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师大版 《因式分解》 知识点总结

2020年北师大版 《因式分解》 知识点总结
2020年北师大版 《因式分解》 知识点总结

因式分解

4.1 因式分解

PPT ---8页

1、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因式分解. 例如,a3-a = a (a +1)(a -1),

am +bm +cm =m(a +b +c),x2+2x +l =(x +1)2都是因式分解。因式分解也可称为分解因式.

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属于因式分解的是( )

A .a2+1=a(a + 1

a )

B .(x +1)(x -1)=x2-1

C .a2+a -5=(a -2)(a +3)+1

D .x2y +xy2=xy(x +y)

2、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关系: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一个是积化和差,另一个是和差化积,是两种互逆的变形.

即:多项式

整式乘积.

即:几个整式相乘 一个多项式

因式分解整式乘法垐垐垎噲垐垐整式乘法因式分解垐垐垎噲垐垐

4.2.1 公因式----PPT

1、公因式的定义:(3页)

一个多项式各项都含有的相同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2、怎样确定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6页)

系数:公因式的系数是多项式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

字母:字母取多项式各项中都含有的相同的字母;

指数:相同字母的指数取各项中最小的一个,即字母最低次幂;

习题:指出下列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1)3a2y-3ya+6y;(2) 4

9

xy3-

8

27x3y2;

(3)a(x-y)3+b(x-y)2+(x-y)3;

(4)-27a2b3+36a3b2+9a2b.

3、找准公因式要“五看”,即:

一看系数:若各项系数都是整数,应提取各项的系数的最大公约数;二看字母:公因式的字母是各项相同的字母;

三看字母的次数:各相同字母的指数取次数最低的;

四看整体:如果多项式中含有相同的多项式,应将其看作整体,

不要拆开;

五看首项符号,若多项式中首项是“-”,一般情况下公因式符号为负.(4)-24x3+12x2-28x=-( 24x3-12x2+28x)

=-(4x·6x2-4x·3x+4x·7)=-4x(6x2-3x+7).

4.2.2 提公因式法----PPT

请在下列各式等号右边的括号前填入“+”或“-”,

使等式成立:(1) 2-a=_____(a-2);(2) y-x=_____(x-y );

(3)b+a=_____(a+b);(4)(b-a)2=____(a-b)2;

(5 ) -m-n=____(m+n); (6)-s2+t2=___(s2-t2).

1、添括号法则:

(1)添上括号和“+”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

(2)添上括号和“-”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练习1、把a(x-y)-b(y-x)提公因式后,所得的另一个因式是() A.a-b B.a+b

C.x+y D.x-y

2、总结:根据x-y与y-x互为相反数,将y-x化成-(x-y),从而使原式出现公因式,体现了数学上的转化思想的运用.

3、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要注意分解彻底;当某项恰好是公因式时,提取公因式后要用“1”把守;出现形如(b-a)3,(b-a)2 等形式的问题,可化成-(a-b)3,(a-b)2的形式,即指数是奇数时要改变符号,指数是偶数时不改变符号,简言之:奇变偶不变.

4、知识小结

(1)公因式:各项都有的公共因式

(2)确定公因式:定系数→定字母→定指数

(3)步骤:观察多项式→确定公因式→提取公因式

→确定另外一个因式(找公因式→提公因式)

4.3.1 平方差公式---ppt

1、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多项式的分解因式.

2、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平方差公式:

(a+b)(a-b)=a2-b2 整式乘法

a2-b2= (a+b)(a-b) 因式分解

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称为公式法.

3、

4、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两项式的一般步骤:

(1)找出公式中的a、b;

(2)转化成a2-b2的形式;

(3)根据公式a2-b2=(a+b) (a-b) 写出结果.

5、应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注意事项:

(1)等号左边:

①等号左边应是二项式;

②每一项都可以表示成平方的形式;

③两项的符号相反.

(2)等号右边是等号左边两底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

4.3.3 完全平方公式1、

2、

3、

4、完全平方式首末有两项能写成两个数或两个式子的平方的形式,且符号相同,

中间项为这两个数或两个式子积的2倍.

