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志择《新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闻客观性)【圣才出品】

邵志择《新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闻客观性)【圣才出品】
邵志择《新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闻客观性)【圣才出品】

第六章 新闻客观性

6.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客观性和客观报道

1.客观性相关概念

(1)客观报道(objective reporting )

客观报道是新闻实践中的报道手法,是实际操作规程。 客观性相关概念

客观性相关概念的提出 客观性和客观报道 新闻界引进客观性的原因

19世纪与客观性相关的概念

20世纪20年代的新闻客观性 客观报道的要求

客观报道手法 客观报道的情形 使用客观报道的理由 客观报道是一种策略

客观性作为一种态度 对新闻客观性的评析

客观性作为一种方法

新闻真实性不等于新闻客观性

新闻

客观

(2)客观性(objectivity)

客观性是一种原则性的要求,或者是一种理想,是要求记者尽量达到的目标。

(3)客观主义(objectivism)

客观主义是一种新闻观念,是关于新闻是什么的一种判别标准,具有代表性的是李普曼的“形式彰明论”,它是观念层次的东西。

2.客观性相关概念的提出

据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的理查德·斯特雷克法斯教授考证,客观性和客观报道这两个词在19世纪并没有成为新闻界的日常用语,直到20世纪20年代,这两个词才进入新闻界。

比他更早而且第一个对客观报道进行界定的是纳尔逊·A.克劳福德,在他1924年写的《新闻职业道德》一书中,他明确提出把自然科学方法作为记者的工作方法,并认为这就是客观。

3.新闻界引进客观性的原因

(1)不相信人能够在作主观判断之前来收集事实材料。这种见识主要来自弗洛伊德和沃特森等人的心理学理论。

(2)即使人们能够收集并运用事实材料,宣传家也会加以操纵和利用,使得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事实”变成被污染的东西,也污染公众舆论。这主要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得到的教训。

(3)当人们不能在现实中使用事实材料来作出正确的判断时,传统意义上的民主就存在着极大的危险:人民做主就成了空话,真理最后终究能获胜也成了一句空话。

(4)相信只有把科学的方法运用于人类事务(包括新闻业),并借助于在此基础上新出现的社会科学(主要是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才能为人们开辟一条更好的道路。

4.19世纪与客观性相关的概念

(1)19世纪与客观性相对应的说法:中立、无偏见、无党派色彩、公平等。

(2)提出这些口号主要是为肃清政党报刊的流毒,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不受损害。

(3)在l9世纪,这种对客观性的早期表述是极为功利性的,主要着眼在资本的利润上。

5.20世纪20年代的新闻客观性

(1)20世纪20年代提出新闻客观性概念是为挽救濒于危机的西方自由民主理想,而不是仅仅为了利润。

(2)客观性是新闻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记者的道德原则,更是一个理想。

(3)不管怎么接近客观性,客观性总是一个幻想;但要做一个好记者须通过努力,尽量客观地报道社会事务,接近客观性理想。

二、客观报道手法

1.客观报道的要求

(1)准确、全面

①准确是要求新闻报道的每一个细节都必须绝对符合实际,不能有意缩小和夸大。

②全面是在准确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它们是要求记者把局部的细节材料与整体联系在一起,不能有意表现或夸大与主题没有太大关系的局部细节,不能遗漏至关重要的事实材料,

否则就不能保证客观。

(2)公正

是指记者在报道新闻时要做到诚实,要尊重报道所涉及的对象的隐私、尊严等各种权利。

《华盛顿邮报》关于这一条要求记者做到:

①不能有意删减至关重要的事实材料。

②应注意报道与主要事实相关的信息。

③不能有意无意地误导读者甚至欺骗读者,所以公正也意味着诚实。

④记者不能使用带有蔑视、贬低他人的字眼来隐含自己的偏见或感情。

(3)中立(即不偏不倚)

在报道有些事件特别是有冲突、有争议的事情时,关于双方的情况都要报道,不能只报道一方,另一方不加报道。在用语、语言的情感色彩等方面都要排除记者个人的因素。不能偏向一方,不能有倾向性。

(4)平衡对等

即在有争执时,应给予双方同等的机会,双方都有权利在新闻或言论中求得平衡,媒介应在新闻报道中给双方同等的份量。

(5)无偏见

即排除记者的主观立场,只报道事实,不报道意见,也即事实与意见分离。

(6)无党派色彩

新闻报道中不能有党派利益或党派观点,应超越党派。

2.客观报道的情形

有学者总结说,当新闻工作者认为他们是在做客观报道时,或多或少意味着下列诸情形:(1)他们在收集和呈现(报道)新闻成品时,概以事实为主;无偏私、无党派立场,展现的是正确、真实的报道。

(2)对于新闻事件,他们除了只愿作为“公平的证人”的角色外,不做他想;平衡、平均地处理一个论题的各方意见是不变的原则。

(3)新闻工作者不受自己成见或念头左右,也将个人态度或者个人涉入减至最少。

(4)他们的新闻工作不受个人情绪所影响,事实与意见分开处理。

(5)不在讯息中灌注个人意见或判断,但尽量提供所有主要的相关观点。

(6)所提供的资讯,都属中立而又非评论性;避免存有扭曲,仇怨,或者误导他人的目的。

(7)所提供的讯息,是各项可查证事实的总和。

3.使用客观报道的理由

巴巴拉·菲利普斯认为有五个理由使新闻工作者不得不用客观报道的方法,这五个理由是:

(1)人力、财力和时间的缺乏。这决定新闻传播媒介只能快速地传播“直接新闻”,即以纯粹事实为材料的新闻,又称硬新闻。

(2)为不得罪受众中的某些人,避免报道引起意识形态和社会产生不和的种种问题。客观性是避免这类问题产生的挡箭牌。

(3)详查证据和判断真实情况的困难。

(4)记者在许多特殊领域里缺乏专门知识。记者只能客观报道,忠实记录他人的看法

和判断。

(5)记者不会将他们自己的经验概念化,或将特有的、具体的事实放入更为广阔的理论框架里去加以思考。

4.客观报道是一种策略

盖耶·塔奇曼在1972年1月份的《美国社会心理学》杂志上提出,客观报道实际上是记者们的一种策略,主要有四个方面:

(1)把各种冲突放在同一个事态中(这样就可以让人们自己去判断,不会说记者有意隐瞒或表现)。

(2)用事实证据去支持有争议的表述。

(3)明智地运用可靠的引语以使紧要的信息安全地依附于可靠的消息来源。

(4)用倒金字塔型的结构来叙述新闻事件,突出最有新闻性的东西。

三、对新闻客观性的评析

1.客观性作为一种态度

(1)作为一种态度,对同一个文化环境中的新闻工作者而言也许是能够尽量达到客观的。但是在不同的文化、社会制度中想要做到客观非常困难。记者对待事物的态度实际上已经被他身处其中的社会环境和传统先验地构造好。

(2)客观报道中的主观因素:

①报道者的观点、看法、感情倾向等主观因素,这种因素能被报道者意识到,从而尽量把它们排除在事实材料之外,不让它们影响报道的客观性。

新闻编辑学笔记

新闻编辑学笔记

新闻编辑学笔记 第一章导言 一编辑的四重含义:1 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2 编辑工作;3 编辑劳动;4 编辑技术职称 二编辑人员的修养:1 理论修养(邓小平理论、政策理论)2 知识修养 3 道德修养 4 业务修养 第二章报道的组织和调控 一编辑方针(报纸的定位) 1 概念:编辑方针是指报纸编辑部门根据报纸的性质、立场、读者对象和办报目的而制定的指导报纸编辑工作的总体方针,是编辑报纸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它是编辑理想的具体化、原则化。 2 内容:a 办报宗旨;b 报道内容;c 报纸水准;d 报纸的风格、特色(其中a为政治定位,b、c为业务定位) 3 确定依据:a 报纸的归属和立场;b 办报的目的;c 报纸的读者对象(其中a、b为媒体因素,c为受众因素) 4 编辑方针要有稳定性,稳定的编辑方针使报纸特色的重要保证。 二报道的组织: 1 概念:它是编辑根据编辑方针,对每个时期的报道内容、报道重点、报道角度和报道形式所作的精心组织和安排。它是编辑方针和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 2 必要性:a 报道组织是将编辑方针具体化、实践化;b 只有加强组织报道,才能正确反映现实生活。 3 步骤: a 报道开始前对报道计划的制定(报道策划):指对一个时期或一个专题的报道内容和方法所作的统筹安排。它分为阶段性的报道计划和专题性的报道计划。 b 报道开始后对整个报道的调度和指挥。 三新闻报道的设计思路: 1 报道计划的制定原则:a 重点突出;b 全面 2 报道设计的思路:a 辩证设计;b 创新设计(报道内容新;报道形式新;版面编排新);c 贴近读者心理 四报道的组织实施: 1 报道进程:指报道的组织过程。 报道进程分为:a 部署与开篇(直入式、铺垫式);b 展开与控制;c 结束(封闭式、开放式)与总结。 2 报道时机:指报道进行的时间。 报道时机分为:a 配合式;b 即时式;c 预见式 3 报道方式:指报道者反映报道对象的方法。 A 集中报道:指短期内集中较多篇幅反映某一事物的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在一定的报道空间和时间内,发稿数量多,同类内容的稿件呈密集状态,使整个报道突出、醒目,可以表示重大的主题和强烈的感情。 B 连续报道:指报道者随着报道事件或问题的发展,连续及时作出报道的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及时、完整,这种报道方式多用于突发事件。 C 系列报道:指从事物的各个侧面及中展开的报道。它的特点是,全面、深刻,这种报道方式多用于反映一些具有深度,带有启示性和研讨性的问题,有时也用于反映重大的典型。系列报道在迅速及时方面不如连续报道。 D 组合报道:指用一组稿件反映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所发生的同一类型的情况,或针对同一主题进行报道。组合报道多用于揭示某种状态和存在的问题。 五新闻报道的调控: 1 概念:报道调控是指在报道进行过程中对报道效果的把握,也即随时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调整报道规划、控制报道进展,以达到最好的报道效果。 2 主要内容: A 调整报道思路:指改变原来的报道思想、报道重心、报道态度等。 B 调整报道内容:指在不改变报道思路的前提下补充或压缩报道内容,改变原来的选题和发稿计划。 C 调整报道规模:通过延长或缩短报道时间,增加或减少报道篇幅,提高或降低报道的版面地位等手段,改变报道的阵势和力度。 D 调整报道形式:指变更报道的组织方面,使报道取得好的效果。 E 调整报道力量:改变原定的报道人员部署。 第三章新闻稿件的组织 一组稿的概念:组稿又称约稿,是指编辑约请社(台)内记者或着社(台)外相关人员撰写特定内容的稿件,为具体展开报道计划收集原材料的过程。 #编辑“六艺”:选题、组稿、审读、编辑加工、定稿发排、校样付印。 二组稿的意义: 1 组稿是提高报道质量,顺利完成报道计划的重要保证。

教育学333考研lucky笔记高清版(1)

