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矿产资源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矿产资源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矿产资源评价是地质理论、资料收集和管理、评价方法、矿产品生产和技术经济条件之间联系的过程,它是矿产预测全部内容引伸和发展。矿产资源评价除了要在研究和认识地质规律的基础上用地质理论和可能的技术方法(物探、化探、数学地质)预先指出现在还没有发现,而将来可能或应当发现的矿产资源,并对它的质和量作出评价外,还要对它在当前和未来的社会政治环境中该产品的地位(开发利用和相对价值)作出估算。因此,矿产资源评价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实用地球学科,它涉及到地质、构造、岩石、矿物、矿床、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及实验地质学等基础地质学和地质制图、普查勘探方法、地球物理探矿、地球化学探矿、数学地质,计算机技术和卫星影象技术等方法地质学二大门类。由矿产资源和储量的定义可知:储量是勘察证实并被勘探工程揭露知道存在的矿体,矿产资源(系指潜在资源)是根据地质理论和可能的技术方法(勘探、物化探、数学地质等)推测可能存在的矿床所有的量。两者的根本差别决定了求取储量和资源量方法的根本差别。在已知区,矿产资源的定量评价已有一套成熟的方法,即根据揭穿矿体的工程所获得的矿体参数计算储量。因此,已知区的矿产资源定量评价方法及各种储量计算方法,不属于矿产资源定量评价的范围。矿产资源评价是对未知区的矿产资源量的预测评价。在未知区,地质人员得不到矿产资源量的计算参数,是通过以下途径间接地估算和评价未知区的矿产资源量:(1)在已知区建立矿产资源的定量评价模型。(2)寻找在地质构造格局上类似于已知区的未知区。(3)将已知区的矿产资源定量模型外推到未知区,从而估计出未知区的矿产资源数量。(4)按评价模型客观估计的结果进行地质解释,对未知区作出较为合理的评价。到目前为止所形成的全部矿产资源定量评价方法,都是基于这四点基本

矿产资源评估

资源资产评估之矿业权评估 矿业权是指矿产资源使用权,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前者是指在依法取得的勘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勘查矿产资源的权利;后者是指在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和获得所开采矿产品的权利;根据《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矿业权经依法批准,可以转让他人。矿业权的价值是矿业权人在法定的范围内,经过资金和技术的投入而形成的,应当依法受到保护。近年来,随着民间资本大量涌入,矿业权市场日趋火热,如何对矿业权进行合理评估定价也日趋重要。 一、矿业权的评估 矿业权的评估对矿业权所依附的矿产地价值的判断。评估者根据所掌握的矿产地信息和市场信息,对现在的或未来的市场进行多因素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矿业权具有的市场价值量进行估算。 矿业权评估在矿业权市场的全程运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在矿业权授予、转让、抵押时的矿业权评估,股票上市和交易时的矿业权评估,矿业公司及勘查公司之间重组、兼并、分设、收购时的矿业权评估,政府为加强对矿业权市场的宏观调控,对某些具有典型意义的矿业项目的矿业权评估,为公司董事层决策服务的矿业权评估等。矿业权评估是矿业权转让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家出资形成的矿业权转让,必须依法进行评估,并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其评估结果进行确认;非国家出资形成的矿业权转让的评估,由当事人自主决定。新企业设立时,使用矿业权出资作价的,工商部门需要矿业权的评估报告。企业在出租国家出资形成的矿业权的,需要进行强制评估。企业将矿业权进行转让、抵押、信贷等处置时,需要进行矿业权评估。另外,非国家出资形成的矿业权在进行转让作价时,也需要对其公允的价值进行一个判断。评估可以为买卖双方提供一个基础的价格依据。 二、矿业权评估的常用方法 (1)统一DCF法 DCF法,即将探矿权的折现现金流法和采矿权的贴现现金流量法统称折现现金流量法,是对项目的评价的一种方法,在矿业领域的项目经济评价以矿床经济评价最为广泛和为人熟知,其评价结果净现值表示该矿业项目的未来获利能力,而未来获利能力的大小是项目方案选择和实施的依据之一,项目评价除净现值外,还有内部收益率和返本期等指标,这些指标用来确定项目是否可行。 折现现金流法应用于资产评估时,运用未来获利能力的大小来估计已形成资产的价值,这种方法的应用首先建立在一系列的假设条件下进行,针对矿床开发的不同时期净现值所表示的资产内涵是不同的,该方法评估的主要特点如下: 1、已形成资产是指基准日前投资形成的全部资产,包括资源储量和其他资产,而假设资源储量是基本可靠的; 2、价格、贫化率、回收率、精矿品位、采、选成本、管理费用、税率、投资、流动资金、折旧等参数都应该在假设范围当中; 3、就探矿权而言,采用折现现金流法所估算的净现值与资源储量价值基本接近,投资所形成的除资源储量外的其他资产较少,因此,矿业权价值≈净现值,此时,应采用正常的折现率(无风险报酬+风险报酬),建议采用10%左右,选择的大小的因素除利率水平外,还有价格因素、资源级别等重要因素; 4、就采矿权而言,采用折现现金流法所估算的净现值除资源储量价值外可能包括更多的其他资产,因此,矿业权价值=净现值-其他资产,该公式适合矿业开发的任何时期,也是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报告

