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我们在呼吸》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意图]

《我们在呼吸》是《认识我们自己》单元的第一课。“我们在呼吸”一课教材由“我们的呼吸器官”“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一呼一吸”;“制作呼吸模型” “测量我们的肺活量” 五个活动组成。为了让同学们在体验呼吸的活动中更好地认识呼吸器官;感知呼吸过程;我们把

活动一“我们的呼吸器官” 活动三“一呼一吸” “制作呼吸模型” 整合为第一课时. 即本课《我们在呼吸》;目的在于通过学生有梯度的自身呼吸体验;在取得感性认识的同时;通过模仿制作模型;观察模型的变化;从而将不直观的现象呼吸变得直观;加深学生对呼吸机理的理解;更好地促进学生呼吸系统的概念的构建.

[教学目标]

1、(1)引导学生通过憋气、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

(2)探究人的呼吸的产生;了解呼吸的路线和呼吸的意义。

(3)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呼吸模型来初步了解呼吸过程;

(4)能相互质疑对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和作用进行推测

2、意识到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教学重点] 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教学难点] 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

[教学准备]

“制作呼吸模型”:饮料瓶一个、气球、气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在暑假里;;很多同学都喜欢到游泳池去游泳;学习游泳时练习都要先练习憋气;请同学们像学游泳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提示学生不可憋得太久);学生活动;谈感受。

(出示课题)

二、探究过程

(一)感知呼吸

1、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你们认为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

学生活动;相互质疑;汇报.

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

(出示一张呼吸挂图或课件)

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器官呢?请同学们用不同颜

色的彩笔在教材P1 图上标出进出的路线

学生活动后进行汇报;教师重点小结: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的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许多肺泡;总数有7.5亿个;如果把肺泡展开;表面积可达55平方米?70平方米。肺气泡表面密布毛细血管网;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都在这里进行交换呢

3、学会提问:关于我们的呼吸;你还想知道什么?谁知道我们的呼吸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二)体味呼吸

1. 请同学们把双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 次深呼吸;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腹部的如何变化。请你谈谈吸气的时候;你的胸腔腹部有什么变化;呼气的时候呢? 那么胸廓变化与吸气、呼气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2. 你认为呼吸是怎样形成的?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3. 呼吸时胸腔是怎样变化的?这与呼吸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

吸气------ 胸廓腹部扩大

呼气------ 胸廓腹部缩小

学生活动;相互质疑;教师汇报

(三)、制作活动

1. 学生按教材P6 步骤进行制作

(可以将饮料瓶先为学生开个口或者直接提供剪好的半成品)

2. 学生手拉和放开橡皮膜;你有什么发现?

思考为什么手拉橡皮膜;气球就扩大?而松手;橡皮膜回缩;气球则缩小?学生讨论分析

3. 请同学们再对照我们前面的分析;你认为我们的饮料瓶相当于我们人的什么?气球呢? 通过形

象直观的媒体动画和教师进行演示实验。

胸廓扩大----- 外界气体入肺------ 吸进新鲜空气

胸廓缩小----- 肺内气体排出------ 呼出废气

三、课堂总结; 大家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关于人的呼吸;我们还知道些什么?

四、课外延伸

1. 对于我们的呼吸;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还想了解些什么?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在后面的教学中我们将进行继续研究。

2. 如果较长时间呆在人多而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板书设计]: 我们在呼吸

鼻一喉一气管一支气管一肺/肺泡

吸气------ 胸廓腹部扩大------ 外界气体入肺------ 吸进新鲜空气

呼气------ 胸廓腹部缩小------ 肺内气体排出------ 呼出废气

[资料]:

x 疆年会:(张鹏)“人体的呼吸”教学设计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认识我们自己》单元之二《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教学设计万州区枇杷坪小学李勇

[教学设计意图]:用资料法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初步的探讨;在学生对空气这一混合物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再引导

学生采用对比的方法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组织学生对自己的发现与问题进行交流;以训练学生的比较思维.

[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阅读资料及实验分析;初步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变化。

2、学习对比探究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对比实验与分析推理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经历科学探究活动;激发科学学习的兴趣;体验发现的乐趣;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含量变化的发现和推理。对比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的初步形成。

[教学难点]:对比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的初步形成。理解呼出的气体比吸入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多;而氧含量少(不是没有)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水槽、容积相同的两个集气瓶、两片毛玻璃、等高的两根蜡烛、火柴、大小一致的气球、打气筒、等量的两份澄清石灰水。

演示材料:呼出与吸入气体对照表。

[ 教学过程] :

一、资料引入;

(1) 谈话:同学们喜欢做实验吗?

(2) 实验可是我们学习科学的好办法;我们先来看看英国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请同学们阅读P5 普里斯特利的发现;思考普里斯特利做了一个什么实验;他有什么发现?拉瓦锡又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阅读;汇报;小结

(3) 谈话:在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我们的呼吸离不开周围的空气;可人把空气吸进去又呼出来了;那为什么还要呼吸?

(引导学生推测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变化)

(4) 今天;我们就来用实验的方法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板书课题)

二、探究过程

(一) .探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

1. 讨论收集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方法

(1) 我们吸进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呢?你能收集一瓶这样的气体吗?

(2) 我们再来看看呼出的气体;你能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体气体吗?

(3) 分组讨论:这样收集来的气体怎么保存?你能利用桌上的这些材料收集到呼出和吸入的气体吗?

(4) 生汇报讨论情况;师引导学生利用排水法来收集呼出的气体 (学生分组收集不同的气体)新-课- 标- 第-一-网

2、对比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讨论:我们有了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

⑴阅读教材P3;实验中那些条件相同呢?不同的条件是什么?

(2) 交流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3) 学生实验;汇报讨论:蜡烛在哪一种气体中燃烧得久?原因是什么?

