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学院专业建设规划

机电学院专业建设规划
机电学院专业建设规划

机电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规划的背景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教育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在我国高校群体中,近年来新成立的众多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

辽东学院是2003年由几所原专科学校合并重组建立的一所综合性地方本科院校。学校成立后,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了办学层次,扩大了办学规模,学科专业均有较大的拓展。

机电学院是辽东学院下属的一所二级工学院,建立于2007年3月。学院现有专、兼职教职工--人。其中,专职教师--人,包括教授3人,副教授——人;硕士—人,在读硕士—人,在读博士2人,实验人员--人,管理人员--人。

学院下设机械系、数控系、电子信息工程系。

目前在校生总数1353人。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学生—-人,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高职专业学生—-人。

学院现有机电工程、电子信息技术等2个二级实验室,下设9个三级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16家,可基本满足学院各专业实验、实训、实习的需要。

学院办学优势主要体现在:

1.专业设置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招生及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2.师资队伍、实验实训条件等办学基础较好;

3.专业覆盖面较广,资源共享条件优越。

同时也有诸多办学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

1.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相对滞后,应尽快从高职教育转向本科教育;

2.高学历教师比例相对偏低,整体科研能力较弱。

3.职称结构不尽合理,助教、讲师比例偏低,师资队伍缺乏活力。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高等教育法》的精神指导未来的工作,贯彻落实《教育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服务行动计划》。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以学科专业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以社会有效需求为导向,面向社会,适应社会,依靠社会,服务社会,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构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需要的多层次、多形式办学体系,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与智力支持。(二)基本原则

1.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原则。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2.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实施“质量优先”的发展战略,把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3.坚持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服务的原则,促进教育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更加紧密结合。

4.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5.坚持突出重点、保证一般的原则,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三、目标、定位、特色

(一)总体目标

在大体保持现有办学规模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人才需求状况及自身条件,加强学科专业建设,重点发展本科专业,适度开展高职教育和继续教育。走以内涵建设为主的发展道路,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突出工学学科应用性特色,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办学质量和效益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中上游的二级工学院。

(二)办学定位

学院类型: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努力,将机电学院建设成为有自身特色和优势,以培养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教学型工学院。

办学层次:以本科教育为主要发展目标,适度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

办学职能:以教学为中心工作,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科技开发、科技应用工作,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第一线,提供人才培养、技术咨询、项目研究等社会服务。

(三)办学特色

针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对薄弱的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四、学科专业规划及措施

(一)总体目标:

“十一五”期间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2006年至2007年。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专业外延发展与内涵建设并重,重点发展本科专业和专业方向,减少和调整高职专业,完成由高职教育向本科教育的转型,为下一阶段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第二阶段为2008年至2010年,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走内涵建设的道路,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各项办学指标逐步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合格评估要求,部分指标达到评估指标体系的优秀标准。到2010年,专业规模达到本科专业2个、本科专业方向2个、高职专业2个。初步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约--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30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60%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达到60%以上。通过引进和培养,使学院拥有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学科专业带头人2~4人,中青年骨干教师6~8人。

(二)主要内容

1.专业建设规划与特色

在现有专业基础上,通过增设本科专业、调整高职专业设置,逐步从目前的高职教育为主转向以本科教育为主。到2010年,专业规模达到本科专业2个、本科专业方向2个、高职专业2个,全日制在校生1600人左右,其中本科在校生1000人,高职在校生600人。具体如下:

本科专业(成立时间)本科专业方向(成立时间)高职专业(成立时间)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004年)机械电子工程(2008~2009年)数控技术(2002年)

电子信息工程(2007~2008年)检测技术(2009~2010年)应用电子技术(1986年)

“十一五”期间,要完成专业外延发展向专业内涵建设的转移。要通过教学改革、项目研究、课程建设等形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点加强本科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到2010年,争取立项或结题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1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建设省级精品课1~2门,校级精品课6~8门,

院级精品课20门。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专业发展方针,优化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内涵,整合教育资源,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办学水平。到2010年,建设1个基础优势本科专业、1个品牌特色本科专业、1个省部级高职教改试点专业,所有本科专业均达到试办专业评估合格标准。

优势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是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重点。该专业正是为先进装备制造业培养专门技术应用型人才,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目前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形势很好。而且,该专业有较长的办学历史,基础较好,有自身的办学优势。

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立足地方产业结构和资源优势,将专业特色定位于含硼新型材料为代表的硼化工方向和以染料、助剂为代表的精细化工方向。这种定位既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又寻找到省内乃至全国各高校化工专业的空白点,实现扬长避短、错位竞争。(2)从丹东区位特点(中国最大的边境口岸城市)及企业需求出发,培养“一专双能”复合型人才。就是说毕业生除具备本专业应知应会的知识和能力外,还应具备报关职业能力和报检职业能力。入世以来,随着国家放宽外贸经营权,许多中小企业对这类复合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剧增。这种定位既适应社会需要,又使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占据优势。

2.课程建设及精品课程建设

开展本科合格课程建设,提高课程的层次水平。按照学校颁布的“课程建设指导意见”、“课程建设与评估指标体系”精神,在本科、高职所有专业中开展以本科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建设工作。到2010年,使本科课程全部达到合格标准要求。

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进一步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在目前2门校级精品课建设立项基础上,争取到2010年,建设一至两门省级精品课程、六至八门校级精品课程、二十门左右院级精品课程。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师负责的教师梯队;教学内容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要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相关教材建设;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程。

3.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

(1) 重构课程结构体系,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在明确各专业发展定位的基础上,结合学分制的改革,以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充分考虑学生就业需要,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突破口,重新构造课程结构体系,整合教学内容。

改革传统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结构模式,构造基础课平台(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方向模块选修课的“两段式”课程结构。

遵循本科教育教学规律,强化各专业学科基础课的宏观管理,按照专业大类设置必要的专业主干课程群,保证学科专业基础理论教学的需要。

突出实验、实训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或实训,建立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的要求。

