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定量风险评价法:概率危险评价技术

基本定量风险评价法:概率危险评价技术
基本定量风险评价法:概率危险评价技术

?基本定量风险评价法:概率危险评价技术

?来源:安全资讯网编辑:冰雪时间:2009-6-26 14:15:17

1 概述

概率危险评价方法通过综合分析单个元件(如管路、泵、阀门、压力容器、控制装置、操作人员等)的设计和操作性能来估计整个系统发生事故概率。

2 应用范围

作为危险分析的一部分,定量危险评价包括辨识与公众健康、安全和环境有关的危险并估计危险发生的概率和严重度。自20世纪60年代末概率危险评价方法问世以来,主要应用于下述3个方面:

⑴提供某种技术的危险分析情况,用于制定政策、答复公众咨询、评价环境影响等。

⑵提供危险定量分析值及减小危险的措施,帮助建立有关法律和操作程序。

⑶在工厂设计、运行、质量管理、改造及维修时提出安全改进措施。

概率危险评价是评价和改善技术安全性的一种方法。用这种方法可建造导致不希望后果的事件树或故障树,来分析事故原因。通过估算事件发生概率或事故率以及损失值,可定量表示危险性大小。损失值通常用死亡人数、受伤人数、设备和财产损失表示,有时也用生态危害来表示。

3 评价步骤

在核工业中,概率法用来替代传统的决定论方法评价工厂的安全性。使用概率危险评价方法便于设计冗余安全系统和高度防护装置。概率危险评价通常由3个步骤组成:

⑴辨识引发事件;

⑵对已辨识事件发生的后果及概率建模;

⑶对危险性进行量化分析。

概率危险评价可进行不同层次的分析。核工业中有3种概率危险评价方法:一级评价,仅考虑反应堆芯溶化的概率;二级评价,分析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的浓度;三级评价,分析事故产生的个体和群体危险。后者常称作综合性或大规模危险评价。

4 应用分析

概率危险评价为安全评价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该方法的一些不足之处影响了它的应用范围。

1)完整性和失效数据

概率危险评价要求分析完整和数据充足。这意味着概率危险评价必须考虑可能发生异常的每一事件。此外,完整性还包括人的作用和一般失效事件的建模。然而,完整的分析是不可能的。因为疏忽总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完整性为该方法最关键的问题。

实际工作中必须忽略小危险事件。这意味着评价人员必须确定哪些事件发生的概率低到可忽略不计的程度。如果这类低概率事件确定不可能发生,则结果误差不大。然而,意外的一般性事故会使估计的概率值相差几个数量级,因此这样的简化未必是合理的。随着新信息的出现,早期的估计可能是会比较乐观,如水冷式反应堆导致管受晶间应力腐蚀而开裂等。

地震、洪涝、恶劣气候条件等外因也能导致事故发生。由于外部环境因素比工厂内部因素更复杂,结构不清楚,因此,这类危险评价常常是不准确的。在许多危险评价中都有一个心照不宣的假设,即工厂都是按设计建造和维修的。评价过程中很少考虑违反安全技术规定等方面的因素。

限制概率危险评价方法广泛应用的另一个因素是人与技术系统的相互作用,三涅岛核电站事故、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等都证明人的因素影响非常大。尽管在人的因素领域已进行了20余年的研究,但除专家判断法外,还没有任何实用方法来辨识人为失误及确定其概率值。

数据的准确性也是限制因素之一。元件失效的经验可用来进行统计外推,计算失效率,但这样计算的失效率是否能够从一种情形借鉴到另一种情形还值得考虑。

2)假设和专家判断法

分析结果与假设条件、系统建模以及将历史数据代入模型所作的判断等一系列因素有关。整个分析过程中都要使用相当多的专家判断方法。如果专家判断法已被认可,那么分析结果是有效的。但实际上,在进行概率危险评价过程中,技术上和分析方法上使用的判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描述危险特性、选择如何来填补不足的数据、什么样的事件可忽略不计、模拟复杂的物理现象、描述分析结果的可信度、选择表述方式等。整个分析过程中都要进行假设,所有的假设都要求判断是否合适。此外,专家陷入自己的分析思路中,难以按科学的标准鉴别社会技术系统内存在的分歧。

由于专家判断法固有的主观性,因此,所分析人员对同一工厂进行评价时,评价结果相差很大。可靠性计算的经验表明,概率评价能产生2个数量级的误差。早期用概率危险评价方法评价液化天然气贮罐的危险性也出现了类似的误差。当用个体危险性表示工厂附近居民的危险性时,不同概率危险评价的结果也有几个数量级的误差。这类误差并非由于分析方法上的缺陷引起的,而且在评价对象的描述、假设和使用模式方面存在的差异引起的。

核工业部门累积了概率危险评价结果的差异性。目前,美国核反应堆芯熔化损失的概率估计为10—5/年10—3/年。这一差别并非仅仅是设计和场所不同,正如评价权威专家指出的那样,研究的范围、使用的概率危险评价方法、分析时所作的假设等因素都会影响分析结果。瑞典的研究表明,建模不同也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在一份概率危险评价现状的研究材

料中美国政府统计办公室认为,概率危险评价结果的差异性限制了它们之间的比较,且也是该方法最致命的问题。

3)表达不确定性

在很大程度上,概率危险评价方法的不确定性取决于分析的完整性、建模的准确性以及参数估计的充分性。后者的不确定性可通过分析扩展数据的概率分布进行计算而得出(假设分析数据充足)。由分析方法本身和模型不完整性引起的不确定性的解决是很困难的。这些因素常用敏感度分析方法来解决。

类似的问题在早期的液化石油气贮存装置的概率危险评价中已有报道。由于不了解持不同意见的专家的看法和不同的评价模型,分析人员总是过高地估计分析结果的可信度。虽然通过分析人员的判断也减少了一些事故,但掩盖了这种判断本身可能存在的不足,有时选择参数与定性讨论的结果相差几个数量级。在有害化学物质的危险评价中,不能直接说明不确定性也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4)复杂性

技术系统日趋复杂和相互渗透产生了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大规模的核安全评价包含了无数个不同的系数,要求不同领域的专家参与。计算的数据令人吃惊。一座核电站进行一次概率危险评价要求估计成千上万个参数,报告长达几千页。这阻碍了研究结果的应用交流。然而,核电站危险评价还是—个相对简单且已为人们了解的技术,许多化工厂比核电站要复杂得多,人们了解得也较少。尽管概率危险评价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较适用于评价复杂系统的危险性,但它只适合结构和定义都明确的系统。

