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规划

运城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规划
运城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规划

运城职业技术学院

“十二五”专业设置及建设规划

二0一二年八月

为主动适应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山西省关于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结合我院实际,要在“十二五”期间把我院建成特色鲜明、中西部一流的现代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推进专业数量、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在总结“十一五”专业专业经验基础上,结合我院办学实际情况,制订运城职业学院2011-2015年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设的现状

学院现有高职专业36个(含方向),形成了矿山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机电工程、建筑工程、汽车工程、有机食品工程、经济管理等专业群。具体为: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矿井通风与安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电子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项目管理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图形图像制作方向)、通信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3G方向)、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晋)、有机食品生产技术、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包装技术与设计、印刷图文信息处理、印刷技术、数字印刷技术、电子出版技术、市场开发与营销、民政管理(婚庆策划与管理方向)、物流管理、会计与统计核算、商务英语(外贸方向)、电机与电器、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以创建特色鲜明、中西部一流、现代开放式高职院校为契机,贯彻“立规范、建特色、保质量、上规模”的工作方针,以育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遵循高职教育规律,科学定位,特色发展,优化结构,夯实基础,提高内涵;以优势专业为依托,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社会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研相结合的专业建设道路,以校企合

作、工学结合为专业建设的平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社会竞争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专业设置和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专业设置的基本原则

一是市场需求原则,必须考虑学生未来岗位的就业去向;二是适度超前原则,高职院校不仅要适应社会需求,更要引领社会需求,创造就业岗位;三是宽窄并举原则,宽口径专业适应岗位多,针对性强的专业迁移性不足;四是长短结合原则,长线专业相对稳定,但短线专业有较好的灵活性;五是产出原则,工科类高职专业办学成本远比文科类高,在考虑学院的专业设置和专业规划时,必须考虑学院教学资源的共享,在专业群内选择优先的原则。

(二)、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

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核心,突出专业内涵建设,注重质量与特色建设,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近期与长远的关系,不断提高专业建设质量与办学效益,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布局,以实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的原则。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的培养方向和专业布局,以适应人才市场需求,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3、坚持全面建设与重点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正确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立足骨干专业,发展优势、特色专业,开拓新兴、交叉专业,突出学校特色与人才培养特色。

四、专业建设的目标

(一)总体建设目标

我院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依托我院灵活的办学机制、不断调整和优

化专业结构,逐步构建具有经济与社会发展特征和学院特色的、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体系。

1、办学规模:“十二五”期间,学院将逐年扩大办学规模,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0000人。

2、办学条件:“十二五”期间,学院完成校园建设的二期工程。新建图书馆大楼、培训中心大楼、汽车实训车间、学生活动中心、体育馆等项目。

3、专业建设:

2012年:学院专业建设进入相对稳定期。针对学院投资2000万集学生实训、科学研究与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大型实景型模拟矿井建成。学院2012年拟申报新专业为景区开发与管理、工程监理、图形图像制作和矿井建设四个新专业。

2013年:随着学院集会议、学生活动为一体的大型演艺中心的落成,学院拟申报的新专业为主持与播音、影视后期制作和汽车美容三个新专业。

2014年:随着学院附属幼儿园、生活设施的完善,学院拟申报幼儿护理、健康护理和美容护理服务类三个新专业。

2015年:随着学院艺术类专业和建筑类专业群的建成,学院拟申报动漫设计、艺术设计和建筑装饰设计三个新专业。

4、实训条件:“十二五”期间,学院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总值达到 1.5亿,实验设备更新率、实验房屋及设施基本满足各专业教学需要,30%以上的实验室实现信息化管理并向学生开放,基本实现大型仪器设备的全校统一管理及共享。图书资料达到生均50册。80%的教室配备网络多媒体教学设施。建成学校的网络教学资源库,20%的课程实现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课程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

(二)特色专业建设

将传统专业基础作用增强,让特色专业优势明显,必须十分重视我院有机食品等特色专业的建设,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要根据行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在学院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到2015年,建成2-5个省级特色专业,30%左右的专业进入中西部一流,50%左右的专业在行业和地区有一定影响,与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和境外大学合作办学的专业数量达到20%左右。特色专业的毕业生参加省级科技或技能竞赛获奖数量及等级综合排名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10名,初次就业率达90%以上。

五、专业设置和结构调整

专业设置要适时满足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及时调整专业。专业口径可适当拓宽,同时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可变性与学院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

各系要根据现有专业及条件确定专业的发展,拓宽复合方向,努力形成以龙头专业带动相关专业,拓展边缘专业,形成独特的专业体系及专业特色。

(一)目标

按照专业大类培养,模块化教学的目标,通过专业结构调整,形成重点突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进一步提升现有专业建设水平,一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得到发展,部分特色专业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并有较大影响;初步建立起专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机制。

(二)措施

1、重点支持、优先发展面向地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应用型专业;优先发展矿山类、机电类和有机食品类专业,针对性地加大投入,充实和改善办学条件,适度扩大招生规模,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各类应用性人才。

2、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培养高素质、强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3、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广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建立和完善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4、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建立良性的专业结构调整机制。大力扶持人才需求量大、办学条件好、就业形势好的专业,适度扩大招生规模。

六、专业建设的内容和要求

(一)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高等特点。

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学院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各系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实施计划和学年学分制管理模式,并积极探索“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办法和具体措施。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方案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每年定期召开用人单位、企业行业专家参与制定专业培养计划的调整方案。以培养专业技术能力为主线,设计培养方案,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将人文教育与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

