言对比 相关参考: 翻译教学和研究的经验表明:翻译理论和技巧必须建立在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对比分析基础上。英汉互译的几项基本原则和技巧,如选词(Diction)、转换(Conversion)、增补(Amplification)、省略(Omission)、重复(Repetition)、替代(Substitution)、变换(Variation)、倒臵(Inversion)、拆离(Division)、缀合(Combination)、阐释(Annotation)、浓缩(Condensation)、重组(Reconstruction),以及时态、语态、语气、习语、术语等的译法,都集中地体现了英汉的不同特点。机器翻译是让计算机按照人们所制定的程序和指令进行不同语言的对比转换,也离不开对比分析。翻译之所以困难,归根结底是因为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因此,对比、分析和归纳这些差异,便是翻译学的重要任务。 不同语言的对比分析不仅有利于教学和翻译,也有助于语言交际。通过对比分析,人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外语和母语的特性,在进行交际时,能够有意识地注意不同语言各自的表现方法,以顺应这些差异,防止表达错误,避免运用失当,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 纪德是最理解莎士比亚的法国作家之一。在他看来,“没有任何作家比莎士比亚更值得翻译”,但同时,“也没有任何作家比他更难翻译,译文更容易走样”。纪德对莎士比亚的理解是双重的,既是精神的,也是语言的。他在与莎士比亚的相遇与相识中,经历了一系列的考验。对他在翻译中经历的这番历史奇遇,他曾在为七星文库出版的《莎士比亚戏剧集》撰写的前言中作了详尽的描述:描述了两种文化与两种语言之间的遭遇,也揭示了翻译中译者所面临的种种障碍。 纪德首先看到的,是语言与文化层面的逻辑性,这涉及到不同语言的思维方法。他说:“莎士比亚很少考虑逻辑性,而我们拉丁文化缺了逻辑性就踉踉跄跄。莎士比亚笔下的形象相互重现,相互推倒。面对如此丰富的形象,我们可怜的译者目瞪口呆。他不愿意对这种绚丽多彩有丝毫遗漏,因此不得不将英文原本中用仅仅一个词表示的暗喻译成一个句子。原来像蛇一样紧紧盘成一团的诗意,如今成了松开的弹簧。翻译成了解释。逻辑倒是很满意,但魅力不再起作用。莎士比亚的诗句飞跃而过的空间,迟缓的熊虫一瘸一拐才能走完。”在紧密的逻辑与丰富的形象之间,英语与法语的天平有所侧重,在两者的遭遇中,译者的无奈与局限源于文化与语言的巨大差异。 头脑清醒的纪德没有丝毫责备英语或莎士比亚的语言的意思,相反,在翻译莎士比亚的戏剧中,他充分意识到了母语的缺陷。他说:“只有在接触外语时,我们才意识到本国语言的缺陷,因此,只会法语的法国人是看不到缺陷的。”他的这一观点与德国作家歌德的观点几乎是一致的。异之于我,可作一明镜,从异中更清楚地照清自身。在这个意义上,与异语文化的接触,有助于认识母语与母语文化的不足。看清了自身的不足,便有可能从异语异文化中去摄取营养,弥补自身,丰富自身。 在艰难的翻译中,纪德亲历了种种障碍,他结合翻译中的具体例证,作了某

英汉汉英实用翻译教程

一、汉译英部分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Tao Te Ching - The Way of Life - The Wisdom of Ancient China ?The tao that can be described is not the eternal Tao. ?The name that can be spoken is not the eternal Name. The Way that can be told of is not an Unvarying Way; The names that can be named are not unvarying names.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The Master "Is it not pleasant to learn with a constant perseverance and application? ?"Is it not delightful to have friends coming from distant quarters? ?"Is he not a man of complete virtue, who feels no discomposure though men may take no note of him?" ?The Master said, "Fine words and an insinuating appearance are seldom associated with true virtue."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The philosopher Tsang said, "I daily examine myself on three points:-whether,in transacting business for others, I may have been not faithful;-whether, in intercourse with friends, I may have been not sincere;-whether I may have not mastered and practiced the instructions of my teacher." 3.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The Master said, "I will not be afflicted at men's not knowing me; I will be afflicted that I do not know men." …The Master said, "Learning without thought is labor lost; thought without learning is perilous."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The Master said, "If a man keeps cherishing his old knowledge, so as continually to be acquiring new, he may be a teacher of others." 4.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In ancient times those who wanted to learn would seek out a teacher, one who could propagate the doctrine, impart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resolve doubts. Since no one is born omniscient, who can claim to have no doubts? If one has doubts and is not willing to learn from a teacher, his doubts will never be resolved. Anyone who was born before me and learned the doctrine before me is my teacher. Anyone who was born after me and learned the doctrine before me is also my teacher. Since