5 应用实例

5.1 Canvey岛危险评价

1)概述

1976年,应英国环境与就业大臣的要求,英国卫生与安全管理局(HSE)对Canvey岛/Thurrock地区工业设施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价。该项研究源于公众质询是否允许在这一地区建1座炼油厂。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现有工业设施及建成炼油厂后对居民造成的危险性。

Canvey岛位于泰晤士河伦敦以北,居民3万人,现有7座工厂,雇工3200人。这些工厂主要贮存、运输、生产汽油和石油产品,约贮存10万t液化天然气、1800万t石油产品。

2)引发事件及其发生概率

该项研究系统分析了各工厂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发生的条件。重点研究了贮存和运输过程能引发事故的下列事件:

(1)管道和贮罐破裂(自发或疲劳);

(2)泵壳破裂;

(3)控制过程失控(压力、温度、流量等)。

此外,爆炸冲击波、爆炸碎片以及贮罐过热等火灾、爆炸事故也会对附近的设施造成损失。

引发事故发生的概率以及后续事件发生的条件概率,主要通过分析统计资料和技术判断获得。为获得定量的数值和结果,主要采用了下述方法:

(1)分析统计资料;

(2)在统计分析基础上,对个别缺项进行判断补充;

(3)通过已做FTA分析的类似案例,分析估计得出定量数值和结果;

(4)对一些无法获得的数据进行主观判断;

(5)通过分析文献资料获取数据。

3)事故影响

研究对象中可能发生爆炸事故的工业设施距离居民区1km以上。如果这些设施就地爆炸,则后果较小;但若是爆炸性蒸气飘向居民区而发生爆炸,则可能发生下列事故:

(1)直接的爆炸压力伤害;

(2)冲击波伤害;

(3)爆炸热伤害(在爆炸火球范围内);

(4)由爆炸引起的火灾伤害;

(5)窒息伤害;

(6)爆炸火球的热辐射伤害。

Canvey岛地区的平均人口密度为4000人/km2,通过估算得出了厂区蒸气云爆炸的条件概率和伤亡人数(死亡人数按总伤亡人数的一半计),结果见表1。

表1 蒸气云爆炸的条件概率和伤亡人数

应该注意的是,为计算蒸气云在居民区爆炸的概率,必须了解爆炸性蒸气云的形成概率、爆炸概率以及向居民区运行概率和在该地区被引爆的概率。

假设压力贮罐爆炸后形成了1000t的无水氨蒸气云(20%蒸气,80%液体),在当地气象条件下(风速为6m/s),危险的氨气沿风向分布,形成一个半轴为2.5km和3km的椭球形区域。考虑人口分布及气象条件,得到1000t氨泄漏后的伤亡人数及条件概率,结果见表2。

表2 1000t氨泄漏后的伤亡人数及条件概率

该研究分析了可能出现的38种情况,得出了Canvey岛现有工业设施以及扩建后和经安全改善措施前后4种条件下的风险。

社会风险概率见表3。

表3 社会风险概率和伤亡人数

最大个人风险率见表4。

表4 最大个人风险率

5.2 Riinmond地区危险评价

1979年应荷兰居民安全委员会要求,英国伦敦Cremer &Warner公司和德国法兰克福Battele公司对Rijnmond地区的6个工业设施进行了风险评价。Rijnmond位于鹿特丹到北海的莱茵河三角洲,长40km,宽15km,居民10万人。此研究项目的目的是探索对工业设施进行风险分析的可行性,为实际应用积累经验。

1)工业设施

这6个工业设施分别是:丙烯腈贮罐、液氨贮罐、液氯贮罐群、液化天然气贮罐、丙烯贮罐和二乙醇胺再生炉。

(1)丙烯腈贮罐:该贮罐容积为3700m3,配备有灭火设备和贮罐冷却设备。装置主要是人工控制。研究中对贮罐、输送管道及泵等进行了分析。

(2)液氨贮罐:环形液氨贮罐容积1000m3,平均贮量为250000 kg,相当总贮量40%,贮罐压力高达1.2MPa,温度为室温。装配有应急关闭系统。通常情况下人工操作和远距离控制相结合。该贮罐属于一个生产化工原料和化肥的工厂,仅对贮罐、输送管道、泵及其他附属设备进行了分析。

(3)液氯贮罐群:这是一个大化工厂的液氯贮罐群,由5个90m3容积(每个相当于100t 液氯)贮罐、输送管以及废气压缩机组成,贮罐压力0.65MPa,温度为室温。每天罐群的液氯通过量约300t。

(4)液化天然气(LNG)贮罐:对2个液化天然气贮罐及其附属设备进行了研究,每个容积为5700m3,LNG贮存温度-162℃。

(5)丙烯贮罐:为2个球形贮罐,容量共1200t,室温下最大压力0.14MPa,几乎全部靠手动阀控制。

(6)二乙醇胺再生炉(脱硫设备):该装置是汽油脱硫过程的一部分,操作温度约92℃,压力0.06MPa。

经危险预分析,潜在的事故危险有火灾、爆炸、毒物泄漏。

2)分析方法

(1)分析方法。

首先用检查表和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辨识失效模式、引发事件及事故。大多数引发事件和事故发生的概率都直接来自统计资料。表5中列出了统计的各贮罐引发事件数和事故类型,对有些缺乏统计资料的事件则用FTA推导其发生概率。

表5 贮罐引发事件数和事故类型的统计资料

(2)事故发生概率。

事故发生概率主要通过统计分析和FTA分析获得。为此要求了解引发事件概率、元件失效率以及人为失误率。主要通过下述3个途径获取:

①收集文献资料中的有关数据;

②工厂提供有关数据;

