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之美

语言之美
语言之美

语言之美

学习语文,最深刻的感受便是美了吧。诗,词,曲,文,辞藻华丽者,美之;平淡朴实者,美之;妙趣横生者,美之。又走入文字间,与作者一起体验新奇的故事,感受真挚的情感,感慨作者的命运,领悟发人深省的道理。其中深意,美入心灵。

我们常有唐诗,宋词,元曲,清小说之说,她们不仅仅是各自时代的艺术符号,也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史上璀璨的明珠。

谈起唐诗,总会想到盛唐气象,而李白,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富于想象,豪迈大气的诗风为他带来此后一代代粉丝。最为印象深刻的是《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他虽有烦忧,却不为烦忧压抑,依然雄心壮志,想要上九天揽月。他似乎永远在追求理想,永远天真。语言,吟唱理想。

走进宋代,对苏轼先生的印象,一直以来停留在他豪放奔放的词风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上。但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写予亡妻的悼亡诗中,他谈及感情,却亦是感人肺腑,令人感动落泪,难以忘却。他写:不思量,自难忘。不曾想起,因为从未忘记。他说:小轩窗,正梳妆。仿佛看见了亡妻在窗前梳妆打扮的身影。这般深情,却是阴阳相隔,大抵已是人世间最痛苦的事了。语言,传达情感。

许是中国古代任何一个朝代都比不上元代是非不分,善恶颠倒,读元代文人的作品,总是可以感受到他们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愤懑又无可奈何的妥协。马致远在他的《双调夜行船》中感叹名标青史、功业不朽、富贵久长的虚幻,劝说世人及时行乐。可这又如何是他最初的想法呢?他只是无力改变,于是最后超脱物外,慷慨放逸。却也还是忍不住,又谈起社会黑暗,世人丑恶。语言,表达感慨。

清多小说。少不经事之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关于鬼神志怪想象的开端。学习《婴宁》,婴宁自山林走进人间,我期望她有一个幸福的未来,她却由一个拈花爱笑的少女变成不再笑的稳重懂事的少妇。虽说在世俗眼里,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结局了,但总觉得有些遗憾。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符合社会期望呢?语言,引起思考。

语言之美,不只是汉语,也存在于各种语言中。我们从汉语开始接触世界,认识世界,也知道世界不只肉眼所见。所以在学习汉语时,也要去尽力学好英语,尝试接触更多的新东西。

我们知道,母语影响着我们的外语水平,我们的母语水平越高,外语水平也会越容易得到提升。作为一名英语学习者,同时接触到两种语言体系。语言的共性不仅使持续的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可以提高我的阅读水平,有助于我在英语学习中更容易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也能增强我对文字的敏感度,提高我的英语写作水平。

但虽说这两者都是语言,背后确是由不同的文化与思维体系支撑着,所以我们也要认识到这些差异,通过提高思辨能力,把握这些差异。加深对其他语言体系的理解,去理解隐藏在一个个词语之后的美。

一、中文、文秘类中国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中国文学、汉语言文学教育讲课讲稿

一、中文、文秘类 中国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中国文学、汉语言文学教育、汉语言教育、汉语言、对外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古典文献、中国语言文化、应用语言学、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民间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新闻学、国家新闻、体育新闻、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广告学、编辑出版学、编辑学、传播学、文秘、涉外文秘、文秘与档案、公共关系学与文秘、现代秘书与公共关系、现代秘书与微机应用、文秘与办公自动化、现代文秘与文化传播、涉外文秘与公共关系、涉外商务秘书、新闻与文秘、法律文秘、科技文秘、商务文秘、文秘教育、历史学(含研究生相关专业)、哲学(含研究生相关专业) 二、艺术类 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绘画、雕塑、美术学、艺术设计学、艺术设计、舞蹈学、舞蹈编导、戏剧学、表演、导演、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摄影、录音艺术、动画、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艺术学、设计艺术学、戏剧戏曲学、影视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媒体创意、广告学 三、法律类 法学、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商法、刑事司法、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军事法学、商务法律、法制学、民法学、环境法、劳动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科技法学、商法、金融法学、财税法、涉外经济与法律、律师事务、法律事务 四、社会、政治类 社会学、社会工作、人口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政治学、行政管理学、国际政治、外交学、思想政治教育、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国际关系、社会调查、社会工作与管理、城乡社会管理、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与保险、劳动保障、劳动保护、劳动监察与仲裁、劳动与社会保障、社区矫正、哲学、逻辑学、宗教学、伦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家政学、博物馆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 五、经济类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国民经济管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贸易经济、运输经济、劳动经济、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工业外贸、税务、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保险、投资经济、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税收学、保险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农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渔业经济管理、农业经济 六、公共管理类 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海关管理、行政管理学、警察管理、渔业资源与渔政管理、工商行政管理、教育管理、体育管理、文化艺术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环境经济

汉语之美

发现汉语之美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猿到人的最后一个标志。世界语言有5000-7000种,汉语是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从我咿呀学语开始,说的就是汉语,直到迚入学校,学的还是汉语。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语文化深深吸引着我。 汉语美,美就美在汉字。汉语之所以能统一称为汉语,除了具有比较近似的词汇、语法结构外,还具有一套相同的书写方式——汉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统之一。其中,古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失传,仅有中国的汉字沿用至今。一个汉字一般具有多种含义,也具有很强的组词能力,且很多汉字可独立成词。这导致了汉字极高的“使用效率”,2000左右常用字即可覆盖98%以上的书面表达方式。加之汉字表意文字的特性,汉字的阅读效率很高。汉字具备比字母文字更高的信息密度,因此,平均起来,同样内容的中文表达比其他任何字母语言的文字都短。上帝只给了西方人二十六个字母,我们的祖先却给我们留下了数以万计的汉字。即使用一两千个常用字,高效的汉字组词能力可以轻松组合出数十万词语,而极少产生歧异,所以汉字不需象英文一样需要空格隔开词和词组,我们的祖先文章中甚至不需要标点符号,却丝毫不影响对文章

