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总复习提纲

统计学总复习提纲
统计学总复习提纲

统计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

1)统计的含义:

统计一词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三种含义,但最基本的还是统计工作。没有统计工作就不会有统计资料,没有丰富的统计实践经验就不会产生统计科学。

2)统计的研究对象: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统计工作的规律,即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是一门方法论科学。

3)统计的特点:

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

2、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1)总体:

总体是指在某种共性的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

总体有三方面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总体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2)总体单位:

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叫总体单位。

总体和总体单位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来确定的。

3)标志:

标志是指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标志可分为数量标志(用数字回答问题)和品质标志(用文字回答问题)。

标志还可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

不变标志:所有总体单位共同具有的特征。它是构成总体的必要条件和确定总体围的标准。可变标志:在总体各单位之间必然存在差异的标志。

4)变量:

可变标志中既有品质标志也有数量标志。可变的数量标志就叫变量。

变量的具体数值叫变量值。

凡变量值只能以整数出现的变量,叫离散变量。

凡变量值可作无限分割的变量,叫连续变量。

5)指标与指标体系:

指标: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指标体系:以共同的研究目的为纽带而相互联系的一系列统计指标。

6)指标与标志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有二:第一,指标说明总体的特征;而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第二,指标只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所有指标都要用数字来回答;标志则既有反映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用数字回答),也有反映总体单位的品质特征(用文字回答)。

二者联系:

主要表现:许多标志的数值都是由总体各单位的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汇总而得来的。

品质标志虽然本身不具有数值,但有些指标是按品质标志分组分组计算得出。由于总体和总体单位可随统计研究的目的而易位,故指标和数量标志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变换。

第二章:统计调查

1、统计调查: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2、统计调查的基本原则:

1)要实事,如实反映情况

2)要及时反映,及时预报

3)要数字与情况相结合

3、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1)普查:

普查是指为搜集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某时某地的情况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2)随机抽样调查:

又叫概率抽样,是指按随机原则(机会均等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借以对端和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方法。它是各种非全面调查方法中最科学的一种方法。(抽样调查即非全面调查。按抽选调查单位方法的不同,它分为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两类。)

3)非随机抽样调查:

是指调查者有意识地或随意而非随机地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的统计方法。

非随机抽样不遵循随机原则,不能事先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一般也不用于推算总体指标。4)定期统计报表:

A.是指按国家同一规定的指标体系、表格形式、报送程序和报送时间,定期地自下而上地向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的一中统计调查形式。

它是国家取得经常性的基本统计资料的手段。

它即可用于全面调查,也可用于非全面调查。

B.

按容的不同,可分为基本统计报表和专业统计报表。

按报告周期的不同,可分为日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

按报告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电讯报和表式报。

4、非随机抽样的类型

1)重点抽样:

是指只对总体中为数不多但影响颇大(其标志值在总体标志总量中所占比重较大)的重点单位进行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适用于分布比较集中的事物。

特点: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几时地掌握总体的基本状况及其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2)典型抽样:

是指根据对调查对象的初步了解,有意识地从中挑选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特点:灵活方便,反应迅速,省时省力,深入具体,可以把数字和情况结合起来。

作用:a.“解剖麻雀”,推论一般,指导全局。

b.研究新事物,推广新鲜经验,促进新生事物的发展。

c.有利于全局与典型、数字与情况的结合,促进统计研究的深化。

3)任意抽样:

又叫方便抽样或随意抽样(不是随机抽样)。是指调查者随意抽取调查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方法,但不保证每个单位都有相等的中选机会。

4)配额抽样:

配额抽样就是在对总体作若干种分类和样本总容量既定的情况下,按配额(按一定要求给定的样板单位数)从总体各部分抽取调查单位进行调查的方法。

5、调查误差的概念和种类

概念:是指调查所得的统计数字与调查对象的实际数量之间的差异,即调查所得的数量大于或小于调查对象的实际数量之差。

种类:

1)工作误差:由于调查工作中的食物所造成的误差。

2)代表性误差:以部分推断总体时必然存在的误差。

第三章:统计整理

统计整理的程序-审核,分组,汇总,制表

统计分组的种类:按作用目的分: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分析分组;按标志的多少和分组形式分:简单分组,复合分组,并列分组;按指标的性质分:品质分组,数量分组。(P43)

1.统计分组(根据社会经济现象的特点和统计研究的目的要求,按照某种重要

指标把总体分为若干部分的科学分类)

1.1.组数(即将总体分为几组)

品质分组的组数确定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PPT)统计研究的要求(书:统计研究的任务)与(PPT)事物本身的属性(书:事物的特点).

数量分组的组数直接取决于两个因素-总体的标志变异全距;组距

在等距分组的条件下,组数等于全距/组距。

全距=最大指标值-最小指标值

1.2.组距

组距=各组的最大指标值(上限)-各组最小指标值(下限)

组数组距确定的斯特杰斯经验公式:

n=1+lg(N)/lg(2) 或是n=1+1.33lg(N)

d = R/n = (Xmax-Xmin)/1+1.33lg(n)

n:数组;N:总体单位数;d:组距;R:全距

Xmax:最大变量值; Xmin:最小变量值

1.3.组限(每组两端的数值)

每组的起点数值(最小值)为下限;终点数值(最大值)为上限。

组限的形式:

