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及其应用说课稿

透镜及其应用说课稿
透镜及其应用说课稿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说课稿

教师刘芳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是中考复习专题五《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

一、说中考要求

本部分内容在中考中主要考查凸凹透镜的定义、对光线的作用、成像的规律,以及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主要是结合生活、生产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学过的光学知识分析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光学现象,考查学生运用光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凸透镜、凹透镜的判别方法及他们对光的作用。

(2)会熟练地画出经过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3)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4)理解眼睛的工作原理及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2)会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简单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复习和练习,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是复习课,重点是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的知道两种透镜的定义,并能够熟练的画出三条特殊的光线,还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难点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四、说教法

由于本节课是复习课,而且设计光路图较多,所以我采用多媒体,真实反映关于透镜的光路问题,并用动画再现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我的目的是能让学生将三条特殊光线和透镜的成像结合起来,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透镜成像规律,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效果并不好。

五、说学法

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启发引导的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是:由实际情景导入——展示知识框架——回顾相关概念——学练结合——实验在现——知识运用。

七、说教学效果

上完课,感觉在自己的课堂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1、未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沉闷,在备课时,没有备好学生。

2、课堂时间分布不合理,自己说的太多。

3、在课堂上显得丢三落四,比如对课件的操作、内容不熟练,

准备的教具也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4、课堂结构、板书不完整。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20201109222348)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实 施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都见过放大镜,禾U 用放大镜我们可以看清用肉眼看不清的小字;有些 同学的 视力不好,配上合适的眼镜就可以看清本来看不清的物体;假日外出旅游,用照 相机可以把美丽的 自然风光留为永恒的记忆;上课时,老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事先绘制在 胶片上用投影打在幕布上,方 便了课堂教学;医院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可以看见 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科学豕们利用巨大的 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通 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人们对宇宙越来越了解 .前边所 说的放大镜的镜片、眼睛的镜片、 照相机的镜头、投影机、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 .今天,我们 就来研究透镜? 进行新课 一、凸透镜和凹透镜 【探究】什么叫凸透镜(convex lens )?什么叫凹透镜(concave lens ) ? 教师:在我们的桌子上都有一盒透镜,它们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冋学们认真观察, 不要用 手摸,看有什么不冋,能分几类,找出它们的特征 . 通过大家的观察、讨论和概括,我们认识了凸透镜和凹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中 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看投影,看看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 ? 再看(课本板图 3.1 — 2所示),这是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主光轴和光 心?组成透 镜的两个球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 .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 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演示】 做法一: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让光源正对照过去,移动光屏,有亮点 将怎么移动光屏都没亮点 做法二:将无色透明饮料瓶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瓶中放置点燃的香头,在上面要放凸透镜或 凹透镜,这就形成一个“烟室”,用手电筒对准透镜照射,适当调节手电筒和透镜的距离,观察透 镜对光的作用,看到通过凸透镜的光相互靠拢,通过凹透镜的光相互远离 结论: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板书) 三、焦点和焦距 从透镜盒中拿出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察 有亮点.让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记录下来,换另一 个凸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 . 教师:射到地面的太阳光是相互平行的,叫做平行光,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 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 F ”字母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用“ f ”字母表示.凹透 1乙 VA 图3.1 — 1凸透镜和凹透镜 、透镜对光的作用 图3.1 — 2 主光轴和光心是研 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 .再换凹透镜重做,