5、在求与完全平方式有关的字母取值时,要注意中间项的符号有“+”“-”两种

情形,否则容易产生漏解.

6、用公式法正确分解因式关键是什么?

从项数看:都是有3项

从每一项看:都有两项可化为两个数(或整式)的平方,另一项为这两个数(或整式)的乘积的2倍.

从符号看:带平方的项符号相同(同“+”或同“-”)

7、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1.先提:若多项式有公因式,应先提取公因式;

2.再用:若还能运用公式,应再运用公式进行分解;

3.三彻底:要把每一个因式分解到不能分解为止.

8、完全平方公式法:

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即:a2±2ab+b2=(a±b)2.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2014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知识提纲2014.11 第一课文艺复兴 1.14—17世纪,欧洲兴起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的运动,被称为“文艺复兴”,最早兴起于意大利。原因是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3.实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4.文艺复兴先驱的是但丁(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代表作《神曲》,是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5.达·芬奇:意大利画家,也是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代表作《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圣经》)和《蒙娜丽莎》。 6.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文学家,四大悲剧是《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奥赛罗》。 第二课新航路的开辟 1.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⑴主观条件:欧洲人对黄金等财物的渴望; ⑵客观条件:①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②对地球的了解(“地圆说”的传播); ③中国和阿拉伯的罗盘针、航海知识、地理知识在欧洲传播。 2.15世纪末开始,欧洲人为寻求东方财富,开始了新航路开辟的探索。 3.哥伦布是意大利人,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1492年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主要目的是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他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误认为那里是印度,把当地居民称为“印第安人”。 4.麦哲伦及其船队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太平洋就是他命名的。 5.如何评价哥伦布? 答:哥伦布既是一个杰出的航海家,也是一个殖民强盗。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给美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在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进步性。 6.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①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②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侵略活动也开始了;③使资本主义触角伸向世界各地。 第三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

最新北师大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判断物态变化的方法:关键是区分物质的变化前的状态和物质的变化后的状态,再根据定义做出判断。 2、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t):在1标准大气压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 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热力学温度(T):单位是k,T=(t+273)k 4、温度计的使用:⑴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不再变化时再读数, ⑵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⑶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⑷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上述4个事注意事项,可能出实验题的错误判断或出选择题)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6、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吸热)。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7、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熔点即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玻璃、沥青、松香、和蜂蜡。(记忆并会识别熔化凝固图像) 8、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9、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表面空气流通速度。 10、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11、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气体液化放出热量。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它液化储存在钢瓶里的。(“白气”是态?是发生而形成的!) 12、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吸热)。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 像雪、霜等小冰晶都是凝华形成的。(常见的例子:樟脑球(也叫卫生球),分析白炽灯变黑所发生的物态变化) 13、生活中的物态变化(重点理解一下):云: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冷空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空中。雨:云中的小水滴、小冰晶下落,冰晶吸热熔化成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落到地面。雾和露: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雪和霜: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 14、卫星外部整流罩涂有特殊物质的作用:物质熔化和汽化都吸热,降低卫星温度保护卫星。 16、电冰箱的电动压缩机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把气态制冷物质压入冷凝器中使其在冰箱外部放热液化,被液化的制冷物质通过节流阀进入冰箱部的蒸发器迅速汽化吸热使冰箱温度降低。 第二章物质的性质 1、长度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2、误差:是指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在任何测量中都存在,误差的产生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有关,只能减小不可避免。通常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而错误是应该且可以避免的。 3、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首先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水银应与凸液面的顶部保持水平) 4、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物体的质量。物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的形状、

八年级数学上册 知识点总结

《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 2 2 c b a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 2 2 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2 2 2 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第二章 实数 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 3 π +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o 等 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1、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 ,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 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a|≥0)。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 ,则a ≥0;若|a|=-a ,则a ≤0。 3、倒数 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4、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活运用。 5、估算