改变课程内容陈旧、分割过细或随意简单拼凑的状况,避免脱节和不必要的重复;避免“因人设课”和“因无人不设课”的情况出现,既体现本科教育理论基础扎实的要求,又反映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技术应用能力。

(2)改革现行教学运行机制,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为了改革单纯教学型教学模式,解决偏重于理论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不

够重视的现实,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的管理中心地位,努力构建具有产、学、研一体化特色的教学运行机制,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学科专业建设与应用技术研发相结合。以学科专业为依托,以学科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主要力量,成立融教学、科研、实践于一体的教学研发平台,发挥以学科专业为向心力的研发团队,并结合实训基地建设,直接面向社会和企业,提供技术咨询、项目研究、技术应用等服务。

建立与人才培养特色相适应的、同时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功能的实验室,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第一线提供服务,使之不仅成为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场所,而且成为应用技术成果研发和推广应用的基地,成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示范性基地。(3)建立和健全教授治院的管理决策机制

学院要明确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中,自身扮演什么样的组织角色,具有何种管理职能和承担何种管理任务。完善和强化内部组织机构建设,逐步建立分工明确、职责清晰、人员精干、责权利相统一的内部管理机制。成立集学科专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教学工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实验室建设委员会等于一体的管理机构,充分发挥专家、教授在学科专业建设、教学管理、科研工作中的作用。

(4)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与建设评估机制

每年在全院范围开展一次各系教学管理评价工作,从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办学特色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选和表彰优秀基层教学系和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

(5)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工作

通过制定和实施“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采取学生对教师评价、教师同行间评价、督导专家评价、学院评价等多种方式,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进行全方位评估。

4.人才培养模式及特色

(1)构建符合新世纪人才要求的基础能力培养机制

充分发挥我校综合性院校的文理渗透功能,增强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通过建立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改革选修课修读方式,在工科专业设置相关人文素质必修课和选修课,使学生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促进人文素质的养成和提高。

(2)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实践教学的基本模式

按照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三个层次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和支持学生协同或独立开展创新或创业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3)加强逻辑思维能力训练,提高学生思想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有效措施,使写作训练与学科专业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专业课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术论文写作指导,使学生写作能力训练成为所有教师的共同责任,将写作训练从基础写作拓展到应用写作及专业写作,以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

(4)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建立教师自然科学学术讲座、专家论坛、学生学术报告等学术活动制度,活跃校园学术气氛,调动学生参加学术活动的积极性。通过让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举办各级各类的英语竞赛、计算机竞赛、专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鉴定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通过办好大学生运动会、大学生艺术节、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各种专项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味和综合素质。

(三)保障措施

1.转变办学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学科专业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树立创新意识,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合理整合教育资源。组织广大教师开展转变思想观念、发展现代高等教育理念的学习、研讨活动,使广大教师冲破传统教育思维模式的束缚,用教育理念的更新推进学科专业建设。要使全院同志充分认识学科专业建设对创建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性,明确各学科专业的定位、特色和发展方向,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全力做好学科专业建设的各项工作。

要尽快完成从专业外延发展向专业内涵建设的转移,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完善管理机构,强化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分工明确、职责清晰、人员精干、责权利相统一的内部管理机制。各级管理干部要提高对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和教学改革紧迫性的认识,树立为教学服务、为改革服务的思想,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主动服务。

2.建立学科专业建设组织机构,加强对学科专业建设的领导

学院要明确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中,自身扮演什么样的组织角色,具有何种管理职能和承担何种管理任务。为了加强对学科专业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学院成立学科专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和协调全院的学科专业建设工作。成立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实验室建设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咨询机构,充分发挥专家、教授在专业建设、教学管理中的作用。通过建立组织机构,为学科专业建设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保证学科专业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3.加强科研工作,提高学科专业建设的层次和水平

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以教学为中心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立校之本;开展科技开发、应用研究等科研活动,为社会服务,是强校之策,它将直接推动学科专业建设总体水平的升级与教师素质的提高。加强教学与科研、学科与产业衔接,积极引导科技产业对建设科研基地进行资金和设备的投入,使科技产业发展与学科专业建设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加强对辽东地区经济建设的研究,并运用研究成果指导学科专业建设工作,为学科专业建设及学院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决策依据。

4.以经费投入为保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等基础性工作,使学科专业的总体实力尽快达到本科办学的要求。

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措施

(一)具体目标

经过努力,到2010年,初步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教师队伍。专业教师6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30人,高级职称达到教师总数的60%;“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60%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60%以上。通过引进和培养,使学院拥有在省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学科专业带头人2~4名,中青年骨干教师6~8名,形成教学科研实力较强、结构合理、师德优良的教师队伍。(二)主要内容

1.加强师德建设,树立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风尚

通过制定和实施“教师教学基本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建设纲要”和“教书育人纲要”及举办相关活动,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人才观和质量观,树立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严谨执教、精心育人的风尚;激发广大教师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爱校爱生的意识和情感;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确立严于利己、严谨治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把教书育人的要求具体化和形象化。

2.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通过引进、培养、分流等途径,建立人才竞争机制,改善和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秀、结构优化、适应本科教学需要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队伍。

3.加强学科梯队建设,培养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

积极引进急需专业、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的学科专业带头人;选拔学术造诣较深、学科专业建设有成就、学风严谨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作为培养对象,进行重点培养;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短期培训、攻读博士或硕士学位,遴选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

4.加强教学带头人队伍建设,选拔和培养教学名师和首席教师

认真实施“教学名师”、“我最喜爱的教师”的评选办法和首席教师制度,建立优秀教师选拔和培养制度,并使教学带头人队伍在精品课程建设、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材建设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

5.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制定和实施“双师型”素质培养计划和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具体措施,使专业教师以实验室与实训基地为依托,通过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和职业资格考试、与科研院所进行项目合作、到生产和建设第一线参加社会实践、从大型企业和职能部门招聘或聘请兼职教师等途径,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型”素质,增强教师社会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三)保障措施