八年级物理上册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检测题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下列关于透镜的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A.凸透镜是很厚的透镜,凹透镜是很薄的透镜 B.透镜只能用透明玻璃制造 C.王红戴的近视眼镜的镜片中间厚、边缘薄 D.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短 2.小方的班级在照毕业像时,摄影师第一次试镜头发现两边的学生没有全部摄入,则摄影师() A.只需将照相机向远离被照者移动 B.只需将照相机向靠近照相者移动 C.在照相机远离被照者的同时,将镜头向里缩 D.在照相机远离被照者的同时,将镜头向外伸 3.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0cm处,可得到一个()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1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 图1 A.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5.一支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位置后,在光屏上呈现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A.无法成像B.呈现放大、正立的像 C.呈现放大、倒立的像D.呈现缩小、倒立的像 6.会聚光束经过一凹透镜折射后() A.可能变成平行光束 B.可能变成发散光束 C.可能仍是会聚光束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7.在要光屏上得到与物体大小相等的像,应当使用() A.凹透镜 B.平面镜C.凸透镜 D.三种都可以 8.关于光学器材或设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凸透镜 B.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 C.近视眼是将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 D.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出红外线 9.小军同学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了使指纹的像能大一些,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 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 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 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 10.眼睛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这种成像与下列成像在原理上相似的是( ) A.平面镜B.照相机C.幻灯机D.放大镜 11.在凸透镜成像的观察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5cm 处,则在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12.在凸透镜及其应用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是用凸透镜制成的 B.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任何位置都能在透镜的另一侧通过透镜看到一个放大的虚像 C.照相机镜头的焦距大于或等于暗箱的最大长度 D.放幻灯时,幻灯片总是倒插于幻灯机镜头的焦距之内 13.物体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能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如果把屏拿开,则( ) A.像还存在,但眼睛看不到 B.像还存在,眼睛从各个方向看得到 C.像还存在,但眼睛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看到 D.像不存在 14.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另一侧光屏上成像,如果用黑纸遮住透镜的下面部分,则物体的像将() A.在屏上只被接到物体上半部分的像B.能得到物体不清晰的完整的像 C.能得到物体完整的像,但亮度却减弱了D.能得到物体大部分的实像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5.透镜是利用光的___________现象制成的,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____作用。

初中物理专题-透镜及其应用

1.透镜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做凸透镜,它对光有会聚作用;另一种为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做凹透镜,它对光有发散作用。 2.照相机能够成倒立、缩小、实像;投影仪能够成倒立、放大、实像;放大镜能够成正立、放大、虚像。 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物距与焦距的关 系 像的性质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倒正大小虚实 u>2f 倒立缩小实像f2f u=f 不成像 u

推荐2019届中考物理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习题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 1.(2019·改编题)下列四幅光经过透镜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2.(2018·深圳中考)用一个焦距为10 cm的放大镜来观察邮票细节,放大镜与邮票的距离应( ) A.大于20 cm B.等于10 cm C.小于10 cm D.在10 cm与20 cm之间 3.(2019·易错题)小明拿着放大镜,伸直手臂,通过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景物,看到的是景物的( ) A.正立、放大的像 B.倒立、放大的像 C.倒立、缩小的像 D.正立、缩小的像 4.(2018·枣庄中考)近年来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神器”可以( ) A.增大像距 B.增大像的大小 C.缩短景物到镜头距离 D.增大取景范围 5.(2018·咸宁中考)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 cm处沿主光轴移到20 cm 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小,像距变小 C.像变大,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6.(2018·菏泽中考)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物体距凸透镜10 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当物体距凸透镜20 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当物体距凸透镜35 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 cm处远离凸透镜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7.(2018·临沂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 B.将蜡烛移动到20 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节 《透镜》 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第一节授课教案 课题第五章一透镜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能在图中标出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能说出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能正确解释会聚、发散。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体会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得出两种透镜形状的不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护光学仪器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 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会聚、发散。 教学 方法 引导启发式、讨论合作式、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具学具教师:凸、凹透镜、演示用光学器件组一套、老花眼镜、近视眼镜学生:凸透镜 教学过程 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课题出示西汉《淮南万毕术》 削冰令圆,举以向日, 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这里给我们承现了一个什么样象。 读西汉《淮南万毕术》了解古代劳动人民 的智慧。

