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轴加工工艺说明书1

芯轴加工工艺说明书1
芯轴加工工艺说明书1

毕业设计说明书题目:芯轴零件的加工及专用夹具设计

班级:机制0806

姓名:薛坤

指导教师:李晓静

答辩日期2011年6月28日

目录

设计任务书

毕业设计说明书正文

前言

一、零件的分析

二、工艺规程设计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二)基面的选择

(三)制定工艺路线

(四)机械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以及毛坯尺寸的确定(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三、专用夹具设计

(一)设计主旨

(二)夹具设计

四、毕业设计的心得体会

参考文献

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毕业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设计“芯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

工艺装置(生产纲领5000件)

设计内容:

1、毕业设计说明书正文

前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毕业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链接,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毕业设计对自己未来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芯轴是回转类零件,主要用于和别的零件进行装配。所以芯轴要有一定的配合精度以及表面接触强度,还有要有足够的刚度和耐磨性,以满足使用要求。(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该零件是轴类零件,形状不太复杂,尺寸精度要求比较高。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分析如下:

(1)Φ35的外圆和Φ53的凹槽,都有很高的尺寸精度要求,主要是为了和其装配件很好的装配。

(2)在Φ77的外圆切了一个槽,槽的两面和Φ77的端面有一定的角度要求。

(3)在Φ77的端面上打了5个M8的螺纹孔,要注意他们的相互位置。

二、工艺规程设计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的材料为45钢.考虑到芯轴在工作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载荷,因此选择锻件,以使金属纤维不被切断,保证零件工作可靠.由于零件年产量为4000件,已达到大批生产的水平.而且零件的轮廓尺寸不大,故可采用模锻成型,这对于提高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也是有利的。

(二)基面的选择

基面的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面选择的正确、合理,可以保证加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否则,就会使加工工艺过程问题百出,严重的还会造成零件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进行。

1.粗基准的选择

对于一般的轴类零件而言,以外圆作为基准是完全合理的。按照有关粗基准的选择原则(即当零件又不加工表面时,应以这些不加工的表面作为粗基准;若零件有若干个不加工表面时,则应以与加工要求相对位置精度较高的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现在应为都要加工就要结合加工工艺来确定粗基准,现取Φ77的外圆作为粗基准,利用三爪卡盘装夹。利用不完全定位来加工工件。

2.精基准的选择

精基准的选择主要考虑基准重合的问题。当设计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时,应该进行尺寸换算。

(三)工艺路线的制定

制定工艺路线的相互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要求等技术能得到合理的保证.在生产纲领已确定为大批生产的条件下,可以采用万能机床配以专用夹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除此以外,还应考虑经济效益,以便降低生产成本。

1.工艺路线方案一:

工序1: 车端面,打中心孔, 车Φ77的外圆表面,倒角。

工序2: 调头车另一端面,打中心孔, 车Φ35+0.0160和Φ40的外圆,倒角。

工序3: 修研两端中心孔。

工序4: 半精车Φ35+0.0160的外圆表面并切槽。

工序5: 铣Φ53+0.0740的凹槽。

工序6:钻M8螺纹的底孔,倒角,攻螺纹

工序7: 铣90度的槽。

工序8: 磨35+0.0160的外圆表面。

工序9:终检。

工序10:入库。

2.工艺路线方案二:

工序1:铣端面,打中心孔。

工序2:掉头铣另一端面,打中心孔。

工序3:车Φ35+0.0160和Φ40的外圆,掉头车Φ77的外圆。

工序4: 半精车Φ35+0.0160的外圆表面并切槽。

工序5:钻M8螺纹的底孔,倒角,攻丝。

工序6: 铣Φ53+0.0740的凹槽。

工序7:铣90度的槽。

工序8: 磨35+0.0160的外圆表面。

工序9:终检。

工序10:入库.

3.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

上述两个工艺方案的特点在于:方案一是在车床上用三爪卡盘装夹,车一端面在打中细孔,然后用顶尖顶住来车外圆再掉头加工另一端,以此为基准来完成后面的工序。方案二则与之不同,是先铣削好两个端面,打中心孔,以此为基准来加工余下的工序。经比较可见,先加工好一端面和它所在端的外圆,以此为基准来加工后面的工序,这是的位置和尺寸精度较易保证,并且定位也较方便。在加工螺纹和铣凹槽的时候,方案一中的工序6、7、8,虽然只是在加工的先后顺序不同,这样的话可能会造成钻孔时的让刀。故决定将方案二中的工序5、6、7移入方案一。具体工艺过程如下:

工序1: 车端面,打中心孔,车Φ77的外圆表面,倒角。

工序2: 调头车另一端面,打中心孔,车Φ35+0.0160和Φ40的外圆,倒角。

工序3: 修研两端中心孔。

工序4: 半精车Φ35+0.0160的外圆表面并切槽。

工序5:钻M8螺纹的底孔,倒角,攻丝。

工序6:铣Φ53+0.0740的凹槽。

工序7:铣90度的槽。

工序8: 磨35+0.0160的外圆表面。

工序9:终检。

工序10:入库

以上方案大致看来还是合理的。但通过仔细考虑零件的技术要求以及可能的加工手段之后,发现仍有问题,主要表现在螺纹加工以后加工90°的槽的时候零件定位困难,且夹具设计麻烦价格高。如果先加工90°的槽的话不但夹具设计简单而且加工成本较低。还有在铣Φ53的凹槽是铣刀直径太大,买的话价格较高。故先铣一个较小的槽后在用车刀车到相应的尺寸。因此,最后的加工路线确定如下:

工序1: 车端面, 打中心孔,车Φ77的外圆表面,倒角。

工序2: 调头车另一端面, 打中心孔,车Φ35+0.0160和Φ40的外圆,倒角。

工序3: 修研两端中心孔。

工序4: 半精车Φ35+0.0160的外圆表面并切槽。

工序5:铣90度的槽。

工序6:钻M8螺纹的底孔,倒角,攻M8的螺纹。

工序7:铣Φ30的槽。

工序8: 车Φ53+0.0740的凹槽。

工序9: 磨Φ35+0.0160的外圆表面。

工序10:终检。

工序11:入库。

以上工艺过程详见附表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附表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芯轴”零件材料为45钢,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可采用在锻锤上合模模锻毛坯。

根据上述原始资料及加工工艺,分别确定个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如下:

1.外圆表面(Φ35、Φ40和Φ77)

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以下简称《工艺手册》)表2.2-14,其中锻件重量为4kg,锻件复杂形状系数为S1,锻件材质系数取M1,锻件轮廓尺寸(直径方向)>180~315mm,其余量值规定为1.7~2.2mm,现取2.0mm。

2.外圆表面沿轴线长度方向的加工余量及公差

查《工艺手册》表2.2-25,其中锻件重量为4kg,锻件复杂形状系数为S1,锻件材质系数取M1,锻件轮廓尺寸(直径方向)>120~180mm,故长度方向偏差为(+1.2;-0.6)mm.

