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0年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0608

最新-2020年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0608
最新-2020年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0608

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1-2020年)

(2011-6-8修改稿)

精神卫生工作包括防治各类精神疾病,预防和干预各类不良心理及行为问题,促进全民精神健康。精神卫生与群众身心健康密切联系,是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新世纪以来,精神卫生工作发展迅速,成绩显著。建立了国家精神卫生工作协调制度,明确了部门职责;落实了全国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加强了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硬件建设;制定了国家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制度,逐步推进医院与社区和乡村一体化的精神卫生防治网络建设,促进了精神卫生医疗服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互衔接;心理援助纳入了灾后重建工作,提高了公众对精神卫生重要意义的认识。

当前,精神卫生问题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我国有超过1600万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碍、双相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抑郁症等常见精神疾病患病率逐渐增加,儿童青少年、妇女、老年人等人群的心理行为问题增长趋势仍将继续,精神疾病负担加重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制约我国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的制度性和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精神卫生工作还不能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精神卫生服务与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需要有较大差距,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在认真总结上一个十年我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实施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国际精神卫生发展趋势,全面分析当前精神卫生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一、指导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精神卫生工作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全面覆盖、依法管理”的工作方针,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突出精神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和社会效益,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精神卫生工作制度、防治体系和服务网络,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精神卫生服务,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

二、总目标

(一)健全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和社会参与的精神卫生工作体制和管理协调机制,建立和完善精神卫生法律制度和工作保障制度。

(二)加强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开展社会心理支持和心理卫生服务,干预重点人群心理行为问题,提高人民群众心理健康水平。

(三)落实重性精神疾病等重点疾病防治,按照早期发现、应治尽治、全程服务、促进康复的要求,提高救治、服务和管理水平,减少精神疾病致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完善符合国情、覆盖城乡、功能完整、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和服务网络,加强精神卫生防治机构建设和管理,健全精神卫生专业人员队伍并提高服务能力,促进精神卫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具体目标与指标

目标一:加强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精神卫生知识水平。

指标1:广泛宣传,普及大众精神卫生知识。到2015年,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

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达到80%;到2020年,达到85%。(2010年部分地区调查为65%)

目标二:干预重点人群心理行为问题,预防精神疾病发生。

指标2: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减缓心理行为问题上升趋势。到2015年,在校学生心理保健知识知晓率达到70%;到2020年,达到80%。(2010年部分地区调查为60%)

到2015年,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较2010年有所降低;到2020年,降为10%。(2010年部分地区调查为12%)

指标3:开展孕产期妇女心理保健,提高孕产期妇女心理健康水平。到2015年,妇幼保健机构医护人员的孕产妇常见心理行为问题识别率达到60%;到2020年,达到70%。(2010年部分地区调查为45%)

指标4:普及老年期痴呆、抑郁等老年期精神疾病知识。到2015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的专业人员对老年期常见精神疾病症状和照料知识知晓率达到50%;到2020年,达到60%。(2010年部分地区以老年人及其照料者为对象,调查结果为60%)

指标5:宣传过量饮酒危害,降低酒精所致精神疾病。到2015年,减缓问题饮酒行为的上升趋势;到2020年,有效遏制酒精所致精神疾病。(2010年部分地区调查问题饮酒行为发生率为15%)

指标6:开展重大灾害(事件)心理援助工作。到2015年,重大灾害(事件)后60%的受灾人群能够获得心理援助;到2020年,达到70%。

目标三:落实重点精神疾病防治,提高患者治疗和康复水平。

指标7: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提高重性精神疾病治疗率和患者管理率。到2015年,重性精神疾病治疗率达到60%;到2020年,达到70%。(2010年部分地区调查为45%)

到2015年,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和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70%和80%;到2020年,分别达到80%和90%。(201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170.6万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率为11%)

指标8:提高精神分裂症治疗率。到2015年精神分裂症治疗率达到80%,到2020年达到85%。(2010年部分地区调查为65%)

指标9:提高抑郁症识别率和治疗率。到2015年,抑郁症治疗率较2010年提高50%;到2020年,较2010年提高70%。(2010年部分地区调查为5%)到2015年,二级及以上非精神专科医疗机构的抑郁症识别率达到30%;到2020年,达到50%。(2010年部分地区调查为10%)

指标10:提高儿童常见精神疾病治疗率。到2015年,儿童常见精神疾病的治疗率较2010年提高20%;到2020年,提高50%。(暂无数据,请专家补充)指标11:提高老年期痴呆的早期发现和干预率。到2015年,老年期痴呆早期发现和干预率较2010年提高40%;到2020年,提高60%。(暂无数据,请专家补充)指标12:大力推广“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重性精神疾病康复工作模式。到2015年,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接受康复服务的比例达到80%,2020年维持在80%以上。(暂无数据,请中残联补充)

目标四:建立健全精神卫生防治服务网络,提高队伍工作能力。

指标13: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建设工作全面完成。建立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的县(市、区)比例,到2015年达到95%;到2020年达到100%。

建立各级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到2015年,全部省和90%的地市建立机构;到2020年,全部地市和区县建立机构。

指标14:拓展精神卫生服务渠道。二级和三级综合医院开设精神科(门诊)或心理科(门诊),到2015年达到30%;到2020年达到50%。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居民心理健康指导服务。到2015年,5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服务,40%的乡镇卫生院开展服务;2020年分别达到70%和60%。

指标15:依托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建设心理援助热线。到2015年,100个地市(省)建立热线;到2020年,建设热线的地市(省)达到150个。

指标16:加强社区精神疾病康复机构建设。到2015年,30%的县(区)建立至少1所示范性社区精神疾病康复机构;到2020年达到50%。

指标17:提高精神卫生工作队伍能力。到2015年,全国平均每十万人口的精神卫生技术人员数量达到6.7人;到2020年,达到7人。(2009年为每十万人口4.8人)

到2015年,精神专科医院的医师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达到50%;到2020年,达到70%。(2005年全国调查为44%)

目标五:掌握精神疾病基本信息。

指标18:建立完善全国精神卫生防治信息系统。到2015年,完成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部署;到2020年,进一步完善功能,完成全国精神卫生防治信息系统建设。

目标六:建立领导协调机制,完善精神卫生工作保障制度。

指标19:各级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和社会参与的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协调机