冰透镜可以说是古代劳动人发智慧的结晶。今天我们学习与透镜有关的内容。 (出示课题) (出示多种透镜)老师现在手里拿的都是透镜,透镜一般是玻璃或塑料树脂制成的、透明的镜子。 出示(观察与交流) 问:你们手中的是两个透镜,看看与我们前面学的面镜有什么区别? 光透过透镜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有什么规律?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透镜。 出示课题有学生试图回答比一比 的方法最多。 回答:是透明的,光可以 从一面穿透过去,而面镜 是不透光的。 激发学生对本节课 的学习热情 明确本节课任务,让 学生心中有数。 新课 讲授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透镜的分类和比较(一)透镜的种类 [活动1] 下面大家用手摸一摸桌子上老 师给的两个透镜,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特 点呢?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透镜。 再试试通过透镜去观察近处物体,有 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小结归纳刚才的交流,得出透镜 分两种:一种是中间厚,边缘薄,叫凸透 镜;一种是中间薄,边缘厚,叫凹透镜。 板书 结合凸透镜、凹透镜实物,指出哪是透镜 的中间,哪是透镜的边缘,强调区分凸透 镜和凹透镜的关键就是比较透镜的中间 和边缘的薄厚。 透镜的两个表面至少一个是球面的一部 分。 边实验边思考问题。 照相机、眼镜等 小组交流,请一位学生回 答问题。学生说出两个透 镜中间和边缘的薄厚上 的不同,一块透镜中间 厚,边缘薄;一块透镜中 间薄,边缘厚。 记定义。 此环节重点突出凸 透镜、凹透镜在薄厚 上的不同 通过小组交流、讨 论,培养学生相互合 作学习的能力。 理论联系生活

新人教版《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A卷及答案

新人教版《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A 卷及答案 时量: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3×3分) 1.如图所示,为两个透镜的示意图,则 ( ) A.a 为凸透镜,b 为凹透镜 B.a 为凹透镜,b 为凸透镜 C.a 、b 均为凸透镜 D.a 、b 均为凹透镜 2.修理精密仪器的工人往往会在眼睛上嵌一个带镜头的筒,以便于更仔细地观察零件,这 里的镜应该是一个 ( ) A.凹面镜 B.凸面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 3.一根蜡烛从很远的地方逐渐移向凸透镜的焦点,关于其像的大小及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 离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像逐渐变大,像与凸透镜的距离也逐渐变大 B.像逐渐变大,像与凸透镜的距离逐渐变小 C.像逐渐变小,像与凸透镜的距离也逐渐变小 D.像逐渐变小,像与凸透镜的距离逐渐变大 4.如右图在一块玻璃砖内,一束平行光线恰好正对着玻璃内铁饼形 状的空气泡射去,则光束通过空气泡 (A.仍为平行光束; B.变为发散光束; C.变为会聚光束; D.无法确定。 5.如图纸筒A 的一端蒙上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 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一 个简易照相机,观察时应 ( ) A.眼睛应对着B 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 B.应把A 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 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C.应把B 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 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D.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应把B 端向外拉 6.关于实像与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虚像总是放大的,实像总是缩小的 B.虚像总是正立的,实像总是倒立的 C.虚像只能通过眼睛观察,实像通过光屏后也可看到 D.光的反射成虚像,光的折射成实像 7.在光屏上能成等大像的镜子是 ( ) A.只能是平面镜 B.只能是凸透镜 C.凸透镜平面镜都行 D.凸透镜平面镜都不行 8.下列哪一个是凸透镜不能成的像 (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9.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蜡烛远离凸透镜移动一倍焦距后,蜡烛通过凸透镜 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则蜡烛原来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 ( ) A.放大、正立的 B.放大、倒立的; a b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2

授课教案 授课标题 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一轮复习 2 学习目标 1. 实验探究出凸透镜成各种像时物距、 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从而找出成像 规律。 2.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相关应用。 3. 知道照相机、眼睛的成像原理;知道近视眼、远视眼(老光眼)的成 像特点和产生原因;知道用凹透镜或凸透镜对近视眼、 远视眼的矫正原理。 4. 了解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重点难点 寻找双基漏洞,并记录和制定解决办法 【基础自测】 1. 为了研究凸透镜成各种不同的像时,有什么规律,我们需要了解几个知识点: 物距(U ): 像距(V ): 实像:能在 虚像: 2. 凸透镜成像时,什么时候像和物体在透镜两恻? 么时候像和物体在透镜同侧?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将如何变化? 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凸透镜成像时,成缩小实像与放大实像的分界点在物距为凸透镜的 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在物距为凸透镜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处。 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时, 小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 在光屏上都无法观察到像, 你认 为可能原因有哪些? 6. 照相机成像性质是_ 的像的性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 7. 人眼是靠调节 _________ 靠调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近视眼的成因是_ 远视眼的成因是 ________________ 9. 视觉暂留的原因是_ 10. 望远镜有 _____________ 11. 显微镜物镜是 ________ 镜是 ________ 透镜,成 _________ 【互动突破】 一、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 例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 9个红色的发光二 极管按“F ”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 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 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 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 误的是( ) 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读出物距和像距 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2) 光源“F ”放在15cm 处,其大小如图乙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 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 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下图中的( ________上呈现的像,它是由实际光线 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光线的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而成的。 会聚而成,只能用眼睛观察到。 。什 。像距与焦距间有什 处; ,物距的范围是 ,人眼成 ____________________ 来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像的, 照相机是 获得远近不同物体在胶片上的清晰的像的。 _____ ,矫正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的方法是 两种。 禾廿 透镜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像,相当于 ______________ 的像,相当于 又 10cm, 例1甲图 1 1'111||1 ldipillll|ll III!I'll 40 M M 10 0 10 20 30 nm A. B. C. D. A H 匕 例1乙图