长度方向的余量查《工艺手册》表2.2-25,其余量值规定为1.7~2.2mm,现取2.0mm。

3.M8螺纹孔

参照《工艺手册》表2.3-20确定M8螺纹的底孔直径为Φ7。

(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工序1:车端面, 打中心孔,车Φ77的外圆表面,倒角。本工序采用计算法确定切削用量。

1.加工条件

工件材料:45钢,正火,模锻。

加工要求:粗车Φ77端面及Φ77的外圆,Φ77的端面和外圆表面的粗糙度值为R12.5。

机床:CA6140卧式车床。

刀具:刀片材料为YT15,刀杆尺寸为16mmX25mm,kr=90°,γ

o =15°,α

o

=8°,r

ε=0.5mm

2.切削用量计算

(1)车Φ77端面。

1)确定端面最大加工余量:已知毛坯长度方向的加工余量为2+1.2考虑7°的模锻拔模斜度,则毛坯长度方向的最大加工余量Zmax=7mm,故实际端面余量可按Zmax=7mm考虑,分三次加工,a

p

=3mm计。

2)确定进给量f:根据《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课程设计指导》表2-19,

当刀杆尺寸为16mmX25mm,a

p

≦3mm,以及工件直径为Φ81mm时

F=0.5~0.7mm/r

按CA6140车床说明书取f=0.51mm/r(参见表3-9)

3)计算切削速度:按《切削用量简明手册》(第三版)(以下简称《切削手册》)表1.27,切削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寿命选T=60min)。

v c=(Cv*k v)/(Tm*a p xv*f yv)

式中,Cv=242,xv=0.15,yv=0.35,m=0.2。k v见《切削手册》表1.28,即

k Mv=1.44,k sv=0.8,k kv=1.04,k krv=0.81,k Bv=0.97

所以v c=(242X1.44X0.8X1.04X0.81X0.97)/(600.2X30.15X0.510.35)

m/min =108.8m/min

4)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n s=1000v c/πdw=1000X108.6/πX81=427r/min

按机床说明书,与427r/min相近的机床转速为400r/min及450r/min。现选取450r/min。所以实际切削速度v=114.45r/min。

5)计算切削工时:按《工艺手册》表6.2-1,取

l=40.5mm,l1=2mm,l2=0,l3=0

t m=(l+l1+l2+l3)*i/n

f=3X(40.5+2)/450X0.51=0.556min

(2)车Φ77外圆,同时应校验机床功率及进给机构强度。

1)被吃刀量:单边余量Z=2mm,可一次切除。

2)进给量:根据《切削手册》表1.4,选用f=0.5mm/r。

3)计算切削速度:见《切削手册》表1.27

v c=(Cv*k v)/(Tm*a p xv*f yv)

=(242X1.44X0.8X0.81X0.97)/(600.2X20.15X 0.510.35)

=110.17m/min

4)确定主轴转速:

n s=1000 v c/πdw

=1000X110.17/πX81

=433.16r/min

按机床选取n=450r/min。所以实际切削速度为

V=πdn/1000=πX81X450/1000m/min=114.45m/min

5)检验机床功率:主切削力Fc按《切削手册》表1.29所示工时计算

Fc=C a p f v k

式中,C =2795,x =1.0, y =0.75, n=-0.15

k =(σb/650) =(600/650)0.75=0.94, k =0.89

所以

Fc=2795X2X0.50.75X114.45-0.15X0.94X0.89N= 1318.9N 切削是消耗功率Pc为

Pc= Fc*v c/6X104

=1318.9X114.45/6X104kW

=3.175kW

由CA6140机床说明书可知,CA6140主电动机功率为7.8 kW,当主轴转速为450r/min时,主轴传递的最大功率为4.5kW,所以机床功率足够,可以正常加工。

6)校验机床进给系统强度:已知主切削力Fc=1318.9N,径向切削力Fp 按,《切削手册》表1.29所示公式计算

Fp=C a p f v k

式中,C =1940,x =0.9, y =0.6 n=-0.3

k =(σb/650) =(600/650)1.35=0.897, k =0.5

所以,

Fp=1940X20.9X0.50.6X114.45-0.3X0.897X0.5N=258.4N

而轴向切削力 F f =C a p f v k

式中,C =2880,x =1.0, y =0.5, n =-0.4

k =(σb/650)= (600/650)1=0.923,k =1.17

于是轴向切削力

F f=2880X2X0.50.5X114.45-0.4X0.923X1.17N=601.7N

取机床导轨与床鞍之间的摩擦系数μ=0.1,则切削力在纵向进给方向对进给机构的作用力为

F= F f+μ(Fc+ Fp)

=601.7+0.1X(1318.9+258.4)N

=759.43N

而机床纵向进给机构可承受的最大纵向力为3530N(见《切削手册》表1.30),故机床进给系统可正常工作。

7)切削工时:

t =(l+l1+l2)/nf

式中,l=42, l1=4, l2=0,

所以

t =(l+l1+l2)/nf=(42+4+0)/450X0.5min=0.205min

不难看出,以后在CA6140车床上加工此芯轴.只要在主轴转速不变、进给量f≦0.5mm和被吃刀量a

p

≦3mm的情况下,机床进给系统都可正常工作、电机功率都足够.

工序2:车调头车另一端面, 打中心孔,车Φ35+0.016

和Φ40的外圆,倒角。

1.加工条件

加工要求:粗车Φ35+0.016

0及Φ35+0.016

和Φ40的外圆,Φ40的外端面和外圆表面

的粗糙度值为R12.5而Φ35+0.016

外圆面的粗糙度值为R3.2 机床:CA6140卧式车床。

刀具:刀片材料为YT15,刀杆尺寸为16mmX25mm,kr=90°,γo=15°,αo=8°,rε=0.5mm

2.切削用量计算

端面。

(1)车Φ35+0.016

1)确定端面最大加工余量:已知毛坯长度方向的加工余量为2+1.2考虑7°的模锻拔模斜度,则毛坯长度方向的最大加工余量Zmax=5.9mm,故实际端面余量可按Zmax=5.9mm考虑,分三次加工,a

=3mm计。

p

2)确定进给量f: 选用和工序1车端面相同的进给量即f=0.51mm/r

3) 计算切削速度: 选用和工序1相同的主轴转速即n=450r/min,故实际速度为:

V=πdn/1000=πX39X450/1000m/min

=55.1m/min

4)计算切削工时:按《工艺手册》表6.2-1,取

l=19.5mm,l1=2mm,l2=0,l3=0

t m=(l+l1+l2+l3)*i/n f

=2X(19.5+2)/450X0.51=0.188min

(2)车Φ40外圆.

1) 确定加工余量:Δl=(81-40)/2=20.5

2)确定进给量f: 选用和工序1车外圆相同的进给量即f=0.5mm/r

3) 计算切削速度: 选用和工序1相同的主轴转速即n=450r/min,故实际速度为:

V=πdn/1000=πX81X450/1000m/min

=114.45m/min

4) 计算切削工时:按《工艺手册》表6.2-1,取

l=(81-40)/2=20.5mm,l1=2mm,l2=0,l3=0

t m=(l+l1+l2+l3)*i/n f

=2X(20.5+2)/450X0.51=0.196min (3) 车Φ35+0.0160的外圆面,同时应校验机床功率及进给机构强度。

1)被吃刀量:单边余量Z=1.8mm,可一次切除。

2)进给量:选用和工序1车外圆相同的进给量即f=0.5mm/r。

3)确定主轴转速:选用和工序1相同的主轴转速即n=450r/min

4) 计算切削速度:

V=πdn/1000

=πX39X450/1000m/min=55.1m/min 5)切削工时:

t =(l+l1+l2)/nf

式中,l=85, l1=4, l2=0,

所以

t =(l+l1+l2)/nf

=(85+4+0)/450X0.5min=0.396min

工序3: 修研两端中心孔。

工序4: 半精车Φ35+0.0160的外圆表面并切槽,同时应校验机床功率及进给机构强度。

(1)半精车Φ35+0.0160的外圆表面

1)被吃刀量:单边余量Z=0.19mm,可一次切除。

2)进给量:选用和工序1车外圆相同的进给量即f=0.5mm/r。

3)确定主轴转速:选用和工序1相同的主轴转速即n=450r/min 4)计算切削速度:

V=πdn/1000

=πX35.4X450/1000m/min=50m/mi n 5)切削工时:

t =(l+l1+l2)/nf

式中,l=85, l1=4, l2=0,

所以

t =(l+l1+l2)/nf

=(85+4+0)/450X0.5min=0.396min

(2)切1.7XΦ33的槽

1)被吃刀量:单边余量Z=1.01mm,可一次切除。

2)进给量:选用和工序1车外圆相同的进给量即f=0.5mm/r。

3)确定主轴转速:选用和工序1相同的主轴转速即n=450r/min 4)计算切削速度:

V=πdn/1000

=πX35.02X450/1000m/min=49.48m/min

5)切削工时:

t =(l+l1+l2)/nf

式中,l=1, l1=11, l2=0,

所以

t = (l+l1+l2)/nf

=(1+11+0)/450X0.5min=0.054min

工序5: 铣90度的槽。

f =0.08/齿(参考《切削手册》表3-3)

切削速度:参考有关手册,确定V=0.45mm/s,即27m/min.

