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方舟实验学校物理内能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天津市方舟实验学校物理内能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天津市方舟实验学校物理内能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天津市方舟实验学校物理内能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 解析版)

一、初三物理 内能 易错压轴题(难)

1.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1)将适量碎冰放入试管中,利用水给冰加热,目的是______;

(2)某时刻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为______°C ;

(3)图乙是根据所测数据绘制成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冰的熔化特点是:持续吸热、______;AB 和CD 两段图象的倾斜程度不同,原因是______;

(4)若不计热量损失,物质在AB 和BC 两段吸收的热量分别为Q 1和Q 2,则

12:Q Q =______。

【答案】使冰受热均匀 -4 温度不变 该物质状态不同时比热容不同 2:3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将装有冰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这样冰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2]由图甲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C ,此时是零下,液柱上表面对准了0°C 下面第4个小格处,读作?4°C 。

(3)[3]由图像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4]冰化成水质量不变,但比热容发生了变化,所以同样受热情况下,温度变化快慢不同。

(4)[5]因为同一加热装置,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已知在AB 段时间为2min ,BC 段为3min ,则

12:2:3Q Q

2.小明在学习“物质的比热容”时,取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测得它们升高的温度如表,并在图乙中作出沙子升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加热时间/min 0.5 1.0 1.5 2.0 2.5

(1)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温如图甲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__℃。

(2)实验中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可以认为相同时间内水和沙子__________相同.

(3)请利用表中数据在图乙中作出表示水升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线。

(4)沙子在1.0~1.5min内升高的温度有明显异常,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5)小明再用50g水和100g水做实验,以吸收的热量Q为纵坐标,升高的温度△t为横坐标,分别画出50g水和100g水的Q-△t图象.它们都是过原点的直线,即Q=k△t.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两条直线的k值与对应水的__________之比相等。

【答案】(1)18 (2)吸收的热量(3)答案如图所示(4)没有及时用玻璃棒搅拌,使沙子受热均匀(5)质量

【解析】

试题分析:物体吸热升温快慢与物质的种类、物体的质量、吸热的多少等因素有关。在实验中要比较水和沙子吸热升温快慢就需要选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采用相同的加热器,可以使水和沙子在相等时间内吸收热量相等。在实验器材中还需要搅拌棒,沙子是固体,加热时上下沙子受热不均匀,需要不断搅拌;水是液体,加热时通过对流使其受热均匀的。吸收热量的多少可以利用Q=cm△t计算,水的比热是相同的,Q与△t是正比关系,所以画出来的是过原点的直线,利用Q=k△t表示它们的关系时,k=cm,c是比热容,是一个定值,实验中改变水的质量m,就是改变了k的值。

升高的

温度/℃

水 2.0 4.0 6.08.010.0

沙子 4.37.915.218.421.5

考点:比较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吸热升温快慢

3.小明和小亮通过实验“比较水和铁砂的吸热能力”。他们在两个相同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初温为20℃的水和铁砂,分别用同一酒精灯加热二者。经正确操作收集了表格中信息:

(1)实验中他们用停表记录加热时间,目的是____;

(2)加热的过程中,水和铁砂内能____,表现为其温度____;

(3)他们通过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质量/g 末温/℃ 加热时间/min 水

30 40 12 铁砂 50 65 5

分析实验数据时,有的同学认为无法比较出水和铁砂吸热能力的强弱,因为没有控制质量相同。你是怎样想的,写出你这样认为的理由________。

【答案】通过加热时间长短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 增大 升高 可以比较出水和铁砂吸热能力的强弱,分别求出1g 的水和铁砂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的热量越多,所以用秒表的目的是通过加热时间长短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

(2)[2][3]水和铁砂吸收热量后内能增加,表现为温度逐渐升高。

(3)[4]假设每分钟从酒精灯吸收的热量为Q 0,那么

1g 的水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为

()()00120.02/g 30g 4020Q Q =??-℃℃

1g 的铁砂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为

()()0050.002/g 50g 6520Q Q =??-℃℃

由此可以比较得到水的吸热能力比铁砂强。

4.如图所示是“比较水和沙子吸热升温的属性”的实验装置.

