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言文字运用及答案(2020年全国新高考II卷高考题)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及答案(2020年全国新高考II卷高考题)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及答案(2020年全国新高考II卷高考题)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及答案

(2020年全国新高考II卷高考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风筝,是中国古人的一项重要发明,放风筝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活动。早期有关风筝的记载多与传递信息等军事活动有关。到唐代,风筝开始出现在文人诗歌中。宋代以后,逐渐演变成一种老少皆宜的玩具,而清明时节放风筝也成为一项普及的民俗活动。明代以后,风筝传播到世界各地,并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和竞技。

早期的风筝制作十分简单,用竹篾做骨架,贴上素绢或白纸,结好线绳,便可放飞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的制作技艺不断炉火纯青,样式也逐渐丰富起来,从动物、植物、器具、文字,到人物、仙佛,不一而足,风筝于是有了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有些风筝还安装了声响装置,如著名的“板鹞”风筝,通体安装笛哨,少则数十个,多则成百上千。放飞时百哨齐鸣,宛若空中交响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大大增加了放风筝的趣味性。

18.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喜闻乐见B.老少皆宜

C.炉火纯青D.不一而足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

B.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的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

C.山东潍坊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国际风筝节D.山东潍坊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的国际风筝节20.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5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凝聚几千年的文明和智慧,②人类形成了现代城市,③并努力用灯光点亮城市的夜晚。④作为经济学家来说,⑤城市灯光的背后隐藏着许多社会经济秘密,⑥可以据此估算城市人口的数量,⑦预测房价的走势,⑧进而反映城市的经济发达程度。⑨然而这样的繁荣背后却带来了隐患:⑩城市的灯光不仅会增加能源消耗,?还会破坏动植物乃至人类的生物节律。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5分)

2020年6月3日上午,中国农业科学院在京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基本面良好。《报告》基于统计数据,利用中国农业产业模型(CASM)模拟预计,2020年全国粮食产量将达到6.7亿吨,高于

2019年的6.6亿吨。稻谷、小麦和玉米产量将分别达到2.1亿吨、1.3亿吨和2.6亿吨。粮食种植面积较2019年略有减少,但单产将有所增加。

答案:

三、语言文字运用

18.C 19.B

20.①句中把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的声音比作交响乐,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交响乐由多人共同演奏,二者相似;

③交响乐很有魅力,笛哨声也很有魅力,二者相似。

21.示例:

(1)语句:②;修改为:“人类创造了现代城市”;

(2)语句:④;修改为:“对经济学家来说”或者“经济学家认为”;(3)语句:⑧;修改为:“进而推断城市的经济发达程度”;(4)语句:⑨;修改为:“然而这样的繁荣却带来了隐患”或者“然而这样的繁荣背后却存在着隐患”。

22.示例:①2020年6月3日,②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0》,③预计今年全国粮食产量将达到6.7亿吨。

小学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体系

XX学校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体系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时代的进步要求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研究并建立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评价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一、评价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三)写话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综合复习试题(带答案)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综合复习试题(带答案) 语言文字应用综合练习题 1.植树节到来,请你给每位社区居民发送一条短信,倡议号召他们认捐、认种、认养花草,共同美化家园,美化家乡。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答:1.回赠自然一棵树、回护社区一花园、回报家乡一片林,天蓝、地绿、水净,建设美丽家园,有你更精彩! 2.根据下面一则新闻材料,给新落成的国家博物馆正大门拟一幅有横批的对联。据《北京晨报》报道,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历时3年多改造扩建后的国家博物馆将在2011年4月1日,重新开馆。国博现拥有展厅49个,所珍藏的文物几乎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所有代表性的都有,在当代藏品中,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台也被收藏。同时还有包括为举办国际展览而设的亚洲厅等四个国际厅。国家博物馆的场馆规模和硬件设施都已达到或超过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化博物馆的水平。答: 2.上联:乘火箭到石器,尽览古今珍藏;下联:由四海至九州,通显中外博物;横批:物华天宝 3.仿照下面的例子,在①②处各写一句话,要求与前句内容一致,句式相仿,在③处写一句结论性的话。我渴望智慧,上帝却给我问题,让我解决;我渴望财富,上帝却给我体力和头脑,让我工作; da3我渴望健康,上帝却给我病痛和时间,让我锻炼。上帝不会直接给你你所需要的东西。 4.请用整齐的句式分别点评下面两篇课文的内容。《蜀道难》:4.《蜀道难》:雄健奔放的山川画卷,穿透历史的喟然长叹。《祭十二郎文》:《祭十二郎文》:天人永隔诉骨肉至情,宦海沉浮感人生无常。 5.仿照示例的格式,另选话题写一首小诗。示例: 垂柳没有松柏的挺拔没有梅花的孤傲却以回吻大地的柔情告白 ──什么是感恩!答: 5.示例一:示例二:礁石种子没有高山的巍峨没有鲜花的绚烂没有沙粒的平和没有虬枝的沧桑却以 直面巨浪的姿态告白却以开石破土的力量告白──什么是坚守! ──什么是执着! 6.请按下列情境要求完成试题。高中即将毕业,你的班级欲组织毕业晚会活动。根据节目表,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之后是舞蹈《友谊地久天长》,请你为连接这两个节目写几句串台词。在生活的长河中,我们伴着优美的旋律荡着双桨,度过了难忘的三年,