5.1 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练习题(带答案)

第一节透镜提高训练 知识点:透镜的焦点 1.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2cm时,甲、乙、丙三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f甲、f乙、f丙的 大小关系为() A.f甲>f乙>f丙B.f乙>f丙>f甲 C.f乙>f甲>f丙D.f丙>f乙>f甲 2.如图是宇航员王亚平太空授课时的一个镜头,若她的脸离水球球心的距离是30cm,则该水球的焦距 可能是() A.8cm B.15cm C.20cm D.40cm 3.如图,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A.B.C.D. 4.(2014?盐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A.一定小于l B.一定等于l C.一定大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5.取一个大烧杯,里面充以烟雾,倒扣在桌上,用手电筒射出一平行光,要使射入杯中的光束发散,应 在杯底放置的器材是() A.平板玻璃B.平面镜C.凹透镜D.凸透镜 知识点:透镜类型 6.如图是四个透镜实物图,属于凹透镜的是() A.B.C.D. 7.如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 A.a B.b、d C.c D.a、b、c、d 8.如图是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 A.凸面镜B.凹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 9.如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 A.B.C.D. 10.两个完全相同的凸透镜L1、L2如图放置,其中AO1=O1B=BO2,过A点的一条光线经L1折射后按如图方向到达L2,则关于该光线再经L2折射后的去向,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完整版)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 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二、透镜 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 方向不改变。

焦点(F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 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 典型光路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F 分虚实,2f 大小,实倒虚正, 具体见下表: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B卷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闯关测试 ★拓展提高(B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某一透明物质的表面上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若入射光线与它们的分界面成38°角,且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垂直,则反射角为,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是。 2.将一厚玻璃放在一枝铅笔上,斜着看上去铅笔似乎折成了 三段,如图B4-1所示,这种“一笔三折”的现象是由于光 的造成的。 3.清晨,草地或树木上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 是露珠产生镜功能的结果,形成了图B4-1 像. 4.如图B4-2所示,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削冰令圆, 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 制成镜.要得火,应把“艾”放在镜的 位置.例如就是应用这种镜的一种仪器。 5.摄影师在给某班照集体像后,又给一名同学照半身像.那 么,应照相机镜头和这个同学的距离. (选填“减小”或“增大”)图B4-2 6.如图B4-3所示,人的眼睛是靠调节晶状体的平凸程度改变而获得清晰的像,眼睛中的晶状体相当于,眼球后部的视网膜相当 于。 图B4-3 图B4-4 7.小华参观展览会,在一个小展室里可见一个女导游在介绍商品,如图B4-4所示.试着与她握手,却发现是一个虚拟导游.可望而不可即.后来他发现这个女导游只