【精品】北师大版因式分解练习题

因式分解 1、选择题 1、代数式a3b2-a2b3, a3b4+a4b3,a4b2-a2b4的公因式是() A、a3b2 B、a2b2 C、a2b3 D、a3b3 2、用提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5a(x-y)-10b·(x-y),提出的公因式应当为() A、5a-10b B、5a+10b C 、5(x-y) D、y-x 3、把-8m3+12m2+4m分解因式,结果是() A、-4m(2m2-3m) B、-4m(2m2+3m-1) C、-4m(2m2-3m-1) D、-2m(4m2-6m+2) 4、把多项式-2x4-4x2分解因式,其结果是() A、2(-x4-2x2) B、-2(x4+2x2) C、-x2(2x2+4) D、-2x2(x2+2) 5、(-2)1998+(-2)1999等于() A、-21998 B、21998 C、-21999 D、21999 6、把16-x4分解因式,其结果是() A、(2-x)4 B、(4+x2)( 4-x2) C、(4+x2)(2+x)(2-x) D、(2+x)3(2-x) 7、把a4-2a2b2+b4分解因式,结果是() A、a2(a2-2b2)+b4 B、(a2-b2)2 C、(a-b)4 D、(a+ b)2(a-b)2 8、把多项式2x2-2x+分解因式,其结果是() A、(2x-)2 B、2(x-)2 C、(x-)2 D、 (x-1)2 9、若9a2+6(k-3)a+1是完全平方式,则 k的值是() A、±4 B、±2 C、3 D、4或2 10、-(2x-y)(2x+y)是下列哪个多项式分解因式的结果() A、4x2-y2 B、4x2+y2 C、-4x2-y2 D、-4x2+y2 11、用分组分解法把分解因式,正确的分组方法是:()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北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北师大版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隋文帝实行了改革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 2、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分为三点四段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到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隋、元两朝大运河的南北起点都相同,南起今杭州,北到今北京,都以洛阳为中心,元朝南粮北运比隋朝更有优势的理由:新开了两段运河,运河从杭州直达北京(大都),还开辟了畅通的海道。 3、618年,李渊(唐高祖)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隋朝时李春主持修赵州桥,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石拱桥。 4、武则天是我国历的女皇帝。 5、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出现“贞观之治”(23年);唐朝中期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29年)。 6、曲辕犁和筒车的出现,表明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有了很大改进。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唐朝。 7、唐朝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北和库页岛,南及南海。 8、唐太宗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民族的拥护被北方各族称为“天可汗”。 9、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六诏人是彝、白族的祖先,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10、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亲。 他们为促动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拉萨大昭寺有她 的塑像。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进一步密切了唐蕃的 友好关系。 11、中日交往历史悠久,早在汉朝时就有往来。唐朝时,中日往 来频繁,日本先后13次派遣唐使。日本到唐朝的留学生中最有名的是 阿倍仲麻吕;唐朝时期东渡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 尚(他6次东渡日本,最后一次才成功)。 12、唐朝初年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 可磨灭的贡献。 13、755年,唐朝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后来,其部将史思明继续实行叛乱,直到763年,唐朝才平定叛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 衰的转折点;危害:使北方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14、隋唐时期,最杰出的医药学家是孙思邈,其名著《千金方》 对我国的医药学发展影响巨大。后人尊称孙思邈为“药王”。 15、唐朝最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被称为“诗仙”,他的不朽名作有《蜀道难》和《望庐山瀑布》等;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名作有《三吏》、《三别》等作品;白居易的作品有《长恨歌》和《琵琶行》。 16、隋唐时期,的书法家有柳公权、颜真卿;的画家有隋朝的展子 虔和唐朝的阎立本、吴道子,其中的吴道子被后人尊为“画圣”,代 表作为《天王送子图》 17、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 在隋唐时期开凿的敦煌莫高窟,是石窟艺术的典型代表。 18、唐朝灭亡后的50多年里,中原地区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总称五代。