1.每年邀请一至两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我院进行讲学、学术报告、科研指导,以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带动教师科研水平和学术水平的提高。

2.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承担本科学生实训教学任务和指导青年教师的任务。3.定期选派中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参加企业的产品研发、技术咨询等工作,以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4.建立竞争机制和考核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日常教学考核,掌握教师教学效果,对不适应教学工作的教师要进行分流或进修培训。要结合每个教师的专业,开展全员在职专项培训,同时每学期都要安排一些教师到兄弟院校进修学习,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

六、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及措施

(一)具体目标

“十一五”期间,改造和完善现有专业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同时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新建2~3个专业实验室,其中辽东地区开放性实验室1个,校内重点实验室2个。

(二)主要内容

1.认真做好对现有实验室的改造、提升

通过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完善和提升现有实验室的功能,使其符合本科办学要求。2.做好新建实验室建设

根据专业发展要求及教师科研工作需要,积极争取新建必需的专业实验室。在新建实验室的论证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投资效益和实验室利用率,做到保证重点、保证质量。3.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本科教学需要,选择有层次、有规模、效益好的省内外知名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及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三)保障措施

1.合理布局实验室,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

成立实验室建设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实验室建设总体规划,精心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根据学科专业特点,整合并创新实验室功能,以实验室为依托,建立与学科或行业相适应的研发机构,开展实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逐步形成学、研、产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搭建学研产教学与研发平台。

2.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力度,建设和改造实验室

按照“本科专业为主体,适当兼顾专科专业”的原则,集中有限资金,重点建设本科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要提高实验室技术水平,拓展实验室功能,为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

3.建立实验室、实训基地评估制度,提高建设与管理水平

要完善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各项制度,加强日常管理,落实各类岗位责任制,使实验室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七、科研规划及措施

(一)具体目标

“十一五”期间的科研工作,要紧紧围绕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提供人才服务与智力支持这一主线来开展。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到2010年,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科研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并取得一批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初步营造良好的科研风气和学术氛围。(二)主要内容

1.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到2010年,将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具有良好的研发能力的实训、科研、生产基地。

2.校企合作之路,加强与化工研究所、电子研究所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与合作,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技术咨询、产品开发、人员培训等服务,重点承担应用性科研课题,争取多出成果、早出成果、出好成果。

3.组织教师积极申报纵向、横向科研项目,为教师从事科研工作提供方便。

(三)保障措施

1.建立学院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科研工作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2.在学院实训基地基础上,建立1~2个应用技术研究所,为教师从事科研工作搭建平台。

3.加大对科研工作的经费投入力度,对于在科研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个人和系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并且在评优、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激发广大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机电学院

2007年4月

完整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规划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规划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工程系 2005.9 1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目标 1.1 专业建设基本思路 加快教改步伐,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调控、科研素质的培养来大力推进专业学科建设,拓宽专业覆盖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建成基础厚实、特色突出、实力较强的专业。 1.2 专业建设整体目标 通过5 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建设与发展,打造出特色、优势专业,建设成高水平学科,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1)科学合理地定好自己的位置,确定好人才培养类型和层次。在专业性质上加强材料科 学与工程基础、侧重材料制备和表征训练,以现代科学与工程体系为主干构建专业和组织教学,培养“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强能力、具创新精神、面向生产第一线的优秀工程型人才”。 (2)专业方向紧密结合产业科技进步需要、地方经济及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 (3)突出优势,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专业方向特色,提高办学水平。 ( 4)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中心,以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辅以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全面推进、整体优化。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5)强化学生大工程意识的培养与训练,培养适应2l 世纪时代特征要求的创新性人才,为 我国材料产业的产品更新换代、产业科技进步作出贡献。 (6) 把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若干年的努力,打造出特色品牌专业,建设成高水平学科,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2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措施 2.1 建立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1)以新的人才培养观确立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以及树立新的人才培养观的重要性。高等工程教育应从“授技型”向“育才型”转变,从单纯传播知识向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转变,从狭窄的专业技术教育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转变,应将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应具有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大工程观念、市场经济观念、开拓创新精神、独立深入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之中。 (2)建立起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两段式、三平台、多专业方向 两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三年的基础教育阶段和一年的专业技术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过程;基础教育阶段的三级教学平台——通式教育基础教学平台,大学科基础教学平台,按一级学 科设置专业基础教学平台;多专业方向。 2.2 以“大学科、大材料、大工程”的人才培养观,以创新的思路构建起了新型课程体系 21 世纪人才需求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素质是前题、能力是关键、知识是载体的新型人才观,以“大学科、大材料、大工程”的意识,以创新的思路构建起新型课程体系。注重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充分发挥知识平台和课程群(教学模快)的整体功能作用。如何做到厚基础,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

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Xx技术职业学院 “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1.专业规模逐步扩大。“十二五”期间,我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能者治教,严谨治学的办学理念,秉承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宗旨,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专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工、文结合的格局。专业由“十二五”初的15个发展到“十二五”末的17个,专业规模逐渐扩大。17个专业中,工科类专业6个,占35.0%;文科类专业11个,占65%。 2.办学特色更加明显。“十二五”期间,学校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校现有校级特色专业1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特色(重点建设)专业占学校现有专业数的6%,属文科类。主干学科专业紧紧依托财经类行业,已显现较强优势,成为我校专业建设群的主体,反映了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3.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学校共投入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经费100万元左右,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00万元,实验室建筑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多媒体教室总间数52间、座位数4000多个;实训(实验)实15个;新建校内外实习基地30多个。 4.教学管理严格规范。通过对管理制度的“废、改、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更加科学、严谨、健全。“十二五”期间,学校进一步理顺了校、院(部)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明确各级管理权限和职责,教学管理更加规范,管理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构建了科学合理、运