③估计。

重点分析对象是:泵、管道、软管、装载臂、阀门、测量仪器、控制装置、电气设备、贮罐、人的失误、外部事件等11类。

3)事故影响

(1)爆炸。

只考虑爆炸冲击波的影响时,冲击波最大压力与损坏程度之间的关系见表6。

表6 冲击波最大压力与损坏程度之间的关系

(2)火灾。

蒸气云爆炸(火球)能量密度与破坏形式和程度的关系见表7。

表7 蒸气云爆炸(火球)能量密度与破坏形式和程度的关系

稳定状态火灾热通量水平与损坏形式和程度的关系见表8。

表8 稳定状态火灾热通量水平与损坏形式和程度的关系

(3)毒性气体影响

在所评价的设施中,有氯气、氨气、硫化氢等3种有毒气体,其毒性见表9。

表9 毒性气体的影响

4)研究结果与结论经分析计算得出6个设施的风险性,见表10。

表10 评价结果

由上表可见,脱硫设备的危险最低,原因是物质潜在危险性低,工厂设计较好。由于居民区远离液化天然气贮罐,且贮罐有厚达1m的混凝土保护壁,所以危险性较小。丙烯腈设施对居民的危险非常低,因为该设施的危险影响范围小;但对作业人员的危险较高,因为有较高的事故发生率。

相比之下,液氨贮罐、液氯贮罐和丙烯贮罐的危险要高,主要原因是所贮存物质本身的危险性大、贮量大,并且较接近居民区,以及泄漏后高压液化气体特性等。

5.3 Canvey岛危险评价与Rijnmond地区危险评价的比较

如上所述,Canvey与Rijnmond风险评价研究的目的不同。在Canvey岛风险评价中,主要目的是了解整个地区工业设施对居民的风险。在Rijnmond风险评价中,主要目的是探索什么样的风险评价方法可用于化工厂的安全评价。因此,两项研究的侧重点不同。Canvey 没有详细分析工厂细节,着重于在统计资料分析和估计基础上进行总体评价,重点放在工业区一个工厂内发生的事故引发另一个工厂发生事故后造成的总的后果。在Rijnmond研究中,用FTA详细分析了研究对象,由于研究对象仅是工厂的一部分,因此,评价结果不是整个工厂的风险性,此外也没有考虑事故对厂内其他设施的影响。因此,可以说Canvey评价的方法是宏观的,评价的是整个区域,它忽略了一些细节,提出的改善措施也是宏观的,不涉及具体细节。相比之下,Rijnmond评价是针对具体的设计细节。Canvey岛评价更适合用于项目选址阶段,确定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对周边居民、人员、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作一详细论证。Rijnmond方法对项目装置情况分析比较透彻,适合用于在役装置安全评价,评价运行的装置对周边居民及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影响。

理想情况下要把宏观方法和微观方法结合起来。对一般设施可通过统计资料分析获取数据,必要时可用技术判断方法;对危险性很大的设施则用FTA方法分析。

概率危险评价方法对我们了解技术的危险性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该方法要求对系统进行完整分析,且要求有充足的失效数据,因此,它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性工作。要求系统分析的完整性、建模的准确性以及参数估计的充分性和不同评价方法之间的差异性,限制了概率危险评价方法,因此它只适合结构和定义都明确的系统。

作业活动清单风险评价记录标准表格.docx

作业活动清单 单位: ***********公司 序号作业岗位作业活动 1维修电工电气检修维护 2维修电工倒闸操作 3维修电工停送电操作 4维修电工临时用电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制表:庾海审核:唐文波填表日期: 2016年1月4日

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 JHA ) 单位: 生产保运部 工作岗位: 维修电工 工作任务: 检修维护 危害或 以往发生频率及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序 工作 潜在危 主要 员工 害(作业 偏差发生 安全设 L S R 建议改正措施 号 步骤 后果 管理措施 胜任 环境、人 频率 施 程度 物管理) 损坏 加强检查,按检 安全帽、 严格执行检修 检修 设备 偶尔 规程,加强安全 1 碰 伤 修步骤进行操 胜任 防护手 2 3 电机 人身 发生过 6 作. 套齐全 教育,提高防范 伤害 意识 检修 损坏 加强检查,加强 设备 做好隔 加强安全教育, 2 开关 触 电 未发生过 监护 胜任 2 3 人身 离 6 柜 提高防范意识 伤害 电机 人 身 偶尔发生 加强检查 , 加强 安全帽、 加强安全教育, 3 碰 伤 防护手 2 3 补油 伤害 过 监护 胜任 6 套齐全 提高防范意识 4 5 6

---

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JHA ) 单位:生产保运部工作岗位:维修电工工作任务:倒闸操作 以往发生频率及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序工作危害或潜主要偏差员工 安全设L S R 建议改正措施号步骤在危害后果发生管理措施胜任 施 频率程度 上级指不清楚指导偶尔 加强安全教育, 1发生重复确认口令胜任无133令上级指令错误提高防范意识 过 造成偶尔严格执行操作 填写倒填写不完严格按照操作规矩,加强安全2误操发生胜任无133闸票善规程审核执行教育,提高防范 作过 意识 人身 偶尔安全帽、严格执行操作 倒闸操伤害,防护绝规矩,加强安全3触电发生加强劳动防护胜任133作设备缘手套教育,提高防范 过 损坏齐全意识4133

风险分析与评估

风险分析与评估 一、风险概述 1.风险的定义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产和生活中充满了来自自然和人为(技术的风险(Risk)。风险是通过事故现象和损失事件表现出来的。为加深对风险概念的理解,可从分析事故形成的过程入手。事故的形成过程如图1所示。 图1事故的形成过程 所谓危险(Hazard)就是事物所处的一种不安全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将可能导致某种事故或一系列的损害或损失事件。事故链上的最终事故会引起某些损失(Loss)或损害,包括人员损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等。 危险的出现概率、发生何种事故及其发生概率、导致何种损失及其概率都是不确定的。这种事故形成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就是广义上的风险,可写为: R=(H,P,L)(1) 式中:R——风险(Risk): H——危险(Hazard); P——危险发生的概率(Probability); L——危险发生导致的损失(Loss)。 在实际的风险分析工作中,人们主要关心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并把这种不确定的损失的期望值叫做风险。这种狭义的风险,可写为: R=E(L)(2) 式中L——危险发生导致的损失(Loss)。 在工业系统,风险是指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概率与后果的结合。风险是描述系统危险程度的客观量,又称风险度或危险性。风险R具有概率和后果的二重性,风险可用损失程度c和发生概率p的函数来表示: R=f(p,c)(3) 2.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评估三者的关系 通过风险分析,得到特定系统中所有危险的风险估计。在此基础上,需要根据相应的风险标准判断系统的风险是否可接受,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安全措施,这就是风险评价。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合称风险评估。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2风险评估的内容及相互关系

