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中成药介绍

常见中成药介绍
常见中成药介绍

常用中成药简表

1.解表剂(表证)

药名

处方

功效主治使用注意事项主要组成

银翘解

毒片

金银花、连翘、

薄荷、荆芥、

淡豆豉

辛凉解表,

清热解毒。

风热感冒,发热头痛,

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口服,一次4片,一

日2—3次,温开水送

服。服药期间忌粘腻

及生冷食物。风寒感

冒者忌用。

双黄连

颗粒

辛凉解表,

清热解毒。

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

咳嗽、咽痛。

感冒退

热颗粒

清热解毒。

内科感冒类非处方药药

品。用于风热感冒所致

的发热,咽喉肿痛;上

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

体炎,咽炎见上述证候

者。

鼻窦炎

口服液

辛夷、荆芥、

薄荷、桔梗、

柴胡、苍耳子、

白芷

通利鼻窍。

五官科用药。用于鼻塞

不通,流黄稠涕;急、

慢性鼻炎,副鼻窦炎等。

忌烟酒、辛辣、鱼腥

食物。凡属鼻涕清稀

的虚证型患者忌用。

2.泻

下剂麻仁丸

火麻仁、苦杏

仁、大黄、木

香、陈皮

润肠通便。

用于肠胃积热,胸腹胀

满,大便秘结。

孕妇忌服,习惯性流

产、体虚、年老者不

宜常服,血少阴亏的

便秘也应慎用。

3

和解剂逍遥丸

柴胡、当归、

白芍、白术、

茯芩

舒肝清热,

健脾养血。

肝郁血虚,肝脾不和,

两胁胀痛,头晕目眩,

倦怠食少,月经不调,

脐腹胀痛。

忌辛辣、生冷食物,

孕妇忌服。

4 祛暑剂十滴水健胃,驱风。

暑湿类非处方药药品。

治疗因中暑引起的头

晕,恶心,腹痛等。

六合定

中丸

祛暑化湿,

健脾和中

中暑,霍乱转筋,泄泻,

痢疾,伤饮食,心胃痛。

藿香正

气口服

苍术、陈皮、

厚朴、白芷、

茯苓、大腹皮、

生半夏、甘草

浸膏、广藿香

油、紫苏叶油

解表祛暑,

化湿和中

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

滞,夏伤暑湿,头痛昏

重,脘腹胀痛,呕吐泄

泻;胃肠型感冒。

阴虚火盛者忌服。忌

食生冷油腻食物。

5 温里剂艾附暖

宫丸

理气补血,

暖宫调经。

子宫虚寒,月经不调,

经来腹痛,腰酸带下。

6

表里双解剂防风通

圣丸

防风、荆芥穗、

薄荷、麻黄、

大黄

解表通里,

清热解毒。

外寒内热,表里俱实,

恶寒壮热,头痛咽干,

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瘰疬初起,风疹湿疮。

体虚便溏者慎用,孕

妇忌服。

7 清热剂黄连上

清丸

黄连、黄芩、

黄柏、石膏、

栀子

泻火解毒,

疏散风热。

上焦风热或肺胃热盛所

致的头晕耳鸣,口舌生

疮,牙龈肿痛,小便黄

赤,大便秘结,舌尖红,

苔黄,脉滑数或弦数。

孕妇忌用。老年、体

弱、大便溏薄者慎用。

明目上

清丸

黄连、黄芩、

栀子、连翘、

石膏、熟大黄、

车前子

清热散风,

明目止痛

迎风流泪类非处方药药

品。

孕妇、年老体弱、白

内障患者忌服。

牛黄解

毒片

牛黄、雄黄、

石膏、冰片、

大黄

清热解毒。

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

龈肿痛,口舌生疮,目

赤肿痛。

孕妇忌用。老年、体

弱、大便溏薄者慎用。六应丸

丁香、蟾酥、

雄黄、牛黄、

珍珠、冰片

解毒,消肿,

止痛

用于火毒内盛,乳蛾,

喉痹,疖痈疮疡,咽喉

炎以及虫咬等。

同上

板兰根

颗粒

清热解毒,

凉血利咽

肺胃热盛导致咽喉肿

痛。

龙胆泻

肝丸

龙胆草、柴胡、

黄芩、栀子、

炙甘草

清肝泻胆,

利湿热。

肝胆湿热,头晕目赤,

耳鸣耳聋,耳肿疼痛,

胁痛口苦,尿赤涩痛,

湿热带下。

性味苦寒,久服易伤

脾胃,故凡脾胃虚弱

者,不宜久服,孕妇

有胃寒者慎用。

胆宁片

大黄、虎杖、

青皮、陈皮、

郁金、山楂、

白茅根

疏肝利胆,

清热通下

用于肝郁气滞,湿热未

清所致右上腹隐隐作

痛、食入作胀、胃纳不

香、嗳气、便秘;慢性

胆囊炎见上述症候者。

1.孕妇及过敏体质者

慎用。

左金丸清泻肝火,

降逆止呕。

肝火犯胃证。胁肋疼痛,

嘈杂吞酸,呕吐口苦,

舌红苔黄,脉弦数。

当归龙荟丸当归、龙胆、

芦荟、青黛、

栀子、黄连

泻火通便

肝胆火旺,心烦不宁,

头晕目眩,耳鸣耳聋,

胁肋疼痛,脘腹胀痛,

大便秘结。

忌烟、酒及辛辣、油

腻食物。

金果饮地黄、玄参、

麦冬、南沙参、

太子参、胖大

海、西青果

养阴生津,

清热利咽,

润肺开音。

用于急慢性咽喉炎。

不适用于外感风热引

起的咽喉痛及声哑

者。忌烟、酒及辛辣、

油腻食物。

清咽丸桔梗、寒水石

薄荷、甘草、

乌梅

清热利咽。声哑失音。

孕妇忌服。忌食烟、

酒、辛辣、油腻食物。

8 补益剂补中益

气丸

炙黄芪、党参、

炙甘草、白术、

当归

补中益气,

升阳举陷。

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证

引起的体倦乏力,食少

腹胀,久泻脱肛,子宫

脱垂。

凡阴虚发热、阳气欲

脱、实热证者不宜应

用。

人参健

脾丸

人参、木香、

茯苓、当归、