制,明确部门责任。到2012年,所有省级完成领导协调制度建设工作;到2015年,所有地市级、县级完成领导协调制度建设工作。

指标20:各级政府将精神卫生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关部门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经费,开展实施监督和检查。到2012年,完成省级精神卫生工作规划及实施计划的制定和颁布。

四、保障措施

(一)将精神卫生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

各地要充分认识到精神卫生工作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提高全民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意义。各级政府要建立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和社会参与的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协调制度,将精神卫生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保障经费和人员,将精神卫生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计划和考核目标,根据本地实际,统筹规划,加强督导检查,抓好落实。

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要按照《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2015年)》确定的职责,完成《精神卫生法》配套法规、标准、规范等制定,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全面落实精神卫生工作各项措施。要针对精神卫生服务的社会性和公益性,落实政府主导和监管责任,逐步实现精神卫生工作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精神卫生服务良性运行和持续发展,增强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精神疾病患者基本医疗的保障,建立国家基本精神科药物制度,保障精神卫生专业人员队伍稳定和发展。

积极鼓励并支持相关社会团体、个人提供资助和志愿服务,以多种形式参与精神卫生工作。

(二)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多方位精神卫生保障机制

各级政府应根据精神卫生工作需要,结合深化医改,按照公共财政要求,加大精

神卫生事业投入,建立稳定的精神卫生工作政府投入机制,确保精神卫生防治工作需要以及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和社区康复机构的正常运行。加大各级政府对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投入,保障相关人员和工作经费,提高政府财政对此类机构的补贴。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列入重大公共卫生专项,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保障精神卫生防治经费,用于精神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精神疾病预防和心理行为问题干预、精神疾病信息收集和统计分析、考核评估基层机构工作质量和技术指导等工作。

多渠道、多方位筹集资金,满足精神疾病患者的基本医疗和康复需要。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是保障精神疾病患者基本医疗和康复的主要资金渠道,应按照规定给予保障并不断提高水平。贫困家庭精神疾病患者的基本医疗和康复由医疗救助资金进行补助。转变观念,以提高精神卫生医疗资源使用效率、促进患者回归家庭和社区为目标,逐步推行有利于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的医保付费方式,增加在社区提供精神卫生服务的比重。

依照有关规定做好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扶养人或者法定扶养人不具有扶养能力、无生活来源的“三无人员”、城乡低保对象、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中精神疾病患者和服役期间患精神疾病复员、退伍军人的救助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市、农村贫困精神疾病患者医疗救助政策、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疾病患者监控管理政策,依法做好城乡贫困精神疾病患者的医疗救助和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疾病患者的强制收治管理工作,依法做好患精神疾病的服刑人员、劳教人员的保(所)外就医和刑释解教人员中精神疾病患者的救助工作。

制定优惠政策,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精神卫生投入机制。鼓励慈善资金、彩票公益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社会资金,为精神疾病患者医疗、生活和职业能力康复提供补充。鼓励社会和个人举办精神卫生防治机构。

(三)加强精神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

积极发挥新闻宣传在社会动员、传播知识方面的优势作用,倡导体质健康、心理健全的生活方式,传播预防精神疾病和减少心理行为问题知识,宣传国家精神卫生政策和保障制度,提供精神卫生服务信息,消除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见和歧视。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要开设精神卫生宣传专栏,开展精神卫生公益宣传。在宣传报道中应遵循精神卫生新闻宣传要求和准则。

政府有关部门、群团组织应开展经常性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利用互联网络传播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防治知识。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精神卫生相关学会和协会要主动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提供服务信息,向其他机构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供技术支持。

(四)落实重点人群心理行为问题干预

大力开展企业、事业单位员工,尤其是青年员工和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卫生工作,将员工精神健康教育制度化、经常化,疏导和缓解因工作、竞争、失业、家庭生活、生活环境改变等带来的压力。在中青年员工中,大力宣传过量饮酒危害,预防问题饮酒行为,减少酒精所致精神疾病。员工总人数在1000人(含)以上的企业,应配备合格的心理咨询人员或者与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建立心理咨询服务关系,为有需要的员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将儿童、青少年心理素质教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工作内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进行社会生活能力训练。开展班主任、健康教育教师、校医等精神卫生知识培训,促进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得到及早发现并适宜处理。学校要按有关规定配备合格的心理咨询人员或者设立心理咨询室(中心),疏导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学生心理行为异常,指导家长寻求医疗帮助。积极开展形式活泼、

内容丰富,寓科学、教育、娱乐为一体的学生课外心理健康课堂活动。

加大预防和干预妇女心理行为问题的工作力度。做好孕产期妇女心理保健和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及处理工作,减少孕产期精神疾病。基层妇女组织要配备合格的心理咨询人员开展弱势妇女群体、农村留守家庭等人员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疏导,提供心理援助服务信息。

积极在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中开展老年心理健康宣传,普及预防老年期痴呆、抑郁等精神疾病和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知识,促进早期发现和治疗老年期精神疾病。基层老龄组织要对离退休、丧偶等生活变故的老年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配备合格的心理咨询人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社会心理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居家老年期痴呆患者的家属互助支持组织,交流照料患者经验,为家属提供心理帮助和支持。

要结合监禁及强制性教育改造场所的医疗卫生工作,加强被监禁人群和强制性教育改造人群的精神卫生工作。各场所要配备合格的心理咨询人员或者与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建立心理咨询服务关系,在押服刑人员、劳教人员中开展经常性心理健康教育,为有需要的对象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

(五)向高危人员提供社会心理支持和心理卫生服务

要建立社会心理支持和心理卫生服务网络,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完善社会心理支持和心理健康咨询、专业心理治疗等心理卫生服务相互衔接与配合的服务网络。鼓励街道和乡镇政府、社会团体设立公益性心理咨询机构,向不同人群提供工作、学习、婚姻、家庭等心理支持和咨询;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学校等场所充实心理咨询人员,开展居民心理健康指导、学生心理辅导与疏导;建立心理治疗人员执业准入制度,充实专业人员数量,尽快提高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开展临床心理医疗服务的能力。