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遥感异常提取 1.省主要成矿区(带)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矿谱系 综合了全国各类地质资料和现有地质成矿理论认识的基础上,对全国用五分法(袁孚、朱裕生,1980,1981;毓川、朱裕生,1999)做了统一划分。其中省的情况是这样的。 省所属滨太平洋成矿域,下扬子成矿省和华南成矿省,长江中下游中生代铜金铁铅锌硫成矿带、江南地块中生代铜钼金银铅锌成矿带、浙闽沿海中生代非金属铅锌银成矿带、湾-武夷山北段古生代、中生代铅锌银钨锡稀土稀有矿床成矿带。 下扬子成矿省是显生宇地层发育的成矿省,其次是中元古代地层出露较广,它是古元古代以后地壳连续活动的成矿省。华南成矿省是新太古代以后连续活动,其活动又逐步增加的成矿省,其中在泥盆纪(地层占15.27%)和侏罗纪地层(16.46%)两时代出露的地层最多,其次是寒武系(8.23%)、白垩系(11.21%)、石炭系(7.24%)三个时代。所以它是晚古生代和中生代活动强烈的成矿省。 下扬子成矿省主要超值元素组合:Fe2O3、Cu;Pb、Zn、Ag、Cd;Au、As、Hg、Sb;W、Sn、Bi;Ti、V、Cr、Co;Li、La、Y、Nb、Zr;SiO2、Al2O3、Zr、Ba、Sr;F八组。成矿省已知矿床有236处(生192,外生40,变质4),矿床类型有18类,主要类型有接触交代型67处(以铁铜矿床为主,占全国同类矿床的20.68%,居全国之首)、热液型59处、陆相火山岩型40处(玢岩铁矿、占全国同类矿床的23.95%,属全国之首)、斑岩型13处、热液(水)型13处,其他各类较少。由此可知,五组超值元素组合与产出矿床的事实较接近,且接触交代型矿床(以Fe、Cu为主)和陆相火山岩型(以玢岩铁矿床为主)居全国同类矿床之首。 华南成矿省是我国有色、贵金属、稀有稀土矿床最丰富的成矿省之一,地质工作程度很高,地球化学元素的丰度值也高,超值元素的组合有:W、Sn、Mo、Bi;(Cu)、Pb、Zn、Ag、Cd;Au、As、Hg、Sb;La、Li、Be、Nb、Y、Zr;U、Th;SiO2、Al2O3;B、F;Ti七组,其中的SiO2、Al2O3组合反映了地壳的酸度较高。其中的Pb、Au、W、Sn、Bi、La、Be、Nb、U、Th、Zr、Al2O3等12种元素是全国是最高的。成矿省已勘查的矿床497处(生322,外生153,变质22),位于华北陆块成矿省之后,居全国第二。其有18种矿床类型,主成因类型是热液型(以钨锡矿床为主,185处,占全国同类矿床的26.97%,位于全国之首),花岗岩型矿床16处,占全国同类矿床的64%,位于全国之首。涉及的矿种有W、Sn、Mo、Bi、U、Th、Au、As、Hg、Sb及Y、La、Li、Be等矿种和地球化学组合。已知矿床的特征和地球化学超值元素的组合相互印证了区域成矿作用的成矿机制、证明地球化学元素在矿产勘查中的作用。 省有7个勘查靶区。勘查靶区的具体名称和包含的矿种如下。①皖浙天目山-宁国Sn Cu Ag W萤石勘查靶区;②西天目山-石耳山Ag W Sn萤石勘查靶区;③永康西溪-Pb Zn Ag Cu 萤石勘查靶区;④松阳靖居口Cu Pb Zn Au勘查靶区;⑤青田温溪Au、明矾石、叶蜡石勘查靶区;⑥文成明矾石叶蜡石萤石勘查靶区;⑦开化白沙关-玉京峰Cu Ag W Sn勘查靶区。 2.省矿产资源概述 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产为主。石煤、明矾石、叶蜡石、水泥用凝灰岩、建筑用凝灰岩等储量居全国首位,萤石居全国第2位。东海大陆架盆地有着良好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前景。 全省已发现的矿产113种,其中已查明资源储量、并列入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种69种,包括能源矿产4种:煤、石煤、放射性铀矿及浅层天然气。金属矿产(含稀散元素)23种:铁、钛、钒、铜、铅、锌、镍、钴、钨、锡、铋、钼、汞、锑、金、银、铌、铍、镓、铟、镉、钪、硒。非金属矿产42种:普通萤石、熔剂灰岩、冶金白云岩、耐火粘土、硫铁