(二) .探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氧气与二氧化碳含量

⑴请同学们观察P4中间的图;紫色气球里面打进的是什么气体?橙色气球呢?那么;我们把他们分别放进澄清的石灰水里;你要注意些什么呢

(2) 学生分组实验;师检查指导。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3) 谈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三、课堂小结

(1) 我们已经能够对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进行比较出示:下面是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表(附后)

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比较

(2) 观察上面的表;你又有那些收获呢? 学生汇报;对比;填写p5 的实验结果

四、课外延伸(实验操作和课外活动)

[板书设计]:

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气体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

吸进的气体78% 21% 0.4% 0.6%

呼出的气体78% 16% 4% 2%

[教学后记]:

[资料]

x 疆年会: 福建省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陈华珠运动与健康教学设计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认识我们自己》单元之三《测量我们的肺活量》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意图]以比赛吹气球的游戏;让学生利用简易的工具和材料测试自己肺活量的大小;组织讨论肺活量的大小跟自己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之间的密切关系;了解运动可以使人的肺活量增加;让身体更加健康;指导学生制定参加体育锻炼的计划;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经历测量自己肺活量的过程;对肺活量大小进行比较;知道不同的人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是不同的。

2、知道什么是肺活量;掌握测量肺活量的正确方法;并能测量自己的肺活量;通过设计制作小报来宣传如何做好自我保护。

3、知道体育锻炼对呼吸和心脏带来的好处;认识到清新的空气;合理的运动;有助于我们的健康;意识到个人对自身的健康负有责任。

[重点难点]分析比较我们的肺活量;肺活量的大小可能与上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

5L 油瓶一个、水槽、有刻度烧杯或量筒、胶带、吸管、记号笔、电子肺活量测量仪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1. 游戏:吹气球比赛。要求:猛吸一口气;全部吹入气球;比一比谁吹的气球大

(1) 谈话:刚才;同学们猛吸一口气;全部吹入气球的气体总量就是你们的肺活量(板书: 肺活量) (2) 你能比较谁的肺活量大吗?

谈话:根据上面的活动你还有那些问题呢;?

(凭什么我的肺活量小呢?到底小多少?) 为了更好的进行比较;更多地了解我们自己肺活量;今天就来我们测量肺活量(板书:测量)

二、探究过程

(一)测量肺活量;

(1)谈话:要测量我们的肺活量;就必须有一个测量肺活量的仪器.在日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

5L 油瓶一个;水槽;有刻度烧杯或量筒;胶带;吸管;记号笔等制作一个简易的肺活量测量计; 我们怎样做呢?

(2)指导学生制作;用我们”先在“汇报

(3) 指导学生一组;用简易肺活量测量计测量;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a、强调尽力吸;尽力吹完一口气b、卫生c记录时;视线与水平)

(4) 介绍电子肺活量测量仪使用;强调(尽力吸;尽力吹完一口气)把测量的结果填写在P7记录

表上;反复测几次?怎么计算肺活量?为什么这样计算?

(二)统计分析

(1)抽一小组汇报

(2)给出区间表(表1 全班在区间中的人数统计表2 男女肺活量的对比);用举手的方法;

计全班数据。

(3)请同学们用统计图知识;小组合作制作统计图。

(4)汇报;全班评析。

(5)小节

(三)、肺活量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请全班肺活量排在前面的同学与排在后面的同学站立一排进行比较。

1.排在前面的同学有什么共同点;后面的同学呢?

(抓住体育锻炼;进行保健教育)

2. 你认为肺活量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讨论;汇报。

三、课堂总结; 请同学汇报课堂收获

四、课外延伸(实验操作和课外活动)课外阅读;或上了解网肺活量大小及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板书设计]:

测量我们的肺活量肺活量的大小可能与体育锻炼有关第二单元简单的机械

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1)通过观察;生活中常用的简单工具;能对这些工具的作用提出它们的猜想。

(2)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想知道、爱提问、乐于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

(2)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从而能开动脑筋利用所学知识改善生活;敢于创新。

3、科学知识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轮轴、滑轮、传动... 。

第1 课生活中的“好帮手”

一、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学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解决生活中带见问题的方法。

2、在实验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3、能对生活中简单的工具的作用提出猜想。

二、教学重点: 认识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寻找生活中的其它“好帮手”并猜想它们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

木板、羊角锤、拧紧的螺丝钉、未开的汽水、瓶起子……。电子演示文稿

四、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出示汽水瓶;如何将它打开?出示钉有螺丝钉的木板;怎样取出这些钉子?

2.生活中工具的作用

⑴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类似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使工作更有效;人们发明了很多工具;这些工具成为了人们的“好帮手” 。你还知道哪些“好帮手” ;它们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⑵ 分组讨论;完成表格。

我找到的好帮手

名称可以做哪些事情我猜想它能……

⑶ 全班交流。(“注意倾听;补充发言” 纪律保证效率;教师得加强组织引导)在交流活动中对学生发现的以下一些问题应该给予明确的肯定:

① 一种工具能干好多事情;不同的用法起到不同的作用。(比如榔头能拔钉子又能钉钉子;一字螺丝刀能拧螺丝;又能打开奶粉盖)

② 不同的工具能干同一件事。(比如老虎钳能夹小东西;镊子也能夹东西;剪刀有时也行)④ 一

种工具做某件事特别专业。(比如剪刀剪指甲不如指甲钳夹指甲来得容易)

3、体验:“好帮手”的作用。

⑴、明确任务:选择不同的工具;在木板上钉上铁钉和螺丝钉;然后再把他们取出来。

⑵、分组活动。

⑶、全班交流。(小组完成情况;感受:工具的确能提供方便)

4、科技史

阅读交流P 21页指南车信箱;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感悟科技发展之快;知道现代工具都是在简单机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且人们还在不断改进身边的工具;以追求更高的工作效率。(教师也可以下载一些图片;制作成简单的演示文稿;配合图片进行讲述:桔橰的介绍;纯粹人力-简单机械-现代工具的对比)

第2 课他能撬动地球吗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会做杠杆尺的探索性实验;能够观察记录杠杆尺的状态;学习使用图示法简化问题。

能够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分析整理出杠杆省力的规律。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能够利用杠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科学知识:能合理解释身边的杠杆工具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难点分析、整理数据;发现杠杆省力的规律。能够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分析整理出杠杆省力的规律。

器材准备学生材料:杠杆尺(课前组装好)、钩码一盒、实验记录表。(每组一份)老师材料:学生材料一份、课件、老虎钳、镊子、小黑板。

教学建议本课是具体认识一种简单机械的起始课;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教、扶、放”的关系。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科技史引入-阿基米德的故事讲一讲古希腊阿基米德的大话、提出质疑阿基米德为什么说出如此大话?他所说的是一种什么神奇的装置呢?2.活动一:我们也来撬地球。

⑴给你一根撬棍;你会如何撬起地球?模拟体验撬动地球(两种方法)

⑵认识它的结构(阻力点、支点、动力点):像这种撬动“地球”的装置叫杠杆。杠杆工作时总围绕一个点转动。这个点叫支点。“撬地球”时;对杠杆用力的那点就是动力点;悬挂“地球” 的点就是阻力点。

二、活动二:寻找杠杆的秘密。

1. 分别移动杠杆支点、阻力点、动力点的位置;再去撬一撬“地球”;效果有什么不同?

2.看来并非任何情况下杠杆都能轻松撬起重物;怎样利用它才能使我们更省力?下面我们借助

“杠杆尺”来进行进一步研究。

3.认识杠杆尺

⑴它的支点在哪里?我们把挂在左边的钩码看成“地球”;那么它挂的位置就是阻力点。右边不用手按;也挂上钩码来显示力的大小;那么这些钩码就可就成为动力;挂的位置就是动力点。既然这样;做实验的时候左右两边都只能在一个位置挂上钩码;不能遍地开花的到处挂。新课标第一网

⑵要想更明晰的分析实验现象;记录是必不可少的。怎样记录呢?

