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黄帝内经》之一

学《黄帝内经》之一
学《黄帝内经》之一

学《黄帝内经》起居有常20条

王廷治四川省剑阁友好医院主任医师

“起居有常”是轩辕黄帝的长寿秘方之一,顺四时则生,逆四时则亡。《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一年是这样,一天也是如此。若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朝应人春则人气始生。日中为夏,日中应人日中则人气长。日入为秋,秋应人秋则人气始衰。夜半为冬,夜半应人冬则人气入脏。起居有常,养生养性也即是藏养人的生活习惯和习性也,年年如此,天天如此,就逐渐形成了人体生物钟。

起居有常才能健康,有健康才能长寿,《健康享寿》提出健康生活20条。

1、辨识体质,个性养生

辨识体质的目的就是根据不同的体质采用不同的养生保健、调养方法或治疗措施,使健康人群保持健康,亚健康者回归健康,有疾病者恢复健康。但是要进行日常养生保健,我们需要通过《体质测试评分》来进行体质的自我判断,然后针对不同体质,采用相应的《健康养生指导》方法而强身健体防病!

2、起居有常,享受生活

《黄帝内经》认为,“顺应自然”就是顺从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气指气候、节气,候指时候、物候。一年分四季,即“春、夏、秋、冬”。一天分四时,昼、夜、慧、旦,也如一年一样。自然界的四时变化是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一天之中如四季,是旦温、午热、晚凉、夜寒。这构成了自然界一切事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

3、法于阴阳,和于数术

大自然赏赐给人类太阳和月亮,万物生长靠太阳,这就决定了人体的生物钟是“日出而作,月出而息。”白天养阳,即白天上班工作、学习和劳动。夜晚养阴,黑夜回家团聚、休息、睡觉,储蓄能量。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这种生物钟定势就是:早晨6~7点起床,晚上9~10点钟睡觉。一日三餐也定时、定质、定量,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按部就班,对人体就会有大大的好处。

4、白天养阳,随时而动

阳气就好比太阳,我们经常会说:“太阳出来了,好暖和啊!”自然界,日照充足,气候温暖适宜的地方,动植物生命力就强。相反,日照时间短,天寒地冻的地方,生机就不足,植物枯萎,动物冬眠。人也是一样,有的人精力充沛,活力十足,有的人精神萎靡,连话都不愿意说,这些都与阳气的作用有关。阳气很重要,养生专家说“阳气若强千年健。”

5、夜晚养阴,因静而眠

只有跟着太阳走,“天睡我睡,天醒我醒”,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借天力以还人力”,这样才符合“天人相应”的自然规律,使身体处于正常状态,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亚健康状态。一天24小时,工作8小时,吃饭休息8小时,睡眠8小时,这是很科学的。睡眠能养阴养神,人白天劳累了,消耗了体力和精力,夜间就应该休息,应该恢复其体力和精力。

6、春夏养阳,护阳为上

一年之中,春天的太阳最柔和,夏天的太阳最毒辣,最佳的养阳时间就是春天。春夏阳令也,春时阳生,夏时阳盛。春时阳始生,风寒之邪尚为患,故春时应注意御寒保暖,不宜过早减衣,“春捂秋冻”以养人体之阳。夏时阳极盛,暑热邪盛,大热耗气,气者阳也,故大热亦伤人体之阳。夏夜人们喜欢纳凉,也极易感受寒凉之邪而伤人体阳气。夏季炎热,人们喜冷饮,饮食太过则易伤阳……阴凉伤阳生冷也伤阳,春夏养阳护阳更重要。

7、秋冬养阴,贮藏物质

秋冬阴令也,秋时阴收,冬时阴藏。秋冬养阴,贮藏阴精物质是很有必要的。故说“贴

秋膘防秋躁”,“冬令进补,来年打虎。”秋冬之时燥邪为患,易伤阴,故秋冬之时宜服用滋阴之品或搽用滋润护肤之品以防燥邪,保持居室空气之湿润亦有助于避免燥邪。秋时渐寒,冬时寒盛,人们喜食辛辣好饮酒以御寒。辛辣之品易生内热,酒易生湿热,饮食过躁则伤阴。因此,秋冬之时既要避免燥邪,又要避免过食辛辣和过量饮酒,以防伤阴。

8、三餐均衡,饥饱调匀

早饭要饱﹐午饭要好﹐晚饭要少。从营养角度看,早饭是一天当中最重要的一顿饭。到了中午阳气正旺,消化功能最强,人们经过一上午的活动,从早餐中得到的能量已经消耗殆尽,应当及时进食。另外,中午还要为下午的工作活动准备需要的热能,因此中餐一定要吃饱。到了晚上,阳气已虚,消化功能减弱,进食量应该减少。

9、荤素合理,减少疾病

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结果导致了荤素比例的失衡,疾病谱也随之发生了很多变化,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大幅度提高。从饮食结构上讲,本应该是以素食为主,荤食为辅,荤素搭配,人类饮食的荤素黄金比例应该为2:6,即2分荤6分素。素食谷物(主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类等等都是作为主食的辅助、补益和补充。只有全面而合理的膳食营养,即平衡饮食,才能维持人体的健康。

10、寒热调适,顺应生长

《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阳主热,阴主寒,就是春夏天要顾护体内的阳气,不可太贪凉;秋冬天要养护体内的阴液,不能太温燥。也就是夏不贪凉、冬不恋热;冬不蒙首,春不露背。现在恰恰颠倒了,夏天衣服过于暴露,冷饮瓜果吃得过多,空调开得太低,而冬天足不出户,吃不离火锅,歇不离暖气,结果成了腊月酷热直淌汗,六月寒冷打哆嗦。这样寒热颠倒,夏则伤心,冬则伤肾,精神不济,萎靡不振。

11、春令助生,“夜卧早起”

《黄帝内经》:“春夏养阳,夜卧早起。”春三月,春季春回大地,一派生机勃勃景象,养生重在养“生”长之气。尽可能早睡早起,衣着宽松,勤洗头发,舒缓身体,在庭间漫步或在野外踏春,以应春季的初生阳气。初春乍暖还寒,应“春捂秋冻”,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减脱冬装尤应审慎,不可骤减。

12、夏令助长,“夜卧早起”

《黄帝内经》:“春夏养阳,夜卧早起。”夏三月,夏季重在养“长”,自然界昼长夜短,阳气旺盛,烈日炎炎,阳气易损,使人感觉疲劳,甚至高温可使人中暑昏迷。故应加强防暑降温措施,但切勿贪凉。夏日天热多汗,衣衫要薄一些,勤洗勤换。