陈皮

健脾益气,

和胃止泻。

脾胃虚弱引起的饮食不

化,倒饱嘈杂,恶心呕

吐,腹痛便溏,不思饮

食,体弱倦怠。

饭前服用或进食同时

服。不宜同时服用藜

芦、五灵脂;不宜喝

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

药效。

十全大

补丸

党参、炒白术、

炙甘草、茯苓、

当归

温补气血。

气血两虚,面色苍白,

气短心悸,头晕自汗,

四肢不温,月经量多。

内有实热及阴虚火

旺,咳嗽失血者禁用。

本品为纯补之剂,凡

病邪未尽者不宜用。八珍丸

党参、炒白术、

茯苓、甘草、

当归

补气血,调

月经。

妇女气血两虚,体弱无

力,月经不调

孕妇慎用,月经频至

且经量多者忌服。

乌鸡白

凤丸

乌鸡、鹿角胶、

人参、黄芪、

当归

补气养血,

调经止带。

气血两虚,身体瘦弱,

腰膝酸软,月经不调,

崩漏带下。

实证者慎用。孕妇忌

服。服药期间不食辛

辣生冷食物。

六味地

黄丸

熟地、山茱萸、

干山药、泽泻、

茯苓、丹皮

滋阴补肾。

肾阴亏损,头晕耳鸣,

腰膝酸软,骨蒸潮热,

盗汗遗精,消渴。

脾虚食少便溏者慎

用;忌食辛辣食品。

杞菊地黄丸枸杞子、菊花

熟地黄、山茱

萸、牡丹皮山

滋肾养肝明

目。

肝肾阴亏,眩晕耳鸣,

羞明畏光,迎风流泪,

视物昏花。

忌食酸性及生冷食

物。

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

阴虚火旺,潮热盗汗,

口干咽痛,耳鸣遗精,

小便短赤。

明目地黄丸熟地、山茱萸、

丹皮、山药、

茯苓等。

滋肾,养肝,

明目。

肝肾阴虚之目涩畏光,

视物模糊,迎风流泪。

有外感及风热目疾者

勿用。忌辛辣刺激之

物。不宜与四环素类

抗生素同服。

桂附地黄丸肉桂、附子

(制)、熟地

黄、山茱萸、

牡丹皮、山药

温补肾阳

用于肾阳不足,腰膝酸

冷,小便不利或反多,

痰饮喘咳。

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

用。阴虚内热者不适

用。

左归丸三补、菟丝子、

枸杞子、牛膝

温补肾阳肾阳虚同上

大补阴丸熟地黄、知母、

黄柏、龟甲、

猪脊髓

滋阴降火主治阴虚火旺证。阴盛阳衰者不宜用。

二至丸滋补肝肾之

主治肝肾阴虚。

首乌丸补肝肾,强

筋骨,乌须

肝肾两虚,头晕目花,

耳鸣,腰酸肢麻,须发

早白。

归脾丸党参、白术、

黄芪、甘草、

茯苓等。

益气健脾,

养血安神。

心脾两虚之气短心悸,

失眠多梦,头昏头晕,

肢倦乏力;又治营血不

足、脾虚不能统血所致

的各种出血症。

有痰湿、瘀血、外邪

者不宜用。

生脉饮人参、麦冬、

五味子

益气复脉,

养阴生津。

气阴两亏,心悸气短,

脉微自汗。

暑热、咳而有表证未

解者禁用。

9 安神天王补

心丹

丹参、当归、

石菖蒲、党参、

茯苓

滋阴,养血,

养心安神。

心阴不足,心悸健忘,

失眠多梦,大便干燥。

脾胃虚寒、胃纳欠佳、

痰湿留滞者均不宜服

用。

柏子养

心丸柏子仁、党参、

炙黄芪、川芎、

当归、茯苓

补气,养血,

安神

用于缓解心气虚寒,心

悸易惊,失眠多梦,健

忘。

燥热心烦者、肝阳上

亢等有热象者均不宜

用。服用期间应禁食

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10开窍剂安宫牛

黄丸

牛黄、水牛角

浓缩粉、麝香、

珍珠、朱砂、

雄黄

清热镇惊开

窍。

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

厥,神昏谵语。

孕妇忌服;舌苔白腻,

痰湿阻窍证勿用;中

风脱证神昏勿用。

12理气剂胃苏颗

紫苏梗、香附、

陈皮、佛手、

枳壳等。

理气消胀、

和胃止痛

主治气滞型胃脘痛。

少吃生冷及油腻难消

化的食物;勿怒。

越鞠丸

香附(醋制)、

川芎、苍术

(炒)、栀子

(炒)、六神曲

理气解郁,

宽中除满。

胸脘痞闷,脘腹胀满,

饮食停滞,嗳气吞酸。

忌忧思恼怒,虚证郁

滞者不宜单独使用。香附丸

香附、当归川

芎、白芍熟地

黄、白术

开郁顺气,

调经养血。

气滞经闭,胸闷气郁,

两胁胀痛,饮食减少,

四肢无力,腹内作痛,

寒湿白带。

忌食寒凉、生冷食物。

感冒或月经过多者不

宜服用本药。

香砂枳

术丸

健脾开胃,

行气消痞。

脾虚气滞,脘腹痞闷,

食欲不振,大便溏软。

香砂养

胃丸

木香、砂仁、

白术、陈皮、

香附、甘草

温中和胃。

用于不思饮食胃脘满闷

或泛吐酸水。

忌生冷油腻食物。

13理血剂再造丸

活血化瘀,

化痰通络,

行气止痛。

瘀血或痰湿闭阻经络之

中风瘫痪,拘挛麻木,

口眼歪斜,言语不清。

复方丹

参滴丸

活血化瘀,

理气止痛。

胸中憋闷,心绞痛。

麝香保

心丸

麝香、人参、

牛黄、肉桂、

苏合香、蟾酥、

冰片

芳香温通,

益气强心

用于心肌缺血引起的心

绞痛、胸闷及心肌梗塞

运动员慎用,孕妇及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银杏叶

活血化瘀通

用于瘀血阻络引起的胸

痹心痛、中风、半身不

遂,舌强语謇;冠心病

稳定型心绞痛、脑梗死

见上述证候者。

小金丸散结消肿,

化瘀止痛。

阴疽初起,皮色不变,

肿硬作痛,多发性脓肿,

硬瘤,疾病,乳岩,乳

癖。

活血止痛散当归、三七、

乳香(制)、冰

片、土鳖虫、

自然铜(煅)