(二)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根据学院专业的布局,按大类专业统一规划,建立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要按照突出先进性、应用性、

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扩大选修课程和增强适应能力的原则,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同时,有计划地开展与各有关课程配套的教材建设工作,尽快地将本学科新的优秀学术成果反映到教材之中。

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建设课程体系。基础课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既要保证传授最基础、最新的技术知识,又能让学生接受更多的动态性知识,掌握一些具有应用潜力和再生作用,能适应未来变化、服务知识经济的知识和能力,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以必须达到技能培养要求为标准,内外并举,优势互补,建立院内、院外实验实训基地,突出实用性、规范性、先进性。改变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状况,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更新实验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各系、各专业均要建设相对稳定的实验实训基地,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稳定的院外实训实习基地,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了解当地经济建设和生产实际。

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求:

1、与培养目标紧密结合,以实训实习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为依据,建设水平应与目前现场生产实际或近期生产技术发展的装备水平相匹配;

2、全面规划,协调发展,避免各专业之间重复建设,提高设备和场地的利用率。优先投入受益面大的公共实训实习基地项目;

3、注意科技、生产及对外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对实验实训基地的功能要求,提高设备的技术含量;

4、充分利用现代高技术手段,建立模拟仿真实训室,使学生在模拟的岗位环境中,在可控状态下完成实训教学要求。鼓励自行设计、安装、调试实训教学设备,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增加全天候"开放式"实训室。

通过各种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保证学生的技能培养。同时注意加强与有关部门合作,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自2009年起,加大职业技能鉴定站的申请和建设力度,各专业必须将职业技能鉴定的相关内容纳入教学体系,建立起高职毕业生“双证书”培养制度,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四)师资队伍

建立教学骨干、专业负责人制度,以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双师型”比例高,专兼结合的师资梯队为目标,鼓励教师一专多能,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

今后学院将继续以灵活的人才聘用制度和多种用人方式,组建一支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结构比较合理,专业理论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到2015年,专任教师达到500人左右,兼职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0%,具有副高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25%,“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50%,其中有35%来自企业生产、管理第一线,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达总教师人数的40%以上。

(五)产学研结合和校企合作

产学研结合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提倡人人参与科学研究、教改研究、技术应用服务等工作,努力形成本学科专业的研究特色和服务专长。科研促进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产生科研成果。利用科研单位的仪器设备、实验装置进行现场教学;利用科研成果充

实教学内容,通过科研形成的一系列思想方法,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各专业在现有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重点选择条件较好,实力较强的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

充分利用我院现有资源,特别是人才优势,积极开展技术应用服务,利用图书馆、实验室等教学设施不同程度地向企业开放,利用专业优势,学校专门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咨询;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知名企业、公司的支持、参与办学,在教师培训、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积极协作,力争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半工半读试点,企业订单培养,增强学院的办学活力。

(六)专业图书资料和教材建设

专业图书资料和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根据我院的定位、特色和专业自身培养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图书资料和教材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各系(部)要按照要求确定本系(部)专业的教材编写计划,同时建立本专业图书资料室,增加图书资料种类和数量,满足专业建设需要;认真开展教材特别是专业选修课教材的编写研究,建设独具特色的精品教材;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获奖的高职高专教材,以及能够反映先进技术发展水平,特色鲜明,并能够满足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的教材。

七、专业建设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专业建设工作的领导

要贯彻立足重点专业,发展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开拓新兴交叉专业的原则,实施以专业建设为龙头,推进专业建设、教学建设的总体发展战略。学院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各系制订专业建设实施计划。

(二)加强对专业建设的投入

包括硬件投入与软件投入,特别是专项建设经费的投入和相关政策的

配套。专业建设的投入包括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同时包括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投入。

原则上使每个专业都拥有一个设备齐全、技术先进、综合性强、能满足专业主要技能训练、满足上岗训练要求的校内实训基地。在学院加大经费投入的同时,鼓励各学科专业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依托企业的财力,与企事业单位开展横向教学科研合作,开展咨询服务,为社会多做贡献,提高专业自身的办学和效益。

(三)加强专业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

加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制订、修订及实施管理,严格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运行规范管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学科发展趋势与专业定位,面向市场,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改革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基本内容,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教学方案、实践教学方案,完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要在教学内容上充分体现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特色,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将教学内容、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才市场需求紧密相连,与专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人才更高更新的需求。

(四)建立专业建设的评估与检查制度

加强专业建设的规范管理。要建立、健全专业建设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制定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完善重点专业评估制度,定期检查各专业建设的进展情况,对传统专业、特色专业核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并配套相应的激励措施,以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的水平,决定着学院的办学水平。要采取有力措施,尽快打造一支创新、敬业、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学院成功办学、健康发展的关键工程

之一。

要紧紧围绕学院定位、发展目标和专业建设规划,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遵循“专业启动,教师先行”的原则,充分发挥民办高校“自主、灵活”两大优势,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新观念。采取“大力引进、着力培养”的有力举措,努力构建一支高水平、专兼职相结合的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实行有学历论但不惟学历论政策,按照生态学原理建立人才梯次。

(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运城地处偏僻,教师资源尤其是专业教师和“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因此,人才引进将是我院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期任务,要制定引进人才的政策措施,建立有效的引进机制,建立广泛的人才网络、信息库,建立人才引进专项基金,要加强对重点学科、专业、重点岗位教师特别是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工作,要特事特批,特事特办。