北师大版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证明(二)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作一条等边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线,将等边三角形分成两个全等的 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锐角等于30o,这它所对的直角边必然等于斜边的一半。 ※有一个角等于60o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如果知道一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首先要想的定理有: ①勾股定理:2 2 2 c b a =+(注意区分斜边与直角边) ②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有一个内角等于30o,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③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此定理将在第三章出现) ※垂直平分线.....是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注意着重号的意义) <直线与射线有垂线,但无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线段垂直平分线逆定理:到一条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个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如图1所示, AO=BO=CO )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逆定理:在角内部的,如果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则它在该角的平分线上。 角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交点到三边距离相等,交点即为三角形的内心。 (如图2所示,OD=OE=OF)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且都可以化为02 =++c bx ax (a 、b 、c 为 常数,a ≠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 ※把02 =++c bx ax (a 、b 、c 为常数,a ≠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 为二次项系数;b 为一次项系数;c 为常数项。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①配方法 <即将其变为0)(2 =+m x 的形式> ②公式法 a ac b b x 242-±-= (注意在找ab c 时须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③分解因式法 把方程的一边变成0,另一边变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来求解。 A C B O 图1 图2 O A C B D E F

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初二数学上上册知识点 第十一章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 13、公式与性质: (1)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2)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3)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4)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5)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个三角形。②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初二数学上上册知识点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因式分解的四种方法(北师版)(含答案)

学生做题前请先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因式分解的定义是什么?里面有几个关键词,分别是什么? 问题2:因式分解有几种方法,分别是什么? 问题3:提公因式法需要注意哪些要点? 问题4:当利用公式法分解因式时:两项通常考虑_________,三项通常考虑___________;并且需要注意两点: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问题5:当多项式的项数比较多时常考虑__________法. 问题6:因式分解的口诀是什么?分别是什么意思? 问题7:是因式分解吗?为什么? 因式分解的四种方法(北师版) 一、单选题(共20道,每道5分) 1.下列选项中,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分解因式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解因式的定义 2.将分解因式时,应提取的公因式是( ) A.a2 B.a

C.ax D.ay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解因式——提公因式法 3.把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解因式——提公因式法 4.把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解因式——提公因式法 5.下列选项中,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解因式——公式法 6.下列选项中,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解因式——公式法 7.把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解因式——公式法 8.把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鸦片战争的爆发 1.林则徐虎门销烟 (1)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白银,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林则徐上书光绪帝请求严禁鸦片. (2)经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110多万千克鸦片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3)影响: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4)鸦片输入的危害:A、白银大量外流,物价上涨,严重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B、加重了人民的负担。C、使清政府政治更加腐败。D、军队的战斗力进一步削弱。E、严重摧残国民的身体健康。 2、鸦片战争 (1)原因:直接原因是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保护鸦片贸易。 根本原因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 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2)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3.中英《南京条约》 (1)时间: 1842年6月 (2)内容: 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 岸 ②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 ③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魏源和《海国图志》 鸦片战争是封建落后的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较量。鸦片战争使一些知识分子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 魏源著《海国图志》,系统的介绍了世界各地地理、历史和科技发展状况,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魏源的思想是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反映了鸦片战争以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

初二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二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二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多做好知识点归纳,对自己的学习很有帮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初二上数学知识点总结吧! 初二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1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2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2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 高互相重合 2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 于60° 2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2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 形 2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 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2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 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完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经典因式分解练习题100道

1.)3a3b2c-12a2b2c2+9ab2c3 2.)16x2-81 3.)xy+6-2x-3y 4.)x2(x-y)+y2(y-x) 5.)2x2-(a-2b)x-ab 6.)a4-9a2b2 7.)x3+3x2-4 8.)ab(x2-y2)+xy(a2-b2) 9.)(x+y)(a-b-c)+(x-y)(b+c-a) 10.)a2-a-b2-b 11.)(3a-b)2-4(3a-b)(a+3b)+4(a+3b)212.)(a+3) 2-6(a+3) 13.)(x+1) 2(x+2)-(x+1)(x+2) 214.)16x2-81 15.)9x2-30x+25 16.)x2-7x-30