活血散瘀,

消肿止痛

急、慢性软组织扭挫伤

类非处方药药品。

孕妇及六岁以下儿童

禁用。肝肾功能异常

者禁用。

七厘散血竭、乳香、

没药、红花、

儿茶、冰片、

麝香、朱砂

化瘀消肿,

止痛止血。

跌扑损伤,血瘀疼痛,

外伤出血。

孕妇慎用。

云南白药化瘀止血,

活血止痛,

解毒消肿。

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各种出血证,疮疡肿痛

及软组织挫伤等。

14 治风剂川芎茶

调丸

川芎、白芷、

羌活、细辛、

防风、荆芥、

薄荷、甘草

疏风止痛。

风邪头痛,或有恶寒发

热,鼻塞。

孕妇慎服。饭后清茶

送服。

天麻丸

祛风除湿,

舒筋通络,

活血止痛。

肝肾不足,风湿瘀阻,

肢体拘挛,手足麻木,

腰腿疼痛。

木瓜丸

祛风散寒,

活络止痛。

风寒湿痹,四肢麻木,

周身疼痛,腰膝无力,

步履艰难。

15治燥剂养阴清

肺膏

地黄、麦冬、

玄参、川贝母、

白芍、牡丹皮、

薄荷、甘草

养阴润燥,

清肺利咽。

阴虚肺燥,咽喉干痛,

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

咳嗽痰多,或舌苔厚

腻者慎用。

百合固

金丸

百合、地黄、

熟地黄、麦冬、

玄参、川贝母、

当归、白芍、

桔梗、甘草

养阴润肺,

化痰止咳。

肺肾阴虚,燥咳少痰,

痰中带血,咽干喉痛。

川贝枇

杷糖浆

清热理气化

痰,润肺止

咳平喘。

风热型、痰热型、肺燥

型之咳嗽。

16祛湿剂三九胃

泰颗粒

消炎止痛,

理气健胃。

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

炎。

二妙丸燥湿清热。

湿热下注,足膝红肿热

痛,下肢丹毒,白带,阴

囊湿痒。

五苓散

化气利水、健

脾祛湿

外感风寒、内停水饮所致

的发热头痛,烦渴饮水,

小便不利等;或水湿停聚

所致的水肿,身重,小便

不畅及心悸、吐涎沫而头

眩等症。

保济丸

钩藤、菊花、厚

朴、苍术、白芷

解表,去湿,

和中

用于暑湿感冒,症见发热

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肠

胃不适;亦可用于晕车晕

船。

忌烟、酒及辛辣、生冷

食物;不宜在服药期间

同时服用补药。外感燥

热者不宜服用。

小活络丸

胆南星、制川

乌、制草乌、地

龙、乳香、没药

祛风除湿,活

络通痹。

用于风寒湿痹,肢体疼

痛,麻木拘挛。

肝肾阴虚者慎用,孕妇

忌服。

18止咳平喘剂急支糖浆

鱼腥草、金荞

麦、四季青、麻

黄、紫菀、柴胡、

枳壳、甘草

清热化痰,宣

肺止咳。

感冒后咳嗽、痰黄。

寒证者忌服。忌食辛辣

燥热之品。

通宣理肺

紫苏叶、前胡、

桔梗、苦杏仁、

麻黄、甘草、陈

皮、半夏、茯苓、

枳壳、黄芩

解表散寒,宣

肺止嗽。

用于感冒咳嗽,发热恶

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

肢体酸痛。

忌烟、酒及辛辣、生冷

食物;不宜同时服用补

药;风热或痰热咳嗽、

阴虚咳嗽不宜用。

苏子降气

紫苏子(炒),

厚朴,前胡,甘

草,姜半夏,陈

皮,沉香,当归

降气化痰

用于痰多色白,咳嗽喘

促,气短胸闷,动则加剧

忌烟、酒及辛辣食物。

阴虚燥咳者忌服。

19消

导化积剂保和丸

焦山楂、炒神

曲、半夏、茯苓、

陈皮、连翘、莱

菔子、炒麦芽

消食导滞和

胃。

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

痛,嗳腐吞酸,不欲饮食。

忌生冷油腻不易消化

食物。体虚无积滞者不

宜服用。

枳术丸健脾消食,行

气化湿。

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不

化,脘腹痞满。

大山楂丸消食伤食类非处方药药品。

启脾丸儿科厌食OTC 人参、白术、茯

苓、甘草、陈皮、

山药、莲子、炒

三仙、泽泻

健脾和胃。

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

良,腹胀便溏。

忌生冷油腻及不易消

化食物。感冒时不宜

服用。

20固涩剂固经丸

滋阴清热,固

经止带

用于治疗阴虚血热,月经

先期,经血量多、色紫黑。

玉屏风口

服液

益气,固表,

止汗。

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

风,面色晄白,或体虚易

感风邪者。

21疖肿类三黄膏

清热解毒,消

肿止痛

用于疮疡初起,红肿热

痛,轻度烫伤。

22儿科小儿感冒

颗粒

广藿香、菊花、

连翘、大青叶、

板蓝根、地黄、

地骨皮

疏风解表,清

热解毒

用于小儿风热感冒,症见

发热,头胀痛,咳嗽痰黏,

咽喉肿痛,流感见上述症

候者。

忌辛辣、生冷、油腻食

物。不适合风寒感冒。

小儿清热

止咳口服

麻黄、苦杏仁、

甘草、石膏、黄

清热,宣肺,

平喘,利咽

用于小儿外感,邪毒内

盛,发热恶寒,咳嗽痰黄,

气促喘息,口干音哑,咽

喉肿痛。

忌辛辣、生冷、油腻食

物。不适合风寒感冒。

小儿热速

清口服液

柴胡、黄芩、板

蓝根、葛根、金

银花、水牛角、

连翘、大黄

清热解毒,泻

火利咽

用于小儿外感高热,头

痛,咽喉肿痛,鼻塞,流

涕,咳嗽,大便干结。

忌辛辣、生冷、油腻食

物。不适合风寒感冒。

小儿化食丸消食化滞,泻

火通便

用于小儿胃热停食,肚腹

胀满,恶心呕吐,烦躁口

渴,大便干燥。

常用中成药

第1章内科常用中成药 第一节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剂 桂枝合剂: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表实感冒颗粒: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感冒清热颗粒: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正柴胡饮颗粒:发散风寒,解热止痛。 二、辛凉解表剂 银翘解毒丸: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桑菊感冒片: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双黄连口服液: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羚羊感冒胶囊:清热解表。 连花清瘟胶囊:清瘟解毒,宣肺泻热。 三、解表胜湿剂 九味羌活丸:疏风解表,散寒除湿。 荆防颗粒:解表散寒,祛风胜湿。 午时茶颗粒:祛风解表,化湿和中。 四、祛暑解表剂 霍香正气水: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保济丸:解表,祛湿,和中。 五、扶正解表剂 参苏丸: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 第二节祛暑剂一、祛暑除湿剂 六一散:滑石粉6:甘草1,清暑利湿。 甘露消毒丸:芳香化湿,清热解毒。 二、祛暑避秽剂 紫金锭:避瘟解毒,消肿止痛。 三、祛暑和中剂 六合定中丸:祛暑除湿,和中消食。 十滴水:健胃,祛暑。(驾驶员,高空作业者慎用) 四、清暑益气剂 清暑益气丸:祛暑利湿,补气生津。 第三节表里双解剂一、解表清理剂 葛根苓连丸:解肌透表,清热解毒,利湿止泻。 双清口服液:疏透表邪,清热解毒。 二、解表攻里剂 防风通圣丸:解表通里,清热解毒。 第四节泻下剂一、寒下剂 通便宁片:宽中理气,泻下通便。

当归龙荟丸:泻火通便。 九制大黄丸:泻下导滞。 二、润下剂 麻仁胶囊:润肠通便。 增液口服液:养阴生津,增液润燥。 通便灵胶囊: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斯蓉通便口服液:滋阴补肾,润肠通便。 三、峻下剂 舟车丸:行气逐水。 四、通腑降浊剂 尿毒清颗粒:通腑降浊,健脾利湿,活血化瘀。 第五节清热剂 一、清热泻火解毒剂 龙胆泻肝丸:清肝胆,利湿热。 黄连上清片:散风清热,泻火之痛。 一清颗粒:清热泻火解毒,化瘀凉血止血。 黛蛤散:清肝利肺,降逆除烦。 牛黄上清胶囊: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火郁发之”)清胃黄连丸:清胃泻火,解毒消肿。 牛黄解毒胶囊:清热解毒。 牛黄至宝丸:清热解毒,泻火通便。 新血颗粒:清热解毒。 苓连片: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导赤丸:清热泻火,利尿通便。 板蓝根颗粒: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清热解毒口服液:清热解毒。 二、解毒消瘾剂 抗癌平丸:清热解毒,散瘀止痛。 西黄丸: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第六节温里剂 一、温中散寒剂 理中丸(党参理中丸):温中散寒,健胃。 小建中合剂: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良附丸:温胃理气。 香砂养胃颗粒:温中和胃。 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 香砂养胃丸:止痛。 二、回阳救逆剂 四逆汤:温中祛寒,回阳救逆。 第七节祛痰剂 一、燥湿化痰剂 二陈丸:燥湿化痰,理气和胃。

治疗鼻炎常用中成药介绍一

治疗鼻炎常用中成药介绍(一) 治疗鼻炎常用中成药介绍(一).txt32因为爱心,流浪的人们才能重返家园;因为爱心,疲惫的灵魂才能活力如初。渴望爱心,如同星光渴望彼此辉映;渴望爱心,如同世纪之歌渴望永远被唱下去。治疗鼻炎常用中成药介绍(一) 发表时间:2009-08-28 发表者:苗相波 (访问人次:2657) 非处方药: 一、通窍鼻炎胶囊 使用说明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濮阳市油田总医院耳鼻喉科苗相波 【标准来源】97年新药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通窍鼻炎胶囊 汉语拼音:tong qiao bi yan jiao nang 【作用类别】本品为鼻病类非处方药药品。 【成份】苍耳子(炒)、防风、黄芪、白芷、辛夷、白术(炒)、薄荷。 【性状】本品为色胶囊剂,内容物为棕黄色至棕色粉末;气微香,味苦。 【功能主治】散风消炎,宣通鼻窍。用于鼻渊,鼻塞,流涕,前额头痛;鼻炎,鼻窦炎及过敏性鼻炎。 【规格】每粒装0.4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5粒,一日3次。 【不良反应】尚不清楚。 【禁忌】 【注意事项】 1.忌烟酒、辛辣、鱼腥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长期服用。 6.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如有问题可与生产企业联系 生产厂家: 通窍鼻炎胶囊江西药都樟树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9980098 通窍鼻炎胶囊四川川大华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0年6月

目录 前言 (2) 第一部分中成药概述 (3) 一、中成药的剂型 (3) 二、中成药分类 (7) 三、中成药安全性 (9) 第二部分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 (11) 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11) 二、联合用药原则 (12) 三、孕妇使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 (13) 四、儿童使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 (14) 第三部分各论 (16) 一、解表剂 (16) 二、泻下剂 (17) 三、和解剂 (18) 四、清热剂 (19) 五、祛暑剂 (20) 六、温里剂 (21) 七、表里双解剂 (22) 八、补益剂 (23) 九、安神剂 (24) 十、开窍剂 (25) 十一、固涩剂 (25) 十二、理气剂 (26) 十三、理血剂 (27) 十四、治风剂 (28) 十五、治燥剂 (29) 十六、祛湿剂 (30) 十七、祛痰剂 (31) 十八、止咳平喘剂 (32) 十九、消导化积剂 (33) 二十、杀虫剂 (34) 第四部分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35) 一、含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35) 二、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监测 (36) 三、开展中成药临床应用监测、建立中成药应用点评制度 (37)