(2)广开教师聘用途径。

①基础课老师,主要立足于利用本地高校教师资源,职称为中级以上;

②专业课、实验实训课教师,除本地可利用的教师资源外,还可从北京、天津、辽宁、南京、西安、太原等地高校、企业、行业中聘请有经验的教师、工程师、高级技师(含离退休人员)等作为专任或兼职教师;

③面向社会,通过媒体等渠道招聘专业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

④招聘一批有工科专业背景、有潜力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做为后备师资,尽快“送出去”或“师徒结对”重点培养。

(3)建立完善的教师管理机制。

要抓住“引进、用好、培养”三个环节,把“事业吸引人,情感凝聚人,制度服务人,政策激励人,环境厚待人,待遇留住人”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①完善各种教师管理制度,如聘任制度,考核制度,晋级制度,培训

制度,骨干教师选拔制度,职业道德教育制度等;

②制定教师培训计划,特别是对刚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要早培养、早上岗,做为“双师型”教师的重要后备力量;

③校内教师寒暑假送到工厂、企业的相关岗位顶岗培训,在取得助理工程师或工程师职称后再回校任教;年青教师和由工厂、研究机构调入的教师到高等院校攻读在职硕士、博士学位;

④设立奖教、奖学金,鼓励教师融入社会和企业,不断学习新技术、新工艺,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改造,提供技术服务,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在待遇上,“双师型”教师的待遇应高于相同级别的非“双师型”教师的待遇;

⑤加大对人才资本的投入。学院重金聘请华夏基石咨询公司进行了薪酬体系改革,建立了较强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充分发挥民办高校灵活的用人体制的优势,实行全员聘任制,“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基本要求

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基本要求

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基本要求 (征求意见稿) 按照“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促进职业教育链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围绕湖南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特色产业的发展要求,到2015年,全省建设70个专业整体办学水平高,行业特色明显、就业质量高,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习实训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有明显特色的专业,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专业布局,打造湖南中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群,提升湖南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的整体水平,有效满足区域内行业企业发展的需求。 一、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多样化的校企一体办学模式,着力推进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校企之间开展订单培养、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基地、合作培养师资、联合开发教材、企业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实现学生课程学习、实训实习、就业工作与行业企业的长效合作。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要,及时调整专业培养定位,积极探索“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立足校企资源共

以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为突破口,以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师资为途径,以教师队伍能力提高为重点,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立体现专业特色的教师管理制度,实行教师岗位管理、动态管理,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成长和激励机制,制定专业带头人选拔标准、骨干教师认定标准、新进教师准入标准、兼职教师聘用标准,建立专业专任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切实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培训,选拔、引进或聘任(聘用)技术服务能力强、具有行业企业影响力的教师和企业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实行双专业带头人制,培养1名省级以上专业带头人,能主讲两门核心课程、掌握行业企业前沿技术的骨干教师占专任专业教师的40%以上;采取企业实践、社会实践、国内培训、国外学习、校企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在职教师的培养培训,强化企业实践、社会实践经历的积累,专业教师和公共课教师每年的企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时间不少于一个月,教师培训面达100%,专任专业教师中,获取“专业教师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合格证书”比例达100%,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95%,参加境外学习的比例不低于10%、专任教师全部取得与任教专业对口的本科以上学历、硕士生比例达到10%、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30%;鼓励支持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服务与技术推广等,并将其作为晋升职称推荐的依据。鼓励支持教师开展专业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至少获得省级以上教研教改课题立项1项;积极聘用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库,实行动态更新,从行业企业聘任的教师占专任教师25%;加强有现场专家参与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建成一个省级以上专业教

单元三: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单元三: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背景 (一)行业发展背景 威海作为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核心之一,借助比邻韩国、日本的地理优势,电子制造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到2006年6月,威海的电子企业已超过3000家。伴随着电子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国外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行业背景下,现有的和新诞生的电子生产企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高技能专门人才严重不足,这就为我院该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并为该专业培养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就业环境。 (二)专业发展背景 2005年,我院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山东省制造业紧缺人才培训基地,作为院级重点专业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多年办学过程中积累了高职教育的丰富经验,具有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产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优势。连续三年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5%以上,就业的对口率也在90%以上,就业地区大多位于山东省沿海发达城市,一些大中型中外资企业如青岛海尔、烟台福士康等连续3年

在我院招聘该专业毕业生,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学生培养受到了用人企业的广泛欢迎。通过该专业的建设,可进一步带动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中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的全面快速发展,形成示范效应,并提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 二、专业建设目标 通过三年重点建设,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成办学理念先进、产学结合紧密、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的国内一流的国家级示范专业。 在课程建设方面,三年内建设该专业网络课程5门,优质核心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 在实训条件方面,将校内电子与电气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成能够满足专业理论和实习实训课“一体化”教学需要,具有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为一体的多功能的、开放型的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建立8个稳定的能够充分满足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模式运行需要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意见【最新】

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意见 为全面提高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效益,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专业建设水平的全面提高,建设一批特色明显、质量过硬、具有示范作用的高水平精品专业,使我市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建设和管理能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市场的需要,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专业设置管理的原则意见》、《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现制定本实施办法如下: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高度认识专业建设的重要性,将专业建设纳入到学校主要工作之中。 1、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并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和管理工作,将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并与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大对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建设,高起点、严要求。 2、各中等职业学校要主动、切实加强专业建设,把专业建设放到突出位置,加强领导,一把手要亲自负责、落实专业建设的各项工

