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巴哈哲学研究综述

费尔巴哈哲学研究综述
费尔巴哈哲学研究综述

费尔巴哈哲学研究综述

[摘要] 费尔巴哈在西方哲学史上不仅突破了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整个体系, 重塑了唯物主义的权威, 而且在哲学史上首次对人进行了全面的界说, 形成了具有其鲜明特征的人本学, 并把人本主义原则贯穿其整个哲学体系的始终。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学界对费尔巴哈哲学进行了多层次、多视角的研究和讨论, 分别就费尔巴哈哲学的宏观分析和整体把握、费尔巴哈宗教思想、费尔巴哈人的本质思想、费尔巴哈的伦理思想、费尔巴哈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研究, 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这对推动费尔巴哈哲学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已有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 如对费尔巴哈哲学的人本主义思想重视不够, 对费尔巴哈哲学本身的复杂性认识不足,研究视野相对狭窄等。

[ 关键词] 费尔巴哈; 人本主义; 研究综述

费尔巴哈在西方哲学史上不仅突破了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整个体系, 对宗教神学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重塑了唯物主义的权威, 而且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对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谱写了一曲人本主义的灿烂篇章。他的哲学因此而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费尔巴哈哲学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了分析。具体而言, 学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费尔巴哈哲学的宏观分析和整体把握。邢贲思专著?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是国内第一部完整地介绍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著作, 它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费尔巴哈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本体论、认识论、宗教观、伦理思想以及费尔巴哈哲学的历史地位等;许俊达著作?费尔巴哈三部曲# 梳理了费尔巴哈一生哲学思想发展的主要历程。舒永生著?重读费尔巴哈! ! ! 论费尔巴哈的感性人学及其意义# 通过研究费尔巴哈的人学思想重新对费尔巴哈哲学进行了阐释。汝信在论文?费尔巴哈! ! ! 伟大的唯物主义者和无神论者# 中着重分析了费尔巴哈哲学的两大贡献, 一是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 二是对宗教和神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形成了自己的无神论思想。董晋骞论文?费尔巴哈哲学的现代哲学性质及其唯物史观萌芽# 认为费尔巴哈哲学具有现代哲学的性质, 包含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因素。陈京璇?评费尔巴哈的人本学#, 杨适?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根本特点以及它在近代哲学发展中的地位# 等论文也对费尔巴哈哲学做出了评述。

二、对费尔巴哈宗教思想的研究。李毓章所著?人: 宗教的太阳! ! ! 费尔巴哈宗教哲学研

究# 一书( 由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5 年出版) 集中研究了费尔巴哈的宗教思想, 该书认为, 在费尔巴哈看来, 宗教是人创造的, 是人以宗教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目的和手段, 人是宗教的目的、中心、太阳。但是, 宗教本身和宗教信仰者却把人当作宗教的工具, 把宗教当作人生的基础、社会政治的道德基础。而且值得注意的是, 该书还对费尔巴哈宗教哲学在德国政治思想领域的特殊意义进行了探讨。樊公裁论文?费尔巴哈批判宗教的哲学意义和政治意义# 从哲学和政治两个维度分析了费尔巴哈批判宗教的价值与意义, 该文强调指出费尔巴哈在批判宗教时贯穿了对德国专制制度的批判, 同时也阐明了自己的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主张, 这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葛树先?关于%基督教的本质& 在青年恩格斯思想发展中的作用问题# 一文认为, 通过梳理青年恩格斯思想的发展历程发现恩格斯不是经由?基督教的本质# 一书同黑格尔决裂转向唯物主义的, 恩格斯是在1843 年读了?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后# 才转向唯物主义的, 但是, ?基督教的本质# 一书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其历史意义和地位是不容抹杀的。

三、费尔巴哈人的本质思想的研究。邓晓芒在论文?费尔巴哈人的本质试析# 认为, 在费尔巴哈人的本质思想中, 自然的人、感性的人、作为类的人、社会的人、异化的人之间是存在矛盾的, 产生这种矛盾的根源是费尔巴哈感觉论的、直观的形而上学方法。舒永生?论费尔巴哈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的思想及其意义# 认为, 人的感性存在是人的最高本质, 类本质是人的最高本质, 人的感性存在和类本质的统一是人的最高本质, 它超越了传统哲学对人是什么的提问, 是传统哲学向现代哲学过渡的环节。黄东升?费尔巴哈人的本质观# 一文认为费尔巴哈重视从整体的视角探讨人的完整本质, 把人的完整本质自然本质、社会本质和精神本质, 并认为三者之间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上升的过程。巴发中?论费尔巴哈的类和类本质的学说# 对费尔巴哈的人的类和类本质进行了考察, 指出了其理论的局限, 但也指出了费尔巴哈的类和类本质对马克思形成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起到了启发和推动作用。

四、费尔巴哈的伦理思想研究。邢贲思?费尔巴哈的伦理学说述评# ( 论文) 认为, 费尔巴哈的伦理学存在根本的局限: 调和矛盾、掩盖矛盾、取消革命, 既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 又是保守的; 但费尔巴哈的伦理学建立在人本主义基础上, 具有鲜明的反神学和反对其他超自然主义的色彩。李士菊?关于费尔巴哈伦理学的性质# ( 论文) 集中研究了费尔巴哈伦理学的唯心主义性质。