的理解。我想,如果在英文中没有空格和标点符号,很难想象人们去如何阅读。所以,汉语之美,美在汉字;汉字之美,美在恒久和高效。学习汉字让我发现汉语之美。 汉语美,美就美在语序。汉语很奇妙,就像一组积木能够搭出千变万化的形状一样,汉语可以随意组合成表达不同的意思。比如“我不是一个随便的人”,将这句话重新组合,可以变成“我一随便不是个人”,意思竟然大相径庭;再如“不可随处小便”这句话,重新排列后就变成“小处不可随便”这样神奇的句子来。不需要加一字或减一字,只是调整字词的位置即可达到不同的表达效果。余光中在《天涯情旅》的自序中曾提出:“最有效的文化应该使用最多元的、最有弹性的语言。语言有弹性,才能左右逢源,变化多姿。”借用余老先生的说法,这大概便是中国语言富有弹性的一种表现吧。运用汉语让我认识汉语之美。 汉语美,美就美在意境。中国上下五千年,文人骚客留下无数吟诵至今的诗篇,诗歌短小精炼却又意境深进。“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从短短几个字里我们能想象到充满生机的初春景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从中不难体会到诗人从苦闷无奈到欣喜的转变。鉴赏诗词让我体会汉语之美。 发现汉语之美让我更热爱我们的母语,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文化!

语言文字规范化特色材料

开展语言文字教育创建学校办学特色 迤萨镇万年塘小学申报州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特色材料为传承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秀文化,丰富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雅的审美情趣,迤萨镇万年塘小学始终把学生口语训练、写字教学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不断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强宣传、推广、普及普通话和规范用字的各项工作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高度重视语言文字教育,确立学校特色窗口地位。 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最优美的语言,汉字是传递信息的表义载体,传承着中华文化、民族精神,是人类社会的艺术魂宝。因此,开展语言文字教育是学校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工作。 根据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强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对各个年段的写字教学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低段(一、二年级)每周开设一节写字课,由书法特长的教师任课,每课后都有写字作业;中高段(三到六年级)每天下午第一节前由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仿帖练写。我校依据学校实际,把手抄报制作确定为校本活动课程,期望把它办成学校的特色,并通过特色的创建,促进教师的全面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促进学校的发展壮大。 为此,学校从氛围营造、教师配备、课程开设、教选用材、课时

安排、评价激励、工资奖励等方面,保证汉字书写教育的落实,切实贯彻“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实践“认真写字,规矩做人”教学要求,实现“以字育德,以话启智,以字修身,以话促美”的教育目标。我校校长非常重视汉字书写教育工作,经常深入一线,积极参加培训教师、研讨教学、指导学生、组织活动等具体工作,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二、经典诵读让师生感受语言文字之美 学校开展了一系列“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的诵读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诵读经典、走进经典,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为他们奠定坚实的国学基础,做一个有根的中国人。现在,经典诵读活动在我校如火如荼的开展,每周二、四的课外活动学生自由诵读《国学篇》,语文教师作指导;每次大课间展示的经典诵读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深得师生喜爱,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大型的“经典诵读”竞赛活动。 三、以多元化活动展示师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①书法竞赛。学校每学期定时举行形式多样的书法比赛活动,比赛分教师组和学生组,将优秀作品在校内进行展示交流,并制成专栏展出。 ②演讲比赛。每学期,学校都要凝练一个主题,全体教师、班级围绕这个主题,开展相应的演讲活动。 ③主题征文活动。学校举办了“我理想的课堂”、“生活的准则”、“三乡颂”等学生征文赛,举办了“我与读书”、“我的教育理想”、“我心中的校训”的教师征文赛。

英语之美_国旗下讲话

英语之美_国旗下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英语之美》。 英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逻辑体系,它不仅仅是一门语言,更是一个连接汉语世界和英语世界的纽带。英语就像一个无尽的宝藏,我们总会在其中发现意想不到的惊喜。它又像是一瓶老酒,时间越久,越能品味其中的馥郁醇香。在英语的世界中,喜怒哀乐皆成性格。它就像一个桥梁,将我们和整个世界相连。你可以在这里找到来自五湖四海的知音,也可 以结识国籍肤色年龄迥异的朋友。而学习英语最大的意义不在于应付 考试 提升成绩,而是能通过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开拓视野,丰富人生,拥抱它就拥抱了世界,就拥抱了未来无限的可能性。 英语是美的,英语之美在于它背后蕴含的的文化之美。 英语是思想的重要传递媒介,无数璀璨的思想之光通过英语来绽放异彩。卓别林是这样理解“自信”的: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 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奥本海默是这样看待“快乐”的:The foolish man seeks happiness in the distance, the wise grows it under his feet。(愚者在未来寻找快乐,智者在 自己的脚下种植快乐) 英语学习最重要的无外乎是词汇和语法两个部分。如果说英语是一座宫殿的话,那么词汇就像是砖瓦,每个词汇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单元。扎实的词汇基础,不仅会提升你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更会为你的写作增姿增色。语法是一种理论化和体系化的语言架构模式,是为语言的使用服务的。它不是一种规定,而是一种解释,需要同学们在头脑中搭建语法 的框架,反复锤炼,这有助于同学们在阅读和写作能力上有质的提升。 同学们,你们有很多学哥学姐在高中时期就展现出对英语的极大热情。他们到了大学阶段,因为英语能力突出,获得了赴国外大学交流学习的机会。他们在世界各地发光发热,有的在联合国、外交部工作,也有的在美国、英国等国继续深造。海高所有英语人愿意成为同学们的向导,在英语学习的旅途中和大家一起风雨兼程,扬帆远航。让我们共同怀揣对英语的热爱,一同去感受各国的文化艺术,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了解前沿的科学技术,修炼心性,磨练意志,感悟人生。希望所有的海高学子,能在英语学习之路上,披荆斩棘,满载而归! 最后,祝同学们学业有成,祝所有 高三 学子丹墀对策三千字,金榜题名五色春,也祝各位领导和老师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

