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胎政策对人口数量,结构及经济影响汇总

全面二胎政策对人口数量,结构及经济影响汇总
全面二胎政策对人口数量,结构及经济影响汇总

全面二胎政策对人口数量,结构及经济影响

摘要

本文建立了实行计划生育后我国人口增长的预测模型,对各年份全国人口总量增长的中短期和长期趋势作出了预测,并对人口老龄化、人口抚养比等一系列评价指标进行了预测。最后提出了有关人口控制与管理的措施。人口问题有着悠久的研究历史,也有不少经典的理论和模型。这些理论和模型都依赖生育模式、生育率、死亡率和性别比等多个因素。这些因素与政策及人的观念、社会文化习俗有着紧密的关系,后者又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中用到的数据的置信水平也与调查统计有关。

利用matlab软件对近三十年的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进行分析,拟合,利用阻滞增长模型,在不考虑“全面二胎”政策的情况下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未来人口进行预测;根据近三十年的数据,考虑“全面二胎”建立生物遗传预测预测模型,对未来人口进行预测;

首先建立了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计算出技术进步、固定资产投资、就业人口三个决定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然后分析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指标,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利用回归方程中的标准回归系数的大小综合得出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人口结构数据的实际数据特点,对总人口数量,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出生率死亡率,进行了预测。考虑到性别比例呈波动趋势,则用多个不同周期的三角组合函数拟合,最终对人口结构各因素进行未来三十年预测。在放宽二胎化政策下,首先建立了多项式拟合模型,将出生率和0-14岁、大于65岁人口比例进行拟合,然后建立新政策下的出生率函数模型,将新的出生率代多项式拟合函数中,即可求解预测出新政策下人口结构变化,对于性别比例,本文建立了男女比例加权函数模型,在没实行新政策前的基础上,分别对生男生女进行比例概率加权,得到了新政策后的结果。在考虑延迟退休年龄情况下,通过建立推迟退休年龄与劳动力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和劳动力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得到推迟退休年龄为65岁时,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为0.7% 。

【关键词】全面二胎政策生物遗传模型差分模型灰色系统模型

1 问题的重述

继"单独两孩"政策全面落地一年多后,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

会闭幕,会议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人口的数量和结构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鼓励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该政策实施30多年来,有效地控制了我国人口的过快增长,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另一方面,其负面影响也开始显现。如小学招生人数(1995年以来)、高校报名人数(2009年以来)逐年下降,劳动人口绝对数量开始步入下降通道,人口抚养比的“拐点”时刻即将到来。这些问题都会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等产生一系列影响。

1. 分析二胎政策我国(或广西区)上世纪50年代至今人口和经济的变化。

2. 通过生育率、死亡率和性别比等多个因素,分析计划生育新政策(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我国(或广西区)未来人口数量,结构及经济的影响;

2 问题分析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今年来我国人口发展出现的新特点(劳动人口绝对数量开始步入下降通道,老龄化加速,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就计划生育新政策(全面开放二胎),并综合考虑城镇化,对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和经济作出预测。我们选取国民生产总值来反应对我们经济的变化。

问题一: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用MATLAB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一个人口指数增长模型,和经济指数增长模型

问题二: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作出未实行计划生育新政策下出生率和死亡率的预测,再根据生物遗传学,对中国人口发展的遗传学模型分析由于现在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由此该问题遵循孟德尔第一定律,从而建立中国人口发展的生物遗传学预测模型。又考虑到城镇化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我国的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比例达到98.72%,趋于1:1的形式,所以在未进行政策改动前,两地的人口出生率近似为1:1。综上分析,进而对2015至2045年人口数量的进行预测。就二胎政策,预测到人口的数量。再根据差分模型和灰色系统模型作出2015年实行全面二胎后我国人口结构的预测对报告的假设和某些结论发表见解。

3模型假设

(1)假设:一些大型自然灾害不考虑在内。

(2)假设查找的数据资料能够正确反映当前社会的真实情况;

(3)假设放宽二胎后人口出生率呈线性增长;

(4)假设在预测人口模型中各项指标均在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中;

(5)假设:假设生育率、死亡率和男女性别比例不随人口流动而变化。

(6)假设本问题所研究的是一个封闭系统,也就是说不考虑我国与其它国家的人口迁移问题。

(7)各地,各民族的人口政策相同。

4 符号说明

生物遗传模型

i 年份数(2011 年时,i=1)

b‰ i 年份数时人口的出生率

i

p i 年份数时的人口数量

i

d‰ i 年份数时人口的死亡率

i

()()

X k:灰色预测法的原始序列

?X k:灰色预测法的原始序列预测值()()

差分方程模型

b生育率

i

d死亡率

i

s生存率

i

B 总和生育率

经济模型

β:劳动产出弹性

x:出生率

5.1.模型建立与求解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根据可查到数据1982~2014年(1981年及以前人口数据为户籍统计数,不给予考虑)。我们用国内生产总值这一个因素来反应国家的经济。用MATLAB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一个人口指数增长模型,和经济指数增长模型。再对该模型进行分析。

根据表1数据

MATLAB软件代码1

t = 1982:2014;

x = [101654 103008 104357 105851 107507 109300 111026 112704 114333 115823 117171 118517 119850 121121 122389 123626 124761 125786 126743 127627 128453 129227 129988 130756 131448 132129 132802 133450 134091 134735 135404 136072 136782] % 模型一: 指数增长模型。

y = log(x);

a = polyfit(t,y,1);

r = a(1);

x0 = exp(a(2));

x1 = x0 * exp(r*t);

plot(t,x,'o',t,x1,'r:.')

legend('原始数据','指数增长模型',2)

xlabel 年份; ylabel 人口(万人)

图1:人口指数增长模型

分析:

过去我国三十年的人口变化如上图,在1995年前,我国人口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态,1995~2002年左右,增长速度略有下降。2002~2015年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相对于1995年前有明显下降,但根据人口指数增长模型曲线,我国的人口增长还一直处于较高速阶段。综观中国人口近几十年发展的历程,我国人口增长一直高速均匀增长。

根据表2数据

MATLAB软件代码2

t = 1982:2014;

x = [5333.0 5975.6 7226.3 9039.9 10308.8 12102.2 15101.1 17090.3 18774.3 21895.5 27068.3 35524.3 48459.6 60146.5 70538.3 78517.3 83505.7 88989.8 98562.2 108683.4 119765.0 135718.9 160289.7 184575.8 217246.6 268631.0 318736.7 345046.4 407137.8 479576.1 532872.1 583196.7 636727.2];

% 模型: 指数增长模型。

y = log(x);

a = polyfit(t,y,1);

r = a(1);

x0 = exp(a(2));

x1 = x0 * exp(r*t);

plot(t,x,'o',t,x1,'r:.')

legend('原始数据','指数增长模型',2)

xlabel 年份; ylabel 经济(亿元)

图2:经济指数增长模型 分析:

199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我国经济呈平稳发展趋势,经济增长速度十分缓慢。1995年以后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发展阶段,经济增长速度获得明显突破,2005年后进入飞速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速度实现质的飞跃。

综观中国经济近几十年发展的历程,具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发展进程的渐进性。

第二:每一个阶段都无不体现了中国经济外向发展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与渐进过程。 第三:发展速度不均衡

5.2.模型建立与求解

5.2.1 生物遗传模型对人口数量的预测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对于农村:

??