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体系

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 力评价体系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体系 我校把推广普及普通话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要求纳入学生的培养目标,作为教育、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还把语言文字规范意识的培养纳入学校课程标准,在学校培养目标中明确规定:“学校全面推广国家通用的普通话(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准),推行规范汉字(以《汉字简化方案》为准)。 学校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提高学生能力是学校的重要教学任务。语言文字能力作为学生工作、生活、学习的基本能力,必须要得到提高和强化。基于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要求,结合学校课程教学,我们可以构建一个相对独立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教学与实践体系。教学内容上主要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是语言应用说,二是文字应用写,也就是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两个方面,从手段上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 校内首先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一系列课程来实现。其次,学校可以搭建更多的语言实践平台,让大部分学生有机会参与,我校每学期举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将语言文字规范化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学生普通话训练和书写规范化训练,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学校规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规范的普通话。学校教师之间、教师学生之间对话交流使用规范的普通话,尽管人际交往中存在着口语、俗语、甚至口头禅,但都统一采用标准的汉民族语言文字,努力使交流顺畅,不存在语言沟通上的障碍。切实发挥语言课的主渠道作

用,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并将语言文字规范化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学生普通话训练和书写规范化训练,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从学校实际出发,我校就分别从口语表达、写作,课内训练等方面制定学生语言文字能力要求和各项培训工作,并认真落实,效果良好,我们有培训内容,有能力目标,在师生努力下,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能情景对话,即兴演讲。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我校注重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常规化,重视语言习惯养成,狠抓预习常规,诵读常规,明确提出诵读要求,加强听课常规和作业常规检查,开辟阅报栏,开放图书馆,办手抄报,多写精评。 在写字教学与训练方面,我校做了以下工作: 一、明确规定写字教学的要求。 二、全体老师应重视写字教学:每学期举行一次写字基本功比赛。 三、加强写字教学常规管理,为写字教学创造良好环境。 四、开展学生书法比赛系列活动,如钢笔、硬笔书法比赛作品展。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字是载体的载体。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决定了其应用能力的高低关系到个人素质的高低。教师必须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充满沟通表达的自信意识。这不仅仅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更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题目答题技巧大全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题目答题技巧大全 高考语文,一个高深莫测的科目,一个让同学们神魂颠倒的科目,一个让大家束手无策、摸不着门路的科目。要想考好语文,必须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下面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题目答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语言文字运用答题技巧 1. 【字音辨析题】 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较好的选择。 2. 【字形辨析题】 常出现“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生僻字一般不会错。平时要注意多积累。 3. 【词语运用题】 凭语感去选择自己认为对的最佳答案,一般有两种类型: (1)对词义的理解,先拿你最会的词语去排除,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 (2)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4. 【熟语(成语)辨析题】 第一,逐字解释熟语(成语),运用熟语(成语)结构特点把握熟语(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熟语(成语)的褒贬义等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要正确理解熟语(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让你在字面上理解的熟语越要注意。往往特别陌生的熟语是对的。 5. 【病句辨析题】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歧义)、不合逻辑等。 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试着回忆那些常见病句的标志。 做题的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看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看是否搭配得当——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看是否符合逻辑思维——凭借语感。 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以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要注意看是否存在主语残缺的情况。 (2)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有可能是句式杂糅。 (3)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看是否存在宾语残缺的情况。 (4)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看是否存在歧义,或者看其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又或者看看是否存在意义上的从属关系。 (5)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看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6)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看是否存在表意相反的情况。 6. 【标点符号题】 注意试卷中常考标点(顿号、引号、破折号、括号、分号、问号)