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

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 汪曾祺 ①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的后面是有文化的。胡适提倡“白话文”,提出“八不主义”。他的“八不”都是消极的,不要这样,不要那样,没有积极的东西。他忽略了一种东西:语言的艺术性。结果,他的“白话文”成了“大白话”。他的诗:“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实在是一种没有文化的语言。我们的语言都继承了前人的语言,是在前人的语言的基础上演变、脱化出来的。古人说“无一字无来历”,是有道理的。语言是一种文化积淀,语言的文化积淀越是深厚,语言的意蕴就越丰富。 ②这可以说是书面文化,另外一种文化是民间的,口头文化。我在兰州遇到过一位青年诗人,他怀疑甘肃、宁夏的民歌可能是诗人的创作流传到民间去的,因为那里的民歌是那样善于用比喻,押韵押得那样精巧。可有一回他遇见了一对婆媳,这婆媳二人把他“吓倒”了:她们一路上没有说一句散文——所有的对话都是押韵的。媳妇到一个娘娘庙去求子,她跪下来祷告,不是说:“送子娘娘,您给我一个孩子,我给您重修庙宇,再塑金身……”而是:“今年来了,我是跟您要着哪,明年来了,我是手里抱着哪,咯咯地笑着哪!” ③这是我所听到过的祷告词里最美的一个。我甚至觉得,不读民歌,是不能成为一个好作家的。 ④有一首著名的唐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并没有说这位新嫁娘长得好看不好看,但是宋朝人的诗话里已经指出,这一定是一个绝色的美

女。这首诗制造了一种气氛,让你能感觉到她的美。 ⑤语言的美,不在语言本身,不在字面上所表现的意思,而在语言暗示了多少东西,传达了多少信息,即让读者感觉、想见的情景有多广阔。古人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是有道理的。 ⑥国内有一位评论家评论我的作品,说汪曾祺的语言很怪,拆开来每一句都是平平常常的话,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语言不是一句一句写出来的,“加”在一起的。语言不能像盖房子一样,用一块砖一块砖垒起来。语言的美不在一句一句的话,而在话与话之间的关系。包世臣论王羲之的字,说单看一个一个的字,并不怎么好看,但是字的各部分,字与字之间“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语言是处处相通,有内在联系的。 ⑦语言像树,枝干树叶,汁液流转,一枝摇,百枝摇,它是“活”的。“文气”是中国文论特有的概念,从《文心雕龙》到“桐城派”一直都讲这个东西,我觉得讲得最好、最具体的是韩愈。他说:“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⑧后来的人把他的理论概括成“气盛言宜”四个字。我觉得他提出了三个很重要的观点。他所谓“气盛”,照我的理解,即作者情绪饱满,思想充实。我认为他是第一个提出作者的精神状态和语言的关系的人。一个人精神好的时候往往会才华横溢,妙语如珠;倦疲的时候往往词不达意。他提出了一个语言的标准:宜。即合适,准确。世界上有不少作家都说过“每一句话只有一个最好的说法”,比如福楼拜。他把“宜”更具体化为“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语言的奥秘,说穿了不过是长句与短句的搭配。一泻千里,戛然而止,画舫笙