(1)除了图示的器材外,本实验要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_____;加热过程中,用搅棒搅动的目的是_____:水和沙子吸热的多少可以通过_____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的升高值”或“加热时间”)

(2)在本实验中,可用来比较水和沙子吸热升温本领的方法是:若加热时间相同,比较_____;若温度计示数的升高值相同,比较_____.

(3)关于该实验的变量控制,下列要求中不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 .采用相同的加热方法(如酒精灯火焰的大小,与易拉罐底的距离等)

B .易拉罐中分别装入相同体积的水和沙

C .使用相同的易拉罐.

【答案】天平 使物体受热均匀 加热时间 温度升高的读数 加热时间 B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吸热公式Q =cm △t 可知,实验还需要称质量的天平,用搅棒搅动的目的是为了让沙子和水受热均匀;

放热设备相同,只能通过加热时间来控制水和沙子吸热,所以还需钟表.

(2)在本实验中,可用来比较水和沙子吸热升温本领的方法是:若加热时间相同,比较温度计的示数升高值的多少;若温度计示数的升高值相同,比较加热时间;

沿海地区昼夜气温变化比内陆地区气温变化小的原因是:水的比热容比泥土和沙子的比热容大.

(3)该实验的变量控制,需要控制相同的加热方法(如酒精灯火焰的大小,与易拉罐底的距离等)、使用相同的易拉罐、水和沙子的质量;如果体积相等,他们的质量一定不同,所以不正确的是B .

5.左图是同学们比较液体比热容大小的实验装置。某次试验中,将两支温度传感器和两个相同的试管(分别盛有初温相同、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固定在铁架台上,两个试管放入同一个红外加热器中,两个温度传感器的探头部分与两试管内的液体接触良好,

两只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接。在计算机上打开与此仪器配套的专用软件,点击“开始记录”,同时打开红外加热器开关,对两试管内的液体加热,这两种液体在沸腾前,在计算机上得到右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实验中,选择同一个红外加热器的目的是_______。

(2)若使两种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则液体_______升高的温度多。

(3)由右图可知,液体_______的比热容大

【答案】在相同时间内,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甲乙

【解析】(1)实验中,选择同一个红外加热器的目的是:在相同时间内,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2)由图可知,若使两种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则液体甲升高的温度多。(3)由右图可知,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相同热量时,乙升高的温度少,说明乙的吸热能力强,即乙的比热容大。

6.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甲图中):先调整固定______的位置,再调整固定另一个的位置(选填“A”或“B”);

(2)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关于实验时“应控制两套装置中相同的量”的说法中,不必要的是______

A.食用油和水的质量相等 B.两套装置中的烧杯相同

C.两酒精灯的火焰大小相同 D.两酒精灯内酒精的质量相等

(3)实验中食用油和水从20℃升温至45℃,______(水/食用油)所需时间较长,_____(水/食用油)吸收的热量较多,由此可见, _____(水/食用油)吸热能力较强.

(4)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吸收的热量______(大于/小于/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______(水/食用油)升高的温度较多,______(水/食用油)吸热能力较强.

【答案】B D水水水等于食用油水

【解析】

(1)在安装、调整如图(甲)的实验器材时,应先固定B,再调整固定A,因为底部的距离应是固定的,而上部可以根据下部的情况进行灵活调节;(2)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实验时应控制两套装置中相同的量有:酒精灯中火焰的大小、水和食用油(ρ水>ρ食用油)的质量和初温度、烧杯等,酒精灯中的酒精多少不一定相同,D错误;(3)食用油和水从20℃升温至45℃,水所需时间较长,说明水吸收的热量较多,由此可见,水吸热能力较强.(4)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吸收的热量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食用油升高的温度较多,说明水吸热能力较强.