采用高速钢镶齿三面刃铣刀,d =225mm,齿数z=20。则

n= 1000v/πdw

=1000X27/πX225=38r/min

现选用X63卧式铣床,根据机床使用说明书,取n =37.5r/min,故实际切削速度为

V=πd n /1000

=πX225X37.5/1000m/min=26.5m/min

当n =37.5r/min时,工作台的每分钟进给量f 应为

f =f zn =0.08X20X37.5mm/min=60mm/min

查机床说明书,刚好有f =60mm/min,故直接选用该值。

切削工时:由于所铣的槽表面光洁度不高,粗糙度值为R12.5,故只要粗铣就能

达到要求。铣刀的行程为l+l

1+l

2

=90。因此,机动工时为

t m=(l+l1+l2)/f =90/60min=1.5min

工序6:钻M8螺纹的底孔,倒角,攻M8的螺纹。

切削用量计算如下:

(1)钻孔Φ7mm.

f=0.41mm/r(见《切削手册》表4.2-2)

V=12.25m/min(见《切削手册》表2.13及表2.14,按5类加工性考虑) n=1000X12.25/πX25r/min=155r/min

按机床选取n =136r/min(按《切削手册》表4.2-2)

所以实际切削速度:

V=πd n /1000=πX25X136/1000m/min=10.68m/min

切削工时: t=(l+l1+l2)/n f=(22+3)/136X0.41=0.449min

(2)铰孔

(2)倒角∠0.5X45°

(3)攻M8的螺纹

工序7:铣Φ30的凹槽。

f =0.08/齿(参考《切削手册》表3-3)

切削速度:参考有关手册,确定V=0.45mm/s,即27m/min.

采用高速钢镶齿三面刃铣刀,d =225mm,齿数z=20。则

n=1000v/πdw=1000X27/πX225=38r/min

现选用X63卧式铣床,根据机床使用说明书,取n =37.5r/min,故实际切削速度为

V=πd n /1000=πX225X37.5/1000m/min=26.5m/min

当n =37.5r/min时,工作台的每分钟进给量f 应为

f =f zn =0.08X20X37.5mm/min=60mm/min

查机床说明书,刚好有f =60mm/min,故直接选用该值。

切削工时:由于所铣的Φ30的凹槽为初加工,后面还要进行车削加工故只要粗

铣就行了。铣刀的行程为l+l

1+l

2

=30。因此,机动工时为

t m=(l+l1+l2)/f =30/60min=0.5min 工序8:车Φ53+0.074

的槽

1)被吃刀量:单边余量Z=11.5mm,可四次切除。

2)进给量:选用和工序1车外圆相同的进给量即f=0.5mm/r。 3)确定主轴转速:选用和工序1相同的主轴转速即n=450r/min

4) 计算切削速度:

V=πdn/1000=πX30X450/1000m/min

=49.48m/min

5)切削工时:

t m=(l+l1+l2)*i/n f

式中,l=5, l1=25, l2=0,

所以

t m=(l+l1+l2)*i/n f

=4X(5+25)/450X0.5=0.534min

的外圆表面

工序8:磨Φ35+0.016

1)被吃刀量:单边余量Z=0.012mm,可一次切除。

2)进给量:选用和工序1车外圆相同的进给量即f=0.5mm/r。

3)确定主轴转速:选用主轴转速n=10000r/min

4) 计算切削速度:

V=πdn/1000=πX35.02X10000/1000m/min

=1100m/min

5)切削工时:

t m=(l+l1+l2)*i/n f

式中,l=85, l1=5, l2=0,

所以

t m=(l+l1+l2)/n f= (85+5)/10000X0.5=0.018min

三、专用夹具设计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劳动强度,通常需要设计专用夹具。

经过与指导老师协商,决定设计第五道工序——铣90度的槽的铣床夹具。本夹具将用于X63卧式铣床。刀具为一把高速钢镶齿三面刃铣刀,对工件两个成90度的槽进行加工。

(一)设计主题

本夹具主要用来铣90度的槽,加工到工序时,后面的工序与本工序并没有多大的技术要求。因此,在本道工序加工时,主要应考虑如何提高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而精度则不是主要的问题。

(二)夹具设计

1.定位基准的选择

有零件图可知,所铣的成90度的两个面对零件的轴线是有角度要求的,为了使定位误差为零、所设计的夹具机构简单,这里就选用芯轴轴线为定位基准。

为了提高加工效率,缩短装卸工件的时间,采用带孔的盖板来夹紧工件。

2.切削力及夹紧力的计算

切削刀具:高速钢镶齿三面铣刀,Φ225mm,z=20,则

F=C a f a z/d n

式中,C =650,a =3.1,x =1.0,f =0.08mm,y =0.72,a =40mm (在加工面上测量的近似值)

n =0.86,d =225mm,q =0.86,w =0,z=20,

所以

F=650X3.1X0.08 X40 X20/225N=1456N 由于只用一把铣刀,F =F=1456N

水平分力:F =F =1601.6N

垂直分力:F =F =436.8N

在计算切削力时,必须考虑安全系数,安全系数K=K

1K

2

K

3

K

4

式中, K

1——基本安全系数,K

1

=1.5;

K

2——加工性质系数,K

2

=1.1;

K

3——刀具钝化系数,K

3

=1.1;

K

4——断续且需系数,K

4

=1.1。

3.定位误差分析

由于铣90°槽是在轴的外圆加工之后就加工的,所以它在外圆的任何地方铣都行只要保证两个面成90°以及规定的尺寸就行,利用V型块定位。因为定位基准和工序基准都位芯轴的轴线,所以基准重合。V型块具有对中性,所以基本位移误差位零。

4.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

如前所述,在设计夹具时,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应着眼于缩短辅助时间,故选用带孔的盖板来夹紧工件,用螺钉固紧。由于本工序所加工的表面质量不太搞,只要粗铣就行了。

夹具上装有对刀块,可使夹具在一批零件加工之前与塞规配合使用很好地对刀;同事,夹具体有一个表面成一定的角度。为的就是很方便的加工出所需的槽;同时,夹具体底面上的一对定位槽可是整个夹具在机床工作台上有一正确的安装位置,以利于铣削加工。

铣床夹具的装配图见WJ—1

四、毕业设计心得体会

紧张而辛苦的一周课程设计结束了。当我快要完成老师下给我的任务的时候,我仿佛经过一次翻山越岭,登上了高山之巅,顿感心旷神怡,眼前豁然开朗。

毕业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这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地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说实话,毕业设计真是很累人。然而,当我一着手清理自己的设计成果,仔细回味这一周的心路历程,一种少有的成功喜悦即刻使我倦意顿消。虽然这是我刚学会走完的第一步,是我人生中的一点小小的胜利,然而它令我感到自己成熟了许多,令我有了一种“春眠方觉晓”的感悟。

