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课练14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课练14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课练14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课练14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狂刷小题夯基础]———

练基础小题

上海市某区原大菜市场建设于1991年,蔬菜年交易量约40万吨、肉类产品年交易量达100万吨以上,以批零同售、价格优惠著称。2013年3月1日,该大菜市场关闭,原商户大都分散到该大菜市场周边的7个标准化菜市场。如图为原大菜市场及周边地区简图,图中数据为各标准化菜市场与附近小区的距离(单位:米)。读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商业用地B.居住用地

C.工业用地D.绿化用地

2.原大菜市场关闭的原因最可能是()

A.经营不善,亏损较严重

B.基础设施简陋,影响生活环境

C.市场饱和,竞争力下降

D.建设标准市场,增加市政收入

3.标准化菜市场分散经营最主要的好处是()

A.更接近消费者B.降低运输成本

C.降低商品价格D.增加销售收入

如图为纽约市曼哈顿区昼夜人口密度差异图。据此完成4~5题。

4.造成该区昼夜人口密度差异的原因有()

①通勤交通发展②高层建筑出现③追求生活质量④互联网的兴起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关于城市功能分区判断正确的是()

A.甲为休憩区B.乙为住宅区

C.丙为商业区D.丁为工业区

法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在欧盟国家中较为典型。历史上,法国长期高度中央集权,巴黎一直是其政治中心。法国的人口、生产、服务活动高度集聚于巴黎,大巴黎地区人口数量为第二大城市里昂的7倍以上。20世纪60年代,法国选择了若干边缘城市集聚区建立“平衡城市”,阻滞人口和产业向巴黎集中,以消除巴黎与其他地区之间发展的高度不平衡问题。读法国“平衡城市”影响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

6.法国人口高度集聚于巴黎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资源C.交通D.政治

7.法国建立“平衡城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持边缘城市集聚区

的()

A.服务门槛B.服务种类

C.服务等级D.服务范围

8.“平衡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优化法国城市的()

A.空间结构B.规模结构

C.产业协作D.城市化进程

练高考小题

[2019·全国卷Ⅱ]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第9题。

9.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A.海港规模大B.沿长江分布

C.集聚长江口D.行政等级较高

[2019·北京卷]右图示意某地商业和农业地租水平。读图,据此完成第10题。

10.该图体现()

A.两种用地类型呈交错分布

B.两种地租变化率的差异小

C.商业用地向郊区持续扩展

D.农业用地受到政策的保护

[2014·山东卷]右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据此完成11~12题。

11.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

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12.该城市规模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A.①处和③处B.①处和④处

C.②处和③处D.②处和④处

[2019·浙江4月选考]下表为2017年我国上海、浙江、陕西和新疆四省(区、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比重表(单位:%)。据此完成13~14题。

土地利用类型

省(区、市)

农业用地

建设用

未利用土地及

其他

其他农

用地

3.

1

6.

5

21

.4

0 1.0 68.0

18

.8

62

.7

0 0 12.5 6.0

19

.4

59

.7

10

.5

0.6 4.7 5.1

23

.3

9.

4

0 5.3 37.5 24.5

A.新疆B.上海C.浙江D.陕西

14.乙、丙两省(区、市)建设用地比重差异大的主要因素有()

①人口密度差异②矿产资源开发程度③经济发展水平④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练模拟小题

[2020·湘赣十四校联考]商丘古称归德府,又称为睢

阳,因位于睢水(睢水,北通黄河,南接淮河。今已消失)之北而得名。1502年归德府故城被洪水淹没,1511年在故城北部兴建新城(即为今日之归德内城),并在距城500 m多的距离处修建了护城堤。明末(1639年)因战乱频发,大量难民涌入归德府城避难。大部分难民只能

滞留在护城堤与内城之间,明政府于是将护城堤改造成为外郭城墙。民国时期内城的四个城门附近,由于便利的交通条件,形成了独立的关厢区(建成区),其中北门、东门、西门的关厢规模较大,南门外规模较小。据此完成15~17题。

15.商丘古城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和古城外护城堤的主要功能分别是()

A.矿产和抗旱B.交通和防洪

C.气候和军事D.地形和交通

16.民国时期四个城门处形成关厢,而南门规模最小,其原因可能是南门外()

A.湖泊较多B.气候恶劣

C.交通不便D.地势崎岖

17.2012年商丘市内城的护城河被系统改造,南门外的护城河被扩大成两个巨大的人工湖,其对商丘城市的影响是()

A.增加城市内涝风险B.增加居民出行成本

C.加强城市热岛效应D.加强城市雨岛效应

[2020·河北衡水三测]城市常住人口不等同于户籍人口,如图为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较图。据此完成18~20题。

18.导致两类城镇化率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A.城市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大

B.进城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

C.城市商品房价格的不断上涨

D.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缩小

19.缩小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将有益于()

A.抑制城市房价上涨

B.增加城市居民的就业机会

C.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D.提高更多人口的公共服务待遇

20.自2014年开始,两类城镇化率差异呈减小趋势,其原因可能是()

A.回乡再就业等政策实施B.城镇内就业机会减少

C.农村人均耕地增多D.户籍管理趋严

[2020·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模拟]住房供需匹配度是指年均住房需求面积预测值与平均住房供给面积预测值的比值。如图示意我国华北地区自2018年开始未来五年年均住房供需匹配度。据此完成21~22题。

21.未来五年住房供需关系失衡最严重的城市是()

A.鄂尔多斯B.邯郸

C.包头D.石家庄

22.与住房供需匹配度无关的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B.城镇人口迁入

C.拆除改造需求D.住房建设收益

———[综合测评提能力]———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20·新疆一模]2020年某楼盘在抖音上迅速走红。它采用超大阳台设计,阳台统一规划常绿植被,号称“空中花园,垂直森林”。如图为该楼盘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楼盘最可能位于()

A.西宁B.成都

C.北京D.乌鲁木齐

2.此类建筑模式可以()

①减轻热岛效应影响②增加地表水的下渗

③改善城市大气环境④增大城市风力强度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2020·河北石家庄一模]意大利西西里岛小镇桑布卡曾被评为“2016年全意大利最美小镇”。2019年2月,桑布卡发布1欧元1套房的售房消息,附加条件是新房主必须承诺在3年内翻新所购房屋,且翻新费用不低于1.5万欧元(约11万人民币),并为此支付5 000欧元的保证金。桑布卡的这些房屋虽年久失修,但是消息发布后的数小时内,小镇就收到超过4万封进行咨询的电子邮件,其中不乏来自瑞士、法国和西班牙的咨询者。如图示意桑布卡位置,据此完成3~5题。

3.桑布卡推出“1欧元1套房”的根本原因是当地()

A.房产过剩,大量房屋闲置

B.房屋陈旧,维修资金短缺

C.经济衰退,旅游收入减少

D.人口流失,经济活力下降

4.除房价因素外,桑布卡吸引众多咨询者是因为小镇()

A.物价低廉,翻新费用较低

B.景色优美,田园气息浓郁

C.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

D.濒临海洋,气候冬暖夏凉

5.桑布卡为留住购房者定居需进一步采取的措施是()