概率风险分析评价

概率风险分析评价PRA又称为概率安全分析PSA,作为一种核安全评价方法,PSA 近年来发展很快。 作为一项评价技术,概率安全评价(PSA)用于找出复杂工程系统运行中所可能发生的潜在事故、估算其发生概率以及确定它们所可能导致的后果。概率安全评价是由安全性和统计学的概念在工程设计的应用中发展而来的。 概率安全评价(PSA)的应用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 代,最早应用于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1961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H.A.Watson发展PSA的故障树 方法,将其应用于“民兵”导弹的发射控制系统的评估中,并 获得成功。1972年,PSA分析第1次应用于核电站设施上, 里程碑式的报告就是发表于1975年的W ASH-1400,分别用于 一个轻水堆和一个压水堆,开创了对于大型设备的安全进行 定量化描述的阶段。PSA用于工业辐照设备的安全分析开 始于90年代初[1-3],近年来取得较大发展。 1吴德强,译.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第76号出版物—潜在照射的 防护:对所选择辐射源的应用,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9. 2IAEA.Procedures for conductiong probabilistic safety assessment of nu- clear power plants(Level 1):A safety practice,safety series No.50-P-4, IAEA,Vienna.1992.

3IAEA.Human reliability analysis in probabilistic safety assessment for nuclear power plants,safety series No.50-P-10,IAEA,Vienna.1995. 安全评估分为动态和静态,以上可以放在最后 PRA,概率风险评价(PRA:ProbabilisticRisk Assessment) 自1972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AEC)应用事件树和故障树相结合的分析技术成功地对核电站的风险进行了首次综合的评价,以定量 的方式给出了核电站的安全风险后,美国核管理委员会(NRC)开始使用PRA来支持其管理过程。在“挑战者”事件之后,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制定了更严格的安全和质量保证大纲,采用概率评价方法对航天任务进行评价[2],并开发了一套完整的PRA程序对航天飞机的飞行任务进行评价, ESA(欧空局)的安全评价也从以定性为主转向定量评价,并开发了自己的风险评价程序[3]。PRA正作为许多工程系统安全风险管理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应用于系统的设计、制造和使用运行中。 航天系统的安全性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对航天系统进行安全性分析的方法经历了从定量到定性,再到定量的过程。早在50年代,美国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风险分析与评价

企业风险管理作业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风险分析与评价 (字数:) 学员姓名(中文):dashen 学员识别号:188888888

目录 概论 (3) 一、公司基本情况 (4) 二、公司组织架构及经营 (5) 1、公司控股程度 (6) 2、公司法人代表或主要负责人评价 (7) 3、所属行业及市场背景 (7) 4、经营现状 (8) 5、营销策略 (8) 三、信息(IT)技术的应用(或将要应用)给企业风险管理带来的好处及附带的风险 (9) 四、财务状况分析(2015与前两年实际财务报表的对比分析) (10) 1、2015年总体经营情况概述 (10) 2、损益表差异分析(对比报表见附件几......) (11) 3、资产负债表差异分析(对比报表见附件几......).. (12) 4、现金流量表差异分析(对比报表见附件几......).. (15) 五、企业外部环境分析以及与竞争对手的分析 (16) 六、公司SWOT分析 (17) 七、企业风险与危机管理状况的总体评价及防控建议 (17) 1、企业战略目标 (17)

2、财务目的及目标(2016年目标公司的具体的经营目标) (17) 3、公司经营管理的评价及建议 (18) 八、附件(要编号列表) (18) 九、参考资料(不能少于8项、多样,包括网站查询资料的网址) (28) 概论 本文主要研究了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013至2015年的年度报告,对其做的风险分析与评价。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详解;(1)公司基本情况;(2)公司组织架构与经营;(3)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企业风险管理带来的好处及附带的风险;(4)财务状况分析(2015与前两年的实际财务报表对比);(5)企业外部环境分析以及对竞争对手的分析;(6)公司SWOT分析;(7)企业风险与危机管理状况的总体评价与防控建议。

LEC法危险源风险评价方法

LEC法危险源风险评价方法 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一项重要工作。危险源的风险评价方法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矩阵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风险概率评价法(PRA)、危险可操作性研究(HAZOP)、事故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FTA)、头脑风暴法等。LEC法是一种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可采取计算每一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其风险值D由三个主要因素L、E、C的指标值的乘积表示,即D=LEC。 三种主要因素的评价方法为: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故概率为 0,必然发生的事故概率为1,因此人为的将发生事故可能极小的分数定为0.1,必然要发生事故的分数可 定为10,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情况定为若干中间值,如下表: E——暴露于危险环境中频繁程度。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发生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续出 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为0.5,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 中间值,如下表: C——事故产生的后果。事故造成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很大,所以规定分数值在1-100之间。 轻微伤害或较小财产损失的分类规定为1,造成人员伤亡较大的可能性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在1-100之间,如下表:

D——风险值。D=L×E×C,确定D值后关键是如何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而这个界限值并不是长 期固定不变的;在不同时期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以确定持续改进的措施。如下表: LEC法虽然比较科学,但却难以确定各种因素的准确数据。确定各种因素的数据时,需要建立在经验 判断的基础上。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和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对同一工作过程,不同的人员可能得出不同的评价结果。

基本定量风险评价法:概率危险评价技术

?基本定量风险评价法:概率危险评价技术 ?来源:安全资讯网编辑:冰雪时间:2009-6-26 14:15:17 1 概述 概率危险评价方法通过综合分析单个元件(如管路、泵、阀门、压力容器、控制装置、操作人员等)的设计和操作性能来估计整个系统发生事故概率。 2 应用范围 作为危险分析的一部分,定量危险评价包括辨识与公众健康、安全和环境有关的危险并估计危险发生的概率和严重度。自20世纪60年代末概率危险评价方法问世以来,主要应用于下述3个方面: ⑴提供某种技术的危险分析情况,用于制定政策、答复公众咨询、评价环境影响等。 ⑵提供危险定量分析值及减小危险的措施,帮助建立有关法律和操作程序。 ⑶在工厂设计、运行、质量管理、改造及维修时提出安全改进措施。 概率危险评价是评价和改善技术安全性的一种方法。用这种方法可建造导致不希望后果的事件树或故障树,来分析事故原因。通过估算事件发生概率或事故率以及损失值,可定量表示危险性大小。损失值通常用死亡人数、受伤人数、设备和财产损失表示,有时也用生态危害来表示。 3 评价步骤 在核工业中,概率法用来替代传统的决定论方法评价工厂的安全性。使用概率危险评价方法便于设计冗余安全系统和高度防护装置。概率危险评价通常由3个步骤组成: ⑴辨识引发事件; ⑵对已辨识事件发生的后果及概率建模; ⑶对危险性进行量化分析。 概率危险评价可进行不同层次的分析。核工业中有3种概率危险评价方法:一级评价,仅考虑反应堆芯溶化的概率;二级评价,分析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的浓度;三级评价,分析事故产生的个体和群体危险。后者常称作综合性或大规模危险评价。 4 应用分析 概率危险评价为安全评价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该方法的一些不足之处影响了它的应用范围。 1)完整性和失效数据