13、秋令敛收,“早卧早起”

《黄帝内经》:“秋冬养阴,早卧早起。”秋三月,秋应肺气,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转向收藏,人应早睡而顺应阴精的收藏。秋季天气寒热多变多燥,重在养肺,使阳气收敛。“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秋天气候转凉,穿衣要有所控制,遇凉不要立马添衣,适当秋冻是一种有效的养生方法。

14、冬主闭藏,“早卧晚起”

《黄帝内经》:“秋冬养阴,早卧晚起。”冬三月,冬三月,天寒地冻,阴气极盛,阳气潜伏,以闭藏为本。早卧晚起,必待日光。防寒保暖,护阳固精。节制房事,蓄养阴精。《千金要方?道林养性》说:“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汗出,发泄阳气,有损于人也。”

15、木梳梳头,养神护脑

古时人早起第一件要事是梳头,结合养生,发需常梳,因为为既可以梳去灰尘头屑,保持头发的干净和发根间空气的流通,还可改善和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脱发和延缓白发滋生。《摄生要录》认为,每天梳发一次,可以疏通血脉,散风温。《五杂俎》说:“每天梳发一千

次,则固发去风,容颜悦泽。由于梳头的神奇作用,故称为“神仙洗头法。”

16、饭后漱口,睡前刷牙

漱口目的是清洁口腔,防止口齿之疾。《千金要方》说:“食毕当漱口数过,令口齿不败,口香。”《老老恒言》说:“食后微渣留齿隙,最为齿累。”“如食甘甜物,更当漱。每见年未及迈,齿即落者,乃甘甜留齿,渐至生虫作慝。”食后漱口,尤其更要甜食后漱口。传统养生认为饭后漱口,睡前刷牙有清洁口腔,保健牙齿的作用。

17、温水洗足,护心护脚

头和足是人体顶天立地的上下两个极端,临睡前用长温水洗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暖足护膝补肾,安稳睡眠。《贵耳集》记载:郭尚贤倡导“梳头浴脚长生事,临睡之时小太平。”从诗中可以看出,梳头浴脚不仅有益长生,确实还是人生临睡之时的一大享受。《养生经》说:“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尤其是对那些经常感觉手脚冰凉的人,泡脚是一个极好的方法。

18、新陈代谢,定时排便

在正常情况下,人们小便常每间隔2至3小时一次,入睡后则因新陈代谢减慢而减少。大便最好每天一次,养成习惯。定时大小便,能促进新陈代谢。除特殊情况外,平时千万不要强忍小便和憋大便。《撮生要录》告诫人们“忍尿不便成五淋,膝冷成痹,忍大便成五痔。努小便足膝冷,呼气。努大便,腰疼目涩。”“忍”和“努”的后果,都是十分严重的。

19、与日俱兴,道法自然

与日俱兴,起居有常。道法自然,夏长冬藏。《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说“起居有常与日俱兴可增寿,环境优美山清水秀可增寿。”起居有常,顺应自然是生活规律的诠释。《黄帝内经》认为,“顺应自然”就是顺从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顺四时为养生的第一条,顺四时则生,顺之疴疾不起;逆四时则亡,逆之灾害生。

20、夫妻和谐,家庭幸福

夫妻和谐就家庭幸福,社会则安康。幸福快乐是指一个人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幸福快乐有三个境界:第一生存活着,对没有生存能力的,国家要为你提供低保和保障房。第二健康快乐,你有病国家就提供医保,让你最少带病到平均寿命76岁。第三上寿120,人人都希望“上寿120”,皇帝还想“万万岁”。

起居有常:春天人的气血从内脏向四肢调动,到夏天,所有的气血都调动到外面去了,而内里是空虚的。所以夏天容易闹肚子,原因不完全是细菌和病毒,因为你的阳气都跑外面来了,你里面是最弱的。中医说至虚之处必是致病之所。秋风一起,人的气血开始从外面向里面走。到冬天,人的气血都藏到里面了,而外面不足,就容易外感(感冒)了。

专辑 王洪图《黄帝内经》教学片(180全集)

专辑王洪图《黄帝内经》教学片(1—80全集) 47:1301《内经》(上篇)上1:概论、... 春风微拂582,79047:1102《内经》上1-2:书名由来、作... 春风微拂199,19345:4803《内经》上2:《内经》的学术... 春风微拂81,31549:0704《内经》上2-3:《内经》学术... 春风微拂126,26949:4105《内经》(中篇)中1:阴阳五... 春风微拂191,58949:3306《内经》中1-1:2.阴阳转化及... 春风微拂136,46048:1507《内经》中1-1:3.阴阳理论与... 春风微拂104,98948:3108《内经》中1-1:3.临证指要;... 春风微拂93,10349:1209《内经》中1-1:4.阴阳五行与... 春风微拂130,66052:3710《内经》中1-1:4.临证指要(... 春风微拂79,54247:3611《内经》中1-1:6.以天人合一... 春风微拂79,64650:0512《内经》中1-1:7.(续)、阐... 春风微拂116,57652:2213《内经》中1-2:五行生克预测... 春风微拂70,52847:5514《内经》中1-2:补充“五脏苦... 春风微拂60,29846:3415《内经》中2:藏象学说(概念... 春风微拂57,28450:3016《内经》中2-1:1.“十二官相... 春风微拂57,03849:1217《内经》中2-1:1.临证指要;... 春风微拂50,91549:4418《内经》中2-2:论藏象(续)... 春风微拂48,87555:2319《内经》中2-2:临证指要;中... 春风微拂48,79549:2520《内经》中2-3:1.临证指要(... 春风微拂

