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控制微生物课后题答案

污染控制微生物课后题答案
污染控制微生物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何谓微生物?微生物有何特点?

微生物一词并非生物分类学上的专用名词,而是指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的,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无细胞,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甚至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低等生物的通称。微生物类群十分复杂,其中包括不具备细胞结构的病毒,单细胞的细菌和蓝细菌,属于真菌的酵母菌和霉菌,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

微生物具有个体微小,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代谢旺盛;繁殖快速,易于培养;容易变异,利于应用特点。

2、何谓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二者有何区别?

凡是细胞核发育不完全,仅有一个核物质高度集中的核区,不具核膜,核物质裸露,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的界限,没有分化的特异细胞器,只有膜体系的不规则泡沫结构,不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成为原核细胞,由原核细胞构成为微生物称为原核微生物。反之,凡是具有发育完好的细胞核,有核膜,有高度分化的特异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成为真核细胞,由真核细胞构成的微生物称为真核微生物。

3、概述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控制中的作用。

a、在给水工程中的应用

水中往往存在致突变污染物,这些物质可以利用微生物检测出来。另外,藻类大量滋生时会堵塞给水厂的滤池,并会使水中带有异味和增加水的色度和浊度等,因此,在给水工程中应尽可能出去这些微生物,以提供符合标准的生活饮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同时,也可利用工程菌形成固定化生物活性炭,来消除水中的微量有机物;利用微生物生产生物絮凝剂,取代无机和有机絮凝剂,以进一步提高水质、

b、在排水工程中的应用

可以利用各种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使之矿化且使水中的重金属得以适当转化。另外,在受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中,微生物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c、在土壤净化中的作用

土壤环境日益恶化,被我污染的土壤通过对地下水和地表水形成二次污染和经土壤-植物系统由食物链进入人体,直接危及人体健康。利用土壤微生物或筛选驯化的工程菌来进行污染土壤修复的生物修复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环境保护领域的热点课程。

d、在污染空气净化工程中的作用

空气不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天然环境,利用微生物对污染空气进行净化并不普遍。例如,城市垃圾中转站的恶臭气体,可以通过向空气中喷洒有效菌群加油净化;在污泥消化过程中产生的含硫化氢的气体,也可以通过生物滤塔得以净化。

另外,在废水、废气、废物的资源化、废旧物质的回收利用、以及环境污染防治中的生物检测和评价等方面,微生物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1、什么是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核质及内含物。

特殊结构:荚膜、芽孢、鞭毛或伞毛等

2、细菌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化学组成和生理功能?

细胞壁: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脂类和蛋白质,磷壁质是大多数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中组成基质所特有的化学成分。细胞壁具有保护作用,使细胞免遭外界损伤,维持细胞形状和保持细胞的完整性;细胞壁可以保持原生质体,避免渗透压对细胞产生破坏作用;细胞壁具有多孔性,在营养代谢方面,可以允许水既一些化学物质通过,但对大分子物质有阻挡作用,是有效的分子筛;对于有鞭毛的细菌来说,细胞壁为鞭毛提供支点,支撑鞭毛的运动;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以及噬菌体的敏感性,均决定于细菌细胞壁的化学成分。

细胞膜:化学组成是脂类和蛋白质,少量糖蛋白,糖脂和微量核酸。细胞膜具有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为渗透性与转运作用。细胞膜上特殊的渗透酶和载体蛋白能选择性地转运可溶性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及无机化合物,控制营养物、代谢产物进出细胞;转运电子和磷酸化作用,即呼吸作用的场所;排出水溶性的胞外酶,将大分子化合物水解成简单化合物,而后摄入细胞内;生物合成功能。

细胞质:主要成分是水、蛋白质、核酸、脂类、少量的糖类和无机盐类。细胞质中含有各种酶系统,使细菌细胞与其周围环境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

核糖体:由65%的核糖核酸和35%的蛋白质组成,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部位。

间体:由细胞膜以最大量的折皱内陷而形成的层状、管状或囊状物,伸入细胞质内。间体的存在增大了细胞膜的面积,使酶含量增加。可能是能量代谢和某些合成代谢的场所,可能与细胞壁合成有关,还可能与核分裂有关。

内含颗粒:异染颗粒,主要成分是多聚偏磷酸盐,一般认为是磷源和能源性贮藏物;聚β—羟基丁酸,是β—羟基丁酸的直链多聚物,是一种碳源和能源性贮藏物;肝糖粒和淀粉粒,二者均可作为碳源和能源被利用;硫粒,是硫素的贮藏物质和能源。

细胞核质和质粒:细菌的核位于细胞质内,为一絮状的核区,核区由一条环状双链DNA分子高度折叠缠绕而成,细菌的核携带遗传信息,其功能是决定遗传性状和传递遗传信息。质粒是指独立于染色体外,存在于细胞质中,能自我复制,由共价闭合环状双螺旋DNA 分子所构成的遗传因子。质粒存在与否不至于影响细菌的生存,但许多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生受质粒的控制。

荚膜:化学组成主要是多糖类,也有多肽、蛋白质、脂类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复合物脂多糖、脂蛋白等。荚膜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对细菌起保护作用,使细菌免受干燥的影响,保护致病菌免受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防止微小动物的吞噬和噬菌体的侵袭,增强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荚膜有助于细菌的侵染力;荚膜是细胞外贮藏物,当营养缺乏时可作为碳(或氮)源和能源被利用;许多细菌通过荚膜或粘液层相互连接,形成体积和密度较大的菌胶团;堆积某些代谢产物。

芽孢:具有厚而致密的壁,不易透水且含水率低,一般在40%左右,故抗干燥性强;芽孢中DPA含量高,以钙盐的形式存在;在芽孢形成过程中,DPA随即合成,使芽孢具有耐热性,而当芽孢萌发后,DPA释放,则耐热性消失;芽孢中含有耐热酶;芽孢具有高度的折光性,很难着色;芽孢的代谢活力弱,对化学药品、紫外线的抵抗能力强;芽孢的休眠能力是很惊人的,在休眠期间,不能检查出任何代谢活力。总之,芽孢具有抵抗外界恶劣环境条件的能力,是保护菌种生存的一种适应性结构。

鞭毛:细菌的运动主要是靠鞭毛的作用,鞭毛以很快的速率转动,使细菌每秒钟运动的距离比其细胞长很多倍。

伞毛:细菌表面的一类毛状突起物,比鞭毛细,短而挺直,数量多。可以分布于整个细胞表面,也可以极生簇出现。有伞毛的细胞倾向于彼此粘附,在液体培养基的表面形成菌膜;有的伞毛是噬菌体的吸附位点;有的可附着在寄主细胞上;还有的可以作为细菌接合过程中遗传物质的通道。

3、革兰氏染色的主要过程和机理?

步骤:先用碱性染料结晶紫染色,再用碘液媒染,然后用酒精脱色,最后用沙黄或番红复染。

机理:一般认为,细胞壁的结构和组成与革兰氏染色反应有关。在染色过程中,细胞内形成了深紫色的结晶紫-碘的复合物。由于G+细菌细胞壁较厚,特别是肽聚糖含量较高,网格结构紧密,脂类含量又低,当被酒精脱色时,引起了细胞壁肽聚糖网状结构孔径缩小以致关闭,从而阻止了不溶性结晶紫-碘复合物的浸出,故菌体呈深紫色;相反G-细菌的细胞壁肽聚糖层较薄,含量较少,而脂类含量又高,当酒精脱色时,脂类物质溶解,细胞壁通透性增大,结晶紫-碘复合物也随之被抽提出来,故菌体呈现复染液的红色。

4、什么是菌胶团?菌胶团的功能有哪些?

很多细菌细胞的荚膜物质相互融合,连成一体,组成共同的荚膜,内含很多细菌,形成菌胶团。菌胶团是活性污泥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具有荚膜的功能外,还具有以下功能:具有较强的吸附和氧化有机物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沉降性能;防止被吞噬,自我保护。

5、为什么细菌表面带负电荷?

细菌体内蛋白质含量在50%以上,菌体蛋白质有很多氨基酸组成。细菌的等电点在2-5之间,革兰氏阳性菌等电点较低,pI=2-3,革兰氏阴性菌等电点较高,pI=4-5,溶液的ph值比细菌等电点高时,氨基酸中的氨基电离受抑制,羧基电离,细菌带负电。反之,溶液ph值比细菌等电点低时,羧基电离受抑制,氨基电离,细菌就带正电。在一般的培养、染色、血清试验过程中,细菌多数处在偏碱性,中性、偏酸性环境中,比所有细菌的等电点都高,所以细菌表面总是带负电。

6、放线菌有哪几种菌丝构成?各种菌丝的功能?

基内菌丝:又称营养菌丝,长在培养基内和紧贴在培养基表面,并缠绕在一起形成密集菌落。主要功能为吸收营养物质。

基外菌丝:又称气生菌丝,是由基内菌丝长出至培养基外,伸向空中的菌丝。其功能是吸收和输送营养物质,形成繁殖胞器的孢子丝。

孢子丝:作为主要的繁殖体。孢子丝长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孢子,散落的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长出菌丝,最后成为菌丝体。

7、放线菌的繁殖方式。

放线菌主要是通过形成无性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菌丝长到一定程度,一部分基外菌丝形成孢子丝,孢子丝成熟后便分化形成许多孢子,称为分生孢子。孢子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吸收水分,膨胀萌发,长出一至几个芽管,芽管进一步生长,分支形成许多菌丝。放线菌孢子的形成有三种方法:凝聚分裂、横隔分裂、孢囊孢子。

8、鞘细菌、滑动细菌、蓝细菌的形态及营养方式。

鞘细菌是由单细胞连成的不分支或假分支的丝状体细菌,由很多个体细菌共同生存在一个圆筒状的鞘内形成的群体。菌丝体通常呈单丝状,但也有几种具有一个或几个细菌在鞘边上连接,称为假分支。其中铁细菌丝状体多不分支,在细胞外鞘或原生质内含有铁粒或铁离子,铁细菌营养方式为化能自养型,能将细胞内所吸收的亚铁氧化为高铁,从而获得能量。球衣菌属具鞘,革兰氏染色阴性,在鞘内成链状排列,大多数具有假分支。球衣细菌是好氧细菌,在微氧环境下生长最好,能利用多种有机化合物,为化能异养型。

滑动细菌是指至少在发育周期的某一阶段变现有滑行运动的细菌,它们不借鞭毛运动而靠

菌体的蠕动进行滑动。其中能氧化硫化氢、硫磺和其他硫化物生产硫酸,从中获得能量的一类细菌俗称为硫细菌,属于化能自养型生物。

蓝细菌为单细胞生物,个体比细菌大,一般直径或宽度为3-15微米。蓝细菌通常是在分裂后仍聚集在一起,形成丝状或单细胞的群体。当许多个体聚集在一起,可形成很大的群体,肉眼可见。蓝细菌进行放养性的光合作用,为专性光能无机营养型微生物。

9、水华(赤潮)是怎样形成的?

当水体中排入大量含氮磷的物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则使蓝细菌过度繁殖,将水面覆盖并使水体形成各种不同色彩的现象。在淡水域称为水华,在海水域称为赤潮。

10、什么是菌落?细菌、放线菌的菌落有什么区别?