333教育综合笔记第一部分 教育学原理笔记使用说明 【1】教育学原理相对于其他三科目来说,理论性较强,但与教育现状联系紧密。教育原理与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部分都有相通之处。建议复习要把握整体框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背诵。考试中很多大学会结合生活中教育实际(现状)出分析题,或扩展性的自我发挥类题目。这类提高题需要我们平时多积累,多关注新闻与教育发展。笔记中有复习框架,复习注意小贴士,以及知识点记忆表格等,方便大家理解、记忆。 【2】蓝色荧光橙色字代表重点,是很多学校333教育综合常考的知识点,重点内容下面主干的语句、关键词、关键句用橙色加黑字体突出,这是必须背熟练的内容。 【3】树形图中打V代表历年各校考过的真题,知识点后用红色详细标注了各个学校考过的真题,例如:17北京名,代表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考过名词解释;17北京简,代表17年北京师范大学考过简答等,17北京论,代表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考过论述题。以此类推。 【4】有超纲内容补充,这要结合自己报考学校历年333教育综合的真题来看,如果你报考的学校真题中有超纲内容,补充的超纲内容最好要看看或者相应的内容要记忆背诵。从总结2010到2017年各校333教育综合200多套的真题来看,大多数学校出题很循规蹈矩,不出超纲内容,那么,对于自己报考学校不出超纲内容的,只需要把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完全掌握就可以,超纲的内容可以不看。笔记中,超纲内容已用斜体来标注,便于分辨。【5】建议前5遍复习,不管重点、非重点,大纲内要求的所有知识点都要看,以防学校出偏题,之后几遍复习,可以重点内容重点背(后面标注考过的真题越多说明越重要),历年各校333真题从未考过的就不要看了。另外,注意自己报考学校每年333的真题,每题都要背得非常熟练,很多学校都会有考过的真题再次出现!!! 【6】对于有的学校喜欢出选择题(如华中师大、南师大),辨析题(山东师大),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一下小的知识点,例如:出现“第一”、“最早”、“标志”等知识点要注意一下。有些内容笔记中已经有相应的标注。选择题和辨析题的准备,也可参考311 的真题或者311相应每章节的题库。 【7】根据上一届同学的反应,相信大多数人的素质还是很高,但是也不排除例外。在自习室复习的时候,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复习资料,有的同学出去吃饭的空隙,资料却被别人拿走了,这样情况,真的很影响您的心情,耽误您的复习进度! 【8】333笔记是由本人学姐亲自整理,累计花费大半年的时间,参阅很多教育方面的资料,更新、修改、增加、完善所有的知识点,助您考研一臂之力,金榜题名! 【9】欢迎各位学弟学妹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新闻学概论读书笔记

新闻学概论读书笔记 【篇一:新闻学概论读书笔记】 院系班级:新闻传播和影视艺术学院新闻学新闻1403班 姓名:刘铃 学号:2 新闻,是用心感受的“心闻” 读《看见》有感 读完整本《看见》,我最大的触动就是这不是我平时在电视上面看 到的采访,这是心和心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在这本书里,柴静将她的那些值得铭记的采访和经历展现给了我们,给我们感动,也给我们力量;但最多的,是鞭策着我们去思考。 我曾经以为,记者这一职业就是简简单单的惩恶扬善的职业。作为 记者,就是当重大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将事件报道出来 使公众知晓。记者,就是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和真相,无需夹杂着 我们的私人情感。唯一需要尊奉的,就是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毕竟,事实是新闻的本源,真实是新闻的本质要求。并且我一直认 为倘若日后我从事了新闻传播行业,客观公正将是我报道的准则。 但是,在《看见》里,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新闻报道。柴静在“沉默在 尖叫”一章中这样定义采访的:采访是生命间的往来,认识自己越深,认识他人越深,反之亦然。并且柴静的一句话深切地诠释了这一定义: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在这里,我似乎看到了采访中的人文 关怀。记者这一职业开始在我的心中变得鲜活起来。 作为采访者,倘若不以平等的地位和受访者进行交流的话,恐怕

很难得到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只有我们在采访中倾注了我们的感情,把受访者当成我们的朋友(无论受访者是何种地位何种阶层),我们和受访者才能够进行心和心的交流。就像柴静老师在采访那些 在监狱中的人一样,尽管他们是犯了罪的人,但是在采访中你要得 到他们的真实情感,你就必须平等的看待他们,平等的进行交流。 但是,人文关怀倘若过了度,便会变成感情泛滥。在“真相常流失于 涕泪交加中”柴静老师是这样说的:“泪水和愤怒是人之常情,但我慢 慢觉得公众对记者这个职业的要求是揭示这个世界,不是挥舞着拳 头站在什么东西的对面。”而柴静还写出了一位观众对她的批评: “准确是这一种工种最重要的手艺,而自我感动,感动先行是准确最 大的敌人,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所以,在从事这一职业时, 我们必须得把握好人文关怀这个度的问题,不能硬邦邦的去采访受 访者,也不能让情感冲昏了理智的头脑。 最让我受益非凡的是这样一句话:“作为一个记者,通往人心之路是 如此艰难,你要付出自己的生命,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但又必须 在真相面前放下普通人的情感……在这个职业中,我愿倾尽所有, 但是,作为一个人,我是如此不安。” 作为一个将要从事新闻行业的学子,我不能不为我将要从事的这一 职业付出努力。记者,并不是表面上的光鲜亮丽;你要做一名好的 记者,除了你的职业操守要遵循之外,你还要经受更多艰难的事情。最重要的一点是,你必须付出自己的真心。新闻,不仅仅是靠风里 来雨里去做出来的;新闻,更多的是用心去采访,用心去编辑,用 心去 体味。 既然我已选择了这条道路,我就应当用心去面对这条道路上的所有 挑战和感动。首先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然后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这一路上,我要做的是用心感受。 【篇二: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读书笔记】