学生自觉要求规范使用语言文字

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能力培养方案 一、语言文字规范的现实背景 1、小学生作业本中的错别字越来越多。学生进入中高年级后, 随着识字量的增加,错别字量也随之猛增。错别字的存在,不仅影响句子意思的表达,而且对学生提高整体语文素养带来极大的障碍。 2、社会不规范用字屡见不鲜。汉语言是我们的母语,学生从小到大每天都在说着、听着、看着。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商家招牌、广告宣传、电视媒体却常常是错字百出、繁简不分。小学生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但是辨别能力不强,这些随处可见的用字不规范的现象给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网络语言也渐渐成为小学生的潮流语言。很多调查显示:中小学生使用的规范词汇量大幅度减少,多使用网络用语,且很不规范。如,“头要爆炸了”,“很”、“非常”等表程度的副词已悄悄地被“超”所取代。如再不加以及时正确的引导,学生极可能养成不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习惯,最终导致表达交流的混乱。面对复杂的语言环境,强化学校在学生学习使用规范语言文字的作用,让学生从小认规范字、读规范音、知规范义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问题。我们必须针对这些问题,采用多种形式强化语言文字的规范教育。 二、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意义 1.是遵法守法的体现。1998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全面推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师范院校要继续把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

字、提高语言文字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1999年12月,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指出:“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2000年10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用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这一切都确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在学校教学中的法律地位,说明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是遵法守法的体现。 2.是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要求。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后,对通过写字实现的书面交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对写字提出了第一学段“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第二学段要求“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通过书法训练达到“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第三学段)“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第四学段)等要求。要正确、端正地书写,就要严格遵守国家主管部门发布的有关字形、笔顺等一系列语文法规的规定,写规范汉字。只有大家都按照统一的规范标准写字,社会的书面交际才能顺利、高效、快速。 3.是积淀学校文化底蕴的需要。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学校文化底蕴的重要部分。语言文字更是国家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展示国家形象的窗口,正确、规范地使用母语是每个炎黄子孙应尽的责任。同时,规范使用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其内涵也是我们进入新的

语言文字运用

语言文字运用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部分有三道客观题、两道主观题,共计20分。分值超过文言文(19分)、诗歌鉴赏(11分)、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一系列试题。 考纲要求三、语言文字应用正确、熟练、有效地使用语言文字。1.识记A⑴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⑵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2.表达应用E⑴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⑵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⑶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⑷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⑸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考纲解读1.识记(A)层级的两条内容中,字音多年未考,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会重新考查;汉字书写的考查,已纳入到作文的评分标准中。看来,字音字形是不会单独设置试题考查的。 2.表达应用(E)层级中的“正确使用词语”和“辨析并修改病句”在前文已经分析。 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主要体现在作文评分标准“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中。(但阅卷时如何酌

情扣分?阅卷教师有时间和精力判断标点的问题吗?不得 而知。)此外,在高考试卷的所有阅读中都隐含着这种考查。试题分析1.除成语和语病试题外,2016年之前的语言文字 运用部分客观题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形式为衔接或者排序。2016年考查了关联词的选用,2017年又改为考查“语言表达得体”。有人说“语言文字运用”中的主观题是高考的试验田,题型经常变换。近两年的高考试题,语言文字运用客观题的考查内容和形式也多样起来。 2.2010年以来,课标卷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两道主观试题中,考查的形式包括:语句仿写(考查重点是“仿用句式”“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语段补写(考查重点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图文转换(包括图标和构思框架,考查重点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鲜明、生动”)、句式变换(具体考查的是长句变短句)(考查重点是“变换句式”), 近几年一直没有考查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这两个内容。 以上内容复习时要点面结合,不能遗漏,同时还要抓住重点。2010年起全国课标卷语言文字运用主观试题统计年份主观 试题类型2010语段补写仿写2011长句变短句仿写2012语段补写仿写2013语段补写图标要素寓意2014语段补写构思框架2015语段补写图标要素寓意2016语段补写构思框架2017语段补写推断

人教版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练习:第六课 3 第三节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 课后落实·应用提高