语言美之诗歌鉴赏

语言美之诗歌鉴赏 发表时间:2016-10-11T14:18:11.903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6年5月作者:傅泉松 [导读] 中国的古典诗歌不仅优美,而且拥有丰富的内涵。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西昌学院南校区 615000 前言 中国的古典诗歌不仅优美,而且拥有丰富的内涵,不仅能够激发读者丰富的情感,使之发生跌宕起伏的变化,而且能够使读者在理解感悟与吟咏诵读时于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使读者尽可能多地感受中国语言文化的深厚蕴,于耳濡目染之间了解和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与悠久历史。本篇文章着重讲解如何鉴赏诗歌,如何领会意境,提高品位,培养鉴赏能力,体会中华语言之美。曾经有人这样问过我们该当如何地生存呢?于是就有人给过这样的答案“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这是多美富有诗意的唯美的答案了。那么我们就这句最具诗意的回答展开我们的研究讨论如何发现语言美,如何鉴赏诗歌。 第一章如何鉴赏诗歌 想要了解鉴赏诗歌首先我们得了解什么是诗呢。文学定义为:“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现下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诗里面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凝练,在和谐的程度和节奏的上特别鲜明,它所用的语言和散文是有区别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鉴赏诗歌。 1.1细读精读慢读用心去感受诗歌塑造的形象。 阅读诗歌是首先要求我们就是要细读精读慢读的用心去感受是个索要塑造的形象以及诗歌所要表达的心情,“吟哦讽诵”应是我们走进一首诗歌的唯一路径。赏析诗歌,就应反反复复地读,仔仔细细地读。在诗歌中寻找、感受诗的鲜明的形象,并领会作者蕴含的感情。 1.2、朗读诗歌细细品味思考诗歌所不表达的意境。 好的诗歌必有好的意境。每首诗歌的意境,都是指作者在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相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也就是作者心中所抒发的“情”与现实生活中的“物”有机统一后,经过提炼升华,能引人进行充分想象的艺术空间的审美化境 1.3读诗歌时要多联想多方探寻诗的价值。 只有在读诗歌的时候多方位的思考才会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与感情,就像俗语说的,惟有知人论世,才能评说诗歌价值。假如读者对诗人创作的时代背景、地理环境、社会习俗、以及诗人的生活遭遇和思想倾向、创作道路等有所了解,那么会更有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诗歌。 第二章鉴赏诗歌的方法 2.1鉴赏诗歌借助诗词题眼的方法 在鉴赏诗歌的时候许多诗歌,一看诗歌的标题就大体可以让读者了解到诗歌丰富的内涵和全诗的感情基调。例如杜甫的古诗《春夜喜雨》,题眼中的“喜”字就基本上奠定了全诗载欣载喜的感情基调,尽管在全诗中喜字没有露面,但“喜”意从诗意中透漏出来。所以,鉴赏诗歌首先要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 2.2、鉴赏诗歌可以借助主旨句鉴赏诗歌 什么是主旨句呢,其实所谓的主旨句就是诗歌中能充分表达作者思想情感和写作目的的句子。在表情达意上,一般是议论性或抒情性的,常常把它放在诗词的后半部分。 2.3鉴赏诗歌要学会借助常见文化意象 这里所说的“常见文化意象”是指古代诗歌中作者采用的富有固定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的景或物。比如“爱莲说”中的诗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都是靠物来比喻人抒发作者的感情。 第三章如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鉴赏诗歌,能够领会意境,提高我们的品位,培养我们鉴赏诗歌的能力,简单概括地说,主要有三步 3.1首先鉴赏诗歌我们要读懂诗,我们鉴赏一首诗歌的第一步就是要能够读懂它。如果读不懂,那么鉴赏也就无从谈起,我们要读明字意,要读明白每个字的含义,达到字字落实的地步。比如:李清照的《醉花阴》中“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瘦”字,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那么就无法透彻地理解诗人的情感。第二步就是读懂典故,对诗词中所用典故要弄明白。鉴赏诗歌中的有些诗词,不用典故,读者们阅读的障碍相对来说要小些;但是有些诗歌,运用典故较多,而且运用得颇为巧妙,如果弄不清楚,仅仅从字面上理解读懂,但是很难正确解读其中的内涵。例如,高山流水的故事也作“流水高山”,相传春秋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每当伯牙弹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典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后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手。不理解这个典故,就不能很好理解二人的感情。 第三步就是读明意象,就是弄清诗歌中作者所选意象的代表。所谓意象,是诗歌中用来寄托诗人情感的具体可感的客观物象。诗歌本身是含蓄、凝练的艺术,作者的情感往往不是在诗歌中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就是借助意象来表达作者自己的情感。 3.2其次鉴赏诗歌我们要读透诗,读透诗歌这是我们鉴赏古典诗词的第二步。在这一步上,我们要做到四会,分别是要求读者会“知人论世”所谓的知人论世,是用于古典诗词鉴赏,主要指要了解诗词的作者及写作背景。这里的了解作者,包括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道路、艺术风格等;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也包括了解作者写作时的时代背景、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及同时代其他作者的同类作品等。要求我们会“沿波讨源”,就是指会根据诗中的线索去探究作品之源乃至作者的师承之源等。会挖掘意境意境,是研究诗歌中重要美学范畴之一。我们要鉴赏诗歌,关键要会挖掘其意境。会鉴别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在鉴赏古典诗词时,会就同题目或同题材的作品加以比较,辨别其异同,品评其高下,这对读透作品是极为有利的。可进行思想与艺术性的全方位的比较,也可着重就诗词的主旨、意象、章法、技巧、风格等其间一两个要素加以比较,说明其特点,道尽其妙处。 等。 3.3鉴赏诗歌我们要读化诗,读化诗歌这是我们鉴赏古典诗词的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也就是说我们要对一首诗歌进行解读,不

