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过检测技术

第三章 过检测技术
第三章 过检测技术

第三章过程检测技术

1.简述直接测量法与间接测量法的定义,指出它们的异同及使用场合?

答:直接测量法—指被测量与单位能直接比较得出比值,或者仪表能直接显示出被测参数值的测量方法;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与被测量有一定函数关系的其他物理量,然后根据函数关系计算出被测量的数值,称为间接测量法。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对工业生产中一些物理量的测量,都包含测量三要素。不同之处在于直接测量测量过程简单方便,应用广泛;间接测量过程较复杂,只有在误差较大或缺乏直接测量仪表时才采用。

2.测量仪表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哪些?传感器的主要特性有哪些?

答:测量仪表的主要性能指标有技术,经济及使用三方面的指标,其中技术方面的有:误差,精度等级,灵敏度,变差,量程,响应时间,漂移等;经济方面的有:使用寿命,功耗,价格等;使用方面的有:操作维修是否方便,运行是否可靠安全,以及抗干扰与防护能的强弱,重量体积的大小,自动化程度的高低等。传感器的主要特性有:准确性,稳定性,灵敏性。

3.举例说明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的含义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答:系统误差是由于测量工具本身的不准确或安装调整得不正确,测试人员的分辨能力或固有的读数习惯,测量方法的理论根据有缺陷或采用了近似公式等原因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值的偏差。系统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或者保持不变,或者在条件变化时按某一规律变化。如仪表零位未调整好会引起恒值系统误差。随即误差是由于测量过程中大量彼此独立的微小因素对被测值的综合影响而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值的偏差,其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料的方式变化。如气温的变化。粗大误差—是由于测量操作者的粗心,不正确地操作,实验条件的突变或实验状况未达到预想的要求而匆忙实验等原因造成的明显地歪曲测量结果的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①系统误差:应尽量减少或消除系统误差的来源。首先检查仪表本身的性能是否符号要求;其次仔细检查仪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条件,如环境条件及安装位置等是否符合技术要求,零位是否正确;此外还应检查测量系统和测量方法本身是否正确。②随即误差:由于摩擦,间隙,噪声等都会产生随机误差,因此首先从结构,原理上尽量避免采用存在摩擦的可动部分;采用减小噪声的装置,

并采用抗干扰能力强的测量仪器。③对于粗大误差应端正科学研究态度,并认真分析数据,剔除坏值。

4.试述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及引用误差的定义,举例说明各自的用途。 答:绝对误差—仪表指示值与被测变量的真值之间的代数差,即x x A ?=- ,可表示仪表基本误差限: a ?=±。

相对误差—测量的绝对误差与被测变量的约定真值(实际值)之比,即用100%6%x

δ?

=±?=±

,可表示仪表的基本误差限与绝对误差相比较,相对误差

更能说明测量结果的精确程度,如温度升测量显示值为57℃,时间温度为60℃ ,则:

?=57-60=-3,3

100% 5.0%60

δ=-

?=-, 若实际为30℃,测量显示值为27℃ ,则 :

?=-3℃,3

100%10.0%30δ=-

?=-,

显然此时的相对误差比前者大。 引用误差—绝对误差与仪表的量程之比,用引用误差表示的仪表基本误差限为:

100%%q d s

?

?=±, 如温度计的量程为100℃,则其引用误差3

100%3%100

q =-

?=-, 根据允许引用误差值的大小可划分仪表的精度等级。 5.检定一只量程为5A 的电流表,结果如下:

(1) 试求仪表各示值的绝对误差,实际相对误差,示值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 (2) 确定仪表的精度等级。

解: 1-1.10 2-1.98 3-3.01 4.-4.08 5-5.02 绝对误差:0x x A ?

=- ;相对误差:0

x

A δ?=

, 示值相对误差:'x x δ?=

,引用误差:x

q S ?=

所以数值计算列表如下:

仪表的精度等级 max 2%q =Q ,故该仪表的精度等级为2。 6.对某物理量经过20次测量,得到如下数据:

分别用3 σ准则和肖维耐准则判断有无粗差,并求该测量的计算平均值 x ,标准差 σ和极限误差? ,写出测量结果表达式。

解:n=20,平均值x =20

11

11324.1120n i i i i x x n ====∑∑

, 剩余误差:i i V x x =- ,即: 标准差σ 0.064=

,标限误差max 0.12?=

(1)3σ准则:3σ=0.192,max 0.123V σ=< 因此该组数中无坏值。 (2)肖维耐准则:依表3-1可知n=20时,0

k εσ

=

=2.24 0.14336k σ∴=,max 0.12V k σ=<,故该组数中无坏值。 极限误差max 0.12?=,测量结果:0324.11x x ==

7.用一温度计测量某介质温度,40%的读数误差小于0.5 ,用线性插值法估计该温度升的标准差,并计算误差小于0.75 的概率。

解:(1)(){||}z p x z φσ=?≤Q

222

2

21z z z

z e

dz e

dz -

-

-∞

=-?

?

0.520.6985 z = 0.53

0.7019

z = 由此推得0.7时,0.5205 z =

由已知条件知()0.4z φ=, 查概率积分表得:

2

2

0.7

z e

dz ∞

-

-∞

=?

时z=0.5205,

∴0.50.5205z σσ==?,得:0.961σ≈≈

(2)0.75z σ=,得:0.781z = 查表得:0.78z =时,

∴()z φ=20.78231?-=0.5646

即误差小于0.75,概率为0.5646

8.现有精度等级为1.5A 级,2.0B 级和2.5C 级的三块仪表,测量范围分别为

0100:℃,50550-:℃和100500-:℃ ,现需测量500 ℃左右的温度,要求测量的相对误差不超过2.5%,选用哪块表合适? 解:根据测量范围,选择B ,C 两块表,A 表排除。 B 表:q=2%=0.02=

max

S

? max 0.02[550(50)]12∴?=?--=℃ max 12

0.024 2.4% 2.5%500

δ∴=

==< 故B 表合适。 C 表:q=2.5%=0.025=

max

S

? max 0.025[500(100)]15∴?=?--=℃

max 15

0.033% 2.5%500

δ∴=

==> 故C 表不合适。

综上所述选用B 表即2.0级,量程 的仪表。

9.检定一台测量范围为0~6mm 的位移测量仪表,结果如下: (1)试画出上下行程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2)求该仪表的线性度(以上行曲线为例); (3) 确定该表的回差(迟滞误差) 解:已知数据:

位移/mm 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上行程示值/mm : 0 0.34 0.69 1.06 1.41 1.77 2.04 2.45 2.81 3.20 3.67 4.07 4.37

下行程示值/mm : 0 0.40 0.77 1.14 1.52 1.90 2.27 2.65 3.02 3.38 3.72 4.06 4.37

(1)如图所示,上下行程曲线 (2)max max 2.040.71993

0.01995100%2%6

H L L Y ?-?=

==-?≈- (3)max max 2.27 2.04

3.8%6

h H Y δ?-=

== 10用U 型管压力计(封液为水银)测温度管道中水的压力。压力计在管道下面1.5M (至肘管端口)处,压力计同大气一侧肘管内水银面距口80mm ,两管水银面高度h=140mm ,求水的表压力(Pa) 解:如图所示:1-1截面压力相等,即:

