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12院校版

教育学 12院校版
教育学 12院校版

教育学基础笔记(十二院校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基础章)

第一节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概念(从理念上认识)

(一)教育的日常用法

作为一种过程

有三类作为一种方法

作为一种社会制度

(二)教育的词源

educare “引出”的意思。

在我国,“教”与“学”是词源。

(三)教育的定义(★★★代表重点)

1、从社会的角度定义。

有三个层次: 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2、从个体的角度定义。

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出发点是“学习”和“学习者”。

3、二者的缺陷。

社会角度:外在强制过程;过于宽泛(广义的);循环定义(狭义的)。

个体角度:忽视社会影响;外延过于宽泛。

4、准确的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A、实践性

B、耦合过程

C、动力性

D、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

二、教育的要素(从系统的角度认识)★★★

(一)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1、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2、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

3、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4、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二)学习者

1、使用“学习者”这个概念的原因。

有两个:“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存在,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跟“学生”相比,“学习者”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

2、学习者的特征。

有四个: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

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

不同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

不同人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

(三)教育影响

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

教育影响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上述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少任何一个都不可。教育是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三、教育的形态★

(一)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

了解二者的概念

注意伊里奇的“非学校化社会”这个概念。

非学校化社会——起源与20世纪70年代激进主义教育改革思潮,倡导者是美国的伊里奇。他打出了“非学校化社会”的旗帜,认为近代以来人类所建立起来的以组织化、制度化和仪式化为主要特征的学校体系,在总体上具有压制性、同质性和破坏性,妨碍了真正的学习和教育,降低了人类自我成长的责任心。因此,应彻底颠覆制度化的现代学校教育以及建立于其上的学校化社会,代之以自主学习的“教育网络”,以及建立于其上的人人平等、自律自助、愉快交往的“非学校化社会”。

(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

一般的看书了解就可

要充分地利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每一种教育形态的有时与长处,最终形成“教育合力”

(三)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

注意三方面:

1、首先要把握它们所处时代的生产力、经济状态以及上层建筑的特征。

2、农业社会的教育不等于“农业教育”,前者是基本的教育形态,后者是专门的教育类型。

3、三种形态的教育,是建立在前一种形态教育基础上的,彼此是一种历史的连续性。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所有的宗教的观点)

教育是由神创造的。

(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

法:勒图尔诺英:沛西·能

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指导。

“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根本错误: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从而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养育行为之间质的差别,把教育的起源问题生物学化。

(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美:孟禄

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

评价:离生物起源说不远,这种无意识模仿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但进步的是,认为这种本能是人类的类本能,而不是动物的类本能。

(四)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一)农业社会的教育

1、农业社会的基本特征(基本了解就可)

2、农业社会的教育特征

a、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b、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

c、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二)工业社会的教育

1、工业社会的基本特征(基本了解就可)

2、工业社会的教育特征(与农业社会的教育特征对应着记忆)

a、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b、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c、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

d、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三)信息社会的教育

1、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需要大致记忆)

2、信息社会的教育特征

a、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学校的目的;学校的类型;学校教育网络的建立;学校市场化;班级授课制的改造;学校教育观念方面的改革。

b、教育的国际化和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

c、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解释。

生产性——政治性、文化性

d、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学龄阶段——人的一生;青少年——所以社会成员。

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前教育学时期17世纪以前)

(一)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未形成系统的理性认识。

(二)成果主要体现在一些哲学家、思想家的哲学和思想著作中

中国:《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大学》、《师说》等

西方:柏拉图《理想国》、昆体良《雄辩术原理》等

影响:1、他们的教育思想指导了当时他们的教育活动。

2、他们的教育思想对后来教育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二、教育学的创立(17世纪到19世纪末)

(一)主客观条件:有三个

1、来源于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

2、与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定有密切关系

3、与一些学者和教育家们的努力也分不开

(二)创立标志:五个

对象;概念和范畴;方法;结果;组织机构。

(三)英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 提出了归纳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提出。

捷克夸美纽斯《大教育学》——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书中,1、他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

2、提出了系统的学科教育思想

3、不仅指出了教育应该怎么办,而且努力为教育措施寻找理论依据。

德康德《康德论教育》

认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

德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 《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不仅论述了教育学的独特性,还明确地提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础——心理学和哲学。

创办了第一个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实验学校

此外,还有洛克的《教育漫画》、卢梭《爱弥尔》、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三、教育学的发展(19世纪末以来)

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学派别和重要的教育学著作

(一)实验教育学

(二)文化教育学

(三)实用主义教育学

(四)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五)批判教育学

以上我们可以发现,

1、教育总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制约,反映着具体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求。

2、不同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教育学传统和风格。

3、教育学的发展得益于不同教育学派之间的相互批评和借鉴。

以上五个方面都从代表人、观点、评价三个方面来考查,由于书上已经很明确、条理。因此在此不再重复罗嗦。大家在记忆时把握住主要观点和关键词就可以了,不需要死记硬背。

四、当代教育学的状况(20世纪末)(非重点)

第四节教育学的价值(非重点)

一、超越日常教育经验

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三、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复习建议:本章属于教育学的基础章节,虽不重要但也是在认识上奠定基础的。最起码应知道什么是教育,教育的三要素,教育的发展,教育学的发展,这是重点部分。对这些基本概念应有明确的定位和理解。另外,对于几位大教育家的著作,观点也应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大家在看书时,即要有针对性,又要兼顾到整体。重点的部分,应仔细地看,但这并不意味着非重点就不用看了,非重点也需要看几遍,只是不需要记忆。另外,在记忆时,一定要抓住关键词语,有些问题的回答不需要你用书上的原话,但也不能太口语化了,因此还是需要多看书,书上写的比较精彩的话可以记下来。

第二章教育功能(重点章)

第一节教育功能的概述

一、教育功能的含义(基础)

教育功能——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内部外部

教育功能不是主观的期望,而是客观的结果。

二、教育功能的类型(基础)

(一)从作用对象看,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个体功能(本体功能或固有功能)

社会功能(工具功能或派生功能)

(二)从作用方向看,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三)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显性教育功能指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符合的结果。

