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之苏教版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梳理

高考语文复习之苏教版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梳理
高考语文复习之苏教版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梳理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四文言文梳理

季氏将伐颛臾

一、实词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用兵)

2、无乃尔是过与(责备)

且尔言过矣(错)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

之过与?(过错)

3、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这,语气词)

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施展才能担任)

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为什么)

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痛恨,托词)

7、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既来之,则安之。(既然,使—来,使—安定)

二、虚词

1、而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却)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并列)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却)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转折)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却)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却)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转折)

2、于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对)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从,在)

固而近于费(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_在)

3、为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成为)

何以伐为。(语气词)

4、之

既来之,则安之。(代词)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的)

三、常见的文言句式翻译

1、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从前先王把他当作主管祭祀蒙山的人。

2、何以伐为?

凭什么讨伐呢?

3、无乃尔是过与?

恐怕应该责备你吧?

寡人之于国也

一实词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谷物收成不好/黄河)

2、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加)

3、弃甲曳兵而走。(逃跑)

4、或百步而后止(有的人)

5、直不百步耳(只)

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这遗憾)

7、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道路,赈济)

8、七十者衣帛食肉(穿)

9、树之以桑(种植)

10、或百步而后止

1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归罪,责备)

二、虚词

1、于

寡人之于国也,(对于)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到)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在)

2、焉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语气词)

斯天下之民至焉。(代词)

3、之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的)

填然鼓之(音节助词)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的音节助词)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的)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取独)

4、以

请以战喻(用)

以五十步笑百步(拿,凭)

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

5、而

弃甲曳兵而走(修饰)

或百步而后止(承接)

然而不王者(却)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并列)

6、其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代词)

三常见的文言句式翻译

1、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认真从事学校的教化,用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义反复告诉学生,头发花白的人不啊在道路上负担东西。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然而不称王的,不曾有过这样的事。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这和刺人把他杀死,说不是我,是兵器杀的有什么不同呢?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一实词

1、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使—哭泣)

2、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但是,始建)

环顾国内,贼氛方炽(看,正,旺盛)

4、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为---作传)

5、滋可痛已!(更加)

6、视清季有加(比清末)

7、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倡)

8、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发扬光大,只)

二虚词

1、以

以坚毅不挠之精神(凭借)

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因为)

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因而)

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把)

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者(来)

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时(拿,用)

2、其

其损失可谓大矣(那)

3、所

怨愤所积(所字结构)

4、之

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的)

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取独)

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的)

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的)

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定语后置的标志)

5、则

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那么)

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那么)

6、于

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时(向)

尤倍重于三十年前(比)

7、为

草木为之含悲(替)

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者(被)

余为斯序(写)

三常见的文言句式翻译

1、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

而我三十年前就倡导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曾经被先烈不惜牺牲生命来争取的,但象如今并没有实行。

2、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我写下这篇序,来痛掉逝世的人们,并希望能够勉励读到这本书的国人。

滕王阁序

一实词

1襟三江而带五湖(以—为襟带,以—为带)

2徐孺下陈蕃之榻(使---放下)

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象云雾,象星星)

4宾主尽东南之美(才俊)

5家君作宰(县令)

6披绣闼(推开)

7 舸舰迷津(满)

8云销雨霁(停止)

9声断衡阳之浦(止)

1 0逸兴遄飞(急速)

11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运数)

1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困厄)

13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同情)

14 一介书生(微末)

15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相当)

16盛筵难再(第二次)

17他日趋庭(小步快走)

18恭疏短引(条陈)

19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在)

20所赖君子见机(预兆

二、一词多义

尽: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副词,最。

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

潦水尽而寒潭清形容词,完了、没有。

转侧床头,惟思自尽动词,死、灭。

22胜

胜友如云形容词,才华出众的。

胜地不常形容词,美的、美丽的。

躬逢胜饯形容词,盛大的。

此时无声胜有声动词,超过。

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形容词,尽、完。

23穷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得志

响穷彭蠡之滨副词,尽。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名词,因厄、处境艰难。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形容词,走到头的。

24序

序属三秋名词,时序。

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与陈伯之书》)名词,次序、秩序。

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动词,安排次序。

25怀

怀帝阍而不见动词,想念。

有怀投笔名词,心思。

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壁从径道亡(《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揣着。

