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实用的腰腿痛临床诊断思维

很实用的腰腿痛临床诊断思维
很实用的腰腿痛临床诊断思维

很实用的腰腿痛临床诊断思维

第一步:

快速判断该疼痛是椎管内病变还是椎管外病变

按照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理论,人体疼痛疾病大多是由腰椎管内、外软组织损害所致。这两类损害可以单独或混合存在,临床依据病史特点、物理学检查、影像学特征及肌电图表现能作出区分。这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

1、静息痛与运动痛

腰椎管外软组织损害:

多表现为静息痛,若人体长期处于某种体位,尤其是静卧状态,势必加重缺血性损害,最终导致疼痛加剧。这种情况下,躯体只要进行适当的活动或行走,使腰部软组织的血供获得改善,疼痛可以逐渐缓解。

腰椎管内病变:

表现为运动痛,越是运动越会加剧疼痛,有时表现为运动之后突发疼痛,仅在静卧时才能缓解这种病理性刺激。

2、腹压增高对疼痛的影响

椎管外软组织损害:

所致的疼痛很少有受到腹压变化的影响,在用力排便、咳嗽时疼痛一般不加重。

椎管内病变:

由于神经根处于激惹状态,用力排便、咳嗽、喷嚏等均可加剧疼痛。此时如果佩戴腰围减轻腰脊柱的轴向压力,则会抵消部分增高的腹压,从而缓解由此引起的疼痛。

3、一日疼痛的变化

腰椎管外软组织损害:

晨起腰腿痛明显,甚至凌晨时刻因痛醒而不能平卧,须起身活动后方能缓解疼痛,白昼一般工作与活动无妨碍。

腰椎管内病变:晨起时无痛或轻微疼痛,下午或晚上疼痛最为明显,坐位姿势也使疼痛更快加重。

4、下肢疼痛的性质椎管外软组织损害:出现的下肢放射痛虽也多见,但下肢远端(足部)的感觉缺失较为少见。下肢痛的部位较模糊,很少传导至足部,一般为腰部或臀部向下肢后外侧放射至腘窝处。

椎管内病变:由于椎管内窦椎神经或神经根受激惹,出现的多为或仅为腰椎单节段疼痛,并且往往累及下肢远端的神经感觉分布区域,疼痛伴随麻木的机率极高。

5、搬提或支撑重物的影响

椎管内病变:当腹压升高,尤其是在腰部持重时,胸腹部肌肉作强力收缩,几乎可使椎体静脉丛内静脉压极度升高,若腰椎管内背根神经或窦椎神经原先已存在刺激性损害(如椎管内肿瘤、椎间盘突出、椎体骨折移位),此时可以增加受累的硬脊膜与神经根的压力而加剧腰背痛和下肢痛。因此患者主诉腰背部负重后疼痛发作,而且不易自行缓解。

椎管外软组织损害虽然也难以持重,但影响程度要小,一般经休息制动后疼痛可自然消失。

6、病程演变特点

椎管外组织损害:

疼痛可以突然发作,但一般在短期内即可缓解,且间歇期长,自限性明显,勿需特殊处理。

椎管内病变:

引起腰腿痛突发频繁,间歇期随发作次数增多而逐渐变短,发作期长,一般须经疼痛科医生专门治疗方能缓解。

腰椎管内外混合型病变:

如果腰腿痛症状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甚至无明显的诱因下,发作频度愈来愈高,

间歇期缩短。发作由开始自行缓解转而不能缓解,应考虑腰椎管内外混合型病变所致。

7、马尾神经损害

椎管内病变:

腰椎管狭窄症、椎间盘巨大突出或椎管内肿瘤均可导致马尾神经压迫性损害。

发病初起为缺血性局限性蛛网膜炎,临床表现为非典型的下肢麻刺感或沉胀痛,几乎所有病人出现间歇跛性行,一旦行走时间过长或刚下地行走即有下肢疼痛,患者自行蹲下休息或平卧后疼痛即刻缓解,如此症状循环出现。马尾损害严重时,则表现患侧下肢或双侧下肢足下垂,迈台阶或上下阶梯时出现扳足。膀胱、直肠功能障碍,由排尿无力、便秘,继而发展为大小便失禁,患者会阴部与肛周的感觉减退或消失。

椎管外软组织病变不会引起马尾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

8、椎管内的极端情况

椎管内肿瘤:

倘若腰痛或腰腿痛持续发展,进行性加重,任何非手术治疗也无济于事,且出现下肢无力、沉重或萎缩现象,则要高度怀疑椎管内肿瘤的存在,不允姑息。

腰椎管内蛛网膜下腔出血:

若在病程中突发全身或下肢抽搐,甚至意识丧失、颈项强直、腰背部剧痛等,则应考虑腰椎管内蛛网膜下腔出血,这是腰腿痛病中的一种危象,应进一步排除硬膜内髓外血管肿瘤或变异。

9、牵涉性腰背痛

原发性腹腔或盆腔脏器的病变,伴发腰背部或腰骼部一处或几处浅表疼痛,同时又存在节段性腰部反射性肌肉痉挛,故病人还能感到深在的疼痛。所谓的牵涉性腰背痛患者,常常被当成原发性腰背痛而误诊误治,应引起警觉。这种病人其损害并非在疼痛部位的组织,也并不是沿着这些组织支配的传入纤维,而是在另外一些其神经支配与腰骶部组织节段性相关的内脏器官组织中。该内脏组织的伤害感受器传人纤维,投射至脊髓后角灰质V 层内的交接细胞,与节段性相关皮区的传人纤维所投射到脊髓的交接细胞是同一的。临床实践中,妇科疾病(如痛经、卵巢病变、子宫脱垂、宫颈癌等)、上泌尿道病变(如

肾盂肾炎、肾结石等)、后位阑尾炎、前列腺炎症均能涉及下腰背痛或骶尾痛。

10、胸腹垫枕试验

检查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医师在病侧L3-S1各节椎板间隙的腰深层肌上用手指探压,寻找深层压痛点。比较在以下3 种体位下患者腰背部深压痛程度、下肢放射痛及麻痛感。体位1 :病人取俯卧位,两上肢伸直置于身旁,全身放松,用一定力量对压痛点进行深压;体位2:用一个直径为20 一750px的长圆枕垫置在患者前胸部,使腰椎呈超伸展位。然后检查者以拇指再在原压痛点上用同样压力探压;体位3:将长圆枕向下移置于腹部,大致位于脐部,使腰椎呈过度前屈位。然后检查者再用拇指尖深压原痛点,询问患者疼痛增减、有无臀部、下肢放射痛或麻刺感。