A.改善生活条件,发展特色产业

B.修葺陈旧房屋,保持历史风貌

C.扩大旅游宣传,提升品牌形象

D.加大教育投入,提升科技水平

[2020·广东茂名五校联盟一联]武汉因江得名,依江而兴。“两江交汇、三镇鼎立”是武汉特有的城市格局,但缺乏代表城市形象的规模化亮点区块。2017年7月17日,武汉市政府确定长江新城项目落户湖泊环绕、开发程度低的谌家矶,包含有“长江绿谷”之称的武湖等区块。如图为长江新城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

6.将长江新城定位为“高效高新产业集聚的创新名城”,其主要区位优势是()

A.科技发达,产业基础好

B.交通便利,生态环境好

C.政策扶持,劳动力充足

D.地价低,设施完善

7.未来武汉将四镇隔江鼎立,功能分工上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其好处主要是()

A.避免同质竞争,便于协作

B.提高城市等级,扩大服务范围

C.分散城市职能,降低服务范围

D.扩大城市规模,优化城市区位

8.长江新城地址敲定后,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

A.热岛效应减弱

B.内涝发生概率下降

C.地下水位下降

D.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加

[2020·安徽重点中学联考]汉正街位于武汉市繁华地带、长江和汉

水交汇处,是“古汉口之正街”,其繁荣发展的历史始于明朝成化年间的汉水改道,继而帆船集结、商贸始盛、街巷建立、集镇形成,被誉为“天下第一街”。20世纪初,汉正街演变成小商品市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汉正街小商品市场曾一度停歇,直到1979年才重新恢复小商品批发、零售市场,个体私营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到21世纪初,汉正街已位居全国十大小商品批发市场前列,但“现场、现货、现金”的传统交易模式带来了严重的交通拥堵、市容脏乱等问题。2011年,汉正街开始全面整治,准备转型为文化旅游商务区,而原来的商户和物流则搬迁至黄陂区的汉口北市场。据此完成9~11题。

9.早期汉正街商铺多沿河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市场B.交通

C.货源D.税收

10.20世纪后期,汉正街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力廉价B.地理位置优越

C.市场需求扩大D.国家政策支持

11.武汉市对汉正街市场进行整体搬迁改造的主要目的是() A.改变用地功能B.根除城市问题

C.提升城市形象D.扩大市民就业

二、综合题(共46分)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2分)

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土地利用情况,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铁路对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1)该城市乙、丙两区域土地利用方式都为商业用地,根据位置差异推测其经营活动方式的差异。(8分)

(2)举例说明甲区域适合布局的工业类型,并说出原因。(8分)

(3)简述铁路线对该城市的不利影响。(6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其主要包括保定市的雄县、容城、安新3县。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尊重城市建设规律、解决“大城市病”的关键一招,是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首选之地,是创新区域发展路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的点睛之笔。雄安新区将建设成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

(1)分析国家设立雄安新区的主要原因。(4分)

(2)分析雄安新区选址于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的主要原因。(8分)

(3)在雄安新区规划中,分析为建设生态城市需要采取的措施。(8分)

(4)简述雄安新区的建设对保定的不利影响。(4分)

课练14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狂刷小题夯基础]

1~3.答案:1.B 2.B 3.A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判断。读图可知,该区域除了菜市场以外,有很多居民小区,由此判断不太可能是商业用地、绿化用地,最有可能是居住用地,图中也没有任何信息反映出其与工业用地有关,因此判断B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城市布局问题。由材料可知,该地市场广阔,销售量很大,不会亏损严重且市场没有饱和。从材料中可知,原大菜市场分散成7个标准化菜市场,然后读图,这7个标准化菜市场与各居民小区相邻,肯定更方便了人们日常生活,而不是为了增加市政收入。故选B。第3题,本题考查城市布局的影响。由上题分析可知,分散经营更接近居民小区,也就是消费者,因此A项正确。分散经营减少了居民买菜的运输成本,未必减少了商户的运输成本,更不可能会降低商品价格,相反,标准化之后,反而可能会提高商品价格,B、C错误;市场是固定的,分散经营没有扩大市场,且可能提高经营成本,因此不一定会增加销售收入,D 项排除。

4~5.答案:4.A 5.A

解析:第4题,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曼哈顿区是纽约的中心商务区,商业活动繁荣。伴随通勤交通发展,白天人们在此上班,晚上去其他地区休息,因此造成了人口密度昼夜差异很大,①对。高层建

筑出现,可以容纳更多人在此上班,因此加大了区内人口密度,②对。该区域内生活成本太高,为了追求生活质量,人们一般选择工作地和居住地分离,③对。与互联网的兴起无关,④错。A对,B、C、D错。第5题,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根据上题分析,白天人口密度大的多为商业区,而晚上密度大的则应该为住宅区。两图对照可知,甲地区人口密度在白天和夜晚均较小,变化也小,可能是休憩区,A对。乙夜晚人口密度没有增加,不是住宅区,B错。丙白天人口密度小,不是商业区,C错。丁白天人口密度很小,不是工业区,D错。

6~8.答案:6.D7.D8.B

解析:第6题,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巴黎是法国的首都,是法国的政治中心,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以及经济发达程度较高,因此吸引大量的人口迁入,故答案选D。巴黎在地形、资源、交通方面没有特别的优势。

关键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找到巴黎特有的区位优势。

第7题,本题考查城市等级体系。据材料,法国建立“平衡城市”,阻滞人口和产业向巴黎集中,以消除巴黎与其他地区之间发展的高度不平衡问题,可见主要目的是维持边缘城市集聚区的服务范围。故答案选D。第8题,本题考查城市等级体系。“平衡城市”规划可以将一些产业转移到边缘城市集聚区,通过避免人口过度集中到巴黎,从而优化法国城市的规模结构,形成良好的城市等级体系,故答案选B。空间结构是城市内部功能区的布局,该规划并未涉及,A错。分散了产业,不利于产业协作,C错。该规划也不是针对城市化进程的,D 错。

9.答案:D

解析:从图1可知,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I型的城市主要有上海、南京、合肥、苏州、杭州、宁波;这些城市中上海、南京、合肥、杭州是该区域省级行政中心,行政等级较高,D项正确;上述城市只有上海、杭州、宁波等城市是海港城市,多数城市不处于沿海,A项错误;上述城市中位于长江沿岸的是南京、苏州、上海,B、C项错误。

10.答案:D

解析:本题利用城市商业和农业地租水平变化考查城市用地分布及影响因素;通过变化图材料的分析及地租水平这一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采用较少见的农业用地地租的变化体现了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结合图示信息探讨现实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由图可知,农业用地地租比商业用地地租低,但在城市边缘、郊区仍有大量农业用地分布,应是受政策保护的结果,D项正确;商业用地一般分布于城市中心附近,农业用地分布于城郊,且两种用地地租差异很大,不会交错分布,A项错误;图中两条线的斜率差异较大,表示其变化率差异大,B项错误;商业用地有向郊区扩展的趋势,但不会持续扩展,C项错误。

11~12.答案:11.B12.A

解析:第11题,组团式城市布局分散了城市功能区,且穿插布局绿地,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但是会增加各区的距离、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弱化各区之间的联系。故选B项。第12题,物流园区要靠近交通便利的高速公路出入口;化工园区要布局在盛行风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和城区河流的下游河段,以便减少对城区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从等高线分布可见,图示区域河流总体由东向西流;从风频玫瑰图可见,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是西北方向,因此分别选①和③。故选A项。

