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

三年级科学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
三年级科学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

小猫在爬树等),它们靠什么运动呀?都有几条腿?(放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看视频唤起学生对动物四肢的好奇心,进而引发学生对动物四肢特点的深入探究。

3、引入课题:在科学上,我们把动物的4条腿叫动物的四肢,两条前腿叫做前肢,两条后腿叫做后肢。(提供袋鼠、羚羊带有标识四肢的图片)。这些四肢的动物,它们有趣的地方在哪里,又有什么本领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趣的《动物的四肢》。(板书课题)(课件展示猫的带有标识图片)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观察猫的足,说一说猫足的结构特点。

这个活动从整体感知-细致观察-深化认知三个层次上来进行探究活动:

1、整体感知:指导学生根据平时观察:说一说猫的四肢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了解学生已有认知水平)

2、细致观察:教师提供猫的真实照片(动态和静态的),然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猫的四肢,导出猫足的概念。猫有两条前肢、两条后肢,四肢的最前端叫作”猫足”。

小组探究活动:各小组对猫足两组真实照片和制作模型(橡皮泥自制教具)认真观察,教师指导学生发现猫足上有什么?重点说一说爪子和肉垫(脂肪质)的特点。

设计意图:观察、触摸猫足模型,感受爪子的锋利、肉垫的柔软和弹性(为真实感受,也可以引导学生摸一摸自己手掌肌肉的柔软和弹性);数一数前肢和后肢各有几个爪子(意识到细致观察会有新的发现)。

拓展活动:看视频(猫足前五后四),深入探究猫

足其他的形态结构,发现猫前肢各有五指,后肢各有四趾(前五后四)等。

3、深化认知:猫有哪些高超的本领呢?看几个视频(彼此对打能捉鼠、活动会爬树、走路捕食静悄悄,高处跳下不怕摔……)

(1)连一连:(活动利用教材33页中提供的图片资源,加以修改)猫的哪些本领主要和爪子有关,哪些本领又主要和肉垫有关呢?分别用线连一连,说说为什么这样连?

活动中也可提升处理猫足的爪子和肉垫其他本领“…………”(如爪子还有散热、清洁的本领;肉垫可以感应外部事物与环境等本领)。

设计意图:这个连一连的活动,就把猫足形态结构与具有的功能建立了联系,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帮助学生建构了思维导图,把低年级学生不易表达的关系清晰呈现出来,起到了脚手架的作用。

(2)根据教材中的泡泡语“我们来模拟猫足的肉垫试一试”消音、防滑功能。(利用学生们最常见也最熟悉的乐高玩具,亲自体验、仔细观察感受实验现象)展示学生实验过程材料的图片。

(3)做游戏:模拟猫悄无声息地走路或奔跑,对比体会肉垫的消音、防滑功能。(模拟方法可以创新)(放上课视频展示)

设计意图:低年级儿童更乐于参与直观、形象的游戏体验活动,能在活动体验中感受动物形态结构所具有的功能,使学生意识到动物因为有这样的形态结构,才有其那样的功能与本领。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因果联系中建构科学概念。

(4)认知拓展:猫的爪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能伸能缩,平时玩耍、奔跑、洗脸时爪子是缩进去的,攀

爬、捕食时爪子是伸开的,猫的四肢的运动是靠各器官配合完成的。

活动二:说一说,其他动物的四肢有什么特点。

过渡语:同学们,我们知道猫的四肢本领很大,那么其它动物会有什么样的四肢,又会有哪些特点及本领呢?

(1)找特点:教师提供青蛙、猴子和鳄鱼的仿真模型,放手让学生在比较观察中描述这些动物四肢的不同特点(鳄鱼的四肢短粗有力,后肢趾间有蹼,前五后四;猴子四肢细长,指(趾)间分开,多数指(趾)间对握,行走灵活,前五后五;青蛙前肢短小,后肢发达且比前肢长而健壮,趾间由蹼,前四后五。)(分别展示图片)(放猴子嬉戏老虎的视频)

(2)演一演:青蛙、猴子和鳄鱼分别是怎样运动的?(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学蛙跳)

(3)看一看:通过视频再现这些动物不同的运动方式,(以蛙跳视频为例)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指导学生了解适合动物爬行、攀缘和跳跃等运动方式,需要四肢特点是不同的,并初步认识它们的生活环境与四肢特点是密切联系的。(放视频:蛙跳)

活动三:动物的四肢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过渡语:鳄鱼因为有了短粗的四肢,能在水陆两地自由的爬行,猴子因为有了细长有力的四肢能在森林里灵活摆荡;青蛙因为有了健壮的后肢能在池塘边跳跃捕食,那么生活在高山、草原、森林、海洋中诸多动物们,它们的四肢又是怎样适应环境的呢?

1、创设问题情境(出示图片)(以探究羚羊、猎豹为突破口):羚羊生活在草原、高原荒漠地带,那里常有猎豹或狼群出没,羚羊怎样才能活下来呢?启发学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同学们课前搜集了有关动物皮肤的材料,说一说哪些动物有翅膀?(鸟类、昆虫类……)提出问题:关于动物的翅膀,你最想知道什么?