前言 为加强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提高中成药应用水平,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指导原则》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中成药概述;第二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第三部分为各类中成药的特点、适应证及注意事项;第四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指导原则》是为适应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需要而制定的,是临床应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每种中成药临床应用的具体要求,还应以药品说明书、最新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为准。在医疗工作中,临床医师应遵循中医基础理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药物,辨证辨病施治。 第三部分各论中为更好地说明各类中成药的特点,列举了部分中成药,列举的药物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物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未包括但又属临床常用的中成药。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及使用管理,《指导原则》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还应遵照《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卫医政发〔2008〕71号)执行。

中成药大全不收藏是你的损失

中成药大全不收藏是你的损失 第一节亚健康痰湿内生: 砂六君子丸, 心脾两虚:归脾丸, 肝郁气滞:逍遥丸肝肾阴虚:滋补肝肾丸、六味地黄丸气虚:永盛合阿胶阴虚:六味地黄丸阳虚:参茸三鞭丸强阳保肾丸 第二节上火胃火: 大山楂颗粒宽中顺气丸清胃黄连丸快胃舒肝丸肝火:泻青丸乳房肿块:乳核内消液肺火:清热地黄丸、清肺抑火丸 第三节肩周炎 散寒活络丸 第四节腰背痛 散寒活络丸 第五节中风以及后遗症中经络: 再造丸、散风活络丸肝肾阴虚:知柏地黄丸、中脏腑阳闭:安宫牛黄丸、至宝丹、中脏腑阴闭:苏合香丸、中风后遗症:化瘀丸 第六节眩晕肝阳上亢: 泻肝安神丸肾经亏损:参茸三鞭丸、六味地黄丸气血两亏:永盛合阿胶、十全大补丸、内补养荣丸、参桂鹿茸丸、痰湿中阻:二陈丸 第七节便秘燥热内结: 搜风顺气丸、通幽润燥丸气机郁滞:宽中顺气丸、宽胸舒气化滞丸虚秘:阿胶、蜂蜜气虚不运:麻仁润肠丸阴寒凝滞:半流丸 第八节泄泻 寒湿湿热:四正丸伤食症:大山楂颗粒、槟榔四消丸、加味保和丸 肝气乘脾:快胃舒肝丸、舒郁九宝丸、调味舒肝丸 脾胃虚寒:补益资生丸、蔘桂理中丸肾阳虚衰:肉蔻四神丸、四神丸 第九节食道疾病 痰气交阻:二陈丸瘀血内结:九气拈痛丸津亏热结:搜风顺气丸 气虚阳亏:蔘桂理中丸、金匮肾气丸 第十节腹痛 虚寒证:蔘桂理中丸补益资生丸气滞症:舒郁九宝丸 血瘀证:九气拈痛丸食积症:大山楂颗粒、加味保和丸

第十一节胃痛 气滞胃痛:快胃舒肝丸良附丸血瘀胃痛:九气拈痛丸食滞胃痛:加味保和丸、大山楂颗粒虚寒胃痛:蔘桂理中丸、补益资生丸阴虚胃痛:补益蒺藜丸胃脘灼热疼痛:搜风顺气丸 第十二节呕吐 外邪犯胃:藿香正气水饮食停滞:大山楂、加味保和丸痰饮内阻:二陈丸肝气犯胃:快胃舒肝丸胃阴不足:补益蒺藜丸、脾胃虚寒:补益资生丸、蔘桂理中丸 第十三节月经不调 肝气郁滞:坤顺丸血虚证:宁坤养血丸气不摄血:参桂鹿茸丸、内补养荣丸血热内扰:清热凉血口服液 第十四节心肌炎 营心丹 第十五节痛经 气滞血瘀:调经益灵胶囊阳虚内寒:蔘桂理中丸气血虚弱:参桂鹿茸丸、内补养荣丸肝肾虚损:坤顺丸、六味地黄丸 第十六节咳嗽 风寒袭肺:参苏丸、参苏宣肺丸风热犯肺:止咳枇杷露、安嗽化痰丸 燥热伤肺:秋梨润肺膏、清热地黄丸痰湿蕴肺:二陈丸痰热壅肺:清金止嗽西瓜膏肺气虚损:清肺止嗽丸肺阴亏耗:定喘止嗽丸 第十七节乳腺增生 乳核内消液 第十八节急性乳腺炎 活血解毒丸 第十九节用眼过度 杞菊地黄丸 第二十节肾结石 石淋通颗粒 第二十一节心绞痛 心可宁胶囊冠心安口服液通脉口服液 第二十二节失眠 肝郁化火:泻肝安神丸痰热内扰:牛黄清心丸心脾两虚:养血安神丸阴虚火旺:养心安神丸心肾不交:孔圣枕中丸

保健常用中药概述

保健常用中药概述 曹颖 广东省劳动厅公共营养师培训讲师、高级考评员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州市中医医院护理部主任 副教授、副主任护师 医学学士、MBA e-mail:pheba163@163 2018年3月 要紧内容 ?保健食品中药的功能 ?人参的要紧功用 ?西洋参与人参在功用上的区别 ?绞股蓝的作用 ?党参要紧功用 ?黄芪要紧功用 ?甘草要紧药理作用 ?冬虫夏草要紧功用 ?枸杞子要紧功用 ?灵芝的要紧作用 ?天麻要紧功用 ?菊花要紧功用 ?葛根要紧功用 ?三七要紧药理作用 ?红花要紧功用 ?川芎要紧功用 ?决明子要紧功用 ?薏苡仁要紧功用 ?罗汉果成分 一、人参 ?基源:五加科人参的根《本草经》 ?药品种类: –生境区分:野山参、移山参、园子参 –炮制区分:红参、糖参、生晒参、鲜参 ?成分: –皂甙类:原人参二醇及三醇、齐墩果酸等共30种 –挥发油类:要紧为倍半萜类,近30种 –含氮成分:胆碱、三磷酸腺苷、多肽,19种氨基酸 –其他:多种维生素、酶、黄酮、多糖、微量元素锌、铜、锰、钴、锗等20余种 ?药理: ?1、双向调剂中枢经功神能:抗疲劳,改善学习经历,安全冷静,放松肌肉,抗惊厥,促进

大脑蛋白合成、脑内神经细胞生长因子增加,神经纤维生成 ?2、改善心血管功能:强心,调整心律,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营养 ?3、造血系统:爱护骨髓造血功能,增加RBC、Hb、PLT,抗血小板集合 ?4、增强适应性,抗应激:爱护各种休克损害,提高耐缺氧、耐寒、耐高温、抗辐射、保肝、抗突变等功能 ?5、内分泌系统:刺激垂体——肾上腺系统,提高甲状腺功能,抗利尿作用 ?6、增强免疫功能,对抗免疫抑制剂,有抗过敏作用 ?7、阻碍代谢:双向调剂血糖,促进蛋白合成,降血脂 ?8、抗衰老:清除自由基,减少脂褐素、皮肤色素沉着,改善雌二醇/睾丸酮比值 ?9、抗肿瘤:促进杀伤细胞杀瘤功能,诱生干扰素、白介素2,促进肝癌细胞分化,逆转、扶助正气,减少抗瘤药物毒性 ?10、缓解吗啡戒断症状 ?11、抗炎、抗菌、抗病毒作用 ?临床应用: ?1、抗衰老:减少老年斑、色素沉着,改善脱发,使皮肤白润。治疗神经衰弱,失眠、经历力减退,疲劳综合症,性功能障碍,老年性痴呆 ?2、心血管疾病:治疗冠心病、心率失常、心肌炎 ?3、急慢性肝炎:能降酶、护肝,提高免疫功能,改善白球比例,改善食欲 ?4、代谢病:糖尿病、高脂血症 ?5、支气管哮喘 ?6、恶性肿瘤 ?7、贫血 ?性味功能: –甘微苦平。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用于 –元气虚哀,津液不足,疲劳倦力,食少无力,虚脱休克,虚劳喘咳,气血不足,小儿惊厥。 ?用法用量: –1、保健用——1.5 ~3g,参糖或参片含嚼服,每周休息1~2天,连服数月或数十日–2、治病用——常隔水炖,3~6g,每日1剂 –3、救急用——10 ~12g,加五味子9g,麦冬15g,水煎服(或亡阳虚脱:人参15 ~20g,或加熟附子;休克:人参9 ~12g,水煎服) –4、药膳——红参须3 ~6g,熬瘦肉汤,或加枸杞子,白木耳 ?注意:实热病、躯体壮实,夏季不用。 ?量过大可见鼻血、便血、烦躁、兴奋。

