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师德思想给你哪些启示

陶行知的师德思想给你哪些启示
陶行知的师德思想给你哪些启示

P43页:思考题(1)

陶行知的师德思想给你哪些启示?结合实际谈谈现代教师应具有哪些修养?

答:(一)教师对教育事业要有赤诚之心

首先,教师要有奉献精神。教师要把教育事业看成一件大事来做,要认定教育是大有可为的事情,而且不是一时,而是永久有益于世的,因此,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其次,教师要有乐业精神。当我们看到小学生天天长大,有没有知识变为有知识,如同一棵种子萌芽而生叶、开花而结果,这里有极大的快乐。

(二)教师要热爱学生,爱满天下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在教师对待学生的师德方面所提倡的师德规范。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作为当代教师,我们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无论家庭地位高低,财富多寡,相貌丑俊,都应一样看待,不可偏爱,不抱成见,不殉私情。而且我认为,现在的孩子个性强,在教学中,要尊重他们,孩子也是有尊严的,对他们严格要求的同时,要真心理解、尊重学生。久之,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这份爱,从而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正如陶行知所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理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的深处。

(三)教师要友爱同事,团结合作

建立和谐的社会,首先要有和谐的家庭、和谐的工作氛围。同事之间,相互关心、帮助是建立和谐工作氛围的前提。工作中不斤斤计较是教师素质修养的体现。团结是力量,相信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无数的教学、教育活动证明,只有大家和谐相处、团结一致,才能使工作尽善、尽美。

(四)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陶行知指出,真教师才能培养真人才。将教人做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塑造能服务于大众的真人作为培养目标,将真教师作为教师学习的楷模。这样,我们教师就要严格要求自己,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修养到为人师表的地步。要求学生作到的教师应首先做到。与学生平等相处,共同提高。

(五)教师要勤奋好学,开拓进取精神

陶行知要求教师,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常教常新,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惟有学而不厌的教师,才有学而不厌的学生。实践证明,教师有知识是不够的,要有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不但进步、不断创新,不拘泥于传统,才有可能成为合格的教师。

P91页: 思考题(1)

根据苏霍姆林斯基有关课堂教学的论述,写一篇有关于反思和改变自己课堂教学现状的改进计划。

答:一、我认为自己当前课堂教学现状存在以下问题:

1.没有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和热情,在教学方面多数情况下运用了“给予”,没有很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发现。

2.在引导学生产生和解决疑问方面做得还不够尽善尽美。

3.对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没能很好地给予不同的教学。

二、针对以上问题,根据苏有关课堂教学的论述,我做了以下改进计划:

1.在第一次教新内容的时,一定要有学生的独立工作,使学生在独立工作过程中思考事实,思考教材前后的因果关系和意义联系。

2.关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映

教师丰富的知识储量能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学生,而不是自己的教学的内容。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想到所教的学科,而且要注意到学生;注意到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脑力劳动的积极性。

3.知识的概括、总结和巩固交给学生来完成。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慷慨地提供事实而吝啬地给予概括。要让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思考者、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掌握者”。课堂上,我们都专门留出时间,让学生去独立地深入思考各种事实、现象和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4.引导学生产生和解决疑问

引导学生产生疑问,教师就必须知道:哪些东西要讲,而哪些东西则留着不要讲完。一旦学生产生了疑问,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去抽取和获得以前学习的知识来解决现在的问题。

5.分层教学

对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我们应给予不同的教学。但是,这种分层不能让学生知道和觉察。

6.对上次学习内容、家庭作业的检查

教师在检查功课的时候,尽量应该想办法让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苏建议的做法是,教师向全班出示试题,学生们各自在自己的练习册上完成,也不要让学生到黑板上做题。教师们留家庭作业一定要避免那些过于强调机械反复的作业内容。

P106页:思考题(2)

有一位学生,由于不太会讲话、瘦弱、成绩差等多方面的原因,总是受到一些强势学生的欺负,当然都是在老师不在的场合下。老师曾想到给他调到前桌等办法来保护他,但是还是会有学生欺负他,而且他也不敢讲出这些学生的名字。如果你是班主任,你将怎么处理这件事情呢?

答:这位学生在思想表达、成绩等方面的落后表明了这是我们常说的“后进生”,他所遭遇的问题不单单是他的个人问题,一部分是外界强加的,面对这种现象,这种学生,我计划采取以下方式进行解决。

(1)苏霍姆林斯基把后进生分为三类,并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所以,班主任应该深入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思维发展和教育方法等,以明了学生“后进”的真正原因。学生的不会讲话、成绩差、身体状况不好之间存在着某种特殊的联系,后者的落后会导致学生自信的缺失,而这将导致学生语言表达的障碍,结果是受到他人的欺负。而后者的落后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所以,班主任在确认学生落后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的同时,应该树立孩子的自信,培养他的勇气。

(2)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该对每一个孩子都投以无私的情感和热爱,无论他的好坏。公平的爱教会孩子公平,无偏倚的尊重教会学生尊重。建立了这种友爱、尊重、无私的班风,学生们才不会用有色眼镜去看待别人,从而避免“欺负人”的现象。