26舍

舍簪笏于百龄动词,舍弃。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名词,客舍、住所。

退三舍而避之(《城濮之战》)古代一天行军的路程。

夫人请之,吾舍之矣(《毅之战》)动词,释放、放弃。

二、翻译

1、童子何知什么

2、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在

3、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秋声赋

一实词

1欧阳子方夜读书正

2街枚疾走快速

3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只

4其所以摧败零落者用来---的

5天之于物,春生秋实结果

6有动于中,必摇其精内心

7黟然黑者为星星点点白发

8 物过盛而当杀必然衰败

9奈何以非金石之质为何

10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怨恨

11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没有只

二虚词

1以

初淅沥以萧飒而

2而

悚然而听之修饰

忽奔腾而砰拜并列

草绿缛而争茂

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承接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修饰

3之

但闻人马之行声的

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代词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馀烈的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句中助词

4为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发出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是

三\常见文言句式翻译

1 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听到有来到西南方向的声音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文学常识: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课后注释字词整理: 1、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位或官职。 2、上卿:战国时最高官衔。 3、闻:闻名,出名。 4、宦者令:宦官的头目。 5、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 6、和氏璧:用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雕琢成的璧。 7、遗(wè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8、徒见欺:白白地受欺骗。见,被,表被动。 9、即:则、就。 10、患:忧虑、担心。 11、可使报秦者: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报,答复、回复。 12、窃计:私下里打算。窃,谦辞,私下,私自。 13、止:阻止。 14、语(yù):告诉。 15、境:赵国边境。16、幸于赵王:被赵王宠幸。于,介词,引出动作的施动者。 17:结于君:同您结交。

18:亡赵走燕:“亡于赵,走于燕”的省略句。从赵国逃跑,投靠到燕国。 19、束:捆绑。 20、肉袒伏斧质:赤身伏在斧质上,表示请罪。肉袒:把上身袒露出来。质:杀人时做垫用的砧板。 21、幸得脱:侥幸能够免罪。得:能够。脱:免。 22、宜:应该。 23、寡人:古代君王自称。 7、宜:宜可使(应该) 8、曲:曲在赵(理亏) 9、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 10、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 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 12、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 13、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14、倨(jū):礼节甚倨(傲慢) 15、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1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 17、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 18、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 19、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文档贡献:smysl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一词多义 于 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 ③则幸得脱矣(侥幸)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传”与“示”) 欢 ①逆强秦之欢(欢心) ②绝秦赵之欢(交情) 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是)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必 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 ②王必无人(如果) 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传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 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从 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从)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 乃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竟然) ②乃前曰(于是,就) 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才) 孰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梳理表一、通假字: 无能为也已:同无能为也已:,“矣”已,了。 共其乏困: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给。 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满足。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实词活用: 二、实词活用: 1、名词活用: 名词活用作状语: 夜缒而出:夜,在夜里。 既东封郑:东,在东边。 名词活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军,驻扎。 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夜缒而出: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栓着往下送。 与郑人盟:订立盟约。与郑人盟:盟,订立盟约。 2、形容词活用: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共其乏困:乏困,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肆其西封:肆,扩张。 3、使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退,动词使动用法,使……撤退。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阙秦以利晋: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减少。削减。 4 名词使动用法, 利,名词使动用法,得到好处。使…得到好处。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破损。损害。 4、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 既东封郑:封,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一、古今异义: 今:现在。 以为:以(之)为,把……当作。 行李:出使的人。 夫人:那人。 去:离开,距离。 二、固定句式: 言于……曰:对……说。所字结构”所+动词= 名词性短语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省略句: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烛之武)辞曰 敢以(之)烦执事 3、变式句(倒装句): 状语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且贰于楚也:且于楚贰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 宾语前置: 何厌之有:何有厌? 六、重点虚词: 之 1、代词。 2、助词:(1)“的”。 (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3)提前宾语 (4)补足音节无实义。 3、动词,到,去,往。 以 1、介词,凭借,用。 2、连词,因为。 3、相当于“而”: (1)表并列 (2)表转折(3) 表递进(4)表承接(5)表修饰4、表目的,来。 为 wéi 动词,做。 wèi 介词,替,给。 夫 fū名词,男子;老师;丈夫。 fú句首发语词,无实义。代词,那。句尾语气助词,表感叹。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表一、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振,通“震”,震慑。 愿大王少假借之:稍微。少,通“稍”,稍微。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60813