将灾难心理援助纳入各级政府灾难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体系,制定灾难心理援助预案。灾难发生后,应及时评估受灾人群需求,提供健康教育、重点人群心理康复辅导和心理危机干预等服务,采取措施保障受灾人群中既往和新发的精神疾病患者得到基本治疗。地市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依托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组建心理援助专业队伍,依靠受灾地区的基层机构、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开展心理援助服务。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可招募有一定专业背景的心理援助志愿服务人员,根据需要派往受灾地区的基层机构、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参与心理援助服务。

依托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建设政府支持的公益性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帮助处在心理危机中的高危人员处理心理应激,减少发生极端心理行为问题。建设心理援助热线电话以地市(州)为单位规划为宜;在地域面积较小、人口较少或者精神卫生人力资源缺乏的地方,也可以省(区、市)为单位建设。在已经开通或者即将开通“12320”公共卫生公益电话的地方,可以在其中增设“心理援助专线”。各地要建立心理援助热线电话与“110”、“120”服务热线的联动机制,应对突发紧急事件;与其他公益性热线电话逐步建立高危人员的转介机制,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功能互补。

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要不断加强临床心理服务能力,充实心理治疗等相关人员,组建心理危机应急干预队伍,有条件的可成立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为心理援助热线电话提供技术支持和后续精神卫生医疗服务,建立危机事件快速反应处理机制,提高对心理危机的应急处置能力。

(六)作好重点精神疾病的医疗和康复工作

全面推进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提高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碍、双相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重性精神疾病的治疗率和管

理率,杜绝患者被关锁现象,降低患者因病出现的社会危害行为。以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因地制宜建立和完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建立重性精神疾病登记和报告制度,推广患者病重治疗进医院、康复管理回社区的服务模式,建立治疗与康复衔接机制,加强医院对基层机构的指导,保障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服务的连续性,实现患者“应治尽治、应管尽管”,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拓展精神卫生服务渠道,提高抑郁症、焦虑障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成人和儿童常见精神疾病的识别率和治疗率。开展综合医院和儿童、妇幼等专科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的常见精神疾病诊疗知识和技能培训,建立其他医疗机构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之间联络会诊与转诊机制,提高对成人和儿童常见精神疾病的诊疗水平。二级和三级综合医院应设立精神科(门诊)或心理科(门诊);有条件的,儿童、妇幼、肿瘤等专科医疗机构可开展精神科联络会诊服务或设立相应门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通过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识别儿童、妇女、老年人的常见精神疾病,向上级医院转诊患者。

坚持发展全面的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服务模式,健全完善社区康复机构。在基层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利用社区内资源,做好精神疾病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尽力为精神疾病康复者安排适当工作并支付报酬。在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指导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医疗康复服务;各类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机构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生活照料、功能训练、技能培训等康复服务。鼓励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出资或捐资设立各类精神疾病康复机构或设施。

(七)建立健全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和服务网络

建立以精神专科医院和有精神专科特长的综合医院等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为主体,一般综合医院为辅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精神疾病康复机构等为依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补充的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和服务网络。县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在辖区内指定一所具备条件的精神专科医院或有精神专科特长的综合医院设置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作为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和指导中心,承担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信息收集等培训与指导工作,以及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的管理工作。

以群众精神健康需求为导向,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和精神卫生防治网络功能要求,优化配置、整合各级各类精神卫生资源,明确功能定位,实行分类指导。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数量、精神卫生服务需求和人力资源现状等,各省应规划好精神卫生防治资源发展节奏,分阶段有序落实精神疾病急性期治疗、慢性期治疗与康复所需的资源,注重东中西部、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逐步形成结构适宜、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规模适度的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和服务网络。用于重性精神疾病急性住院治疗服务的资源,原则上应设置在地市级及以上的机构或承担地市级服务功能的机构中,县级机构主要承担门诊、应急状况处置和慢性患者随访治疗等功能。在北京、上海、长沙、成都等4个城市建立国家区域精神卫生中心,主要承担急性和疑难精神疾病治疗,以及精神卫生防治的技术指导、培训、科研等任务。

制定各类精神卫生防治机构建设标准,不断改善精神卫生防治机构的基础设施和设备。依法实施精神卫生医疗服务行业管理,开展精神专科医院质量评审工作,促进标准化、规范化服务。制定完善精神疾病诊疗规范,加强精神疾病诊疗质量管理。建设数量适宜、布局合理的精神科临床重点专科,带动各地全面提升精神卫生防治工作水平。

(八)加快发展精神卫生工作人员队伍

落实《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采取多种措施,多方位解决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数量极度短缺、质量偏低的问题,改进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稳定专业人员队伍,减缓人才流失。要根据精神卫生发展需要,制定精神卫生工作人员配置标准和要求,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合理配备人员。应扩大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种类,依法吸纳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社会工作、职业康复人员加入精神卫生专业人员队伍或者工作人员队伍,明确各自岗位和责任,逐步建立与精神卫生防治任务相适应的队伍。

卫生部门应加大对现有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力度,重点强化精神卫生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在短期内快速提升现有人员水平。尽快启动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精神专科护士培训并增加受训人员数量,逐步提高接受规范化培训的人员在专业人员中的比例。在基层医务人员培训中,强化培训对精神疾病患者服务和管理内容,提高精神卫生防治服务网络的网底能力。开展其他医务人员培训,不断拓展精神卫生服务渠道。开展相关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培训,提高公共精神卫生工作能力。

有关部门要积极开展本部门从事精神卫生工作的人员培训,增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指导、心理行为问题干预的能力。

教育部门要抓好精神卫生的后备专业人员学历教育,在普通医学教育中保障医学心理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的课时,制定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的学历教育标准和教学大纲,使学生在学历教育阶段获得足够的精神卫生相关工作能力训练。

(九)基本掌握精神卫生工作信息

分步建设和部署全国精神卫生防治信息系统,建立完善精神卫生工作的信息收集、分析和使用制度。根据工作需要,逐步掌握重性精神疾病患病现状和疾病负担,定期调查常见精神疾病、主要心理行为问题的流行情况,评估精神卫生服务利用现况和效率,为制定精神卫生政策和规划提供支持。各地要做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尽快在街道和乡镇、区县级、地市级、省级部署国家数据采集分析系统,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适时报告、动态更新患者管理信息;以省为单位建设和部署患者个案管理系统,实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间的患者治疗和康复信息双向流转。根据工作需要,进一步扩充、完善信息系统功能,全面完成精神卫生工作信息化建设。