(3)与学生情感交融,建立共同的兴趣,才能和孩子拉近距离,才会让孩子敞开心扉。在教育过程中,面对这样怯懦的孩子,教师应该用无私的爱去唤醒孩子的爱,并用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来建立与孩子之间的友谊。让孩子忘记你是一位教师,记得你是一个朋友,这样孩子才能和你无私的交流。培养这个孩子的表达的勇气,一方面也是培养他对老师的信。

(4)“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案例中需要教育的不单单是这个性格怯懦、比较后进的学生,同样包括那些常常欺负别人的学生。虽然可以装做不知道他们是谁(因为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调查了解实际情况。),但教师不要放弃任何可以利用的手段,对他们、班级全体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表扬好的,激励好的,树立好的,让他们学会“自我教育”,对自己的所为反思和批判,从而从根本上杜绝现象的发生。

P148页:思考题(2)

你打算如何把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在你的教学实践中?

(一)确立“为理解而教”的课堂教学目标

为真正理解并学以致用而教的含义是:首先,看学生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所学的概念,进行知识的内化。其次,看学生能否对新知识进行迁移并生发出新的推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第三,能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有所创新,这是理解的最高层次,也是理解要达到的真正目标。

(二)运用多元智能教学的策略

1、多元导入

2、多元切入理解教材

3、多元化的作业

(三)“多元智能问题连续体”教学模式

P185页:思考题(3)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有哪些?支架式建构主义教学、抛锚式教学以及随即通达教学模式又是如何体现这些教学理念的?

Q1:(1)学生是教学情境中的主角。

(2)教学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

(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资料提供者。

(4)教学活动体现为合作、探究的方式。

(5)教学活动的展开是一个过程。

(6)教学评价要趋于多元化。

(7)学生的学习不仅限于教科书。

Q2:无论是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还是通达式教学,都存在这样的几个环节:将学生引入某种具体情境——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协作交流解决问题——多元评价。具体情境的创设体现了“教学是激发学生构建知识的过程”;独立探索环节证明了“学生是教学情境的主角”;协作交流是“合作、探究”教学活动的体现;三种教学方式的评价原则则充分体现了“教学评价多元”这一理念;在三种模式的教学中,教师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的每一程序的活动,为教学活动提供情境、资料,对学生活动进行指导、分析,在成就学生“主体”角色的同时,扮演了一个引导者、辅助者、资料提供者的角色;建构主义还强调,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一个过程,在三种模式的教学评价中,都体现着对“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表现、研究能力等的关注,强调“结果对错”不是评价的唯一标准。而这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还包括研究能力的提高、学习方法的改进……而这正说明了“学生的学习不仅限于教科书”。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我的启示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我的启示 (2011-04-10 09:51:43) 分类:教育教学论文 标签: 杂谈 【摘要】 陶行知被列为世界八大教育家之一,是当之无愧的。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是我的行动指南,为中国教育开辟了崭新的道路。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从他身上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受到了熏陶,得到了启示。我认识到:实施爱的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是为知识和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源泉;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综合能力的学习操练;实施“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操作要求。 【关键词】 爱的教育生活教育尊重学生六大解放 一、实施爱的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 爱的教育是对学生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人在小学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父爱、母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着学生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这是知识和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 在这种思想的认识下,我在班级管理工作实践中,把爱放在了首位。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和“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 教师对“学困生、留守学生”应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学困生”“留守学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立起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平时,我在教育活动中不说粗话俗话,使用爱心用语,保护学生心灵不受到伤害,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对学习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习差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他们。对“留守学生”多和他们交谈,多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学生感受到我对他们的爱,就产生了良好的情绪,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在爱的教育中,我着力培养学生爱的情感,用爱的情感帮助学生塑造人格。如开展“在家做好孩子、在校做好学生、在社区做好少年”,“我为班集体增光彩”,“勤学苦练,回报父母”等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父母的爱,从而培养学生尊师敬长、爱他人的情感。同时,开展“祖国需要我、真情回报祖国”,“学雷锋,做好事”,“家乡巨变”,“爱心捐款”,“当2008北京奥运志愿者”,“我为环保献计献策”等活动,使学生感受时代的脉搏,培育爱他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操。 二、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陶行知的师德思想给你哪些启示