感受英语语言之美

感受英语语言之美 英语语言蕴涵着丰富的美的因素,只有真正领会了英语语言的美,才能激发出审美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英语的愿望。从而让晦涩难懂的英语语言展现出美的一面,把机械的英语学习变成一种美的享受。英语语言中美的因素很多,它蕴含着音韵美、形之美以及修辞之美。 一音韵美 1语调美 英语语音语调有元音与辅音,清音与浊音之分;长音与短语,重音与非重音之别,强读与弱读,升调与降调之异;开音节与闭音节,同化与省略之不同;还有不完全爆破、辅音连缀,连读等发音技巧。这些读音技巧的正确运用能把人们的兴奋、淡漠、轻松、沮丧、肯定和犹豫等多种心理状态准确地表现出来。英语的语调像一条丝带,一段歌曲,轻的(如介词、冠词、代词、连词、叹词)可以轻到几乎听不清楚,没有经过训练的人有时一句只听到几个重读的词。讲出来的话和文字是不同的,语音语调里含有很多感情成分,有时还有很多微妙的东西,都是用文字难以表达的。 例如: I ()live in the city.(隐含着在场的其他人不住在这座城市里) I live ( ) in the city. (表示“我”只是住在城里,其隐含的意思是我不在城里工作或其他) I can’t stand it.(此句重读stand强烈表达了我厌恶这件事。) Which country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Britain, Canada or America?(此句既有意群停顿,又有升、降调变化,读起来节奏明快,流畅优美,就像潺潺溪水在歌唱。) 4 It’s far away. 同一意群内前一个词以字母r 或re 结尾,后一个词以元音开头,这时r 或re 发的音与后的元音连读,让人感觉圆滑饱满。 2 韵律美 在日常英语中,韵律也是常见的,有韵律的句子读起来韵味十足,节奏和谐。韵律有头韵和尾韵之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的开头辅音相同而产生的音韵叫做头韵。Alliteration 如:a fusion of facts and fiction (一种现实与虚构的融合); Representation of romance and reality (浪漫和现实的再现); 头韵对英语有着深远的影响,许多名句都是以头韵写成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在其小说中对密西西比河的描绘中也使用了包含辅音m的头韵,营造出“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氛围。The great Mississippi, the majestic, the magnificent Mississippi,… 尾韵使短语犹如诗一般悦耳动听。End rhyme Fuddy-duddy (唠唠叨叨), hurry-scurry (慌慌乱乱),hanky-panky (阴谋诡计) 在Robert Frost 的“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中的韵式为“aaba,bbcb, ccdc dddd” The darkest evening of the year Robert Frost. 写于1874-1963,写于1923年。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雪夜林边小驻] Whose woods these are I think I know, 我知道林子的主人是谁, His house is in the village though. 虽村落是他所居之地。 He will not see me stopping here, 他不会看到我停留于此, To watch his woods fill up with snow.

夯实听说读写训练品味语言文字之美

夯实听说读写训练品味语言文字之美 盛元小学马爱萍语文的本质是一种复杂而又要求高度精确的工具教学,通过接触大量典范的语言现象,自己去悟出语言的规律和法则。它是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结合。语文学科的任务是学习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思想情操。所谓学习语言,即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掌握语言规律,发展语言能力。换句话说,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语文学科的特殊使命,是其他学科替代不了的。这意味着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要落实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品味语言文字之美。 学生学习语文最终的目的是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只有紧扣教材,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学生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一、课前做好语言文字训练的铺垫。 我们语言文字的训练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例如,每节语文课前,利用课前仅有的三四分钟时间,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扩句成段练习,可以选择三四个词语说话,可以就一个话题展开讨论等。通过这样听、说、读、写的训练,为学生做好语言的铺垫。 二、、课堂中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夯实基础。 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学生对范文语言的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全部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文字训练。我的一般做法是:拿到一篇课文,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充分从整体感受课文语言的美,接着精读阶段,引导学生细读品味,深层次理解,在理解课文中玩味重点词语。课堂中,对于学习的课文,我觉得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深化理解文本内涵” 就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策略。例如《“心正笔正”的柳公权》一课中,我指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的词句“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等,启发学生反复朗读,仔细揣摩,深刻理解,从而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在理解“弦外之音”这个词时,我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的方法,使学生明确了“弦外之音”的含义,也理解柳公权说话的真正目的,感悟到柳公权的刚直不阿。在理解文中“两种柳骨”时,我重点学生抓住描写柳公权书法的特点的语句去感悟,体会书法的成就,引导学生从文中柳公权的两个故事中感悟他人品的铁骨铮铮。由这些语句激发了学生对柳公权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深刻体会了文本的内涵。 “品词析句”训练中,我们可以通过删减词语进行句子的比较,也可以进行换词换句等训练,引导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感悟重点词语的内涵。如《小珊迪》课文中对于小珊迪

《I am Afraid》一首英语诗歌的翻译-让人体会难以言喻的中国文字之美

一首英语诗歌的翻译,让人体会难以言喻的中国文字之美 【原文】: You say that you love rain, but you open your umbrella when it rains.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sun, but you find a shadow spot when the sun shines.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wind, but you close your windows when wind blows. This is why I am afraid, you say that you love me too. 译一(普通版) 你说你爱雨, 但当细雨飘洒时你却撑开了伞; 你说你爱太阳, 但当它当空时你却看见了阳光下的暗影; 你说你爱风, 但当它轻拂时你却紧紧地关上了自己的窗子; 你说你也爱我, 而我却为此烦忧。 译二(文艺版): 你说烟雨微芒,兰亭远望; 后来轻揽婆娑,深遮霓裳。 你说春光烂漫,绿袖红香; 后来内掩西楼,静立卿旁。 你说软风轻拂,醉卧思量; 后来紧掩门窗,漫帐成殇。 你说情丝柔肠,如何相忘; 我却眼波微转,兀自成霜。 译三(诗经版): 子言慕雨,启伞避之。 子言好阳,寻荫拒之。 子言喜风,阖户离之。 子言偕老,吾所畏之。

