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案

音乐教案
音乐教案

备课簿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部名培智部

科目音乐

教师牟秀芳

连云港市赣榆特殊教育教育学校教学内容:认识音乐

备课时间:2017年8月29日

教学时间:2017年9月1日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国旗歌》

2、能自己独立唱好歌曲

教学重点:学会唱《国旗歌》

教学难点:发音要清晰,要有节奏感,旋律性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挂图,让学生回答图上画的是什么

图:红旗,小学生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歌曲的名字:《国旗歌》

教师板书:国旗歌

二、进入新课

1、教师板书歌词:五星红旗,真呀真美丽;我们向您,敬呀敬个礼。

2、教师教学生朗读歌词,一字一句。要求学生吐字要清晰,能大概自己说出歌词

3、教师做试唱,学生模仿(教师反复带学生练习)

三、课堂练习

1、教师逐个带学生唱歌曲

2、学生能根据音乐独立唱出歌曲

3、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四、总结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音情况,做好标记

五、作业

要求学生课后自己多联系

教学内容:听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备课时间:2017年9月3日

教学时间:2017年9月4日

教学目标:能听懂歌词的含义,进行恰当的模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先播放一遍上节课学过的歌曲,让学生先回忆一遍

2、教师带学生领唱一遍歌曲《国旗歌》,注意观察学生的具体情况

3、教师点名,学生站起来唱歌曲

4、教师根据学生的表演情况,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二、导入新课

1、教师问学生:我们国家的名字叫什么引出中国

学生回答:

教师:哪有谁知道我们国家的国歌叫什么下面我们来听一听这首歌曲,听听歌曲中讲的是什么

2、教师播放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教师讲解歌词的含义

4、师生互动

5、教师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带上歌词的含义,再听一听歌曲

6、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听了歌曲以后有什么感受

7、教师播放歌曲,学生能根据音乐哼唱

三、课堂练习

教师带学生通过音乐哼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四、总结

教师总结这节课上课的内容,再次讲解歌词的含义教学内容:听听:《我是小学生》

备课时间:2017年9月10日

教学时间:2017年9月11日

教学目标:能听懂歌词的含义,进行恰当的模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点学生复习歌曲《国旗歌》

2、教师点名学生唱歌,表扬好的学生教师带学生

3、复习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二、新授

1、教师播放《我是小学生》中《上学歌》,学生欣赏

2、教师讲解歌词的意思,编成故事讲给学生能够听

3、学生跟音乐跟唱,自己编动作,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4、教师播放《咱们从小讲礼貌》学生欣赏

5、学生跟音乐跟唱,自己编动作,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6、学生跟音乐跟唱,自己编动作,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7、教师播放《大家都来做早操》

8、教师讲解歌词的意思,编成故事讲给学生能够听

9、学生跟音乐跟唱,自己编动作,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三、总结

教师问学生:小学生每天都要做什么怎么样做一个小学生

学生:回答

教师再次播放《我们都是小学生》中的三首歌曲,学生

欣赏,学生能根据音乐哼唱

四、作业

学生能根据记忆力,回忆上课听到的歌曲,自己哼唱教学内容:练一练

备课时间:2017年9月11日

教学时间:2017年9月14日

教学目标:1、学习歌唱姿势

2、能听音乐进教室

教学重点:学习唱歌的姿势

教学难点:姿势的学习标准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复习

1、教师播放歌曲《国旗歌》,学生唱歌

2、教师点名学生,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3、教师播放《我我们都是小学生》中的歌曲,学生欣赏

二、新授

1、学习唱歌姿势:两臂自然下垂,两腿不能弯曲,腰背伸直,腰部固定,收小腹,自然挺胸,头部端正,脸部和颈部肌肉放松,下巴不要向前突出,消除紧张

2、教师带学生反复训练,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3、学生自己分组练习,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4、听音乐进教室:激发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5、教师做示范,学生模仿

6、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三、总结

1、教师总结学生唱歌姿势:身体挺直,向前看,两手自然下垂

2、教师总结学生听音乐进教室:不要乱,要按照节奏排队走路,培养音乐课的兴趣

四、作业

自己复习唱歌姿势教学内容:学唱《小公鸡》

备课时间:2017年9月13日

教学时间:2017年9月15日

教学目标:1、学会唱《小公鸡》

2、教育学生早晨要早起,上学别迟到

教学重点:教育学生上学不要迟到

教学难点:能自己学会唱《小公鸡》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新授

1、教师出示公鸡卡片,问:是什么

学生:

教师引出本课的课题《小公鸡》

2、教师板书歌词,逐句教学生朗读

小公鸡,起得早,伸长脖子高声叫;

小朋友,起得早,背着书包上学校。

3、教师注意学生的发音,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4、教师播放歌曲《小公鸡》,让学生熟悉歌曲的节奏

