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课本习题(全册)

人教版初中物理课本习题(全册)
人教版初中物理课本习题(全册)

【八上】

1.同学之间交流:怎样才能更精确地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一页纸的厚度、铜丝

的直径?你能想出多少种测量硬币周长的方法?

2.你知道吗?人的身体中藏有很多“尺”,比如在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请你根据这一常识,设计一个方案,估测你的身高约为多少。

3.一天等于多少秒?

4.在一条长绳的一端系一个小铁块就做成了一个摆(图1.1—8)。要测出它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周期),怎样能测得更准确?你能做一个周期为ls 的摆吗?

1.分别以火车头、车厢的座椅、树木、房屋为参照物,说一说行驶列车行李架上的物品相

对于哪些是静止的,相对于哪些是运动的。

2.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山

B .船

C .流水

D .河岸

3.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常常感觉运动员跑得很快,但实际上他们始终处在屏幕内。人们怎么会认为他们是运动的呢?谈谈你的看法。

1.v =s t

是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运动快慢的。能不能用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来表示运动的快慢?

2.有些公路旁每隔1km 就立着一个里程碑。如何利用里程碑估测自行车的速度?

3.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m 用时6s ,后50m 用时7s ,小明前、后50m 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1)列车由北京南站驶往上海虹桥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列车在哪个路段运行得最快?在哪个路段运行得最慢?

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应该用________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s ,用________测量小

车运动的时间t ,通过公式________求出平均速度v 。

2.在用图1.4-1的方法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两次运动的平均速度v1、v2不一样,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列出两条可能的原因。

3.学校操场上跑道的长度是已知的。怎样利用这条跑道和手表,测定自己正常步行、竞走时、长跑时的平均速度?

4.有一个量程为2m的卷尺,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估测你家到学校的路程,写出具体的步骤。

1.用手拨动绷紧的橡皮筋,我们听到了声音,同时观察到橡皮筋变“胖”变“虚”了,这是因为橡皮筋在振动。请你举出其他的例子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在你所举的例子中,请说明是哪个物体振动发出声音的。

2.阅读课本中的声速表,你能获得关于声速的哪些信息?

3.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次敲打的声音?试一试,并说出其中的道理。

4.在室内讲话比旷野里响亮,这是为什么?

5.向前传播的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反射回来。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约1.5s 后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多少米?

1.观察一件乐器。它是由什么振动发出声音的,又是怎样改变音调和响度的?

2.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在2s内做了700次振动,频率是多少?人类能听到吗?

3.生活中经常用“高”“低”来形容声音,如“女高音”“男低音”“引吭高歌”“低声细语”。这4个词语中的“高”“低”描述的各是声音的哪些特性?

4.小小音乐会。

试着制作一件小乐器,在班里举行的小型音乐会上用自己制作的乐器进行演奏,看看谁的乐器有新意,谁演奏得好,说说你的乐器的物理原理。看看以下制作方案能否给你启发。

方案一: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

出“l,2,3,4,5,6,7,·

1”的声音来(图2.2—7)。

方案二: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或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音调就会改变(图2.2—8)。

1.请你分析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还是利用声传递信息。

(1)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2)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3)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4)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2.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 s后收到回波。如果海水中声音的平均传播速度为l 500m/s,此处海水约有多深?

3.以“声的利用”为关键词,查询有关资料,写出有关声利用的几个事例,

1.调查校园里或者你家周围有什么样的噪声。应该采取什么控制措施?与班里的同学交流,看看谁的调查更详细,采取的措施更好。

2.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的哪些方法是有效、合理的?如果你认为无效或不合理,简单说明理由。

(1)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2)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3)在教室周围植树;

(4)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3.在安静环境里,测量你的脉搏在l min内跳动的次数。在声音过大的环境里,你的脉搏有变化吗?测量一下。

4.学过“声现象”这一章后,请结合学过的知识,再加上你丰富的想象,写一篇“无声的世界”或类似题目的科学作文。

l.图3.1—8中各个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多少(每个温度计的单位都是摄氏度)?

2.在教室挂一只寒署表,在每个课间测出教室的温度,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以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温度,分别在图3.1—9上描点并画出晴天及阴天两种天气的温度一时间图象。

测量时刻第1节前第2节前第3节前第4节前第5节前第6节前第7节前晴天温度

/℃

阴天温度

/℃

3.不同物质在升高同样温度时,膨胀的多少通常是不同的。如果把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当温度变化时这样的双金属片就会弯曲。怎样用它制成温度计?画出你的设计草图。市场上有一种指针式寒暑表(图 3.1—10),就是用双金属片做感温元件的。到商店去看一看,有没有这样的寒暑表。

4.根据科学研究,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降温,温度也只能非常接近—273.15℃,不可能比它更低。能不能以这个温度为零度来规定一种表示温度的方法呢?如果它每一度的大小与摄氏度相同,那么这两种温度应该怎样换算?

1.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利用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例子?熔化吸热、凝固放热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不利的影响?请各举一个例子。

2.在探究固体熔化过程温度的变化规律时,如果记录温度的时间间隔过长,可能会带来什么问题?

3.图3.2—6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的什么特征可以判断这种物质是一种晶体?它的熔点是多少?从晶体开始熔化到所有晶体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多长时间?

4.水的凝固点是0℃,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小明把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体放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冷冻室温度可达-5℃)中,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从冷冻室取出混合液体时,却发现混合液没有凝固。就这个现象你能提出什么猜想?根据这一猜想举出一个实际应用的例子。

1.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图3.3—9),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把它放在通风的地方,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试着分析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

2.一块金属在冰箱中被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如果马上用干毛巾擦,能擦干吗?为什么?

3.吐鲁番是全国有名的“火炉”,常年高温少雨,水贵如油。当地流行使用坎儿井,大大减少了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渗漏。坎儿井由明渠、暗渠、竖井组成(图3.3-10)。暗渠即地下水道,是坎儿井的主体,宽约l-2 ml,井的深度因地势和地下水位高低不同而有深有浅,最深的井可达90 m以上,井内的水在夏季约比外界低5~10℃。请你分析一下坎儿井是如何减少水的蒸发的。

1.使用樟脑丸可以让棉毛织物等免受虫蚁的侵害。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打开存放衣服的箱子,就会闻到刺鼻的气味,还会观察到樟脑丸变小了,甚至没有了。请你分析樟脑丸变小的原因。

2.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为什么?

3.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这种固体在常温下不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所以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常温下会迅速变为气体,吸收热量,促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

你能试着分析上面一段描述中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吗?

4.美丽的树挂、霜都是怎样形成的?请你动手做一做下面的实验,并思考形成霜的条件。如图3.4—5,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图3.4—6)。

5.调查学校和家庭水的使用状况,提出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若干建议。

1.“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请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画图说明为什么“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2.做一做手影游戏(图4.1—9),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3.举出一些例子,说明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

4.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大约8 min才能到达地球。请你估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如果一辆赛车以500km/h的速度不停地跑,它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跑完这段路程?

1.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反射角是多大?试画出反射光线,标出入射角和反射角。如果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如何射出?画图表示出来。

2.自行车尾灯的结构如图4.2—7所示。夜晚,用手电筒照射尾灯,看看它的反光效果。试着在图4.2—7左图上画出反射光线。

3.如图4.2—8所示,小明想要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请你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4.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人们根据生活经验判断: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暗的是水。请你依据所学光的反射知识进行解释。

5.激光测距技术广泛应用在人造地球卫星测控、大地测量等方面。激光测距仪向目标发射激光脉冲束,接收反射回来的激光束,测出激光往返所用的时间,就可以算出所测天体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现在利用激光测距仪测量月、地之间的距离,精度可以达到±10 cm。已知一束激光从激光测距仪发出并射向月球,大约经过2.53 s反射回来,则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1.小芳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 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多少米?若她远离平面镜后退0.5 m,则镜中的像与她相距多少米?镜中像的大小会改变吗?