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由于单个细胞在局部位置大量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菌群体,成为菌落。

细菌的菌落大多湿而粘,小而薄,半透明或者不透明,无色或有色,与培养基结合不紧密,易挑起。放线菌菌落在基质上生长牢固,不易被接种针挑起,形成的菌落较小而不致扩散,质地较密,表面呈紧密、絮状、粉末状或者颗粒状的典型菌落,菌落正反面往往具有不同颜色,菌落有特殊气味。

11、放线菌与细菌的异同。

二者同属原核微生物,不具有完整的核,无核膜核仁,细胞壁均有粘多糖构成粘性复合体,含有胞壁酸和二氨基庚二酸;某些放线菌生有细菌型鞭毛;放线菌的菌丝直径小,与杆菌相似;抑制细菌的抗菌素对放线菌同样有抑制作用;二者生长的PH范围大都一样,为6.0-7.0。二者的区别在于放线菌有真正的分支菌丝体,而细菌没有;繁殖方式上,放线菌以孢子繁殖方式繁殖,而细菌以分裂方式繁殖。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1、酵母菌的形态和结构?、

酵母菌大多数为单细胞,其形态多样,依种类不同而有差异,一般称卵圆状、球状、椭圆状或柠檬形等。酵母菌具有典型的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线粒体以及各种贮藏物,有些种还具有荚膜和菌毛等。细胞核膜为双层单位膜,膜上散布着圆形小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交换物质的通道。液泡内含有浓缩的溶液、盐类、氨基酸、糖类和脂类,生理功能是作为体内贮藏物质。线粒体是需氧真核微生物所具有的,通常呈杆状。是能量代谢的场所,是电子传递的功能单位。

2、霉菌的形态和结构?

霉菌的营养体有分支或者不分支的菌丝构成,菌丝可以无限制地伸长和产生分支,分支的菌丝相互交错在一起,形成菌丝体。菌丝分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俩种类型。无隔菌丝的菌丝无隔膜,整个菌丝就是一个细胞,菌丝内有许多核,称为多核系统。有的隔菌丝有多个细胞组成。

霉菌的菌丝体构成与放线菌相同,分为基内菌丝、基外菌丝和孢子丝,各菌丝的生理功能也相同。细胞壁的组成多含有几丁质,少数低等的水生性较强的真菌则以纤维素为主。幼嫩的菌丝细胞质均匀,而老菌丝中出现液泡。

3、比较霉菌和放线菌有哪些异同?

霉菌是生长在营养基质上,形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或者絮状菌丝体的真菌,属腐生性或寄生性营养。霉菌的营养体由分支或不分支的菌丝构成,菌丝分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两种类型,无隔菌丝的菌丝无隔膜,整个菌丝就是一个细胞,菌丝内有许多核,有隔菌丝由多个细胞组成。霉菌的菌丝比放线菌的菌丝粗几倍到几十倍,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多含有几丁质。放线菌因菌落呈放射状而得名,是介于细菌和丝状真菌之间而又接近细菌的一类丝状原核微生物,单细胞,多核质,菌丝细胞结构与细菌基本相同,菌丝无隔膜,多数是腐生菌,少数是寄生菌,细胞壁成分和细菌相仿。

霉菌的菌丝体构成和放线菌相同,分为基内菌丝、基外菌丝和孢子丝,各菌丝的生理功能也相同。霉菌与放线菌的菌落都是由分枝状菌丝组成,但放线菌菌落在基质上生长牢固,不易被接种针挑起,形成的菌落较小而不致扩散,质地较密,表面呈紧密、絮状、粉末状或者颗粒状的典型菌落,菌落正反面往往具有不同颜色,菌落有特殊气味。霉菌的菌落较疏松,易于挑起,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的蔓延不成形,菌落背面呈不同颜色。

放线菌主要是通过形成无性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或者菌丝断裂繁殖;霉菌主要靠分生孢子和孢囊孢子等无性孢子和子囊孢子和接合孢子等有性孢子繁殖,一般霉菌菌丝长到一定阶段,先行无性繁殖,到后期在同一菌丝体上产生有性繁殖结构,形成有性孢子。

4、影响藻类生长的因素有哪些?

温度:每一种藻类都生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都有其能忍受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以及最适温度。各种藻类能够生活的温度幅度是不同的,可分为广温性种类和狭温性种类。外界环境和有机体的大小都能影响耐温性,随着温度改变,水域中藻类种群的优势种有演替上的变化。

光照:在水表面,光线对于藻类的出现不是一个限制的因素。但如果水体污染造成水中悬浮物质过多,由于悬浮物散射和吸收光线,妨碍光的透入,严重时就会导致水环境光合作用停止,使整个水生生态系统被破坏。

pH值:藻类生长的最适宜pH值为6-8,生长的pH值范围在4-10之间。

除上述影响因子外,像水的运动、溶解盐类和有机物质、溶解气体等也对藻类的营养和有机物形成有限制。

5、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水处理中有哪些常见的种类?

动物性营养是指以吞食其他生物或有机颗粒为生;植物性营养是指含色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腐生性营养是指以死的机体或无生命的可溶性有机物质为生;寄生性营养是指以其它生物的机体作为生存的场所,并获得营养和能量。

水处理中常见的原生动物有三类:肉足类、鞭毛类和纤毛类。

6、酵母菌、霉菌、藻类在污染物治理中的作用?

酵母菌在某些条件下,可以凝集沉降。另外酵母菌能快速分解某些有机物,产生大量酵母蛋白,可作为饲料蛋白,实现资源化,在废水中有重要作用。酵母菌可以利用石油中一些馏分作为碳源生产单细胞蛋白,亦可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并实现资源化。此外,酵母菌对某些难降解物质及有机毒物也有较强的分解能力。

活性污泥中霉菌数量较少,它们的出现一般与水质有关,一些霉菌常出现于pH值较低的废水中,霉菌与絮凝体的形成和活性污泥的膨胀都有联系,在生物膜的好氧区可生长大量霉菌,只存在于有溶解氧的层次,不过正常情况下霉菌在营养竞争上受细菌的抑制。在废水活性污泥法处理构筑物内,由于霉菌菌丝能使活性污泥沉淀性能变坏,引起污泥膨胀,因此尽管霉菌对有机物分解能力较强,但一般不希望它们出现在活性污泥中。但是在生物膜法处理构筑物中,它们的出现对有机物的去除有利。

在排水工程中,可以利用藻类进行废水处理,典型的是氧化塘处理系统,利用菌藻互生原理,进行废水处理。藻类在水体复杂的自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污染的生物监测中,作为指示生物可以反映出污染程度。

第四章非细胞生物—病毒

1、什么是病毒?病毒有哪些特点?

病毒是能够通过细菌过滤器,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广泛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中的一类超显微的非细胞生物。

特点:无细胞结构,只含有一种核酸,或为DNA,或为RNA;没有自身的酶合成机制,不具备独立代谢的酶系统,营专性寄生生活;个体微小能通过细菌过滤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在活细胞外具有一般化学大分子特征,进入宿主细胞后又具有生命特征。

2、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

化学组成:大多数病毒粒子的组成成分只含有蛋白质和核酸,蛋白质包在核酸外面,称为衣壳。每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大多数为RNA。

结构特点:病毒的衣壳是由一种或集中多肽链折叠而成的蛋白质亚单位,构成对称结构。衣壳的中心包含着病毒核酸。衣壳和核酸合称为核衣壳。有些病毒的核衣壳是由囊膜包围着,有些病毒粒子表面,尤其是在有囊膜的病毒粒子表面具有刺突。病毒的结构具有高度稳定性,从而使病毒核酸不致在细胞外环境中遭到破坏。

3、噬菌体的增殖过程?

吸附:噬菌体通过扩散和分子运动附着在寄主细胞表面

侵入和脱壳:尾端吸附在细胞壁上,依靠存在于尾端为溶菌酶水解细菌细胞壁上的肽聚糖,并通过尾鞘收缩,将头部DNA注入细胞内

生物合成:利用寄主细胞的合成机制和机构,复制出病毒核酸,并合成大量病毒蛋白质结构

装配和释放:先由头部和尾部连结,然后再接上尾丝,完成噬菌体的装配。装配成的病毒颗粒离开细胞的过程称为病毒的释放,释放的方式有两种:裂解和出芽

4、什么是烈性噬菌体?什么是温和噬菌体?

噬菌体侵染寄主细胞后,能引起寄主细胞迅速裂解,这种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当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不发生裂解而能继续生长繁殖,这种反应称为溶原性反应,这种噬菌体称为温和型噬菌体。

5、裂解量的含义,怎样通过一步生长曲线计算裂解量?

每个噬菌体增殖后释放出新的噬菌体平均数称为裂解量。

裂解量=突破期后平均噬菌斑数/潜伏期平均噬菌斑数

6、影响病毒存活的因素有哪些?

物理因素(温度,光线、渗透压)、化学因素(酸碱度、化学药剂)、生物因素。

1、微生物需要哪些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在微生物细胞内的作用是什么?

微生物需要水、碳源、氮源、矿质营养、生长因子等营养物质。

水在机体中的生理作用:水是微生物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机体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都离不开水;营养物质的吸收与代谢产物的分泌都通过水来完成的;由于水的比热高,又是热的良好导体,因而能有效地吸收代谢过程中放出的热,并将吸收的热迅速地散发出去,避免导致细胞内温度陡然升高,故能有效地控制细胞内温度的变化;维持细胞渗透压。

细胞内各种有机物质以碳为骨架。

氮是细胞中的一种主要组成成分,细胞所吸收的氮素营养用于合成细胞内各种氨基酸和碱基,从而合成蛋白质、核酸等细胞成分。

矿质元素主要作用是构成细胞的组成成分;作为酶的组成部分,维持酶的活性;调节细胞内的渗透压、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作为某些微生物的能源物质。

生长因子是指某些某些微生物不能从普通的碳源、氮源物质合成,而只有通过外源供给才能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有机物质。生长因子可将他们分为维生素、氨基酸和嘌呤碱基三种类型。微生物对生长因子需求量很少,但在机体生长中必不可少,若缺乏则微生物不能生长或生长极差。

2、微生物运输营养物质的方式有哪几种?

根据对细胞膜结构及其传递系统的深入研究,一般认为营养物质或者代谢产物主要以单纯扩散(被动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四种方式通过细胞膜。

3、微生物有哪几种营养类型,他们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根据微生物生长时所需碳素来源,可将微生物分为自养微生物和异养微生物。根据微生物的能量来源,可将微生物分为光能营养型微生物和化能营养型微生物。因此可将微生物分为四种营养类型:光能自养型微生物、化能自养型微生物、光能异养型微生物和化能异养型微生物。

4、什么是培养基?配制培养基应遵循哪些原则?

由人工配制的,供给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所用的营养基质,叫做培养基。

基本原则:适合微生物的营养特点、调配好培养基中各种营养成分比例、控制培养条件、根据培养目的确定培养成分。

5、按照培养基的用途可分为哪几种培养基?

基本培养基:按照微生物基本营养成分配制成一种培养基,这种培养基叫做基本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为了分离某种微生物,可以根据这种微生物的营养要求,配制出适合它生长而不利于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目的是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使所需要的微生物增殖,从而分离所需的微生物。

加富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血、血清、动植物组织液或其他营养物质的一类营养物质的培养基。目的是用来增加所要分离的微生物的数量,使其形成生长优势、从而分离到该种微生物。

鉴别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通过指示剂的显色反应,用以鉴别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

1、新陈代谢及其特点。

新陈代谢是指生物有机体从环境中将营养物质吸收进来,加以分解再合成,同时将不需要的产物排泄到环境中去,从而实现生物体的自然更新的过程。

特点:是生物化学反应的一系列过程,反应步骤虽然很多,但顺序性很强,有条不紊,环环相扣;均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有多酶体系催化完成;有灵活的自动调节能力。

2、简述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关系。

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从内外环境中取得原料合成生物体的结构物质或具有生理功能的物质的过程,也是从简单的物质转化为复杂的物质的过程,需要能量。分解代谢是指在生物体内进行的一切分解作用,往往伴随着能量的释放,释放的能量用于合成代谢,分解作用中形成的小分子物质为合成提供原料。

3、什么是酶?酶有哪些特点?