隐性教育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

(四)多纬度的复合分类

1、把性质和形式结合起来划分

正向显性功能;正向隐性功能;负向显性功能;负向隐性功能

2、把对象和性质结合起来划分(采用)

教育对人的正向功能;教育对社会的正向功能;教育对人的负向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第二节教育的个体功能(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正向功能)

(一)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个体社会化是什么?——影响它的因素(主要是学校)——教育对其功能

1、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社会化————思想上

2、促进个体行为社会化——————行为上

3、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角色上

(二)教育促进社会个体化的功能

1、促进人的主题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自主性

2、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独特性

3、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创造性

二、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正向功能)

(一)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是成“才”的教育,是成“人”的教育

1、通过个体社会化,个体可以获得未来社会生活或职业生活中相应的角色和意识,在进入社会生活时能尽快地适应新环境。

2、传授“何以为生”的本领,教学生“学会生存”。个体把教育当作一种生存的手段和工具。(二)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1、人的成长必须接受教育。教育教人“成为人”。

2、受教育过程是一个通过促进个体发展不断追求自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知识的传授,促进人的知情意、德智体全面发展,从而造就了自由人。一个人受到的教育越多,就越能体现自己的意志自由。

三、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负向功能)

1、标准化的教学束缚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

2、过重的学业负担,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

3、学校管理模式,对学生管得过宽、过严,不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和创造性培养。

因此,应克服和矫正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其关键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第三节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对其他社会子系统的作用

一、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对人的作用

人口质量是现代生产发展和经济起飞的关键因素;我国的民族素质还比较低。

1、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根本途径。因为人口质量主要体现在人的科学技术水平、文化修养和思想觉悟、道德水平等精神因素,教育作为促进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活动,其直接的效果就是提高人口质量。

2、义务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

二、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对文化的作用

(一)传递、保存文化

1、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

2、文化在空间上的流动

(二)活化文化

由存储形态的文化转变为现实活跃形态的文化

(三)选择文化

标准:统治阶级的需要选择主流文化;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选择系统的、科学的、基本的文化。

(四)批判文化

是选择功能的深化,还具有改造功能。

(五)交流、融合文化————因为文化具有地域性

1、通过教育的交流活动

2、对不同文化的学习,对文化进行选择、改造,促进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六)更新与创造文化

1、教育对文化选择、批判、融合、构建新的文化特质和体系,使文化得到不断更新发展。

2、教育要创造一种新的文化:直接途径(直接生产新的文化)和间接途径(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三、教育促进经济发展———————————对经济的作用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因素。

(一)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

1、普通教育的作用

2、职业和专业教育的作用

(二)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

1、在生产新的科学技术教育的高效传播、加工改造

2、生产新的科学技术教育将一般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四、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对政治的作用

1、传播科学,使公民具有民主观念

2、教育民主化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民主的教育加速政治民主化。

五、教育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对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育在工业文明中促使人类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

在后工业文明中,促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

六、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一)社会发展处于负向时,教育对社会出现总体的负向功能

(二)社会发展处于正向时,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总体上是正向的,但也由于某中因素的影响,使得教育与社会的外部关系失调,出现了局部的负向功能。

——————这是人为的结果,是教育的内部和外部的异常条件所造成的正向功能的受阻和障碍。

第四节教育功能的实现★★

一、教育功能的形成

(一)教育功能取向的确立

社会发展的期待和个体发展的期待形成教育功能取向。

有两种情况: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和谐一致;

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相冲突、对立。从而出现了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这一部分与第三章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有联系)

(二)教育功能行为的发生

指可能导致产生一定功能结果的所以教育行动。

要受到社会和教育系统自身的制约。

(三)教育功能直接结果的产生

有两个过程:

1、社会各要素的直接

第四节教育功能的实现★★

一、教育功能的形成

(一)教育功能取向的确立

由社会发展的期待和个体发展的期待形成教育功能取向。

有两种情况: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和谐一致;

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相冲突、对立。从而出现了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这一部分与第三章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有联系)

(二)教育功能行为的发生

指可能导致产生一定功能结果的所以教育行动。

要受到社会和教育系统自身的制约。

(三)教育功能直接结果的产生

有两个过程:

1、社会各要素的直接影响与改变过程——形成了教育社会功能的结果

2、对受教育者的影响过程———————形成了受教育者的文化特性,培养了符合社会要求的人。

我国以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相统一为功能取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育功能的释放

包括两个环节:产品(人才产品和文化产品)的输入;产品的利用。

受到外部社会因素和教育产品本身的影响,因此要提高释放效益,一要提高教育产品自身素质,二要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复习建议:本章第一节属于基础。二、三节是重点部分,应充分地理解记忆,最终能够在不

看书的情况下口述出来。第四节着重理解,与实际结合。我建议大家在理解记忆时,先读懂(这个比较容易,教育学较简单),然后记大标题,再总结各个大标题下的要点(关键词语),这样的记法很灵活,在出现案例题时,就可以准确地定位,从你记忆的框架中提取出相应的内容、要点,然后也可以用书上的话解释,也可以用自己的话阐述。

第三章教育目的(重点章)

第一节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

一、教育目的及其质的规定性

(一)教育目的的内涵★★★(书上的这段话最好全部记下来)

教育目的——即教育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狭义的教育目的特指一定社会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向性作用的目的领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目标系列。它不仅标示着一定社会对教育培养人的要求,也标示着教育活动的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联系:在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含有“为谁培养人”的规定性,都是一定社会各级各类教育在性质和方向上不可违背的根本指导原则。

区别:1、教育目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

教育方针:除上面两个,还有“怎样培养人”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2、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要求较为明确;

教育方针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么样办教育”显得突出。

(三)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质的规定性

1、对教育活动质的规定性“教育为谁培养人”“为谁服务”

2、对教育对象质的规定性:教育对象培养的社会倾向性;培养对象应有的基本素质。

二、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

(一)根据教育目的自身实践的特点看,分为价值性教育目的和操作性教育目的。

价值性教育目的:具有价值判断的意义

操作性教育目的:具有实践操作意义

前者是后者的依据,设定原则,价值基础。后者是前者的体现形式。

(二)从教育目的要求的特点看,分为终级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

终级性教育目的:具有终级结果的教育目的

发展性教育目的:具有连续性的教育目的

前者是后者的根本依据,后者是前者的具体体现。

(三)从被实际所重视的程度看,分为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

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被社会权力机构确定并要求各级各类教育都必须遵守的教育目的。