必修四文言知识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二、一词多义: 1、于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2、见①徒见欺(介词,被,受)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3、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②舍相如广成传舍 ..(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4、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5、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6、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7、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8、幸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③则幸得脱矣(侥幸) 9、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来)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译为“把”,后省略“之”) 10、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是)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周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11、必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 ②王必无人(如果) 12、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13、乃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竟然)②乃前曰(于是,就)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才)

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通假字 ①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②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 ,用手托。 ③拜送书于庭。“庭”通“廷” ,朝廷。 ④如有司案图。“案”通“按” ,察看。 ⑤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 ,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⑥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 ,仔细。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遗(w可: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2、曲:曲在赵(理亏) 3、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 4、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 5、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 6、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7、倨:礼节甚倨(傲慢) 8、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9、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 10、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 11、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 12、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13、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 14、靡:左右皆靡(退却) 15、怿(y 1):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 16、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 17、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

18、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 三、一词多义 1、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2、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3、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4、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使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5、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6、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把)

高考语文复习之苏教版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梳理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四文言文梳理 季氏将伐颛臾 一、实词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用兵) 2、无乃尔是过与(责备) 且尔言过矣(错)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 之过与?(过错) 3、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这,语气词) 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施展才能担任) 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为什么) 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痛恨,托词) 7、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既来之,则安之。(既然,使—来,使—安定) 二、虚词 1、而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却)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并列)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却)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转折)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却)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却)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转折) 2、于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对)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从,在) 固而近于费(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_在) 3、为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成为) 何以伐为。(语气词) 4、之 既来之,则安之。(代词)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的) 三、常见的文言句式翻译 1、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从前先王把他当作主管祭祀蒙山的人。 2、何以伐为? 凭什么讨伐呢? 3、无乃尔是过与?

恐怕应该责备你吧? 寡人之于国也 一实词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谷物收成不好/黄河) 2、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加) 3、弃甲曳兵而走。(逃跑) 4、或百步而后止(有的人) 5、直不百步耳(只) 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这遗憾) 7、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道路,赈济) 8、七十者衣帛食肉(穿) 9、树之以桑(种植) 10、或百步而后止 1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归罪,责备) 二、虚词 1、于 寡人之于国也,(对于)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到)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在) 2、焉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语气词) 斯天下之民至焉。(代词) 3、之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的) 填然鼓之(音节助词)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的音节助词)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的)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取独) 4、以 请以战喻(用) 以五十步笑百步(拿,凭) 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 5、而 弃甲曳兵而走(修饰) 或百步而后止(承接) 然而不王者(却)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并列) 6、其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代词) 三常见的文言句式翻译 1、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高中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文言知识梳理

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新人教版必修1-5)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秦伯说(同“悦”) 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三、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既东封郑(封,使…成为疆界;东,在东边) 3.且贰于楚也(贰,有二心,作动词) 4.越国以鄙远(鄙,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 5.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撤兵) 6.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东西) 7.与郑人盟(盟—订(建)立同盟)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四、一词多义 封 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 肆其西封(疆界,名词) 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 以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 说: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文体的一种)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 辞: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辞,(辞别) 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远的地方(“以……为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 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的)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人微言轻(地位地下,卑贱) 敝: 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衰败)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 许: 公曰:“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答应,听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 杂然相许(赞同) 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数) 五、文言虚词

人教版必修4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教师版)