新闻编辑学蔡雯版笔记修订版

新闻编辑学蔡雯版笔记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一章 1.什么是报纸编辑学 报纸编辑学是新闻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报纸编辑工作的规律和方法的科学。2.编辑工作的内容是什么 其工作内容包括:制定报道计划、组织稿件、选择稿件、修改稿件、配置稿件、组织和撰写 言论、制作标题、安排版面等几个方面。 3.报纸编辑工作的任务是什么 编辑工作的特定任务最主要的就是对报纸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总体设计,并通过稿件的选择、 修改和编挑来组织实施。 4.编辑工作的特性是什么 (决策、把关、加工、发言) 其特性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1编辑工作是把握报纸方向的统筹决策;2是报低组织报道的最 后一关;3是把新闻素材变成新闻成品的"再创作";4是报纸发言的重要环节。5.什么是办报方针和编辑方针 办报方针是规定报纸的性质、立场、指导思想和宗旨。编辑方针是根据办报方针以及实际 状况对报纸的内容和形式所作的总体设计。 6.编辑方针的制定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1确定报纸的读者对象;2确定报纸的内容;3确定报纸的水准;4确定报纸的风格 7."把关"的两种意义:把关不仅是一种阻塞,阻塞坏的、错误的东西;而且也是一种开导 ,开导好的、正确的东西。 8.怎样理解"再创作"的能动和被动两方面 编辑的"再创作"包含着被动和能动的两个方面:能动方面---1要提高整个报道的思想性和指 导性;2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新闻素材中的新闻价值。被动方面---1决不能主观臆造或任意篡 改事实;2不能随意改变作者的本意;3不能随意改变原稿的风格。 9.编辑的"再创作"有哪些能动作用 1通过"再创作"充分发挥作者原稿的潜能;2通过编辑工作的"再创作"可以沟通作者与读者的 思想;3通过编辑的"再创作"使报道组织起来。 10.如何通过"再创作"发挥原稿的潜能 1去粗取精,把稿件中的最精华的内容突现出来;2以最恰当的表现方法,表现形式去代替原 来不恰当的表现方法和表现形式;3选择最佳时机发表,使稿件发表后能产生最大的反响;4 编辑还可以通过特有的编辑手段,如标题的点睛、稿件的配置、版面的安排,使稿件的潜能

考研教育学各科笔记

教育学 绪论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他广泛的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逻辑层次,去揭示教育的各种规律,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的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 教育学的任务与教育的方针政策有所不同,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依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代替教育规律。 教育学也不等同于教育经验汇编。 我国的教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批判地继承教育遗产,吸取当代外国的有益的教育经验,阐明教育的普遍规律和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特殊规律及其原则、内容、方法,用以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实践,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教育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1.教育的萌芽阶段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比外国最早的、古罗马的《论演说家的培养》早300来年。但萌芽时期所有的教育学方面的著作,无论是我国还是欧洲,都多属论文形式,停留于经验的描述,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因而只可以说是教育学的萌芽和雏形。 2.教育学的独立阶段 资产阶级教育家为了为了阐明他们的教育主张,总结教育方面的经验,写出了一些教育著作,出现了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学(家),教育学逐渐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捷克,夸美纽斯,《大教育论》,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班级授课制,教育原则。德国,康德,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出版了《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这一阶段,教育学已经具有独立的形态,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现象的描述过渡的理论的说明,开始运用心理学知识。但是,论证方法,不是依靠与自然现象相类比,便是采用思辨式的演绎和推理,未能运用实证和试验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因而,还未达到真正科学化的地步。 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英国,斯宾塞,《教育论》,反对思辨,主张科学只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他运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认为直接保全自己的知识最有价值,

新闻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 第一节 一.新闻的定义: 活动说:即把新闻视为一种报道或传播的活动。 新闻是近来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事实说:将新闻看作一种事实 信息说:认为新闻是一种信息 手段说:将新闻归结为一种手段 二.新闻与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是对新闻进行的报道,新闻是新闻报道的对象 新闻报道是一种对新闻的记录 三.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是为受众所关注的事实信息 第二节 一.什么是新闻的本源 记者不仅仅需要从事实出发找新闻,而且必须从事实的变动中着手找新闻,因为变动产生新闻,变动是新闻之母。 二.新闻本源与新闻的来源 新闻的来源是指新闻从何处获得,所以又称新闻出处。交代新闻来源的最大目的是让受众了解该新闻的权威性,可靠程度。 新闻来源的途径:1、采访他人2、亲眼目睹3、公众来信4、相关资料5、其他报刊转载 第三节 一.新闻五要素:时间,地点,事情,原因,人物。 二.明确新闻五要素的作用: 1、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中迅速弄清每一个事实的要点 2、有助于记者迅速地抓住新闻要点,尤其是在新闻导语的写作中 第四节 一.新闻类别 1、以新闻的内容来分 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军事新闻,法律新闻,社会新闻 2、按照地域分类 国际新闻,国内新闻,地方新闻,都市新闻,乡村新闻,等等 3、按照写作载体分类 一般新闻报道,解释性新闻报道,深度报道,调查性新闻报道 4、以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类 硬新闻,软新闻

第五节 新闻和信息 一、什么是新闻信息 狭义的信息是指能够消除受信息随机影响不确定的东西。 二、信息的特点 共享性(不灭性),扩缩性,自创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相对性 第六节 新闻与宣传 一、新闻的最主要目的是传播 二、新闻与宣传的不同 出发点不同(宣传的发生是出于宣传自需要,把一定的观点传播出去,让受众了解,理解,接受从而争取受众的信任与支持。儿新闻的出发点是出于受众的需要) 归宿不同(宣传者传播一定的观点,其最终目的是要人们理解它,接受它,支持它。新闻任凭新闻接受者自己去判断,作出决策。) 传播的方式不同(新闻的传播是一次性的,宣传是常常需要重复的。) 传播的要求不同(新闻的要求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准确。宣传要求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观点要求正确,鲜明,材料要求真实,典型。) 第二章 第一节传播媒介 一.新闻传播媒介及其的作用 1、存在于事实和新闻之间的联系就是新闻传播的媒介 通过它的作用:可以扩大新闻传播的空间范围,如新闻传播在单位的时间内传播的速度,提高新闻传播的质量,改善新闻传播的效果。 三.新闻传播媒介的产生和发展 1、口头媒介阶段 2、书写媒介阶段 3、印刷媒介阶段 4、电子媒介阶段 5、光电子和网络传播阶段 四.大众传媒的特点 (一)报纸的特点 优点:1、报纸便于深度报道,可以分展开论题,处理论题 2、报纸选择性强,具有自由度 3、记录性和保存性强,便于查证 缺点:1、传播速度相对较慢,时效性较差 2、读者数量有限 3、不够生动具体,直观 (二)广播电视的特点 1、传播覆盖面广