酶是活细胞的组成成分,由活细胞自身合成的,并能在细胞内外起催化作用的一种催化剂,故又称为生物催化剂。或者说酶是由活体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均能起催化作用的一类特殊蛋白质。

特点:具有一般催化剂的特点;高效性;专一性;易失活;多样性;催化条件温和性。4、酶分为哪几类?什么是全酶、辅酶和辅基?

根据酶所催化反应的类型,将酶分为六大类:氧化还原酶;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裂解酶类;异构酶类;合成酶类。

全酶是由酶蛋白和非蛋白两部分构成。非蛋白部分又称为酶的辅因子。酶蛋白必须与酶的辅因子结合才具有催化活性。与蛋白质结合较疏松,可用透析等方法去除而使酶活性丧失的辅助因子称为辅酶;结合较紧密,不易用透析等方法去除的辅助因子称为辅基。

5、转移氢的辅酶有哪几类?

NAD(辅酶Ⅰ)和NADP(辅酶Ⅱ);F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和FMN(黄素单核苷酸);辅酶Q。

6、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PH;抑制剂;激活剂。

7、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度的关系曲线对废水的生化处理有什么指导意义?

在低底物浓度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度随之急剧增加,并成正比关系。当底物浓度较高时,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度增加的程度不再明显,并且不再成正比关系,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若底物浓度再增加,则反应速度将趋于恒定,并不再受底物浓度的影响。

废水生化处理时,应控制进水流量达到最大反应速度,若进水流量太大,则底物浓度太大,此时酶的活性中心全部为底物所占据,达到饱和,酶分子已经发挥最大能力,会导致废水不能经过有效的处理,导致出水水质难以达到排放标准。若进水流量太小,则底物浓度太小,没有完全利用活性污泥的处理能力,反映所需时间较长。

8、化能异养型微生物产能代谢的方式有哪些?他们之间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化能异养型微生物产能代谢的方式主要有发酵和呼吸,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最终电子(或氢)受体不同。发酵是以有机物氧化分解的中间代谢产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还原过程。呼吸是大多数微生物用以产生能量的一种方式。与发酵相比,底物在氧化过程中脱下的氢或电子不是直接与中间代谢产物耦联,而是通过一系列电子传递体最终交给有关无机物。以氧气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还原过程称为有氧呼吸;以硝酸根、硫酸根、碳酸根等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还原过程称为无氧呼吸。

9、分析葡萄糖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能量的产生。

10、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为细胞合成的维持生命活动提供大量能量;为细胞合成提供原料;作为各种有机底物彻底氧化的共同途径。

11、硝酸盐呼吸、硫酸盐呼吸、碳酸盐呼吸的底物和产物分别是什么?

硝酸盐呼吸以硝酸盐作为最终电子受体,不同的硝酸盐还原菌将硝酸盐还原的末端产物不同,如N2、NH3和NO2-;

硫酸盐呼吸以硫酸盐为最终电子受体,产物为硫化氢;

碳酸盐呼吸亦称做产甲烷作用,底物将发酵细菌转化为乙酸、甲酸、甲醇、甲胺及H2/CO2后,在产甲烷菌的厌氧呼吸下生成甲烷和二氧化碳。

12、硝化细菌和硫细菌获得能量的方式?

硝化细菌有两类,一类是将氨氧化成亚硝酸,常称做亚硝酸菌,另一类是将亚硝酸氧化成硝酸,常称做硝酸菌。硝化细菌能从相应无机物的氧化过程中得到能量。

硫细菌可以通过对硫化氢、硫以及硫代硫酸盐的氧化而得到能量,这些物质最后被氧化成为硫酸。

13、糖类、脂类、蛋白质有氧代谢的途径。

淀粉的分解途径为:淀粉——糊精——麦芽糖(双糖)——葡萄糖

芳香族化合物氧化时,开始的步骤虽然不一样,但往往有共同的中间产物,双酚化合物的邻苯二酚和原儿茶酸。而邻苯二酚和原儿茶酸可以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邻位环裂解或间位环裂解进一步分解,并进入三羧酸循环。

脂类分解的第一阶段都是在酯酶的作用下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甘油和脂肪酸进而分别生成丙酮酸和乙酰辅酶A,脂肪酸生成乙酰辅酶A的过程是通过β—氧化完成的。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和乙酰辅酶A经三羧酸循环生产二氧化碳和水。

蛋白质生化分解的第一步是水解。蛋白质——胨——肽——氨基酸,在细胞内氨基酸可以直接用于合成菌体的蛋白质,也可能转变成另一种氨基酸,或者进行脱氨基作用被分解。脱氨基的分解结果产生氨和一种不含氮的有机化合物。不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可按不含氮有机物质转化的规律分解,或者参与合成作用变成细胞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或脂类的一部分,氨则能作为微生物所需氮的来源,或者经过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转换成氮气排入大气中。

14、什么是葡萄糖效应?葡萄糖效应在污染物生化处理中有何指导意义?

当大肠杆菌在含有葡萄糖和乳糖的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大肠杆菌首先利用葡萄糖而不利用乳糖,只有当葡萄糖被利用完后才开始利用乳糖,这就是所谓的葡萄糖效应。

葡萄糖效应在废水生物处理中普遍存在,对于含有难降解物质的废水,往往也会出现微生物的二次生长甚至多次生长现象。在推流式活性污泥法中,葡萄糖效应往往会导致构筑物中有机物质沿水流方向各种按易难程度逐级降解,并且对于同一种群微生物在不同的过水

断面采取不同的代谢途径,根据以上状况,对于较复杂的有机废水,通过加入填料从而人为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使构筑物中出现种群自然分级,有利于各种生物种群各司其职,提高有机物的去除能力。这种现象对于多级生物转盘法更为显著。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1、微生物直接计数法有哪些?间接计数法有哪些?

直接计数法:计数器直接计数法、涂片染色计数、比浊法。

间接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薄膜过滤计数法。

2、怎样利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水中的细菌总数?

将菌悬液稀释到一定程度,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由培养皿中出现的菌落数计算原菌液中细菌数。

3、细菌纯培养的分离方法有哪些?

稀释倒平皿法、划线法、单细胞提取法、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法。

4、怎样获得细菌纯培养的生长曲线?并分析生长曲线各时期的特点。

研究细菌纯培养的生长曲线是采用分批培养。测定生长曲线时,将少量经纯培养的细菌接种到经灭菌的液体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细菌数量。以细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可得出细菌纯培养的生长曲线。

迟缓期:细胞的代谢活力很强,蛋白质和RNA含量增加,菌体体积显著增大。迟缓期末期和对数期前期的细胞,对热、化学物质等不良条件的抵抗力减弱。

对数期:细菌生长速度达到高潮,时代时间最短,细胞的代谢活性比较稳定,酶的活力也高,这个时期的细胞是作为研究工作的理想材料。

稳定期:细胞分裂速率降低,世代时间延长,细菌细胞活力减退。群体中细菌的繁殖速度与死亡速度近乎相等,活菌数目保持稳定。细胞开始积累体内贮藏物质,菌胶团细菌更易形成菌胶团。

衰亡期:细胞活力继续衰退,死亡率大于繁殖率,活菌数迅速减少。细胞形状和大小很不一致,有些产生畸形细胞,细菌的生命活动主要依赖于内源呼吸,并呈现大量死亡。

5、活性污泥法处理有机废水应将污泥控制在哪个时期?为什么

在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如果维持微生物在对数期生长,则此时微生物繁殖速度很快,活力很强,处理废水的能力必然较高。但必须看到,此时的处理效果并不一定最好,因为微生物活力强就不易凝聚和沉降,并且要使微生物处于对数期,则需有充足的营养物质。这就是说,废水中的有机物必须有较高的浓度,在这种情况下,处理过的废水中所含有机物浓度比较高,所以出水水质难以达到排放要求。

如果维持微生物处在内源呼吸期末期,此时处理过的废水中所含有机物浓度相对来说固然很低,但由于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很差,所需反应时间较长,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是不可行的。

所以,为了获得既具有较强的氧化和吸附有机物的能力,又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的活性污泥,在实际中常将活性污泥控制在减速生长末期和内源呼吸初期。而高负荷活性污泥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生长的对数期;延时曝气法是利用微生物生长的衰亡期。

第八章微生物的生态

1、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

分解动植物尸体为简单的化合物,供植物吸收利用;固定大气中的氮,使土壤肥沃,有利于植物生长;产生各种抗菌素;有一部分土壤微生物是动植物的病原体

2、什么是限制因子、耐性定律和生态幅?

对于特定的生境,在诸因子中,必有一个或几个因子在特定条件下起主导作用,即该因子的改变将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及引起生物种群或群落的改变,这种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耐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对生物都存在最大和最小临界阈,在稳态条件下,当这种生态因子超过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时,就会使该生物受到损伤或不能生存。

各生物体及其某一生理过程对限制因子所具有的耐性极限范围称为生态幅。

3、非生物因子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温度、光照、渗透压和水的活度、pH值、氧化还原电位与氧、毒性物质、抗生素、营养物质。

4、实验室常用的灭菌和消毒的方法?

高温灭菌是微生物实验、食品加工及发酵工业中重要的灭菌方法。分为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对于不耐热药品、特殊培养基等的灭菌常用间歇灭菌法。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煮沸消毒和巴斯德消毒法。

5、紫外线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细菌原生质中的核酸强烈的吸收紫外辐射,吸收峰为260nm,蛋白质的吸收峰在280nm。当紫外辐射作用于核酸和蛋白质时,重则破坏它们分子结构,妨碍DNA的复制、转录和酶的活性,轻则引起细胞代谢机能的改变或者发生变异。

6、光照对水生动物、藻类和水生植物生长的影响?

各种水生动物对光强有不同的适应范围,因此,生境中光照条件改变时,动物的运动方向也随之改变。向着光源方向的运行称为趋光性;背着光源方向的运行称为背光性。从生态学上来看,这种现象是一种光照性迁徙。

此外,光照中的光谱成分也会引起动物运动的改变,如大型水蚤在红光下活动正常,在蓝色光下则很不安,长时间以蓝色照射,可使大型水蚤因衰疲而死亡。

藻类、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光强和光质有关。不同的植物需要不同的光照强度。在最适光强范围内,光强增加,光合作用速度加快,若超出这个范围,光合作用就要受到抑制。水面下的光合作用速率也随深度增加而减弱。当至某一深度处,光合作用产氧量与呼吸作用耗氧量相等,这时的光照强度成为补偿点。

浮游植物的垂直分布主要受光质和光强影响,前者决定了植物在水中的垂直分布区域,后者主要决定了植物向深层分布的下限。不同浮游植物对光照的强度和性质要求也有差异,补偿点的光照强度是水生植物向深层分布的界限。因此各种浮游植物的垂直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

7、pH值对微生物生长和发酵产物有什么影响?

环境中的pH值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影响很大,主要作用在于:引起细胞膜电荷的变化,从而影响了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影响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改变生长环境中营养物质的可给性以及有害物质的毒性。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pH值与其分泌某种代谢产物的pH值通常是不一致的。同一种微生物由于培养液的pH值不同,可能积累不同的代谢产物。在不同的发酵阶段,微生物对pH值得要求也有差异。控制一定的pH值不但在发酵工业中可获得较高的目的产物收率,而且在废水厌氧生物处理中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因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的失败往往是由

于丙酸积累造成。

8、毒性物质、抗生素对微生物生长有什么影响?