椎管内病变或以椎管内病变为主者:

患者由体位2 变换到体位3 时腰背部深压痛、下肢放射痛或麻痛感较体位2 完全消失或缓解,一般考虑椎管内病变。

椎管外软组织病变:

患者由体位2 变换到体位3 时腰背部深压痛、下肢放射痛或麻痛感较体位2 无缓解甚至加重,一般考虑椎管外病变。

11、腰脊柱侧弯试验

(1)检查方法:

患者站立位,双臂自然下垂。下肢直立,足跟靠拢,令患者躯干保持适度后仰体位。检查者站于其后方,一手按住患者健侧肩外上部,另一手放在患侧骨盆的髋外侧部。然后一手按住骨盆制动,另一手把健肩推向病侧方向,使躯干连同头部缓慢弯向患侧。

当弯到极度时,询问患者有无患侧腰髓痛或并发下肢传导痛及酸麻感,令患者指明疼痛部位。

然后检查者双手调换位置,用同法把腰脊柱逐渐弯向健侧,达到极度时,再询问患侧腰部有无疼痛症象出现。

(2)临床意义:

① 脊柱弯向病侧引发腰骶部深层疼痛或并发臀部和下肢放射痛或酸麻感者,则为本试验阳性体征,可判断有椎管内发病因素。② 脊柱弯向健侧达到极度时,使原患侧侧弯试验引出的腰骶部深层痛与下肢症象完全消失,也判为本试验阳性。若脊柱弯向健侧而出现患侧腰部疼痛者,可判为腰椎管外软组织损害。③ 若无论是脊柱向患侧或健侧弯曲时,均引出腰部或腰髓部疼痛者,则判断为腰椎管内外混合型病变引起的腰腿痛。

对于椎管外软组织疼痛的治疗,宣蛰人老前辈在软组织外科学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下面罗列一些常见软组织压痛点。

第二步:

腰腿痛软组织疼痛常见压痛点

1、棘上或棘间韧带劳损:

压痛点在该棘突表面或两相邻棘突之间

2、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压痛点在横突尖端

3、臀肌筋膜炎:

压痛点多在髂嵴外下方

4、臀上皮神经炎:

压痛点在髂嵴外处

5、腰肌劳损:

压痛点在腰段椎旁骶棘肌中外侧缘

6、腰骶韧带劳损:

腰痛点在腰骶椎与髂后上嵴之间

7、耻骨联合上缘压痛点(腹直肌与棱锥肌)

8、髂嵴压痛点(腰方肌、腹外、内斜肌)

心衰中药治疗

心衰的治疗: 1心气不足型:心悸气短、活动加重,乏力、头晕、盗汗等。 方药:葶苈生脉五苓散加减 2脾肾阳虚型:咳嗽、气喘、畏寒尿少、面色苍白。 方药:真武汤加减 真武汤 -茯苓9克芍药9克白术6克生姜(切)9克附子5克(炮) 真武汤 - 用法 上五味,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100毫升,日三服。 3气虚血瘀型:口唇青紫、咳嗽气喘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方诀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桔赤芍熬,柴胡芎枳加牛膝,活血化瘀功效高。 组方当归三钱(9克),生地三钱(9克),桃仁四钱(12克),红花三钱(9克)、枳壳二钱(6克),赤芍二钱(6克)、柴胡一钱(3克),甘草二钱(6克),桔梗一钱半(克),川芎一钱 半(克),牛膝三钱(9克)。 方剂特点功效本方由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赤芍)合四逆散(柴胡、枳壳、甘草、赤芍)加桔梗、牛膝而成。方中以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养血,防纯化瘀之伤正;四逆散疏 理肝气,使气行则血行;加桔梗引药上行达于胸中(血府);牛膝引瘀血下行而通利血脉。诸药相合,构成理气活血之剂。本方以活血化瘀而不伤正、疏肝理气而不耗气为特点,达到运气活血、祛 瘀止痛的功效。 方剂主治本方为王清任用于治疗“胸中血府血瘀”诸症之名方。即由于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所致头痛、胸痛、憋闷、急躁、肝气病及用归脾治疗无效的心跳心忙、胸不任物或胸任重物、夜睡多梦、 失眠不安、发热、饮水即呛、干呕、呃逆、食从胸后下等症,均可用本方治疗。 4痰瘀阻肺型:心慌气短、憋闷,泡沫样痰 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处方】葶苈15克(熬令黄色,捣丸)大枣12枚