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蕴涵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中的教育目的。

三、教育目的的功能★★

(一)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

对教育社会性质的定向作用;对人培养的定向作用;对课程选择及其建设的定向作用;对教师教学方向的定向作用。

(二)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

借助三种方式进行:确定价值的方式;标准的方式;目标的方式;

调控对象:教育工作者(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

受教育者(对学生的外部调控和学生的自我控制)

(三)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

1、对价值变异情况的判断与评价

2、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三个功能相互联系、综合体现。定向功能伴随评价功能和调控功能而发挥;调控功能的发挥需要以定向功能和评价功能为依据;评价功能的发挥凭借定向功能。

第二节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

一、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

(一)社会依据

1、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关系结构及其制度的发展变化,对教育培养现代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2、据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生产力的发展及其产业结构的变化,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

(二)人的依据

1、人的身心发展特点

2、人的需要

二、教育目的选择确立中的基本价值取向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对教育目的的价值性进行选择时所具有的倾向性。

(一)人本位的价值取向————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特点:1、教育价值在于满足人的个性发展及需要

2、教育目的根本在于促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

3、教育目的的选择应依据人的本性发展和自身完善这种“天然的需要”。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表现不尽相同。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各种人本位的价值取向背景和针对性有所不同,在对待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在态度上,具有对立与非对立之分,激进与非激进之别。

优点:a、高扬人的个性自由解放的旗帜,打破了宗教神学和封建专职对人的束缚,促进了人的解放,使教育回归人间。

b、提升人的价值和地位

缺点:带有历史唯心主义色彩,具有片面性。激进的人本位无视人发展的社会要求和社会需求,甚至把满足人的需要和满足社会的需要对立起来,导致个性、自由和个人主义的绝对化。(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

19世纪到20世纪鼎盛时期。

有两种观点:1、基于人的社会化,适应社会需求来主张的涂尔干

2、基于社会稳定或延续的重要性来主张的凯兴斯泰那

优: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人的存在和发展是无法脱离社会的。

缺:过于强调人对社会的依赖,把教育的社会目的绝对化。完全割裂了人与社会的关系。(三)价值取向中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确认

应该以动态的、层次对等的方式来看待和认识教育目的选择中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1、就一个社会整体教育目的而言,在价值取向上要把满足人的需要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

2、就教育的实际运行过程而言,也要把满足社会需要和满足人的需要结合起来,予以动态的、发展的把握。

3、就价值实践而言,要落在人的发展上。人的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

大致了解即可,主要把握思路,角度。

三、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

(一)社会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

1、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

即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

为什么确立教育目的必须要依据和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A、以其作为社会发展评价的标准

B、现代化建设必须注重社会诸要素的协调发展

2、适应与超越问题

适应:教育对现实社会当前要求满足的配合性或支持性

超越:对现实社会当前发展的未来指向,和对现实社会当前的否定性

教育要适应现实社会当前要求和需要,也要讲究超越?

A、是社会继承所必须但要有走向未来的指向

B、没有超越就不会有发展但也有良好的现实基础

因此,要努力使成为鲜活的实践;在实践上避免主次分明的绝对化思维;要从现实及未来发展的方向把握教育,体现二者统一。

3、功利价值与人文价值问题

a、教育的功利性:体现教育在社会中的功利性价值

教育的人文性:体现教育在社会中的人文价值

b、为什么要坚持二者有机结合?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必须反映和满足社会需要,这种需求包括社会物质、经济方面的发展和社会精神文化方面。

C、当前不可忽视教育的人文价值

4、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

(比较简单和常见,在此只列出提纲)

a、基本概念

b、只注重民族性导致自身发展的落后和被动

c、只注重世界性导致国家或民族特点是消解。

d、二者结合:

正确理解和把握民族性,避免僵化和封闭。

正确理解和把握世界性,避免盲目性。

(二)人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

1、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问题

a、基本概念

b、历史上的错误

c、二者要统一

2、人的理性和非理性问题

a、基本概念

b、历史上的错误

c、有联系:纯粹的理性和非理性是不存在的;两者各有所长。

3、科技素质与人文素质问题

a、基本概念

b、历史上的错误

c、摆脱片面性,认识统一性

(以上这三部分,c点都是较主要的,应理解记忆。)

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的教育目的及精神实质

(一)教育目的的历史回顾

主要是记住2001年6月的,别的大体看看。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1

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④

(二)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与上面相符)

1 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明确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2 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明确了我国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

3 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是我国当今社会发展赋予教育的根本宗旨,也是我国当代教育的重要使命。

④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反映了我国教育的基本使命。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基本思想: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是一致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才能的全面发展;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发展。

三、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简单了解即可)

四、教育目的实现的策略

(一)正确领会和把握全面发展

1、与西方的全面发展不同

2、不是平均发展、均衡发展

3、不是忽视人的个性发展

(二)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1、我国教育目的决定

2、实践教训

3、科学知识证明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关系

各育不可分割又不能相互代替。

要避免两种倾向:只注意联系;只注意区别。

(四)要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缺失

要以教育目的的要求来时刻校准教育实践活动的方向,把它作为衡量、评价教育实践的根本标准。

但如“应试教育”,原本只是手段的考试,却成了教育追求的目的。真正的教育目的在实践中被遗失,教育实践背离了教育目的的宗旨。

复习建议:本章是教育学的重点部分,也是各个院校命题的重点部分,大题基本上每年都有,因此每一节都是重点,复习时该记忆的要记忆,该理解的要充分理解,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单纯地记熟课本上的条条框框也不能算吃透课本,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在平时多把课本上的理论结合实际,才能灵活地运用到实际当中,把知识学活了,才能“对付”各种题,在考试时才能做到运用自如、信手拈来。

2018年QS世界大学教育学专业排名TOP25

2018年QS世界大学教育学专业排名 TOP25 /ueditor/201803/01/1d067490f9ed950f0da1bf3b40894d7 0.jpg" title="0801147001910976802.jpg" alt="0801147001910976802.jpg"/> 2018QS世界大学专业排名 教育学/Education The top 25 Universities in Education in the world as ranked by higher education data specialist QS 2018 2017 学校/ Institution 国家及地区/ Country 1 1 UC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nited Kingdom 2 2 Harvard University

