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疾病诊断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

(完整版)疾病诊断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
(完整版)疾病诊断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

疾病诊断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与试题

1.试述诊断疾病的步骤。

(1)搜集资料:包括详尽、完整、真实可靠的病史,全面系统而又重点深入的体格检查,以及含三大常规在内的各项实验室和特殊检查。

(2)分析综合资料,形成印象:对上述资料进行综合归纳,分析比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总结病人的主要问题,将可能性较大的问题罗列出来,形成假设、印象,也就是初步诊断。

(3)验证或修正诊断:初步诊断经过临床实践的验证·并进一步研究、分析病情,对初步诊断进行验证或修正,以明确诊断。一时难于确诊的病例,进行性试验治疗治疗也是一项公认可行的准则,但需十分慎重。2.选择各种化验和特殊检查时应考虑哪些问题?

(1)哪种项目最合适,正常范围如何。

(2)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如何。

(3)各种疾病中检查结果的频率分布。

(4)确定诊断的概率是多少。

(5)检查对病人的利弊及安全性如何。

(6)成本效果(Cost effectiveness)分析。

3.试述临床思维的两大要素。

(1)临床实践:即床旁接触病人,观察病情变化,实施诊疗操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科学思维:这是将疾病的一般规律运用于判断特定个体所患疾病的思维过程.是对疾病资料整理、分析的过程,是对临床问题综合比较、分析推理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疾病的诊断。

4.临床思维方法可概括为哪几个步骤?

(1)从解剖的观点,有何结构异常。

(2)从生理的观点,有何功能改变。

(3)从病理生理的观点,提出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的可能性。

(4)考虑几个可能的致病原因。

(5)考虑病情的轻重,勿放过严重情况。

(6)提出1~2个特殊的假说。

(7)检验该假说的真伪,权衡支持与不支持的症状体征。

(8)寻找特殊的症状体征组合,进行鉴别诊断。

(9)缩小诊断范围,考虑诊断的最大可能性。

(10)提出进一步检查及处理措施。

5.试述临床思维的基本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掌握第一手资料,尊重事实,全面分析,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

(2)“一元论”原则:即单一病理学原则,就是尽量用一个疾病去解释多种临床表现的原则。因为在临床实际中,同时存在多种关联性不大的疾病的几率是很少的。

(3)用发病率和疾病谱观点选择诊断的原则:疾病谱随不同年代、不同地区而变化。当几种诊断可能性同时存在的情况下,要首先考虑常见病、多发病的珍断,这种选择符合概率分布的基本原理,减少误诊的机会。

(4)首先考虑器质性疾病的诊断,然后考虑功能性疾病的原则,以免延误了器质性疾病的治疗。

(5)首先考虑可治疾病的原则:以便早期及时地对疾病予以恰当的处理。

(6)简化思维程序的原则:医师参照疾病的多种表现,把多种多样的诊断倾向,归纳到一个最小范围中去选择最大可能的诊断。这种简化程序的诊断思维方式,有利于抓住主要矛盾,予以及时处理。

(7)见病见人的原则:切忌见病不见人的弊端。同样的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会有差异,年龄、性别、体质、心理状况、文化程度等都会对疾病产生影响,要用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观点去思维和分析。

6.常见的误诊、漏诊的原因有哪些?

(1)病史资料不完整,不确切,未能反映疾病进程和动态,以及个体的特征,因而难以作为诊断的依据。亦可能由于资料失实,分析取舍不当,导致误诊、漏诊。

(2)观察不细致或检验结果误差。临床观察和检查中遗漏关键征象,不加分析地依赖检验结果,是误诊的重要因素。

(3)先入为主,主观臆断,妨碍了客观而全面地搜集和分析资料。

(4)医学知识不足,缺乏临床经验,对一些病情复杂、临床罕见疾病造成误诊,是误诊的常见原因。

7.为达到确诊的目的,临床上常用哪些诊断方法?

(1)直接诊断:病情简单、直观,根据病史或体征,无需化验和特殊捡查即能做出诊断。如荨麻疹、外伤性血肿、急性扁桃体炎、急性胃肠炎等。

(2)排除诊断:临床症状、体征不具有特异性,有多种疾病可能性.经深入检查,稍加分析,容易发现不符之点,予以排除,留下1~2个可能的诊断进一步证实。

(3)鉴别诊断:主要症状体征有多种可能性,一时无法确定诊断.需不断搜集多种资料予以鉴别。若新的资料不支持原有的诊断,应将原有的可能性剔除,或提出新的诊断。

8.综合的临床诊断应包括哪些内容?

(1)病因诊断:根据临床的典型表现,明确提出致病原因和本质,如风湿性心瓣膜病、结核性脑膜炎、血友病等。

(2)病理解剖诊断:对病变部位、性质、细微结构变化的判断。

(3)病理生理诊断:是疾病引起机体功能变化,如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障碍等,它不仅是机体和脏器功能判断所必需的,而且也可由此作出预后判断和劳动力鉴定。

(4)疾病的分型与分期:不少疾病有不同的型别与程期,其治疗及预后意义各不相同,诊断中亦应予以明确。

(5)并发症的诊断:是指原发疾病的发展,导致机体、脏器的进一步损害,虽然与主要疾病性质不同,但在发病机制上有密切关系。如慢性肺部疾病并发肺性脑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并发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6)伴发疾病诊断:是指同时存在的,与主要诊断的疾病不相关的疾病,其对机体和主要疾病可能发生影响,如龋齿、肠蛔虫症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