导题:动物的翅膀有很多的秘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动物的翅膀。

板书课题:动物的翅膀

过渡:刚才同学们提到很多动物有翅膀,特别是鸟有一对翅膀。下面我们先看一段鸟类飞翔的视频。

2.播放鸟类飞行的视频

(朱鹮,企鹅,蜂鸟等)鸟儿飞翔

要求:认真观察鸟飞行的现象,思考感兴趣的问题。

引导:看了刚才的视频,联系你对鸟的了解,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关于鸟的知识?(比如鸟能生活在哪里?运动的方式有哪些?用什么飞行?)

学生交流:鸟能生活在天上、水里、地上;鸟能走、会飞,有的会游泳;鸟有一对翅膀,靠翅膀飞行。

总结:鸟的生活环境有天上、地上、水里等,天上的鸟主要运动方式是飞行,鸟用翅膀飞行。

二、探究翅膀

1.出示有关鸽子的图片(研究鸽子翅膀的特点)

谈话:我们首先以鸽子为例,学习认识鸟的翅膀有什么特点,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看到什么就记录什么。

学生观察、记录。

汇报交流:同学们发现鸽子的翅膀有什么特点?

归纳总结:鸽子有一对翅膀,翅膀上长有多根羽

毛。

过渡:(出示刚孵出的小鸽子图片)这是两只刚孵出不久的小鸽子,它们会飞吗?为什么?(不会飞,因为翅膀上还没有长出羽毛),看来羽毛是飞行的关键,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羽毛的特点。

2.研究羽毛的特点

提供研究材料:羽毛、滴管、水、盘子、小刀等。

引导:想一想,怎样利用这些材料研究羽毛?

提示:同桌或小组内先说一说研究方案(方法、步骤),再根据方案进行研究。

方法指导:可以先用眼睛仔细看一看,再用手来感知,再借助水和小刀来观察,可以按照由表及里的方法观察,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交流总结:经过用手摸一摸、掂一掂,发现羽毛表面很光滑,很轻;用滴管给羽毛滴上水,发现羽毛不易沾水;用小刀切开羽毛,发现羽毛中间是空的。

引导:羽毛的这些特点与鸟的飞行有什么关系?如何适应飞行?

分析:羽毛的特点与飞行的关系。

总结:翅膀上有许多羽毛组成,羽毛表面光滑,很轻、不易沾水、中空等,这样可以减少飞行阻力、减轻体重,有助于鸟飞行,适应鸟的生活环境。

3.研究翅膀大小与飞行时间长短的关系

过渡:观看信天翁飞行的视频。信天翁飞行视频

引导:你认为信天翁能飞行那么长时间与什么有关?(翅膀大小)

鸟飞行的时间长短真的与翅膀大小有关系吗?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进行观察比较。

指导:学生用同样的折纸方法把大小不同的纸做成“翅膀”大小不同的飞机进行试飞,观察飞行时间的长短。

提示:

交流:大“翅膀”飞机比小“翅膀”的飞机飞行时间长;由此可以推想,鸟的翅膀大飞行的时间就长。

总结:不同动物翅膀的大小不同,飞行方式也不同,大小不同的翅膀扇动的次数(频率)不同,大翅膀扇动次数(频率)少,更适合长时间的飞行(滑翔)。

4.研究翅膀的特殊结构及作用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鸟不仅生活在天上,也能生活在水里和地上,它们的翅膀又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呢?

三、了解其他动物的翅膀

观看企鹅游泳的视频。企鹅游泳视频

归纳总结:企鹅的翅膀形状像船桨,翅膀短小,羽毛短小,不能飞行;主要作用是划水游泳,适合在水里生活。

1.研究昆虫翅膀的特点与作用

过渡:活动这么长时间,我们一起做个游戏,轻松一下。

看视频,听儿歌:《两只小蜜蜂》

引导: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界里除鸟有翅膀,昆虫也有翅膀,歌中唱到的小蜜蜂、小蝴蝶、小蜻蜓的翅膀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呢?

观察:蜻蜓、蝴蝶的图片。

分析:昆虫的翅膀有什么特点与作用?

归纳概括:昆虫的翅膀没有羽毛,膜质、透明

3.教师总结:有的小动物藏到了窝里,有的小动物去了别的地方。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小动物是怎样度过寒冷冬天的。

(设计意图:通过冬天的图片引出课题,能引出学生关于冬眠和迁徙的生活积累。)

(一)它们是怎样过冬的?

1.教师课件展示:乌龟、青蛙、刺猬。

2.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它们怎样过冬吗?

3.学生交流、汇报。

4.教师总结:青蛙、刺猬等动物冬天缩进洞里,蜷着身子,不吃不动,这种现象称为“冬眠”。

除了乌龟、青蛙、刺猬,还有哪些动物也冬眠?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5.教师课件展示、介绍更多冬眠的动物。

(二)它们在做什么?

1.动物除了冬眠,还用什么方式安全过冬?