?

???+?==+i i 1i b 5621b 2121b b 农

对于城市:

??

? ??+??==+411211

''i i b b

b 城市

出生率:

??

? ??+??+??? ???+?=+=+++4112156212121b 1

''1'1i i i i i i b b b b

b 出生率:i i b b 175.11=+

所以最终得到人口数量的预测函数:1i i 1i b ++?=(P P ‰-1i d +‰)

所以在计划生育政策改动的条件下,我国未来十年的人口数量预见

所以当到 2025 年时,全国总人口数是155796.7 万人。

5.2.2 差分方程模型和灰色系统模型对人口结构的预测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首先建立差分方程模型,将人群按年龄大小等间隔地分成n 个年龄组,记第 i 年龄组的生育率为i b ,第 i 年龄组的死亡率为i d ,生存率为 i S ,i S =1-i d ,i x (k )的变化规律由以下的基本事实得到:时段 k+1 第一年龄组人口数量是时段各年龄组生育数量之和,即

i x (k+1)=()k x b i n

1i i ∑=

时段 k+第 i+1 年龄组的人口数量是时段k 第 i 年龄组生存下来的数量,即

1k X +(k+1)=i i X S (k ),i=1,2,…,n-1

计时段种群按年龄组的分布变量为:

x (k )= [1X (k ),2X (k ),3X (k ),4X (k )]T

由生育率i b 和生存率i S 构成的矩阵

由上可得

x (k+1)=()k X L (k ),k=0,1,2,…

当矩阵 L 和按年龄组的初始分布向量x (0)已知时,可以预测任意时段 k 人群按年龄组的分布为

x (k )=k L x (0),k=1,2,…

5.2.3模型验证

由上式可知只要知道t=1 时的人口数据就能依次得到以后每年 各个年龄段的人口数据,这样进而可以预测年龄在 15~59 岁的劳动人 口数量,我们将年龄分为4 组,

将全国人口分为0~14、15~49、50~59、 60~90 四个年龄阶段,此时有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查得1982~2014 的数据出生率 i S 及死亡率 i d ,通过死亡率求得生存率i S 。 计算知道符合人口发展规律,所以我们用该模型预测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画图分析人口红利趋势。 如下图即为预测的未来人口红利变化趋势图。

图 3 预测的人口红利变化趋势图

根据预测出的人口红利趋势图可知:人口红利在2015-2020年呈增长趋势,在2020年左右达到顶峰,在2020年之后,若不采取任何措施我国人口红利将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将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

老龄化问题根据建立的动态差分方程模型,可预测数老年人的人口数,然后根据预测出的老年人口数,画出老龄化趋势图,进行分析。

图4 2015~2045 年老龄化趋势图

根据图像或者函数表达式可知:我国人口老龄化呈递增趋势。

灰色系统模型

u ax dt

dx

=+

a

u

ce t x 1t a +

=--)()(

a

u e a u 1x t x

1t a +-=--∧

)()))(()( 其中,上式是 GM(1,1)模型的时间响应函数形式,将它离散化得

a

u e a u 1x t x 1t a 0+-=--∧

)()

())(()(

对序列∧

x (t )再作累减生成可进行预测.即

B

(x b

通过利用 MATLAB 编程求得 a 、u ,将 a 、u 的值代入微分方程的时间响应函数。

5.2.4灰色模型的检验

用∧

x(1),

x(0)模型求出各时刻值及误差,从预测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出生性别

比呈下降趋势,到2038 年下降到99.2044。所以在人口政策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可以利用GM(1,1)进行未来十年的预测。

差分方程模型

根据问题一中建立的差分方程可预测人口抚养比、老年人抚养比和青壮年、少年、老年人系数的变化趋势。

图5 计划生育政策下中国未来人口结构预测图

图6 2015 年实行二胎政策下中国未来人口结构预测图

分析与见解:

将图3 与图 4 做对比可知:在2015年实行二胎政策后青壮年人口系数下降较平缓;老年人口系数不再是一直上升,在2042 年达到顶峰,之后呈下降趋势;人口性别比变化较平缓。对于研究报告中:“生育政策的调整,可以缓解20 年后中国高度老龄化的挑战,使总人口变化更加平稳,并再次获得人口红利。这对中国的发展,是一个长久大计。”与图 4 相比,实行新政策后老年人口系数的趋势改变了很多,在20 年后出现峰值后,持续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口老龄化问题,少年儿童系数逐年上升,致使人口红利的增加。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2014 年末,中国15 至59 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首次出现下降,比上年末减少345 万人。“这是中国人口转型的拐点,意味着‘人口红利’进入收缩期。”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张翼说。在这个时期,“全面二胎”政策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单独”家庭多数属于中高收入群体,大多数会集中在一、二、三线城市并且对育婴资源和教育资源需求较高。这将会给相关行业带来正面的影响,并且会一定程度上拉动经济的增长。但是随着政策实施,我国学生将面临的优质教学的压力会增加,这就需要各个区域之间不断扩大优质资源的规模与比例。随着城镇的发展,新建的小区相应的配套学校并且优化学校的布局结构显得格外重要。由此可见随着政策的实施,会对城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此外随着“人口红利”的衰退与“人口负债”的增加,社会的养老压力逐渐增加,国家实行“全面二胎”政策会缓解人口老龄化社会生产力不足的问题,但是政策的作用区间较长,并且可以从图 4 看出这段时间将会非常长大约在2050 年附近我国青壮年人口系数才会开始增长,老年人口系数才会下降,在“二孩”也就是新一批社会生产力的成长期内国家可以采用延迟退休年龄来保持劳动力的供应与社会抚养能力来弥补这段真空期。使我国的生产力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并且通过一系列对养老金的统筹计划来减缓人口负债的到来。由此可见我国计划生育新政策肯定会增加我国未来人口数量但是肯定不会有大幅度的变化,我国现如今的人口结构也会逐渐变化,在短期政策不会对我国人口结构产生明显改变。

5.3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模型的建立、求解

人口结构一般分为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城乡结构,从中找出几个影响经济发展的自变量:男性占总人口的比例,高校毕业人数,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0-14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15-64岁的人口比例,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现在国际上通常会把人口划分为三大部分:0-14岁的少年儿童组;15-64岁的成年组;65岁及以上的老年组)。从全国的经济总量、经济水平、国际贸易等三个方面对经济增长进行指标分解(见下表)。这样建立起了本文的最终指标体系,为后文的分析奠定了研究基础。