13~14.答案:13.A14.B

解析:第13题,本题主要考查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区差异。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少雨,戈壁、沙漠(属于未利用土地)面积广阔,占比应远高于上海、浙江和陕西等省(区、市),甲的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及其他的比重最高,符合新疆的土地构成特点,A正确。第14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土地利用结构的因素。上海城市化水平是四个省级行政区中最高的,因而其建设用地占比最高,丁为上海;乙建设用地的比重明显高于丙,说明其城市化水平高于丙,故乙为浙江,丙为陕西。与陕西相比,浙江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建设用地比重高,①③正确;矿产资源开发程度和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并不是影响乙、丙两省建设用地面积的主要因素,②④错误。

15~17.答案:15.B16.A17.D

解析:第15题,本题考查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从材料可知,商丘位于几条河流的交汇处附近,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交通,不是矿产、气候、地形;材料明确指出古城被洪水淹没,修新城后在外修护城堤,因此其主要功能是防洪,不是交通、军事,护城堤也不能抗旱。答案为B。

关键点拨:注意题目问的是商丘“古城”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从材料可知,古时商丘因位于睢水之北又称睢阳,说明其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水运便利,睢水今已消失,水运已不再便利,但商丘市城市规模还在进一步扩大,说明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可能是不一样的。

第16题,本题考查影响城市功能区分布的区位因素。由图可知,南门外有众多的湖泊,因此限制了关厢的发展,A正确。区域范围太小,气候条件变化不大,B错误。湖泊众多可能会导致交通不便,但这并不是主要原因,最核心的是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C错误。城门外看不出地势的情况,D错误。第17题,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湖泊具有减少昼夜温差,增加降水,蓄水防洪的作用,两个巨大的人工湖建在南门外,对居民出行成本影响小,B错。湖泊雨季蓄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城市内涝,蓄水后会缓解城市热岛效应,A、C错误。湖泊蓄水后下垫面水域扩大,蒸发水汽量增加,城市雨岛效应增强,城市降水增多,D对。

18~20.答案:18.B19.D20.A

解析:第18题,本题考查城市化。图中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明显高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这些人员虽成为城镇的常住居民却没有当地户口,B正确;A、C、D并非直接原因。第19题,本题考查城市化的意义。由于没有当地户籍,进城务工人员不能享受同等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实质性城镇化福利,缩小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也就是非城镇户籍人口得以落户,从而享受城镇居民的待遇,将有益于提高更多人口的公共服务待遇,D正确。更多的人口落户,

可能意味着更多的住房需求,房价甚至会进一步上涨,A错。也意味着更多的劳动者需要工作,加重就业困难,B错。政府要解决更多人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财政负担会加重,C错。

关键点拨: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缩小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的办法是让外来人口取得当地户籍,不是强制没有户籍的外来人口返回原籍。我国北京、上海等很多超大城市都推行了积分落户政策,逐步解决外来人口的户籍问题。

第20题,本题考查城市化的动力。两类城镇化率差异减小,说明进城务工人员减少,而回乡再就业等政策实施可以导致进城务工人员数量相对降低,A正确。城镇化率依然在增加,说明城镇内就业机会并没有减少,B错。由于农村人口增多,农村人均耕地不可能增多,C 错。目前我国户籍管理还是有利于人员流动的,并没有趋严,D错。

21~22.答案:21.A22.D

解析:第21题,本题考查城市化问题中的住房问题。根据材料,住房供需匹配度是指年均住房需求面积预测值与平均住房供给面积预测值的比值,数值越接近1,表示匹配度越高。根据图例,未来五年住房供需关系失衡最严重的城市是鄂尔多斯,住房匹配度约0~0.2,A 对。邯郸、包头、石家庄对应数值较大,失衡程度较轻,B、C、D错。故选A。第22题,本题考查城市化问题中的住房问题。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越高,对住房的需求越大,A项不符合题意。城镇人口迁入也会刺激对住房的需求,B项不符合题意。拆除改造的住房越多,就越影响住房供应,进而影响到住房供需匹配度,C项不符合题意。城市住房供需决定住房建设收益,住房建设收益的高低不会影响到城市住房供需。D项符合题意。

[综合测评提能力]

1~2.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气候特征。材料中强调“阳台统一规划常绿植被”,对应城市为亚热带、热带湿润气候比较合理,

成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符合要求;西宁是高原山地气候、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乌鲁木齐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不符合要求,答案选B。第2题,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该楼盘增加了绿地面积,有利于减轻热岛效应影响,增加大气湿度,调节气温,吸尘滞尘,改善城市大气环境,①③对,故C项正确。该绿地建在空中阳台上,不能增加地表水的下渗;阳台绿地也会增大摩擦力,削弱城市风力强度,②④错误。

3~5.答案:3.D 4.B 5.A

解析:第3题,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可知,以1欧元1套售出的这些房屋处于空置状态,年久失修,说明当地政府售房的根本原因是试图解决由于人口流失,经济活力下降带来的问题,答案为D。A、B项是直接原因。2016年还被评为全意大利最美小镇,没有证据表明当地经济已衰退,C错。第4题,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可知,当地被评为2016年全意大利最美小镇,景色优美,远离城市,田园气息浓郁,B项正确。翻新费用、保证金并不低,A错。据图可知,当地远离城市,交通并不便利,房屋年久失修,基础设施不完善,C错。虽濒临海洋,但属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D错。第5题,本题考查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让购房者安居乐业,才能留住购房者,因此改善生活条件,发展特色产业是可行措施,A项正确。由材料可知,修葺房屋是要求购房者做的,B错。当地品牌形象已经很好,C错。当地的购房者多以养老或从事旅游为主要目的,加大教育投入主要是针对青少年,D错。

6~8.答案:6.B7.A8.C

解析:第6题,本题考查城市区位因素。由材料可知,长江新城位于湖泊环绕(生态环境好)、开发程度低(可利用土地面积较广,但设施不完善、产业基础差,劳动力不足)的谌家矶,且有高速、高铁及水运等,交通运输便利,故选B。第7题,本题考查城市等级体系。武汉四镇隔江鼎立,功能分工明确,是为了避免同质竞争,便于协作,对于城市等级没有影响,也不影响服务范围,没有扩大城市规模,故

选A。第8题,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长江新城地址敲定后,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热岛效应增强,内涝发生概率增加,地下水水位下降,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故选C。

9~11.答案:9.B10.D11.C

解析:第9题,本题考查城市区位。汉正街位于长江和汉水交汇处,早期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水运,商铺沿河分布,接近码头,可以降低运费,扩大货源。汉正街商铺的主要销售市场并不限于本地;根据材料可知,沿河商铺的形成并不受税收的影响。第10题,本题考查城市产业发展。1978年改革开放,1979年汉正街恢复小商品批发、零售市场,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故20世纪后期汉正街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的支持。第11题,本题考查产业发展及其问题。由于汉正街商业活动采用传统交易模式,出现了严重的交通拥堵、市容脏乱等问题,为了缓解这些问题,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武汉市对汉正街市场进行整体搬迁改造。

12.答案:(1)乙区域位于市中心,市内交通通达度高,人流量大,商业活动以零售为主;丙区域位于城市环路和向外联系的干道沿线,交通便利,商业活动以批发为主。

(2)服装、鞋帽等基本无污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位于居民区,能满足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节省工人上下班时间,减轻城市交通压力;对城市环境污染小。