2.试画出图4.3—9中小丑的帽子在平面镜中的像。

3.如图4.3一10所示,A′O′是AO在平面镜中的像。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4.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图4.3—11)。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多远?与不用平面镜的方法相比,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5.潜水艇下潜后,艇内的人员可以用潜望镜来观察水面上的情况。我们利用两块平面镜就可以制作一个潜望镜(图 4.3—12)。自己做一个潜望镜并把它放在窗户下,看看能否观察到窗外的物体。如果一束光水平射入潜望镜镜口,它将经过怎样的路径射出?画出光路图来。

1.图4.4—7中,哪一幅图正确地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

2.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图4.4-8),并穿过玻璃砖。画出这柬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光线(注意标出法线)。

3.小明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请你说一说这一有趣的现象是怎么形成的。

4.如图4.4—9所示,一束光射入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逐渐往杯中加水,观察到的光斑将会如何移动?

1.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机工作时的屏幕,对比发白光的区域和其他颜色的区域,看看红、绿、蓝三种色条的相对亮度有什么不同。

2.请将下面左侧列出的各种现象在右侧找出对应的物理知识。

例: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光的直线传播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光的直线传播

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光的反射

光遇到不透明物体后,可以形成影子光的折射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光的色散

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人就可以看到它

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

3.红外线、紫外线跟你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各举两例。

1.如图5.1—8,甲、乙两个凸透镜的焦距分别是3 cm和5 cm。画出平行光经过它们之后的光线。哪个凸透镜使光偏折得更显著些?

2.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什么位置?试试看。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利用了前面学过的什么知识?

3.一束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5.1—9所示,哪幅图是正确的?

4.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图5.1-10中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

1.如图5.2-l所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像成在照相机的底片上。判断图中的树所成像的正倒。

2.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应用凸透镜,在照相机中成______、______立的______像;通过投影仪成______、______立的______像;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______、______立的______像。

3.手持一个凸透镜,在室内的白墙和窗户之间移动(离墙近些),在墙上能看到什么?这个现象启发我们,阴天怎样估测凸透镜的焦距?为使估测结果更准确,操作时应注意什么? 4.请你根据本节课的“想想做做”,试着总结照相机、投影仪或幻灯机工作时是通过怎样的操作改变像的大小的。

1.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都遵循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一说它们分别应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哪个规律。

2.找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笔(图5.3—3)。如果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你会看到什么现象?实际做一做,验证你的猜想。

与前面用凸透镜所做的实验相比,这两个实验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

3.学习使用照相机,向有经验的人了解光圈、快门和调焦环的作用。“傻瓜相机”有没有光圈和陕门?是不是需要“调焦”?

4.一位同学利用类似图5.3—2所示的器材做实验,先用焦距为20 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实像。接下来他想改用焦距为10 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哪个方向移动?

5.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发光体清晰的像,但他不小心用手指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这时光屏上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小勇说,光屏上会有指尖的像;小强说,光屏上会出现指尖的影子。你说呢?

6.在天安门广场某处,小而想拍摄天安门城楼的全景,但发现在该位置只能从观景框中看到城楼的一部分。请你利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帮小丽想想办法。应如何做,才能拍摄到天安门城楼的全景?

1.根据眼睛的构造和成像原理,和同学讨论:为了保护我们的视力,应该注意哪些用眼卫生,为什么?

2.如果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角膜和品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填“前”或“后”),这就是近视眼。矫正的方法是戴一副由______ (填“凸”或“凹”)透镜片做的眼镜。矫正前成像离视网膜越远,所配眼镜的“度数”越______。

3.仔细观察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它们有什么不同?度数深的和度数浅的有什么不同?

你能鉴别一副老花眼镜的两个镜片的度数是否相同吗?说明方法和理由。

4.某同学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实验。他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不同类型的眼镜片,观察到了如下现象。

(1)将近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它应该是______透镜。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_ (填“前方”或“后方”)。

(2)取下近视眼镜片,重新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它上面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然后将另一个镜片放在发光体和光屏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叉变模糊了,再使光屏靠近透镜,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这说明戴上这个眼镜可以矫正______眼。

1.如图5.5—8所示,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可以看到水滴就是一个放大镜。如果还看不清小物体,再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的上方。慢慢调节放大镜与水滴之间的距离,你就可以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体!

2.收集人类探索宇宙历程的资料,自拟题目就你喜欢的相关问题写一篇科学小短文。

1.一艘船把货物从赤道运到南极,在运输过程中货物没有损失,这些货物的质量改变吗? 2.如何称出一个大头针的质量?说出你的测量方法,并实际测一测。

3.一块质量为100g的冰熔化成水后,质量( )。

A.仍是100g B.大于100g C.小于100g

4.某同学用天平测量一块金属的质量时,使用了3个砝码,其中1个100 g、1个50 g、1个20 g,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6.1—6所示。这块金属的质量是多少?

5.有些商店还在使用一种案秤(图6.1—7),它的工作原理与天平相同,不过两臂长度不等。这种案秤的哪两部分相当于天平的两个盘?什么相当于天平的砝码、游码?怎样判定它的横梁是否平衡?它的平衡螺母在什么位置?怎样调整才能使横梁平衡?

1.一个澡盆大致是长方体,长、宽、高分别约为1.2 m、05 m、03 m,它最多能装多少千克的水?

2.猜一猜你们教室里空气的质量有多少。几克?几十克?还是几千克、几十千克?测出你们教室的长、宽、高,算一算里面空气的质量。你猜得对吗?

3.人体的密度跟水的密度差不多,根据你的质量估算一下自己身体的体积。

4.一个容积为2.5 L的塑料瓶,用它装水,最多装多少千克?用它装植物油呢(1 L=l dm3)?5.一捆铜线,质量是89 kg,铜线的横截面积是25 mm2。不用尺量,你能知道这捆铜线的长度吗?它有多长?

1.一块长方形的均匀铝箔,用天平和尺能不能求出它的厚度?如果能,说出你的办法。2.建筑工地需用沙石400m3,若用载重4 t的卡车运送,需运多少车(ρ沙=2.6×103kg/m3)? 3.长江三峡水库的容量约为3.93×1011m3,这个水库的蓄水量是多少吨?

4.为确定某种金属块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6.3—3甲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m为______g。然后,用量筒测量金属块的体积。将水倒入量筒,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6.3—3乙所示,再把金属块完全浸没

在量筒的水中,水面升高,如图6.3—3丙所示,则该金属块的体积V为______cm3。根据测量结果可知该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g/cm3,相当于________kg/m3。

1.有一种l角硬币,看上去好像是铝制的。它真是铝制的吗?请你想办法测量它的密度。写出你选用的实验器材、实验方法、你所采用的实验步骤。1角、5角和1元硬币所用的金属一样吗?通过实验验证你的判断。

2.1 cm3的冰熔化成水后,质量是多少?体积是多少?

3.根据气体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的现象,试分析房间里的暖气一般都安装在窗户下面的道理。

【八下】

1.请举例说明:(1)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系。

2.用线将吊灯悬挂在天花板上,线对灯的拉力F=4 N。请在图7.1—6中画出拉力F的示意图。

3.一位同学沿水平方向用75 N的力推箱子,请在图7.1—7中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

4.如图7.1—8,人坐在小船上,用力推另一艘小船,能够把另一艘小船推开而自己坐的小船不动吗?为什么?