7.如图甲所示,在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时,选择水和煤油进行实验探究。(1)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__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和初温都相同的a和b两种液体(水和煤油);

(2)实验中选择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可以认为在相同时间内水和煤油__________热量相同;电加热器工作时,将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

(3)图乙是通过实验数据绘制的这两种液体的温度--加热时间的图象,则a液体第6min时的内能_________第3min时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根据图象信息可以得出:____________液体是水(选填a或b),水的比热容是

4.2×103J/(k g?℃),则煤油的比热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图乙的实验数据可得:__________吸热能力更强。

【答案】质量吸收电内大于a 2.1×103J/(kg?℃)水(或a)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在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应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初温相同和质量都相同的水和煤油。

(2)[2]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可以认为在相等时间内煤油和水吸收的热量相等,然后比较升高的温度,来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升高温度越高,吸热能力越弱;或者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时间越长,吸热能力越强。

[3][4]电加热器工作时,电热器消耗电能,产生热量,将电能转化成内能。

(3)[5]实验时,液体一直被加热,温度一直上升,故第6min时的内能大于第3min时的内能。

(4)[6]由图乙可知,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加热相同时间,升温较快的是煤油,升温较慢的是水,故a为水。

[7]由图乙可知,加热升温相同时,水的加热时间是煤油的2倍,即水吸收的热量是煤油的

2倍,根据Q=cm?t,可得煤油的比热容是水的比热容的1

2

,即煤油的比热容为:2.1×103J/

(kg?℃)。

(5)[8]在质量相同和升高相同温度时,水需要加热的时间长,说明水吸收的热量多,吸热能力更强。

8.为了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

a. 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

b. 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甲乙两种液体的初温

c. 在两个烧杯中分别装入功率相同的电热器,且加热时间相同

d. 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甲乙两种液体的末温

(1)在上述a、b、c、d四个实验步骤中,步骤a存在错误,该步骤中错误的内容应改为_____;

(2)步骤c中“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甲乙两种液体__________;

(3)更正步骤a中的错误后.得到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若将液体甲和液体乙加热相同的时间,则液体__________温度升高得快,甲乙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关系是c甲__________c乙.

【答案】装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甲<

【解析】

【详解】

(1)[1]依题意,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根据吸收热量的公式Q=cm△t可知,实验需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甲乙的质量,故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是不合理的,应当装入等质量的甲乙液体;

(2)[2]吸收热量的多少可以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体现出来,相同的热源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为了比较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应当控制加热时间,所以步骤c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两种液体吸收相等的热量;

(3)[3]甲、乙两种液体质量和初温都相同,观察图象可知:在相同时间内温度变化较大的是甲;

[4]因使用的是相同的“电热器”加热,所以在相同时间内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根据

Q

c

m t

=

?

可知,在两种液体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时,当升高温度越大,它的比

热容就越小,所以c甲<c乙。

9.如图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将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分别装在烧杯中,并测出沙子和水的初温。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并不断搅拌,每隔l min记录一次温度。

实验记录如下表

加热时间/min01234

温度/℃

2025293438

水2021222324

(1)实验中,加热时间实质上反应了__________。

(2)根据实验数据,在如图中画出沙子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______)

(3)分析图象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升温较快的是______;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则______吸收的热量较多。通过大量类似实验,人们发现了物质的又一种物理属性,物理学将这种属性叫做__________。

(4)该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

【答案】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见解析所示沙子水比热容转换法

【解析】

【详解】

(1)实验中,加热时间实质上反映了水和沙子吸收热量的多少,加热时间越长,说明吸收热量越多.

(2)根据实验数据,在图2中画出沙子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3)分析图象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吸收相等热量,升温较快的是沙子;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加热时间较长,说明吸收的热量较多,由上可知,水吸热能力较强,物理学将这种属性叫做比热容;

(4)由(1)可知,实验用加热时间反应吸收热量的多少,用的是转换法。

10.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实验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

(1)同学们选用如图甲所示的一套器材进行实验,在实验前要控制水和煤油的________和初温相同.

(2)组装好器材,他们先后在同一个烧杯中放入等量的水和煤油,通过加热分别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水和煤油的________,得出结论.

(3)在对该实验进行评估时,他们认为原方案存在需要两次加热耗时较长等缺点,因此改进方案并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若使用改进后的装置按要求进行实验,会发现

________(选填“水”或“煤油”)中温度的示数较高.与原方案相比,该方案除克服了上述缺点外还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答出一个即可)

【答案】质量加热时间煤油在同一个烧杯中加热,保持加热时间相同(合理即可)【解析】

(1)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时,应控制质量相同,在实验前要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和初温相同;(2)等量的水和煤油,通过加热分别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即吸收热量的多少,则加热时间长的吸热能力强;(3)若使用改进后的装置按要求进行实验,则水和煤油吸热相同,根据Q cm△t可知,水的比热容大,水的温度升的较低,煤油的温度较高;图乙所示的装置与原方案相比:在同一个烧杯中加热,保持加热时间相同(合理即可).

