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家简介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家简介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65个国家和地

区,如下:

包括东亚的蒙古,东盟10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文莱和菲律宾),

西亚18国:(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巴林、希腊、塞浦路斯和埃及的西奈半岛),

南亚8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斯里兰卡、马尔代

夫、尼泊尔和不丹),

中亚5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

和吉尔吉斯斯坦),

独联体7国:(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格鲁吉亚、阿塞拜疆、

亚美尼亚和摩尔多瓦)和

中东欧16国:(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黑山、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马其顿)。

东亚

蒙古:截至2013年,蒙古国国土面积为156.65万平方公里,人口为294万人。蒙古国经济以畜牧业和采矿业为主,1997年1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蒙古国出口主要为矿产品、纺织品和畜产品等;进口主要有矿产品、机器设备、食品等。GDP(2013年)总计:125.45亿美元;人均GDP:4418美元。

东盟10国

新加坡:新加坡的土地面积是718.3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6月,新加坡常住总人口临时数字为547万,其中334万人属于新加坡公民和53万个“永久居民”,新加坡属外贸驱动型经济,以电子、石油化工、金融、航运、服务业为主。GDP(2014年)总计:3080.5亿美元,人均GDP:56319美元。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国土面积330257平方公里,总人口2994.9万。马来西亚是相对开放的以国家利益为导向与新兴工业化市场经济体。马来西亚是一个农业与自然资源出口国,石油是主要的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商。是世界上最大的磁盘驱动器生产国,胶乳和橡胶工业都是马来西亚的经济强项。主要进口机械运输设备、食品、烟草和燃料等。GDP(2013年)总计:3400.02亿美元;人均GDP:11122美元。

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陆地面积约190.4万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316.6万平方千米(不包括专属经济区)。印尼人口超过2.48亿(2013年),。印尼是东南亚国家联盟创立国之一,也是东南亚最大经济体及20国集团成员国。印尼的石油、天然气和锡的储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印尼镍储量约为560多万吨,居世界前列。金刚

石储量约为150万克拉,居亚洲前列。此外,铀、镇、铜、铭、铝矶土、锺等储量也很丰富。外贸在印尼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和推动非油气产品出口,简化出口手续,降低关税。GDP(2013年)总计:9104.79亿美元;人均:GDP3,500美元。

缅甸:缅甸面积约67.85万平方公里,约5141.9万人口(2014年)。中缅经贸合作取得长足发展,合作领域从原来单纯的贸易和经援扩展到工程承包、投资和多边合作。双边贸易额逐年递增。对缅主要出口成套设备和机电产品、纺织品、摩托车配件和化工产品等,从缅主要进口原木、锯材、农产品和矿产品等。为扩大从缅甸的进口,中国先后两次宣布单方面向缅甸共计220个对华出口产品提供特惠关税待遇。GDP(2013年)总计:594.27亿美元;人均GDP:915美元。

泰国:泰国面积约51.312万平方公里,2014年,泰国总人口6450万。锡是泰国最重要的矿产,储量150万吨,居世界之首。泰国是一个新兴经济体和被认为是一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主要出口产品有:汽车及零配件、电脑及零配件、集成电路板、电器、初级塑料、化学制品、石化产品、珠宝首饰、成衣、鞋、橡胶、家具、加工海产品及罐头、大米、木薯等。主要进口产品有:机电产品及零配件、工业机械、电子产品零配件、汽车零配件、建筑材料、原油、造纸机械、钢铁、集成电路板、化工产品、电脑设备及零配件、家用电器、珠宝金饰、金属制品、饲料、水果及蔬菜等。GDP(2013年)总计:3,872.16亿美元;人均GDP:5,673美元。

老挝:老挝国土面积为23.68万平方公里,约680万人口(2014年)。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1994年4月21日,老挝国会颁布的新修订的外资法规定,政府不干涉外资企业事务,允许外资企业汇出所获利润;外商可在老挝建独资、合资企

业,享五年免税优惠。2004年,老挝继续补充和完善外商投资法,放宽矿产业投资政策。GDP(2011年)总计:100.99亿美元;人均GDP1490美元(2013年)。

柬埔寨:国土面积为18.1万平方公里,约1480万人口(2012年6月)。柬埔寨是传统农业国,贫困人口占总人口28%。柬政府实行对外开放的自由市场经济,推行经济私有化和贸易自由化,把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作为首要任务。2003年9月,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主要出口产品为服装、鞋类、橡胶、大米、木薯;主要进口产品为燃油、建材、手机、机械、食品、饮料、药品和化妆品等。GDP(2013年)总计:432亿美元;人均GDP:2776美元。

越南:陆地面积329556平方公里,约9158.3万人口(2015年)。越南属发展中国家。2006年,越南正式加入WTO,并成功举办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3年,越南10亿美元以上的主要出口商品有九种,分别为:煤炭、橡胶、纺织品、石油、水产品、鞋类、大米、木材及木制品、咖啡。4种传统出口商品煤炭、橡胶、石油、纺织品均在40亿美元以上,其中纺织品为90亿美元。主要进口商品有:摩托车、机械设备及零件、纺织原料、成品油、钢材、皮革。GDP(2013年)总计:1,705.65亿美元;人均GDP:1,901美元。