2.教师播放角马、大麻哈鱼、大雁迁徙的视频。

3.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它们在做什么吗?

4.学生交流、汇报。

5.教师总结:角马、大雁、大麻哈鱼等动物,由于季节变化、觅食、繁殖等原因,进行长距离的迁移,这种现象称为“迁徙”。

6.教师图片或视频展示、介绍更多迁徙的动物。

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可以说出大雁、燕子飞往南方过冬,小狗、小猫换毛等过冬行为,教师要给予肯定。但是学生们对于大雁等动物到南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空气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用感官观察并描述出空气的特点。 2、能说出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 明、能够流动的气体,我们周围都有空气。 3、激发学生探究空气的欲望。 教学重点:探究空气的特点 教学难点:空气能够流动。 教学材料准备分组材料:保鲜袋、橡皮筋、气球、烧杯(250ML)、粉笔、泥块、海绵、毛巾 演示材料:打气筒、气球、水槽 1 找空气 教学过程 一、猜谜 1、让学生猜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 无孔不入变化多,我们的生命离不了。 2、引出课题:空气在哪里?是什么样呢? 二、找空气 1、要研究空气,先要找到空气,你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 生汇报 2、组织学生收集空气。 到小组想去的地方用保鲜袋收集空气。 通过在不同的地方找空气,让学生初步体会我们周围有空气。 三、观察空气 1、提出问题:空气找到了,小组讨论并汇报实验方法, 你用什么方法观察它? 2、分组观察,通过亲身的观察和感受,学生用眼、耳、 舌头等感官非常自然轻松地来了解空气的特点。

没有味道,没有气味。 小结:空气没有颜色、透明的、 3、感受空气的流动性:观察空气并汇报观察结果。 学生活动,先将气球吹涨,再对着自己的手或脸放气。你有什么感觉?说出自己的感受。 4、归纳: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透明、没有味道、没有气味、能够流动的一种气体。 四、到处有空气 1、空气是我们的眼睛看不见的你有什么办法知道空气的存在呢?个别回答并演示方法。 开拓学生思维,例如你怎样证明这个气球里有空气呢?观察实验现象。 2、演示实验:将气球放进水中。 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个别回答 4、出示实验材料,你猜它们里面有空气吗?怎样证明?学生填写猜测,引导学生学习证明空气存在的方法。 放手让学生探究,物体里有无空气。 4、小组讨论并回答。分组实验并填写实验现象及判断结果。 汇报实验结果,有不同结果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记录习惯。可以重做一次。 五、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 2、回家之后,将今天的海绵或别的物体里面有空气的实验做给爸爸妈妈看。回答让学生对所学东西做个回顾。使学生将科学带回生活中,也引起家长对科学的注意和重视。 3 纸风车 教学目标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科学教案 青教版三年级上册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 本册教科书主要围绕“走进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构建了《科学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知道》、《水的科学》、《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我们周围的空气》五个单元,最后是《研究与实践》,共22个课题,32课时。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本册教科书从整体上看,所选内容似乎没有形成明显的知识体系,只是以生活经验及其相关链接构建单元。但教科书的灵魂在于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各单元的内容上,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第一课玩具里的科学 一、教材分析: 玩具是学生的童年伙伴,每个小学生都是在玩玩具中成的。对于玩玩具,学生具有非常鲜活的生活经验。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 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二、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三、教学准备: 学生自带各种玩具。 教师准备各种玩具的图片、投影片等。 教师自制各种玩具的课件。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难点: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上科学课,它将把我们带进科学的大门,去探索科学的奥秘。这节课我们先从玩玩具开始,探索玩具里的科学。 (二)学习新课: 1、玩玩具说特点: (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同学们可以先玩自己带来的玩具,然后把你的玩具跟同学们交换着玩,还可以上来挑选老师带来的玩具;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玩。在玩的过程中,同学们要仔细观察这些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怎么玩有趣味性,怎么玩有创造性。在玩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和问题,请记录下来。 (2)学生玩玩具,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介绍玩具的特点。 教师提问: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么玩,有哪些 趣味玩法和创新玩法? 学生分小组回答。 教师评价: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说明你们在玩玩具的同时学会了观察。 教师提问: 同学们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给大家说一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1、(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信息,(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2、观察大树可以用的方法有:(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摸、用耳朵听、测量、用放大镜等。 3、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 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4、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都有木质的干,一般是多年生的。 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同,叶片不一样。 5、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6、狗尾草是(一年生)杂草。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木本植物有:柳树、杨树、松树、榆树、桃树、苹果树等 草本植物有: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等 7、大树和小草的比较 大树的特点:高大、木质茎、寿命长;小草的特点:矮小、草质茎、寿命短 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①有根、茎、叶,②有生命,③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等,④会繁殖,⑤会死亡。 8、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9、叶子的结构分两部分:(叶片和叶柄),其中叶片上长有(叶脉)。 10、新鲜的叶和落叶比较 新鲜的叶的特点:有生命,软,有弹性。落叶的特点:无生命,没有弹性,易碎 11、在观察叶的变化的时候,我们可以用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 12、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3、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4、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 15、植物按生存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常见的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莲等) 常见的陆生植物有:(狗尾草、车前草、三叶草、桃树、梨树等) 16、植物的共同特征是:①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②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③都会 生长发育,④都会繁殖后代,⑤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7、.植物的生长都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2018年上学期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执教:黄婷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等内容,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创新精神为宗旨 ,科学课程由“启蒙课程”改为“基础课程”,并修订了课程目标。根据目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与社会变迁的影响,在科学技术的研究实验中考虑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为学生进入小学科学学习的第二个学期,在经历了一年级上册科学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认识了周围常见的物体(如材料、工具)、事物的现象、特征或性质(如大自然、天气),学习了有关科学知识,培养科学观察、比较、分类,动手做实验、进行设计制作的基本技能,重点发展了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分类的认知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科学这门课程的兴趣与探究科学的兴趣。本学期的教学应建立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展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分类的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感悟什么就是科学,体会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三、教材分析及重难点分析 湘科版《科学》教材一年级下册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实际与周围环境要素出发,在卡通人“指南车”的引导下,前4个单元以认识周围常见物体——水与空气、常见动植物的特征或性质为线索,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最后一个单元就是“制造产品”(纸飞机)的工程技术单元,旨在引领学生围绕工程的核心“设计”,在可利用的条件下制造纸飞机,开始具体地学习如何“做技术”。本册共布设28个丰富有趣的探究活动,继续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比较、分类、小制作、小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从而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观察、比较、分类,动手做实验,进行设计制作的基本技能,重点发展学生观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套)