五、费尔巴哈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研究。如许俊达著?超越人本主义!! ! 青年马克思与人本主义哲学# 就是对这一问题的代表性研究; 在此问题上主要有两种代表性观点: 一是

充分肯定费尔巴哈哲学对马克思哲学的意义, 认为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存在着一个费尔巴哈阶段, 如苏州大学王金福和王永山就是其中的代表; 一是认为马克思较早地超越了费尔巴哈, 费尔巴哈哲学对马克思的影响不大, 如中国社科院吴学琴等。

六、其他问题的研究。如费尔巴哈的认识论思想, 费尔巴哈的实践观, 费尔巴哈哲学有无辩证法,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对象化概念等。国外的费尔巴哈哲学研究以德国最具代表性。在德国, 费尔巴哈不像康德和黑格尔那样拥有自己的学派。尽管在19 世纪, 费尔巴哈的哲学对策勒( Eduard Zeller) 、费舌( Kuno Fischer) 、海姆( Rudolf Haym) 、马克思( Karl Marx ) 、施蒂纳( Max St irner) 、瓦格纳( Richard Wagner )、凯勒( Gott fried Keller) 、尼采( Friedrich Niet zsche) 等人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但是, 在20 世纪上半叶, 却只有Karl Barth、Martin Buber、Karl L ? w ith、Ernst Bloch 等少数人同费尔巴哈进行对话, 学院派哲学家似乎都不热衷于谈论费尔巴哈。不过, 20 世纪下半叶以来, 德国学界对费尔巴哈给予了更多的关注。1987 年成立了国际性的费尔巴哈研究者学会, 召开了一系列学术会议并出版了会议文集。自1967 年以来, 费尔巴哈的著作、遗著、通信以一种在哲学上更可信的形式重新出版。舒棼豪尔( Werner Schuffen hauer) 主编并推出了新版的?费尔巴哈全集# ( Gesa mmelt e Werke, hrs g von Werner Schuffenhauer, Akademie Verlag, Berlin, 1967 –2007) 。在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专题方面, 德文著作?放弃与革命! ! ! 叔本华与费尔巴哈伦理学的比较#, ?费尔巴哈与尼采! ! ! 恢复19 世纪德国哲学的感性与肉体的名誉# 注意到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同叔本华和尼采思想的关联。施米特( Alfred Schmidt ) 的?解放的感性# ( Emanzipatoris che Sinnlichkeit Ludwig Feuerbachs anthropologischer Materialismus M nchen 1973, ISBN 3- 548- 03348- 2) 一书则集中从感性的角度考察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WernerSchuffenhauer 的?费尔巴哈与青年马克思# 一书( Feuerbach und der junge Marx Berlin, Verlag der Wissenschaft en 1965 Zweite, bearbei tet e Auflage1972) 则探讨了费尔巴哈同青年马克思思想的关系。

以上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推动费尔巴哈哲学的研究, 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但总体来说, 已有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 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一、尽管有学者集中考察了费尔巴哈有关人的本质的思想, 但是在对费尔巴哈哲学所做的各种分析中, 人们更多的是强调费尔巴哈重塑了唯物主义的权威, 费尔巴哈严格意义上的人本主义( 或人本学: Anthropologismus) 思想, 却并未得到国内研究者的足够重视。人们往往用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这个称呼, 来笼统地概述费尔巴哈的整个新哲学! ! !费尔巴哈本人称为感性哲学, 于是, 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研究, 往往同对费尔巴哈整个感性

哲学的叙述混在一起, 构成费尔巴哈感性哲学之内在的组成部分、同自然主义( 或自然学: Naturalismus) 具有复杂关系的人本主义, 就始终难以成为人们专题研究的对象(在这方面, 舒永生的?重读费尔巴哈! ! !论费尔巴哈的感性人学及其意义# 一书或许构成了少见的例外) 。由此,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同他对宗教、对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思辨哲学的批判之间的关系, 也难以得到深入的清理, 尤其是他的人本主义同其自然主义的关系, 更是很少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二、费尔巴哈在人的问题( 如关于人的存在、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意志等) 上的一系列具体观点, 未得到深入细致的探讨。这导致了人们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的复杂性认识不足; 费尔巴哈在反对神学和思辨唯心主义哲学时一直突出人的感性方面, 但是, 在针对庸俗唯物主义的时候, 他却强调了人的精神性和理性方面, 而在反对身! ! ! 心二元论时, 他又特别肯定了人是肉体和心灵相统一的整体。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这种复杂性乃至内在矛盾, 未得到学界的重视。

三、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对于马克思哲学诞生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有学者认为,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对马克思的影响是不大的, 或者说人本主义只对青年马克思产生了影响, 人本主义是马克思青年时期的不成熟思想。如果肯定费尔巴哈哲学对马克思哲学诞生的重要意义, 就遮蔽了马克思在哲学上的创新。其实, 肯定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对马克思哲学诞生的重要性和确认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的创新是不矛盾的。而且在谈费尔巴哈哲学对马克思的影响的时候, 更多的是强调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对马克思的影响, 而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核心! ! ! 人本主义重视不够。