行高效的质量保障体系。 5. 办学水平显著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稳步提升,升本录取率达100%,就业率名列前茅,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6. 校企合作教育快速发展。(校内、校外)学校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订单式培养高职学生。 7. 科研工作步入新轨、教改工作逐见成效。学校13个教改科研项目成功立项,其中,重点项目6个(其中市级项目4个),一般项目7个。 (二)面临形势 进入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处于快速发展,2005年以来,职业教育领域解放思想,突出特色,深化校企合作,9年共培养了近8000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每年培训各类人员1.5亿人次以上。可以说职业院校毕业生已成为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还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一是缺乏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较为薄弱;二是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必经之路高等教育持续 发展条件不足不稳;三是组建职教集团,整合教育资源扩招后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较大,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及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四是打造品牌,发展内涵在人才培养模式、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许多制约体制机制的障碍。这些都将对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面对国际国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学校专业建设发展与人才培养仍存在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问题。 1.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和发展不平衡,各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有

2016年_2020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乌额格其牧场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2016.9-2020.8) 一、学校概况 乌额格其牧场学校位于扎鲁特旗东部,背靠巍峨的黄花山,前面是坦荡如砥的大草原,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始建于1959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校园占地面积85000平方米,有12个教学班,一所中心幼儿园,在校学生500余人,住宿生287人。教职工125 人,教师的专业合格率100%。 自2010年校安工程以来,乌额格其牧场学校的校园环境和办学条件得到逐年的改善,伴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春风,2015年学校代表内蒙古自治区接受并通过国家教育部的检阅,以此翻开了乌额格其牧场学校蓬勃发展的新篇章。 学校始终遵循“为家长着想,对学生负责,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原则,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在以李森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的引领下,反复思辨,在传统中继承和突破,提出了以“争创全旗农村牧区一流学校,造就未来高素质合格小公民”的办学目标和“知感恩、讲节俭、学知识、懂礼仪”的育人目标,形成了“为学生体验健康成长的快乐,让教师感受工作的幸福”的办学理念。以“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教师持续发展铺路”为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打造特色教育,努力构建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 二、学校的办学经验和存在问题

(一)办学优势 1、学校的校园环境明显改观,尤其是硬件建设得到全面的改善,教学设备齐全,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得到全面的应用。 2.学校有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各项制度完备科学,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内涵的不断发展。 2.有爱岗敬业、善思创新的教师队伍。学校中层领导班子善于思考,精于管理,想大事,有本事,能创新,做实事,干成事。教师队伍中,老教师工作经验丰富,乐于奉献;中青年教师思维新,工作扎实,成效显著。 3.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以来在全旗的抽测考试中成绩优秀。 4.办学特色逐步凸现。学校的常规管理和以校园文化为主题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剪纸和各类兴趣班等特色项目成果初显。 (二)存在问题 1.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对确立新理念,实施新课程的紧迫性认识不足,主动发展的意识不够强烈。 2、教师的个人业务能力和基本功水平还有待提升。 3.学校的办学特色虽已形成,但还不够鲜明,特色项目不特别强。 三、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办学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为家长着想,对学生负责,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思想,培养“知感恩、讲节俭、会学习、

名师培养对象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共3页】

名师培养对象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名师培养对象个人专业发展计划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底处流”。作为教师,我和很多人一样都想在教育事业上有所作为,想成为“学生最喜爱、家长最放心、同行最佩服、社会最敬重”的老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该如何定位自己?如何发展自己?如何完善自己呢?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希望自己能在理论的熏陶与实践经验的浸润中成熟起来。踏入课改之途,每天都有大量的新知识,新发现,要使自己不断前进,更需要促使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成为科研型的教师;课堂教学形成一定的独特风格。为了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下面我就谈谈我的教师成长计划。 一、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努力学习比较系统的、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再读《教育心理学》,夯实教育理论基础;认真学习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吃透要求,更新理念;学习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理念,有选择地结合校情,构建本校数学新课堂。力争每学期学专著五本,学习笔记五万字,使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 二、拓展学习空间,更新教育观念。 一是积极参加各种教学培训活动;二是积极订阅时代前沿的教学杂志、拜读一些教育教学专著;三是通过上网观课直观感知先进的教学信息;四是学用结合,在教学中努力渗透新课程的理

念,以教学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记录自己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请教经验丰富的教师,特别要向指导老师请教。 三、加强岗位练兵,锤炼课堂教学基本功,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苦学多问,多向专家、同事请教,认真上好每一课,踏踏实实地工作,珍惜每次的公开课机会,多磨课,寻找自己上课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争取能成功地开出公开课。在每堂课前用心设计好教学语言、板书及要开展的教学活动,并在教学中注意形成良好的教态。在提高自身教学基本功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会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学习优秀教师的好的上课方式,从而不断提升我的备课和上课质量。 四、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在信息技术方面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要有效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这一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让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数学课上发挥它的最大优势,这是我迫切需要学习的东西,只有掌握好了一些更高层次的信息技术才能让我把想表达的东西在课堂上通过课件展示出来,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一年中我再次深钻powerpoint、flast、几何画板等应用软件的基础知识以及电子白板的运用技术,学习媒体与教学思想有机有效的结合的设计理念,到达会制作更高质量的课件。 五、勤实践、多思考,提高个人科研素养。今后在教学中我要多积累多总结,积淀个人教学的经验,形成个人的教学思想,并在校内形成一定的影响力。积极投入教育科研,在校内勇当领

某某专业课程建设规划

XX专业课程建设规划 学校的核心任务是培养人才,而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就是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的改革与建设是学校各项改革与建设的核心,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课程质量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的重要尺度。 课程建设是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中心,以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为依据,以教学设备,实践条件建设为保证,以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为成果载体,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一项系统工程。 一、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思路 课程是学校使受教育者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进而实现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的课业及其进程,是学校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重要载体,从广义上讲,课程是学校全部教育教学活动的总和,是学校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载体。 开展课程建设活动,不仅决定了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而且决定着一所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必须明确课程定位,有效开展课程建设,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了使课程建设与改进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学校提出了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工作思路。(一)基本原则 课程建设要体现职业教育的思想,贯彻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系统培养,多样人才;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原则。专业课程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为基础设计课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校企合作建设课程的原则。 要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合作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实施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和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方法,探索工学交替、任务趋动、项目引导、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学习模式,重视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融教学研为一体,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增强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积极改革学业评价模式,推行多元多主体评价原则。 改革学生学业的评价方法,大力推行多元多主体评价。探索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创新活动及表现,学习过程情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实行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建立以能力考核为核心,以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为主的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校企合作开发优质教材,

