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环保课后题答案解析

化工环保课后题答案解析
化工环保课后题答案解析

绪论

1、试分析现代化工生产的特点。

答:现代化学工业一般具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生产物料大多属于有害危险物质;第二,生产工艺参数苛刻;第三,生产规模大型化;第四,生产过程连续化、自动化。

2、什么是环保管理“三同时”原则?什么是环保管理八项制度?

答:环保管理“三同时”原则是指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环保八项制度指“三同时”制度;环境评价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以及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定量考核、污染集中控制和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3、什么是安全生产“五同时”原则?

答:安全生产“五同时”原则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价生产时,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价安全工作。

第一篇化工环境保护技术

概述

1、简述化工环境污染的种类。

答:化工环境污染的种类,按污染物质的性质可分为无机化工污染和有机化工污染;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废气、废水及废渣。

2、简述化工环境保护研究的主要内容。

答: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化工污染的防治;第二,环境质量评价;第三,化工环境系统工程。

3、简述花红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答:化工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化工生产的原料、半成品及产品。可能的原因是化学反应不完全;原料不纯;物料泄漏;产品使用不当及其废弃物。(二)化工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主要有燃烧过程;冷却水;副反应和副产品;生产事故造成的化工污染。

第一章化工废水处理技术

1、衡量水污染的主要指标及其基本定义。

答:常用的水污染指标有:生化需氧量(BOD),表示在有饱和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20度,经过一定天数讲解每升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游离氧的量,常用单位mg/L,常以5日为测定BOD的标准时间;化学需氧量(COD),表示用强氧化剂把有机物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所消耗的相当氧量;总需氧量(TOD),当有机物完全被氧化时,C、H、N、S分别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水、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硫时所消耗的氧量;总有机碳(TOC),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总含碳量,以碳含量表示;悬浮物(SS),水样过滤后,滤膜或滤纸上截留下来的物质;PH;有毒物质,表示水中所含对生物有害物质的含量;大肠杆菌群数,指每升水中所含大肠杆菌的数目。

2、试叙述废水处理的主要原则。

答:化工废水处理的主要原则首先是从清洁生产的角度出发,改革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污染物,防止废水外排,进行综合利用和回收。

3、简述废水分级处理的主要内容。

答:废水处理深度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一级处理主要分离水中的悬浮固体物、胶状物、浮油或重油等,可以采用栅网过滤、自然沉淀、上浮、隔油等方法。二级处理主要是去除可生物降解的有机溶解物和部分胶状的污染物,用以减少废水的BOD和COD,通常采用生物化学法处理,这是含有机物废水处理的主体部分。三级处理主要是去除生物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和废水中溶解的无机污染物,常用的方法有活性炭吸附和化学氧

化,也可采用离子交换或膜分离技术等。

4、简述浮选法清楚废水污染物的原理。

答:浮选法就是利用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作为载体去粘附废水中的污染物,使其密度小于水而浮到水面,实现固液或液液分离的过程。浮选法主要根据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原理,使污水中固体污染物粘附在小气泡上。

5、简述评定活性污泥的主要指标。

答:主要指标有以下几项: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指1L混合液内所含的悬浮固体(SS)的量,也称污泥浓度;污泥沉降比(SV%),是指一定量的曝气池废水静置30min 后,沉淀污泥与废水的体积比,用%表示;污泥容积指数(SVI),又称污泥指数,是指一定量的曝气池废水经30min沉淀后,1g干污泥所占有沉淀污泥容积的体积,单位是ml/g,它实质是反映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指1L混合液内所含挥发性悬浮固体的量,单位为g/L。

6、简述生化法处理废水对水质的基本要求。

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PH,一般对好氧生物处理的PH可保持在6~9范围内,对厌氧生物处理,PH应保持在6.5~8之间;温度,一般生物处理要求水温控制在20~35度之间;水中的营养物及其毒物,一般对氮、磷的需要量应满足BOD5:N:P=100:5:1(质量比);氧气,好氧生物一般要求反应器废水中保持溶解氧浓度在2~4mg/L左右为宜;有机物浓度,一般进水BOD5值以不超过1000mg/L及不低于100mg/L为宜。

7、简述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

答:好氧生物处理时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微生物参与,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代谢过程;厌氧生物处理是在无氧的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主要是厌氧菌的作用,来处理废水中的有机物;兼性氧化也叫兼气性氧化或兼气性分解,是兼气性微生物生命活动的结果,兼性微生物既能在有氧环境中也能在无氧条件下生存。

8、简述我国地面水质量标准分类和废水排放标准分级。

答:按功能高低分为5类,一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二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三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四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五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第二章化工废气处理技术

1、按其存在状态空气污染物可分为哪两大类,并简述其基本处理方法。

答:可分为颗粒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颗粒污染物可通过机械式除尘器、过滤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静电除尘器等4类除尘设备除去;气态污染物则可通过吸收法、吸附法、催化转化法、燃烧法和冷却法等除去。

2、简述粉尘粒度的两种分布。

答:第一种为分级分布,对应的有分级分布曲线,表示每种粒径的粒子占全部粒子总数的分率f与其粒子的粒径x之间的关系,即f曲线,分级分布曲线又称为频率分布曲线。第二种为积分分布,对应的有积分分布曲线,它反映大于某粒径的尘粒占全部尘粒的分率R 与此粒径x之间的关系,即R曲线,积分分布曲线又称为累积分布曲线。

3、简述催化法脱除氮氧化物的原理。

答:在催化剂作用下,用还原剂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还原为无害的氮气和水的方法称为催化还原法。依催化剂与废气中的氧气发生作用与否,分为两类:非选择性催化还原,在钯催化剂的作用下,还原剂不加选择的与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氧气同时发生反应,作为还原剂

气体可用氢气和甲烷等;选择性催化还原,在铂催化剂的作用下,还原剂只选择性的与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反应,而不与废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常用的还原剂气体为氨气和硫化氢等。

第三章化工废渣处理技术

1、简述废渣预处理技术。

答:固体废物预处理是指用物理、化学方法,将废渣转变成便于运输、贮存、回收利用和处置的形态。预处理技术常用的方法有分选、压实、破碎和固化等。

常用的固化技术有水泥基固化法、石灰基固化法、热塑性材料固化法、高分子有机物聚合稳定法和玻璃基固化法。

2、简述废渣处理中焚烧法和热分解法技术原理。

答:焚烧法是将可燃固体废物集中在焚烧炉中通空气彻底燃烧的方法;热分解法是利用有机物的热不稳定性,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受热分解的过程。焚烧是放热的,热解是吸热的;焚烧的产物主要有二氧化碳和水,而热解的产物主要是可燃的低分子化合物。

3、简述磷石膏制取硫酸钾的原理及流程。

答: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磷石膏在水溶液中与碳酸氢铵反应生成硫酸铵与碳酸钙,分离出的副产品碳酸钙可用于生产石灰、水泥或土建;第二部分是硫酸铵溶液在促进剂的作用下与氯化钾在90度左右时进行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氯化铵。

4、简述常用化工废渣处理的方法及特点。

答:对于化工废渣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卫生填埋法、焚烧法、热解法,微生物分解法和转化利用法5种。

化学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特点有:产生和排放量大;危险废物种类多,有毒有害物质含量高;对土壤的污染;对水域的污染;对大气的污染;废弃物再资源化可能性大。

第四章化工清洁生产概要

1、简述化工清洁生产的原理与技术。

答:化工清洁生产的原理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内容:设计、生产安全化学品;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尽量使用可再生资源;设计选择安全、高效的化学反应;采用环境友好的溶剂、助剂、催化剂;催化剂使用优于化学试剂;合理使用和节省能源;预防污染的检测和控制;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化学。

化工清洁生产的主要技术有超临界流体技术、新型催化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微波技术、超声技术、膜技术、辐射加工技术等。

2、何谓清洁生产?