(十)加强科学研究

围绕国家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与疾病防治重心前移的战略需求,凝聚国内优势资源,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开展重大精神疾病防治关键科学问题的联合攻关,建立早期识别、规范化干预技术和评估体系,努力在重大精神疾病早期诊断、标准化治疗和预防方面取得重要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满足医疗服务的迫切需求。针对精神分裂症、各类情绪障碍、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开展基础和临床应用性研究,加强病因和发病机理研究,重点研发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关键技术,探索心理治疗等适宜技术。促进转化医学、心理-生物-社会综合研究工作和国际学术交流,吸收、借鉴和推广国际先进科学技术及成功经验,及时将国内外

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于精神卫生服务。

五、组织实施及考核评估

国家精神卫生工作部际联席会议负责监督《规划》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结合职责分工,分别制定《规划》实施方案。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协调制度的牵头部门,按照《规划》要求,组织制定本地区实施计划。

国家精神卫生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组织制定《规划》考核评估方案,在2015年和2020年分别对各地落实《规划》情况进行考核。

各地按照《规划》考核评估方案,定期评估本地区《规划》目标和指标的阶段性进展,将评估结果报告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

(注:本规划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8年版)

关于印发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 (2018年版)的通知 国卫疾控发〔2018〕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计生委:为贯彻落实《精神卫生法》《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适应精神卫生工作发展需要,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对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的有关要求,我委组织编制了《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8年版)》。现印发给你们(可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下载),请遵照执行。原卫生部发布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2年版)》(卫疾控发〔2012〕20号)同时废止。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8年5月28日(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 (2018年版) 严重精神障碍是指精神疾病症状严重,导致患者社会适应等功能严重损害、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者客观现实不能完整认识,或者不能处理自身事务的精神障碍。为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发现、治疗、管理、服务,促进患者康复、回归社会,充分发挥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含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下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工作中的作用,明确各自职责、任务和工作流程,提高防治效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的相关要求,制定本工作规范。 本规范的服务对象为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六种严重精神障碍的确诊患者。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并经诊断、病情评估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不限于上述六种疾病。 1.机构、职责及保障条件 1.1 精神卫生工作领导与协调制度 县级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主动配合当地人民政府建立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或部门协调工作机制,每年至少召开2次例会,研究制定辖区精神卫生政策和相关制度,统筹协调解决综合管理、救治救助、人才培养、机构运行、保障等问题,负责组织辖区精神卫生工作的开展与督导。探索建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区康复机构、社会组织和家庭相互支持的精神康复服务模式,完善医院康复和社区康复相衔接的服务机制。结合辖区实际建立“对口帮扶”等工作制度,在辖区组织开展精

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计划

精神病防治康复2012年工作计划认真领会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加康复经费投入,增强康复服务能力,提高康复服务水平,全面完成2012年的各项康复任务,促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实现。 进一步加大精神病康复工作的力度。全面开展精防工作调查,夯实精防工作基础。精神病患者进行工疗以及精神病康复者的劳动技能培训,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回归社会,做好“精神卫生日”的宣传工作,提供精神卫生服务和心理咨询服务。早期发现精神疾患,采取家庭治疗、定期门诊等方式并依托社区内工疗、农疗和娱疗站等机构,对康复期的精神病人进行治疗和综合性康复,督促病人服药,监护随访病人,规范填写表卡,预防病情复发,对重度急性期和复发的病人及时转诊。帮助各类残疾人树立康复信心,正确面对自身残疾,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鼓励残疾人亲友理解、关心精神病人,积极参与社区康复活动。“十一五”期间,我镇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虽取得了良好成绩,但工作还需继续和完善。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在年初制订发放了2012年的工作计划。并要求每个村对新病人和老病人坚持做好随访记录等精防工作档案材料。对一些生活困难,病情经常反复的病人积极想法送医院系统治疗。据统计今年共免费送了6名病到精神病院治疗。为25名生活困难的病人办理了优抚门诊。为了使精神残疾人在康复期有良好的康复环境,街道(村)创建了“温馨护理站”,承担帮助患者定时服药、开展精神护理、与家长联系沟通的职能。护理站制定作息制度、康复内容,建立学习园地,开展卡拉OK、户外文体等活动。经过“关爱行动”,实现了护理站学员们零肇事的目标。 建立精神病监护小组制度 1、负责与防治康复领导组联系,并督促精神病患者服药。 2、定期进行随访,做好随访记录,每月一次。 3、协助监护人对精神病进行监护,保证患者本人和周围群众的安全。 4、在患者病情缓解期间,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 5、如病情变化,要及时协调住院治疗 在新的一年中以社区服务机构及其现有设施、人员的作用,整合康复服务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健全技术指导组,确定康复技术资源中心(站、点),

精神卫生工作计划

( 卫生工作计划)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W-JH-020909 精神卫生工作计划Mental health work plan

精神卫生工作计划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服务的内容和服务的范围都将随着工作的深入而不断的增加和扩大。根据西安市及未央区卫生局的要求我社区卫生服务站目前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的服务计划主要有: 一、为社区普通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在例行的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活动的评估,尤其是对于重点人群,如妇女在孕产期的情绪状态,老年人的记忆、智力活动等,以早期发现抑郁症、老年期痴呆等。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开展咨询活动、发放科普宣传读物、制作宣传展板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精神卫生知识,促进其精神健康水平。 二、继续精神疾病线索调查,建立疾病档案 在社区继续进行精神疾病线索调查。社区精神疾病的建档立卡率应达到上级要求。并对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年度的免费健康检查。如果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因病情复发加重,紧急住院治疗,出院后其住院治疗有关情况将被及时转入社区,以便社区卫生服务站继续进行社区康复治疗。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疾病资料进行妥善保管,坚决维护患者的隐私权。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可以充

分利用这些疾病资料。 三、定期随访,对重性精神疾病进行管理治疗 个案管理员,每月有电话或入户随访,并按时网络直报。每季度至少一次主动对建档立卡的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进行随访,并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服药情况、病情稳定情况等,并指导家属开展家庭精神疾病的家庭护理。以此提高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服药率,动态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 四、建立应急处置机制,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不良事件包括:急性药物不良反应,自杀自伤行为和肇事肇祸行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有应急处置机制,制定有应急处置预案,将在最短的时间,最直接的渠道,以最恰当的方式做出应急处置反应,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及周围人员提供应对精神疾病突发事件的专业指导。 五、建立双向转诊制度,提供无缝隙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双向转诊的制度,社区中的精神疾病患者,如果不适宜社区管理治疗,将转入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紧急住院治疗。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紧急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在病情得到及时控制后,应及时转回社区进行管理治疗。所倡导的原则是紧急住院要果断、及时,社区康复治疗要坚持、要有耐心,要细致。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计划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服务的内容和服务的范围都将随着工作的深入而不断的增加和扩大。根据西安市及未央区卫生局的要求我社区卫生服务站目前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的服务计划主要有:

小学心理健康特色教育工作方案

小学心理健康特色教育工作方案

小学心理健康特色教育工作方案 一、特色项目提出的背景 1、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能适应新世纪竞争的人才,需要具备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三方面全面发展、和谐统一。学校是培育新型人才的摇篮,作为基础工程,小学教育需要以培养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能经受全新挑战的人才目标出发,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现在的小学生在家里娇生惯养,她们物质生活优厚,精神生活不足,身体发育早熟,心理发展欠缺,生活依赖性强,自主独立精神差。学习方面,有的学生缺少兴趣,没有动力,甚至厌学、逃学;情绪方面,有的学生情感脆弱、情绪低落,遇到挫折,悲观失望、消极颓废;交往方面,有的学生缺乏自信,个性孤僻,自私任性,不合群,爱慕虚荣;人格方面,有的学生胆小、自卑、怕丢面子。心理健康的匮乏,赶走了她们脸上的笑容,扼杀了她们鲜明的个性,消灭了她们追求成功的信念,压抑了她们潜能的开发。 因此,我们抓住新课改的契机,决定从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特色建设的推进过程 1、申报课题。12月,我校结合学校实际,经过再三酝酿,成功申报了市十五课题《矫治学生心理障碍,促进个性和谐发展》,建立了心育课题组。市、县教育学会秘书长、教研室主任莅临我校参加了开题仪

式,为我校课题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研究目标,给予了理论性的指导。 2、研究课题。在课题的研究中,课题组成员多次得到了盐城师院心理学博士沈贵鹏、吴美照教授的指导,建立了“爱心姐姐信箱”、“开心小屋”活动室。引进了SCL-90心理调查问卷,经过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多渠道疏导学生心理问题,积累了很多成功个案。 3、圆满结题。6月,课题组成员认真准备心理健康活动课《快乐的小天使》、排练心理剧《贺卡风波》、《触网记》,整理研究资料,汇编成《阳光心语》、《走进心灵》、《心灵之约》等专集,顺利经过了结题鉴定。 4、延伸拓展。秋学期,学校决定把心育课题组取得的成功经验向全校推广,努力创设心育氛围,编辑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个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全体老师进行心育理论辅导,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站,采用团体辅导,个别释疑等形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全发展。 三、特色建设的基本内容 俗话说:“好雨知时节”,做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就应在各项活动中“润物细无声”。我校从二00一年起就系统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心育活动,受到了专家、老师、学生的好评。 SCL-90调查问卷——学生的心理测试仪 一张科学、简洁的SCL-90心理调查问卷,让学生知道了心理上的不

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报告书

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一、活动宗旨 开展小学生“阳光心理”系列活动,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未成年人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通过德育载体的不断创新、发挥学校教育的引导性、同伴之间的互育性、学生的自我教育性,不断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推动中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小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 二、领导小组 组长:马春英 成员:各班班主任 三、时间安排和工作内容 第一阶段(3月或、9月份):宣传发动阶段 制定活动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为确保工作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要组织召开有关会议,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有关心理健康工作宣传;填报桥头三小学校心理健康开展情况调查表,于每年3月3日和9月5日前由各年级上报到学校心理咨询室。 第二阶段(4月至6月和10月至12月):实施阶段 围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活动: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当代心理学的一项重大成果,就是揭示了人心理发展是连续性

和阶段性的统一,每个心理发展阶段中的个体都面临着共同的或类似的心理发展任务。尤其是小学学生,他们将面临人格的完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学习过程的优化,职业意向的初步确立,人际间良好的沟通,社会环境的适应,心理压力的应付等心理任务。心理发展任务数量多,普遍化的特点决定了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分阶段、有层次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此,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必选课程体系,分别开设以学习心理、自我意识、交往艺术、情绪调节、良好的性格培养、正确观念、心理压力的应付、青春期性心理、等为内容的选修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及时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训练。 二、心理健康教育要有机渗透到学科教学 学习活动是学生所有活动中的主导活动,也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来源之一。成绩与期望值之间的差距引起的无能感,长期学业失败造成的自尊心低落,过分强调竞争的学习环境给学生造成的紧张与焦虑。事实证明,单靠心理健康教育课要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远远不够的,没有解决学科教学这个环节,也就没有从根本上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扰,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心理潜能了。要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三、提高教师心理咨询的意识与知识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发展与成长,最终影响到教育的成败。教师的一言一行,比父母

2011-2020年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10608

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1-2020年) (2011-6-8修改稿) 精神卫生工作包括防治各类精神疾病,预防和干预各类不良心理及行为问题,促进全民精神健康。精神卫生与群众身心健康密切联系,是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新世纪以来,精神卫生工作发展迅速,成绩显著。建立了国家精神卫生工作协调制度,明确了部门职责;落实了全国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加强了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硬件建设;制定了国家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制度,逐步推进医院与社区和乡村一体化的精神卫生防治网络建设,促进了精神卫生医疗服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互衔接;心理援助纳入了灾后重建工作,提高了公众对精神卫生重要意义的认识。 当前,精神卫生问题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我国有超过1600万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碍、双相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抑郁症等常见精神疾病患病率逐渐增加,儿童青少年、妇女、老年人等人群的心理行为问题增长趋势仍将继续,精神疾病负担加重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制约我国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的制度性和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精神卫生工作还不能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精神卫生服务与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需要有较大差距,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在认真总结上一个十年我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实施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国际精神卫生发展趋势,全面分析当前精神卫生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一、指导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精神卫生工作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全面覆盖、依法管理”的工作方针,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突出精神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和社会效益,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精神卫