部分中草药概述1

中国是药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对药用植物的发现、使用和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有关史料中曾有“伏羲尝百药”、“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等记载。虽都属于传说,但说明药用植物的发现和利用,是古代人类通过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逐渐积累经验和知识的结果。到春秋战国时,已有关于药用植物的文字记载。《诗经》和《山海经》中记录了50余种药用植物。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整理出来的《五十二病方》,是中国现存秦汉时代最古的医方,其中记载的植物类药有115种。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外国的药用植物如红花、安石榴、胡桃、大蒜等也相继传到中国。历代学者专门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约成书于秦汉之际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类药就有252种。此后,著名的本草书籍有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唐代苏敬等的《新修本草》、宋代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以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其中《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收集宋代以前的各家本草加以整理总结,收载植物类药达1100余种,有不少现已佚失的本草资料赖此得以保存。到明代,《本草纲目》收载的植物类药已达1200多种。 山橙 别名:冬荣子、屈头鸡、山大哥、猢狲果、猴子果、铜锣锤、马骝藤、马骝橙藤、犸镏果、檎那。 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主治:行气;消积;杀虫。主胃气痛;膈症胸满;小儿疳积;疝气瘰疬;皮肤热毒;湿癣疥癞

【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 来源:蕨类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植物蜈蚣草。 药用部位:干燥全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湿热痢疾腹痛。外用治蜈蚣咬伤,疥疮,无名肿毒。。用法:煎汤内服,12—30克。外用适量。

中药制剂: 最全17种中药剂型

中药制剂:最全17种中药剂型知识点! 中药虽然优点很多,但是唯一不足的就是不够方便,每次服用的时候都需要用水煎煮,这对治疗疾病造成一定的烦恼。但是,通过科学技术将中药制作成药剂使用就完全解决了这一点,让中药更加的完美。那么中药制剂的类型大家知道有哪些吗?让小编给大家普及下中药制剂的相关知识吧! 中药制剂 中药的历史已经长达千年之久,历代前贤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作用下,通过不断的中药剂型的创制和应用,并且积累了非常方法的实践经验,完成了今天中药剂型种类繁多的结果。通常传统的中药剂型有丹、酒、茶、锭、丸、散已经膏等,并且各自的特点各不相同。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成药剂型的研究也不断取得进展,除对传统剂型进行整理和提高,出现了浓缩丸、胶囊剂、微丸、口服液等剂型外,新的剂型不断出现,现代剂型如:片剂、注射剂、颗粒剂、滴丸等等。 现将中成药的常见、常用剂型简要介绍如下: 1.丸剂 丸剂是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粘合剂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的固体制剂,是中成药最古老的剂型之一。根据粘合剂的不同丸剂又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微丸等类型。

(1)蜜丸:将药材研磨成细粉末状,然后通过蜂蜜为媒介将其充分粘合在一起制成蜜丸,这也是中医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丸重在0.5克以上(含0.5克)称为大蜜丸,丸重在0.5克以下为小蜜丸。蜂蜜富于营养,并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功能,同时还有质地柔润、吸收缓慢、作用缓和的特点。滋补类药物、小儿用药、贵重及含易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常制成蜜丸。多用于治疗慢性病和虚弱性疾病,如六味地黄丸、人参鹿茸丸等。 (2)水蜜丸:药材细粉以水和蜂蜜按适当比例混匀为粘合剂制成。水蜜丸的特点与蜜丸相似,作用缓慢、持久,但因用蜜较蜜丸少,故含水量低、易保存和服用。多用于补益类药物,如补中益气丸等。 (3)水丸:药材细粉以水或醋、药汁、黄酒等为粘合剂制成。因特殊需要,水丸还可包衣。泛制水丸体积小,表面致密光滑,便于吞服,不易吸潮。 (4)浓缩丸:将所有的中药材或者部分重要的药材通过煎煮提取其煎液,然后和适量的辅料或者药物的细粉末等一起粘合成药剂即可。 根据粘合剂的不同,又分为浓缩蜜丸、浓缩水丸、浓缩水蜜丸。浓缩丸体积小,药物有效成分含量高,易于服用,在体内溶化吸收比较缓慢。浓缩丸适用于慢性疾病等多种疾病。 (5)糊丸:药材细粉以米糊或面糊为粘合剂制成。糊丸质地坚硬,在体内崩解慢,内服既可延长药效,又能减少某些毒性成分的释放或减缓刺激性成分对胃肠的刺激。刺激性较大或有毒药物宜制成糊丸。

常用中成药简介

常用中成药简介 1,口疮类:心脾两虚---导赤丹/牛黄清胃丸/锡类散/冰硼散阴虚火旺--- 知柏地黄丸/三才封髓丹 2,小儿脾胃积热---小儿消热散 心火上炎---导赤丸 虚火上浮---六味地黄丸3,五迟:肝肾不足---六味地黄丸/龙牡壮骨冲剂 心血不足--- 人参归脾丸/人参养荣丸 4,五软:脾肾两亏---六味地黄丸合补中益气丸 气虚血弱--- 八珍丸/十全大补丸 5,内伤发热:阴虚发热--- 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 气虚发热--- 补中益气丸/黄芪膏/***参膏 血虚发热---当归补血丸/人参归脾丸肝郁发热---加味逍遥 丸瘀血发热---大黄蛰虫丸/血府逐瘀口服液 6,牙痛:风火牙痛--- 牛黄解毒丸/黄连上清丸/牛黄上清丸/立止牙痛散胃火牙痛---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清火凉膈散/止痛冰硼散/ 白清胃散 虚火牙痛---滋阴甘露丸/知柏地黄丸7,中风:肝肾阴虚,风阳上扰---镇肝熄风胶囊/脑血栓片 气虚血瘀,经脉阻滞---补阳还五冲剂/偏瘫复元丸/消栓再造 丸/乐脉颗粒剂/中风回春丸/脑得生丸8,心悸:心血不足---柏子养心丸/人参归脾丸/人参养荣丸

阴虚火旺---天王补心丹/枕中丹 9,水肿:水湿浸渍---五皮丸; 脾阳不振---五苓散/参苓白术丸/胃苓丸; 肾阳衰微---济生肾气丸/金匮肾气丸 10,水痘:湿毒外袭--- 银翘解毒丸/双黄连口服液 毒热炽盛:绿雪/普济回春丹 11,目赤肿痛:外感风热--- 明目蒺藜丸/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丸 肝经风热---明目上清丸/明目蒺藜丸/开光复明丸 12,目涩:肺阴不足---养阴清肺膏 肝肾亏虚--- 石斛夜光丸/明目地黄丸/石斛明目丸/琥珀还睛丸 13,目痒:风邪外袭--- 桑菊感冒片 肝肾阴虚---桑麻丸/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 14,失眠:肝瘀化火---龙胆泻肝丸合磁朱丸 心脾两虚--- 人参归脾丸/柏子养心丸 阴虚---天王补心丹/神经衰弱丸/安神补心胶囊/朱砂安神丸 心胆气虚--- 安神定志丸/人参琥珀丸 15,耳鸣耳聋:肝火上扰---龙胆泻肝丸/通窍耳聋丸 肾精亏虚--- 耳聋左慈丸/六味地黄丸 脾胃虚弱--- 益气聪明丸/补中益气丸 气血瘀阻--- 血府逐瘀口服液 16,厌食:脾失健运--- 曲麦枳术丸