表4: 2014年全国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指标体系

研究的问题是受多个因素影响的,需要建立多元回归方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事实上,一种现象常常是与多个因素相联系的,由多个自变量的最优组合共同来预测或估计因变量,比只用一个自变量进行预测或估计更有效,更符合实际。

但由于各个自变量的单位可能不一样,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城乡结构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到经济,而这些影响因素(自变量)的单位显然是不同的,因此自变量前系数的大小并不能说明该因素的重要程度,所以得想办法将各个自变量化到统一的单位上来。标准分就有这个功能,具体到这里来说,就是将所有变量包括因变量都先转化为标准分,再进行线性回归,此时得到的回归系数就能反映对应自变量的重要程度。这时的回归方程称为标准回归方程,回归系数称为标准回归系数,表示如下:

01122 n n y x x x ββββε=+++??++

取标准分即数据值-数据平均值然后除以标准差之后再进行回归,对数据处理后进行回归,且经过去除残差后,得出结果如下(数据见附录):

1123456212345631234564-0.0151-0.01510.6809-11.2125-8.4728-1.1401-1.353-0.0025-0.0891+0.6643-19.5689-14.89-3.5486-0.8803-0.03620.0211+0.738-15.9898-12.16-2.194-1.4781-0.0303y x x x x x x y x x x x x x y x x x x x x y =+==+=123456

5123456-0.0022+0.8128-16.3258-12.472-2.6666-1.0956-0.0347-0.0357+0.692-23.8134-18.2580-4.8182-0.5441x x x x x x

y x x x x x x ????

????=?

问题的结论

通过以上模型的求解,可以得出结论: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城乡结构

中,年龄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大。由于劳动年龄人口是指在l5-64岁的人,并不完全等同于经济中的实际就业人口,但劳动年龄人口与经济中的实际劳动投入量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并且从理论上来说,一个人要能成为经济中的劳动力,首先要是劳动年龄人口虽然现实中存在儿童和65岁以上老人参加劳动的现象,但因其数量非常有限,因此可以把劳动年龄人口看作是潜在的劳动投入量,即经济中劳动投入量的上限。而0-14岁又可作为潜在的劳动力,65岁以上带来了养老金压力大等问题,都对经济有较大影响。接下来是城乡结构的城镇结构比影响经济的发展,表明城镇与乡村依然存在不平衡发展的问题,且这种不平衡反过来作用于经济的发展,是一种恶性循环。然后是文化结构影响经济,当今社会依然需要文化力量改变经济,人才仍然需要提高,科技仍然是第一生产力。性别比对经济的影响稍稍小些,但是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性别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工作,当性别比过大,必然也将影响经济,只是现在的影响还较小。

6模型评价

1.由于影响经济发展的因数很多,计算量过于庞大,我们只选取了几个比较关键的因素进行求解,而且在进行规划时没有考虑到几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2.为了在不同情况下预测未来三十年的人口结构,本文运用了灰色预测法来预测人口结构,对于性别比呈现波动性变化,采用了三角函数作为拟合函数,并且对模型做了科学的检验,可以更加准确的预测未来三十年的人口结构,结果较为满意。

7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https://www.360docs.net/doc/24324041.html,/

2.姜启源,谢金星. 数学模型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

3.162-166.

3.韩中庚.《数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科技视界》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对人口数量、结构及其影响的研究(王鹏宇徐敏房帅)

全面二胎政策的影响

全面二胎政策的影响 在过去一百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几乎所有国家都曾弥漫过或正弥 漫着对生育率的忧虑。有些国家(如一些非洲国家)抱怨生育率总居高不下,而另一些国家(如欧洲和东亚的一些发达国家)则苦恼生育率持续低迷。即使在同一国家里,也可能几十年前还在恐慌“婴儿潮”阻碍发展,今天却又担心生育率之低难以应对老龄化之挑战。 有关这个问题,我们也无法具体统计政策出台后,有多少女性愿意 生育二胎,但我们从生育政策逐步放开的历史,或许能够知晓女性生育 意愿的趋势。 到底什么水平的生育率是好的生育率呢?毫无疑问,极低或极高的 生育率之于社会的存续与发展都是有害的。倘真的有“最优生育率”存在,那定是在这两个极值之间。更重要的是,这世上没有人咸美之、皆 大欢喜的生育率水平。所谓的“好”或“最优”一定是在特定情境下之 于特定对象而言的。那么,假设本周宣布的“全面二胎”政策真能让中 国生育率有明显提升,谁又会是政策的受益者呢? 同时,新《条例》规定了可以再生育子女的条件:夫妻生育两个子女,有子女经依法鉴定为病残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医学上认为 可以再生育的;曾患不孕不育症,依法收养两个子女后又怀孕的;再婚夫 妻一方已生育两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或者生育一个子女,再婚后无共 同生育子女的;再婚夫妻一方已生育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再婚后 共同生育一个子女的;再婚夫妻各生育一个子女,再婚后共同生育一个

子女的;省人民政府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 专家研究认为,分区域分步放开二胎,可以避免同时全部放开二孩 带来的人口大起大落式的剧烈变动,也可避免放开“单独”(即夫妻双 方一方是独生子的可生二胎)带来的花费时间较长、贻误时机等问题。 看来专家想得非常周到,把“单独”贻误时机的问题也想到了。但是, 假如2015年全面放开二胎,一者,可能很难避免人口大起大落式的剧烈变动;二者,可能会出现一个人口生育高峰,为社会带来诸多隐患。 在前面谈到二胎政策的出台原因时已说到一部分二胎政策所能带来 的益处——即是第一个有利方面:对社会整体经济发展有益。而二胎政 策的第二个有利方面便是:对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有益。 人口规模会阻碍生活水准提高吗? 在“全面二胎政策”公布后没多久,一位性格较真的朋友给我发来 微信,询问这个问题——“人口规模与生活水准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他坦诚地说,对这问题的思考让他感到有如精神分裂的困惑。 很明显嘛,土地面积必有其上限,过大规模的人口超过自然资源的负荷。如果人口减少了,均摊到每个人的资源就多了,那么生活水准提高是很 显然的事情。与此同时,他听到别人说,人口规模下降会阻碍创新,妨 害一国之长期竞争力。他又觉得似乎也很有道理。那到底是人愈多愈好,还是人愈少愈好呢? 这问题的答案首先取决于一国之经济结构是怎样的。倘这个国家是 以农业为主,那它最主要的生产要素是土地。土地的供给是有限制的。 给定土地数量,劳动力的边际产出随人口增加而递减。所以,生活水准

单二胎政策分析论文

学期论文 题目:二胎政策分析院(系):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班级:事业13-1 学号:201305002428 姓名:孔舒婷 指导教师:王文慧 2015年5月3日