一、基础考查 1.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某人写给一位慕名已久的诗刊编辑的一封信的正文:寄上拙作《秋月》,望拜读。敝人素喜诗歌,学习之余,附庸风雅,凑成几句,微瑕颇多,但自己不能修改,望您于工作之暇给予斧正并不吝赐教。 B.穆天宇给余爷爷留一张便条:余爷爷,获悉您老病了,家父让我登门探望,未能见面。现敬献鲜花一束,祝早日康复! C.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大家都知道令尊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小有名气。我在上中学的时候就拜读过他的不少作品,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您是他老人家的儿子,能在百忙之中应邀接受我的采访,我对此表示感谢。 D.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回到母校,给我们精神矍铄的恩师俞老师做寿。俞老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做学问。俞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几个学生,我们都感到十分高兴…… 解析:选A。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望拜读”不得体。“拜读”是敬称,指阅读别人的作品,不能用来指别人读自己的作品。这里可以用“过目”或者“垂阅”。 2.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记者小张采访心理学家王教授。 B.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 C.王灿在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老师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D.燃烧的岁月,已将您的生命焚尽,但那坚强的信念,仍在您的额头闪光。您的爱护、关怀和勉励将伴我信步风雨人生。祝父亲节快乐! 解析:选C。A项,“垂询”中的“垂”为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的询问,不合语境;B项,应用严肃庄重的书面语体;D项,“已将您的生命焚尽”不合情理,可将“生命”改为“青春”。 3.下列各句中,所引名句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春天是最富有生命力的季节,诗人们总是喜欢用春天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方案

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方案 牛驼镇中学 牛驼镇中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方案 一、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意义 规范我校学生语言文字应用是遵法守法的体现,是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要求,是积淀学校文化底蕴的需要。 说普通话、用规范字,重视文明言谈,树立优良的现代中学生的形象。 二、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目标及内容 1.说普通话。要求语音规范和词汇、语法规范。中学生言语规范、多礼、文明。 2.写规范字。及时改正错别字。 三、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和能力培养措施 1.从管理制度上规范 (1)组织保障。学校成立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副校长详尽分管,教导处详尽负责各项工作的落实,语文组全体老师共同参与,组织开展中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活动。 (2)制度保障。学校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增强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为提高中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提供制度保障。 2.从教师引导上规范 组织教师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完成语文规范化知识答卷。组织教师自学《现代汉语常用字表》,语文教师还增加学习《标点符号用法》、《汉语拼音正字法基本规则》。提高师生语言文字知识水平,增强教师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法律意识。

3.从课堂教学上规范 (1)强调“读确凿、写正确”。学生学习规范的语言,是从学习课本语言开始的。教师要以课文为范例,在字词教学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当规范地板书好每一字,做出正确的示范引导。教师在带田字格的小黑板上规范指导书写,向学生示范书写每个字的全过程,逐步引导学生读规范音、写规范字。 (2)纠正方言,规范词汇。本地方言直接影响学生的规范口头语言的发展,在日常教学及与学生交谈中,时时处处要注意学生口头语言的表达,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方言口语,提高其用词的确凿性,并提醒他们表达统统的意思。 (3)加强朗读背诵,积累丰盛、规范的语言文字。语言规范、词汇丰盛的名篇佳作,学生熟读成诵,书本语言自会变成自己的语言,成为学生自己的储备和财富。 4.从语文综合性学习上规范 (1)寻找身边错别字。净化语言文字环境是我们每个师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电视中、街道上、书籍里以及学生的作业本上错别字铺天盖地,组织学生对我们身边的规范化用字、用语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提高了写规范字的意识。 (2)开展丰盛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每学期,开展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演讲比赛、演课本剧、写字比赛、手抄报比赛和纠正错别字竞赛等,以班级为单位每天进行课前好书推荐、背诵古诗词等等。 5.从学校文化建设上规范 (1)“双推”宣传。学校加强校内外的“双推”宣传工作,每周开展宣传活动。利用学校宣传栏、黑板报传播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 (2)营造氛围。教学楼楼层设置“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等永久性标语牌。 (3)学校宣传栏、黑板报、标志牌等杜绝出现,及时纠正,将不良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6.从教育教学评价引导上规范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显然,这一慎重研究、修改后的表述,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文课千变万化,语文教师千千万万,但都必须围绕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个核心。课标《修订稿》又坚守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这一“基本特点”。这样的表述,我以为,就会把大家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的争论中摆脱出来,又引导大家把目光投向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去关注和研究语文的特质。叶圣陶先生早就揭示了语文的特质。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两个观念,其一便是“在教学的时候,内容方面固然不可忽视,而方法尤其应当注重”。他进一步指出了“语文教学特有的任务便是重视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便是要重视语文的形式和方法”。 语文课程的特点,也就决定了学习语文的方法一一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课程 不像其他课程一样,教材是什么,就要学什么。语文课就是要通过一片片文质优美的文章,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达到能够准确的明白(听或读)对方的意图,同时还能够恰当、充分的表达(说或者写)出自己的意图。阅读是过程,写作是结果,让阅读为写作服务。不管是阅读、说话、写句,都要关注激发学生的兴趣,读写结合,引领学生学以致用,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服务。文章所呈现的内容、思想、情感,不需要强加给学生,而是需要通过对文章语言文字的品味、揣摩、涵泳,自然而然的受到熏陶。正如人们品尝美食一样,我们需要的是用心的感受食物带给我们的享受,而食物带给我们的营养,是在我们品尝时自然而然的被我们吸收了。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要始终围绕学习语言运用这个核心,在这个基础之上来达到其他目标的渗透。