United States 3 3 Stanford University United States 4 4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5 6 University of Oxford United Kingdom 6 5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Australia 7 7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KU) Hong Kong 8

8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CB) United States 9 13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Hong Kong 10 9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 United States 11 10 University of Toronto Canada 12 11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Australia 13 12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基础章) 第一节 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概念(从理念上认识) (一) 教育的日常用法 作为一种过程 有三类作为一种方法 作为一种社会制度 (二) 教育的词源 educare “引出”的意思。 在我国,“教”与“学”是词源。 (三) 教育的定义(★★★代表重点) 1、从社会的角度定义。 有三个层次: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2、从个体的角度定义。 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出发点是“学习”和“学习者”。 3、二者的缺陷。 社会角度:外在强制过程;过于宽泛(广义的);循环定义(狭义的)。 个体角度:忽视社会影响;外延过于宽泛。 4、准确的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A、实践性 B、耦合过程 C、动力性 D、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 二、教育的要素(从系统的角度认识)★★★ (一) 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1、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2、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 3、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 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4、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二) 学习者 1、使用“学习者”这个概念的原因。 有两个:“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存在,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跟“学生”相比,“学习者”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 2、学习者的特征。 有四个: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 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 不同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

教育学60强-2017中国大学教育学排名-考研必备

本科专业目录中教育学包括教育学、体育学等2个学科类,共有9个本科专业。 据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发表的统计数据,我国大学授予的教育学学士占学士总数的 3.61%,授予的教育学硕士占硕士总数的2.50%,教育学博士占博士总数的1.40%。另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发布的博士生导师资料统计,在全国大学37078名博士生导师中,有662名是教育学博导,占博导总数的1.79%。教育学是比较小的学科。 在本科专业分类中,心理学属于理学,而在研究生专业分类中,心理学属于教育学。为了使两者统一,本评价的教育学排名含心理学类的各本科专业的得分。 2017中国大学教育学60强名单 排名等级校名 1 A++ 北京师范大学 2 A++ 华东师范大学 3 A++ 华南师范大学 4 A+ 浙江大学 5 A+ 北京体育大学 6 A+ 南京师范大学 7 A 西南大学 8 A 华中师范大学 9 A 上海体育学院 10 A 东北师范大学 11 A 成都体育学院 12 A 武汉体育学院 13 A 湖南师范大学 14 A 浙江师范大学 15 A 首都师范大学 16 A 西北师范大学 17 A 上海师范大学 18 B+ 首都体育学院 19 B+ 陕西师范大学 20 B+ 辽宁师范大学 21 B+ 福建师范大学 22 B+ 苏州大学 23 B+ 天津师范大学 24 B+ 曲阜师范大学 25 B+ 山东师范大学 26 B+ 广州大学 27 B+ 江西师范大学 28 B+ 天津体育学院

29 B+ 安徽师范大学 30 B+ 南京大学 31 B+ 河北大学 32 B+ 吉林大学 33 B+ 沈阳师范大学 34 B+ 河南大学 35 B+ 湖北大学 36 B+ 宁波大学 37 B+ 山西大学 38 B 广西师范大学 39 B 河北师范大学 40 B 温州大学 41 B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42 B 西安交通大学 43 B 广州体育学院 44 B 杭州师范学院 45 B 扬州大学 46 B 集美大学 47 B 深圳大学 48 B 聊城大学 49 B 北京理工大学 50 B 武汉理工大学 51 B 暨南大学 52 B 兰州大学 53 B 徐州师范大学 54 B 西安体育学院 55 B 山西师范大学 56 B 南通大学 57 B 北京联合大学 58 B 鲁东大学 59 B 淮阴师范学院 60 B 西华师范大学

(完整版)第三版《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笔记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基础章) 第一节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概念(从理念上认识) (一)教育的日常用法 作为一种过程 有三类作为一种方法 作为一种社会制度 (二)教育的词源 educare “引出”的意思。 在我国,“教”与“学”是词源。1906年,学部奏请颁布“教育宗旨”。民国之后,正式改“学部”为“教育部”。此后,“教育”一词就取代传统的“教”与“学”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这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和传统教育学范式现代转换的一个标志。 (三)教育的定义(★★★代表重点) 1、从社会的角度定义 有三个层次: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2、从个体的角度定义 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出发点和基础是“学习”和“学习者”。 该定义侧重于教育过程中个体各种心理需要的满足及心理品质的发展。 3、二者的缺陷 社会角度:把教育看成一种外在强制过程,忽视个体内在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定义过于宽泛,失去了规定性(广义的);循环定义(狭义的)。 个体角度:忽视社会因素和社会要求在教育活动中的巨大影响;外延过于宽泛。

4、准确的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A、实践性 B、耦合过程 C、动力性 D、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 二、教育的要素(从系统的角度认识)★★★ (一)教育者 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1、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2、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 3、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4、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二)学习者 1、使用“学习者”这个概念的原因。 有两个:“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存在,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跟“学生”相比,“学习者”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 2、学习者的特征。 有四个: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 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 不同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 不同人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 (三)教育影响 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 教育影响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少任何一个都不可。教育是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2019年考研教育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完整版)

2019年考研教育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完整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基础章) 第一节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概念(从理念上认识) (一)教育的日常用法 作为一种过程 有三类作为一种方法 作为一种社会制度 (二)教育的词源educare “引出”的意思。在我国,“教”与“学”是词源。 (三)教育的定义(★★★代表重点) 1、从社会的角度定义。 有三个层次: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2、从个体的角度定义。 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出发点是“学习”和“学习者”。 3、二者的缺陷。 社会角度:外在强制过程;过于宽泛(广义的);循环定义(狭义的)。 个体角度:忽视社会影响;外延过于宽泛。 4、准确的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A、实践性 B、耦合过程 C、动力性 D、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 二、教育的要素(从系统的角度认识)★★★ (一)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1、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2、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 3、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 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4、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二)学习者 1、使用“学习者”这个概念的原因。 有两个:“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存在,在实践中是有害的;跟“学生”相比,“学习者”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 2、学习者的特征有四个:。 a)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