产品风险分析及评估表

****有限公司 产品风险分析及评估表 ***公司坐落于*****工业园内,由******投资组建。主要产品:**生产、坚果(油炸、烘烤等)、饮料生产及糖果、罐头、调味品、米面制品的分装和包装。公司有多年糖粒、礼品包装类产品经验,客户遍布世界各地,销售网络完善、稳定。 一、产品原材料风险分析及控制 公司坚果主要原料是国外进口腰果、国内有CIQ认证企业生产的花生等;饮料主要原料是白砂糖、糖浆、进口香精、色素等;其他食品类以进口预包装产品为主,主要是调料、糖果(糖果、巧克力、彩糖)、固体饮料(咖啡、可可粉、茶)、米面制品(饼干、蛋糕粉、面条、大米)、彩盐、风味油醋、橄榄、脱水蔬菜、果酱、酱类等小包装食品。公司产品首先从原料的来源和使用上确保符合食品安全,其次原料主要来自国内及国外有资质的合格供应商和国外客供原料。而且我们在选择供应商时是很谨慎的,所有供应商都

要有正规的生产资质和正规的质量保证体系。同时我们也不定期的通过不同方式来评估我们的供应商,以确保我们采购的原料是安全的,从原料上杜绝引入风险的因素。并且我们有严格的进料检测程序,保证我们的使用的原辅材料全部合格。 二、加工产品的风险分析及控制 1.公司**的生产工艺流程总体如下 原料的验收→储藏→挑选(固体筛分)→配料→***→灌装→包膜→包装→装箱→储存→发货。 2.公司坚果的生产工艺流程总体如下 原料的验收→储藏→油炸或烘烤→调味→抽真空包装→装箱→储存→发货。 3.公司饮料生产及糖果、罐头、调味品面制品分装包装的工艺流程总体如下 原料的验收→储藏→挑选(包括筛分等)→(杀菌)→过金探(液体通过过滤网)→分装→组装→成品→储藏→运输。 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的是外来异物风险和微生物增长,我们通过严格的控制原材料的

风险分析方法评

风险分析方法评 刘韬蔡淑琴王铬 [摘要] 本文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对风险评价的常用方法进行了评述,并比较了它们优点和不足之处,最后探讨了风险评价方法的发展趋势及其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风险分析方法评述 风险管理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记录。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近年来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风险评估阶段。风险评估即要对风险进行分析量测,确定出风险大小,为进一步的风险控制提供可用于指导操作的信息。风险评估的步骤包括,第一,根据风险辨识的结果,构建起合适的数学模型。第二,通过专家调查、历史记录、外推法等,获得所需的、基本的可用信息或数据,然后选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将信息量化。第三,选用适当的模型与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视具体情况对模型进行修正。第四,根据一定的评判标准,判断风险大小。在风险评估中为了获取一些最基本的数据或信息,常常会运用外推法(Extrapolation),主观估计法、概率分布分析法等方法获得了基本的数据或信息后,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处理常采用以下几种基本理论与方法:层次分析法,模枷逻辑分析法,蒙特卡洛模拟法,灰色系统理论,人工神经网络法,故障树分析法,贝叶斯理论,影响图法和马尔可夫过程理论等。 当前,存在很多风险分析的理论,这些分析方法遵循了基本的风险评估流程,但在具体实施手段和风险的计算方法方面各有不同。本文从计算的角度,按定性、定量和综合的方法对风险分析方法进行评

述。 一、定性分析 1.故障树分析 故障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 FTA)可以用于风险的定性分析,也可以用于其定量分析。它主要用于大型复杂系统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分析,是复杂系统可靠性、安全性分析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对硬件、软件、环境、人为因素等可能造成系统故障的分析,由总体至部分,按树状结构,逐层细化,画出故障原因的各种可能组合方式和其发生概率。故障树分析采用树形图的形式,把系统的故障与组成系统的部件的故障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故障树分析首先以系统不希望发生的事件作为目标(称为顶事件),从顶事件逐级向下分析各自的直接原因事件(称为底事件),根据彼此间的逻辑关系连接上下事件,直至所要求的深度,得出分析结果。 2.事件树分析 事件树分析(event tree analysis,ETA)又称决策树分析,是风险分析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在给定系统事件的情况下,分析该事件可能导致的一系列结果,从而评价系统的可能性。 事件树给出初始事件一切可能的发展方式与途径,事件树的每个环节事件(除顶事件外)均执行一定的功能措施以预防事故的发生,且均具有二元性结果(成功或失败)。事件树虽然列举了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事故序列组,通过各种事故序列组的中间步骤可以整理初始事件与减少系统风险概率措施之问的复杂关系,并识别事故序列组,从而

风险辨识和评价的方法最新版

风险辨识和评价方法 风险辨识和评价的方法很多,各企业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以下是常用的几种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基于作业活动的一种风险辨识技术,用来进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缺陷等的有效识别。即先把整个作业活动(任务)划分成多个工作步骤,将作业步骤中的危险源找出来,并判断其在现有安全控制措施条件下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及其后果。若现有安全控制措施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应制定新的安全控制措施以保证安全生产;危险性仍然较大时,还应将其列为重点对象加强管控,必要时还应制定应急处置措施加以保障,从而将风险降低至可以接受的水平。 2.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安全检查表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将一系列项目列出检查表进行分析,以确定系统、场所的状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过检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风险,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安全检查表的编制主要是依据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国家、地方的相关安全法规、规定、规程、规范和标准,行业、企业的规章制度、标准及企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②国内外行业、企业事故统计案例,经验教训。 ③行业及企业安全生产的经验,特别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实践经验,引发事故的各种潜在不安全因素及成功杜绝或减少事故发生的成功经验。