“精神卫生发展计划”卫生工作计划

“精神卫生发展计划”卫生工作计划 “精神卫生发展计划”卫生工作计划 .精神卫生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对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精神卫生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初步形成,领导协调机制正在各地逐步建立,管理规范和制度陆续出台,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发展,能力水平得到提高,服务规模和内容逐步扩大与完善。但是,我国精神卫生工作中还存在预防和识别处理精神疾病与心理行为问题的力度不够、总体服务资源不足且管理分散、地区差异明显、防治机构和人员队伍缺乏、尚未建立有效的机构间工作衔接机制、精神疾病社区管理和康复薄弱等问题。为顺利推进《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X年-201X年》的实施,协调部门间精神卫生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完善精神卫生工作体系,特制定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 一、完善精神卫生工作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X〕71号的精神,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原则,建立与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工作机制相适应的精神卫生工作体系。二基本原则。----以预防为主,部门分工负责,依托现有力量,建立和健全心理健康促进工作的人员队伍。----开展防治结合,增强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预防和社区康复功能,实行区域卫生规划,整合调整现有精神卫生资源并

逐步实现功能分化,通过改扩建和新建,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精神卫生防治服务网络。----实施重点干预,完善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衔接机制,建立健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加强领导协调和指导,因地制宜,逐步推进。三工作体系建设目标。----开展心理行为问题预防工作的县市、区的比例,到201X年达到50%,201X年达到80%。----开展精神疾病社区康复的县市、区,到201X年达到70%,201X年达到85%。四工作指标与目标。----在开展心理行为问题预防工作的县市、区中,居民能够方便获得心理健康指导的比例,到201X年城市达到80%、农村达到60%;201X年城市达到90%、农村达到80%。----在开展精神疾病社区康复的县市、区中,精神疾病患者接受康复服务的比例,到201X年达到60%,201X年达到80%。----提高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201X年部分地区调查为30%-40%,到201X年达到50%,201X年达到80%。 二、推进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建设五坚持预防为主,提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指导、心理行为问题预防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能力。各部门分工负责,依靠现有的工作队伍和工作网络,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和工作制度建设,提高从事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能力。完善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监督管理的法律制度,加强对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的从业人员和机构的监督管理。加强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精神卫生知识水平,加大心理行为问题预防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力度,维护群众心理健康。六坚持防治结合,增强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预防和社区康复功能,按照区域卫生规划,整合调整现有资源并逐步实现功能分化,健全完善精神卫生防治服务网络。建立以精神

精神卫生发展计划

“精神卫生发展计划”卫生工作计划 . 精神卫生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对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精神卫生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初步形成,领导协调机制正在各地逐步建立,管理规范和制度陆续出台,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发展,能力水平得到提高,服务规模和内容逐步扩大与完善。但是,我国精神卫生工作中还存在预防和识别处理精神疾病与心理行为问题的力度不够、总体服务资源不足且管理分散、地区差异明显、防治机构和人员队伍缺乏、尚未建立有效的机构间工作衔接机制、精神疾病社区管理和康复薄弱等问题。为顺利推进《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XX年-XX年》的实施,协调部门间精神卫生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完善精神卫生工作体系,特制定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 一、完善精神卫生工作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XX〕71号的精神,按照“预防为

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原则,建立与“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工作机制相适应的精神卫生工作体系。 二基本原则。 ----以预防为主,部门分工负责,依托现有力量,建立和健全心理健康促进工作的人员队伍。 ----开展防治结合,增强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预防和社区康复功能,实行区域卫生规划,整合调整现有精神卫生资源并逐步实现功能分化,通过改扩建和新建,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精神卫生防治服务网络。 ----实施重点干预,完善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衔接机制,建立健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 ----加强领导协调和指导,因地制宜,逐步推进。 三工作体系建设目标。----开展心理行为问题预防工作的县市、区的比例,到XX年达到50%,XX年达到80%。----开展精神疾病社区康复的县市、区,到XX年达到70%,XX 年达到85%。四工作指标与目标。----在开展心理行为问题预防工作的县市、区中,居民能够方便获得心理健康指导的比例,到XX年城市达到80%、农村达到60%;XX年城市达到90%、农村达到80%。----在开展精神疾病社区康复的县市、区中,精神疾病患者接受康复服务的比例,到XX年达到60%,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案3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案3篇 一、指导思想 二、总体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总体目标 (二)工作原则 1、面向全体师生 2、身心兼顾:在内容上做到生理健康知识与心理健康知识并重。 4、知行转化:在效果上注重将健康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健康习惯 和文明生活方式,既关注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又关注健康行 为形成率,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5、互相促进:在目的上坚持一切为学生服务的原则,做到服从 大局、服务学生。 三、具体的目标要求和基本内容 (一)水平一(小学1-2年级) 1、目标 知道个人卫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初步掌握正确的个人卫生知识;了解保护眼睛和牙齿的知识;知道偏食、挑食对健康的影响,养成良 好的饮水、饮食习惯;了解自己的身体,学会自我保护;学会加入同 伴群体的技能,能够与人友好相处;了解道路交通和玩耍中的安全常识,掌握一些简单的紧急求助方法;了解环境卫生对个人健康的影响,初步树立维护环境卫生意识。 2、基本内容 (3)心理健康: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与同学友好相处技能。 (二)水平二(小学3-4年级)

1、目标 2、基本内容 (3)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人的生命周期包括诞生、发育、成熟、衰老、死亡;初步了解儿童青少年身体主要器官的功能,学会保 护自己。 (三)水平三(小学5-6年级) 1、目标 2、基本内容 (3)心理健康:保持自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青春期的生长发育特点;男女少年在青春发育期的差异(男性、女性第二性征的具体表现);女生月经初潮 及意义(月经形成以及周期计算);男生首次遗精及意义;变声期的保 健知识;青春期的个人卫生知识。体温、脉搏测量方法及其测量的意义。 四、实施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网络建设。建立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 组长:黄庆炎 副组长:周松林继林关秀英林红喜张庆寿 成员:胡志强黄玉平林新梅肖穗芬杨春燕翁俊玫姚心凡黄华明 一、指导思想 二、加强领导,提高对健康教育的认识 诸城市龙源学校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组长:刘花兰 副组长:王建光王新屏

