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如何确定临床实验设计中的样本量

【科研】如何确定临床实验设计中的样本量
【科研】如何确定临床实验设计中的样本量

【科研】如何确定临床实验设计中的样本量?

在临床实验研究中,无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都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受试对象。这是因为同一种实验处理在不同的受试对象身上表现出的实验效应是存在着变异的。仅凭一次实验观测结果或单个受试者所表现出来的实验效应说明

不了什么问题。必须通过一定数量的重复观测才能把研究总体真实的客观规律性显示出来,并且可以对抽样误差做出客观地估计。但重复观测次数越多(即样本含量越大)试验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越多,可能会使试验研究成为不可能。而且,样本含量过大还会增加控制试验观测条件的难度,有可能引入非随机误差,给观测结果带来偏性(bias)。所以在实验设计中落实重复原则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

科学合理确定样本量。由于在各对比组例数相等时进行统计推断效能最高,因此多数情况下都是按各组样本含量相等来估计。但在个别情况下,也可能要求各组样本含量按一定比例来估计。

1 与样本含量估计有关的几个统计学参数

在估计样本含量之前,首先要对以下几个统计学参数加以确定或作出估计。

1.1 规定有专业意义的差值δ,即所比较的两总体参数值相差多大以上才有专业意义。δ是根据实验目的人为规定的,

但必须有一定专业依据。习惯上把δ称为分辨力或区分度。δ值越小表示对二个总体参数差别的区分度越强,因而所需样本含量也越大。

1.2 确定作统计推断时允许犯Ⅰ类错误(“弃真”的错误)的概

率α,即当对比的双方总体参数值没有差到δ。但根据抽样观测结果错误地得出二者有差别的推断结论的可能性,α确定的越小,所需样本含量越大。在确定α时还要注意明确是单侧检验的α,还是双侧检验的α。在同样大小的α条件下;双侧检验要比单侧检验需要更大的样本含量。

1.3 提出所期望的检验效能power,用1-β表示。β为允许犯Ⅱ类错误(“取伪”的错误)的概率。检验效能就是推断结论不犯Ⅱ类错误的概率1-β称把握度。即当对比双方总体参数值间差值确实达到δ以上时,根据抽样观测结果在规定的α水准上能正确地作出有差别的推断结论的可能性。在科研设计中常把1-β定为0.90或0.80。一般来说1-β不宜低于0.75,否则可能出现非真实的阴性推断结论。

1.4 给出总体标准差σ或总体率π的估计值。它们分别反映计量数据和计数数据的变异程度。一般是根据前人经验或文献报道作出估计。如果没有前人经验或文献报道作为依据,可通过预实验取得样本的标准差s或样本率P分别作为σ和π的估计值。σ的估计值越大,π的估计值越接近0.5,所需样本含量越大。

在对以上统计学参数作出规定或估计的前提下,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推断内容选用相应的公式计算出所需样本含量。由于在同样的要求和条件下完全随机设计(成组设计)所需样本含量最大,故一般都要按完全随机设计作出样本含量的估计。

2 常用的估计样本含量的方法

2.1 两样本均数比较时样本含量估计方法

(1)两样本例数要求相等时可按下列公式估算每组需观察的例数n。

n=2*[(α+β)σ/δ]^2 (公式1)

式中δ为要求的区分度,σ为总体标准差或其估计值s,α、β分别是对应于α和β的u值,可由t界值表,自由度υ=∞-行查出来,α有单侧、双侧之分,β只取单侧值。

例1:某医师研究一种降低高血脂患者胆固醇药物的临床疗效,以安慰剂作对照。事前规定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多降低0.5 mmol/L以上,才有推广应用价值。而且由有关文献中查到高血脂患者胆固醇值的标准差为0.8 mmol/L,若要求犯Ⅰ类错误的的概率不超过5%,犯Ⅱ类错误的概率不超过10%,且要两组例数相等则每组各需观察多少例?

本例δ=0.5 mmol/L,σ=0.8mmol/L,α=0.05,β=0.10,1-β=0.90,查t界值表自由度为∞一行得单侧t0.05=1.645,t0.1=1.282,代入公式(1)

n=2*[(1.645+1.282)×0.8/0.5]^2=44

故要达到上述要求,两组至少各需观察44例。

(2)两样本例数要求呈一定比例(n2/n1=c)时,可按下列公式求出n1,再按比例求出n2=c*n1。

n1=[(α+β)σ/δ]^2*(1+C)/C (公式2)

例2:对例1资料如一切要求都维持不变,但要求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例数呈2∶1比例(即C=2),问两组各需观察多少例?

n1=[(1.645+1.282)×0.8/0.5]^2×(1+2)/2 =33(例)(对照组所需例数)

n2=2×33=66(例)(试验组所需例数。)

两组共需观察99例多于两组例数相等时达到同样要求时两组所需观察的总例数2×44=88。

2.2 配对设计计量资料样本含量(对子数)估计方法

配对设计包括异体配对、自身配对、自身前后配对及交叉设计的自身对照,均可按下列公式进行样本含量估计。

n=[(α+β)σd/δ]^2 (公式3)

式中δ、α、β的含义同前,σd为每对差值的总体标准差或其估计值sd。

例3:某医院采用自身前后配对设计方案研究某治疗矽肺药物能否有效地增加矽肺患者的尿矽排出量。事前规定服药后尿矽排出量平均增加35.6 mmol/L以上方能认为有效,根据预试验得到矽肺患者服药后尿矽排出量增加值的标准差sd

=89.0 mmol/L,现在要求推断时犯Ⅰ类错误的概率控制在0.05以下(单侧),犯Ⅱ类错误的概率控制在0.1以下,问需观察多少例矽肺病人?

本例δ=35.6 mmol/L,sd=89.0 mmol/L,α=0.05,β=0.10。1-β=0.90,单侧t0.05=1.645,t0.1=1.282,代入公式(3)得到。

n=[(1.645+1.282)×89/35.6]^2=54(例)

故可认为如该药确实能达到平均增加尿矽排出量在35.6 mmol/L以上,则只需观察54例病人就能有90%的把握,按照α=0.05的检验水准得出该药有增加矽肺病人尿矽作用的正确结论。

2.3 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时样本含量估计方法

可按下式估算所需样本含量n。

n=[(α+β)σ/δ]^2 (公式4)

例4:已知血吸虫病人血红蛋白平均含量为90g/L,标准差为25g/L,现欲观察呋喃丙胺治疗后能否使血红蛋白增加,事先规定血红蛋白增加10g/L以上才能认为有效,推断结论犯Ⅰ类错误的概率α(双侧)不得超过0.05,犯Ⅱ类错误的概率β不得超过0.10,问需观察多少例病人?