重合式:相邻两组中,前一组的上限与后一组的下限数值相重。一般用与连续变量。组距=本组上限-本组下限

不重合式:前一组的上限与后一组的下限,两值紧密相连而又不相重复。一般用于离散变量。组距=下组下限-本组下限=本组上限-上组上限

1.4.组中值

重合式:组中值=(上限+下限)/2=下限+组距/2=上限-组距/2

不重合:组中值=(本组下限+下组下限)/2=本组下限+组距/2=下组下限-组距/2

组距式分组中,常常遇到首末两组“开口”的情况,即有第一组上限无下限,最后一组由下限无上限,此时,组中值=上限-邻组组距/2=下限+邻组组距/2

2.分布数列及其种类

2.1.分布数列:指反映总体单位在各组的分布状况的一系列数字,又叫次数分布或是次数

分配。其包含两要素:一是组的名称;二是各组的次数(也称频数)或是频率。2.2.分布数列的种类(以下数列见表p54-57)

2.2.1.按分组指标分:品质数列(由各组名称和各组单位数构成);变量数列(由变量和次

数两个要素构成)

2.2.2.按分组形式分:单项式数列(各组都由一个具体的变量值(单项)来表示的数列);

组距式数列(指各组都由两个变量值界定的变量区间(组距)来表示的数列,它又分为等距数列和不等距数列)。注:它们都属于变量数列。

2.2.

3.按次数分布的特征分:钟形分布数列(其中包括正态分布,偏态分布-右偏分布,左

偏分布),U形分布数列,J形分布数列(包括J形,倒J形)

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1.总量指标和种类

1.1.总量指标: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总规模,

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综合指标。也称为绝对指标。表现形式:绝对数,增量。

1.2.总量指标的种类

1.2.1.按总量指标的总体容分

总体总量即总体单位数,它是由每个总体单位加总而得到的。

标志总量是指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得总和。

1.2.2.按其时间状态分

时期指标也称为时期数。其特点:时期指标可以累计相加;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期的长短密切相关。

时点指标也称为时点数。其特点:各时点指标不能累计相加;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无直接的关系。

1.2.3.按计量单位分;

实物指标是指以实物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即以事物的物理属性或自然属性为计量单位的指标。实物单位分为: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专用单位;复合单位;标准实物单位。例见(P79)

价值指标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总量指标。

劳动量指标是以劳动量单位计量,即以劳动时间为计量单位的指标。相对指标和种类及各种相对指标的计算

1.3.相对指标(指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进行对比的比值,也称为相对数)

其表现形式:无名数;有名数。

无名数是抽象化的数值,表现形式:成数,系数,倍数,百分数,千分数等。(P81)

有名数是指有具体容的计量单位的数值。其有单名数和复名数之分。(p82)1.4.计划完成相对数及其派生公式

1.4.1.其指计划期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数之比。其考核、反映计划完成的程度(进

度)。计划完成相对数=实际完成数/计划完成数×100%(分子分母位置不能互换)。超额完成(或未完成)绝对数=实际完成数-计划数

1.4.

2.派生公式:(1)产量,产值增长百分数:计划完成相对数=(100%+实际

增长%)/(100%+计划增长%)×100%(2)产品成本降低百分数:计划完成相对数=(100%-实际降低%)/(100%-计划规定降低%)×100% 1.5.结构相对数(部分占全体的比例,反映事物的部构成、性质、质量及其变化。)

结构相对数=总体某部分数值/总体数值×100%

特点:同一总体的结构相对数之和应为100%,且分子分母位置不能互换。

1.6.比例相对数(指同一总体某一部分数值与另一部分数值对比的比值。反映

总体各部分间的在联系与比例关系。(同一总体不同部分比较))

比例相对数=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同一总体另一部分数值

特点:分子分母可互换,且属于同一个总体。

1.7.比较相对数(同一时间的同类指标在不同空间对比的比值。反映同类现象

在不同空间的数量差异。)

比较相对数=甲地区(单位)某指标数值/乙地区(单位)同一指标数值

特点:用百分数或倍数表示,分子分母可替换

1.8. 动态相对数(某一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期两个数值对比的比率。又称发

展速度或指数。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与程度。)

动态相对数=报告期数值/基期数值×100%

其中:报告期又称计算期,是研究或计算时期。基期是作为比较基础的时期。

特点:分子与分母的位置一般不能互换。常用百分数、倍数、千分数表示。

1.9. 强度相对数(是指两个性质不同而又相互联系指标之比。①反映一国一地

的发展水平、力量强弱。②反映事物存在的密度、普遍程度、运动强度、负担强度。③反映经济效益的高低。)

强度相对数=某一指标数值/另一有联系的指标数值

特点:有些指标分子与分母可互换,形成正指标和逆指标两种计算方法,数值大小与强度成正比为正指标,反之为逆指标。计量单位常用复名数。

第五章:平均指标

1、平均指标及其种类;

平均指标概念:平均指标是指同质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是总体的代表值。它也是描述分布数列集中趋势的指标。

种类:算数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2、各种平均指标的计算:

算术平均数:简单和加权

x x 1x ...x x X n i n 21∑∑==+++=

简单算数平均数公式:

加权算数平均数:

交替标志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简单和加权

几何平均数:简单和加权

简单几何平均计算公式: 加权集合平均计算公式:

众数:指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不唯一)

中位数:如果将总体各单位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局域中点位置那个标志值就是中位数。(奇数个数据:(n+1)/2, 偶数个数据n/2)

3、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关系:

(1)在正态分布的情况下,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完全相等

(2)在偏态分布的情况下,变量数列是右偏时,就有众数<中位数<算数平均值

(3)在偏态分布的情况下,变量数列是左偏时,就有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的关系:

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是三种不同形式的平均数,分别有各自的应用条件。进行统计研究时,若适宜采用算数平均数,就不能用调和平均数或几何平均数;若适宜用调和平均数,就不能才有其他两种平均数。但从数量关系上来考虑,如果用同一资料(变量各值不相等)计算以上三种平均数,其结果则是:算数平均数大于几何平均数,而几何平均数又大于调和平均数。当所有的变量值都相等时,这三种平均数则相等。

∑∑=++++++=f

xf f ...f f f x ...f x f x X n 21n n 2211P N N N N N 0N 1f xf X 12121==+?+?==∑∑)(111)(111加权平均式简单平均式∑∑∑∑∑∑====f x f f

f x H x n n x H n n 1

i i n n 21X X X X G ∏==??????=∑=∑??????==∏

=n

1i i n 21f n 1

i f i f f n f 2f 1x x x x G

健康管理师教学大纲

健康管理师培训标准 1.职业代码:X2-05-05-09 2.职业定义:从事个体或群体健康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咨询、指导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等工作的专业人员。 三级健康管理师培训标准 1.培训目标 1.1总体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要使培训对象掌握健康管理的基础知识,能运用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本职业信息收集、信心管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跟踪随访、健康教育、实施干预方案、监测干预效果等常规工作。 1.2理论知识培训目标 依据《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对三级健康管理师的理论知识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健康管理工作的职业道德、职业守则、健康管理基本知识、健康保险相关知识、医学基础知识、相关的法律、法规等知识。 1.3 专业能力培训目标 依据依据《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对三级健康管理师的专业能力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信息收集、信息管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跟踪随访、健康教育、实施干预方案、监测干预效果的基本方法,达到独立上岗工作的水平。 2 .培训机构要求 2.1编制说明 本标准规定了三级健康管理师培训机构的主体资格、组织机构、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师、教学设施和场地等基本条件。按30人/周期的培训能力编制本标准。 2.2适用范围 本标准试用于国家职业三级健康管理师试技能培训机构。

2.3主体资格 健康管理师培训机构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者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委托直属下级机构。 2.4组织机构 健康管理师培训机构应设有教学、培训师、学员、质量、结业考试和设施和设备等管理组织。组织机构可以综合设置。 2.5人员配置 2.5.1负责人 负责培训机构全面管理工作。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具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高级以上技术职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培训或教育工作20年以上。 2.5.2助理 协助负责人管理培训机构的日常工作。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培训或教育培训工作15年以上。2.5.3工作人员 2.5.3.1办公室人员:2人以上,其中主任1人,专职,协助负责人管理培训机构日常事物,承担培训的具体事物性工作,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熟悉培训工作。 2.5.3.2培训师:自有培训师不得少于3人。配备流行病、统计、营养、运动、健康教育方向教师至少1名,均须从事教学工作三年以上,并具备本专业或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持有卫生部人才中心签发的培训师聘任证书。 2.5.3.3教学组织人员:培训师中核心师资担任。制定培训课程计划、安排相关授课人员、组织撰写培训讲义等。须至少在核心期刊发表“健康监测”、“健康风险评估”、“健康指导”、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相关领域论文一篇。 2.5.3.4设备维修、保养人员:负责机构培训设备维修、保养及材料管理。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熟悉设备原理及使用,并持有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2.5.3.5财务管理人员:按财务管理规定配备。负责培训机构收费和日常账务管理。必须持有财务专业证书。

《统计学基础(第2版)》教学大纲

《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金融保险、电子商务课程类型职业基础课学分数3 学时数48 第一部分总纲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 1.课程性质 统计学基础是为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经济管理工作者和经济研究人员所必备的一门知识。它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 2.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统计工作的基础理论、主要方法和基本技能;以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一般原理和原则为主,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各项经济工作、财会工作和管理工作奠定分析研究的基础。 3.前导课程与后续课程 该课程的开出一般在经济数学、经济学基础之后。

二、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 宋粉鲜,陈世文.《统计学基础》,现代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 2. 宋粉鲜,陈世文.《统计学基础——习题与实训》,现代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 3. 栗方忠.《统计学原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4. 栗方忠.《统计学原理标准化题型习题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5. 马庆国.《管理统计》,科学出版社,2 002年8月。 6. 贾俊平.《统计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7. Douglas A. Lind, William G. Marchal, Robert D. Ma son. Statistical Techniques in th Business and Economics(11 ed.).中信出版社,2002年。 8. Ron Larson, Betsy Farber. Elementary Statistics.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三、大纲执行说明 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两部分。

心理和教育统计学课后题答案解析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一章答案 1名词概念 (1 )随机变量 答: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准确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2)总体 答:总体(population )又称为母全体或全域,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3)样本 答: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4)个体 答: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5)次数 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作频数,用f表示。 (6)频率 答: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事件数目,通常用比例或百分数来表示。 (7)概率 答:概率(probability), 概率论术语,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度量指标。其描述性定义。随机事件A在所有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值,称为事件A的概率,记为P(A)。 (8)统计量 答: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作特征值。 (9)参数 答: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观测值 答:随机变量的取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多个观测值。 2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 答:(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 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 找出心理与教育统计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具体讲,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 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2)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有重要的意义。 ①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它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现实世界各个领域的客观事实之中。它的主 要任务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预测和分类,从而揭示蕴藏于其中的种种因果关系。要提高对客观 事实观测及分析研究的能力,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统计学正是提供了这样一种科学方法。统计方法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②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心理与教育科研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 凡是客观存在事物,都有数量的表现。凡是有数量表现的事物,都可以进行测量。心理 与教育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它也有数量的表现。虽然心理与教育测量具有多变性而 且旨起它发生变化的因素很多,难以准确测量。但是它毕竟还是可以测量的。因此,在进行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时,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对心理与教育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心理与 教育统计就是对心理与教育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的科学工具。 ③广大心理与教育工作者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具体意义。 a. 可经顺利阅读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 b. 可以提高心理与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