【功能主治】泻肺去痰,利水平喘。治肺痈,胸中胀满,痰涎壅塞,喘咳不得卧,甚则一身 面目浮肿,鼻塞流涕,不闻香臭酸辛;亦抬支饮不得息者。 【用法用量】先以水600毫升,煮枣取400毫升,去枣,纳葶苈,煮取200毫升,顿服。 【备注】方中葶苈子入肺泻气,开结利水,使肺气通利,痰水俱下,则喘可平,肿可退;但 又恐其性猛力峻,故佐以大枣之甘温安中而缓和药力,使驱邪而不伤正。 患者性别:女 ●患者年龄:78 ●详细病情及咨询目的:患者现在自觉胸口发闷,患者自诉:晚上躺下就开始咳嗽.不能正常 入睡.在他院诊断为心脏衰竭. 请问,对于这样的病情应该怎样进行治疗,应给予什么进行治疗. 心衰是由于慢性变和长期心室负荷过重,以致心肌收缩力减损,因心血液排出困难,静脉系 统瘀血,而动脉系统搏出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心脏。 本病临床又分左心衰,右心衰和合心衰三种。多数右心衰乃左心衰影响到右心所致。其主要 临床是心胸绞痛,紧缩不舒,或心胸憋闷如有物压,或胸闷气短、心悸、舌质偏黯、脉弦滑,常用的,如下。 1、辨证论治: ●心气不足,心阴(血)亏型 症状:心悸、气短,活动后加重,疲乏无力,头晕,心烦,,,,舌质偏红,脉细结代或细数。 治法:益气敛阴,活血利水 方药:葶苈生脉五苓散加减。 【方剂名称】:五苓散 【方剂出处】:《伤寒论》 【方剂歌诀】: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 【方解】: 方中茯苓、猪苓、泽泻利水渗湿为主药;白术健脾运湿,与茯苓配合更增强健脾去湿之作用,为辅药;桂枝温阳以助膀胱气化,气化则水自行,为佐药。诸药合用,既可淡渗以利水湿,也可健 脾以运水湿,气化以行水湿,故对水湿内停所致的各种水湿证均可治之。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 (1)以胸闷气喘、心悸、水肿为主症。 (2)早期表现为劳累后气短心悸,或夜间突发喘咳惊悸、端坐后缓解。随着病情发展心悸频发,动则喘甚,或端坐呼吸,不能平卧,水肿以下肢为甚,甚则全身水肿。常伴乏力、腹胀等。 (3)多有心悸、胸痹、真心痛、心痹(风湿性心脏病)、心瘅(心热病)等病史、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14年发布得《中国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 (1)主要条件:①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②颈静脉怒张;③肺部罗音;④心脏扩大;⑤急性肺水肿;⑥第三心音奔马律;⑦静脉压增高>1.57kpa(1O);⑧循环时间〉25秒;⑨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 6cmH 2 (2)次要条件:①踝部水肿;②夜间咳嗽活动后呼吸困难;③肝肿大;④胸腔积液;⑤肺活量降低到最大肺活量得1/3;⑥心动过速;⑦治疗后5天内体重减轻〉4、5kg、 同时存在2个主项或1个主项加2个次项,即可诊断为心力衰竭。 超声心动图指标: ①收缩功能:以收缩末及舒张末得容量差计算射血分数(EF值),虽不够精确,但方便实用。正常EF值>50%,运动时至少增加5%。②舒张功能:目前大多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二尖瓣血流频谱间接测定心室舒张功能,心动周期中舒张早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为E峰,舒张晚期心室充盈最大值为A 峰,E/A为两者之比值。正常人E/A值不应小于1。2,中青年应更大。舒张功能不全时,E峰下降,A峰增高,E/A比值降低。 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得分级方案,主要就是根据患者自觉得活动能力划分为心功能四级,心力衰竭三度: I级(心功能代偿期):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Ⅱ级(I度心衰):心脏病患者得体力活动受到轻度得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临床诊断思维

临床诊断思维 刘跃梅曾祥运 诊断是医生通过对人体的健康状态的诊查和对疾病所提出的概括性的判断。人们对诊断所持的态度及其看法,我们称之为诊断观。诊断疾病的过程,就是认识世界的过程,同时也是认识疾病的过程。正确的认识世界是有效地改造世界的前提,同样正确的认识疾病也是有效地治疗疾病的前提。因此,无论是医生还是医学家对于诊断都十分重视。同样对于实习医生来说,学会正确的诊断思维也十分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正确的诊断,除了必备的医学知识、临床经验外,还应注意什么问题?这是本章要谈到的问题。 临床诊断思维的一般过程 诊断思维是医生认识疾病的过程,医生通过对病人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得到第一手资料,经过分析、综合、类比、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作出对疾病本质的、理性的、抽象的判断,得出对于疾病诊断的理性认识,继而根据诊断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观察病程的发展与治疗的效果,反过来验证原来的诊断,进一步肯定或修改甚至否定原来的诊断。如此多次反复,使医生对疾病的认识逐步深化。这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理论到实践认识过程。这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⒈临床资料收集过程;⒉通过分析资料作出诊断的过程;⒊通过观察病情的发展及治疗对诊断的应验或修正过程。这三个过程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循环往复,贯穿于整个临床工作之中。 首先,临床资料的收集过程,包括病史的采集、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三方面的内容。能否收集到真实的、重要的临床资料是获得临床诊断的关键阶段。是正确诊断的前提。这就要求在资料的采集过程中,必需要有实事求是,一切从病人的自觉症状和客观体征出发,不能随意主观臆断,尽可能地保证资料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准确性。 第二,有了第一手临床资料不等于得出了临床诊断,还必需对临床资料进行个别分析,对每一个症状、体征及实验室资料用有关的医学知识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估,并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找出关键环节,提出诊断线索。这个过程是临床诊断思维的最重要的过程。用哲学的观点来看即实现实践到理论的第一次飞跃的过程。由于在这个过程中,主观因素占主要的地位,因此,要求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用医学理论,将众多的临床资料,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及各种思维方法,去伪存真,找出其内部联系,从而得出诊断。这也是衡量一名医生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第三,临床诊断是医生对疾病的一种认识,属于主观范畴。它的正确与否还需通过临床实践的不断检验。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和人的认识能力的限制,一个正确的诊断往往需要经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医疗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产生。它是一个反复的、动态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反对静止的形而上学观点,根据病情的变化不断地验证或修改自己原有的诊断,在继续发展的疾病面前多次证实、补充、修改,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得出最正确的诊断。 临床诊断思维的一般过程,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理论到实践的循环过程。通过每一次循环,使我们对疾病的认识更进一步,直至最终认识疾病。这是哲学的认识论运用于临床上的典型实例。 临床思维的特点 临床诊断思维,是医生运用已有的医学理论和经验对于疾病的认识过程。临床思维与其它科学中常有的思维方法既有共性,又有自己的特点,研究这些特点,对于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第一,对象的复杂性 临床医学的认识对象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人体本身就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有机整体,而人类疾病同样也是极其复杂多样。加上个体间的差异,使得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千变万化,这种认识对象的复杂性,必然要作用于认识的主体,因此,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认识,也是极其复杂而又曲折的过程。临床认识对象的复杂性还表现在其认识对象是有思维、有行为的人,他具有思

疾病诊断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可编辑修改word版)