本例δ=10g/L,σ=25g/L,0.05=1.96(双侧),0.10=1.282代入公式(4)得:

n=[(1.960+1.282)×25/10]^2=66(例)

故如果呋喃丙胺确实能使血吸虫病人血红蛋白平均含量增加10g/L以上,则只需观察66例就可以有90%的把握在α=0.05检验水准上得出有增加血吸虫病人血红蛋白平均含量的结论。

(摘自疑难病杂志网站)

(完整版)样本量计算(DOC)

1.估计样本量的决定因素 1.1资料性质 计量资料如果设计均衡,误差控制得好,样本可以小于30例;计数资料即使误差控制严格,设计均衡,样本需要大一些,需要30-100例。 1.2研究事件的发生率 研究事件预期结局出现的结局(疾病或死亡),疾病发生率越高,所需的样本量越小,反之就要越大。 1.3 1.4 1.5 度为 1.6 1.7 1.8双侧检验与单侧检验 采用统计学检验时,当研究结果高于和低于效应指标的界限均有意义时,应该选择双侧检验,所需 样本量就大;当研究结果仅高于或低于效应指标的界限有意义时,应该选择单侧检验,所需样本量 就小。当进行双侧检验或单侧检验时,其α或β的Ua?界值通过查标准正态分布的分位数表即可得到。

2.样本量的估算 由于对变量或资料采用的检验方法不同,具体设计方案的样本量计算方法各异,只有通过查阅资料,借鉴他人的经验或进行预实验确定估计样本量决定因素的参数,便可进行估算。 护理中的量性研究可以分为3种类型:①描述性研究:如横断面调查,目的是描述疾病的分布情况或现况调查;②分析性研究:其目的是分析比较发病的相关因素或影响因素;③实验性研究:即队列研究或干预实验。研究的类型不同,则样本量也有所不同。 2.1描述性研究 例. =0.1, 2.2 2.2.1探索有关变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有关变量影响因素研究的样本量大多是根据统计学变量分析的要求,样本数至少是变量数的5-10倍。例如,如果研究肺结核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首先要考虑影响因素有几个,然后通过文献回顾,可知约有12个预测影响变量,如年龄、性别、婚姻、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医疗付费方式、病程、排菌、喀血、结核中毒症状、心理健康、社会支持,那么研究的变量就可以在60-120例。这是一种较为简便的估算样本量的方法,在获得相关文献支持下,最好根据公式计算,计量

临床试验样本量的估算

临床试验样本量的估算 样本量的估计涉及诸多参数的确定,最难得到的就是预期的或者已知的效应大小(计数资料的率差、计量资料的均数差值),方差(计量资料)或合并的率(计数资料各组的合并率),一般需通过预试验或者查阅历史资料和文献获得,不过很多时候很难得到或者可靠性较差。因此样本量估计有些时候不是想做就能做的。SFDA的规定主要是从安全性的角度出发,保证能发现多少的不良反应率;统计的计算主要是从power出发,保证有多少把握能做出显著来。 但是中国的国情?有多少厂家愿意多做? 建议方案里这么写: 从安全性角度出发,按照SFDA××规定,完成100对有效病例,再考虑到脱落原因,再扩大20%,即120对,240例。 或者: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试验,只有显示试验药优于安慰剂时才可认为试验药有效,根据预试验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5.0%和42.9%,则每个治疗组中能接受评价的病人样本数必须达到114例(总共228例),这样才能在单侧显著性水平为5%、检验功效为90%的情况下证明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假设因调整意向性治疗人群而丢失病例达10%,则需要纳入病人的总样本例数为250例。 非劣性试验(α=0.05,β=0.2)时:

计数资料: 平均有效率(P)等效标准(δ) N= 公式:N=12.365×P(1-P)/δ2 计量资料: 共同标准差(S)等效标准(δ) N= 公式:N=12.365× (S/δ)2 等效性试验(α=0.05,β=0.2)时: 计数资料: 平均有效率(P)等效标准(δ) N= 公式:N=17.127×P(1-P)/δ2 计量资料: 共同标准差(S)等效标准(δ) N= 公式:N=17.127× (S/δ)2 上述公式的说明: 1) 该公式源于郑青山教授发表的文献。 2) N 是每组的估算例数N1=N2,N1 和N2 分别为试验药和参比药的例数; 3) P 是平均有效率,

最新【科研】如何确定临床实验设计中的样本量资料

科研】如何确定临床实验设计中的样本量? 在临床实验研究中,无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都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受试对象。这是因为同一种实验处理在不同的受试对象身上表现出的实验效应是存在着变异的。仅凭一次实验观测结果或单个受试者所表现出来的实验效应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必须通过一定数量的重复观测才能把研究总体真实的客观规律性显示出来,并且可以对抽样误差做出客观地估计。但重复观测次数越多(即样本含量越大)试验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越多,可能会使试验研究成为不可能。而且,样本含量过大还会增加控制试验观测条件的难度,有可能引入非随机误差,给观测结果带来偏性(bias) 。所以在实验设计中落实重复原则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科学合理确定样本量。由于在各对比组例数相等时进行统计推断效能最高,因此多数情况下都是按各组样本含量相等来估计。但在个别情况下,也可能要求各组样本含量按一定比例来估计。 1 与样本含量估计有关的几个统计学参数在估计样本含量之前,首先要对以下几个统计学参数加以确定或作出估计。 1.1规定有专业意义的差值3,即所比较的两总体参数值相差多大以上才有专业意义。3 是根据实验目的人为规定的, 但必须有一定专业依据。习惯上把8称为分辨力或区分度。 8值越小表示对二个总体参数差别的区分度越强,因而所需样本含量也越大。