关于教育学专业的大学排名

关于教育学专业的大学排名 2013年专业排名大学名称学生满意度科研评估录取标准学生就业率 总分1剑桥大学,Cambridge801.3512861002杜伦大学,Durham7914089193.73西苏格兰大学,West of Scotland900.43579793.64格拉斯哥大学,Glasgow820.53989992.35斯特林大学,Stirling800.93649291.76华威大学,Warwick8113866488.97爱丁堡大学,Edinburgh710.839996888约克大学,York820.93595787.39诺森比亚大学,Northumbria88n/a3198886.210利兹大学,Leeds8513537085.910伯明翰大学,Birmingham780.73816685.912基尔大学,Keele8413047185.813邓迪大学,Dundee820.33438985.714城市大学>曼彻斯特城市大学,Manchester Metropolitan7213138184.915 曼彻斯特大学,Manchester7813305384.216阿伯丁大学,Aberdeen740.43729284.117雷丁大学,Reading810.5341798418布莱顿大学,Brighton770.63087983.719班戈大学,Bangor890.52836683.620卡地夫大学,Cardiff751.13854983.421 巴斯大学,Bathn/a0.8n/a7182.822伯明翰城市大学,BCU790.42888282.723布鲁内尔大学,Bruneln/a0.33269082.424坎特伯雷大学,Canterbury700.63108782.225德比大学,Derby90n/a2986282.126斯凯莱德大学,Strathclyde700.43848381.327St Marys University College770.12868780.728奇切斯特大

《教育学基础》 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课件一)

现代教育学基础 NO1: 教育与教育学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 授课班级:2013级公共选修 课程时间:2013-2014第一学期 主讲教师:张军

现代教育学基础 NO1: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概念(从理念上认识) u◆教育的日常用法:作为一种过程;作为一种方法;作为一种社会制度 u◆教育的词源:educare“引出”的意思。在我国,“教”与“学”是词源。 u◆教育的定义: 从社会的角度定义——-有三个层次: ü?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 ü?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 要的人的活动。 ü?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技 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出发点是“学习”和“学习者”。 二者的缺陷:社会角度——外在强制过程;过于宽泛(广义的);循环定义(狭义的)。个体角度:忽视社会影响;外延过于宽泛。 准确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 实践活动。这一定义体现教育的实践性、耦合过程、动力性以及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 二、教育的要素(从系统的角度认识) 现代教育学基础1

2?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n?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n?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 n?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n?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2?学习者 n?使用“学习者”这个概念的原因。有两个:“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存在,在实践中是有害的;跟“学生”相比,“学习者”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 象。 n?学习者的特征有四个:a)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b)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c)不同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d)不同人对于自身学 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 2?教育影响: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教育影响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u◆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 u◆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上述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少任何一个都不可。教育是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三、教育的形态★ u◆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 2?了解二者的概念:非制度化的教育指的是制度化的教育指的是 2 现代教育学基础

十二校联合《教育学基础》(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下)【圣才出品】

第9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1.什么是班级组织?班级组织的结构包括哪些方面? 答:班级组织是随着班级教学的产生而形成的,在中世纪末期便产生了班级组织的最初雏形,后经过夸美纽斯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和实践积淀,最终开始发展起来。 (1)班级组织的概念 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既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单位,又是学生生活及开展活动的集体单位,也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教育理论及实际工作者为了开发班级的多种职能,更倾向于把班级看作是教育性的学习集体和生活集体。 (2)班级组织的结构 ①班级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班级组织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群体,它反映正式组织层面与个人属性层面的需求,在结构上存在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大多是预先决定好时间、场所和活动内容,要求班级每一位成员接受。非正式组织是源于班级组织的个人属性层面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在共同的学习与活动中基于成员间的需求、能力、特点的不同,并从个人的好感出发而自然形成的。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往往是同时发生作用、交互影响。 ②班级组织的角色结构。班级组织的角色常常成对出现,成为对偶角色,比如教师与学生、集体与个体等。同时,角色的多重性是班级组织角色结构中的基本特点,如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每个学生在班级里都扮演了学习者、受教育者的角色,这是学生主导的角色。班主任或教师是班级的中心角色,由于时空、条件的变换,班主任或教师的中心角色也在变

换,班主任和教师要强化自身的角色意识。 ③班级组织的信息沟通结构。班级信息包括知识信息和人的思想、态度、情感与行为等方面的信息。班级组织信息沟通的主体是单一性的,主要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班级组织系统的开放性,又决定了其信息沟通的渠道是复杂的。班级要与学校沟通信息,班级之间要沟通信息,班级要与家庭沟通信息,还要与社会沟通信息。沟通渠道的复杂多样,必然带来信息的纷繁复杂。 ④班级组织的规模。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已使教育的发展从原来的注重数量、规模、速度,转向注重质量和效益。较大的班级组织规模不利于照顾到班级每一个成员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我国传统的班级规模一般在50人左右。目前,有的城市重点学校和农村学校的班级规模甚至超过70人。发达国家基础教育的班级规模通常是25人左右,我国小学班级人数都超过欧美发达国家班级人数。 2.结合班级组织的特点比较班级组织与社会其他组织的异同。 答:班级组织作为一种教育性组织,是学生在学校中学习、成长和开展各种活动的基本场所。它除了具有社会一般组织的共性之外,还有一些特性。其异同点分析如下:(1)班级组织与社会其他组织的共同点 ①班级组织和其他组织一样具有明确的目标引导。社会组织的目标一般是明确的、具体的,表明某一组织的性质与功能,人们围绕某一特定的目标才形成从事共同活动的社会组织。 ②班级组织和其他组织一样有一定数量的固定成员。社会组织是由至少两个人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系统。组织成员是相对固定的,成员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属于某一组织;社会组织如无固定的成员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实体基础。