答:我国法律定义清洁生产为: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3、简述现代化工清洁生产的途径。

答:实现化工清洁生产的途径有;革新产品体系,正确规划产品方案及选择原料路线;实现资源和能源充分、综合利用;采用高效设备和少废、无废的工艺;组织物料和能源循环使用系统;加强管理,提高操作人员的素质;采取必要的末端“三废”处理。

4、何谓循环经济?有什么优点?

答:循环经济是围绕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所进行的社会生产和再生活动,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馈过程,以尽可能少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发展效益。循环经济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3R(Reduce,Reuse,Recycle)原则。

5、“生态经济”、“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三者之间有何关联?

答:这三个概念本质上是完全相洽的。从内涵看,“循环经济”本身就是“清洁生产”技术库中的组成部分;而“清洁生产”又是生态经济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但这三个概念不是替代关系。循环经济更进一步突出了“物质循环使用”与“废弃物再利用”在资源环境问题中的意义。根据中国当前的经济—环境现实状况,就经济—社会层面而言,“生态经济”提法较为恰当;就经济活动层面而言,“清洁生产”的提法较为贴切;就资源环境问题的发展方向而言,“循环经济”的提法最有前途,可见循环经济是一个理想的、应当优先追求和重点发展的前景。它诞生、成长于“清洁生产”、“生态经济”的大环境下。后者为前者创造实施与发展的条件。在能实施“循环”的地方,应优先和坚决贯彻“循环经济”思想。

5、试分析湿法磷酸清洁工艺的特点。

答:第一,在突出主要产品磷酸制备的同时,通过“封闭循环”、工艺消化,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第二,磷矿中的氟通过吸收和相关反应,可制备NaSiF6等氟化学产品,反应产生的硫酸可返回系统用于分解磷矿;第三,磷石膏和碳酸氢铵反应转化为硫酸铵,然后再与氯化钾反应,磷石膏的转化率可达95%以上,氯化钾的转化率可达92%以上;第四,磷石膏转化中产生的碳酸钙,通过进一步处理可作为微细碳酸钙材料,也可通过净化处理,然后和磷酸反应生成磷酸钙盐,作为添加剂或助剂。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

1、简述环境质量评价的任务和目的。

答:环境质量评价的任务使在大量的检测数据和调查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来说明、确定和预测一定区域范围内人类活动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影响程度。

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目的是为环境管理和环境规划提供依据,同时也是为了比较各地区受污染的程度,从而达到控制、保护、利用、改善环境质量,使之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相适应。

3、常用的环境质量评价参数有哪些?

答:常用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参数有以下4种:(1)颗粒物:降尘、总悬浮颗粒物(TSP)、飘尘。(2)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3)有害元素:氟、铅、汞、砷、氯、镉等。(4):有机物:芳烃、卤代烃、总烃。

4、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答:环境影响评价按评价对象可分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划中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和说明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价;(2)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1)建设项目概况;(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状况;(3)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5)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6)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7)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5、环境影响评价一般分为哪几类?

答:根据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按评价对象可将环境影响评价分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又分为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两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按照环境影响程度可分为3类: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对环境影响很小的。

第二篇化工安全生产技术

概述

1、简述生产事故分类。

答:生产事故按发生的原因可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按事故造成的后果可分为:

人身伤亡事故和非人身伤亡事故。

2、何谓生产事故?

答:生产事故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以及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身安全和健康或者损坏设备设施或者造成经济损失的,导致原生产经营活动暂时中止或永远终止的意外事件。

3、简述安全技术基本内容及其与生产技术的关系。

答:化工安全技术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预防工伤事故和其他各类事故的安全技术;预防职业性伤害的安全技术;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

安全技术是生产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技术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安全技术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4、简述评定化工生产事故各等级的主要指标。

答:工伤事故按伤害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按照目前的划分标准,死亡事故按伤亡人数多少又可分为:(1)一般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人至2人的事故;(2)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3人至9人的事故;(3)特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

非人身伤亡事故是指未造成人身伤亡,但造成经济损失的生产事故。一般当事故造成生产装置停产或减产,日产量降低50%以上的称重大事故;日产量降低10%~50%的称一般事故。第六章化工安全设计与安全管理

1、如何确定化工设备设计的温度和压力?选择化工设备材质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设计温度和设计压力应考虑到在最恶劣条件可能达到的温度和压力,而不是正常操作条件下的温度和压力。

选择加工设备所用的材质,要考虑防腐、设备类型、设计温度和设计压力。

2、确定企业安全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行政首长责任制;安全生产,人人呢有责;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生产小组与安全监督员;安全第一,重在预防。

3、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有哪些基本内容?

答:第一,安全标准与规章制度的制定;第二,全员安全培训教育的实施;第三,安全检查。

4、生产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包括工艺操作安全管理;化学危险品的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

5、简述人机工程原则。

答: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以研究人、机械、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如何使机械、环境符合人的形态学、生理学、心理学方面的特性,使人、机械、环境相互协调,以求达到人的能力与作业活动要求相适应,创造舒适、高效、安全的劳动条件的学科。

人机工程原则主要包括工程技术方面、工作环境设计、工作量设计三方面的内容。

第七章化工防火防爆技术

1、请解释下列名词:燃烧、爆炸、闪点、着火点、自燃、自燃点、爆炸极限、危险度。

答:燃烧是一种同时伴有发光、发热的激烈的氧化反应。其特征是发光、发热、生成新物质。

爆炸:物质自一种状态迅速的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巨大能量的同时产生巨大声响的现象称为爆炸。

闪点:引起闪燃时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当火源接近易燃或可燃液体时,液面上的蒸气与空气混合物会发生瞬间火苗或闪光,这种现象称为闪燃。

着火点:引发物质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着火点。

自燃:指可燃混合气体(或蒸汽)自身热量或与无火花、无火焰的热表面接触,使温度升高,以及化学反应速度急剧增长而引起的着火现象。

自燃点:可燃物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就是自燃点,也称为最低引燃温度。

爆炸极限:可燃物质与空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合气,遇到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

危险度:可燃性气体或蒸气的危险度为该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上下限之差除以爆炸下限值。

2、简述燃烧条件及形式。

答: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有可燃物存在;有助燃物存在;有着火源。

按参加反应的相态不同,可分为均一系燃烧和非均一系燃烧。均一系燃烧时指燃烧反应在同一相中进行;非均一系燃烧是指燃烧反应在不同相中进行。根据可燃性气体的燃烧过程,又分为混合燃烧和扩散燃烧。混合燃烧是指可燃气体预先同空气或氧气混合而进行的燃烧;扩散燃烧是指可燃性气体由于喷出,同周围空气或氧气接触,可燃性气体分子与氧分子相互扩散,一边混合,一边进行的燃烧。

3、简述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

答:主要有一下几点:原始温度;原始压力;惰性介质;容器的尺寸和材质;点火源;两种以上可燃气体或蒸气混合物的爆炸极限;可燃气体与可燃粉尘混合物的爆炸极限;其他因素。

4、简述可燃物危险性的主要指标。

答:评定气体火灾爆炸危险性的主要指标是爆炸极限和自燃点;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是闪点和爆炸温度极限。

5、化工生产需控制的点火源有哪些?