小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现状及对策

小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现状及对策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低,根本原因是语言文字的教学没有占据语文教学的核心地位,也就是说语文课的本质属性--工具性没有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那么要尽快改变这种现状,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一、破除传统的读解理论,走出讲解分析的误区 语文课的大部分时间是用来讲读课文的。在绝大多数教师心目中,不管是采用讲授式,还是启发式,最终就是要达到让学生理解并归纳出课文中心这个目的,而每篇课文的中心都见于教学参考书,几十年不变。于是教师在课堂上千方百计让学生的思维符合既定的设计,最后归拢到一个中心上来。一旦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了中心思想,似乎就是读懂了文章,受到了教育。出于这种模式,生字生词属“扫清障碍”之列,教师处理字词是为了便于讲解文章,而不是利用语境帮助学生学习这些字词,并有选择地延伸到语言应用中去。对于语句,则是和理解中心有关的才作讲解分析,而这种讲解分析也只是为归纳中心服务的,并没有从语言交际的角度,结合语境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来理解学习。语文课不去引导学生感受、学习那变幻无穷,多彩多姿的语言,而是一味以图解文章中心为己任,这是传统的带有封建印记的读解理论在作祟。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并不排斥品德情操的教育,但这种教育只能是渗透在语言文字之中,是潜移默化式的。传统的读解理论认为文章的

意义是作者赋予的,是早已确定在文章之中的,它追求绝对唯一的解释,执着于“至上至善”的向往,所以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每讲一篇课文都要挖出一个既定的意义并塞给学生。现代的读解理论赋予读者以再创造的权利,认为文章的解释随时代而产生,又随时代发展而变化。文章的解释实际上是读者将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理解置入文章之中而产生的一种创造,它带着鲜明的时代性。语文教学必须走出传统的讲解分析的误区,就每篇课文的“语言窗口”调动学生去比较、体味,承认每个学生有权利自主地读解文章,展开创造,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才能使语文课从“解经”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从而使语言教学成为语文课的主角。 二、打破文选模式,编写单项训练教材 我们认为文选式的教材模式必须破除。文选式教材的弊端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文选占去了教材的绝大部分篇幅,分析课文自然成了语文课的主要内容,传统陈旧的读解便占据了主导地位,而语言文字教学的内容自然成了点缀和附庸,语言文字应用的训练也因此被架空了。其次,文选式教材无法使教学成为有序的活动,每篇课文给学生讲什么,训练什么,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往往是该讲该练的没讲没练,该多讲多练的没多讲多练,反之,不该多讲多练的却在做无效的重复。过多的重复和程式化的教学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造成了许多人学和不学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上没有差别的可

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最新教育资料

xx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 一、引言 2011年新课标明确指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及文学活动。通俗的说就是指小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活动的能力。 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工具,只有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才能够有力地支持深层次的语文教学。但由于应试教育的深远影响,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过分注重学生的语文成绩,注重对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从而忽视了对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这个背景下,当代小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令人担忧,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思考和重视。基于此,本文在此展开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现状与对策的研究,以期抛砖引玉。 二、xx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现状 (一)xx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较低 经过研究和调查发现,当代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较低。 其主要表现在写作中错字、错词的使用,口语表达不流通、口齿不清以及发音不标准。 造成这个现状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众多小学教师没有注重对小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主要侧重于课文的讲解,即使有大量的词句练习,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第二,教师并没有将口语练习当作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这就导致学生即使认识大量的文字和词句,却无法用口语进行流利的表达。当代小学生没有过多的机会在正式的场合进行口语表达练习,导致小学生的听说能力较低。 (二)当代xx受到网络用语的侵蚀