文莱:总面积为5765平方公里,约39.3万人口(2013年)。文莱是东南亚主要产油国和世界主要液化天然气生产国。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和出口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文莱主要出口原油、液化天然气、甲醇等,进口机器和运输设备、工业品、食品、化学品等。GDP(2011年)总计:155.33亿美元,人均GDP:48333美元。

菲律宾:总面积为29.97万平方公里,共有大小岛屿7000多个,约1亿人口(2014)。菲律宾宣称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在平衡、平等、互利、互敬的基础上发

展同所有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实行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突出,农业和制造业也占相当比重。GDP(2013年)总计:2720.17亿美元,人均GDP:2794美元。

西亚18国

伊朗:总面积为164.82万平方公里,约7847万人口(2015)。伊中两国在经贸合作上,中国是伊朗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世界第三大贸易伙伴。伊朗是亚洲主要经济体之一,经济实力位居亚洲第七位。以石油开采业为主,另外还有炼油、钢铁、电力、纺织、汽车制造、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建材、地毯、家用电器、化工、冶金、造纸、水泥和制糖等,但基础相对薄弱,大部分工业原材料和零配件依赖进口。主要出口商品为油气、金属矿石、皮革、地毯、水果、干果及鱼子酱等,主要进口产品有

粮油食品、药品、运输工具、机械设备、牲畜、化工原料、饮料及烟草等。GDP(2013年)总计:4946.87亿美元;人均GDP:6433美元。

伊拉克:国土面积约43.7万平方公里,约3258万人口(2014年4月)。伊拉克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石油、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石油工业是经济主要支柱。主要出口原油、天然气、椰枣、化肥等,进口各种生产资料、粮食等生活必需品。GDP(2015年估计)总计:2400亿美元;人均GDP:6491美元(2013年)。

土耳其:国土面积约78.3562万平方公里,约7769.59万人口(2014)。土耳其是北约成员国,又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创始会员国及二十国集团的成员。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为发展中的新兴经济体,亦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土耳其矿物资源丰富。主要有硼、铬、铁、铜、铝矾土及煤等。三氧化二硼和铬矿储量均居世界前列。在生产农产品、纺织品、汽车、船只及其他运输工具、建筑材料和家用电子产品皆居领导地位。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在主要出口商品中大致各占一半。出口:电力、服装、食品、纺织品、金属制品、运输设备。进口:机械、石油、化学制品、半成品、燃料、运输设备。GDP2013年)总计:8221.49亿美元;人均GDP:10972美元。

叙利亚:总面积为18.518万平方公里,约2240万人人口(2012年7月)。经济来源主要是农业、石油、加工业和旅游业,石油正面临枯竭的境况。GDP(2010年)总计:599.57亿美元;人均GDP:2802美元。

约旦:国土面积8934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88802平方公里,海洋面积540平方公里,约663万人口(2014年7月)。中方对约主要出口机械设备、电器及电子产品、纺织服装。从约旦主要进口钾肥约旦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资源较贫乏,可耕地少,依赖进口。国民经济主要支柱为侨汇、外援和旅游。主要进口原油、机械设

备、电子电器、钢材、化学制品、粮食、成衣等。主要出口服装、磷酸盐、钾盐、蔬菜、医药制品和化肥等。约旦政府致力于改善投资环境,不断制定和完善投资法规,积极吸引外资,尤其鼓励外商在约旦工业区投资办厂。GDP(2013年)总计:335.94亿美元,人均GDP:5,021美元。

黎巴嫩:面积10452平方公里,约458万人口(2014年)。中国对黎主要出口商品是机电类产品、纺织品、电子设备、汽车类、家具等,我从黎进口商品主要是废金属等产品。外贸在黎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政府实行对外开放与保护民族经济相协调的外贸政策,制定配套措施,提供充分保障,开展经济外交,引进资金。出口商品主要有蔬菜、水果、金属制品、纺织品、化工产品、玻璃制品和水泥等。GDP(2011年)总计:413亿美元,人均GDP:10989美元。

以色列:总面积为2.5万平方公里,约813万人口(2014年1月)。以色列是中东地区最为工业化、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国家。以色列有着发展成熟的市场经济,但政府也作一定的管理。以色列属于混合型经济,工业化程度较高,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高附加值农业、生化、电子、军工等部门技术水平较高。GDP(2014年)总计:3041.94亿美元;人均GDP:37043美元。

巴勒斯坦:实际控制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约510万人口(2015年)。目前巴共有各种工业企业4000家。巴工业主要是加工业,如制革、塑料、橡胶、化工、食品、石材、大理石和人造石板、制药、造纸、印刷、建筑、纺织、制衣和家具等。农业是巴经济支柱。水果、蔬菜和橄榄(油)是外贸出口的重要部分,占出口产品的25%。GDP (2014年)总计:33.3亿美元;人均GDP:928美元。