A、独立思考。

E、出示记录单:

杠杆尺不同时候的状态记录

第____ 小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____ 月___ 日

左(阻力点)情况杠杆尺的状态(图示)右(动力点)情况钩码数与支点距钩码数与支点距

C、杠杆尺不同状态的简笔图示:(见下表)

D、提示:小组内每做一次就记录一次。

4.小组活动

⑴小组商议成员分工。

⑵领取材料进行实验、记录。

5、汇报交流各组实验情况。

⑴?请各小组将材料放桌子中间;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实验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记录在小黑板上。

左边数据右边数据左边数据右边数据左边数据右边数据⑵观察分析以上数据你们有什么发现?

(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如果学生觉得茫然;可以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杠杆平衡状态的情况)希望学生能有的发现:

A、不是所有杠杆都能省力;

B、当杠杆左右两边乘积相等;杠杆就能平衡。

C、动力点与阻力点;谁离支点近;谁就省力;谁离支点远;谁就省力。

⑶现在你能分析阿基米德所说的“大话”必须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实现?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研究了杠杆;大家都有哪些收获呢?(独立思考后交流)

二、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1.课件出示:下列工具中哪些属于杠杆类工具(钉锤、钓鱼竿。压井抽水柄、剪刀、镊子、虎口钳、钢笔?)你能找出它的三个关键的位置吗?2.这些杠杆类工具中;哪些可以省力?为什么?3.另外这些杠杆在使用中并不省力有时反而更费力;为什么我们还要使用这样的杠杆呢?4.跷跷板(胖爸爸和瘦女儿一起玩跷跷板;怎样坐才协调?)5.人体中的杠杆(参见课本26 页拓展)三、特殊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天平。1.课件出示:天平;它是杠杆吗?省力还是费力呢?2.介绍我国天平的的历史。(结合教材25 页指南车资料)3.你也能制作一个小天平吗?怎样做?需要哪些材料?(参考课本26 页制作方法)

4.小组协商分工;领取材料进行制作。

5.展示、交流。

第3 课轮轴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能根据自已的原认知对问题大胆提出猜想2.会利用观察;实验;制作等方法探究轮轴的秘密。3.认识轮轴的结构;知道利用轮带动轴转动省力;利用轴带动轮转动可以省距离5.并能识别生活中用轮轴的实例;会分折它是怎样提高工作效率的。6.感受到利用科学技术制作出的工具可以改善生活;提高工作效率。愿意合作交流;能积极参与有关轮轴话题的讨论。

器材准备:演示实验材料:生活中应用轮轴工作的物品(实物、图片、课件)、演示用轮轴实验套材。易拉罐瓶、吸管、线绳做成的轱辘。

分组实验材料:硬纸板、剪刀、圆规(或者具有不同大小的圆面的物体)、钩码、铁架、线绳。学生实验材料:

教学提示:

1. 注意本课中有两次猜想与假设(轮轴有什么作用;轮再大一点会更省力吗)

2. 为了提高学生兴趣和参与度;本节课安排了两个制作活动:制作一个纸板轮轴、制作一个轱辘。其中纸制轮轴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与线有较大摩擦;另在打孔过程中学生也会有困难;建议有条件的学校使用实验工具箱提供的工具;把这个活动作为兴犹未尽的孩子们的课后制作。易拉罐轱辘教师可以制作演示;有可能也可以为没个小组制作一个;让学生体验。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 轮轴的概念:出示水龙头:当取下自来水开关上的“圆盘”时;我们还能轻松的拧动开关吗?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2. 你知道轮轴有什么作用吗?(板书学生的猜想:省力?)

二、探究轮轴的秘密。

1. 让学生简单设计轮轴机械是否省力的实验:用一个轮轴实验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把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挂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观察看样的力量可以使轮轴两端达到平衡。(不一定是两边位置一样高;可以是一边高一边低;但两边的钩码在不用外力的情况下在空中应该是静止

不动的。因此轮轴本身的摩擦力不能太大。)

2. 分组领取轮轴等实验材料(各组轴相同;轮有大小不同的两种)。[实验条件受到限制的学校:下面我们制作一个轮轴;来研究轮轴的作用;教师巡视各组完成情况;并发放其他实验材料。]实验记录单轴上的钩码个数轴上的钩码个数我们的发现:

3. 各组交流汇报实验的结果和发现。(教师以小黑板板书记录数据)