P43页:思考题(1) 陶行知的师德思想给你哪些启示?结合实际谈谈现代教师应具有哪些修养? 答:(一)教师对教育事业要有赤诚之心 首先,教师要有奉献精神。教师要把教育事业看成一件大事来做,要认定教育是大有可为的事情,而且不是一时,而是永久有益于世的,因此,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其次,教师要有乐业精神。当我们看到小学生天天长大,有没有知识变为有知识,如同一棵种子萌芽而生叶、开花而结果,这里有极大的快乐。 (二)教师要热爱学生,爱满天下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在教师对待学生的师德方面所提倡的师德规范。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作为当代教师,我们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无论家庭地位高低,财富多寡,相貌丑俊,都应一样看待,不可偏爱,不抱成见,不殉私情。而且我认为,现在的孩子个性强,在教学中,要尊重他们,孩子也是有尊严的,对他们严格要求的同时,要真心理解、尊重学生。久之,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这份爱,从而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正如陶行知所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理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的深处。 (三)教师要友爱同事,团结合作 建立和谐的社会,首先要有和谐的家庭、和谐的工作氛围。同事之间,相互关心、帮助是建立和谐工作氛围的前提。工作中不斤斤计较是教师素质修养的体现。团结是力量,相信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无数的教学、教育活动证明,只有大家和谐相处、团结一致,才能使工作尽善、尽美。 (四)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陶行知指出,真教师才能培养真人才。将教人做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塑造能服务于大众的真人作为培养目标,将真教师作为教师学习的楷模。这样,我们教师就要严格要求自己,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修养到为人师表的地步。要求学生作到的教师应首先做到。与学生平等相处,共同提高。 (五)教师要勤奋好学,开拓进取精神 陶行知要求教师,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常教常新,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惟有学而不厌的教师,才有学而不厌的学生。实践证明,教师有知识是不够的,要有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不但进步、不断创新,不拘泥于传统,才有可能成为合格的教师。 P91页: 思考题(1) 根据苏霍姆林斯基有关课堂教学的论述,写一篇有关于反思和改变自己课堂教学现状的改进计划。 答:一、我认为自己当前课堂教学现状存在以下问题: 1.没有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和热情,在教学方面多数情况下运用了“给予”,没有很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发现。 2.在引导学生产生和解决疑问方面做得还不够尽善尽美。 3.对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没能很好地给予不同的教学。 二、针对以上问题,根据苏有关课堂教学的论述,我做了以下改进计划: 1.在第一次教新内容的时,一定要有学生的独立工作,使学生在独立工作过程中思考事实,思考教材前后的因果关系和意义联系。 2.关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映

浅析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418400371.html, 浅析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作者:张淑贤 来源:《广东教育·综合》2017年第06期 陶行知原名陶文浚,又名知行,安徽歙县人,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师从杜威、孟禄等教育家,先后推行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普及教育,提倡国难教育运动,创办了南京晓庄乡村师范学校、育才学校、重庆社会大学等。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于中国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创立了许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论。生活教育论是陶行知的教育基本理论,它的理论体系奠定于晓庄学校的办学实践中,并在后来的普及教育、国难教育、战时教育、民主教育等一系列试验中,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他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涵盖的创造教育、生活教育、育人目标,对于推动当代的教育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创造教育的现代价值 陶行知重视创造教育,不仅撰写了《创造宣言》《创造的儿童教育》和《创造的社会教育论纲》等创造教育专论,而且在其大多数教育论著中都论及了创造教育问题,尤其是儿童创造能力的培养。所谓创造教育,即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在教育教学当中,陶行知非常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结合起来。他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习,主动地追求,要求教师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陶行知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启发我们现代的教育工作者,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首先要真诚地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了解儿童,发现儿童的无限潜能,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和学以致用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引导,因材施教,以创造性的教学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 二、生活教育的现代价值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深受杜威的影响,源于对中国教育的反思,形成和完善于长期的办学实践。所谓生活教育,按照陶行知的解释,就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实质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其中包括三个有机联系的部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的本体论。陶行知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当今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也可以采用陶行知所说的:“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的领域论。陶行知指出:“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论,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其基本特征是以“做”为教与学的中心,强调“重知必先重行”。

陶行知师德观

陶行知师德观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浚,后改名知行,最后改名行知,安徽歙县人,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一生为民族、为人民的解放而奋斗的精神,为人、治学、处事的崇高品德都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去研究陶行知的师德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认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只有把自己的整个爱心无私地奉献给孩子,才能完成教育的使命。他是一个不计个人得失、富于献身精神的人,他为了改造中国的乡村教育,辞掉了大学教授的职位,把多年积蓄的一千银元拿出来试办晓庄师范学校,现在陶行知的出生地歙县黄潭源村,除了故居屋基前后的流水和翠竹外,没有任何产业。他完全实践了自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誓言。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操,闪烁着伟大中华民族的光辉,它给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去学习、继承和发扬,是后代人永远学习的榜样。 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突出地体现了教师的职业特点,也是我国教师的传统美德,陶行知认为:“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师之乐无教学之苦”,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他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我们只要认真学习陶行知先生的这种高尚的师德修养和献身精神,努力去开发和利用他的博大精深

的教育思想和精神财富,就一定会有力地促进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和教育事业的大发展。? 三、热爱人民? 陶行知一生“爱满天下”。他爱祖国、爱人民、爱儿童、爱青年、爱朋友、爱科学、爱民主、爱人民的教育事业,是一位浑身充满爱的教育家。他爱的是什么呢是“爱人类中最多数的而最不幸的中华民族”、“爱中华民族中最多数而最不幸的农人”。陶行知出身贫苦家庭,自幼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主义资本主义和剥削和压迫之苦,从他切身的感受中,对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广大劳动人民有着深刻地了解和同情,这是他热爱人民的阶级根源和社会根源。 陶行知的这种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必将鼓舞着我们每一位教师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忠实履行“对每一个家庭负责”的承诺。 四、以教人者教己? 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也是教师必备的品质。陶行知积极提倡“以教人者教己”,他说:“最重要的学理,就是‘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地格外明白了”。陶行知以其“欲正人先正身,欲责人先责己”的对事业极端负责的高尚品质终其一生,堪称万世师表。 他对教师的要求十分严格,他认为,要人敬你,必先自重。师表首先自重,“各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有示范作用的人物,是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出来同