教育学 要点完整版

绪论 (中学)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学科。 (中学)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2.掌握教育的规律;3.构建教育基本素养。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即在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包括:实况记录法、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法。 调查法:是通过间接地收集材料来了解分析研究对象的一种研究方法。包括:访谈法、文献法、问卷测验法。 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系统地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包括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行动研究法:是将教育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研究的内容是针对实际教育活动,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作为行动指南;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出新问题、新目标,因而行动又是研究的向导。 第一章 教育(广义):凡是传递经验培养人的活动,都可称为教育。 (中学)学校教育:属于狭义教育范畴,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由专职的教育人员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体力、完善学生道德和个性的教育。 教育者: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承担教的职责的人。广义:包括父母、教师和一切施加教育影响的人。狭义:指学校中的教师。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居于教的地位,承担着教的职责。 受教育者:指在教育过程中接受教育的人,广义:指一切接受教育影响的人。狭义:指在学校中学习的学生。受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居于学的地位,承担着学习和发展的职责。 教育措施:指教育者用来影响教育者或受教育者以此向教育者学习的内容及其方式。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教育方式是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手段。 现代社会教育特征:包括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两种制度下的教育。1.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多元化;2.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制度;3.教育人员的专业化和普及化;4.教育内容的科学化;5.教育途径不断更新和发展。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育人性化;教育终身化;教育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国际化。 第二章 社会发展:是指构成社会的各个方面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教育促进社会发展途径:1.培养(经济、政治、文化、人口、环境)人才;2.传递、传播、创新()知识;3.教育本身具有()的内在价值。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不受社会各方面影响和制约的属性。表现:1.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3.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第三章 个人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命的形成到死亡在知识、智力、体力、道德、个性等方面有规律化。 顺序性是指个人知识的习得、智力的开启、能力的增强、道德的培养和个性的完善都是一个从低到高、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的循序渐进发展的过程。 阶段性是指个人的知识、智力、体力、道德、个性等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总是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不均衡性一是在个人发展的统一方面上,不同的年龄阶段,发展的速度必然不均衡。二是个人发展的不同方面即使在同一年龄阶段,发展水平也必然不均衡,显示出一定的关键年龄或最佳时期。 差异性是同一年龄阶段的个体在发展上存在个别差异,包括知识、智力、体力、道德、个性等方面。 互补性是指个体在知识、智力、体力、道德、个性等方面的发展是可以互补的。 第四章 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规定。

2018教育学考研容易录取的15所推荐院校

2018教育学考研容易录取的15所推荐院校教育学专业作为国家的统考专业,在分数上的要求相对来说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对于一些自主划线的院校,像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类似的这样的院校,或者一些比较受学生欢迎的院校,如南京师范大学,虽然不是自主划线的院校,但是还是比较不容易考取的。下面,为你推荐15所性价比比较高的院校,这些院校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是这些院校的教育学专业比较广泛,且专业上也比较好; 二是不是自主划线的院校,录取时走的是国家线; 三是避开了竞争比较激烈的热门地区,竞争上相对来说没有那么激烈。 一、首都师范大学 首先首都师范大学是一所比较特殊的院校,虽然首都师范大学位于北京这个比较热门的地区,但是相对于北京的其他一些院校,以及其他地方的一些比较难考的院校,首都师范大学是一所比较容易考的院校。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在全国排名第七。复试分数线一般都是国家线。首都师范大学的教育科学学院及各学院的课程教学论学科均参加全国教育学统考。 对于首都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专业的考研应该说是明显简单于北大和北师,因为首都师范大学执行国家线,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降低了分数要求,是针对大多数学生的线,所以考生们可以踊跃报名。 对于首都师范大学的就业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因为北京市还是比较认可首师大的毕业生的,而且北京市80%的中小学教师是由首都师范大学输送的,同时教育学专业不一定都要从事教师这个行业,可以是适当的拓宽自己的就业面,所以首都师范大学也是一个让你进入高学府学习的机会。 因为执行国家线,所以你的英语水平不需要达到很高的水平,难度较报考北师和北大小一些,当然不是说英语水平高就不好了,那样会更有把握。同时专业课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专业课可能卡你的线。当然也不要以为首都师范大学非常好考,随着近几年报考者的增多,也存在这刷掉很多考生的情况,所以要慎重选择,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而且符合自己的能力的学校。 二、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是比较有实力的师范院校,特别是比较教育学、小学教育等专业,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同时从上面的版名人数作为参考来看,竞争不是很激烈,还是有很大的考

学前教育专业考研排名

学前教育专业排名_开设的院校_毕业生能力用人单位评价: 本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A+等级的学校有: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本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A等级的学校有: 北京大学山西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大理学院淮阴师范学院中华女子学院 [tr][/tr] 本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B+等级的学校有: 河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北华大学 吉林师范大学温州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 洛阳师范学院泉州师范学院漳州师范学院遵义师范学院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肇庆学院佳木斯大学乐山师范学院 沈阳大学南通大学喀什师范学院赣南师范学院 曲靖师范学院井冈山大学盐城师范学院湖北师范学院 海南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淮北师范大学常熟理工学院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湖州师范学院内江师范学院玉林师范学院 安庆师范学院长春师范学院青海师范大学怀化学院 泰山学院鞍山师范学院大庆师范学院太原师范学院 襄樊学院丽水学院 本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B 等级的学校有: 广西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周口师范学院南阳师范学院 许昌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毕节学院陇东学院 凯里学院三明学院成都大学河西学院 西安文理学院广西师范学院宝鸡文理学院绵阳师范学院 咸阳师范学院宜宾学院安康学院伊犁师范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淮南师范学院忻州师范学院阜阳师范学院 红河学院黄山学院廊坊师范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玉溪师范学院邯郸学院楚雄师范学院宁夏师范学院 昌吉学院黄冈师范学院百色学院重庆文理学院 黄石理工学院德州学院枣庄学院滨州学院 菏泽学院上饶师范学院唐山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常州工学院南京晓庄学院合肥学院邢台学院 衡水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呼伦贝尔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绥化学院黑河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tr][/tr]