作;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充分认识加强专业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制定相关计划,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全校共同推进的新局面,逐步掌握专业建设的整套经验。 3、各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紧密联系、充分依靠企业,推进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人才交流、技术交流、实验实习设备交流,探索建立学校与企业间的双赢机制,形成企业支持专业建设、学校积极为企业服务的社会氛围。 4、市教育局将加大对重点专业建设的支持力度,通过三重项目对认定的重点专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助。 二、严格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的管理,科学设置开发专业 1、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的原则意见》是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管理的基本指导性文件,适应于实施高中阶段学历教育的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我市各中等职业学校须按《目录》和《原则意见》开设专业和招生,确需增设新专业的,应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报请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审批。

培训中心建设思路及方案

辉县市职业中专 培 训 中 心 建 设 思 路 及 方 案 电器专业组

一、培训中心建设的整体目标 培训中心建设的目标是要建设一个电工电子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加快电子技术人才培养周期,为国家的电子产业培养急需的大批职业技术人才,为农村和社会劳动力转移提供培训基地。探索掌握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等的转变,培养大批掌握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的中、高级层次的生产第一线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满足社会日益紧缺的新型电子产业及现代电子产品维修技术人才的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目标,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应用”为主旨构建教学内容体系;以“能力为主、需要为准”为原则,进行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的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专业培训中心的建设,达到培养的人才和社会、市场、企业接轨,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服务于国家建设的能力。 二、培训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 现代电子企业需要的是综合能力比较强的人,这些能力包括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一定的专业动手能力、处理不同任务的协调能力、处理偶然事件的能力、工作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有的岗位不一定需要高深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需要更多的是工作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需要的是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实践操作训练是培养这些综合性的能力的最好手段和方法。改变传统的

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和实训操作能力训练为辅的模式,大胆采用以实训操作训练为主线,理论教学服务于实训操作教学模式,即实训操作需要什么知识,理论教学才教什么知识。依据这个原则,对市场进行调查,再依据市场需求建设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专业培训中心。 三、我县发展概况 坚持“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思路,把工业发展作为全县经济工作的重点。县级热电、重工、冶金工业基地。全县各大企业进入强势发展阶段,在这样的发展势头下,电工电子专业的学生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了适应企业发展,许多企业职工、社会学员也来学校学习新知识,培训新技能。 四、培训中心建设及使用现状 学校现有的电工电子培训中心除了示波器、晶体管图示仪、函数信号发生器、频率计、直流稳压电源、各种仪表等以外,共有5个大型实训室,分别是: ◆电气装配实训室 ◆电工技术实训考核室 ◆维修电工实训考核室 ◆电视技术操作实训室 ◆制冷操作实训室

全国口腔医学专业学校都有哪些学费多少录取分数线多少

全国口腔医学专业学校都有哪些学费多少录取分数线多少 2020年高考在即,高考完就是按分填报志愿,要报考口腔医学专业,自己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填报志愿也是一个有技巧的事情,很多学生不清楚自己对应的分数应该填报,面对众多专业及院校,首先应该弄清楚的是口腔医学技术和口腔医学并非一个专业,具体区别可查看罗老师上一篇文章。 填一所好学校,怕口腔医学分数太高,担心调档,结果当年填报的人数不多,录取分数线并不高,错失良机!又或者担心不能录取对口的口腔医学专业,选择调剂,结果肯定是大概率被调到其他专业甚至非医学专业,后期转专业又非常麻烦! 自己所在的省份都有哪些口腔医学专业专科学校(部分)呢,可以对照查看 湖北省口腔医学比较好的全日制大专院校: 荆楚理工学院、武汉大学医学职业技术学院、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职业技术学院、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以上均为国家公办全日制大专,毕业后可以全国范围内报考执业医师。 截至目前全国一共有95所口腔医学全日制专科,2020年口腔医学专科学校增加13所,截至2019年11月1日,经过专家评议和公安部、司法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

等行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2020年增设国家控制的高职专业点290个。(口腔医学全日制大专学校排名不分先后) 湖北省:武汉大学医学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荆楚理工学校专科 其他省份: 甘肃省: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甘肃卫生职业学院 广东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韶关学院 贵州省: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省:赣南医学院、江西卫生职业学院、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 浙江省:杭州医学院 江苏省: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市: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重庆市: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陕西省:汉中职业技术学院、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省: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运城护理职业学院 内蒙古:通辽职业学院 2020年新增13所口腔医学大专: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山东现代学院、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伊春职业学院、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与特色专业优化高级研修班培训总结刘涛

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与特色专业优化培训总结 机械电子工程系刘涛 一、培训班情况简介 主办:全国高职高专教师培训联盟、北京校企联合管理咨询中心; 地点:上海; 形式:以“专家讲座+交流研讨+答疑”等形式。 二、培训日程安排 三、培训主要内容 1. 专业群建设的改革创新及特色专业建设思路 (1)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定位、新使命与新要求