心理健康工作计划

心理健康工作计划 心理健康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教改的重要内涵,国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已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具体做法: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我校有国家二级和三级心理咨询教师各一名,负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心理健康教师一个人的事,是所有学校教育工作者的事,所以学校成立以心理健康教师为主,班主任教师为辅,其他教师为基础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战线,为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1)心理课辅导。本学期由心理健康教师不定期为各年级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同时,各班在班内进行心理健康主题的班队会,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 (2)心理咨询室。开设“知心小屋”,接受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的咨询。心理咨询室有专任教师负责,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场所。心理咨询室建设的环境布置除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要考虑儿童的审美特点。 (3)办好“知心信箱”,以便个别学生羞于启齿,可以利用写信的方式和学校的心理老师进行沟通、预约咨询。 (4)以“点”带“面”,利用学校宣传阵地本学期开展了心理健康主题手抄报设计比赛,在学生中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5)指导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

《我国现行精神卫生政策概述》

我国现行精神卫生政策概述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教师: 二○一六年五月

我国现行精神卫生政策概述 摘要:为了改善我国日趋严重的精神卫生问题,政策颁布和施行是必不可少的,在最近的十几年间,国家发布了不少政策和规划,对解决问题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仍需要在社会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做的更好。 关键词:精神卫生问题状况;精神问题产生原因;精神卫生政策;政策实施 正文: 科技的进步带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也使人们在精神上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和忧虑,导致了一系列精神疾病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精神卫生政策的颁布和实行就显得尤为重要。 1.我国精神卫生问题严重,精神卫生政策不足 1.1精神卫生疾病现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一亿人以上,但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不足五成。按照国际上衡量健康状况的伤残调整生命指标评价各类疾病的总负担,精神疾患在我国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各类精神问题约占疾病总负担的1/5[1].截止2014年底,全国已登记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430万。当今,精神卫生问题更应引起国家和群众的高度关注。 1.2精神卫生服务的资源不足以及服务水平有限 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需要极为巨大的医疗服务资源,但还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

阶段的中国,在医疗资源方面确实无法做到完全满足需求,看病难问题的存在便是医疗人员严重不足带来的后果。全国共有精神卫生专业机构1650家,精神科床位22.8万张,精神科医师2万多名,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体系尚未建立。不同地区资源的分配也存在差异,发达城市有着更为丰富和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资源,这就使得欠发达城市及贫困地区人民的精神卫生问题因为得不到有效地治疗和关注变得日趋严重。截止2010年全国共有1650家精神卫生机构,精神科开放床位数28100张。精神科床位主要分布在精神病专科医院中,占总床位数的86.4%;精神科床位密度全国平均为1.71张/万人,上海和北京最高,全国精神病专科医院床位使用率为92.4%,平均住院日中位数为45d [2],床位不足情况到现在仍然是一个大问题。另外,医院在精神卫生方面的专业人才也一直无法满足需要,且大多数人才资源都是在大医院,患者的治疗费用高。 正因为面临着如此多的问题,国家才更需要一部完善的法律对资源分配进行调整,对不完整的医疗体系进行补充和改进。 1.3.我国精神卫生政策现状 中国目前最重要的精神卫生政策文件有四个。分别是:《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2002)、《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年-2015年)》(2008)[3]、《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2年颁布,2013年开始施行)。我国在竭力的改变

小学心理健康工作计划

小学心理健康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力度,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和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与应用为重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常规教育教学中,有计划、有组织地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目的意义 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的核心,是未来人才素质中一项重要内容,学校教育中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应有的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学生全面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当代社会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以应对未来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轨道,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夯实德育工作基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宝安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三、依据教育局的指导精神,本学期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如下:

心理健康教育要有机渗透到学科教学,学习活动是学生所有活动中的主导活动,也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来源之一。成绩与期望值之间的差距引起的无能感,长期学业失败造成的自尊心低落,过分强调竞争的学习环境给学生造成的紧张与焦虑。事实证明,单靠心理健康教育课要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远远不够的,没有解决学科教学这个环节,也就没有从根本上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扰,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心理潜能了。要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四、提高教师心理咨询的意识与知识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发展与成长,最终影响到教育的成败。教师的一言一行,比父母对子女更有深刻的影响。如果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必然污染整个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建筑在教师的人格的基础上的,“只有人格才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的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影响,要比其他因素的影响都来得大。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研究了73位教师与1000位学生的相互关系后得出结论: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很容易扰动其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其学生的情绪趋向于稳定。因此普及心理咨询知识,有利于教师正确认识自己,调控自身情绪,积极对待工作,最终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五、个别心理咨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神科工作计划

精神科工作计划 精神科涉及到的疾病主要以精神病为主,是一组以表现在行为、心理活动上的紊乱为主的神经系统疾病。下面是收集整理的精神科工作计划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精神科工作计划(一)今年,根据省、市总体工作部署和具体工作要求,结合我市精神卫生工作实际,以围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即686项目)为中心,狠抓应基层防治络建设,提高医务人员重性精神疾病应急处置能力,以降低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率为重点,统筹兼顾,全面提升精神疾病防治能力,维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推动了全市精神卫生工作有序开展。 一、基本情况 截止至今年底,我市共筛查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人全市未发生重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事件。 二、今年以来主要完成精神卫生工作 (一)继续狠抓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络建设 一是完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服务组织机构。指导全市各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健全重性精神疾病防治领导职机构,设立精防办,明确专人负责精神卫生工作。二是做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工作。在各项目县区选择试点单位,探索适合我市实际的工作模式,积累基层项目管理工作经验,以便在全市进行推广。 (二)开展贫困患者免费治疗工作 开展对部分贫困患者给予免费的门诊药物治疗的工作。严格按照规

定,对享受免费治疗的贫困患者进行审核,并制定了药品发放、管理流程,明确了各相关部门职责,保证药品发放到患者手中。组织精神卫生专家组对昌黎县和海港区申请免费治疗的患者进行入户诊断复核,避免因不了解病情而发生用药不符等情况发生,确保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三)加大精神卫生管理工作 一是召开全市精神卫生调度暨培训会议。总结了全市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工作,分析全市精神卫生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下步工作进行了部署,并对全市卫生行政管理人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的精防人员进行了工作培训。提高各级各部门对精神卫生工作的重视,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形成了防治工作合力。 二是对686项目县区进行督导培训。解决了项目县区普遍存在的问题,交流了好的经验做法,为保证全市686项目工作长期、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三是印发了《关于做好686项目的通知》的文件。制定了完善的工作流程,明确了各级职责和工作方法,提出了工作要求,为更好落实686项目工作打下了基础。 四是精心组织搞好10月10日“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反对歧视精神疾病患者,为患者回归社会创造良好氛围。五是向市政府递交了《关于成立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的请示》。目前已经获得批准,正是文件即将出台。 该文件有效加强与人社、公安、民政、残联、红会等部门之间工作