432--《统计学》考试大纲

432--《统计学》考试大纲 一、基本要求 《统计学》考试的目的在于考查考生对统计学及其在社会经济应用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要求是: 1.准确地理解《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2.准确地把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 3.正确理解统计分析的方法; 4.能够应用《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社会经济实际问题; 5.了解统计学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动态。 《统计学》课程考试对考生的具体要求分为四个层次: 1.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2.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掌握有关概念和原理的区别与联系。 3.简单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一两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4.综合应用: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二、考试范围 1.导论 识记:统计学的概念、数据类型、总体和样本概念。 领会:数据分类的标准、总体和样本的区别、参数和统计量的区别。 2.数据的来源 识记:常用的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方法。 领会:不同抽样方法适用的条件。 3.数据的描述 识记: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的测度、几种常用图形的使用和区别。 应用:会计算分组数据和原始数据的均值、方差、标准差、离散系数。 4.参数估计 识记:点估计、区间估计概念。 综合应用:一个总体均值和比例的区间估计;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样本量的计算。 5、假设检验 识记:两类错误、原假设、临界值概念。 综合应用:一个总体均值和比例的假设检验,包括单侧、双侧、大样本、小样本等情况;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统计学(第六版)》教学大纲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授课对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社会学专业、档案学专业、新闻学专业等 开课学期:第3、4、5、6学期 学分:4学分 主讲教师:……等 指定教材: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编著,《统计学》(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教学目的: 《统计学》是为我校非统计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总课时约54学时。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有关统计知识方面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应达到的总体目标是: 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各种统计方法,并理解各种统计方法中所包含的统计思想。 使学生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不同特点、应用条件及适用场合。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1章导论 课时:1周,共3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统计及其应用领域 一、什么是统计学 统计学的概念。描述统计。推断统计。 二、统计的应用领域 统计在共生管理中的应用。统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统计的误用与正确使用。 三、历史上著名的统计学家 一些主要的统计学家。 第二节统计数据的类型 一、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二、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观测数据。实验数据。 三、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 第三节统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总体和样本 总体。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样本。样本容量。 二、参数和统计量 参数。统计量。 三、变量 变量。变量的类型。 第2章数据的收集 课时:1周,共3课时

第一节数据来源 一、数据的间接来源 二手数据。 二、数据的直接来源 统计调查方式。数据的收集方法。 第二节调查设计 一、调查方案的结构 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二、调查问卷设计 问卷的结构。提问项目设计。回答项目的设计。问题顺序的设计。第三节数据质量 一、数据的误差 抽样误差。非抽样误差。 二、数据的质量要求 第3章数据的图表展示 课时:1周,共3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数据的预处理 一、数据审核 原始数据的审核。二手数据的审核。 二、数据筛选 数据筛选的意义。用Excel进行数据筛选。 三、数据排序 数据排序的作用。用Excel进行数据排序。 第二节分类和顺序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一、分类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频数与频数分布。用Excel制作频数分布表。分类数据的图示方法。 二、顺序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累积频数与累积频率。顺序数据的图示方法。 第三节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一、数据分组 分组方法。 二、数值型数据的图示 直方图。茎叶图和箱线图。线图。雷达图。 第四节统计表 一、统计表的构成 二、统计表的设计 第4章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课时:1周,共3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集中趋势的度量

教育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

《教育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 1.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 2.一般情况下,大样本是指样本容量.大于30 的样本。 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名称,它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4.统计工作的三个基本步骤是:、和。 5.集中量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趋势的。 6.“65、66、72、83、89”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是。 7.6位学生的身高分别为:145、135、128、145、140、130厘米,他们的众数是。 8.若某班学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差是8分,平均分是80分,其标准差系数是。 9.参数估计的方法有和两种。 10.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是负数,则它们之间存在。 1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和的关系。 12.标准差越大,说明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越,标准差越小,说明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越。 1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和。 二、判断题 1、教育统计学属于应用统计学。()

2、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3、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 4、汉族是一个品质标志。() 5、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量数称为差异量数。() 6、集中量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7、在一个总体中,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可能相等。() 8、同一总体各组的结构相对指标数值之和不一定等于100%。() 9、不重复抽样误差一定大于重复抽样误差。() 10. 一致性是用样本统计量估计统计参数时最基本的要求。() 三、选择题 1.某班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2岁,这里的22岁为( )。 A.指标值 B.标志值 C.变量值 D.数量标志值 2.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填报单位 D.调查表 3.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 A.确定组数和组距 B.抓住事物本质 C.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D.统计表的形式设计 4.下列属于全面调查的有( )。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5.统计抽样调查中,样本的取得遵循的原则是( )。 A.可靠性 B.准确性 C.及时性 D.随机性 6. 在直线回归方程Yc =a+bx中,b表示( )。 增加1个单位,y增加a的数量增加1个单位,x增加b的数量 增加1个单位,x的平均增加量增加1个单位,y的平均增加量 7.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A、工资总额 B、单位产品成本 C、合格品率 D、人口密度 8.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重复抽样的抽样极限误差增加1倍,则样本单位数变为( )。 A.原来的2倍 B.原来的4倍 C.原来的1/2倍 D.原来的1/4倍 四、简答题 1.学习教育统计学有哪些意义?