通过课程设计,使我深深体会到,干任何事都必须有耐心、细致。课程设计过程中,许多计算优势不免令我感到心烦意乱;有两次因为不小心我计算出错,只能毫不情愿地重来。但一想起老师平时对我们耐心教导,想到今后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想到世界上应为某些细小失误而出现的令人无比震惊的事故,我不禁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养成一种高度负责、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在工作作风上得到了一次难得的磨练。

做完毕业设计,使我发现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真正如此的贫乏,自己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是如此不足,几年来学习了这么多的课程,今天才知道自己并不会用。想到这里,我真的有点心急了。老师却对我说,这说明课程设计确实使你有收获了。老师的亲切勉励像春雨注入我的心田,使我更加自信了。

最后,我要衷心地感谢老师。是您的严厉批评唤醒了我,是您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我,是您的谆谆教诲启发了我,是您的殷切期望鼓舞了我。我感谢老师您今天又为我增添了一副坚硬的翅膀。

五、参考文献

1、吴拓、方琼珊编.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课程设计指导.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1(2007.9重印)

2、李益明主编. 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北京:机械工艺出

版社,1994

3、艾兴、肖诗刚主编. 切削用量简明手册.北京: 机械工艺出版

社,1994

4、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工业大学主编.机床夹具设计.上海:上

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5、李洪主编.机械加工工艺手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

6、王绍俊主编.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1987

7、刘红普、张晓妍主编。机械加工技术。北京: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9

数控车床说明书

数控车床设计方案 一、选定题目——数控车床 数控机床的特点 1. 适应性强,适合加工单件或小批量复杂工件在数控机床上加工不同形状的工件,只需重新编制新工件的加工程序,就能实现新工件的加工。 2. 加工精度高,生产质量稳定数控机床的脉冲当量普遍可达 0.001mm/p,传动系统和机床机构都具有很高的刚度和热稳定性,进给系统采用间隙措施,并对反向间隙与丝缸螺距误差等由数控系统实现自动补偿,所以加工精度高。 3. 生产率高工件加工所需时间包括机动时间和辅助时间。数控机床能有效的减少这两部分时间。数控机床主轴转速和进给量的调速都比普通机床的范围大,机床刚性好,快速移动和停止采用了加速、减速措施,数控机床更换工件时,不需要调整机床。同一批工件加工质量稳定,无需停机检验,故辅助时间大大减少。 4. 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数控机床加工是自动进行的工件过程不需要人的干预,加工完毕自动停车,这就使工人的劳动条件大为改善。 5. 良好的经济效益机床价格昂贵,分摊到每个工件的设备费用较大,但是机床可节省许多其他的费用。例如,工件加工前不用划分工序,工件的安装、调整、加工和检验所花费的时间少,特别不用设计制造专用工装夹具,加工精度稳定,减少废品率。 6. 有利于生产管理的现代化数控机床使用数字信息与标准代码处理、传递信息,特别在数控机床上使用计算机控制。

二、主要技术指标 1. 用途:指数控车床的工艺范围,包括加工对象的材料、质量、形状及尺寸等。 2. 生产率:包括加工对象的种类、批量及其所要求生产率。 3. 性能指标:包括加工对象所要求的精度或数控车床的精度、刚度、热变形、噪声等。 4. 主要参数:即确定数控车床的加工空间和主要参数。 5. 驱动方式:数控车床驱动方式分为步进电动机驱动与伺服电动机驱动。驱动方式的确定不仅与机床的成本有关,还将直接影响传动方式的确定。 6. 成本及生产周期:无论是订货还是工厂规划的产品,都将确定成本及生产周期方面的指标。 三、系统方案设计 (一) 数控车床基本组成 1) 数控机床是一种利用数控技术,按照事先编好的程序实现动作的机床,它由程序载体、输入装置、数控装置、伺服系统、位置反馈和机床机械部件组 成。 2) 数控车床结构由主轴传动机构、进给传动机构、工作台、床身等部分组成。 3) 数控车床由数控装置、床身、主轴箱、刀架进给系统、尾座、液压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排屑器等部分组成。详见下图:

十字轴课程设计十字轴说明书

前言 大四最后一次课程设计,我们对车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车辆正以迅猛的态势发展,加工方法和制造工艺进一步完善与开拓,在传统的切削、磨削技术不断发展,上升到新的高度的同时,开拓出新的工艺可能性,达到新的技术水平,并在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所以我们要更加重视这些可以锻炼我们实践能力的机会,透过对十字轴的测绘能更好的提高我的动手和绘图能力,和课本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提高我综合能力,增强机械零部件形体的空间概念。 而老师这次比较重视工艺方面,我也在这方面得到很大的锻炼,从而让我更加了解机械加工工艺的各个流程,确定各工序定位基准,加工余量,工艺卡等,对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有重大的意义。

目录 1.十字轴的测绘 (1) 1.1.测绘的目的和意义 (1) 1.2测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 1.3测量工具 (1) 1.4测量过程 (1) 2十字轴简介 (2) 3十字轴三维建模 (2) 4工程图的制作 (3) 5加工工艺的制定 (4) 5.1零件的材料及技术要求的确定 (4) 5.2 加工工艺流程的制定 (4) 5.3 各个工序定位基准的选择 (4) 5.3.1 粗基准的选择 (5) 5.3.2精基准的选择 (5) 5.4 工序及尺寸公差的确定 (7) 5.5 热处理 (8) 5.5.1正火 (8) 5.5.2渗碳 (8) 5.5.3淬火 (8) 5.6 机加工设备的选择 (9) 5.6.1 机床的选择 (9) 5.6.1工艺装备的选择 (9) 结语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1.十字轴的测绘 1.1.测绘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十字轴的测绘,掌握一般测绘程序和步骤;近而掌握各类零件草图和工作图的绘制方法;掌握常用测量工具的测量方法;掌握尺寸的分类及尺寸协调和圆整的原则和方法;理解零、部件中的公差、配合、粗糙度及其它技术条件的基本鉴别原则;了解零件常用材料及其加工方法;有效地将制图课、金工、工厂实习等环节接触到的相关知识综合应用,从而提高设计绘图能力。意义是培养我们的图示能力,读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绘图的实际技能,为使我们绘制的图样与生产实际接轨起了过渡作用。 1.2测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现场测绘,根据测绘部件的大小、要求的精确度带好测量工具,小部件、要求高的就游标卡尺、深度尺等等,大部件、要求不高的就带米尺等工具,画个草图,记录测量数据.这些只是测绘的初步工作,在得到这些测量数据后,你还要根据机械设计手册里面的相关公式进行计算核对,然后再得出正确的数值,因为你实际测得的数据大部分都是零件磨损后的尺寸,不能为准,还是要计算设计才行,切记,否则你画出的零件可能就不符合要求。最后才是出图加工,精度公差要求要确定好。注意事项:进行测绘前,必须对该设备的结构性能、动作原理、使用情况等作初步了解;测量零件尺寸时,要正确地选择基准面;测量磨损零件时,对于测量位置的选择要特别注意,尽可能地选择在未磨损或磨损较少的部位;对零件的磨损原因应加分析,以便在修理时加以改进;测绘零件的某一尺寸时,必须同时也要测量配合零件的相应尺寸,尤其是在只更换一个零件时更应如此;测量孔径时,采用4点测量法,即在零件孔的两端各测量两处;测量轴的外径时,要选择适当部位进行,以便判断零件的形状误差;测量零件的锥度或斜度时,首先要看它是否是标准锥度或斜度。 1.3测量工具 直尺、游标卡尺、千分尺 1.4测量过程 现场测绘,根据测绘部件的大小、要求的精确度带好测量工具,小部件、要求高的