1 玩具里的科学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教学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动物和植物,谁能说一说通过课前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研究动植物 我们想知道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 分组讨论: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自己带的动植物。观察时注意要采用的方法。不要损伤它们,还要注意安全。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最多。 小组活动,学生汇报。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二:给动植物分类 1、谈话: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动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动植物分一分类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分半多。 2、学生分类活动。(根据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身体颜色…… 3、分类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师总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分类动物可以按“天上、陆地、水中”,也可以按“两条腿、四条腿”,还可以按”哺乳,……“等,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 4、提出问题 关于动物、植物你们有什么问题?(生提问) 5、自由活动。 三、课堂评价 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表现如何?对自己满意吗? 四、拓展活动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并想一想是怎样分类的。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知识梳理-单元知识要点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 知识梳理-单元知识要点 一、认识温度计和酒精灯。 1、正确使用温度计。 (1)在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时,待温度计的液柱静置后读出的温度会更准确。 (2)读温度计的方法:视线与温度计的液柱液面保持平视。 2、认识酒精灯。 (1)酒精灯的基本构造。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最外面一层叫外焰,中间一层叫内焰,最里面一层叫焰心。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的温度最低。 (3)使用酒精灯时的注意事项: ①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②熄火时要用灯帽盖灭;③不能用嘴吹灭火焰。 二、水的三态变化。 1、水的蒸发。 (1)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蒸发时液体温度会下降。 (2)影呵蒸发的因素: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速等。蒸发在任何温度都会进行,只是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反之越慢。 (3)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当温度变低吋可以变成液态水,所以水蒸气是水的一种状态。 2、水的沸胯。 (1)沸騰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2)在1个示准大气圧下,水是在100℃沸騰的。沸騰后,水的温度不変,同吋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漸变大,一直上升到液面破裂,釋放出水蒸气。 3、水的凝固与融化 (1)当坏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吋,水开始結冰,从液体状戊変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結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3)水結冰后的变化:冰的温度为0℃或以下,低于水的温度。水結冰后有固定形状,体积变大,可浮在水面上。 (4)冰和水是同种物质,冰是固态的水。 火焰 灯帽 瓶塞 玻璃瓶 酒精 灯芯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三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三篇 导读:本文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到“人、动物、植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 2、探究“水到哪里去了”,引导学生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 3、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能做到节约用水。 重点难点: 1、通过实验,总结水的性质。 2、清晰,完整的表达观察的现象。 教学准备:课件,一些植物的茎、叶、果实(分组),一盆植物,等。 熟悉学生,和学生一起做“叶的蒸腾作用”的实验。 教学过程: 一、通过观察与讨论,初步感受“人、动物、植物的生存离不开水” 1、师:同学们,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几张跟水有关的照片,请注意观察。 课件出示几幅“水与生命”的照片。 问:这些照片反映的是什么?