沙特阿拉伯:国土面积225万平方公里,约2838万人口(2013年)。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麦进口国,年均进口约600万吨。水果自给率达到60%。畜牧业主要有绵羊、山羊、骆驼等。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椰枣、柑橘、葡萄、石榴等。沙特的谷物自给率比较低,只有20%多,依靠大量进口才能满足需求。沙特阿拉伯的金融体系完善发达。沙特的旅游业也比较发达。沙特政府鼓励私有经济的发展,以减少国家经济对石油出口的依赖,同时为快速增长的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沙特阿拉伯也使用大量外籍劳工。经济发展以工业为重点,石油和石化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主要的经济来源。出口主要为石油及其制品,占出口额的90%,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输出国,还出口有椰枣、畜产品;输入主要为粮食、糖、茶和纺织品等。GDP(2013年)总计:7452.73亿美元,人均GDP:24847美元。

也门:国土面积55.5万平方公里,约2595.6万人口(2014年)。也门是世界上经济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也门经济发展主要依赖石油出口收入。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约60亿桶,天然气可采储量约5000亿立方米。也门未参加任何石油组织,因而不受国际石油组织配额限制,在生产上较具自主性。GDP(2013年)总计:367.25亿美元,人均GDP:1,500美元。

阿曼:面积30.95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395.7万。石油、天然气产业是阿曼的支柱产业,油气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7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1%。工业以石油开采为主,如今开始重视天然气工业。实行自由和开放的经济政策,利用石油收入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努力吸引外资,引进技术,鼓励私人投资。为逐步改变国民经济对石油的依赖,实现财政收入来源多样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政府大力推动产业多元化、就业阿曼化和经济私有化,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扩大私营资本的参与程度。主要出口石油和天然气,约占国家财政总收入的75%,非石油类出口有铜、化工产品、鱼类、

椰枣及水果、蔬菜等。进口机械、运输工具、食品及工业制成品等。GDP(2012年)总计:775.6亿美元,人均GDP:2.88万美元。

阿联酋:总面积为83600平方公里,约840万人口(2014年10月)。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截至2014年,已探明石油储量为133.4亿吨,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9.5%,居世界第6位;天然气储量为214.4万亿立方英尺(6.06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5位。1995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阿联合酋长国与179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外贸在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阿联合酋长国主要出口石油、天然气、石油化工产品、铝锭和少量土特产品;主要进口粮食、机械和消费品。GDP(2012)总计:3825亿美元,人均GDP:66625美元。

卡塔尔:总面积约11437平方公里,约234.45万人口(2015年)。卡塔尔拥有相当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天然气的总储量为全世界第三名。石油、天然气是卡经济支柱。政府大力投资开发天然气,将其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卡是世界第一大液化天然气生产和出口国。此外,卡还将发展非石油、天然气工业作为实现国民收入多元化和摆脱对石油依赖的主要途径,注重吸引外资和技术;鼓励发展农业,免费向农民提供种子、化肥和农业机械,号召植树造林,扩大耕地面积。卡塔尔主要出口产品石油、液化气、凝析油合成氨、尿素、乙烯等,主要进口产品是机械和运输设备、食品、工业原材料及轻工产品、药品等。GDP(2013年)总计:2024.5亿美元,人均GDP:105,995美元。

科威特:全国面积17818平方公里,人口396.5万(2013 年)。对外贸易在科威特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出口商品主要有石油和化工产品,石油出口占出口总额的

95%。进口商品有机械、运输设备、工业制品、粮食和食品等。GDP(2011年)总计:1766.67亿美元,人均GDP:47,982美元。

巴林:国土面积750平方公里,人口131.65万(2014年)。巴林是海湾地区最早开采石油的国家。2010年巴开始向多元化经济发展,建立了炼油、石化及铝制品工业,大力发展金融业,成为海湾地区银行和金融中心。粮食主要靠进口,本地农产品的供给量仅占巴食品需求总量的6%。主要农产品有水果、蔬菜、家禽、海产品等。GDP (2013年)总计:320.79亿美元,人均GDP:24617美元。

希腊:总面积为131957平方公里,其中15%为岛屿,约有1500多个岛屿,全国总人口为1079万人。希腊属欧盟经济欠发达国家之一,经济基础较薄弱,工业制造业较落后。海运业发达,与旅游、侨汇并列为希外汇收入三大支柱。希腊同100多个国家有贸易关系,德国、意大利、英国、保加利、俄罗斯和中国为其主要贸易伙伴,欧盟成员国是其最大贸易伙伴。占其进出口总额的64%以上,其中德国约占22%。主要出口商品为食品、烤烟、石油产品、纺织品、橄榄油、水泥等。主要进口商品为原材料、石油及石油产品、天然气、日用品和交通运输设备等。GD(2013年)P总计:2417亿美元,人均GDP:21913美元。