1.2确定作统计推断时允许犯I类错误(“弃真”的的误率a,即当对比的双方总体参数值没有差到8。但根据抽样观测 结果错误地得出二者有差别的推断结论的可能性,a 确定的 越小,所需样本含量越大。在确定a时还要注意明确是单侧 检验的a,还是双侧检验的a。在同样大小的a条件下;双侧检验要比单侧检验需要更大的样本含量。 1.3提出所期望的检验效能power,用1- B表示。B为允许犯H类错误(“取伪”的错误概率。检验效能就是推断结论不犯H类错误的概率1- B称把握度。即当对比双方总体参数值间差值确实达到8以上时,根据抽样观测结果在规定的a水准上能正确地作出有差别的推断结论的可能性。在科研设计中常把1- B定为0.90或0.80。一般来说1- B不宜低于0.75 , 否则可能出现非真实的阴性推断结论。 1.4给出总体标准差c或总体率n的估计值。它们分别反映计量数据和计数数据的变异程度。一般是根据前人经验或文献报道作出估计。如果没有前人经验或文献报道作为依据, 可通过预实验取得样本的标准差s或样本率P分别作为c和n的估计值。c的估计值越大,n的估计值越接近0.5 ,所需样本含量越大。 在对以上统计学参数作出规定或估计的前提下,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推断内容选用相应的公式计算出所需样本含量。由于在同样的要求和条件下完全随机设计(成组设计)所需样本含 量最大,故一般都要按完全随机设计作出样本含量的估计。

样本量计算修订稿

样本量计算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1.估计样本量的决定因素 资料性质 计量资料如果设计均衡,误差控制得好,样本可以小于30例; 计数资料即使误差控制严格,设计均衡, 样本需要大一些,需要30-100例。 研究事件的发生率 研究事件预期结局出现的结局(疾病或死亡),疾病发生率越高,所需的样本量越小,反之就要越大。 研究因素的有效率 有效率越高,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数值差异越大,样本量就可以越小,小样本就可以达到统计学的显着性,反之就要越大。 显着性水平 即假设检验第一类(α)错误出现的概率。为假阳性错误出现的概率。α越小,所需的样本量越大,反之就要越小。α水平由研究者具情决定,通常α取或。 检验效能 检验效能又称把握度,为1-β,即假设检验第二类错误出现的概率,为假阴性错误出现的概率。即在特定的α水准下,若总体参数之间确实存在着差别,此时该次实验能发现此差别的概率。检验效能即避免假阴性的能力,β越小,检验效能越高,所需的样本量越大,反之就要越小。β水平由研究者具情决定,通常取β为,或。即1-β=,或,也就是说把握度为80%,90%或95%。 容许的误差(δ) 如果调查均数时,则先确定样本的均数( )和总体均数(m)之间最大的误差为多少。容许误差越小,需要样本量越大。一般取总体均数(1-α)可信限的一半。 总体标准差(s) 一般因未知而用样本标准差s代替。 双侧检验与单侧检验 采用统计学检验时,当研究结果高于和低于效应指标的界限均有意义时,应该选择双侧检验,所需样本量就大; 当研究结果仅高于或低于效应指标的界限有意义时,应该选择单侧检验,所需样本量就小。当进行双侧检验或单侧检验时,其α或β的Ua界值通过查标准正态分布的分位数表即可得到。

-临床试验中的随机分组方法

正确使用随机分组是取得比较组间初始可比性、避免选择性偏倚的保证。随机化分组的方法有多种,但真正的随机化应符合下列原则: (1)医生和患者不能事先知道或 决定患者将分配到哪一组接受治疗; (2)医生和患者都不能从一个患者已经进入的组 别推测出下一个患者将分配到哪一组。随机序列的产生可以采用计算机、计算 器、随机数字表和抛硬币的方法来实现。其随机分组方法包括: 简单随机 化( simple rando mizaton)、区组随机化( blockrandomi zation )、分段(或分层) 随机化( stratifiedrandomization)、分层区组随机 化( stratified blockrandomization) 及动态随机化( dy namicrandomization)等。 1. 1 简单随机化分组 简单随机化分组又称为完全随机化分组,是对研究对象直接进行随机分组,常通过 掷硬币或随机数字表,或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来进行随机化,在事先或者实施过程中 不作任何限制和干预或调整。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对小样本试验操作起来很简单,但是如果研究对象例数较少时,则各组例数会出现不平衡现象。例如,掷硬 币的方法在小样本的试验中由于随机误差难以保证组间病例数的均衡。有研究表明, 当总例数为100时,每组刚好50例的概率仅为8%。因此,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以及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使分组后各组例数相等。 操作步骤: (1)编号: 将N个实验单位从1 到N 编号。动物可按体重大小,患者可按预 计的样本量编号;(2)获取随机数字: 从随机数字表中任意一个数开始,沿同一方向顺序获取每个实验单位一个随机数字; (3)求余数: 随机数除以组数求余数。若整除则余数取组数; (4)分组: 按余数分组; (5)调整: 假如共有n例待调整,需要从中抽取1例,便 续抄一个随机数,除以n后将得到的余数作为所抽实验单位的序号(若整除则余数为n)。例1: 欲将15例病例随机等分到3个组中去。方法:从随机数字表中任意选择起始数, 现将从第5行第5列开始向右的随机数按随机数余数分组的分类结果列于表1中。第一次分组后,甲组6例,乙组5例,丙组4例。由于各组例数不等,须将甲组调整1例到丙组。因此,继续查随机数字表,下一个随机数字为58。58 /3余1,因此继续查随机数字表,下一个随机数字为58。58 /3余1,因此,将第1 例从甲组调整到丙组中去。

临床试验样本量的估算

临床试验样本量的估算样本量的估计涉及诸多参数的确定,最难得到的就是预期的或者已知的效应大小(计数资料的率差、 计量资料的均数差值),方差(计量资料)或合并的率(计数资料各组的合并率),一般需通过预试验或者查阅历史资料和文献获得,不过很多时候很难得到或者可靠性较差。因此样本量估计有些时候不是想做就能做的。SFDA的规定主要是从安全性的角度出发,保证能发现多少的不良反应率;统计的计算主要是从power 出发,保证有多少把握能做出显著来。 但是中国的国情有多少厂家愿意多做 建议方案里这么写: 从安全性角度出发,按照SFDA××规定,完成100 对有效病例,再考虑到脱落原因,再扩大20%,即120 对,240 例。或者: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试验,只有显示试验药优于安慰剂时才可认为试验药有效,根据预试验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和%,则每个治疗组中能接受评价的病人样本数必须达到114 例(总共228 例),这样才能在单侧显著性水平为5%、检验功效为90%的情况下证明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假设因调整意向性治疗人群而丢失病例达10%,则需要纳入病人的总样本例数为250 例。