答:主要有明火的控制;预防摩擦与撞击产生的火花;电器火花的控制;其他火源的控制四种。

6、简述防爆电气设备的类型及标志。

答: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增安型(标志e);隔爆型(标志d);充油型(标志o);正压充气型(标志p);本质安全型(标志i);防爆特殊型(标志s);充沙型电气设备(标志g);无火花型(标志n)。

7、简述化工生产火灾的扑救原则。

答:火灾扑救的一般原则是:报警早,损失小;边报警,边救活;先控制,后灭火;先救人,后救物;防中毒,防窒息;听指挥,莫惊慌。

第八章工业毒物的危害及防护技术

1、简述毒物毒性评价指标。

答:第一类,LD100或LC100:表示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即能引起实验动物全部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最低浓度;第二类,LD50或LC50:表示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即能引起50%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MLD或MLC:表示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即能引起实验动物中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LD0或LC0:表示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即使全组染毒,但实验动物全部存活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2、简述工业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

答: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有3个,即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在生产过程中,毒物最主要的是通过呼吸道侵入,其次是皮肤,而经消化道侵入的较少。当生产中发生意外事故时,毒物有可能直接冲入口腔。生活性中毒则以消化道进入为主。

3、简述化工生产防毒的“五同时”和“三同时”原则。

答:“五同时”原则就是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三同时”原则是指对于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防毒技术措施要执行“三同时”,即同时设计、施工、投产的

原则。

4、简述急性中毒现场抢救原则。

答: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应遵循下列原则:救护者应做好个人防护;切断毒物源;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毒物继续侵入人体;促进生命器官功能恢复。

补充:

1、废水中投入混凝剂后,胶体因电位差降低或消除,破坏了颗粒的稳定状态(称脱稳)。

脱稳颗粒相互聚集为较大颗粒的过程称为凝聚。未经脱稳的胶体也可形成大的颗粒,这种现象称为絮凝。

2、吸附剂必须满足的要求有:吸附能力强;吸附选择性好;吸附平衡浓度低;容易再生和

再利用;机械强度好;化学性质稳定;来源容易;价格便宜。

3、脱附再生是吸附的逆过程,即在吸附剂结构不发生变化或变化极小的情况下,用某种方

法将被吸附物质从吸附剂孔隙中除去,恢复吸附剂的吸附功能的过程。吸附剂的再生方法有加热再生、药剂再生、化学氧化再生、湿式氧化再生、生物再生等。

4、发酵是将浓缩污泥置于密闭的消化池中,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使有机物分解稳定,

这种有机物厌氧分解的过程成为发酵。

5、除尘装置的处理量表示的是除尘装置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处理烟气量的大小,是表明装置

处理能力大小的参数,烟气量一般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流量来表示,单位为m3/h。

6、除尘装置的分级效率是指装置对某一粒径d为中心,粒径宽度为l范围的烟尘除尘效率,

具体数值用同一时间内除尘装置除下的该粒径范围内的烟尘量占进入装置的该粒径范围内的烟尘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7、工业上已应用的脱除二氧化硫的方法主要为湿法,即用液体吸收剂洗涤烟气,吸收所含

的二氧化硫;其次为干法,即用吸附剂或催化剂脱除废气中的二氧化硫。

8、化工废渣的防治对策有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基本任务是将有害固体

废物通过工程处理,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的自然环境。减量化处理的基本任务是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和减小固体废物的数量和容积。资源化的基本任务使采取工艺措施从固体废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

9、堆肥化是指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微生物,认为的促进可生物降

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生化转化的微生物学过程,其产品称为堆肥。

10、若A为氧化铁的相对密度与水的相对密度之差;B为二氧化硅的相对密度与水的相

对密度之差。当A/B=2.5时二者极易分离;A/B=1.75~2.5时二者容易分离;A/B<1.25时二者极难分离。

11、清洁生产总体上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生产清洁的产品;采用清洁的生产过程;

使用清洁能源。

12、超临界流体是指处于超临界温度及超临界压力下的流体,是一种介于气态和液态之

间的流体状态。其相对密度接近于液体(比气体大3个数量级),而黏度接近于气态(扩散系数比液体大100倍左右)。

13、微波是指频率在300MHz——300GHz(即波长1m~1mm)的电磁波,位于电磁波谱红

外辐射和无线电波之间。

14、环境质量是指环境系统内在结构和外部表现的状态对人类及生物界的生存和发展

的适宜性。

15、环境质量评价是按一定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评估环境质量的优劣,预测环境质量

发展的趋势和评价人类活动的环境影响。

16、生态评价指为了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而进行的区域范围的自然环境

质量评价。包括生物形态结构、能量分配、物质循环、生态功能、生态效果和生态效益

等。

17、大气污染检测优化布点的基本原则是:采样点的位置应包括整个监测地区的高浓

度、中浓度和低浓度3个不同的地方。

18、化工生产中的危险因素从危害形式来看可分成4大类:毒害性危险(对人类和动

物)、腐蚀性危险(对生物、建筑物、设备)、爆炸和燃烧性危险、环境污染危险。19、化工生产中的危险因素对最终演变为重大或特大事故发生过程可分为5个危险危

害等级:危险源;故障;异常;事故;灾害。

20、自燃可分为受热自燃和自热自燃。受热自燃是指可燃物质在外界热源作用下,温度

升高,当达到自燃点时,即着火燃烧;自热自燃是某些物质在没有外来热源影响下,由于本身产生的氧化热、分解热、聚合热或发酵热,并经积累使物质温度上升,达到自燃点而燃烧的现象。

21、影响可燃物质自燃点的因素:主要有压力、组成、催化剂、物质的化学结构,一般

是:压力升高,自燃点降低;混合物的组成符合该可燃物氧化反应的化学计量时,自燃点最低;固体颗粒越细,自燃点越低;活性催化剂使自燃点降低;液体和固体可燃物越易汽化,自燃点越低;有机可燃物越不稳定,其自燃点越低;一般,液体的相对密度越大,闪点越高而自燃点越低。

22、当外来火源或灼热物质与可燃物接近时,产生持续燃烧的现象叫着火。使可燃物质

持续烧5s以上时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着火点或燃点,也称火焰点。

23、通常混合燃烧速度要比扩散燃烧速度快得多,气体的燃烧性能常以火焰传播速度来

衡量。管道中气体燃烧速度随着管径增大而增大,但当管径增大到500mm后,燃烧速度便不再增大了,而当管径小于某一值时,燃烧速度为零。

24、实际估算任一直径管道中气体燃烧速度,可以直径为25.4mm管道中的燃烧速度为

基准,乘以校正系数后获得。管径100mm、200mm、300mm、400mm、500mm的校正系数分别为1.8、2.5、3.0、3.2、3.4。

25、液体燃烧速度取决于液体的蒸发速度。液体在其表面上燃烧时,速度有两种表示方

法:一种是以每平方米面积上一小时烧掉液体的质量来表示,叫做液体燃烧的质量速度;