或小型汽修厂。占地少,靠近市场,居民修车方便,利润较高,对城市干扰和污染小。或高新技术产业。占地少,对城市干扰少,利润高。(其他答案叙述合理也可)

(3)铁路线穿过市区,严重干扰市区交通;交通噪声影响铁路沿线居民的生活;铁路线对其两侧城市发展有明显阻隔作用。

解析:第(1)题,商业网点布局有市场最优和交通最优两种原则。乙区域位于市中心,地租高,所以布局零售业;丙区域位于城市环路和向外联系的干道沿线,交通便利,有利于商品的集散,商业活动以批发为主。第(2)题,甲区域位于居住用地,且靠近市中心,在甲区域内布局的工业,首先要对城市环境污染小;其次是利润高,占地少。第(3)题,铁路线穿过市区,干扰市区交通,并带来噪声污染,对铁路

两侧城市发展有阻隔作用。

13.答案:(1)首都北京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大气环境差(雾霾、沙尘暴天气多);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创新区域发展路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2)地理位置优越;有多条公路、铁路经过,交通便捷;拥有白洋淀,生态环境良好;开发程度低,地价和房价低;产业基础薄弱;人口密度低,建筑少,拆迁量不大。

(3)新区规划采用组团状城市形态;保护好新区的湿地面积,充分发挥白洋淀湿地对城市气候的调节作用;设置好城市通风走廊,降低沙尘暴、雾霾天气的发生频率;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建设好地下排水设施,实现污水和雨水分流,建设好污水处理系统;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减少污染排放。

(4)河北雄安新区主要包括原来保定的雄县、容城、安新3县,使得保定管辖范围缩小,发展空间受到影响,在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地位相对减弱。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规划建设河北雄安新区,是尊重城市

建设规律、解决‘大城市病’的关键一招,是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首选之地,是创新区域发展路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的点睛之笔”可知,建设雄安新区的主要原因是解决北京城市病、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第(2)题,雄安新区选址于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的主要原因可从区位优势、交通便捷程度、生态环境和开发程度四个方面分析。第(3)题,根据材料“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可知,雄安新区在城市规划中需要注意新区城市形态、保护白洋淀湿地、合理布局功能区、建设城市通风廊道和城市排水设施,确定产业发展方向等。第(4)题,雄安新区的建设使得保定管辖范围缩小,发展空间受到影响,在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地位相对减弱。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人版教

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人教版) 【课标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课标解读】 本条“标准”有三个要求,这三个要求在能力要求上具有明显的层次性。①要会分析城 市的空间形态和城市的功能分区(土地利用)两个方面。所谓会“分析”,是指会在城市地 图上,说出城市具有什么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这种分布的特点;②会解释这 种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③会使用实例进行分析说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及其区位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结合实例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城市各功能区的区位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 .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城市功能分区 【教学难点】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教具准备】地理地图册课本插图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具体操作 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图1“香港城市图”: 图1:香港城市图 语言导入:每一座城市都有一个外部轮廓,都有一定的形态。城市为什么是这种形态?城市内部又是什么样的呢? 新课教学 一城市形态 1 概念: 2 类型: 团块状、组 团式、条带 状 1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8第一段内容及图1“香港城市图”,了解城市形态的概 念。 2、指导学生读图2“几种常见的城市形态”(即教材P18图2.1): 图2:几种常见的城市形态 观察比较图2中三幅图的城市形态,描述其外部形态特征,并分析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及其优、缺点,完成下表:

城市形态团块状组团式条带状 特征 影响因素 主要优点 主要缺点 城市举例 承转以上是城市的外部形态,那么走进绚丽多彩的城市内部,它的内部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城市土地 利用和功能 分区 1 城市土地 利用 联系实际,说说本地城市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从而得出,城市土地利用的类型有: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休憩和绿化用地、交通用 地、农业用地等。 其中,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是多数城市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承转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空间和位置的要求不同,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空间和位置的要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使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形成相同 的功能区。 2 城市主要 功能区 1 引导学生读图3“北京市的不同功能区举例”(即教材P19图2.2),说一 说图3中所示的功能区分别以哪种功能为主,并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 图3:北京市的不同功能区举例 2 引导学生读图4“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简图”(即教材P21图2.6):说一说图4 中所示的香港的主要功能区有哪几种。 (香港主要功能区有:商业中心区、住宅区、工业区、混合功能区) 图4“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简图” 3 由图3和图4两幅图可以归纳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是城市中常见的 功能区。 补充说明:城市各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

第九章_城市公共空间

第九章城市公共空间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城市公共空间狭义的概念是指那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城市公共空间的广义概念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及规划设计:城市公共空间由建筑物、道路、广场、绿地与地面环境设施要素构成;城市公共空间除有功能要求外,其数量与城市性质、人口规模有密切关系;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内容多,包括总体布局和具体设计。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在本质上属于城市设计范畴,需要作城市设计,其目的是创造功能良好、城市空间有特色的环境。城市公共空间的重点是城市中心、干道、广场和公共绿地。 一城市中心区的概念Downtown:城市闹市区的俗称,通常指传统的商业中心(Uptown:城市的住宅区和非商业区) CRD:Central Retail District,以商业零售为主 二城市中心区的功能构成:商务职能;信息服务职能;生活服务职能;社会服务职能;专业市场;行政管理职能;居住职能 三城市中心与中心区的历史发展进程:古代城市:城市中心的职能变迁;近代城市:城市中心的快速发展与中心区的形成;现代城市:全球经济条件下中心区的发展 四中心区规划的相关理论: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式;霍伊特的扇形模式;哈里斯与乌尔曼的多核心模式;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学说(1、伯吉斯(W.Burgess)的同心圆模式:美国社会学者伯吉斯于1923年提出了同心圆模式。伯吉斯主要是从居住人口的类型和居住区的类型来进行分析的,他认为是向心、专业化、分离、离心、向心性离心等五种力的作用使城市产生了地域分异。其间,城市各地带不断地侵入和转移,就形成了同心圆式的扩散过程。其缺陷:一是没有考虑各区之间的交叉和城市交通的作用;二是未考虑作为城市主要活力的工业活动布局及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2.霍伊特(H.Hoyt)的扇形模式1936年霍伊特对美国城市的房租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城市住宅布局九种倾向的考察,认为城市土地利用呈扇形格局。霍伊特的模式说明了三个问题:一是城市中心是CBD区;二是低级住宅区与批发、轻工业区交叉、混和;三是各等级住宅区是按区分布而非按距中心的距离分布。在其模式中,城市布局的职能区划已见雏形;而且,城市交通、特别是中心CBD的交通线以及对外交通线对城市布局有很大影响。但该模式似乎把城市工业放在很次要的地位,使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的应用价值大打折扣3.哈里斯与乌尔曼(D.Harris &L.Ulman)多核心模式。奎因在40年代提出,CBD是城市主要中心,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中心,各影响一定的地域范围。哈里斯和乌尔曼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各类城市的地域结构,提出多核心模式。在多核心模式中,城市地价并非从中心到外围呈单纯递减趋势,而是出现几个峰值区:在早期落后的城市阶段,从中心到边缘,地价不断递减,而在多核心时代,除了CBD外,城市还有其他次中心,因此多核心模式更适合现代城市的特征4.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学说。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Walter Christaller)于1933年提出的“中心地学说”是现代城市地理学发展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成果。中心地学说是一种解释区域城镇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式,该学说认为,城市的基本功能是作为其腹地的服务中心,为其腹地提供中心性的商品和服务。由于这些中心性商品和服务依其特性可以分成若干档次,因而城市可按其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档次划分成若干等级,各城市之间构成一个有规则的层次关系。基于均质平原和经济人的假设,克氏提出了三种代表性的空间结构模式:市场原则下的空间模式——K=3体系(即高级中心地的市场区面积是低一级市场区的面积的3倍)、交通原则下的空间模式——K=4体系(即高级中心地的市场区面积是低一级市场区面积的4倍)、行政原则下的空间模式——K=7体系(即高级中心地的市场区面积是低一级市场区面积的7倍)。 五城市中心区的用地结构形态:单核结构形态:中小城市;部分大城市与特大城市;多核结构形态:国际性大都市;历史古城 六城市中心区的职能发展方式:以商业中心为主的发展方式:哈罗新城市中心;商业职能与商务职能混合的发展方式:香港维多利亚湾;以CBD为主的发展方式:纽约曼哈顿岛;哈罗新城市中心;香港维多利亚湾;纽约曼哈顿岛 七城市商业中心规划:城市商业体系的空间分布;城市商业体系的等级类型;城市商业中心的构成与规模;城市商业中心的空间形态;城市商业中心的道路交通组织;城市商业中心的形体环境设计1城市商业体系的空间分布:城市商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机制。商业中心的区位的主要制约因素:商业中心区的位移;商业体系空间分布形态的变形(1)城市商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机制:单一商业中心→城市商业体系;集聚——扩散的生成机制,集聚是为了生存,扩散是为了发展,集聚形成商业中心,扩散导致商业体系的生成与发展。土地市场——政府的调控机制:城市中心土地升级使城市