2、师:同学们观察的很认真,讲的也好。观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吗? 3、师:讲的真好,人、动物、植物是地球上有生命的物体,它们的生存离不开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水与生命”相关的问题。 4、师:像这样关于“水与生命”的例子,你平时还见过哪些?能不能再举出一些来? 生讨论后任意例举,当学生只是谈到人要喝水时,可问:如果把我们不喝水,能不能从别的食物中获取水分呢? 师:同学们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看来,我们人类,许多动物、植物都需要“喝”水。没有水,我们将无法生存。 二、探究“水到哪里去了”,深入体会生命离不开水 1、提出问题 师: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知道了人类,动物,植物都需要喝水,对于这件事情,同学们还想研究什么吗? 生:他们为什么需要喝水? 生:怎样喝水? 生:水最后到哪里去了? 师:人、动物、植物怎样喝水,谁知道? 植物怎样喝水,教师引导学生谈,并讲解植物的身体构造。 师:余下的两个问题,我们先研究哪一个好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水到哪里去了”。 2、探究研讨“水到哪里去了”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水 1、认识水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水的物理性质,认识到水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的液体。 2、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方式表达和描述实验结果。 3、初步认识水占据空间。 4、在活动中能够细心观察;能够合作互助;能用证据说明问题。 教学重点: 观察水、辨别水,认识水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水无固定形状。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 1号材料袋 演示材料: 1个透明塑料桶、石头、小石头、细沙、水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观察水 1、老师口渴了,带了一杯纯净水。水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来观察水、认识水。 2、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观察这杯水呢?(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 3、教师指导: ●用眼睛看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色、透明的)

●“闻”有种科学的闻的方法——扇闻法。大家用这种科学的方法闻一闻,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气味) ●“尝”,对于不明的物质我们千万不能随便尝,今天我准备的是纯净水,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尝。尝也有方法,我们用吸管蘸取一点放舌头上尝尝。大家用尝的观察方法又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味道) 4、小结过渡:我们通过看、闻、尝,发现了水的哪些特点?(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的)我们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形状,西瓜是球形,粉笔盒是方形……,那水有形状吗?我们把水倒入这几个容器里看看。 5、在这几个容器里,水是什么形状?你还能制造不同形状的水吗?如何制造呢?(气球装水,可以变各种形状,材料袋里配有气球,可课后试试) 6、完成活动手册第一课涂色题。把水放入以下几个容器,水是什么形状的?用你喜欢的颜色画出水的形状。 7、想一想:水有固定的形状吗? 8、看板书,总结水的特点。 9、像水这样能够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的物质叫做液体。(板书液体)像水这样能够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液体还有哪些?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陶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内容: 师: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内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内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内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内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科学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2020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 一、运动和位置 1、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需要先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2、参照物选择不同,运动状态也不同,因此,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注意:宇宙中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例如:相对于路面,汽车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汽车是运动的。 3、两人静止不动时,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判断方向需要用到方向盘,测量距离需要用到软尺。 4、步骤:先选定参照物,再明确相对于参照物的方向,接着明确与参照物之间的距离,最后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 例如:我在公园东南方向米处。 二、各种各样的运动 1、物体的运动(也叫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不同可以分成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照运动形式不同又可以分成平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等,各种运动形式之间互相联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2、为了更加直观清晰地观察物体运动,我们在物体上贴上一个圆点。 3、常见运动方式及举例 三、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 1、直线运动: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2、曲线运动:运动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3、复合运动:含有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叫做复合运动。例如:上升的直升机。 4、运动轨迹

运动轨迹 四、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1、物体在斜面上有滑动和滚动两种基本运动方式。(注意:当重力等于摩擦力时,物体会静止在斜面上) 2、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会受到斜面坡度、光滑程度和放置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3、经过多次试验,接近立方体或长方体的物体容易产生滑动;接近球体或圆柱体的物体容易产生滚动。(注意:有些物体可能同时有滑动和滚动,例如:六棱柱) 五、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1、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来比较运动的快慢: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 2、常见动物的运动快慢 3、世界短跑记录:博尔特9秒58 4、物体的运动快慢与距离和时间同时有关,因此,采用对比实验来设计实验。 5、实验设计 实验材料:直线轨道,黄色小球,红色小球,秒表,记录单 实验步骤:(1)分组实验,每组各有1名操作员,计时员,发令员和记录员 (2)操作员从轨道一端将红色小球放入轨道,发令员发出口令,计时员记录小球到达轨道终点所用时间 (3)将另一个小球放入轨道,重复以上步骤 (4)每个小球至少测量3次,每次都要记录 (5)记录分析数据,整理实验材料 (6)讨论两个小球运动快慢,说出判断依据,得出结论 6、为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要进行多次实验,采用计算平均数的方法来处理数据。

三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设计

三下科学教学设计 1、身边的材料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有何种材料构成的。 (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 (2)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3、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2)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3)能举例说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4、STSE目标: (1)能举例说明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描述某种人造材料的主要加工过程。 二、教学重点: 1、正确判断出常见的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懂得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三、教学难点: 能以制成物品的材料为准,给物品分类。

四、教学准备: 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棉布制的玩具娃娃、木椅、书、玩具小木船、塑料瓶、棉布衣服、铁制小刀、铅笔(木杆带有橡皮)、手电筒、放大镜、一小块棉布、一些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问题: 教师:同学们,看你们桌子上物品中的钥匙,用力试试!会弯吗? 生齐:不会。 教师:对了,它很硬,那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 学生:是用铜做成的。 教师:钥匙是用材料铜制作成的。请同学讨论一下:钥匙是铜,铜就是钥匙这句话对吗? (二)解决问题: 学生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1:那钥匙是铜做成的。 学生2:铜也不能开锁啊! 学生3:对,钥匙不能说是铜,它是让我们来开锁的工具,只是它由铜来做成,而铜是材料,还不能使呢! 学生汇报:老师,这话错了,钥匙虽说是铜做成的,但它能用来开锁,而铜则成