另一种是以单位时间内烧掉液体层的高度来表示,叫做液体燃烧的直线速度。

26、物理性爆炸指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等物理变化而形成的爆炸;化学性爆炸是

由于物质发生极迅速的化学反应,产生高温高压而引起的爆炸。

27、爆轰是指燃烧速度极快的爆炸性混合物在全部或部分封闭的状况下,或处于高压下

燃烧时,如达到相应的混合物组成及预热条件,可以产生一种比一般爆炸更为剧烈的现象。

28、当容器或管子直径达到某一数值时(称临界直径),火焰即不能通过,这一间距称

最大灭火间距。

29、自燃点规律:熔点高的固体物质比熔点低的固体物质的自燃点低;粉状固体比块状

固体的自燃点低;长时间受热的固体其自燃点会逐渐降低。

30、常用的化学泡沫灭火剂,主要是酸性盐(硫酸铝)和碱性盐(碳酸氢钠)与少量的

发泡剂(植物水解蛋白质或甘草粉)、少量的稳定剂(三氯化铁)等混合后,相互作用而生成的泡沫。1211是卤代物二氟一氯一溴甲烷的代号,又称BCF,是一种低毒、不导电的液化气体灭火剂,它是通过夺去燃烧连锁反应中的活性物质来达到灭火目的的。31、当某些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并累积到一定量后,就会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

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变化,扰乱或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使某些器官和组织发生暂时性或持久性病变,甚至危及生命,这些物质被称为毒物。

环境化学(戴树桂)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环境化学》考试大纲 1.《环境化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包括了环境化学研究的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和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归趋和效应。本考试大纲侧重于环境污染化学,着重于各类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行为、效应以及减少或消除其产生的理论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水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及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与生态效应等经典内容。对其中有机污染物的归趋模式、金属离子的存在形态及生物效应、化学物质结构与毒性关系,污染物的生物效应和生物浓缩机制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需加以重点掌握。要求考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并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环境化学发展及基本内容 1.环境化学基本概念、发展动向、研究内容及热点问题 水环境化学 2.天然水的基本特征组成; 3.水体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着重配合作用、氧化-还原作用、沉淀和溶解、水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等基本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4.水体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环境行为与归趋模式。着重分配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等典型机制与迁移转化模式。 5.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营养物质的来源;富营养化的影响因素;湖水的营养化程度;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大气环境化学 6.大气中污染物的特征; 7.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温室效应;气相大气化学:光化学反应、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化学; 液相大气化学:酸沉降化学、大气中液相反应;大气颗粒物化学); 8.重要的大气环境化学问题:光化学烟雾的定义、特征及形成条件;光化学烟雾主要参与物质;光化学烟雾形成机理;光化学烟雾危害及防治;光化学烟雾与硫酸型烟雾的对比;太阳和地球辐射间的能量平衡;温室气体; 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及防治对策;降水的化学组成;酸雨的形成;酸雨的影响因素;酸雨的危害及防治;大气平流层的组成;臭氧层的形成和耗损的化学反应;臭氧洞的危害;臭氧层破坏现状及防治。 土壤环境化学 9.土壤组成与性质(吸附、酸碱性、缓冲性及氧化还原性质); 10.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及其机制(重金属、氮磷); 11.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典型的迁移过程)。土壤中农药迁移的基本特性,扩散质体,流动吸附与分配作用,典型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以及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 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与生态效应 12.污染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运及消除。物质透过细胞膜的形式;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运,生物转化及消除。13.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生物蓄积,生物富集、生物放大和生物积累。 14.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耗氧(有机污染物)、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 15.无机物质的生物转化。氮硫的微生物转化,重金属元素的微生物转化。 16.污染物质的毒性。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化效应;重金属元素在诸圈层中的转化效应有机污染物在诸圈层中的转化效应。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17.重金属元素(汞、砷)形态; 18.微生物对水环境中化学物质的作用; 19.有机污染物(有机卤代物、多环芳烃、表面活性剂)。 考试要求考生应全面系统地了解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特点与发展动向,掌握大气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天然水

波谱解析试题及答案

波普解析试题 一、名词解释(5*4分=20分) 1.波谱学 2.屏蔽效应 3.电池辐射区域 4.重排反应 5.驰骋过程 二、选择题。( 10*2分=20分) 1.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1和1736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 这是因为:() A、诱导效应 B、共轭效应 C、费米共振 D、空间位阻 2. 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 A、玻璃 B、石英 C、红宝石 D、卤化物晶体 3.预测H2S分子的基频峰数为:() A、4 B、3 C、2 D、1 4.若外加磁场的强度H0逐渐加大时,则使原子核自旋能级的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所需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 A、不变 B、逐渐变大 C、逐渐变小 D、随原核而变 5.下列哪种核不适宜核磁共振测定:() A、12C B、15N C、19F D、31P 6.在丁酮质谱中,质荷比质为29的碎片离子是发生了() A、α-裂解 B、I-裂解 C、重排裂解 D、γ-H迁移 7.在四谱综合解析过程中,确定苯环取代基的位置,最有效的方法是() A、紫外和核磁 B、质谱和红外 C、红外和核磁 D、质谱和核磁 8.下列化合物按1H化学位移值从大到小排列 ( ) a.CH2=CH2 b.CH CH c.HCHO d. A、a、b、c、d B、a、c、b、d C、c、d、a、b D、d、c、b、a 9.在碱性条件下,苯酚的最大吸波长将发生何种变化? ( ) A.红移 B. 蓝移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10.芳烃(M=134), 质谱图上于m/e91处显一强峰,试问其可能的结构是:( ) A. B. C. D. 三、问答题(5*5分=25分) 1.红外光谱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2.影响物质红外光谱中峰位的因素有哪些? 3. 色散型光谱仪主要有哪些部分组成? 4. 核磁共振谱是物质内部什么运动在外部的一种表现形式? 5. 紫外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四、计算和推断题(9+9+17=35分) 1.某化合物(不含N元素)分子离子区质谱数据为M(72),相对丰度100%; M+1(73),相对丰度3.5%;M+2(74),相对丰度0.5%。 (1)分子中是否含有Br Cl? 。 (2) 分子中是否含有S? 。 (3)试确定其分子式为。 2. 分子式为C8H8O的化合物,IR(cm-1):3050,2950,1695,1600,1590,1460,1370,1260,760,690等处有吸收, (1)分子中有没有羟基(—O H)?。 (2)有没有苯环。 (3)其结构为。 3. 某未知物的分子式为C3H6O,质谱数据和核磁共振谱如图1、2所示,试推断其结构。 图1 、C3H6O的质谱

化工安全与环保

编号:SM-ZD-42833 化工安全与环保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化工安全与环保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 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 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正文:化工安全 安全生产是涉及职工生命安全的大事,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稳定。近年来,从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报道中铁路、煤矿等行业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损失之重,影响之大,频率之高,令人胆战心惊。剖析事故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不难看出一些干部、职工对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着认识上、思想上的误区。 管理能出效益,安全亦出效益,安全生产是涉及职工生命安全的大事,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稳定。安全生产需要多管齐下警钟长鸣。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犹如履薄冰,来不得半点疏忽和麻痹。作为安全管理者或单位安全第一责任人首先要消除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误区。一是对安全设施的认识误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施工现场安全设施和劳动保护用品也呈现高、精、尖技术,并被广泛运用到生产实践中。由此个别从