17.) x(x+2)-x 18.) x2-4x-ax+4a 19.) 25x2-49 20.) 36x2-60x+25 21.) 4x2+12x+9 22.) x2-9x+18 23.) 2x2-5x-3 24.) 12x2-50x+8 25.) 3x2-6x 26.) 49x2-25 27.) 6x2-13x+5 28.) x2+2-3x 29.) 12x2-23x-24 30.) (x+6)(x-6)-(x-6) 31.) 3(x+2)(x-5)-(x+2)(x-3) 32.) 9x2+42x+49

33.) x4-2x3-35x 34.) 3x6-3x2 35.)x2-25 36.)x2-20x+100 37.)x2+4x+3 38.)4x2-12x+5 39.)3ax2-6ax 40.)(x+2)(x-3)+(x+2)(x+4) 41.)2ax2-3x+2ax-3 42.)9x2-66x+121 43.)8-2x244.)x2-x+14 45.)9x2-30x+25 46.)-20x2+9x+20 47.)12x2-29x+15 48.)36x2+39x+9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整理(全部)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1课远古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前,发现地点是云南元谋。 2、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但能直立行走,上肢基本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手发展较快,下肢发展较慢,脑也在缓慢的进化,这些说明,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工具上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3、山顶洞人:距今约1.8万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使用人工取火;用骨针_缝制衣服。 4、火的使用的作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5、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是群居。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第2课氏族聚落 1、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6000 多年,位于黄河流域,遗址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已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住半地穴式房子;半坡居民已经开始种植粟,人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是彩陶,能够饲养猪、狗等家畜。 2、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7000年,位于长江流域,遗址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已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河姆渡居民已经开始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子,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人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是黑陶。 3、大汶口:距今约四五千年,遗址位于山东大汶口,随着生产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成员之间产生了贫富分化。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最早会挖掘水井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居民。 第3课传说时代 1、在古史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2、相传炎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尽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他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3、相传黄帝造出宫室、车船3、兵器、衣裳。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4、华夏族的形成:(1)炎帝和黄帝曾经联合打败了以蚩尤为首的部落。(2)炎帝和黄帝为争夺中原地区,又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炎帝战败。(3)炎帝、黄帝部族走向联合,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5、原始社会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之为禅让。禅让制度下产生的著名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 6、禹是传说时的治水英雄,被称为大禹。他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办法,把洪水引入大海。禹是禅让制度下产生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汇总

小学数学知识点汇总 一.整数和小数 1.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自然数是0 2.小数的意义: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分别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3.小数点左边依次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4.小数的分类:小数有限小数 无限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5.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 6.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7.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二.数的整除 1.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2.约数、倍数: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 3.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4.按能否被2整除,非0的自然数分成偶数和奇数两类,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5.按一个数约数的个数,非0自然数可分为1、质数、合数三类。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质数都有2个约数。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合数至少有3个约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1~2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 1~20以内的合数有“4、6、8、9、10、12、14、15、16、18 6.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各位上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7.质因数:如果一个自然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叫做这个自然数的质因数。

2020年北师大版 《因式分解》 知识点总结

因式分解 4.1 因式分解 PPT ---8页 1、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因式分解. 例如,a3-a = a (a +1)(a -1), am +bm +cm =m(a +b +c),x2+2x +l =(x +1)2都是因式分解。因式分解也可称为分解因式. 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属于因式分解的是( ) A .a2+1=a(a + 1 a ) B .(x +1)(x -1)=x2-1 C .a2+a -5=(a -2)(a +3)+1 D .x2y +xy2=xy(x +y) 2、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关系: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一个是积化和差,另一个是和差化积,是两种互逆的变形. 即:多项式 整式乘积. 即:几个整式相乘 一个多项式 因式分解整式乘法垐垐垎噲垐垐整式乘法因式分解垐垐垎噲垐垐