123P g()h h h ρ+++水水= a P ρ+3水银gh

∴表压

()

()31233313.6109.80.141109.8 1.50.080.141803.2a P P P gh g h h h Pa

ρρ=-=-++=???-????+=表水水银水

11.液体式压力计有哪些主要类型?试分析其误差

答:液柱式压力计主要有:U 型管压力计,单管压力计和微压力计。

以U 型管压力计:误差产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a 读数误差,消除视察。b 温度变化产生液体ρ变化,产生测量误差,故须修正。 c 安装误差:当U 型管安装不直时会产生安装误差。 d 毛细现象,修正 12试述弹簧管压力计弹簧管结构特点与测压原理。

答:弹簧管压力计由弹簧管压力感应元件和放大指示机构两部分组成,前者是弯成圆弧状的空心管子,一端固定(作为压力输入端);另一端自由,作为位移输出端,接放大指示机构。其它是由拉杆,齿轮及指针组成。

测压原理:在弹性范围内,弹簧管自由端的位移与被测压力之间近似线性关系,即通过测量自由端的位移,可直接测得相应的被测压力大小。

13. 已知被测压力在范围0.7~1MPa 内波动,要求测量的绝对误差不得超过0.02MPa ,试选定弹簧管压力的量程和精度等级。可供选用的压力计量程系列为:0~0.6MPa; 0~1.0MPa; 0~1.6MPa; 0~2.5MPa.

故选用0~1.6MPa 精度等级: min max 1

32

3

s M M s ≤≤1

0.732

13

s s ≤≥ 2.11.5s MPa s MPa

≤≥max 0.02

100% 1.251.6

δ=

?=

故选用精度等级为1级的量程为0~1.6MPa 的仪表。 14.概述膨胀式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与主要特点:

答:膨胀式温度计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温的。

主要特点:玻璃液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测量精度高,价格低廉;测量上限和精度受玻璃质量的限制,易碎,不能远传。双金属;结构紧凑,牢固,可靠;测量精度较低,量程和使用范围有限。 15. 16

18.用两只分度号为K 的热电偶测量A 区与B 区的温差,连接方法如图3-79所示。若

(1) 0220A t C = , 020B t C = (2)0200A t C =, 0500B t C =

试分别求两种情况下的示值误差,并解释为何与实际温差不同. 解:查热电偶分度号表:

K 型热电偶:20℃ 200℃ 220℃ 500 E: 0.798mv 8.137mv 8.937mv 20.640mv (1) ΔE=8.938-0.798=8.140mv

反查K 热电偶分度号表: 201℃-----8.177mv 内析求得: Δt=200.075℃ (2) ΔE=20.640-8.137=12.503℃

反查K 分度号表:307----12.498℃; 308----12.539℃ 内析求得: Δt=307.12℃

分析原因:低温度下热电势与温度线性关系较好,高温时误差较大。

19.用分度号为S 的热电偶与动圈仪表构成的测温系统,冷端补偿器的平衡点温度在20℃ .图3-80中,t=1300℃, t1=80℃ ,t2=25℃,t0=30℃;动圈仪表的机械零位为0℃,试求: (1)仪表的示值温度是多少;

(2)如何处理可使示值与实际温度相符; (3)把补偿导线改为铜线时,示值变为多少?

解:如图所示:

(1)查S 型热电偶的分度号表: t/℃ 1300 30 25 E/mv 13.155 0.173 0.142 由E(t,t0)=E(t,0)-E(t0,0)

即 E(1300,30)=E(1300,0)-E(30,0) =13.155-0.173=12.982mv

查表,12.982mv 时对应的温度为t=1286℃, 即仪表显示的温度为1286 ℃ 。

(2)由于补偿电桥是在20℃时平衡的,因此须将仪表的机械零位预先调到20 处,即可使示值与实际温度相符。 (3)若将补偿导线改为铜线,则 ,

则E(1300,80)=E(1300,0)-E(80,0)=13.155-0.502=12.653mv 查表12.653mv 时对应的温度为t=1258.5℃, 即示值变为1258.5℃。

20.用分度号为Cu50的热电阻测得某介质的温度为84℃ ,但经检定,该电阻R0=50.4Ω,电阻温度系数α=4.28×10-3/℃.试求介质的实际温度。

解:∵在-50℃~150℃ 的范围内,铜电阻与温度是线性关系:

()01t t o R R t t α=+-????

查得他t =84℃时R =67.97Ω 即:()3

67.9750.41 4.2810081.5t t C

-??=?+?-??

=

21

22.标准节流装置有哪几部分组成,对各部分有哪些要求?

答:标准节流装置有:节流元件,取压装置和前、后管道三部分组成。标准节流装置的设计、加工、安装和使用都有规定的技术要求,规定和数据,可参见GB/T 2624

23.试比较节流装置与转子流量计在工作原理与使用特点上的异同点。 答:

00180t t C ==

27.当工作压力偏离额定压力时,如何由差压显示的水位值求出真实的水位。答:当工作压力偏离额定压力时,可通过差压计的正、负迁移,求出迁移量,即利用正负迁移改变变送器的零点,同时改变量程的上下限,即可求出真实的水位。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习题答案

第1章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思考题答案 l.检测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答: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或检测装置通常是由传感器、测量电路和显示记录装置等几部分组成,分别完成信息获取、转换、显示和处理等功能。当然其中还包括电源和传输通道等不可缺少的部分。下图给出了检测系统的组成框图。 检测系统的组成框图 传感器是把被测量转换成电学量的装置,显然,传感器是检测系统与被测对象直接发生联系的部件,是检测系统最重要的环节,检测系统获取信息的质量往往是由传感器的性能确定的,因为检测系统的其它环节无法添加新的检测信息并且不易消除传感器所引入的误差。 测量电路的作用是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转换成易于测量的电压或电流信号.通常传感器输出信号是微弱的,就需要由测量电路加以放大,以满足显示记录装置的要求。根据需要测量电路还能进行阻抗匹配、微分、积分、线性化补偿等信号处理工作. 显示记录装置是检测人员和检测系统联系的主要环节,主要作用是使人们了解被测量的大小或变化的过程。 2。传感器的型号有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何意义? 依次为主称(传感器)被测量—转换原理—序号 主称——传感器,代号C; 被测量——用一个或两个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标记。见附录表2; 转换原理—-用一个或两个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标记。见附录表3; 序号-—用一个阿拉伯数字标记,厂家自定,用来表征产品设计特性、性能参数、产品系列等。若产品性能参数不变,仅在局部有改动或变动时,其序号可在原序号后面顺序地加注大写字母A、B、C等,(其中I、Q不用)。 例:应变式位移传感器: C WY-YB—20;光纤压力传感器:C Y—GQ—2. 3。测量稳压电源输出电压随负载变化的情况时,应当采用何种测量方法? 如何进行? 答:测定稳压电源输出电压随负载电阻变化的情况时,最好采用微差式测量.此时输出电压认可表示为U0,U0=U+△U,其中△U是负载电阻变化所引起的输出电压变化量,相对U来讲为一小量。如果采用偏差法测量,仪表必须有较大量程以满足U0的要求,因此对△U,这个小量造成的U0的变化就很难测准.测量原理如下图所示: 图中使用了高灵敏度电压表-—毫伏表和电位差计,R r和E分别表示稳压电源的内阻和电动势,凡表示稳压电源的负载,E1、R1和R w表示电位差计的参数.在测量前调整R1使电位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作业题第五章