公开课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导学案完整(有答案)

第二章 第1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了解城市形态的类型 2、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及区位特征(重点) 3、合理布局功能区(难点) 二、城市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______用地、_______用地、住宅用地、农业用地、交通用地等 2、功能区的形成 ______ 效应 3、功能区的特点 (1)无明确的________ (2)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也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4、主要功能区的比较 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形状占地面积小,呈点状 或___状城市中最为________的 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集聚成片 区位特征接近消费者,多位于交通便捷的地段(CBD特点:建筑物_____、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____) 低 级 位于内城、工业区 附近;与低地、工 业区相联系 ①不断向市区外 缘移动; ②趋于交通干线 两侧分布 高 级 城市______;与高 坡、文化区联系 分布 位置 _____、交通干线两 侧、街角路口 靠近市中心处或环境优 美处 远离市中心 三、环境因素对工业区布局的影响 1、无污染或轻度污染的工业 (1)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布局在居民区内 (2)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布局在近郊 2、污染水源的工业 如印染厂、电镀厂等应位于河流的_____地区 3、污染大气的工业 如水泥厂、火电厂等应位于(1)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2)盛行风的______向或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 合理布局工业区与住宅区的相对位置 〈拓展〉玫瑰风图判断风向 ——各点与坐标轴中心形成的线段长度表示风频的大小 甲乙丙 _________风_________风________风 典型地区:______ 典型地区:______ 典型地区:______ 乙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城市空间结构(含解析)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 城市空间结构 一、选择题 读某区域图,完成1~2题。 1、该地区聚落形态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 A.团状、河流因素 B.团状、地形因素 C.带状、气候因素 D.带状、河流因素 2、最早发展成城市的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地区的居民点沿河流延伸布局,呈带状分布。第2题,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往往决定早期城市的选址,图中①位于干支流的交汇处,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 答案:1.D 2.A 我国东部某城市积极推进紧凑型城市建设,即通过控制城市蔓

延,提高土地集约混合利用,以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连接各个社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下图示意三种建筑布局类型。据此完成3~5题。 注: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例。建筑密度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用地面积的比例。 3.为发展紧凑型城市,该市应优选( ) A.甲类型B.乙类型 C.丙类型D.以上都是 4.紧凑型城市应该( ) A.不划分功能区B.鼓励无人汽车 C.增加立体绿化D.杜绝城市扩张 5.发展紧凑型城市会( ) A.降低公共空间 B.加强钟摆式交通 C.加剧大气污染 D.保护农业用地

解析:3.A 4.C 5.D 第3题,读图可知,甲类型城市人口密度大,容积率高,建筑密度小,土地利用率高,属于发展紧凑型城市的优先选择。第4题,紧凑型城市人口集中,经济活动密集,应该增加立体绿化,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改善居住环境;紧凑型城市也应该划分功能区,杜绝城市扩张不符合实际;无人汽车与紧凑型城市关系不大。第5题,紧凑型城市土地利用率高,有利于保护农业用地;有利于增加公共空间。紧凑型城市可减少人们出行距离,减轻钟摆式交通现状;大气污染加剧是城市不合理发展的结果,不是紧凑型城市必然会带来的结果。 下图为某特大城市夜间人口密度分布图,下表为甲区昼夜人口密度变化趋势表。读图表回答6~8题。 就业人口密度白天人口密度夜间人口密度1960年100 100 100 1998年137 129 60 6.该市夜间人口分布重心向外迁移是因为( )

2.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学案2015.3.11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学习目标】 1. 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说出该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 2. 能够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及其区位特征。 3、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及模式,理解并掌握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 因素 4、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 【学习重难点】 1、城市功能分区及其成因 2、影响城市功能结构的因素 【课前预习】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一般可以将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用地、政府机关用地、用地、休憩及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功能区的形成 同一种经济活动对城市区位的需求是相同的→在同一空间集聚→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休憩区、行政区、文化区等等) 3.功能分区的特点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城市地域结构的概念。 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和构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有、、三种模式。3.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 土地的类型取决于各种活动付出高低。 影响地租的因素有和。 (2)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对日后的功能分区有深远的影响。 (3)社会因素:收入、、种族、等对住宅影响大。 (4)我国许多新兴工业园区的建设可以看作是行政干预的结果。 4.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 工业区:不断向 _移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趋向于沿分布(运输量大,交通便利) 【预习自测】 1.工业区趋向于沿主要_________________分布。为什么? 2. 工业区外迁的原因? 【课堂练习】

4.有关城市地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的城市具有相同的城市地域结构特点 B.城市地域结构特点的形成与城市性质、城市发展历史有关,与自然环境无关 C.大城市的中心都是商业区或中心商务区 D.因为受历史因素和城市性质的影响,现代北京市中心不是商务区而是重要行政区 5.下图是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各功能区设置示意图,从环保角度考虑,布局合理的是() 4.城市工业区不断向市外移动是为了() ①靠近交通干道②拓展城市范围③降低生产成本④保护城市环境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商业区靠近市中心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A.市中心的地租最高 B.市中心环境较好 C.市中心交通最便利,便于商业职员上、下班 D.市中心可以接近最大的消费群体 10.城市内部职能分区中,一般来地价最高的是() A.成片住宅区 B.中心商务区 C.大型绿地区 D.招商引资的工业小区 4、工厂企业寻求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的低平地带布置厂房,主要原因是() A、接近原料地 B、接近消费市场 C、大量的运输需求 D、接近能源地 5、对市中心的土地付租能力最高与最低的城市功能活动分别是() A.商业和工业 B.商业和住宅 C.住宅和工业 D.工业和住宅 6、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城市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取决于() A.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B.各种活动重要性程度 C.各种活动得到政府支持的程度 D.各种活动参与者的社会地位 下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 人口密度变化图。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 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完成20~21题。 20.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 接反映() 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 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21.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 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 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 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 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