四、研究视野相对狭窄, 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同西方哲学史上其他的人本主义思想的关系, 未能从哲学人本主义的传统中得到审视; 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在集中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三者的关系方面, 其实, 我们不仅应该考察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同在它之前的人本主义( 如古代普罗泰戈拉、近代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人本主义等) 的思想渊源, 而且应该进一步拓宽视野, 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放到整个西方哲学的历史长河中尤其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语境中进行解读。

五、对费尔巴哈哲学重视不够; 同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黑格尔哲学曾一度受到了学者们的青睐, 所取得的成果也较多。但是, 时至今日,海德格尔已成为中国学者最喜欢谈论的哲学家, 黑格尔也逐渐受到冷落, 费尔巴哈的哲学自然更是难以成为研究的热点了。

[ 参考文献]

[ 1] 邢贲思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 M]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

[ 2] 李毓章, 陈宇清编选人?自然?宗教! ! ! 中国学者论费尔巴哈[ M] 商务印书馆, 2005

[ 3] 舒永生重读费尔巴哈! ! ! 论费尔巴哈的感性人学及其意义[ M]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 4] 许俊达超越人本主义! ! ! 青年马克思与人本主义哲学[ 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 5] 吴学琴正确评价费尔巴哈对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影响[ 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3 ( 1)

[ 6] 王永山论马克思思想进程中的?费尔巴哈派( 阶段[ J] 苏州大学学报, 2003 ( 4)

[ 7] 董晋骞费尔巴哈哲学的现代哲学性质及其唯物史观萌芽[ M] 辽宁大学学报, 2003 ( 11)

[ 8] 李士菊费尔巴哈伦理学的性质[ J] 道德与文明, 2000 ( 5)

[ 9] Alfred Schmidt: Emanzipatorische Sinnlichkeit Ludwig F euer bachs anthropolog ischer Materialismus M nchen 1973

[ 10] Wer ner Schuffenhauer : F euer bach und der junge Marx Berlin, Verlag der Wissenschaften 1965

公务员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知识点汇总

公务员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基础知识点汇总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6、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7、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物质运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如下共同点:规律具有稳定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具有可重复性。 8、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对无限多样和永恒运动着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讲:《提纲》第一条——第三条解读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向认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具有重大的意义,认为费尔巴哈是他们与黑格尔之间的“联系环节”。但是,尽管马克思和恩格斯赞赏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可是他们永远也不会成为彻底的费尔巴哈信徒。他们在摆脱黑格尔唯心主义之后,立即用批判的武器克服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正如他们从黑格尔的辩证法中摄取了它的“合理内核”一样,他们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中摄取了它的“基本的内核”,并且,也正如他们摈弃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唯心主义的外壳”一样,他们也摈弃了费尔巴哈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和宗教的伦理杂质。 要着重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的区别,理解这一著作何以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在《提纲》第一条中,马克思先是指出从前一切哲学(包括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的根本问题在于,不是从感性的人的活动,不是从实践,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客体和一切对象,从而不能真正理解人与世界的真实关系。根本原因在于它们都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而唯心主义虽然知道从主体的、能动的方面去理解“本体”,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但是它们把主体能动性只理解为抽象的理性或绝对理念,把整个人类世界和人自身看作是精神的展现。唯物主义也罢,唯心主义也罢,它们的共同毛病是着眼于理论的抽象去理解人的存在和社会的本体,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的人的活动”,从前一切哲学的根本缺陷在于,没有深入到生活实践的层面,没有追随到理论活动背后的人的实践活动那里,被理论遮住了视线,从而看不到作为人的存在方式的、人的原初活动——“对象性的”、“革命的”、“批判的”实践活动。马克思确立起“感性的人的活动”的世界观、生存论及本体论地位,指出理解“对象、感性、现实”要从实践出发,理解人的生存与发展要从实践出发,理解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都要从实践出发。从而确立起“改变世界”的新哲学的“实践本体论”。人的存在及其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的可能根据都在实践本体中。 费尔巴哈以前的旧唯物主义热衷于追溯一个先于人、外在于人而存在的物质世界,把整个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则被看作不依赖于人的活动的客体,运动、变化、发展是物质自身具有的属性。而唯心主义则把外部世界的存在视作思维本身,黑格尔认为存在就是单纯的直接性,而直接性就是思维,所以外部世界就是思维自身之内的观念客体。费尔巴哈不满于上述对客体的理解,提出用感性来规定客观事物,以人的感性来对抗黑格尔的思维直接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立场。费尔巴哈知道对自然界的理解不能离开人,不能离开人的感性直观,他把脱离人的感性直观的自然界视为抽象的东西,这比起他以前的自然观把自然与人的感性分离开来的做法,无疑是前进了一大步。 但是费尔巴哈只是在与感觉相对应的意义上理解感性客体,也就是把感性客体看作是直观的对象。费尔巴哈对感性世界的理解一方面仅仅局限于对这一世界的单纯直观,另一方面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感觉,这两个局限导致他把对象看作预成的、先在的,而不是把对象看作是在人的感性活动作用下生成和发展的。他没有弄清人的感性活动本身就是客观的对象性的活动。马克思曾多次提到“现实的、感性的活动”,“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等等,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在《提纲》中,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石实现了从抽象认识论到历史认识论的转换,这种历史认识论是建立在大工业生产基础上的哲学认识论。在《提纲》写作之前,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再次研究了古典经济学,在这次研究中,马克思着眼于改造现实生活进程的工业的社会历史意义,