a. 共识:轮带动轴可以省力;轴带轮转费力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湘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在四年级,学生已经重点学习了围绕研究主题采用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搜集信息、制作资料卡片和资料摘要,并将分散收集的零散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制成统计图表,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能力训练重点是:猜想与假设,即培养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也就是在原有知识体系上,提出自己的或小集体的假设,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由此逐渐形成创新思维习惯。 教材安排了“认识我们自己”、“简单机械”、“我们的家园——地球”、“电与我们的生活”、“大胆猜想、合理地假设”五个主题单元。 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分析如下: “认识我们自己”:由浅入深地探究有关自己身体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制作模型、对比实验、模拟实验、阅读资料卡等研究方法,围绕着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进行研究。 “简单机械”:通过指南车信箱的介绍的科技史,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定量描述简单机械的省力情况,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我们的家园——地球”:了解人类在猜想与探索中,揭示自己“家园”的历程。在阅读、实验、猜想中使学生逐步了解地球。 “电与我们的生活”:在猜想中设计实验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有关电的基本知识和用电常识。 “大胆猜想、合理地假设”:反思通过猜想解决过的问题,归纳猜想与假设的方法,懂得合理地猜想与假设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应用这种研究方法解决问题——影响摆摆动时快慢的因素.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科学探究 ●进一步使学生在各种探究活动中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能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做比较。 ●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中的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上15知识点.docx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上)1-5单元复习重点 1、我们在呼吸 1、人体的呼吸器官有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课本2页上面的呼吸器官图要会标出各个器官的位置) 2、人体需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氧气减少了。 3、我们吸入体内的气体是氧气。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它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我们体内有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不断的进行着交换,肺是它们的交换场所。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4、人体胸腔舒张时吸气体进入肺部,胸腔收缩时气体排出肺部。 5、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一个人的肺活量。肺活量的大小与身高、体重、年龄、性别、运动量多少等因素有关。 2、心脏和血管 1、心脏和血管都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2、脉搏:指的是血管有节奏的搏动。身体上太阳穴、手腕、脚踝、脖子、大腿内侧等。脉搏跳动的次数与心脏跳动的次数有关。正常的人脉搏跳动的次数和心脏跳动的次数是一致的。 3、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动脉流向全身;心脏舒张时血液从静脉流回心脏。 4、血管包括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血管遍布全身,形成血管网。血液是人体的运输兵。 5.抽烟、喝酒会对心脏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6、不锻炼的心跳比经常锻炼人的心要快。经常锻炼的人心跳缓慢有力,心脏休息的时间也就更长一些。运动后心跳加剧,脉搏跳动的次数也随之加快。 7、年龄越小,心跳的越快;年龄越大,心跳的越慢。 3、我们的大脑 1、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人类有语言功能,在大脑皮层有相应的语言中枢。 2、大脑的形状:就像一团核桃仁状的豆腐脑,非常柔软。 3、人的大脑皮层存在着不同的功能区,包括:听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 4、语言中枢由运动型语言中枢(说话中枢)、视运动型语言中枢(书写中枢)、听性语言中枢、视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组成。它们分别处于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通过合理锻炼可以使大脑各部得到均衡发展。 5、发挥自己的长处,积极克服自己的短处。 6、颅骨具有保护大脑的作用。 7、少年儿童每天应保证9——10小时的睡眠。 8、保护我们的大脑应做到剧烈运动时要戴头盔、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注意劳逸结合等。 4、和谐统一的身体 1、人体的各个器官共同完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各项任务,它们之间相互协调,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当某一器官健康受到影响时,也会波及人体其他部分的健康,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我们自己 第1课我们在呼吸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憋气、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 2、探究人的呼吸的产生,了解呼吸的路线和呼吸的意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难点: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教学准备 “制作呼吸模型”:饮料瓶一个、气球、气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挂图教学过程 (一)感知呼吸 1、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你们认为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 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 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器官呢?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教材P1图上标出进出的路线 3、学会提问:关于我们的呼吸,你还想知道什么?谁知道我们的呼吸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二)体味呼吸 1.请同学们把双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次深呼吸,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腹部的如何变化。请你谈谈吸气的时候,你的胸腔腹部有什么变化,呼气的时候呢?那么胸廓变化与吸气、呼气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2.你认为呼吸是怎样形成的?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3.呼吸时胸腔是怎样变化的?这与呼吸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 第2课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教学目标: 通过指导阅读资料及实验分析,初步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变化。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含量变化的发现和推理。对比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的初步形成。 教学难点: 对比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的初步形成。理解呼出的气体比吸入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多,而氧含量少(不是没有)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水槽、容积相同的两个集气瓶、两片毛玻璃、等高的两根蜡烛、火柴、大小一致的气球、打气筒、等量的两份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 一、探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 1.讨论收集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方法 (1)我们吸进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呢?你能收集一瓶这样的气体吗? (2)我们再来看看呼出的气体,你能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体气体吗?(3)分组讨论:这样收集来的气体怎么保存? 你能利用桌上的这些材料收集到呼出和吸入的气体吗?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湘版科学复习提纲

---------------------------------------------------------------最新资料推荐------------------------------------------------------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湘版科学复习提纲五年级上册湘版科学复习提纲第 1 单元认识我们自己第一课我们在呼吸 1、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 ________、咽喉、气管、支气管和_______。 2、人体需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_______增多, ______减少。 蜡烛在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燃烧的时间比在空气中燃烧的时间______。 人体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______。 3、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氧气约占空气的______ 。 3、人体胸腔________时气体进入肺部,胸腔_________时气体排出体外。 4、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一个人的_________。 一般来讲: 男生比女生肺活量要____;身体健壮的同学比身体瘦弱的同学肺活量要____;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同学肺活量要_____。 所以,积极、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增强肺活量。 第二课心脏和血管 1、 _______和_______都是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心脏在人体胸部偏____的地方,大小和自己的_______差不多。 1 / 14

2、脉搏是_______有节奏的搏动,在人体的手腕、耳后、颈部都可以摸到脉搏,脉搏的跳动与_______跳动是一致的。 3、 ______是 17 世纪时英国的一名医生;经过十几年的研究,他得出结论: 心脏_______时血液从动脉流向全身;心脏_______时血液从静脉流回心脏。 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通过____________连接在一起,使血液在身体中循环流动。 4、人类血液循环是封闭式的,从心脏流出的血液含大量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流回心脏的血液含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 5、 ________的有力跳动使得血液在我们全身循环。 人的一生中,心脏都在不停地工作着,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 60---100 次。 通常锻炼的人,心跳_______、 _______,心脏休息时间也就更_____。 6、保护心脏应注意些什么?①不抽烟,不喝酒;②刚做完剧烈运动不要马上停下来;③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 第三课我们的大脑 1 、人的大脑看上去就像一团___________的豆腐脑,外层灰色的部分是_____________ ,它存在着不同的功能区,如_____中枢、 ______中枢、 ____中枢等。 2、人的语言中枢由四部分组成: 运动性语言中枢(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书写中枢),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点(湘版) 第二单元简单机械 1 生活中的好帮手 1、在生活中,为了使工作更有效,人们发明了很多工具,这些工具成为人们的“好帮手”。 2、各种工具的关系: A一种工具能干好多事情,不同的方法起不同的作用。 B不同的工具能干同一件事。 C一种工具做某件事特别专业。 3、几千年以来,人们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地制造和改进工具,现代工具都是在简单机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2 他能撬动地球吗 1、像阿基米德说的撬动地球的装置叫杠杆。杠杆工作时总围绕着一个点转动,这个点叫支点,“撬地球”时,对杠杆用力的那点是动力点,悬挂垂物的那点是阻力点。 2、在同一杠杆设置中,动力点与支点间的距离越大越省力,距离越小越费力;阻力点与支点的距离越大越费力,越小越省力。 3、生活中杠杆不一定都是省力的,有的是为了方便。 4、找出几种类型杠杆的三个点。 3 轮轴 1、像自来水开关这样由轮和轴组成的装置叫轮轴 2、在轮轴装置中,轮带动轴可以省力,轴带动轮转费力,但可以省距离。 3、不同轮轴省力大小不同。 轴相等的情况下,轮越大越省力。 轮的大小不变,怎样才能使轮轴更省力?(轴缩小) 4、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了轮轴。(方向盘、门把手、拧子、扳手、闸阀) 5、最早的轮轴——轱辘 6、轮想等的情况下,轴越小越省力。 4 滑轮兄弟 1、像安装在旗杆顶上的那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做滑轮。 2、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3、在搬运货物时,常使用一种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像这样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4、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并不省力。 5、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6、定滑轮不能省力而动滑轮能省力;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而动滑轮却没有改变力的方向。 7、滑轮也是一种杠杆。 5 在斜坡上 1、认识斜面各个部位的名称:斜面、坡度、斜面长度、坡度、物体运动所走过的距离、物体被抬高的距离、竖直提起重物所用的力、沿斜面拉重物所用的力。 2、斜面省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坡度、斜面的光滑度。 3、斜面越低、越长越省力。 4、斜面虽然省力,但是费距离。 5、从斜面拉上去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和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越大越不省力。 6、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运用斜面一定省力,而且坡度越小越省力,越大越不省力。 6 有趣的传动 1、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都是简单机械。复杂的机器都是由简单机械构成的。一部完整的机器是由工作部分、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和作用部分构成的。传动部分或传动系统,是传动运动和动力的机构。齿轮