第五章电感式传感器 思考题: 1、说明变气隙型电感传感器、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和涡流传感器的主要组成、工作原理和基本特性。 答: a)变气隙型电感传感器主要由线圈、铁心、衔铁三部分组成的。线圈是套在铁心上的,在铁心与衔铁之间有一个空气隙,空气隙厚度为δ。传感器的运动部分与衔铁相连。当外部作用力作用在传感器的运动部分时,衔铁将产生位移,使空气隙δ发生变化,磁路磁阻R m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线圈电感的变化。线圈电感L的变化与空气隙δ的变化相对应,这样只要测出线圈的电感就能判定空气隙的大小,也就是衔铁的位移。 b)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主要由铁心、衔铁和线圈组成。线圈又分为初级线圈(也称激励线圈)和次级线圈(也称输出线圈)。上下两个铁心及初级、次级线圈是对称的。衔铁位于两个铁心中间。上下两个初级线圈串联后接交流激磁电压1,两个次级线圈按电势反相串联。它的优点是灵敏度高,一般用于测量几微米至几百微米的机械位移。缺点是示值范围小,非线性严重。 c)涡流传感器的结构很简单,有一个扁平线圈固定在框架上构成。线圈用高强度漆包线或银线绕制而成,用粘合剂站在框架端部,也可以在框架上开一条槽,将导线绕在槽内形成一个线圈。涡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涡流效应,当一块金属导体放置在一变化的磁场中,导体内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电流像水中漩涡那样在导体内转圈,所以称之为电涡流或涡流。这种现象就称为涡流效应。涡流传感器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实现非接触式测量,可以测量振动、位移、厚度、转速、温度和硬度等参数,还可以进行无损探伤,并且具有结构简单、频率响应宽、灵敏度高、测量线性范围大、体积小等优点。 2、为什么螺管型电感传感器比变气隙型电感传感器有更大的测位移范围? 答:变气隙型灵敏度高,因为原始气隙δ0一般取得很小(0.1~0.5mm),当气隙变化为△δ=1μm时,电感的相对变化量△L/L0可达0.01~0.002,因而它对处理电路的放大倍数要求低。它的主要缺点是非线性严重,为了减小非线性,量程就必须限制在较小范围内,通常为气隙δ0的1/5以下,同时,这种传感器制造装

射线检测技术介绍

射线检测技术介绍 射线检测技术是目前在锅炉压力容器及管道施工检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检测方法。在各个行业由于检测对象的特点及要求质量等级的不同,执行的检测标准主要是GB332-3-2005《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SY/T4109-2005《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等标准,无论哪个标准都对射线检测提出的检测人员、检测设备、检测工艺、检测材料、检测环境等要求,现逐一分析:(以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为例) 一、射线检测技术等级 根据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规定,将射线检测技术等级分为3级,A级—低灵敏度技术;AB级—中灵敏度技术;B级—高灵敏度技术。明确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的制造、安装、在用时的射线检测,一般应采用AB级射线检测技术进行检测。对重要设备、结构、特殊材料和特殊焊接工艺制作的对接焊接接头,可采用B级技术进行检测。根据标准,对于石油石化管道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应采用AB级。 二、对于不同管径拍片张数的确定 确定AB级射线检测技术等级后,就可以确定环焊缝检测的K值。K值是反映射线检测裂纹检测率要求,根据标准,对100mm<D o≤400mm的环向对接焊接接头K值等于1.2,拍片张数见表一:

表一100mm<D o≤400mm管道环焊缝双壁单影透照次数计算表 从表一可以看出,决定拍片张数的是底片的有效检测长度,而有效检测长度是由标准的K值所确定的。根据标准确定K值后,查阅JB4730附录中的莫诺图(图一为K=1.2时的透照次数图),确定透照次数。 以φ114×20管线拍片为例:管径Do=114mm,壁厚T=20mm,焦距F=264mm,则参数Do/F=114/264=0.43,T/Do=20/114=0.175,查莫诺图求两条线的交点,即得到拍片数量6张。

过程装备 第四章作业

第三章 过程检测技术 4.DDZ-III 型电动差压变送器是按什么原理工作的?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试简述其工作过程。 答:DDZ-III 型电动差压变送器是按力矩平衡原理工作的。 它电磁反馈装置、矢量机构、低频位移检测放大器、输入转换部分等组成。工作过程:利用输入转换部分将被测压差i p ?转换成作用于主杠杆下端的输 入力i F ,使杠杆以轴封膜片为支点而偏转,并以力1F 沿水平方向推动矢量 结构,矢量结构将1F 分解成2F 和3F 。在力2F 的带动下使副杠杆以支点M 逆时针偏转,从而使衔铁靠近差动变送器,并通过低频位移检测放大器转换放大为直流电流0I ,作为变送器的输出信息;同时该电流通过电磁反馈装 置产生反馈力f F 及反馈力矩f M ,当i M 、f M 平衡时,低频位移检测放大器 的输出电流0I 便反映了差压i p ?的大小。

6.试分析电动差压变送器如何实现量程迁移(零点迁移)的。 答:电动差压变送器的零点迁移是通过调整零点迁移弹簧进行的。当调整零点迁移弹簧时,由主杠杆的力矩平衡,可知在被测差压信号不变的情况下,作用于矢量结构的力 F变化,从而改变差压变送器的输出电流的,即 1 改变了仪表的使用范围,实现了量程迁移(零点迁移)。 11.PID调节器由哪些基本部分组成的?试分析各部分所完成的功能。答:基本部分及各部分的功能如下:①输入电路——接受来自变送器的电流输出信号;②PID运算电路——根据整定好的参数用以对偏差信号进行比例、微分和积分的运算;③输出电路——将运算电路的输出信号做最后一次放大,提供调节器的输出信号。

19.气动执行器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答:气动执行器由气动执行机构和调节机构两部分组成。执行结构是执行器的推动装置,它按调节器输出气压信号(20~100kPa)的大小产生相应的推力,使执行机构推杆产生相应位移,推动调节机构动作。调节机构是执行器的调节部分,其内腔直接与被控介质接触,调节流体的流量。