1.在“橡皮泥上留下漂亮的指印…‘跳板被跳水运动员压弯(图7.2—4)”两个现象中,发生的是不是弹性形变?说说你的理由。

2.小强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刚拉开时没感到太费力,可是两手拉开的距离越大,就感

到越费力。这是什么原因?

3.试分析一个旧弹簧测力计不能准确测量的原因。

4.请读出图7.2—5中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圆筒测力计每个小格表示0.1 N 。

5.如图7.2—6,将椭圆形厚玻璃瓶装满水,把细玻璃管通过带孔的橡皮塞插入瓶中。沿

着不同的方向用力捏厚玻璃瓶,观察细管中水面高度的变化。请你从力使物体产生形变的角度解释所看到的现象。

1.一个南瓜所受的重力是30 N ,它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2.月球对它表面附近的物体也有引力,这个力大约是地球对地面附近同一物体引力的16

。若一个连同随身装备共90 kg 的航天员到达月球表面,月球对他的引力大约是多少牛?

3.一个桥头立着如图7.3-11所示的限重标志牌。汽车对该桥面的压力超过多少牛时,桥就可能被损坏?

4.若用三角尺判断桌面或地面是否水平,还需要哪些物品?怎样操作?请作图说明。

5.一个木块从斜面上滑下,并在水平面上继续滑动。请分别画出木块在斜面和水平面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图7.3—12)。

1.同学们在一起讨论运动和力的关系。小明认为,一切物体只有受力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不受力总是静止的;小华认为,一切物体只有受力才能保持静止,不受力总是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2.如图8.1—6,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飞出而上面的棋子又落回原位置。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3.分析下列现象是怎样利用惯性的。

(1)通过拍打窗帘清除它上面的浮灰。

(2)标枪运动员为取得好成绩,掷标枪前需要助跑。

4.在一列匀速直线行驶的列车内,一位同学相对于车厢竖直向上跳起,他是否会落在车厢内原来的起跳点?说出你的理由。

1.在图8.2—4中,F1和F2是物体所受的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哪些情况下,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2.在平直的地面上,一个人沿水平方向用20 N的力推一辆小车匀速向西运动,试

画出小车所受阻力的大小和方向。

3.质量40 kg的小船静止在水面上,它除了受到重力之外,还受到另一个力的作用,

这个力的大小等于多少?方向如何?试着画出小船受力的示意图。

4.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的太阳能汽车受到几对平衡力的作用(图8.2—5)?为什么说它们是互相平衡的?请在图8.2—6上画出汽车受力的示意图。

1.有些北方城市常常在下大雪后将煤渣撒在结冰的路面上,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在自行车中有的设计是为了增大摩擦,有的是为了减小摩擦。请各举两例说明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增大或减小摩擦的。

3.冰壶比赛时,运动员需要不断调节自己的运动。一名运动员穿的两只鞋的鞋底材质并不相同:蹬冰脚的鞋底为橡胶制成,而滑行脚的鞋底为塑料制成。请你利用本节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

4.在做“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有的同学提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如果要做这项研究,你认为应该如何设计这个实验?

5.如果上课时教室内的摩擦力突然消失10 s,我们身边的情境将会发生哪些变化?描述两个可能出现的场景。

1.估测你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根据你的体重可以得到你对地面的压力,再测量你站立时鞋底和地面的接触面积。为简单起见,假设双脚站立时,整个鞋印范围都与地面接触(图9.1—6)。测量时,在方格纸上画出鞋底的轮廓,看鞋底占有多少个小格(不满一格时,大于半格的算一格,小于半格的不算),再乘以每一小格的面积。

根据得到的数据,计算你对地面的压强。

如果图中每个小格的边长是1 cm,某同学的质量为50 kg,他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与你对地面的压强相比哪个大?

2.解释下列现象。

锯、剪刀、斧头等,用过一段时间就要磨一磨,为什么?书包为什么要用宽的背带,而不用细绳?啄木鸟有个坚硬而细长的喙,这对它的生存为什么特别重要?

3.骆驼的体重比马大不了一倍,而它的脚掌面积是马蹄的三倍。这为它在沙漠行走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4.一个图钉帽的面积是0.8 cm2,图钉尖的面积是5×10-4cm2,手指对钉帽的压力是20 N,手对图钉帽的压强和图钉尖对墙的压强各是多大?

1.一个空的塑料药瓶,瓶口扎上橡皮膜,竖直地浸入水中,一次瓶口朝上,一次瓶口朝下,这两次药瓶在水里的位置相同(图9.2—8)。为什么每次橡皮膜都向内凹?哪一次凹进得更多?为什么?

2.图9.2—9的两个容器中盛有同种相同质量的液体,哪个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大?

3.如图9.2—10,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为一凹面。它可以用来做“探究液体压强是否跟深度、液体密度有关”的实验。

(1)若要检验“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跟深度有关”这一结论,应该怎样实验?说出实验步骤和应该看到的现象。

(2)若要检验“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压强跟密度有关”这一结论时,应该怎样实验?说出实验步骤和应该看到的现象。

4.工程师为什么要把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三峡水电站的水库大坝高185 m,当水库水位为175 m时,坝底受到的水的压强是多大?

5.某卫生间的地漏结构如图9.2—11所示,请你分析地漏存水杯的作用。

1.人的血压的正常值(收缩压和舒张压)大约是多少帕?自己查找资料进行估算。

2.1654年,在德国马德堡市的广场上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人们把两个铜制空心半球合在一起,抽去里面的空气,用两支马队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当每一侧的马匹达到16匹时,才将半球拉开,并发出巨大的响声。图9.3—9为同学们利用直径26 cm 的压力锅代替空心铜半球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情形。他们将压力锅拉开需要多大力?实际用力大小与计算的结果是否相同?请说出你的理由。

3.小明为家中的盆景设计了一个自动供水装置。如图9.3—10,用一个塑料瓶装满水倒放在盆景盘中,瓶口刚刚被水浸没。当盘中的水位下降到使瓶口露出水面时,空气进入瓶中,瓶

中就会有水流出,使盘中的水位升高,瓶口又被浸没,瓶中的水不再流出。这样盆景盘中的水位可以保持一定的高度。请问:是什么原因使得水不会全部流掉而能保留在塑料瓶中?

4.屋顶的面积是45 m。,大气对屋顶的压力有多大?这么大的压力为什么没有把屋顶压塌呢?

5.小强利用图9.3—5所示的自制气压计研究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他将气压计从1楼带到5楼的过程中,观察到管内水柱的高度发生了变化,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大

1.如图9.4—6,在火车站或地铁站,离站台边缘一定距离的地方标有一条安全线,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区域候车。请分析,为什么当列车驶过时,如果人站在安全线以内,即使与车辆保持一定的距离,也是非常危险的。

2.风沿着窗外的墙面吹过时,窗口悬挂的窗帘会飘向窗外;居室前后两面的窗户都打开时,“过堂风”会把居室侧面摆放的衣柜门吹开。请解释以上现象的原因。

3.据说1912年秋天,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轮船之一——奥林匹克号在海上全速前进,另一艘比它小得多的霍克号军舰,沿着与它的航线几乎平行的方向疾驶,两船最初相距100 m左右,随后相互靠近。一件令人吃惊的事发生了:霍克号突然偏离了自己的航道,向奥林匹克号直冲过来。最后,两船剧烈相撞,霍克号把奥林匹克号撞出了一个大洞。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一事故发生的原因。

4.如图9.4—7,把长20 cm左右的饮料吸管A插在盛水的杯子中,另一根吸管B的管口贴靠在A管的上端。往B管中吹气,可以看到A管中的水面上升,这是什么原因?如果用力吹气,A管中的水将从管口流出,想一想,这个现象有什么实用价值?