西方哲学知识点

一、古希腊时期(公元前7-2世纪) 1、苏格拉底(Sokrates,前469-前399,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 (1)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2)苏格拉底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3)主张:知识即美德;认识人自己 (4)在教学的方法上,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又叫“问答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他母亲是产婆,他借此比喻他的教学方法。他母亲的产婆术是为婴儿接生,而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 (5)信仰:理性主义 2、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学园派创始人,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1)柏拉图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 (2)认为认识就是回忆,坚持了唯心主义先验论 (3)代表作品:《对话录》、《理想国》 (4)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完整的学前教育思想并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的人。(5)唯心教学:强调早期教育和环境对儿童的作用。在幼年时期儿童所接触到的事物对他有着永久的影响,教学过程要通过具体事物的感性启发,引起学生的回忆,经过反省和思维,再现出灵魂中固有的理念知识。就此而言,柏拉图的教学认识是一种先验论。 (6)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四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7)理性训练是柏拉图教学思想的主要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柏拉图始终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最终目标的。 (8)名言: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 3、亚里士多德(Aristotles,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逍遥学派创始人) (1)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2)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 (3)主张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且在不同时期各有所侧重。幼儿期以身体发展(体育)为主;少年期以音乐教育为核心、以德、智、美为主要内容;高年级要学习文法、修辞、诗歌、文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以及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学科。但不管怎样,重心都应放在发展学生的智力上。 (4)“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5)《政治学》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 (6)亚里士多德的教学目的是发展灵魂高级部分的理性。 (7)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主张国家应对奴隶主子弟进行公共教育。使他们的身体、德行和智慧得以和谐地发展。在教学方法上,亚里士多德重视练习与实践的作用。 (8)是形式逻辑学的奠基人。 二、古罗马时期(公元前2-5世纪) 1、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前106-前43,古罗马政治家、雄辩家、哲学家,在哲学上,是折衷主义的代表) (1)支持古罗马的宪制,因此也被认为是三权分立学说的古代先驱 (2)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的代表作是《论国家》和《论法律》。认为国家是人民的事务,

大学美育2019尔雅答案

绪论 1 【单选题】 《大学美育》课程学习内容的逻辑路径是:A ?A、 认识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传递美 ?B、 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传递美 ?C、 欣赏美,创造美,发现美、认识美,传递美

?D、 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认识美,传递美 认识美 1 【单选题】下列哪部作品是萨缪尔·亨廷顿的著作?B ?A、《尼科马克伦理学》 ?B、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C、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D、论语》 2 【单选题】下面哲学家不属于古希腊时期的是B ?A、格拉底 ?B、卡尔 ?C、拉图 ?D、里士多德

【单选题】下面论述不符合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命题的是:D ?A、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现实美高于艺术美 ?B、美是生活”命题关注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 ?C、尔尼雪夫斯基斯基通过“美是生活”命题强调了美的理想性?D、“美是生活”说体现了科学主义精神 4 【单选题】“劳动生产了美”出自马克思的哪本著作?D ?A、《共产党宣言》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C、《资本论》 ?D、《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5 【单选题】 在孔子的政治思想里,主要不包括下列哪一项内容D ?A、 “礼”

?B、 “中庸” ?C、 “仁” ?D、 “兼爱” 6 【单选题】下列内容,哪一项不是出自老子《道德经》C ?A、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B、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C、即世界,世界即我。 ?D、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单选题】冯友兰先生认为什么学说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A ?A、人生境界 ?B、天人合一 ?C、阴阳五行 ?D、中庸思想 自然美之美育 1 【单选题】从动物的快感进化到人的美感的根本前提是()D ?A、以模仿动物为美 ?B、对祖先动物形象的反感 ?C、性的选择 ?D、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2 【单选题】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及自己解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 一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著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 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份,其中一部分高出於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致力於把宗教世界归结於他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哪。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於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 五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的直观;但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 六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於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西方哲学体系简述

