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强国引领时代发展

以科技强国引领时代发展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具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体现了党在新时代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的重视程度。

坚定科技强国战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和充足的底气。

一是源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发展所涌现的层出不穷的技术成果。在人类历史上,封建社会科学文化的最高成就是由中国创造的。其中农学、医学、数学、天文学是我国古代的四大自然科学。从商周时期,历经春秋战国、秦汉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发展,到宋朝臻至鼎盛,古代中国科技都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当中。明清时期,由于受海禁及闭关锁国等对外政策的影响,使古代中国科技进入衰落时期。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其目的是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且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总之,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造成了重大影响,为世界科学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是源自邓小平同志198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必然结果。社会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自然科学,必然包括在社会生产力之中。科学技术一旦渗透和作用于生产过程中,

便成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生产力诸要素全面渗透,同它们融合。

三是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1959年,地质学家李四光等人提出了“陆相生油”理论,打破了西方学者的“中国贫油”说。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1965年,生物学家们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70年代初期,数学家陈景润完成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向着解决哥德巴赫猜想迈进了一大步。建成了正负电子对撞机等重大科学工程。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成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相继研制成功,长征系列火箭在技术性能和可靠性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神州五、六、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并顺利返回,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成功发射。从“天眼”探空到“蛟龙”探海,从页岩气勘探到量子计算机研发……中国科技创新取得一批“叫得响、数得着”的成果,凝结着我国无数科技人员的智慧与汗水。

坚定科技强国,我们有智慧和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科学技术在新时代展现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在新时代,我们有新的担当和使命。我们要从自身做起,要加强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科学素养,坚持科学发展观,学习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在工作中坚持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态度,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