如何学习内经

如何学习《内经》 作者:任应秋《内经》是祖国医学现存文献中一部重要的书籍。几千年来,祖国医学无论理论研究和临床治疗方面,虽然不断地在丰富,惟其中许多带有根本性质的医学观点,基本上都是渊源于《内经》的。因此学习《内经》,是学习祖国医学过程中最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步骤。但是究竟应该怎样学习才较好呢?我既没有很好的成熟经验,只得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来谈谈,供大家参考。 (一)内容提要 《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个部分。《素问》二十四卷,自“上古天真论”起,至“解精微论”止,凡八十一篇(其中第七十二篇刺法论、七十三篇本病沦原缺,至宋才发现这两篇遗文补足,但多数人认为不甚可靠,故坊刻本仍缺)。《灵枢》十二卷,自“九针十二原篇”起,至“痈疽篇”止,仍为八十一篇。两部分共一百六十二篇,分析其中所叙述的内容,约而言之,不外十五个方面。曰阴阳五行,曰五运六气、曰人与自然、曰脏象、曰经络、曰预防、曰病因、曰疾病、曰诊法、曰辨证、曰论治、曰针灸、日药食、曰方剂、曰护理。其中尤以阴阳五行、人与自然、脏象、经络,病因、辨证、论治、针灸、药食等九个方面最关紧要。所以如滑伯仁、李念莪、汪昂、薛生白等对《内经》的分类,都未能越此范围。“阴阳五行”是《内经》的理论基础,它一方面贯彻了朴素的唯物观点,一方面也体现了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明确地指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根源是原始物质的气,事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阴阳二气对抗的矛盾斗争中发展变化的。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因而《内经》里所有十五个方面的内容,无不贯通了这一“阴阳五行”学说。《内经》里还有一个较突出的整体观念,它认为人生活在自然界中,必然受着自然界运动变化的影响,因而无论言生理、病理,治疗、摄生种种问题,都不能离开“人与自然”这一整体观念而言。尤其在摄生防病方面它更起着主导作用。脏象经络,是《内经》对生活着的人体进行观察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的特殊学说。它虽与现代解剖生理学有近似之处,却不能完全用现代的解剖生理知识来说明它,因为它更重要的是在整体观念下,抽象地阐述五脏六腑、经脉气血等不同机能相互间的…生制”关系,而为临床辨证施治最不可缺少的理论。病因学说,主要包括六淫、七情、饮食劳伤三个部分,它是了解病变本质及发病规律的主要知识。辨证论治部分,辨证则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为纲,如《灵枢·真邪篇》说:…阳胜者则为热,阴胜者则为寒”。《素问》调经论说,“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等,虽寥寥数语,已深刻地表达出八纲辨证的奥义。自张仲景著《伤寒论》据此以发挥其大义后,一直到现在都是中医临床辨证的唯一论据。施治诸理,突出地揭示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至真要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诸篇。凡有关施治的气味性能、辨证立法、配伍方药、制约适宜、饮食宜忌诸端,无不阔发尽致,而为临证运用的准绳。关于针灸,《内经》里特别丰富,尤其是《灵枢》还有“针经”之称,可以想见。单以刺法言,便有刺营、刺卫、输刺、分刺、推引、解结等三十九种之多。讨论诸病刺法,竟达六十二种,其论刺热性病五十九穴,水气病五十七穴,理论和经验均称卓绝,其中实有丰富的宝藏可以发掘。《内经》里记载的药物虽不多,而于辨识药物性味的阴阳、喜恶、宜忌诸问题,则櫽栝无遗,故诸家论本草的,无不以此为渊薮。于此不难看出《内经》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总结了先秦以前的医疗经验,而在于它善于运用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原理,并以自发的辩证法观点给祖国医学奠定了朴实有用的理论基础。从来就被人们尊之为“经”,是很有道理的。 (二)阅读方法 《内经》的内容已如上述,而其整个内容之中又都是贯穿着古代朴素的唯物辩证哲

黄帝内经与养生

《黄帝内经》与养生 生、长、壮、老、死是人生的必经之路,自古至今,健康与长寿一直是人类的追求与向往。自神农尝百草到如今基因工程的突飞猛进,人类从未停止过与疾病斗争的脚步。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更加重视健康的重要性,同时人们逐渐注意到中医的治病与养生,在现代医学中具有其不可代替的作用。 今天我们讲的是《黄帝内经》与养生。我讲的开场白是“养生之道与经商之道易理相通”。作为企业经营者,大家都希望获得利润,对既定的目标都是信心百倍,志在必得。可是这种信心和希望,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如愿以偿的。有的人可能严重亏,甚至倾家荡产,弄不清失败的原因。因而常常抱怨运气不好,有谁能想到生意场上的失败和自己的健康不佳存在内在的联系呢?回答是肯定的。今天就这个问题和各位老板探讨养生与经商的规律及其相关关系。 《黄帝内经》告诉人类,保证健康长寿的根本是预防疾病的发生,所以聪明的人在有疾病先兆,但尚未发展成疾病的时候就去预防,使人不得病,这就叫不治己病,治未病。在有动机征兆,但尚未发展成大乱的时候,积极预防,使大乱不能形成,这是个必须要牢记的忠告。如果有了疾病才去养生与医治,大乱形成才去治理,如同渴了才去打井,战斗正打起来了,才去造兵器,岂不是大晚矣! 这就是《易经》上的忧患意识,《易》曰:“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国家如此,企业亦复如此,企业管理领导当未雨绸缪,应时时抱有危机感。乾卦九三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所以《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患意识是《易经》三大主题思想:企业家必须有忧患意识,才能充满革新精神,不断改进管理革新技术,创造新产品,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以适应市场变化,保持强劲的竞争力,这不是养生之道与经商之道易理相通吗? 根据以上所述,养生虽然不能使人长生不老,但可防止未老先衰,祛病延年。养生的关键是预防为主,在这一思想影响下,后世医家和养生家都十分强调预防为主的健身防病原则,所以,在没有病的情况下,定期去医院检查身体,一旦有病症,必须不失时机去医院检查治疗。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简称《内经》)。其成书年代是千百年来学者医家争论不休的问题,有多种说法。经考证成书于战国及秦汉,汇编成书于西汉。其作者非一人一时之作,它是汇编者收集、整理、汇编的一部医学典籍,是上古时代民族智慧和医学和养生学方面的总结和体现,他不但清晰地描述了人体的解剖结构及全身经络的运行情况,而且对人体生理学、医学地理学的论述,比西方近代才兴起的医学对人的发现论述还要精确和全面。现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的一股研究中医学的热潮就是最好的明证。它涉及天文、地理、哲学、心理学、风水、历法、阴阳五行等各个门类,是我国第一部综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而应用于疾病的防止和养生的巨著,是用阴阳八卦五行学说解释人体器官与环境统一的典范,被历代医家称为“医学之宗”,是学习中医首先必读之书。 《内经》是根据《周易》中“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医学模式,莫定了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其医理源于《周易》,古代医家都强调“医通于易”,故有“医易同源”“医易相通”之称,这已有历代著名医家