浅析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特点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特点 建堂小学陶春海摘要:陶行知先生在吸收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的有益成果和抨击中国传统教育弊端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活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思想的三大基石生活教育思想不仅对当时的中国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当代的中国教育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主题词:改革生活创新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于中国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上,创立了许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这一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他是中国现代史上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研究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笔者就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特点作一肤浅的分析和研究,以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 一、具有强烈的教育改革精神 1、要敢当一流的教育家 提倡做第一流的教育家”这种教育家一要敢于探索未发明的真理,不怕辛苦,不怕失败,一心要把奥妙的新理一个一个地发现出来;二要敢入未开化的边疆,要晓得国家有一块未开化的土地,有一个未受教育的人民,都是我们未尽到责任。 2、要改革教学方法

1919年,陶行知大胆主张改教授法为教学法,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因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我以为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于七十多年前的上述论述,与当今新课程强调的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的是多么的一致啊! 3、要改革考试制度 陶行知是改革旧考试制度的倡导者。他说:学生是学会考, 教员是教人会考,学校是变了会考筹备处。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教,甚而言之不必教。于是唱歌不教了,图画不教了,体操不教了,所谓课内课外的活动都不教了,所要教的只是书,只是考的书,只是《会考指南》!教育等于读书,读书等于赶考。好玩吧,中国之传统教育!”现在中学校有月考、学期考、毕业考、会考、升学考。……日间由先生督课,晚上由家长督课,为的都是准备赶考,拼命赶考,还有多少时间去接受大自然和大社会的宝贵知识呢?……赶考首先赶走了脸上的血色,赶走了健康,赶走了父母之关怀,赶走了对民族人类的责任”。因此,他大声疾呼:停止那毁灭生活力之文字的会考;发动那培养生活力之创造的考成。”这是六十多年前陶行知的呼喊,真好像是针对我们今天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而说的。 4、提出中国教育现代化问题 陶行知较早地提出中国教育现代化问题,早在1935年,他指出普及教育之要义有三:甲、整个民族现代化,不仅是学龄儿童及失学成人之普遍入学。乙、整个生活现代化,不仅是普遍识字或文盲之普遍消除。丙、

从陶行知教育思想看新时期教师的师德修养

摘要: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的创始人,他的教育思想、理论以及实践给我们新时期的教育者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我们的教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新世纪建设需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教师是传授者、领航员,自身除了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素养,最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开拓创新的新型教师。因此我们相信陶行知的伟大思想一定能在新世纪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实践中发扬光大。 重点词:师德修养献身教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开拓创新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被誉为“当代圣人”的伟大人民教育家,他关于师德的许多论述对我们今天加强师德教育,进行教育革新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的总和.。新时期教师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人才为己任,教师的道德应该与全国人民实现现代化的未来目标相适应。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是我们教师的方向和目的。因此,教师道德要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核心,以忠于祖国、献身教育、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勤奋学习、努力掌握科学为内容。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劳动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包括献身教育、追求真理、创造革新、以身作则、团结协作等内容。 一、献身教育 陶行知认为,教师首先要有献身教育的品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是教育的命脉,是我们广大教师献身教育的典范。他深信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培养英才的源泉和动力。有了这种爱才能为民族教育的振兴作出贡献。教师的良好师德还体现在对学生关怀和诲人不倦上。教师对教育的热爱,即“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只有通过教师的高尚品德的熏陶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教师对学生付出的爱会得到学生爱的回报。于是在师生的心灵之间架起了一座信任和爱的桥梁,陶行知先生已成为广大教师的楷模。我们学校的冯菊敏老师,当学生学习上有了困难,她耐心的给予帮助,为教育一些差生,她利用中午、课余等时间给学生辅导。有时一个题目讲了十几遍,终于教会了这些学生,因此她所教的学生个个都是优等生。而我们学校外地学生较多,有些学生家境贫穷,常常这个学生缺笔,那个学生缺本子,而这些学生中有些同学的行为习惯不够好,于是她耐心的教育,自己还准备了一些笔和本子以解决学生的困难,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学生病了及时背孩子上医院,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就这样每天起早摸黑,忙忙碌碌的工作了几十个春秋。当然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许多多这样认真负责的教师,他们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光彩。 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陶行知是集言教、身教于一身的教育实践家。他主张言教与身教相结合,并强调“身教重于言教”。他认为教师和学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在《南京安