(2)构建校企合作管理平台,突破办学资源不足 (3)强化实践教学和基础课两个系统建设 (4)如何有效快速提升专业建设质量 (5)专业群建设的创新策略 2.职业院校品牌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1)如何改造传统专业,打造升级版专业 (2)明确专业定位,整体规划专业群建设 (3)专业建设中人文素质的培养与卓越氛围的建立 (4)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 (5)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与管理制度设计方案 (6)专业内涵建设的基础调研内容与调查方法 (7)特色专业建设计划的撰写 3.特色专业群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如何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流程 (3)以工作过程为依据的专业课程开发 (4)如何创建优质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5)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步骤及案例分享 (6)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及工作任务 (7)专业群建设运行的三大支撑保障系统 (8)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后期建设成效评价 三、培训收获与体会 为期3天的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却充实,紧凑,收益斐然。专家教授们敏锐的思想,结合当面职业教育发展和自身经验、体会出发、畅谈对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与特色专业优化的独特见解,并给予精辟分析,让我耳目一新,同时感受到巨大地震撼。通过与参会老师的交流,使我启发很大。 首先是刘显泽教授从什么是专业群、如何构建专业群以及如何建设专业群等三个方面讲解了在建设专业群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及部分问题的解决方法;接着马树超教授,给我们讲授高职教育质量观与内涵式发展的新要求。马教授分别从高职教育质量观与2016年高职质量年报、高职院校评估框架设计背景与内涵要求和高职院校内涵发展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 现有基础与优势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电子产品设计、生产管理、质量监控、技术支持、设备操作与维护等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该专业已为社会培养电子信息人才335人,目前在校生269人。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是院级重点建设专业和院级改革试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带动了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检测技术与应用、通信技术等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优势共享、资源共享、良性发展的专业群,为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提供了优质服务,促进了日照等周边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专业现有基础和优势如下: 1.建立了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现有校内专任教师36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15人,双师素质教师28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教师21人。骨干教师先后获得厅级、院级“优秀教师”、“师表奖”、“金牌教师”、“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另外,在相关的企业中聘请10名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使专业具有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比例达到了21.7%。 2.建成了模拟生产现场环境的校内实训场围绕电子产品设计、生产、维护能力的培养,建立了包括电子技术应用、单片机系统的开发应用、物流控制系统、通讯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在内的16个实训室,仪器设备价值1600余万元。学生的实训按企业实际生产流程进行,使学生得到了准实战锻炼。 3.以校企合作为依托,校外实习实训及时到位近年来,建立了包括海尔集团、海信集团、日照港通公司、东营盛泰集团、兖州太阳纸业、日照比特等大中型企业在内的20余家校外实训基地。各实训基地技术力量雄厚,装备先进,管理水平高,企业效益好,具备常年接受学生实习任务的能力。根据教学改革的要求,学校与这些企业建立了较为紧密的“产学合作”关系,实现了学生“顶岗实习”的目标,根据产学结合协议,这些企业提供学生“顶岗实习”岗位及教师实践锻炼场所,协助做好实习期间的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4.“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成效显著根据培养目标、专业特点、专业方向及对应的素质与能力、技能要求,将整个教学周期分成思想道德和职业素质、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应用训练四大模块,各教学模块之间相互

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Xx技术职业学院 “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1.专业规模逐步扩大。“十二五”期间,我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能者治教,严谨治学的办学理念,秉承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宗旨,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专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工、文结合的格局。专业由“十二五”初的15个发展到“十二五”末的17个,专业规模逐渐扩大。17个专业中,工科类专业6个,占35.0%;文科类专业11个,占65%。 2.办学特色更加明显。“十二五”期间,学校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校现有校级特色专业1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特色(重点建设)专业占学校现有专业数的6%,属文科类。主干学科专业紧紧依托财经类行业,已显现较强优势,成为我校专业建设群的主体,反映了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3.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学校共投入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经费100万元左右,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00万元,实验室建筑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多媒体教室总间数52间、座位数4000多个;实训(实验)实15个;新建校内外实习基地30多个。 4.教学管理严格规范。通过对管理制度的“废、改、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更加科学、严谨、健全。“十二五”期间,学校进一步理顺了校、院(部)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明确各级管理权限和职责,教学管理更加规范,管理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构建了科学合理、运

行高效的质量保障体系。 5. 办学水平显著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稳步提升,升本录取率达100%,就业率名列前茅,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6. 校企合作教育快速发展。(校内、校外)学校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订单式培养高职学生。 7. 科研工作步入新轨、教改工作逐见成效。学校13个教改科研项目成功立项,其中,重点项目6个(其中市级项目4个),一般项目7个。 (二)面临形势 进入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处于快速发展,2005年以来,职业教育领域解放思想,突出特色,深化校企合作,9年共培养了近8000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每年培训各类人员1.5亿人次以上。可以说职业院校毕业生已成为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还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一是缺乏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较为薄弱;二是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必经之路高等教育持续 发展条件不足不稳;三是组建职教集团,整合教育资源扩招后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较大,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及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四是打造品牌,发展内涵在人才培养模式、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许多制约体制机制的障碍。这些都将对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面对国际国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学校专业建设发展与人才培养仍存在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问题。 1.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和发展不平衡,各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有