疾病诊断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与试题 1.试述诊断疾病的步骤。 (1)搜集资料:包括详尽、完整、真实可靠的病史,全面系统而又重点深入的体格检查,以及含三大常规 在内的各项实验室和特殊检查。 (2)分析综合资料,形成印象:对上述资料进行综合归纳,分析比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总 结病人的主要问题,将可能性较大的问题罗列出来,形成假设、印象,也就是初步诊断。 (3)验证或修正诊断:初步诊断经过临床实践的验证·并进一步研究、分析病情,对初步诊断进行验证或 修正,以明确诊断。一时难于确诊的病例,进行性试验治疗治疗也是一项公认可行的准则,但需十分慎重。 2.选择各种化验和特殊检查时应考虑哪些问题? (1)哪种项目最合适,正常范围如何。 (2)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如何。 (3)各种疾病中检查结果的频率分布。 (4)确定诊断的概率是多少。 (5)检查对病人的利弊及安全性如何。 (6)成本效果(Cost effectiveness)分析。 3.试述临床思维的两大要素。 (1)临床实践:即床旁接触病人,观察病情变化,实施诊疗操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科学思维:这是将疾病的一般规律运用于判断特定个体所患疾病的思维过程.是对疾病资料整理、分 析的过程,是对临床问题综合比较、分析推理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疾病的诊断。 4.临床思维方法可概括为哪几个步骤? (1)从解剖的观点,有何结构异常。 (2)从生理的观点,有何功能改变。 (3)从病理生理的观点,提出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的可能性。 (4)考虑几个可能的致病原因。 (5)考虑病情的轻重,勿放过严重情况。 (6)提出1~2 个特殊的假说。 (7)检验该假说的真伪,权衡支持与不支持的症状体征。 (8)寻找特殊的症状体征组合,进行鉴别诊断。 (9)缩小诊断范围,考虑诊断的最大可能性。 (10)提出进一步检查及处理措施。 5.试述临床思维的基本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掌握第一手资料,尊重事实,全面分析,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 (2)“一元论”原则:即单一病理学原则,就是尽量用一个疾病去解释多种临床表现的原则。因为在临床 实际中,同时存在多种关联性不大的疾病的几率是很少的。 (3)用发病率和疾病谱观点选择诊断的原则:疾病谱随不同年代、不同地区而变化。当几种诊断可能性同时存在的情况下,要首先考虑常见病、多发病的珍断,这种选择符合概率分布的基本原理,减少误诊的机会。 (4)首先考虑器质性疾病的诊断,然后考虑功能性疾病的原则,以免延误了器质性疾病的治疗。 (5)首先考虑可治疾病的原则:以便早期及时地对疾病予以恰当的处理。 (6)简化思维程序的原则:医师参照疾病的多种表现,把多种多样的诊断倾向,归纳到一个最小范围中去 选择最大可能的诊断。这种简化程序的诊断思维方式,有利于抓住主要矛盾,予以及时处理。 (7)见病见人的原则:切忌见病不见人的弊端。同样的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会有差异,年龄、性别、

位著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临床经验分享

12位著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临床经验分享! 12位著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临床经验分享!慢性心力衰竭属中医“心衰”范畴,中医药治疗心衰取得较好的效果。为 建立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最佳诊疗方案,我们通过查阅文献对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经验进行了总结,这些经验对于临床治疗急心衰有很好的学习和借鉴作用,对制订心衰的中医诊疗方案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赵锡武认为本病证属心肾阳衰,水气上逆,凌心犯肺。肺满、喘促、心悸诸症较为常见。其心悸之治非补益气血、养心复脉之所能,当取强心扶阳、宣痹利水之真武汤为主,辅佐“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治水三法”,方能奏效。李介鸣认为心衰若以心悸气短为主症,多以气阴两虚为主,当以益气养阴,方以生脉散为主方。以呼吸困难为主症,多以温补肺肾为主,方以右归饮加减。心衰若以水肿为主症,治疗宜用抑阴扶阳、温阳化气利水法,方以苓桂术甘汤加味。其对临床常见症状的处理也具有经验。(1)尿量减少:利尿为治疗心衰之关键。最常用的利尿中 药有:获苓、猪苓、车前子、冬瓜仁、冬瓜皮、泽泻等。对水肿较重的患者,尤其是腹水者多用牵牛子末;腹水肝大者可加三棱、莪术。胸水与心包积液者可在辨证基础上加己椒苈黄汤治疗。(2)心律失常:心衰患者往往心率偏快,多伴有房性早搏、心房纤颤或室性早搏等等,可加琥珀末、紫石

英、珍珠母以加强镇心安神作用。心率偏慢或有传导阻滞或窦房结功能低下,可加独参汤或保元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用补肾阳药,如仙茅根、淫羊藿、鹿角胶、补骨脂等以温肾阳促心阳。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强调用温药。(3)感冒与感染:本着先表后里的原则,先纠正感冒再治心衰。(4)咳血问题:心衰患者因肺动脉高压或肺瘀血易出现咳血或痰中带血丝的症状,在辨证基础上加入代赭石、旋复花、紫苏子霜等降气止血药,同时还可加大小蓟、侧柏叶、血余炭、藕节炭等。(5)胃肠症状:心衰患者多有胃肠道瘀血,又多长期服用强心、利尿以及抗心律失常类药物,易出现胃肠功紊乱,如恶心纳呆、胃脘胀满等症状,又常可加重心衰,可加砂仁、陈皮、佩兰等健脾行气的药物,调和胃肠功能,以助后天之本。(6)口干渴:心衰患者长期服用利尿剂而损伤阴液,常表现为口干渴,可用生地黄、石斛、元参、沙参等养阴生津的药物。顾景琰认为心衰乃五脏同病。治疗原则当以扶正补虚为本,祛除实邪为辅。补虚主在培补心肺肾脾,调和气血阴阳;祛邪主在和血通络,温化水湿。治疗常以参附汤与生脉散为基本方药。颜德馨认为心衰是本虚标实之证,病机关键点是心气阳虚,心血瘀阻,提出“有一分阳气,便有一分生机”、“瘀血乃一身之大敌”的观点。在临床上将心衰分为心气阳虚、心血瘀阻即可基本把握心衰的辨治规律。心气阳虚为主者,以温运阳气为重要法则。心血瘀阻为主者,行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考《实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陈可冀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2.西医诊断和分级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2007年颁布的“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之南”、2009年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Framingham心衰诊断标准和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制定。 (1)心力衰竭诊断标准 Framingham心衰诊断标准 主要标准次要标准 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颈静脉怒张 肺部罗音 心脏扩大 急性肺水肿踝部水肿 夜间咳嗽 活动后呼吸困难肝肿大 胸腔积液 第三心音奔马律 静脉压增高>1.57kpa(16cmH 2 O) 循环时间>25秒 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肺活量降低到最大肺活量的1/3 心动过速 治疗后5天体重减轻>4.5kg 同时存在2个主项或1个主项加2个次项,即可诊断为心力衰竭(除外明确肺源性或其他原因所致的右心衰、及急性心衰、或急性心梗后心衰)。 超声心动图指标: ①收缩功能:以收缩末及舒张末的容量差计算射血分数(EF值),虽不够精确,但方便使用。正常EF值>50%,运动时至少增加5%。 ②舒张功能:目前大多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二尖瓣血流频谱间接测定心室舒张功能,心动周期中舒张早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为E峰,舒张晚期心室充盈最大值为A峰,E/A为两者之比值。正常人E/A值不小于1.2,中青年应更大。舒张功能不全时,E峰下降,A峰增高,E/A比值降低。