学习陶行知幼儿园师德演讲稿【精品】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在陶知行先生看来,“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出一个伟大的新生命。”师资队伍建设何等之紧要。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学陶就要学习陶行知思想,学习陶行知思想就要学习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我购买了《陶行知全集》等研陶著作,不断学习,我充分认识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我们提高师德的重要启迪。 生活教育理论最重要的命题是: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多次说:“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前进的生活就是前进的教育,倒退的生活就是倒退的教育。”“生活教育的要求是:整个的生活要有整个的教育。” 三年的教师生涯,让我懂得了作为教师,要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廉洁从教、让社会满意、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尽职尽责、让家长放心。面对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孩子,看着一双双天真无邪的眼睛,更让我体会到要成为一名好教师,不仅要爱事业,更要爱孩子。爱是教书育人的源泉,爱是点燃希望的火花,但这爱不是靠冠冕堂皇的话语喊出来的,也不是靠虚情假意的作秀演出来的,而是从实实在在的行动中体现出来的,体现在点滴小事上,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爱满天下。”师德的核心是爱幼儿。热爱幼儿是师德中至为重要的一点。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热爱幼儿,这是师德的至高点,真正像陶先生那样拥有了这样的境界,我们的教育就是无往而不胜的。 当然,教师也是凡人,也有喜怒哀乐。当因种种原因而心情索然时,也许会有一丝倦怠,当问题儿童错误一犯再犯时,难免情绪会有些波动。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遇到这样的孩子:偏偏在你强调之后闯红灯,恰恰在关键时刻捅娄子,错误常犯、是非不断。坦白的说当我遇到这样的孩子,我有时也会克制不住自己对他们发脾气,但冷静下来我又会觉得很内疚,也许他们有很多缺点,也许他们是一犯再犯,但这好比人伤风感冒,人都会感冒,得了可以治好,好了还会再得,反复感冒,说明人身体抵抗力差。一个孩子反复出错,只是说明他自制力差,他们需要的决不是粗暴的对待,而是更大的关怀和更大的耐心。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更应敞开爱的大门,接纳每一个孩子。无论他是健康成长的幼苗,还是不幸被虫害咬伤的花草,用爱消除师生间的隔阂,用爱融化孩子心灵上的坚冰。 陶行知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你们抱着这种精神去教导小朋友,总是不会错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先生一生的写照,他一生放弃了多少个人成功的路,毅然来到人民之中,来到农民之中,来到孩子之中,彻底地奉献了一生。他的奉献精神是我们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动力。 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很多方面必须依靠师德来完成,一位教师如果没有一点奉献精神,是永远不能成为了一个一流的教师的。陶行知说:“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活里,把你和你的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大家愿

陶行知演讲稿

陶行知演讲稿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园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陶行知的先进教育思想。通过学习,我认识到: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和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实施生活教育,引到孩子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源泉;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学习操练;实行“六大解放”,焕发孩子的活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操作要求。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爱满天下”,教育的主张是“动手动脑,手脑并用”,也就是让学生亲身去实践。陶先生的这些主张,对我们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活动有很大的指导作用。让孩子“动”起来,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老师要先“动”起来,老师只有深入学习,研究教材,“知之深,取之精”,然后根据本班孩子的特点,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调动起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爱的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

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人在儿童少年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 “”, 在学陶师陶中提高自身师德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在陶知行先生看来,“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出一个伟大的新生命。”师资队伍建设何等之紧要。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学陶就要学习陶行知思想,学习陶行知思想就要学习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我购买了《陶行知全集》等研陶著作,不断学习,我充分认识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我们提高师德的重要启迪。 生活教育理论最重要的命题是: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多次说:“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前进的生活就是前进的教育,倒退的生活就是倒退的教育。”“生活教育的要求是:整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对转化学困生的启示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对转化学困生的启示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个班级都存在着学习方面相形见绌的“学困生”。他们在课堂上通常表现为:精神萎靡、神情呆滞;听不进教师的讲课,回答不出提问,更不会大胆问、动脑想。以至于成绩每况愈下,也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一种自卑感,严重缺乏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克服纠正他们自卑、封闭、脆弱、冷漠等心理,给教育摆出了新的问题,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这都亟待我们寻求促使“学困生”全面发展的新思路。而陶行知教育思想给我们指明了一条转化“学困生”的光明之路。 1.陶行知教育思想管窥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家。陶先生在吸取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颇具特色 的生活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石,分别诠释了生活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他的师德风范为全体教育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我在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中遇到困惑时,又重温了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如同重温了一遍经典,不仅在精神上获得了一次愉悦而快慰的旅行,而且陶先生的“爱”的教育思想,赏识教育思想,习惯养成教育思想都从实践的层面给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1)“爱”的教育

爱得真诚、深沉、博大是陶行知先生师爱思想的重要内容。他一生奉行的格言是“爱满天下”。真正做到了为教育、为学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陶行知正是以博大的爱心实现了他一生最大的愿望——“知识化成甘霖,使大地处处受到润泽;知识化成太阳,使所有民众都得到照耀。” 在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指引下,我对师爱有了更深刻地理解,教师的爱应是宽容的、理解的、真心的爱,是没有任何回报的爱。只有教师付出真爱,学生才会走近你。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搭起师生之间感情的桥梁,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陶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当学生对教师的真心心领神会的时候,自然就亲其师、信其道了。 (2)赏识教育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每个人、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的。 (3)习惯养成教育 陶行知先生在《全民教育》中强调“终生教育”,指出:“一旦养成学习习惯,个人就能终生进步不断。”在他看来,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其积极的行为定势,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