五年级(上册)湘教版科学复习汇总

五年级上册湘版科学复习汇总 一、呼吸系统(肺)血液循环系统(心脏、血管)神经系统(大脑) 1、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注: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的体育锻炼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2、人体需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人体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人体胸腔吸气时气体进入肺部,胸腔呼气时气体排出体外。 4、肺活量: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同学肺活量大,积极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大肺活量。 5、脉搏是血管有节奏的博动,脉搏的跳动与心脏的跳动是一致的。 6、【哈维】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动脉流向全身;心脏舒时血液从静脉流回心脏。 注:鼻腔可以起到温暖、湿润、过滤空气的作用,用鼻子呼吸有利于健康。 7、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60—100次 8、保护心脏应注意:不抽烟,不喝酒刚做完剧烈运动不要马上停下来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

9、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部”,颅骨对大脑有保护作用。 10、保护大脑应注意:要有合理的休息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剧烈运动时要带头盔。 人体作为一个复杂的整体,是在各个系统共同作用、相互协调下,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 11、人平静时,呼吸心跳平稳,运动后呼吸的次数和心跳的次数加剧。当人运动后,身体各部分器官需要大量的氧气,因此心跳加快使血液循环加快,从而加速氧气的运输,呼吸次数增加使人体的氧气量增加。 二、人和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人类会使用工具 {五种简单机械} 注:凡是能够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的装置,统称为“机械” 优点:减轻体力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12、几千年以来,人们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地制造和改进工具。 13、像阿基米德说的撬动“地球”的装置叫杠杆。杠杆工作时总围绕着一个点转动,这个点叫做支点,“撬地球”时,对杠杆用力的点是动力点,悬挂重物的点是阻力点。 14、杠杆是否省力是由是三个点的位置决定: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等于= 既不费力也不省力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

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重点学习了围绕研究主题采用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搜集信息、制作资料卡片和资料摘要,并将分散收集的零散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制成统计图表,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能力训练重点是:猜想与假设,即培养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也就是在原有知识体系上,提出自己的或小集体的假设,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由此逐渐形成创新思维习惯。 教材安排了“认识我们自己”、“简单机械”、“我们的家园——地球”、“电与我们的生活”、“大胆猜想、合理地假设”五个主题单元,共设计了47个活动。 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分析如下: “认识我们自己”:由浅入深地探究有关自己身体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制作模型、对比实验、模拟实验、阅读资料卡等研究方法,围绕着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进行研究。 “简单机械”:通过指南车信箱的介绍的科技史,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定量描述简单机械的省力情况,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我们的家园——地球”:了解人类在猜想与探索中,揭示自己“家园”的历程。在阅读、实验、猜想中使学生逐步了解地球。 “电与我们的生活”:在猜想中设计实验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有关电的基本知识和用电常识。 “大胆猜想、合理地假设”:反思通过猜想解决过的问题,归纳猜想与假设的方法,懂得合理地猜想与假设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应用这种研究方法解决问题——影响摆摆动时快慢的因素。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完整)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完整) 第一单元认识我们自己 第1 课我们在呼吸 [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憋气、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 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 (2) 探究人的呼吸的产生, 了解呼吸的路线与呼吸的意义。 (3) 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呼吸模型来初步了解呼吸过程; (4) 能相互质疑对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与作用进行推测 (5) 意识到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 教学重点] 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 知道呼吸实际上就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 教学难点] 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行氧气与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 [ 教学准备] “制作呼吸模型” : 饮料瓶一个、气球、气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在暑假里,, 很多同学都喜欢到游泳池去游泳, 学习游泳时练习都要先练习憋气,请同学们像学游泳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瞧能憋多长时间?( 提示学生不可憋得太久), 学生活动, 谈感受。 ( 出示课题) 二、探究过程 ( 一) 感知呼吸 1、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 我们来放松一下, 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 您们认为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 学生活动, 相互质疑,汇报、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 出示一张呼吸挂图或课件) 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 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器官呢?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教材P1图上标出进出的路线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完整) 学生活动后进行汇报,教师重点小结:人体的呼吸系统就是由鼻、喉、气管、支气管与肺组成。肺就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其余的器官就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许多肺泡, 总数有7、5亿个,如果把肺泡展开,表面积可达55平方米?70平方米。肺气泡表面密布毛细血管网, 它的作用可大了, 我们吸入与呼出的气体都在这里进行交换呢 3、学会提问:关于我们的呼吸,您还想知道什么?谁知道我们的呼吸到底就

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教案

1、《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阅读资料及实验分析,初步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变化。 2、学习对比探究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对比实验与分析推理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经历科学探究活动,激发科学学习的兴趣,体验发现的乐趣,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含量变化的发现和推理。对比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的初步形成。 [教学难点]对比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的初步形成。理解呼出的气体比吸入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多,而氧含量少(不是没有) [教学准备] : 分组材料: 水槽、容积相同的两个集气瓶、两片毛玻璃、等高的两根蜡烛、火柴、大小一致的气球、打气筒、等量的两份澄清石灰水。演示材料: 呼出与吸入气体对照表。 [教学过程] 一、资料引入。(1) 谈话: 同学们喜欢做实验吗? (2) 实验可是我们学习科学的好办法, 我们先来看看英国普里斯特利的实验, 请同学们阅读 P5 普里斯特利的发现, 思考普里斯特利做了一个什么实验, 他有什么发现?拉瓦锡又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阅读, 汇报, 小结 (3) 谈话: 在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我们的呼吸离不开周围的空