必修四第4单元文言文基础梳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 一、通假字(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臣愿奉璧往使____通____,____ 2.召有司案图____通____,____ 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____通____,____ 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____通____,____ 5.畔主背亲____通____,____ 6.法令亡常____通____,____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____通____,____ 8.因泣下霑衿____通____,____ 9.与武决去____通____,____ 10.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____通____,____ 11.傍行八道,施关发机____通____,____ 自我校对 1.奉捧捧着 2.案按察看,审察 3.缪穆姓 4.孰熟仔细 5.畔叛背叛 6.亡无没有7.亡无没有8.霑沾沾湿;衿襟衣襟9.决诀辞别10.尊樽古代盛酒的器皿11.傍旁外面 二、文言实词 (一)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两个方位名词 (2)璧有瑕,请指示 ..王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 (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 ..者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限制 (4)明年 ..复攻赵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5)相如前进 ..缶,因跪请秦王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向前行进;进步 (6)宣言 ..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政府的公告 (7)臣所以去亲戚 ..而事君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8)汉天子我丈人 ..行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岳父 (9)太夫人已不幸 ..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幸运;使人失望、伤心、痛苦的 (10)且陛下春秋 ..高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春季和秋季 (11)皆为陛下所成就 ..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事业上的成绩 (12)举孝廉不行 ..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可以,不中用 (13)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 ..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几个事物之一 (14)视事 ..三年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两个词。视:看。 事:事情 (1)代指秦王身边的人(2)指给……看(3)约定、契 约(4)第二年(5)走上前去进献(6)公开扬言 (7)指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人(8)对老人和长辈的 尊称(9)对去世的委婉说法(10)年龄(11)栽培,提拔(12)不去应荐(13)方向(14)官员到职工作(二)填写出加点词的意思 1.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2.璧有瑕.(),请.()指示王 3.相如因持璧却.()位 4.礼节甚倨.() 5.相如持其璧,睨.()柱 6.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7.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8.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9.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10.位在廉颇之右.() 1.倘若,假如;2.玉上的斑点/请允许我;3.后退; 4.傲慢;5.斜眼看;6.道歉;7.退却/高兴/给; 8.回头;9.完毕;10.上(秦汉以前,位次以右为尊) (三)填出下列多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1)幸 ①今仆不幸.,早失父母 1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业手册 文言文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4 (广东专版)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业手册(人教广东专版)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四) 知识细梳理 柳永词两首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异日图将好景 .. 今义:美好的景况古义:________________ (2)更那堪,冷落 ..清秋节 今义:不热闹;使受到冷淡的待遇 古义:________________ (3)便纵有千种风情 .. 今义:人的仪表举止;情怀,意趣;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感情(常含贬义)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乘 乘.醉听箫鼓( )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 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 (2)归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 而皆背晋以归.梁( ) 后五年,吾妻来归.( ) 完璧归.赵( ) 若水之归.海( )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嬉嬉钓叟莲.娃( ) (2)都门帐.饮无绪( ) (3)异日图.将好景( ) [答案] 一、(1)美景;(2)清冷,凄清;(3)风流情意。 二、(1)介词,趁着/动词,坐/古时一车四马叫“一乘”/动词,顶着,冒着;(2)动词,返回/动词,归附,归向/动词,女子出嫁/动词,送回,归还/动词,归向,汇聚。 三、(1)莲,名词作动词,采莲;(2)帐,名词作动词,设帐;(3)图,名词作动词,画。 苏轼词两首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一尊.还酹江月(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千古风流 ..人物 今义:轻浮放荡;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古义:________________ (2)回首向来 ..萧瑟处 今义:从来,一向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高一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总结