非劣性试验(α=,β=)时:计数资料: 平均有效率(P) N= 公式:N=×P(1 - P)/ δ2 计量资料: 共同标准差(S) N= 公式:N=× (S/ δ)2 等效性试验(α=,β=)时:计数资料: 平均有效率(P) N= 公式:N=×P(1 - P)/ δ2 计量资料: 共同标准差(S) N= 公式:N=× (S/ δ)2 上述公式的说明:等效标准(δ) 等效标准(δ)等效标准(δ) 等效标准(δ) 1)该公式源于郑青山教授发表的文献。 2)N 是每组的估算例数N1=N2,N1 和N2 分别为试验药和参比药的例数;

样本量计算(DOC)

1.估计样本量的决定因素 1.1 资料性质 计量资料如果设计均衡,误差控制得好,样本可以小于30例; 计数资料即使误差控制严格,设计均衡, 样本需要大一些,需要30-100例。 1.2 研究事件的发生率 研究事件预期结局出现的结局(疾病或死亡),疾病发生率越高,所需的样本量越小,反之就要越大。 1.3 研究因素的有效率 有效率越高,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数值差异越大,样本量就可以越小,小样本就可以达到统计学的显著性,反之就要越大。 1.4 显著性水平 即假设检验第一类(α)错误出现的概率。为假阳性错误出现的概率。α越小,所需的样本量越大,反之就要越小。α水平由研究者具情决定,通常α取0.05或0.01。 1.5 检验效能 检验效能又称把握度,为1-β,即假设检验第二类错误出现的概率,为假阴性错误出现的概率。即在特定的α水准下,若总体参数之间确实存在着差别,此时该次实验能发现此差别的概率。检验效能即避免假阴性的能力,β越小,检验效能越高,所需的样本量越大,反之就要越小。β水平由研究者具情决定,通常取β为0.2,0.1或0.05。即1-β=0.8,0.1或0.95,也就是说把握度为80%,90%或95%。 1.6 容许的误差(δ) 如果调查均数时,则先确定样本的均数( )和总体均数(m)之间最大的误差为多少。容许误差越小,需要样本量越大。一般取总体均数(1-α)可信限的一半。 1.7 总体标准差(s) 一般因未知而用样本标准差s代替。 1.8 双侧检验与单侧检验 采用统计学检验时,当研究结果高于和低于效应指标的界限均有意义时,应该选择双侧检验,所需样本量就大; 当研究结果仅高于或低于效应指标的界限有意义

【科研】如何确定临床实验设计中的样本量

【科研】如何确定临床实验设计中的样本量? 在临床实验研究中,无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都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受试对象。这是因为同一种实验处理在不同的受试对象身上表现出的实验效应是存在着变异的。仅凭一次实验观测结果或单个受试者所表现出来的实验效应说明 不了什么问题。必须通过一定数量的重复观测才能把研究总体真实的客观规律性显示出来,并且可以对抽样误差做出客观地估计。但重复观测次数越多(即样本含量越大)试验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越多,可能会使试验研究成为不可能。而且,样本含量过大还会增加控制试验观测条件的难度,有可能引入非随机误差,给观测结果带来偏性(bias)。所以在实验设计中落实重复原则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 科学合理确定样本量。由于在各对比组例数相等时进行统计推断效能最高,因此多数情况下都是按各组样本含量相等来估计。但在个别情况下,也可能要求各组样本含量按一定比例来估计。 1 与样本含量估计有关的几个统计学参数 在估计样本含量之前,首先要对以下几个统计学参数加以确定或作出估计。 1.1 规定有专业意义的差值δ,即所比较的两总体参数值相差多大以上才有专业意义。δ是根据实验目的人为规定的,

但必须有一定专业依据。习惯上把δ称为分辨力或区分度。δ值越小表示对二个总体参数差别的区分度越强,因而所需样本含量也越大。 1.2 确定作统计推断时允许犯Ⅰ类错误(“弃真”的错误)的概 率α,即当对比的双方总体参数值没有差到δ。但根据抽样观测结果错误地得出二者有差别的推断结论的可能性,α确定的越小,所需样本含量越大。在确定α时还要注意明确是单侧检验的α,还是双侧检验的α。在同样大小的α条件下;双侧检验要比单侧检验需要更大的样本含量。 1.3 提出所期望的检验效能power,用1-β表示。β为允许犯Ⅱ类错误(“取伪”的错误)的概率。检验效能就是推断结论不犯Ⅱ类错误的概率1-β称把握度。即当对比双方总体参数值间差值确实达到δ以上时,根据抽样观测结果在规定的α水准上能正确地作出有差别的推断结论的可能性。在科研设计中常把1-β定为0.90或0.80。一般来说1-β不宜低于0.75,否则可能出现非真实的阴性推断结论。 1.4 给出总体标准差σ或总体率π的估计值。它们分别反映计量数据和计数数据的变异程度。一般是根据前人经验或文献报道作出估计。如果没有前人经验或文献报道作为依据,可通过预实验取得样本的标准差s或样本率P分别作为σ和π的估计值。σ的估计值越大,π的估计值越接近0.5,所需样本含量越大。

样本量计算方法

样本量及其计算依据: 根据现有文献[Gerald Holtmann,Nicholas Talley,Tobias Liebregts,Birgit Adam,Christopher Parow.A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itopride in functional dyspepsia.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6;(8):832-840],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接受伊托必利50mg组治疗后,其NDI改善值的均数为18.0,本研究期望针刺本经取穴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NDI改善值的均数为15.0,本研究共设了6个组别,检验水准α=0.05,检验效能1-β=0.90,采用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的样本含量估计公式(王家良主编《临床流行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P142)进行样本量的估算,公式如下: k ψ2(Εs j2/k) n= j=1 k = Ε( X j- x ) 2/(k-l) j=1 通过公式计算,每组所需样本数n=77例,按15%的脱失率计算,每个组应不少于89例,6组应不少于534例。 样本量及其计算依据: 若分为三组或三组以上,采用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的样本含量估计公式(王家良主编《临床流行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P142)进行样本量的估算,公式如下: k ψ2(Εs j2/k) n=

k = Ε(?X j- x ) 2/(k-l) k为研究所用的组数,?X j, s i各为每组的均数与标准差的估计值,x=Ε?X j/k,ψ为界值,可通过查阅ψ值表得到。