(2)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的分级方案,主要是根据患者自觉的活动能力划分为心功能四级,心力衰竭三度: Ⅰ级(心功能代偿期):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Ⅱ级(Ⅰ度心衰):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Ⅲ级(Ⅱ度心衰):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的症状。 Ⅳ级(Ⅲ度心衰):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二)证候诊断 慢性稳定期: 1.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胸闷气短,心悸,活动后诱发或加重,神疲乏力,咳嗽,咳白痰,面色苍白,或有紫绀。舌质淡或边有齿痕,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气短,心悸,动则加重,乏力自汗,两颧泛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或有紫绀。舌红少苔,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3.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胸闷气短、心悸、咳嗽、咯稀白痰,肢冷、畏寒,尿少、浮肿,自汗,汗出湿冷,舌质暗淡或绛紫,苔白腻,脉沉细或涩、结代。 4.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心悸,动辄气短,时尿少浮肿,或夜卧高。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四肢不温,步履无力,或口干咽燥。舌淡红质胖,苔少,或舌红胖,苔薄白乏津,脉沉细无力或数,或结、代。 急性加重期: 1.阳虚水泛证:喘粗气急,痰涎上涌,咳嗽,吐粉红色泡沫样痰,口唇青紫,汗出肢冷,烦躁不安,舌质暗红,苔白腻,脉细促。 2.阳虚喘脱证:面色晦暗,喘悸不休,烦躁不安,或额汗如油,四肢厥冷,尿少肢肿,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微细欲绝或疾数无力。

临床诊断思维方法

临床思维方法 临床思维方法是医生认识疾病、判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等临床实践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推理方法。在临床推理中存在分析性推理和非分析性推理两种方式,两个系统之间具有互补性和交互性。 一、临床思维的两大要素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临床思维的两大要素 1、临床实践。 通过各种临床实践活动,如病史采集、体格检查、选择必要的实验室和其他检查以及诊疗操作等工作,细致而周密地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科学思维。 这是对具体的临床问题比较、推理、判断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疾病的诊断。即使是暂时诊断不清,也可对各种临床问题的属性范围作出相对正确的判断。这一过程是任何仪器设备都不能代替的思维活动。临床医生通过实践获得的资料越翔实,知识越广博,经验越丰富,这一思维过程就越快捷,越切中要害,越接近实际,也就越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二)诊断思维中应注意的问题 1、现象与本质。 现象系指病人的临床表现,本质则为疾病的病理改变。在诊断分析过程中,要求现象能反映本质,现象要与本质统一

2、主要与次要。 病人的临床表现复杂,临床资料也较多,分析这些资料时,要分清哪些资料反映疾病的本质。反映疾病本质的是主要临床资料,缺乏这些资料则临床诊断不能成立,次要资料虽然不能作为主要的诊断依据,但可为确立临床诊断提供旁证。 3、局部与整体。 局部病变可引起全身改变,因此不仅要观察局部变化,也要注意全身情况,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4、典型与不典型。 大多数疾病的临床表现易于识别,所谓的典型与不典型是相对而言的。造成临床表现不典型的因素有: (1)年老体弱病人; (2)疾病晚期病人; (3)治疗的干扰; (4)多种疾病的干扰影响; (5)婴幼儿; (6)器官移位者; (7)医生的认识水平等。 二、临床思维的基本方法 1、推理。 推理是医生获取临床资料或诊断信息之后到形成结论的中间思维过程。推理有前提和结论两个部分。推理不仅是一种思维形式,也

10 心血管科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 (1)以胸闷气喘、心悸、水肿为主症。 (2)早期表现为劳累后气短心悸,或夜间突发喘咳惊悸、端坐后缓解。随着病情发展心悸频发,动则喘甚,或端坐呼吸,不能平卧,水肿以下肢为甚,甚则全身水肿。常伴乏力、腹胀等。 (3)多有心悸、胸痹、真心痛、心痹、心瘅等病史。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14年发布的《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1)主要条件:①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②颈静脉怒张;③肺部罗音;④心脏扩大;⑤急性肺水肿;⑥第三心音奔马律;⑦静脉压增高>1.57kpa(16cmH2O);⑧循环时间>25秒;⑨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 (2)次要条件:①踝部水肿;②夜间咳嗽活动后呼吸困难;③肝肿大;④胸腔积液;⑤肺活量降低到最大肺活量的1/3;⑥心动过速;⑦治疗后5天内体重减轻>4.5kg。 同时存在2个主项或1个主项加2个次项,即可诊断为心力衰竭。 超声心动图指标:①收缩功能:以收缩末及舒张末的容量差计算射血分数(EF值),虽不够精确,但方便实用。正常EF值>50%,运动时至少增加5%。②舒张功能:目前大多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二尖瓣血流频谱间接测定心室舒张功能,心动周期中舒张早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为E峰,舒张晚期心室充盈最大值为A峰,E/A为两者之比值。正常人E/A值不应小于1.2,中青年应更大。舒张功能不全时,E峰下降,A峰增高,E/A比值降低。 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的分级方案,主要是根据患者自觉的活动能力划分为心功能四级,心力衰竭三度: I级(心功能代偿期):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Ⅱ级(I度心衰):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

临床思维思考题

②临床思维方法及思维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③诊断思维的基本原则及医疗诊断内容包括哪些? 1. 如何理解医疗活动中人际沟通的构成要素? 2. 人际沟通的基本方法有几种?其关系如何? 3. 临床实践中如何贯彻实施沟通技能?