2020年运城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专业目录 附各学院专业设置.doc

2020年运城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专业目录附 各学院专业设置 2020年运城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专业目录附各学院专业设置更新:2020-01-03 17:21:26 每个大学开始的专业都不相同,本文为大家介绍关于运城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专业的相关知识。 包含运城职业技术学院有哪些系、运城职业技术学院各个系有什么专业和运城职业技术学院相关文章推荐的文章。 一、运城职业技术学院有哪些系和学院学院矿山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建筑工程系汽车工程系印刷工程系商务管理系艺术与传媒系健康学院财务会计系二、运城职业技术学院各个系有哪些专业学院专业矿山工程系煤矿开采技术(专)矿山机电技术(专) 供用电技术(专) 安全技术与管理(专) 工程测量技术(专)机电工程系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 数控技术(专)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电子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 移动通信技术(专)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建筑工程系建筑工程技术(专)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 建设工程管理(专)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汽车工程系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 汽车电子技术(专)印刷工程系印刷媒体技术(专) 数字图文信息技术(专) 包装工程技术(专)商务管理系市场营销(专) 物流管理(专) 酒店管理(专) 旅游管理(专)艺术与传媒系播音与主持(专) 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 婚庆服务与管理(专) 表演艺术(专)健康学院绿色食品生产与检测(专) 中医康复技术(专) 护理(专)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 食品营养检测(专)财务会计系统计与会计核算(专) 财务管理(专)三、运城职业技术学院相关文章推荐 吗 还是本科

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

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三) 北京2013.3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2) 第三章学校选址与校园规划 (3) 第四章校舍建筑面积指标 (5) 第五章校舍主要建筑标准 (11) 附录一高等职业学校九项校舍建筑面积指标 (13) 附录二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校舍建筑面积补助指标 (15) 附录三留学生及外籍教师生活用房建筑面积指标 (16) 附录四培训部用房建筑面积指标 (17) 附录五术语 (18) 附录六本标准用词和用语说明 (19) 附件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条文说明 (2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促进和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高等职业学校规划建设的科学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水平,为高等职业学校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特制订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是编制、审批高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校园规划设计和建设用地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和监督检查高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的尺度。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新建高等职业学校,改建和扩建的高等职业学校参照执行。 第四条高等职业学校的规划建设,应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先规划后建设。校舍建设必须具有防御各种重大意外灾害的能力,确保师生安全。 第五条高等职业学校的规划建设,必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贯彻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校园。 第六条高等职业学校的建设用地和校舍建筑既要保证教学和生活的正常功能需要,又要符合节约用地和提高校舍使用效率的原则。学校部分设施在保证教学实训和师生生活的前提下,宜向社会开放。 第七条高等职业学校的规划建设,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 ?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电子电工专业建设方案

电子电工专业建设方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思路与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背景: 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化的电子产品对组成零件的加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电子制造方法已不能满足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部门不断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开发设计一大批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现代化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同时一些现代化的先进设备被引进和使用。开发设计、引进和使用这些现代化的先进设备,不仅需要科技开发的研究型、设计型人才,更需要一大批能在生产、制造、管理、维护和服务第一线懂技术、会管理、能操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面对社会的不断进步、电子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针对《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要求,今后打算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作出修改调整: (1)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优化实践教学的内容,改进组织方式,探讨更加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增加综合性、开放性、设计性、个性化实验内容和实践项目。 (2)为了满足人才的全面发展以及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要求,适应学生就业、升学等多元化要求,适当增加文化科学基础及人文、社科类教学内容。 (3)为了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实际以及个性化发展的要求,适当增加教学计划的弹性,给学生更大的自由选择空间,可以通过增加专业方向,采用模块式课程及模块化教学内容,配合弹性计划以适应学生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的需要。 (4)为更进一步突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从内容、体系、组织方式、训练模式、考评手段等多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实验、实践、实训教学。

职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中学 三年发展规划 2013年9月——2016年9月 第一部分发展背景分析 一、内部环境 1、学校概况 2、师资结构 学校现有教职工60人。中高级教师50人,中高级教师占教师总数%;本科及以上学历50人占教师的% ;双师型”教师人,占专业课教师 87.6%。学校教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3他们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具有潜在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强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结构得到改善。

3、管理状况 近几年来,在新一任领导班子带领下,学校在围绕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不断改善管理队伍结构、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方面做了努力,学校的管理机制和效能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在不断缩短差距;干部队伍在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开拓进取精神,并努力跟进学校发展目标。 4、生源状况 学校所处地理位置相对偏僻,近年由于初中毕业生数下降、普高扩 招、邻市及邻省抢生源、民办职业教育的兴起等因素生源不甚稳定且持续下滑。学校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庭,部分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送自己孩子来职校读书目的不明朗,多次出现不能尊重家校协作教育的现象,学生在养成教育上存在较大困难等。 二、外部环境 当前是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工业化进程、信息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同时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政府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也在不断增长,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也面临着职业教育规模快速扩大带来的挑战;随着职业教育当前发展趋势,各职业学校纷纷加大职教投入,做大做强办学规模,民办职业学校越来越多,这使学校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 三、学校发展制约因素 1、学校招生困难且生源质量下滑,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难度加大。 邯郸是教育人口大市,但由于社会普遍存在重普高、轻职校”倾向, 加上近年普高扩招、初中毕业生减少、市区及邻县抢生源、民办职业教育的兴起等因素,我校招生日益困难且生源质量持续下滑。如何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文化素养,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既能就业也能继续升

中职学校专业建设

2016年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情况分析报告 一、专业设置布点情况 据2016年我省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办学资质清查结果统计显示,我省359所具有招生资格的中等职业学校(含高职院校中专部)共设置18个专业类,221个专业,覆盖3328个专业点。其中第一产业设26个专业, 覆盖336个专业点;第二产业设74个专业,覆盖863个专业点;第三产业设121个专业,覆盖2129个专业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专业点分别占我省专业点总数的10.1%、25.9%和64.0%。省2016年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10.6:48.4:41。统计数据表明,我省中职专业结构与产业发展要求尚不能完全适应,二产相应专业比重仍然偏低,三产比例偏高。 省2016年中等职业学校分市分专业布点情况见附表。 二、需强化统筹的专业 1.布点数量较多的专业 2013年以来,我省中职学校专业布点数量较多的20个专业布局变化情况如下: 2013-2016年专业点数量较多的专业布局变化情况