摘要 单独二胎是指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第一胎非多胞胎,即可生二胎。(准确来说应该是单独二孩,不是二胎。)单独二孩政策适用于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一般地讲,独生子女是指本人没有同父同母、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 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由各地依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通过省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修订地方条例或作出规定,依法组织实施。 关键字:单二胎,社会反应,弊端,好处,社会人口问题 一、单二胎政策出台的原因 2010年11月进行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得出的主要数据,也被外界认为是有利于。这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至2010年11月1日,中国内地总人口为13.40亿人;年均增长率0.57%(2000-2010年);60岁及以上老人比例为13.26%;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8.06(女为100)。 出生率方面,2000年至2010年年均增长0.57%,较之上一个十年:1990年-2000年的1.07%年均增长率,下降接近一半。 老龄化方面,对于老龄化社会界定的标准是:如果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7%,或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0%,即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3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比例达到13.26%,已属于“轻度老龄化”。 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情况下是103-107(女为100)。1980年以前,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基本正常,波动在105-106间。而在实行独生子女政策30年后的2010年,这一指标已上升到118.06。到2020年,中国约有11200万25岁-35岁的男青年,而相应20岁-30岁的女青年约有7200万。届时,光棍可能超过4000万人,或者说,不到3位适婚男性中就有1位单身。 二、“单独二胎”政策的影响 “单独二胎”政策出台,小到个人、家庭,大到国家社会,必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它将影响哪些方面、影响程度的大小、如何去应对不利的影响,这都需要我们去思考。 (一)家庭层面的影响: 1、改善家庭成员结构

解析全面二胎政策!

解析全面二胎政策! 2015年12月21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 八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草案提出,本修正案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这意味着,独生子女政策将在下周五正式宣告终结,强制避孕节育也将成为历史。2016年二孩出生均合法 取消假期之后,就是增加新的假期。新的计生法通过之后,生育二孩将得到鼓励,而且生育二孩的生育假也将延长。修正案草案修改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明确全国统一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地方可以结合实际对允许再生育子女的情形制定具体办法。中金网 同时明确,夫妻双方户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关于再生育子女的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有利于当事人的原则适用。“人口计生法修正案实施之日,就是"全面两孩"落地之时。”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介绍,人口计生法修正案草案第十八条明确,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孩子。如果获得通过,修正案将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这意味着,2016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都是合 法的。 二胎政策的影响 延长生育假修正案草案修改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18

条,明确全国统一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地方可以结合实际对允许再生育子女的情形制定具体办法。夫妻双方户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关于再生育子女的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有利于当事人的原则适用。 修正案草案还修改了具体条款鼓励符合条件的夫妻生育二孩。如,规定符合政策生育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据悉,这一政策是为了解决“二孩政策”所带来的生育假不足的问题。 根据人口计生法第29条规定,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由各省区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或者人民政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取消晚婚假对与全面两孩政策不协调的奖励与保障的条款,修正案草案也进行了修订,删除了对晚婚晚育夫妻、独生子女父母进行奖励的规定。 随着二胎政策的尘埃落定,中国母婴行业市场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5日在沪首次发布的《2015CBME中国孕婴童消费市场调查报告》中显示,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母婴消费市场规模未受影响,占家庭收入的11%。 刺激市场据最新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现有超过7000万0-3岁婴幼儿人口,婴幼儿人口基数占较大比重。再

全面二胎政策对人口数量,结构及经济影响汇总

全面二胎政策对人口数量,结构及经济影响 摘要 本文建立了实行计划生育后我国人口增长的预测模型,对各年份全国人口总量增长的中短期和长期趋势作出了预测,并对人口老龄化、人口抚养比等一系列评价指标进行了预测。最后提出了有关人口控制与管理的措施。人口问题有着悠久的研究历史,也有不少经典的理论和模型。这些理论和模型都依赖生育模式、生育率、死亡率和性别比等多个因素。这些因素与政策及人的观念、社会文化习俗有着紧密的关系,后者又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中用到的数据的置信水平也与调查统计有关。 利用matlab软件对近三十年的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进行分析,拟合,利用阻滞增长模型,在不考虑“全面二胎”政策的情况下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未来人口进行预测;根据近三十年的数据,考虑“全面二胎”建立生物遗传预测预测模型,对未来人口进行预测; 首先建立了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计算出技术进步、固定资产投资、就业人口三个决定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然后分析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指标,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利用回归方程中的标准回归系数的大小综合得出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人口结构数据的实际数据特点,对总人口数量,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出生率死亡率,进行了预测。考虑到性别比例呈波动趋势,则用多个不同周期的三角组合函数拟合,最终对人口结构各因素进行未来三十年预测。在放宽二胎化政策下,首先建立了多项式拟合模型,将出生率和0-14岁、大于65岁人口比例进行拟合,然后建立新政策下的出生率函数模型,将新的出生率代多项式拟合函数中,即可求解预测出新政策下人口结构变化,对于性别比例,本文建立了男女比例加权函数模型,在没实行新政策前的基础上,分别对生男生女进行比例概率加权,得到了新政策后的结果。在考虑延迟退休年龄情况下,通过建立推迟退休年龄与劳动力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和劳动力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得到推迟退休年龄为65岁时,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为0.7% 。 【关键词】全面二胎政策生物遗传模型差分模型灰色系统模型 1 问题的重述 继"单独两孩"政策全面落地一年多后,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 会闭幕,会议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人口的数量和结构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鼓励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该政策实施30多年来,有效地控制了我国人口的过快增长,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另一方面,其负面影响也开始显现。如小学招生人数(1995年以来)、高校报名人数(2009年以来)逐年下降,劳动人口绝对数量开始步入下降通道,人口抚养比的“拐点”时刻即将到来。这些问题都会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等产生一系列影响。 1. 分析二胎政策我国(或广西区)上世纪50年代至今人口和经济的变化。

二胎政策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经济管理学院期末考核 课程名称:劳动经济学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经济管理学院《劳动经济学》评分标准

二胎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摘要:在撰写“二胎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论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析我国二胎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二胎政策的利与弊,能更理性的看待国家实行的二胎政策,同时对实行二胎政策的原因进行探讨,了解更多的方式来解决现在社会存在的问题,从而与二胎政策共同实施;本论文主要采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观点进行论证,同时利用权威机构的数据统计进行分析,通过对劳动力的主体、内容和三大机制中的“供求机制”进行分点剖析二胎政策对我国整体劳动力市场来说的影响。 关键词:二胎政策;劳动力市场;劳动力结构

目录 一社会现状 (1) (一) 前言 (1) (二)“二胎政策”的可行性 (1) (三)“二胎政策”的非可行性 (2) 二“二胎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3) (一)“二胎政策”的实施带来的有利影响 (3) 1 提高劳动适龄人口的数量 (3) 2 缓解独生子女的特性造成社会的问题 (3) 3 缓解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养老问题 (4) (二)“二胎政策”实施带来的不利影响 (4) 1 基础设施的配置 (4) 2 更多的社会资源的消耗 (4) 3 妇女劳动力的影响 (5) 三延伸和建议 (5) (一)适当延迟劳动力退休年龄 (5) (二)扩大和深化教育,提高人口质量 (5) (三)解决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缓解“用工荒” (6) 参考文献: (7)