塞浦路斯:面积9251平方公里,全国总人口有115.54万(2013年7月)。塞浦路斯的法律制度以英国法制为基础,系统为大部分国际金融家所熟悉。该国的立法程序与欧盟的规范接轨,最终在2004年加入欧盟。当局移除对外国直接投资的限制,在许多情况下容许外商拥有100%股权。塞浦路斯证券交易所开放外国证券投资。主要出口商品为医药用品、柑橘、服装、奶酪、酒类及部分轻工产品和农产品。主要进口矿产品、机械、运输设备、贱金属及其制品、化学工业及相关工业产品等。

埃及的西奈半岛:面积61,000平方公里,西奈半岛的地下资源丰富,锰矿储量估计有900万至1400万吨,还有煤、石膏、云母、粘土、铜、磷酸盐、铁和稀有金属钴、铅、锌等。自1910年在丹卡赫山发现石油以来,如今许多地方,尤其是沿苏伊士湾海岸一带发现了新油田,成了埃及的重要石油基地。有石油、煤、锰、铁、铜等,所产石油占埃及石油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埃及政府把西奈列为优先开发的地区。

南亚8国

印度:面积为298万平方公里,人口为12.73亿人(2015年)。印度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经济增长速度引人瞩目。若以同等购买力来衡量,印度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4.457兆美元,与日本并列世界排行第三,仅次于美国、中国;但是若以美元汇率评估,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仅有1.676兆美元,世界排行第11位,和人口只有2300万的已发展国家澳洲相差无几。印度年成长率为5.8%,并于2011年至2012年

间达6.1%。社会财富在印度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极度不平衡,全国10%的人口掌控全国33%的收入。由于印度人口众多,平均国民生产总值很低,2011年,印度平均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为3,694美元,列世界的第129位;美元汇率则为1,389美元,为世界第140位。1991年以前,受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影响,经济政策采行贸易保护主义,印度政府过分干预劳工及金融市场并监管商业活动,由于1991年印度经济危机,加上苏联解体,新国大党政府使印度开始实行经济自由化改革,借由外国贸易及直接投资,逐步转型为自由市场,印度的经济规模获得了较快速度的增长。主要出口商品为:制成品主要包括纺织品、珠宝、机械产品、化工产品、皮革、手工艺品等;初级产品主要包括农产品和矿产品;石油类产品主要包括成品油、原油和石油产品等。主要进口商品为:石油产品,电子产品,金银,机械,化工产品。GDP(2013年)总计:1.877万亿美元,人均GDP:1877美元。

巴基斯坦:全国领土为880,254平方公里(包括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人口约1.97亿,是世界第六人口大国。巴基斯坦煤炭资源丰富。根据巴基斯坦地质调查局(GSP)的估算,巴基斯坦的煤炭资源量在1850亿吨左右,其中1840亿吨在信德省,占全国总量的99.5%。巴基斯坦的主要矿藏储备有:天然气4920亿立方米、石油1.84亿桶、煤1850亿吨、铁4.3亿吨、铝土7400万吨,还有大量的铬矿、大理石和宝石。森林覆盖率4.8%。巴基斯坦的经济结构由主要是农业为基础转变为服务业为基础。农业只贡献国内生产总值的20%;而服务业占53%,批发和零售贸易占这个产业的30%。巴基斯坦最大的工业部门是棉纺织业,其他还有毛纺织、制糖、造纸、烟草、制革、机器制造、化肥、水泥、电力、天然气、石油等。巴政府一直努力加速工业化,扩大出口,缩小外贸逆差。与9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主要进口石油及石油制品、机械和

交通设备、钢铁产品、化肥和电器产品等。主要出口大米、棉花、纺织品、皮革制品和地毯等。GDP(2012年)总计:2318.79亿美元,人均GDP:1296美元。

孟加拉:国土总面积约为14.7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5805亿多人。孟加拉国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经济基础薄弱,国民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孟加拉国政府积极推行私有化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国投资、创建出口加工区。孟加拉国是仅次于印度的世界第二大黄麻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一大黄麻出口国。GDP(2013年总计:1410.88亿美元),人均GDP:801.28美元。

阿富汗:总面积为65.2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2650万。阿富汗同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阿富汗是最落后国家之一。历经三十多年战乱,经济破坏殆尽,交通、通讯、工业、教育和农业基础设施遭到的破坏最为严重,生产生活物资短缺,曾有600多万人沦为难民。主要出口商品有天然气、地毯、干鲜果品、羊毛、棉花等。主要进口商品有各种食品、机动车辆、石油产品和纺织品等。GDP(2013年)总计:207.2亿美元,人均GDP:678美元。

斯里兰卡:国土面积为65610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2033万人。斯里兰卡的经济以农业为主,而该国最重要的出口产品是锡兰红茶。该国亦为世界三大产茶国之一,因此国内经济深受产茶情况的影响。在自由化进程中,增长速度持续加快。斯里兰卡最大优势在于矿业和地理位置,它是一个宝石富集的岛屿,世界前五名的宝石生产大国,被誉为“宝石岛”。所以在经济初期阶段,矿业让它有不少初期发展优势,每年宝石出口可以达5亿美元的出口值,红宝石、蓝宝石及猫眼最出名。实行自由外贸政策,除政府控制石油外,其他商品均可自由进口。主要出口商品有纺织品、服装、茶叶、橡胶、