是在一个玻璃屏风后倒立的电视机屏幕上经过处理的一个形象而已.则这个玻璃 屏风是镜,这个虚拟导游是像(选填“虚”或“实”),电 视机屏幕与玻璃屏风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 8.天文爱好者可以用开普勒望远镜来观察行星和月球,这种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镜。当被观察到的物体在物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时,物体成一个 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实”或“虚”),然后这个像再经过目镜(选填“放大”或“缩小”),观察者就能看清楚较 远处的物体,这就是望远镜。通过这种望远镜所看到的物体是的(选填 “倒立”或“正立”)。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9.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数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做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所成的像是() A、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C、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0、下列物理现象中:①老人用放大镜看书;②在岸上看水中的鱼;③太阳灶烧水; ④水中的筷子变弯.其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在放映幻灯片时,要使得银幕上的像更大一些,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使幻灯机靠近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大 B、使幻灯机远离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大 C、使幻灯机靠近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小 D、使幻灯机远离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小 12.有A、B、C三块凸透镜,现用这三块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记录如下: ) A、f A>f B>fc B、fc>f A>f B C、f A<f B<fc D、f B<fc<f A 13.站在物理学角度,请选出下面诗词中有关带点词句的正确解释()“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清澈的湘江,江水显得浅而见底,水天相映,嬉游的鱼儿,却似在蓝天中飞翔一般 A、湘江水本来就浅,这是一种写实 B、这是光的反射现象,水底是实像 C、这是光的反射现象,水底是虚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同步练习 1.有媒体报道:在烈日下洗车,水滴所形成的效果会使车身局部产生高温现象,时间长了车漆便会失去光泽.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 水滴相当于平面镜,能使车漆发生反射而失去光泽 B. 水滴相当于凸透镜,能使光聚在车身的局部产生高温 C. 水滴相当于凹透镜,能使光聚在车身的局部产生高温 D. 水滴相当于凸透镜,能发散光使车身的局部产生高温 2.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正立、缩小的像。由此可以判断,此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A. 凸透镜 B. 凹透镜 C. 三棱镜 D. 玻璃砖 3.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用透明冰块磨制成一个光学器件,却可以取火.这块用冰磨制成的光学器件相当于下面的() 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D.近视眼眼睛片 4.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会聚到一点 B.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变 C.放在凹透镜焦点上的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D.凸透镜有两个虚焦点,凹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5.如图所示,AC为入射光线,CB为折射光线,且AO<OB.已知AO=10cm,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f=10cm B.f=5cm C.f=8cm D.f=12cm 6.如图所示,在虚线框内有一光学元件,请根据光路确定元件类型(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凸面镜 7.如图所示的两个透镜() A. 都是向右凸出的,都是凸透镜 B. 都是向右凹进的,都是凹透镜 C. a是凸透镜,b是凹透镜 D. b是凸透镜,a是凹透镜 8.小明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可能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9.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________,由________叫焦距,焦距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的凸透镜使光线偏折的能力越强. 10.如图所示是两束激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乙两透镜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甲透镜是________透镜,乙透镜是________透镜. 11.如图所示的六个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有,属于凹透镜有。 12.现在,很多居民家的房门上都安装了“猫眼”,这样不用开门就能看清来访者是谁。

(物理)物理透镜及其应用专项

(物理)物理透镜及其应用专项 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 1.学完光学后,小明对知识做了如下梳理,其中连线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故A正确; B、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可用于夜视仪等;紫外线具有化学效应,可用来消毒、杀菌,故B 错误; C、老花眼是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来矫正;近视眼是利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来矫正,故C 错误; D、平面镜能成虚像,不能成实像;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凹透镜可以成虚像,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结合选项的知识梳理中的内容,对照所掌握的具体知识,逐一做出判断即可.2.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拍摄的武汉长江大桥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要想使桥的像小一些,小明应离桥远一些再拍摄 B. 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 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 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A 【解析】【解答】A. 要使底片上桥的像变小,物距要增大,所以马亮离桥要远一些。A符合题意。 B. 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 C. 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 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照相机: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 幻灯机:原理、成倒立、放大的实像,f