译四(离骚版): 君乐雨兮启伞枝,君乐昼兮林蔽日,君乐风兮栏帐起,君乐吾兮吾心噬。 译五(七言绝句版): 恋雨却怕绣衣湿,喜日偏向树下倚。欲风总把绮窗关,叫奴如何心付伊。 译六(七律压轴版): 江南三月雨微茫,罗伞叠烟湿幽香。夏日微醺正可人,却傍佳木趁荫涼。霜风清和更初霁,轻蹙蛾眉锁朱窗。怜卿一片相思意,尤恐流年拆鸳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语言变革与汉语现代性问题(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语言变革与汉语现代性问题(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语言变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全球化时代的语言格局中,中国作家通过对汉语现代性的历史与现实“问题”的重新思考产生了建立“汉语主体性”的语言自觉;第二,在语言资源的问题上,对于民间语言的充分吸纳和对西方语言的互文,是这一时期中国作家与诗人的两种相当突出的语言实践;第三,个体语言策略的采用导致了文学语言的历史性变化。这些变革,对于20世纪以来汉语现代性的又一次重建,提供了相当有益的启示。一全球化时代的汉语自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进程的持续加剧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领域,还体现在与我们的精神/生存密切相关的文化/语言层面。全球政治,不仅发生于民族国家之间,还发生于不同的经济集团、文化类型和语种之间。所以说,全球政治,还是一种文化的政治、语言的政治。但是,在全球性的语言政治图景中,拥有着全世界最多使用者的汉语,却处于相当明显的弱势地位。面对这样的弱势处境,作为汉语最为重要的实践者,中国作家产生了相当突出的语言焦虑。不过,完全不同于20世纪之初的中国作家面对世界所产生的语言自卑的是,90年代以来中国作家的语言焦虑,却是对母语的敬惜与卫护,是一种在全球性的语言政治格局之中建立“汉语主体性”的语言自信以及与此相应的丰富思考和历史承担。 在全球化的语境之中建立“汉语主体性”的语言自觉,在李锐那里表现得

最为突出。他曾明确指出:“在这个所谓‘全球化’的时代,我们这些后来者,要用自己的杰出作品建立起现代汉语的主体性,要用自己充满独创性的创作建立起现代汉语的自信心。这是每个汉语写作者无法推脱的历史责任”。在世界文学的总体格局之中,汉语文学应该发出自己的“独特声音”。在贾平凹那里,“汉语主体性”的诉求则以其所欲建立的“新汉语文学”作为表征。他认为:“二十世纪末,或许二十一世纪初,形式的探索仍可能是很流行的事,我的看法这种探索应建立于新汉语文学的基础上”,汉语文学应有其“独特于西方的思维”。的“民族性”。在语言/民族的意义上来思考“新汉语文学”或“汉语主体性”,在韩少功那里亦有体现,只是他更加强调世界背景中汉语作为母语、作为我们的先民所留给我们的语言遗产对于形成我们民族认同的重要意义。“晚生代作家”邱华栋也认为,现代世界的文学发展自拉伯雷以来在先后经历了文学的“欧洲方式”和“美洲方式”之后,即将到来的,必然是文学的“亚洲方式”,因此,“作为(东亚)这块大陆上用汉语写作的作家”,他不仅“感到了骄傲”,更是深感自己的“任重道远”。而诗人于坚对于其所认为的“汉语诗人应该在西方获得语言资源”这一主张的贬斥,以及对“在诗歌中,中国人、印地安人、老挝人、澳洲土著与英语世界的智慧并没有第一世界、第三世界、发达或不发达的高下之分,不存在所谓‘接轨’的问题”的强调,则正是“汉语主体性”的突出体现。 如果说,在全球性的语言政治格局中,“汉语主体性”的提出是对其弱势处境的自觉超越的话,那么,在汉语现代性的历史进程以及当下中国

语言之美

语言之美 学习语文,最深刻的感受便是美了吧。诗,词,曲,文,辞藻华丽者,美之;平淡朴实者,美之;妙趣横生者,美之。又走入文字间,与作者一起体验新奇的故事,感受真挚的情感,感慨作者的命运,领悟发人深省的道理。其中深意,美入心灵。 我们常有唐诗,宋词,元曲,清小说之说,她们不仅仅是各自时代的艺术符号,也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史上璀璨的明珠。 谈起唐诗,总会想到盛唐气象,而李白,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富于想象,豪迈大气的诗风为他带来此后一代代粉丝。最为印象深刻的是《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他虽有烦忧,却不为烦忧压抑,依然雄心壮志,想要上九天揽月。他似乎永远在追求理想,永远天真。语言,吟唱理想。 走进宋代,对苏轼先生的印象,一直以来停留在他豪放奔放的词风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上。但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写予亡妻的悼亡诗中,他谈及感情,却亦是感人肺腑,令人感动落泪,难以忘却。他写:不思量,自难忘。不曾想起,因为从未忘记。他说:小轩窗,正梳妆。仿佛看见了亡妻在窗前梳妆打扮的身影。这般深情,却是阴阳相隔,大抵已是人世间最痛苦的事了。语言,传达情感。 许是中国古代任何一个朝代都比不上元代是非不分,善恶颠倒,读元代文人的作品,总是可以感受到他们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愤懑又无可奈何的妥协。马致远在他的《双调夜行船》中感叹名标青史、功业不朽、富贵久长的虚幻,劝说世人及时行乐。可这又如何是他最初的想法呢?他只是无力改变,于是最后超脱物外,慷慨放逸。却也还是忍不住,又谈起社会黑暗,世人丑恶。语言,表达感慨。 清多小说。少不经事之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关于鬼神志怪想象的开端。学习《婴宁》,婴宁自山林走进人间,我期望她有一个幸福的未来,她却由一个拈花爱笑的少女变成不再笑的稳重懂事的少妇。虽说在世俗眼里,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结局了,但总觉得有些遗憾。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符合社会期望呢?语言,引起思考。 语言之美,不只是汉语,也存在于各种语言中。我们从汉语开始接触世界,认识世界,也知道世界不只肉眼所见。所以在学习汉语时,也要去尽力学好英语,尝试接触更多的新东西。 我们知道,母语影响着我们的外语水平,我们的母语水平越高,外语水平也会越容易得到提升。作为一名英语学习者,同时接触到两种语言体系。语言的共性不仅使持续的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可以提高我的阅读水平,有助于我在英语学习中更容易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也能增强我对文字的敏感度,提高我的英语写作水平。 但虽说这两者都是语言,背后确是由不同的文化与思维体系支撑着,所以我们也要认识到这些差异,通过提高思辨能力,把握这些差异。加深对其他语言体系的理解,去理解隐藏在一个个词语之后的美。