英汉汉英翻译段落练习100篇

1Lexicography 1)Lexicography provides at its best a joyful sense of busyness with language2) One is immersed in the details of language as in no other field. 3) Sometimes the details are so overwhelming and endless they sap the spirit and depress the mind4) Often at the end of a hard day’s work one realizes with dismay that the meager stack of finished work one has accomplished has an immeasurably slight impact on the work as a whole 5) As I hope the readers of this work will come to understand dictionaries do not sprint into being 6)People must plan them collect information and write them.7 )Writing takes time and it is often frustrating and even infuriating.8 )No other form of writing is at once so quixotic and so intensely practical.9) Dictionary making does not require brilliance or originality of mind.10) It does require high intelligence mastery of the craft and dedication to hard work.11) If one has produced a dictionary one has the satisfaction of having produced a work of enduring value. 2.Pollution 1) Pollution is a problem because man in an increasingly populated and industrialized world is upsetting the environment in which he lives.2) Many scientists maintain that one of man’s greatest errors has been to equate growth with advancement. 3) Now ―growth‖ industries are being looked on with suspicion in case their side effects damage the environment and disrupt the relationship of different forms of life.4) The growing population makes increasing demands on the world’s fixed supply of air water and land.5) This rise in population is accompanied by the desire of more and more people for a better standard of living, in an ever increasing amount of waste material to be disposed of.6) The problem has been causing increasing concern to living things and their environment.7) Many believe that man is not solving these problems quickly enough and that his selfish pursuit of possessions takes him past the point of no return before he fully appreciates the damage. 1参考译文 词典编纂的绝妙之处是给人一种与语言打交道的快乐感。不像其他领域,编词典的人整天都钻在语言材料中。有时碰到的语言材料浩如烟海,令人耗神。往往一天辛苦工作下来,发觉所完成的薄薄几页草稿只是全部工作的九牛一毛,好不沮丧。正如我希望这部著作的读者会逐渐明白的那样,词典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先制定计划,收集材料,然后方能编写。编写词典不仅耗费时间,而且常让人受挫,甚至恼怒。没有其他的写作像编纂词典那样,既要有空想又要脚踏实地。词典编纂并不需要横渡的才华或独创的思维,但却要求很高的智力,对词典编纂的精通,和甘于吃苦的精神。一个人编写出一部词典,就会因它的长久价值而得到一份快慰。 2参考译文 污染已成为问题,因为在当今人口越来越多,社会越来越工业化的世界上,人类正在污染他们居住的环境。许多科学家认为人类最大的错误是把发展和进步等同起来。现在人们以怀疑的态度看待“发展性”的产业,因为它们的副作用会破坏环境,破坏各种生命之间的关系。人口的增长导致对世界上有限的空气、水和土地的需求不断增长。伴随着人口增长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渴望更高的生活水平。于是对电、水和商品的更大需求必然造成有更多的废物要处