邵志择《新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闻客观性)【圣才出品】

第六章 新闻客观性 6.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客观性和客观报道 1.客观性相关概念 (1)客观报道(objective reporting ) 客观报道是新闻实践中的报道手法,是实际操作规程。 客观性相关概念 客观性相关概念的提出 客观性和客观报道 新闻界引进客观性的原因 19世纪与客观性相关的概念 20世纪20年代的新闻客观性 客观报道的要求 客观报道手法 客观报道的情形 使用客观报道的理由 客观报道是一种策略 客观性作为一种态度 对新闻客观性的评析 客观性作为一种方法 新闻真实性不等于新闻客观性 新闻 客观 性

(2)客观性(objectivity) 客观性是一种原则性的要求,或者是一种理想,是要求记者尽量达到的目标。 (3)客观主义(objectivism) 客观主义是一种新闻观念,是关于新闻是什么的一种判别标准,具有代表性的是李普曼的“形式彰明论”,它是观念层次的东西。 2.客观性相关概念的提出 据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的理查德·斯特雷克法斯教授考证,客观性和客观报道这两个词在19世纪并没有成为新闻界的日常用语,直到20世纪20年代,这两个词才进入新闻界。 比他更早而且第一个对客观报道进行界定的是纳尔逊·A.克劳福德,在他1924年写的《新闻职业道德》一书中,他明确提出把自然科学方法作为记者的工作方法,并认为这就是客观。 3.新闻界引进客观性的原因 (1)不相信人能够在作主观判断之前来收集事实材料。这种见识主要来自弗洛伊德和沃特森等人的心理学理论。 (2)即使人们能够收集并运用事实材料,宣传家也会加以操纵和利用,使得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事实”变成被污染的东西,也污染公众舆论。这主要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得到的教训。 (3)当人们不能在现实中使用事实材料来作出正确的判断时,传统意义上的民主就存在着极大的危险:人民做主就成了空话,真理最后终究能获胜也成了一句空话。

新闻编辑学蔡雯版笔记

1.什么是报纸编辑学? 报纸编辑学是新闻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报纸编辑工作的规律和方法的科学。 2.编辑工作的内容是什么? 其工作内容包括:制定报道计划、组织稿件、选择稿件、修改稿件、配置稿件、组织和撰写言论、制作标题、安排版面等几个方面。 3.报纸编辑工作的任务是什么? 编辑工作的特定任务最主要的就是对报纸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总体设计,并通过稿件的选择、修改和编挑来组织实施。 4.编辑工作的特性是什么? (决策、把关、加工、发言) 其特性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1编辑工作是把握报纸方向的统筹决策;2是报低组织报道的最 后一关;3是把新闻素材变成新闻成品的"再创作";4是报纸发言的重要环节。 5.什么是办报方针和编辑方针? 办报方针是规定报纸的性质、立场、指导思想和宗旨。编辑方针是根据办报方针以及实际状况对报纸的内容和形式所作的总体设计。 6.编辑方针的制定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1确定报纸的读者对象;2确定报纸的内容;3确定报纸的水准;4确定报纸的风格7."把关"的两种意义:把关不仅是一种阻塞,阻塞坏的、错误的东西;而且也是一种开导,开导好的、正确的东西。 8.怎样理解"再创作"的能动和被动两方面? 编辑的"再创作"包含着被动和能动的两个方面:能动方面---1要提高整个报道的思想性和指导性;2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新闻素材中的新闻价值。被动方面---1决不能主观臆造或任意篡改事实;2不能随意改变作者的本意;3不能随意改变原稿的风格。 9.编辑的"再创作"有哪些能动作用? 1通过"再创作"充分发挥作者原稿的潜能;2通过编辑工作的"再创作"可以沟通作者与读者的 思想;3通过编辑的"再创作"使报道组织起来。 10.如何通过"再创作"发挥原稿的潜能? 1去粗取精,把稿件中的最精华的内容突现出来;2以最恰当的表现方法,表现形式去代替原 来不恰当的表现方法和表现形式;3选择最佳时机发表,使稿件发表后能产生最大的反响;4 编辑还可以通过特有的编辑手段,如标题的点睛、稿件的配置、版面的安排,使稿件的潜能得到进一步发挥。 11.什么是报纸的直接发言和间接发言? 直接发言:就是评论、按语、编后,以报纸的名义发言。间接发言:1每篇稿件对事物的褒 贬;2新闻标题的态度;3版面的编挑;4以作者的名义发言的,如读者来信、问答、工作讨 论、批评和建议等形式。 12.报纸编辑人员要有什么样的素质? 1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2熟练的业务能力;3严谨的作风;4甘当无名英雄的精神。

教育学基础最详细笔记

教育学基础最详细笔记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准确的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A、实践性 B、耦合过程 C、动力性 D、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 二、教育的三要素★★★ ①教育者: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 1、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2、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 3、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4、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②学习者:使用“学习者”这个概念的原因。有两个: 1.“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存在,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2. 跟“学生”相比,“学习者”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 ③教育影响: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同一。 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 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④三者的关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系统。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能开展,学习者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因此,教育是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系统,是上述三种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三、教育形态的概念:是指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形式变化。★ 四、教育形态的分类 1.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 非制度化的教育: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制度化的教育: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的,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3.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和信息社会的教育 五、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 2.生物起源 3.心理起源 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口耳相传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生产劳动

新版新闻学概论笔记

新闻学概论笔记(高教、人民出版社) 第一章新闻本源 第一节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 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是在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实践中,为适应人们的信息需求而产生的。 新闻传播活动发展的基本条件:1.社会对信息的客观需求;2.生产力发展水平能够为新闻传播活动提供什么样的物质手段。 两种不同的起源观: 1.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的信息需求,新闻传播的内容来自人类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种种事实。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队新闻的产生起着决定性作用。 2.资本主义新闻学把新闻起源这一社会现象归结为生理、心理现象,认为新闻是为了本能的需要而产生的。 第二节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事实在前,新闻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新闻是第二性的,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一、新闻内容以事实为依据 1.事实对新闻具有决定性作用,事实是一切新闻报道的源泉和基础。 2.新闻只能根据事实描述事实,不能根据希望描述事实。 3.承认客观事实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它不会随着人们的意愿而改变。 4.新闻所含有的各种性质(政治性,趣味性),也是被事实所决定的。新闻对事实有着绝对的依赖性。 二、新闻事实是经过选择的事实 事实是反映的对象,新闻是反映的产物。也就是说,新闻是一种源于客观事实,依附客观事实,为客观事实所决定、所派生的,同时又是经过选择、提炼、加工后的精神产品。 报道者对事实的选择是必然的,因为 1.首先是由事实的无限性和报道的有限性所决定的。 2.每家媒体都有自己特殊的定位、选择新闻的标准和感兴趣的重点领域。 3.对事实进行选择绝不意味着可以歪曲事实、背离事实、随心所欲地改变事实。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