自动检测技术题库

第一章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 一、填空题 1.检测技术是一门以研究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信息提取、信息转换以及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应用技术学科。 2.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或检测装置通常由传感器、测量电路和输出单元及显示装置等部分组成。 3.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其中敏感元件是必不可少的。 4.在选用仪表时,最好能使其工作在不小于满刻度值2/3 的区域。 5.准确度表征系统误差的大小程度,精密度表征随机误差的大小程度,而精确度则指准确度和精密度的综合结果。6.仪表准确度等级是由系统误差中的基本误差决定的,而精密度是由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中的附加误差决定的。 7、若已知某直流电压的大致范围,选择测量仪表时,应尽可能选用那些其量程大于被测电压而又小于被测电压1.5倍的电压表。(因为U≥2/3Umax) 二、选择题 1.在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中,完成信息采集和信息转换主要依靠 A 。 A.传感器 B. 测量电路 C. 输出单元 2.构成一个传感受器必不可少的部分是 B 。 A.转换元件B.敏感元件C.转换电路D.嵌入式微处理器 3.有四台量程均为0-600℃的测量仪表。今要测一约为500℃的温度,要求相对误差≤2.5%,选用精度为 D 的最为合理。 A.5.0级B.2.5级C.2.0级D.1.5级 4.有四台量程不同,但精度等级均为1.0级的测温仪表。今欲测250℃的温度,选用量程为 C 的最为合理。A.0~1000℃B.300~500℃C.0~300℃D.0~500℃ 5.某采购员分别在三家商店购买100kg大米、10kg苹果、1kg巧克力,发现缺少约0.5kg,但该采购员对卖巧克 力的商店意见最大,在这个例子中,产生此心理作用的主要因素是B。 A.绝对误差B.示值相对误差C.满度相对误差D.精度等级 6.在选购线性仪器时,必须在同一系列的仪表中选择适当的量程。这时必须考虑到应尽量使选购的仪表量程为 欲测量的C左右为宜。 A.3倍B.10倍C.1.5倍D.0.75倍 7.用万用表交流电压档(频率上限为5kHz)测量100kHz、10V左右的高频电压,发现示值不到2V,该误差属 于 B 。用该表主流电压档测量5号电池电压,发现每次示值均为1.8V,该误差属于 A 。 A.系统误差B.粗大误差C.随机误差D.动态误差 8.重要场合使用的元器件或仪表,购入后需进行高、低温循环老化试验,其目的是为了D。 A.提高精度B.加速其衰老C.测试其各项性能指标D.提高可靠性能 9.电工实验中,采用平衡电桥测量电阻的阻值,是属于 B 测量,而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微小变化,是属于C 测量。 A.偏位式B.零位式C.微差式 三、计算题 1.有一温度计,它的测量范围为0~200℃,精度为0.5级,求: 1)该仪表可能出现的最大绝对误差。 2)当示值分别为20℃、100℃时的示值相对误差。 2.已知待测拉力约为70N左右。现有两只仪表,一只为0.5级,测量范围为0~500N;另一只为1.0级,测量范围 为0~100N。问选用哪一只测力仪表较好?为什么? 3.有一台测量压力的仪表,测量范围为(0~10)Mpa,压力与仪表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为U0=a0+a1p+a2p2,式中a0=1V, a1=0.6V/ Mpa,a2=-0.02V/Mpa2 求: 1)该仪表的输出特性方程; 2)该仪表的灵敏度表达式;

检测技术第10章练习

第十章光电传感器思考题与习题 1.单项选择题 1)晒太阳取暖利用了________;人造卫星的光电池板利用了________;植物的生长利用了________。 A.光电效应B.光化学效应C.光热效应D.感光效应 2)蓝光的波长比红光________,相同光子数目的蓝光能量比红光________。 A.长B.短C.大D.小 3)光敏二极管属于________,光电池属于________。 A.外光电效应B.内光电效应C.光生伏特效应D.光热效应 4)光敏二极管在测光电路中应处于________偏置状态,而光电池通常处于________偏置状态。 A.正向B.反向C.零 5)光纤通讯中,与出射光纤耦合的光电元件应选用________。 A.光敏电阻B.PIN光敏二极管C.APD光敏二极管D.光敏三极管 6)温度上升,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的暗电流________。 A.增加B.减小C.不变 7)普通型硅光电池的峰值波长为________,落在________区域。 A.0.8m B.8mm C.0.8μmD.0.8nm D.可见光E.近红外光F.紫外光G.远红外光 8)欲精密测量光的照度,光电池应配接________。 A.电压放大器B.A/D转换器C.电荷放大器D.I/U转换器 9)欲利用光电池为手机充电,需将数片光电池________起来,以提高输出电压,再将几组光电池________起来,以提高输出电流。 A.并联B.串联 C.短路 D.开路 10)欲利用光电池在灯光(约200lx)下驱动液晶计算器(1.5V)工作,设每片光电池的有载输出电压约为0.4V,则必须将______片光电池串联起来才能正常工作。 A.2片 B.3片 C.4片 D.20片 11)光导纤维是利用光的________原理来远距离传输信号的。 A.光的偏振 B.光的干涉 C.光的散射 D.光的全反射 12)光纤通信应采用________作为光纤的光源;光纤水位计可以采用________作为光纤的光源较为经济。 A.白炽灯 B. LED C. LCD D. ILD 13)要测量高压变压器的三相绝缘子是否过热,应选用________;要监视银行大厅的人流,应选用________。 A.热敏电阻B.数码摄像机C.红外热像仪D.热电偶 14)CCD数码相机的像素越高,分辨率就越________,每张照片占据的存储器空间就越________。 A.高 B. 低 C. 大 D. 小 1

x射线探伤方法

第三章射线探伤 教学目标: 一、了解射线的的产生、性质及其衰减,了解各种射线检测方法的基本 原理; 二、熟悉常见射线探伤设备及器材,能正确选择X射线照相法设备参数; 三、掌握X射线照相法检测工艺,熟悉底片评定的方法,并能根据相关 标准对焊缝质量进行评级; 四、了解射线探伤防护常识。 一、任务导入: 射线探伤是利用射线可以穿透物质和在物质中有衰减的特性来发现其中缺陷的一种无损探伤方法。它可以检查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及其制品的内部缺陷,如焊缝中的气孔、夹渣、未焊透等体积性缺陷。这种无损探伤方法有独特的优越性,即检验缺陷的直观性、准确性和可靠性,而且,得到的射线底片可用于缺陷的分析和作为质量凭证存档。但此法也存在着设备较复杂、成本较高的缺点,并需要对射线进行防护。 二、相关知识 知识点一:射线的产生、性质及其衰减 1.X射线的产生 用来产生X射线的装置是X射线管。它由阴极、阳极和真空玻璃(或金属陶瓷)外壳组成,其简单结构和工作原理如图3-1所示。阴极通以电流加热至白炽状态时,其阳极周围形成电子云,当在阳极与阴极间施加高压时,电子加速穿过真空空间,高速运动的电子束集中轰击阳极靶子的一个面积(几平方毫米左右、称实际焦点),电子被阻挡减速和吸收,其部分动能(约1%)转换为X射线, 其余99%以上的能量变成热能。