样本量计算

样本量计算 调查研究中样本量的确定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研究者常常会遇到这样得问题:“要掌握总体(population)情况,到底需要多少样本量(sample)?”,或者说“我要求调查精度达到95%,需要多少样本量?”。对此,我往往感到难以回答,因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研究的对象,研究的主要目的,抽样方法,调查经费…。本文将根据自己的经验,探讨在调查研究中确定调查所需样本量的一些基本方法,相信这些方法对于其他的社会调查研究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确定样本量的基本公式 在简单随机抽样的条件下,我们在统计教材中可以很容易找到确定调查样本量的公式: Z2 S2 n = ------------ (1) d2 其中: n代表所需要样本量 Z:置信水平的Z统计量,如95%置信水平的Z统计量为1.96,99%的Z为2.68。 S:总体的标准差; d :置信区间的1/2,在实际应用中就是容许误差,或者调查误差。 对于比例型变量,确定样本量的公式为: Z2 ( p ( 1-p)) n = ----------------- (2) d2 其中: n :所需样本量 z:置信水平的z统计量,如95%置信水平的Z统计量为1.96,99%的为2.68

p:目标总体的比例期望值 d:置信区间的半宽 关于调查精度 通常我们所说的调查精度可能有两种表述方法:绝对误差数与相对误差数。如对某市的居民进行收入调查,要求调查的人均收入误差上下不超过50元,这是绝对数表示法,这个绝对误差也就是公式(1)中置信区间半宽d。 而相对误差则是绝对误差与样本平均值的比值。例如我们可能要求调查收入与真实情况的误差不超过1%。假定调查城市的真实人均收入为10000元,则相对误差的绝对数是100元。 公式的应用方法 对于公式的应用,一些参数是我们可以事先确定的:Z值取决于置信水平,通常我们可以考虑95%的置信水平,那么Z=1.96;或者99%,Z=2.68。然后可以确定容许误差d(或者说精度),即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指定置信区间的半宽度d。因此,公式应用的关键是如何确定总体的标准差S。如果我们可以估计出总体的方差(标准差),那么我们可以根据公式计算出样本量: 例如:要了解该城市的居民收入,假定我们知道该市居民收入的标准差为1500,要求的调查误差不超过100元,则在95%的置信水平下,所需的样本量为 n=1.962*15002/1002=8,643,600/10,000=864 即需要调查的样本量为864个。 最大样本量 以上公式只是理论上的,在实际调查中确定合理的样本量,必须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由于人们通常缺乏对标准差的感性认识,因此对标准差的估计往往是最难的。总体的标准差是123,还是765?如果没有一点对样本的先验知识,那么对标准差的估计是不可能的。好在我们通常能对变量的平均值进行估计,如我们通过历史资料估计该地区目前的年人均收入大致为10,000元,那么根据统计学知识,我们引入变异系数的概念: 变异系数V=标准差S/平均值X<= 1 因此,我们知道人均收入的标准差应该小于平均值,就是说标准差应该在10000以下。当然,这对于我们确定样本量还不能起太大的作用。然而如果我们采用相对误差表述的精度,对公

临床试验样本量的估算

临床试验样本量的估算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临床试验样本量的估算 样本量的估计涉及诸多参数的确定,最难得到的就是预期的或者已知的效应大小(计数资料的率差、计量资料的均数差值),方差(计量资料)或合并的率(计数资料各组的合并率),一般需通过预试验或者查阅历史资料和文献获得,不过很多时候很难得到或者可靠性较差。因此样本量估计有些时候不是想做就能做的。SFDA的规定主要是从安全性的角度出发,保证能发现多少的不良反应率;统计的计算主要是从power出发,保证有多少把握能做出显着来。 但是中国的国情有多少厂家愿意多做 建议方案里这么写: 从安全性角度出发,按照SFDA××规定,完成100对有效病例,再考虑到脱落原因,再扩大20%,即120对,240例。 或者: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试验,只有显示试验药优于安慰剂时才可认为试验药有效,根据预试验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和%,则每个治疗组中能接受评价的病人样本数必须达到114例(总共228例),这样才能在单侧显着性水平为5%、检验功效为90%的情况下证明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假设因调整意向性治疗人群而丢失病例达10%,则需要纳入病人的总样本例数为250例。 非劣性试验(α=,β=)时:

计数资料: 平均有效率(P)等效标准(δ) N= 公式:N=×P(1-P)/δ2 计量资料: 共同标准差(S)等效标准(δ) N= 公式:N=× (S/δ)2 等效性试验(α=,β=)时: 计数资料: 平均有效率(P)等效标准(δ) N= 公式:N=×P(1-P)/δ2 计量资料: 共同标准差(S)等效标准(δ) N= 公式:N=× (S/δ)2 上述公式的说明: 1) 该公式源于郑青山教授发表的文献。 2) N 是每组的估算例数N1=N2,N1 和N2 分别为试验药和参比药的例数; 3) P 是平均有效率,