有机波谱分析考试题库及答案

第二章:紫外吸收光谱法 一、选择 1. 频率(MHz)为4.47×108的辐射,其波长数值为 (1)670.7nm (2)670.7μ(3)670.7cm (4)670.7m 2. 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 (1)吸收峰的强度(2)吸收峰的数目(3)吸收峰的位置(4)吸收峰的形状 3. 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 (1)紫外光能量大(2)波长短(3)电子能级差大 (4)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 4. 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 (1)ζ→ζ*(2)π→π*(3)n→ζ*(4)n→π* 5. π→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 (1)水(2)甲醇(3)乙醇(4)正己烷 6. 下列化合物中,在近紫外区(200~400nm)无吸收的是 (1)(2)(3)(4) 值最大的是 7. 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λ max (1)(2)(3)(4) 二、解答及解析题 1.吸收光谱是怎样产生的?吸收带波长与吸收强度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 2.紫外吸收光谱有哪些基本特征? 3.为什么紫外吸收光谱是带状光谱? 4.紫外吸收光谱能提供哪些分子结构信息?紫外光谱在结构分析中有什么用途又有何局限性? 5.分子的价电子跃迁有哪些类型?哪几种类型的跃迁能在紫外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

6.影响紫外光谱吸收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7.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带有几种类型?它们与分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8.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有什么影响?选择溶剂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9.什么是发色基团?什么是助色基团?它们具有什么样结构或特征? 10.为什么助色基团取代基能使烯双键的n→π*跃迁波长红移?而使羰基n→π*跃迁波长蓝移? 11.为什么共轭双键分子中双键数目愈多其π→π*跃迁吸收带波长愈长?请解释其因。 12.芳环化合物都有B吸收带,但当化合物处于气态或在极性溶剂、非极性溶剂中时,B吸收带的形状有明显的差别,解释其原因。 13.pH对某些化合物的吸收带有一定的影响,例如苯胺在酸性介质中它的K吸收带和B吸收带发生蓝移,而苯酚在碱性介质中其K吸收带和B吸收带发生红移,为什么?羟酸在碱性介质中它的吸收带和形状会发生什么变化? 14.某些有机化合物,如稠环化合物大多数都呈棕色或棕黄色,许多天然有机化合物也具有颜色,为什么? 15.六元杂环化合物与芳环化合物具有相似的紫外吸收光谱,请举几个例子比较之,并解释其原因。 16.紫外光谱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17.摩尔吸光系数有什么物理意义?其值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试举出有机化合物各种吸收带的摩尔吸光系数的数值范围。 18.如果化合物在紫外光区有K吸收带、B吸收带和R吸收带,能否用同一浓度的溶液测量此三种吸收带? 19.紫外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哪几部分所组成?它是怎样工作的? 20.计算波长为250nm、400nm的紫外光频率、波数及其所具有的能量(以eV和kJ·mol-1为单位表示)。 21.计算具有1.50eV和6.23eV能量光束的波长及波数。 22.已知丙酮的正己烷溶液有两吸收带,其波长分别为189nm 和280nm,分别属π→π*跃迁和n→π*跃迁,计算π,n,π* 轨道之间的能量差。 23.画出酮羰基的电子轨道(π,n,π*)能级图,如将酮溶于乙醇中,其能级和跃迁波长将发生什么变化?请在图上画出变化情况。 24.化合物A在紫外区有两个吸收带,用A的乙醇溶液测得吸收带波长λ 1=256nm,λ 2 =305nm,而用A的己烷 溶液测得吸收带波长为λ 1=248nm、λ 2 =323nm,这两吸收带分别是何种电子跃迁所产生?A属哪一类化合物? 25.异丙叉丙酮可能存在两种异构体,它的紫外吸收光谱显示 (a)在λ=235nm有强吸收,ε=1.20×104,(b)在λ>220nm区域无强吸收,请根据两吸收带数据写出异丙丙酮两种异构体的结构式。

环境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 第一章绪论 2、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与特点以及发展动向,您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 环境化学就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征、行为与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与方法的科学。环境化学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型科学。其内容主要涉及: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浓度水平与形态,潜在有害物质的来源,她们在个别环境介质中与不同介质间的环境化学行为;有害物质对环境与生态系统以及人体健康产生效用的机制与风险性;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与消除以及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与途径。环境化学的特点就是要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宏观的环境现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其核心就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与效应。目前,国界上较为重视元素(尤其就是碳、氮、硫与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相互偶合的研究;重视化学品安全评价、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问题。当前我国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中与环境化学密切相关的就是:以有机物污染为主的水质污染、以大气颗粒物与二氧化硫为主的城市空气污染;工业有毒有害废物与城市垃圾对水题与土壤的污染。 3、环境污染物有哪些类别?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 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与工业污染物。 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液态污染物与固体污染物; 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与生物污染物。 主要化学污染物有: 1、元素:如铅、镉、准金属等。 2、无机物:氧化物、一氧化碳、卤化氢、卤素化合物等 3、有机化合物及烃类:烷烃、不饱与脂肪烃、芳香烃、PAH等; 4、金属有机与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如,四乙基铅、二苯基铬、二甲基胂酸等; 5、含氧有机化合物:如环氧乙烷、醚、醛、有机酸、酐、酚等; 6、含氮有机化合物:胺、睛、硝基苯、三硝基甲苯、亚硝胺等; 7、有机卤化物:四氯化碳、多氯联苯、氯代二噁瑛; 8、有机硫化物:硫醇、二甲砜、硫酸二甲酯等; 9、有机磷化合物:磷酸酯化合物、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军用毒气等。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4、影响大气中污染物迁移的主要因素就是什么? 主要有:(1)空气的机械运动如风与大气湍流的影响; (2)天气与地理地势的影响;(3)污染源本身的特性。 7、大气中有哪些重要自由基?其来源如何? 大气中主要自由基有:HO、HO2、R、RO2 HO的来源:①O3的光解:O3+hr O+O2 O+H2O 2HO ②HNO2的光解: HNO2+hr HO +NO ③H2O2的光解: H2O2+hr 2HO HO2的来源:①主要来自醛特别就是甲醛的光解 H2CO +hr H + HCO HO2 + M H + O2 + M HCO + O2 +M HO2 + CO + M CH3O + NO ②亚硝酸酯的光解:CH3ONO +hr CH3O + O2HO2 + H2CO ③H2O2的光解:H2O2+hr 2HO

波谱分析习题解析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习题 二、选择题 1.自旋核7Li、11B、75As, 它们有相同的自旋量子数Ι=3/2, 磁矩μ单位为核磁子,μLi=3.2560, μB=2.6880, μAs =1.4349 相同频率射频照射,所需的磁场强度H大小顺序为 ( ) A B Li>B B>B As B B As>B B>B Li C B B>B Li>B As D B Li>B As>B Li 2.在 O-H 体系中,质子受氧核自旋-自旋偶合产生多少个峰 ? ( ) A 2 B 1 C 4 D 3 3.下列化合物的1H NMR谱,各组峰全是单峰的是 ( ) A CH3-OOC-CH2CH3 B (CH3)2CH-O-CH(CH3)2 C CH3-OOC-CH2-COO-CH3 D CH3CH2-OOC-CH2CH2-COO-CH2CH3 4.一种纯净的硝基甲苯的NMR图谱中出现了3组峰, 其中一个是单峰, 一组是二重峰,一组是三重峰。该化合物是下列结构中的 ( ) 5.自旋核7Li、11B、75As, 它们有相同的自旋量子数Ι=3/2, 磁矩μ单位为核磁子,μLi=3.2560, μB=2.6880, μAs =1.4349 相同频率射频照射, 所需的磁场强度H大小顺序为( )