城市空间分析

城市广场空间研究 1.我国城市广场建设现状及问题 时至今日,国内城市公共空间设计领域研究借鉴西方成果时出现的盲从倾向,使得个性认知的淡化成为国内广场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次设计师从第一位的主动创造者沦为了被动模仿者,很多设计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另外缺乏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使得多方矛盾得不到有效协调。 2.空间与人 事实上,广场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交流的场所,应是为人所实用、为人所体验的人性空间,应当有“空间感”和“场所感”。 2.1 人性空间的认识 人与空间存在互动关系,因此在空间的营造上,一定要考虑人的多层面、多方位的不同需要,以达到空间环境与人行为活动的有机统一。这一需要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要“宜人所用”,二是要“宜人所感”,“人性空间”的本质是“宜人”的。 2.2 城市广场与人 作为城市中最有活力、最有标志性的公共活动空间,城市广场愈来愈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方面,广场要满足人们交往、流通、休憩、娱乐等多种不同的行为活动需求,为这些活动提供理想的场所;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广场气氛、文化内涵的营造,给人以亲切、舒适、愉悦的心理感受。以下通过不同角度对广场空间形态进行研究分析。 2.2.1从城市设计角度对广场的设计进行空间形态构成研究广场处于城市空间环境中,在城市规划背景下的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空间的设计,通过对城市空间的设计,确定了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广场空间形态的构成。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广场的过程中,认真分析该地区的城市设计成果,研究广场的空间形态,构成要素、手段,空间位置、规模,围合程度,该空间与周边空间的联系,包括功能的、景观的,以及在城市空间中的地位等方面。从这些分析研究结果出发,重新审视原来的城市设计成果中广场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汲取其合理的成份到广场设计中来,同时也应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且进行修正完善,最终应该是广场设计与城市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城市化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 1.城市空间结构: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况。 2.城市功能区: 功能区面积区位特点功能区特点 中心商务区(CBD)小 位于城市中心或次 中心 建筑物高大密集、经济活动频繁、 交通便捷、通信发达,早晚人口流 动量较大,人口昼夜差异大 商业区小呈点状或条带状分 布于市中心、交通干 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处 对交通条件要求最高 住宅区最大,最 普遍 地价适中,环境洁净 出现高级与低级住宅区的分化, 且背向分布 工业区大向市区外缘扩展和 迁移,沿主要交通干 线分布 专业化程度高,积聚性强,形成 片状工业区,因减低成本和环境 要求而远离城市中心 图表补充: ①高级住宅区位于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区,一般靠近文化区;(如高坡地形、河流上 游、盛行风上风向、靠近文教区等) ②低级住宅区接近内城和工业区,生活设施和环境差。 ③在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设置防护带,以隔离污染、净化空气,减少对居住区的污染 ④有污染的工业区布局特点:交通便利、盛行风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最小风频上风向)、河流下游、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⑤各功能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 3.城市功能区形成的原因: a历史因素:早期功能的延续(如北京的故宫,早期是中国政治中心区,现在则是文化旅游区) b社会因素:社会地位、宗教信仰、生活方式,(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 分化,英国伦敦的唐人街,北京牛街回民小区,美国黑人区等) c行政因素:政府政策、城市规划 d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城市中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 ②交通通达度(穿过的道路越多,距交通干线越近,交通通达度越高,地租越高)。 因此,一般来说,市中心地租最高,沿交通线往外地租逐渐下降,在道路交汇处又有所上升,形成地租次高中心,随后往外又继续下降。如图,受经济因素影响下的城市功能分区:A为商业区,B为住宅区,C为工业区 4.城市等级:用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 超大城市:400万以上;特大城市:100万-400万; 大城市:50万-100万;中等城市:20万-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 一般情况下,城市的规模越大,等级越高,服务功能越强(等级高、种类多),服务范围越大,城市数量越少,相互之间距离越远。但并不等于说,城市的规模大小与城市服务功能的大小或强弱成正比,因为有些小城市可能有自己的特色服务功能较强 第二节城市化 1.城市化: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表现: ①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增多,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重(城市化率)不断提高(标志);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③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变(本质)。 3.城市化进程和特点: (1)城市化进程快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程不同 读图分析: 国家类型 所处 阶段 起步 目前 速度 发展 水平 与经济发展后果 发达国家后期早缓慢高相适应 人口逆城市化、再城 市化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参考学案(第1课时)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参考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 1.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和城市常见的功能区。 2.了解城市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和特点。 3.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学习重点】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学习难点】 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知识梳理】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____________、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____________、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 2.城市功能区 (1)形成: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________。 (2)特点: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________。 (3)常见功能区

【合作探究】 一.阅读教材及图2.1 、图2.2 、图2.3 和图2.4分析 1、城市功能区是如何形成的? 2、填写下表 二.读图2. 5完成活动题: 1、分析香港有哪些功能区? 2、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归纳空间分布特点或者不同功能区的位置关系 【当堂检测】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据图回答1~2题。

1.若数字①~④表示城市各功能区,则①最有可能是()A.住宅区B.商业区 C.绿化带D.工业区 2.若该城市工业布局合理,则该地主导风向和河流流向是()A.西北风、向北流B.东北风、向南流 C.东南风、向南流D.西南风、向北流 读下面“某大城市功能分区分布简图”,回答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功能区的形成是同类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结果 B.行政区、文化区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 C.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D.每个功能区只有一种功能 4.从地域分布上看,中心商务区一般位于() A.城市居民区的边缘地带B.城市的边缘地带 C.通达度最高的地区D.工业区的中心部位 【训练提升】 下图为中南半岛某城市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三地依次对应的城市功能区是() A.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B.低级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C.绿化区、商业区、住宅区 D.高级住宅区、商业区、仓储批发区

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元素和特征

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元素及特征 作者简介:李曦(1975-),男,工程师,重庆钢铁集团设计院,重庆400000 李曦 摘要:通过分析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及构成,探讨了建筑、街道、广场、绿地系统等构成城市公共空间的基本要素,阐述了这些基本要素在城市空间设计中的作用以及体现出来的城市公共空间的特征。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组成元素,特征 1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界定 城市公共空间意指城市内各建筑物之间的所有公众可以任意到达的外部环境空间形式的总合,这种空间关系依照不同的规模和层次联系在一起。从早期都市狭窄的街道、集市的码头到后来的社区花园、广场、公园、步行购物中心,以至今天的城市开放空间系统(Open Space),都属于城市公共空间的范畴。例如:古罗马集会广场;巴黎塞纳河两岸(Seine River);纽约中央公园(Central Park);上海外滩(见图1)。 综上所述,城市公共空间(Urban Public Space)是指由城市中的建筑物、构筑物、树木、室外分隔墙等垂直界面和地面、水面等水平界面围合,由环境小品、使用者、使用元素等组合而成的城市空间。它们是从大自然中分隔出来的,是较小的具有一定限度性的为人们城市生活使用的空间,主要包括城市的街道、广场、公园 与绿地等。 2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元素 2.1城市空间的边缘———建筑 建筑设计及其相关空间环境的形成,不但在于成就自身的完整性,而且在于其是否能对所在地段产生积极的环境影响。在建筑设计中应该关注与周边的环境或街景一起,共同形成整体环境特色。如重庆市渝中区的CBD商务圈,解放碑周边的建筑不论是立面、顶部、体量、色彩还是裙房高度都做了相应的协调,所以整体风格看起来很一致,与其公共空间所要体现的