广播电视新闻学期末复习笔记精简版

广播电视新闻学期末复习笔记 一、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共性 (一)广播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 (二)广播电视要反映和引导舆论 (三)广播电视是大众化媒体,具有公共性 二、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个性 (一)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传播声像符号信息 (二)兼具新闻性和视听艺术综合性 (三)以信息传播为主,兼具监视环境、文化传承和怡情悦性等多种功能三、广播与电视的共同特点 (一)具有直接感受性 (二)时效性强,可实现同步传播 (三)无远弗届,受众覆盖面广 (四)兼具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特点 (五)时间媒体,按照时间顺序线性接收 (六)接收方式的非竞争性,可群体接收 四、广播的传播特点 (一)可非专注性接收(二)灵活性强(三)绿色媒体 五、电视的传播特点 (一)声、像互动的传播方式(二)符号系统的兼容性强 六、广播电视观念(性质和功能) (一)新闻信息媒介(二)文化教育机构(三)市场竞争主体(四)抑或兼而有

七、广播电视体制 广播电视体制是指在一定的广播电视观念基础上建立的关于广播电视发展的基本法律规则和组织结构的方法。 十、广播电视体制之国家经营型 也称政府经营型广播电视体制,它是由国家经营的广播电视事业,其领导机构是国家政府部 门。广播电视属全民所有,由政府规定其工作任务,任命领导人。经费全部或部分由国家拨 款,或兼营广告以筹措经费。国家经营的电台、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是宣传党、 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喉舌,也是人民获得信息、知识、娱乐和表达意愿的工具,除执 政党、政府之外,任何人、任何团体均无权插手广播电视事业。电台、电视台以配合党和政 府的中心工作为任,强调电台、电视台宣传和教育的作用,以争取社会效益为惟一的或主要 的目标。十一、国家经营型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特点 (一)新闻节目、教育节目占有主要地位, (二)强调新闻节目和教育节目的政治性、思想性, (三)娱乐性节目强调节目的品位,以健康为前提, (四)没有商业广告或商业广告比例较小。 十二、国家经营型广播电视节目的缺点 (一)严肃庄重有余,生动活泼不够 (二)信息来源单一 (三)有些节目说教味浓 (四)节目的知识性、娱乐性不足 (五)节目更新慢

许正林新闻编辑笔记

许正林《新闻编辑》笔记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编辑、新闻编辑与报纸编辑 近代图书出版业、报刊业出现以后,新闻与出版的决策、组织、选择、加工、设计等工作的专业性工作逐渐形 成,进而出现了“编辑”这一指代专业性工作、专业性人员的概念。 新闻编辑,是指现代新闻机构中,从事媒介成品生成过程中的决策、组织、选择、加工、制作等工作的总称,同时也指从事这项工作的专业人员。现代新闻机构中的编辑,按媒介分,有报纸编辑、杂志编辑、广播编辑、电视编辑、网络编辑等;按工作内容分,有文字编辑、图片编辑、言论编辑、版面编辑、副刊编辑等。 报纸编辑是指报纸编辑人员为出版报纸所出示的专业性工作,其内容一般包括确定编辑方针、拟定报道计划、组稿、送稿、选稿、改稿、配稿、制题、设计版面和联络作者等。 杂志编辑是指比报纸周期稍长的综合性或专业性连续出版物的组稿、选稿、改稿、编版等专业性工作。 广播编辑是指广播节目生成中根据电视媒介特点进行的构思、组织、加工、制作等一系列文字工作和技术工作。 电视编辑是指电视节目生成过程中根据电视媒介特点所进行的前期策划、组织和后期的图像选配加工、文字编审和音效处理等工作。 网络编辑是随着网络新闻传播出现而崛起的新兴编辑门类,它除具有传统的新闻编辑所具有的审核、编选、加工、制作标题、设计、排列之外,还包括相关内容的连接设计、图文组合、滚动版预设等。 第二节中文报刊编辑的发展概况 综合早期中文报刊的编辑业务的发展情况,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其一,每一次大的形式变革与创新,都积极 借用了欧洲或日本报刊的形式;其二,每一次大的形式变革动因都在于满足读者需求,它是报业之间激烈竞争的结 果。也正是基于先驱者们的不断尝试,使中文报刊逐步走向成熟。 第三节新闻编辑的理论研究 对新闻编辑,尤其是对中文报刊编辑的理论归结与阐述仍然始自于西方传教士。 新闻编辑作为一种技术,既具有其传统规范性,又具有接受新兴理论的敏感性,但新闻编辑理论研究实际上总 是落后于新闻编辑技术实践。 纵观历史,已有的新闻编辑研究存在着不少不足的地方: 其一,观念落后于实务; 其二,理论落后于技术; 其三,理论分析中所用材料时间上滞后; 其四,大多想建立“新闻编辑学”,但尚未建立起“学理”规范。 第四节当前报纸版面编辑的新特征