1.为了能把砍伐的木材从林场方便地运出,有水道的地方常将木材连结成木排使其顺流而下。这个例子中,木排受到河水的浮力。请你从日常生活或常见的自然现象中再举两个例子说明浸入液体的物体受到浮力。

2.用什么实验可以证明,沉入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

3.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重物,在空气中称量时的示数如图10.1—7甲所示,把重物浸在水中时的示数如图10.1—7乙所示。重物浸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是多大?

4.一个竖直悬挂在水中的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5 N,底部受到水的压力为13 N。你认为这个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为多大?

5.有人猜想:“浸没在液体中的固体所受的浮力可能跟固体的形状有关”。请你为检验这个猜想设计一个实验。说出实验所需的器材和实验步骤。

1.北京“水立方”中游泳池的水深设计比一般标准游泳池深了0.5 m。有人说,水的深度越深,其产生的浮力就越大,因此,各国运动员在“水立方”的比赛成绩普遍提高就不足为奇了。

你认为他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2.请比较以下浮力的大小。(1)同样重的两个铜块甲和乙,甲浸没在水中,乙浸没在煤油中,哪个受到的浮力大?(2)同样重的铝块和铜块,都浸没在煤油中,哪个受到的浮力大?(3)同样重的铝块和铜块,铜块浸没在煤油中,铝块浸没在水中,哪个受到的浮力大?

3.一个在节日放飞的气球,体积是620 m3。这个气球在地面附近受到的浮力有多大?设地面附近气温是0℃,气压是1×105Pa,空气的密度是1.29 kg/m3。

4.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金属零件,示数是7.5 N。当把零件浸没在密度为0.8×103kg/m。的油中时,测力计的示数是6.6 N,金属零件的体积有多大?

5.某同学用阿基米德原理测量一种未知液体的密度:他把一个铁块用细绳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铁块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74N,把铁块浸没在该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11 N,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铁的密度为7.9×103kg/m3。

1.排水量为l 000 t的轮船在河水中航行,满载时船及所装货物总共有多重?所受河水的浮力是多少牛?如果河水密度为l×103kg/rn3,船排开河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g取10 N/kg。2.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叫做密度计。将其插入被测液体中,待静止后直接读取液面处的刻度值(图10.3—9甲)。图10.3—9乙和图10.3—9丙是自制的简易密度计,它是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做成的。将其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烧杯中,它会竖直立在液体中,由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判断哪杯液体的密度大。说出你的理由。

3.某一木块的体积为200 cm3,密度为0.8×103kg/m3。把它浸没在水中后放手,为什么木块不能悬浮在水中?木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静止时,浸在水中的体积有多大?

4.体积为120 cm3的一块固体,重1.8 N,放在密度为1.1×103kg/m3的盐水中为什么会下沉?当固体浸没在盐水中静止时,容器底部对它的支持力有多大?

5.一个飞艇充入气体后的质量是1.5 t,体积为1 500 m3。当装入多少货物时,气艇能够悬浮在空中?空气的密度为1.29 kg/m3。

1.在水平地面上,用50 N的力沿水平方向拉着重为100 N的小车前进5 m,拉力做的功等于______J,重力做的功等于______J,

2.马拉着质量是2 000kg的车在水平路上前进400 m,马的水平拉力做了3×105J的功,马的水平拉力是多大?

3.2008年8月l 1日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选手张湘祥在男子举重62kg级的决赛中摘得金牌(图11.1—4),挺举成绩是176 kg。估算一下,他在挺举过程中对杠铃大约做了多少功?

4.小华的家住在5楼。一天,他把装有30个鸡蛋的塑料袋从1楼提到家里,提鸡蛋的力大约做了多少功?说出你是怎么估算的。

1.甲乙二人同时开始登山,甲先到达山顶。你能判定哪个人的功率大吗?为什么?

2.某建筑工地上一台升降机的厢体连同货物的质量为1.2 t,在10 s内从楼的2层上升到5层。如果每层楼高3 m,升降机电动机的功率至少是多大?

3.功率是25 kW的拖拉机,它4 h做的功如果由功率是0.4 kW的耕牛去完成,需要多长时间?

4.一辆重型卡车匀速行驶时发动机的功率为202 kW,速度为80 km/h。汽车行驶2 h,发动机做的功是多少?卡车的牵引力是多大?

1.请你从能量的角度解释,为什么骑自行车时速度不能太快?

2.请你判断下列物体具有哪种形式的能量:

(1)在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2)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

(3)在空中飞行的飞机;

(4)被拉开的弹弓。

3.阅读图11.3—7的剪报。用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此时的馒头能把人砸伤?

4.物体的质量和它的速度都能影响物体的动能。请你研究本节小资料“一些物体的动能”提供的数据,质量与速度相比,哪个因素对物体的动能影响更大?

5.拦河大坝使上游的水位升高(图11.3—8),提高水的重力势能。水从大坝的上游流下时冲击水轮机发电,水的势能最终转化为电能。瑞士的大笛克桑斯大坝高285 m,我国葛洲坝水电站的拦河坝高70 m。有人说前者水的重力势能比后者的大,能够这样简单地得出结论吗?为什么?

1.分析章首图的过山车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

2.怎样向地板抛乒乓球,才能使它弹跳到高于原来抛球的位置?说明这种抛法

的理由。

3.2011年蹦床世锦赛中我国运动员以优异成绩夺得金牌和奖牌总数第一。设想有一个重物从蹦床上方某点下落,经蹦床反弹后上升。请你说说这个过程中机械能是如何转化的。4.在一个罐子的盖和底各开两个小洞。将小铁块用细绳绑在橡皮筋的中部穿入罐中,橡皮筋两端穿过小洞用竹签固定(图11.4—7)。做好后将它从不太陡的斜面滚下。观察有什么出人意料的现象。怎样解释看到的现象?

1.各式各样的剪刀都是一对对的杠杆。在图12.1—5中,哪些是省力杠杆,哪些是费力杠杆?要剪断铁片,应该使用哪种剪刀?剪纸时应该使用哪种剪刀?修剪树枝时应使用哪种剪刀?为什么?

2.在图12.1—6中分别画出钳子、自行车手闸这两个杠杆(图中深色部分)工作时的支点、动力和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

3.图12.1—7为指甲剪的示意图,它有几个杠杆?分别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4.搬运砖头的独轮车,车箱和砖头所受的总重力G=1 000 N,独轮车的有关尺寸如图12.1—8所示。推车时,人手向上的力F应为多大?

1.物体重1000 N,如果用一个定滑轮提起它,需要用多大的力?如果用一个动滑轮提起它,又要用多大的力(不计摩擦及滑轮自重)?

2.仔细观察自行车,看看它上面有几种简单机械,分别说明它们各起到了什么作用。3.解释图12.2—1的科学漫画。一个人要拉起比他体重大的重物,用定滑轮行吗?应该怎么办?