二胎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一社会现状 (一) 前言 “双独二胎”政策后,围绕“二胎政策”、“失独家庭”和“延迟退休”的话题就成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地位有所动摇,“双独二胎政策”及“单独二胎政策”呼之欲出,浙江舟山率先放开“单独二胎”政策,其他省市也都在积极申报等待中。近几年国家频繁调整我国生育政策,主要是基于我国人口结构正发生着显著变化。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 360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68万人。出生人口1640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08%o,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2‰,去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5‰,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195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44万人,这是相当长时期以来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的连续第二次下降,第一次发生在2012年。这说明我国生育率已经处于下降趋势,虽然目前放开了“双独”、倾向全面放开“单独二胎”,但在短期内,难以缓解生育率处于低水平状态,“单独二胎”政策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其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中劳动力会产生什么影响,其真的可以对我国人口红利期的延长有效吗?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当下。民众对这一新“单独二胎”政策所抱的态度是否会真的带来人口出生率的增加呢?而除了放开“单独二胎的政策外”,还有怎么样的政策、方式能解决计划生育带来的社会问题呢? (二)“二胎政策”的可行性 从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进程效果看,可以了解到要素积累、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基础要素等条件对经济增长是非常的重要的。而从人口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来看,人口增长会有效提高适龄劳动力在数量上的绝对增长,从而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增长、扩大劳动力市场和提高技术水平,从而满足经济增长所需要的条件。从人口角度来观察一个经济体整体经济水平,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参与劳动的人数,即经济增长的劳动力资源的禀赋,另一个则是科学技术水平。相对劳动人口数量增加[14],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一般需要更长时间和在更好的经济发

可行性报告放宽二胎政策的可行性研究报告_0833文档

2020 可行性报告放宽二胎政策的可行性研究报告_0833文档 EDUCATION WORD

可行性报告放宽二胎政策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_0833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在分析计划生育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计划生育的实施在加剧人口老龄化、社会劳动力供给不足以及独生子女家庭风险等方面存在一定隐患。为适应社会发展,解决现有社会问题,我们有必要对现行人口政策进行一定调整,以期更好发挥生育政策的作用。 1.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中国于1999年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达到1.77亿,占人口总数13.32%;65周岁以上人口 1.19亿,占总人口的8.92%。[1]将我国现阶段多生于计划生育前的60周岁以上的老龄人口视作一个稳定的值,那么计划生育的实施使得30年内我国每年增加的人口总数大大减少便可看做是推动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一大主要原因。因此,要想解决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

的问题,仍需从计划生育政策着手,在控制人口增长数量的同时,关注我国人口年龄构成。 2.社会劳动力需求。从现在起调整我国现行的生育政策,解决的并不是由于待遇不佳或技术不强所造成的“用工荒”问题,而是一对夫妇现在所生育的、在成长20-30年后具备工作能力的劳动力数量。若在现有人口基数条件下,坚持实行“严格的一胎化”政策,在未来30年后,中国可正常劳动的人口数量必定大大低于社会劳动力总需求,暨时也将带来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用工荒”。 3.独生子女家庭风险。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我国出现大量具有结构性缺陷和系统性风险的独生子女家庭。在对独生家庭风险进行管理时,我们应当从应对现存风险与规避未来风险两个方面着手。应对而言,我们可以对现有独生子女家庭提供一定的社会保障,包括奖励、补助等;风险规避上,则应当及时调整现有生育政策,普遍允许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逐步强化家庭的社会功能。 1.我国人口承担能力。在考察一国人口规模时,我们不仅要观察其人口数量、规模的绝对指标,更要结合承载该国人口的土地资源与环境等各项指标进行相对分析。陈友华在《关于生育政策调整的若干问题》一文中设想将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合并为一个超级大国,从人口规模的角度来分析,这一超级大国甚至应该推行比中国现行生育政策更为严厉的生育政策。尽管中国目前的人口规模尽管处于较高的水平,但从世界角度来看也尚在现有资源与环境的承担能力之内。

二胎政策利与弊

二胎政策利与弊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而呈现这一态势的原因之一便是我国的人口红利,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凭借廉价的劳动力大力发展了第二产业,获得了骄人的成果,然而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年龄增长,继续采用计划生育政策势必会使得未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受累于人口老龄化严重的情况。而此时全面开放二胎政策是一个减少未来人口老龄化影响的重要举措,然而二胎政策的出台原因并不仅是这一个,因为人们对于生二胎的期望和呼声也是原因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基础设施的完善,在中国传统的多子多福理念的影响下,人们想生二胎的想法也越来越强烈。同时,开放二胎也有利于男女比例的平衡,因为以前计划生育的政策,加上传统观念中糟粕的影响,男女比例的失调越来越严重,而这会导致社会犯罪率的提升、对社会稳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再者,开放二胎会带动育婴、育儿等儿童产业的发展,这是刺激经济,改善产业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手段之一。 此外,开放二胎政策的原因远不止这几个,在此不再赘述。 二胎政策的弊 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不可能只有利而没有弊的,我们看到一项政策的弊也是为了避免这种弊端所带来的影响。二胎政策的弊端之一便是:人口质量提升困难。人口质量和人口数量一直是人口政策中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之争也是让所有人头疼的问题,

开放二胎政策能带来多种好处,但不可避免的便是人口质量的提升困难显得更严峻了。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之中,笔者认为人口质量更为重要,人口质量是一国软实力的重要基础,而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之中,比拼国家之间的软实力、高科技实力比比拼人口数量更能带来成效。诚然,人口数量的庞大能提高社会整体的需求,但也会受制于这种需求,亦会因为人口质量的不高而在“高精尖”等高科技行业落后于他国,从而使得本国的发展落后于他国。这是我们所需要极力避免的。 而提升人口质量便不得不提到教育水平的问题,根据阿里大数据的分析,自开发二胎政策的消息出台之后,全国搜索备孕书籍的城市中,四线城市的家庭占到了整个搜索人群的46.39%。而一线城市的家庭只占整个搜索人群的10.07%,二线城市的家庭则只占整个搜索人群的19.07%。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因为这不仅仅反应了四线城市生活悠闲,人们乐于生二胎,一二线城市生活压力大,人们不愿意生二胎的情况,更是反应了教育水平和生二胎的意愿之间的关系,因为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对女性的教育水平的提升,会减缓人口增长的速率,所以不管是计划生育还是开放二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素质始终紧密相连,如果能提高对国民基础教育的投入,会使人口出生率自然稳步降低,从而缓解人口压力与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而同样的,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是全球都将要面临的问题,我们在这一阶段之中更是应该注重提高人口素质,因为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是必然的,那么加强国家实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便是提高人口素质,所以我认为在开放二胎政策之后,我国政策的下一个重点便是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