气,可人把空气吸进去又呼出来了,那为什么还要呼吸? (引导学生推测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变化) (4) 今天, 我们就来用实验的方法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板书课题) 二、探究过程 (一) . 探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 1. 讨论收集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方法 (1) 我们吸进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呢?你能收集一瓶这样的气体吗? (2) 我们再来看看呼出的气体, 你能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体气体吗? (3) 分组讨论: 这样收集来的气体怎么保存? 2 你能利用桌上的这些材料收集到呼出和吸入的气体吗? (4) 生汇报讨论情况,师引导学生利用排水法来收集呼出的气体 (学生分组收集不同的气体) 2、对比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讨论: 我们有了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 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 (1) 阅读教材 P3,实验中那些条件相同呢?不同的条件是什么? (2) 交流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3) 学生实验, 汇报讨论: 蜡烛在哪一种气体中燃烧得久?原因是什么? (二) . 探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氧气与二氧化碳含量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汇总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复 习资料 班级:姓名(本资料自己务必认真加 深记忆,并能灵活运用,切勿丢失) 1、我们在呼吸 1、用手捏住鼻子我们感觉呼吸困难。 2、我们吸气时氧气依次经过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呼气时正好相反)。(课本 2 页 上面的呼吸器官图要会标出各个器官的位 置) 3、我们吸入体内的气体是氧气。呼出的气体 是二氧化碳,它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人 体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不一样。吹一支点 燃的蜡烛,蜡烛会熄灭,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 含有二氧化碳。 4、我们体内有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不断的进 行着交换,肺是它们的交换场所。肺是氧气 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5、普里斯特利发现:支持动物生命活动的 气体和支持燃烧的气体是一样的(氧气)。 6、拉瓦锡发现空气是混合气体,其中有支持 燃烧的氧气和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氮气等。 7、人体需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 增多了,氧气减少了。 8、吸气时胸腔扩张,呼气时胸腔收缩。 9、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一个人的肺活量。肺活量的大小与身高、体重、年龄、性别、运动量多少等因素有关。10、人是怎样呼吸的? 答:吸气时,空气由鼻腔经咽喉吸进气管, 经支气管进入肺部。吸进的氧气从肺进入血 管,然后被血液送到全身各处去与养料结合。各种与养料结合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又由血 液带到肺部,经支气管、气管、鼻腔呼出体 外。 WORD 格式整理 2、心脏和血管 1、心脏和血管都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2、脉搏:指的是血管有节奏的搏动。身体 上太阳穴、手腕、脚踝、脖子、大腿内侧等。脉搏跳动的次数与心脏跳动的次数有关。正 常的人脉搏跳动的次数和心脏跳动的次数是 一致的。 3、骨髓是人体的造血工厂。 4、血液是怎样流动的? 答: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动脉流向全身;心脏 舒张时血液从静脉流回心脏。 5、哈维预言:在动脉和静脉的末端必定有一 种微小的通道把二者连接起来,微小的通道 指的是毛细血管。 6、心脏的作用:心脏的有力跳动使得血液 在我们全身循环,具有输送血液的作用。 7、血管包括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血管遍布全身,形成血管网。血液是人体的运 输兵。 8.抽烟、喝酒会对心脏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9、不锻炼的人一天心跳约为 100800 次,经 常锻炼的人一天心跳约为 91400 次。经常锻 炼的人心跳缓慢有力,心脏休息的时间也就更 长一些。运动后心跳加剧,脉搏跳动的次数也 随之加快。 10、心脏由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和右 心房组成。 11、年龄越小,心跳的越快;年龄越大, 心跳的越慢。 12、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心跳每分大约60—— 100 次。 13、献血对身体有益,但不提倡未成年人 献血。 14、心脏的跳动和血液循环有什么关系? 答:心脏总是有规律的收缩舒张,收缩时, 把血液压入动脉血管 ;舒张时血液从静脉血 管流向心脏,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 感到心脏心跳一次。 15、脉搏与心脏什么有关系? 答:脉搏的跳动与心脏的跳动有关。 16、心脏保健应怎样做?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精选】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精选】第一单元:听话的电磁铁复习题 一.填空 1、利用电流产生磁性的装置叫电磁铁。 2、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通电的导线能吸引小磁针。他发现通电的导线靠近小磁针,小磁针就会发生偏转,断开电源后小磁针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说明电流能产生磁。他是第一个发现电与磁之间关系的科学家。 3、电磁铁是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的。 4、制作电磁铁需要的材料有导线、电池、铁钉。 5、电磁铁的基本性质是,通电时,产生磁性,切断电源,磁性消失。 6、串联在电路中电池的节数越多、线圈的圈数越多、铁芯越粗、电磁铁的磁力越强。 7、实验证明:改变电流强弱、线圈圈数、铁芯粗细都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8、电磁铁也有南极和北极,它的磁极是可以改变的。 1 9、线圈的缠绕方向改变后,电磁铁的磁极就会发生变化。 10、电磁铁的磁极的变化与线圈的缠绕方向、电池的正负极有关。 11、电磁铁与磁铁相比的优点是磁极方向和磁力大小可以改变。 12、高速、平稳、安全的磁悬浮列车是利用电磁铁的作用,使车身悬浮在铁轨上,是21世纪人类理想的交通工具。 13、我国上海的磁悬浮列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条投入商业运营的线路。 14. 制定研究计划要思考实验方法,需要的材料,实验步骤等等 15. 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题 3、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物体的影子的长度与位置和地面上的气温也随着而变化。 2 4、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规律是:位置自西向东(西?东),长度由长到短在到长(长?短?长)。 5、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是:低?高?低。 6、现存最早的日晷是秦汉时期的赤道日晷。最早在隋朝年间,中国就有了关于日晷的文字记载。 7、影子方向的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方向的变化相反。 8、人看太阳的视线与水平视线之间的角度叫做太阳高度。 9、夜间出来活动的动物有蛾、蝙蝠、老鼠、猫头鹰等,白天活动的动物有狗、牛、羊、蝴蝶等。 10、在白天开放的植物有太阳花、向日葵等,在晚上开花的植物有昙花等。 11、有的动物适于白天活动,有的动物适于夜晚活动。大多数动物一般在白天活动。 12、人们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3 13、公元2世纪,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认为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昼夜是由于太阳绕地球转动而形成的。 14、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指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有公转和自传,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15、法国傅科用实验的方法证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后来人们把傅科实验的装置叫做“傅科摆”。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我们在呼吸》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意图] 《我们在呼吸》是《认识我们自己》单元的第一课。“我们在呼吸”一课教材由“我们的呼吸器官”“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一呼一吸”;“制作呼吸模型” “测量我们的肺活量” 五个活动组成。为了让同学们在体验呼吸的活动中更好地认识呼吸器官;感知呼吸过程;我们把 活动一“我们的呼吸器官” 活动三“一呼一吸” “制作呼吸模型” 整合为第一课时. 即本课《我们在呼吸》;目的在于通过学生有梯度的自身呼吸体验;在取得感性认识的同时;通过模仿制作模型;观察模型的变化;从而将不直观的现象呼吸变得直观;加深学生对呼吸机理的理解;更好地促进学生呼吸系统的概念的构建. [教学目标] 1、(1)引导学生通过憋气、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 (2)探究人的呼吸的产生;了解呼吸的路线和呼吸的意义。 (3)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呼吸模型来初步了解呼吸过程; (4)能相互质疑对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和作用进行推测 2、意识到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教学重点] 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教学难点] 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 [教学准备] “制作呼吸模型”:饮料瓶一个、气球、气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在暑假里;;很多同学都喜欢到游泳池去游泳;学习游泳时练习都要先练习憋气;请同学们像学游泳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提示学生不可憋得太久);学生活动;谈感受。 (出示课题) 二、探究过程 (一)感知呼吸 1、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你们认为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 学生活动;相互质疑;汇报. 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 (出示一张呼吸挂图或课件) 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器官呢?请同学们用不同颜 色的彩笔在教材P1 图上标出进出的路线 学生活动后进行汇报;教师重点小结: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的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许多肺泡;总数有7.5亿个;如果把肺泡展开;表面积可达55平方米?70平方米。肺气泡表面密布毛细血管网;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都在这里进行交换呢 3、学会提问:关于我们的呼吸;你还想知道什么?谁知道我们的呼吸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二)体味呼吸 1. 请同学们把双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 次深呼吸;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腹部的如何变化。请你谈谈吸气的时候;你的胸腔腹部有什么变化;呼气的时候呢? 那么胸廓变化与吸气、呼气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2. 你认为呼吸是怎样形成的?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1、人体需要空气,呼出的气体中()增多,()减少了。 2、()和()是人体血液循环器官。 3、()是人体的总指挥,由坚硬的颅骨保护着。 4、不省力,却能改变力的方向,是()滑轮:省力,却不能改变力的方向的,是()滑轮;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是()组。 5、常见的传动方式有()传动、()传动、()传动等。 6、()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地球内部可以分为三层,分别是()、()、()。 8、为了便于观察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叫()。 9、地球上有()大洲, ()大洋。 10、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路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以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 11、干电池有两个电极()、()。 12、电路连接一般有()和()两种方法。 二、判断。(对记√错记×共10分) 1、不是所有的杠杆都能省力,但它们仍然发挥作用。() 2、沿盘山公路上山的优点是可以省力,缺点是要多走路() 3、旗杆顶部的滑轮就是动滑轮。 () 4、螺丝钉没运用斜面。 () 5、坚持体育锻炼的人的心跳与从不锻炼的人的心跳相比没啥区别。( ) 6、听到嘹亮的歌声时是大脑听觉中枢发挥作用的结果。() 7、少年儿童的睡眠时间应在10小时以上。 () 8、自行车上综合利用了轮轴、斜面、杠杆等机械原理。() 9、轮轴中使用大轮比使用小轮更省力。 () 10、滑轮都省力。 ()三、选择题。10×2分=20分 1、自行车通过______把脚蹬的力量传递到车轮上。 A、链条 B、皮带 C、滑轮 2、“称砣虽小,能压千斤”是利用了______原理。 A、轮轴 B、杠杆 C、斜面 3、骑自行车上坡走“S”型路线是利用了________原理。A 、杠杆 B、斜面 C 、滑轮 4、_______利用了轮轴这种简单机械。 A 、钳子 B、汽车方向盘C、盘山公路 5、航海家______ 的环球航行验证了地球是个球体。 A、亚里士多德 B、麦哲伦 C、法拉第 6、熟鸡蛋的蛋黄相当于地球 _______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7、大陆漂移说最早是德国科学家______提出的。 A、魏格纳 B、普里斯特利 C、垃瓦锡 8、实验时我们用_______ 控制电路。 A、灯泡 B、开关 C、电 9、苹果落地的猜想与假设,发现了地球引力的科学家是_______ A、牛顿 B、爱迪生 C、伽利略 10、_______观察吊灯的摆动,发现了摆的秘密。 A、伽利略 B、牛顿 C、郑和 四、连线题。(8×1分=8分) 1、将各物体与相对应的简单机械连线 方向盘杠杆 斧子滑轮 吊车斜面 火钳轮轴 2、将下列左右相符的项用直线连接。 钓鱼竿 开瓶器费力杠杆 羊角锤省力杠杆 镊子 五、实验探究。(5分) 晚自习时,,小明所在的教室里的电灯突然全熄灭了。现在请你根据这个现象,完成下列探究。 提出问题 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你可能提出的猜想和验证猜想的依据是: 猜想一:; 验证猜想的依据。 猜想二:; 验证猜想的依据。 六、简答题(共9分)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学习资料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时间:40分钟 一、填空(2分/空=48分) 1、人体需要空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了。 2、(心脏)和(血管)是人体血液循环器官。 4、(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由坚硬的颅骨保护着。 6、不省力,却能改变力的方向,是(定)滑轮:省力,却不能改变力的方向的,是(动)滑轮;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是(滑轮)组。 7、常见的传动方式有(链条)传动、(齿轮)传动、(皮带)传动等。 10、(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1、地球内部可以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13、为了便于观察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叫(地球仪)。 16、地球上有(七)大洲, (四)大洋。 17、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路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导体),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以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绝缘体)。 18、干电池有两个电极(正极)、(负极)。 19、电路连接一般有(并联)和(串联)两种方法,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是用(并联)方法连接的。。 二、判断。(对记√错记×总10分) 1、不是所有的杠杆都能省力,但它们仍然发挥作用。(√) 2、沿盘山公路上山的优点是可以省力,缺点是要多走路。(√) 3、旗杆顶部的滑轮就是动滑轮。(×) 4.螺丝钉没运用斜面。(×) 5、坚持体育锻炼的人的心跳与从不锻炼的人的心跳相比没啥区别。(×) 6、听到嘹亮的歌声时是大脑听觉中枢发挥作用的结果。(√) 7、少年儿童的睡眠时间应在10小时以上。(√) 8、自行车上综合利用了轮轴、斜面、杠杆等机械原理。(√) 9、轮轴中使用大轮比使用小轮更省力。(×) 10、滑轮都省力。(×) 三、选择题。10×2分=20分 1、自行车通过___A___把脚蹬的力量传递到车轮上。 A、链条 B、皮带 C、滑轮 2、“称砣虽小,能压千斤”是利用了___B____原理。 A、轮轴 B、杠杆 C、斜面 3、骑自行车上坡走“S”型路线是利用了___B_____原理。 A 、杠杆 B、斜面 C 、滑轮 4、___B____利用了轮轴这种简单机械。 A 、钳子 B、汽车方向盘 C、盘山公路 5、航海家 B 的环球航行验证了地球是个球体。 A、亚里士多德 B、麦哲伦 6、熟鸡蛋的蛋黄相当于地球____C___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全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我们在呼吸 一、填空 1、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2、用手捏住鼻子,感觉呼吸很困难。 3、人体需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氧气减少了。 4、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一个人的肺活量。 5、人体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不一样。吹一支点燃的蜡烛,蜡烛会熄灭,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6、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8、拉瓦锡发现空气是混合气体。 9、人的呼吸是由呼吸器官进行的。 10、人体呼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二、问答 1、你认为肺活量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答:肺活量的大小与性别、年龄、体表面积、胸廓的大小、呼吸肌发达程度以及肺和胸壁的弹性等因素有关,而且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2、人是怎样呼吸的? 答:吸气时,空气由鼻腔经咽喉吸进器官,经支气管进入肺部。吸进的氧气从肺进入血管,然后被血液送到全身各处去与养料结合。各种与养料结合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又由血液带到肺部,经支气管、气管、鼻腔呼出体外。 心脏和血管 一、填空 1、心脏和血管都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2、脉搏是血管有节奏的搏动。 3、脉搏的跳动与心脏的跳动有关。心脏和脉搏跳动的次数一样。 4、17世纪英国医生哈维发现,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动脉流向全身,心脏舒张时血液从 静脉流回心脏。 5、血管包括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血管遍布全身,形成血管网。 6、血液是人体的运输兵。 7、年龄越小,心跳的越快;年龄越大,心跳的越慢。 8、心脏有力的跳动使得血液在全身循环。人的一生中,心脏都在不停地工作着。 9、经常锻炼的人心跳缓慢、有力、心脏休息时间长。 10、脏由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和右心房组成。 11、抽烟喝酒对心脏的健康有害。 12、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心跳每分大约60——100次。 13、献血对身体有益,但不提倡未成年人献血。 二、问答 1、心脏的跳动和血液循环有什么关系?