5、学生听音乐,自己跟音乐模仿

教师逐句教学生唱

二、讲解歌词含义

1、教师讲解歌词的含义,教育学生早晨要早起,上学不要迟到

2、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歌词的含义

3、学生反复练习

三、总结

教师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再次告诉学生上学不要迟到

四、作业

自己练习场歌曲《小公鸡》

教学内容:练一练

备课时间:2017年9月15日

教学时间:2017年9月18日

教学目标:1、熟悉歌曲《小公鸡》

2、边唱歌曲边拍手

教学重点:会唱歌曲《小公鸡》

教学难点:节奏掌握准确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复习

1、教师带学生唱《小公鸡》,学生回忆歌曲内容

2、教师点名,学生站起来唱歌

3、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二、新授

1、教师播放歌曲《小公鸡》,学生自己根据音乐的节奏先拍手,教师先观察下学生的节奏感情况

2、教师训练学生节奏感

教师播放歌曲,教学生根据音乐拍手

3、学生跟教师模仿,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

4、学生自己反复练习,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5、教师点出歌曲中几个难发音的音

ū,帮助学生找到头声,纠正学生喊唱和克服白声

三、总结

教师总结学生掌握的情况,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动作

四、作业

学生自觉学习歌曲《小公鸡》

教学内容:《小公鸡》的舞蹈动作,听《我爱北京天安门》

备课时间:2017年9月21日

教学时间:2017年9月25日

教学目标:学会舞蹈动作

教学重点:动作标准

教学难点:动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复习

1、教师播放音乐《小公鸡》,学生回忆歌曲

2、教师点名,学生站起来唱歌

3、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二、新授

1、教师播放歌曲《小公鸡》,学生随音乐拍手

2、教师教学生动作:先垫左腿,成立正状;双手向后,做公鸡尾巴状;双手在胸前抱,成怀抱状;双手上举,下弯,放在肩上

3、教师做动作,学生模仿

4、学生自由练习,教师纠正学生错误动作

5、师生齐做动作,加深印象

6、听听:《我爱北京天安门》

7、教师讲解歌词意义,加深学生对歌词的记忆

8、教师播放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学生欣赏

三、总结

1、教师先做示范,点名学生随音乐做《小公鸡》动作

2、教师总结学生表演的情况,表扬表现好的学生

四、布置作业

练习舞蹈动作《小公鸡》

教学内容:学习《拍手歌》

备课时间:2017年9月21日

教学时间:2017年9月28日

教学目标:学会歌曲《拍手歌》

教学重点:学会唱歌曲

教学难点:理解与他人合作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复习

1、教师播放歌曲《国旗歌》《小公鸡》,学生回忆

2、教师点名,学生站起来唱歌

3、教师总结学生唱的情况

二、新授

1、教师:每个同学都有两只手,两手是好朋友,一遇到高兴的事情,就会叭叭拍起来,声音又响又脆,很好听。今天就来学习歌曲《拍手歌》

2、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熟悉歌曲

3、教师边播放音乐边做动作,激发学生兴趣

4、教师教学生唱歌曲《拍手歌》,一句一句教学生朗读

5、教师清唱,学生模仿

6、学生随音乐唱歌,教师和学生一起唱,加深印象

7、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8、教师点名,和学生一起唱歌曲

9、学生自由练习

三、总结

1、学生唱歌曲《拍手歌》,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2、教师总结歌曲中难发音的字,带学生朗读

四、布置作业

练习歌曲《拍手歌》

教学内容:

备课时间:2017年9月24日

教学时间:2017年9月29日

教学目标:学会《拍手歌》律动,欣赏《小宝宝睡觉了》

教学重点:学会律动

教学难点:学会和他人合作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复习

1、教师播放歌曲《拍手歌》,学生回忆歌曲

2、教师点名学生唱

3、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二、新授

1、教师播放歌曲,学生欣赏

2、教师教学生听歌曲,对拍,自拍,教师喊口号:一、二,一、二,学生按照教师指令拍手

3、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4、教师和学生一起听歌曲拍手,师生互动

5、教师分组进行比赛,看看哪组表现较好

6、教师播放歌曲《小宝宝睡着了》,学生欣赏

7、教师讲解《小宝宝睡着了》歌词大意,让学生理解

8、教师播放歌曲

9、教师分别播放《拍手歌》《小宝宝睡着了》,让学生感受两首歌曲的不同点

三、总结

教师总结两首歌曲的不同点,让学生重复教师的总结

教师播放歌曲《拍手歌》《小宝宝睡着了》

四、布置作业

自己或和同学练习《拍手歌》律动

教学内容:学唱两只老虎

备课时间:2017年10月8日

教学时间:2017年10月9日

教学目标:学会唱这首歌曲,并能跟着音乐歌词做动作。

教学重点:学会唱这首歌曲

教学难点:自己独立唱这歌曲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复习

1、教师带学生唱《小宝宝睡着了》,学生回忆歌曲内容

2、教师点名,学生站起来唱歌

3、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二、新授

1、教师播放歌曲《小宝宝睡着了》,学生自己根据音乐的节奏先拍手,教师先观察下学生的节奏感情况

2、教师训练学生节奏感

教师播放歌曲,教学生根据音乐拍手

3、学生跟教师模仿,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

4、学生自己反复练习,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5、教师点出歌曲中几个难发音的音

ū,帮助学生找到头声,纠正学生喊唱和克服白声

三、总结

教师总结学生掌握的情况,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动作

四、作业

中国 音乐 史 第九课 第十课 第十一课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案 课题名称:第九课西洋音乐传入和学堂乐歌兴起 第十课沈心工李叔同对音乐的影响 第十一课音乐赏析 二、教学目标:(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学习必备知识,知识、能力、素质目标一体化) 1知识目标:使学生对这一时期的音乐风格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能运用与这一学科相关的音响资料或历史资料来完善幼儿园教学工作。 3素质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声乐、钢琴、舞蹈等表演学科。 三、设计意图或教材处理: 了解西洋音乐传入我国的基本情况,掌握我国学堂乐歌的兴起,学堂乐歌的重要发起人沈心工和李叔同以及学堂乐歌对“新音乐”的产生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 四、教学重点:学堂乐歌的兴起,学堂乐歌的重要发起人沈心工和李叔同 五、教学难点:学堂乐歌的兴起,学堂乐歌的重要发起人沈心工和李叔同 六、教学课型:理论课 七、教学课时:6 八、教学方式: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九、教学过程:(把知识点、技能点细化为项目,体现教学做合一)第一节概述 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封闭的门户,中国开始进入到近代社会。社会形态也由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世纪前后,欧美和日本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传入中国,西洋近代音乐也在这一时期传入我国。我国的许多知识分子为寻求救国真理,纷纷出国留学,一部分学成归国的留学生把欧美、日的一些流行歌曲的曲调填上新词在“新式学堂”中教唱,“学堂乐歌”在我国各地兴起。“学堂乐歌”是我国音乐史中的新事物,它促使了中西音乐文化交流,同时也为反映近代社会现实和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提供了西洋音乐的技术、体裁和形式,对于“新音乐”的发展具有启蒙意义。第二节西洋音乐的传入和学堂乐歌的兴起 1西洋音乐的传入 背景 “鸦片战争”使中国的门户被强行打开,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中国进行侵略的进程,基督教的传入已达到肆无忌惮的程度。不仅如此,欧洲侨民也纷纷移居我国,各地教会学校不断兴办,从客观上起到了强制性地传播西洋音乐作用。 内容 在宗教的传播中,吟唱赞美诗是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因此教会的赞美诗和欧洲资产阶级在社交活动中和音乐小品包括一些初级钢琴的作品随之传入我国。

音乐教案 (精选)

第一课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一、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2、能认真听赏童声合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并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3、能了解并初步掌握“v”的发声口型。二、课时安排:2节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2、听赏童声合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3、唱一唱教学重点: 教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并指导学生从音乐中体验、表现爱祖国、爱他人的情感。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把这种具体情感溶入到较为抽象的“爱祖国”的情感之中。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1、听赏歌曲。引导学生认真聆听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感情等。 2、朗读歌词。播放伴奏带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3、学唱旋律。采用听唱法和视唱法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学唱旋律。 4、学唱歌词。在旋律与歌词都已熟悉的基础上,让学生跟着琴唱歌词,个别不够准确的地方在纠正。 二、听赏童声合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1、认真聆听歌曲。 2、说一说歌曲的内容,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让学生画一画歌曲中的景象。 4、再次听赏并轻声跟唱歌曲。 三、音乐活动:唱一唱 1、让学生说一说对“鱼”的种类和喜爱等。

2、引导学生掌握元音“v”的发声口型,要求声音集中、统一,逐步建立起高位置的歌唱意识。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明白了“少年先锋队”的道理。 五、课后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很快就学会唱歌曲,并很自然地接受了“祖国就象妈妈一样”的道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吹竖笛,掌握“6、3、2”三个音的指法和伴奏练习。教学重点:

音乐教学设计-有趣的节奏

音乐教学设计:有趣的节奏 音乐教案-有趣的节奏大班音乐活动------有趣的节奏活动设计意图:节奏是音乐中最重要的要素,也最易被人感知。 自然界和人的生活中无不蕴含着节奏。 本次活动让幼儿把生活中蕴含的节奏与具体的节奏型联系起来,从而对节奏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上来。 一活动目标体验节奏世界里的乐趣。 →通过联想生活中的节奏,感知节奏型的多样和→有趣。 学习创编说白词并配以节奏进行朗读。 →二活动准备多媒体幻灯图片一套。 →易拉罐瓶子碗筷匙若干。 →脑白金盒子一个。 →三活动流程调动情绪引发兴趣→联想节奏引导编节奏语言→看图编词句配节奏朗读→演奏作品四活动过程(一)调动情绪引发兴趣。 ()用一神秘物引幼儿入活动室。 →通过揭开神秘物而引题。 ()听音乐选择动作:走跳或跑,→引导幼儿说出节奏的快慢特点。 (二)联想生活中的节奏。 →()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的各种节奏。 如:打哈欠||扫地|||拍皮球|||各环节设计意图情感目标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供幼儿看图创编说白词用。 供幼儿演奏作品用。 供调动幼儿情绪及引入主题用。 抓住幼儿好奇心强的特点,应用神秘物能很好地调动幼儿的情绪和注意力。 幼儿听着音乐自主反应,快慢不同的节奏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生活中存在许多有趣的节奏,幼儿无时不在使用。 这个环小鸟叫||刷刷牙|||牙疼|||拔河比赛加油声|||等等。 ()启发引导幼儿想象编节奏语言。 →发挥幼儿的想象,让幼儿自由编说。 (三)看图创编说白词()出示幻灯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图片的意思→及判断图片中各种行为的正确或错误,并学习创编说白词。 ()配节奏朗读。 →引导幼儿为说白词配节奏。 如果幼儿无法完成,教师可提供节奏型给以提示,让幼儿编配。 (四)演奏作品幼儿演奏作品。 请幼儿用生活中的实物,进行打击伴奏,获得成功的乐趣。 节把幼儿生活中发现或发生的现象与节奏联系起来,让知识得以升华,同时感受节奏型的多样和有趣。 通过举一反三的想象练习,既可培养幼儿节奏感又可扩充词汇。

教师编制考中国音乐史演示教学

教师编制考中国音乐 史

通过的努力,二胡被纳入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轨道。 C.刘天华 西周时期设置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 B.春官 明清时期是我国南方说唱音乐品种的代表。 D.弹词 “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反映出哪种音乐起源观念。 C.劳动说“旋宫”的是指。A.调高的变化 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总结了“儒家音乐思想”的论著是 A.《乐记》 是我国封建社会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构。 C.太常寺 是南北朝末年兴起的歌舞戏代表剧目。 B.《大面》 上世纪30年代青主为宋词谱曲,创作了,成为这类作品中的经典。 D.《我住长江头》 曾候乙墓编钟,展示了时期我国编钟艺术的惊人文化成就。 C.战国 唐朝的歌舞大曲有复杂的结构但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部分。A.散序、中序、破 相传是蔡文姬的古琴作品。B.《胡笳十八拍》 上世纪30年代黄自的合唱歌曲有。C.《旗正飘飘》 的代表作品《弦乐三重奏》是在国外获奖的第一部中国室内乐作品。 B.谭小麟 秦汉时期兴起的是一种以吹管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 B.鼓吹乐 合唱曲《保卫黄河》以的创作手法为主要特征。 A.卡农 的成名作《台湾舞曲》是一首标题性的幻想音诗。 C.江文也 ,1935年获得莫斯科国际电影博览会“荣誉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获得国际电影奖项的作品。同名 主题曲的作者是。C.《渔光曲》,任光 是目前能确定创作年代最古老的琵琶独奏曲。 C.《海青拿天鹅》 贺绿汀作曲的是近现代民族风格无伴奏合唱的代表作。 B.《垦春泥》 中国近代音乐史上被称为“学堂乐歌之父”的是。B.沈心工 《踏谣娘》是的重要代表节目。 C.歌舞戏 黄自的“四大弟子”包括等著名作曲家。 A.贺绿汀C.陈田鹤 D.江定仙 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原的外来乐器。 B.钹C.曲项琵琶 D.五弦琵琶 E. 筚篥 歌剧《白毛女》塑造的音乐形象个性化、富于戏剧性,主题音调来自于等。 A.河北民歌《小白菜》 B.山西民歌《捡麦根》 唐代歌舞大曲的著名代表作品是根据印度《婆罗门曲》改编的。D.李隆基 E.姜夔 左翼重要作曲家任光的代表作有等。A.《渔光曲》 B.《彩云追月》 D.《打回老家去》 汉魏时期的琴曲有。A.《广陵散》 C.《酒狂》E.《胡笳十八拍》 是隋唐时期重要的音乐论著。 A.《羯鼓录》C.《教坊记》 马思聪创作的小提琴作品包括等。A.《内蒙组曲》 D.《西藏音诗》 明代的四大声腔包括等。A.弋阳腔 C.昆山腔 E.余姚腔 近代发展较大的器乐合奏品种有。B.江南丝竹 C.广东音乐 D.弦管 华彦钧创作的二胡曲有。A.《寒春风曲》 C.《二泉映月》 D.《听松》 唐代《霓裳羽衣曲》失传后,宋代发现遗曲十八阙,存于其歌曲集中。C.姜夔E.《白石道人歌曲》 明清时期的重要古琴曲有等。B.《流水》C.《平沙落雁》 上世纪30-40年代,中国音乐现象中影响最大的是。B.抗日救亡歌咏 C.群众歌咏 D.新秧歌运动 京剧在北方有四大名旦,他们包括等。A.梅兰芳 B.荀慧生 我国音乐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是西周时设置的。答案: 春官 箫友梅先生的音乐创作涉及到歌曲、合唱、、等领域。答案: 室内乐,管弦乐,钢琴,大提琴京剧的唱腔以腔、腔为主,属于板腔体。答案: 西皮,二黄 音乐文化史上最早出现的“十二平均律”律学理论,是明代律学家创制的。答案: 朱载堉,新法密率 是中国近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1927年创办。答案: 萧友梅,上海国立音乐院 唐代宫廷燕乐中的“二部伎”指、,以演出形式为区分标志。答案: 坐部伎,立部伎 四川成都的东汉墓中出土的实证了汉代说唱音乐已经是民间艺术中的一个品种。答案: 击鼓说唱俑 魏末琴家、音乐理论家嵇康的代表性音乐论著是。答案: 《生无哀乐论》 青主的音乐美学论著有、,其思想核心是。答案: 《乐话》,《音乐通论》,音乐是上界的语言 京剧四大名旦分别是:梅兰芳、、尚小云、。答案: 荀慧生,程砚秋 唐代最著名的歌舞大曲相传由根据印度《婆罗门曲》改编。答案: 《霓裳羽衣舞》,唐玄宗宋元时期的说唱品种有:鼓子词、、、等。答案: 诸宫调,陶真,货郎儿