统计数据表明,我省上述专业布点较多。各市要重点加强对本行政区域上述专业的统筹,对区域布点较多的上述专业,要加大调整力度,强化资源整合,办出特色,打造品牌。 2.在校生数量较多的专业

2013年以来,我省中职学校在校生数每年都超过1万人的专业有15个,在校生数量变化情况如下: 2013-2016年在校生数量过万人的专业在校生变化情况 统计数据表明,我省上述专业在校生数量较大。各市要紧密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切实加强统筹。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就业率相对较低的专业类

2016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平均就业率达97.45%,低于平均水平的专业类有8个,分别为: (1)体育与健身类:89.19%; (2)医药卫生类:90.88%; (3)司法服务类:91.75%; (4)文化艺术类:93.61%; (5)教育类:95.42%; (6)旅游服务类:95.71%; (7)信息技术类:97.06%; (8)休闲保健类:97.35%。 2016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平均对口就业率达71.2%,低于平均水平的专业类有8个,分别为: (1)石油化工类:32.49%; (2)交通运输类:61.56%; (3)土木水利类:63%; (4)体育与健身类:66.09%; (5)休闲保健类:67.11%; (6)文化艺术类:67.37%; (7)教育类:67.44%; (8)医药卫生类:69.04%。 统计数据表明,我省上述专业类学生就业质量不高。各市要结合学生就业情况、趋势和市场需求,加强统筹指导,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三、鼓励发展的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 调 研 报 告 九江职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二零一六年四月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项目负责人:金春花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项目成员:李美长舒展熊凡陶炎芬

一、调研简介 (1) (一)调研的对象与范围 (1) (二)调研的专题内容 (1) 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分析 (2) (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总量需求分析 (2) (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及能力需求分析 (3) (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与信息产业发展适应性调查分析 (7) 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和不足 (10)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六大优势 (10) (二)我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 (10) (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2) 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13) (一)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对产业和行业的依存度 (13) (二)进一步加强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 (13) (三)积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吃苦耐劳精神,切实开展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4) 五、调研总结 (10)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教学管理的新体制、新机制,体现“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自主学习、开拓创新和积极实践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较高质量的制定出具有九江职业大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好的进行专业建设和更准确的进行专业定位,以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和学生健康成长及终身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及“九江职业大学学分制管理实施办法”等有关文件精神,我院特组织专门的调研小组对电子信息专业的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调研简介 (一)调研的对象与范围 调研的对象主要以发达地区电子企业、九江地区电子企业、九江职业大学历届优秀毕业生代表、省内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电子教研室、省内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电子教研室等为主体。调研的对象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行业的人才需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职业岗位及能力需求、当前高职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人才需求存在的差距和办学优势、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等。 (二)调研的专题内容 1.企业专业调研内容 本次专题调研选择了广州世沃电子有限公司、九江旭阳雷迪高科技有限公司、海麟拓邦乐群(深圳)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对毕业生基本素质的要求;企业对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的专业能力要求;企业对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需求等内容展开调查。 2.高职院校专业调研内容 本次高职院校专业调研选择了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两所省内的国家级示范级性高职院校和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的电子教研室作为学习对象,就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如何构建、校外实习实训如何安排、生源的复杂化专业教学如何展开、基于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如何培养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

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

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 一、大力发展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21世纪,人类已经步入以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有力地推动着全球经济社会的深层变革,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对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挑战,为教育创新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崭新空间,以信息技术特别是宽带网络和新媒体技术为强大支撑的新一轮学习革命已见端倪。近年来,各个国家和地区争先实施教育技术国家战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创新、整合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巨大优势,扩大国民受教育机会,提高教育质量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加快推进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是适应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趋势,迎头赶上发达国家教育技术水平,构建国家教育长远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应国际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大潮,信息化教育正在我国的教育界掀起一场新兴的教育信息化的热潮。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教育的一种必然趋势。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对培养技能型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2012年12月10日,教育部在江苏南京召开全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这是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之后,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职业教育专题会议。会议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为主题,对进一步推进科学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二、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发展水平还不高,存

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不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存在重建设轻应用、重硬件轻资源的倾向。二是发展不平衡。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存在差距,农村职业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薄弱,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有待提高。三是优质资源不充足。与课程教学融合配套的优质实用教学资源不足,原创性、创新性资源较少,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还有待深度开发。四是机制建设不先进。有些地方对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信息孤岛、重复建设现象比较普遍,系统间互联互通性较差,资源开放性、共享性不强,信息安全存在隐患。这些问题反映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制度政策和体制机制还不完善,需要深人研究、抓紧解决。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动员。 三、如何进行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 3.1 职业教学中引入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3.1.1 变抽象为直观,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对于一些抽象知识难以理解,通过引进多媒体技术、信息化教学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把实际当中抽象的技能操作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枯燥的概念和内容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 3.1.2 提供更为充分的教学资源 一方面,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不局限于教室和书本,他们可以借助各种煤体轻松获得大量信息,随时随地查找相关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提供更多、更为充分的教