2016年教育学考研学校排名之最容易被录取的十五所推荐院校

2016年教育学考研学校排名之最容易被录取的十五所推荐院校教育学专业作为国家的统考专业,在分数上的要求相对来说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对于一些自主划线的院校,像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类似的这样的院校,或者一些比较受学生欢迎的院校,如南京师范大学,虽然不是自主划线的院校,但是还是比较不容易考取的。下面,为你推荐15所性价比比较高的院校,这些院校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一是这些院校的教育学专业比较广泛,且专业上也比较好; 二是不是自主划线的院校,录取时走的是国家线; 三是避开了竞争比较激烈的热门地区,竞争上相对来说没有那么激烈。 首先首都师范大学是一所比较特殊的院校,虽然首都师范大学位于北京这个比较热门的地区,但是相对于北京的其他一些院校,以及其他地方的一些比较难考的院校,首都师范大学是一所比较容易考的院校。 一、首都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在全国排名第七。复试分数线一般都是国家线。首都师范大学的教育科学学院及各学院的课程教学论学科均参加全国教育学统考。 对于首都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专业的考研应该说是明显简单于北大和北师,因为首都师范大学执行国家线,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降低了分数要求,是针对大多数学生的线,所以考生们可以踊跃报名。 对于首都师范大学的就业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因为北京市还是比较认可首师大的毕业生的,而且北京市80%的中小学教师是由首都师范大学输送的,同时教育学专业不一定都要从事教师这个行业,可以是适当的拓宽自己的就业面,

所以首都师范大学也是一个让你进入高学府学习的机会。 因为执行国家线,所以你的英语水平不需要达到很高的水平,难度较报考北师和北大小一些,当然不是说英语水平高就不好了,那样会更有把握。同时专业课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专业课可能卡你的线。当然也不要以为首都师范大学非常好考,随着近几年报考者的增多,也存在这刷掉很多考生的情况,所以要慎重选择,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而且符合自己的能力的学校。 二、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是比较有实力的师范院校,特别是比较教育学、小学教育等专业,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同时从上面的版名人数作为参考来看,竞争不是很激烈,还是有很大的考取概率的,特别是鉴于其综合实力,所以这所学校对于一些基础比较好的考生,应该是比较稳的学校,而对于一些一般的学生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特别在比较教育学这个比较优秀的专业报考人数也不是很多,所以也是有很大的空间的,再一个就是上海师范大学复试分数执行国家线,所以也是一个优势,这样就是要求分数符合基本上的要求,是对一般的要求,所以也是很容易达到的。 上海上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专业研究方向比较多,而且地处上海这样一个发达的城市,所以也会是很好的发展和就业的机会,所以总体上来说选择上海师范大学时一所比较好的考研选择院校。 三、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在教育部学位中心发布的2007—2009年全国学科排名榜,81个一级学科中,华中师范大学9个一级学科位于前十强。其中教育学排于第4名。从这里可以看出华中师范大学的综合实力是比较强的。所以报考这所院校

2016年考研教育学311教育基础综合真题(完整版)

2016年考研教育学311教育基础综合真题(完整版) 2016年研究生考试已经落下帷幕,16年的同学们可以稍作休整,养精蓄锐后备战复试。对于备考2017年教育学考研的同学们来说,真题是最具参考性的指导资料,精确的真题解析能够帮助大家找准复习方向,不走弯路,直击考试重点,轻松考研。博仁考研老师为备考2017年教育学研究生同学们整理出2016年教育学统考真题,更多自主命题院校真题及答案可以咨询博仁教育老师。 一、单项选择题:l-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谁的知识最有价值”这一问题最为关注的教育学派是()。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2.下列说法有悖终身教育理念的是()。 A.学习贯穿人的一生 B.学校教育不再享有教育的垄断权 C.终身教育从正规学校教育结束时开始 D.当地社会在终身教学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3.赞科夫主张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前面,所依据的是()。 A.最近发展区域理论 B.隐性知识理论 C.先行组织者理论 D.支架式教学理论 4.有人把教育隐喻为“塑徒”,称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这种观点在人的发展影响因素问题上倾向于 A.遗传决定论 B.成熟论 C.外铄论

D.内因与外因相交互用论 5.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的教育方针强调()。 A.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C.教育必须为人民服务 D.教育必须为现代化服务 6.双规学制形成于18、19世纪的西欧,其中一轨是“学术性”,另一轨是“职业性”,以下关于这种学制形成方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两条轨道发端于高等教育,是自上而下形成的 B.均发端于初等教育,是自下而上形成的 C.学术型轨道是自上而下形成的,职业型轨道是自下而上形成的 D.学术型轨道是自下而上形成的,职业型轨道是自上而下形成的 7.教育界尝试以综合课程加强学科之间及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典型的综合课程按照综合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其顺序为()。 A.相关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 B.广域课程、相关课程、核心课程 C.核心课程、相关课程、广域课程 D.核心课程、广域课程、相关课程、 8.布鲁纳认知主义教学理论提出的教学原则有()。 A.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B.高速度原则、高难度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原则 C.直观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彻底性原则 D.及时反馈原则、小步子原则、自定步调原则、积极反映原则 9.学生出现下列哪种情形,教师可以考虑采用惩罚来教育 A.认知错误 B.明知故犯 C.作业错误 D.情绪失控 10.某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运用“过程作文教学法“,根据舒尔曼“教学的知识基础”理论,该教师运用的是()。

教育学 12院校版

教育学基础笔记(十二院校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基础章) 第一节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概念(从理念上认识) (一)教育的日常用法 作为一种过程 有三类作为一种方法 作为一种社会制度 (二)教育的词源 educare “引出”的意思。 在我国,“教”与“学”是词源。 (三)教育的定义(★★★代表重点) 1、从社会的角度定义。 有三个层次: 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2、从个体的角度定义。 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出发点是“学习”和“学习者”。 3、二者的缺陷。 社会角度:外在强制过程;过于宽泛(广义的);循环定义(狭义的)。 个体角度:忽视社会影响;外延过于宽泛。 4、准确的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A、实践性 B、耦合过程 C、动力性 D、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 二、教育的要素(从系统的角度认识)★★★ (一)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1、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2、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 3、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4、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二)学习者 1、使用“学习者”这个概念的原因。 有两个:“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存在,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跟“学生”相比,“学习者”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 2、学习者的特征。 有四个: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 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