4.利用如图12.2—7甲所示的滑轮组提起一个重为2 000 N的物体,不计摩擦及滑轮自重,绳子的拉力F等于多少?如果要用这个滑轮组达到更加省力的效果,绳子应该怎样绕?请在图12.2—7乙中画出绳子的绕法,并计算此时拉力的大小。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总体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下编写的一本全新的教材,该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有着迥然不同的特点,下面是我对本教材的一点总体分析。 1、本册中的物理知识体系: 本册中的物理知识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即第十三章《》,介绍质量和密度等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物质的问题。 第二部分:由第十一章《运动和力》组成,介绍了运动与力的关系。 第三部分:即第十二章《力和机械》,第十三章《压强和浮力》介绍温介绍了力学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第四部分:由第十四章《机械能》,第十五章《热和能》、第十六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介绍能量的相关知识。 二、教材的内在结构 1、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内在结构: 在上述基本内容的外观之下,整个教材内部还始终隐含着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内在结构,这种结构几乎体现在每一自然节中,它是本册书的灵魂: ⑴讨论:在想想议议、想想做做栏目及探究的各个环节步骤等内容的操作时,必须需要学生的相互讨论与合作才能完成,STS、科

学世界等栏目也为学生的讨论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与场所。因此,学生的相互讨论、合作学习体现在本教材的各个角落。 ⑵探究:所谓探究,简单地说就是将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变成模拟科学家搞科研的过程。探究的实质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因此,探究必须要有一定的思维程序,它同时也就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步骤、教师进行探究教学的程序。 ⑶创造:本册书充分体现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特点与功能,。 三、各章节分析 1、多彩的物质世界 本章增加了多彩的物质世界一节,使知识结构更趋合理,教材紧紧围绕着物质这个主线展开,从探索奥妙的宇宙开始,把知识展显在眼前。对无限的宇宙、教材出示二幅图画,增强了学生研究认识微观世界的兴趣。 对照新课程标准和现行大纲的要求,我们可以发现有以下的不同:(1)、增加了宇宙是物质的,物质的微观结构及物质固、液、气状态性质,这样做学生对物质特性的认识更加条理化,形成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化。(2)对知识目标的总体要求有所降低,但能力目标和意识目标要求有较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参入过程和方法及相互协作精神的要求明显提高。 2、第十一章《运动和力》 本章内容共有三大部分:运动、力、运动和力的关系。这些内容非常切近学生生活,却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矛盾重重,特别是

初中物理课本目录完整版

初中物理课本目录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新课标初中物理各版本教材目录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三.声音的特性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五.声的利用 第二章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颜色 二.光的反射 三.平面镜成像 四.光的折射 五.看不见的光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二.生活中的透镜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眼睛和眼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四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计 二.熔化和凝固 三.汽化和液化 四.升华和凝华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一.电流和电路 二.串联和并联 三.电流的强弱 四.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五.家庭电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欧姆定律 一.电压 二.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三.电阻 四.欧姆定律 五.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六.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第七章电功率 一.电能 二.电功率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四.电和热 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第八章电与磁 一.磁场 二.电生磁 三.电磁继电器扬声器 四.电动机 五.磁生电 第九章信息的传递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 二.电磁波的海洋 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人教九年级 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二.质量

三.密度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十一章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二.运动的快慢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四.力 五.牛顿第一定律 六.二力平衡 第十二章力和机械 一.弹力弹簧测力计 二.重力 三.摩擦力 四.杠杆 五.其他简单机械

初中物理教材目录鲁教版五四制

初中物理教材目录(鲁教版五四制)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 走进物理 第一节有趣有用的物理第二节走进实验室 第三节向科学家一样探究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节运动和静止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 第三节测平均速度 第二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第三节声的利用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 第二节光的反射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第四节光的折射 第五节光的色散 第六节看不见的光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节透镜 第二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 第四节眼睛和眼镜 第五章质量和密度 第一节质量极其测量 第二节密度 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 第六章力和运动 第一节力及其作用效果第二节弹力弹簧测力计第三节重力 第四节二力平衡 第五节摩擦力 第六节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第七章压强 第一节压强 第二节液体压强 第三节连通器 第四节大气压强 第五节流体压强 第八章浮力第一节浮力 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第三节浮力的利用 第九章简单机械功 第一节杠杆 第二节滑轮 第三节功 第四节功率 第五节功的原理 第六节机械效率 第十章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一节动能 第二节势能 第三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四节水能和风能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 第十一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电荷摩擦起电第二节电流和电路第三节串联和并联第四节电流的测量

第五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第十二章电压和电阻 第一节电压 第二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第三节电阻 第四节变阻器 第十三章欧姆定律 第一节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第二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第三节测量电阻*第四节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第十四章电功率 第一节电能 第二节电功 第三节电功率 第四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第五节焦耳定律 第十五章安全用电 第一节家庭电路 第二节探究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第三节防止触电 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材 第十六章物理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磁现象 第二节电生磁 第三节电磁铁 第四节电动机 第五节磁生电 第六节发电机 第十七章电磁波 第一节电话 第二节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第三节无线电通信 第四节现代通信 第十八章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第十九章热和能 第一节物质的分子构成 第二节分子热运动 第三节内能及其改变 第四节比热容 第五节热机 第六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第二十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能源 第二节核能 第三节太阳能 第四节能源革命 第五节能源与环境

新人教版八年物理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八年物理教材分析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号召下,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物理》。八年级物理分为上下两册,在初中阶段已经推行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结合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新版的八年级物理教材进行如下分析。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科书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材的编排上学科逻辑更加合理 本书的最大特点是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做了较大的改动。由常见的简单易学的运动、声、热、光等物理现象到力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然后学习抽象概括程度较高的电学和能的基本知识,符合由浅人深、先易后难的认知规律。 如: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放在第一节,为以后学到温度计、天平、弹簧测力计等测量仪器的使用打下了相应的基础。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如先学习“速度”的内容,为后面“声速”“光速”的学习做好铺垫。而光学中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中的难点,新教材将“物态变化”安排在光学前,以延后难点的学习。 将“重力”“弹力”内容提到了“二力平衡”之前,以便学习二力平衡内容时所提及的例子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具体内容。在新教材中有“测量摩擦力”的实验,直接放在“二力平衡”后一节,既方便学生理解和计算摩擦力,又巩固二力平衡。 将“功和机械能”放在“简单机械”之前,可以为学生计算使用滑轮、斜面的有用功、总功及机械效率打下基础。 另一方面,现行教材的“章”小,包括的知识点少,两周左右换学一章新内容,初学者既有新鲜感,又容易把握各知识点的关系,形成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信心。 2.适当删减内容,减轻学生负担 根据课标要求删去“颜料的混合”的内容。将“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内容删去,因为在生物教材中重点讲解,物理新教材里将该节与其他内容整合后放入“科学世界”中。原教材有一节“看不见的光”,新教材将其删去,部分内容放在“光的色散”一节中。

初中物理课本目录(人教版RJ)