2019教育学考研——311科目笔记整理

2019教育学考研——311科目笔记整理 第一章道德的发展 一,品德的界定 1,品德 品德是指一个人在面临一系列道德情景中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人格倾向。 2,道德 依靠舆论力量和内心驱使来支持行为规范的总和。 3,两者关系 1)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2)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因而离不开社会;道德的发生发展有赖社会的发展。 3)品德的发展有赖个体的存亡,但它不研究道德的具体内容和评价自身。 二,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1,过程 a) 理性化过程(名词解释或填空) 理性化过程,也就是形成道德认识的过程,发展道德判断和推理能力的过程。 儿童道德成熟的要点,首先是他道德认识上的成熟,然后是与道德认识相一致的道德行为上的成熟。儿童道德水平最明显的表露在他的道德判断和推理之中。 b) 社会化过程 形成由“自然我”向“社会我”的转化 三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1,皮亚杰理论的概括:从他律(实际上是一种合作的道德)到自律(选择或填空题) 2,柯尔伯格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前习俗水平 1)惩罚服从定向阶段 2)工具性的相对定向主义习俗水平 3)人际协调定向阶段 4)维护权威和秩序后习俗水平 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 6)普遍道德原则定向阶段(具有个人独立判断的标准) 重点实验:两难性实验 四,情操 三种分类方式 1)宗教的情操,道德的情操,认识的情操,审美的情操 2)道德情操,审美情操,理智情操 3)麦独孤的分类:爱的情操,恨的情操,敬的情操 五,立身处世态度的类型 1,傲慢莽撞,盛气凌人的立身处世态度。 2,怯懦退缩,与世无争的立身处世态度。 3,胸襟坦荡,开朗坚定的立身处世态度。 六,道德行为的构成因素 雷斯特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4章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4章 ※第四章新闻事业的产生※ ◎1、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口头、信号、书信、印刷、其他(露布、牌报、揭贴等) ◎2、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山品经济的产物:报纸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3、报纸、广播、电视的产生:报纸产生的三个阶段、广播产生的历程、电视的几种制式 ◎4、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特殊性?:邸报的内容、作用和对象,近代中国报纸的产生。 1、古代新闻传播活动及新闻传播工具的演变:(古代社会新闻年传播发展缓慢,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条件) 第一、新闻传播工具的演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类文明的发展。原始社会主要以嘴巴作为传递工具;到了奴隶社会,已经形成了口头、文字、信号三者并存的新闻传播媒介。同时新闻活动要依赖于交通、通讯工具和其他的物质手段。 第二、主要有以下几种传播方式:1)口头新闻。特点:简便、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缺点:新闻保真性差、传递速度慢、覆盖面窄。 2)信号媒介。最大的好处是迅速,但传递复杂的信号比较困难,一般只用来传递简单的信息。 3)书信媒介:远距离传递信息;印刷媒介:古代主要指邸报; 其他传播方法:露布、牌报、旗报、悬书、揭贴 2、古代新闻活动共同点: 第一、古代社会始终没有停止过新闻活动,但无以此为职业的机构,所以古代只有新闻活动而无新闻事业。 第二、其规模小,新闻基本上为定向传播,有明确的目的和具体的对象,而没有无定向的大众传播。 第三、统治阶级内部新闻活动大大超过被统治阶级(主要是规模上)。 3、西方报纸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一、在封建社会的资本主义过度时期,产生出最早的新闻事业。 第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规模、社会变动、社会生产分工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激增,需要信息的人也在激增。而古代社会狭小的新闻活动不能适应新变化和新要求。 第三、资本注意商品经济不但使新闻事业的产生有了社会必要,而且为新闻事业的产生准备了物质手段。 1)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客观上需要各类知识人才,并促进了各类学校的兴办,为报纸创造了读者群。 2)资产阶级创造了大量巨大城市,便利了新闻采集和报刊发行发行。报纸是城市的产物。 3)交通通讯的迅速发展保证了新闻采集、发布的迅速及时。 4)印刷纸张等工业的日趋发展,保证了报刊的物质需求。 5)资本原始积累增加了资本集中速度,使资本家有可能合办和独办报纸,并刊登大量广

新闻学基础笔记被考到的

新闻学基础笔记 第一部分:新闻理论笔记 说明: 参考用书: 《新闻理论》雷跃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高等教育出版社 笔记来源: 本校2006、2007、2008、2009级考生结合往年笔记和雷老师授课笔记综合整理而成。 历年考试涉及情况: 近四年来,新闻理论部分在新闻学基础考试中占50分,占卷面分数的三分之一。本笔记中每个知识点后面的【】内写的标注即表示该知识点被考到的年份及涉及的题型。 新闻理论部分相对枯燥一些,需要大家花时间和耐心进行重复记忆,另外,建议大家注意关注学术类的期刊杂志,如《现代传播》、《新闻记者》、《新闻战线》等,及时了解新闻理论界最新的动态及研究成果。 绪论 新闻学及其研究对象【2007名词解释】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事业以及新闻工作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的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 、新闻现象指新闻传播行为的存在形态,包括产品形态和产业形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新闻报道和新闻事业。 、新闻活动指的是新闻传播行为的运行过程,包括新闻传媒对新闻信息的采写编播过程,社会公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和反馈过程,新闻事业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等。 新闻学体系结构 1、广义的新闻学,包括理论新闻学(研究新闻的本质特征和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规律)、历史新闻学(中外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以及中国新闻界名人史)、应用新闻学(主要研究新闻业务方面的应用知识)。 2、狭义的新闻学,只包括理论新闻学,也就是新闻理论。 新闻理论——指运用逻辑的方法,对大量的材料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形成基本的概念并建立起一定的理论体系,反应新闻现象和深层本质和新闻活动的一般规律,以原理、原则和方法论为主要内涵。 新闻学舆论与经济、政治体系的关系 新闻传播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任何新闻传播活动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进行。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对精神生产手段的占有和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控制。因此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对新闻学有着直接的影响。