临床医学专业(病理诊断方向)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病理诊断方向)专业使用 XXXXXXX教务处 2003年5月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病理诊断方向) 总学时:38,其中理论学时:26、实验或上机学时:12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医学统计学是开展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认识和揭示医学领域里各种数量特征的科学分析方法,是使医学科研得以成功的一种重要辅助工具。医学统计学的主容包括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及研究设计的部分内容。 本课程通过讲授、课堂实习、课堂讨论,使学生熟悉统计的基本理论、掌握统计方法的应用,加深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目的让学生建立统计学的观念,培养统计学的思维,学会从不确定性、机遇、风险和推断的角度去思考医学问题,以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研究能力。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本门课程的前继课程是:数理统计学和概率论、计算机基础和数据库。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医学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统计方法。理论课着重讲授教材的重点、难点,启发和帮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自学能力。 2、掌握医学资料的正确整理方法,统计图表的绘制及注意事项,常用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选用原则。初步掌握使用计算机软件计算常用统计指标。 3、培养学生正确的统计思想,培养学生分析医学资料的初步技能,为同学今后从事医学教学、科研、临床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理论课以课堂讲授为主,实验课计算机操作。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的教学方法。 重点:医学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统计方法。 难点:统计资料的分析方法 五、建议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讲授学时实验序号实验或上机学时备注 第八章:医学统计学的基本内容 4

432统计学大纲

432统计学(专业学位) 《统计学》考试大纲 Ⅰ考试目标 《统计学》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应用统计硕士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和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应用统计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便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统计专业人才。本课程考试主要测试考生掌握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一些基本统计方法。要求考生具有以下能力: 1. 能熟练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2. 具有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的基本能力; 3. 能掌握基本的概率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推断统计中。 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Ⅲ考试内容 一、描述统计与数理统计学部分 1.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2.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 3.数据的预处理; 4.用图表展示定性数据; 5.用图表展示定量数据; 6.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水平:平均数、中位数、分位数和众数;

7.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差异:极差、标准差、样本方差; 8.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 9.一个总体和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10.样本量的确定; 11.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12.一个总体和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13.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14.单因子和双因子方差分析的实现和结果解释; 15.变量间的关系;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的差别; 16.一元线性回归的估计和检验; 17.用残差检验模型的假定; 18.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19.多元线性回归的拟合优度和显著性检验; 20.多重共线性现象; 21.时间序列的组成要素; 22.时间序列的预测方法。 二、概率论部分 1. 事件及关系和运算; 2. 事件的概率; 3. 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 4. 随机变量的定义; 5.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分布函数:离散型均匀分布、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 6.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均匀分布、指数分布、正态分布; 7. 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8. 随机变量函数的期望与方差。 IV 参考书目 [1] 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统计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 茆诗松, 程依明等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统计学提纲第五章

第五章抽样推断 第一节抽样推断的相关基本概念 一、抽样调查 (一)什么是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选取部分单位进行 观察,用所获得的样本数据推算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二)抽样调查的特点: 1.按随机原则去抽取调查单位。随机原则也就是机会均等的原则,每个 单位被抽中的机会相等。其目的是保证抽出的样本是随机样本。 2.以样本数据估计总体参数或检验总体的某种假设。抽样调查虽仅是直接调查被抽取的那一部分样本,但其目的是着眼于研究总体的数量特征。 3.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三)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 1.能够解决全面调查无法或难以解决的问题; 2.对能取得全面资料,但不必进行全面调查的情况。 3.可以补充和订正全面调查的结果;4.可用于对总体的某种假设进行检验,为行动决策提供依据。(四)抽样调查的基本形式 基本形式有简单随机抽样、类型随机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中抽选样本单位进行调查。这里,不论是重复抽样还是不重复抽样,每个单位都有相等的中选机会。 2.类型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先将总体单位按某一标志分类,然后按随机原则直接从各类中抽取一定的样本单位进行调查。

3.等距抽样(机械抽样或系统抽样)它是先将总体单位按某一标志进行排列,再按照一定的间隔抽取样本单位进行调查。 4.整群抽样(集团抽样)整群抽样是先将总体单位按某一标志进行分群,再按随机原则从各群中抽取部分群,对抽中的群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是抽样组织方式。 二、抽样推断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一)抽样推断是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以样本实际数据计算的样本指标推算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二)抽样推断的主要内容为: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三、抽样的有关基本概念 (一)全及总体和样本总体 1.全及总体简称总体,又称母体,它是指所要认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也就是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单位的集合体。 2.样本总体简称样本,又称子样,是从全及总体中抽取,代表全