矿产资源名词解释

矿产资源名词解释 【矿产】泛指一切埋藏于地壳(或分布于地表的),可供人类经济利用的,有开采价值的工业矿物、岩石、油、气、水等资源。矿产一般可分为:①可以从中提取元素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如铁矿、铜矿、铅矿、锌矿,硫、氟、碘矿等;②可以作为非金属原料或直接利用其物理、化学和工艺特性的非金属矿产,如硫铁矿磷块岩、金刚石、石灰岩到;③可以作为能源的可燃性有机矿产,如煤、油页岩、石油、天然气等。目前,已将地下水、地热(地热水)、惰性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天然气水合物以及锰结核等资源,也包括在矿产资源的范畴内。 【矿产资源】赋存于地壳内部或地壳表面的、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呈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具有现实和潜在经济意义的天然富集物。矿产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基本源泉,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当今社会92%以上的一次资源、80%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取自矿产资源,30%的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城乡生活用水取自地下水。中国将矿产资源按地质可靠程度分为查明矿产资源、潜在矿产资源。查明矿产资源又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分为、可行性评价和经济意义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三大类。中国按工业对矿产资源需求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水气矿产四类,已发现的矿种有171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159种。其中地下水具有矿产资源和水资源双重属性。矿产资源具有特殊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 【能源矿产】又称燃料矿产、矿物能源。赋存于地表或地下的,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呈固态、气态和液态的,具有现实和潜在经济意义能源价值的天然富集物。中国已发现的能源矿产,固态的煤、泥炭、石煤、油页岩、铀、钍、天然沥青、天然气水合物等;液态的有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另有地热资源(可呈液态、气态),其中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能源矿产中人类通常使用且历史较为长久的是煤、石油、天然气和油页岩;新开发的有煤层气、油砂、天然沥青等。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提高,又开发出了核能和地热资源作为能源,这些矿产资源包括铀、钍、地热。中国利用核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地热的利用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煤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绝对优势。随着石油、天然气、核能在一次能源结构中比重的逐渐加大,煤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会则有所降低。 【金属矿产资源】能够从中提取金属原料的矿产资源。按工业用途及金属本身性质,可分为黑色金属矿产资源、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稀有金属矿产资源、贵金属矿产资源、稀土金属矿产资源、分散元素金属矿产资源。也有将放射性元素矿产资源归入其中的。 【非金属矿产资源】是指可以作为非金属原料或利用其特有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工艺特性来为人类的经济活动服务的矿产资源。它们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建筑、机械、农业、环保、医药等行业,并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国防、航天、通信等高科技领域。它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产值的增长速度已超过了技术矿产。其开发利用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已发现和开发利用的非金属矿产资源种类95种,加上亚类共计135种。依据工业用途可分为:冶金工业熔剂和耐火材料类、化工及化肥原料类(硫、磷、钾岩、硼、天然碱等);建筑材料用的玻璃、水泥、砖瓦、陶瓷原料、石材和轻质建材原料;制造工业的铸造、润滑、摩擦、磨削、电子、电气、光学材料;用于改进文字性能的各种填料原料;电力、石油、核能等工业的辅助材料;环境保护用材料;农牧业用的矿物材料;医药用的矿物原料;宇航与军工用的矿产;宝石、玉石和彩石材料等。 【矿床成因类型】根据形成矿床的地质作用而划分的矿床类型。如按成矿作用分为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和变质矿床,以及它们之间的叠加和再生矿床等。上述类型中又可按岩浆

矿产资源的经济价值评价方法

?2? 矿产资源的经济价值评价方法* 中国社会科学数量  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李 毅** 北京科环科学技术发展中心 张士运 摘要:本文从矿产资源经济价值的概念入手,详细分析了矿产资源经济价值的决定因素、矿产资源经济评价的工作程序、经济评价的内容等,从而得出了区域矿产资源经济价值的综合评价方法,这对于了解区域资源情况、制定区域发展规划(或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 关键词:矿产 价值 评价 1 矿产资源经济价值的概念 矿产资源经济价值评价的实质就是根据矿产资源赋存的各种参数以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各种经济因素,综合地评价矿产资源的经济价值。那么,什么是矿产资源的经济价值呢? 我们知道,处在原始状态的矿产,并不具有使用价值,也不具有交换价值。然而一个地区赋存丰富的矿产资源,毕竟是资源开发利用成为实际的价值的基本条件。可以说,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一国或一地区的财富之一,因而原始赋存状态的矿产资源,具有潜在的价值。我们说赋存矿产资源的经济价值时,就是指这种潜在的经济价值。 矿产资源的潜在经济价值,须经过矿产资源开发而成为实际的经济价值。但矿产资源开发过程要付出代价。如果矿产品的价格(指合理价格)低于矿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单位成本,开采资源就不合算,矿产资源的实际经济价值就可视为零。一般认为,矿产品的价格应包括开发产品的所有投入要素的成本及费用、矿产资源的价值(用资源税费表示)、利润。如果生产矿产品的所有投入要素的成本及费用较大,甚至超过矿产品在市场上的实现价值,矿产资源的经济价值及利润就不能实现。 因此,我们可以从两个层次考虑矿产资源的经济价值[1]: 第一,矿产资源的原地潜在价值。即在不考虑开发成本及其它经济、社会条件的情况下,根据矿产可采储量、品质及其合理价格计算的矿产资源价值。 第二,矿产资源经济价值。是指在原地潜在价值的基础上,在进一步考虑采选条件及其它经济社会因素后,来评价的矿产资源价值。 2矿产资源经济价值的决定 因素 决定和影响矿产资源经济价值的因素,可以归结为三大类: (1)矿产地质因素。一个区域内的矿产资源,是区内赋存的各种矿床的总体,决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号:79770010** 李 毅 博士 北京 100083 万方数据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2007年工作要点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办公室 二○○七年一月