介绍21种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

介绍21种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 中医治疗糖尿病已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在近30年来,随着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糖尿病的治疗有了不可替代的优势。 据统计,糖尿病患者由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率约占80%,并使其预期寿命减少1/3。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升高者在80%以上,血粘度升高者达90%。 中医药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缓慢,但属治本范畴,在血糖下降的同时使体质同步增强,对慢性并发症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中医认为,阴虚是糖尿病发生的实质,脾虚是糖尿病不愈的根本,血瘀是糖尿病合并症产生的关键。 中药可以把养阴健脾益气活血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从而使糖尿病从根本上得到有效治疗。使用中药可使血糖、尿糖长期稳定在正常范围。 中医药的整体调可以在降糖的同时,增强患者体质,纠正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调节胰岛素受体的数目或亲和力,以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抗胰岛素抵抗。 中药的整体调节可以有效地防治糖尿病多种并发症的产生。糖尿病患者多数存在着血液粘滞度增高、高血脂及血小板聚集率增高这些因素,造成了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变以及重要脏器损伤的基础。中药在降糖的同时,可以通过益气活血降低血液粘滞度和血脂等,从而防治并发症。 在临床诊疗中时常看到有的病人以往口服西药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但加用中药后血糖下降;有的患者血糖控制较好,但症状明显,加用中药后症状改善或消失;现在很多糖尿病患者根据病情的轻重或单用中药治疗或中药再加西药治疗。 对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如肥胖的中老年人、空腹血糖损害者、糖耐量降低者服用中药可以降低他们最后发展为糖尿病的危险性。当然这时服用中药属预防和保健性质。

中药各剂型优点

膏方,又叫膏剂,以其剂型为名,属于中医里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膏方一般由20味左右的中药组成,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膏方能补什么 补虚扶弱 凡气血不足、五脏亏损、体质虚弱或因外科手术、产后以及大病、重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恢复期出现各种虚弱症状,均应冬令进补膏方,能有效促使虚弱者恢复健康,增强体质,改善生活质量。 抗衰延年 老年人气血衰退,精力不足,脏腑功能低下者,可以在冬令进补膏滋药,以抗衰延年。中年人,由于机体各脏器功能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出现头晕目眩、腰疼腿软、神疲乏力,心悸失眠,记忆减退等,进补膏方可以增强体质,防止早衰。 纠正亚健康状态 膏方对调节阴阳平衡,纠正亚健康状态,使人体恢复到最佳状态的作用较为显着、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环境中工作,不少年轻人因精力透支,出现头晕腰酸、疲倦乏力、头发早白等亚健康状态,膏方可使他们恢复常态。 防病治病 针对患者不同病症开列的膏方确能防病治病,尤其对于康复期的癌症病人,易反复感冒的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在冬令服食扶正膏滋药,不仅能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在体内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来年防复发,抗转移,防感冒,增强抵抗力。 适用对象 编辑

⒈慢性病人的进补:原来患有慢性疾病,冬令季节,可以结合它的病症,一边施补,一边治病,这样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作用更大。从目前临床应用膏方的情况来看,不但内科病人可以服用膏方,妇科、儿科、外科、伤骨科、五官科的病人都可以服用膏方药,气血阴阳津液虚弱的病人也都可以通过服用膏方来达到除病强身的目的。 ⒉亚健康者的进补:现代社会中青年工作生活压力和劳动强度很大(主要为精神紧张,脑力透支),同时众多的应酬,无度的烟酒嗜好,长期不足的睡眠及休息,均可造成人体的各项正常生理机能大幅度变化,抗病能力下降,从而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就非常需要适时进行全面整体的调理,膏方疗法就是最佳的选择。 ⒊老年人的进补:老年人,由于它的生理特性,人体的各种机能,都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趋向衰退,而冬令进补,则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⒋女性的进补:对于女性来说,脾胃主全身元气,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就容易造成女性的衰老;若脾胃能吸收饮食中的营养,充分滋养全身脏器及皮肤腠理,当脾胃正常运转时,全身的营养不断得到补充,人的抗衰老能力、生命力随之增强,脸部就会红润,皮肤就会充满光泽和弹性。 ⒌儿童的进补:小儿根据生长需要可以适当进补,尤其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久咳不愈,厌食、贫血等体虚的患儿宜于调补。 服用季节 编辑 一、冬令进补 膏方,又有人习惯称其为冬令膏方。顾名思义是在冬令季节里服用。为什么要在冬令时节服用膏方呢?这要从人的生命活动和自然气候环境息息相关说起。 自然界气候环境的运动变化,无时无刻不对人体产生影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地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纲纪。”根据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谨慎地起居饮食、衣着行走是十分重要的。秋冬季节是收获的重要季节,人体为适应外界渐冷的气候会作出相应的调整,血液在消化道为多,消化腺、消化酶分泌增多,消化机能增强,食欲旺盛,体内高热量食品需求增多,容易吸收,并把营养藏于体内,同

临床常用中成药大全

临床常用中成药大全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临床常用中成药大全第一节亚健康 痰湿内生:香砂六君子丸, 心脾两虚:归脾丸, 肝郁气滞:逍遥丸 肝肾阴虚:滋补肝肾丸、六味地黄丸 气虚:永盛合阿胶 阴虚:六味地黄丸 阳虚:参茸三鞭丸强阳保肾丸 第二节上火 胃火:大山楂颗粒宽中顺气丸清胃黄连丸快胃舒肝丸肝火:泻青丸乳房肿块:乳核内消液 肺火:清热地黄丸、清肺抑火丸 第三节肩周炎散寒活络丸 第四节腰背痛散寒活络丸 第五节中风以及后遗症: 中经络:再造丸、散风活络丸 肝肾阴虚:知柏地黄丸、 中脏腑阳闭:安宫牛黄丸、至宝丹、 中脏腑阴闭:苏合香丸、 中风后遗症:化瘀丸

肝阳上亢:泻肝安神丸 肾经亏损:参茸三鞭丸、六味地黄丸 气血两亏:永盛合阿胶、十全大补丸、内补养荣丸、参桂鹿茸丸、痰湿中阻:二陈丸 第七节便秘 燥热内结:搜风顺气丸、通幽润燥丸气机郁滞:宽中顺气丸、宽胸舒气化滞丸虚秘:阿胶、蜂蜜气虚不运:麻仁润肠丸阴寒凝滞:半流丸 第八节泄泻 寒湿湿热:四正丸伤食症:大山楂颗粒、槟榔四消丸、加味保和丸 肝气乘脾:快胃舒肝丸、舒郁九宝丸、调味舒肝丸 脾胃虚寒:补益资生丸、蔘桂理中丸肾阳虚衰:肉蔻四神丸、四神丸 第九节?食道疾病 痰气交阻:二陈丸瘀血内结:九气拈痛丸津亏热结:搜风顺气丸 气虚阳亏:蔘桂理中丸、金匮肾气丸 第十节腹痛 虚寒证:蔘桂理中丸补益资生丸气滞症:舒郁九宝丸 血瘀证:九气拈痛丸 食积症:大山楂颗粒、加味保和丸 第十一节胃痛 气滞胃痛:快胃舒肝丸良附丸血瘀胃痛:九气拈痛丸食滞胃痛:加味保和丸、大山楂颗粒虚寒胃痛:蔘桂理中丸、补益资生丸阴虚胃痛:补益蒺 藜丸胃脘灼热疼痛:搜风顺气丸

介绍一个传统中成药十全大补丸罗大伦

介绍一个传统中成药十全大补丸罗大伦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介绍一个传统中成药十全大补丸 工作劳累导致气血不足怎么办 在闲暇的时候,您可以伸出舌头,看看自己舌头是否有齿痕,舌边的颜色是否很淡白,如果您的答案是:“是的!”那么,您就可能需要看看这篇文章了。 我经常到各地为群众普及健康知识,很多朋友会借这个机会,来向我询问有关健康的问题,这样,我就看到了无数个“健康样本”,说实话,我觉得我们的健康状况,是不容乐观的,有的时候我到一个单位里去,会被大家围住,每个人,都是一大堆身体问题。 这些身体问题归结起来,除了压力大导致的失调之外,还有两种,一种是过剩,吃得太好了,痰湿蓄积,这种人,绝对是不能补的,一般需要清淡饮食,需要放松情绪,我常常对他们说,您最适合的饮食,是萝卜白菜,最需要的生活模式,是去跑步锻炼。 还有一部分人,一看就知道精力明显不足,感觉疲惫不堪,面色无华,声音无力,甭说跑步了,连走步都无力,舌头上面齿痕很重,舌质,也就是舌苔没有覆盖的那部分舌体,会颜色淡白。这样的人,则需要滋补了。 这种正气不足的人,在现在的职场中非常多,但是,他们(她们)却仍然在承担着非常重的工作任务,很多人都在疲于奔命,这是非常不正常的事情,这样做身体会出大问题的!