第六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答案和解析)

2009~2013年高考真题备选题库 第六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考点一城市的区位与城市的等级体系 1.(2013广东文综,28分)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 261 m,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 材料二“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 (1)“到西宁避暑,请带上毛衣”。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 。 (2)西宁的城市形态呈条带状,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3)1996~2008年,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势?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4)2011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气温日变化大的原因、影响城市形态的自然因素、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及可能带来的问题,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题,西宁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较高,夏季气候凉爽,气温日较差大。第(2)题,西宁位于湟水谷地,其城市形态主要受地形、河流等自然因素的影响。第(3)题,读图可知,西宁市耕地所占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耕地所占比重下降的原因是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占用耕地和退耕还林、还草,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上升的原因是城市化及工业化的发展等。第(4)题,读图可知,西宁市工业结构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这种工业结

构可能带来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等一系列问题。 答案:(1)海拔高,夏季凉爽;气温日较差较大 (2)地形河流 (3)耕地:比重下降。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占用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比重上升。城市(镇)化及工业化的发展。 (4)特点: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高能耗产业比重大。 问题:①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可能带来资源枯竭;②可能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③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 2.(2013四川文综,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甲国地图。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1)简述甲国的地理位置。 (2)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 (3)分析A城成为该国服装生产中心的主要区位因素。 材料二2012年7月甲国决定修建沟通太平洋与加勒比海的水闸式运河。著名的巴拿马运河就是采用水闸来调整船只航行水位的。如下图所示,加通湖的湖水注入水闸,船由大西洋进入,依序经过1、2、3号水闸,上升至加通湖面,然后经过4、5、6号水闸,下降至太平洋洋面,完成航行。

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分析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城市的功能分区两个方面。所谓会“分析”,是指会在城市地图上,说出城市具有什么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这种分布的特点。 2.会解释某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2. 能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运用地图,分析其空间形态与地形、水系和交通线等因素的关系,理解其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地理学中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心理文化和制度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地理文化。 2.通过认识城市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1.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说出该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 2.能说出地租与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关系,并根据各类土地利用方式在城市不同位置的付租能力说明城市功能分区形成原因。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投影几幅功能区不同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等),让同学初步认识到不同城市功能区分布的不同,说说在一座城市中,一般有哪几种功能区?导致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板书)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教师讲解)城市不仅有各种形态,而且城市的各项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土地,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不同地块的交通便捷程度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所以城市内部可能因为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请同学们看书后回答,有哪些功能区? (投影展示)各个功能区,加深感性认识 (学生答)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教师总结)回答的很好。请看图2.2 ,图中的功能区分别以哪种功能为主下面我们来具体的看一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区?比如说为什么会形成住宅区?有哪位同学能说说看? 1、住宅区为城市居民提供休养生息的场所,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就是住宅用地.一般住宅区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 (阅读图2.2)请同学讲解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的差别 (教师提问)我们把城市功能区分了好几种,刚才讲的住宅区,是不是土地都是被居住地占据呢?是不是就没有其他的功能了呢? (学生回答)不是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教学设计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襄州一中赵璇【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着重分析城市形态及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变化,对于学生而言,以此为切入点,深入了解所处城市的发展现状,为后面城市化及其问题的分析奠定基础。学生对于城市功能分区以及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具备基本的感性认识,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随着课堂活动的开展,整理所见所闻,深刻认识所处的城市,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是比较有利的。【学情分析】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学习了不少关于城市的知识,日常接触的媒体中或日常生活或旅游等活动过程中,学生也积累了一定的城市感性认识。高中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大量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对城市进行理性的思考,进而理解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式,理解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与城市功能区的关系。 2.掌握城市主要功能区的概念、特点,理解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的区位要求。 3.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的特征。 4.理解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 过程与方法: 1.学会通过地图和材料来获取和评价地理信息。 2.通过比较法和图文分析法,了解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的形成及其特点、分布。 3.学会通过地图和材料来获取和评价地理信息。 4.掌握能够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帮助初步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城市的三个重要功能区的特征和区位; 2.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经济因素 难点: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播放《美丽襄阳》宣传片。上课前看到的宣传片是我们美丽的家乡襄阳。被誉为“……”作为历史名城,在两千多年的岁月积淀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人文生活。襄阳城和其他城市一样,有着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的交通道路。那么今天这节课就和我们生活的地方有关,让我们去到城市看一看。 (板书)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大家在外出时,应该都做过16路公交车,那么在从襄阳东站去往人民广场的路上,我们在16路沿线两侧的都可以看到哪些重要的单位或者小区? (学生举例)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课练14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课练14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狂刷小题夯基础]——— 练基础小题 上海市某区原大菜市场建设于1991年,蔬菜年交易量约40万吨、肉类产品年交易量达100万吨以上,以批零同售、价格优惠著称。2013年3月1日,该大菜市场关闭,原商户大都分散到该大菜市场周边的7个标准化菜市场。如图为原大菜市场及周边地区简图,图中数据为各标准化菜市场与附近小区的距离(单位:米)。读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商业用地B.居住用地 C.工业用地D.绿化用地 2.原大菜市场关闭的原因最可能是() A.经营不善,亏损较严重 B.基础设施简陋,影响生活环境 C.市场饱和,竞争力下降 D.建设标准市场,增加市政收入 3.标准化菜市场分散经营最主要的好处是() A.更接近消费者B.降低运输成本 C.降低商品价格D.增加销售收入 如图为纽约市曼哈顿区昼夜人口密度差异图。据此完成4~5题。

4.造成该区昼夜人口密度差异的原因有() ①通勤交通发展②高层建筑出现③追求生活质量④互联网的兴起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关于城市功能分区判断正确的是() A.甲为休憩区B.乙为住宅区 C.丙为商业区D.丁为工业区 法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在欧盟国家中较为典型。历史上,法国长期高度中央集权,巴黎一直是其政治中心。法国的人口、生产、服务活动高度集聚于巴黎,大巴黎地区人口数量为第二大城市里昂的7倍以上。20世纪60年代,法国选择了若干边缘城市集聚区建立“平衡城市”,阻滞人口和产业向巴黎集中,以消除巴黎与其他地区之间发展的高度不平衡问题。读法国“平衡城市”影响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 6.法国人口高度集聚于巴黎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资源C.交通D.政治 7.法国建立“平衡城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持边缘城市集聚区

公共空间设计案例分析

例一: 案例名 称豪申创意中心案例投资 总额 5500万元 作者崔海涛设计是否 选用 竣工项目案例 设计类 型 室内设计案例类型展览空间 案例所 在地 江苏南通市案例面积8800平方米 详细地 址 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工业区石江公路1907号 参与设 计师 朱非波、崔自豪竣工时间2015-5-1 业主名 称 豪申布艺有限公司 业主联 系人 un defi ned 所用材 料品牌 凌云幕墙、环球UMGG、兔宝宝等品牌 设计说 明A、作品对城市需求与价值的独特挖掘角度: 展现了南通家纺行业的新面貌,体现了南通家纺业的良好发展 B、作品在环境风格上的设计创新点: 它在外形和颜色上与周围建筑形成鲜明对比,看上去眼前一亮,从而产 生一枝独秀的效果,避免给人一种枯燥之味的感觉。 C、作品在空间布局上的设计创新点: 将豪申公司的五大事业部合理安排到各个区域,完美呈现 D、作品在设计选材上的设计创新点:使用环保材料 E、作品在投入运营后的出众效果与评价: 销售量稳步上涨,扩大营业面积,给客户带来良好的空间印象