诊断试验

诊断试验(diagnostictest): 应用物理学的、生物化学的、血清免疫学的检查,临床检查和医疗器械检查,对疾病和健康状况提供信息的试验。一种好的诊断方法要求真实、可靠、快速、安全、无损伤、费用低。诊断试验的评价也是临床流行病学中重要组成内容之一。 第一节重要性 1、对诊断试验进行科学的评价能正确认识其临床应用价值。 2、科学地评价诊断试验是临床医生选择诊断试验的基础 诊断试验科学性评价 ①??试验是否与金标准试验进行“盲法”比较? ②??是否每个被测者都做参照试验进行评价? ③?所研究病人样本是否包括临床试验中将使用该诊断试验的各种病人? ④??诊断试验的精确性(方法介绍详细、结果重复性好) 临床上诊断试验主要用于 (1)诊断疾病 (2)筛检疾病:筛检原则 1)筛检的疾病是重大社会问题 2)能显着改善其预后 3)有足够的领先时间。领先时间指的是从筛检发现到该病人因症状而去就诊的时间间隔4)筛检试验方法快速、简易、价廉、安全、可靠、灵敏、特异、有效、能被受试者接受(3)疾病随访 (4)判断疾病严重程度 (5)估计愈后 (6)估计对治疗的反应 诊断试验评价的目的 ?怎样开展诊断试验研究 ?怎样阅读和评价有关诊断试验的文章 ?临床和科研工作中怎样选择诊断试验 –诊断疾病:灵敏度和特异度高 –筛检无症状患者:简便、经济、安全易接受 –疾病随访:重复性好,影响因素少 –判定疾病的严重程度;估计疾病的临床过程及其预后;估计对治疗的反应;测定目前对治疗的实际反应 临床医生对一系列的检查事先要有计划,一般将最便宜、最无创伤的检查放在最先做。 第二节研究设计方法 1、确定“金标准”金标准:是指当前医学界公认的可以明确肯定或排除某种疾病的最可靠 的诊断方法。 2、选择研究对象 1)原则:代表性 2)病例组:按金标准确诊为“有病”的病例,包括各种类型的病人。 3)对照组:按金标准确诊为无目标疾病的其他病例,特别是与该病容易混淆的病例。正常人一般不宜纳入对照组。

临床医学研究对象样本量的估计

临床医学研究对象样本量的估计 宁夏医学杂志副主编蒋兴国 临床医学研究没有绝对的样本量标准,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研究要求和研究资料决定了样本量。一般而言,样本越小,结果的估计越精确。但样本过大或过小均可影响研究的可行性。因此,科学地确定样本量可增加研究的可靠性,得到可信的研究结果。 1.估计样本量的决定因素[1] 1.1 资料性质 计量资料如果设计均衡,误差控制得好,样本可以小于30例; 计数资料即使误差控制严格,设计均衡, 样本需要大一些,需要30-100例。 1.2 研究事件的发生率 研究事件预期结局出现的结局(疾病或死亡),疾病发生率越高,所需的样本量越小,反之就要越大。 1.3 研究因素的有效率 有效率越高,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数值差异越大,样本量就可以越小,小样本就可以达到统计学的显著性,反之就要越大。 1.4 显著性水平 即假设检验第一类(α)错误出现的概率。为假阳性错误出现的概率。α越小,所需的样本量越大,反之就要越小。α水平由研究者具情决定,通常α取0.05或0.01。 1.5 检验效能 检验效能又称把握度,为1-β,即假设检验第二类错误出现的概率,为假阴性错误出现的概率。即在特定的α水准下,若总体参数之间确实存在着差别,此时该次实验能发现此差别的概率。检验效能即避免假阴性的能力,β越小,

检验效能越高,所需的样本量越大,反之就要越小。β水平由研究者具情决定,通常取β为0.2,0.1或0.05。即1-β=0.8,0.1或0.95,也就是说把握度为80%,90%或95%。 1.6 容许的误差(δ) 如果调查均数时,则先确定样本的均数( )和总体均数(m)之间最大的误差为多少。容许误差越小,需要样本量越大。一般取总体均数(1-α)可信限的一半。 1.7 总体标准差(s) 一般因未知而用样本标准差s代替。 1.8 双侧检验与单侧检验 采用统计学检验时,当研究结果高于和低于效应指标的界限均有意义时,应该选择双侧检验,所需样本量就大; 当研究结果仅高于或低于效应指标的界限有意义时,应该选择单侧检验,所需样本量就小。当进行双侧检验或单侧检验时,其α或β的U a界值通过查标准正态分布的分位数表即可得到。 表1 标准正态分布的分位数表

临床试验样本量的估算

临床试验样本量的估算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临床试验样本量的估算 样本量的估计涉及诸多参数的确定,最难得到的就是预期的或者已知的效应大小(计数资料的率差、计量资料的均数差值),方差(计量资料)或合并的率(计数资料各组的合并率),一般需通过预试验或者查阅历史资料和文献获得,不过很多时候很难得到或者可靠性较差。因此样本量估计有些时候不是想做就能做的。SFDA的规定主要是从安全性的角度出发,保证能发现多少的不良反应率;统计的计算主要是从power出发,保证有多少把握能做出显着来。 但是中国的国情有多少厂家愿意多做 建议方案里这么写: 从安全性角度出发,按照SFDA××规定,完成100对有效病例,再考虑到脱落原因,再扩大20%,即120对,240例。 或者: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试验,只有显示试验药优于安慰剂时才可认为试验药有效,根据预试验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和%,则每个治疗组中能接受评价的病人样本数必须达到114例(总共228例),这样才能在单侧显着性水平为5%、检验功效为90%的情况下证明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假设因调整意向性治疗人群而丢失病例达10%,则需要纳入病人的总样本例数为250例。 非劣性试验(α=,β=)时: 计数资料: 平均有效率(P) ? ? ? 等效标准(δ) N=

公式:N=×P(1-P)/δ2 计量资料: 共同标准差(S) ? ? ? ? ? 等效标准(δ) N= 公式:N=× (S/δ)2 等效性试验(α=,β=)时: 计数资料: 平均有效率(P) ? ? ? ? 等效标准(δ) N= 公式:N=×P(1-P)/δ2 计量资料: 共同标准差(S) ? ? ? ? 等效标准(δ) N= 公式:N=× (S/δ)2 上述公式的说明: 1) ? ? 该公式源于郑青山教授发表的文献。 2) ? ? N 是每组的估算例数N1=N2,N1 和N2 分别为试验药和参比药的例数; 3) ? ? P 是平均有效率, 4) ? ? S 是估计的共同标准差, 5) ? ? δ 是等效标准。 6) ? ? 通常都规定α=,β=(把握度80%)