《黄帝内经》心得体会500字

《黄帝内经》心得体会500字 《内经》是一本非常了不起的著作,当中论及的许多医学观点是中医学的菁华所在。相信你读完内经之后获益良多。接下来小编分享关于内经心得500字,希望大家喜欢。 读《黄帝内经》实修入门心得体会 参加了辛庄师范行益老师的《黄帝内经》实修入门课程,七天的学习生活,开启了我对生命认知的大门。 从辟谷入手,用七天的时间,在身体上断掉了习以为常的一日三餐,转而用站桩、打坐,满腹经纶读经、刻石呼吸法等等种种方式,为身体疏通和补气。腹腔清理,净化全身,启动了原来对它一无所知的生命的另一套系统,改变了我原以为的辟谷是通过饿肚子来挑战人体生理极限和提升意志力的一系列想法。全程辟谷下来,身体清净,头脑也变得清明。 在心理上,辟谷打破了对断食的恐惧和对食物的依赖,原来生命还可以有如此多样如此广阔的可能性,对自己从前的认知感到十分浅薄和幼稚!从我当然知道、到我可能不知道、我知道的可能不是真相再到我真的不知道,这种广袤无垠的开阔性,只需觉察到一点点,即可帮助我改变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困惑,我执一放,生活和谐,心灯一明,无明即破。 从精神上,辟谷带领我从更高一层的维度上了知,种种贪嗔痴,都是因为自己需要的不多,而想要的太多,抬头环顾自己的四周自省,我竟然拥有这么多,我想要的一点点,上天以十倍百倍的回报赐予了我,苦难和幸福,都是生命带给我的功课和礼物,心中被感恩充满,喜悦涌动。 真心真诚的面对生命本身,认认真真做人,老老实实生活! 黄帝内经读后心得 经过了半年的大量阅读《黄帝内经》,老师终于给我们解经了,当解完一段以后,每个人都站起来发言,而我也深有体会。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两汉年间,在内容上主要以黄帝与岐伯、雷公等人的对话形式展开。下面我来解一小段给大家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黄帝问岐伯说:我听说上古时代的人呀,大都能活过100岁,而且动作灵活没有衰老的迹象。现在的人,年龄到了50岁上下就动作迟缓有了衰老的迹象,这是什么原因呢?岐伯回答说:上古时代的人们大都懂得养生之道,能够效法天地间的阴阳变化来调节自己,饮食有规律,不过分操劳,所以能活到100岁。现在的人就不同了,他们拼命地喝酒,任意地妄为,过份地生气,贪图享乐,起居没有规律,所以到了50岁左右就衰老了。写到这里让我想起了一个小故事,有一个人从小很努力用功读书,事业一番风顺,而且从不做坏事,是一个好人,可他也只活到了65岁。他死后很不服气于是去问上帝,上帝帮他一查原来他能活到102岁,那是什么原因呢?原来他平时的时候不注意调养自己,饭不好好吃,觉不好好睡,很容易生病,所以到了晚年就没有长寿,但如果他从小就保养自己的话,那他就能活过百岁。其实自己能活多久的寿命,关键看你是用什么态度来对待自己的人生,好的习惯和乐观的心态是必不可少的,另外还要注意四季气候的变化对自己的影响。 希望大家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发脾气,善待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希望所有人都能够长寿! 《黄帝内经》学习心得 随着社会的快速变迁,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障碍正在成为现代社会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这是人类所面临的新一轮疾病的挑战。 在综合医院许多科室,很多时候我们都可以看到那些心理障碍患者反复就医、反复检查,却得不到及时正确地识别和有效地治疗,饱受经济和病痛的双重折磨,同时也造成医疗资源的很大浪费。由于受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综合医院的诊疗工作中,心理障碍的识别和治疗并没有引起医生足够的重视。 《内经》整体观中提出形神合一的观点,形神问题可理解为身心关系问题。其一方面认为形为神之本,形体不敝,精神不散另一方面认为神为形之主。神本于形,同时也反作用于形,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说明神可以直接影响形,决定形的存亡,如心怵惕思虑,则伤神,伤神则恐惧自失,破胴脱肉,毛悴色夭,死于冬,

学《黄帝内经》之一

学《黄帝内经》起居有常20条 王廷治四川省剑阁友好医院主任医师 “起居有常”是轩辕黄帝的长寿秘方之一,顺四时则生,逆四时则亡。《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一年是这样,一天也是如此。若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朝应人春则人气始生。日中为夏,日中应人日中则人气长。日入为秋,秋应人秋则人气始衰。夜半为冬,夜半应人冬则人气入脏。起居有常,养生养性也即是藏养人的生活习惯和习性也,年年如此,天天如此,就逐渐形成了人体生物钟。 起居有常才能健康,有健康才能长寿,《健康享寿》提出健康生活20条。 1、辨识体质,个性养生 辨识体质的目的就是根据不同的体质采用不同的养生保健、调养方法或治疗措施,使健康人群保持健康,亚健康者回归健康,有疾病者恢复健康。但是要进行日常养生保健,我们需要通过《体质测试评分》来进行体质的自我判断,然后针对不同体质,采用相应的《健康养生指导》方法而强身健体防病! 2、起居有常,享受生活 《黄帝内经》认为,“顺应自然”就是顺从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气指气候、节气,候指时候、物候。一年分四季,即“春、夏、秋、冬”。一天分四时,昼、夜、慧、旦,也如一年一样。自然界的四时变化是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一天之中如四季,是旦温、午热、晚凉、夜寒。这构成了自然界一切事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 3、法于阴阳,和于数术 大自然赏赐给人类太阳和月亮,万物生长靠太阳,这就决定了人体的生物钟是“日出而作,月出而息。”白天养阳,即白天上班工作、学习和劳动。夜晚养阴,黑夜回家团聚、休息、睡觉,储蓄能量。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这种生物钟定势就是:早晨6~7点起床,晚上9~10点钟睡觉。一日三餐也定时、定质、定量,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按部就班,对人体就会有大大的好处。 4、白天养阳,随时而动 阳气就好比太阳,我们经常会说:“太阳出来了,好暖和啊!”自然界,日照充足,气候温暖适宜的地方,动植物生命力就强。相反,日照时间短,天寒地冻的地方,生机就不足,植物枯萎,动物冬眠。人也是一样,有的人精力充沛,活力十足,有的人精神萎靡,连话都不愿意说,这些都与阳气的作用有关。阳气很重要,养生专家说“阳气若强千年健。” 5、夜晚养阴,因静而眠 只有跟着太阳走,“天睡我睡,天醒我醒”,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借天力以还人力”,这样才符合“天人相应”的自然规律,使身体处于正常状态,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亚健康状态。一天24小时,工作8小时,吃饭休息8小时,睡眠8小时,这是很科学的。睡眠能养阴养神,人白天劳累了,消耗了体力和精力,夜间就应该休息,应该恢复其体力和精力。 6、春夏养阳,护阳为上 一年之中,春天的太阳最柔和,夏天的太阳最毒辣,最佳的养阳时间就是春天。春夏阳令也,春时阳生,夏时阳盛。春时阳始生,风寒之邪尚为患,故春时应注意御寒保暖,不宜过早减衣,“春捂秋冻”以养人体之阳。夏时阳极盛,暑热邪盛,大热耗气,气者阳也,故大热亦伤人体之阳。夏夜人们喜欢纳凉,也极易感受寒凉之邪而伤人体阳气。夏季炎热,人们喜冷饮,饮食太过则易伤阳……阴凉伤阳生冷也伤阳,春夏养阳护阳更重要。 7、秋冬养阴,贮藏物质 秋冬阴令也,秋时阴收,冬时阴藏。秋冬养阴,贮藏阴精物质是很有必要的。故说“贴