④系统安全分析的结果,如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找出的不安全因素,或作为防止事故控制点源列入检查表。 3. 风险矩阵分析法(LS) 风险矩阵分析法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将风险事件的后果严重程度相对的定性分为若干级,将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也相对定性分为若干级,然后以严重性为表列,以可能性为表行,制成表,在行列的交点上给出定性的加权指数。所有的加权指数构成一个矩阵,而每一个指数代表了一个风险等级。R=L×S;R:风险程度;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重点考虑事故发生的频次、以及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S:发生事故的后果严重性,重点考虑伤害程度、持续时间。 4.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三种因素分别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 5.风险程度分析法(MES) 风险程度分析法是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是对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的改进。风险程度R,R=M×E×S。其中M为控制措施的状态;暴露的频繁程度E增加了职业病发病情况、环境影响状况两项影响因素;事故的可能后果S,

风险评价方法

1.1 风险评价 1.1.1 风险评价方法 工贸企业宜选择风险矩阵分析法(LS),参见附录C.1、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参见附录C.2、风险程度分析法(MES),参见附录C.3等方法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评价级别。 1.1.2 风险评价准则 工贸企业在对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应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值的取值标准(参见附录C)和评价级别,进行风险评价。风险判定准则的制定应充分考虑以下要求: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相关方的投诉。 1.1.3 风险评价与分级 企业根据确定的评价方法与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将各评价级别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等风险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评价出其他级数评价级别的企业在进行风险分级划分时参照以下原则,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进行划分。 ——E级\5级\蓝色\可接受危险:班组、岗位管控。 ——D级\4级\蓝色\轻度危险:属于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 ——C级\3级\黄色\显着危险:属于一般风险,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需要控制整改。 ——B级\2级\橙色\高度危险:属于较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制定建议改进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A级\1级\红色\极其危险:属于重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立即整改,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停产整改,需要停产整改的,只 有当风险降至可接受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1.1.4 确定重大风险 以下情形为重大风险: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 ——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及以上的; ——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1.1.5 风险点级别确定 按照风险点中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LEC法危险源风险评价方法

L E C法危险源风险评价方法 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一项重要工作。危险源的风险评价方法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矩阵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风险概率评价法(PRA)、危险可操作性研究(HAZOP)、事故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FTA)、头脑风暴法等。LEC法是一种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可采取计算每一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其风险值D由三个主要因素L、E、C的指标值的乘积表示,即D=LEC。 三种主要因素的评价方法为: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故概率为0,必然发生的事故概率为1,因此人为的将发生事故可能极小的分数定为0.1,必然要发生事故的分数可定为10,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情况定为若干中间值,如下表: E——暴露于危险环境中频繁程度。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发生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为0.5,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下表: C——事故产生的后果。事故造成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很大,所以规定分数值在1-100之间。轻微伤害或较小财产损失的分类规定为1,造成人员伤亡较大的可能性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在1-100之间,如下表:

D——风险值。D=L×E×C,确定D值后关键是如何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而这个界限值并不是长期固定不变的;在不同时期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以确定持续改进的措施。如下表: LEC法虽然比较科学,但却难以确定各种因素的准确数据。确定各种因素的数据时,需要建立在经验判断的基础上。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和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对同一工作过程,不同的人员可能得出不同的评价结果。

风险评价方法及资料

风险评价方法及资料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风险评价资料 1.术语与定义 1.1危险有害因素:简称危害因素。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 1.2危害因素辨识: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危害因素并确定每个危害因素特性的过程。 1.3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可能性,是指危险情况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危险情况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大小和程度。 1.4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指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有危险的工作步骤,进行控制和预防。适合于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1.5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对工程、系统中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适合于对设备设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1.6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2.危害因素辨识 2.1辨识范围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2.2辨识内容 在进行危害识别时,应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害的根源和性质。如,造成火灾和爆炸的因素;造成冲击和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的原因;造成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的因素;工作环境的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人机工程因素;设备腐蚀、焊接缺陷等;导致有毒有害物料、气体泄漏的原因等。 2.3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别及后果 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别,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 危害因素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商誉、工作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 3.风险评估方法 企业可结合实际,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其中,常用的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选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进行工艺危害风险分析。

定量风险评价方法

定量风险评价方法 在控制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的诸多措施中,定量风险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所谓风险评价就是首先要识别潜在危险,对潜在危险发生的概率及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分析,再根据评价的准则判断这些潜在的危险是否能被接受,进而提出减少、消除危险应该采取的措施。在重大危险源与风险评价方面,英国、美国、欧共体、世界银行组织、国际劳工组织及我国均十分重视,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工作,也已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标准。在美国和大多数欧洲国家,定量危险分析技术已成为制定政策的一个重要依据。定量风险评价包括辨识与公众健康、安全和环境有关的危险,并估计危险发生的概率和严重度。目前,定量风险评价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作场所危险、有害物质运输、环境中有毒物质浓度以及评价发生概率小而后果严重的事故隐患。 目前,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及易燃、易爆、有毒等工业设施的安全评价的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世界银行的《工业危险评估方法》、《基于风险的检验方法》,挪威DNV 公司SAFETI、LEAK 软件以及概率危险评价技术等风险评估方法。此外,预测发生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时对周围人员、环境及建(构)筑物等的影响的事故后果分析的计算机模型软件有:美国ENSR 咨询公司的AIRTOX、美国海岸防卫队的DEGADIS、英国和加拿大联合开发的GAS-SAR、美国Technica 公司的PHAST 以及我国原化工部劳动保护研究所的HL Y 等软件。 (一)世界银行工业危险评估方法 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1FC)对其资助的工业新装置进行评估和监督,需要对这一新装置可能给其界外的人群和环境带来的危害进行评估。还需要对为控制危害所采取的措施评估其是否恰当和有效。为协助这种评估,世界银行环境和科学事务室制定了“世界银行对于在发展中国家主要危害装置进行鉴别、分析和控制的指导方针”。为了实施这一方针,需要对涉及的新装置进行危害分析以确定从该装置中意外释放出的有毒、易燃或爆炸物料可能造成的损害。该危害分析将鉴别有潜在危险的物料和可能造成释放的意外事件。如果任何此类意外事件会给生命和财产带来重大危害,必须采取措施以降低意外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害。要做到这一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加工工艺进行更改或更换别的加工工艺,减少危险物料的存量,提供坚固的辅助容器,更改现场的配置,迁至不同的地址或改进控制和管理技术。 如果采用以上措施不能降低潜在的损害,则可以进行风险分析。该风险分析要计算意外危害事故发生的概率,并测定是否可以通过更改诸如加工工艺、安全体系或培训、测试或维修程序等方面来降低这一概率。若这种危害和风险分析表明所涉及的工艺和厂址的结合会给临近的社区带来不可接受的威胁,则必须另找新的厂址。 世界银行工业危害和风险评估的方法适用于现有生产企业,也适用于改建或扩建项日的设计。世界银行工业危险评估方法提供了在化学工业巾使用的最新技术以评估释放有毒、易燃或爆炸物料至大气所造成的后果。尽管该计估方法首先是供世界银行和IFC 工程项目所使用,但它提供的可操作的评价方法在化学工业中也有广泛的使用。 世界银行工业危险评估方法程序见图9—19,释放故障形态说明见图9—20。