图3-1 X射线的产生示意图 2.X射线的主要性质 (1)不可见,以光速直线传播。 (2)具有可穿透可见光不能穿透的物质如骨骼、金属等的能力,并且在物质中有衰减的特性。 (3)可以使物质电离,能使胶片感光,亦能使某些物质产生荧光。 3.γ射线的产生及性质 γ射线是由放射性物质(60Co、192Ir等)内部原子核的衰变过程产生的。 γ射线的性质与X射线相似,由于其波长比X射线短,因而射线能量高,具有更大的穿透力。例如,目前广泛使用的γ射线源60Co,它可以检查250mm厚的铜质工件、350mm厚的铝制工件和300mm厚的钢制工件。 4.射线 当射线穿透物质时,由于物质对射线有吸收和散射作用,从而引起射线能量的衰减。 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是按照射线强度的衰减是呈负指数规律变化的,以强度的一束平行射线束穿过厚度为δ的物质为例,穿过物质后的射线强度为:为I I=I0e-μδ 式中I—-射线透过厚度δ的物质的射线强度; I0—-射线的初始强度; e—-自然对数的底;

智慧树知到《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 1、免疫球蛋白的分类依据是: A.轻链恒定区 B.重链恒定区 C.轻链可变区 D.重链可变区 E.铰链区 正确答案:重链恒定区 2、IgG的补体结合位点位于: A.VH和VL B.CH1和CL C.CH2 D.CH3 E.CH4 正确答案:CH2 3、各种抗体单体分子共有的特性是: A.与靶细胞结合后能介导ADCC作用 B.具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部位 C.轻链与重链以非共价键结合 D.与抗原结合后能激活补体 E.与颗粒性抗原结合后能介导调理作用

正确答案:具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部位 4、以下哪种技术极大提高了免疫学检测的特异性? A.标记技术; B.单克隆抗体技术; C.计算机技术; D.分子生物学技术; E.细胞培养技术。 正确答案:标记技术; 5、最早用于标记免疫测定的标记物是 A.荧光素 B.放射性核素 C.酶 D.化学放光物质 E.胶体金 正确答案:荧光素 6、抗体的基本单位是: A.由2条不同重链和2条不同轻链组成的多肽链结构 B.由1条重链和1条轻链组成的二肽链结构 C.由2条相同的重链和2条相同的轻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 D.由2条相同重链和2条不同轻链组成的多肽链结构 E.由4条相同的肽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 正确答案:由2条相同的重链和2条相同的轻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

7、木瓜蛋白酶能将抗体水解成: A.Fab和Fc B.F(ab’)2和Fc C.Fab和pFc’ D.Fab’和pFc’ E.F(ab’)2和pFc’ 正确答案:Fab和Fc 8、抗体中与抗原表位互补结合的部位: A.仅重链可变区 B.仅轻链可变区 C.重链恒定区 D.轻链恒定区 E.重链和轻链的高变区 正确答案:重链和轻链的高变区 9、血清中含量最高的抗体是: A.IgG B.IgM C.IgA D.IgD E.IgE 正确答案:IgG 10、机体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是: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章复习总结(第二版)

第三章过程检测技术 目的:为了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首先必须对生产过程的各参数进行可靠地测量。 要点:学习和掌握过程测试及应用;正确地选择测试原理和方法;组成合适的测试系统。 第一节测量与误差基本知识 测量基本知识 一.测量的概念 1.概念测量是人类对自然界的客观事物取得数量概念的一种认识过程。或者说测量就是为取得任一未知参数而做的全部工作。 4.测量的基本方程式u x/ X 5.测量过程三要素 (1)测量单位; (2)测量方法; (3)测量仪器与设备。 二.测量单位 1.概念数值为1的某量,称为该量的测量单位或计量单位。 三.测量方法 (一)测量方法的分类 1.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 2.等精度测量和不等精度测量

3.接触测量与非接触测量 4.静态测量与动态测量 (二)直接测量法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 1.直接比较测量法 2.微差测量法 3.零位测量法(又称补偿测量法或平衡测量法) (三)间接测量法 1.定义通过对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它量进行测量,才能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 4.组合测量法 四.测量仪器与设备 (一)感受件(传感器) (二)中间件(变送器或变换器) (三)显示件(显示器) 误差基本知识 一.误差基础 (一)测量误差及分类 1.系统误差 2.随机误差(又称偶然误差) 3.粗大误差 (二)测量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精确度 1.精密度

2.准确度 3.精确度 (三)不确定度 概念用测量值代表被测量真值的不肯定程度。是测量精确度的定量表示。(四)仪表的基本误差限 1.绝对误差 2.相对误差 3.引用误差 二.误差分析与处理 (一)随机误差的分析与处理 1.统计特性(随机过程) 2.算术平均值原理 (1)真值的最佳估计值(最佳信赖值)。 (2)剩余误差 3.随机误差的标准误差估计(贝塞尔公式) 4.置信概率与置信区间 (二)系统误差的分析与处理 1.系统误差的估计 (1)恒定系统误差指误差大小和符号在测量过程中不变的误差。 (2)变值系统误差它是一种按照一定规律变化的系统误差。可分为 a.累积性系统误差随着时间的增长,误差逐渐增大或减少的系统误差。 b.周期性系统误差误差大小和符号均按一定周期变化的系统误差。 2.系统误差的消除 校准法、零示法、替代法、交换法、还有对称法、微差法、比较法等。

西工大自动检测技术第三、四章作业

第三章新型传感器 【3】简述湿敏电阻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答:水分子有较大的偶极矩(分子中征服中心不重合的程度),故易于吸附在固体表面并渗入固体内部。水分子的这种吸附和渗透称为水分子亲和力特征,利用这一特征制作的湿度传感器称为水分子亲和力型湿度传感器。 湿敏电阻是电阻值随着环境相对湿度变化而变化的敏感元件。主要由绝缘基板、湿敏层和电极组成。湿敏层吸收了环境中的水分子后引起电阻值的变化,再经过测量电路转换为电压的形式输出。 【8】光电效应有哪几种?与之对应的光电元件各有哪些? 答:根据光电效应现象的不同特征,可将光电效应分为外光电效应、内光电效应和光生伏打效应三类。 光电器件有: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光敏电阻(内光电效应)、光敏二极管(内光电效应)、光敏三极管(内光电效应)、光电池(光生伏打效应)和光电耦合器。 【9】光电传感器有哪几部分组成?被测量可以影响光电传感器的哪些部分? 答:光电传感器通常由光源、光学通路和光电元件三部分组成。如图所示。图中Ф1是光源发出的光信号,Ф2是光电器件接受的光信号,被测量可以是x1或者x2,它们能够分别造成光源本身或光学通路的变化,从而影响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I。光电传感器设计灵活,形式多样,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内得到广泛的应用。 【12】超声波传感器如何对工件进行探伤? 答:从超声波的行进方向来看,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投射型和反射型。 超声波探伤是一种无损检测技术,最常用的是脉冲反射法。测试前,先将探头插入探伤仪的连接插座上。探伤仪面板上有一个荧光屏,通过荧光屏可知工件中是否存在缺陷、缺陷的大小及位置。工作时探头放于被测工件上,并在工件上来回移动进行检测。探头发出的超声波,以一定速度向工件内部传播,如工件中没有缺陷,则超声波传到工件底部便产生反射,在荧光屏上只出现始脉冲T 和底脉冲B。如工件中有缺陷,一部分声脉冲在缺陷处产生反射,另一部分继续传播到工件底部反射,在荧光屏上出现三个脉冲,多了一个脉冲F。通过缺陷脉冲在萤光屏上的位置可确定缺陷在工件中的位置,也可以通过脉冲的幅度高低来判别缺陷的大小。 【增】简述智能传感器的构成方法与实现途径。 答:智能传感器可以对信号进行检测、分析、处理、存储和通信,具备了人类的记忆、分析、思考和交流的能力,即具备了人类的智能,所以称为智能传感器。智能传感器主要由传感器、微处理器及相关电路组成。 目前传感技术的发展是沿着三条途径实现智能传感器的: (1)非集成实现:将传统的经典传感器(采用非集成工艺制作的传感器,仅具有获取信号的