扬州大学专业发展规划

附件: 扬州大学专业发展规划(2013-2015年)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对高等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专业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格局与办学水平。为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学科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根据《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实施细则》和《扬州大学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现制订2013-2015年扬州大学专业发展规划。 一、学校办学定位 扬州大学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全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改革试点的高校,是江苏省“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三所高校之一。根据江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学校明确了办学定位。 目标定位:国内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 类型定位:教学研究型大学;培养的人才类型为应用、研究型。 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 适度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 学科定位:以应用学科为主,各学科协调发展,构建适应科技进步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学科体系。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江苏,服务全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江苏省的“两个率先”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撑和知识贡献。 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研究型高级专门人才。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设计思路为:在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关系上,注意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在专业与基础的关系上,要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在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关系上,要树立在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培养专门人才的思想;在知识、能力、素质的关系上,要树立三者辩证统一和全面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要树立在教师主导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创造精神的教育思想;在统一要求和个性发展的关系上,要树立在教育目标指导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思想。 二、学校主体特色 办学规模较大,学科门类齐全。全校现有普通全日制本科生34700多人,各类博、硕士研究生8400多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11000多人。现设26个学院,110个本科专业,涵盖十二大学科门类。学校充分发挥综合优势,以“深度交融”拓展专业领域,以“内涵发展”提升专业水平,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管理体制改革与专业建设发展同步推进,使体制改革和专业融合协调发展,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相得益彰。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2020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2015年9月——2020年7月) 即墨市环秀城南小学 2015.9

为进一步贯彻的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按照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要求,深入开展新课程实验,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特制定本发展规划,作为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愿景。 一、学校概况: 即墨市环秀城南小学建于1990年,占地面积23175平方米,建筑面积5889平方米,运动场地17194平方米。2000年9月创建青岛市规范化学校。学校现有31个教学班,1854名学生;86名教职工,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大专以上学历81人。小学中级职称教师达到28人,副高级教师4人,有37名教师被评为即墨市教学能手,13名教师分别被评为青岛市教学能手、优秀专业人才,1名教师被评为山东省教学能手。 学校内部教学设施完善,建有图书室、仪器室、实验室、音美室、微机室等20个专用室;学校共有微机229台,存书23370册;各种实验仪器和音美、体育器材配备达到省颁标准。建校20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积淀了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确立了“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规律,尊重自然”的尊重教育理念,注重挖掘和培养师生素养;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教育平台;开展多样性的教育活动;实行多种标准的教育评价,使师生得到了个性化的和谐发展。学校先后荣获青岛市“规范化学校”、“教学工作先进单位”、“艺术教育示范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亚洲展望项目足球学校”和山东省“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30多项地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二、具体分析: (一)学校优势 1.地理位置:学校位于即墨市湘江一路和湘江二路之间,交通便利,信息通畅,且我校是环秀办事处中心小学,师资力量比较雄厚,因此学校具有地理、政治、信息等方面的优势。 2.学生来源:我校位于即墨城南城郊结合部,除了9个办学村外,学校周边还有居民小区6处,且外来打工子女也较多,生源非常充足,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人口不断聚集,这些都为学校带来了大量的生源。 3.传统积淀:学校在24年的办学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分别在艺术及足球教育、习惯养成教育、语文大阅读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做法。 4.领导班子:班子成员结构相对合理,服务意识初步到位。班子成员的研究、实践、服务意识更加浓厚,能够正确引领学校教师团队的发展。 5.硬件设施:学校教学用房和专用教室数量充足,内设配备方面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方便,能够为学生开展各项学习实践活动提供有力支持。 6.师资队伍:学校的大多数教师能胜任本职工作,每个年级组均有一些师德高尚、业务很棒、责任意识到位的教师在起引领作用。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改善和提高,初步树立了正确的的人才观质量观。 (二)学校劣势

名师工作室成员个人发展规划

名师工作室成员个人发展规划 光彩小学刘红 “你想走得快,一个人走;你想走得远,一群人走”2017年下半年,本人有幸加入了“张菊红名师工作室”,成为这个团队中的一员,我倍感欣喜。作为一名工作室的成员,我将严格按照工作室的章程和要求规范自己,努力践行工作室的计划和安排,积极参与工作室的各项活动,虚心和其他成员交流,主动承担起一个合格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希望自己能在名师张菊红老师的引领下,紧跟团队的步伐,向着名师引领的方向奔跑。鉴于此,我特拟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如下: 一、个人现状分析(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基础知识、实践技能、科研水平等方面的现状分析) 1.所处的专业发展阶段:成长期 (1)教育观念 我热爱教育事业,有着很强的上进心和责任心。在工作中,孜孜不倦,乐于学习,并敢于接受新鲜事物,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驱使自己在小数教学的路上锐意进取,不断前行。 (2)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 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十三年,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体会。基本功扎实,能够胜任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工作。在工作中,能与同伴团结协作,能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活动,并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教学探索精神。

(3)实践技能 教学中,能做到认真备课,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平时努力钻研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努力增强上课技能,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既注重知识的积累又关注学习习惯的培养、能力的提高。将“自主学习、注重积累、学做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渗透在教学活动中。 (4)科研水平 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灵活有效地为教学服务。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也乐意接受新事物和新观点,本人参与的省级课题《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已于2017年9月结题,并获得一等奖。此外,有多篇教学论文在省市级教学成果评赛中获奖,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因此,我认为本人目前正处于个人专业发展的成长期。 2.专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1)优势分析: ①为人朴实诚恳,谦虚谨慎,工作中踏踏实实,勤学善思。工作态度积极,能够主动承担各类教学活动。 ②长期从事一线工作,教学功底扎实,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 ③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在实践中育人”的理念,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一切参与实践交流的机会。 ④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指导工作。教科研意识强,具有较