最新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学期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要从一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后面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解读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本教材依据教育部2017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 “物体”单元下设:1.发现物体的特征2.谁轻谁重3.认识物体的形状4.给物体分类5.观察一瓶水6.它们去哪里了7.认识一袋空气。 “动物”单元下设:1.我们知道的动物2.校园里的动物3.观察一种动物4.给动物建个家 5.观察鱼6.给动物分类2 这两个单元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都强调了在比较中观察,以及对观察对象的描述和记录。另外,分类和识别在两个单元中也都处在重要的位置。尽管这些活动主动是从运用感官及简单工具的层面上展开的,但对小学生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家如何做科学都十分重要。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具体说明如下:21 (1)聚焦板块:一般以陈述句的形式描述问题情境,以疑问句的形式提出1-2个学生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以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与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体现课程的连贯性。2 (2)探索板块:包括前概念测查、预测、探究计划的制订、收集信息、组织和呈现证据以及形成初步解释。这一板块通常以陈述句的形式出现,列出可供选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有关的第二手资料和数据呈现所需要的方法和工具等。2

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

教师备课手册三年级科学学科 学校 姓名 2013年9月1 日起2013 年第2本承德市双桥区教育局

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学习本学科基本情况分析(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习惯、方法,学习成绩以及知识基础,以及能力发展水平,差生情况等)。 三年级,本班共30名学生,其中男生15人,女生15人。班级人数不多,班级容量不大。另外科学学科是一门新的课程,需要教师做好每一节课的准备工作,让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喜欢科学,爱上科学课,这样学生上课就会有较好的听课习惯,能够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及时地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通过教师的精心准备和学生们的刻苦学习,学生们会把知识掌握的全面些扎实些,期末一定会取得比较好的成绩。 二、本册教材的分析(包括编排体系、特点,各部分教材之间的联系,重点难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的要求等内容)。 三年级主要围绕“性质与功能”这一组统一概念组织“生命世界”和“地球与宇宙”中的相关内容,涉及常见的动植物、生理与健康、土壤、水、空气等内容。本册教材共设计了“动物和植物”、“土壤”、“水”、“空气”、“食物与健康”5个单元,17个课题。各单元以不同内容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活动,指导学生学习运用感觉器官认识物体的基本性质,体验科学课的探究学习过程,学习一些基本的观察、实验方法和工具、仪器的使用方法,为全套教材的学习打好基础。通过指导学生学习运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物体的方法,认识

物体的性质及用途,引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学生从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并想办法验证假设的能力;培养学生愿意合作交流、喜欢大胆想象、真爱生命、关心环境的情感态度。 三、本学期教学的目的、任务和教学要求。 1、能用感觉器官或借助工具感知事物性质与功能;能根据事物的性质与功能对事物进行分类;能用图形辅以文字的形式记录感知结果;能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能对现象进行猜想或假设。 2、对科学课产生兴趣;体验到合作的好处;能够大胆的交流;在学习活动中能尊重事实。 3、知道人体基本组成和所需营养、常见动植物的名称、土壤的基本组成和我国水源的分布概况;能理解土壤、水和空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 4、认识到爱护其他生物、保护水资源、土壤及自身健康的重要性;能提出简单的改善环境的方法;能描述生产某种物品的基本过程。 四、完成教学任务,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包括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落实活动课程,转化差生,培养尖子生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发扬乐于奉献的精神,努力培养好每一个学生,面向全体,突出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转变教学观念,遵循教育规律,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新方法,新路子,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2019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水 1、我们把水变成水蒸气(水 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水跑到了空气中) 水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微粒组成的,这些微粒在水中不断的运动。 2、水蒸气微粒遇冷抱在一起就变成了“水”。水蒸气遇冷(0℃以下)变成水,这种现象叫凝结。 3、水的三个状态:固态、液态、气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时刻)蒸发 水 水蒸气 (液体) (遇冷)凝结 ( 气体) 4、水在正常压强下是100℃沸腾,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沸腾后温度不再上升。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我们看见杯底有气泡产生,气泡上升并且不断变大,到水面时气泡破裂,水面看见热气产生。 5、水变成水蒸气,它的体积变大。 6、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7、由水的液态变成固态(结冰)称为凝固,冰水混合物(一半水一半冰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 0℃,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 8、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凝结成霜。 提问: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 好处:可以看到美丽的冰雕,吃到冰淇淋。 不便:路滑给人们行走带来了不便。 9、固态的冰在什么条件下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呢? 10、在冰里加入一些盐会使得冰的温度会下降。 无色; 无味; 透明; 能流动; 没有固定形状。 液体; 摸得着; 看得见; 较重; 有固定的体积。 气体; 摸不着; 看不见; 较轻; 没有固定的体积。 水 水蒸气