点睛:本题是控制变量法的应用,仔细分析题中有几个变量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内能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内能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三物理内能易错压轴题(难) 1.铁板文蛤是南通的特色佳肴,由文蛤、佐料放在经加热发烫的铁板上制作而成,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餐馆会尽量选择热容量大的炊具.热容量的定义是: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查阅资料知道:物体的热容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质的比热容有关,由此同学们对相同体积物体的热容量作如下猜想: 猜想1:物体的质量越大则物体的热容量越大; 猜想2:物质的比热容越大则物体的热容量越大. 同学们先用图甲所示装置,将体积相同的四个不同金属块浸没在烧杯内的水中,将水加热至沸腾,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示数如图乙;将四个金属块同时从水中取出,快速放入四个相同的保温杯中,杯中盛有质量和初温(约20℃)均相同的水,过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出保温杯内水的末温,收集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1)安装装置时应先固定线夹_______(选填“A”或“B”);图乙温度计示数为 _______℃. (2)由表中数据可知:若金属块放出的热量完全被水吸收,则吸收热量最多的是放入了金属________的杯中的水;热容量最大的是_________金属块. (3)分析数据可判断:猜想1、猜想2都是_______的.请选择猜想1或猜想2,说出你对该猜想作出上述判断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热容量这个物理量,给比热容下定义:________________. 【答案】B 99 铁铁错误猜想1:铁的热容量最大,但是铁的质量不是很大,铁的比热容不是最大物体的热容量与质量之比 【解析】

【详解】 第一空.用酒精灯加热时,由于酒精灯的高度是固定的,所以安装装置时应先固定线夹B; 第二空.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示数是99℃; 第三空.从表中数据可知,放入铁块的烧杯中水的末温最高,为48.1℃, 第四空.由于放入铁块的水的末温最高,说明铁块放出的热量最多,即热容量最大的是铁块; 第五空.分析数据可知,质量最大的铅块其热容量不是最大,比热容最大的铝块其热容量不是最大,故猜想1、猜想2都是错误的; 第六空.猜想1:由数据可知,铁块的热容量最大,但是铁块的质量不是最大的,故猜想1错误;猜想2:由数据可知,铁块的热容量最大,但是铁的比热容不是最大的,故猜想2错误; 第七空.物体的热容量与物体的质量之比叫做物质的比热容。 2.如图所示,将初温和质量相等的色拉油和水,分别装到相同的烧杯中,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用酒精灯加热并不断搅拌,每隔0.5min测量一次温度,数据记录表中。 (1)选用相同的酒精灯,为使单位时间内色拉油和水________相同,不断搅拌是使色拉油和水______。 (2)导致初始阶段色拉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不是直线的原因,除色拉油自身外,还有________要吸收热量;要尽量减小此因素的影响,改进的方案有________(写出一种)。(3)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______。由图像可知,色拉油和水的温度同时升高时,________需要的时间短,________需要吸收的热量更多。

初三物理第十四章单元测试卷

第十四章单元测试卷 一. 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1. 一个边长为0.1米的正立方体,重100牛,放在面积为1米2的水平圆桌面的中央,该 正立方体对桌面的压强是。 2. 如图14-1所示,一个物体重500牛,分别受到三种方向不同,大小都是500牛的外力F 的作用,请写出三种情况下物体对地面的压力;(1)压力___________;(2)压力_________; (3)压力_____________。 3. 如下图14-2所示,向容器中倒入水,发现橡皮膜向外凸起,这个现象说明 6.如图14-3所示,三个容器A、B、C盛有一定量的水,水的重力分别为G A、G B、G C,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分别为F A、F B、F C,则F A______G B;F B_____G B;F C______G C(分别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7. 某地区水的沸点是100℃,在烧瓶中装入略低于100℃的水,用抽气筒逐渐抽出瓶里的空气,如图14-4所示。就会看到__________________,这表明当____________减小时,______________降低。 橡皮膜 14-2