XX学院XX专业建设规划

XXX学院 专业建设规划(20XX-20XX) 教务处制 二○XX年XX月

填写说明 1.本表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各学院应严格审核,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 所有申报、建设内容均填入本表,无须另附建设方案。 3. 文字部分请用小四或五号宋体,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 4. 表格中蓝字部分为填表说明,填表后请清除。 5. 本表请用A4纸张双面打印填报并装订成册。

一、专业建设现状 1.1专业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按20XX版)专业英文名称 学位授予门类所在院系学院系修业年限专业主干学科 设置年度首次招生年度 获学士学位授权年度首届毕业生毕业年度 招生类别本二□本三□专转本□对口单招□合作办学□ 本专业现有在校生数(含所有招生类型)本专业累计毕业生数(含所有招生类型) 专业荣誉教育部特色专业□批准文号:(文号后加注立项/验收的说明)江苏省特色专业□批准文号: 校级品牌特色专业□批准文号: 承担“十二五”专业建设 项目情况教育部“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类)项目□核心专业□校“十二五”重点专业(类)项目□核心专业□ 1.2教学力量:专业负责人与师资队伍 专业负责人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 学历/学位/ 职称职务 电话办公:(短号)手机:(短号)

电子信箱 师资队伍 人员总 数教授 副教 授 高职 比 博士硕士硕博比 55岁 以上 35岁 以下 男教师比 例 专任教师 实验员 兼职及外聘教师 专任教师(按教师编制情况填写,不必重复填写) 序号姓名性别年龄职称学位个人荣誉 1 (限填1项,下同)2 3 4 实验员系列(按二级学院填写,学院内各专业一致) 序号姓名性别年龄职称学位个人荣誉 1 2 3 兼职教师(校内.含双肩挑) 序号姓名性别年龄职称学位个人荣誉

名师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

名师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 一.工作室三年奋斗目标 本工作室将以连山区教育局名师工作室管理办公室制定的考核办法和规章制度为指导,坚持自主学习与名教师的示范、指导和辐射作用相结合的原则,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新型媒体为主要途径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立足课堂教学研究,发挥辐射作用,通过读名著、教学观摩、研讨、撰写教育随笔等方式,促进全体成员的快速成长,培养小学语文学科骨干教师,使本工作室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促进我校及我区语文教师的素质的提升,实现语文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均衡发展的目标。 二、工作室在教育教学等方面研究的主要方向、意义、内容、方法及成果预期。 1.教育教学等方面研究的主要方向、意义、内容和方法 (1)研究的主要方向、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教学的归属是使学生形成敏锐的语感,提升语文素养。语文意识则是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的桥梁和阶梯,是语文素养生成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可见,语文意识的强弱是语文学习效果好坏的关键所在。老一辈语文教育家非常重视语感的训练。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的锐敏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曾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为此,我们以“唤醒语文意识,提高语文素养”为核心,加强语文意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旨在以教师的语文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以语文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以新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2)研究内容 加强语文意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3)研究方法 综合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的方法。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比较、分析与提炼,进一步提高对本研究方向内涵的认识,通过实践不断调整研究方案,并对研究过程的方式方法进行不断的反思,为总结研究成果积累丰富的资料。 2.成果预期 (1)研究报告:初步总结出“加强语文意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的理性认识和实践成果。 (2)研究成果集:论文、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课例光盘、教学课件等。 (3)举行研究成果展示活动。 三。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目标 工作室成员应根据本工作室提出的三年奋斗目标,提出个人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目标,包括以下几方面: 1.提升成员专业素养 以开展“四个一”的研修活动为抓手,促进团队专业素养的提升。工作室暂定每个成员“四个一”的研修活动内容如下: ○每学年认真研读1-2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 ○每学年承担一次专题讲座,或承担一次公开教学课,并形成书面教案及课后反思;或指导青年教师开设校级以上公开课,并点评;

本科课程建设规划

本科课程建设规划

本科课程建设规划( -2020年) 课程建设是学院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根据学院发展规划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结合我院课程建设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分析 我院自升本以来,积极探索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课程体系,推进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1.构建“三平台+二模块”的课程体系。,学院构建了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等三大平台和集中性实践教学与素质能力拓展活动等两大模块的课程体系。通识教育课程又分为基础课和素质课两个小模块,学科基础课程又分为学科基础课、专业大类基础,专业课程又分为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职业素质课。集中性实践教学按照通用能力、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发展能力的培养递进式安排了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综合应用、工程训练和创新实践,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学科竞赛活动、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等素质能力拓展活动统一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必须修满至少10个学分。 2.规范课程建设管理。制订了课程建设和管理的相关制度,规范了课程教学大纲、考核大纲、课程教学进度计划、教案等教学文件的撰写、教师课程教学工作考核,制定了精品课程、双语课

程建设标准,建成校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双语课程6门,对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和优秀教材进行了规范。 3.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方面,在“卓越计划专业”开发了校企合作课程,组织开设《中西文化十二讲》,引进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加强了人文素质教育;在教学方法方面,以课堂教学为重点,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参与式、项目式、研讨式等教学法,立项支持探究式示范建设课程6门,启动了基于互联网络的以翻转课堂为特征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全面实施了通识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实践教学改革,大学英语和高等数学进行了分层分级教学,大学体育课程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相结合;在教学手段方面,鼓励教师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辅助教学。 当前,学院本科课程建设仍处于初期,在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资源建设、课程规范管理、课程教学及考核方法改革等方面进展缓慢。 二、指导思想 -2020年,学院课程建设以学院发展规划为依据,以落实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文件要求为出发点,以“规范管理、优化体系、加快改革、强化实践”为基本方针,进一步规划课程建设管理,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加快教学内容、方