椰子和石油产品。这些年来,出口贸易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由过去的农产品为主转变为以工业产品为主。GDP(2013年)总计:672亿美元,人均GDP:3280美元。

马尔代夫:总面积9万平方公里(含领海面积),陆地面积298平方公里,人口约39.35万人。旅游业、船运业和渔业是马尔代夫经济的三大支柱。强调发展国民经济,实行小规模开放型经济政策。坚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吸收国外资金与援助,加快经济发展。马尔代夫主要出口商品为海产品和成衣,主要进口商品为食品、石油产品、纺织品和生活用品。GDP总计:29.31亿美元(2011年)人均GDP:6764美元(2013年)。

尼泊尔:总面积147181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2803.7904万(2015年)。尼泊尔属于农业国,80%国民从事农业生产,农业总产值约占GDP的40%。90年代起,尼泊尔开始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自由经济政策,但因政局多变和基础设施薄弱,收效不明显。尼泊尔经济严重依赖外援,预算支出的三分之一来自外国捐赠和贷款。主要进口商品是煤、石油制品、羊毛、药品、机械、电器、化肥等,主要出口商品是蔬菜油、铜线、羊绒制品、地毯、成衣、皮革、农产品、手工艺品等。GDP(2012年)总计:189.63亿美元,人均GDP:623.6美元。

不丹:面积38394平方千米,2012年,人口总数为73.6453万人。中国大陆与不丹未建交,中国台湾地区也未与不丹建立官方交往,但关系一直友好(在所有邻国中,不丹是唯一一个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不丹主要出口产品为电力、化学制品、木材、加工食品、矿产品等。主要进口产品为燃料、谷物、汽车、机械、金属、塑料等。GDP (2014)总计:20.92亿美元,人均GDP:2730美元。

中亚5国

哈萨克斯坦:面积为272.49万平方公里,人口有1695万(2014年8月1日)。哈萨克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截止2014年已探明的矿藏有90多种。煤、铁、铜、铅、锌产量丰富,被称为‘铀库’,此外里海地区的油气资源也十分丰富。1984年产煤12570万吨,商品铁矿石2400万吨。钨储量占世界第一位,铬和磷矿石占第二位。铜、铅、锌、钼和磷的储量占亚洲第一位。此外,铁、煤、石油、天然气的储量也较丰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100亿吨,煤储量为39.4亿吨,天然气储量为11700万亿立方米。森林和营造林2170万公顷。地表水资源530亿立方米。耕地大部种植以春小麦为主的粮食作物,还产棉花、甜菜、烟草等。哈萨克斯坦经济以石油、天然气、采矿、煤炭和农牧业为主,加工工业和轻工业相对落后。大部分日用消费品依靠进口。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实施经济改革,分阶段推行市场经济和私有化。主要出口商品:矿产品占75%(包括石油及石油产品),金属及其制品占13.1%,化学制品塑料和橡胶占4.2%,动植物产品和成品粮占3.4%,机械、设备、交通工具、仪器和仪表占1.4%,其他占2.9%。

主要进口商品:机械、设备、交通工具、仪器和仪表占40%,化工产品(包括橡胶和塑料)占12.9%,矿产品占12.7%,金属及其制品占12.3%,动植物产品和成品粮占9.5%,其他占12.2%。GDP(2013年)总计:2248.58亿美元,人均GDP:13048美元。

乌兹别克斯坦:面积为44.74万平方公里,人口有3007.5万(2013年4月)。乌兹别克斯坦自然资源丰富,是独联体中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经济实力次于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是“四金”:黄金、“白金”(棉花)、“黑金”(石油)、“蓝金”(天然气)。但经济结构单一,加工工业较为落后。农业、畜牧业和采矿业发达,棉花产量占前苏联的2/3,生丝产量占前苏联生丝产量的49%,洋麻产量占前苏联的90%以上,羊羔皮、蚕茧和黄金产量分别占前苏联的2/3、1/2和1/3。轻工业不发达,62%的日用品依靠其他共和国提供。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储量总价值约3.5万亿美元。乌兹别克斯坦工业在中亚地区举足轻重,天然气、机械制造、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轻纺和丝绸等工业都比较发达。出口产品有:天然气、油类、电力、棉花、黄金、能源产品、矿物肥料、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纺织品、食品、机械、汽车。进口产品有:油类、电力、机器及设备、食品、化学制品、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GDP(2013年)总计:567.36亿美元,人均GDP:1892美元。

土库曼斯坦:面积49.12万平方公里,人口683.6万(截至2011年底)。土库曼斯坦经济结构单一,长期以来一直是苏联的原料供应地,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主要出口产品有:天然气、石油制品、皮棉;主要进口产品有:粮食、肉类、轻工业品。GDP (2013年)总计:411.42亿美元,人均GDP:7,853美元。