欧洲音乐史----教案

安阳职业技术学院2011至2012学年第二学期 教案 课程欧洲音乐史 专业音乐表演 班级1、2 班 姓名高长海 系部文化艺术系 2012年2月

第一章欧洲音乐史概述 及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音乐〔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音乐历史及文化背景。 2、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古代音乐现象的分析能力,并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智力。 3、通过欣赏当时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欧洲古代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欧洲音乐时代分期和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音乐 〔教学难点〕古希腊古罗马音乐的特点及其音乐思想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分析讨论法赏析法 〔授课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调试教学用具,并清点学生人数 二、课程导入以世界文明发展史导入 三、教学内容——绪论:欧洲音乐史概述 1、时代分期 ①远古时代②中世纪时期 (BC3000年——AD5世纪)(AD5——AD14世纪) 古希腊、古罗马音乐—————教会音乐与世俗音乐 单音音乐时代单音走向复音音乐

③文艺复兴时期④巴洛克音乐时期 (14世纪——16世纪末)(17世纪?a18世纪上半叶)———人文主义、新艺术———(1600年?a1750年)复音音乐时代复音向主音音乐过渡时期 巴赫和亨德尔 ⑤古典音乐时期⑥浪漫主义音乐时期 (18世纪中叶——19世纪下半叶)(19世纪初——20世纪初)(1750年——1821年)早期浪漫主义(1820--1850)———主音音乐时代与器乐时代———中期浪漫主义(1850--1890)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后期浪漫主义(1890--1910) 音乐内容与形式相均衡 ⑦民族音乐乐派⑧20世纪音乐/现代音乐 (19世纪中叶开始)(19世纪末?a20世纪)———东欧和北欧的民族音乐———印象主义、新古典主义、民族的内容表现主义、序列主义音乐、 民族的形式电子音乐、具体音乐、 偶然音乐、噪音音乐等。

最新《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教案-(完整版)

第二章周代的音乐(公元前十一世纪—前221年)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周代统治阶级的音乐发展 2.理解周代的民间音乐与乐器乐律 3.掌握周代儒墨道三家的音乐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历史文化背景及音乐特点概述 2.难点:儒家音乐的兴起和早期发展 (三)教学方法、手段:教师讲授,多媒体教学。 相关教学内容 第一节周代的礼与乐 周代天子分封诸侯,并在总结殷商各种典章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等级制度。周代统治者以礼、乐、刑、政四术为统治手段。礼礼可分贵贱,乐可互与敬,所以周代极为重视礼、乐的政治作用。 1周代的礼相当的多,多配合乐的运用,大致可分为: 一、祭祀二、大飨礼三、燕礼四、大射仪 五、养老之礼六、乡饮酒礼七、乡射礼 这些重要的礼的活动,各自有其所属音乐,有各自的乐曲和章法,不能混淆。 2在周代(尤其是西周),不同等级身份的人,所用的乐队和歌舞队也有很大差别,不得随便僭(jian)越。《周礼·大司乐》说:“正乐县(xuan,即悬)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关于舞队的人数应为:“天子八佾(yi),诸公六佾,诸侯四佾”为宜。 周代的礼乐的规定,是为了加强人们的等级观念,达到巩固其统治的政治目的。 第二节宫廷音乐的繁荣 周代宫廷音乐以较繁荣,它们既有与礼结合的音乐种类,也有为统治阶级娱乐之用的音乐。这些音乐大都是乐舞或歌舞的形式,有 一、六代乐舞 简称“六乐”,是保留在周代宫廷中的六个据说从黄帝开始历代留传下来的代表性的乐舞,包括: ①黄帝时的《云门大卷(quan)》或称《云门》,祭祀云神,黄帝部落以云为图腾。 ②尧时的《咸池》或称《大咸》,“咸池”是日落之处的星座名,祭祀地神,可能与星辰崇拜有关。 ③舜时的《大韶》或称《韶》,因为它用排箫伴奏,又称《萧韶》,又因此乐舞有九次变化,又称为《九辩》或《九歌》,祭祀四望(天下名山,如五岳、四镇等)

开学第一课教案音乐

开学第一课教案音乐 开学第一课教案音乐 让学生熟悉新学期音乐课的要求,并能够有意识的遵守,以良好的学习习惯规范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开学第一课教案音乐,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开学第一课教案音乐1 一、做好榜样,先入为主 在家里,父母是学生的第一老师;在学校,老师是学生的榜样;对于新接任的班级,我会在上课前5分钟到教室门口等待学生收拾用品、整队,做好到音乐教室上课的准备。这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重视,促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老师的调控。 部分过程回放: 师:“同学们,老师现在带你们去上音乐课好吗?”(一阵欢呼!) “谁最快安静下来,老师表扬他(她)!” (很快安静) “到音乐教室后,先按教室的座位坐,听明白的举手”

“看谁像老师一样走得稳(老师也带着音乐课本),排队表现好的`同学,上完课后将得到漂亮的红印花”。 “下面,请路队长整队、带队,”······ 二、游戏结合,利用音乐调控课堂 排好了路队,分组走进了音乐教室,给了他们指定的位置,学生有序做好。此时,我直接让学生先感受音乐课的常规要求,目的也是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了解音乐课堂的常规要求,从第一节课就认识:好的课堂秩序,才能保证教学的有序进展。 部分过程回放: 师:“聪明的同学已经把身体坐正了。我最喜欢跟坐姿端正的同学交朋友”(马上很多同坐正,老师边走过去和同学握手) “老师真开心!没想到这么快就能交到坐姿端正的朋友。” “下面,请同学们来敲一敲老师的音乐宝盒,用手敲三下,听到音乐后,请你哼唱出来,能唱出唱名的同学更棒。”(事先准备的精美塑料盒,学生敲完,我就在琴上弹一小段音乐)” “这就是柯老师在音乐课上让大家坐端正的音乐,我们再唱一遍,记住它,等会要考考你们的记忆力和反应能力。”

大班音乐教案:节奏训练

幼儿园教案大全 大班音乐教案:节奏训练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听音乐打节奏、听音乐做肢体动作。 2. 通过节奏练习发展幼儿手脑一致、身体的协调性。 活动难点: 肢体各节奏的配合。 活动准备: 节奏条、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入教室教师弹前奏复习节奏歌《谁在说话》 1、教师提问:这是一首什么歌曲?幼儿:节奏歌 2、教师:在节奏歌里你都听到那些打击乐器?幼儿:铃鼓、碰铃、木鱼。。。。。。 3、教师:真聪明,那么我们就用打击乐器向客人老师介绍自己。 4、教师先介绍自己——××∣××我叫王馨请幼儿逐一介绍自己。打破以往的模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5、教师:小朋友们的名字还有三个字的那用什么节奏呢?幼儿争先恐后的练习,请幼儿模仿。 6、教师出示节奏条:×××× ×请幼儿模仿打节奏幼儿依次介绍自己。。。 7、教师:“咱们一起说欢迎来做客,但是要求小乐师用好听的节奏说。” 幼儿自由练习。 8、教师出示节奏:设置疑问!× × × × × × × × 0 欢迎来做客大家好重点强调空拍 二、复习节奏重点强调空拍,复习空拍 1、教师:“啊,今天还有好多小动物坐着火车来参加音乐会,我们一起来听听看看都有谁?请你仔细听一听.(教师播放带有小动物录音的磁带)请幼儿模仿节奏。 2、教师:“你们都听到谁来了?” 幼儿争先恐后的回答:青蛙、布谷鸟、乌鸦教师:那请小朋友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并用手拍打节奏。设置疑问激发幼儿思维。幼儿练习。教师出示节奏条。 (1)×××× ×—呱呱呱呱呱 (2)× × × ×布谷布谷 (3)× × × ×哇哇哇哇请幼儿拍打节奏,教师指导。 幼儿园教案大全