毒性物质常作为防止和控制有害微生物生长的消毒剂或防腐剂,但在自然水体或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往往可抑制微生物的分解代谢活动,并对人或牲畜等带来较大的危害。

重金属及其化合物:大多数重金属及其化合物都是有效的杀菌剂或防腐剂,其中作用最强的是汞、银、铜,他们的杀菌作用有的容易与细胞蛋白质结合而使之变性,有的是进入细胞后与酶上的巯基结合而使酶失去活性,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或导致死亡。

有机化合物:对微生物具有毒害效应的有机化合物种类很多,其中酚、醇、醛等能使蛋白质变性,是常用的杀菌剂。苯酚对细菌的有害作用主要是使蛋白质变性,同时又有表面活性剂的作用,破坏细胞膜的透性,使细胞内含物外溢。甲酚杀菌能力比酚强几倍。醇是脱水剂,蛋白质变形剂,也是脂溶剂,通过损害细胞膜而具有杀菌能力。

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碘是强杀菌剂,液氯和漂白粉常用于自来水厂和游泳池的消毒。一般认为是氯与水结合产生了次氯酸,次氯酸易分解产生新生态氯,新生态氯是一种强氧化剂,对微生物起破坏作用。

染料:染料特别是碱性染料在低浓度下可抑制细菌生长,而不起杀菌作用。碱性染料的阳离子与菌体的羧基作用,形成弱电离的化合物,妨碍菌体正常代谢,扰乱菌体的氧化还原作用,并阻碍芽孢的形成。

抗生素主要是阻生微生物新陈代谢的某些环节,钝化某些酶的活性,抗生素对生物的作用对象也具有选择性。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胞壁的形成;影响细胞膜的功能;干扰蛋白质合成;阻碍核酸的合成。

9、举例说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竞争: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

互生:氧化塘中细菌和藻类构成菌藻互生体系;自然界中氮素循环中的互生关系。

共生:地衣是微生物中典型的互惠共生体系,它是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细菌栖息于许多原生动物细胞内,是一种偏利共生关系。

拮抗:许多微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能够产生抗菌物质,这种物质能抑制对它敏感的微生物,这是一种特异性拮抗作用;在酸菜、泡菜的制作过程中,由于乳酸细菌的旺盛繁殖,产生大量乳酸,使环境变酸而抑制腐败细菌的生长,这是一种非特异性拮抗作用。

寄生:噬菌体寄生于细菌是常见的寄生现象。蛭弧菌寄生于细菌是细菌与细菌之间的寄生关系。

捕食:原生动物吞食数以万计的细菌,明显影响细菌种群的数量。

10、个体、种群和群落的关系。

所谓个体就是指具有完整生命活动的最小功能有机体。

种群可理解为在特定时空范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体。它既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又是群落的组成成分,还是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础。种群是由个体组成的,但种群内的每个个体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种内关系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同时种群绝不等于个体的简单相加,在某一生境中,一个种群占有地位的确立,不但与非生物因子的质和量有关,而且还要受到生物因子的影响,才能实现从个体到群体的质的飞跃。

生物群落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特定生境中各种群相互松散组合构成的结构单元。在自然环境中共居一处的有机体是有序地、相互协调一致地生活在一起,而不是偶然地、彼此无关地共处同一生境。

11、怎样理解生态位的含义?什么是生态位分离?

总结各生态位定义的内在涵义,不外乎包括两方面:种群与生态因子所构成的n维空间之间的关系,表明种群在群落中的功能和底物,这一功能亦即在群落中所起的作用。生态位

是指每个种群受群落中生态因子限定的空间地位及其功能作用。可见,生态位是针对种群而言的。

生态位分离是指在稳定的环境中,不同种群在同一生境长期共存时,必须有各自不同的生态位,从而避免种群间长期而又激烈的竞争,并有利于每个种群在生境内进行有序的和有效地生存。

12、怎样把生态位理论应用在废水处理工艺中?

生态位理论已日益受到人们高度重视,利用这一理论开发新型反应器和废水处理工艺系统前景广阔。从目前来看,开发前景主要有:利用微生物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人为创造有利生境,促使所需种群处于优势地位;根据微生物的特点,开发新型反应器及生物载体;根据废水水质,利用各种群微生物对不同有机物质的降解能力,选择厌氧、兼氧、好氧等工艺条件,并通过合理组合,以便高效地去除无机或有机污染物质。

13、什么是生态演替?原生动物怎样随有机物浓度的改变而演替?

所谓生态演替是指群落经过一定的发展时期及生境内生态因子的改变,而从一个群落类型转变成另一类型的顺序过程,或者说在一定区域内群落的彼此替代。

有机物浓度较高,营养充足时,细菌和部分鞭毛虫,尤其是植鞭毛类能通过细胞表膜的渗透作用,将溶于水中的有机质吸收到体内作为营养物质,异养菌分泌胞外酶使大分子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再加以利用,肉足虫靠吞食有机颗粒、细菌为生,因此三者占优势。

由于溶解型有机质的消耗,菌胶团的形成,游离菌的减少,加之微型动物群的增殖扩大,使营养体系发生了巨变。在这种情况下,各类微生物为了生存,就以食物为中心进行竞争。细菌和植鞭毛虫争夺溶解性有机营养,植鞭毛虫竞争不过细菌而被淘汰,而肉足虫与动鞭毛虫在竞争过程中因肉足虫竞争力差很快被淘汰。

由于异养菌大量繁殖,又为纤毛虫提供了食料来源,纤毛虫掠食细菌的能力大于动鞭毛虫,因此取代动鞭毛虫成为优势类群。随之,以诱捕纤毛虫为生的吸管虫也大量出现。由于有机质被氧化,营养缺乏,游离菌减少,游泳型纤毛虫和吸管虫数量相应减少,优势地位为固着型纤毛虫取代,因为它可以生长在细菌少,有机物很低的环境。水中的细菌和有机质越来越少,固着型纤毛虫得不到能量,便出现了以有机残渣、死细菌及老化污泥为食料的轮虫。它的适量出现指示着一个比较稳定的生态系统。

14、顶级群落是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形成的?

随着演替逐渐趋于稳定,达到新的稳定群落形成,即达到顶级群落。顶级群落与其所处环境的物化条件维持平衡,并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持久性。

15、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非生物环境:包括参加物质循环及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子。

生产者: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合成细胞物质的自养生物,如植物、藻类、光合细菌及自养菌。

消费者:相对生产者而言,它们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而且直接或间接依赖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因此属于动物性营养的异养生物。

分解者:分解已死的有机体或有机化合物的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等腐生性生物。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结构: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形态结构:生物成分在空间、时间上的配置与变化,包括垂直、水平和时间格局。

营养结构(功能结构):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相互联系的途径,最重要的是通过营养实现的。

16、什么是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生物种类的组成,各个种群的数量比例以及能量和物质的输入、输出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状态称为生态平衡,又称

自然平衡。

17、自然界中碳、氮、硫等物质是怎样循环的?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起什么作用?

碳素循环:包括CO2的固定和再生。绿色植物和微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自然界中的CO2,合成有机碳化物,进而转化成各种有机质;植物和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获得能量,同时释放出CO2。动物以植物和微生物为食,并在呼吸作用中释放出CO2。当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有机碳化物被微生物分解时,产生大量的CO2,完成整个碳素循环。

氮素循环:首先,分子氮被自由生活的微生物固定成氨气并转化为有机氮化物或被微生物与植物联合作用转化为供植物直接利用的形式。植物及微生物体内氮化物为动物食用,转化为动物蛋白质。其次,当动植物和微生物尸体及排泄物等有机氮化物被生物分解后,以氨的形式释放出来,供植物利用或被氧化成硝酸盐被植物吸收或者被进一步还原为气态氮返回自然界完成整个循环。整个过程包括固氮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

硫素循环:自然界中的硫和硫化氢,经微生物氧化形成硫酸盐;硫酸盐被植物和微生物同时还原成有机硫化物,组成细胞物质;动物食用植物和微生物,将其转变为动物体的有机硫化物;当动植物和微生物尸体中的有机硫化物被微生物分解时,以硫化氢和硫的形态返回自然界,完成硫循环过程。

磷素循环:有机磷转化成溶解性无机磷(有机磷矿化);不溶性无机磷变成溶解性无机磷(磷的有效化);溶解性无机磷变成有机磷(磷的同化)。

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分解作用:动植物、微生物尸体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为无机物的过程。

同化作用:微生物利用无机物组成自身细胞物质的过程。

氧化作用: 微生物的硫化作用,硝化作用。

还原作用: 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进行的反硫化作用,反硝化作用。

固氮作用;分子氮被自由生活的微生物固定成氨气并转化为有机氮化物。

光合作用:参与光合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藻类和光合细菌,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和水体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碳化物。

18、水中的病原菌主要有哪些?有哪些生理特征?

伤寒杆菌:大小约(0.6-0.7)×(2-4)μm,不生芽孢和荚膜,借周生鞭毛运动,革兰氏阴性反应。加热到60℃,30min可以杀死,在5%的石炭酸中可存活5min。

痢疾杆菌:不生芽孢和荚膜,一般无鞭毛,革兰氏阴性反应。加热到60℃能存活10min,在1%的石炭酸中可存活0.5h。

霍乱弧菌:大小约(0.3-0.6)×(1-5)μm。细胞可以变得细长而纤弱,或短或粗,不生芽孢和荚膜,具有一根较粗的鞭毛,能运动,革兰氏阴性反应。在60℃下能存活10min,在1%的石炭酸中可存活5min,能耐受较高的碱度。

19、为什么选用大肠菌群作为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指标?

肠道正常细菌有三类:大肠菌群、肠球菌群和产气荚膜杆菌群。选用卫生指标的菌群必须符合下列要求:该细菌生理习性与肠道病原菌类似,而且它们在外界的生存时间基本一致;该种细菌在粪便中的数量较多;检验技术较简单。

大肠菌群的生理习性与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等病原菌的生理特性较为相似,在外界生存时间也与上述病原菌基本一致,大肠菌群在人的粪便中数量很大,健康人的每克粪便中平均含有5000万个以上,检验大肠菌群的技术并不复杂。根据上述原因将大肠菌群作为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指标是比较合理的。

20、大肠菌群包括哪些细菌?有哪些生理特性?

大肠菌群一般包括大肠埃希氏杆菌、产气杆菌、枸橼酸盐杆菌和副大肠杆菌。

大肠埃希氏杆菌是好氧及兼性的,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孢,两端钝圆的杆菌;生长

温度为10-46℃,适宜温度为37℃,生长pH值范围为4.5-9.0,适宜的pH值为中性;能分解葡萄糖、甘露醇、乳糖等多种碳水化合物,并产酸产气。大肠菌群中各类细菌的生理习性较相似,只是副大肠杆菌分解乳糖缓慢,甚至不能分解乳糖,而且它们在品红亚硫酸钠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菌落不同:大肠埃希氏杆菌菌落呈紫红色,带金属光泽,直径为2-3mm;枸橼酸盐杆菌菌落呈紫红或深红色;产气杆菌菌落呈淡红色,中心较深,直径较大;副大肠杆菌的菌落则为无色透明。

21、怎样用发酵法测水中的大肠菌群数?

初步发酵试验:将水样置于糖类液体培养基中,在一定温度下,经一定时间培养后,观察有无酸和气体产生,即有无发酵而初步确定有无大肠菌群存在。如采用含有葡萄糖或甘露醇的培养基,则包括副大肠菌群;如不考虑副大肠菌群,则用乳糖培养基。培养后如发现气体和产酸并不一定能肯定水中含有大肠菌群,还需根据这类细菌的其他特性进行下两个阶段的检验。

平板分离:将上一试验产酸产气的菌种移植于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或伊红美蓝培养基表面。经过培养,如果出现典型的大肠菌群菌落,则可认为有此类细菌存在。为进一步确定,应进行革兰氏染色检验,可将大肠菌群与呈革兰氏阳性的好氧芽孢杆菌区别开来。若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孢杆菌存在,为了更进一步验证,可做复发酵试验。

复发酵试验:本试验是将可疑的菌落再移植于糖类培养基中,观察它是否产酸产气,最后肯定有无大肠杆菌存在。

22、用什么方法检测水中的病毒?