塔吉克斯坦:面积为14.31万平方公里,全国总人口816.04万人。塔经济基础薄弱,结构单一。塔政府决定,自1997年3月1日起,对进入塔境内的商品实行统一关税,税率10%。对享受塔临时优惠方案的发展中国家,给予进口关税减半待遇,中国可享受关税减半待遇。塔出口商品主要是非贵重金属及其制品,占出口总额的54.6%;进口以交通工具机械设备、矿产品及化工产品为主,分别占进口总额的20.8%、22.8%和15.4%。GDP(2013年)总计:85.06亿美元,人均GDP:1036美元。

吉尔吉斯斯坦:面积为19.9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93.54万人(2015年)。国民经济以多种所有制为基础,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主要生产原材料。自独立之初,吉就主张对外贸易自由化。任何个人、企业和组织都有权从事进出口贸易业务。吉出口产品主要为贵金属、化学物品和农产品等,主要进口石油产品、二手汽车、服装、化工产品、天然气等。GDP(2011年)总计:72.26亿美元,人均GDP:1,264美元。

独联体7国

俄罗斯:面积1709.8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431亿(截止2012年4月1日)。开展全方位外交,以独联体为战略重点,以与西方关系、特别是与欧洲关系为优先,同时加强亚太外交,加大对中、印等亚太大国的借重。其宗旨是积极推动多极化进程,力主重振俄大国地位,突出维护国家利益,着眼点是为俄国内经济复兴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2000年普京执政至今,俄经济快速回升,连续8年保持增长(年均增幅约6.7%),外贸出口大幅增长,投资环境有所改善,居民收入明显提高。工业主要工业部门有机械、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及化工等;轻纺、食品、木材加工业较落后;航空航天、核工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财政金融总体趋好。俄主要出口商品是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品、金属及其制品、化工产品、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宝石及其制品、木材及纸浆等。主要进口商品是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食品和农业原料产品、化工品及橡胶、金属及其制品、纺织服装类商品等。GDP(2014年)总计:1.81万亿美元,人均GDP:13017美元。

乌克兰:国土面积为60.37万平方公里,人口4555万(2013年1月1日)。2011年,乌同216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联系,对外商品贸易总额为1510亿美元,同比上升34.7%,其中出口684亿美元,同比上升33%,进口826亿美元,同比上升36%,逆差142亿美元。乌主要出口国分别为俄罗斯(28.9%)、土耳其(5.4%)、意大利(4.4%)等,主要进口国为俄罗斯(35.2%)、中国(9.2%)、德国(8.3%)等。主要出口产品为黑色金属及其制品、无机化学材料、化肥、木材、纺织品、铝制品、机车等,主要进口产品有天然气、石油、地面交通设备、纸张、塑料制品、药品、粮食和车床等。GDP(2013年)总计:1778.4亿美元,人均GDP:3911美元。

白俄罗斯:总面积20.76万平方公里,人口946.81万人(2014年)。白俄罗斯工业基础较好。机械制造业、冶金加工业、机床、电子及激光技术比较发达和先进;农业和畜牧业较发达,马铃薯、甜菜和亚麻等产量在独联体国家中居于前列。出口商品结构:矿产品(占出口总额的37.9%),机械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15.7%),化工产品和橡胶(18.2%),黑色金属及制品(6.9%),食品及农副产品(10.8%),其它(10.5%)。进口商品结构:矿产品(占进口总额的40.3%),机械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22.6%),黑色金属及制品(8.8%),化工产品和橡胶(12.4%)食品及农副产品(8.2%),其它(7.7%)。GDP(2013年)总计:717.44亿美元,人均GDP:7579美元。

格鲁吉亚:国土面积6.97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448.38万(2013年1月)。格鲁吉亚致力于建立自由市场经济,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欧美国家指导和援助,大力推进经济改革,进一步降低各种税率及关税,加快结构调整和私有化步伐,改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增加吸引外资。2012年格对外贸易总额为102.2亿美元,同比增长11%。其中出口23.8亿美元,同比增长9%,进口78.4亿美元,同比增长11%。格前十大贸易伙伴依次是土耳其、阿塞拜疆、乌克兰、中国、德国、俄罗斯、美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One Belt And One Road,简称“OBAOR”;或One Belt One Road,简称“OBOR”;或Belt And Road,简称“BA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1] 历史背景 古代背景丝绸之路是张骞(约公元前164年―前114年于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出使亚洲中、西部地区开辟的以长安(今陕西西安)[2]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丝绸之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最初的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3]时代背景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 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4] 构思提出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为推进实施“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让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式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中国政府特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4]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13年9月7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中国背景