4.2.1 公因式----PPT 1、公因式的定义:(3页) 一个多项式各项都含有的相同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2、怎样确定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6页) 系数:公因式的系数是多项式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 字母:字母取多项式各项中都含有的相同的字母; 指数:相同字母的指数取各项中最小的一个,即字母最低次幂; 习题:指出下列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1)3a2y-3ya+6y;(2) 4 9 xy3- 8 27x3y2; (3)a(x-y)3+b(x-y)2+(x-y)3; (4)-27a2b3+36a3b2+9a2b. 3、找准公因式要“五看”,即: 一看系数:若各项系数都是整数,应提取各项的系数的最大公约数;二看字母:公因式的字母是各项相同的字母; 三看字母的次数:各相同字母的指数取次数最低的; 四看整体:如果多项式中含有相同的多项式,应将其看作整体, 不要拆开; 五看首项符号,若多项式中首项是“-”,一般情况下公因式符号为负.(4)-24x3+12x2-28x=-( 24x3-12x2+28x) =-(4x·6x2-4x·3x+4x·7)=-4x(6x2-3x+7).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声、光、透镜、物态变化、电流和电路)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 ;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t s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 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 ~20000Hz ,高于20000Hz 叫超声波;低于20Hz 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整理

目录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2)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2) 第2课原始农业与农耕聚落 (2)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3)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4) 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4) 第5课早期国家与社会 (5) 第6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6) 第7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6) 第8课早期中华文化 (7) 第9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8) 第三单元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9) 第10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9) 第11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10) 第12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11) 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12) 第14课东汉的建立与衰亡 (13) 第15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13) 第16课兼容进取的秦汉文化 (14)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15) 第17课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峙 (15) 第18课东亚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16) 第19课北方的民族汇聚 (17) 第20课异彩纷呈的科学文化 (17)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一、元谋人(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1.距今年代:约170万年 2.发现地点:云南元谋县发现时间:1965年 3.发现状况:牙齿化石、石器、炭屑、动物烧骨 4.特点:会使用石制工具和天然火 二、北京人 1.距今年代:约71万~23万年 2.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岩洞中 3.发现时间:20世纪20年代后期 4.发现状况:200多块属于40多个北京人个体的骨化石,10多万件石器和石片,大量灰烬和100多种动物的骨化石。 5.特点:会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已经能直立行走,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三、山顶洞人 1.距今年代:约3万年 2.发现地点:北京房山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中 3.发现状况:鱼骨和海蚶壳,骨针和石珠、石坠 4.特点:①体质、面貌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区别,迈入了人类进化的一个新阶段。②除了采集和狩猎之外,还会捕捉水 生动物。③已经能够人工取火,用骨针缝制衣服,并懂得磨擦能使器物表面光滑。 课外扩展 1.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是由某种古猿进化而来的。我国是世界上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 2.在没有文字记录的情况下,化石就是我们了解和研究远古人类的钥匙。 3.北京人的变化说明,在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原始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区。 5.火的使用对原始人类的生存和进化的作用:①照明②御寒③熟食④驱兽⑤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 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第2课原始农业与农耕聚落 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聚落:①黄河流域----半坡聚落②长江流域----河姆渡聚落 使用磨制石器,以出现农业、制造陶器、饲养家畜、修建村落为特征的时代,称作新石器时代。 一、半坡聚落(黄河流域) 1.距今年代:约6000 多年 2.发现地点:陕西省西安半坡村 3.生产特征: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②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种植粟)③会建造房屋(半地穴式)④过着定居生活⑤ 使用彩陶器皿 二、河姆渡聚落(长江流域) 1.距今年代:约7000多年 2.发现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3.特点:①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②会挖掘水井③会建造房屋(干栏式)④会烧制黑陶 4.地理位置:河湖密布,潮湿炎热的江南地区。 三、大坟口的原始居民(黄河流域下流)

(完整版)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最全)