浅谈对“英语语言感悟能力”的感悟

浅谈对“英语语言感悟能力”的感悟 【摘要】新《英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英语课程目的中提到建立小学生学英语初步的语感,可见英语语感的培养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语感与英语学习的关系,提出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注重英语的语言性、思维性和技能性,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让学生通过接触、体验和实践所学语言,逐步达到内化和灵活运用所学语言的目标。 【关键词】语感,语言性,思维性,技能性 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时常告诫学生要注意培养英语语感,但却很少有教师真正认真思考过究竟什么是语感,更不用说进一步深入探讨语感的本质,心理机制以及培养语感的途径和目的。许多教师常对学生说:要多读英语,多背英语,这样就能有语感了。但是教学实践表明,仅靠多读多背还远不能培养语感。于是,不少教师开始怀疑语感的作用,认为它是虚无缥缈的,因而在教学实践中忽视语感,只强调单词记忆、语法讲解和语言知识的灌输。 笔者认为,语感在语言交际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可以指导语言实践。要学好,用好英语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英语语感。 一、注重英语的语言性,指导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字的感悟 现在很多的学生在学习记忆英语句子或短文时依赖于母语直译的方式,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单词也就习惯于只记英语单词的汉语“对应词”,这样的学习方法并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有英语表达。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在单词的音、形方面没有关联,在内在的逻辑上也各不相同。英汉两种语言的单词或词组往往不是一一对应的。比如“接电话”不能翻译为receive the telephone,而应译为answer the phone.“吸烟有害身体健康”的英语表达不是Smoking is bad for your body.,而是 Smoking is bad for your health.有时一个汉语单词可以翻译为英语的几个意思,反之亦然。 在词汇教学中,作为教师不应只停留在“形式——意义”的教学水平上训练学生。而应在读法、写法、语法(包括词性、单复数属性、及物可不及物动词属

语言文字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语言文字的心得体会 中华民族是古老的民族,又是伟大、优秀的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为世界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汉字是古老的文字,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标志和 象征。世界上不是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立的语言文字体系,我们的汉语言文 字从诞生之日起一直延续至今, 中间没有断代或被异化,这在世界语言发展史上是罕见的,这显示汉语言文字强大的生命力。 从仓颉造字的传说,到甲骨文,到秦统一的文字篆字隶书,再到延续至今的通行的楷书,文字的发展史就是我们民族的发展史,从中我们可以领会到我们华夏民族的聪明才智 和非凡创 造力,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为之感到骄傲自豪,萌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学好祖 国语言文 字的热情。法国作家都德在其名篇《最后一课》中对法语作了如下评价:法国语言 是世界上 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这样评价意在表现一位法国老师对祖国语言的热 爱,从而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其实,我们的汉语才是世界上真正最美的语言,世界上其他任何民族的语言文 字都不能 与之相提并论,与之相媲美的。汉字中绝大多数字都是形、音、义的结合体,这是 汉字作为 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的魅力所在。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教者应将汉字的美展现出 来。如象形 字的简洁、形象之美,会意字的意象之美,形声字的逻辑之美、结构之美,普通话 语音四声 的韵律之美,文字组合中的语法之美。在此基础上明确,我们学习的语言文字是世 界上最美 的语言文字,“说普通话,写规范字” 就是学习汉语言文字的最基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 体会审美情趣,获得美的享受,学习起来不显枯燥,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语言文字 维系着民 族的生存和发展,伴随着民族的发展史,是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我们民族曾经历 经战乱, 却没有被摧垮,一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因为民族语言是侵略者无法剥夺 的,它是可 以使我们团结起来和侵略者进行斗争,使我们的民族获得自由、解 放。 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时代对语言文字的掌握和运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 要求我们 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师应更加重视汉语言文字的教学工作,处理好外来的与 传统的, 其他民族与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关系,强调学好本民族语言文字能应对各种外来文化 的冲击, 增强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我们的民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语言文明、文字使用的规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规范、 优美的单位名称、招牌、标语、广告牌等是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能否正确书写、使用汉字, 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人际交往以至发展经济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莫林霖 二〇一一年九月八日篇二:学习语言文字心得体会 学习“语言文字规范化”心得体会 二屯镇丰乐屯小学纪英瑞 在最近一段时期之内,我们学校开展了大规模的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活动,在学校大力提倡学好普通话的今天,我们也进入了学习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行列中来。《通用法》已于2000 年 10 月 31 日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 2001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