黄帝内经中的16句经典养生语录

《黄帝内经》中的16句经典养生语录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着作之一,其主张的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正符合了现代社会的人们的需求。了解其中的养生语录将会使您受益匪浅。 养生语录: 1.“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妄事操劳”;肆欲纵色,耗散精气,喝酒行房事,此行差也。 2.“唾沫吐得太远,有伤元气”。 3.“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没有非分之想,平和安宁,真气保存体内,形影不离,病不伤也。 4.“仁者寿也:胸怀宽广者,益寿;反之。胸怀狭隘者,不益健康有害生命”;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道德日全者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注重道德修养:“浩然正气”有利于身心健康…… 5.“如果连自己都不能原谅的人,怎能心如止水;”“还在判断值与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 6.“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就是说:情绪不稳定,什么病都来了。 7.“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也。”

8.大病大汗后不可冷水浴,太饿太饱都不可沐浴;晨起三千步,睡前泡足浴;足浴,可以促睡眠;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去;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 9.“起居有常,卫生合理”。春三月:应晚睡早起,漫步于庭院,舒缓身体;夏三月:晚睡早起,不怕白天长,胸中无怒气,违反伤心;秋三月:早卧早起,使神志保持安宁,违之伤肺;冬三月:早睡晚起,藏阳除寒,违之伤肾。 10.“睡眠是重要之重”能睡者长寿也; “一夕不卧,百日不复之说”。“会吃不如会睡,吃人参不如睡五更”,“为道之百编,而卧最为首” 即为睡觉最重要。古人曰“睡眠,要先睡心,后睡眠”(即安定心神睡觉) 11.“不妄作劳,劳作不过量,不要随便付出体力;”“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12.“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既春夏保养心和肝,秋冬保养肺和肾。 13.木梳:晨起三千下号称“木梳丹”;梳头有疏通络脉,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延年益寿的作用。 14.百岁老人,以素食长寿;对他们健康长寿有直接的影响:“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多饮伤神,厚味昏神,饱食闷神。”“心地善良,热爱活动,热爱劳动”是百岁老人的共同点。 15.古人曰“读书也是保健的方法”。读书养生:“病须书卷作良医”陆游说;“一日不读书,心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体气多病,得以名人文集读之,亦足以养病。” 16.《黄帝内经》养生五难:“名利不利,此为一难;喜怒不除,此为二难;声色不净,此为三难;滋味不绝,此为四难;神虚精散,此为五难;五难绝,寿自

黄帝内经学习心得资料

黄帝内经学习心得

内经选读 ---学习心得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在医学方面,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更是一部养生宝典,一本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经过一年的学习,虽然学习的内容不多,但内涵丰富,下面我就从《黄帝内经》的“素问”第一章就两三个方面联系我的学习浅谈一下心得体会。 大家都知道,《黄帝内经》它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对古人以致现在的人们,在繁衍生息,修身养生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和贡献。我要讲的是《黄帝内经》的上册素问中的第一篇“上古天真论”,它一共分为四个部分,而每一个部分又各有一个小的主题。第一部分是用24个字创造、介绍了皇帝这一人:然后是第二部分:正文,用对比的手法讲“上古的人”与“今时之人”的不同,从生活行为上讲述上古圣人教下的养生之法是怎样的。“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而究其原因是为什么呢?这就是今天我要谈论的第一个话题:通过“上古”与“今时”的人们比较,再观现在的我们的生活状态,我们应该所注意和改变的生活习惯。 在古文里歧伯的对曰中我们可以知道:上古时期(即元年之前),的人们洞悉道生方法、法则,能效法“阴阳”的转换变化规律,生活作息都有正常的规律,即能顺着生命的自然生长去生活,不费神劳累,所以能够身体健康,精神熠熠,轻易活到百岁,这是“上古之人”的养身之道;而“今时之人”恰巧与“上古”之人相反,不注

重身体健康,一再放纵自己的内心欲望,生活在各种不好的行为习惯中,为自身欲望所惑,“殚精竭虑”,身心受到破坏,元气大泄,所以身体不好,寿命不长。这些都是我们的前人们的一些生活场景,再看看现在的我们,又何其不是“今时之人”呢?用上古之人的养生要求做参照,现在的我们是怎样的呢?现在,在科技和社会生活急速发展的状态下,大多数的人们都适应或开始了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不注重生活节奏,生活作息不规律,熬夜加班;爱吃快餐食品,爱喝各种碳酸饮料,暴饮暴食。有些人视就如命,醉酒伤人伤己;有些人纵欲过度,害人害己。如今的多数人随意挥霍自己的健康,只是求得短暂的快乐,得不偿失。在快节奏生活状态下的我们,更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用正确的生活习惯来养护我们的身体。在作息上,少熬夜加班,按时就寝(最好在11点之前睡着),准时起床(“太阳升起时起床,太阳下山时休息”),不让自己太劳累;在饮食方面,按时进餐,吃当季食物,少吃或不吃反季节蔬果,吃适量,不暴饮暴食,也不节食少吃。过度的劳累和不适当的饮食都会损耗我们的“真气”、“元气”,而我们身体中的“真、元之气”呢并不是无穷尽的,在我们的生长过程中,它会慢慢消耗,如果我们不去补充和保养它,让它继续消耗,我们的身体会逐渐衰竭,不能处在一个健康的状态,不能保证身体各个器官的正常运行,生活等各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在寿命上就不能长寿,往往才年过半白就已经身心俱损,神行憔悴。所以,养身第一课:注重生活行为习惯各方面,有节有律。