第一部分 2006年任务完成情况 一、2006年工作任务 1、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力量和资料基础,组织编制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的总体实施方案,落实项目组织体系和项目组成员。 2、进一步完善矿产预测评价技术,组织编制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技术指南和技术要求。 3、开展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技术培训,统一部署实施全国范围的潜力预测评价工作。 4、完成相关基础地质资料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建库工作,开展典型地区的矿产预测评价试点工作。 二、2006年任务完成情况 本项目内容庞杂,各层次2006年度工作任务及启动时间并不一致,分别叙述如下。 1、全国汇总专题工作项目:工作时间2006年7月~2007年6月,包括以下工作项目: 全国重要矿产成矿地质背景研究 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 全国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综合信息评价 全国重要矿产单矿种总量预测 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综合信息集成 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 全国煤炭资源潜力评价 全国化工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矿产资源预测定量化新方法研究 目前已完成计划项目总体设计书的编制,落实项目组织体系和项目组成员,编制完成各工作项目总体设计书。编制完成技术要求。 2、全国片区子项目:工作时间2006年10月~2007年6月,片区子项目属于《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综合》工作项目的组成部分。包括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六个片区子项目。目前已完成项目人员组织、落实总体任务,并已完成总体

设计编制工作。 3、全国省级子项目:工作时间2007年1月~6月 省级子项目属于《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综合》工作项目的组成部分,包括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目前尚未全面启动工作。 4、《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计划项目总体进展: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计划》项目自2006年6月份启动以来,在项目指导小组的指导下,地调局组织了地科院矿产资源所、发展研究中心等直属单位,以及中化地质矿产总局、核工业地质总局、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等有关单位全面开展了各项工作,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总体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把项目总体工作进展简要说明如下: 半年来主要完成了以下各项工作:项目启动准备、编制设计、总体人员组织落实、编制技术要求、落实工作任务。 (1)启动准备 2006年4月19日,地调局召开了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工作方案座谈会。张洪涛副局长主持会议,明确了项目的目标任务、实施方案、组织保障等有关事宜。并进行收集资料等有关准备工作。6月30日,地调局召开了第二次协调会议,在原项目任务书基础上进一步落实了项目组织机构,并明确了地科院矿产资源所、局发展研究中心为业务支撑单位,项目办设在地科院矿产资源所。会后各方面开展了实质性的组织落实和设计编写工作。 (2)项目总体设计编制 2006年7月5日,项目办公室成立,并就总体设计初稿进行了讨论,对有关重大技术问题达成了共识。7月28日,由项目办组织有关专家对总体设计进行了初审。8月11日,项目负责人向项目指导小组进行了工作汇报,汪民副部长以及规划司、财务司、地勘司、储量司、科技司有关负责同志听取了汇报,全面了解了项目总体目标任务、工作内容、技术路线、人员组织、工作阶段、经费概算等情况,汪民副部长就做好该项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并且充分肯定了总体设计的基本内容。8月16日,项目技术委员会对总体设计进行了终审,并通过了评审。 (3)落实人员组织及任务 自8月下旬开始到9月初,项目办组织了工作组分别到发展中心、矿产资源所、航遥中心、煤田地质总局、化工地质局、核工业地质局等有关单位召开工作座谈会,落实

《矿产资源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矿产资源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题目 1.矿产资源的概念以及特点 2.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原因 3.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有哪5个方面? 4..矿产资源经济学的作用 5.矿产勘查四个阶段,主要工作以及异同 6.地质可靠程度的四分是哪四分?各个程度的要求有哪些 7.矿床经济评价的因素?各因素的内容有哪些 8.三率的概念 9.矿床工业指标的概念及内容 10制定矿床工业指标的步骤有哪些(6个方面)? 11熟记岩金矿共生(铜、铅、锌)矿产工业指标要求。 12.矿床经济评价的任务、目的及原则 13.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的异同 14.论述矿床经济评价和地质评价的关系。 15.财务评价的概念,主要经济效果指标及其计算 16.技术经济评价主要的方法(静态的,动态的),包括概念、计算方法(出计算题) 17.国民经济评价概念,意义和内容 18.效益费用的内部转移支付概念,包括哪几项,为什么? 19.外部效果的概念及类型,并举例说明 20.影子价格的概念及调整的基本原则 21.外贸货物和非贸易货物的概念,分别分为哪几种,并举例说明 22.外贸货物影子价格的调整方法 23.影子汇率的概念,与官方汇率的区别 24.特殊投入物的概念,包括哪几类,它们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5.国民经济评价的概念和目的,主要经济效果指标及其计算 26.矿床经济评价的目的、任务和原则是什么? 27.综合利用指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计算题) 28如果不能正确认识环境资源价值,会导致哪些后果? 29.矿产资源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环境资源存在经济价值的理论依据 30.探矿权、采矿权的概念及其出让有哪几种方式? 31.共生矿产与伴生矿产概念

地理信息系统与矿产资源评价

GIS与矿产资源评价 一、引言 尽管各国研究程度不同、所用方法不同,搜集评价区尽可能多的信息(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信息等),在成矿理论的指导下,提取成矿信息,对各种成矿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成矿有利地区或找矿靶区并估算其资源量是矿产资源评价的差不多任务。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对地球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检索、建模、分析和表示的计算机系统,不仅能够治理以数字、文字为主的属性信息,而且能够治理以图形图像为主的空间信息。它通过各种空间分析方法对各种不同的空间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解释,确认空间实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在一定区域内发生的各种现象和过程。在矿产资源评价领域,不管是进行区域成矿系统的研究,依旧确定矿床的有利靶区,GIS不仅提供了在计算机辅助下对上述多源地学信息进行集成治理的能力、灵活的查询检索能力,而且可在经验与模型的指导下,通过各种空间分析方