通假字 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 实词 于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到)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对)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从,在) 固而近于费(和,同,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在) 寡人之于国也(对于) 夫夫颛臾(那) 夫如是(发语词) 相则焉用彼相矣(辅助盲人走路的人,n.) 相夫子(辅佐,v.) 而危而不持(却,表转折) 固而近于费(又,表并列) 安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使…生活安定) 古今异义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古:把…当作今:认为 是社稷之臣也古:此,这,代词今:表判断 有国有家者古:诸侯国的封地叫“国”,士大夫的封地叫“家” 今:国,国家;家,家庭,人家 陈力就列古:就,充任;列,职位今:到队列去 或百步而后止古:有人今:或者 词类活用 无乃尔是过与过,n. v.责备 既来之,则安之安,使动 养生丧死无憾生,死,n. v.,生者,死者 树之以桑树,n. v.栽种 谨庠序之教谨adj. v.重视 衣帛食肉衣,n. v.,穿 然而不王者王,n. v.统一天下 王无罪岁罪,n. v.,归罪 15.劝学 通假字 輮以为轮“輮”通“糅”,使…弯曲 虽有槁暴“有”通“又” “暴”通“曝”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本性,这里指天生的资质 虚词 而而青于蓝(表转折,但)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并列/递进,并且)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表并列/递进,并且) 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可译为“地”) 而见者远(表转折,但) 而神明自得(表因果,就,于是) 锲而不舍(表转折,但) 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并且) 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善假于物也(对) 焉风雨兴焉(于之,从…) 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于) 以輮以为轮 无以至千里(用来…的办法) 实词 劝学(劝勉,勉励) 木直中绳(符合)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干)(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反省) 吾尝跂而望矣(提起脚后跟站着)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强)(清楚) 假舆马者(借)(车) 而致千里(到达) 而绝江河(横渡) 不积跬步(半步,古人把跨出一只脚叫“跬”)驽马十驾(劣)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雕刻) 用心一也(专一) 用心躁也(浮躁) 古今异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验,对照检查;反省今:探究并领会蟹六跪而二螯古:腿,蟹脚今:下跪动作 金就砺则利古:金属,这里指刀斧之类的金属砍削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知识归纳《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二、古今异义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③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信)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⑨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喝酒)(2)映带左右(带:环绕)(二)动词作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三)动词的使动(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四)形容词作名词⑴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⑵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⑶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五)形容词的意动(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六)数词的意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七)副词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四、一词多义1 之⑴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⑵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⑶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⑷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⑸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2 修⑴茂林修竹(意为“高”)⑵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⑶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⑷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 虽⑴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⑵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 于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⑵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⑶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 以⑴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⑵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⑶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6一⑴若合一契(一起)⑵其致一也(一样)⑶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⑷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⑸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②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③其致一也(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⑵当其欣于所遇⑶终期于尽⑷不能喻之于怀⑸亦将有感于斯文 2.定语后置⑴仰观宇宙之大⑵俯察品类之盛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三)省略句1、(众人)列坐(于)其次2、(众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3、悟言(于)一室之内4、放浪(于)形骸之外【古今异义】1.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②次要的地位。2.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3.怀抱古义:胸怀抱负。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 4.以为古义:把……作为。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今义:认为。 5.所以古义:①所用来。如:所以游目骋怀;②……的原因。如:所以兴怀。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 7.品类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涉及成语】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赤壁赋》文言知识梳理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⑵山川相缪(通“缭”,环绕)⑶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⑷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 徘徊于斗牛之间A古义:明月停留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B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2) 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 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文言虚词的分类 1.代词 (1)人称代词 ①第一人称吾、予、余、我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项脊轩志》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为白尚书,出听我言。《段太尉逸事状》 余于仆碑,又以悲乎古书之不存。《游褒禅山记》 ②第二人称女、汝、若、尔、而、乃、子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静女》(女通“汝”)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晏子治东阿》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而通“尔”) ③第三人称之、其、彼、厥、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六国论》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 ④复数属、辈、侪、类、徒若属且皆为所虏。《鸿门宴》 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柳敬亭传》 (2)指示代词 ①近指代词是、此、斯、兹、之、然这、这个、这里、这样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赤壁赋》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②远指代词彼、夫、其那、那个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③无定指代词或、莫有的、有的人;没有谁、没有哪一个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张衡传》 ④辅助性代词所、者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顺臾之所学也。《劝学》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3)疑问代词 代人谁、孰谁、哪一个吾孰与徐公美? 代事物何、胡、奚、曷、盍什么、哪里彼且奚适也?”《逍遥游》盍不为行?《庄子?盗跖》

蹈死不顾,亦何故哉?《五人墓碑记》 表处所安、恶(乌)、焉在哪里、哪里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副词 (1)时间副词 ①表过去既、业、已、曾、尝、适、初、曩、昔、向、乡已经、过去、刚才适得府君书。《孔雀东南飞》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 ②表现在方、会、适正、正好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③表将来且、将、欲、方、行、垂将、将要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④表短暂斯须、俄而、旋、暂、寻、未几、须臾、无何,猝、乍、暴、忽不久、一会儿;突然坐须臾,沛公起如厕。《鸿门宴》 银瓶乍破水浆迸。《琵琶行》 ⑤表持久常、雅、素经常、时常、平素、一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杂说》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张衡传》 素昧平生、素不相识。(成语) (2)否定副词 ①表否定不、弗、莫、毋、无、未、匪、非、靡、勿、微不、没有三岁为妇,靡室劳矣。《氓》 曰:“毋从俱死也。”《鸿门宴》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②表禁止毋、勿、莫、无不要、别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氓》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3)范围副词 ①表全部俱、毕、凡、皆、咸、举、悉、尽、都、具、共、率全、都,凡是、大凡,总共、共,大都、大致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桃花源记》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桃花源记》 悉以咨之。《出师表》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 ②表部分