古典主义时期教案

第五章朴素中见崇高——古典主义时期 (1750——1820年) 一、教学内容 (一)时间范围界定 (二)社会文化特质 (三)音乐风格特征 (四)器乐的发展 (五)格鲁克的歌剧改革 (六)喜歌剧的兴起与发展 二、教学重点 (一)三种主要体裁:交响曲、奏鸣曲、协奏曲 (二)三个重要乐派:曼海姆乐派、柏林乐派、维也纳古典乐派 三、教学难点 (一)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二)格鲁克的歌剧改革 四、教学过程 (一)时间范围界定 1750-1820年,涵盖18世纪初至19世纪初的欧洲专业音乐创作风格。 1早期古典主义时期1720—1760年左右 2晚期古典主义时期1760—18世纪末 (二)社会文化特质 重视真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具有深刻思想性,反映了“理性时代”和“启蒙时代”的思想实质,表现为民主精神、进步的伦理观念以及工业革命的发展。 (三)音乐风格特征 1早期古典主义时期: (1)采用主调和声织体和简化旋律(华丽风格):结构方整性,结构内部对比大,节奏轮廓清晰,和声语汇简化,和声节奏放慢 (2)洛可可风格:节奏复杂化,旋律装饰化 (3)变化:巴洛克时期的曲式结构被新的结构形式取代;主调音乐织体取代对位法;新的器乐媒介取代通奏低音 2晚期古典主义时期 (1)曲式结构:清楚的终止式,清晰明确的乐句划分,乐句长度缩短,一般为4小节一个乐句 (2)音乐织体:主调音乐织体,单旋律线,分解和弦音型的流行 (3)旋律风格:旋律简洁,主体材料有雷同,多使用自然音阶 (4)和声运用:较多使用正三和弦,副三和弦,除属七和弦外其余较少适用 (5)即兴演奏:即兴演奏逐渐消失,作曲家们更仔细写出音乐记号 (6)器乐体裁:确立古典交响乐形式,奏鸣曲规范化,协奏曲的确立,海顿对弦乐四重奏的贡献 (四)器乐的发展 1奏鸣曲:源于意大利文sonare,为鸣响之意。16世纪前就已存在,16世纪时泛指一切器乐曲,与声乐曲相对。一般有四个乐章。

优秀音乐教案集锦

《在动物园里》教学设计 北京丰台区芳星园小学韩莹 【教学内容】 歌曲《在动物园里》(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歌曲《在动物园里》是一首波兰民歌,结构为方整性平行四句体。描述了孩子们在动物园里见到各种动物时愉快而惊奇的心情。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可以模仿不同动物的叫声,并通过模仿活动,感知并理解音的长短。 【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还带有幼儿的特点,他们往往好奇好动,更喜欢模仿。因此激发和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很重要。孩子们很喜爱小动物,通过模仿动物的叫声让他们感受并理解音的长短。爱动物也是孩子们的天性,因此,这个时期也是让儿童认识什么是友善,认识动物、认识大自然的最好时期。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以及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 2.能力目标:熟悉“X —”和“X”,感受音的长短;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气息演唱《在动物园里》,启发学生根据歌曲的情绪,用轻快的声音表现小朋友在动物园里看到许多动物时惊奇又高兴的心情;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 3.知识目标:感受、理解音的长短,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及表现歌曲的能力。 【教学过程】 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一、感受音的长短 阶段目标: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通过听辨和比较,感受音的长短,熟悉“X —”和“X”节奏。初步感受多声部节奏。 教师活动: 1.导言:今天老师请你们和我一起到森林动物园去玩,你们听,是谁在门口迎接我们呢? 2.播放课件:小猫、小狗的叫声。 3.提问: (1)是谁在迎接我们?你能模仿一下它的叫声吗?将动物的叫声写到黑板上。 (2)小猫和小狗的叫声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3)把合适的节奏贴到动物叫声上面。 4.谁来扮演小猫?谁来扮演小狗? 5.边分组读小猫和小狗的叫声,边听听老师扮演的是谁?它的声音什么样?是长的还是短的?学生读的时候,老师用X X X X 节奏模仿小鸟的叫声。 6.想一想,谁的叫声和小猫一样长?谁的叫声和小狗的叫声一样长?谁的叫声像小鸟? 学生活动: 1.听动物叫声。 2.模仿,并把合适的节奏贴到黑板上。 3.边拍节奏边模仿动物的叫声。 4.分小组,扮演小猫和小狗,边拍节奏边读,练习多声部节奏。 5.边读边听,说出小鸟的叫声,和老师一起读节奏,感受三声部节奏。 6.学生创编一组节奏,并分组读一读。做三声部节奏练习。 二、学习歌曲《在动物园里》 1.学习歌曲 阶段目标:通过聆听和接唱,学会歌曲。 教师活动: (1)导入: 动物园的大门打开了,让我们一起参观。老师看到了小动物们,心里真高兴,你们想知道我看到了什么动物吗?听老师唱一首歌。范唱。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现代音乐和电影教案

《现代音乐和电影》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爵士乐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理解音乐发展与时代的关系。通过对好莱坞的学习,了解并掌握世界电影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2.能力目标 通过欣赏爵士乐,使学生不仅从音乐角度,还要从历史角度欣赏音乐,理解音乐表达,提高学生从多学科视角上综合欣赏、理解音乐的能力。通过教师引领学生探寻好莱坞称霸世界影坛的原因,提高学生在阅读教材过程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欣赏并理解爵士乐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丰富学生从音乐世界体验人生的情感。客观而公正地评价现代流行音乐。在感受好莱坞大片过程中,形成对他民族性格及精神世界的正确理解。在好莱坞称霸世界影坛原因的探寻中,激发学生振兴中国电影的民族自信心。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爵士乐和好莱坞电影。 教学难点:理解爵士乐中的情感表达、探寻好莱坞称霸影坛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近代欧洲有一位以惊人毅力战胜耳聋带来巨大困难的音乐家叫什么名字?哪一首乐曲标志着他在艺术上和思想上的成熟? 学生: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教师:这首交响曲反映了哪一个重大的社会题材? 学生:这首交响曲以法国大革命为题材,表现出贝多芬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敬仰和对共和革命英雄的崇拜感情。原打算献给拿破仑,后因拿破仑称帝,贝多芬才愤而涂掉拿破仑的名字,改写成“为纪念一个伟大人物而作的英雄交响曲”。 教师导入: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说明了除文学和美术之外,人类情感还可以通过音乐这种艺术形式来宣泄。到了现代,自然科学中的电学、光学与音乐、舞蹈、戏剧等表演活动相结合,进一步形成了电影、电视等新的艺术形式,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起来了。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小学音乐教案(最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歌声与微笑》 2、欣赏歌曲《爱星满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 2、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3、能注意歌曲中段落的划分,并通过歌声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导入 1987 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来了两位客人,一位是善良的家庭女主人,一位是身患白血病的小保姆,姑娘在女主人和邻里的关怀、帮助下战胜了病魔,他们共同述说着这一动人的故事,随即《爱的奉献》歌声响起,感动了在场的观众和所有的电视观众,歌曲中的"只要你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早已唱遍了了全国。 这一单元的名称是"爱满人间",我们必须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哪怕是做一件小事能使别人得到帮助,我们也应该坚持去做,这就是我们学习这一单元的目的之一。 这一单元的四首歌曲都是有关爱心的,有的表现朋友之间的爱,也有表现全人类的爱,本节课我们先来学唱《歌声与微笑》。 2、学唱歌曲 (1)听一遍范唱录音。 (2)这首歌同学们早就听会了,但今天我们首先来讨论一下歌曲的歌词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呢?(师生共同讨论)