法对与成矿有关的各种空间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解释,确定成矿的有利地区。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姜作勤,1999),地质学家们开始尝试在矿产资源评价中应用GIS技术。通过二十年的努力,在用于矿产资源评价的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工作程度不同地区的基于GIS的矿产资源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对多种成矿信息的综合分析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基于GIS的矿产资源评价专用软件的开发,以及如何合理地组织人力资源适应新技术的应用要求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践证明,GIS技术的应用形成了新一代的矿产资源评价方法(李裕伟,1998)。GIS不仅差不多成为发达国家矿产资源评价的有力工具,在中国(姜作勤,1999)、巴西、南非、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等(Markku Tiainen, 1998)许多进展中国家的应用也越来越深入。 二、地理信息系统GIS概述 1. 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顾名思义,地理信息系统是处理地理信息的系统。地理信息是指

矿产资源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矿产资源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矿产资源评价是地质理论、资料收集和管理、评价方法、矿产品生产和技术经济条件之间联系的过程,它是矿产预测全部内容引伸和发展。矿产资源评价除了要在研究和认识地质规律的基础上用地质理论和可能的技术方法(物探、化探、数学地质)预先指出现在还没有发现,而将来可能或应当发现的矿产资源,并对它的质和量作出评价外,还要对它在当前和未来的社会政治环境中该产品的地位(开发利用和相对价值)作出估算。因此,矿产资源评价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实用地球学科,它涉及到地质、构造、岩石、矿物、矿床、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及实验地质学等基础地质学和地质制图、普查勘探方法、地球物理探矿、地球化学探矿、数学地质,计算机技术和卫星影象技术等方法地质学二大门类。由矿产资源和储量的定义可知:储量是勘察证实并被勘探工程揭露知道存在的矿体,矿产资源(系指潜在资源)是根据地质理论和可能的技术方法(勘探、物化探、数学地质等)推测可能存在的矿床所有的量。两者的根本差别决定了求取储量和资源量方法的根本差别。在已知区,矿产资源的定量评价已有一套成熟的方法,即根据揭穿矿体的工程所获得的矿体参数计算储量。因此,已知区的矿产资源定量评价方法及各种储量计算方法,不属于矿产资源定量评价的范围。矿产资源评价是对未知区的矿产资源量的预测评价。在未知区,地质人员得不到矿产资源量的计算参数,是通过以下途径间接地估算和评价未知区的矿产资源量:(1)在已知区建立矿产资源的定量评价模型。(2)寻找在地质构造格局上类似于已知区的未知区。(3)将已知区的矿产资源定量模型外推到未知区,从而估计出未知区的矿产资源数量。(4)按评价模型客观估计的结果进行地质解释,对未知区作出较为合理的评价。到目前为止所形成的全部矿产资源定量评价方法,都是基于这四点基本

矿产资源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矿产资源经济学题库及答 案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矿产资源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题目 1.矿产资源的概念以及特点 2.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原因 3.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有哪5个方面 4..矿产资源经济学的作用 5.矿产勘查四个阶段,主要工作以及异同 6.地质可靠程度的四分是哪四分各个程度的要求有哪些 7.矿床经济评价的因素各因素的内容有哪些 8.三率的概念 9.矿床工业指标的概念及内容 10制定矿床工业指标的步骤有哪些(6个方面) 11熟记岩金矿共生(铜、铅、锌)矿产工业指标要求。 12.矿床经济评价的任务、目的及原则 13.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的异同 14.论述矿床经济评价和地质评价的关系。 15.财务评价的概念,主要经济效果指标及其计算 16.技术经济评价主要的方法(静态的,动态的),包括概念、计算方法(出计算题) 17.国民经济评价概念,意义和内容 18.效益费用的内部转移支付概念,包括哪几项,为什么 19.外部效果的概念及类型,并举例说明

20.影子价格的概念及调整的基本原则 21.外贸货物和非贸易货物的概念,分别分为哪几种,并举例说明 22.外贸货物影子价格的调整方法 23.影子汇率的概念,与官方汇率的区别 24.特殊投入物的概念,包括哪几类,它们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5.国民经济评价的概念和目的,主要经济效果指标及其计算 26.矿床经济评价的目的、任务和原则是什么 27.综合利用指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计算题) 28如果不能正确认识环境资源价值,会导致哪些后果 29.矿产资源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环境资源存在经济价值的理论依据 30.探矿权、采矿权的概念及其出让有哪几种方式 31.共生矿产与伴生矿产概念 32.矿床经济效果的不确定分析概念及主要分析方法的概念 33.非贸易货物影子价格的调整方法 34.矿床工业指标的制定方法(价格法和收支平衡法) 35.霍特林定律的概念是什么如何理解 参考答案 1.矿产资源的概念以及特点 矿产资源是地壳和地表由地质作用形成的自然富集体,它具有利用价值和经济意义,可以是固态、液态和气态。其内涵是:在自然界中特定有用元素或矿物、在技术上能够回收、在经济上划算;它的外延是:1)空间性:矿产资源赋存在什么地方我们到哪里去找矿产资源是在地球的地壳中一定范围; 2)时间性:矿产资源是一定经济技术条件