可是,我们现在却以妄为常,把这种不正常,当做正常的事情,说句严重的话,这是在“戕害生命”。可是,这样的人,却比比皆是,简直是令人痛心的事情。 此时,可以休息,但是,对于有的人,仅仅休息是不够的,可能还需要滋补,这个时候,会用到一个经典的方子,叫“十全大补汤”或者“十全大补丸”。 中医是很有趣的,有的时候简直就像孩子手中的乐高玩具,可以组合的,比如这个十全大补汤,是由四君子汤和四物汤两个方子加味而成的。 话说在宋朝的时候,政府组织编写了一本方剂书,叫《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这是一本很神奇的书,里面精华无数,此书里收集了好多疗效特别好的方子,这些方子到今天我们还在应用,比如藿香正气散。又比如,四君子汤和四物汤。 这两个方子,都是了不得的方子,都是中医方剂里面,经典得不能再经典的方子了。 先说这四君子汤,这个方子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四味药组成,此方具有补气的作用,因为经典,后世很多补气的方子都是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盖楼而成,所以,这个四君子汤,被称为补气的“祖方”,可见其地位。 这个方子治疗的范围,主要是由脾胃气虚,运化乏力所致各类症状,比如:面色萎黄,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数。治疗以益气健脾为主。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受纳与健运乏力,则饮食减少;湿浊内生,脾胃运化不利,故大便溏薄;脾主肌肉,脾胃气虚,四肢肌肉无所禀受,所

中药行业概述

1.中药行业概况 中药行业是中药材生产、中药加工(含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和中药商业组成,是集农、工、商于一体,产、供、销相结合的产业。现代中药行业是将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应用到传统中药领域而形成的一种发展较活跃、进展较快的行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随着全球范围内广泛兴起“回归大自然”的绿色热潮、人们对化学药品毒副作用的认识加深以及现代健康理念的逐步形成,国际医药市场对天然药物的重视程度正不断增加。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动植物药品的态度已明显转变,对中药的管制也开始出现了松动迹象。中成药正在以其天然、独特、平衡、调理、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显著特征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得到认可。 中药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其有几千年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多年来,中药都以其产量多、分布广、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占据着我国医药产业的半壁江山。在当今中国的经济领域,中医药产业无疑是公认的“朝阳产业”。目前国内以中药材生产的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纽带的中药流通体系已基本形成。 2. 中药行业发展情况 (1)行业现状 当前,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和欢迎,中医药国际贸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中药工业总产值已达5170亿元,占医药产业规模的29.16%,与化学药、生物药呈现出三足鼎立之势。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在世界经济复苏明显减速,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的局面下,中药对外贸易仍然保持较大增幅。2013年,我国医药进出口额为896.9亿美元,同比增长10.3%;出口511.8亿美元,同比增长6.8%。虽然中药商品占医药外贸比重较低,仅约占5%,但却是近年来进出口增速最快的。2013年我国中药进出口额为42.2亿美元,同比增长25.1%;其中出口31.4亿美元,同比增长25.5%;进口10.8亿美元,同比增长23.7%。不管是出口还是进口,中药都是医药外贸中增速唯一超过20%的产品,成为我国医药外贸的亮点之一。 (2)行业特征 中药行业属于医药行业,它具有医药行业的基本特征和自身的独特特征。

常见中成药介绍

常用中成药简表 1.解表剂(表证) 药名 处方 功效主治使用注意事项主要组成 银翘解 毒片 金银花、连翘、 薄荷、荆芥、 淡豆豉 辛凉解表, 清热解毒。 风热感冒,发热头痛, 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口服,一次4片,一 日2—3次,温开水送 服。服药期间忌粘腻 及生冷食物。风寒感 冒者忌用。 双黄连 颗粒 辛凉解表, 清热解毒。 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 咳嗽、咽痛。 感冒退 热颗粒 清热解毒。 内科感冒类非处方药药 品。用于风热感冒所致 的发热,咽喉肿痛;上 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 体炎,咽炎见上述证候 者。 鼻窦炎 口服液 辛夷、荆芥、 薄荷、桔梗、 柴胡、苍耳子、 白芷 通利鼻窍。 五官科用药。用于鼻塞 不通,流黄稠涕;急、 慢性鼻炎,副鼻窦炎等。 忌烟酒、辛辣、鱼腥 食物。凡属鼻涕清稀 的虚证型患者忌用。 2.泻 下剂麻仁丸 火麻仁、苦杏 仁、大黄、木 香、陈皮 润肠通便。 用于肠胃积热,胸腹胀 满,大便秘结。 孕妇忌服,习惯性流 产、体虚、年老者不 宜常服,血少阴亏的 便秘也应慎用。 3 和解剂逍遥丸 柴胡、当归、 白芍、白术、 茯芩 舒肝清热, 健脾养血。 肝郁血虚,肝脾不和, 两胁胀痛,头晕目眩, 倦怠食少,月经不调, 脐腹胀痛。 忌辛辣、生冷食物, 孕妇忌服。 4 祛暑剂十滴水健胃,驱风。 暑湿类非处方药药品。 治疗因中暑引起的头 晕,恶心,腹痛等。 六合定 中丸 祛暑化湿, 健脾和中 中暑,霍乱转筋,泄泻, 痢疾,伤饮食,心胃痛。 藿香正 气口服 液 苍术、陈皮、 厚朴、白芷、 茯苓、大腹皮、 生半夏、甘草 浸膏、广藿香 油、紫苏叶油 解表祛暑, 化湿和中 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 滞,夏伤暑湿,头痛昏 重,脘腹胀痛,呕吐泄 泻;胃肠型感冒。 阴虚火盛者忌服。忌 食生冷油腻食物。

各种中成药的功效

各种中成药的功效

————————————————————————————————作者: ————————————————————————————————日期: ?

逍遥丸 功能主治: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气不舒所致月经不调,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用药禁忌:忌食寒凉、生冷食物。 主要成分:柴胡、当归、白勺、白术(炒)、茯苓、炙甘草、薄荷、生姜。 归脾丸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主要成分:党参、白术(炒)、黄芪(密炙)、甘草(密炙)、茯苓、远志(制)、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用于体倦乏力、内脏下垂。 主要成分:炙黄芪、党参、炙甘草、白术(炒)、当归、升麻、柴胡、陈皮。辅料为生姜、大枣。 生脉饮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生津。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自汗。 主要成分:红参、麦冬、五味子。辅料为蔗糖、防腐剂(尼泊金乙酯)。 六味地黄丸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主要成分: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辅料为蜂蜜。 知柏地黄丸

功能主治: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小便短赤。 主要成分:主要成分为熟地黄、山茱萸(制)、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知母、黄柏。金匮肾气丸 功能主治: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主要成分:地黄、茯苓、山药、山茱萸(酒炙)、牡丹皮、泽泻、桂枝、牛膝(去头)、车前子(盐炙)、附子(炙)。辅料为蜂蜜 乌鸡白凤丸 功能主治:本品用于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虚,身体瘦弱,腰膝酸软,月经不调,带下。 主要成分:本品主要成分为白芍、鳖甲、川芎、丹参、当归、地黄、甘草、黄芪、鹿角胶、鹿角霜、牡蛎、芡实、人参、桑螵蛸、山药、熟地黄、天冬、乌骨鸡、香附、银柴胡。 十全大补丸 功能主治:温补气血。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体倦乏力,四肢不温。主要成分:党参、白术(炒)、茯苓、熟地黄、当归、白芍(酒炒)、川芎、炙黄芪、肉桂、炙甘草。 安神补心丸 功能主治:养心安神。用于心血不足、虚火内扰所致的心悸失眠、头晕耳鸣。 主要成分:丹参、五味子(蒸)、石菖蒲、安神膏。 养血安神丸 功能主治:滋阴养血,宁心安神。用于阴虚血少心悸、头、失眠多梦,手足心热。

(医疗药品)中医中药学概述

第二十讲中医中药学概述 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二、阴阳五行学说 三、经络及经络养生 四、八纲辨证 五、中药的四气、五味和归经 六、中医养生 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 3.恒动观念 二、阴阳五行学说 1.阴阳学说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