临床试验样本量的估算

临床试验样本量的估算

临床试验样本量的估算 样本量的估计涉及诸多参数的确定,最难得到的就是预期的或者已知的效应大小(计数资料的率差、计量资料的均数差值),方差(计量资料)或合并的率(计数资料各组的合并率),一般需通过预试验或者查阅历史资料和文献获得,不过很多时候很难得到或者可靠性较差。因此样本量估计有些时候不是想做就能做的。SFDA的规定主要是从安全性的角度出发,保证能发现多少的不良反应率;统计的计算主要是从power出发,保证有多少把握能做出显著来。 但是中国的国情?有多少厂家愿意多做? 建议方案里这么写: 从安全性角度出发,按照SFDA××规定,完成100对有效病例,再考虑到脱落原因,再扩大20%,即120对,240例。 或者: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试验,只有显示试验药优于安慰剂时才可认为试验药有效,根据预试验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5.0%和42.9%,则每个治疗组中能接受评价的病人样本数必须达到114例(总共228例),这样才能在单侧显著性水平为5%、检验功效为90%的情况下证明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假设因调整意向性治疗人群而丢失病例达10%,则需要纳入病人的总样本例数为250例。 非劣性试验(α=0.05,β=0.2)时:

计数资料: 平均有效率(P)等效标准(δ) N= 公式:N=12.365×P(1-P)/δ2 计量资料: 共同标准差(S)等效标准(δ) N= 公式:N=12.365× (S/δ)2 等效性试验(α=0.05,β=0.2)时: 计数资料: 平均有效率(P)等效标准(δ) N= 公式:N=17.127×P(1-P)/δ2 计量资料: 共同标准差(S)等效标准(δ) N= 公式:N=17.127× (S/δ)2 上述公式的说明: 1) 该公式源于郑青山教授发表的文献。 2) N 是每组的估算例数N1=N2,N1 和N2 分别为试验药和参比药的例数; 3) P 是平均有效率,

样本量计算(DOC)

1. 估计样本量的决定因素 1.1 资料性质 计量资料如果设计均衡 ,误差控制得好 ,样本可以小于 30例; 计数资料即使误差控制严格,设计均衡, 样本需要大一些 ,需要30-100 例。 1.2 研究事件的发生率研究事件预期结局出现的结局(疾病或死亡),疾病发生率越高,所需的样本量越小,反之就要越大。 1.3 研究因素的有效率 有效率越高,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数值差异越大,样本量就可以越小,小样本就可以达到统计学的显著性,反之就要越大。 1.4 显著性水平 即假设检验第一类(a)错误出现的概率。为假阳性错误出现的概率。a越小,所需的样本量越大,反之就要越小。a水平由研究者具情决定,通常a取0.05 或 0.01 。 1.5 检验效能 检验效能又称把握度,为1-B,即假设检验第二类错误出现的概率,为假阴性错误出现的概率。即在特定的a水准下,若总体参数之间确实存在着差别,此时该次实验能发现此差别的概率。检验效能即避免假阴性的能力,B越小,检验效能越高,所需的样本量越大,反之就要越小。B水平由研究者具情决定,通常取 B为0.2,0.1或0.05。即1—B =0.8,0.1或0.95,也就是说把握度为80% 90%或95%。 1.6容许的误差(S) 如果调查均数时,则先确定样本的均数()和总体均数(m)之间最大的误差为多少。容许误差越小,需要样本量越大。一般取总体均数(1— a )可信限的一半。 1.7 总体标准差(s) 一般因未知而用样本标准差 s 代替。 1.8 双侧检验与单侧检验 采用统计学检验时 ,当研究结果高于和低于效应指标的界限均有意义时 , 应该选择双侧检验 , 所需样本量就大 ; 当研究结果仅高于或低于效应指标的界限有意义

临床试验样本量的估算

临床试验样本量的估算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临床试验样本量的估算 样本量的估计涉及诸多参数的确定,最难得到的就是预期的或者已知的效应大小(计数资料的率差、计量资料的均数差值),方差(计量资料)或合并的率(计数资料各组的合并率),一般需通过预试验或者查阅历史资料和文献获得,不过很多时候很难得到或者可靠性较差。因此样本量估计有些时候不是想做就能做的。SFDA的规定主要是从安全性的角度出发,保证能发现多少的不良反应率;统计的计算主要是从power出发,保证有多少把握能做出显着来。 但是中国的国情有多少厂家愿意多做 建议方案里这么写: 从安全性角度出发,按照SFDA××规定,完成100对有效病例,再考虑到脱落原因,再扩大20%,即120对,240例。 或者: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试验,只有显示试验药优于安慰剂时才可认为试验药有效,根据预试验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和%,则每个治疗组中能接受评价的病人样本数必须达到114例(总共228例),这样才能在单侧显着性水平为5%、检验功效为90%的情况下证明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假设因调整意向性治疗人群而丢失病例达10%,则需要纳入病人的总样本例数为250例。 非劣性试验(α=,β=)时: 计数资料: 平均有效率(P)等效标准(δ) N=

公式:N=×P(1-P)/δ2 计量资料: 共同标准差(S)等效标准(δ) N= 公式:N=× (S/δ)2 等效性试验(α=,β=)时: 计数资料: 平均有效率(P)等效标准(δ) N= 公式:N=×P(1-P)/δ2 计量资料: 共同标准差(S)等效标准(δ) N= 公式:N=× (S/δ)2 上述公式的说明: 1) 该公式源于郑青山教授发表的文献。 2) N 是每组的估算例数N1=N2,N1 和N2 分别为试验药和参比药的例数; 3) P 是平均有效率, 4) S 是估计的共同标准差, 5) δ是等效标准。 6) 通常都规定α=,β=(把握度80%)

实例教程 手把手教你计算样本量

实例教程:手把手教你计算样本量 作者:张耀文 小玲看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篇文章[1]后,有些地方不明白,于是来找小咖讨论。 小玲:我觉得这个研究做的棒棒哒,但有一点没看明白,就是原文中统计方法部分的样本量计算到底写了个啥: 小咖:你没看明白就对了。这段话确实没有讲明白样本量到底怎么计算来的。你应该去看看这个研究的Protocol和Supplementary Appendix,里面应该会详细写到。因为限于篇幅,有些研究会在正文中省略一些信息。 小玲:那么,哪里能找到这个研究的Protocol和Supplementary Appendix呢? 小咖:来,跟着我操作。首先搜到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这篇文章,然后点击①PDF下载这篇文章,再点开②Supplementary Material。