互联网已经普及到居民家庭当中,小学生也能够在家中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娱乐和游戏。在网络平台上,网络用语风起。这些流行于网络的文字和词句并不规范,使得小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知变得困扰,在字词句的积累中受到影响。 例如,“我”这个简单的汉字,但网络中却有“莪”“偶”等例外的用法,这些网络用语混淆了小学生的认知。这种网络用语的侵蚀,让小学生无法正确使用词句,将错误的网络语言应用在作文或者口头表达中,使其无法规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不符合规范的书面表达形式。 在此基础上,网络用语最大的错误是在于词义的混淆,特别是个别成语的含义,因为网络而被扭曲,使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以“六神无主”这一成语为例,一些小学生竟然认为其词义是这瓶花露水是谁的,在表明当代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低的同时,也说明了网络用语对小学生的侵蚀。 三、改变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现状的对策 (一)以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 兴趣始终是最佳的老师。要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就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举例来说,教师要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也就是口语表达能力,就可以开展讲故事的活动。教师要求学生提前准备故事素材,而后站在讲台上,用普通话进行故事的讲述。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行素材的准备必须要经过仔细的阅读和记忆,要表达清晰,就必须经过反复的讲述练习。因此,学生读和说的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而聆听的学生也锻炼了自身听的能力。 故事显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会有兴趣将自己的故事分享给同学。这就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从而提高了效率和质量。

如何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要让二者有机地融为一体。不能把信息技术强加在语文教学中,使其成为一种累赘,也不能把整合当成一种负担。需要找出二者的“结合点”,使之顺其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达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整合”是二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语文学科原来的一套东西纹丝不动,肯定只能和信息技术勉强“掺合”在一起;如果使用信息技术时不考虑语文教学的特点,便成为勉强“贴”上去的负担。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教学设计、教学创意、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以及人格魅力同信息技术一样重要。我认为,在一个学校,能利用信息技术,让“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能够立即进行反馈”。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一、以计算机为\"教材\",拓展语文的学习内容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整合,必然引发语文教材的变革,不但在语文教材的编排上将增加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内容与形式,使语文教材更容易吸纳信息技术的精华,更富于时代性和现代化;而且,信息技术在语文学习中的广泛运用,可以通过网络,使世界各地的各种语文资源与现行语文教材或紧密结合,或遥相呼应,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内容,突破教材的极限,弥补教材的缺陷,改变当前教材单一、内容狭窄的状况,使语文教材更富于针对性、实效性和多元化、立体化。 二、运用信息技术巧妙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之一。每当学生进入多媒体教室的时候,他们的心情往往非常愉快,兴致也很高,他们被周围的环境、先进的教学设备所吸引。教师要将这种兴趣及时引到教学内容上来,效果就会很明显。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加上设置新的教学情景,巧妙引入新课。通过这样巧设新课引入背景,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教《狐狸和乌鸦》时,我播放了一段动画片,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细心揣摩、体会“狐狸”、“ 乌鸦”,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分角色扮演练读人物对话,为动画配音。在动感画面的刺激下,学生练读兴趣盎然,扮演自然到位,充满了情味、趣味和生活的气息,同时也明白了道理。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意境,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审美感知是人对于能够引起愉悦的事物完整形象的反映,感受美是审美过程的起点。学生对于艳丽的色彩、和谐的声音有一种天然喜爱的倾向。根据这一点,把语文课文中美的形象、事物通过录象、投影、计算机展现出来,创设一定的意境,让学生感知审美对象、产生美的情感,陶冶其情操,直至使学生拥有语文课文中有许多优秀教材。如《三峡之秋》、《葡萄沟》等展现自然美的课文。还有许多生动丰富的语句,诗情画意是一大特色。借助录音、录象、投影等多种教学媒体,把优美的大自然景观展现在学生们面前,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三峡之秋早晨、中午、下午、晚上的美景;新疆吐鲁番最有名的葡萄干——色鲜味甜,老乡——热情好客。再加上优美的乐曲,我声情并茂地讲解,将观察、阅读、思维、审美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激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还受到了美的情感的熏陶。可见,加强多媒体教学,运用画面、音乐等媒介将课文中抽象的文字,转变为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这也是增强审美感知力的重要途径。 四、让网络走进学生生活,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工具。 我总是设想为我们班的学生、家长搭建了一个全心的、宽广的交流学习平台,带领孩子们真正走进网络。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让孩子们一次次地感受网络带给我们的神奇与精彩。