二胎政策的影响

二胎政策的影响 “单独二胎”政策启动每年可能多生100万人 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外发布,其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这标志着延宕多年的“单独二胎”政策将正式实施。 “据我所知,‘单独二胎’政策将不会分省试点,而是一次性全面放开。”接近国家卫计委的一位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接下来是依据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各个省份的人大或人大常委会修改各自的《计划生育条例》,将新政策在法理上予以确认。这一步骤预计在今年年底至明年年初即可进行。 一项受到学界一定认同的测算显示,如果2015年全国城乡统一放开“单独二胎”,则每年多出生的人口将比现在增加100万人左右,超过200万人的可能性很小。 6年前已开始准备方案 (四)双方均为农村居民,女方父母只生育一个或两个女儿,男到女家落户,并赡养女方父母,已生育一个子女的(只适用于姐妹中一人); 据了解,至迟从2007年开始,包括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社会学院等在内的数家研究机构就已接受当时的国家人口计生委委托,就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完善展开调研。

2010年1月,在国家人口计生委下发的《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思路(征求意见稿)》中,就提到要“稳妥开展实行‘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政策试点工作”。 当时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教授带领的团队制定的试点方案是“三步走”:即从2011年开始,首先开放东北地区及浙江等省试行“单独”二胎政策;第二步,放开京沪等省份;第三步,2015年前,在全国全面放开“单独二胎”政策。 翟的这一方案在2010年下半年经过修改微调后曾提交国务院。2011年7月,在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半年工作暨综合改革工作会议形成共识:在自愿原则下,可选择一些试点省份进行“单独二胎”试点。 但因部分非计生系统的官员及学者的反对,加上国家人口计生委人事变更、2012年“十八大”召开和随后的国务院政府机构改革等众多因素,“单独二胎”政策一度搁置。 二胎政策的第三个弊端便是社会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没有跟上。其实不管是二胎政策还是社会老龄化的趋势,我们所都要面临的一个问题便是社会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没有跟上,只是其侧重点不同。而现在开发了二胎政策,不仅仅需要对原先老龄化趋势所带来的影响完善相关的社会公共基础服务设施,还需要关注有二胎政策所带来的“二胎产业”所需要的社会公共基础服务设施。这种挑战之下,我们需要一系列良好的政策来引导投资,引导基础设施的建设,从容应对未来所要面临的挑战。 今年3月,国务院进行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国家人口计生委与

全面二孩政策的影响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可持续发展, 2018, 8(3), 240-245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24324041.html,/journal/sd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24324041.html,/10.12677/sd.2018.83027 The Impact of a Comprehensive Two-Child Policy Ping Wang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ystems Scienc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Shandong Received: Jul. 3rd, 2018; accepted: Jul. 23rd, 2018; published: Jul. 30th, 2018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the comprehensive two-child policy o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Firstly,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China is predicted from three as- pects: age structure, urban-rural structure and gender ratio; and the economic population co-integration equation is established to predict the trend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By this, the impac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two-child policy on China’s economy is analyzed. Keywords Comprehensive Two-Child Policy, Prediction, Population Structure, Economic Population Co-Integration Equation 全面二孩政策的影响 王平 山东科技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山东青岛 收稿日期:2018年7月3日;录用日期:2018年7月23日;发布日期:2018年7月30日 摘要 本文旨在分析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首先从年龄结构、城乡结构、性别比例三个方面对我国人口结构的进行预测,并建立经济人口协整方程预测我国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并以此分析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全面二胎政策实施原因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全面二胎政策实施原因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少子化程度超过老龄化,导致劳动力的短缺,直接影响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我国开放二胎政策原因的,欢迎阅读了解。 一、前言 20世纪70年代,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稳定低生育水平,缓解人口对经济社会 发展的压力和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等问题,我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并且在 1982 年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而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计划生育虽然有效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但其负面影响也不断显现,中国的老龄化问题不断突出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今年 10 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中 指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本文将分析全面二胎政策实施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二、全面二胎政策实施原因分析 (一)中国面临陷入“低生育陷阱” 在实施计划生育的几十年里,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从 1982 年的2.86 不断下降到2014 的1.55,并且在2012 年一度降到1.18.按照鲁茨等人的理论,1.5 是一国总和生育率的一个 关键点,一旦低于 1.5 一国的总和生育率就很难再上升到 1.5 以上,即陷入了“低生育陷阱”.而目前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已经非常接近 1.5,一旦中国陷入“低生育陷阱”,少子化程度超 过老龄化,中国的劳动力供给不断减少,导致劳动力的短缺,进而劳动力成本提高,引起外企向东南亚等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转移,直接影响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青年人口数下降,直接削弱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不利于高精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造成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的缺失,影响中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青年人口数的不足还会降低消费能力,出口、消费、投资是拉动 GDP 增长的三驾马车,而青年人口是消费的主力军,青年人口的减少 必然导致内需不足,影响 GDP 的稳定增长。为了摆脱“低生育陷阱”,中国开始实施全面二 胎政策,以此来刺激总和生育力的增长。 (二)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随着 2014 年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人数量达到 2.12 亿,占总人口比例为 15.5%;65 岁 以上人口数为1.37 亿人,占比10.1%.我国老龄化日益严重,并且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趋势明显的态势,未富先老,人口红利消失,造成对投资和建设的需求不足,房价波动严重,并带来一系列社会养老问题。在计划生育大环境下,大量 80 后、90 后都是独生子女,人口老龄化使得在家庭成员中老年人较多,一对青年夫妻需要赡养 4 个老人,养老、教子问题日益突出,加重年青人身体和精神负担。同时由于

实施全面二孩的公共政策理论分析

一、公共政策全过程分析 (一)公共政策主客体分析 1.主体分析 在拥有政治权威和权力的政策制定者中,女性从人数到决策影响力都明显低于男性,容易忽视男女差异、保护女性权益的声音不易受到重视;即便制定了明确的法律规定,但多数仅是倡导性、宣言式条文,缺乏可操作性;其次,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关注点在于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结构等对国家整体的影响,女性政策制定权力的缺失导致女性要求很难成为现实政策。 2.客体分析 作为生育主体,女性权益保障存在许多政策未能触及的现实问题,包括女性就业、教育、家庭权益等问题。具体来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实施,加剧了女性就业的严峻形势,可能会直接导致一些女性几乎不可能在生育后回归职场,这无疑成为女性就业另外一道“隐形门槛;此外,随着全面放开二孩,许多女性为了生育二孩自愿或是在舆论压力下被迫放弃再受教育机会并选择稳定、缺乏竞争力的岗位,这在无形中使女性受教育权益受到侵犯;生育二孩后女性原来的经济收入及职业发展机会遭受损失,一旦婚姻发生危机,女性必然处于劣势地位。 3.环境分析 在社会背景中女性就业歧视现象层出不穷:女性因自身特殊的生理条件以及其肩负的哺育下一代的家庭责任,女性在求职的过程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从经济背景出发企业因经济利益偏好男性员工,女性就业环境更加严峻;此外相关法律法规与社会现实问题脱节,缺少相适应能够解决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女性可能存在的就业问题的规定,难以应对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新挑战。 (二)公共政策价值分析 1.公共政策价值的地位 政策的价值取向是由政策制定主体的价值选择决定的,生育政策兼顾公平与效率,充分体现的是公平正义的理念。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施行,标志着我国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体现了生育政策从“效率”向“公平”的价值回归。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了数十年,人口增长过快得到有效改善,出生比例逐年下降,这意味着人口问题不仅不再是负担,人口作为社会发展动力的功能已逐渐凸显,因此政策价值评估方向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公共政策价值的内涵 生育政策的价值内涵之一,就是“机会平等基础上的差别对待”。落实到生育政策上,就是正视女性在生育中的巨大付出,给予其人身和健康方面必要的保护和补偿,但同时更要保护女性参与社会和自身发展的权益。在生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兼顾对男女两性的影响,不能让女性因为生育而丧失参与社会的机会。