下载③Protocol 和④Supplentary Appendix 。 小玲:原来是这样啊,那我赶紧再去读一读这两个文件。 小玲读完后,又来找小咖。 小玲:我找到啦,原来在Protocol 的84-85页有样本量计算的详细介绍。 小咖:很好。你先总结一下大意。 小玲:比较主要结局(体重变化)时,按照P =0.05进行双侧t 检验。对于另一个主要结局(二分类变量)——体重下降5%及以上、10%以上的人数比例,采用双侧卡方检验比较。假设对照组体重下降10%以上的人数比例为10%,利拉鲁肽组的这个比例为14%。当利拉鲁肽组和对照组的样本量分别为2400例、1200例时,可以有超过90%的把握度发现这种差异。 小咖:很好,你get 到了所有的point 。以本研究为例,计算样本量时,需要

样本量计算(DOC

欢迎阅读 1.估计样本量的决定因素 1.1 资料性质 计量资料如果设计均衡,误差控制得好,样本可以小于30例; 计数资料即使误差控制严格,设计均衡, 样本需要大一些,需要30-100例。 1.2 研究事件的发生率 研究事件预期结局出现的结局(疾病或死亡),疾病发生率越高,所需的样本量越小,反之就要越大。 1.3 1.4 1.5 检验水平由80%,1.6 1.7 一般因未知而用样本标准差s 代替。 1.8 双侧检验与单侧检验 采用统计学检验时,当研究结果高于和低于效应指标的界限均有意义时,应该选择双侧检验,所需样本量就大; 当研究结果仅高于或低于效应指标的界限有意义时,应该选择单侧检验,所需样本量就小。当进行双侧检验或单侧检验时,其α或β的Ua?界值通过查标准正态分布的分位数表即可得到。 2.样本量的估算

由于对变量或资料采用的检验方法不同,具体设计方案的样本量计算方法各异,只有通过查阅资料,借鉴他人的经验或进行预实验确定估计样本量决定因素的参数,便可进行估算。 护理中的量性研究可以分为3种类型:①描述性研究:如横断面调查,目的是描述疾病的分布情况或现况调查;②分析性研究:其目的是分析比较发病的相关因素或影响因素;③实验性研究:即队列研究或干预实验。研究的类型不同,则样本量也有所不同。 2.1描述性研究 护理研究中的描述性研究多为横断面研究,横断面研究的抽样方法主要包括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 调查。 例. δ 10%-15% 2.2 2.2.1 5-10倍。 方式、60-120例。 资料的样本量估算可用公式,根据预实验中的数据 , 2.2.2 研究某变量对另一变量的影响 对于研究某变量对另一变量的影响来说,样本量可以根据直线相关的公式 获得,μα与μβ与分别为检验水准α和第Ⅱ类错误的概率β相对应的U值,ρ为总体相关系数。 例.要做一项血透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对其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 假设α=0.05,power=0.80,

样本量计算

样本量计算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1.估计样本量的决定因素 资料性质 计量资料如果设计均衡,误差控制得好,样本可以小于30例; 计数资料即使误差控制严格,设计均衡, 样本需要大一些,需要30-100例。 研究事件的发生率 研究事件预期结局出现的结局(疾病或死亡),疾病发生率越高,所需的样本量越小,反之就要越大。 研究因素的有效率 有效率越高,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数值差异越大,样本量就可以越小,小样本就可以达到统计学的显着性,反之就要越大。 显着性水平 即假设检验第一类(α)错误出现的概率。为假阳性错误出现的概率。α越小,所需的样本量越大,反之就要越小。α水平由研究者具情决定,通常α取或。 检验效能 检验效能又称把握度,为1-β,即假设检验第二类错误出现的概率,为假阴性错误出现的概率。即在特定的α水准下,若总体参数之间确实存在着差别,此时该次实验能发现此差别的概率。检验效能即避免假阴性的能力,β越小,检验效能越高,所需的样本量越大,反之就要越小。β水平由研究者具情决定,通常取β为,或。即1-β=,或,也就是说把握度为80%,90%或95%。 容许的误差(δ) 如果调查均数时,则先确定样本的均数( )和总体均数(m)之间最大的误差为多少。容许误差越小,需要样本量越大。一般取总体均数(1-α)可信限的一半。 总体标准差(s) 一般因未知而用样本标准差s代替。 双侧检验与单侧检验 采用统计学检验时,当研究结果高于和低于效应指标的界限均有意义时,应该选择双侧检验,所需样本量就大; 当研究结果仅高于或低于效应指标的界限有意义时,应该选择单侧检验,所需样本量就小。当进行双侧检验或单侧检验时,其α或β的Ua界值通过查标准正态分布的分位数表即可得到。

临床试验样本量的估算

临床试验样本量得估算 样本量得估计涉及诸多参数得确定,最难得到得就就是 预期得或者已知得效应大小(计数资料得率差、计量资料得均数差值),方差(计量资料)或合并得率(计数资料各组得合并率),一般需通过预试验或者查阅历史资料与文献获得,不过很多时候很难得到或者可靠性较差。因此样本量估计有些时候不就是想做就能做得。SFDA得规定主要就是从安全性得角度出发,保证能发现多少得不良反应率;统 计得计算主要就是从power出发,保证有多少把握能做出显著来。 但就是中国得国情?有多少厂家愿意多做? 建议方案里这么写: 从安全性角度出发,按照SFDA××规定,完成100对有效病例,再考虑到脱落原因,再扩大20%,即120对,240例。 或者: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试验,只有显示试验药优于安慰剂时才可认为试验药有效,根据预试验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得 有效率分别为65、0%与42、9%,则每个治疗组中能接受评价得病人样本数必须达到114例(总共228例),这样才能在单侧显著性水平为5%、检验功效为90%得情况下证明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假设因调整意向性治疗人群而丢失病例达10%,则需要纳入病人得总样本例数为250例。 非劣性试验(α=0、05,β=0、2)时:

计数资料: 平均有效率(P) 等效标准(δ) N= 公式:N=12、365×P(1-P)/δ2 计量资料: 共同标准差(S) 等效标准(δ) N= 公式:N=12、365× (S/δ)2 等效性试验(α=0、05,β=0、2)时: 计数资料: 平均有效率(P) 等效标准(δ) N= 公式:N=17、127×P(1-P)/δ2 计量资料: 共同标准差(S) 等效标准(δ) N= 公式:N=17、127× (S/δ)2 上述公式得说明: 1) 该公式源于郑青山教授发表得文献。 2) N 就是每组得估算例数N1=N2,N1 与N2 分别为试验药与参比药得例数; 3) P 就是平均有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