A B Li>B B>B As B B As>B B>B Li C B B>B Li>B As D B Li>B As>B Li 6.化合物CH3COCH2COOCH2CH3的1H NMR谱的特点是 ( ) A 4个单峰 B 3个单峰,1个三重峰 C 2个单峰 D 2个单峰,1个三重峰和1 个四重峰 7.核磁共振波谱法中乙烯、乙炔、苯分子中质子化学位移值序是 ( ) A 苯 > 乙烯 > 乙炔 B 乙炔 > 乙烯 > 苯 C 乙烯 > 苯 > 乙炔 D 三者相等 8.在下列因素中,不会使NMR谱线变宽的因素是 ( ) A 磁场不均匀 B 增大射频辐射的功率 C 试样的粘度增大 D 种种原因使自旋-自旋弛豫(横向弛豫)的速率显著增大 9.将(其自旋量子数I=3/2)放在外磁场中,它有几个能态 ( ) A 2 B 4 C 6 D 8 10.在下面四个结构式中 哪个画有圈的质子有最大的屏蔽常 数?() 11.下图四种分子中,带圈质子受的屏蔽作用最大的是( )

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论文

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论文 摘要:我国化工工业正处于全面快速发展阶段,新建和扩建项目很多,在发展化工主营业务的同时,安全和环保问题突出,影响和制约了化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一个化工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是重中之重,安全不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无从谈起。要搞好安全生产,就必须解决好职工的安全意识问题。近两年来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和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全国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大大小小的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同时我国政府为了环境保护,造福后代,制定了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水法,大气污染保护法等法令。并要求人民依法行事,保护环境。使他永远生机勃勃,同人类和谐发展。石油化工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石油化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石油化工产品的应用已渗透到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但是,石油化工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给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关键词:化工安全环境污染环境保护

引言: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 我国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的基本特征是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且浪费严重。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气、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和不足2%的铝土矿,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占有的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是人口众多,最大的劣势是资源不足。 由于长期沿用以追求增长速度、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在由贫穷落后逐渐走向繁荣富强的同时,自然资源的消耗也在大幅度上升,致使非再生资源呈绝对减少趋势,可再生资源也显出明显的衰弱态势。 1 化工生产安全 对于化工生产企业,在各类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围绕产品生产的各项活动中,接触的基本上都是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化学危险品。鉴于化工企业生产的这一特定性质,其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一旦企业发生了事故和各类环境污染事件,不仅会影响企业职工和周围居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同时会使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会给企业的声誉造成极坏的影响。 现代化工工业的发展,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在消耗大量资源的同时,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使之长期处于高能耗、高污染、高破坏的境地。近年来,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和安全问题困扰全球,受到更多关注。以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为目的,以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为目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全球环境发展的潮流。第一:节约能源随着社会节能意识的不断提高,继续依靠高消耗、低产出来支撑经济发展是行不通的,必须走资源节约型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据中国化工行业统计,目前中国化工生产中,作为原料消耗的能源占能源消耗总量的40%,其余60%则作为公用工程消耗。因此,石化行业实现节约发展应从资源的充分利用和降低能耗两个方面入手。集中建设超大型化工园区,已成为当今世界石化和化工工业发展的主流趋势。由于化工行业的产业链特别发达,一体化集中发展可以产生显著的协同效应,将副产品集中利用,合理发展下游产业链,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并带动化工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我国应以国际化的视野,建设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现代化工园,搭建化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第二:环境保护由于化工产品产能连年的快速增长,化工行业的节能减排不仅要面对多年形成的“顽症”,还要应对新增产能带来的治理压力,新增化工项目无疑成为新的节能减排负担。而化工企业普遍感到节能减排的资金投入不足,要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重点扶持节能减排的项目,给予企业节能减排技创新补助等。人们对防治污染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20世纪70年代主要是放在点源治理上,80年代逐步实行防治结合,综合治理,90年代开始实行化工污染全过程控制,到21世纪初,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理念已为广大企业所认知,成为从根本上解决污染的最有效途径。企业把推行清洁生产、实现循环经济与产品结构调整、企业技术进步和加强企业管理有效结合起来,打造绿色产业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其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消减污染,提高

《环境化学》戴树桂(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部分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1.如何认识现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 环境问题不止限于环境污染,人们对现代环境问题的认识有个由浅入深,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 a、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把环境问题只当成一个污染问题,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指城市和工农业发展带来的对大气、水质、土壤、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对土地沙化、热带森林破环和野生动物某些品种的濒危灭绝等并未从战略上重视,明显没有把环境污染与自然生态、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b、1972年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中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不仅表现在水、气、土壤等的污染已达到危险程度,而且表现在对生态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也宣告一部分环境问题源于贫穷,提出了发展中国家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这是联合国组织首次把环境问题与社会因素联系起来。然而,它并未从战略高度指明防治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没明确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没强调需要全球的共同行动。 c、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有新的突破性发展,这一时期逐步形成并提出了持续发展战略,指明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d、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巩固和发展了持续发展思想,形成当代主导的环境意识。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它促使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实现人类的持续发展作为全球的行动纲领。这是本世纪人类社会的又一重大转折点,树立了人类环境与发展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

2.你对于氧、碳、氮、磷、硫几种典型营养性元素循环的重要意义有何体会 (1)氧的循环: (2)碳的循环:

(3)氮的循环 (4)磷的循环

(5)硫的循环

(6)体会:氧、碳、氮、磷和硫等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地球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它涉及地层环境中物质的交换、迁移和转化过程,是地球运动和生命过程的主要营力。 3.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其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程 (1)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特点: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

波谱解析试卷

波谱解析试题库-试卷4 (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 一、名词解释(15分): 1、Red shift :由于取代作用或溶剂效应导致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 2、基频峰:分子振动能级由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产生的吸收峰。 3、磁等价:以相同的偶合常数与分子中其它氢核偶合的化学等价核。 4、均裂: 5、屏蔽效应:核外电子在对外加磁场垂直的平面运动,产生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反 的感应磁场,这种核外电子对抗外加磁场的作用叫屏蔽效应。二、选择题(20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答案填入下表中) 1、所需电子能量最大的电子跃迁是: A:σ →σ * B: n→σ * C:π →π* D:n→π* 2、不是助色团的是: A: -OH B: -Cl C: -SH D: CH3CH2-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饱和烃类在远紫外区有吸收。 B: UV吸收无加和性。 C: π →π*跃迁的吸收强度比n→σ*跃迁要强10-100倍。 D: 共轭双键数目越多,吸收峰越向蓝移。 4、非线性分子的自由度为: A:3N-5 B: 3N-6 C: 3N+5 D: 3N+6 5、下列化合物的νC=C的频率最大的是: A B C D A B C D 6、亚甲二氧基与苯环相连时,其亚甲二氧基的δCH特征强吸收峰为: A:925~935cm-1B:800~825cm-1 C:955~985cm-1D:1005~1035cm-1