电机转子芯轴加工工艺改进

电机转子芯轴加工工艺改进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的工业化程度在不断深入,其中电力的普及,对我国工业制造产生了较大的推动力,而电机作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核心装置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加工工艺的问题,电机在应用时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经常会因为转自芯轴磨损、变形导致电机无法正常工作。而且,在对电机转自芯轴进行维修时,在重新加工修复转自芯轴中极易因压装变形而导致电机转自芯轴保费,造成了较大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借此,本文就电子转子芯轴加工工艺提出相应改进,希望给相关人士一些参考。 标签:电子转子芯轴;加工工艺;改进 0 引言 如今大多数工厂的机械设备都是使用电机作为动力能源,其应用面十分广泛,但是在设备的维护修理中经常出现电机转子芯轴损坏的现象,需要我们重新进行转子芯轴的更换工作,给正常的生产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对其进行分析时,发现转子最容易出现损坏和变形的位置是位于转子两端的联轴器挡和轴承挡,在日常电机转子芯轴的维修过程中也是主要针对这两处进行的,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针对这两处的加工工艺进行优化工作。 1 关于电机转自芯轴的传统工艺介绍 首先,进行最外圈的车削加工。车七档外圆,一般其粗糙度为Ra1.6,余量0.9-1.0mm,这是考虑到会存在压装变形,一般不存在压装变形的余量可以取0.4-0.5mm,并且在转子两头开中心孔方便定位,具体可以参考图1。 其次,在加工机床上进行安装定位。顶住转子两端的中心孔,将于转子内孔配合的外圆加工出来,这一步的难度主要是对转子的定位,保证转子与机床加工方向之间水平度,然后进行的是压入转子步骤,可以参考图2。 再次,用四爪卡盘对转自芯轴进行定位。一般来说,先用四爪卡盘将转子芯轴的一端进行固定,另一端用中心架固定,以转子最外圈为加工基准在车床上进行二次修正,并将中心孔进行扩大。最后,以二次修正过的中心孔为加工基准,将转子两端的挡外圈加工成型。 对于上述的加工过程,其中存在有不少问题,比如,在芯轴的压入过程,其中芯轴是由油压机通过暴力转子中的,其中存在很大的变形量,对其后的基准定位工作存在很大的影响。像上一步进行的以转子最外圆为加工基准,其中虽然对其进行了部分校正,但是仍然存在较大的误差。一般来说,校正转子跳动二次修正过程中预留了0.03mm的跳动误差,但是如果压入变形过大的话,经常会造成转子外挡圈圆跳度误差超出极限要求,导致在最后的加工磨削过程中得不到符合要求的产品,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同时,转子的压入过程也会存在变形量过

输出轴《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输出轴工艺规程设计 目录 1、零件的分析 1.1、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3 1.2、零件的作用-----------------------------------------3 1.3、零件的工艺分析-------------------------------------3 2、工艺规程设计 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3

2.3、制定工艺路线---------------------------------------4 2.3.1、加工方法的选择---------------------------------4 2.3.2、加工顺序的安排---------------------------------4 2.3.3、拟定加工工艺路线-------------------------------5 2.3.4、加工路线的确定--------------------------------6 2.3.5、加工设备的选择--------------------------------6 2.3.6、刀具的选择------------------------------------7 3、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7 4、确定切削用量及加工时间 4.1、切削用量选定--------------------------------------10 4.2、基本加工时间确定-----------------------------------14 5、小结----------------------------------------------------18 6、参考文献------------------------------------------------19 7、附件---------------------------------------------19 第一章零件的分析 1.1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如下面零件图所示为输出轴,该产品年产量为5000台,设其备品率为16%,机械加工废品率为2%,现制订该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技术要求如下: ①锻件消除内应力; ②未注明倒角为1×45o; ③调质处理217~255HBS; ④材料45钢,N=Qn(1+a%+b%)=5000×1×(1+16%+2%)=5900(件/年)。 输出轴的年生产量为5900件,现通过计算,该零件质量约为3kg。根据教材表2-3,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的关系,可确定其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

数控加工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

数控加工课程设计讲明书 一、分析零件图纸,确定总体加工方案 (一)、图纸分析: 该图是一复杂轴类零件,零件部分地点较为复杂,部分加工精度较高,采纳数控车削加上钻削、滚齿、插齿综合完成。该零件由外圆柱面、孔、倒角、内齿轮,齿轮轴、槽、阶梯组成。其中零件最大外径为19mm,长度为104mm.选择毛坯尺寸为114x22mm的棒料。 (二)、精度等级、表面粗糙度分析: 考虑到左右两端齿轮齿面粗糙度1.6,滚齿机滚齿后要倒角磨齿;外圆表面粗糙度要求最高为0.8,尺寸精度也易于达到,因此外圆精车即可达到要求。同轴度及各圆跳度都要求要装夹次数减少。因此,外圆以两顶尖定位,一次装夹完成粗精加工。为满足同轴度要求,打孔时应夹外径为13.9的外圆。 (三)、材料和热处理分析: 零件材料为31CrMoV9是齿轮钢,预备热处理为调质,回火温度600℃——630℃。最终热处理为渗氮,HV900。(四)、总体方案: 先对毛坯预备热处理(调质处理);用数控车床粗精车两

端面打中心孔,再以两中心孔定位,粗车外圆轮廓,精车右端外圆轮廓,切槽。再以外径为13.9的槽定位,粗精车左端外圆,钻铰孔、镗孔割内槽;最后再滚齿,插齿;最终热处理,再上磨齿机进行磨齿;完成整个零件的加工。 二、确定加工工艺方案 (一)装夹方式及量具选择: 数控车床夹具使用三爪卡盘自动定心夹具及顶尖;Y3150E 滚齿机使用专用夹具,插齿机使用专用夹具,磨齿机使用专用夹具。 量具有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百分表。 (二)加工顺序: 1.备料,下料尺寸ф22×106的棒料,预备热处理 2.车,粗精车右端面,钻中心孔 3. 粗车,夹左端外圆顶中心孔定位,粗车右端外圆各部,留单边余量0.2 4、精车,夹左端外圆顶中心孔定位,精车右端外圆各部至图纸所示。 5、切1.1mm宽的槽 6、用3.5mm切槽刀切3.5mm处,4.6mm处以及12mm处,加之外

十字轴说明书

十字轴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 一、研究本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当代机械制造工业正以迅猛的步伐迈向21世纪,加工方法和制造工艺进一步完善与开拓,在传统的切削、磨削技术不断发展,上升到新的高度的同时,各种特种方法也在不断出现,开拓出新的工艺可能性,达到新的技术水平,并在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工技术向高精度发展,出现了所谓的“精密工程”、“纳米技术” 。制造技术向自动化方向发展,正沿着数控技术、柔性制造系统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台阶向上攀登 题目所给定的传动装置的十字轴是个典型实例,在机床、汽车、拖拉机等制造工业中,轴类零件是一类用量很大,且占有相当重要地位的结构件。轴类零件的主要作用是支承传动零件并传递动和动力,它们在工作时受多种应力的作用,因此从选材角度看,材料应有较高的综合机械性能,要求有一定的硬度,以提高其抗磨损能力。为了降低成本,占领市场,要达到高质量,低成本的要求,进而对零部件提高了要求。十字轴零件小,内部需加工的地方多,设计要求严格,工序达几十多道,它是汽车上的关键零件,起着传递动力的作用,是万向联轴器上的重要零件,精度要求高,加工难度大。所以在加工十字轴时要注意尺寸,精度,结构,锻造,车削等方面都要进行更精密的加工。 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1、工艺规程的作用 (a)工艺规程是生产准备和生产管理的基本依据,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经 济的指导性文件。因此,生产中应严格执行既定的工艺规程。 (b)工艺规程是新建扩建工厂或车间时的基本资料。 (c)工艺规程是工艺技术交流的主要文件形式。 2、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 (a)必须可靠地保证零件图纸上所有技术要求的实现。 (b)在规定的生产纲领和生产批量下,能以最经济的方法获得所要求的生产 率和生产纲领,一般要求工艺成本最低。 (c)充分利用现有生产条件,少花钱,多办事,并要便于组织生产。 (d)尽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保证生产安全,创造良好、文明的生产条件。