光电检测技术与应用_郭培源_课后答案

光电检测技术与应用课后答案 第1章 1、举例说明你说知道的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 (1)光电检测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中的应用:在线检测:零件尺寸、产品缺陷、装配定位…(2)光电检测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家用电器——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自动对焦---红外测距传感器自动感应灯:亮度 检测---光敏电阻 空调、冰箱、电饭煲:温度检测---热敏电阻、热电偶遥控接收:红外检测---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可视对讲、可视电话:图像获取---面阵CCD 医疗卫生——数字体温计:接触式---热敏电阻,非接触式---红外传感器办公商务——扫描仪:文档扫描---线阵CCD 红外传输数据:红外检测---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3)光电检测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夜视瞄准机系统:非冷却红外传感器技术激光测距仪:可精确的定位目标光电检 测技术应用实例简介点钞机 (1)激光检测—激光光源的应用用一定波长的红外激光照射第五版人民币上的荧光字,会使荧光字产生一定波长的激光,通过对此激光的检测可辨别钞票的真假。由于仿制 困难,故用于辨伪很准确。(2)红外穿透检测—红外信号的检测红外穿透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人民币的纸张比较坚固、密度较高以及用凹印技术印刷的油墨厚度较高,因而 对红外信号的吸收能力较强来辨别钞票的真假。人民币的纸质特征与假钞的纸质特征 有一定的差异,用红外信号对钞票进行穿透检测时,它们对红外信号的吸收能力将会 不同,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实现辨伪。 (3)荧光反应的检测—荧光信号的检测荧光检测的工作原理是针对人民币的纸质进行检测。人民币采用专用纸张制造(含85%以上的优质棉花),假钞通常采用经漂白处理后的普通纸进行制造,经漂白处理后的纸张在紫外线(波长为365nm的蓝光)的照射下会出现荧光反应(在紫外线的激发下衍射出波长为420-460nm的蓝光),人民 币则没有荧光反应。所以,用紫外光源对运动钞票进行照射并同时用硅光电池检测钞 票的荧光反映,可判别钞票真假。 (4)纸宽的检测—红外发光二极管及接收二极管的应用主要是用于根据钞票经过此红外发光及接收二极管所用的时间及电机的转速来间接的计算出钞票的宽度,并对机器 的运行状态进行判断,比如有无卡纸等;同时也能根据钞票的宽度判断出其面值。

检测技术作业答案..

第二章测试系统 2-2 解释下列概念:频率特性、频响函数和工作频带 解:频率特性是指测试系统反映出来的输出与输入幅值之比和两者之间相位差是输入频率的函数的特性。 频响函数是指系统稳态输出量的付立叶变换与输入量的付立叶变换之比。(参见教材P11页) 或者频响函数是指当测试系统的输入为正弦信号时,将该信号的输出与输入之比。 工作频带是指测试装置的适用频率范围,在该频率范围内,仪器装置的测试结果均能保证达到其它相关的性能指标。(或P25工作频率范围) 2-4 某动压力测量时,所采用的压电式压力传感器的灵敏度为90.0nC/MPa,将它与增益为0.005V/nC的电荷放大器相连,然后将其输出送入到一台笔式记录仪,记录仪的灵敏度为20mm/V,试计算系统的总灵敏度。又当压力变化3.5MPa时,记录笔在记录纸上的偏移量是多少? 解:系统总灵敏度为:90.0×0.005×20=9mm/MPa 当压力变化3.5MPa时,记录笔在记录纸上的偏移量为: 3.5×9=31.5mm

2-5 用某一阶装置测量频率为100Hz 的正弦信号,要求幅值误差限制在5%以内,问其时间常数应取多少?如果用具有该时间常数的同一装置测量频率为50Hz 的正弦信号,试问此时的幅值误差和相角差分别为多少? 解:(1)根据一阶系统的幅频特性可知: %51) (111)(A 2 ≤-+= -τωω,即%5) (1112 ≤+- τω 将Hz f ππω0022==代入上式,可解得:41023.5-?≤τ (2)用该装置测量频率为50Hz 的正弦信号时: 013.01) (111)(A 2 =-+= -τωω,故幅值差为1.3% 相角差:ο3.9)arctan()(-=-=τωωφ 2-6 设用一个时间常数为1s .0=τ的一阶装置测量输入为 t t t x 40sin 2.04sin )(+=的信号,试求其输出)(t y 的表达式。设静态灵敏 度K=1。 解:根据一阶系统的幅频特性2 ) (1K )(A τωω+= 、 相频特性)arctan()(τωωφ-=以及静态灵敏度K=1, 将数据代入,可得: )96.7540sin(048.0)8.214sin(93.0) 4arctan 40sin(171 2.0)4.0arctan 4sin(16.11)(οο-+-=-?+-=t t t t t y

3第三章红外检测技术

红外检测技术
红外技术的基本概念 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因此具有电磁辐射的 特点: 波动性 传输不需要介质 红外辐射就是热辐射 红外线也是一种光线。但是人眼看不见的光 线,具有粒子性,对红外线的研究也属于光学 范畴。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装备及控制系
1

红外的历史
1800年,赫胥耳利用太阳光谱色散实 验发现了红外光。 验发现了红外光。 1835年,安培宣告了光和热射线的同 一性。 一性。 1870年,兰利制成了面积只有针孔那 样大小的探测器, 样大小的探测器,并用凹面反射光栅、 并用凹面反射光栅、 岩盐及氟化物棱镜来提高测量色散的能 力,这为红外应用的重要方面——航空 摄影奠定了基础
通常取可见光谱中红光末端为780 通常取可见光谱中红光末端为780nm, 780 ,比它长的光 就是红外光, 就是红外光,或称为热射线。 或称为热射线。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装备及控制系 2