陶行知教育理论

连山区小学教师学科知识与技能考试《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应知应会50题 一、填空 1._________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 2.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其基本观点是、 、。 3.1927 年,陶行知在南京创办的______________学校,开辟了一条改造中同教育的新路,还创立了“生活教育”学说,使教育贴近了人民大众,参与社会生活,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和科学水平。 4.民主的教育是、民治、的教育。 5. 和是陶行知反复倡导的团结协作的师德规范。 6.1925 年底,陶行知先生在南开学校演讲《学做一个人》中指出,做一个整个的人应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要素。 7.教师应当以身作则,陶行知主张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并强调_______。 8.陶行知先生的每天四问是:、、 、。 9.我们可以说,教一切,学一切,都要以为基础。 10.我们对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千教万教教人求真,”陶行知这一至理名言可以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 12.“”是陶公精神的来源,也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铭,更应该是我们教师敬业精神的表现。 13. 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 14.“墨辩”分知识为知、知、知。 15.教学合一的三种理由是、、 。 二、判断 1.“研究性学习”的明显特征是教与学。() 2.陶行知认为只有在生活中求得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3.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也是一位民主革命家和大众诗人。() 4.陶行知先生不但以自己一生的教育实践,树立起高尚师德的典范,被尊之为“万世师表”,堪称师德楷模,而且他对教师的师德修养和哲学方面也很有研究。() 5.陶行知认为,“真正的教育必须有助于造就能思索,能建设的人”()。

爱满天下 陶行知思想

爱满天下”——学习陶行知思想的感悟“古有孔夫子,今有陶行知”。的确不错,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参加了“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08年二期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修班”之后,我深深地被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所感动。作为一名走在课改前沿的教育工作者,我从他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爱满天下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他爱科学、爱真理、爱祖国人民、爱全人类,“爱”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对师爱都曾作过深刻的阐述。孔子说:“爱之能无劳乎,忠焉能无悔乎?”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我国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江苏省陶研会第十二届“行知杯”参评论文封面 市编号:省编号:(本行由评审单位填写)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摘要 陶行知是近代中国教育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位教育家,一生都致力于教育事业,他给我们遗留的精神财富是非常珍贵的。他倡导开放型的、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新型教育,他提出的“生活教育”等思想至今对我们的教育和教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浅谈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鼓励质疑、创造教育、潜心育人的思想精髓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生活教育;创造教育;潜心育人;启示 一、生活教育、开放教学 陶行知一生坚决批判和反对旧传统中封闭式的、僵化的教育;倡导开放型的、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新型教育,这具体表现在他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上。“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教育包含在生活之中,教育必须与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和生活完全融于一炉,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应当满足社会所需求。陶行知先生曾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现代教育绝对不能脱离生活,不能离开生活实践。 从这一方面来看,不难看出我们现阶段的教育仍然存在问题。一些学生在老师、家长的压迫下非常被动地学习,然而当他们把这些知识背得很熟练时,却发现在实际生活中,完全派不上用场。相反,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并加以灵活运用,反而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无疑是同陶行知先生以适应生活的需要有目的的加以教育这一思想相一致,我从中得出启示:应该从适应生活的角度,去探索去选择书本里的知识,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实践的机会是很有必要的。新课程倡导综合性活动,这其实就是让生活走进课堂,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具体运用。以课堂为基点,向学生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可以设计一些当促销员、导游、服装设计师等综合性活动,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小品、相声、课本剧等,使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提高能力,全方位把学生的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真正地学以致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生活,将头脑中储存的相似模块调动、激活诠释新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教会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把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二、鼓励质疑,尝试探究

学习“陶行知”先生思想的心得体会_1

学习“陶行知”先生思想的心得体会最近学校组织我们信息课题组的成员学习了陶行知思想。通过学习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思想,让我的收获颇丰、感触很深。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是国际化与信息化的时代,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时代。这个时代又是充满各种诱惑、矛盾与机遇的时代。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新时期,必然对教师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被誉为“万世师表”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师德修养,他本人为培育英才呕心沥血,百折不回,表现出崇高的师德;他精辟的师德理论,是新世纪师德建设的宝贵财富。他在强调教师地位和作用的同时,又中肯地指出“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位在师之自重”。这“自重”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师德修养,他指出“我们深信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各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 他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它的精神内含十分明确,即大众教育——为了人民的解放、人民生活的幸福。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这些教育观正是其教育思想的体现。他认为脱离生活,脱离劳动的传统教育,会扼杀儿童的