现代遗传学笔记_赵寿元

现代遗传学(Modern Genetics) 第一章绪论 1、遗传学:是研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基因和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2、遗传(heredity):生物性状或信息世代传递中的亲子间的相似现象。 3、变异(variation):生物性状在世代传递过程中出现的差异现象。 4、遗传与变异的关系。遗传与变异是一对矛盾。遗传维持了生命的延续,没有遗传就没有生命的存在,没有遗传就没有相对稳定的物种;变异使得生物物种推陈出新,层出不穷。没有变异,就没有物种的形成,没有变异,就没有物种的进化,遗传与变异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使得生物生生不息,造就了形形色色的生物界;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生存与进化的基本因素。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遗传和变异的表现与环境不可分割。 5、基因:是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序列,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 6、基因学说主要内容 ①.种质(基因)是连续的遗传物质; ②.基因是染色体上的遗传单位,有很高稳定性,能自我复制和发生变异; ③.在个体发育中,基因在一定条件下,控制着一定的代谢过程表现相应的遗传特性和特征; ④.生物进化主要是基因及其突变等。 7、基因概念的发展。 ? 1866,年Mendel在他的豌豆杂交实验论文中首次提出遗传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假说; ? 1909年,丹麦学者Johannson第一次提出“基因(gene)”这一术语,泛指那些控制任何性状,又依孟德尔规律的遗传因子; ? 1911,Morgan通过对果蝇的研究,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至此经典遗传学把基因看作是不可分割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是决定遗传性状的功能单位和突变、重组“三位一体”的最小单位; ? 1941年美国生物学家比德尔和塔特姆证明酶有控制基因的作用,认为一个基因的功能相当于一个特定的蛋白质(酶),基因和酶的特性是同一序列的,每一基因突变都影响着酶的活性,于是在1946年提出了“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奠定了基因和酶之间控制关系的概念,开创了现代生物化学遗传学。 ? 1944年,O.T.Avery通过肺炎球菌的转化试验,证明基因的化学成分为DNA,基因是DNA分子上的功能单位; ? 1955年,S.Benzer根据侵染大肠杆菌的T4噬菌体基因结构的分析,证明了基因的可分性,提出了突变子、重组子和顺反子的概念,认为顺反子是遗传的功能单位,相当于传统意义上的基因,它包括许许多多突变子或交换子。突变子或交换子经后来证明就是一个核苷酸对。否定了决定遗传性状的功能单位和突变、重组“三位一体”的最小单位。一个顺反子就是一个基因,是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序列,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这个基因或者编码蛋白质,或者编码RNA分子(tRNA、rRNA)。 第二章经典遗传学的诞生 ●种质(germplasm):指性细胞和产生性细胞的细胞,永世长存,世代相继,独立与体质;获得性不能遗传 ●体质(somatoplasm):构成除种质以外的身体所有其余部分的细胞,来自种质; ●遗传模式植物——豌豆:闭花授粉的植物,遗传相对性状十分稳定、有个别性形态特征、花形比较大。 孟德尔在前人实践的基础上,通过: (1)遗传纯:以严格自花授粉植物豌豆为材料; (2)稳定性状:选择简单而区分明显的7对性状进行杂交试验; (3)相对性状:采用各对性状上相对不同的品种为亲本; (4)杂交:进行系统的遗传杂交试验; (5)统计分析:系统记载各世代中各性状个体数,并应用统计方法处理数据,进而获得各种结果,否定了长期流行的混合遗传观念。 ●性状(trait):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并能从亲代遗传给子代。 ●单位性状(unit trait):个体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之后的性状。 ●相对性状(contrasting trait):指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 ●显性性状:F1表现出来的性状(与亲本之一相同) ●隐性性状: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与另一亲本相同) ●完全显性:F1表现与亲本之一完全相同。

中国经典名著英汉汉英翻译

中国名著英文翻译推荐 1.《西游记》Pilgrimage to the West; Journey to the West 2.《三国演义》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3.《红楼梦》A Dream in Red Mansions (The Story of the Stone) 4.《水浒传》Heroes of the Marshes; Water Margins 5.《本草纲目》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6.《聊斋志异》Strange Tales of a Lonely Studio 7.《论语》Analects of Confucius 8.《山海经》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Rivers 9.《围城》A Surrounded City 10.《西厢记》The Romance of West Chamber 11.《资治通鉴》History as a Mirror 12.《史记》Shi Ji/ Historical Records 13.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The Four Books (The Great Learning,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The Mencius) 14.《阿Q正传》The True Story of Ah Q 15.《春秋》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16.《论语》THE ANALCETS OF CONFUCIUS 17.《诗经》the book of odes 18.《世说新语》essays and criticism (shi shuo hsin yu) 19.《封神演义》the legend of deification 20.《金瓶梅》The golden lotus 21.《西厢记》The west chamber

现代遗传学教程配套幻灯片(共329张)