7、下图为某化合物的IR 图,其不应含有: A :苯环 B :甲基 C :-NH 2 (双峰) D :-OH 8、分子中质子受到的屏蔽效应的大小,取决于: A .电子密度 B .外加磁场 C .测定溶剂 D .NMR 仪器 9、烯质子δ值范围一般为: A .0.5-1.5ppm B .4.5-8.0ppm C .2.0-2.8ppm D .9-10ppm 10、偕偶:即间隔两个单键的偶合,即同C 上两个质子的偶合,J 2值范围在: A .0-3 Hz B .6-8 Hz C .2-5 Hz D .10-16Hz 11、二旋系统用AX 表示,其特点是: A 四条谱线,A 和X 各两条。 B . 二条谱线,A 和X 各一条。 C .三条谱线,A 一条、X 两条。 D . 五条谱线,A 叁条、X 两条。 12、下列结构中偶合常数大小顺序为: A B C A .A > B > C B .B >A >C C .C >A >B D .B >C >A 13、烷基质子和SP 3 杂化碳原子相连时,其β位亦是SP 3杂化碳原子,其化学位移约在: A .2.0-2.5 ppm B .3.5-4.2 ppm C .0.9-1.5 ppm D .6-8 ppm 14、偕偶:即间隔两个单键的偶合,即同C 上两个质子的偶合,J 2值范围在: A .0-3 Hz B .6-8 Hz C .2-5 Hz D .10-16Hz 15、质谱主要用于测定化合物中的: A .官能团 B .共轭系统 C .分子式 D .质子数 16、在高质区,下列脱去的碎片是合理的是: A .M-5 B .M-15 C .M-13 D .M-11 C C HA B H C C HA HB C C HA

化工环保与安全论文

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 论文 姓名:刘威风 班级:化工11-3 学号:1166115325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摘要:我国化工工业正处于全面快速发展阶段,新建和扩建项目很多,在发展化工主营业务的同时,安全和环保问题突出,影响和制约了化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一个化工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是重中之重,安全不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无从谈起。要搞好安全生产,就必须解决好职工的安全意识问题。近两年来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和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全国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大大小小的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同时我国政府为了环境保护,造福后代,制定了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水法,大气污染保护法等法令。并要求人民依法行事,保护环境。使他永远生机勃勃,同人类和谐发展。石油化工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石油化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石油化工产品的应用已渗透到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但是,石油化工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给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关键词:化工安全环境污染环境保护 引言: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 我国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的基本特征是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且浪费严重。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气、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和不足2%的铝土矿,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占有的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是人口众多,最大的劣势是资源不足。 由于长期沿用以追求增长速度、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在

化工专11-123级化工安全与环保复习题(含部分答案)

什么是环境? ①从哲学上来讲,环境是一个相对于主体的客体,它与其主体之间相互依存;它的内容随着主题的不同而异。②对于环境科学而言,“环境”的含义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③《环境保护法》规定: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我国1989年12月26日公布并施行了一个有关环境的什么法规?1973年颁布了一个什么环境标准? 《中华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工业“三废”排放标准》 世界环境八大公害事件是什么? 1)比利时马斯河马谷烟雾事件 2)美国多诺拉镇烟雾事件 3)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4)日本水俣事件 5)日本富山事件 6)日本四日市事件 7)1970年7月13日,日本东京市光化学烟雾事件 8)1972年,伊拉克汞中毒事件 4、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什么宣言,唤起了世界对环境问题的注意?《人类环境宣言》 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其首要问题是什么?

人口、资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首要问题是人口的急剧增加。 什么叫酸雨?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什么?酸雨有哪些主要危害?中国酸雨区面积约占其国土面积的比例是多少? 酸雨是指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方式形成的大气降水(如雾、露、霜、雹等),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3和;酸雨的危害主要是破坏森林生态系统,改变土壤性质与结构,破坏水生生态系统,腐蚀建筑物和损害人体的呼吸道系统和皮肤;中国酸雨区面积约占其国土面积的比例是30%。 有毒的污染物,可以通过哪三条途径侵入人体? 途径:呼吸道系统、消化系统及皮肤。 8、1983年12月31日——1984年1月7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会上,李鹏总理代表国务院宣布了一项什么基本国策?我国的环境污染的特征是什么?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的环境污染的特征是超前性、广泛性。 历史上化学工业污染的三个阶段是什么?各阶段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 1)化学工业污染的发生期,主要污染物是酸、碱、盐等无机物 2)化学工业污染的发展 时期,煤化学工业时期,主要为有机物、无机物(煤烟型污染) 3)化学工业污染的泛滥

石油化工安全与环保

编号:SY-AQ-08318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石油化工安全与环保 Petrochemical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石油化工安全与环保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安全生产是涉及职工生命安全的大事,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稳定。近年来,从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报道中铁路、煤矿等行业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损失之重,影响之大,频率之高,令人胆战心惊。剖析事故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不难看出一些干部、职工对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着认识上、思想上的误区。 管理能出效益,安全亦出效益,安全生产是涉及职工生命安全的大事,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稳定。安全生产需要多管齐下警钟长鸣。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犹如履薄冰,来不得半点疏忽和麻痹。作为安全管理者或单位安全第一责任人首先要消除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误区。一是对安全设施的认识误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施工现场安全设施和劳动保护用品也呈现高、精、尖技术,并被广泛运用到生产实践中。由此个别从事安全管理人员或干部就出现盲目

乐观思想,认为只要投入这些“精良装备”今后不会再发生安全大问题了,工作中也不注重抓小防大了,这种麻痹思想很可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二是对职工培训的认识误区。所以,抓紧对职工劳动安全生产的教育,也是有效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保障;三是个别安全管理人员或干部思想上的认识误区。执行制度必严、违反制度必究,对待安全生产工作我们都知道“严是爱、松是害”,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安全管理人员或干部干部对安全管理存在着“三怕”思想:对上怕担责任,对下怕得罪人,对工作怕吃苦受累,造成形式主义、好人主义、官僚主义的严重局面,导致在执行和落实当中出现“缺位”现象。 一、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再先进的安全设施和机器也要靠人去操作、去控制、去维修,其科技含量愈高,对人的素质要求也愈高。因此,安全生产必须以人为本,没有一支恪尽职守、技术过硬的职工队伍,安全生产就没有最基本的保障。 提高人的素质,首先是提高思想素质。把公司“做精做强”创建一流电力施工企业需要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保持良好的安全

波谱解析试题及答案(同名6429)