教育学考研学校排名及热门专业

教育学考研学校排名及热门专业 凯程老师通过教育学考研辅导名师、及往届高分学员、职业经理人的意见,为有意向报考教育学专业的考研学子提供如下教育学择校及细分专业建议。 学校代码及名称学科整体水平得分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95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89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81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80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78 10001 北京大学77 10028 首都师范大学77 10335 浙江大学77 10384 厦门大学77 10574 华南师范大学77 10635 西南大学77 热门专业: 1、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教育现象及教育规律的核心学科,是指导教育活动和教育改革实践的理论源泉,教育学原理研究的每一个突破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政治、思想和品德素质,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随着中小学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再加上教师这个职业本身比较稳定,越来越多教育类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开始进入中小学校,今年还出现了南京某中学几百个硕士竞争两个岗位的现象。 公务员招考很少,想当公务员的同学可以努力一把,但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竞争的激烈程度会超乎你的想象。 推荐院校 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全国较强的招生单位有:

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 2、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研究范围包括:高等教育与社会因素及高等教育内部之间关系的研究,高等教育管理与评估,中外高教史研究,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国际高等教育研究和国际比较,大学生心理研究等。 但在人们传统的思维中,教育学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去学校做老师,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教育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毕业后并没有从事教书行业。专业课教研室梳理了教育学的六大从业方向。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和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教育学专业正在逐渐成为一门热门专业,但是随着部分高校改革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制以及高等教育学硕士持续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学硕士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高等教育学硕士就业难而高等教育女硕士就业更难。 推荐院校 以下学校本专业实力较强: 厦门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兰州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大学、南京大学等。 3、基础心理学 顾名思义,基础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学的基础的东西。研究方向有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其研究为心理学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基础心理学的研究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学、生理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本专业培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全面发展,专业基础扎实,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科研和心理学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 推荐院校

2019年考研教育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完整版)

2019年考研教育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完整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基础章) 第一节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概念(从理念上认识) (一)教育的日常用法 作为一种过程 有三类作为一种方法 作为一种社会制度 (二)教育的词源educare “引出”的意思。在我国,“教”与“学”是词源。 (三)教育的定义(★★★代表重点) 1、从社会的角度定义。 有三个层次: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2、从个体的角度定义。 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

与正确态度的过程”。出发点是“学习”和“学习者”。 3、二者的缺陷。 社会角度:外在强制过程;过于宽泛(广义的);循环定义(狭义的)。个体角度:忽视社会影响;外延过于宽泛。 4、准确的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A、实践性 B、耦合过程 C、动力性 D、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 二、教育的要素(从系统的角度认识)★★★ (一)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1、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2、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 命 3、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 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4、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二)学习者 1、使用“学习者”这个概念的原因。

教育学考研学校专业排名

一、教育学一级学科最新排行: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2华东师范大学3西南大学4南京师范大学5华南师范大学6华中师范大学7东北师范大学8浙江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1西北师范大学2湖南师范大学3辽宁师范大学4曲阜师范大学5厦门大学6陕西师范大学7福建师范大学8上海师范大学9四川师范大学10山东师范大学11云南师范大学12首都师范大学13河南大学14河北大学15北京大学16安徽师范大学17华中科技大学18山西师范大学19广西师范大学20西华师范大学21江西师范大学22沈阳师范大学23浙江师范大学 二、教育学一级学科中的专业排行 教育学原理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1华东师范大学2北京师范大学3南京师范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1东北师范大学2华中师范大学3山东师范大学4辽宁师范大学5西南大学6西北师范大学7上海师范大学8华南师范大学9武汉大学 课程与教学论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2华东师范大学3西南大学4华南师范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1西北师范大学2首都师范大学3华中师范大学4南京师范大学5东北师范大学6湖南师范大学7陕西师范大学8哈尔滨师范大学9上海师范大学10安徽师范大学11广西师范大学12山东师范大学 教育史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1华东师范大学2浙江大学3西南大学 比较教育学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1华东师范大学2西南大学3华北师范大学 学前教育学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2南京师范大学3西南大学 高等教育学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1厦门大学2北京师范大学3华中科技大学4华东师范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1北京大学2湖南师范大学3西南大学4苏州大学5南京师范大学6南京大学7浙江大学8清华大学9武汉理工大学10上海交通大学11河海大学12长江大学成人教育学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2华南师范大学3西南大学 职业技术教育学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2天津大学3西南大学4南京师范大学 特殊教育学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2华东师范大学3华南师范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1南京师范大学2华中师范大学3西北师范大学4西南大学5内蒙古师范大学6东南大学7山东师范大学8四川师范大学9吉林大学10山西师范大学11浙江师范

教育学知识重点(整理完整版).pdf

构,推动着教育活动的进行。 教育者(主导者), 教育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 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素质教育有三大任务,即发展身体素质、培养心理素质、形成社会素质 5、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细的缺点。 9、课程计划 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10、课程标准 描述了一个社会或一种教育体系规定学生在不同年级,不同科学领域应该获得的成绩,行为及个人发展,以使学生为丰富完美的生活做好准备。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11、教学过程 是师生通过交往活动在确定目标的指引下,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引发的教学活动的启动、发展、变化和结束在时间上连续展开的程序结构。 12、接受式教学 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教学内容来掌握现成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教学类型 13、探究式教学 是学生通过自己在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 14、直观性原则 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有助于学生比较全面,深刻的掌握知识,并使认识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 15、因材施教原则 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的放失的进行教学,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16、稳固性原则 是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能长时间地保持在记忆中,以便在需要时能迅速再现起出来,以利用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这一原则是由教学过程的特点和人类的记忆规律所决定的。 17、教学方法 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而采用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有效组合。 18、谈话法 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置不同问题,通过与学生相互交谈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质疑、反问、独立思考等获得知识的方法 19、讨论法 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学生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进行群体性讨论,发表看法,借以交流信息,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发展智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20、实验法 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在控制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独立的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验证知识或获取新知识,从而培养实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21、知行统一 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实践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言行一致的人 22、长善救失 即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依靠和发扬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限制和克服学生积极落后的一面,长善救失、因势利导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简答题 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 ①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②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③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机构的专业设置 ④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二、教育的文化效用 ① 教育传递 ---保存文化的效用 ② 教育传播 ---交流文化的效用 ③ 教育选择 ---提升文化的效用 ④ 教育创造 ---更新文化的效用 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① 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②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③ 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④ 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 四、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① 发展的顺序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