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可喜之处: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应该在家完成的实验有部分学生没有做,对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与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能力训练重点是:猜想与假设,即培养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也就是在原有知识体系上,提出自己的或小集体的假设,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由此逐渐形成创新思维习惯。教材安排了“认识我们自己”、“简单机械”、“我们的家园——地球”、“电与我们的生活”、“大胆猜想、合理地假设”五个主题单元,共设计了47个活动。 1、认识我们自己:由浅入深地探究有关自己身体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制作模型、对比实验、模拟实验、阅读资料卡等研究方法,围绕着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进行研究。 2、简单机械:通过指南车信箱的介绍的科技史,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定量描述简单机械的省力情况,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3、我们的家园——地球:了解人类在猜想与探索中,揭示自己“家园”的历程。在阅读、实验、猜想中使学生逐步了解地球。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汇总(供参考)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复习 资料 班级:姓名(本资料自己务必认真加深记忆,并能灵活运用,切勿丢失) 1、我们在呼吸 1、用手捏住鼻子我们感觉呼吸困难。 2、我们吸气时氧气依次经过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呼气时正好相反)。(课本2页上面的呼吸器官图要会标出各个器官的位置) 3、我们吸入体内的气体是氧气。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它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人体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不一样。吹一支点燃的蜡烛,蜡烛会熄灭,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4、我们体内有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不断的进行着交换,肺是它们的交换场所。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5、普里斯特利发现:支持动物生命活动的气体和支持燃烧的气体是一样的(氧气)。 6、拉瓦锡发现空气是混合气体,其中有支持燃烧的氧气和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氮气等。 7、人体需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氧气减少了。 8、吸气时胸腔扩张,呼气时胸腔收缩。 9、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一个人的肺活量。肺活量的大小与身高、体重、年龄、性别、运动量多少等因素有关。 10、人是怎样呼吸的? 答:吸气时,空气由鼻腔经咽喉吸进气管,经支气管进入肺部。吸进的氧气从肺进入血管,然后被血液送到全身各处去与养料结合。各种与养料结合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又由血液带到肺部,经支气管、气管、鼻腔呼出体外。 2、心脏和血管 1、心脏和血管都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2、脉搏:指的是血管有节奏的搏动。身体上太阳穴、手腕、脚踝、脖子、大腿内侧等。脉搏跳动的次数与心脏跳动的次数有关。正常的人脉搏跳动的次数和心脏跳动的次数是一致的。 3、骨髓是人体的造血工厂。 4、血液是怎样流动的? 答: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动脉流向全身;心脏舒张时血液从静脉流回心脏。 5、哈维预言:在动脉和静脉的末端必定有一种微小的通道把二者连接起来,微小的通道指的是毛细血管。 6、心脏的作用:心脏的有力跳动使得血液在我们全身循环,具有输送血液的作用。 7、血管包括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血管遍布全身,形成血管网。血液是人体的运输兵。 8.抽烟、喝酒会对心脏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9、不锻炼的人一天心跳约为100800次,经常锻炼的人一天心跳约为91400次。经常锻炼的人心跳缓慢有力,心脏休息的时间也就更长一些。运动后心跳加剧,脉搏跳动的次数也随之加快。 10、心脏由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和右心房组成。 11、年龄越小,心跳的越快;年龄越大,心跳的越慢。 12、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心跳每分大约60——100次。 13、献血对身体有益,但不提倡未成年人献血。 14、心脏的跳动和血液循环有什么关系?答:心脏总是有规律的收缩舒张,收缩时,把血液压入动脉血管;舒张时血液从静脉血 管流向心脏,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感到心脏心跳一次。 15、脉搏与心脏什么有关系? 答:脉搏的跳动与心脏的跳动有关。 16、心脏保健应怎样做? 答:不能抽烟喝酒,经常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 3、我们的大脑 1、人类有语言功能,在大脑皮层有相应的语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