红外的历史
1880年,“红外”一词出现在阿贝尼的文章中( 一词出现在阿贝尼的文章中(最 早)。 1888年,麦洛尼用比较灵敏的热电堆改进了赫胥耳的 探测和测量方法, 探测和测量方法,为红外技术奠定了基础。 为红外技术奠定了基础。 1904年,开始采用近红外进行摄影。 开始采用近红外进行摄影。 1929年,科勒发明了银氧铯( 科勒发明了银氧铯(Ag-o-Cs)光阴极, 光阴极,开 创了红外成像器件的先河。 创了红外成像器件的先河。 二十世纪30年代中期, 年代中期,荷兰、 荷兰、德国、 德国、美国各自独立研制 成红外变像管, 成红外变像管,红外夜视系统应用于实战。 红外夜视系统应用于实战。 1952年,美国陆军制成第一台热像记录仪
热电堆:由两个或多个热电偶串接组成,各热电偶输出 的热电势是互相叠加的。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装备及控制系 3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第三章习题 及答案

第三章 一、选择题 1.电涡流传感器是利用 材料的电涡流效应工作的。 A.金属导电 B.半导体 C .非金属 D .PVF2 2.为消除压电传感器电缆分布电容变化对输出灵敏度的影响,可采用 。 A.电压放大器 B.电荷放大器 C .前置放大器 3.调频式电涡流传感器的解调电路是 。 A.整流电路 B.相敏检波电路 C.鉴频器 4.下列传感器中 是基于压阻效应的。 A..金属应变片 B.半导体应变片 C.压敏电阻 5.石英晶体沿机械轴受到正应力时,则会在垂直于——的表面上产生电荷量。 A.机械轴 B.电轴 C.光轴 6.金属丝应变片在测量构件的应变时,电阻的相对变化主要由 来决定的。 A.贴片位置的温度变化 B.电阻丝几何尺寸的变化 C.电阻丝材料的电阻率变化 7.电容式传感器中,灵敏度最高的是 。 A.面积变化型 B .介质变化型 C .极距变化型 8.极距变化型电容传感器适宜于测量微小位移量是因为 。 A.电容量微小影响灵敏度 B.灵敏度与极距的平方成反比,间距变化大则产生非线性误差 C.非接触测量 9.高频反射式涡流传感器是基于 效应来实现信号的感受和变换的。 A.涡电流 B.纵向 C.横同 10.压电材料按一定方向放置在交变电场中,其几何尺寸将随之发生变化,这称为 效应。 A.压电 B.压阻 C.压磁 D.逆压电 二、填空题 1.可用于实现非接触式测量的传感器有 和 等。 2.电阻应变片的灵敏度表达式为E l dl R dR S λγ++==21//,对于金属应变片来说:S = , 而对于半导体应变片来说S = 。 3.具有 的材料称为压电材料,常用的压电材料有 和 。 4.光电元件中常用的有 、 和 。 5.压电传感器在使用 放大器时,其输出电压几乎不受电缆长度变化的影响。 6.电阻应变片的电阻相对变化率是与 成正比的。 7.压电传感器在使用电压前置放大器时,连接电缆长度的改变,测量系统的 也 将发生变化。 8.电容式传感器有 型 型和 型3种类型,其中 型的灵敏度最高。 9. 霍尔元件是利用半导体元件的 特性工作的。 10. 按光纤的作用不同,光纤传感器可分为 和 两种类型。

《现代检测技术基础复习题》

现代检测技术基础试题 一、阐述仪器线性度的概念,说明有哪些直线拟合方法。阐述回程差、灵敏度和分辨力的概念。 二、仪表的精确度等级是怎样规定的?写出计算公式。某测温仪表的测温范围为0---600℃,准确度等级为2.5级;另一测温仪表的测温范围为0---1200℃,准确度等级为1.5级。现欲测量温度为500℃的设备温度,问选哪种测温仪表会更好?计算说明为什么? 三、(1)假设你开发一台称重仪,在实验室完成了传感器、放大电路和单片机系统的设计制作,但是没有条件施加标准砝码或标准力对传感器和你的系统进行实际标定,你只有一块可用来测量电压和电流的表(或万用表), 在这种条件下你应该首先对仪器的那些指标进行测定?从误差的角度出发,你对你使用的表有何要求? (2)设传感器误差为0.1%;测量放大电路误差为0.03%;系统采用的A/D转换器为10位,试分析仪器最后能达到的最好精度等级是多少? (3)用干电池分压的办法模拟传感器输出信号对电路进行测试,试在整个量程范围内确定其测试点。若每一个测试点测试了十次,说明你对这些数据的处理方法并写出数据处理公式。 三、画图并说明光电池的下列特性: (1)开路电压、短路电流与光照度的关系; (2)输出电流与负载电阻及光照度的关系。 四、画图并说明光电二极管与放大器的电流放大连接法、电压放大连接法和阻抗变换连接法。说明各连接法适用于哪些测量情况。 五、(1)怎样测试光敏电阻的好坏?(2)比较光敏电阻、光电池、光电二极管的异同点。(3)说明选择光电检测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六、写出朗伯-比尔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说明各符号的含义。 七、用于测量输送皮带上粉粒物料的近红外水分仪为何要采用三个波长进行测