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方案

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方案

坑东学校 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方案 一、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意义 规范我校学生语言文字应用是遵法守法的体现,是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要求,是积淀学校文化底蕴的需要。说普通话、用规范字,重视文明言谈,树立良好的现代小学生的形象。 二、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目标及内容 1.说普通话。要求语音规范和词汇、语法规范。小学生言语规范、得体、文明。 2.写规范字。及时改正错别字。 三、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和能力培养措施 1.从管理制度上规范 (1)组织保障。学校成立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副校长具体分管,教导处具体负责各项工作的落实,语文组全体老师共同参与,组织开展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活动。 (2)制度保障。学校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增强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为提高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提供制度保障。

2.从教师引导上规范 组织教师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完成语文规范化知识答卷。组织教师自学《现代汉语常见字表》,语文教师还增加学习《标点符号用法》、《汉语拼音正字法基本规则》。提高师生语言文字知识水平,增强教师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法律意识。3.从课堂教学上规范 (1)强调“读准确、写正确”。学生学习规范的语言,是从学习课本语言开始的。教师要以课文为范例,在字词教学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当规范地板书好每一字,做出正确的示范引导。教师在带田字格的小黑板上规范指导书写,向学生示范书写每个字的全过程,逐步引导学生读规范音、写规范字。 (2)纠正方言,规范词汇。本地方言直接影响学生的规范口头语言的发展,在日常教学及与学生交谈中,时时处处要注意学生口头语言的表示,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方言口语,提高其用词的准确性,并提醒她们表示完整的意思。 (3)加强朗读背诵,积累丰富、规范的语言文字。语言规范、词汇丰富的名篇佳作,学生熟读成诵,书本语言自会变成自己的语言,成为学生自己的储备和财富。 4.从语文综合性学习上规范 (1)寻找身边错别字。净化语言文字环境是我们每个师生应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答题技巧及模板参考.doc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答题技巧及模板参考 “语言表达运用”是整个高考试卷中时代感最强、变化最繁妙、样式最灵转的一片风景,下面是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语言文字运用: (13-17题,20分,力争14分以上)[约20分钟] 【总原则】 读题要细心,对所用的语言材料要逐字认真看,忌一目十行。尤其是对选对与选错的题干要求,一定要把握正确,不能大意。 另外要充分调动已有的解题灵敏性和思考的兴奋点,确保在一定成就感的状态下完成。 熟语部分 熟语:看《高考一轮》上的词语辨析,重点是错题本、笔记本、《天天练》及模拟试卷中所整理出重点词语。 【友情提醒】 成语是常用而定型的词组或语句,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精练的形式。 成语使用的主要考虑角度:切忌望词生义、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注意使用时的重复等。 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似乎符合句意,没有错误,但从逻辑事理的角度推敲则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前后矛盾。

如:“拖拉机司机急于赶路,不走公路,另辟蹊径,沿着江边小道行驶,不料驾驶失控,出了车祸。”“另辟蹊径”原意是另外开辟一条路,即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这里如用原意,与“沿着江边小道”相矛盾。 褒贬失当。如:“由于目睹家乡农民生活艰难,加上社会上各种腐败现象如雷贯耳,他的心中甚感迷惘与失 望。”“如雷贯耳”是褒义词,只能形容名声大,不能形容腐败。 语境不合。成语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使用的,这就必须与所在的语境保持协调一致,否则就会犯不合语境的毛病。如:“王润兴饭庄早已琵琶别抱,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琵琶别抱”专指旧时妇女改嫁。 重复赘余。成语的部分意思与句中的某个词意义重复,造成成分赘余。如:“至于马先生所担心的会让人贻笑大方更是无稽之谈。” “贻笑大方”表示内行的人笑话(一般用以表示谦虚)。前面不能再加“让人”。 【小窍门】 1、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 2、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一般是选择正确的一项,但也得注意是不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3、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4.、注意语义重复。

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体系

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体系 我校把推广普及普通话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要求纳入学生的培养目标,作为教育、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还把语言文字规范意识的培养纳入学校课程标准,在学校培养目标中明确规定:“学校全面推广国家通用的普通话(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准),推行规范汉字(以《汉字简化方案》为准)。 学校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提高学生能力是学校的重要教学任务。语言文字能力作为学生工作、生活、学习的基本能力,必须要得到提高和强化。基于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要求,结合学校课程教学,我们可以构建一个相对独立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教学与实践体系。教学内容上主要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是语言应用说,二是文字应用写,也就是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两个方面,从手段上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 校内首先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一系列课程来实现。其次,学校可以搭建更多的语言实践平台,让大部分学生有机会参与,我校每学期举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将语言文字规范化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学生普通话训练和书写规范化训练,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学校规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规范的普通话。学校教师之间、教师学生之间对话交流使用规范的普通话,尽管人际交往中存在着口语、俗语、甚至口头禅,但都统一采用标准的汉民族