第一部分实际上只有两句歌词:"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歌声与微笑架起了友谊的桥梁。第二部分是引申,描绘了"友谊花开遍地香"的情景。这首歌虽然短小,意义却真不小。 (3)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部的歌谱(因为此歌大多学生已经会唱,所以可以先学唱歌谱),随后全体学生共同学唱歌唱部分的第二声部歌谱,应特别注意"3-#5"处#5的音准。 (4)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因学生已经会唱,所以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声音的要求上,注意低音不要压着唱,四拍的长音要唱够时值。 (5)学唱第二乐段的歌词,重点放在第二声部(特别是最后两小节)。 (6)二声部合唱,是男女声各有一半唱第一声部,另一半唱第二声部。 3、欣赏歌曲 (1)初听《爱星满天》的录音。 (2)师生共同讨论歌词的含义,重点是"世界就是美丽的天空""我们就是美丽的天空,颗颗爱星像满天的星星" 。 (3)复听。 (4)划分段落,并找出段落内相同或相似的乐句。 (5)再次欣赏,鼓励学生轻声地跟着录音哼唱。 4、小结 这节课开始我们本学期第一单元的学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单元,我们要牢记这句歌词"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按照教科书的要求,要背唱《歌声与微笑》这首歌曲(也能背唱第二声部),请同学们在课外多加练习,同时考虑为这首歌曲创编集体舞的动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爱的奉献》 2、欣赏合唱《欢乐颂》

幼儿园大班音乐游戏教案《节奏和律动》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游戏教案《节奏和律动》含反思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节奏和律动》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启发肢体意识和肢体动作,过幼儿对教师的模仿,引导幼儿认识环境,认识空间,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地朗诵,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音乐游戏《节奏和律动》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过幼儿对教师的模仿,引导幼儿认识环境,认识空间。 2、启发幼儿的肢体意识和肢体动作 3、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地朗诵。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过程: 师:今天我给小朋友将个故事好不好,我来告诉你们啊,这个故事啊,发生在一个大森林里,你们先告诉我,你们知道森林里面什么特别多吗? 儿:树多 模仿训练 师哪个小朋友想来装扮一下森林里特别多的东西??谁愿意来试一下 儿老虎 师老虎什么样子,我们来看看xx做的像不像 师:可以来做一下树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做动作 故事: 森林里住了两个巫婆,一个是跳跳巫婆,一个是奇奇巫婆,跳跳巫婆啊,整天都喜欢跳来跳去的,他高兴的时候跳,不高兴的时候也在跳,那奇奇巫婆呢,整天都喜欢问为什么,有一天呢,奇奇巫婆和跳跳巫婆他们一起在森林里面去玩,他们就发现前面的树上张了好多好多红色的果子,他们就过去你一口我一口的吃了起来(教师做动作)

吃着吃着啊,你们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他这个果子的名字就叫爱睡果,他们吃完以后就睡着了,睡了好久好久,睡了好几年,后来啊,有一天,突然他们听到了一阵特别吵的声音,把他们从睡梦中吵醒了,你们知道是什么声音吗?特别特别乱,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特别特别乱的声音(幼儿根教师一起想象乱的声音)启发幼儿想象自己的身体都能发出什么声音,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么乱吗?因为啊,森林里面要开音乐会了好多的小朋友还有小动物都来参加音乐会,小朋友们正在做蛋糕呢,我们一起去做蛋糕好不好? 来,我们一起来做蛋糕 音乐律动做面包音乐<森林音乐会 师生一起先摘果子,比一比谁摘的果子多 挤牛奶,切蛋糕,刷果酱,搅拌牛奶,搅面,跺面,跳一跳 学拍强弱弱弱 小朋友们看,着黑板上画了好多好多的格子是不是?谁能告诉我第一排,最高的这一排一共有几个格子? 4个格子我们一起来数一数,那我们能不能用拍手来告诉老师这一共有几个格子好不好?预备起强强强强那你们听一听啊,哪一种拍手的方法好听强强强强还是强弱弱弱好听呢?第二个好听大家一起来做一下不同的方向来拍强弱弱弱 提问:刚刚老师拍的时候第几下声音最大?幼儿回答第一下,教师把黑板上格子的第一下做一个标记 第一下代表声音最大,然后越来越清,他叫强弱弱弱,来,我们一起再来拍一次,大的标记的地方要特别使劲幼儿跟老师一起拍这个节奏。 配乐器 每个小朋友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乐器,咱们来为这首特别好听的森林音乐会来伴奏好不好?(跟音乐配乐器来拍这个节奏)师生一起来拍。 音感训练<山谷里的小喇叭手 森林里面啊,不仅是小朋友门来参加音乐会了,还有谁来参加音乐会了,知道吗?(幼儿回答)我们来听一段音乐,我们来猜一猜还