新闻编辑学笔记.doc

新闻编辑学 【1 新闻编辑工作概论】 美国传播学者罗杰·菲德勒认为:“传播媒介的形态变化,通常是由于可感知的需要、竞争和政治压力,以及社会和技术革新的复杂相互作用引起的。” 21世纪的报纸编辑环境 (1)社会变革加剧使报纸编辑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2)媒介种类与数量的递增使报纸编辑面对压力强大的市场竞争环境 (3)现代科技发展使报纸编辑处在崭新的技术环境 新闻编辑工作:新闻编辑在新闻媒介产品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包括:新闻信息载体设计、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新闻作品的修正和把关、新闻信息的整合与展示、新闻互动与公共交流的组织与引导。 媒介形态变化:网络媒介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综合媒体,集印刷媒介、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更具有自身优势(1)信息容量之大无与伦比(2)它提供的人机交流界面,使信息传播由单向式变为双向互动,传受双方都掌握了信息交流的主动权,从根本上改变了新闻传播的传统模式(3)互联网络的全球化,使网络传播能够跨越地域和国界的限制,信息传播范围无限地扩大了。传统媒介走进互联网经历了三个阶段(1)翻版阶段(2)变化阶段:利用网络传播的特点进行内容和形式的取舍(3)综合发展阶段:综合多种媒介形式、是综合的信息服务者。 新闻编辑工作的两种趋势(1)对各类传统新闻媒介编辑业务的融会和整合,形成真正的多媒体传播模式(2)新闻编辑业务与新闻信息采集的一体化趋势。“共同演进与共同生存”原则:一切形式的传播媒介都在一个不断扩大的、

复杂的自适应系统以内共同相处和共同演进,每当一种新形式出现和发展起来,它就会长年累月和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每一种现存形式的发展。 “形态变化”原则:新媒介绝不会自发地和孤立地出现,他们都是在旧媒介的变化中逐渐脱胎出来的,当比较新的形式出现时,比较旧的形式就会去适应并且继续进化而不是死亡。 “增值”原则:新出现的传播媒介形式会增加原先各种形式的主要特点。 新媒介的编辑特点总是在汲取传统媒介的编辑经验中衍生出来的,而且这种特点后来还会反过来影响传统媒介的编辑改革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进程中新闻编辑部的变化 1、从“互动”到“一体”的中国媒体战略:我国正经历从“互动”到“一体”的递进式发展过程(1) “报网互动”:报纸与网站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媒体进行合作(2) “报纸合一”:报纸与网站的整体融合。 2、新闻编辑部重构(1)组建跨媒体的临时性报道组织(2)组建虚拟的跨越体报道组织(3)对媒体组织结构进行局部性重构(4)对媒介组织整体变革,建立一体 化编辑部:A.以“组合终端载体”为新闻发布平台的整体报道策划必将取代单一载体的新闻报道策划 B.以互动和共同创造内容为特征的报道创新将成为新闻业务改革的主要趋势。 3、融合的决定因素:经济利益的驱使。在集中和融合的媒体集团中,不同的媒体可以通过某种流程控制实现资源重整,利用各自的介质差异,在新闻信息

2019年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

2019年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 (本文根据18年考研院校专业目录整理,仅供参考) 凯程教育学考研教研组整理 很多考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的同学,不太了解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的参考书目,这里凯程老师为同学们整理出来,如果同学们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咨询凯程的老师。 一、学校简介: 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8年,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学校现有5个校区,占地168公顷,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主校区西偎麓山,东濒湘江,风光秀丽,是全国绿化"400佳"单位之一。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7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科研团队2个;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8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教学名师3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者等28人、湖南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人选12人、湖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5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72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32人。 二丶湖南师范大学参考书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退出了统考,实行自主命题。它的考试科目包括: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49教育学基础综合。

其中专业课的749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有指定参考书籍和大纲。学校要求复习按照《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说明》涉及的相关书籍复习。凯程教育的老师根据历年的试题和大纲,向参加教育学考研的同学推荐以下书籍: 刘铁芳主编:《学校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 孙俊三、雷小波主编:《教育原理》,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年。 张传燧主编:《中国教育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缩编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燕良轼主编:《教育心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 因为教育学考研专业课的分数占300分。所以凯程教育的老师强烈建议刚开始备考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研究生的同学们从教材开始,而且教育学考研强调的就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回到教材中才能达到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的水平。 在这里简单说一下看书的方法和技巧,第一遍的目标是了解,可以快速浏览;第二遍的目标是理解,需要精读,对不理解的内容进行勾画,做标记,可以笔记;第三遍的目标是掌握,需要在第二遍精读的基础上,对不理解的内容各个击破;第四遍的目标是运用,需要将各章节知识点进行前牵后联,完善笔记。 附录:18年考试大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749]考试科目名称:教育学基础综合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新闻学概论笔记

新闻学概论 1世界各国新闻主导理论:社会责任论论(20c40),自由主义报刊理论2新闻活动的渠道a亲身传播:言语,文字,体态语言,信号传播 b大众传播: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体 C群体传播 3新闻的基本特点:真实,新鲜。 4新闻的本源;事实是第一性,新闻是第二性。(变动产生新闻) 5新闻要素:新闻主角 ;发生的事情;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弄清事实要点,抓住新闻重点) 6新闻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 7信息的特点:共享性或使用不灭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多角度性,相对性。 8新闻与宣传的关系: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 出发点不同:受众的需要;宣传者的需要。 归宿点不同:没有自己的主观意图;理解,接受,支持它。 传播方式不同:不重复;重复 传播要求不同: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定性准确,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9新闻与舆论 A舆论的特点:公开性(公开讨论中形成;公开表达以实施干预。) 公共性(体现在舆论指向的公共性和作用目标的公共性。 急迫性(近在眼前,迫切需要结决的问题。) 广泛性(存在范围的广泛性和影现的广泛性) 评价性(是意见,不是一般的客观陈述) B舆论的社会功能:1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决策过程,执行过程,结果;执行人物)2对公众行为的鼓舞或约束。3舆论虽然是公众集中意志倾向表达,但由于公众认识水平等身条件的限制外在客观条件的制约,这种集中立场并非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舆论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作用是正负双向存在高低之分,好坏之别。衡量舆论质量的标准是舆论作用于社会实践的后果,包括直接与间接,长期与短期结果。 10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1反应并代表舆论(公众论坛,公众代言人,舆论的载体,舆论主体。2引发舆论3引导舆论(通过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人们眼中的现实是媒介有意或无意的营造出来的媒介现实,是媒体拟态环境;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