现代遗传学教程配套幻灯片(共329张) §1 绪论 1-01MODERN GENETICS 1-02What’s GENETICS?1-03遗传学基因1-04遗传物质来至父母1-05孟德尔1-06selective breeding1-07果实1-08鸡 1-09猪牛1-10水稻1-11T-DNA1-12花 1-13花蕊1-14苔1-15棉花1-16玉米 §2 遗传的三大基本定律 2-01现代遗传学教程2-02孟德尔 2-03豌豆杂交实验2-04plants 2-05豌豆杂交实验结果2-06香豌豆杂交实验(一) 2-07紫茉莉花色的遗传2-08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2-09植物自交不亲和性图解2-10基因互作-鸡冠形状的遗传 2-11互补效应-香豌豆花色的遗传2-12狗毛色的显性上位遗传 2-13家鼠毛色隐性上位遗传2-14基因相互作用的机理 2-15遗传的染色体学说2-16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2-17互引相与互斥相2-18果蝇的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 2-19对果蝇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的解释(一)2-20对果蝇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的解释(二)–完全连锁2-21对果蝇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的解释(二)– 不完全连锁 2-22在减数分裂前期非姊妹染色单体间的可见交叉点 2-23交换是产生基因重组的基础-交换模式图 §3 染色体与遗传 3-1雌雄果蝇及其性染色体3-2雌雄果蝇及其性染色体 3-3果蝇Sxl性决定开关3-4果蝇Sxl性决定开关 3-5人的XY型性别决定3-6人类探索睾丸决定因子的进展示意图 3-7人类睾丸决定因子位于Y染色体短臂的证明3-8雌、雄螠虫示意图 3-9蜜蜂的性别决定3-10扬子鳄的卵在不同的温度下可发育为不同的性别3-11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3-12用纯系白眼果蝇证明伴性遗传 3-13白眼雄蝇与纯系红眼雌蝇杂交及红眼雄蝇与 纯系白眼雌蝇杂交的结果 3-14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 3-15用纯系白眼果蝇证明伴性遗传3-16白眼雄蝇与纯系红眼雌蝇杂交及红眼雄蝇与纯系白眼雌蝇杂交的结果 3-17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不正常分离示意图3-18对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交配3-19人类性染色体的差异区域和同源区域3-20伴X连锁遗传

现代遗传学(双语)

《现代遗传学》(双语)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2542230 课程中文名称:现代遗传学(双) 课程英文名称:Modern Genetics 课程类型:(学科选修课) 总学时:36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0 课外学时:0 学分:2 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学 先修课程:普通遗传学 开课院系:生命科学学院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理科生物类学科选修课,也是理科学生学习和掌握当代遗传学的一门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从细胞、分子水平来理解遗传学,使学生能够理解遗传的本质,具有运用细胞、分子遗传学知识解释和治疗动植物(包括人)遗传现象和遗传疾病的能力,以及运用现代遗传学原理和工具改造或创造新物种的基本技能。 三、课程教学目标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 1.描述生物遗传特性的基础理论过程; 2.应用遗传的基本理论解释生物遗传现象; 3.利用现代遗传学原理和工具,提出解决人类遗传缺陷或改造、改良物种,创造新物种的技术路线。 四、理论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 (一)分子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回顾 第一章 DNA:基因的遗传密码及基因组学 1.掌握DNA作为遗传分子的结构、复制方式及编码特性。 2.理解突变导致基因的改变,环境和基因对性状的影响。 3.了解进化意味着生命变化的连续性。

(二)经典遗传学分析 第二章孟德尔定律 1.了解孟德尔传递遗传学的现代观,在发育中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 2.理解孟德尔遗传学中几率的重要性,等位基因特性对表现型作用的明显性,不同基因突变的互补是遗传学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1.了解每个物种均有特征性成套的染色体。 2.理解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均含有与母细胞等同的染色体,减数分裂导致不同遗传性配子的产生。 3.掌握真核生物染色体的结构,理解与染色体连锁的基因特性,理解统计和概率在遗传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第四章基因连锁和遗传图谱 1.掌握连锁基因在有丝分裂中的遗传学行为。 2.理解DNA序列多态性在人类遗传图谱中的应用,理解DNA分子的断裂和重接会导致重组。 第五章人染色体组型和染色体行为 1.了解人类染色体组型。 2.理解自然流产的常见因素为染色体畸变,染色体重排会产生重要的遗传效应。 3.了解多倍体及其在草本中的重要性,理解基因组进化中染色体重排。 (三)分子遗传学分析 第六章 DNA的化学结构、复制及其操作 1. 掌握DNA的化学结构。 2. 理解其复制机理及过程。 3. 掌握PCR及终止法测序。 第七章突变和DNA修复机制 1. 了解突变的分类及转座元件作为突变的因子,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 2. 掌握突变的修复机制。 3. 理解实验用于检测诱变或癌变剂的作用。 第八章细菌及噬菌体遗传学