“全面二孩”政策下居民生育意愿的调查分析

“全面二孩”政策下居民生育意愿的调查分析 摘要在社会聚焦“全面二孩”政策的背景下,笔者对南昌市居民生育意愿进行了调查分析。本文从生育意愿的三个维度出发,研究居民的生育意愿现状,得出南昌市居民生育意愿总体不高,但在不同个体特征下,居民生育意愿有所不同;同时对南昌市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重点分析,得出经济压力是居民不愿生二孩的最主要因素,怕子女孤单是居民生育二孩的最主要原因;并且对“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居民所担心问题进行分析,为政府之后推行新政提供建议,助力“全面二孩”政策在南昌市的推行。 关键词生育意愿“全面二孩”政策居民 一、引言 (一)背景介绍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计划生育政策,经过30多年的计划生育,中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极大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及人口素质的提高。但是人口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生育率持续低于更替水平,劳动力长期供给呈现短缺趋势,出生性别比失衡,这些导致家庭养老和抵御风险能力有所降低。为了适应已经变化了的人口形势,促进人口长期

均衡发展,我国在2013年全面实行“单独二孩”政策,但政策实施以来,反响未达到预期,效果不尽如人意。中央基于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对我国的人口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继“单独二孩”政策后,提出“全面二孩”政策。2015年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后,二孩政策的影响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而在计划生育政策下,南昌市的人口增?L得到了遏制,同时加之劳动力的输出,导致本市劳动力人口的缺失,无法满足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之需,深刻影响着南昌市的发展。2014年1月18日,江西省宣布正式实施“单独二孩”政策,成为全国第二个全面实施“单独二孩”新政的省份。与此同时,南昌二胎政策也同步实施,只要符合单独两孩政策条件的夫妇,可以根据各自家庭、年龄及健康等情况依法申请再生育一胎,但南昌市居民对政策的反响程度不高,多数人仍不愿生育二孩。 (二)选题意义 受我国生育政策的影响,南昌市的人口红利减少,影响南昌市经济的发展,同时南昌市人口老龄化也日益严重,老年人生活旅居问题也日益凸显,出现“银发危机”。并且一些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如失独家庭问题。通过对南昌市居民的生育意愿的调查研究,探究影响南昌市居民生育意愿的因素,以及在全面放开二孩背景下,南昌市居民生育意愿的

开放二胎政策调查报告2篇

开放二胎政策调查报告2篇 随着国家放开单独二胎政策的实行,已经有几个省份具体实行单独二胎政策,其余省份也都在准备中,并将适时实行单独二胎政策,河北省也将于近期放开单独二胎。计划生育是我国长期基本国策,本次单独二胎政策也是根据我国人口结构的现状以及人们的需求来制定实施的。放开单独二胎的政策会对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具体的影响呢,这些影响需要政府实施哪些措施来应对呢。人口数量的变化带来的影响需要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我的这次调查得出的个人结论,为政府机构提供个人见解,为解决放开单独二胎带来的一系列影响提供一些依据。 201X年3月20日至4月10日 宁晋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凤凰路256号)。 来宁晋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办理各种业务的每个人。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调查结果: 通过对放开单独二胎政策的看法,83%的被调查者表示支持,孩子们可以有个伴,互相照应,10%的被调查者不支持,并认为现在中国人口数量太多了,另外还有7%的被调查者表示还没有想好;对于你是否会考虑生二胎的问题,63%的被调查者表示会考虑生,22%表示不会考虑生育二胎,养孩

子成本太高了,同时也有15%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一定,视情况而定;对于你为什么想生二胎的看法,80%的被调查者持有希望儿女双全,年老多个依靠的观点,65%的被调查者表示这是遵照老一辈家长的希望,另外有55%被调查者认为想生二胎的理由是子承家业,传宗接代;对于你为什么不想生二胎的看法,82%的被调查者认为当下生活成本高,多一个孩子家里开销增加太多,33%的被调查者则担心给孩子的爱不均衡,难免会出现偏心,另有12%的被调查者表示更喜欢三口之家的生活,62%的被调查者会选择独生子女作为自己配偶,75%的被调查者担心孩子以后的受教育问题,80%的被调查者担心孩子多了以后的医疗问题。 希望政府通过以上调查结果采取措施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未来人口增加所造成的的医疗压力;第二,未来人口增加造成的基础教育压力问题;第三,做好单独二胎政策宣传解释工作。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由XX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可知,我国现有人口共亿,XX年末全国总人口达亿人。在这样的一个人口基数下,我国的人口老年化也在加剧。据《201X年至201X年老年事业发展纲要》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以上,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亿,是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占整个亚洲老年人口的1/2。而在XX年年底我国60岁及其以上的人口