GIS技术在矿产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GIS技术在矿产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特点和应用出发,对矿产资源管理做了简单地分析,介绍GIS在矿产资源管理中的一般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矿产资源;GIS应用;矿产资源管理 1 矿产资源管理的内容 1.1 矿产资源管理的定义 矿产资源管理是指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矿产资源在积累、储备、消耗过程中,所实施的监督和管理。它包括矿业权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的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形势分析和资源政策研究、矿产资源规划管理、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以及地质资料管理等。 1.2 矿产资源管理的内容 根据《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和有关规定,矿产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如下4个方面: (1)矿产资源的储量管理与价值核算。其中包括矿产储量审批管理、地质勘探规范的组织制定、矿床工业指标的审批下达与管理、矿产资源的价值核算和矿产储量的登记统计等项工作。 (2)矿产资源综合分析与政策研究制定。其中包括矿

产资源的形势分析和矿产资源政策的研究制定。 (3)矿产资源规划管理。其中包括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的编制和矿产资源经济区划工作。 (4)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其中包括统一管理地质资料汇交工作;负责汇交地质资料的整理与开发,提供社会使用;依法保护地质资料汇交义务人的合法权益。 2 GIS技术基本内涵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CIS)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它的发展是与地理学、地图学、摄影测量学、遥感技术、数学和统计科学、信息技术等有关学科的发展分不开的。 GIS的研制与应用在我国起步较晚,虽然历史较短,但发展势头迅猛。我国GIS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0年到1980年,为准备阶段,主要经历了提出倡议、组建队伍、培训人才、组织个别实验研究等阶段。机械制图和遥感应用,为GIS的研制和应用做了技术和理论上的准备。第二阶段从1981年到1985年,为起步阶段,完成了技术引进、数据规范和标准的研究、空间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处理和分析算法及应用软件的开发等环节,对GIS进行了理论探索和区域性的实验研究。第三个阶段从1986年到2013年,为初步发展阶段,我国GIS的研究和应用进入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阶段,逐步建立了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组织机构、研究中心和实验室。GIS研究逐步与国

压覆矿产资源评价调查及评价报告编写存在的主要问题-李江州

压覆矿产资源调查工作及评价报告编写 (李江洲) 2015年9月23日

主要内容 一、调查工作重要意义及背景 (2) (一)开展压覆矿产资源调查工作的重要性及依据 (2) (二)压矿调查工作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 (2) (三)我省压覆矿床资源调查工作 (3) 二、目前调查评价工作及报告编制现状 (5) (一)、编制单位、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5) (二)法律法规,开采规程的使用不规范 (5) (三)、调查工作方面 (6) (三)、压覆范围的确定问题 (8) (五)、调查报告的编写 (9) (五)、附图问题 (12) (六)附表 (14) (七)附件 (14) 三、调查评价工作及评价报告编制 (14) (一)规范概念问题 (14) (二)扎实作好调查工作 (16) (三)评价报告的编写 (17) 四、压覆资源储量调查评价报告审查要点 (19) 五、评价报告编写提纲内容的几点建议 (20) 六、附录 (21) (一)法律法规依据 (21) (二)矿床开采规程 (22) (三)项目建设文件 (22) (四)地质资料 (22) (五)34种重要矿产 (22) 八、保护范围确定的几个范例 (23) 资料性附录 (29)

压覆矿产资源调查工作及 评价报告编写 近年来随着国家基础建设及城市化进展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建设项目压矿的现象逐年增加,国土资源部及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及审查批准规定。各地质勘查单位开展的相应业务也不断发展。 根据近年本人以往工作实际及近年来审查的各类压覆报告,以及以往参与编写工作的实践,对该项调查评价工作及报告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简单梳理后,针对对调查工作及报告编写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如何编写好调查评价报告的角度,提出有些想法,供各位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一、调查工作重要意义及背景 (一)、开展压覆矿产资源调查工作的重要性及依据 1、压矿评估审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随着我省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高峰期的到来以及城镇规划区的增多,建设用地项目压覆矿产资源的现象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在这样的基本国情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做到既保护好矿产资源,又不影响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成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急需解决的紧迫课题。 ●国土资源在保障发展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本源。国土资源要做到既保障发展、又保护资源,就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总体思路,正确履行国土资源管理职能,为经济社会发展用地提供有效保障 ●我省的矿产资源较丰富,且分布广泛。基本建设及城市化建设项目的推进用地压覆矿产资源可能性日益增大。 (二)压矿调查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依据 1、《矿产资源法》第三十三条:“在建设铁路、工厂、水库、输油管道、输电线路和各种大型建筑物或者建筑群之前,建设单位必须

压覆矿产资源管理系统数据库和功能模块设计

压覆矿产资源管理系统数据库和功能模块设计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处理好建设规划项目与被压覆矿产资源关系,避免压覆,或尽量减少压覆矿产资源,特别是避免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协调新土地使用权人与矿业权人的利益,保护好国有的矿产资源, 成为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矿产资源压覆管理工作的首要问题. 本文以河北省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管理工作为例,研究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处理好建设项目与被压覆矿产资源关系,开发一套基于MapGIS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管理系统,让压矿管理工作不断适应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维护矿业权人合法权益,促进项目选址和建设,提高建设项目用地审批效率,进一步完善压覆矿产资源管理工作,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1 系统设计原则 为保证系统设计和开发能够满足实际管理工作需要把握以下原则:简便性.系统必须满足建设项目压矿查询工作的需要,特别是满足对建设项目信息的输入、查询、统计、输出的要求,以及能够方便的生成查询报告.系统应操作方便、界面友好、结果直观,便于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使用和操作.先进性.应采用目前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如网络通信技术、GIS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提供系统智能的空间分析和可视化查询功能,保证本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安全性.系统安全性