X学院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XX学院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X学院成立于X年X月,目前有矿山机电、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和铁道供电技术等4个专业。现有教职工X人,1个省级教学团队(矿山机电),省级教学名师X人,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X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X人。近年来,完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X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X门,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X项,学生参与省级职业技能达赛共获奖X人,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 一、建设基础 (一)专业现状 X学院现有有矿山机电、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和铁道供电技术等4个专业,近年来随着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项目的探索建设,拥有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X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X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X门。 学院师资队伍学缘结构比较合理,现有教师X人,其中专业课教师X人,副高以上职称X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X人,机械类教师X人,电气类教师X人。 各专业所处位置: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矿山机电专业2009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重点专业。 2016年申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是X省第3个申报该专业的学校。 2017年申报铁道供电技术专业,是X省中游水平专业。 (二)需求分析 1.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需求分析 随着石油化工、汽车、现代装备制造业三大主导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设备先进,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新型机电设备、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工业机器人占据企业设备的绝大部分,传统机电设备只占很小的比例:进口设备比例大,国产设备比例小;高端技能型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门人才的需求在不断扩大。机械技术与电气技术已经变的密不可分,从而机电行业对人才的市场需求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企业一方面为了提高生产的高效性从而精简缺乏专业技能的员工,然而在另一方面又非常需要大量的专业的技术型员工。总体上看来,从事机电行业的人员数量非但没有明显的上升,反而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与之相对应的情况就变成了:机电行业对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更高了,从以前单纯的“懂机”或“懂电”向既“懂机”又“懂电”的方向发展。因此,与工业发展速度不相适应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在市场上极为短缺.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单位性质以三资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为主,占总比例的85%。并且机电类高职毕业生在5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规模中工作的比例占到78.2%,这与近几年三资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发展比较迅猛有关,也成为近几年人才需求量最大的企业,同时这些也是工科类高职院校就业的主渠道。通过调查分析,学生第一份工作岗位生产加工占35%,维护维修占23%,专业对口率达74%经过近一年的工作,第一线生产岗位人数变少,但在企业管理岗位和营销方面人数增加很快。

名师工作室成员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名师工作室成员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成为“名师工作室”的一名学员,这是对我的一种鞭策。在这里,我将有机会得到专家和名师的指导、并能与大家交流教育教学方法和理念。为了督促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依据“名师工作室”的实施方案,特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一、个人发展目标: 1、通过名师引领并结合个人实际,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 2、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特色。 3、参与名师的项目研究并完成相应的子课题的研究任务。 4、希望能全面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在学术上取得一定成果,成为具有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的特色教师。

二、个人发展计划: 1、端正学习态度,不断加强理论学习。 加入工作室后,借助这个机会,为自己充电,不断丰富自己的大脑。广泛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等综合性的教育理论专著以及教育教学杂志和报刊,密切关注教育教学动态,自觉做好读书笔记,撰写读书笔记或读书心得,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2、优化教学设计,积极参与教学研究课和观摩课活动。在名师工作室里,有一批具备独特教育教学技巧和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的同仁,他们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非常值得学习。在工作室里学习,我想会有不少机会接触到大家的教育教学高招,我会抱着虚心的诚意去聆听大家的教诲,在众人的帮助之下反思自己的教学安排、构思、设计,找到自己教学与名师教学之间的差距,并在名师的帮助之下一步一步地改进,争取听别人的课,长自己的能。在这三年中,我一

定结合自己所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学生特点、课堂情境和自己在教学方面的特点,在工作室名师们的指导下不断打磨,设计一些有特点的课,集百家之长,聚众人之思,共同促进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3、培养和锻炼独立的科研能力。 我要在这三年的时间里,进一步加强自己对相关知识的关注和探索,在工作室名师们的帮助、锤炼熏陶下,培养自己科研能力,将自己对教育领域的一些浅见形成一定的成果,鼓励和督促自己有更多的东西可以拿出来交流分享。为达到这样的目标,在接下来的学习周期里,凡是自己感兴趣,有想法的地方,就要勤于查阅相关资料,形成自己系统的见解,付诸笔端,力争每个学年有1—2篇成文的教育教学论文,督促自己成为一个研究型甚至学者型的老师。 4、从意识到行动上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名师工作室是团队成员组成的一个工作集体,我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工作

2016-2020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乌额格其牧场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2016、9—2020。8) 一、学校概况 乌额格其牧场学校位于扎鲁特旗东部,背靠巍峨得黄花山,前面就是坦荡如砥得大草原,就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始建于1959年。有着深厚得文化底蕴,校园占地面积85000平方米,有12个教学班,一所中心幼儿园,在校学生500余人,住宿生287人、教职工125人,教师得专业合格率100%。 自2010年校安工程以来,乌额格其牧场学校得校园环境与办学条件得到逐年得改善,伴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得春风,2015年学校代表内蒙古自治区接受并通过国家教育部得检阅,以此翻开了乌额格其牧场学校蓬勃发展得新篇章。 学校始终遵循“为家长着想,对学生负责,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得原则,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在以李森校长为核心得领导班子得引领下,反复思辨,在传统中继承与突破,提出了以“争创全旗农村牧区一流学校,造就未来高素质合格小公民”得办学目标与“知感恩、讲节俭、学知识、懂礼仪”得育人目标,形成了“为学生体验健康成长得快乐,让教师感受工作得幸福”得办学理念、以“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教师持续发展铺路"为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打造特色教育,努力构建学生健康成长得精神家园、 二、学校得办学经验与存在问题 (一)办学优势