高一语文必修4期末文言文知识总结

期末文言文知识点复习一、通假字: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可与不:不(fǒu),通“否”。 拜书送于庭:庭,通“廷”,朝廷。 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 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事,通“侍”,侍奉。 《苏武传》 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表现。 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欢聚。 因泣下霑衿:霑,通“沾”,打湿;衿,通“襟”,衣襟。 与武决去:决,通“诀”,诀别。 《张衡传》 精思傅会:傅,同“附”。 员径八尺:员。同“圆”。 尊则振龙:振,通“震”,震动。 一时收禽:禽,通“擒”,捉拿。 二、实词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活用作状语: 《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奉璧西入秦:向西。 怒发上冲冠:上,向上。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从小路。 卒廷见相如:在朝廷上。 而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 《苏武传》 其一人夜亡:夜,在夜里。 剑斩虞常已:剑,用剑。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向上。 朝夕遣人侯问武:朝夕,早晚。 《张衡传》 时天下承平日久:时,当时。

(2)名词活用作动词: 《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上前。秦御史前书曰:上前。 于是相如前进缶:上前。 臣乃敢上璧:上,献上。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shè),安置住宿. 乃使从者衣褐,怀其璧:衣(yì),穿着。 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献礼。 相如每朝时:朝,上朝。 《苏武传》 天雨雪:雨,下。 羝乳乃得归:乳,生育,生子。 武能网纺缴:网,结网。 檠弓弩:檠,矫正。 杖汉节牧羊:杖,柱着。 惠等哭,舆归营:舆,抬着。 爵通侯:爵,封爵位。 《张衡传》 皆共目之:目,使眼色。 2、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苏武传》 兄弟亲近:亲近,亲近之臣。 (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尊重。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待。 3、使动用法: (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廉颇蔺相如列传》 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苏武传》 空以身膏草野:膏,使……肥沃。 (2 )动词的使动用法: 《廉颇蔺相如列传》 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归璧于赵:归,使...回去。 毕礼而归之:使...回去。

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梳理

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四) 知识细梳理 柳永词两首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异日图将好景 .. 今义:美好的景况古义:________________ (2)更那堪,冷落 ..清秋节 今义:不热闹;使受到冷淡的待遇 古义:________________ (3)便纵有千种风情 .. 今义:人的仪表举止;情怀,意趣;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感情(常含贬义)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乘 乘.醉听箫鼓()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 (2)归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而皆背晋以归.梁() 后五年,吾妻来归.() 完璧归.赵() 若水之归.海()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嬉嬉钓叟莲.娃() (2)都门帐.饮无绪() (3)异日图.将好景() [答案] 一、(1)美景;(2)清冷,凄清;(3)风流情意。 二、(1)介词,趁着/动词,坐/古时一车四马叫“一乘”/动词,顶着,冒着;(2)动词,返回/动词,归附,归向/动词,女子出嫁/动词,送回,归还/动词,归向,汇聚。 三、(1)名词作动词,采莲;(2)名词作动词,设帐;(3)图,名词作动词,画。 苏轼词两首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一尊.还酹江月()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千古风流 ..人物

今义:轻浮放荡;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古义:________________ (2)回首向来 ..萧瑟处 今义:从来,一向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任 一蓑烟雨任.平生() 任.重而道远() 王甚任.之() 众怒难任.() (2)却 山头斜照却.相迎() 却.匈奴七百余里() 却.之不恭()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大江东.去() (2)竹杖芒鞋轻胜马.() [答案] 一、“尊”通“樽”。 二、(1)英俊杰出,有才华的;(2)刚才。 三、(1)放任,无拘束/负荷,担子/信任/承担;(2)副词,表转折/击退/推辞,拒绝。 四、(1)东,名词作状语,向东;(2)马,名词作动词,骑马。 辛弃疾词两首、李清照词两首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今义:一个挨一个地古义:________________ (2)刘郎才气 .. 今义:有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望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在丁卯三月之望.()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赢得仓皇北.顾() (2)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可惜流年,忧愁 ..风雨,树犹如此()

必修五文言文学习知识梳理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 归去来兮辞并序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于时风波未静 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 2.策扶老以流憩 今义:搀扶老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 3.悦亲戚之情话 今义:男女表示爱情的话古义:________________ 4.问征夫以前路 今义:出征的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 5.既窈窕以寻壑 今义:指美丽的身材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就 三径就荒( )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 金就砺则利( ) 2.行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赵王畏秦,欲毋行( )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故何如哉( ) 3.引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 引而不发( )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 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 4.将 田园将芜胡不归( ) 将信将疑( ) 出郭相扶将( ) 将功赎罪(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5.绝 请息交以绝游(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绝不相干( ) 6.辞 归去来兮辞( ) 辞不赴命( ) 停数日,辞去( )