西方哲学体系简述 哲学,并不仅仅是具有卓越思辨能力的个人的鼓励思考,更是有着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它是组成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想要阐述西方哲学体系,就不得不将历史重温,让沉睡的先哲再与我们走一遭时光长廊。 西方哲学史是哲学与科学息息相关、与宗教相互渗透而又相互对立的历史。正如伯兰特.罗素所说:哲学,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象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西方哲学史是哲学与科学息息相关、与宗教相互渗透而又相互对立的历史。 古希腊哲学是在摆脱宗教信仰和神话束缚的过程中诞生的,它从一开始便与科学结成了不可分离的关系,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 哲学是从预言过一次日蚀的泰勒斯开始的。泰勒斯认为万物是由水组成的,他也是米利都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而另一位代表人物阿那克西曼德则认为,万物都出于一种简单的元质,但是那并不是泰勒斯所提出的水,或者是我们所知道的任何其他的实质。他更提出一个重要论述:"万物所由之而生的东西,万物消灭后复归于它,这是命运规定了的,因为万物按照时间的秩序,为它们彼此间的不正义而互相偿补"。最后以为代表人物阿那克西美尼在古代要比阿那克西曼德更受人称赞,他对于毕达哥拉斯以及对于后来许多的思想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的思考可以认为是科学的假说,而且很少表现出来夹杂有任何不恰当的神人同体的愿望和道德的观念。 在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里,毕达哥拉斯建立了一种宗教,主要的教义是灵魂的轮回和吃豆子的罪恶。他们相信依靠数学可使灵魂升华,与上帝融为一体,万物都包含数,甚至万物都是数,上帝通过数来统治宇宙。这是毕达哥拉斯学派和其他教派的主要区别。帕梅尼德斯认为现有的万物是一直都存在的。没有任何事物会来自与虚无,而已经存在的事物也不会消失于无形。他认为世界上根本没有真正的变化,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变成另外一种事物。我们的感官使我们对世界有不正确的认识,这种认识与我们的理性不符。身为一个哲学家,他认为他的使命就是揭穿各种形式的“感官幻象”。赫拉克里特斯认为恒常变化(或流动)正是大自然的最基本特征。他说:“所有事物都是流动的”。每一件事物都在不停的变化、移动,没有任何事物是静止不变的,因此我们不可能“在同一河流中涉水两次”。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不得不提的是原子论创始者留基波和德谟克里特斯两个人。他相信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在物理上,而不是在几何上是不可分的;原子之间存在着虚空;原子是不可毁灭的;原子曾经永远是,而且将继续永远是,在运动着的。原子的数目和种类都是无限的,不同只在于形状和大小。 下面我们要说说苏格拉底,他从未留下任何文字,但却是对欧洲思想影响最深的人之一。借着假装无知的方式,苏格拉底强迫他所遇见的人们运用本身的常识。这种装傻装呆的方式,我们称为“苏格拉底式的反讽”。他认为只要有正确的见解,就会采取正确的行动。我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何者是对的。他还相信,人如果违反自己的理想就不会快乐。 柏拉图,他认为在物质世界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实在存在。他称这个实在为理型的世界,其中包含存在于自然界各种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模式。柏拉图认为是在世界可以分为两个领域。一个是感官世界,一个是理型的世界。自然界中所有的现象都只是永恒形式或理想的影子。并提出了“理想国”的概念,就是我们所说的乌托邦。 亚里士多德,他认为我们所拥有的每一种想法与意念都是透过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事物而进入我们的意识。不过我们也具有与生俱来的理性,因此天生就能够组织所有的感官印象,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目录 前言 (1) 导读 (3) 总述 (6) 赏析 (7) 总结 (14)

前言 百度一下,浏览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后,惊异的发现一个字数甚少的提纲居然可以成为流传后世的著作,虽然有点不可思议,但也确实说明了它是一份透露着新世界观萌芽的天才大纲。正是它的问世,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形成。 今天趁着小空,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给看完了,这篇文章虽然不长,仅一千两百余字,但是意义重大,其中包含的哲学在我看来甚至超过了当代的很多哲学书。在看这篇文章之前看了一下它的简单介绍:这篇马克思写于1845年的文章在1888年首次出版,恩格斯评价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于是带着辩证的思想看了这篇文章。看了之后感触颇深,文中马克思深刻批判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从前一切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论述了实践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阐明了新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并最终提出了无产阶级哲学家的历史使命。

导读 写作背景: 《提纲》旧译《费尔巴哈论纲》。写于1845年春,马克思生前未发表过。最早发表于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称这个文件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作为该书的附录首次发表。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纲领性文件之一,是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提纲》向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们从根本上揭露了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在内的根本缺陷。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成的批判费尔巴哈的11条提纲,马克思生前未发表过。最早发表于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称这个文件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作为该书的附录首次发表。马克思早年曾经深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后来又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转向唯物主义,但又对费尔巴哈的人本质唯物主义无视社会实践,抽象谈论人的本质和“爱”的说教等不满。该文是为了深入批判费尔巴哈哲学并与其划清界限而写的提纲。该提纲简明扼要,思想深刻,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提纲》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它标志着马克思的哲学的基本思想的形成。在其中,马克思对实践作了科学的解释,批判了否认实践能动性的直观唯物主义,也批判了抽象地发展能动性的唯心主义;指明人的本质实际上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指出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首先,《提纲》是对否认实践能动性的直观唯物主义和抽象地发展能动性的唯心主义的批判。在《提纲》中的第一条就简明扼要的提出了对这两种哲学主义的批判,提出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非实践性,称费尔巴哈不了解“革命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1、哲学的基本问题(3) 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含本体论与认识论两方面。本体论:思维和存在或者精神与物质何者是本原,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它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认识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它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物质(103) 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相对静止(111) 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4、规律(120) 指物质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5、意识(130)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6、联系(143) 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以及它们内部诸要素、成分、阶段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7、发展(147) 指一种特殊的运动变化——前进性、上升性运动,即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不断取代旧事物的前进的过程。 8、矛盾(150) 指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也就是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 9、量变(159) 指事物量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10、质变(159) 指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由一种质态到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11、否定之否定(164) 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12、客观真理(236) 第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13、人口(248) 是一个包括人口数量、质量、构成、人口的发展、人口分布和迁移、人口的自然变动和社会变动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范畴。 14、生产力(254) 指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 15、精神生产(263) 精神生产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它本质上是人的脑力劳动过程。在精神生产中,