职业培训学校发展规划范文

职业培训学校发展规划范文 指导思想 以教育发展纲要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下一个艺术人才就是你”为办学理念,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坚持艺术文化两条腿走路,查漏补缺,因材施教,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培训机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一部分学校现状分析 1.规模状况 我校全称调兵山市民办社会艺术教育中心,是专门从事艺术课培训的学校。学校坐落于调兵山市兀术古城脚下,毗邻调兵山风景区,教学设施高档,教学环境优雅,学校位置视野广阔,是读书学艺的优良场所。 2、有利条件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专职教师9人,全都是大学本科艺术系毕业,确保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学校教育教学设备基本齐全,设有肚皮舞教室、播音主持室、舞蹈室,钢琴声乐教室等;校门口环境优雅,停车,晨练,练嗓都是很好的选择。 第二部分学校远景和理念 一.学校定位 学校的理想目标:科学的管理内涵;优秀的教师队伍;文明的学生素养;鲜明的教学特色;始终以“下一个艺术人才就是你”为办学理念,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学子为办学目标。 二.学校远景 1.奋斗目标:科学治校,师资优良,提高质量,打造品牌,创调兵山艺术培训强校。 2.学校形象:校风严,学风浓,教风实。入学低起点,出校高质量。 3.教师形象:师德风范:人格高尚,言传身教,关爱学生,公平坦诚。 学识才智:学识广博,教艺精湛,善于学习,智慧不衰。 仪表风度:语言典雅,举止高雅,气质文雅,服饰大雅

4.学生形象:品德素养:志存高远,明礼诚信,自尊自强,和谐交往。 学业追求:勤学笃行,拼搏进取,求真求实,发展创新。 形象气质:朝气蓬勃,仪表整洁,热情大方,乐观向上。 5.员工形象:积极进取,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热情服务,优质高效。 三.学校办学理念 1、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2、育人目标:下一个艺术人才就是你 3、育人氛围:调兵山市民办社会艺术教育中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欢乐,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展。 4、校训:思路决定出路,努力决定未来 6、校风:勤奋进取,求实创新 7、学风:学好特长,全面发展 8、教风: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第三部分:学校发展规划 调兵山市民办社会艺术教育中心,经过这些年的的不懈努力,形成了良好的文化底蕴与办学治学传统。在学校现有基础上,从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德育工作、教学工作、教育科研、学校文化、办学规模及办学条件等几个方面,提出具体实施方案,通过三年努力与实践,使学校的管理制度更加完善,教育科研更加深入,学校文化不断发展,师资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办家长满意、学生信赖以及社会认可的品牌学校。 一.目标规划 1.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更多了解学生、家长的需求,了解社会的需要,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健康成才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 2.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家长和学生了解新形势下,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让学生选择学一门特长。同时也让更多的家长和学生了解调兵山市民办社会艺术教育中心的教育理念,办学目标以及教育教学方法和成果。 3.不断修订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引进激励、竞争机制,从“制度约束型”逐步走向“文化渗透型”管理模式,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能力。

运城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规划

运城职业技术学院 “十二五”专业设置及建设规划 二0一二年八月

为主动适应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山西省关于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结合我院实际,要在“十二五”期间把我院建成特色鲜明、中西部一流的现代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推进专业数量、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在总结“十一五”专业专业经验基础上,结合我院办学实际情况,制订运城职业学院2011-2015年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设的现状 学院现有高职专业36个(含方向),形成了矿山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机电工程、建筑工程、汽车工程、有机食品工程、经济管理等专业群。具体为: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矿井通风与安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电子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项目管理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图形图像制作方向)、通信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3G方向)、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晋)、有机食品生产技术、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包装技术与设计、印刷图文信息处理、印刷技术、数字印刷技术、电子出版技术、市场开发与营销、民政管理(婚庆策划与管理方向)、物流管理、会计与统计核算、商务英语(外贸方向)、电机与电器、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以创建特色鲜明、中西部一流、现代开放式高职院校为契机,贯彻“立规范、建特色、保质量、上规模”的工作方针,以育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遵循高职教育规律,科学定位,特色发展,优化结构,夯实基础,提高内涵;以优势专业为依托,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社会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研相结合的专业建设道路,以校企合

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标准

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标准 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标准(试行) 等级 项目 合格 规范化 示范性 6-1 专业设置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服务学生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系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2.建立以专业教师、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和职业教育专家等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需求调研,定期进行专业建设的相关论证活动。 3.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专业目录"(2010修订)设置专业。通过人力资源需求分析,掌握专业职业领域的内涵与外延,确定专业范围,界定专业技能(专门化)方向。 4.通过职业岗位群分析,确定职业岗位群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

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5.根据国家(或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分析职业认证要求,确定与本专业培养方向对接的职业资格证书。 6.专业分期建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得力,专业建设符合学校整体发展整体规划。 7.有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和专业特质的办学理念和教风学风等,学生职业素养得到培养。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服务学生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系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2.建立以专业教师、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和职业教育专家等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需求调研,定期进行专业建设的相关论证活动。 3.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专业目录"(2010修订)设置专业。通过人力资源需求分析,掌握专业职业领域的内涵与外延,确定专业范围,界定专业技能(专门化)方向。专业技能(专门化)方向不少于2个。 4.通过职业岗位群分析,确定职业岗位群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5.根据国家(或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分析职业认证要求,确定与本专业培养方向对接的职业资格证书。 6.专业建设分期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有力。本专业建设在学校整体建设规划能得到有效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