1、学校得校园环境明显改观,尤其就是硬件建设得到全面得改善,教学设备齐全,信息化得教学资源得到全面得应用。 2、学校有一套较为完善得管理制度。各项制度完备科学,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内涵得不断发展。 2、有爱岗敬业、善思创新得教师队伍。学校中层领导班子善于思考,精于管理,想大事,有本事,能创新,做实事,干成事。教师队伍中,老教师工作经验丰富,乐于奉献;中青年教师思维新,工作扎实,成效显著。 3、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以来在全旗得抽测考试中成绩优秀、 4、办学特色逐步凸现。学校得常规管理与以校园文化为主题得校本课程得开发、剪纸与各类兴趣班等特色项目成果初显。 (二)存在问题 1。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对确立新理念,实施新课程得紧迫性认识不足,主动发展得意识不够强烈。 2、教师得个人业务能力与基本功水平还有待提升。 3。学校得办学特色虽已形成,但还不够鲜明,特色项目不特别强。 三、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 (一)办学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为家长着想,对学生负责,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得办学思想,培养“知感恩、讲节俭、会学习、懂礼仪”全面发展得学生,造就素质过硬、敬业爱生、善思创新、积极乐观

名师工作室个人发展目标

学习,反思,提高 ——名师工作室个人发展目标我作为一名郑金丛名师工作室的成员,要好好掌握机会学习、研究,把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学风格、精妙的教学技巧、灵活的教学方法,渗透和辐射到自己的教学中,使自己尽快地在名师工作室中成长起来。使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有质的飞跃。现制定个人发展目标如下: 一、个人发展目标 通过名师引领并结合个人实际,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特色。希望在学习期末能全面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在学术上取得一定成果,成为具有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的特色教师。 二、具体措施 1、勤读书 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文章,理解“课程改革纲要”、“数学课程标准”、“课标解读”的基本理念、目标和各阶段的要求等。 读教育专著,如:《陶行知文集》、《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等。 读教育教学杂志和报刊,如:《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山东教育》、《小学教学参考》等。 不仅要读,而且要思,更能够做到勤写读书随笔。使自己自觉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自觉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让教学具有创造性、艺术性。 2、乐教学 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课,钻研教材,细读文本,勤写教学反思。主动承担公开课教学任务,每学期至少提供校级公开课1节。学习名师的教学特色和经验,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细品评

学会观察、评价、改进课堂教学的技术和策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使学生会学、乐学、好学。 4、快提高。多积累教学随笔、心得体会、专业文章等。 三、年度主要研究内容 1、深入研究自己所教的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研究其编排体系特点、内容、方法等,能博才众长,准确把握教材的意图,提高自己的课改水平。 2、了解小学数学教学的新成果与新视点,明确数学改革的方向,自觉更新知识结构,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灵活教学方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让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全面、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参与名师主课题研究 (1)学习与名师主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结合教育理论,提出课题研究的设想。确定为期三年的子课题研究方案并确立计划。 (2)积极进行课题的研讨交流,学习名师和工作室其他学员的先进的教科研思想理念。 5、学习、撰写案例(教案、课堂实录)、论文、课题研究计划,调查报告等文章,以提高研究能力和写作水平。

运城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规划

运城职业技术学院 “十二五”专业设置及建设规划 二0一二年八月

为主动适应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山西省关于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结合我院实际,要在“十二五”期间把我院建成特色鲜明、中西部一流的现代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推进专业数量、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在总结“十一五”专业专业经验基础上,结合我院办学实际情况,制订运城职业学院2011-2015年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设的现状 学院现有高职专业36个(含方向),形成了矿山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机电工程、建筑工程、汽车工程、有机食品工程、经济管理等专业群。具体为: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矿井通风与安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电子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项目管理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图形图像制作方向)、通信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3G方向)、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晋)、有机食品生产技术、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包装技术与设计、印刷图文信息处理、印刷技术、数字印刷技术、电子出版技术、市场开发与营销、民政管理(婚庆策划与管理方向)、物流管理、会计与统计核算、商务英语(外贸方向)、电机与电器、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以创建特色鲜明、中西部一流、现代开放式高职院校为契机,贯彻“立规范、建特色、保质量、上规模”的工作方针,以育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遵循高职教育规律,科学定位,特色发展,优化结构,夯实基础,提高内涵;以优势专业为依托,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社会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研相结合的专业建设道路,以校企合

学校五年发展计划

学校五年发展计划 (2016—2021)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根据定边县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奏响“内涵求发展,机制求创新,队伍求提高”主旋律,坚持“整体推进,全面提高,办有灵魂的教育,育有底气的新人”的方针,牢固确立“为每一位学生的一生幸福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和“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发展,让每一位教师都施展才华,让每一位家长都收获希望”的办学思想,精心打造人文校园、书香校园、活泼校园,走“出名师、育名生、塑名校”的可持续发展品牌战略,不断增强竞争力,为实现“五年创市级示范”的办学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现状透析: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占地面积26237平方米,建筑面积近8673平方米,主体工程包括教学楼、教师宿舍、学生宿舍、多功能厅、体育运动场等,学校部室齐全,并按一类标准配置,集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人性化于一体。现有教学班9个,在校学生200余人,教职工37人。学校党、政、工领导班子健全,教师队伍

结构良好,中学高级教师2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2%。学校拥有齐全的配套设施:微机室、阅览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心理咨询室等,成为设施齐备的现代化校园。学校各项制度日趋健全,内部管理运作良好。教师队伍相对年轻,平均年龄30岁,大部分教师思想开放,安于工作,乐于奉献,工作和学习的自觉性较好,参与教研的积极性较强。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科研教改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待于进一步激发,管理工作还要加强计划性、主动性和协调性,德育工作还需加大力度,教育教学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所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改进和加强。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遵循“整体推进,全面提高,办有灵魂的教育,育有底气的新人”的办学理念,广聚教育资源,深化教育改革,彰显办学效益。以创建现代山区优质学校为目标,以形成特色为突破,以全面发展做示范,扎实开展课程改革。把握机遇,以全新的理念和视角理性审视学校,设计学校,力争通过五年时间的努力和探索,形成“职责分明、目标明确、调控及时、成效显著”的目标管理,以一流的管理彰显办学质量,一流的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品位,一流的师资实现学校的发展,把学校打造成一所学生自我教育,教师主动发展,教育质量优良,管理富有特色,文化氛围浓厚的可持续发展的、实施现代化教育的县级九年一贯制学校,真正置身于时代前进的舞台,引领区域教育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