精神卫生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20-2030年)主要指标

上海市精神卫生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20-2030年) 主要指标

名词解释: 1.精神卫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3年5月1日实施)的相关规定,精神卫生包括心理健康促进、精神障碍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具体内容。其中,该法关于促进心理健康的工作手段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援助、心理危机干预等。本规划所指的“精神卫生”采用与该法相一致的概念,从内容上涵盖了“心理健康”。 2.心理健康:根据国家卫计委、中宣部等22部门2016年印发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卫疾控发〔2016〕77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心理健康服务是运用心理学及医学的理论和方法,预防或减少各类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宣传教

育、心理咨询、心理疾病治疗、心理危机干预等。”本规划所指的“心理健康”采用了与该指导意见相一致的概念,从内容上是“精神卫生”的组成部分。本规划关于“心理健康”的概念,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均保持了一致。 指标解释: 1.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是指医师执业注册范围为精神卫生专业的执业(助理)医师。 计算公式: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上海市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人数/常住人口数*10万 2.心理治疗师是指在上海地区经国家或有关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内,已取得由人事部统一印制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并在医疗卫生机构内从事心理治疗的工作人员。 计算公式:心理治疗师数=上海市心理治疗师人数/常住人口数*10万 3.精神专科急性(短期)治疗床位是指按照原卫生部发布的《三级精神病医院评审标准》及其《实施细则》,平均住院日≤45天的床位。其医生护士配置比例、质量安全管理要求均不同于慢性(长期)住院治疗以及住院康复治疗床位。 计算公式:精神专科医院按照急性(短期)治疗床单元配置的床位数/医院核定的住院治疗床位总数*100%。 4.精神医学相关科室是指开展精神科门诊、心理咨询科室等相关服务科室。 计算公式:三级综合性医院开设精神医学相关科室并开设常规门诊比例=设立精神医学相关科室并开设常规门诊的三级综合性医院数量/全市三级综合性医院数量*100%

最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杜平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杜泽玉每个人都想拥有健康的心理。拥有健康的心理是每一个人学习、生活、工作的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在当今社会立足的根本条件。小学生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在我校广泛深入开展,促使这项现代教育活动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坚持育人为本,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和实效性。为此,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也不能看成是各学科的综合和思想品德课的重复。它与学校德育工作有密切的联系,但不能取代德育工作。要保证心理健康与学校德育工作相辅相成。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与主要内容。 1、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2、心理健康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

心理健康工作方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心理健康工作方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方案】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有效利用实现家校合作,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成为相关教育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下面是X为你精心整理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 心理健康教育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当代社会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学校教育的一种新的发展,它的内容已日益渗透到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观点、以及实际的生活中,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关注学生的成长,就必须兼顾他们的身体、心理两方面的健康。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确保学生健康发展。 二、教育目标 针对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力度。首先,加强对心理教育领导者、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素质培训。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巧和心理训练法的教师队伍,建立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其次,加强心理健康教

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努力提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再次,充分发挥实验中学的“领头鹰”的作用,不断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 三、实施方案 1.确定领导小组,组建教师队伍。 建议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来抓,成立以校长亲任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抓紧师资队伍培训,力求全员参与。 2.做好子课题研究申报工作。 为重视课题建设,可考虑建立十二五课题小组,定期进行课题研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研活动,推选优秀教师上观摩课,认真开展咨询活动课注意收集整理有关心理健康资料,认真撰写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心得体会、个案分析、总结论文等并进行交流推广。努力总结经验,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的业务能力。 根据省十二五重点课题的课题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初步拟定以卢主任提供的为课题,立足以人为本,让学生健康活泼的成长,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陶冶学生的心理情操,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预防学生的心理疾病,并做好本课题的申报工作。 3.建构具有我校特色的心理监护体系 充分利用我校现有资源,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三室(心

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

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综治办、公安部、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残联六部委《关于开展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卫疾控发〔X〕57号)精神,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按照《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X-X年)》和X市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原则,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机制,统筹各方资源,健全服务网络,提高服务管理能力,完善救治救助制度,保障患者合法权益,维护公众身心健康。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探索和创新精神障碍预防、治疗和康复工作模式。现结合我区工作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工作计划 (一)目标 1.总目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精神障碍预防、治疗、康复工作体系和服务网络,探索和创新精神卫生工作模式,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规范的诊断治疗、康复和心理健康服务,减少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事件发生,发挥综合管理试点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实现精神卫生工作规划目标。 2.具体目标。到X年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检出率达到3‰,管理率和治疗率分别达到65%和55%以上;病情不稳定患者或曾经有过肇事肇祸行为的患者接受个案管理服务的比例达到80%;配备精神科

执业(助理)医生和专职精防人员,医院均设置精神卫生科或心理咨询门诊,开展精神卫生门诊工作;开展区乡级精防人员培训;乡镇卫生院执业医师增加精神科执业范围培训;开展乡村医生精神卫生综合管理知识培训,提高精神障碍患者的线索调查和筛查、随访管理、健康教育、信息录入等服务。 到X年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检出率达到3.5‰以上,管理率和治疗率分别达到70%和60%以上;病情不稳定患者或曾经有过肇事肇祸行为的患者接受个案管理服务的比例达到85%;依托各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加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建设,覆盖率达到30%;配备精神科执业(助理)医生和专职精防人员;初、高级中学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师,精神障碍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在校学生达到75%;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达到55%;城乡居民达到45%。 到X年底,健全和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工作机制。70%的乡镇(社区居委会)建立由综治、公安、民政、卫计、残联等为主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掌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数量,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检出率达到4‰以上,加强患者管理和治疗,管理率和治疗率分别达到75%和65%以上,病情不稳定患者或曾经有过肇事肇祸行为的患者接受个案管理服务的比例达到90%;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无重大肇事肇祸案事件发生。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完善的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服务体系。以乡镇为单位,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覆盖率达到30%;居家患者社区康复参与率逐步提高。提高精神障碍患者医疗救助保障水平。做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