曲黎敏——《黄帝内经》视频讲座 文字版

曲黎敏——《黄帝内经》视频讲座文字版1 一、默认分类2008-11-22 15:14阅读404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第一期,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讲的题目是《黄帝内经》的养生之道。第一我们要先说一下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实际上在国学经典中的地位是非常独特的,它几乎是唯一一本以圣王命名的书,这就意味着生命之学在古代文化当中认为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和大慈悲,圣人为什么重医药,这个圣字又怎么讲呢?这是一个口,这是一个耳,然后底下是一个人,这个口和耳放在一起,也就是繁体字里边的听的意思,那么所谓圣人就是能够听从自己本性的人。也就是能掌控自己身体和欲望的人。如果既能够掌握自己的身体和欲望,又能够使别人听从自己,那么就可以由人而王,所以这个是圣人重医药的第一条,第二条是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古代文化认为,天下即人身,那么古代的天字是这样写的;人的头顶上面是天,所以在古文里又叫做天、颠、顶,天下即人身,实际上是告诉我们,就是说人体在所有的组织系统里边是最精密的自组织结构,它自己本身有一个和谐的机制,那么这也是中国古代认为就是说为什么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的一个原因。这句是什么意思呢?就说的千百年来什么都变了,但是人没有变。人的本性是没有变的,所以古人认为人的任何思想都是从身体当中来的。那么比如说国学里边《大学》讲至善,《中庸》讲太过与不及,而所有的太过与不及,实际上都源于人身体结构内部的太过与不及。打一个比方说,假如我们的肝火太盛的话,(肝)木生(心)火,那么我们的心就会烦乱,做事就会很急躁,如果肾精不足的话,我们思维就不够,就是思维力就不够,假如说打一个比方,如果是你端着这个酒杯的手都在抖的话,那么你这个控制手的能力都没有,控制水杯的能力都没有,你怎么能控制全局!你的身体本身出问题了,你做事的行为,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所以这也是后来有一句话,拿破仑的一句话叫做人的身体结构即命运。那么在中医里来说,就是人的身体结构及功能即是命运。从这个角度往下接着讲呢,就是说生命医学,又是人类学中最高的学问。所以说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国学一向都强调从医入道(和)道以医显,就是说的你能够把医学领悟了,你有可能就领悟到天下之道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么从第二点上讲,学习《黄帝内经》可以让我们认知自我,这里大家首先要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你们去想一想,我们的生命活力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经常会用到这样一些词汇,比如说魄力,精神,还有胆识,意志,聪明,像这些词都是表达代表我们生命活力的一些词汇,和代表我们领导力的一些词汇。那么这些都是从哪里来的呢?大家想一想,所谓魄,你这个人有没有魄力,做事有没有决断性,那么这个魄力到底是什么呢?它具体指的是哪些方面呢?实际上这个魄在中医里它涉及到一个词,它是肺的神,所谓神在这儿要解释一下,什么叫神呢?就是肺气足了以后,它的外现就叫做神。它的表现,我们说你这个人有没有神,精气神的那个神,神足不足,实际上都是说你的精和气足了以后的外现,就像火焰的光芒一样。那个叫神。那么这个魄指的是肺神,而力关系到我们另外一个脏器,就是肾。大家一定要记住,我们的力量从哪里来,都是从腰这儿来,从腰这儿来,所以力量是从肾来的。那么这两个概念,像肺和肾都涉及到一个本能

黄帝内经与中医养生

《黄帝内经》与中医养生 课程背景: 当代企业家,物质生活丰富,但是健康堪忧、精神生活质量欠佳。随着经济高速增涨、世风日益浮躁,如何独善其身,获得一份清静与悠然自得,实属难得。? 企业家更需要注重修身养性,营造企业家的精神家园,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领导者,体悟人文情怀,明彻道德修养,另辟人生境界。? 易医同源,周易、中医、儒释道哲学同出一家,内圣外王,企业家更需要领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国式管理”智慧。? 【领袖养生术】五行流通,修身养性。 以中医的调理方法,切入领导者“亚健康”症结。用五行定位身心系统,全面革新西方养生概念。以传统文化诊断病源,为领袖疗病养生。深刻领会“诊病、探源、调理、痊愈、预防”五步口诀。 课程资料: 《黄帝内经》、《道德经》、《心经》、《周易》、《论语》、《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 课程特色: 1,体验式 ①融汇贯通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体会“天人合一”的心灵修炼,提升国学素养。 ②体验中医经络按摩、掌纹诊病“望闻问切”方法。 ③应用表格现场测试自己的五行人格类型。 ④“学、用、教”的阶段性实用国学教学方法。 2,趣味性 ①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中的五行人格类型分析。 ②了解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哲学的养生养心方法。 ③基因与命运、性格的因果关系。 ④调整风水环境改变“气场”来养生。 ⑤四柱命理学中的阴阳五行养生方法。 课程大纲 一、《黄帝内经》的中医养生智慧 1、《黄帝内经》简介; 2、《易经》与《黄帝内经》的渊源; 3、中医对健康概念的阐述; 4、中医养生与儒释道三教“精气神”养生; 5、中医的八种“体质”类型与养生方法; 6、“元气”对于健康的重要性; 7、中医养生智慧——医理三原则; ①“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预防

心得体会《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2418064480.html,)/心得体会范文/心得体会《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 《黄帝内经》是一本中药医药名书,其中有数百种古代一直沿用到今日的医术供后人学习,就是必须要维持人与自然规律的协调统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1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以经命名的三大奇书《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之一。这三部奇书不仅代表着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代表着古人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与此同时,《黄帝内经》也是中国传统??四大经典著作《神农本草》、《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之一,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较早的医学典籍。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不仅应该密切关注这些古书中千古流芳的内容,更肩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断去继承古人的优点、弥补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不足、赋予他们崭新的生命力,使得他们不断跟上人类社会科学发展的脚步,继续让他们为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不断发挥出应有的源头作用。

有道是:百善孝为先。 古人云:为人子而不读医书,犹为不孝也。 因此,身为一名有知识、有修养的现代人,无论是为了我们父母的身体健康还是为了自己乃至子孙后代,人人都有必要重新去学习并领悟人类先祖著医书的宗旨,正确看待他们学医、重孝之目的,全面了解《黄帝内经》能给世人带来的人生启示。 据网上相关资料介绍: 第一、从《黄帝内经》现有的内容看,《黄帝内经》是托名传说中的人文始祖黄帝及其臣子岐伯、雷公、鬼臾区、伯高等人的论医之书,包括《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各分九卷、81篇,共80多万字。 1、《灵枢》,亦称《九卷》、《针经》、《九灵》、《九墟》等。汉魏以后,由于长期抄传出现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唐王冰所引用古本《针经》传本佚文与古本《灵枢》传本佚文基本相同,说明为一共同的祖本,但与南宋史崧发现的《灵枢》传本(即现存《灵枢》传本)则不尽相同。史载北宋有高丽献《针经》镂版刊行,今无书可证。至南宋初期,《灵枢》和《针经》各种传本均失传。绍兴二十五年(1155),史崧将其家藏《灵枢》九卷八十一篇重新校正,扩展为二十四卷,附加音释,镂版刊行。至