南财《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婴宁赏析

相关评论 一笑生神 善绘者绘其神,不善绘者绘其形。高明的作家塑造人物,往往能够抓住人物最具特征的一点加以刻画,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高超的艺术效果。《聊斋》中之《婴宁》即为其中典范。 小说主要表现的是婴宁的憨痴可爱。而这一性格的传达,作家主要就通过人物的一个典型的行为而达到的。这个典型的行为就是“笑”。 王子服初见婴宁,婴宁“笑容可掬”,又“遗花地上,笑语自去”。二见婴宁,婴宁“含笑拈花而入”;等到鬼姨向王子服引见婴宁,婴宁则更笑得突出:“闻户外隐有笑声”,“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忍笑而立”,“女复笑,不可仰视”,“女又大笑”,“笑声始纵”;然后又在小园,“见生来,狂笑欲堕”,“女笑之作,倚树不能行,良久乃罢”;然后便是与王子服同归王家之后,更是笑得惊世骇俗:“但闻室中吃吃,皆婴宁笑声”,“母入室,女犹浓笑不顾”,“才一展拜,翻然遽入,放声大笑”,“至日,使华装行新妇礼,女笑极不能俯仰”。 纵观全篇,作家描绘婴宁,别笔不多,惟一“笑”。这一“笑”贯穿全篇。而也就是这浓墨绘就的一“笑”,却使人物形神兼备,可说是一笑生神。更者,也正是这一“笑”,仿佛一把尖刀,直插入了封建道德的心脏,使那些卫道士们瞠目结舌,口不能言。 婴宁——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笑得最美的女子。 作者评价 尽管封建社会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但是婴宁以一介弱女仍然获得了胜利,这当然是由于蒲松龄热爱她的原故。蒲松龄为什么偏爱她,赋予她最长的篇幅?是由于她不仅是位天真可爱的少女,更是一位美女,更是一位想能以女代男完成母愿的奇女子。婴宁对丈夫的哽咽陈词实际上是哈姆雷特式震撼人心的内心独白。前人久已指出一部《聊斋》可以概括为“惩恶扬善”四个字,然而《聊斋》中惩恶更是为了扬善。一部《聊斋》中的善最主要的正是“孝”。孝是贯串于《聊斋》始终的,是至高无上的。婴宁身为狐仙之女,却生受父母的遗弃,长承山村雨露,完全是底层农民的凄苦无靠生涯。鬼母收留,正是相濡以沫的农民同情心的表现。她正是为了使鬼母能有所依栖才远出踏青,才破愁为笑,才在姨兄王子服前明骂似贼、暗送秋波;引来了王子服后又故作痴呆,不解共寝,甚至似知非知,似痴非痴地说出:“背他人何得背 婴宁

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知识归纳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 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 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第一章 一: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 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意义

西方哲学史知识重点

一、培根“四假相说” 1.提出的原因:从根本的理论上尤其是认识论根源上来彻底地深刻地批判经院哲学。 2.具体容 (1)假相的含义 :假相(亦译作“幻相”、“偶像”),即盘踞在人的头脑中的一些错误观念,它们形成了成见或偏见,使人们不能正确地认识到真理,严重妨碍了科学的复兴。培根根据这些错误的不同来源把假相分为四类,即“种族假相”、“洞穴假相”、“市场假相”和“剧场假相”,并对它们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 “种族假相”:指人性的缺陷,即人类在认识事物时,总是以自己的主观感觉为尺度,而不是以宇宙本身为尺度,从而陷入主观主义,歪曲了事物的真相。 “洞穴假相”:指个体差别造成的缺陷,即由于个人的天性不同、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而形成的个人的偏见,它犹如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处的“洞穴”。相当于“坐井观天”。 “市场假相”:指语言交往中产生出的误解,即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由于用词的错误和混乱而造成的假相。 “剧场假相”:指各种哲学体系以及流行理论造成的错误,即人们盲目崇拜各种传统的哲学体系和错误的证明法则,并将其移入人的心中而造成的偏见。 3.“四假相说”的意义 (1)双重性;不仅在于批判经院哲学的各种错误,而且更在于提出自身的哲学主和思想。(2)普遍性;不仅揭露了经院哲学产生错误的各种根源,也深刻地揭示了导致人们认识主观性和片面性的种种认识论根源。 (3)启发性;启发人们消除错误的根源并获得正确的知识。 (4)局限性;没有揭示错误的社会历史上的认识根源。(如阶级根源等) 二、笛卡尔 一、天赋观念——唯理论的起点 天赋观念:清楚明白、不证自明的真观念,如几何学的公理、逻辑学的基本规律以及上帝的观念等。 (1)原因:感觉经验不可靠,因为会随着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不能成为哲学和其他知识体系的基础。因此,只有与生俱来的天赋观念才能成为哲学的基础。 (2)区分三类观念:①外来的:依赖感觉;②自我制造的(虚构的观念):凭借想象;③天赋的:出于纯粹的理智。 (3)含义:是人在出世之前由上帝引入人心中的,由理性直觉获得的不证自明的观念。(4)特点: ①首先,它决不能来自感官或想像,而是存在于理智中的,仅凭我们的理解得来的; ②其次,它必须是清楚明白、无可置疑的。一切清楚明白的观念就是天赋观念; ③最后,它是普遍有效的,是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是永恒的真理。 (5)意义:天赋观念在笛卡尔哲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意义,它相当于“理性工具”、“逻辑形式”、“基本原理”或“基本观念”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哲学的基本原理,因为它是整个哲学体系的出发点和基础。 二、“我思故我在”——普遍怀疑的结论 (1)逻辑思路 唯一无可怀疑的东西——“怀疑”本身——怀疑是一种思想活动——思考活动必须有一个承担者——作为怀疑主体的“我”——“我思故我在” (2)分析 首先,这里的“我”是精神性的实体即思想着、怀疑着的“我”而非物质性的实体,“思”与“我”没有区别,思想一停止,“我”就不存在了