数量遗传学综述

数量遗传学的发展历程 摘要:数量遗传学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本文以数量遗传学的诞生、发展、现状为线索,阐述了该学科诞生的背景及所得到的启示、体会,介绍了数量遗传学发展历程的三次结合,分析了它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数量遗传学数量性状发展历程 1865年,孟德尔(G·Mendel)根据豌豆杂交试验,表了论文《植物杂交试验》,提出了遗传因子分离重组的假设,形成了孟德尔理论,标志着经典遗传的诞生。19世纪末,孟德尔遗传学与数学相结合成了群体遗传学(population genetics)。20世纪年代,Fisher在关于方差组分剖分的论文[1]中将体遗传学进一步与生物统计学相结合,奠定了数遗传学(quantitative genetics)的基础。数量遗学是以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trait)为研究对的遗传学分支学科[2],它作为育种的理论基础已发展了近百年。而将数量遗传学的理论应用于动育种则应归功于Lush(1945)在其划时代的著作物育种方案》(Animal Breeding Plan)中的系统述[3]。在中国,1958年吴仲贤教授翻译的出版了英K·Mather 的第一版《生统遗传学》(Biometricalnetics),对我国动植物数量遗传学的发展起到了键性的推动作用。在基因组学时代,随着对数量状基因型的识别,人们通过对经典数量遗传学模的修改完善,数量遗传学为分析表型信息和基因信息构建筑了合理框架,数量遗传学将会比过去挥更大的作用[4]。在畜牧业生产中,与生产性能有的大多数经济性状属于数量性状。因此,研究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数量遗传学诞生的背景 数量遗传学的诞生可以追溯到Fisher(1918)关于方差组分剖分的论文[1],它作为育种的理论基础已经发展了近1O0年,而数量性状的遗传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1885年,Galton[5]报道了205对父母与其930个后裔的身高关系。其后,Pearson陆续提出了13种密度函数,用以描述数量变异的分布。他们可算是数量遗传研究的先行者,但当时并没有遗传学理论作指导,人们也没有把他们

基因工程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现代遗传学概论报告

基因工程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姓名:傅宁捷学号:08052210 专业:软件工程 摘要:基因工程在近几十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已经和人类的社会密切相关。然而任何学科技术都是利害互存,故本文从基因工程在农牧业、食品行业、医药行业的应用和对环境、健康、伦理等方面的影响入手,以探索如何发扬其优势,克服其不足的方法,使基因工程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 关键词:基因工程、应用、利弊 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基因工程技术为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1]。基因工程在其产生的几十年时间里,已经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地步。其应用范围之广,应用领域之多,已渗入社会的方方面面[2]。基因工程在农牧业、食品工业、医药行业、环境保护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历史和事实证明,任何学科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基因工程也不例外。安全方面、环境污染方面、伦理方面等的问题已经突显出来,到了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地步。故本文从正反两方面探讨基因工程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如何发扬其优势,克服其不足的方法,使基因工程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 1.基因工程的应用与成果 1.1基因工程在农牧业的应用 对农业的发展来说,经基因工程改良了的种子将更容易种植、加工和运输,这些种子变成了热门的商品,使种子公司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为转基因作物的迅速推广奠定了基础,为解决全球性的粮食危机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办法。自从20世纪8O年代第一个转基因植物实验成功以来,在短短时问里,转基因技术在植物品种改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例如,普通西红柿在收获和运输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软化而腐烂,研究发现这种软化过程受一种酶控制。科学家按照该酶的基因序列设计出它的反义RNA基因,并转入西红柿,从而抑制了这种酶的软化作用,使西红柿的成熟过程延缓,有利于运输和保存。基因工程西红柿也是第一个批准商业化的基因工程农作物[2]。(见图.1)再如,农业上的一种著名的微生物杀虫剂,叫苏云金杆菌,简称BT,在世界上推广应用了半个多世纪。根据苏云金杆菌的杀虫原理,科