身心发展,其结果培养的是一群无用的没有创新精神和胆小的“书呆子”。联系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我们显然是做得不够的,学生依赖教师的被动学习方式,仍是主流,虽然我们知道要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学生应该主动学习,然而,目前的教育环境,课堂上教师的居高临下、学生的正襟危坐的授课方式以及大量的教学内容和匆匆忙忙赶进度的压力下,学生并没有分配学习时间、选择学习内容的自由。在这样的压力之下,学生天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必定会丧失,从何谈创新呢?如何改革这一教育弊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已经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要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包括学习时间的选择、学习方法的选择以及学习内容的选择,鼓励学生依照自己兴趣、需求,开展实践、探索、创新活动。这样才能使陶行知的“解放学生的脑,解放学生的手”教育思想得以真正体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这一真理格言,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在市场经济、竞争的年代及世界风云突变的情况下,“教人求真”更具有现实意义。如何使学生知行达到和谐统一,真正使学生达到“学做真人”,成为真、善、美的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担负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创造教育是核心,民主教育是目标。其红线是:万年大计,教育为本,师德为本,育人为本,即以人为本,教育为根,德育为先。择其精要,可用八个字来阐述。 一、“实”字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国的国情实际出发,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陶先生以实践第一的观点,倡导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把美国杜威先生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翻了半个筋斗。1924年,时任校长的陶行知,把南京安徽公学的校训定为“实”。实事求是,是生活教育的哲学基础。一切生活都是课程,一切课程也都是生活。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劳动的生活是劳动的教育,艺术的生活便是艺术的教育,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生活是教育的本原。陶先生提出的儿童教育、人才培养,要坚持因材施教,施展特长,发展个性。生活教育重实践、重体验。平时我们所说的一个现象,即:“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做过了,理解了”,这再一次论证了“实践第一”观点的客观性和重要性。 二、“活”字 陶先生一贯主张活教育。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生活出发,反对死教育。旧教育教师死教书,教死书,教书死;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旧师范教育只是大书呆子教小呆子,倘若刮一阵普及教育风,小呆子遍及到全中国,中国就成为一个书呆国,书呆国就要亡国。陶先生主张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他亲自设计的晓庄师范校旗中,中心大大地写上一个“活”字。什么是教育,就是生命孵化生命,人格熏陶人格,品行影响品格,情感点燃情感。让人随着自己生命的生长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变化,丰富和充实,而不断进取、前进、生长。陶先生说:“时代是在继续不断地发展,做一个现代人,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教育应是动态的、接受熏陶的。人才不是教出来的,应是酿造出来的。潜移默化的,日新其德、日勤其业。” 三、“真”字 为什么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陶先生明确地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培养出来的人,不做人上人,不做人下人,不做人外人,要做人中人。人中人的道理非常简单,崇尚真善美,反对假丑恶,实现生活本真、做人本真,回归人性,焕发童真、真与诚是联系在一起的,诚信是现代文明的标识之一,坚持以人为本,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民主的、互相尊重的、相亲相爱的。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代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影响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代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影响 邱思逸 【摘要】万世师表的陶行知先生以他崭新的观念和满腔热情,为中国教育事业的理论和实践作出了不朽的功绩,他的生活教育理论、爱满天下的奉献精神和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将鼓舞着人们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奋斗不已。在今天看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仍时时穿过岁月扣响我们的心灵,仍是中国教育的瑰宝,在教育改革的发展史上放射出璀璨夺目的光芒,他的“与时代俱进”的学校德育理论,“教人求真”的德育论,“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的教育优先发展的观念以及创新教育、民主教育、终身教育等,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今天仍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生活及教育知行统一德育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和思想家,同时也为我国当代教育教学事业和新政策改革开创了伟大的先河和卓越的贡献。不仅在中国近代教育历史生涯留下灿烂的一笔华章,更为国外的教育事业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深刻印象,被我们誉为“万世师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很高的现代价值,对于我们当代进行的学前教育教学改革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当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进行,我们广大的教师可以从陶行知先生丰富的教育思想,尤其是生活教育思想中得到启示和借鉴,以幼儿教学活动为基本立足点,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新路子,提高新课程改革的实效。同时他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幼师对当代教育教学事业的影响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本文主要围绕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中的以下几点展开:

第一,“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陶先生全部理论的一个总概念,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教育是生活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是一个大概念,所谓“生活”,陶行知说生活就是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活动。因此可以说一切活动都是生活,教育也是生活。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我国当前的学前教育改革和世界幼教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教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学前教育中,我们应该保教结合,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捕捉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激发兴趣,导入新知。 第二,“知行统一”。我们的学前教育归根结底主要从德、智、体、美来注重培养幼儿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和完善积极乐观的情感,而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掌握。学前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实施素质教育是首要任务,这便是揭示了教育目的的真谛问题。同时更要强调的是,我们在注重知行(德、智)统一的同时,不可忽视幼儿的心理体验,即如何使幼儿知行达到和谐统一,真正使幼儿达到“学做真人”,成为真、善、美的人。 第三,“教,学,做合一”其中,“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1、“生活及教育”对当代学前教育教学中“身教”的影响 毛主席称陶行知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教学思想观点从总体上看,是以人民的幸福生活为基本的出发点。其中,他的生活教育对当代学前教育教学的影响最大。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来看,他的生活教育内容是博大精深的,是动态的。当代学前教育教学十分重视“保教结合”以及“榜样身教”教育,这就十分符合陶行知“生活及教育”的理论。所以在我们的学前教育教学中应涉及到