赏析音乐,感悟生活

赏析音乐,感悟生活 通过对音乐鉴赏课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选音乐鉴赏课之前,我认为音乐只是用来听的。其实不然,音乐的功能不只是这些,所谓的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就是音乐。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下面让我先谈谈对音乐形象和表现手段的认识。 音乐形象,可以从客观、主观两方面考察它的存在状态。 (一)客观存在的——声象 黑格尔说:“艺术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就音乐而论,它组合的“声音形式”当然就是它“诉诸感官”的“声音形象”了。在一些中外论著中还有称“音响形象”、“曲调形象”的,实质都一样,都是从声质料的组合体上来确立这一概念的。费尔巴哈也持“声音形象”(以下简称“声象”)的看法。他说:音乐家也是雕塑家,只不过他使他的形象沉浸于空气的流动着的元素之中……”。 声象虽然属于形式范畴,又不仅限于此,它往往将音乐包孕着的情意也兼括在其中,在内涵上比单独指为形式范畴的旋律、和声等要丰富,这样它才更有独立存在的意义(就同文学中人物形象远比人物的外貌——肖像描写的内涵要丰富一样)。 (二)主观存在的——听象、视象 任何事物映入主观后形成的感性反映形式基本只有两种:①感觉映象(包括直觉、知觉、联觉、统觉的);②表象映象(包括想象的),此外无它。这决定了艺术形象的构成在客观上不管有多少种形态,一旦映成主观意象只能有两种形象形式:感觉的,或表象的。音乐也是这样,只是它所特有的是“听感觉形象”,和“视表象形象”两种映象。当声象“落”在听感官上,直接产生听觉映象,这就是“听感觉形象”(简称“听觉形象”,或“听象”)。如果听乐时,还能间接于脑内引起视表象的浮现,这就是“视表象形象”(想象的视象)。如听穆索尔斯基的组曲《图画展览会》(拉威尔配器),头曲似有跛足、古怪的“侏儒”在眼前跳动;二曲象有夕阳残照下的“古堡”画面出现;三曲则似有沉重的“牛车”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地走去……就是。赏乐时,既有听感觉形象(以下简称“听象”),又有视表象形象(以下简称“视象”)——这就是主观反映上的“二重形象”。其中,听象纯属形式范畴,而视象却属于内容范畴了这个世界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外在形象,当然音乐也不例外。音乐也有它的表现手段。音乐有四种性质:音高、音长、音量、音质。除此之外,音乐还有十种表现手段:旋律、节拍、节奏、调式、和声、织体、速度、力度、曲式、音色。 通过音乐鉴赏课的学习,我学会了怎样分析了解音乐,对《苗岭的早晨》和《梁祝》做了音乐表现形式和形象的分析。 《苗岭的早晨》:乐曲以清新、明朗的旋律,描绘了春意盎然、秀丽迷人的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全文)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 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gegenstandliche)活动。所以,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andliche)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现实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 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高出于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致力于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哩。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 五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的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 六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费尔巴哈不是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类个体; (2)所以,他只能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 七 所以,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实际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八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点问题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家在表明他对世界的看法时所不能回避的首要问题,所有哲学家都是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来决定如何解决其他哲学问题和实践问题的方向的。 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哲学派别的根本标准; ②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即可知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 二、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缺陷是什么? 唯物主义发展中的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发展中的第一个历史形态。它认为世界起源于某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特点:直观性、猜测性、幻想性。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发展中的第二个历史形态。典型代表是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但物质世界是静止不动的,如果有变化也只是量的变化,没有质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在于外力的推动。它在历史上起过进步的作用,但有其历史局限性。特点: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在社会历史领域是唯心的)。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发展中的第三个历史形态。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唯物主义在现代的科学形态。 三、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什么? 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个人的心灵、意识、观念)当作世界的本原,比如“心”、“感觉”、“经验”、“意志”等;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非人类的、超自然的“客观精神”当成世界的本原,比如虚构出来的人类精神“理”、“道”、“理念”、“宇宙精神”、“神”或“上帝”等。 四、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集中体现在列宁关于“物质”的经典定义中:“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义: 第一,列宁的物质定义从物质与意识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中来把握物质,这就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与唯心主义和二无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列宁的物质定义指出物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人的认识可以反映客观实在,从而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列宁的物质定义对世界的多样性作了最高的哲学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五、如何理解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相对静止的含义:是指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相对静止有以下基本情形:第一,物体在一定条件下没有进行这种或那种特定的运动,因而显出静止状态。

西方哲学体系.