检测病毒采用组织培养法,所选择的组织细胞必须适宜于这类病毒的分离、生长和检验。目前在水质检测中使用的方法是“蚀斑检验法”。

水样中若有病毒,则会破环组织细胞,增殖的病毒紧接着破坏邻接的细胞。在24-48h 内,这种效果就可以用肉眼看清。病毒菌体增殖处形成的斑点称为蚀斑。实验表明,蚀斑数和水样中病毒浓度间具有线性关系。根据接种的水样数,可求出病毒的浓度。

23、简述空气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空气微生物检验一般只计在37℃繁殖的微生物总数,而不计微生物种类。常用的检验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测菌落数,即一定时间内从空气落到单位地面上的微生物个数;另一种是测浮菌数,即每单位面积空气中浮游着的微生物个数。常用的方法如下:

沉降平板法:将盛有琼脂培养基的平板置于一定地点,打开平板盖子暴露一定时间,然后进行培养,计算菌落数。

液体撞击法:利用特制的吸收管,将定量的空气快速吸收到管内的吸收液内,然后取此液体一定量稀释,计数菌落数或分离病原微生物。

撞击平板法:抽吸定量的空气快速撞击一个或数个转动或不转动的平板的培养基表面,然后将平板进行培养,计数生长的菌落数。

滤膜法:将定量的空气通过支撑于滤器上的特殊滤膜,使带有微生物的尘粒吸着附在滤膜表面,然后将此尘粒洗脱在合适的溶液中,再吸取一部分进行培养计算。

24、怎样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

稀释平板法:用1/100天称取10g土样,加入盛有100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振荡10min,使土样均匀地分散无菌水中成为土壤悬液。从土壤悬液中吸取1mL放入到9mL无菌水中,依次按倍比稀释法,一直稀释到10-6。所用吸取悬液的吸管均需在稀释中反复吹洗几次才可使用。根据各类微生物在土壤中数量的多少选择适当稀释度。

土壤悬液的接种方法:混菌法:吸取1mL悬液于直径为9cm的无菌培养皿中,然后倾注已熔化并冷却至45℃的选择性培养基约15mL与培养基中的土悬液充分混合,待凝固后倒置保温培养。涂布法:在事先倾注好的选择性固体培养基表面,用1mL无菌吸管于琼脂表面加

1滴一定稀释度的土壤悬液,然后立即用玻璃刮刀将悬液均匀地涂抹于琼脂表面。接种的培养皿,待培养基凝固后倒置于28—30℃恒温箱中培养,细菌4-5d,真菌5-7d,放线菌10-

14d。

稀释法:也称最大概率数法,即MPN法,它是根据统计学原理,用于估算悬液中活体微生物浓度的方法,其操作规程如下:制备土壤悬液;根据各类群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大概数量选择5个相连的稀释度,将不同稀释度悬液分别接种至不同培养基的试管中,每管接悬液1mL,每一稀释度均有5管重复;于28℃培养7到14天,根据各生理群微生物在其培养基上的生长或反应,分别记录反应。

第九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简述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基础的经典实验。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病毒的拆开和重建实验。

2、什么是DNA的半保留复制?

DNA的复制过程首先是DNA的双链从一端打开,分离成两条单链,然后以每条单链为模板,通过碱基配对逐渐建立起完全互补的一套核苷酸单位,新连接上的多核苷酸链与原有的多核苷酸链重新形成新的双螺旋DNA,。这样,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一个DNA分子最终复制成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的DNA,从而准确的将遗传特性传递给子代。复制后的DNA分子,各由一条新链和一条旧链构成双螺旋结构,这种复制方法成为半保留复制。

3、生物细胞内RNA有几种类型?各起什么作用?

信使RNA:指导蛋白质合成;

核糖体RNA:rRNA与蛋白质组成核糖体,使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转运RNA:可识别mRNA上的信息,并将特定的氨基酸送到rRNA上供蛋白质合成。

4、中心法则的内容是什么?蛋白质是怎样合成的?

以DNA的双链中的一条链的模版按互补方式合成mRNA,遗传信息由DNA传递到mRNA (转录),转录后的mRNA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版,并且由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决定了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遗传信息从mRNA传递到蛋白质(翻译),在翻译过程中,mRNA与核糖体首先结合在一起,然后靠tRNA对mRNA上密码子的识别作用将mRNA上的密码子翻译出来并选择特定的氨基酸送到核糖体上,随着核糖体在mRNA上不断移动,合成多肽链,到达终止密码时,合成的多肽链就释放出来。

5、什么是突变?突变是原因是什么?

突变是由于生物体DNA改变而引起的遗传性状的改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突变是DNA分子中碱基对发生变化的结果,既由于某些原因,引起DNA分子碱基的缺失、置换或插入,改变了基因内部原有的排列顺序和数目,从而引起微生物形状的改变,并能够遗传给子代。所以突变往往发生在DNA的复制过程中。

6、什么是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

基因重组是指两个不同性状的生物细胞,其中一个生物细胞中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细胞中,并与这个细胞中的基因进行重新排列。

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主要通过转化、接合、转导、原生质体融合形式进行。

7、简述诱变育种的过程。

出发菌株的选择:根据经验,选择已经经过多次诱变并且每次诱变都有较好效果的菌株作为出发菌株,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

诱变剂的选择:目前在育种实践中应用得较多的诱变剂是紫外线、X射线、亚硝酸盐、乙基磺酸乙酯等。

诱变剂量的选择:一般说来,随着剂量的增加,诱变率也增加,但超过一定限度,随着剂

污染控制微生物学试卷2004(哈工大)答案

2004年秋季污染控制微生物试题A答案 一、填空(0.5分×40) 1.微生物一词并非(生物分类学上)的专用名词,而是指所有(形体微小)、(结构较为简单),一般须借助光学显微镜甚至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低等生物的(统称),包括病毒、(原核生物)、(真菌)、(单细胞藻类)以及(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这些微小生物通常不能被(肉眼)直接分辨,而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甚至(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 微生物具有多种特点,主要体现在(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繁殖速度快,代谢强度高)、(适应能力强,易于培养)、(易变异)等方面。 3.无论是动、植物病毒或噬菌体,其增殖过程基本相同,大致分为(吸附)、(侵入和脱壳)、(生物合成)、(装配与释放)等一系列的连续步骤。 4. 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核质)及(内含物)等。有些细菌还可能有(荚膜)、(芽孢)和(鞭毛)等特殊结构。 5. 革兰氏染色法为(复)染色法,其主要步骤是:先用碱性染料(结晶紫)染色,再加(碘液)媒染,然后用(酒精)脱色,最后以(复染液——沙黄或蕃红)复染。凡呈紫色者,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凡呈红色者,称为(革兰氏阴性)细菌。 6. 有机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主要依靠(产酸发酵菌群)、(产氢产乙酸菌群)、(同型产乙酸菌群)和(产甲烷菌群)等四大类群微生物作用完成的。 二、术语解释(3分×8) 1. 温和性噬菌体:噬菌体侵染寄主细胞后并不总是呈现裂解反应。当噬菌体侵入细菌后,细菌不发生裂解而能继续生长繁殖,这种反应称为溶原性反应,这种噬菌体称为温和性噬菌体。 2. 菌胶团:产生荚膜与粘液层的细菌,相互粘连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形态的细菌集团,具有共同的粘液层,内含许多细菌。 3.质粒:质粒是指独立于染色体外,存在于细胞质中,能自我复制,由共价闭合环状双螺旋DNA分子所构成的遗传因子。其相对分子质量较细菌染色体小,每个菌体内有一个或几个,也可能有很多个质粒。 4. 选择培养基:根据所要筛选微生物的特殊营养需求而配制的,只适合目标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不利于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类群?有哪些特点? 答:类群:1.真核细胞型;2.原核细胞型: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式体; 3.非细胞型:病毒。 特点:1.体小,面积大 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分布广,种类多 5.适应强,易变异二.你认为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有哪些趋势? 答:研究领域有制药、治理环境污染等,微生物的基因科学,微生物病毒学,现代微生物学已发展出很多的分支学科,如病毒学,微生物基因组学,应用微生物(生物农药,浸矿微生物等),病源微生物(主要指细菌),海洋微生物,古细菌等,现代微生物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菌种的遗传背景,市场化应用等,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食用菌的生产、功能性成分的提取等。 三.简述微生物与制药工程的关系。 答:1.人类除机械损伤外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造成的 2.微生物又是人用来防治疾病的常用方法 3.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广泛来源很多 4.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相当多样,可用于生物制药 5.微生物和人之间的关系,涉及人、微生物、植物的协同进化 6.遗传学与生态学 名词对照: 古菌域:Archaea 三域学说分为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古菌域为其中一大类别。(不确定)细菌域:bacteria 三域学说分为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细菌域为其中一大类别。(不确定)真核生物域:Eukarya 三域学说分为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真核生物域为其中一大类别。(不确定) 微生物:microorganism 是所有形态体积微小的单细胞或者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以及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第二章 一.比较下列各队名词 ①.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没有明显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无染色体,其细胞核为拟核,细胞内么有恒定的内膜系统,核糖体为70S型,大多为单细胞微生物。真核微生物有明显细胞核,有各种细胞器,核糖体为80S型。 ②.真细菌与古菌:相同点:以甲硫氨酸起始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对氯霉素不敏感,RNA聚合酶和真核细胞的相似,DNA具有内含子并结合组蛋白。 不同点:细胞膜中的脂质是不可皂化的,细胞壁不含肽聚糖等。 ③.原生质体与球形体:原生质体是脱去细胞壁的细胞,是由原生质分化而来,具体包括细胞膜和细胞质以及细胞器;球形体:指在螯合剂等存在的条件下用溶菌酶部分除去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而形成的缺损型细胞。 ④.鞭毛、菌毛和性菌毛:鞭毛是一端连于细胞膜,一端游离的、细长的波形纤丝状物。菌毛为一些菌体表面的非鞭毛的细毛状物,菌毛是许多革兰氏阴性菌菌体表面遍布的比鞭毛更为细、短、直、硬、多的丝状蛋白附属器。其化学组成是菌毛蛋白,菌毛与运动无关;性菌毛在少数革兰阴性菌,比普通菌毛略微稍粗,一个菌体只有1~4根,通常由质粒编码。带有性菌毛的细菌具有致育能力。 ⑤.芽孢与孢子:芽孢是有些细菌(多为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孢子是细菌、原生动物、真菌和植物等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二.比较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并说明革兰氏染色的原理。

微生物考试试题(附答案)

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20分) 1、组成病毒粒子衣壳的化学物质是() A、糖类 B、蛋白质 C、核酸 D、脂肪 2、属于细菌细胞特殊结构的为() A、荚膜 B、细胞壁 C、细胞膜 D、核质体 3、噬菌体属于病毒类别中的() A、微生物病毒 B、昆虫病毒 C、植物病毒 D、动物病毒 4、半固体培养基中,琼脂使用浓度为()。 A、0 B、0.3—0.5% C、1.5—2.0% D、5% 6.下述那个时期细菌群体倍增时间最快( ) A 稳定期 B 衰亡期 C 对数期 D 延滞期 7.下面关于连续培养的说法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恒化连续培养的控制对象是菌体密度 B.恒浊连续培养中微生物菌体以最高生长速率生长 C.恒化连续培养的产物是不同生长速率的菌体 D.恒浊连续培养无生长限制因子 8.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产生抗逆性强的芽孢是产芽孢细菌在不良环境条件下的一种生殖方式。 B.厌氧的微生物需要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 C.一种细菌的学名是Staphylococcus aureus,其中aureus属名,Staphyloccus是种名 D.类病毒是有侵染性的蛋白颗粒。 9.下述诱变剂中常引起移码突变的是:() A 亚硝酸 B 烷化剂 C 碱基类似物 D 丫啶类染料 10.下述那个最可能产生一个重组细胞:() A F+ x F- B Hfr x F+ C Hfr x F- D F+ x F- 二、写出下列名词解释的中文翻译及作出解释(每个2分,共12分) 1.Gram positive bacteria 2.parasporal crystal 3 ,colony 4, life cycle 5,capsule 6,endospore 三、判断改错题(每个2分,共10分) 1.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唾液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多细胞生物() 2.遗传型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会有不同的表现型。() 3.低剂量照射紫外线,对微生物几乎没有影响,但以超过某一阈值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则会导致微生物的基因突变。() 4. 一切好氧微生物都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 5.一般认为各种抗性突变是通过适应而发生的,即由其所处的环境诱发出来的。() 四.名词解释(每题3 分,共计18 分)