侧面是曲面底面是圆面圆柱,:???侧面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底面是多边形棱体柱体,:侧面是曲面底面是圆面圆锥,:???侧面都是三角形底面是多边形棱锥锥体,:?????????有理数?????---)3,2,1:()3,2,1:(ΛΛ如负整数如正整数整数)0(零?????----)8.4,3.2,31,21:(Λ如负分数分数)8.3,3.5,31,21:(Λ如正分数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1. ¤2. ¤3. 球体:由球面围成的(球面是曲面) ¤4. 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①几何体与外界的接触面或我们能看到的外表就是几何体的表面。几何的表面有平面 和曲面; ②面与面相交得到线; ③线与线相交得到点。 ※5.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 ※6.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所有侧棱长都相等。 ¤7. 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 ¤8. 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人们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它们底 面图形的形状分别为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9.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四棱柱。 ¤10. 圆柱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两个相同的圆形和一个长方形连成。 ¤11. 圆锥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一个圆形和一个扇形连成。 ※12. 设一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n≥3,且n 为整数),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有(n-3)条; 可以把n 边形成(n-2)个三角形;这个n 边形共有 2 )3(-n n 条对角线。 ◎13. 圆上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 ,弧是一条曲线。 ◎14. 扇形,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 ¤15. 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都属于多边形。有弧或不封闭图形都不是多边形。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不能说数轴上所有的点都 表示有理数) ※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 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因式分解教案

第四章因式分解 4.1 分解因式 备课时间:2015年11月授课时间:2015年11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因式分解方法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整体联系(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过程与方法: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以及它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整式乘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探索因式分解方法的过程,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出问题: 首先教师进行章首导图教学,指出本章将要学习和探索的对象.教师进行情景的多媒体演示。 章首图力图通过一幅形象的图画——对开的两量列车和有对比性的两个式子,向大家展现了本章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并渗透本章的重要思想方法——类比思想,让学生体会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993-99能被100整除吗?你能把a3-a化成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吗? 探索交流,概括概念: 想一想:993-99能被100整除吗?你是怎样想的?与同伴交流。 小明是这样做的:

(1)小明在判断993-99能否被100整除时是怎么做的? (2)993-99还能被哪些正整数整除。 答案:(1)小明将993-99通过分解因数的方法,说明993-99是100的倍数,故993-99能被100整除。 (2)还能被98,99,49,11等正整数整除。 归纳:在这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把一个数化成几个数积的乘积。 议一议:现在你能尝试把a3-a化成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吗? 鼓励学生类比数的分解将a3-a分解。 做一做:计算下列各式: (1)(m+4)(m-4)= ; (2)(y-3)2= ; (3)3x(x-1)= ; (4)m(a+b+c)= . 根据上面的算式填空: (1)3x2-3x=()() (2)m2-16=()()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三角形》知识归纳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①边③角:(2) ①??????等边三角形底和腰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三角形按边)(②?? ??????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斜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三角形按角 (3)三角形的主要线段 ①三角形的中线: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三中线交点叫重心 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内角平分线与对边相交,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三角角平分线的 交点叫内心 ③三角形的高:顶点向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三条高的交点叫垂心(分锐角 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交点的位置不同) (4)三角形三边间的关系. ①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b a c a c b c b a >+>+>+,, ②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a c b c b a b a c <-<-<-,, (5)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三条边确定后,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了,这个性质叫 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性质 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2)三角形的外角及外角和 ①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②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3)多边形及多边形的对角线 ①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②凸凹多边形:画出多边形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的直线,若整个图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 一侧,这样的多边形称为凸多边形;,若整个多边形不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称 这样的多边形为凹多边形。 ③多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 A.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B.n 边形共有2 )3(-n n 条对角线。 (4)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及外角和 ①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n ≥3)。 ②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平面镶嵌及平面镶嵌的条件。 ①平面镶嵌:用形状相同或不同的图形封闭平面,把平面的一部分既无缝隙,又不重 叠地全部覆盖。 ②平面镶嵌的条件:有公共顶点、公共边;在一个顶点处各多边形的内角和为360°。 全等三角形 知识梳理 一、知识网络 ??????????→?????????????? ???对应角相等性质对应边相等边边边 SSS 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应用边角边 SAS 判定角边角 ASA 角角边 AAS 斜边、直角边 HL 作图 角平分线性质与判定定理 二、基础知识梳理 (一)、基本概念 1、“全等”的理解 全等的图形必须满足:(1)形状相同的图形;(2)大小相等的图形; 即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