《黄帝内经》与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与养生智慧-国学教育论文 《黄帝内经》与养生智慧 地点:山东大学国学大学堂 主讲人:徐平 整理:本刊编辑部 背景资料:《黄帝内经》是中国最著名、最古老的中医典籍之一,被历代医家奉为圭臬、中医的“圣经”,是几千年医药养生的源头活水。其荟萃了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医疗之术、长寿之诀,承载了独特的“中国式”养生理论。 《黄帝内经》又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奇异之书,它不同于西医,它还在帮助我们认知日常事物中的玄妙智慧,比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黄帝内经》是国学经典中唯一一本以圣王命名的书。相传是黄帝与岐伯、雷公、伯高、俞跗、少师、鬼臾区、少俞等多位大臣讨论医学的记述,但传统上多认为此书成书于战国到西汉。《黄帝内经》共十八卷,《灵枢》《素问》各有九卷、八十一篇,内容包括摄生、阴阳、脏象、经络和论治之道等。 理想的健康人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健康观,不仅仅是肌体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还应当使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处于完满状态。 《黄帝内经》中描述理想的健康人应该是合天时、合人事、惜精养神的,即: 1、合天时指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2、合人事指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意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

3、惜精养神指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每天都在忙碌做事的人难成大气,唯有善于思考、懂得劳逸结合的人才是最具智慧的人。休息即为放下,表面看好像无所作为,然而真正放下才能够五毒不侵、成就大事。值得一提的是生活中一个真实的病例,一个商人,知道自己得了癌症后选择了乐观对待,将其视为自身的一部分,平和心态,每天与癌细胞进行对话,与癌细胞和平相处,病情得到稳定并基本治愈。只有一个人毫无心理压力,彻底放下、合理休息,才能够变得无比强大,才可能击败病魔、重获健康。 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很多,诸如遗传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医疗条件等,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个人的生活方式。这就需要个人对生命进行把控,只有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谈到健康层次,《黄帝内经》讲“上寿百二十、中寿百岁、下寿八十”,根据现代寿命计算标准100-120 岁是人的自然寿命,而现代人的平均寿命仅为82-83 岁,刚刚达到下寿标准。“道法自然,生生大德”,按照天时规律、自然法则进行养生才能长寿。广西一村多长寿老人,据采访调查,按时饮食、粗茶淡饭、素食为主、思想简单、知足常乐是其长寿秘诀。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病治未病主要有三,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 1、未“病”先防:发现早期的疾病征兆,提前预警。 2、既“病”防变:已经出现病症后,积极治疗调理,防止进一步恶化。 3、愈后防“复”:疾病治愈后,注重日常基础保健,使病不再复发。

国学堂《黄帝内经》解读大典藏共集

【国学堂】《黄帝内经》解读大典藏(共66集)此《黄帝内经》资料非常全面,并非节选,一部《黄帝内经》从头讲到尾,让你对《黄帝内经》有个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梁冬与徐文兵老师没讲到的地方会有其它大师级的人物为 你补齐。梁冬与徐文兵那非常富有磁性的声音为你娓娓道来,把一部非常晦涩难懂的中医经典讲的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即可学到自已绞尽脑汁,捉摸不透的很多知识,另人茅塞顿开,拍案叫绝!现在很难找到这么全的音频资料了,珍惜啊! 当“亚健康”成为上班族的生活常态,也催生出了“养生文化热”。于是,涌现了马悦凌、曲黎敏、张悟本等数不胜数的“专家、名家”;派生出了《从头到脚说健康》、《不生病的智慧》、《特效穴位使用手册》、《黄帝内经使用手册》、《黄帝内经家用说明书》等养生指南书籍。 翻阅市场上的这些养生书,再听听养生专家们讲的话,不难发现,他们都是靠着一本《黄帝内经》来打遍天下的,他们的“学术观点”几乎都来源于此。这对《黄帝内经》而言,是幸?是悲?对广大读者而言,是福?是祸? 《黄帝内经》是本什么书 《黄帝内经》并不是黄帝所作 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黄帝内经》可谓是如雷贯耳,

但真正看过这本书的人,那就寥寥无几了。《黄帝内经》究竟是一本什么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博导王旭东告诉记者,首先应该指出,《黄帝内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着作。直到现在,还在起着指导临床实践的作用,因为它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成分,包含了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黄帝内经》肯定不是黄帝所作,纯属后人伪托。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借以说明我国医药文化发祥甚早。《黄帝内经》这部书名,最早见载录在《汉书·艺文志》里面。今天所说的《黄帝内经》,它的组成包括了《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各有文章81篇,内容非常广泛,有生理、病理、解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预防医学思想等各个方面。 《黄帝内经》中只有13个药方 现在人们一生病,对药物的“亲切感”就油然而生。而且,往往越是名贵、药力强的药,越招人宠。于是,导致抗生素等泛滥,人的抗药性也被训练得越来越强。 药真的是咱们生病的救命稻草吗?《黄帝内经》对药还真不感冒,越是猛药越不招它待见。《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中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四清解释

《内经》对养生学的贡献

《内经》对养生学的贡献 *导读:《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时期医学的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吸取了诸子百家对生命的认识的大量知识,对于养生从理论、原则和方法等,都做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时期医学的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吸取了诸子百家对生命的认识的大量知识,对于养生从理论、原则和方法等,都做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从而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理论基础。 1.对生命起源及本质的认识 《素问》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同时认为阴 阳乃生命之源,“生于本,本于阴阳”。 《灵枢》云:“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 《黄帝内经》对生命起源本质的认识是唯物的,也是符合实际的。 2.对生命规律的认识 《内经》对人体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规律有精妙的观察和科学的概括。不仅注意到人生历程中年龄阶段的差异,而且充分注意到了性别上生理区别。如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 男子以八岁为一生理阶段,女子以七岁为一生理阶段的递变规律,分别详细阐述了人的生理变化规律和特点,又详细论述了衰老变