4微生物复习思考题加答案

什么是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类群? 定义:微生物是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或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生物、甚至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通称。 种类:微生物类群十分庞杂,包括: 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类病毒、拟病毒等, 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 属于真核生物的酵母菌和霉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非细胞:病毒、朊病毒 原核生物:细菌、支原体、放线菌 真核生物:酵母、真菌等 一些国家的微生物教学体系内容中还涉及藻、地衣、线虫、原生动物等 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特点?举例加以说明。 体形微小,结构简单 易变异,适应性强:变异率10-6 易于培养与繁殖:大肠杆菌20min/代 体积小,比表面积大:易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种类多,分布广:海洋、硫矿、热泉 微生物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为谁? 感性认识阶段(史前时期) 形态学发展阶段(初创时期)1664年,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曾用原始的显微镜对生长在皮革表面及蔷薇枯叶上的霉菌进行观察。 生理学发展阶段(奠基时期)法国人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德国人柯赫(Robert Koch))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1843~1910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微生物快速发展时期 青霉素的发现 大量抗生素的发现 发酵工业技术的发展 分子生物学发展阶段(成熟时期)微生物成熟时期 1950s DNA双螺旋的发现, 1970 基因工程技术、分子生物学发展 4.试述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及其贡献。 1676年,微生物学的先驱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y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了细菌他没有过大学,是一个只会荷兰语的小商人,但却在1680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巴斯德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免疫学——预防接种,首次制成狂犬疫苗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 .柯赫(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流动蒸汽灭菌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1905年获诺贝尔奖,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著名的柯赫原则

微生物学控制与发酵考试重点

1、代谢控制发酵:指利用遗传学的方法或者其它生物化学的方法,人为地在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水平上改变和控制微生物的代谢,使目标产物大量生成、积累的发酵。 2、营养缺陷型:指原菌株由于发生基因突变,致使合成途径中某一步骤发生缺陷,从而丧失了合成某些物质的能力,必须在培养基中补加该营养物质才能生长的突变型菌株。 3、结构类似物:指与代谢途径中的代谢产物结构相类似,能与代谢物一样与调节酶结合引起酶活性的变化,但不具有代谢物生理功能的一类化合物。 4、调节酶:是参与代谢调节的酶的总称。作为一个反应链的限速因子,对整个反应起限速作用。常称为关键酶,主要包括变构酶、同功酶和多功能酶。 5、积累反馈抑制:每一个最终产物只单独地、部分地抑制共同步骤第一个酶,并且各最终产物的抑制作用互不影响,当几个最终产物同时存在时,他们的抑制作用是积累的 6、转化:指相当大的游离的供体细胞的DNA片段被直接吸收到受体细胞内,并整合于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从而使受体细胞获得供体细胞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7、操纵子:是指原核生物基因组的一个表达调控序列,长度约1000bp左右,由若干结构基因串联在一起,其表达受到同一调控系统的调控。 8、巴斯德效应:在有氧的条件下,由于进行呼吸作用而使酒精发酵和糖酵解作用受到抑制的现象。 9、诱变: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处理微生物细胞群体,促使其中少数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微生物的遗传性状发生变化,然后通过目的选择标记设法从群体中筛选出少数性状优良的突变菌株的过程。 10、二次生长:在分批培养微生物的过程中,由于微生物分阶段利用基质中的主要成分,而出现的两个高速生长现象。 1、能荷:能荷是机体能量在数量上的衡量形式。为从量上表示细胞内ATP-ADP-AMP的能量情况,1968年Alkinson提出了能荷概念。 2、渗漏缺陷型:指遗传性障碍不完全的缺陷型。由于这种突变是它的某一种酶的活性下降而不是完全丧失,因此,渗漏缺陷型能够少量地合成某一代谢最终产物,能在基本培养基上进行少量的生长。 4、组成酶:在特定的细胞内,无论其组织或介质的组成如何、诱导物是否存在,它都有一种接近恒定数量的酶存在或本能的合成的酶( 1分)。 5、协同反馈抑制:在代谢途径中,会产生两个以上的代谢产物,任何一种代谢产物的积累都不会对代谢途径的第一步反应的酶起抑制作用,只有当代谢产物同时过量积累时,才会对代谢途径的第一步反应得酶起抑制作用。 6、次级代谢产物: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化学结构十分复杂、对该微生物无明显生理功能,或并非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 7变构调节:小分子化合物与酶分子活性中心以外的某一部位特异结合,引起酶蛋白分子构象变化,从而改变酶的活性,这种调节称为酶的变构调节或别构调节。 8、脱敏作用:变构酶经特定处理后,不丧失酶活性而失去对变构效应物的敏感性,称为脱敏作用。例如低温、汞盐等起到脱敏作用。 9、同化作用:同化作用(又叫做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的变化过程。即生物体利用能量将小分子合成为大分子的一系列代谢途径。 3、代谢互锁:分支途径上游的某个酶受到另一条分支途径的终产物,甚至于本分支途径几乎不相关的代谢中间物的抑制或激活,使酶的活力受到调节,此即代谢互锁。

微生物学试题库及答案

微生物学练习题 0绪论 五,问答题 1.微生物根据大小,结构,化学组成分为哪三大类微生物各大类微生物有何特点包括哪些种类的微生物 1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填空题 1.测量细菌大小用以表示的单位是___________. 2.细菌按其外形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3.细菌的基本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4.某些细菌具有的特殊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 5.细菌细胞壁最基本的化学组成是____________. 6.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除了有肽聚糖外,还有____________. 7.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主要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8.菌毛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 9.在消毒灭菌时应以杀死___________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10.细菌的形态鉴别染色法最常用的是___________,其次是_________. 三,选择题 【A型题】 1.保护菌体,维持细菌的固有形态的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浆 E.包膜 2.革兰阳性菌细胞壁中的磷壁酸的作用是 A.抗吞噬作用 B.溶血作用 C.毒素作用 D.侵袭酶作用 E.粘附作用 3.细菌核糖体的分子沉降系数为 A.30S B.40S C.60S D.70S E.80S 4.普通光学显微镜用油镜不能观察到的结构为 A.菌毛 B.荚膜 C.鞭毛 D.芽胞 E.包涵体 5.下列哪类微生物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霉菌 B.腮腺炎病毒 C.放线菌 D.支原体 E.立克次体 6.下列中不是细菌的基本结构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核质 E.荚膜 7.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与致病性密切相关的重要成分是 A.特异性多糖 B.脂蛋白 C.肽聚糖 D.脂多糖 E. 微孔蛋白 8.普通菌毛主要与细菌的 A.运动有关 B.致病性有关

污染控制微生物学试题

季污染控制微生物试题C 一、填空(0.5分×30) 1.微生物一词并非(生物分类学上)的专用名词,而是指所有(形体微小)、(结构较为简单),一般须借助光学显微镜甚至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低等生物的(统称),包括病毒、(原核生物)、(真菌)、(单细胞藻类)以及(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 2. 无论是动、植物病毒或噬菌体,其增殖过程基本相同,大致分为(吸附)、(侵入和脱壳)、(生物合成)和(装配与释放)等连续几个阶段。 3. 微生物数量的测定可以采用:显微镜计数法、(比浊)法、(平板菌落计数)法和(薄膜过滤计数)法等。 4. 基因重组的主要方式包括(转化)、(接合)和(转导)。 5. 有机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主要依靠(产酸发酵菌群)、(产氢产乙酸菌群)、(同型产乙酸菌群)和(产甲烷菌群)等四大类群微生物作用完成的。 6. 组成RNA的碱基包括(A )、(G )、(C )和(U )等四种。 7. 有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中,常见的产酸发酵类型有(乙醇型发酵)、(丙酸型发酵)和(丁酸型发酵)等三种。 二、术语解释(2分×10) 1. 异染粒:又称捩转菌素,主要成分是多聚偏磷酸盐,具有较强的嗜碱性或嗜中性。因为它被蓝色染料(如甲烯蓝)染色后不呈蓝色而呈紫红色而得名。一般认为它可能是磷源和能源性贮藏物。 2. 菌胶团:产生荚膜与粘液层的细菌,相互粘连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形态的细菌集团,具有共同的粘液层,内含许多细菌。 3.培养基:由人工配制的,供给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所用的营养基质,叫做培养基。它是科学研究、生产微生物制品及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由于各种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不同,所以培养基的种类也很多。为此,在配制培养基时需要针对微生物不同的营养类型,满足特定的生长条件,并根据不同的培养目的,选择适宜的培养基。 4. 固有酶与适应酶:微生物生活过程中分泌的,与其作用底物存在与否无关的酶称为固有酶;一般情况下并不表达,只有在一定条件刺激下才会分泌的酶称为适应酶。 5. 呼吸链:在有氧呼吸中,被氧化有机物脱下的质子和电子并不直接传递给氧,而是在多种酶及辅因子的作用下,依次传递,最终传递给氧原子,生成水,能量是在这一电子传递过程中产生的。电子传递体系又称呼吸链,辅酶NADH和FADH2为电子传递体,参与电子传递的各种辅因子称为电子中间传递体,O2最终电子受体。 6.生态位:生态位是指每个种群受群落中生态因子限定的空间地位及其功能作用。 7. 性状:由遗传物质决定,生物体所表现出的,可以观测到的,可以用物理、化学方法测定的性质和形状。 8.水体自净:水体自净是指水体在接纳了一定量的污染物后,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水生生物(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得到净化,水质恢复到受污染前的水平和状态的现象。 9.Hfr菌株:雄性细菌含有F因子,并且根据F因子在细菌细胞中的存在状态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有些细菌含有游离的F因子,这些细菌称为F+菌株;另一些细菌所含F因子可以开环,并整合在细胞核的DNA上,由于这种雄性菌株与F-菌株的重组率极高,所以称为高频重组菌株,即Hfr菌株。