要素: (一)临床实践首先要从临床中学习,就是要多参加临床实践。因为临床医学是一门经验医学,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的理论来自于实践。临床实践包含的内容很多,首要的是多接触病人,参与病人诊治过程的一切工作。通过各种临床实践活动,如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各种诊疗操作等工作,细致而周密地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临床观察 (二)科学思维科学思维的含义:泛指符合认识规律的思维、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其特点:具有客观性、精确性、可检验性、预见性和普适性。其意义有利于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对临床的具体问题进行比较、推理、判断,在此基础上建立疾病的诊断。即使暂时诊断不清,也可对各种临床问题的属性范围作出相对正确的判断。这一过程是任何仪器设备都不能代替的思维活动。临床医生通过实践获得的资料越翔实、知识越广博、经验越丰富,这一思维过程就越快捷、越切中要害、越接近实际,也就越能作出正确的诊断。临床思维方法在过去教科书中很少提及,课堂上很少讨论,年轻医生常常经过多年实践后逐渐领悟其意义,“觉悟”恨晚。如果使年轻医生能更早地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能够从接触临床开始的实践活动中就注重临床思维方法的基本训练无疑将事半功倍,受益终生。 诊断疾病的纲要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②临床思维方法及思维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临床思维方法 (一)推理推理法是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突出推理性思维应用。 1.演绎推理 2.归纳推理 3.类比推理 (二)缜密思维:缜密思维是临床思维的重要品质。它是指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周到而细密地考虑问题各种可能性的一种思维品质,为了使思维结果在付诸实践的过程得以顺利施行,必须多视角、多侧面、多因素、多向度地进行思考和论证。当医生获得临床资料中有价值的诊断信息时,经过较短时间的周密分析思考,产生一种较为可能的临床印象,根据这一印象再进一步去分析、评价和搜集新的临床资料,最终获取更多的有助于证实诊断的依据。 (三)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纵向思维是垂直的、向纵深发展的、直线式的思维。纵向思维对现象采取最理智的态度从假设开始,依靠逻辑认真解决,直至获得问题的答案。横向思维面比较宽,善于举一反三,对问题本身不断地提出问题,重构问题,不断探究、观察事物的不同方面。在临床实践中,一般先采用横向思维方式找到诊断的线索、发现诊断的特征,然后再采用纵向思维方式对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 注意的问题

二甲中医院复审优势病种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方案讲课讲稿

心衰病诊疗方案 (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病是以心悸、怔忡、气喘、水肿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其病位在心,涉及肺脾肾诸脏,是本虚标实之证。本病属于现代医学“慢性心力衰竭”范畴。 一、病名: 1、中医病名:心衰病 2、西医病名:慢性心力衰竭 二、诊断 (一)中医诊断 参考《实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陈可冀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中有关标准执行。 (二)西医诊断 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Framingham心衰诊断标准和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进行诊断。诊断必须尽可能明确病因、并对功能状态、容量状态以及患者预后作出评估。 三、中医治疗方案

(一)辨证论治 (1)气阴两虚、心血瘀阻 症状:胸闷气喘,心悸,动则加重,乏力自汗,两颧泛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或有紫绀。舌红少苔,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方药: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25g、黄芪10g、五味子15g、麦冬20g党参. 黄精15g、玉竹15g、桃仁10g、红花10g、 柴胡10g、当归10g、川芎15g、赤芍15g、 车前子15g、冬瓜皮20g 加减法:气虚甚者加人参、白术;阴虚重者加太子参、生地、天门冬;瘀血重加丹参、益母草;兼痰热内阻加枳实、竹茹、瓜蒌;便秘者加郁李仁、大黄。失眠甚加酸枣仁、夜交藤、龙骨。 辨证使用中成药: 生脉饮口服液;血府逐瘀汤口服液;生脉注射液。 (2)阳气亏虚、血瘀水停 症状:胸闷气喘、心悸、咳嗽、咯稀白痰、肢冷、畏寒、尿少浮肿,自汗,汗出湿冷,舌质暗淡或绛紫,苔白腻,脉沉细或涩、结代。 治法:益气温阳、活血化瘀 方药:参附汤合丹参饮、苓桂术甘汤加味。 人参10g、制附子10g、茯苓15g、白术15g、

医学生临床思维方法的培养

医学生临床思维方法的培养 [摘要]医学生临床思维方法的掌握与否,对医学生是否能够成为人格健全的高素质医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该文着重强调了临床思维的重要性以及详细的阐明了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医学生思维方法思维模式 思维方法,是人在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所形成的认识事物、研究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影响和引导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医学思维方法,是作为医学主体的工作人员,在某一时期内认识医学对象,研究和处理医学问题起主导作用的思维模式。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中,医学思维方法经历了从农业经济时代的感性直观的综合思维到工业经济时代的还原分析为主的思维方法的变化。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加速的局面使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医学教育转变为终身化学习;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技术主导的医疗服务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疾病谱的演变与社会的进步,对医疗保健的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时代的种种挑战,使得21世纪的医学思维方法面临重大的转变,也对医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思考。 著名医学家吴阶平教授说:“疾病的认识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往往要经历难-易-难-易的过程,这是一个客观规律,要掌握这个规律就必须学习与运用唯物辩证法来指导临床思维,我们在医、教、研工作中能获得成功往往是临床思维比较符合客观规律,相反,则失败。”作为医学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严峻使命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医学生接触临床之后面对着众多的病人和复杂的疾病,要对疾病及病人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要对各种资料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判断,尤其需要唯物主义辩证法来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疾病的本质,从众多的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培养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全面整体的观点、动态发展的观点以及一分为二的观点,才能提供给医学生一个正确分析认识事物的锐利武器,使医学生在诊治病人中避免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去看问题,从而能早期诊断治疗病人。培养医学生以唯物主义辩证法为原则的思维方法,能使以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头脑更敏捷、分析更深刻、决策更正确,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以唯物主义辩证法为原则的思维方法应贯彻于临床诊断、治疗及科学研究的全程。 一、诊断思维方法的培养

疾病诊断步骤、临床思维方法和循证医学试题及答案

疾病诊断步骤、临床思维方法和循证医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A型题】 1.某病人长期发热,皮肤、关节、心、肝、肾各方面都有病态表现时,下列哪种诊断可能性最大 ( ) A.风湿 B.结核 C.肝炎 D.系统性红斑狼疮 E.肾脏疾病 2.下述哪项不属诊断思维的注意问题 ( ) A.现象与本质 B主要与次要 C.临床表现与主诉 D.局部与整体E.典型与不典型 3.一咯血病人,胸片示右上肺阴影,首先应考虑的诊断是 ( ) A.肺癌 B.肺炎 C.肺不张 D.肺结核 E.肺脓肿 4.下述哪项不属常见诊断失误的原因 ( ) A.病史资料不完整、不准确 B.体查不细致、不全面 C.医学知识不足 D.主观臆断 E.病人欠合作 【X型题】 5.常见的误诊、漏诊原因包括下面哪几种 ( ) A.病史资料不完整、不确切 B.观察不细致或检验结果误差