西方哲学体系 从公元前 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到西方现代哲学,西方哲学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公元前 6~公元 5世纪,称为古希腊哲学:(2公元 5~15世纪,称为中世纪哲学:(3 15 世纪中 ~19世纪 40年代,称为近代哲学:(4 19世纪 40年代以来,称为现代哲学。下 面是对各个时期的哲学思想、代表人物的概述。 第一个时期古希腊哲学 19世纪的德国哲学史家策勒尔将希腊哲学分为下列三个时期以及若干阶段: (一苏格拉底以前的学派,分为三个阶段:(1早期伊奥尼亚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和爱丽亚学派; (2公元前 5世纪自然哲学家(元素派、原子论者 ; (3智者派。 (二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分为四个阶段:(1苏格拉底; (2小苏格拉底学派, 包括色诺芬、麦加拉学派、居勒尼学派、犬儒学派; (3 柏拉图学派和老学园; (4 亚里士多德和逍遥学派。 (三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哲学,分为三个阶段:(1斯多亚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和怀疑主义; (2折中主义、后期怀疑主义、新柏拉图学派的先驱; (3新柏拉图学派。 古希腊哲学重要的思想渊源:古希腊神话。古希腊宗教是古希腊哲学的母体, 希腊人的宗教信仰有相当一部分是用神话故事的形式来表达的, 而对古希腊宗教来说, 与之真正相关的是神话所体现的神灵观念及其发展。 希腊哲学的重要范畴:(1自然; (2本原; (3基质(始基 ; (4存在(是者 ; (5 理性(逻 各斯 ; (6灵魂(心灵 ; (7原子; (8宇宙; (9神。 古希腊哲学是在东方、埃及巴比伦文化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它从神话传说中, 首先注意物理世界的起源与本性, 集中于对宇宙本原的研究。最早的有米利都学派, 以后有毕泰戈拉学派、赫拉克利特、爱利亚学派和原子论者,一般称之为自然哲学家或宇宙论者。最初的自然哲学家和以前的宗教家不同, 他们很重视自然科学的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这是马克思在《提纲》第一条里的论述。马克思这里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一切旧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在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关系问题上的根本区别。所谓“对象、现实、感性”都是一个含义,指实际存在的可感知的客观事物。“人的感性活动”指人的实践活动。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对客观事物“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这里马克思指出了旧唯物主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根本缺陷是脱离实践,看不到主体实践活动中的自觉能动性,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单纯看作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把自然界的事物看作是与人的实践活动无关的在人的活动之外自在存在的单纯客体,主体只是像照相照镜子一样被动直观地反映客体。旧唯物主义只看到主客体之间单纯的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看不到主体与客体之间更为根本的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这就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消极被动直观的反映论,因而,旧唯物主义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人与自然、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指出,当旧唯物主义忽视了主体的能动性时,唯心主义却发展了主体的自觉能动性。与旧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重视研究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能动作用,马克思充分肯定唯心主义哲学中所具有的积极合理因素。但是,马克思同时又指出,唯心主义只是“抽象地发展”人的能动性,“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所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是指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这里马克思指出,唯心主义与旧唯物主义一样,脱离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在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关系中,从另一个方面夸大了人的精神作用,把实践活动看成是主体纯粹的精神体验和精神修炼过程,只从人的纯粹精神活动理解主体的作用,把主体当作脱离物质实践活动的独立化的精神实体。因此,唯心主义同样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这里分别指出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由于有一个共同的缺陷:脱离实践,都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人与自然、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实际也就给我们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个问题上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区别,也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关系问题上的基本理论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基本观点是: 首先,二者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实践关系是二者最基本的关系,人是在改造世界过程中去认识反映世界的。实践具有世界观的意义,正是人的实践活动使世界二重化,区分为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并在实践活动中使二者达到统一。 其次,二者具有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主体根据实践的需要,能动地反映客体,把握客体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主体在认识客体过程中,实现客体主体化,使客体向主体转化,在主体观念中以概念和理论形式把握客体,并在把握客体的同时提升主体的能力。 再次,二者还具有价值关系。主体以什么样的客体作为自己认识和改造的对象,首先是实践的需要,最能满足主体实践活动需要的客体总是最先被主体认识和改造。但在主体实践活动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水平,对不同客体以及同一客体的需要程度是不同的,因此,主客体的价值关系在实践活动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 最后,二者之间还具有审美关系。主体在认识和改造客体过程中会给人以美的享受,主体在成功地改造客体的同时,往往会使自身产生巨大的成就感,带来身心的愉悦,带来人的精神上的陶冶和熏陶,并在实现主体和客体的统一过程中享受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和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