免疫学检测技术

幻灯片1免疫学检测技术 幻灯片2内容掌握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与特点,了解抗原抗体结合力和比例。掌握免疫组化(IHC)的原理和方法,熟悉一抗、二抗的选择与使用。掌握酶联免疫检测(ELISA)反应的原理方法。掌握免疫印痕(Western blot)的技术原理与方法。了界放射免疫检测技术(RIA)的原理与方法。目标:掌握ELISA、IHC、Western blot的操作方法幻灯片3免疫学检测技术就是利用抗原和抗体高度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和方法,检测分析各样品中的目标物质,以监控物品质量、检测机体免疫机能和诊断某些疾病的体外检测方法。免疫检测是微量检测方法,灵敏、特异。随着方法和技术的改进,免疫检测方法已渗入工、农、食品、医药等各个领域。幻灯片4从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Berson和Yallow发明了放射免疫测定技术检测胰岛素起,免疫学检测技术经历了从定性到定量;从常量分析到微量、超微量分析;从手工检测到全自动化;从单个标本检测到高通量检测等一系列长足的进步。本章主要学习血清学检测方法——抗原抗体检测方法。 幻灯片5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史 年代学者贡献 1894 J.Bordet 补体与溶菌活性 1896 H.Durham,M.von Gruber 特异凝集反应 1896 G.Widal,A.Sicad 肥达试验 1897 R.Kraus 沉淀试验 1900 J.Bordet,O.Gengou 补体结合反应 1900 https://www.360docs.net/doc/256915892.html,ndsteiner 人类ABO血型及其抗体 1906 A.Wassermann 梅毒补体结合反应 纯化抗体,定量沉淀反应1935 M.Heidelberger,F.Kend all 1941 A.Coons 免疫荧光标记 1946 J.Oudin 凝胶内沉淀反应 1948 O.Ouchterlony,S.Elek 双扩散沉淀反应 1953 P.Grabar,C.Williams 免疫电泳分析,Ig多样性 1960 R.Yallow,S.Berson 放射免疫标记 1966 S.Avrames,J.Uriel,et 酶标免疫技术 al 1975 G.Kohler,https://www.360docs.net/doc/256915892.html,stein 杂交瘤技术与单克隆抗 体 幻灯片6第一节免疫学检测的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指抗原与相应抗体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曾叫血清学反应。 幻灯片7(一)免疫的早期研究和应用幻灯片8 幻灯片9Edward Jenner 1749-1822,English 爱德华·琴纳 幻灯片10 1979年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宣布,天花已经在世界上绝迹。幻灯片11鼠疫 公元六世纪公元十四世纪公元十九世纪肆虐欧洲大陆的黑死病(鼠疫)幻灯片12 历史上首次鼠疫大流行发生于公元6世纪,起源于中东,流行中心在近东地中海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徐科军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传感第一章 1.何为准确度、精密度、精确度?并阐述其与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关系。 答:准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的影响程度。 精密度:反映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的影响程度。 精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综合的的影响程度,其定量特征可用测量的不确定度表示。 4.为什么在使用各种指针式仪表时,总希望指针偏转在全量程的2/3以上范围内使用? 答:选用仪表时要考虑被测量的大小越接近仪表上限越好,为了充分利用仪表的准确度,选用仪表前要对被测量有所了解,其被测量的值应大于其测量上限的2/3。 14.何为传感器的静态标定和动态标定?试述传感器的静态标定过程。 答:静态标定:确定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指标,如线性度、灵敏度、滞后和重复性等。动态标定:确定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参数,如频率响应、时间常数、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等。 静态标定过程: ①将传感器全量程分成如干等间距点。 ②根据传感器量程分点情况,由小到大一点一点地输入标准量值,并记录与各输入值相应的输出值。 ③将输入值由大到小一点一点减小,同时记录与各输入值相对应的输出值。 ④按②、③所述过程,对传感器进行正反行程往复循环多次测试,将得到的输出-输入测试数据用表格列出或作出曲线。 ⑤对测试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根据处理结果就可以确定传感器的线性度、灵敏度、迟滞和重复性等静态特性指标。 第二章 1.什么叫应变效应?利用应变效应解释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答:应变效应:金属丝的电阻随着它所受的机械形变的大小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的现象称为金属应变效应。 工作原理:在电阻丝拉伸极限内,电阻的相对变化与应变成正比, 即:=K0 (K0:电阻丝的灵敏系数、:导体的纵向应变) 2.金属电阻应变片与的工作原理有何区别?各有何优缺点? 答:区别:金属电阻变化主要是由机械形变引起的;半导体的阻值主要由电阻率变化引起的。 优缺点:金属电阻应变片的主要缺点是应变灵敏系数较小,半导体应变片的灵敏度是金属电阻应变片50倍左右。

第三章测试技术--作业

问题: 1、举例简述应变测量时温度补偿的基本原理; 2、说明悬臂梁式力传感器对力的作用点不敏感的原理; 3、简述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4、简述用霍尔传感器测试电机转速的方法; 5、简述利用压力传感器测量容器中液位高度的方法; 6、用电涡流传感器测量转轴的径向跳动时传感器直径与轴的直径之间应满足的关系,并说明原因。 问题1:举例简述应变测量时温度补偿的基本原理 绝大多数的金属材料的电阻都具有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属性,电阻应变片对温度变化十分敏感。当环境温度变化时,因应变片的线膨胀系数与被测构件的线膨胀系数不同,且敏感栅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测得应变将包含温度变化的影响,是附加的变化,影响测量的精度,故要在测量中消除掉。 消除温度影响的措施: 温度自补偿:根据电桥的和、差特性:相邻边桥臂电阻变化是,各自引起的输出电压相减。例如测量悬臂梁的受到载荷时的变形量,由工程力学知悬臂梁上表面能受拉,下表面受压,在上表面和下表面接入电桥的相邻桥臂的电阻应变片,它们各具有R ?+和R ?-的电阻变化,在温度变化时有阻值变化t R ?而引起的温度误差,由于接入的相邻桥臂,因此所产生的附加温度电压相减抵消了,实现了温度误差的自动补偿。 补偿片补偿法:把粘贴在构件被测点处的应变片称为工作片,在工作应变片附近放置另一个相同的应变片,并作为一个桥臂与工作桥臂相邻接入电桥中,在工作过程中该应变片并不承受应变,只感受温度变化,从而在电桥中相互得到补偿。

还是例如测量悬臂梁的变形量,在工作应变片附近放置一组和工作应变片一样的应变片,不承受应变,温度变化时有阻值变化t R ?而引起的温度误差,由于接入的相同的应变片,因此所产生的附加温度电压相减抵消了。 问题2:说明悬臂梁式力传感器对力的作用点不敏感的原理; 悬臂梁在材料力学中认为是变形固体,而在材料力学中对变形固体有几点假设: 1、均匀连续性假设:假定材料无间隙、均匀地充满整体空间,各部分的性质相同。 2、各向同性假设:认为材料沿各个方向的力学性能是相同的。 由以上假设得知,力作用在弹性元件(梁)上时,弹性元件(梁)与应变片一起变形使应变片的电阻值变化,传感器上时是同时且均匀传递到每一处的,故无论力作用在那一个点上,传感器都能获取得。当力作用在自由端时,距作用点任何截面上应力相等,有力作用时,梁表面整个长度上产生大小相等的应变,所以等强度梁对应变片粘贴在什么位置要求不高。 问题3:简述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是基于压电晶体的压电效应工作的。某些晶体在一定方向上受力变形时,其内部会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它的两个表面上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当外力去除后,又重新恢复到不带电状态;若改变作用力方向,电荷的方向也随着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压电效应”,具有“压电效应”的晶体称为压电晶体。反过来,若将这样的晶体材料放置在交流电场中,晶体本身则产生机械变形,这种现场称为逆压电效应。 问题4:简述用霍尔传感器测试电机转速的方法 当霍尔传感器靠近导磁物体时,霍尔传感器内部的磁场发生变化,由于霍尔效应,产生不同的霍尔电动势,以此可以判断是否有导磁物体接近。 霍尔传感器用于测量电机转速时,一般是霍尔传感器固定安装,而在电机的旋转部位安装一个导磁性好的磁钢,旋转过程中,磁钢每接近霍尔传感器一次,霍尔传感器认为电机旋转了一圈,以此计算电机转速。 为了提高测量电机转速的准确性,在霍尔传感器旋转90°处安装另一个一样的霍尔传感器,最后测量结果由两个传感器数据合成的转速。 问题5:简述利用压力传感器测量容器中液位高度的方法 在物理学中,液体的压强P 由关系决定:gh P ρ=。对于同种液体而言,液体密度ρ是恒定的,因此,液体的压强P 与液面的高度h (距离液面的高度)成正比例的线性关系。由gh P ρ=得,不同高度液位面处液体的压强也各不相同。在应用压力传感器对液位进行测量时,通过将压力传感器安装于罐底。当罐内液面发生变化时,相当于罐底距离液面高度h 也同时在变化,压强自然也会随之变化,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