第一单元认识我们自己 1.1、我们在呼吸 [教学目标] 1、(1)引导学生通过憋气、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 (2)探究人的呼吸的产生,了解呼吸的路线和呼吸的意义。 (3)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呼吸模型来初步了解呼吸过程; (4)能相互质疑对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和作用进行推测 2、意识到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教学重点] 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教学难点] 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 [教学准备] “制作呼吸模型”:饮料瓶一个、气球、气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在暑假里,很多同学都喜欢到游泳池去游泳,学习游泳时练习都要先练习憋气,请同学们像学游泳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提示学生不可憋得太久),学生活动,谈感受。 (出示课题) 二、探究过程 (一)感知呼吸 1、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你们认为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 学生活动,相互质疑,汇报。 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 (出示一张呼吸挂图或课件) 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器官呢?请同学们在教材P2图上指出气体在人体中进出的路线(不要在书上标画!)。 学生活动后进行汇报,教师重点小结: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的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许多肺泡,总数有7.5亿个,如果把肺泡展开,表面积可达55平方米~70平方米。肺气泡表面密布毛细血管网,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都在这里进行交换呢 3、学会提问:关于我们的呼吸,你还想知道什么?谁知道我们的呼吸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二)体味呼吸 1、请同学们把双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次深呼吸,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腹部的如何变化。请你谈谈吸气的时候,你的胸腔腹部有什么变化,呼气的时候呢?那么胸廓变化与吸气、呼气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2、你认为呼吸是怎样形成的?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