8.小红的妈妈在超市买了很多食品,她用塑料袋提着回家,没走多远就感到手被勒得很痛。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给她提一个建议: 是利用 “增大”或“减小”)袋子对手的压强。 二.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S F P /=只适用于固体压强,不适用于液体压强 B. 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越大,则产生的压强越大 C. 同一物体,对水平面产生的压强是不变的 D. 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压力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 10. 下列做法中属减小压强的是( ) A. 铁路的钢轨要铺在枕木上 B. 书包带要做得宽些 C. 自行车、汽车的轮胎表面有凹凸的花纹 D. 刀子、斧子的锋刃要磨得很薄 11. 一小孩在结冰的河面上玩耍,突然发现脚下的冰即将破裂,他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站着不动 B. 轻轻伏在冰面上并向岸边挪动 C. 赶快向上跳起 D. 立即改成单足站立 12 如图14-5所示,A 、B 两只试管粗细相同,内盛等质量的液体,A 竖直放置,B 倾斜放置时,两试管中的液面相平。据此推知,两试管中液体密度以及液体分别对试管底部的压强关系是( ) A. B A B A P P =>,ρρ B. B A B A P P <<,ρρ C. B A B A P P >>,ρρ D. 13.下列几种情况中,通过改变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使物体上升的是( ) A .向盛有清水的杯子中加入食盐,沉在杯底的鸡蛋逐渐上浮 B .潜水艇从水底向水面升起 C .点燃孔明灯中的松脂后,灯就能够腾空而起

初三物理试题-初三物理第一单元测试题 最新

初三物理第一单元测试题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2×15=30) 1、一个人从一楼到六楼,第一次沿梯子走上去的,第二次是乘电梯上去的,则两次比较() A、第一次增加的重力势能较多 B、第二次增加的重力势能较多 C、两次增加的重力势能一样多 D、无法比较 2、物体在平衡力有作用下,它的() A、动能可能增大B、机械能一定增大 C、机械能一定不变D、运动状态一定不变 3、正在空中匀速下落的雨滴,它的() A、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机械能守恒;B.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少,机械能守恒C、重力势能减少,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少;D.重力势能增加,动能不变,机械能增加4、如图,同一物体分别沿光滑斜面OA、OB由静止开始从顶端滑到底部,它滑到底端的速度大小分别是va、vb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va=vb B、v a>v b C、va

九年级上册物理 内能的利用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九年级上册物理内能的利用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三物理内能的利用易错压轴题(难) 1.归纳式探究—.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中的感应电流: 磁场的强弱用磁感应强度描述,用符号B表示,单位是特斯拉,符号是T.强弱和方向处处相同的磁场叫做匀强磁场. 如图甲所示,电阻R1与圆形金属线圈R2连接成闭合回路,R1和R2的阻值均为R0,导线的电阻不计, 在线圈中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存在垂直于线圈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图线与横、纵坐标的截距分别为t0和B0.则0至t1时间内通过R1的电流I与阻值R0、匀强磁场的半径r、磁感应强度B0和时间t0的关系数据如下表: 次数R0/Ωr/m B0/T T0/s I/A 1100.1 1.00.15π×l0-2 2200.1 1.00.1 2.5π×l0-2 3200.2 1.00.110π×l0-2 4100.10.30.1 1.5π×l0-2 5200.10.10.050.5π×l0-2

(1)I=_____k,其中k=________(填上数值和单位) (2)上述装置中,改变R0的大小,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则0至t1时间内通过R1的电流I 与R0的关系可以用图象中的图线____表示. 【答案】 2 00 B r R t2 5A s T m π?Ω? ? c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图像分析可得 2 E I R = (1) E t ?Φ = ? (2) =?S B ?Φ? (3) 120 +2 R R R R == (4) 由1234联立得: 22 000 22 B B r r I t R t R ππ ? =?=? ? 由于 2 π 为定值,故 2 00 B r I k R t = [2]将第一组数据带入上式得: k= 2 5A s T m π?Ω? ? (2)[3]若R0变,其他为定值,则 2 2 B r t π 均为定值,可看作 'k I R =,此为反比例函数,故可用图线c表示. 2.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烧杯内的液体质