C.先人为主、主观臆断 D.医学知识不足、缺乏临床经验 E.疾病的临床表现不同 6.临床思维的基本原则包括 ( ) A.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元论”原则 B用发病率和疾病谱观点选择诊断的原则 C.首先考虑器质性疾病的诊断,然后考虑功能性疾病的原则 D.首先考虑可治的疾病的原则,简化思维程序的原则 E.见病见人的原则 7.综合的临床诊断应包括 ( ) A.病因诊断 B.病理解剖诊断 C.病理生理诊断 D.疾病的分型与分期 E.并发症及伴发疾病诊断 8.以下哪些项目是循证医学的应用范围 ( ) A.医疗管 B.制定卫生政策 C.卫生技术评价 D.指导临床实践 E.药物研究与应用 9.造成临床表现不典型的因素有 ( ) A.年老体弱 B.治疗的干扰 C.医师的认识水平 D.主诉不清楚 E.器官移位10.诊断失误包括 ( )

临床诊断思维的基本原则

临床诊断思维的基本原则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

临床诊断思维的基本原则 在鉴别诊断过程中,经过筛选剩下几个可能性较大的疾病,一时得不到支持某一诊断的直接证据,当确定某一个为可能性最大者时,必须考虑其他因素,如发病频率、预后的危险性等,在这种情况下,前辈医生曾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思维模式,专家们把这许多重要经验总结为临床诊断思维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机率原则 1.一元化疾病论:尽量用一个疾病去解释多种临床表现,这样做犯错误的机会就比较少,因为临床实际中,同时存在多种关联性不大的疾病的机率是很小的。又称单一的病理学原则。 如,一例病员有高血压、糖尿病、向心性肥胖、皮肤皱折处有色素沉着。胸水病理检查结果是肺小细胞癌(燕麦细胞癌)。个别肺癌异位促肾上腺皮质分泌,从血浆皮质醇和尿17-羟类固醇增高(促进糖元异生出现糖尿病)看,这样把肺癌,糖尿病和异位促肾上腺皮质增生综合症三者联系到一起了,这样,考虑病人的诊断是比较合乎逻辑的。 再如,一位有经验的内科医不会将头痛、关节炎和咀嚼痛只视为年老和假牙不合适造成的后果而不予关注,而会考虑到会不会是某些严重的可治性疾病,如颅动脉炎,一种在老年人群中经常被忽视的疾病。 先用一个疾病解释,后用并发症解释,第三再考虑一个以上的疾病。在诊断思维中,要坚持且不能使自己的判断小于临床资料,用一

个病不能合理解释各种临床表现时,必须采取客观现实的态度,否则就会忽视继发的并发症其所具有的典型临床表现。 当前老年人多种慢性病并存是常见的;对于病程长,演变复杂的病,常需用多元病论解释;应将所患疾病分清主次、按先后顺序排列。如:患者男性,67岁,因中上腹部不适、头晕3天就诊。3年前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出血史。查Hb64g/L,大便隐血试验(+),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前壁2×3mm浅溃疡,表覆薄苔周围粘膜充血、糜烂轻。予奥美拉唑与琥珀酸亚铁口服,腹部症状消失,头晕无减轻。4周后复查胃镜见十二指肠溃疡已愈合,Hb69g/L网织%。继用上药4个月治疗,再行胃镜检查未发现出血性病变,大便隐血仍阳性,遂行结肠镜检查,发现回盲瓣附近有20×30mm菜花样肿物,活检病理证实为结肠癌。 分析延误诊断的原因,老年人“无痛性溃疡多、合并出血多,以出血为主表现者多”等特点,第一次胃镜检出,并继发性贫血的诊断是合理的。但应注意到该病人溃疡面小,且为非活动性,溃疡面也未见隆起的小血管,这样的溃疡在近期短时间内不会引起中度贫血。积极抗溃疡而愈合,但补铁后Hb无明显上升,提示为非溃疡性出血所致。在临床上常能遇到一些呕血和(或)便血病人,因胃镜检查不及时或胃镜检查时不清楚病人是否仍存在胃肠道出血,胃镜检查发现了一些可以引起出血,但又无活动性出血病变,这种模棱两可的检查结果,容易误导病人的诊断和进一步检查。

2018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 (1)以胸闷气喘、心悸、水肿为主症。 (2)早期表现为劳累后气短心悸,或夜间突发喘咳惊悸、端坐后缓解。随着病情发展心悸频发,动则喘甚,或端坐呼吸,不能平卧,水肿以下肢为甚,甚则全身水肿。常伴乏力、腹胀等。 (3)多有心悸、胸痹、真心痛、心痹、心瘅等病史。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14年发布的《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1)主要条件:①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②颈静脉怒张;③肺部罗音;④心脏扩大;⑤急性肺水肿;⑥第三心音奔马律;⑦静脉压增高>1.57kpa(16cmH2O);⑧循环时间>25秒;⑨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 (2)次要条件:①踝部水肿;②夜间咳嗽活动后呼吸困难;③肝肿大;④胸腔积液;⑤肺活量降低到最大肺活量的1/3;⑥心动过速;⑦治疗后5天内体重减轻>4.5kg。 同时存在2个主项或1个主项加2个次项,即可诊断为心力衰竭。 超声心动图指标: ①收缩功能:以收缩末及舒张末的容量差计算射血分数(EF值),虽不够精确,但方便实用。正常EF值>50%,运动时至少增加5%。②舒张功能:目前大多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二尖瓣血流频谱间接测定心室舒张功能,心动周期中舒张早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为E峰,舒张晚期心室充盈最大值为A峰,E/A为两者之比值。正常人E/A值不应小于1.2,中青年应更大。舒张功能不全时,E峰下降,A峰增高,E/A比值降低。 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的分级方案,主要是根据患者自觉的活动能力划分为心功能四级,心力衰竭三度: I级(心功能代偿期):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Ⅱ级(I度心衰):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考《实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陈可冀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2.西医诊断和分级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2007年颁布的“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2009年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Framingham心衰诊断标准和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制定。 (1)心力衰竭诊断标准 同时存在2个主项或1个主项加2个次项,即可诊断为心力衰竭(除外明确肺源性或其他原因所致的右心衰、及急性心衰、或急性心梗后心衰)。 超声心动图指标: ①收缩功能:以收缩末及舒张末的容量差计算射血分数(EF值),虽不够精确,但方便实用。正常EF值>50%,运动时至少增加5%。 ②舒张功能:目前大多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二尖瓣血流频谱间接测定心室舒张功能,心动周期中舒张早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为E峰,舒张晚期心室充盈最大值为A峰,E/A为两者之比值。正常人E/A值不应小于1.2,中青年应更大。舒张功能不全时,E峰下降,A峰增高,E/A比值降低。 (2)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的分级方案,主要是根据患者自觉的活动能力划分为心功能四级,心力衰竭三度:

I级(心功能代偿期):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Ⅱ级(I度心衰):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Ⅲ级(Ⅱ度心衰):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的症状。 Ⅳ级(Ⅲ度心衰):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二)证候诊断 慢性稳定期: 1.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胸闷气喘,心悸,活动后诱发或加重,神疲乏力,咳嗽,咯白痰,面色苍白,或有紫绀。舌质淡或边有齿痕,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气喘,心悸,动则加重,乏力自汗,两颧泛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或有紫绀。舌红少苔,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3.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胸闷气喘、心悸、咳嗽、咯稀白痰,肢冷、畏寒,尿少浮肿,自汗,汗出湿冷,舌质暗淡或绛紫,苔白腻,脉沉细或涩、结代。 4.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心悸,动辄气短,时尿少肢肿,或夜卧高。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四肢不温,步履无力,或口干咽燥。舌淡红质胖,苔少,或舌红胖,苔薄白乏津,脉沉细无力或数,或结、代。 急性加重期: 1.阳虚水泛证:喘促气急,痰涎上涌,咳嗽,吐粉红色泡沫样痰,口唇青紫,汗出肢冷,烦躁不安,舌质暗红,苔白腻,脉细促。 2.阳虚喘脱证:面色晦暗,喘悸不休,烦躁不安,或额汗如油,四肢厥冷,尿少肢肿,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微细欲绝或疾数无力。 3.痰浊壅肺证:咳喘痰多,或发热形寒,倚息不得平卧;心悸气短,胸闷,动则尤甚,尿少肢肿,或颈脉显露。舌淡或略青,苔白腻,脉沉或弦滑。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慢性稳定期: 1.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

心衰病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临床路径 实施方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Ⅲ级的慢性稳定期的住院患者。 一、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衰病(TCD编码:BNX03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ICD-10编码:I50.905)。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陈可冀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2007年颁布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2009年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和Framingham心衰诊断标准。 2.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方案。 3.疾病分期 (1)慢性稳定期; (2)急性加重期。 4.症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慢性稳定期住院患者临床常见证型: 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 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 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 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 2. 慢性稳定期。

3.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 2.慢性心力衰竭稳定期的患者。 3.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 4.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合并严重心律失常、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恶性肿瘤等其它系统严重疾病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症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症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症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凝血功能检查; (3)心电图; (4)胸部X线片; (5)心脏彩超; (6)B超(肝、胆、胰、脾、肾等); (7)24小时动态心电图; (8)6分钟步行试验。 注:根据临床治疗和疗效判定需要出院前复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电解质、肝肾功能和其他出现异常的指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病情而定,如血气分析、肌钙蛋白、心肌酶学、甲状腺功能、BNP(或NT-ProBNP)、地高辛血药浓度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补益心肺,活血化瘀。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3)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益气温阳,化瘀利水。 (4)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填精化气,益阴痛阳。 2.辨证论治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3.中医特色治疗: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各专科临床验证有效的特色疗法,如:

心衰病中医诊疗方案[1]

心衰病中医诊疗方案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 (1)以胸闷气喘、心悸、水肿为主症。 (2)早期表现为劳累后气短心悸,或夜间突发喘咳惊悸、端坐后缓解。随着病情发展心悸频发,动则喘甚,或端坐呼吸,不能平卧,水肿以下肢为甚,甚则全身水肿。常伴乏力、腹胀等. (3)多有心悸、胸痹、真心痛、心痹、心瘅等病史。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14年发布的《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1)主要条件:①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 ②颈静脉怒张;③肺部罗音;④心脏扩大;⑤急性肺水肿;⑥第三心音奔马律;⑦静脉压增高>1。57kpa(16cmH2O);⑧循环时间>25秒;⑨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感谢聆听... (2)次要条件:①踝部水肿;②夜间咳嗽活动后呼吸困难;③肝肿大;④胸腔积液;⑤肺活量降低到最大肺活量的1/3;⑥心动过速;⑦治疗后5天内体重减轻>4。5kg。...感谢聆听... 同时存在2个主项或1个主项加2个次项,即可诊断为心力衰竭. 超声心动图指标:①收缩功能:以收缩末及舒张末的容量差计算射血分数(EF值),虽不够精确,但方便实用.正常EF值〉50%,运动时至少增加5%.②舒张功能:目前大多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二尖瓣血流频谱间接测定心室舒张功能,心动周期中舒张早期心室充盈速度最

大值为E峰,舒张晚期心室充盈最大值为A峰,E/A为两者之比值。正常人E/A值不应小于1.2,中青年应更大。舒张功能不全时,E峰下降,A峰增高,E/A比值降低。...感谢聆听... 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的分级方案,主要是根据患者自觉的活动能力划分为心功能四级,心力衰竭三度: I级(心功能代偿期):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Ⅱ级(I度心衰):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Ⅲ级(Ⅱ度心衰):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的症状。 Ⅳ级(Ⅲ度心衰):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二)证候诊断 1.慢性稳定期 参照《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4年)和《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16年)。 (1)气虚血瘀证:气短/喘息、乏力、心悸.倦怠懒言,活动易劳累;自汗;语声低微;面色/口唇紫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或舌下脉络迂曲青紫),舌体不胖不瘦,苔白,脉沉、细或虚无力。 (2)气阴两虚血瘀证:气短/喘息、乏力、心悸。口渴/咽干、自汗/盗汗、手足心热、面色/口唇紫暗。舌质暗红或紫暗(或有瘀斑、瘀点或舌下脉络迂曲青紫),舌体瘦,少苔,或无苔,或剥苔,或有裂纹,脉细数无力或结代。 (3)阳气亏虚血瘀证:气短/喘息、乏力、心悸。怕冷和/或喜温、胃脘/腹/腰/肢体冷感、冷汗、面色/口唇紫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或舌下脉络迂曲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