测量水温的方法: (1).手拿温度计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漫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 (1).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 (2).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 (3).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2-3次),不能用嘴吹。 (4)、加热后的烧杯、三角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仍是很烫的,勿用手摸,谨防烫伤 10、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开始融化,体积变小。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增加,可以加快冰块的融化速度。 加快冰融化的方法? 温度计:测量温度 烧杯:装水 石棉网:均匀受热 三脚架:支撑 酒精灯:加热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

一、植物 ⒈我看到了什么 一、教材简析: 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二、教学背景: 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三、教学设计:

⒉校园的树木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让学生了解科学观察重要性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观察的方法来具 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对一棵树和进行有序的描述。 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意识到校园观察一棵树,做好详细的的描述记录;另 一个是分析比较各组的观察记录,找出不同树木的相同与不同,指向树木座位生命体的特征。

二、教学背景: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明白了观察的重要性,初步懂得了观察需要各种感官共同参与、需要运用观察工具。本课将带领学生带着一个任务去观察校园里的树木,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最后汇集成一篇观察日记。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用简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三、教学设计:

⒊大树和小草 一、教材简析: 《大树和小草》一课在“植物”单元中处在承上启下的过渡位置,教材由“认识周围一些常见的小草”“比较大树与小草的相同和不同”“利用维恩图比较结果”三个活动组成,在活动中是先从单一的小草入手,让同学了解小草的特点,并用简图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更进一步了解小草的知识,然后安排了大树和小草的比较,主要比较三个方面:茎的比较、果实的比较、叶的比较。大树和小草的形态特征区别非常明显,生在比较过程中能够很容易体会到两个个体之间的巨大区别,从而建立起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概念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再用列举法给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概念。最后用一个维恩图把学生观察比较的结果进行梳理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清晰的显示出大树和小草的异同,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教学背景: 学生一般对高大的树木有较深的印象,而对路旁的小草关注不多,大多数学生甚至叫不出一种小草的名字。其次,他们的心理和生理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所以师让学生利用各种感官进行细微的观察、比较、逻辑思考进行探究活动。当然还需要教师的特别方法,如用表格归纳法、画维恩图法等,以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要点

科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植物》复习要点 一、《我看到了什么》 1、科学课中的观察是有目的的,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大树 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2、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信息,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3、在观察中,我们可以采用的方法有眼看、耳听、鼻闻、手摸等。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 语记录下来。 4、在一棵大树前,我们可以看到树干、树叶、果实、树杈及鸟巢、树下的草丛及落叶、树身上的 小昆虫、树上的其他植物。 5、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1)带着目的去观察;(2)观察要有顺序;(3)要充分运用多 种感官;(4)还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观察和测量工具。 二、《校园的树木》 1、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六个部分。 2、大树是有生命的,它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等来描述。 4、描述树的形状可以用画简图的方法。 5、观察一棵大树,常用的方法有哪些?(1)画简图;(2)测量树干粗细;(3)闻叶的气味;(4) 看果实;(5)拓印树皮;(6)捡拾果实和树叶;(7)对比法 6、怎样拓印树皮的图案?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 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7、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树的相同之处:长在土壤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都有树冠、 树干、树根。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哟粗细、树皮有光滑有粗糙、结的果实不一样、叶片不一样。 三、《大树和小草》 1、常见的小草有狗尾草、黄花酢浆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含羞草等等。 2、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3、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像樟树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4、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5、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长在土壤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 有种子。不同点:大树植株高大,茎粗,很硬,很粗糙,寿命长,是木本植物;小草植株矮小,茎细,较软,较光滑,寿命短,是草本植物。 6、草本植物的共同特征:(1)都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2)它们的茎为草 质茎,较细、较软、较光滑,多汁;(3)分布极广,繁殖力强、生命力强;(4)生命周期短,有一年生、两年生、多年生等。 7、用维恩图记录大树和小草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四、《水生植物》 1、常见的水生植物有:金鱼藻、水葫芦、浮萍、水花生、荷花等。 2、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3、水生植物分三类,植株全部沉没于水中,叫沉水植物,如金鱼藻。叶片漂浮于水面叫浮水植物, 如水葫芦、浮萍。植株的一部分挺出水面,称为挺水植物,如水花生。4、水葫芦能浮在水面的秘密是:叶柄部位有膨大如葫芦状的海绵体气囊。 5、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相同点:(1)生长在水里,有适应水环境的结构;(2)都需要水分、 阳光、空气;(3)有根、茎、叶;(4)有生命,会繁殖后代,会死亡。不同点:水葫芦是浮水植物,金鱼藻是沉水植物,水葫芦叶柄部位有膨大如葫芦状的海绵体气囊,等等。 6、用维恩图记录:(1)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五、《植物的叶》 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2、树叶的特征表现在颜色、形状、大小、气味等方面。判断同一种叶的依据:形状是否相同。 3、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的叶脉是传递水分和营养的通道。 4、新鲜叶与落叶的本质区别在于:生命活力不同。新鲜叶是活的,落叶已经完成生命历程,是死 的。 5、春天是树发芽长叶子的季节,落叶的季节在秋天。 6、常见的叶的形状有心形、卵形、针形、披针形、扇形、掌形等。请画出它们的简图: 7、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叶芽→小叶→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落叶 六、《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1、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2、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3、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离开了它们植物就不能生存。 4、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5、我们可以用测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 6、从一棵树的树叶大小不同、软硬不同中,我们知道了这相当于一片叶的生长过程。 7、从一片树叶的颜色变化过程中,我们知道了树叶在老化死亡。树叶会生长、衰老、死亡。 8、常见的树有落叶树和常绿树两种。 9、植物在秋冬季节有哪些变化:(1)一年生的植株会枯萎死亡;(2)落叶树的叶子渐渐变黄、 变红,并掉落下来,常绿树几乎不变;(3)一些植物在秋季有开始生长、开花;(4)一些植物的果实在秋季成熟、种子开始传播。 七、《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1、植物按生存环境的不同,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两种。 2、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三个阶段。 3、向日葵的一生经历了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几个阶段。 4、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5、植物的共同特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 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6、从植物的一生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1)植物都有生命周期;(2)植物的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 也是自然规律。 资料袋—知识点:会捕虫的植物是(猪笼草),会结面包的树是(面包树),世界上最大的花是(大王花)。 1