一带一路战略

一带一路战略 一.战略基本情况介绍; 2014年9月“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二、为什么要实施一带一路战略 一政治意义: 1.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符合中国与沿线各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它对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意义重大; 3.符合当今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世界多极化,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大举措;“一带一路”倡议符合时代潮流,亚洲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是世界多极化和全球化的中坚力量;如何巩固和平发展,进一步凝聚亚洲国家的共识和力量,增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实现和谐亚洲是亚洲国家的共同课题; 4.体现了我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中,既密切关注自身国家核心利益,又对他国利益合理关切,在加快中国发展同时共同促进世界发展; 5.体现了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国与国之间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全球增长和贸易、投资格局正在酝酿深刻调整,亚欧国家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激发域内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社会上“中国威胁论”的声音不绝于耳;“一带一路”的建设,正是中国在向世界各国释疑解惑,向世界宣告和平崛起:中国崛起不以损害别国的利益为代价; 6.体现了我国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是替人民负责的政府; 二经济意义: 1.是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施经济走出去战略的新举措;据中国经济网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这些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开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广阔; 2.是我国经济领域创新的举措,培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经济增长,综合国力增强;深挖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潜力,必将提升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和沿边地区对外开放,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率先转型升级,进而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 3.是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趋势客观要求,是应对国际经济挑战,主动调整经济结构,化解国内优质过剩产能的有限途径;是主动融入国际经济体系,提升中国经济实力的举措; 4.巩固中国同中亚和东南亚的合作基础;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理念是加强同中亚和东南亚国家的经 贸合作,中国同中亚及东南亚各国历史上有着共同的发展经历,文化相通,合作基础坚固;中国新一轮的 改革开放举措有利于通过共建“一路一带”丝绸之路形成对外开放新的增长点,所以关键是处理好中国

一带一路发展历史

一带一路发展历史 1、古代背景 丝绸之路是张骞(约公元前164年―前114年)于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出使亚洲中、西部地区开辟的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丝绸之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最初的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 2、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 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本信息(南亚八国)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本信息 (南亚八国) 南亚区域的国家包括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和马尔代夫。这块次大陆包含了超过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和最密集的地域,同时也是继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后全球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南亚八国2014年国生产总值(GDP)26078.7亿美元,占全世界总量的3.3%;人口169220.5万,占世界总人口的23.5%;人均GDP为1541美元。 由于全球市场对南亚出口产品需求增加、外资的流入与侨汇的增长,近几年南亚地区国家经济保持较高增速,且作为石油进口地区,受益于国际油价下跌的影响,2014年经济增速达6.8%。中国是南亚国家主要的贸易伙伴和外资来源国,已成为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阿富汗最大的贸易伙伴。 南亚地区银行业发展相对缓慢,具有一定的脆弱性。我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各设有一家分行,印度在华设有9家一级分支机构(7家分行、2家代表处),巴基斯坦在华设有4 家分支机构(4家代表处)。中国银监会已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银行监管机构签署了MOU,还与巴基斯坦签署了跨境危

机管理合作协议。此外,我国与巴基斯坦签署了本外币互换协议。 印度 印度(The Republic of India)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首都新德里(New Delhi),人口众多,目前已逾12亿居世界第二。民族众多,多社会,濒临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国土面积约298万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和克什米尔印实际控制区), 海岸线5,560公里。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为英联邦成员国,全称印度国。议会制,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是最高行政机关,总统是名义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统帅。 一、经济概况 2013-14财年(截至2014年3月31日,下同),印度国生产总值为2.047万亿美元,增幅4.7%。印度资源丰富,有矿藏近100种。云母产量世界第一,煤和重晶石产量居世界第三。铁、锰、铬、钛、菱镁、钹、锆、钍和白云石等矿产资源储备量均居世界前列;石油、天然气、铝土、铜、金和铅锌等有一定储量;水力资源充足,森林67.83万平方公里,覆盖率为20.64%。印度产业结构独特,农业是印度的经

一带一路介绍

“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地理特征 【背景知识】 2014年5月21日,在亚信峰会上提出,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 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陆上丝绸之路实际上是连通中国西部与中亚、西亚、欧洲、北非国家的一种商路网络,其所覆盖的围,基 本上包括了中国西北地区和中亚五国,以及里海、黑海、地中海、阿拉伯海沿岸的许多国家。经济带又称 经济轴带、交通经济带、经济条带等,是一种依托交通干线、重要河流、产业密集地区而形成的以中心城 市和城镇密集区为节点,具有综合性经济聚集功能和辐射带动功能的条带型区域增长极。 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划分为我国国区段和国外区段两大部分,其中国区段基本上与陇海兰新经济带或 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国区段相重合,即以为起点,经、、、、乌鲁木齐等主要节点城市,到新疆霍尔果斯口 岸等边境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区段的主轴带主要由长三角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天城市群、黄河上 游城市群和新疆城市群相连而构成,全长 4100多公里。国外区段的重要分支轴带有: 沿额尔齐斯河、乌拉尔河的阿亚古兹—阿斯塔 纳—科斯塔奈—阿克托别—伏尔加格勒;沿锡 尔河的塔什干—阿拉尔斯克—阿克托别;沿阿 姆河方向的撒马尔罕—布哈拉—努库斯—阿 克套—阿特劳—里海、黑海沿岸城市;杜尚别 —喀布尔—伊斯兰堡—卡拉奇、瓜达尔。