初中物理课本目录(人教版RJ)2012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和时间的测量 第2节运动的描述 第3节运动的快慢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第二章声现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2节声音的特性 第3节声的利用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1节温度 第2节熔化和凝固 第3节汽化和液化 第4节升华和凝华 第四章光现象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第2节光的反射 第3节平面镜成像 第4节光的折射 第5节光的色散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透镜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4节眼睛和眼镜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第1节质量 第2节密度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力 第1节力 第2节弹力 第3节重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第2节二力平衡 第3节摩擦力 第九章压强 第1节压强 第2节液体的压强 第3节大气压强 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十章浮力 第1节浮力 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1节功 第2节功率 第3节动能和势能 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第1节杠杆 第2节滑轮 第3节机械效率 九年级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第2节内能 第3节比热容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第1节内能的利用 第2节热机 第3节热机效率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1节电荷摩擦起电 第2节电流和电路 第3节串联和并联 第4节电流的强弱 第5节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第1节电压 第2节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第3节电阻 第4节变阻器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第1节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第2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第3节电阻的测量 第十八章电功率 第1节电能 第2节电功率 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第4节焦耳定律及其应用 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第1节家庭电路 第2节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 第3节安全用电 第二十章电与磁 第1节磁现象、磁场 第2节电生磁 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第4节电动机 第5节磁生电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 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修订版)修订说明(新课程标准)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修订版)修订说明 一、教材修订的背景情况 (一)课标修订,教材相应修订 如,删去“颜料混合”内容,将“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改为“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 增加了几个知识点:“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摩擦起电”“磁场、地磁场” (二)教材使用已十年多,需要进行较大的修改 整体反映教科书整体难度合适,联系生活,活动多、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起到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除正面的意见外,老师们反映较多的问题是 1. 教科书的文字量略少,不利于学生自学 2. 个别探究实验应调整 3. 框架结构最好能调整(部分地区意见) 4. 有些习题不好完成,特别是一些参加社会实践类的任务 二、教材修订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符合修订后义课程标准的要求。 2、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体现时代发展新要求、社会新变化和科学技术新进展。 4、内容与结构体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学习心理规律,注重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好学、乐学、会学。 5、精选教科书内容,对内容过多、要求过高、难度过深的内容进行调整,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6、增加教科书的可读性。注意适当的铺垫,适量的案例分析、说明,使学生好学,便于自学。 三、修订教材的主要变化 修订教材的主要变化,一是内容方面的变化,二是编排方面的变化。 (一)内容方面的变化 1、次序调整 (1)将原8年级的电学内容放到9年级学习。原教材电学在8年级,当时的考虑是新课程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较多,电学活动所用的仪器相对力学所用的仪器要少些,探究活动较易安排,也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几年实验下来,大部分教师也逐渐习惯这种安排。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地区不习惯这样的安排,而且反应比较强烈。如福建省、四川省、陕西省的部分地区的学校。考虑到这些不适应地区的意见,同时我们也征求一些比较认同电学放在8年级学习的教师们的意见,他们认为如果将电学调到9年级学习也能够接受。故此次修订将电学内容调到9年级学习。 (2)将原教科书9年级“机械运动”的内容调整到现在的第一章,先学习“速度”的内容,方便后续“声速”“光速”的学习。另外,有了第一章测量的知识,在学到后面的温度计、天平、弹簧测力计等仪器时,也有了读数的基础。 (3)将“重力”“弹力”的内容提前到“二力平衡”之前,以便学习二力平衡内

(完整word)初中物理人教版最新教材目录.pdf

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节运动的描述第3节运动的快慢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第二章声现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节声音的特性第3节声的利用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第三章物变态化 第1节温度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3节汽化和液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 第四章光现象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第2节光的反射第3节平面镜成像第4节光的折射第5节光的色散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透镜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4节眼睛和眼镜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第1节质量第2节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力 第1节力第2节弹力第3节重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2节二力平衡第3节摩擦力 第九章压强 第1节压强第2节液体的压强第3节大气压强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十章浮力 第1节浮力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1节功第2节功率第3节动能和势能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第1节杠杆第2节滑轮第3节机械效率

物理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第2节内能第3节比热容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第1节内能的利用第2节热机第3节热机效率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1节电荷摩擦起电第2节电流和电路第3节串联和并联 第4节电流的强弱第5节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第1节电压第2节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第3节电阻第4节变阻器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第1节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第2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第3节电阻的测量 第十八章电功率 第1节电能第2节电功率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第4节焦耳定律及其应用 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第1节家庭电路第2节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第3节安全用电 第二十章电与磁 第1节磁现象磁场第2节电生磁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第4节电动机第5节磁生电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 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1节能源家族第2节核能第3节太阳能 第4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5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相关专题

人教版初中物理课本习题(全册)

【八上】 1.同学之间交流:怎样才能更精确地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一页纸的厚度、铜丝 的直径?你能想出多少种测量硬币周长的方法? 2.你知道吗?人的身体中藏有很多“尺”,比如在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请你根据这一常识,设计一个方案,估测你的身高约为多少。 3.一天等于多少秒? 4.在一条长绳的一端系一个小铁块就做成了一个摆(图1.1—8)。要测出它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周期),怎样能测得更准确?你能做一个周期为ls 的摆吗? 1.分别以火车头、车厢的座椅、树木、房屋为参照物,说一说行驶列车行李架上的物品相 对于哪些是静止的,相对于哪些是运动的。 2.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山 B .船 C .流水 D .河岸 3.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常常感觉运动员跑得很快,但实际上他们始终处在屏幕内。人们怎么会认为他们是运动的呢?谈谈你的看法。 1.v =s t 是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运动快慢的。能不能用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来表示运动的快慢? 2.有些公路旁每隔1km 就立着一个里程碑。如何利用里程碑估测自行车的速度? 3.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m 用时6s ,后50m 用时7s ,小明前、后50m 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1)列车由北京南站驶往上海虹桥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列车在哪个路段运行得最快?在哪个路段运行得最慢? 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应该用________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s ,用________测量小 车运动的时间t ,通过公式________求出平均速度v 。

初中物理课本

初中物理课本 篇一:初中物理教材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运动的描述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成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这里所的另一个物体,即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1)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 (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读数时,注意估读; (4)客观记录测量结果; (5)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误差 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减小误差的方法:校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 4.速度 物理学中,将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 1 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 5.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第三章声的世界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3.声音的特性 (1)响度: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还与声音的传播距离和分散程度有关。 (2)音调: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与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物理学中,物体振动的快慢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称为频率。 (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决定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 4.超声与次声 2 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 第四章多彩的光 1.光的反射 定义:当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完整版)初中物理教材目录(教科版)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2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3活动:降落伞比赛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1认识运动 2运动的描述 3运动的速度 4能量 第三章声 1什么是声音 2乐音的三个特征 3奇异的声现象 4噪音 5声与现代科技 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 1光的传播 2光的反射定律 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4光的折射定律 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6神奇的眼睛 7通过透镜看世界 8走进彩色世界 第五章物态变化 1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 2熔化和凝固 3汽化和液化 4物态变化和我们的世界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1质量 2物质的密度 3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 八年级下 第七章力 1 力

3弹力力的测量 4重力 5摩擦力 第八章力与运动 1力的合成 2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3力的平衡 4力与运动 第九章压强 1压强 2液体的压强 3连通器和液压技术 4大气压强 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 1在流体中运动 2认识浮力 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4沉与浮 第十一章功与机械 1功 2杠杆 3滑轮 4功的原理及应用 5机械效率 6改变世界的机械 第十二章机械能 1机械能 2机械能的转化 3水能和风能 九年级上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分子动理论 2内能和热量 3比热容 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1热机