化的过程及其衰老的各种表现,为防病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 3.顺应天时的整体保健观 《内经》把人体和自然界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而强调适应自然变化,避免外邪侵袭,提出了“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顺四时而适寒暑”,“法于阴阳,和于数术”等顺应天时的预防保健的观点。 4.提出了养生原则和方法 《内经》提出的“治未病”这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对养生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养生保健的基本出发点。同时,阐发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养生原则和大量方法。 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调和阴阳,协调脏腑,疏通经络,饮食有节,劳逸适度,节制房事等等。 总之,先秦时期是中医养生学的奠基时期。在这一时期里,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使人类认识自然,认识生命,在养生保健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分别提出了许多养生的理论、原则和方法。而《内经》则是这一时期的内医学发展的系统总结和结晶,它为中医养生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打下了良好基础。

《黄帝内经》学习心得

《黄帝内经》学习心得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医学界对体液(阴液)动态平衡系统就有所认识,虽然由于历史条件限制与现代的认识比较是不完善的。《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此段可谓是对人体水液代谢的经典论述。 东垣在其著作中,曾引用《素问·经脉别论》以上的一段原文来论述和说明正常人体水液代谢的生理过程,即水液入胃,经过脾的转运,将精微布散全身,并上输于肺通过肺气肃降,通调水道,而输注于膀胱。膀胱为州都之官,主藏津液。膀胱中之津液,经肾的气化,将其中之浊者化为尿液而排出。这种代谢过程,还必须随着四时气候的变化,阴阳的升降出入,五脏的功能活动,不断进行平衡调节,以保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此即水液代谢之理。 综上所述,水液代谢的生理过程,需要多个脏腑的综合调节,其中尤以肺、脾、肾三脏为要,若三脏功能失调,则可影响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过程,破坏水液代谢的平衡,从而导致津液生成不足,或环流障碍,水液停滞,或津液大量丢失等病理改变。津液生成不足或大量丢失而伤津化燥,甚则阴液亏虚,乃至脱液亡阴,其治宜滋液生津、滋补阴液、敛液救阴。津液停聚则为湿、为饮、为水、为痰,其治当以发汗、化湿、利湿(尿)、逐水、祛痰为法。 以下是几例水液代谢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 一、从水液代谢来看治病“巧于开表”。水肿:水肿乃水道不得通利,水

饮痰湿停聚为患,治疗水肿之患不论表里内外各部,皆从调理三焦气化入手,肺气得宣三焦气化自利矣,不论其表里、寒热、虚实皆当巧于宣肺,巧开表闭。癃闭:癃闭一证亦乃由于三焦气化不利,肺气不得宣降,“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功能失常。当此之时,亦然应当开人体之表,使肺气宣达水道通利,三焦气化自然恢复正常,小便之苦可解。 二、从水液代谢来看消渴(糖尿病):脾主运化功能的实现,有赖于脾阴、脾阳的协调作用来完成,从而起到运化、升清、统摄之功,具有维持机体活动和化生津液气血的重要功能。脾阴与脾阳的不足,在消渴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治疗重在治脾。 三、从水液代谢来看痰饮证:饮证属于阳虚阴盛,本虚标实,其产生主要是脾虚而涉及于肾,进而导致脾肾阳虚,运化失职,制水无权,肾阳虚不能蒸腾气化,水液蓄积而成。故治饮当以温阳利水为原则,消逐水饮为目的。而痰的形成与肺、脾、肾、三焦气化功能有关,气行则血行,气血流畅则脾气散精,水道通调,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痰无以生。所以治痰必须治气,最终而杜绝生痰之源。 从《内经》"饮入于胃…"学习中引发的思考: 《内经·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睥,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总结了人体的津液代谢过程,提出了人体的津液代谢与肺、脾、肾3脏紧密相关,为后世的津液代谢及津液的病理、治疗的论述提供了依据.后世在治疗关于水液疾病的问题上,多以此为依据,收益颇多。

《黄帝内经》学习心得四则

《黄帝内经》学习心得四则 南方中药港 2008年5月26日 一、《内经》是中医学术之源 有人认为在中医药现代化的今天研究《黄帝内经》似乎违背常理,《内经》对临床指导意义不大,现已有中医临床各种教材,以及大部头洋洋数百万的专著,何苦再去钻研几千年前的东西?……种种认识,都有不同的见解和依据。笔者在通读《内经》之后,尤其是在任继学老师的指导下,深刻领悟到《黄帝内经》确是中医学术之源,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1.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继承,继承是创新之本。 老师任继学教授极力主张:中医学术的发展关键在于继承不够,要在充分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发展。肾实质的研究就是在《本草纲目·胡桃条》下证实并有所发展的。《内经》是中医学术之渊源,我提出的络、毒理论无一不是源自《内经》,重视中医药理论的继承是首要的!任老的观点十分重要,不仅是他人几十年的体会,而且确是中医发展之所必须。其一,中医药是个伟大宝库,是实践得出的结论,但的挖掘不够。其二,任何科学学科都离不开继承,甚至有不少极端的例子证实了理论虽错误,但在学科发展史上也有其闪光点和现实意义。目前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至今,有许多突破与发展,但总体框架尚未超越《内经》理论,同时《内经》构建的医学模式与现代医学总体趋势又相一致。“以人为本”的天地人观,整体医学理论,个体化诊疗模式等等,均源自《内经》,只是体现了《素问·玉真要大论》“有者求之,无者求之”之发展思想而已。然而在《内经》中蕴藏的、众多的合理内核需要进一步挖掘,并在此基础上加深与发展。如“膜”学、气街、“器”等理论的阐发与研究都有良好的前景。 2.《内经》理论的实践价值极大。 《内经》的实践价值是公认的,无需多言。但仅就个人学习导师经验和临床体会试述一二。“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对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的诊疗指导意义很大。合理选取千金鲤鱼汤,金匮当归生姜羊肉汤化裁疗效肯定。再如学中医方法的诵、解、别、名、

黄帝内经与养生

《黄帝内经》与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 “治未病”是医疗发展的趋势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勿怒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奉收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奉长者少。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奉生者少。 《素问?上古天真论》 [题解] ●上古,即远古时代,是人类生活的早期。 ●天真,指先天禀赋的真元之气,即肾气。 ●本篇主要讨论肾气在人体生长衰老和生殖功能盛衰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保养肾气 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道理,故名“上古天真论”。 [原文]第一段 黄帝问岐伯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内容提要] ◆1、养生的重要意义 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2、养生的基本原则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原文]第二段 岐伯对曰: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内容提要] 养生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