中国西北地区 1、西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干旱,原因主要有两个: (1)海陆位置:深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2)地形:群山环抱,南部有高大的青藏高原,受地形影响,水汽被阻隔难以进入. 我国西北地区由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减少。以此为基础,自东向西植被、农业生产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 2、西北地区农田、村镇、城市的分布呈带状或点状分布 因为它们集中分布在黄河沿岸平原,沙漠边缘(山麓)的绿洲,以及铁路沿线的工矿区。这些地方地 势平坦、水源充足,灌溉农业及工矿业发达,而且交通比较便利。 3、西北地区的优势与劣势: (1)优势: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邻国多,有发展边境贸易的优势;自然资源丰富,如能源资源、 特别是煤、石油、天然气,风能、太阳能,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以及农牧资源、旅游资源极为丰

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概况

“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和地区 名单及概况 一、东亚: 蒙古:截至2013年,蒙古国国土面积为156.65万平方公里,人口为294万人。蒙古国经济以畜牧业和采矿业为主,1997年1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蒙古国出口主要为矿产品、纺织品和畜产品等;进口主要有矿产品、机器设备、食品等。GDP(2013年)总计:125.45亿美元;人均GDP:4418美元。 二、东盟10国: 新加坡:新加坡的土地面积是718.3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6月,新加坡常住总人口临时数字为547万,其中334万人属于新加坡公民和53万个“永久居民”,新加坡属外贸驱动型经济,以电子、石油化工、金融、航运、服务业为主。GDP(2014年)总计:3080.5亿美元,人均GDP:56319美元。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国土面积330257平方公里,总人口2994.9万。马来西亚是相对开放的以国家利益为导向与新兴工业化市场经济体。马来西亚是一个农业与自然资源出口国,石油是主要的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商。是世界上最大的磁盘驱动器生产国,胶乳和橡胶工业都是马来西亚的经济强项。主要进口机械运输设备、食品、烟草和燃料等。

GDP(2013年)总计:3400.02亿美元;人均GDP:11122美元。 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陆地面积约190.4万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316.6万平方千米(不包括专属经济区)。印尼人口超过2.48亿(2013年),。印尼是东南亚国家联盟创立国之一,也是东南亚最大经济体及20国集团成员国。印尼的石油、天然气和锡的储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印尼镍储量约为560多万吨,居世界前列。金刚石储量约为150万克拉,居亚洲前列。此外,铀、镇、铜、铭、铝矶土、锺等储量也很丰富。外贸在印尼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和推动非油气产品出口,简化出口手续,降低关税。GDP(2013年)总计:9104.79亿美元;人均:GDP3,500美元。 缅甸:缅甸面积约67.85万平方公里,约5141.9万人口(2014年)。中缅经贸合作取得长足发展,合作领域从原来单纯的贸易和经援扩展到工程承包、投资和多边合作。双边贸易额逐年递增。对缅主要出口成套设备和机电产品、纺织品、摩托车配件和化工产品等,从缅主要进口原木、锯材、农产品和矿产品等。为扩大从缅甸的进口,中国先后两次宣布单方面向缅甸共计220个对华出口产品提供特惠关税待遇。GDP(2013年)总计:594.27亿美元;人均GDP:915美元。 泰国:泰国面积约51.312万平方公里,2014年,泰国总

一带一路沿线介绍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之路,它是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展示其伟大创造力和灿烂文明的门户,也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合璧之路。十九世纪,德国地质学家首次将这条最初运输丝绸的交通要道称为“丝绸之路”。 中国的丝绸之路早在公元前已分为海陆两路。就陆路而言,有西汉张骞开通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绿丝绸之路”、长城以北充满着血腥和暴力的“北方草原丝绸之路”和四川云南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海路则有风平浪静的“海上丝绸之路”,因转运的大宗商品多为香料,故又称“海上丝香之路”。这样,丝绸之路实际上有4条之多。 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古文明联结在了一起。正是这些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绚丽多彩的丝绸产品、茶叶、瓷器等传送到了世界各国,这些对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熬糖法、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器制作、天文学、数学,美洲的棉花、烟草、蕃薯等输入中国,使得古老的中华文明得以不断更新、发展。下面列举两项引自国外并在我国发扬光大的手工艺技术。 西域的名称始于西汉,广义上指今新疆以西、中亚、和田一带。公元前139年,张骞第一次访问西域诸国,历尽坎坷,于公元前126年返回长安。行程没有一定的路线可言,并且也没有随带丝绸制品。待到公元前119年,张骞又以中郎将的身份,偕同副使、将士等三百余人,携带“牛羊万头”、“金币帛数千巨万”,以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第二次出使西域时,才真正地把大量丝绸带到了西方。当时,匈奴已被汉帝国击败,中途没有什么阻碍,从长安出发,经陇西(今临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