教育统计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教育统计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 1、教育统计学,就是应用数理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对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等途径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推断,从而揭示蕴含在教育现象中的客观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统计学既是统计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教育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两种科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从学科体系来看,教育统计学属于教育科学体系的一个方法论分支;从学科性质来看,教育统计学又属于统计学的一个应用分支。 2、描述统计主要是通过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出简单明白的统计量数来描述庞大的资料,以显示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又叫分析统计,它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从我们所研究的全体对象(即总体)中,按照等可能性原则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出总体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个体组成样本,在样本所提供的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概率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对总体的情况进行科学推断的一种统计方法。 3、在自然界或教育研究中,一种事物常存在几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或获得几种可能的结果,这类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随机现象具的特点: (1)一次条件完全相同的实验有多种可能的结果(这样的实验称为随机实验); (2)在实验之前不能确切知道哪种结果会发生; (3)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重复进行这样的实验。 4、总体,也叫做母体或全域,是指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个体的总和。 当所研究的总体数量非常大时,可以从总体中抽取其中一部分个体来观测,由此来推断总体的信息,从总体中抽出的这部分个体就称为样本,它是用以表征总体的个体的集合。 通常将样本中样本个数大于或等于30个的样本称为大样本,小于30个的称为小样本。 5、复置抽样指每次抽出的个体经观测后,仍放回原总体,然后再从总体中抽取下一个个体。 6、反映总体特征的量数叫做总体参数,简称参数。反映样本特征的量数叫做样本统计量,简称统计量。 参数是总体的真正数值,是固定的常量,理论上应该通过计算总体中全部个体的数值而获得,但由于总体中个体的数量通常很大,总体参数往往很难获得,在统计分析中一般通过样本的数值来估计。在进行推断统计时,就是根据样本统计量来推断总体相应的参数。 第二章 1、按照数据的来源,可分为计数数据和度量数据;按照数据的取值情况,可分为间断性数据和连续性数据;按照数据的测量水平,可分为称名数据、顺序数据、等距数据和比率数据。 2、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包括对数据进行排序、统计分组、绘制统计图表等。 3、表的结构要简洁明了;表的层次要清晰;主谓分明。 4、连续性数据:(2),(3);间断性数据:(1),(4)。 5、略 6、(1)50;(2)75;(3)34;(4)5;(5)45

北京工商大学-2018年-研究生入学初试自命题科目-432统计学考试大纲

目录 I 考查目标 (2)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2) III 考查内容 (2) IV. 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 (3)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考试大纲 I 考查目标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应用统计硕士生儿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应用统计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统计专业人才。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掌握数据处收集、处理和分析的一些基本统计方法。 具体来说。要求考生: 1.掌握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基本分方法。 2.掌握数据分析的金发原理和方法。 3.掌握了基本的概率论知识。 4.具有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的基本能力。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允许使用计算器(仅仅具备四则运算和开方运算功能的计算器),但不得使用带有公式和文本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统计学120分,有以下三种题型: 单项选择题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简答题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计算与分析题2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概率论30分,有以下三种题型: 单项选择题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简答题1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计算与分析题1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III 考查内容 一、统计学 1.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2.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 3.数据的预处理。 4.用图表展示定性数据。 5.用图表展示定量数据。 6.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水平:平均数、中位数、分位数和众数。

专业型硕士《统计学》考试大纲

专业型硕士《统计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统计学 科目代码:432 适用专业:应用统计 参考书目:《统计学》,贾俊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茆诗松、程依明、濮晓龙,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考试内容要求 I 考查目标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应用统计硕士生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应用统计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统计专业人才。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掌握数据处收集、处理和分析的一些基本统计方法。 具体来说,要求考生: 1.掌握基本的概率论知识。 2.掌握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基本方法。 3.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具有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的基本能力。 II考查内容 一、统计学 1.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2.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 3.数据的预处理。 4.定性、定量数据的图标表示。 5.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水平:平均数、中位数、分位数和众数。 6.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差异:极差、标准差、样本方差。 7.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 8.一个总体和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9.样本量的确定。 10.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11.一个总体和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12.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13.单因子和双因子方差分析的实现和结果解释。 14.变量间的关系;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的差别。

2017年秋教育统计学答案(20200627082742)

综合作业20170802 1. (单选题)从含有N 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 个元素作为样 本,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相同的机会(概率)被抽中, 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 )(本题6.0分) 简单随机抽样 整群抽样 系统抽样(等距抽样) 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6 2. (单选题)从含有N 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 个元素作为样 本,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样本量为 n 的样本都有相同的机会(概 率)被抽中,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 )(本题6.0分) A 、简单随机抽样 3 B 、整群抽样 B c 、系统抽样(等距抽样) D 、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B 、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0 3. (单选题)从总体中抽取一个元素后,把这个元素放回到总 体中再抽取第二个元素,直至抽取n 个元素为止,这样的抽样方 法称为()(本题6.0分) 重复抽样 不重复抽样 整群抽样 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6 4. (单选题)一个元素被抽中后不再放回总体, 然后再从所剩 下的元素中抽取第二个元素, 直至抽取n 个元素为止,这样的抽 样方法称为()(本题6.0分) B 、

3 A 、重复抽样 3 B 、不重复抽样 3 c 、整群抽样 d D 、 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6 5. (单选题)在抽样之前先将总体的元素划分为若干类,然后 为()(本题 6.0分) 简单随机抽样 整群抽样 系统抽样(等距抽样) 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6 从各类中抽取一定数量的元素组成一个样本, 这样的抽样方式称 B 、

2018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8《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

二、教学时数分配

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内容设置 第一章数据与统计学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明确统计学的性质和特点,掌握数据的基本类型,正确地理解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术语,了解统计学的基本应用范围,从大的方面、从体系和主线上掌握这门课程的内容,这是学习《统计学》的起点。 本章的重点、难点: 重点: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及其特征;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区分;统计 学的基本概念。 难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研究方法 内容设置: 1.1统计学的性质及其种类 1.2统计的应用领域 1.3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4 统计研究方法