首要的是数据的安全性,必须对关键数据进行加密,对用户权限进行分类,分模块管理.灵活、扩展性.本系统开发在我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统一环境下进行,与相关矿业管理和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之间能有较好的接口,能与其它系统有机集成.空间数据可视化.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查询管理系统的各类信息能实现图形信息和属性信的交互查询,空间分析. 2 系统数据库模型设计 压矿数据库的的设计和建设是有效开展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查询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只有建立了科学的、规范的、可靠的压矿数据库才能够保证压矿查询工作的准确可靠.为了更好的实现与现有各类管理单位间数据的共享,保证数据库的易维护性,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管理数据库采用了Access作为数据管理软件,在集成储量空间库、采矿权数据库、探矿权数据库中矿产地、采矿权及探矿等相关数据库表的基础上,增加了已审批的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信息、划定的无查明重要矿产资源区、压覆矿产资源预登记区、查询项目信息等数据库表. 系统据库数据库模型主要由ACCESS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两部分组成,模型如下图所示: 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3.1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模型——成矿地质背景分册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模型 成矿地质背景分册 (V3.10) 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矿地质背景组 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综合信息集成组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二〇〇九年七月三十一日

目录 一、基本情况 (3) 二、工作流程 (4) 三、专业谱系、特征分类及其代码 (7) 四、图件规定 (11) 01、分幅实际材料图 (11) 02、分幅建造构造图 (12) 03、预测工作区构造岩相古地理图 (12) 04、预测工作区沉积建造构造图 (13) 05、预测工作区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图 (14) 06、预测工作区火山岩性岩相构造图 (15) 07、预测工作区侵入岩浆构造图 (16) 08、预测工作区变质建造构造图 (17) 09、预测工作区建造构造图 (18) 10、全省大地构造相图 (19) 五、图件属性库规定 (21) 01、分幅实际材料图属性库 (21) 02、分幅建造构造图属性库 (21) 03、预测工作区构造岩相古地理图属性库 (22) 04、预测工作区沉积建造构造图属性库 (23) 05、预测工作区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图属性库 (23) 06、预测工作区火山岩性岩相构造图属性库 (24) 07、预测工作区侵入岩浆构造图属性库 (25) 08、预测工作区变质建造构造图属性库 (26) 09、预测工作区建造构造图属性库 (27) 10、全省大地构造相图属性库 (27) 六、属性数据表定义及填写规定 (29) (分幅实际材料图属性库数据表) (29) 01、数据表:岩性数据表 (29) 02、数据表:地质界线数据表 (30) 03、数据表:断裂数据表 (31) 04、数据表:韧性剪切带数据表 (32) 05、数据表:褶皱数据表 (33) 06、数据表:蚀变带数据表 (34) 07、数据表:化石采样点数据表 (35) 08、数据表:同位素年龄数据表 (36) 09、数据表:岩石化学样品采样点数据表 (36) 10、数据表:地球化学样品采样点数据表 (38) 11、数据表:同位素样品采样点数据表 (40) 12、数据表:地质点数据表 (41) 13、数据表:地质剖面数据表 (42) 14、数据表:钻孔数据表 (42) 15、数据表:产状要素数据表 (43) (分幅建造构造图属性库数据表) (44) 16、数据表:沉积岩建造数据表 (44) 17、数据表:火山岩性岩相数据表 (45) 18、数据表:火山构造数据表 (47) 19、数据表:侵入岩数据表 (48) 20、数据表:构造岩浆带数据表 (50) 21、数据表:变质岩建造数据表 (51) 22、数据表:大型变形构造数据表 (53) **)数据表:其它数据表引用情况说明 (55) (预测工作区构造岩相古地理图属性库数据表) (55) 23、数据表:构造古地理单元数据表 (55) 24、数据表:盆地构造数据表 (56) 25、数据表:沉积相(沉积亚相)单元数据表 (56) 26、数据表:沉积等厚线及沉积中心数据表 (58) 27、数据表:古水流方向和物源供给方向数据表 (58) 28、数据表:柱状剖面点数据表 (58) 29、数据表:特殊标志层数据表 (60) 30、数据表:(沉积矿产)矿(床)点数据表 (60)

《东方矿产资源评估系统》介绍.