欧洲的民间音乐教案

《欧洲的民间音乐》教案 一、教学内容: 1、罗马尼亚排箫《森林的多依那和妇女的舞蹈》 2、风笛音乐《优雅》 3、保加利亚女声重唱《鸟儿在歌唱》 二、教学目标: 1、通过鉴赏欧洲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了解风笛、排箫的音色特点及演奏方式; 2、通过比较聆听、演唱等多样的实践活动,认识并体会欧洲典型民间音乐的风 格特征; 3、通过文化与音乐结合讲述的方式,使学生开阔视野,感受到欧洲民间音乐文 化的丰富多 样性,学会尊重多元文化,明白欧洲艺术音乐和欧洲民间音乐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风笛音乐; 2、民间音乐、相关文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在学习新课之前,请同学们说一下你所知道的西方音乐历史上著名的外国音乐家都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 显然,欧洲是西方古典音乐的摇篮,在这里孕育了无数举世闻名的音乐家,也诞生了数之不尽的经典音乐作品。 再次设问:为什么在欧洲会产生这么多著名的音乐家?(地域、人文环境)欧洲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是音乐家们创作的源泉。 二、欧洲民间器乐 (一)罗马尼亚排箫 1、(图片)介绍排箫:(1)听一下它的音色一一(音频) (2)请同学们说一下它的音色特点。一一圆润柔美,抒情,略带气息。 欣赏罗马尼亚排箫曲一一《森林的多依那和妇女的舞蹈》。问题:乐曲分为几段,每一段描述了怎样的画面,段与段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区别? 2、赏析罗马尼亚排箫曲《森林的多依那和妇女的舞蹈》 (1)聆听音乐(音频) (2)找一个同学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 (3)、拓展:聆听几段音乐,分辨哪首是由罗马尼亚排箫演奏的。小结:不同国家的排箫由于形制不同,因此音色也有所区别。 (二)风笛音乐 1、介绍风笛: 2、欣赏后,问:同学们,风笛的音色有什么特点?一一嘹亮的、尖锐的,类似 于我们中国 的乐器---唢呐的音色。 风笛分为苏格兰风笛、爱尔兰风笛两种,那么首先让我们欣赏一首苏格 兰风笛曲一一《优雅》?请同学们边听边在脑海里用线条勾画一下,它的旋律走向是

《中、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题库》——中国音乐史部分

《中、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题库》 ——中国音乐史部分 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 一、名词解释 《弹歌》 《朱襄氏之乐》 《云门》 《咸池》 《大夏》 《大濩》 贾湖骨笛 磬 籥 埙 镛 二、论述题 1、远古夏商时期乐器和乐律 2、远古夏商时期的民歌 3、中国各民族音乐文化交流的起始 4、夏商时期钟的类别 5、中国音乐起源之我见 第二章周秦时期的音乐 一、名词解释 六代乐舞 八音分类法 三分损益率 郑卫之音 采风 成相歌 二、论述题 1、曾侯乙编钟的艺术成就 2、周代的音乐机构与音乐教育 3、西周的宫廷乐舞 4、儒家、墨家、道家的主要音乐美学思想

一、名词解释 李延年 相和歌 相和大曲 鼓吹 横吹 琵琶 箜篌 《广陵散》 百戏 角抵戏 《乐论》 京房六十律 二、论述题 1、汉乐府的兴衰 2、鼓吹乐的形成和发展 3、相和歌的形成和发展 4、两汉三国的乐器发展 5、两汉三国的民间歌舞 6、《乐记》的音乐美学思想 7、嵇康的“声无哀乐论” 第四章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一、名词解释 吴歌 西曲 北歌 真人代歌 但曲 五旦七调 管口校正术 《碣石调·幽兰》 《梅花三弄》 二、论述题 1、清商乐的历史演变 2、故事歌舞及其历史地位 3、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外音乐交流 4、何承天“新律”及其历史意义

一、名词解释 曲子 《乐府杂录》 参军戏 变文 教坊 《秦王破阵乐》 万宝常 许和子 王朴律 二、论述题 1、隋唐时期七部乐到十部乐的形成 2、唐大曲的结构 3、唐代宫廷音乐机构的种类和职责 4、隋唐燕乐在宫廷中的地位 5、隋唐时期的音乐思想 第六章宋元时期的音乐 一、名词解释 姜夔 扬州慢 唱赚 鼓子词 宋杂剧 兴隆笙 云璈 火不思 浙派琴乐 《潇湘水云》 十八律 俗字谱 律吕字谱 《乐书》 《琴史》 《碧鸡漫志》 《唱论》 二、论述题 1、诸宫调与元杂剧之间的音乐关系 2、货郎儿的发展历程 3、散曲的曲体形式以及它与元杂剧之间的关系 4、《梦溪笔谈》的主要内容

音乐史教学大纲完整版

音乐史教学大纲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中国音乐史》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刘茹 中国音乐史是音乐大专班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以中国音乐文化史为学科对象,其交叉学科涉及哲学、美学、心理学、历史学、文学、考古学、社会学等多重学科。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将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使学生概要了解中国音乐丈化发展的脉络。 2、使学生基本理解中国音乐文化的生成土壤,能对重大的音乐事象作简要的解释。 3、培养学生在从事基础音乐教育时所必备的音乐史学常识。 4、培养学生价值相对论的文化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原则及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和结构,对本门课程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中国音乐史》的基本概念、基本史实和基本发展脉络,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思想。 3.密切联系实际,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艺术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艺术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式 1.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结合音乐史料文献、文物、音响等,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多种相关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力求以音、像、图、书、谱、表等多种形式,全面介绍音乐史料的特点及其音乐艺术内涵。 2.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根据课程讲授进度,适当开展实地教学与社会实践。除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堂课时数外,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资料收集、整理和专题研究活动以及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时间为一年,开课时间在四年级整学期,周课时两节,共计72学时。 六、考试形式: 1.平时成绩占20%,考勤占10%,期中成绩占10%,期末卷面成绩占60%。 2.考试为闭卷考,以百分制记分。考题包括填空、判断、改错、简答、选择和论述等类型。 主要内容、章次 第一学期(36学时) 第一编中国古代音乐 (约8000年前——公元1911年) 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4课时) (约8000年前——公元前11世纪)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音乐的起源 第三节古歌与古乐舞 第四节古乐器 第五节音阶的形成 作品欣赏: 1.埙曲《哀郢》 第二章西周、春秋、战国时期(4课时) (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1年)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西周的礼乐和音乐教育 第三节乐舞与歌唱、歌唱理论 第四节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第五节古乐理、乐律学观念的形成 第六节音乐思想 作品欣赏: 1.琴曲《流水》

音乐教案

备课簿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部名培智部 科目音乐 教师牟秀芳 连云港市赣榆特殊教育教育学校教学内容:认识音乐

备课时间:2017年8月29日 教学时间:2017年9月1日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国旗歌》 2、能自己独立唱好歌曲 教学重点:学会唱《国旗歌》 教学难点:发音要清晰,要有节奏感,旋律性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挂图,让学生回答图上画的是什么 图:红旗,小学生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歌曲的名字:《国旗歌》 教师板书:国旗歌 二、进入新课 1、教师板书歌词:五星红旗,真呀真美丽;我们向您,敬呀敬个礼。 2、教师教学生朗读歌词,一字一句。要求学生吐字要清晰,能大概自己说出歌词 3、教师做试唱,学生模仿(教师反复带学生练习) 三、课堂练习 1、教师逐个带学生唱歌曲 2、学生能根据音乐独立唱出歌曲 3、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四、总结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音情况,做好标记 五、作业 要求学生课后自己多联系 教学内容:听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备课时间:2017年9月3日 教学时间:2017年9月4日 教学目标:能听懂歌词的含义,进行恰当的模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先播放一遍上节课学过的歌曲,让学生先回忆一遍 2、教师带学生领唱一遍歌曲《国旗歌》,注意观察学生的具体情况 3、教师点名,学生站起来唱歌曲 4、教师根据学生的表演情况,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二、导入新课 1、教师问学生:我们国家的名字叫什么引出中国 学生回答: 教师:哪有谁知道我们国家的国歌叫什么下面我们来听一听这首歌曲,听听歌曲中讲的是什么 2、教师播放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教师讲解歌词的含义 4、师生互动 5、教师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带上歌词的含义,再听一听歌曲 6、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听了歌曲以后有什么感受 7、教师播放歌曲,学生能根据音乐哼唱 三、课堂练习 教师带学生通过音乐哼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四、总结