动以朝廷为辞( ) 7.而 门虽设而常关( ) 觉今是而昨非( ) 时矫首而遐观( ) 鸟倦飞而知还(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乐琴书以消忧( ) 2.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 3.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 4.眄庭柯以怡颜( ) 5.悦亲戚之情话( ) 6.乐琴书以消忧( ) 7.倚南窗以寄傲( ) 8.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乐夫天命复奚疑!( )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 14.孔孟两章 通假字 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 实词 于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到)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对)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从,在) 固而近于费(和,同,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在) 寡人之于国也(对于) 夫夫颛臾(那) 夫如是(发语词) 相则焉用彼相矣(辅助盲人走路的人,名词) 相夫子(辅佐,动词) 而危而不持(却,表转折) 固而近于费(又,表并列) 安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使…生活安定) 古今异义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古:把…当作今:认为 是社稷之臣也古:此,这,代词今:表判断 有国有家者古:诸侯国的封地叫“国”,士大夫的封地叫“家” 今:国,国家;家,家庭,人家 陈力就列古:就,充任;列,职位今:到队列去 或百步而后止古:有人今:或者 词类活用 无乃尔是过与过,名词动词责备 既来之,则安之安,使动 养生丧死无憾生,死,名词动词,生者,死者 树之以桑树,名词动词栽种 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动词重视 衣帛食肉衣,名词动词,穿 然而不王者王,名词动词统一天下 王无罪岁罪,名词动词,归罪

15.劝学 通假字 輮以为轮“輮”通“糅”,使…弯曲 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本性,这里指天生的资质 虚词 而而青于蓝(表转折,但)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并列/递进,并且)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表并列/递进,并且) 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可译为“地”) 而见者远(表转折,但) 而神明自得(表因果,就,于是) 锲而不舍(表转折,但) 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并且) 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善假于物也(对) 焉风雨兴焉(于之,从…) 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于) 以輮以为轮 无以至千里(用来…的办法) 实词 劝学(劝勉,勉励) 木直中绳(符合)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干)(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反省) 吾尝跂而望矣(提起脚后跟站着)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强)(清楚) 假舆马者(借)(车) 而致千里(到达) 而绝江河(横渡) 不积跬步(半步,古人把跨出一只脚叫“跬”)驽马十驾(劣)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雕刻) 用心一也(专一) 用心躁也(浮躁) 古今异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验,对照检查;反省今:探究并领会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复习归纳一、掌握下列文言词 1、宦者令: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宦官的头目) 2、舍人: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门客) 3、和氏璧:得楚和氏璧(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经雕琢成的璧) 4、遗(wa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5、即:即患秦兵之来(则,就) 6、斧质: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古代一种腰斩的刑具) 7、宜:宜可使(应该) 8、曲:曲在赵(理亏) 9、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 10、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 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 12、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 13、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14、倨(j ū):礼节甚倨(傲慢) 15、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1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 17、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 18、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 19、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20、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 21、靡:左右皆靡(退却) 22、怿(yì):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 23、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 24、望: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远远看见) 25、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 26、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 27、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 二、出自本文的成语完璧归赵怒发冲冠负荆请罪刎颈之交三、通假字 1、不:可予不(通“否”) 2、奉:臣愿奉璧往使(通“捧”) 3、案: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 4、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四、一词多义 1、于: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2、负: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②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3、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词,因为)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 4、见:①徒见欺(介词,被,受)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5、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6、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7、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②顾吾念之(只不过)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8.幸:①而君幸于赵王(宠幸)②大王亦幸赦臣(幸好)③则幸得脱(侥幸) 9、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动,延请)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拉)③相如引车避匿(动,掉转)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 五、词类活用 1、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2、完:臣请完璧归赵(使……完好无缺) 3、前:乃前曰(名作动,上前) 4、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5、间(jiàn):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6、廷:卒廷见相如(名作状,在朝堂上) 7、毕、归:毕礼而归之(使……完毕、使……回去) 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动,杀) 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状,向西) 10、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动,尊敬) 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 12、衣(yì):乃使其从者衣褐(名作动,穿上) 13、先、后: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14、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15、交:为刎颈之交(动作名,朋友) 16、宽:不知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