3.当烛焰、透镜、光屏三者在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则下列光学器件正常使用时,与这个烛焰成像特点相同的是() A. 放大镜 B. 照相机 C. 监控摄像头 D. 投影仪【答案】 D 【解析】【解答】由图示可知,此时的物距是小于像距的,所以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应是投影仪, 故答案为:D。 【分析】 物体位置像的位置像的大小像的性质应用举例 u>2f f< v <2f像、物异侧缩小倒立实像照相机 u=2f v =2f像、物异侧等大倒立实像测焦距 f2f像、物异侧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投影仪 中画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保持透镜不动,向左移动蜡烛,需要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B. 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只移动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 C. 保持透镜不动,将蜡烛移到5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 D. 保持蜡烛不动,将透镜换成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光屏要向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实像【答案】 B 【解析】【解答】图中凸透镜成像时,根据图中位置可得像距小于物距,此时成倒立、缩小实像,若保持透镜不动,向左移动蜡烛,则物距增大,此时像距应该减小,故需要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A选项说法错误;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只移动透镜,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原来成倒立、缩小实像,移动后可得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B说法正确;若保持透镜不动,根据原物距和像距位置,可判断此时物距小于焦距,此时应该成一个放大、正立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C说法错误;若保持蜡烛不动,将透镜换成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即会聚能力更强,则光屏要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实像,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苏科版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提纲及练习题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纲要 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时,在水平桌面上依次放、和 ,这样做的目的是 并使它们在同一直线上,且它们的中心在使。 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3、一倍焦距分__________ :即u=f是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界点。 4、二倍焦距分__________ :即u= 2 f是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界点。 5、实像与虚像:由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称为_______ 像;反之,则称为虚像。且 ____ 像都是倒立的,而____ 像都是正立的。 6、像与物变化关系:(成实像) 物______ 像_____ 像变大,物______ 像______ 像变小;像和物______ 方向移动。 7、在实验中若发现无论光屏如何移动,均无法在光屏上得到像,原因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若在实验中用纸遮挡凸透镜一部分,或凸透镜不小心损坏了一部分,则像有什么变 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在实验中如果时间长了,蜡烛烧短,则像向光屏方移动(上/下)。像与物体移动 方向相________ (同/反)。 10、像的放大”与变大”或缩小”与变小”的区别: 若物体放在凸透镜 1.5倍焦距的地方,当它沿透镜主轴向2倍焦距的地方移动时,像虽然 变______ ,但像仍比物________ 。即是 ________ 的。 若物体放在凸透镜3倍焦距的地方,当它沿透镜主轴向2倍焦距的地方移动时,像虽然是变的,但像仍比物____________ 。即是_________ 的。 11、误区: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实际上就是一个透镜,只是利用了物体 在____________ 成放大的虚像这一原理。放大镜也可以成____________ 的像。 12、请你概括出光的折射规律: 凸透镜成像自主练习作业 一、选择题