第二章数据的采集、整理和显示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统计数据搜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掌握各种方法的特性。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数据调查方式和方法,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为以后各章学习统计分析方法打下基础。 本章的重点、难点: 重点:统计调查方法;统计调查体系;统计分组;频数分布与变量数列 的编制;全距、组距与组数的关系 难点:统计分组;频数分布数列的编制方法与技巧 内容设置: 2.1数据的采集 2.2数据的整理 2.3频数分布 2.4数据的显示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数据分布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的测度,重点掌握分组数据的均值和标准差及变异系数的计算,并能加以灵活运用,了解数据分布形状(即偏度与峰度)及其测度。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集中趋势的测度指标及其计算方法;离散趋势的测度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与应用场合;离散程度测度指标的计算方法与应用场合 内容设置: 3.1集中趋势的测度 3.2离散趋势的测度 3.3偏度和峰度的测度(自学) 3.4 相对位置的测度及异常值的检测 第四章时间序列分析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时间数列的定义、种类,掌握计算时间序列的水

统计学复习提纲(整理)

统计学复习提纲(学生用) 一、单选题 1.一项调查表明,在所抽取的1000个消费者中,他们每月在网上购物的平均花费是200元,他们选择在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这里的参数是( C ) A.1000个消费者 B.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 C.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的平均花费 D.1000个消费者的平均花费 2.为了调查某学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从男生中抽取60名学生调查,从女生中抽取40名学生调查,这种抽样方法属于( D ) A.简单随机抽样 B.整群抽样 C.系统抽样 D.分层抽样 3.某班学生平均成绩是80分,标准差10分。如果已知该班学生的考试分数为对称分布,可以判断考试分数在70-90分之间的学生大约占( C )一个标准差范围 A. 95% B.89% C.68% D.99% 4.已知总体的均值为50,标准差为8,从该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64的样本,则样本均值的期望(等于总体均值)和抽样分布的标准差分别为( B ) A. 50,8 B. 50,1 C. 50,4 D. 8,8 5.根据某班学生考试成绩的一个样本,用95%的置信水平构造的该班学生考试分数的置信区间为75-85分。全班学生的平均分数( B&D )【有争议,两个中任选一个都对】A.肯定在这一区间内 B.有95%的可能在这一区间内 C.有5%的可能在这一区间内 D. 或者在区间内,或者不在。 6.一项研究发现,2000年新购买小汽车的人中有40%是女性,在2005年所做的一项调查中,随机抽取120个新车主中有57人为女性,检验2005年薪车主中女性的比

例是否显著增加,建立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为( C ) A. H 0: π=40%,H 1: π≠40% B. H 0: π≥40%,H 1: π<40% C. H 0: π≤40%,H 1: π>40% D. H 0: π<40%,H 1: π≥40% 7.在回归分析中,因变量的预测区间估计是指( B )。 A. 对于自变量x 的一个给定量x 0,求出因变量y 的平均值的区间 B. 对于自变量x 的一个给定量x 0,求出因变量y 的个别值的区间 C. 对于自变量y 的一个给定量y 0,求出自变量x 的平均值的区间 D. 对于自变量y 的一个给定量y 0,求出自变量x 的个别值的区间 8.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如果F 检验表明线性关系显著,则意味着( A ) A. 至少有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 B. 所有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 C. 至少有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显著 D. 所有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显著 9.如果时间序列的逐期观察值按一定的增长率增长(即增长的增长)或衰落,则适合的预测模型是( D ) A.移动平均模型 B.指数平滑模型 C.线性模型 D.指数模型 10.设p 为商品价格,q 为销售量,则指数∑∑0010 q p q p 的实际意义是综合反映了( C ) A. 商品销售额的变动程度 B.商品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 [D. 商品价格和销售量的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 11. 根据所使用的计量尺度,统计数据分为( A ) A.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 B.观测数据和试验数据

教育统计学答案

(0282)《教育统计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统计学是研究统计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2.我们所研究的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个体总和称为总体。 3.一般情况下,大样本是指样本容量超过30 的样本。 4.表示总体的数字特征的特征量称为参数。 5.要了解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需计算该组数据的集中量。 6. “65、69、72、87、89”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是76.4 。 7. “78、69、53、77、54”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69 。 8. 6位学生的身高分别为:145、135、128、145、140、130厘米,他们的众数是145厘米。 9. 要了解一组数据的差异程度,需计算该组数据的差异量。 10.有7个学生的语文成绩分别为:80、65、95、70、55、87、69分,他们的全距是40分。 11.若某班学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差是5分,平均分是85分,其差异系数是5.88% 。 12.比较某班学生在身高和体重两方面的差异程度,要把学生身高和体重的标准差转化为差异系数。 13.两个变量之间不精确、不稳定的变化关系称为相关关系。 14.要描述两个变量之间变化方向及密切程度,需要计算相关系数。 15. 若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则它们的相关系数是正数。 16.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是负数,则它们之间存在负相关。 17.质与量的相关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二列相关、点二列相关和多系列相关。 18.品质相关的分析方法包括四分相关、Φ相关和列联相关。 20. 某班50个学生中有30个女生,若随机抽取一个同学,抽到男生的概率是2/5。 21.某一种统计量的概率分布称为抽样分布。 22.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中需要判断两个样本是相关样本还是独立样本。 23. 单纯随机抽样能保证抽样的随机性和独立性。 24. χ2检验的数据资料是点计数据。 25. 单向表是把实测的点计数据按一种分类标准编制而得的表。 26. 单向表χ2检验是对单向表的数据进行χ2检验,即单因素的χ2检验。 27. 双向表是把实测的点计数据按两种分类标准编制而得的表。 28. 双向表χ2检验是对双向表的数据进行的χ2检验,即双因素的χ2检验。 29.假设检验的方法包括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 30.符号秩次检验属于非参数检验。 31.标准正态曲线在Z=0处为最高点。 32.直条图是表示间断变量的统计图。 33.直方图是表示连续变量的统计图。 34.教育统计资料的来源主要是经常性资料和专题性资料。 35.教育调查从范围来看,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36.对数据进行统计分类的标志按照形式可分为性质类别和数量类别。 二、简述题 1.简述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教育统计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有关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工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60学时)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医学统计学 英文名称:Medical Statistics 开课学期: 学时/学分:60 / 4 (其中实习学时:20 ) 课程类型:专业课 开课专业: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 选用教材:马斌荣主编:《医学统计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三版 主要参考书: 1、方积乾主编:卫生统计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2、倪宗瓒主编:卫生统计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 3、余松林主编:医学统计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4、徐勇勇主编:医学统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执笔人:陶育纯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医学统计学是把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医学研究、公共卫生事业和卫生事业管理的一门科学,是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必修的主要课程。医学统计学也是该专业学生将来从事临床医学相关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是加强和提高学生统计分析素养的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很有益处。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医学统计方法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统计表和统计图、医学科研设计方法等。它需要较扎实的语文基本知识及一些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实习等形式进行,注重基本技能训练、严密统计逻辑思维、严谨的工作态度的培养。采用提问、考试等方式评价教学效果。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医学统计方法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 2、掌握常用的和重要的统计分析方法,为将来阅读医学专业书刊和从事临床医学相关科研工作打下必要的统计学基础。 3、熟悉运用统计图表表达统计分析工作中的相关指标。 4、了解医学科研设计常用的基本方法,熟悉医学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 5、熟练掌握科学型计算器统计功能的使用方法,了解统计软件的功能和基本使用方法。 6、注重统计分析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强统计逻辑思维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的培养。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医学统计中的基本概念(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和理解同质和变异、总体和样本、参数和统计量的概念,掌握