汉语言文学专业答题技巧

考研笔记之答题技巧——汉语言文学 最近闲暇时间过多,在憧憬未来的同时顺便过滤了一下过去,觉得有必要把曾经的必胜法宝拿出来分享,前慰逝者,后促来人。 其实,中国目前的阅卷流程依然十分机械,基本上很难从卷面看出你的真实水平,除非你真的是博通中西学贯古今。所以,怎样让自己的卷面出彩就是当前考研的学弟学妹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了。这里的文学类答题技巧也只是纸上谈兵,说不上十分高明,但我颇以为傲,大家先浏览下吧。 开头篇 一、 从大框架概言之 每个问题都会有一个大框架,比如说时代背景、地域背景、作者写作时的心情如此等等,这些大框架的东西会涉及到一些基本的文学常识,需要我们平时的积累,但是也有捷径,如果现在已经来不及去积累,那就翻一翻一些大家的著作吧,那上面会有他们对古人古时古事的精湛演绎。 例:问题——谈谈阮籍的诗作特色(涉及魏晋正始时期) 李泽厚《美的历程》有言:魏晋恰好是一个哲学重新解放、思想非常活跃、问题提出很多、收获甚为丰硕的时期。 宗白华《美学散步》有语: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鲁迅在《魏晋风流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认为:魏晋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的自觉”,再标榜一下魏晋风流——魏晋时期一代新人所追求的一种具有魅力的人格美,是乱世之下痛苦心灵的折射,具有颖悟旷达真率之美,阮籍、嵇康、陶潜都是代表人物,《世说新语》可以说是魏晋风流的故事集。 答:A方案 第二代美学大师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有言:魏晋恰好是一个哲学重新解放、思想非常活跃、问题提出很多、收获甚为丰硕的时期。该评价的为确论。在这样一个时期,阮籍的横空出世是偶然也是必然,他的诗作无一不带有这种自觉意识。然后开始谈他的咏怀八十二首,举例是必须的,“小人计其功,君子道其常”之类,最好加上比较经典的评论,鈡嵘《诗品》云其“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等等。 B方案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这是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的肺腑之言,十分精湛。魏齐王曹芳正始时期,这混乱与苦痛达至顶峰,诗人阮籍正是这乱世里吟唱“正始之音”的第一人。然后同上,也可以顺便谈谈弃经典而尚老庄的“竹林七贤”,视野放开阔些,不能就诗谈诗,以诗作为主,适当谈谈时代、谈谈作者、甚至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当然,最好保持中立,有褒有贬可也。比如阮氏不满于司马氏的铮铮铁骨固然可歌可泣,但诗作就过于隐约曲折了,有失真美。 同样,每一门课都会有框架性的东西,能够帮助我们答题。刚才说的是古代文学,现当代、外国、文艺学、语言学同是如此。

中国语言文学参考文献范例

中国语言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国语言文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关于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以“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例.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9期.王福和. [2].回归文学经典的“教”与“学”——高校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3期.童庆炳. [4].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之于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的作用. 《河池学院学报》.2015年3期.杨荣. [5].回归文学经典的“教”与“学”——关于当前高校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改革的方向. 《文化与诗学》.2012年1期.童庆炳. [8].论中国语言文学学科馆员.

《现代情报》.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5年7期.秦殿启. [9].2010年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期刊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名.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9期.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10].省级“十二五”硕士学位授权建设学科简介——中国语言文学.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3期. 二、中国语言文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唐前及唐代志怪传奇中的猿猴意象. 作者:冷琼.中国语言文学南开大学2005(学位年度) [2].《姑妄言》与明清艳情小说中的性描写.被引次数:1 作者:陈英.中国语言文学南开大学2005(学位年度) [3].中古时期动相补语“得”.被引次数:1 作者:杜洁芳.中国语言文学南开大学2005(学位年度)

中华诗词之美2018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中国语言文字有何特质?()(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独体单音 B、 单音四声 C、 破音字 D、 以上都对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2 词牌名《鹊踏枝》又名()。(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黄金缕》 B、 《卷珠帘》 C、 《一箩金》 D、 以上都对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3 “向西风愁听佩环声”的典故与下列哪一位人物相关?()(1.0分)1.0 分 窗体顶端 A、

B、 温庭筠 C、 周敦颐 D、 柳宗元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4 《离骚》诗句“众女嫉余之峨眉兮”中“峨眉”是什么意思?()(1.0分)1.0 分 窗体顶端 A、 眉毛 B、 美女 C、 贤士 D、 美貌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5 李清照用“学际天人”评价的是下列哪一位?()(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温庭筠 B、 韦庄 C、

D、 李璟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6 南唐词人的代表“一冯二李”不包括()。(1.0分)1.0 分 窗体顶端 A、 冯正中 B、 李璟 C、 李煜 D、 李昪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7 王国维认为“写境”是哪一派的作风?()(1.0分)1.0 分 窗体顶端 A、 理想派 B、 自然派 C、 想象派 D、 写实派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8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摘自()。(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九歌》 B、 《九章》 C、 《九问》 D、 《九辩》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9 李商隐《九日》中“空教楚客咏江离”一句,与下列哪一位文人相关?()(1.0分)1.0 分 窗体顶端 A、 李白 B、 司马相如 C、 屈原 D、 项羽 窗体底端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10 提出词至李后主,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这一观点的是()。(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