波普解析模拟题(三) 一、名词解释(5*4分=20分) 1.化学位移 2.助色团 3.扫频法 4.摩尔吸光系数 5.麦氏重排 二、选择题。( 10*2分=20分) 1.可分别用作红外光谱和质谱检测器的是:() A. 相板、光电倍增管; B. 光电管、Faraday杯; C. 热电偶、光电倍增管; D. 光电管、热电偶 2. 乙醇高分辨1HNMR谱图中,由低场到高场排列的质子种类及相应峰数(括号内数字为偶合分裂峰数)为:() A. CH3 (3)—CH2 (4)—OH(1); B. CH3 (4)—CH2( 3)—OH(1); C. OH(1)—CH2(4)—CH3(3); D. OH(3)—CH2(3)—CH3(4) 3. 红外光可引起物质的能级跃迁。() A、分子的电子能级的跃迁,振动能级的跃迁,转动能级的跃迁; B、分子内层电子能级的跃迁; C、分子振动能级及转动能级的跃迁; D、分子转动能级的跃迁。 4. 指出下列四种化合物中,哪一种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为奇数() A、C6H6 B、 C6H5NO2 C、 C4H2N6O D、C9H10O2 5.下列羰基化合物中C=O伸缩振动频率最高的是:() A. RCOR’ B. RCOCl C. RCOF D. RCOBr 6. 下面化合物在核磁共振波谱(氢谱)中出现单峰的是:() A. CH3CH2Cl B. CH3CH2OH C. CH3CH3 D. CH3CH(CH3)2 7.某化合物在220-400范围内没有紫外吸收,该化合物可能属于哪一类()

A、芳香族化合物 B、含共轭双键的化合物 C、含羰基的化合物 D、烷烃 8. 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 A、玻璃 B、石英 C、红宝石 D、卤化物晶体 9.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合适的检测波长范围为() A、400-800 nm B、200-800 nm C、200-400 nm D、10-1000nm 10. 在红外光谱中,羰基(O )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出现的波数(cm-1)范围 是() A、1900-1650 B、 2400-2100 C、1600-1500 D、1000-650 三、简答题(5*5分=25分) 1.在NMR测量时,要求将样品高速旋转,为什么? 2.自旋偶合的条件? 3.红外吸收峰的数目理论上取决于分子振动自由度,而实际分数少于振动自由度,为什么? 4.核磁共振谱是物质内部什么运动在外部的一种表现形式? 5. 简述质谱碎裂的一般规律和影响因素。 四、推断题(15分+20分=35分) 1.某酮的分子式为C8H14O,其紫外光谱的λmax(248 nm(ε>104),试推出可能的结构式。 ) 2.根据图4-1~图4-4推断分子式为C11H20O4未知物结构

化工环保与安全教案第一章

第一章绪论 1课程简介 按照大纲上的要求,从课程的地位、作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安排与考试要求这几个方面简要的介绍一下本课程: 1.1课程的地位、作用和质量标准 1.1.1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属于职业能力延伸课,是必修课。通过对工业活动所涉及的环境科学基本知识的学习,了解工业生产和建设中所涉及的污染源、污染物和污染控制技术,掌握主要工业部门的清洁生产途径和实践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为实施清洁生产和贯彻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1.2课程质量标准 针对本课程内容广泛、种类繁多的特点,注意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和国际发展趋势,在加强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及其应用技能教育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工业污染和工业环境学的定义、分类和主要任务 第二章自然资源和合理利用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现状和受污染情况及保护这些资源的重要性。 第三章工业污染源与工业污染物 工业污染源与工业污染物来源及影响。

第四章大气污染的防治 掌握大气污染的常用防治方法 第五章水污染控制技术 水污染控制技术,掌握物理法,物理化学及化学法,生物处理法对水的处理。了解造纸厂、炼钢厂,制药厂,食品加工厂等的水处理实例。 第六章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及处置 掌握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及处置方法。 第七章物理污染及其防治 噪声污染及其防治,振动、电磁波、射线危害及度量和防治方法。 第八章清洁生产的理论基础和主要途径 化工行业清洁生产的实施,掌握清洁生产的定义和审计。 第十章环境标准、环境监测和工业环境管理 了解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基础与方法标准。环境监测,包括大气、水、固体噪声的常见监测方法。工业环境管理的基本方针和工业生产各个阶段的环境管理。 第十一章工业环境影响评价 工业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内容、方法。 1.3教学方法 从教学的方法上说,本课程主要采取理论教授的方法,但我会在理论讲授的同时,穿插着给大家放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短片,提高大家对课程的兴趣,以便于大家更生动更形象的理解和记忆。 1.4课程安排 1.4.1大纲适用对象及完成课程教学最少学时数 适用化学工程专业精化生化化工 完成课程教学最少学时数26

波谱解析试题及答案

波谱解析试题及答案 【篇一:波谱分析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判断题(1*10=10 分) 1、分子离子可以是奇电子离子,也可以是偶电子离子。 ?????????() 2、在紫外光谱分析谱图中,溶剂效应会影响谱带位置,增加溶剂极性将导致k 带紫移,r 带红 移。... ??. ???????????????????????() 4、指纹区吸收峰多而复杂,没有强的特征峰,分子结构的微小变化不会引起这一区域吸 收峰的变化。........................................... . ?(.. ) 5、离子带有的正电荷或不成对电子是它发生碎裂的原因和动力之 一。....... () 7、当物质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和红外光的频率一样时,分子就要释放能量,从 原来的基态振动能级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振动能级。 ??????????.?() 8、红外吸收光谱的条件之一是红外光与分子之间有偶合作用,即分子振动时,其偶极 矩必须发生变 化。??????????????.. ??????????.() 9、在核磁共振中,凡是自旋量子数不为零的原子核都没有核磁共振现象。() 10、核的旋磁比越大,核的磁性越强,在核磁共振中越容易被发现。???() 二、选择题(2*14=28 分) 2.a.小 b. 大c.100nm 左右 d. 300nm 左右 2、在下列化合物中,分子离子峰的质荷比为偶数的是 ??????????() a.c9h12n2 b.c9h12no c.c9h10o2 d.c10h12o

3 、质谱中分子离子能被进一步裂解成多种碎片离子,其原因是????????.. () a. 加速电场的作用。 b. 电子流的能量大。 c. 分子之间相互碰撞。 d.碎片离子均比分子离子稳定。 a .苯环上有助色团 b. 苯环上有生色团 c .助色团与共轭体系中的芳环相连 d. 助色团与共轭体系中的烯相连 5、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可用来测定化合物构型,在几何构型中, 顺式异构体的波长一般都比反式的对应值短,并且强度也较小,造成此现象最 主要的原因是... ? ....... (.). a.溶剂效应 b. 立体障碍c.共轭效应 d. 都不对 6 ????????.(. ) a .屏蔽效应增强,化学位移值大,峰 在高场出现; b. 屏蔽效应增强,化学位移值大,峰在低场出现; c .屏蔽效应减弱,化学位移值大,峰在低场出现; d. 屏蔽效应减弱,化学位移值大,峰在高场出现; 7 、下面化合物中质子化学位移最大的 是??????... ??????????. ?.(. )a.ch3cl b. 乙烯c.苯 d. ch3br 8、某化合物在220 —400nm 范围内没有紫外吸收,该化合物可能属于以下化合物中的哪一 类????????????????????????????? ??.. () a.芳香族类化合物 b. 含双键化合物c.醛类 d.醇类 9、核磁共振在解析分子结构的主要参数 是..... a .化学位移 b. 质荷比 ..).. c.保留值 d. 波数 10、红外光谱给出的分子结构信息 是?????????????????.. () a.骨架结构 b.连接方式 c .官能团 d.相对分子质量 11、在红外吸收光谱图中,2000-1650cm-1 和900-650 cm-1 两谱带是什么化合物的特征谱 带......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