东方矿产资源评估系统 北京中东方矿业开发科技有限公司 2009.4

内容 一、公司简介 二、系统介绍 三、创新之处 四、功能特点 五、售后服务

一、公司简介 ?北京中东方矿业开发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数字化矿山软件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技术骨干具有多年野外找矿、矿山生产的经验,软件开发人员由具有微软认证的软件工程师和地质工程师组成。 ?公司按《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 T17766-199)新标准策划开发的软件《东方矿产资源经济评估系统》2004年4月通过国土资源部 储量司组织的专家鉴定,并向全国发文推广应用,2006年被北京市列为高新技术产品。

二、系统介绍 ?采用现代数据库技术、GIS技术、三维地质构模技术、地质统计学方法和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 ?为地测采等专业人员提供一套针对固体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探、矿山地测、矿山三维资源评价等的先进实用的地质勘探数据管理、图件绘制与资源储量估算的三维交互可视化工具; ?集数据管理、矿体圈定、三维建模、储量估算、经济评估、自动成图、自由报表一体化的计算机管理,为建立数字矿山奠定基础; ?被收入由国土资源部储量司组织编著,于2000年4月由地质出版社发行的《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汇编》;?2004年4月通过由国土资源部储量司组织的专家评审,并以“国土资储函(2004)20号”发文至相关单位及部门。 ?应用涉及国内外多种矿床类型的数十家用户单位,能满足不同客户的各种需求,应用效果显著;

符合国情 ?我国矿山以中小、多金属矿床为主,矿体形态较为复杂,要求对矿体描述更为细腻,需要采用多品位指标圈矿,用国外软件实施难度大,需要结合我国矿山的设计情况开发适用、有效的软件系统;?完全从现场的实际应用出发,解决了地质、测量、采矿过程中手工难以解决的问题,便于工程师进行辅助设计、协同办公,提高了工作效率。 ?提供多种储量计算方法和灵活、方便、简单的报表设计; ?图形、报表符合提交地质报告要求;

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的基本内容

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的基本内容 对区域内未发现的矿产资源作出预测和评价,然后估算该区域内矿产资源量,对矿产资源潜力较大的地区进行资源潜力调查评价是很有必要的。一般来说,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这三个内容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区别对待和实施。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调查包括了区域矿产资源、成礦远景区矿产资源以及矿点评价。 标签: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基本内容 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工作是根据地质资料进行整合,然后结合野外的地质调查、成矿规律以及提交研究成果等进行。各个阶段的评价工作在不同的工作区域有很大的不同,不同区域的工作目标和内容之间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1区域矿产资源评价 此种评价方法适用于在区域地质工作的程度不高,加上其矿产资源的潜力很大的区域。符合这些条件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地区,如昆仑山以及边缘地区。同时,区域矿产资源评价也适用于地质工作程度较高,且区域地质尚属于找矿的空白区域,并在此区域内进行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此项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在初步地掌握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区域的地质背景以及成矿的条件和标志前提下,采用地、遥、化、物资料找出此区域的成矿远景区,并按照三种指标对其进行分类。在这项工作完成后,对区域矿产资源远景进行评估,估算此区域的矿产资源量,并为下一步的工作给出意见和改进的措施。 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 (1)对区域内的地质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并在结合地、遥、化、物资料上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对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区域内的成矿规律,并找出各种类型矿床的标志。基本工作完成后,在这些资料上建立出找矿的模型,并对此区域内可能出现的新矿种进行推算和预估其产量。最后编制出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的比例尺,提出工作中亟需解决的困难,找矿的技术和方法,并设置研究的专题。 (2)在对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前期工作完成后,便按照提纲进行编写工作设计。 (3)进行野外区域矿产资源调查。尽管对于不同的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项目与实际的野外调查具体内容存在较大的差异,但从专业的角度上看,两者的性质基本相同。具体的内容就是对区域地质图进行修改或者测量,然后采用航空物探和遥感的工作,进行化探扫面和物探的工作,并对已经确定的矿点进行检查和查证。最后布置整个工程,编写野外区域矿产调查记录,并进行质量的监控以及编写年报和季报。

矿产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矿产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摘要:矿产资源的赋存具有客观复杂性。为了能够将矿产资源合理、高效安全地开发利用,合理规划非常必要。本文主要针对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基础工作,对矿产资源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分析论述。在探讨了矿产资源综合评价与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关系的基础上,设计了评价指标体的构建程序,分别从不同的评价尺度构建了服务于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矿产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保障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合理性、尽可能地减少规划的偏差、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提供可靠的依据,并提出了加强矿产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动态管理的新思路。 关键词:矿产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规划 一、引言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矿产资源的基础地位越来越重要。矿产资源的大量消耗导致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同时,我国大宗矿产资源、优质矿产的探明总量严重不足,相对于不断提高的开发强度,矿产资源储量保证年限锐减。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与其所依赖的物质基础之间的不协调日见凸现。因此,如何协调我国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与矿山地质环境的同步治理,提高矿产资源潜力、扩大保有储量,满足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已无可回避。为此,在国民经济总体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各地的实际,制定不同层次的矿产资源规划非常必要。 矿产资源规划是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的纲领性文件,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编制专项规划和地区性、行业性矿产资源规划的依据。因此,保证矿产资源规划的合理性非常必要,而为保证矿产资源规划所开展的基础评价工作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了。矿产资源综合评价是将地质工作中所获取的相关数据与资料,应用地质理论和科学方法,在总结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矿产资源信息。 矿产资源综合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将技术与经济密切结合起来,根据评价的目的,通过完善的指标体系,利用系统的方法体系,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从不同的角度予以表述。国内外矿产资源评价的实践表现出以下的特点:对矿产资源进行单项评价、横向评价和基于理论技术分析的比较多,而开展综合评价、纵向评价和基于计算机智能化评价的较少[1]。目前也还没有一个相对公允的评价指标体系。因此,构建适合我国的矿产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丰富矿产资源规划综合评价理论,确保矿产资源评价结论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矿产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矿产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由对矿产资源状况予以全面、系统、客观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