浅析二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7年第18期(总第258期)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深度关注▲ 浅析二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深圳技师学院 赵四化 【摘要】人口政策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文章以二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为研究课题,通过对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各种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了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为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也进一步丰富了人口政策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理论研究。 【关键词】二胎政策;人口老龄化;男女比例失衡;经济结构转型 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宣布:“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一政策的提出将对我国的人口结构及经济发展产生重大深远影响。 一、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育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由重视数量转向为重视质量,生育意愿逐渐降低,导致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少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减少。目前我国平均总和生育率已低于替代水平,步入平均每对夫妇终身生育1.7-1.8个子女的低生育国家行列,这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在30多年的一孩政策约束下,生男孩的意愿更强烈,导致我国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将极大地缓解上述矛盾,意义重大。 (一)拉动国内经济需求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愿意付出更多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从婴幼儿开始,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需要给他们在日常消费、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提供满足,这样就能够促进多领域的快速发展,拉动经济发展。例如:根据艾瑞咨询集团预测,在单独二胎政策的前提下,2014年至2018年,婴儿行业市场的规模将由1.65万亿快速增长到3.02万亿,平均每年增长16%,高于之前12%的增长速度,而现在随着全面二胎政策的提出,将会更进一步扩大对婴幼市场的消费,拉动婴幼市场的快速发展。调查显示,2015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184元,同比增长10.1%,如果按照10%的复合增长率计算,2016-2021年的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大约是2.4-4.0万元,按照每户的收入计算,新生儿出生三年的人均支出约为1.2万元。如果全面开放二胎政策,我国将在2016-2021年六年内带给幼儿相关产业大概3000亿的市场产量。 (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 新生人口的增加,需要各种消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轻人更加注意精神方面的消费,例如旅游消费、娱乐消费、体育消费等。青年的快速消费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向轻工业、服务业方面转型,形成国民经济重工业、轻工业、服务业多行业的合理配置,增强我国的经济发展动力。而且像互联网、金融行业等高科技服务行业,需要新一代文化素质水平高的青年劳动力。因此,弥补我国青年劳动力不足,将能够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我国目前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据联合国的调查,到2050年,全球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平均比例为20%,而我国老年人将占30%,超过全球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将会造成青年劳动力资源短缺,延缓经济发展速度。从目前欧洲发达国家可以看出,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正成为制约欧洲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原因就是出生率下降而形成的人口结构老龄化所造成的。人口老龄化还将带来沉重的社会保障负担。据统计,我国1980年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供养比为13∶1,到2003年,这个比例变成了3∶1,预计到2020年,领取养老金的退休人员将超过1亿人,届时供养比例将达到2.5∶1,社会保障压力非常大。全面开放二胎政策,提高二胎出生率,能够减轻我国社会经济的负担,更好地推动未来我国经济平稳发展。 (四)调节男女比例失衡问题 由于之前的一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人口数量的增长,又因为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男孩更加重视,所以导致男女失衡。据统计,2015年中国大陆总人口137462万人,男性人口70414万人,女性人口67048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2(以女性为10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3.51,男女人口相差3366万,这意味着约有3000余万的男性人口将面临“打光棍”的局面,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增加二胎出生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男女比例失衡,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

关于二胎政策的研究论文

关于二胎政策的研究 摘要 本文针对二胎政策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逐一讨论。 针对问题一,本文首先建立logistic模型,通过对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运用Matlab编程对我国人口进行短期预测,得到初步预测结果并分析其结果,进而我们又按年龄分布,建立Leslie模型,通过该模型研究女性的人口分布随的变化规律,从而进一步研究总人口数及人口结构、以及老龄化程度指标的变化规律。预测得出2060年我国总人口将达到12.2813亿人,以及我国的人口结构,根据所得数据可预测206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达到26.12%。 针对问题二,本文将从人口、经济、住宅、教育四个方面,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评价体系,对江苏省单独二胎政策进行较详细的评。首先我们在问题一的基础上,将问题一所预测的人口进行修正,进而研究单独二胎政策在人口方面的影响,并将其作为媒介,从而可以完成对其他方面的评价,在教育方面的,本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Spss回归分析得其影响较大;在经济方面,本文恰当地引入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运用Matlab编程分析其影响。 针对问题三,我们针对开放二胎政策的时机和政策方案,对我国人口进行的研究,探究人口红利、自然增长率、人口老龄化程度和性别比例对于我国开放二胎政策的内在影响。首先我们通过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归一化以及标准化处理,得出当前人口水平低于可以实行二胎政策的临界水平,即综合我国当前人口自然增长率,男女比例,人口红利,老龄化程度这四个因素,我国目前还没有达到或者说还不至于开放二胎政策,并可以预测在2015年可以开放二胎政策。 【关键字】:logistic模型,Matlab编程,Leslie模型,二胎政策,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

二胎政策对产科的影响

二胎开放对产科的影响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不仅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问题的策略,而且给很多想要生育二胎的家庭带来了福音。在这样的政策刺激下,一些具有意愿、具备条件的妇女,将会尝试再次妊娠,这对妇产科医生来说无疑是压力剧增,尤其是高龄产妇更是对妇产科医生带来极大的挑战。 1、二胎政策产生的问题 当前,相当多妇产科室或医院的床位已经处于无空缺状态,而且伴随着医患关 系日趋紧张,医闹事故频繁报道,医生离职意向越来越强烈等因素,有限的妇产科医生承受着超负荷的工作任务和精神压力。此外,病人家属对妇产科许多较为凶险的疾病内容知之甚少,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等,沟通有障碍,产生信息沟通失衡,这很容易激化紧张的医患矛盾,导致严重的恶性循环。鉴于这种医患之间的信息沟通失衡,妇产科医生应高度重视一些妊娠或分娩的异常情况,尤其是一些在经产妇和高龄产妇身上发生率较高的问题。 2、影响正常妊娠及分娩的因素 2.1医学研究表明,影响正常妊娠及分娩的因素非常多。对于异常妊娠的情况,妇产科医生应注意下列问题:一是胚胎着床后仍有约31%的孕妇会发生自然流产;二是妇产科常 见的急腹症异位妊娠,有约2%的发生率;三是有输卵管绝育史或手术史的患者,有10%-20%会出现输卵管妊娠; 2.2异位妊娠和输卵管妊娠这两种情况在再次妊娠的孕妇中较为多见,而且在我国异位妊娠发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近年来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较多,这种技术所致异位妊娠风险可能增加2倍。国内早产占分娩总数的5%-15%,出生后一岁以内

死亡的婴儿中早产儿约占67%。其中自发性早产为最常见的类型,自发性早产的高危因素包括:早产史、妊娠间隔不超过18个月或大于五年。 2.3治疗性早产(由于母体或胎儿的健康原因不允许妊娠,在未足37周时采取引产或剖宫产终止妊娠)也可见到,终止妊娠的常见指征有:子娴前期、妊娠合并症(慢性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肝病、肾脏疾病)血型不合的溶血。 2.4这些情况可见于孕妇本身有疾病并且已经生育了一胎,生育一胎时没有出现意外,因此执意要生育二胎的人。对于妊娠特有疾病,妇产科医生也应加以重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与高血压并存的一组疾病,发生率约5%-12%。 该组疾病严重影响母婴的健康,低体重儿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发生明显增多。 2.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二胎中较为多见,其高危因素有:孕妇产龄高于40岁子娴前期病史高血压慢性肾病糖尿病初次产检时BMI值大于或等于35kg/㎡,子娴前期家族史, 本次妊娠为多胎妊娠妊娠间隔时间大于或等于10年以及早孕期出现过血压偏高。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再次妊娠时复发率高达33%-69%,远期糖尿病几率增加,17%-63%将发展为青少年型糖尿病,同时,远期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生率也高。 2.6孕妇患GDM时,巨大儿发生率高达25%-42%,胎盘血管异常导致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为21%,早产发生率为10%-25%,胎儿畸形的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孕妇,胎儿严重畸形的发生率为正常孕妇的7-10倍,孕前患糖尿病者应在妊娠期加强对胎儿畸形的筛查。 3、二胎时胎盘及胎膜异常也经常发生。 多次流产、剖宫产等为子宫内膜损伤引发前置胎盘的常见因素。高龄产妇、经产妇为胎盘早剥的高危因素。有胎盘早剥史的孕妇再次发生胎盘早剥史的风险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