微生物课件上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细菌有哪3种形态 2.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有哪些特殊结构各有何作用 +菌和G-菌细胞壁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 4.青霉素和溶菌酶为什么不能杀灭革兰阴性菌 5.简述革兰染色法操作步骤 参考答案 1 基本形态三种:球菌;杆菌;螺形菌 2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荚膜功能:抗吞噬作用:是病原菌的重要毒力因子 抗杀菌物质损伤:如溶酶体、补体 粘附作用:形成生物膜与致病性有关 鞭毛功能;有鉴别意义, 鞭毛蛋白有抗原性:H抗原 某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有关 菌毛功能:细菌的黏附结构 介导细菌在局部定植 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性菌毛还能传递细菌的毒力和耐药性 芽孢功能:具有很强的抗高温、抗干燥、抗化学消毒剂和抗射线能力 3 革兰阳性菌: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其中肽聚糖又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构成三维立体结构。革兰阴性菌:由肽聚糖和外膜组成。肽聚糖仅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二维平面结构 4 G-有外膜阻止抗菌素进入;保护细胞壁组分肽聚糖不受溶菌酶分解 5 革兰染色法步骤: 涂片→固定→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酒精脱色→复红复染 观察结果:G+菌:紫色G-菌:红色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 2.细菌生长曲线分哪4个阶段 3.细菌根据对氧的需要程度分为哪几种类型 4.细菌合成代谢产物有哪几种 5.常用的消毒剂有哪些种类 6.简述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 7简述紫外线杀菌的作用机制 8.在温度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湿热灭菌法的效果比干热法好 参考答案 2.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退期四阶段 3.专性需氧菌2)专性厌氧菌3)兼性厌氧菌4)微需氧菌 4.源质、毒素和侵袭性酶、抗生素、细菌素、维生素、色素等 5.①酚类②醇类③重金属盐类④氧化剂⑤表面活性剂 6.①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②破坏细菌的酶系统③改变细菌细胞壁或胞浆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菌死亡7.其波长在200-300nm有杀菌作用,其中以265-266nm最强,这与细菌DNA吸收光谱一致。细菌DNA吸收紫外线后,使一DNA条链上两个相邻胸腺嘧啶公假结合成二聚体,改变了DNA分子构型,干扰了DNA 的复制和转录,导致细菌变异或死亡。

污染控制微生物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何谓微生物?微生物有何特点? 微生物一词并非生物分类学上的专用名词,而是指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的,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无细胞,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甚至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低等生物的通称。微生物类群十分复杂,其中包括不具备细胞结构的病毒,单细胞的细菌和蓝细菌,属于真菌的酵母菌和霉菌,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 微生物具有个体微小,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代谢旺盛;繁殖快速,易于培养;容易变异,利于应用特点。 2、何谓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二者有何区别? 凡是细胞核发育不完全,仅有一个核物质高度集中的核区,不具核膜,核物质裸露,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的界限,没有分化的特异细胞器,只有膜体系的不规则泡沫结构,不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成为原核细胞,由原核细胞构成为微生物称为原核微生物。反之,凡是具有发育完好的细胞核,有核膜,有高度分化的特异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成为真核细胞,由真核细胞构成的微生物称为真核微生物。 3、概述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控制中的作用。 a、在给水工程中的应用 水中往往存在致突变污染物,这些物质可以利用微生物检测出来。另外,藻类大量滋生时会堵塞给水厂的滤池,并会使水中带有异味和增加水的色度和浊度等,因此,在给水工程中应尽可能出去这些微生物,以提供符合标准的生活饮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同时,也可利用工程菌形成固定化生物活性炭,来消除水中的微量有机物;利用微生物生产生物絮凝剂,取代无机和有机絮凝剂,以进一步提高水质、 b、在排水工程中的应用 可以利用各种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使之矿化且使水中的重金属得以适当转化。另外,在受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中,微生物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c、在土壤净化中的作用

微生物实验报告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一、微生物的简单染色思考题 1油镜与普通物镜在使用方法上有何不同?应特别注意些什么? 答:油镜在使用时必须在载玻片与物镜之间滴加镜头油。油镜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两点: (1)、使用后镜头的清洁:镜面只能用擦镜纸擦,不能用手指或粗布,以保证光洁度,用完 油镜必须进行“三擦” (观察完毕,上悬镜筒,先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油,然后再用擦镜 纸沾取少量二甲苯(或者乙醇乙醚溶液)擦去残留的油,最后用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 后将镜体全部复原)。 (2)、 .观察标本时,必须依次用低、中、高倍镜,最后用油镜。当目视接目镜时,特别 在使用油镜时,切不可使用粗调节器,以免压碎玻片或损伤镜面。 2、使用油镜时,为什么必须用镜头油? 答:在使用普通显微镜时,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3、镜检标本时,为什么先用低倍镜观察,而不是直接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 答:低倍镜视野比较大,能看到的范围大,容易找到观察的目标,然后在用放大倍数高的高倍镜或油镜有目的的观察。 实验二、革兰氏染色 (1)为什么必须用培养24 h 以内的菌体进行革兰氏染色? 答: 24h 以内的菌体处于活跃生长期,菌体细胞壁具有典型特征,而处于老龄的革兰氏阳 性细菌壁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染色时会被染成红色而造成假阴性 (2)要得到正确的革兰氏染色结果,必须注意哪些操作?哪一步是关键步骤?为什么? 答:应注意如下几点: 其一,选用活跃生长期菌种染色,老龄的革兰氏阳性细菌会被染成红色而造成假阴性; 其二,涂片不宜过厚,以免脱色不完全造成假阳性; 其三,脱色是革兰氏染色是否成功的关键,脱色不够造成假阳性,脱色过度造成假阴性 (3)当你对未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时,怎样保证操作正确,结果可靠? 答:当要确证未知菌的革兰氏反应时,可用已知菌进行混合涂片,使二者染色条件保持一致,如果已知菌的结果与预期相符,则证明操作操作正确,结果可靠。 实验三、微生物的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1、在显微镜下直接测定微生物数量有什么优缺点? 答: 1)优点:直观、快速、操作简单。 2)缺点:

微生物学 试题库(附答案)

第一章原核微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0001 通常链霉菌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繁殖 A. 出芽繁殖 B. 分生孢子 C. 孢囊孢子 D. 芽孢子 答:( ) 10002 Bacillus subtilis 在生长发育的一定时期能形成: A. 孢囊 B. 芽胞 C. 伴胞晶体 D. 子实体 答:( ) 10003 芽胞细菌的繁殖是依靠: A. 芽胞 B. 裂殖 C. 出芽 D. 藻殖段 答:( ) 10004 细菌的繁殖首先开始于: A. 膜的分裂 B. 壁的分裂 C. DNA 的复制 答:( ) 10005 细菌的繁殖主要靠: A. 二分分裂 B. 纵裂 C. 出芽 答:( ) 10006 下列微生物属于原核微生物的是: A. 细菌 B. 霉菌 D. 酵母菌 D. 单细胞藻类 答:( ) 10007 自然界中分离到的细菌, 形态各种各样, 其中种类最多的是: A. 球菌 B. 螺旋菌 C. 放线菌 D. 杆菌 答:( ) 10008 最主要的产芽胞细菌是:

A. 革兰氏阳性杆菌 B. 球菌 C. 螺旋菌 D. 产甲烷细菌 答:( ) 10009 细菌细胞中的P 素贮藏颗粒是: A. 羧酶体 B. 淀粉粒 C. 聚-β-羟基丁酸 D. 异染粒 答:( ) 10010 原核细胞中特有的C 源贮藏颗粒是: A. 异染粒, B. 肝糖粒 C. 淀粉粒 D. 聚-β- 羟基丁酸 答:( ) 10011 Micrococcus 的译名为 A. 链球菌属 B. 微球菌属 C. 小单胞菌属 D. 四联球菌属 答:( ) 10012 Bacillus 的译名为: A. 假单胞菌属 B. 乳酸杆菌属 C. 梭菌属 D. 芽胞杆菌属 答:( ) 10013 假单胞菌属的拉丁文属名为: A. Xanthomonas B. Nitrobacter C. Pseudomonas D. Escherichia 答: ( ) 10014 放线菌的菌体呈分枝丝状体, 因此它是一种: A. 多细胞的真核微生物 B. 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C. 多核的原核微生物 D. 无壁的原核微生物 答:( ) 10015 在细菌细胞中能量代谢场所是: A. 细胞膜 B. 线粒体

哈工大污染控制微生物学历年期末考试题

哈工大 2003 年 春 季学期 污染控制微生物学 试卷 (A ) 一、 填空(0.5分×30) 1. 微生物一词并非( )的专用名词,而是指所有( )、( ),一般须借助光学显微镜甚至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低等生物的( ),包括病毒、( )、( )、( )以及( )和( )等。 2. 无论是动、植物病毒或噬菌体,其增殖过程基本相同,大致分为( )、( )、( )、和( )等连续几个阶段。 3. 微生物数量的测定可以采用:显微镜计数法、( )法、( )法和( )法等。 4. 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的主要方式包括( )、( )和( )。 5. 有机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主要依靠( )、( )、

()和()等四大类群微生物作用完成的。

试题:班号:姓名: 6. 组成RNA的碱基包括()、()、()和()等四种。 7. 有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中,常见的产酸发酵类型有()、()和()等三种。 二、术语解释(2分×10) 1. 异染粒 2. 菌胶团 3. 培养基 4. 固有酶与适应酶 5. 呼吸链 6. 生态位 7. 性状 8. 生物修复技术 9. Hfr菌株

10. 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 三、问答题(5分×6) 1.微生物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2. 在自然环境中,细菌为何带负电? 3.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及其比较。 4. 无氧呼吸与发酵的区别。 5. 分子遗传学的中心法则。 6. 厌氧生物处理工程中,非产甲烷菌和产甲烷菌的相互关系。 四、实验题(8分×2) 1.大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都属正常肠道细菌,请设计试验对两者进行区别鉴定。

2.说明革兰氏染色的基本原理及主要操作步骤。 五、综合题(10分) 根据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采取怎样的措施可以缩短污泥接种后的迟缓期,以加速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的启动过程。 六、讨论题(9分) 谈谈水体自净对污水处理的指导意义。 2003年秋季污染控制微生物试题A答案 二、填空(0.5分×30) 1. 微生物一词并非(生物分类学上)的专用名词,而是指所有(形体微小)、(结构较为简单),一般须借助光学显微镜甚至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低等生物的(统称),包括病毒、(原核生物)、(真菌)、(单细胞藻类)以及(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 2. 无论是动、植物病毒或噬菌体,其增殖过程基本相同,大致分为(吸附)、(侵入和脱壳)、(生物合成)和(装配与释放)等连续几个阶段。 3. 微生物数量的测定可以采用:显微镜计数法、(比浊)法、(平板菌落计数)法和(薄膜过滤计

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库及答案(修改版)

微生物学练习题 绪论 一,填空题 1.微生物根据大小,细胞结构与化学组成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型. 2.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 4.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改错题 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完整的细胞器.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缺乏完整的细胞器. 3.非细胞型微生物含有两种类型核酸,既含DNA,又含RNA. 三,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病原体中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支原体 B.放线菌 C.白色念珠菌 D.细菌 E.病毒 2.下列病原体中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立克次体 B.衣原体 C.噬菌体 D.螺旋体 E.支原体 3.下列病原体中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噬菌体 B.酵母菌 C.流感病毒 D.细菌 E.真菌 【X型题】 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指 A.细菌 B.放线菌 C.支原体 D.衣原体 E.螺旋体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指 A.新型隐球菌 B.白色念珠菌 C.真菌 D.放线菌 E.立克次体 四,名词解释 1.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 2.菌株(strains of bacteria) 五,问答题