3热机效率 第三章电与磁 1磁现象 2电现象 3电与磁 第四章认识电路 1电路 2电路的连接 3活动:电路创新设计展示 第五章探究电流 1电流 2电压:电流产生的原因 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第六章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 2测量电阻 3等效电路 第七章电功率 1电功 2电功率 3灯泡的电功率 九年级下 第八章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 1电磁铁 2电磁继电器 3电磁感应现象 4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5电话和传感器 第九章家庭用电 1家用电器 2家庭电路 3安全用电与保护 4家庭生活自动化、智能化 第十章电磁波与性息技术 1神奇的电磁波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课标分解 科学之旅 内容标准(“含样例和活动建议”,下同): 新教参P写道:“这部分相当于全书的绪论,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认识到物9理是有趣的、有用的,二是初步了解学好物理应该注意的事情”。 根据《课程标准》里规定的“课程目标”,我们制定本节的教学要求还有: ☆让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逐步教会学生“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初步领悟“直觉并不都是可靠的,只有进行科学研究,才能很好地认识自然规律”,逐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树立正确科学观”。 ☆初步培养学生“能在观察物理现象”“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和“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初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有趣的声 第一章声现象 内容标准: ☆通过实验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例○、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击鼓面,使其发声,观察纸屑的运动。敲击音叉,观察与其轻触的乒乓球的运动。 例○、将闹钟放到玻璃罩中,抽去空气,这时几乎听不到声音。慢慢放入空气,声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例○、收集超声波的应用实例。 例○、举例说明建筑物中是如何防治噪声的。 例○、知道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活动建议: △调查社区(或学校)中噪声污染的情况和已采取的防治措施,提出进一步防治噪声的建议。☆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色彩斑斓的光现象 第二章光现象 内容标准: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射的规律。 例○、演示激光束(或太阳光束)在平面镜上反射(用玩具激光器产生激光,用烟雾显示激光,注意不能直射眼睛),入射光束与平面镜的夹角增大时,反射光束与平面镜的夹角也增大。 例○、演示激光束(或太阳光束)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发生偏折。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初中物理部编新人教版目录.doc

最新(2013版)人教版物理教材目录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节运动的描述 第3节运动的快慢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第二章声现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节声音的特性 第3节声的利用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第三章物变态化 第1节温度 第2节熔化和凝固 第3节汽化和液化 第4节升华和凝华 第四章光现象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第2节光的反射 第3节平面镜成像 第4节光的折射 第5节光的色散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透镜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4节眼睛和眼镜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第1节质量 第2节密度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力 第1节力 第2节弹力 第3节重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2节二力平衡 第3节摩擦力 第九章压强 第1节压强 第2节液体的压强 第3节大气压强 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十章浮力 第1节浮力 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1节功 第2节功率 第3节动能和势能 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第1节杠杆 第2节滑轮 第3节机械效率 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第2节内能 第3节比热容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第1节热机 *第2节热机效率 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第十五电流和电路 第1节两种电荷 第2节电流和电路 第3节串联和并联 第4节电流的测量 第5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第1节电压 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第3节电阻 第4节变阻器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第2节欧姆定律 第3节电阻的测量 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第十八章电功率 第1节电能电功 第2节电功率 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第4节焦耳定律 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第1节家庭电路 第2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第3节安全用电 第二十章电与磁 第1节磁现象磁场 第2节电生磁 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第4节电动机 第5节磁生电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 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 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 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能源 第2节核能 第3节太阳能 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注:加* 为不作要求章节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人教版初中物理课本目录经典.doc

人教版初中物理课本目录(最新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2节运动的描述 第3节运动的快慢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第二章声现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2节声音的特性 第3节声的利用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1节温度 第2节熔化和凝固 第3节汽化和液化 第4节升华和凝华 第四章光现象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第2节光的反射 第3节平面镜成像 第4节光的折射 第5节光的色散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透镜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4节眼睛和眼镜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第1节质量 第2节密度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力 第1节力 第2节弹力 第3节重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第2节二力平衡 第3节摩擦力 第九章压强 第1节压强 第2节液体的压强 第3节大气压强 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十章浮力 第1节浮力 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1节功 第2节功率 第3节动能和势能 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第1节杠杆 第2节滑轮 第3节机械效率

第2节内能 第3节比热容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第1节热机 第2节热机的效率 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1节两种电荷 第2节电流和电路 第3节串联和并联 第4节电流的测量 第5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第1节电压 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第3节电阻 第4节变阻器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第2节欧姆定律 第3节电阻的测量 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 的应用 第十八章电功率 第1节电能电功 第2节电功率 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第4节焦耳定律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第1节家庭电路 第2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第3节安全用电 第二十章电与磁 第1节磁现象磁场 第2节电生磁 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第4节电动机 第5节磁生电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 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 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 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1节能源 第2节核能 第3节太阳能 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完整word版)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内容和要求

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内容和要求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现在我们初中物理学习的是人教版教材,而且教材又刚刚进行了调整,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更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具有时代性,有一定的弹性,为不同的学生发展提供了空间,具体表现为: 1、内容次序进行了重大调整 将原来八年级下学期的电学内容放到了九年级进行了,将原来九年级的“机械运动”调整到了第一章,先学习测量知识和速度。相当于将力学放到了八年级,九年级重点是电学的相关知识。这样的调整降低了八年级下学期学习电学的难度,待学生能力有所发展再在九年级突破电学的难点。 2、删去了部分内容 从第一册看,将“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整合到了“科学世界”、删去了“颜料的混合”,将“看不见的光”放到了“光的色散”一节中等,这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 3、修改了部分习题 比如:第一章中的“列车时刻表”相比老教材,学生更容易看懂。 4、增加了部分内容 比如: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增加了“测平均速度”的实验。 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 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每一维度的目标有不同的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识与技能部分相当于以前《教学大纲》中的知识点与要求,在《课程标准》中可以称作“知识技能点”。有四种知识技能点,其中“基础知识点”三种:了解、认识、理解,“基本技能点”一种:独立操作。另外,在基础知识点中,还有比上述的三种要求较低的要求:初步了解、初步认识、初步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教学建议”特别重视科学探究教学,探究一般以实验为基础,因此实验探究教学应该尽可能地落实在教学过程的各个角落。在《课程标准》中有许多必须进行的“探究活动点”,它们是探究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重要的考查内容之一。每一个探究活动点,在《课程标准》中用“经历(探究)”来要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在《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出了一些这样的“情感点”,这些点是我们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的重点内容。这些情感点在外在的形式上也是一种探究活动,这种探究不同于以实验为基础的“经历”的探究,而是一种查阅资料式探究或者物理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这样一种活动,让学生在对社会、生活、物理问题上做出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的同时,将自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表现出来。情感点在要求上都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反应、第二层次——领悟。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本练习题答案

第13章 13.1分子热运动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答案 6.25×1014 8.93×104 解析:一般分子直径约为4×1010m,则一个分子所占的面积为1.6×10- 19m2,边长为1 cm的正方形面积为1 cm2,即10-4m2,则正方形中的分子 个数n=全球人口约为70亿,即7×109人,则分子数是人口数的倍数为: ≈8.93×104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答案 有用的例子:在房间中放上固体清新剂,整个房间中都有香味;有害的例子:大量汽油扩散到空气中易引发爆炸。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题答案 热水杯中的更甜。因为热水温度高,糖分子运动速度快,即扩散得快。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4题答案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这是因为玻璃板与水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从而使弹簧测力计受到向下的拉力增大。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5题答案 物态微观特性宏观特性

13.2内能 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 (1)冰粒内能增大,机械能减小 (2)火箭内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3)子弹内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解析:冰粒在下落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功,使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冰粒的机械能减小,内能增大;火箭在升空过程中速度、高度均增大,所以它的动能、重力势能均增大,故机械能增大,同时与空气摩擦,克服摩擦做功,温度升高,使内能增大;子弹击中木板后嵌在木板中,静止后动能为零,机械能减小,温度逐渐降低说明内能减小。 13.3比热容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答案 C 解析: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与物质的形态、质量等无关。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答案

B 解析:由于铝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当相同质量的铜和铝吸收相同热量时,铜上升的温度较高。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题答案 由于沙子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与水同样质量的沙子温度升得更高,所以在烈日当空的海边,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是凉凉的。 第14章 14.1热机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答案 用到热机的还有:拖拉机、坦克、火箭、导弹、轮船等。其中用到内燃机的有:拖拉机、坦克、轮船。 解析:本题在举例时从热机的定义来考虑,只要是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机器都是热机。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答案 如图14-1-13所示。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