最新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最新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学目标: 1、知道水的基本性质及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2、能学会综合运用感官观察水的性质.并能描述所观察的水的特征. 3、能积极参与有关水的认识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能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认 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水的特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培养他们的观察、比较、综合分析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教学准备: 1、分组材料:糖水、清水、牛奶、白醋、、吸管、透明杯. 1号杯:牛奶2号杯:白醋3号杯:糖水4号杯:清水 水管、不同形状的小杯子、气球、水盆8个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1.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请看:一物不稀奇.人人不能离.钢刀切不断.铁钩钩不起.谜底是(水) 2.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没有了水.我们就无法生存..我们每天都需要水.都见到水.水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水”(板书课题) 二、认识水: 讨论观察方法与顺序 师:孩子们.老师今天太马虎.我把清水.牛奶.白醋和糖水混放在一起分不清了.我知道你们 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少年.能帮忙找一找哪一杯是清水吗?(学生猜测.并说出自己的理由)1.学生讨论观察方法 师:大家对1号杯意见比较统一(看颜色).对2号.3号.4号这三杯为什么不能确定.可以 用什么好的方法来分辨?小组讨论. 2.学生交流观察方法:看、闻、尝、(摸).(板书) 提示:老师有一个重要的提示.那就是对于不认识的物体.我们不能随便去闻.更不能随便去尝.知道为什么吗?(以免引起中毒) 3.师:你是怎么闻的?(演示扇闻法)(确定2号杯为白醋)师演示“闻”的方法:用鼻子闻的时候.不要直接靠近物体.要用手扇过气味来闻. 4.我们已经知道糖水和清水没有毒.可以尝(确定3号杯为糖水).师演示“尝”的方法: 品尝时用舌头尝的时候.要用筷子或别的物体蘸取少量的物品进行品尝. 5.小结:经过了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把水找出来了.同时也把水的特点找出来了.水 有什么特点呢?:透明.无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观察是最好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但是观察的方法有很多.引导学生讨论发现观察的顺序】 三、探究水的另外两个特点 1、师: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用看、闻、尝、摸的方法很快的帮老师解决了问题.老师心 里很佩服.水除了这四个特点之外.还有其他的特点吗?(生猜测:有形状、会流动.) 师:水到底有没有形状.会不会流动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小组讨论实验方 案.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集全册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一、植物 ⒈我看到了什么 一、教材简析: 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二、教学背景: 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三、教学设计:

⒉校园的树木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让学生了解科学观察重要性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观察的方法来具 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对一棵树和进行有序的描述。 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意识到校园观察一棵树,做好详细的的描述记录;另 一个是分析比较各组的观察记录,找出不同树木的相同与不同,指向树木座位生命体的特征。 二、教学背景: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明白了观察的重要性,初步懂得了观察 需要各种感官共同参与、需要运用观察工具。本课将带领学生带着一个任务去观察校园里的树木,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最后汇集成一篇观察日记。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用简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三、教学设计:

⒊大树和小草 一、教材简析: 《大树和小草》一课在“植物”单元中处在承上启下的过渡位置,教材由“认识周围一些常见的小草”“比较大树与小草的相同和不同”“利用维恩图比较结果”三个活动组成,在活动中是先从单一的小草入手,让同学了解小草的特点,并用简图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更进一步了解小草的知识,然后安排了大树和小草的比较,主要比较三个方面:茎的比较、果实的比较、叶的比较。大树和小草的形态特征区别非常明显,生在比较过程中能够很容易体会到两个个体之间的巨大区别,从而建立起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概念 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再用列举法给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概念。最后用一个维恩图把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