初二物理单元知识点整理-透镜及其应用

透镜及其应用 凸透镜凹透镜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实物形状 主光轴和 光心 透镜上通过球心的直线CC'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 每个透镜主轴上都有一个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光心。 对光线作 用及光路 图 凸透镜对光有汇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光线透过透镜折射,折射光线传播方向比入射 光线的传播方向更靠近主光轴。 光线通过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传播方向比原入射 光线的传播方向更远离主光轴。 特殊光线 焦点和焦 距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 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表示。 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发散,这些发散光线 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不是 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叫做虚焦点,也用F表示。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凹透镜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凸透镜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实焦点,同一透镜 两侧的焦距相等。 凹透镜有两个相互对称的虚焦点,同一透镜两侧的 焦距相等。 焦距与会 聚能力的 关系 凸透镜焦距的大小表示其会聚能力的强弱, 焦距越小,会聚能力越强。 凹透镜焦距的大小表示其发散能力的强弱,焦距越 小,发散能力越强。 同种光学材料制成的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 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 会聚能力越强。 同种光学材料制成的凹透镜表面的凹陷程度决定了 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凹,焦距越短,发散能力越 强。 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每个凹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用凸透镜正对太阳,调整凸透镜到纸的距离,使纸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那么这个光斑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关于两种透镜三条特殊的光线: 1、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 A.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透镜折射过焦点 B.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C、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 2、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 A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B、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C、射向对侧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_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3×3分=39分) 1. 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线通过凹透镜一定不会相交 B. 光线通过凸透镜一定能会聚于一点 C. 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D. 一个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2. 下列四种光学器件成像情况正确的是( ) A.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B. 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C.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3. 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实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 看到实像时有光进入人眼,看到虚像时没有光进入人眼 C. 实像是缩小或放大的,虚像都是放大的 D. 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4. 小丽同学拍了一张1寸登记相后,又想拍一张2寸的登记相,摄影师应该采取的办法是( ) A. 靠近小丽,同时镜头往前伸 B. 靠近小丽,同时镜头往后缩 C. 远离小丽,同时镜头往前伸 D. 远离小丽,同时镜头往后缩 5. 小阳同学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观察到在距凸透镜20cm 处的光屏上呈现一个放大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 5cm B. 10cm C. 15cm D. 25cm 6. 在凸透镜成像中,若得到一个与物体在镜同侧的像,则这个像一定是( ) A. 缩小、正立的虚像 B. 放大、正立的虚像 C. 缩小、倒立的实像 D. 放大、倒立的实像 7. 如图所示,小刚同学手握放大镜,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则看到的( ) A. 只能是正立放大的像 B. 只能是倒立缩小的像 C. 7题图 8. 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右侧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 ,由此可以判断左侧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u 所在的范围是( ) A. u <f B. f <u <2f C. u =2f D. u >2f 9. 小明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 ) A. 一定小于8cm B. 一定大于20cm C. 一定在8cm 到10cm 之间 D. 一定在10cm 到16cm 之间 10. 当物体距凸透镜8cm 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 ,则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 是( ) A. f <2cm B. 2cm <f <4cm C. 4cm <f <5cm D. 5cm <f <8cm 11. 下列图中,表示的是近视眼形成原因的是( ) 12. 用显微镜和普通天文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如果还没注意过,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光学知识判断,关于像的正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B.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C.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D.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13. 如图所示,小强同学用两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前一后放在眼前观察远处的物体,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只放大镜对物体进行了两次放大 B. 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台显微镜 C. 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架望远镜 D. 将两只放大镜的位置对换后,观察同一物体的大小是相同的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14. 同学们在讨论“如何在野外生存”的问题时,提出:在野外如果没有火种,怎么生火取暖呢?一位同学想出了一个“削冰取火”的办法,你认为“削冰”就是把冰制成 ;“取火”应把要点燃的物体放在其 位置。 15. 有下列几种常见的镜子:A. 平面镜,B. 凹面镜,C. 凸面镜,D. 凸透镜,E. 凹透 镜。其中发生光的反射的是 ;发生光的折射是 ;能会聚光的是 ;能发散光的是 。(填字母代号) 16. 小刚同学用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做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保持 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20cm 刻度线处,再移动光 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 的实像。 (2)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35cm 刻度线处,再移动 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 的实像。 (3)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42cm 刻度线处,小刚从凸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 、 的 像。 17. 甲、乙两个同学都是近视眼,甲视力0.4,乙视力0.8。则通常情况下, (选填“甲”或“乙”)眼睛的晶状体更厚;他们要矫正视力, 配戴的近视眼镜度数更高,透镜的焦距更 。 18. 正常眼睛的远点在 ,近点大约在 处;明视距离大约是 。 19. 为了得到更加清晰的天体照片,哈勃空间望远镜安置在 外,以避免 干扰。 20. 人眼看同一个物体,会出现“远小近大”的现象,这和物体与人 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有关,如图所示。同一个物体离人眼越远时, 视角越 。当人离不同大小的物体一样远时,视角也会不同, 物体越大,则视角越 。(选填“大”或“小”) 9题图

2020年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专题复习(带答案)

2020年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专题复习 (名师精选试题+解析答案,值得下载)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2018四川自贡)关于凸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成的像都是实像 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投影仪中的投影片放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D.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答案:D 解析: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所以,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故B错误;投影仪是根据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 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工作的,所以,投影仪中的投影片应放在镜头的 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C错误;远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之后,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可使光线提前会聚,故D正确。 2.(2017广东广州)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小红画了图 中的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红画的光路是正确的 B.透镜成的是虚像 C.透镜的焦距小于10 cm D.透镜的焦距大于20 cm 答案:C 解析:从图象分析,蜡烛在二倍焦距之外,成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u>2f,即 20cm>2f,f<10cm。故选项C正确。 3.(2017山东枣庄)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大 B.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小 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答案:A 解析: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f时,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且物距越小,像距越大,成的像也越大(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概况为:物近像远像变大);所以将蜡烛从二倍焦距外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的过程中,像距逐渐变大,像也逐渐变大。故选项A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