芯轴加工工艺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设计“芯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及工艺装备(生产纲领:5000件) 班级: 设计者: 指导教师: 评定成绩: 设计日期2011年6月至10日

目录 设计任务书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3课程设计说明书正文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6 序言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6 一、零件的分析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6 二、工艺规程设计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6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6(二)基面的选择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6 (三)制定工艺路线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7(四)机械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以及毛坯尺寸的确定222222229(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9三、专用夹具设计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17 (一)设计主旨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17(二)夹具设计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17四、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18 参考文献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1

花键轴加工工艺复习过程

花键轴加工工艺

结合子加工工艺说明书(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

前言 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他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行业所需装备的数字化已是现代发展的大趋势。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是数控技术类专业同学在学习数控加工工艺、机械加工实训及其他有关课程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第一次较全面的工艺设计训练,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控加工工艺及其他有关先修课程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进一步巩固、深化、扩展本课程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强化工艺设计能力。通过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同学应进一步提高识图、制图和机械设计的水平;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的方法,学会查阅和运用有关专业资料、手册等工具书;培养独立思考和工作的能力,为毕业后走向社会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次数控加工工艺设计实训,我们在对结合子零件的整个设计过程中,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加工过程中适合的刀具,并撰写相关设计说明书。 数控加工工艺设计课程要求我们应该像真正在工厂工作一样的严格要求自己,必须以科学务实和诚信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所做的技术决定、数据和计算结果,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

目录 一、数控加工工艺课程任务书 1.1设计题目 (4) 1.2设计任务 (4) 1.3设计要求 (4) 二、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2.1零件图工艺分析 (6) 2.2确定毛坯 (6) 2.3确定加工路线 (6) 2.3.1确定走刀路线 (7) 2.4确定装夹方案 (7) 2.5确定加工顺序 (7) 2.6刀具的选择 (8) 2.7切削用量选择 (8) 2.7.1加工余量 (8) 2.7.2切削用量 (8) 三、小结 (10) 四、参考资料 (11) 五、附 (11)

数控加工课程设计说明书

南昌航空大学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院: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课程名称:《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王瑞祥学号:12031335 设计题目:复杂阶梯轴的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设计 起迄日期:2015年11月9日~11月13日 指导教师:于斐 上交资料要求:1、电子文档:零件的模型与工程图文档、NC 文件、设计说明书word稿等 2、设计说明书纸质打印稿等(与电子档相同)

课程设计任务书 1.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CAM 技术与应用》课程配套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结合前期所学相关知识,通过查阅资料、设计某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并重点熟悉其中数控加工自动编程与应用的内容。通过设计使学生掌握零件的建模、工程图与数控编程的设计方法,并撰写设计说明书,达到一次综合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的训练目的。 2.设计内容与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设计要求等): 2.1原始数据:教师指定或学生自行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的含有数控加工要求 的零件(零件结构要求包含 UG 中不少于两种不同类别的加工方式:即零件结构中包含普通加工机床不便或不能加工的几何结构特征,并至少用到 UG 中的平面铣、型腔铣、固定轴轮廓铣、孔或孔系加工、车削加工中的两种加工方法),并完成其三维建模与工程图设计工作。 2.2技术要求:数控加工的内容是基于三轴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或二轴数控车床 加工为主,按照单件小批量生产纲领,默认为典型材料 45 钢(允许指定其他材料)。 2.3设计要求:设计要求完成以下工作: 1)零件三维建模与工程图设计。 2)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设计。(允许在设计说明数中完成) 3)基于 UG 的数控加工编程设计(包括:工件坐标系与毛坯的设定,刀具的设定,加工方法的设定(粗、半精和精加工等),编程过程中的相关参数设定,生成数控加工轨迹并分析,加工模拟的仿真,后处理生成 N 加工代码。)4)撰写设计说明书。(设计说明书要求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描述设计过程、相关参数的设定分析与选值说明,刀路轨迹和比较、分析与说明,NC 代码的必要说明等) 3.成绩评定: 成绩:指导教师签名: 评语: 摘要

十字轴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十字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夹具设计(年度生产纲领为8000件) 学院 专业 班级 设计 指导教师 2011年12 月9 日

目录 一、零件的工艺分析 (2) 二、工艺规程设计 (3) 1、选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3) 2、选择基面 (3) 2.1粗基准的选择 (3) 2.2精基准的选择 (3) 三、制定工艺路线 (3)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艺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4) 五、确定切削用量和基本工时 (5) 六、专用夹具设计 (11) 七、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零件的工艺分析 1.十字轴是传动轴万向节的关键零件,用于传递转矩和运动。且十字轴失效的主要方式为轴颈的磨损断裂,和轴颈出现压痕或剥落。一般情况下当磨损或压痕超过0.15mm时,十字轴即应认为报废。所以在设计十字轴万向节时,应保证十字轴轴颈有足够的抗弯强度。 2.零件材料为低碳钢材料20CrMnTi,采用模锻,模锻性能优良,工艺较复杂,但尺寸精确,加工余量少,下面是十字轴零件的工艺分析: (1)零件图中的主要技术要求为:渗碳层深度为0.8~1.3mm;轴颈上淬火硬度HRC58~63;未注圆角R2. Φ○E(包容原则),倒角2×45°,表面粗糙度Ra0.63,两(2)四个轴颈尺寸250200.00400.0-- 轴颈位置度误差Φ0.02.轴颈端面对称误差0.05mm,表面粗糙度Ra1.25。 (3)基准选择:因四个轴颈是重要加工面,所以以毛坯四个轴颈为粗基准加工轴颈外圈,符合互为基准及先加工主要面后加工次要面原则。以轴颈为基准加工轴向中心孔和轴端面,以保证加工余量均匀及精度要求符合便于夹装的原则。因为Φ8 Φ6的孔粗糙度Ra20可以一次钻出。为避免多次夹装,减少加工误差拟采用一次夹装加工Φ8、Φ6的孔。并且先加工Φ8的孔避免Φ6的孔走刀过长。然后以轴向中心孔为精基准加工轴颈及径向中心孔。 (4)由于轴颈是重要加工面,且刚性较差,易使毛坯误差反映到零件上为增加其加工精度最后采用磨削加工,并以其轴颈为基准磨削端面,达到其要求的粗糙度。

花键轴加工工艺

结合子加工工艺说明书(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

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他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行业所需装备的数字化已是现代发展的大趋势。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是数控技术类专业同学在学习数控加工工艺、机械加工实训及其他有关课程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第一次较全面的工艺设计训练,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控加工工艺及其他有关先修课程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进一步巩固、深化、扩展本课程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强化工艺设计能力。通过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同学应进一步提高识图、制图和机械设计的水平;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的方法,学会查阅和运用有关专业资料、手册等工具书;培养独立思考和工作的能力,为毕业后走向社会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次数控加工工艺设计实训,我们在对结合子零件的整个设计过程中,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加工过程中适合的刀具,并撰写相关设计说明书。 数控加工工艺设计课程要求我们应该像真正在工厂工作一样的严格要求自己,必须以科学务实和诚信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所做的技术决定、数据和计算结果,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