赵寿元现代遗传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经典遗传学的诞生 ●遗传学(genetics)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 ●遗传(heredity):生物性状或信息世代传递中的亲子间的相似现象。 ●变异(variation):生物性状在世代传递过程中出现的差异现象。 基因概念的发展 1866,年Mendel在他的豌豆杂交实验论文中首次提出遗传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假说; 1909年,丹麦学者Johannson第一次提出“基因(gene)”这一术语,泛指那些控制任何性状,又依孟德尔规律的遗传因子; 1911,Morgan通过对果蝇的研究,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至此经典遗传学把基因看作是不可分割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是决定遗传性状的功能单位和突变、重组“三位一体”的最小单位; 1941年美国生物学家比德尔和塔特姆证明酶有控制基因的作用,认为一个基因的功能相当于一个特定的蛋白质(酶),基因和酶的特性是同一序列的,每一基因突变都影响着酶的活性,于是在1946年提出了“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奠定了基因和酶之间控制关系的概念,开创了现代生物化学遗传学。 1944年,O.T.Avery通过肺炎球菌的转化试验,证明基因的化学成分为DNA,基因是DNA分子上的功能单位; 1955年,S.Benzer根据侵染大肠杆菌的T4噬菌体基因结构的分析,证明了基因的可分性,提出了突变子、重组子和顺反子的概念。 ●性状(trait/character):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并能从亲代遗传给子代。 相对性状(contrasting character)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 异花授粉(cross-fertilized)=杂交(hybridization) 显性性状(dominant character)隐形性状(recessive character) 纯合子(homozygote)/杂合子(heterozygote) ●表型(phenotype)生物体表现出的可观测的性状 基因型(genotype)个体的基因组合,即遗传组成 孟德尔提出以下假说 ①生物的遗传性状是由遗传因子(hereditary determinant)决定的。 ②每棵植株的每一种性状都分别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 ③每一个生殖细胞(花粉或卵细胞)只含遗传因子的一个。 ④每对遗传因子中,一个来自父本的雄性生殖细胞,另一个来自母本的雌性生殖细胞。 ⑤形成配子细胞时,每对遗传因子相互分开,也就是分离,然后分别进入生殖细胞。 ⑥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一个新合子或个体)是随机的。 ⑦控制红花的遗传因子同控制白花的遗传因子是同一种遗传因子的两种形式,其中红花对白花是显性,白花对 红花是隐性。只要有一个控制红花的遗传因子就会开红花,只有两个遗传因子都是控制白花的植株才会开白花。 ●分离法则law of segregation:F2群体中显隐性分离比例大致为3:1。 ●自由组合法则:又称独立分配法则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指形成包含两个以上的相对性状的杂种时, 各对相对性状之间各自独立地发生自由组合。 独立分配规律的要点:控制两对不同性状的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一对等位基因与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分配到配子之中。 独立分配的实质:控制两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布在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时,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发生分离,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完整性法则:支配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彼此组合形成杂种时,互不沾染,互不融合。遗传因子在杂种中仍然保持其完 整性。 ●复等位基因(Allele, Allomorph)同一基因座(locus)存在的两个以上不同状态的基因, 其总和称之为复等位 基因(multiple alleles)(如,红细胞血型,I A、I B、i ..)。 ●χ2检验χ2=Σn i=1(实际频数-预计频数)2/预计频数 df=n-1(自由度) p=0.05(显著差异) p=0.01(极显著差异) 模式生物——果蝇 1、果蝇的生活周期短。大约为10天,新羽化的雌性成虫大约8小时可交配,约40小时开始产卵。 2、容易培养;通过控制养殖的温度,可以加速和减缓果蝇的发育。 3、繁殖子代多;产卵初期每天可达50~70枚,累计产卵可达上千枚。 4、染色体数目少; 5、染色体大; 6、有个别性形态特征; 7、还积累了丰富多彩的遗传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