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对照表

安全风险评价方法与对照表 一、安全评价方法分类 安全评价方法的分类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法、按评价的推理过程分类法、按针对的系统性质分类法、按安全评价要达到的目的分类法等。 (一)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法按照安全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安全评价方法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1.定性安全评价方法 定性安全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 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的分析,评价结果是一些定性的指标,如是否达到了某项安全指标、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等。属于定性安全评价方法的有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因素图分析法、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一金尼法或LEC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等。 2.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定量安全评价方法是在大量分析实验结果和事故统计资 料基础上获得的指标或规律(数学模型),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量的计

算,评价结果是一些定量的指标,如事故发生的概率、事故的伤害. (或破坏)范围、定量的危险性、事故致因因素的事故关联度或重要度等。 按照安全评价给出的定量结果的类别不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还可以分为概率风险评价法、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和危险指数评价法。 (1)概率风险评价法。概率风险评价法是根据事故的基本致因因素的事故发生概率,应用数理统计中的概率分析方法,求取事故基本致因因素的关联度(或重要度)或整个评价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的安全评价方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事故树分析、逻辑树分析、概率理论分析、马尔可夫模型分析、模糊矩阵法、统计图表分析法等都可以由基本致因因素的事故发生概率计算整个评价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 (2)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是根据事故的数学模型,应用数学方法,求取事故对人员的伤害范围或对物体的破坏范围的安全评价方法。液体泄漏模型、气体泄漏模型、气体绝热扩散模型、池火火焰与辐射强度评价模型、火球爆炸伤害模型、爆炸冲击波超压伤害模型、蒸气云爆炸超压破坏模型、毒物泄漏扩散模型和锅炉爆炸伤害TNT当量法都属于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 (3)危险指数评价法。危险指数评价法是应用系统的事故危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一览表

工程名称: 北京市*************涉及电力工程工程(L1线、L3线) 注:1、判别依据:Ⅰ、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Ⅱ、曾发生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措施;Ⅲ、相关方合理要求; Ⅳ、直接观察到的危险;Ⅴ、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2、危险等级(D)划分:≧320为(5级危险),不能继续作业;160~320(4级危险),需立即整改;90~160(3级危险),需要整改;20~90(2级危险),需 要注意;<20(1级危险),可以接受。 3、控制措施包括:培训;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监督、指挥、检查;规程、规范、标准、管理制度;管理方案等。

工程名称: 北京市*************涉及电力工程工程(L1线、L3线) 注:1、判别依据:Ⅰ、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Ⅱ、曾发生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措施;Ⅲ、相关方合理要求; Ⅳ、直接观察到的危险;Ⅴ、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2、危险等级(D)划分:≧320为(5级危险),不能继续作业;160~320(4级危险),需立即整改;90~160(3级危险),需要整改;20~90(2级危险),需 要注意;<20(1级危险),可以接受。 3、控制措施包括:培训;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监督、指挥、检查;规程、规范、标准、管理制度;管理方案等。

工程名称: 北京市*************涉及电力工程工程(L1线、L3线) 注:1、判别依据:Ⅰ、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Ⅱ、曾发生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措施;Ⅲ、相关方合理要求; Ⅳ、直接观察到的危险;Ⅴ、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2、危险等级(D)划分:≧320为(5级危险),不能继续作业;160~320(4级危险),需立即整改;90~160(3级危险),需要整改;20~90(2级危险),需 要注意;<20(1级危险),可以接受。 3、控制措施包括:培训;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监督、指挥、检查;规程、规范、标准、管理制度;管理方案等。

APP项目风险评价

APP项目风险评估 本分析主要针对本APP开发涉及到的风险,以及营销推广,软件管理,包括在软件开发周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软件实施过程中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引起的风险等进行评估。在文中对所提到的风险都一一做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回避措施。 足,或是风险回避措施不得力,都很有可能造成软件开发及项目的失败。风险分析是在事前的一种估计,凭借一定的技术手段和丰富的经验,基本能够对项目的风险做出比较准确的估计,经过慎重的考虑提出可行的风险回避措施,是避免损失的重要环节。 项目环境分析 (1)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上班族没有时间做饭,但又不喜欢餐厅的口味或环境,同时又有很大部分的自由职业者及宝妈有足够的同时做饭,同时愿意分享美食给其它人。 (2)繁忙的工作及社会工作压力,使人们没有过多的时间交友,但同时又对社交充满渴求。(3)本项目是基于同社区分享美食集社交交友为一体的服务型软件。能同时解决都市人吃饭问题和交友问题。是时代的需求。 技术风险 1.APP软件的开发:其主要风险均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软件管理,二是软件体系结构。软件产品的开发是工程技术与个人创作的有机结合。软件开发是人的集体智慧按照工程化的思想进行发挥的过程。软件管理是保证软件开发工程化的手段。软件体系结构的合理程度是取决于集体智慧发挥的程度和经验的运用。 APP软件管理将影响到软件的下列因素: APP软件是否能够按工期的要求完成:软件的工期常常是制约软件质量的主要因 素。很多情况下,软件开发商在工期的压力下,放弃文档的书写,组织,结果在工程的晚期,大量需要文档进行协调的工作时,致使软件进度越来越慢。软件的开发不同于其他的工程,在不同的工程阶段,需要的人员不同,需要配合的方面也不同,所有这些都需要行之有效的软件管理的