一、数控加工工艺课程任务书 1.1设计题目 (4) 1.2设计任务 (4) 1.3设计要求 (4) 二、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2.1零件图工艺分析 (6) 2.2确定毛坯 (6) 2.3确定加工路线 (6) 2.3.1确定走刀路线 (7) 2.4确定装夹方案 (7) 2.5确定加工顺序 (7) 2.6刀具的选择 (8) 2.7切削用量选择 (8) 2.7.1加工余量 (8) 2.7.2切削用量 (8) 三、小结 (10) 四、参考资料 (11) 五、附 (11)

输出轴(CA6140车床)设计说明书知识分享

输出轴(C A6140车床)设计说明书

精品文档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机械制造专业方向课程综合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报告题目:机械制造专业方向课程综合设计 作者所在系部:机械工程系 作者所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作者所在班级: B09111 作者姓名:符嗣星 指导教师姓名:王秋林 完成时间: 2012年12月

精品文档 摘要 这次设计的是CA6140车床输出轴2*Φ8斜孔,包括被加工工件的零件图、工件的毛坯图、夹具装配图、夹具体图各一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与工序卡片各一张。输出轴作为动力装置的主要零件,工艺工装的设计与改良直接影响着其质量与性能。 本文首先介绍了输出轴的作用和工艺分析.然后,根据零件的性质和零件图上各端面的粗糙度确定毛坯的尺寸和械加工余量。最后拟定钻孔的工艺路线图,制定该工件的夹紧方案,画出夹具装配图。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应用机械制造技术,是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了解并认识一般机器零件的生产工艺过程,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并且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目录

精品文档 1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1) 1.1零件的用途 (1) 1.2零件的工艺性 (1) 1.2.1分析、审查产品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1) 1.2.2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2) 1.3确定零件的生产类型 (2) 2确定毛胚、绘制毛胚简图 (2) 2.1选择毛胚 (2) 2.2确定毛胚的机械加工余量和尺寸公差 (3) 2.2.1毛胚的机械加工余量 (3) 2.2.2毛胚的尺寸公差 (3) 2.2.3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工差的确定 (4) 2.2.3绘制零件毛坯简图 (5) 3拟定零件的工艺路线 (5) 3.1定位基准的选择 (5) 3.1.1精基准的选择 (5) 3.1.2粗基准的选择 (6) 3.2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6) 3.3工序的安排 (7) 3.3.1加工阶段的划分 (7) 3.3.2基面先行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3先粗后精 (8) 3.3.4先面后孔 (8) 3.4工序顺序的安排 (8) 3.4.1机械加工工序 (8) 3.4.2热处理工序 (9) 3.5确定工艺路线 (9) 3.6选择加工设备及刀、夹、量具 (10) 4 零件加工设计 (10)

GSK980TD数控车床中文使用说明书

GSK980TA/D编程教材 《一》编程的基本概念 《二》常用G代码介绍 《三》单一固定循环 《四》复合型固定循环 《五》用户宏程序 《六》螺纹加工 《七》T代码及刀补 《八》F代码及G98、G99 《九》S代码及G96、G97 (注意:本教材仅供学习参考,实际操作编程时应以广数GSK980T车床数控系统使用手册为准) 2007年9月 《一》编程的基本概念: 一个完整的车床加工程序一般用于在一次装夹中按工艺要求完成对工件的加工,数控程序包括程序号、程序段。 (一)程序号:相当于程序名称,系统通过程序号可从存储器中多个程序中识别所要处理的程序,程序号由字母O及4位数字组成。 (二)程序段:相当于一句程序语句,由若干个字段组成,最后是一个分号(;)录入时在键入EOB键后自动加上。整个程序由若干个程序段构成,一个程序段用来完成刀具的一个或一组动作,或实现机床的一些功能。(三)字段(或称为字):由称为“地址”的单个英语字母加若干位数字组成。根据其功能可分成以下几种类型的字段: ▲程序段号:由字母N及数字组成,位于程序段最前面,主要作用是使程序便于阅读,可以省略,但某些特殊程序段(如表示跳转指令的目标程序段)必须标明程序段号。 为了便于修改程序时插入新程序段,各句程序段号一般可间隔一些数字(如 N0010、N0020、N0030)。 ▲ 准备功能:即G代码,由字母G及二位数字组成,大多数G代码用以指示刀具的运动。(如G00、G01、G02) ▲ 表示尺寸(坐标值)的字段:一般用在G代码字段的后面,为表示运动的G代码提供坐标数据,由一个字母与坐标值(整数或小数)组成。字母包括: 表示绝对坐标:X、Y、Z 表示相对坐标:U、V、W 表示园心坐标:I、J、K (车床实际使用的坐标只有X、Z,所以Y、V、J都用不着) ▼表示进给量的字段:用字母F加进给量值组成,一般用在插补指令的程序段中,规定了插补运动的速度。 ▼S代码:表示主轴速度的字段。用字母S加主轴每分钟转速(或主轴线速度:米/分)组成。

十字轴夹具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十字轴夹具课程设计 院(系)机电工程系 专业班级14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班 姓名陈瑞玲 学号2014103210200 地点实验楼205 时间2017年5月23日—2017年6月18日成绩:指导老师:郭雄

目录 目录 1 设计总说明 (3) 2 毛坯的选择 (3) 2.1选择毛坯的类型和制造方法 (3) 2.1.1 毛坯的类型 (3) 2.1.2 毛坯的制造方法 (3) 2.2绘制毛坯图 (3) 3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 (4) 3.1拟定工艺路线 (4) 3.2机械加工工艺设计 (5) 3.3填写工艺过程卡 (17) 3.4填写工序卡 (17) 4 机床夹具结构方案设计 (17) 4.1定位装置设计 (17) 4.2加紧装置设计 (18) 4.3对刀导向方案设计 (18) 4.4夹具体的设计 (18) 4.5确定夹具在机床上的安装方式 (19) 5 夹具装配图的绘制及其分析计算 (19) 5.1夹具的分析计算 (19) 5.2夹具装配图的绘制 (20) 5.3夹具零件图的绘制 (21) 小结 (22) 参考文献 (23) 附录 (24)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说明书 十字轴夹具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指导教师:郭雄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1 设计总说明 该零件形状相对比较简单,从图中可以看到零件有四个轴颈及轴颈上的几个平面,主要通过铣、车、磨、镗等加工方法来完成零件的加工 批量:年产30000件产品,单班生产;该零件的尺寸精度要求较高,因此,在设计工艺时要考虑其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 2 毛坯的选择 2.1 选择毛坯的类型和制造方法 由于零件主要承受压力,故选用材料20CrMnTi,为低碳合金结构钢,是一种完全满足十字轴的力学性能,价格经济的常见材料。所以十字轴的毛坯材料选用20CrMnTi,毛坯采用模锻方法制造。 2.1.1毛坯的类型 20CrMnTi是渗碳钢,渗碳钢通常为含碳量为0.17%-0.24%的低碳钢.汽车上多用其制造传动齿轮.是中淬透性渗碳钢中CrMnTi 钢,其淬透性较高,在保证淬透情况下,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特别是具有较高的低温冲击韧性.20CrMnTi表面渗碳硬化处理用钢.良好的加工性,特加工变形微小,抗疲劳性能相当好.用途:用于齿轮,轴类,活塞类零配件等.用于汽车,飞机各种特殊零件部位 2.1.2毛坯的制造方法 由于零件材料为20CrMnTi,形状规则,因此选用模锻方法制造毛胚,精度等级为IT14,机械加工前应正火消除内应力。 2.2 绘制毛坯图 图2-1