1.微生物根据大小,结构,化学组成分为哪三大类微生物各大类微生物有何特点包括哪些种类的微生物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填空题 1.测量细菌大小用以表示的单位是___________. 2.细菌按其外形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3.细菌的基本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4.某些细菌具有的特殊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 5.细菌细胞壁最基本的化学组成是____________. 6.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除了有肽聚糖外,还有____________. 7.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主要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8.菌毛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 9.在消毒灭菌时应以杀死___________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10.细菌的形态鉴别染色法最常用的是___________,其次是_________. 二,判断改错题 1.普通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菌的形态,其放大的最佳倍数是400倍. 2.一个芽胞发芽成无数个繁殖体. 3.细菌的中介体具有拟线粒体的功能. 4.细菌的L型是指细菌细胞膜缺陷型. 5.细菌细胞膜含有固醇类物质. 三,选择题 【A型题】 1.保护菌体,维持细菌的固有形态的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浆 E.包膜 2.革兰阳性菌细胞壁中的磷壁酸的作用是 A.抗吞噬作用 B.溶血作用 C.毒素作用 D.侵袭酶作用 E.粘附作用 3.细菌核糖体的分子沉降系数为 A.30S B.40S C.60S D.70S E.80S 4.普通光学显微镜用油镜不能观察到的结构为 A.菌毛 B.荚膜 C.鞭毛 D.芽胞 E.包涵体 5.下列哪类微生物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霉菌 B.腮腺炎病毒 C.放线菌 D.支原体 E.立克次体 6.下列中不是细菌的基本结构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核质 E.荚膜 7.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与致病性密切相关的重要成分是 A.特异性多糖 B.脂蛋白 C.肽聚糖 D.脂多糖 E. 微孔蛋白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食品微生物学技术思考题答案1.如何区别高倍镜和油镜 答:(1)油镜更接近标本片(2)油镜与标本间的介质是香柏油(3)油镜刻有“oil”或“Hi”字样,也刻有一圈红线或黑线为标记。 2.为什么在使用高倍镜及油镜是应特别注意避免粗调节器的错误操作答:使用高倍镜及油镜时镜头距离标片很近,而粗调节器的调节幅度较大,粗调节器的错误操作会使镜头大幅度向标本移动,很容易损坏标本和镜头。一般先用低倍镜找到物象后换到高倍镜,就只需要用细调节器了。 3.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破片和镜头之间加滴什么油起什么作用 答:(1)应该先用擦镜纸将镜头擦干净,以防止上次实验的污染,操作时,先低倍再高倍,用完要擦掉油。(2)在转换油镜时,从侧面水平注视镜头注视镜头与玻片的距离。使镜头浸入油中而不以压破载玻片为宜。(3)从目镜内观察,把孔径光阑开到最大,使其明亮。然后用微调将镜台下降,直至视野内物象清晰。如油镜已离开油面仍未见物象,需重复操作。加的是香柏油。作用是增加折光率,增加显微镜的分辨率。 4.在调节焦距时,往往出现一些疑似观察标本的物象点,物象点可能是目镜或物镜上的杂质,也可能是标本片上的观察对象,如何通过操作判断这些物象点是否在标片上 答:移动标本片,看物象点是否移动,如果不移动,则不在标本片上。 5.如果涂片未经热固定或固定温度过高、时间过长,会出现什么现象答:固定时间是杀死菌体,使菌体蛋白质凝固黏附于载玻片上,增加菌体对染色剂的结合力,易于着色。但是如果没固定,不容易着色,且容易被清水冲走。

温度过高会使细胞收缩变形,时间过长会导致菌体变形或形态破坏,难以着色,从而导致难以着色。 6.为什么要培养18-24h的细菌菌体进行革兰氏染色 答:此时菌体进入比较活泼的繁殖生长期,细胞壁比较好着色。若菌龄太老,由于菌体死亡或自溶常使革兰氏阳性菌转呈阴性反应,关键在于细胞壁的通透性的改变。如果菌龄过老,不便于显微镜下观察时阴性还是阳性菌。 7.如何操作才能保证革兰氏染色结果正确,其中的关键环节是什么答:具体操作步骤为(1)涂片,与简单染色法相同,要求薄而均匀。(2)干燥、固定,在空气中自然晾干,或将涂面朝上,在酒精灯微小火焰上干燥;在酒精灯火焰上通过3-4次,温度不宜过高。(3)染色,用结晶紫进行初染1min,然后水洗。用碘液进行媒染,用碘液覆盖染色部位1min,水洗。在涂有细菌的部位连续滴加95%乙醇,约30s,水洗脱色。用番红溶液复染1min,水洗。(4)干燥,自然干燥或用吸水纸吸干,也可以用电吹风吹干。(5)镜检。 关键环节是酒精脱色。 8.为何常用插片法培养放线菌观察个体形态 答:放线菌的营养菌丝生长在培养基表面或插入培养基里面,不易被接种针挑取制片。采用插片法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时期的形态。 9.在显微镜下,如何区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 答: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直生或分枝丝状,比基内菌丝粗;而基内菌丝色浅、发亮,可看到隔膜,继而断裂成球状或杆状小体。 10.放线菌与细菌的菌落最显着的差异是什么

微生物学-试题库(附答案)

微生物学-试题库(附答案)

第一章原核微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0001 通常链霉菌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繁殖 A. 出芽繁殖 B. 分生孢子 C. 孢囊孢子 D. 芽孢子 答 :( ) 10002 Bacillus subtilis 在生长发育的一定时期能形成: A. 孢囊 B. 芽胞 C. 伴胞晶体 D. 子实体 答:( ) 10003 芽胞细菌的繁殖是依靠 : A. 芽胞 B. 裂殖 C. 出芽 D. 藻殖段 答 :( )

10004 细菌的繁殖首先开始于 : A. 膜的分裂 B. 壁的分裂 C. DNA 的复制 答 :( ) 10005 细菌的繁殖主要靠 : A. 二分分裂 B. 纵裂 C. 出芽 答 :( ) 10006 下列微生物属于原核微生物的是: A. 细菌 B. 霉菌 D. 酵母菌 D. 单细胞藻类 答 :( ) 10007 自然界中分离到的细菌 , 形态各种各样 , 其中种类最多的是 : A. 球菌 B. 螺旋菌

C. 放线菌 D. 杆菌 答 :( ) 10008 最主要的产芽胞细菌是 : A. 革兰氏阳性杆菌 B. 球菌 C. 螺旋菌 D. 产甲烷细菌 答 :( ) 10009 细菌细胞中的 P 素贮藏颗粒是 : A. 羧酶体 B. 淀粉粒 C. 聚-β-羟基丁酸 D. 异染粒 答 :( ) 10010 原核细胞中特有的 C 源贮藏颗粒是 : A. 异染粒 , B. 肝糖粒 C. 淀粉粒 D. 聚-β- 羟基丁酸

答 :( ) 10011 Micrococcus 的译名为 A. 链球菌属 B. 微球菌属 C. 小单胞菌属 D. 四联球菌属 答 :( ) 10012 Bacillus 的译名为 : A. 假单胞菌属 B. 乳酸杆菌属 C. 梭菌属 D. 芽胞杆菌属 答 :( ) 10013 假单胞菌属的拉丁文属名为 : A. Xanthomonas B. Nitrobacter C. Pseudomonas D. Escherichia 答 : ( ) 10014 放线菌的菌体呈分枝丝状体 , 因此它是一种 :

哈工大污染控制微生物学真题名词解释

哈工大历年真题总结 一、名词解释 1.共代谢: 2.双名法:由两个名字组成的命名方法,即一个物种的名字,是由它所属的属名后面 加上种名形容词所组成的(属名+种名) 3.菌落: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中,由于单个细胞在局部大量繁殖,形成肉眼可见 的细菌群体,称为菌落 4.细菌的特殊结构:指部分细菌所具有的可变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芽孢 5.菌胶团:产生荚膜与粘液层的细菌,相互粘连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形态的细菌集 团,具有共同的粘液层,内含许多细菌 6.中体:细菌细胞质中的主要膜状结构,由细胞膜以最大量的褶皱内陷而形成的层状、 管状或囊状物,常伸入细胞内 7.二次生长曲线:当大肠杆菌在含有葡萄糖和乳糖的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大肠杆菌 首先利用葡萄糖而不利用乳糖,只有当葡萄糖被利用完后才开始利用乳糖,大肠杆 菌呈现二次生长现象 8.溶原性:温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并不立即使细菌发生裂解,而是将其核酸整合在细 菌染色质体的一定位置上,并与细菌的染色质体一道复制,随着细菌的分裂传给每 个子代细胞;含有温和噬菌体的细菌的这一特性称为溶原性 9.温和型噬菌体:当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不发生裂解而能继续生长繁殖,这种噬菌 体称为温和型噬菌体。含有这种温和性噬菌体的细胞称为溶源性细菌 10.裂解量:每个噬菌体增殖后释放出新的噬菌体的平均数称为裂解量 11.营养缺陷型:丧失合成一种或多种生长因子能力的微生物 12.生态位分离:是指在稳定的环境中,不同种群在同一生境长期共存时,必须有各自 不同的(实际)生态位,从而避免种群间长期而又激烈的竞争,并有利于每 个种群在生境内进行有序的和有效的生存。 13.生物修复:有毒有害的有机污染物不仅(由于工业废水的排放)存在于地表水中,而 且更广泛地存在于土壤、地下水和海洋中。利用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催化降解有机污 染物,从而去除或消除环境污染的一个受控或自发进行的过程,称为生物修复 14.生长因子:些微生物不能从普通的碳源、氮源物质合成,而只有通过外源供给才能 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有机物质,称为生长因子 15.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生物种类的组成, 各个种群的数量比例以及能量的和物质的输入、输出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 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16.CoA: 具巯基的辅酶,作为酰基的载体 17.质粒:质粒是指独立于染色体外,存在于细胞质中,能自我复制,由共价闭合环状 双螺旋DNA分子所构成的遗传因子。其相对分子质量较细菌染色体小,每个菌体内 有一个或几个,也可能有很多个质粒 18.糖酵解: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脱氢)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并产生可供机体生长的能量的过程,称为糖酵途径 19.无氧呼吸:以NO3-、SO4-、CO3-等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还原过程 有氧呼吸:以氧气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还原过程 发酵:呼吸是指底物在氧化过程中脱下的氢或电子不是直接与中间代谢产物相偶联,

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玻片与镜头之间加滴什么油?起什么作用? 答:应该先用擦镜纸将镜头擦干净,以防上次实验得污染、操作时,先低倍再高倍、用完要擦掉油、加香柏油,作用就是增加折光率,也就就是增加了显微镜得分辨率、油得折光率与分辨率成反比(有公式),同时与波长成正比、 2、什么就是物镜得同焦现象?它在显微镜观察中有什么意义? 答:在一般情况下,当物像在一种物镜中已清晰聚焦后,转动物镜转换器将其她物镜转到工作位置进行观察时,物像将保持基本准焦得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物镜得同焦。利用这种同焦现象,可以保证在使用高倍镜或油镜等放大倍数高、工作距离短得物镜时仅用细调节器即可对物像清晰聚焦,从而避免由于使用粗调节器时可能得误操作而损坏镜头或载玻片。 3、影响显微镜分辨率得因素有哪些? 答:物镜得NA值(物镜得数值孔径)与照明光源得波长、 4、美蓝染色液作用时间得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试分析原因 答:会造成更多得死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活得就是透明无色,衰老得就是淡蓝色,死亡得就是蓝色,如果美蓝染色液作用时间过长,会造成细胞脱水死亡并渗透染液,影响实验结果。 5、镜检时如何区分放线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以及孢子丝 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直生或分枝丝状,比基内菌丝粗;而基内菌丝色浅、发亮,可瞧到横隔膜,继而断裂成球状或杆状小体. 6、在进行细菌涂片时应注意哪些环节 1、载玻片应该冷却后再涂片. 2、如果就是涂布液体,可以用毛细管或接种环滴一小滴,然后轻轻抹开,一圈足够. 3、如果就是涂布菌落或菌苔,应该在载玻片上先滴一滴水,再将菌落或菌苔涂布上去,接种环得尖蘸一点点即可。 4、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将干燥与热固定合并成一步。但就是应该避免高温,因为温度一高,细菌会变形。 5、染色时间视染色液种类而定。如结晶紫只需几十秒,亚甲基蓝则需一到两分钟。 6、冲洗时,水流不能太大,而且尽量避免水流直接冲在涂片上。 7、冲洗后干燥,可以用酒精灯加热以节省时间,同样得,应该避免高温,因为温度一高,细菌会变形. 7、进行细菌制片时为什么要进行加热固定?在加热固定时应注意什么? 固定得目得有三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