作业活动风险评价记录(参照)

作业活动风险评价记录(参照)

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文件 AQBZH-3.1-1 作业活动风险评价记录 版本号/修改码:A/0

2014年1月1日发布 2015年1月1日实施 发布

作业活动(JHA)风险评价记录表 区域/工艺过程:工作/任务:分析人员:日期:年月日 序号工作 步骤 主要危 害 以往事 故频率 现有安全控制措 施 LS R=L ×S 改正/控制措施 1 2 3 4

5 6 7 作业活动(JHA)风险评价说明: 评价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分数偏差发生 频率 管理措施 员工胜任程度 (意识、技能、 经验) 设备设施现 状 监测、控 制、报警、 联锁、补救 措施

5 在正常情 况下经常 发生 从来没有检查;没 有操作规程 不胜任(无任何 培训、无任何经 验、无上岗资格 证) 带病运行, 不符合国 家、行业规 范 无任何防 范或控制 措施 4 常发生或 在预期情 况下发生 偶尔检查或大检 查;有操作规程, 但只是偶尔执行 (或操作规程内容 不完善) 不够胜任(有上 岗资格证,但没 有接受有效培 训) 超期服役、 经常出故 障,不符合 公司规定 防范、控制 措施不完 善 3 过去曾经 发生、或在 异常情况 下发生 每月检查;有操作 规程,只是部分执 行 一般胜任(有上 岗证,有培训, 但经验不足,多 次出差错) 过期未检、 偶尔出故障 有,但没有 完全使用 (如个人 防护用品) 2 过去偶尔 发生 每周检查;有操作 规程、但偶尔不执 行 胜任,但偶然出 差错 运行后期, 可能出故障 有,偶尔失 去作用或 出差错

风险分析评估报告范文

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本文档的范围和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软件开发涉及到的风险,包括在软件开发周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软件实施过程中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引起的风险等进行评估。在文中对所提到的风险都一一做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回避措施。 由于风险是在项目开始之后才开始对项目的开发起负面的影响,所以风险分析的不足,或是风险回避措施不得力,都很有可能造成软件开发的失败。风险分析是在事前的一种估计,凭借一定的技术手段和丰富的经验,基本能够对项目的风险做出比较准确的估计,经过慎重的考虑提出可行的风险回避措施,是避免损失的重要环节。 主要风险综述 任何软件的开发,其主要风险均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软件管理,二是软件体系结构。软件产品的开发是工程技术与个人创作的有机结合。软件开发是人的集体智慧按照工程化的思想进行发挥的过程。软件管理是保证软件开发工程化的手段。软件体系结构的合理程度是取决于集体智慧发挥的程度和经验的运用。 软件管理将影响到软件的下列因素: 软件是否能够按工期的要求完成:软件的工期常常是制约软件质量的主要因素。很多情况下,软件开发商在工期的压力下,放弃文档的书写,组织,结果在工程的晚期,大量需要文档进行协调的工作时,致使软件进度越来越慢。软件的开发不同于其他的工程,在不同的工程阶段,需要的人员不同,需要配合的方面也不同,所有这些都需要行之有效的软件管理的保证。 软件需求的调研是否深入透彻:软件的需求是确保软件正确反映用户的对软件使用的重要的文档,探讨软件需求是软件开发的起始点,但软件的需求却会贯穿整个软件的开发过程,软件管理需要对软件需求的变化进行控制和管理,一方面保证软件需求的变化不至于造成软件工程的一改再改而无法按期完成;同时又要保证开发的软件能够为用户所接受。软件管理需要控制软件的每个阶段进行的成度,不能过细造成时间的浪费,也不能过粗,造成软件缺陷。 软件的实现技术手段是否能够同时满足性能要求:软件的构造需要对软件构造过程中的使用的各种技术进行评估。软件构造技术通常是这样:最成熟的技术,往往不能体现最好的软件性能;先进的技术,往往人员对其熟悉程度不够,对其中隐含的缺陷不够明了。软件管理在制定软件开发计划和定义里程碑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并做出合理的权衡决策。

风险分析与评价制度

1 目的 为了辩识、评价生产、经营过程、活动中的健康、安全危害因素,尽可能降低健康安全风险,选择合理、可靠的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削减措施的范围、管理、评价方法、执行程序等内容。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削减、控制措施的管理。 3 定义 采用GB/T28001-2011中规定的术语。 4 职责 4.1 安全质量部是本程序的管理部门,负责危害因素辨识、更新、风险评价与控制的组织协调与监督管理,组织对公司的危害因素进行评估。 4.2 各部门负责所属区域及活动中危害因素的识别、更新、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制订和落实。 4.3 管理者代表负责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并批准本项目

不可接受风险因素清单. 4.4 施工技术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本项目的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工程技术人员负责所承担项目的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 4.5 项目经理部负责本项目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 4.6 综合办公室负责食堂等危害因素的识别、更新、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制订和落实。 5程序文件 5.1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范围 a)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可行性风险评价。 b) 工作场所风险评价。 c) 施工及服务提供场所风险评价。 5.2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步骤: a) 划分作业活动。 b) 辨识危害因素。 c) 确定风险。 d) 确定风险是否可接受。 e) 制订风险控制措施计划。 f) 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 5.3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的周期

a)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在项目施工前进行。 b) 工作场所、施工及服务提供场所每年组织一次评价。 5.4 危害因素辨识 5.4.1 识别危害和影响的原则 a) 识别危害和影响应从人、物、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考虑。 b) 鼓励员工参与危害和影响的辨识。 5.4.2 确定危害和影响的范围 危害和影响的确定,应综合考虑本单位生产及相关活动的所有方面、各个时期、不同状态的产品、活动、施工、设施的全过程。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a) 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b)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人员的活动(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 c) 工作场所内的设施,无论是本单位还是外部所提供的设施。 d) 事故及潜在的危害因素和影响。 e) 原有设备设施超过期限使用后废置、拆除、处理。 f) 以往活动遗留下来的潜在危害因素和影响。 g) 新设备、设施的投入使用可能带来的危害因素和影响。 5.4.3 危害的分类 5.4.3.1物理性危害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