芯轴加工工艺说明书1

毕业设计说明书题目:芯轴零件的加工及专用夹具设计 班级:机制0806 姓名:薛坤 指导教师:李晓静 答辩日期2011年6月28日

目录 设计任务书 毕业设计说明书正文 前言 一、零件的分析 二、工艺规程设计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二)基面的选择 (三)制定工艺路线 (四)机械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以及毛坯尺寸的确定(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三、专用夹具设计 (一)设计主旨 (二)夹具设计 四、毕业设计的心得体会 参考文献

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毕业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设计“芯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 工艺装置(生产纲领5000件) 设计内容: 1、毕业设计说明书正文 前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毕业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链接,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毕业设计对自己未来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芯轴是回转类零件,主要用于和别的零件进行装配。所以芯轴要有一定的配合精度以及表面接触强度,还有要有足够的刚度和耐磨性,以满足使用要求。(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该零件是轴类零件,形状不太复杂,尺寸精度要求比较高。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分析如下: (1)Φ35的外圆和Φ53的凹槽,都有很高的尺寸精度要求,主要是为了和其装配件很好的装配。 (2)在Φ77的外圆切了一个槽,槽的两面和Φ77的端面有一定的角度要求。

输出轴批量200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名称:减速箱输出轴(批量200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学生姓名: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及班级: 07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002班 学号: 指导教师: 2010年1月13日 目录 一.机械制造课程设计的目的………………………………………………… 二.生产纲领的计算与生产类型的确定……………………………………… 1.生产类型的确定…………………………………………………………… 2.生产纲领的计算…………………………………………………………… 三.减速箱输出轴的工艺性分析……………………………………………… 1.轴的工作原理………………………………………………………………

2.零件图样分析……………………………………………………………… 3.零件的工艺分析…………………………………………………………… 4 减速箱输出轴的表面粗糙度、形状和位置精度要求………………… 5 审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四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1.毛坯的选择……………………………………………………………… 2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 五选择减速箱输出轴的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 1.定为基准的选择………………………………………………………… 2.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3.加工阶段的划分…………………………………………………………… 4.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5.加工顺序的安排…………………………………………………………… 6.减速箱输出轴工艺路线的确定…………………………………………… 六机床设备的选用……………………………………………………………… 1.机床设备的选用………………………………………………………… 2.工艺装备的选用………………………………………………………… 七工序加工余量的确定,工序尺寸及公差的计算…………………………… 八、确定工序的切削用量……………………………………………………… 九课程设计体会………………………………………………………………… 十参考文献……………………………………………………………………… 一.机械制造课程设计的目的 1.加强对课堂知识的理解。通过课程设计可以使我们更熟悉书本知识,能更加熟练地运用书本知识。 2.培养工程意识。通过课程设计,综合生产实际,贴近就业岗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工程的实际问题,培养工程意识,做到学以致用。 3.训练基本技能。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工艺规程和工艺装备设备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初步具备设计工艺规程和工艺装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计算和编写技术文件的基本技能。

数控机床说明书

目录 1. 概述 1 1.1 机床课程设计的目的 1 1.2 铣床的规格系列和用处 1 1.3 操作性能要求 1 2. 参数的拟定 1 2.1 确定极限转速 1 2.2 主电机选择 1 3. 传动设计 2 3.1 主传动方案拟定 2 3.2 传动结构式、结构网的选择 2 3.2.1 确定传动组及各传动组中传动副的数目 2 3.2.2 传动式的拟定 2 3.2.3 结构式的拟定 3 4. 传动件的估算 4 4.1 三角带传动的计算 4 4.2 传动轴的估算 6

4.2.1 传动轴直径的估算 6 4.2.2 传动轴以及主轴计算转速 7 4.3 齿轮齿数的确定和模数的计算 7 4.3.1 齿轮齿数的确定 7 4.3.2 齿轮模数的计算 8 4.3.3 齿宽确定 10 4.4 带轮结构设计 11 5. 动力设计 11 5.1 主轴刚度验算 11 5.1.1 选定前端悬伸量C 11 5.1.2 主轴支承跨距L的确定 12 5.1.3 计算当量外径 12 5.1.4 主轴刚度的计算 12 5.1.5 对于这种机床的刚度要求 12 5.2 齿轮校验 13 5.3 轴承的校验 13 6. 系统传动图 14

7. 心得体会 16 8. 参考文献 17 1.概述 1.1机床课程设计的目的 机床课程设计,是在金属切削机床课程之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通过机床运动机械变速传动系统的结构设计,使学生在拟定传动和变速的结构的结构方案过程中,得到设计构思,方案分析,结构工艺性,机械制图,零件计算,编写技术文件和查阅技术资料等方面的综合训练,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并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结构分析,结构设计和计算能力。 1.2铣床的规格系列和用处 普通机床的规格和类型有系列型谱作为设计时应该遵照的基础。因此,对这些基本知识和资料作些简要介绍。本次设计的是普通铣床主轴变速箱。 1.3 操作性能要求 1)具有皮带轮卸荷装置 2)主轴的变速由滑移齿轮完成 2.参数的拟定 2.1 确定极限转速 主轴最大转速2000r/min,最低转速160 r/min。公比 =1.25

万向节十字轴机械加工实用工艺说明书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课题:万向节十字轴姓名: 学号:0811113059 班级:08机电一班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2011.07.06

目录 一设计目的 (1) 二零件的分析 (1) 2.1零件作用 (1) 2.2零件加工的基准选择分析 (2) 2.2.1以毛坯四个轴颈为粗基准的加工表面 (2) 2.2.2以轴向中心孔为精基准的加工表面 (2) 2.2.3以轴颈为精加工基准的加工表面 (2) 三工艺规程设计 (2) 3.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2) 3.2基面的选择 (3) 3.2.1粗基准的选择 (3) 3.2.2精基准的选择 (3) 3.3制定工艺路线。 (4) 3.4机械加工余量,工艺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5) 3.4.1四轴外圆加工余量 (5) 3.4.2四轴端面加工余量 (5) 3.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5) 3.5.1工序一检验毛坯 (5) 3.5.2工序二正火处理 (6) 3.5.3工序三检验是否有损伤 (6) 3.5.4工序四粗车四轴端面 (7)

3.5.5工序五粗加工四轴外圆 (8) 3.5.6工序六半精车四轴端面 (10) 3.5.7工序七半精车四轴的外圆 (11) 3.5.8工序八精车四轴外圆 (13) 3.5.9工序九钻端面通孔 (14) 3.5.10工序十钻油杯螺纹孔 (15) 3.5.11工序十一攻油杯螺纹孔螺纹 (16) 3.5.12工序十二铣四轴端面槽 (17) 3.5.13工序十三渗碳淬火 (18) 3.5.15工序十五精磨四轴外圆 (19) 3.5.16最终检验 (20) 四设计小结 (21) 五参考文献 (22)

芯轴加工工艺说明书(1)

机床夹具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设计“芯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 艺装备 目录 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正文 前言 一、零件的分析 二、工艺规程设计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二)基面的选择 (三)制定工艺路线 (四)机械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以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三、专用夹具设计 (一)设计主旨 (二)夹具设计 参考文献

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设计“芯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 工艺装置 设计内容: 1、课程设计说明书正文 前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链接,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听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芯轴。芯轴是回转类零件,主要用于和别的零件进行装配。所以芯轴要有一定的配合精度以及表面接触强度,还有要有足够的刚度和耐磨性,以满足使用要求。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该零件是轴类零件,形状不太复杂,尺寸精度要求比较高。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分析如下: (1)Φ35的外圆和Φ53的凹槽,都有很高的尺寸精度要求,主要是为了和其装配件很好的装配。 (2)在Φ77的外圆切了一个槽,槽的两面和Φ77的端面有一定的角度要求。 (3)在Φ77的端面上打了5个M8的螺纹孔,要注意他们的相互位置。 二、工艺规程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