西南财经大学2019统计学432考试大纲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考试大纲 Ⅰ考核目标 《统计学》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应用统计硕士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和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应用统计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便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统计专业人才。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掌握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一些基本统计方法。 具体来说。要求考生具有以下的能力: 1.能熟练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2.具有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的基本能力。 3.能掌握基本的概率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推断统计中。 Ⅱ考试形式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Ⅲ考试主要范围 一、描述统计与数理统计学部分 1.统计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2.抽样调查的基本理论; 3.用图表展示定性数据的方法; 4.用图表展示定量数据的方法; 5.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平均数、中位数、分位数和众数;

6.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差异:方差和标准差 7.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一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8.样本量的确定; 9.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步骤; 10.一个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 11.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12.单因素和双因素方差分析的实现和结果解释; 13.变量间的关系、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的差别,相关关系的检验; 14.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和检验; 1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和检验; 16.时间序列的指标分析法与组成要素分析; 17.统计指数理论和编制方法; 18.多指标综合评价。 二、概率论部分 1.事件及关系和运算; 2.事件的概率; 3.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 4.随机变量的定义; 5.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分布函数:离散型均匀分布、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 6.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均匀分布、指数分布、正态分布; 7.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教育统计学和答案

《教育统计学》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下列分布中哪一种是单峰对称分布?( ) A. F分布 B. χ2分布 C. t分布 D.二项分布 2、当一组数据用中位数来反映集中趋势时,这组数据最好用哪种统计量来表示离散程度?( ) A.全距 (差异量) B.四分位距(差异量) C.方差(差异量) D.标准差(差异量) 3、总体不呈正态分布,从该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1000的一切可能样本的平均数的分布接近于:( ) A.二项分布 B. F分布 C.t分布 D.正态分布 4、检验某个频数分布是否服从正态分布时需采用:( ) A. Z检验 B. t检验 C.χ2 检验 D. F检验 5、对两组平均数进行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时,在下面哪种 情况下不需要进行方差齐性检验?( ) A.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相等且小于30; B.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相等且大于30; C.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不等,n1小于30,n2大于30; D.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不等,n1大于30,n2小于30。 6、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

A.若r1=0.40,r2=0.20,那么r1就是r2的2倍; B.如果r=0.80,那么就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达到80%; C.相关系数不可能是2; D.相关系数不可能是-1。 7、当两列变量均为二分变量时,应计算哪一种相关?( ) A.积差相关(两个连续型变量) B.φ相关 C.点二列相关(一个是连续型变量,另一个是真正的二分名义变量) D.二列相关 (两个连续型变量,其中之一被人为地划分成二分变量。) 8、对多组平均数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时需计算:( ) A.F值 B. t值 C. χ2 值 D.Z值 9、比较不同单位资料的差异程度,可以采用何种差异量?() A.差异系数 B.方差 C.全距 D.标准差 10、教育统计学科的基本结构是() A. 描述统计学、量化统计学 B. 描述统计学、推断统计学、量化统计学 C. 描述统计学、推断统计学、多元统计 D. 描述统计学、多元统计、量化统计学 11、统计分析包括() A. 多元分析与方差分析 B. 回归分析与区间分析 C. 方差分析与区间分析 D. 回归分析与方差分析 12、从自变量的一个取值去估计因变量的相应取值的完整分析与计算过程称为() A. 多元分析 B. 回归分析 C. 方差分析 D. 区间分析 13、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是() A. 最小二乘法 B. 点二列相关 C. 二列相关 D. 标准差 14、当一个测验多次测量的结果一致时,它就被认为是可靠的,这一个概念指是统计学中的() A. 信度 B. 效度 C. 一致性 D. 准确性 15、估计测量一致性程度的指标指的是() A.效度 B.一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