中学物理教学资料 二、进一步完善图片设计在“新课题引入”中的功能! 在物理课教学中应突出物理知识的趣味性,旨在创造意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轻松愉快地自觉学习。所以新教材中采用大量漫画式的插图来启发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图片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教学媒体,它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帮助记忆、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建构教材内容等功能。 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从形象到抽象,从具体到一般,因此,在引入时应联系实际生活中具体事情的图片,从这些图片中激发学生情趣,使学生思维顺势进入新的正确轨道,从而达到良好引课的目的。如: 三、采用比值定义的方法引入“速度” “密度” 的概念 比值定义法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物理科学方法,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比值定义法就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理量的比值去定义另外一个新物理量的方法,此方法的其实是建立在控制变量思想的基础之上的。就是在比较中选取相同标准的一个基本手段。 比如速度概念的引入: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要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在运动时间相同时比较路程,也可以在运动路程相同时比较时间。如果两个物体的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又该如何去比较它们的快慢呢?这时,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它们运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来比较它们的运动快慢”,学生肯定会感到一头雾水:你怎么知道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就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我认为可以利用如下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 方法1:由“分割”向“求比值”过渡 数学上的求比值,要用到除法的运算,而除法源于生活中的“分割”,教师通过如下一组数据,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分割”,进而通过“分割”向“求比值”过渡。 姓名路程S/m 时间t/s1 小红50 12 小军100 12 小明100 16 小刚250 32 ①小红和小军谁跑得快?为什么?(相同时间时比路程) ②小军和小明谁跑得快?为什么?(相同路程时比时间) ③小红和小明谁跑得快?为什么?(路程分割后,相同路程时比时间) ④小明和小刚谁跑得快?为什么?(时间分割后,相同时间时比路程) ⑤小军和小刚谁跑得快?为什么?(路程、时间都不同且不易分割,可否把小军的时间平均分割为12份,同时把小刚的时间平均分割为32份,通过1份来比) 学生先是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定性比较,逐渐过渡到半定量的比较,再到定量比较,让学生充分体验从粗略到精确的过程,让学生从心底体会出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进一步通过求比值引出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

最新人教版新课标初中物理课本教材目录(整理打印版)

八年级上第一章机械运动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2运动的描述 1.3运动的快慢 1.4测量平均速度 第二章声现象 2.1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2.2声音的特性 2.3声音的利用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第三章物态变化 3.1温度 3.2熔化和凝固 3.3汽化和液化 3.4升华和凝华 第四章光现象 4.1光的直线传播 4.2光的反射 4.3平面镜成像 4.4光的折射 4.5光的色散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5.1透镜 5.2生活中的透镜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5.4眼睛和眼镜 5.5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6.1质量 6.2密度 6.3测量物质的密度 6.4密度与社会生活 八年级下第七章力 7.1力 7.2弹力 7.3重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 8.1牛顿第一定律 8.2二力平衡 8.3摩擦力 第九章压强 9.1压强 9.2液体的压强 9.3大气压强 9.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十章浮力 10.1浮力 10.2阿基米德原理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11.1功 11.2功率 11.3动能和势能 11.4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12.1杠杆 12.2滑轮 12.3机械效率

九年级上 第十三章内能 13.1分子热运动 13.2内能 13.3比热容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14.1热机 14.2热机的效率 14.3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15.1两种电荷 15.2电流和电路 15.3串联和并联 15.4电流的测量 15.5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16.1电压 16.2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16.3电阻 16.4变阻器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17.2欧姆定律 17.3电阻的测量 *17.4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九年级下 第十八章电功率 18.1电能电功 18.2电功率 18.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8.4焦耳定律 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19.1家庭电路 19.2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19.3安全用电 第二十章电与磁 20.1磁现象磁场 20.2电生磁 20.3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20.4电动机 20.5磁生电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 21.1现代顺风耳——电话 21.2电磁波的海洋 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21.4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22.1能源 22.2核能 22.3太阳能 22.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科书目录表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科书目录表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节运动的描述 第3节运动的快慢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第二章声现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节声音的特性 第3节声的利用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三章物变态化 第1节温度 第2节熔化和凝固 第3节汽化和液化 第4节升华和凝华 第四章光现象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第2节光的反射 第3节平面镜成像 第4节光的折射 第5节光的色散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透镜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4节眼睛和眼镜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第1节质量 第2节密度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力 第1节力 第2节弹力 第3节重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2节二力平衡 第3节摩擦力 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 第2节液体的压强 第3节大气压强 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十章浮力 第1节浮力 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1节功 第2节功率 第3节动能和势能 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第1节杠杆 第2节滑轮 第3节机械效率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第2节内能 第3节比热容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第1节热机 第2节热机效率 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1节两种电荷 第2节电流和电路 第3节串联和并联 第4节电流的测量 第5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第1节电压 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第3节电阻 第4节变阻器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第2节欧姆定律 第3节电阻的测量 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第十八章电功率第1节电能电功 第2节电功率 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第4节焦耳定律 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第1节家庭电路 第2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第3节安全用电 第二十章电与磁 第1节磁现象磁场 第2节电生磁 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第4节电动机 第5节磁生电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 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 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 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1节能源 第2节核能 第3节太阳能 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北京初中物理各区所用课本

《北师大实验版》 (八上) 第一章测量: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二、质量及其测量三、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四、密度密度知识的应用五、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二章常见的运动一、机械运动二、比较运动的快慢三、测量平均速度四、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五、音乐和噪声 第三章运动和力一、力二、力的测量三、重力四、摩擦力五、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六、二力平衡七、力和运动 第四章压强与浮力一、压强与浮力二、液体内部的压强三、连通器四、大气压强五、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六、浮力七、物体的浮沉条件 (八下) 第五章人与机械一、杠杆二、滑轮三、机械传动四、机器人 第六章功和能一、功二、功率三、机械功的原理四、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五、机械能 第七章热现象一、温度、温度计二、熔化与凝固三、汽化和液化四、升华和凝华五、分子动理论的基本事实六、内能七、热量比热容八、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九、热机

第八章光现象一、光的传播二、光的反射三、探究平面镜成像四、光的折射五、透镜六、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七、生活中的透镜八、眼睛和眼镜九、物体的颜色(九全) 第九章简单电路一、认识电路二、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三、测量电流四、测量电压五、电阻六、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 第十章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一、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二、探究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和电压的关系三、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四、欧姆定律的应用五、测量导体的电阻六、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第十一章电功和电功率一、电功和电能二、电功率三、电流的热效应四、探究影响小灯泡功率的因素五、简单实用电路 第十二章磁现象一、磁场二、通电螺管的磁场三、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四、电磁铁的应用五、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六、电动机七、电磁感应发电机第十三章怎样传递信息--通信技术简介一、电磁波二、广播和电视三、现代通信技术及发展前景 第十四章粒子和宇宙一、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二、浩翰的宇宙三、能源:危机与希望 北师大课标版

2020年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2020年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 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 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 ,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 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 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 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 声晚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 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 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 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 ,查出声 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 ,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 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 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 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 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 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 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 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练习: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 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 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 减小声音的发散。 练习:☆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 响度大。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 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 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⑴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⑵ 声音的大小跟发声 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 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 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 的声音。 3、 人们用分贝(dB )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 ;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 ; 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 ;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 4、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 本 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 法之一。 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 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 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L 5200m/s L 1497m/s L 340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