陶行知教育理论

陶行知教育理论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关于陶行知的一些教育思想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 1、教育即生活。 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 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2、“社会即学校” “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 “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 3、“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 “教学做合一”是因为“行是知之始”。 “教学做合一”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 “教学做合一”还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 (二)生活教育理论的七大特色 第一、生活教育的目的——“造成中华民族的伟大的新生命”。 中华民族的根本出路在于中华民族教育的根本出路,而中华民族教育的根本出路又在于中华民族乡村教育的出路。 只有通过农村教育改革,培养农村所需要的人才,建立起适合农村需要和发展的新教育。 第二、生活教育的培养目标——“真人”。 真人就是真善美的人,真人就是德智体和谐发展的人,真人就是智仁勇俱全的人。 陶行知的真人培养目标是针对传统教育培养“假人”的教育提出来的。 陶行知的真人目标是针对传统教育为升学而读书,为做官而读书,为个人发财而读书提出来的。 陶行知的真人是针对传统教育中培养“少爷”、“小姐”式的学生提出来的。 真人,要具备五种生活力:即科学的生活力,健康的生活力,劳动的生活力,艺术的生活力,改造社会的生活力。 第三、生活教育的内容——以“生活”为中心。 “看它有没有引导人动作的力量,看它有没有引导人干了一个动作又要干一个动作的力量。” “看它有没有引导思想的力量,看它有没有引导想了又想的力量。” “看它有没有引导人产生新价值的力量,看它有没有引导产生新益求新的新价值的力量”。 第四、生活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生学”。 教学方法改革的三条思路: 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

给孩子一块“糖”——浅谈陶行知对师德修养的培养

给孩子一块“糖”——浅谈陶行知对师德修养的培养 作者:孙雅静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7年第12期 有人说:“一个没有读过陶行知著作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呢?”现在仅仅是因 为一个小故事,我就深有感触。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思想和 行动指南。作为一个幼儿教育事业者,肩上的责任更是无比重大,孩子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启蒙 教育,将会影响其之后高层次的发展。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的故事》给我上了一堂好课,不 觉有感而发。他以德立教,“爱满天下”,是“万事师表”的楷模。他以“干教万教,教人求真”的执着追求,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诠释了师德的至高境界, 为后来人树立了一座完美人格、高尚人师的丰碑。 一、第一块“以身作则”的糖 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为人师者,表率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陶校长让男生放学后到校长 办公室等候,因为自己没有及时赶到,而深表谦意,并送给男生一块糖果。陶行知先生将“教 师个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人师的地步。”这句话做到了实处。作为幼儿教师,更是如此,孩子是模仿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响着孩子,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 就必须先做到。比如:中午进餐是孩子在园的一大难事,很多孩子都有挑食厌食的现象,为了 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以及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问题,教师大多数都会要求孩子将盘中的饭 菜吃完。但是有很多教师自己也有挑食情况,当着孩子的面就将自己的饭菜倒了,这样的行为 会让孩子觉得教师的言行不一,不可信赖。在这样的时刻,几乎没有教师感觉到自己的错误, 会像陶行知先生那样对孩子表示歉意。陶行知先生所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正说明这个道理。 二、第二块“欣赏孩子”的糖 陶行知先生看到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当场制止时,男生也立即停手,他就发现 了男生是一个听话的、尊重师长的学生,正是看到了他的这一闪光点,才又给了男生第二块糖果。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做一个有心人。我们班上有一个男孩子叫阳阳,做什么都特别的慢, 各方面都和其他孩子有着一定的差距。每次穿衣服、做手工、做练习,他都是将纸随便涂涂, 弄得乱七八糟。在班级其他孩子的心中,他也慢慢成为了特殊儿童,当老师问:“刚才是谁发 出了难听的声音?”孩子们会说:“阳阳。”“是谁上课的时候不动脑筋,只是坐着?”又 是“阳阳”。仿佛在孩子的心中,阳阳已经成为了我们班不好的代表,无论做没做,都是他, 孩子们已经产生了条件反射。这与~直批评阳阳有着直接的关系,也使得阳阳做什么都低着头。当多次下来,就发现了问题所在,所以我利用一件事,让阳阳的形象在孩子们的心中有所改变。有一次要进行一节美术活动,我在课前布置了一个作业,第二天要带毛线,上课时使用,为了 培养孩子们的任务意识,我提出不会给家长发短信的要求,只是让孩子自己记住。第二天来园,很多平时表现不错的孩子都忘记了,正当我想批评的时候,我发现阳阳带着一团线来了。抓住 这个契机,我马上在集体面前表扬了阳阳,并且给了他一个很大的贴贴,阳阳笑了,同时看见 没带毛线的孩子脸上的害羞的表情。我及时对孩子进行了教育:“不要什么事情都说是阳阳, 阳阳也有做的很好的地方,你们看见了吗,要找到自己的问题。”之后,就很少出现批评阳阳 的现象了。 三、第三块“公平对待”的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