小学音乐节奏课教案

小学音乐节奏课教案 【篇一:节拍教案】 【教学目的】 一、复习巩固节奏知识点,从而掌握有关节拍的音乐知识,了解节拍 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二、熟悉掌握四二拍、四三拍、四四拍的指挥图式,并能富有表情地 指挥较简单的一段体四二拍、四三拍、四四拍的歌曲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的节拍及其表现作用 【教学要求】 一、通过聆听、游戏、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指挥表演歌曲等音乐活动,感受节拍的强弱规律,学习了解有关节拍的音乐知识,了解节拍的含义 二、熟悉掌握四二拍、四三拍、四四拍的指挥图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节奏知识 1.知识回顾 x代表一个苹果,代表被平均切分的苹果,表示两个八分音符; 2.火车座位任你挑小游戏。 用x、 xx分别表示中年人、儿童、青年人,用x、 xx节奏型,按 照2/4、3/4、4/4的规律来任意安排乘客在小火车中的位置,从而自 创一条四小节的节奏型。 二、新授知识

每个小火车的每节车厢里也有规律,在2/4、3/4小火车里,第一个位置都是最大最舒适的,因此它们的强弱特性分别是:2/4强弱;3/4强弱弱。在4/4的小火车里,除了第一个位置都是最大最舒适的,第三个位置也较为舒适,因此它的强弱特性为:强弱次强弱。 1. 用拍手掌的方式分别感受2/4、3/4、4/4的强弱规律。 (1)你拍我猜 老师按强弱拍手掌,学生感受并给出是2/4或3/4或4/4的答案。 (2)听歌曲猜节拍 (一) 回顾复习歌曲《小小鼓号手》 (二) 回顾复习歌曲《童心是小鸟》 (三) 回顾复习歌曲《大雨小雨》 三、常见节拍类型小结 运用和实践:四、常见节拍类型二四拍、三四拍、四四拍的指挥的学习和练习 (一) 2/4拍歌曲《小小鼓号手》指挥学习及练习 (二) 3/4拍歌曲《童心是小鸟》的指挥学习及练习 (三) 4/4拍歌曲《大雨小雨》的指挥学习及练习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通过一些歌曲的学习欣赏,对常见的节拍类型有了一定的认识并通过指挥的学习和练习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一知识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一、本节课通过欣赏进一步深刻理解节拍所特有的表现功能

欧洲音乐史考题

《西方音乐史》试卷 一、填空题(10分) 1、古典主义盛期在维也纳出现了、、三位伟大的音乐家,他们先后以维也纳为生活、创作的中心地,共同对欧洲音乐史产生了久远的影响,被后人称为。 2、被誉为“俄罗斯民族音乐之父”,他的歌剧是俄罗斯音乐史上第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民族歌剧;此外还创作有歌剧、管弦乐幻想曲。 3、是巴罗克时期特有的作曲手段,沿用整个巴罗克时期。 4、的歌剧最大贡献在于反映出了德国的民族气质,他创作的歌剧 标志着德国民族歌剧、浪漫主义歌剧的诞生。 6、是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者,他为捷克民族歌剧和交响诗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他创作有喜歌剧,交响诗套曲中的第二首,生动地描写了河流两岸的秀美风光、人民的风俗生活。 7、将具体描写图画的10首分曲连成一个不间断演奏的整体,以一段代表作曲家参观画展的“漫步”的主题作为引子和乐章间的连接,这部作品为,由作曲家 创作。 8、交响曲不仅有大标題,每一个乐章还都冠以小标题和详细的文字解说,其中用“固定乐思”来代表女主人公的形象,在乐曲每个乐章中多次变化重复出现,由作曲家创作。 9、格里格是19世纪挪威民族乐派的杰出代表。1875年,他为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的诗剧配乐而获得了世界的声誉 二、判断题(10分) 1、“强力集团”中的作曲家都是专业音乐工作者。 2、勃拉姆斯是发展以贝多芬为代表的德国古典传统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在艺术歌曲方面,他是继舒伯特和舒曼之后的又一重要代表。 3、古典交响曲通常由五个乐章构成。 4、海顿最重要的贡献是促成了歌剧和钢琴奏鸣曲这两种体裁的成熟。 5、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艺术歌曲和标题音乐鲜明体现了音乐和文学的联系。 6、李斯特的音乐创作中占据主要地位的是他的钢琴音乐和艺术歌曲的创作。 7、音乐史上通常将1500年至1650年这150年称为巴罗克时期。 8、西方艺术音乐的历史源于古希腊音乐。 9、贝多芬一位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创浪漫主义之先河的作曲家。 10、《仲夏夜之梦》是由舒曼创作的序曲。 得分 三、名词解释(20分)

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案 (1)

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案i[A] 第一讲 授课内容:上编中国古代音乐(远古——公元1840年) 第一章中国上古音乐(远古、夏、商、周、春秋、战国,远古——公元前255年)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音乐的起源和先秦乐律学 教学目的: 学习本节应了解我国音乐的起源,音乐起源的几种说法;掌握先秦乐律学的成就;对中国古代十二律应熟悉。 重点、难点:三份损益法、十二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作品欣赏 教学过程: 1音乐的起源 首先是劳动的进行、语言的出现和人类大脑的发达,奠定了音乐产生的基础和条件,同时也赋予了音乐的表现内容。 劳动中有节奏的呼声,这是原始音乐发端的最初萌芽。 音乐与舞蹈还可以说是人类语言的一种延伸; 某些劳动工具的发现和部分生活用具对乐器的出现也给我们的祖先以某些启发,甚至可以说某些劳动工具本身就是乐器的前身。 原始艺术的特点:音乐、舞蹈、诗歌三者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中国古代文献称之为?乐舞?; 2音乐起源的几种说法: ①异性求爱说 ②语言扬抑说 ③摹仿自然说 ④信号说 ⑤巫术起源说 2先秦乐律学 关于音阶和十二音这样一套完整的音乐理论体系,后世文献一般认为?商以前但有五音?,至周代始有?七音?。若根据传说,大概到了周代末年,我国就已经有了七声音阶和十二律了。 《国语?周语》中记载了公元前六世纪时,周景王(公元前544年——公元前522年在位)向伶洲鸠问乐的故事,可以向我们揭示中国音阶发展的历史线索。 3 三分损益法 是齐桓公时的相——管仲在其著作《管子〃地员篇》中提出的乐律学理论,这是中国最早的律学理论。 ?三分损益?的意思是把一个音律管分成三份,?损?是?减?(即从三份中减少一份),而?益?则是?增?(即再加三分之一),就是说以一根一定长度的发音管为准,把它减掉三分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