语言文字,努力使交流顺畅,不存在语言沟通上的障碍。切实发挥语言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并将语言文字规范化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学生普通话训练和书写规范化训练,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从学校实际出发,我校就分别从口语表达、写作,课内训练等方面制定学生语言文字能力要求和各项培训工作,并认真落实,效果良好,我们有培训内容,有能力目标,在师生努力下,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能情景对话,即兴演讲。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我校注重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常规化,重视语言习惯养成,狠抓预习常规,诵读常规,明确提出诵读要求,加强听课常规和作业常规检查,开辟阅报栏,开放图书馆,办手抄报,多写精评。 在写字教学与训练方面,我校做了以下工作: 一、明确规定写字教学的要求。 二、全体老师应重视写字教学:每学期举行一次写字基本功比赛。 三、加强写字教学常规管理,为写字教学创造良好环境。 四、开展学生书法比赛系列活动,如钢笔、硬笔书法比赛作品展。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字是载体的载体。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决定了其应用能力的高低关系到个人素质的高低。教师必须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充满沟通表达的自信意识。这不仅仅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更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评价体系

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评价体系 三年级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时代的进步要求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结合我校城乡结合部的实际情况,研究并建立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评价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一、评价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傧相(xiàng) 劈柴(pǐ) 白癜风(diàn) 怒发冲冠(guān) B.鱼鳔(biào) 脂肪(zhī) 夜排档(dǎng) 敲诈勒索(la) C.坐骑(qí) 拥趸(bang)香饽饽(bō) 信手拈来(niān)‘ D.猫腰( māo) 晕血(yùn) 撒手锏(shā) 蔓草难除(mà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新教育实验认为,打破教师之间的隔膜,形成对话的传统,在专业阅读、专业写作的基础上,借助专业发展共同体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教师成长的必有之路。 B.两千多年来,儒家文化无论在民间还是意识形态领域都占据着无可撼动的地位,其他文化形态要么被儒家文化所含盖,要么处于被遮蔽、被压抑的边缘。 C.世界著名教育改革家艾伦·德瓦艾特说过,教育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要使学生变得聪明,一个是要使学生做有道德的人。在信息时代,当纷繁复杂的新知识令人头晕目炫时,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显得格外重要。 D.,当迪斯科的鼓点如异域的马蹄敲击江南的市肆,当萨克斯的梦呓如东渐的西风弥漫江南的乡野,我们几乎再也见不到流浪的二胡,再也找不到那些流浪的行迹时,我们才幡然醒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基因组计划由美国政府于1990年10月正式启动,然后德、日、英、法、中等5个国家的科学家先后正式加入,现在已经有16个实验室及1 100名生物科学家、计算机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 B.祖宗诗文,在旁人观之,不过行云流水,我们后辈视之,雪泥鸿爪,皆金玉珠贝。C.法国小说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被人称为“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他的作品探索和研究当今人的存在及其与周围环境、现实的关系。他的作品文笔纯正,完美、锋利,振聋发聩。D.据有关媒体报道,梁思成林徽因故居24号院的西厢房已被拆毁,门楼仅剩破败的骨架,正房、倒座房尚存。无独有偶,裘盛戎故居——前门西河沿街215号院也已出现在了宣武区建委今年7月公示的拆迁名单中。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旨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11月5日至1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将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 B.用于学生意外伤害的校方责任险能充分利用保险工具处理学校发生的安全责任事故,有利于妥善化解和防范校园各类安全事故责任风险。 C.中方希望日本能信守承诺,采取审慎的军事安全政策,以实际行动构建中日政治互信,推动两国关系逐步步入良性发展。 D.少些埋怨,多些担当;少些猜测,多些实干。如果人人都少装糊涂甚至不装糊涂,个个都独立思考而不自以为是,我们的穹顶之下,也许清新的不仅仅是我们共同呼吸的空气。 1.【A]B项夜排档(dang);C项拥趸(dun);D项撒手锏(Sa)。 2.【D】A项“有”改为“由”;B项“含”改为“涵”;C项“炫”改为“眩,,。3.【B】“雪泥鸿爪”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这里应改为“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4.【D】A项重复累赘。际,即彼此之间。“国际”自然是指国与国之间。其后再加上“间” 便成了叠床架屋。将“国际间”改为“国家间”。B项语序不当,并缠夹不清。应该说防范事故,化解风险;C项成分残缺,在“发展”后加上“轨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