是对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2.五行学说 “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 “行”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行列、次序;二是指运动变化。 3、事物的阴阳属性举例 三、经络理论、经脉与阴阳 1、定义: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 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是经络系统的主干; 络,是经脉的分支,纵横交错,网络全身。 经脉,大多循于深部,有一定的循行径路。 络脉,循行于较浅的部位,有的络脉还显现于体表。 经络把人体所有的五脏六腑、五官七窍、四肢百骸、 皮肉筋脉等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2、经脉与阴阳 经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连接五藏六腑的经脉一共有十二条。 其中六条阴经与五藏相关; 太阴指阴气最盛的时候, 少阴指阴气稍微小一点, 厥阴指阴阳转化的时候; 六条阳经与六腑相关。 少阳阳气刚刚生发起来, 太阳阳气盛大, 阳明由阳向阴转化的时候。 假设十二经脉是从肺经开始循行的,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经过各脏腑最后到达肝经,再从肝经又回到肺经,像一个圆一样,没有起点和终点,也不会停止,从而运行全身的气血。 3、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是 足少阴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寸,腹中线旁开0.5处; 足太阴脾经行于胸中线旁开6寸,腹中线旁开4处; 足厥阴肝经循行规律性不强。

足阳明胃经分布于胸中线旁开4寸,腹中线旁2寸; 足太阳膀胱经行于背部,分别于背正中线旁开1.5和3寸;足少阳胆经分布于身之侧面。 4、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是 ?手足三阴、三阳,通过经和络互相沟通, 组成六对“表里相合”的关系。其中: ?足太阳膀胱与足少阴肾为表里, ?足少阳胆与足厥阴肝为表里, ?足阳明胃与足太阴脾为表里。 ?手太阳小肠与手少阴心为表里, ?手少阳三焦与手厥阴心包为表里, ?手阳明大肠与手太阴肺为表里。 5、十二时辰与经络养身 ?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宜喝水。?辰时(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需吃早餐。

中药概述

中药概述 一、中药的炮制 (一)炮制的目的: 1、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拣药物,区分等级。 2、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 3、干燥药材,利于贮藏。 4、矫味、矫臭,便于服用。 5、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 6、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7、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 8、引经入药,便于定向用药。 (二)炮制的方法: 1、修治法:包括纯净、粉碎、切制。 2、水制法:应用水或其他辅料,有漂洗、闷润、浸泡、喷洒、水飞等。 3、火制法:炒、炙、烫、煅、煨、炮、燎、烘等。 4、水火共制法:蒸、煮、潬、淬、炖。 5、其他制法:制霜、发酵、发芽、精制、药拌。 二、中药的性能 (一)四气概念:指药物具有寒、凉、温、热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 性质:“寒凉属阴,温热属阳;凉次于寒,温次于热。” 原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寒凉药: 1、作用:分别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 清化热痰、清心开窍、晾干息风等作用。 2、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实热烦渴、温毒发斑、血热吐衄、火毒疮疡、热结 便秘、热淋涩痛、黄疸水肿、痰热喘咳、高热神昏、热极生风等。 温热药: 1、作用:分别具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 引火归元、回阳救逆等作用。 2、临床应用:中寒腹痛、寒疝作痛、阳痿不举、宫冷不孕、阴寒水肿、风 寒痹症、血寒经闭、虚阳上越等。 (二)五味概念:指药物具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药味。 酸:1、“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2、多用于体虚多汗、肺虚 久咳、久泻滑脱、遗精遗尿、崩漏带下等。 苦:1、“能泄、能燥、能坚”,即具有清泻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 坚阴(泻火存阴)的作用。2、多用于实热火证及湿热等。 甘:1、“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缓急止痛的作 用。2、多用于虚证、脏腑不和及拘挛疼痛等。

治疗咽喉炎常用中成药简介

治疗咽喉炎常用中成药介绍(一) 全网发布:2012-07-07 12:04 发表者:苗相波(访问人次:36643) 治疗咽喉炎常用中成药介绍(一) 治疗急慢性咽喉炎常用的中成药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两种,医院常用的处方药品种较少,一般药店非处方药品种较多。非处方药患者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方便但有时难以对症,况且有时药店的店员或促销员推荐的药物由于利益驱动难免合适。患者应该在选择药物前详细阅读药物的说明书,仔细对照选择和自己病情合适的药物。因此,我将收集到有关治疗咽喉炎的常用中成药资料汇集成册,希望对患者及医生有所参考。 非处方药(OTC): 一、清咽片 【药品名称】清咽片 【药物组成】桔梗、寒水石、薄荷、诃子(去核)、甘草、乌梅(去核)、青黛、硼砂(煅)、冰片。辅料为 【性状】本品为色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黑绿色;味苦凉。 【作用类别】本品为咽喉病类非处方药药品。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咽。用于声哑失音。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6片,一日2次。 【注意事项】 1. 孕妇忌服。 2. 忌食烟、酒、辛辣、油腻食物。 3. 肺脾气虚者,其表现为声嘶日久,逐渐加重,语音低微,倦怠乏力不宜服用。 4. 急性咽炎、急性喉炎、急性扁桃体炎,发热较重,或热度持续不减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5. 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 一般症状在服药三天内无改善或出现发热渐高等其他症状应去医院就诊。 7. 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8. 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9. 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 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条件】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二、复方瓜子金颗粒 【处方】瓜子金 90g 大青叶 210g 野菊花 120g 海金沙 150g 白花蛇舌草 150g 紫花地丁 120g 【制法】以上六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4~1.28(70℃)的清膏。取清膏1份,加蔗糖3份,糊精1.25份及乙 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即得。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鉴别】(1)取本品10g,加水20ml,搅拌,滤过,滤液置试管中激烈振摇,出 现持久泡沫15分钟内不消失。 (2)取本品10g,研细,加甲醇20ml,浸渍2小时,并时时振摇,滤过,取滤液5 ml置试管中,加镁粉适量,再滴加浓盐酸3~4滴,振摇,溶液呈现橙红色。 【检查】应符合颗粒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C)。 【功能与主治】利咽清热,散结止痛,祛痰止咳。用于风热症的急性咽炎、痰热

常用的中成药剂型有哪些

常用的中成药剂型有哪些 中成药分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中成药的常用剂型为丸剂、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等,主要适用于脏腑气血异常所导致的各种疾患。内服中成药一般在中药材的毒副作用方面要求比较严格。外用中成药常用的剂型有膏贴剂、搽剂、栓剂、滴鼻剂、滴眼剂、气雾剂等,主要适用于疮疡、外伤、皮肤及五官科的多种疾患。外用中成药中相当数量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使用时应慎重,以防中毒。 (1)片剂分浸膏片、半浸膏片和全粉片等,是常用的现代剂型之一。片剂体积小,用量准确,易崩解生效快,且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服用及储运方便的优点。片剂适用于各种疾病。 (2)丸剂丸剂是中成药最古老的剂型之一,有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微丸等类型。滋补类药物、小儿用药、贵重及含易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常制成蜜丸,多用于治疗慢性病和虚弱性疾病,如六味地黄丸、人参鹿茸丸等。 (3)散剂分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也是我国古老剂型之一。散剂治疗范围广,服用后分散快,奏效迅速,且具有制作方便、携带方便、节省药材等优点。有效成分不溶或难溶于水,或不耐高温,或剧毒不易掌握用量,或者贵重细料药物适宜于制成散剂。如银翘散、活血止痛散。 (4)膏剂有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膏剂具有吸收快、浓度高、体积小、便于保存、可备较长时间服用的特点,一般多为补益剂,如阿胶补血膏。外用膏剂有两种,一种是膏药,亦称薄贴,一般用于风湿痛及跌打损伤等,如伤湿止痛膏;另一种外用膏剂是软膏,如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5)丹剂大多含水银成分,常用以配制丸散供外用,具有消肿生肌、消炎解毒的作用。如红升丹、白降丹等。

(6)合剂单剂量包装的合剂又称口服液。合剂既能保持汤剂的特点,又能避免汤剂临时煎煮的麻烦,便于携带、储存和服用。口服液的浓度更高,常加入矫味剂,因此用量小、口感好、作用快、质量稳定、携带方便以及容易保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