总体构思:本着对城市需求与价值的体现,创造舒适的公共空间环境,运用材料、空间、形式、场地等元素进行合理的空间布置,并在此基础上将室内空间布局与材料相结合,使达到室内空间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HA事业部顶面图 HA事业部作为展示用途面积占 用大于1/2,展示空间运用大量采光,来 表达突出展品的美感与价值。 HB事业部采用与HA不同的表现 HB事业部总平图 方法,展品不再集中占用大面积 的场地,而是将展品分割陈列于 互无关系的独立空间中,将不同 风格的布艺展品充分表达,做到 一花一世界的既视感。 作为展厅更加注重展品与光和环境元素的结合, 突出体现在光的运用更加频繁。 HB展厅顶面布置图

(完整版)《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课标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根据教学内容此“标准”可理解为:①该“标准”强调了学生应掌握的重点知识为“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②“运用实例分析和解释”,既强调了教与学的过程和方法,即采用案例教学法,也强调了要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的目标要求。 [教学设想]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城市化的基础知识,本节教材的重点是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而要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必须了解城市形态以及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的一些基础知识。本节教学设想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联系实际生活和生产,拓展学生思维,学以致用。首先,本节课采用读图分析的方法,将需要掌握的知识设计成问题并逐层展开,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联系实际,学习对生活生产有用的地理。第三,重视学法指导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学习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第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设计问题的带领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城市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了解城市的基本土地利用类型,对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各功能分区的位置和特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城市这个话题学生比较感兴趣.

同时,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分析归纳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②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及其区位特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结合实例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和城市各功能分区的形成原因;通过案例分析归纳城市各功能区的区位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②以平罗县城城市功能分区为例,激发学生观察、调查地理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及其区位特征 [教学方法]阅读分析、比较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将班级学生分成4组,分别调查居住城市的土地利用方式、分布位置、主要功能区的区位。 [教学过程]

公共空间设计案例分析

例一: 总体构思:本着对城市需求与价值的体现,创造舒适的公共空间环境,运用材料、空间、形式、场地等元素进行合理的空间布置,并

在此基础上将室内空间布局与材料相结合,使达到室内空间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HA事业部顶面图 HA事业部作为展示用途面积占用大于1/2,展示空间运用大量采光,来表达突出展品的美感与价值。 HB事业部总平图 HB事业部采用与HA不同的表现方法,展品不再集中占用大面积的场地,而是将展品分割陈列于互无关系的独立空间中,将不同风格的布艺展品充分表达,做到一花一世界的既视感。 HB展厅顶面布置图 作为展厅更加注重展品与光和环境元素的结合,突出体现在光的运用更加频繁。

HE事业部顶面图 HE事业部的建筑构造形式更加丰富,运用曲线与拐角打造不同于其他的空间形式。 HE事业部平面图 建筑构造形式的改变在带动空间流动方向改变的同时也改变了室内陈设布置的形式。使展品脱离死板的摆放展示,赋予其流动的美感。 HI事业部顶面图 HI事业部的空间表达更为简单,以纵横的空间流通方式将视点集中于中部展台,突出展品。

HI事业部平面图 HS事业部顶面图 HS事业部以整体的开敞形式来强调空间的流动性,将部分隔断放入整体的空间形态中来划分区域的界限,将不同风格展品从中总体中分割出来,达到展品与区域的统一,区域与整体空间的统一。 办公区入口1 办公区入口1运用实体性分割进行空间划分,将字母形式的镂空空间隔断运用到空间划分中增加空间的开放性与趣味性。 采用简单的美式装饰风格,运用木质材料的暖色调与铁艺吊灯的暖色灯光来调和白色的冰冷感,增加空间美感,使办公空间更加温馨和谐。 木质的镂空吊顶与前台的公司LOGO的艺术表现形式则更加强调了空间的形式美感。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课标要求】 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的特征。 2.理解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通过地图和材料来获取和评价地理信息。 2.掌握能够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到问题的能力。 2.帮助初步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及影响各功能区布局的因素。 【教学难点】 经济和环境因素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法与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城市各功能区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的组合形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也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和演变之中的。 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一)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阅读教材21、22页“阅读”部分内容,观察比较三种地域结构模式的形态有何不同、有什么共同点 【归纳小结】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1.概念: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称为城市地域结构。 模式城市内部结构模式的形成城市的内部结构形态特征示意图 同心圆模式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侵入和迁移;呈同心圆状自 核心向外扩展,一般由5个同心圆组成 城市形态集中紧凑,城市的功能区围绕市 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 (图a) 扇形模式在小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影响下,城市各功能区出现 沿着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的趋势 城市各功能区呈扇状向外扩展(图b) 多核心模式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范围越来越大,原有市中 心区由于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使得远 离中心的郊区也出现了新的核心,城市围绕不同的 点,发展形成多核心模式结构 城市并非依托单一核心发展,而是围绕着 几个核心形成中心商务区、商业区、住宅 区、工业区、相对独立的卫星城等多种功 能区,并由它们共同组成城市地域 (图c)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分析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分析 1、概述 一般认为,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中面向公众开放使用和进行各种活动的空间,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自然、地理气候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于城市的物质形态表现。城市公共空间的一般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城市公共空间可以进行交通、商业交易、表演、展览、体育竞赛、运动健身、观光旅游、节日集会及人际交往等各类活动。

2、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必要性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特有的,也是城市的精华和本质,既可以满足人与自然和社会交流的高层次需要,也可以增强城市软环境,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创造空间。 (1)展示城市形象、特色与文化的窗口 不同城市的公共空间形态特征分布格局代表了不同城市的特色和品位。优美的空间景观给人以丰富的艺术感染和享受,而特色鲜明的空间景观为人们营造出特有的归属感与亲切感,增添了城市的魅力,富有历史内涵的公共空间能唤起人们的记忆,强化人们对城市的认知和认同。城市公共空间在创造了宜人的空间环境的同时,往往形成地域景观鲜明地场所,成为体现城市形象与特色的“橱窗” 。

城市公共空间中承载的社会生活是形成城市文化的重要源泉。过去的社会生活积淀形成了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不同地区的地方性社会生活方式特征形成了城市的地域文化;当代城市中新的社会生活方式反映了城市文化的发展。这些文化因素投影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以不同的物质形态特征表现出来,人们通过这些表象的特征可以体会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承载城市居民活动的重要舞台 城市公共空间与市民间存在着“人造空间,空间塑人”的关系,表现在城市居民对城市及公共空间产生的认同感。城市公共空间与社会生活两者之间相互依赖;前者是后者的容器,后者又是前者的内容。公共开敞空间是人们户外活动和休憩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精神体验和情感交流的场所。舒适的开敞空间给人的身心以积极向上的影响,可以增进彼此的相互理解,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