物理第十三章 内能单元测试题

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如图所示是探究“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烧瓶内装有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煤油,且R甲小于R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该实验装置用于探究“电压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 B.烧瓶内的液体选用煤油而不是水,是因为煤油不善于导电 C.闭合开关后,加热相同的时间,乙装置中温度计的示数上升得比甲装置低 D.闭合开关后,加热相同的时间,要使乙装置中温度计的示数上升得更高,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 2 . 在铁桶内放少量的水,用火加热,沸腾后把桶口堵住,然后浇上冷水,铁桶被压扁(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现象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B.力改变了铁桶的形状 C.浇冷水时铁桶放出热量 D.该过程中铁桶的内能保持不变 3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动机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钻木取火”过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C.蓄电池可以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热机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器 4 . 我国幅员辽阔,相同纬度上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其主要原因是() A.地势的高低不同 B.水和陆地的比热容不同 C.日照的时间不同 D.离太阳的远近不同 5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粉笔灰的颗粒很小,它就是组成粉笔的分子 B.温度升高时,扩散现象加快,说明分子运动加剧 C.只有气体之间会发生扩散现象,固体与液体之间不会发生 D.在阳光照射下,扫地时看见的尘土在空中飞舞,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6 . 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同为2kg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甲物质5min吸收的热量为 A.5.04×105J B.4.2×105J C.1.26×105J D.条件不足,不能计算 7 . 下列对生活中的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九年级物理内能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物理内能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初三物理 内能 易错压轴题(难) 1.在“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底部、侧壁和______; (2)实验中必须要选取初温相同且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相同时间内甲和乙两种液体______相同; (3)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甲和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则__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 (4)若甲液体的比热容为2.1×103J/(kg?°C ),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J/(kg?°C )。 【答案】电加热丝 质量 吸收的热量 乙 4.2×103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底部、侧壁和电加热丝。 (2)[2]根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两种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故实验中必须要选取初温相同且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 [3]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根据转换法,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相同时间内甲和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3)[4]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甲和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知,加热5分钟,甲升高的温度为 60°C ?20°C =40°C 乙升高的温度为 40°C ?20°C =20°C 即乙升温小,故乙的吸热能力更强。 (4)[5]根据Q c m t = ?在质量和吸热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与升高的温度成反比,结合(3)[4],故乙液体的比热容为 ()()3340C 2.110J/kg C 4.210J/kg C 20C c ?=???=???

初中物理声音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1—6题单选每题3分,7—8不定项选择每题4分,共26分) 1、在电视机的遥控器上,有以下几个按钮(图标),如图1所示,其中控制音量(响度)大小的是:() 2、晚上当你在家复习功课,准备期中考试时,邻居正在引吭高歌,对你的学习产生干扰,则下列措施中无效的是:()A.与邻居协商使其减小音量B.打开窗户让空气加速流动 C.紧闭室内的门窗D.用棉花塞住自己的耳朵 3、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这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腹部是否有积水的?()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4、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可以看到两侧设有3m~4m高的透明板墙,如图2 所示,安装透明板墙是为了() A.保护车辆安全行驶 B.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 C.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 D.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小噪声的污染图2 5、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呢绒帘幕,同时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A.装饰、美观B.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 C.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D、提高声音的音调 6、请你用物理学的准确用语来“翻译”生活用语,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 本质,“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A.音色好坏B.音调高低C.响度大小D.乐音三要素 7、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宇宙飞船试验,将多名宇航员带上太空遨游,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中原因不正确的是 ( )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太空中噪声太大 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8、如图3所示,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下列关于回音的说法正确的是那些() A.声音的反射使原声增强 B.回音传播速度大小没有变化 C.回音的音色发生变化 A B 图1 C D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适量水,用橡胶塞塞住管口,将水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后,橡胶塞被推出,管口出现大量“白气”。此实验中,主要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是 A.试管变热的过程 B.水变热的过程 C.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 D.水蒸气推出橡胶塞的同时变成“白气”的过程 2 . 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nm)制备得到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C.“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D.纳米纸上互相靠的很近的两滴油能自动结合成一滴是因为分子引力的缘故 3 . 甲、乙两杯水温度分别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加热才能使水升温 B.甲杯中水的内能一定比乙杯中的小 C.乙杯中水的温度降低,水的内能随之减小

D.甲杯中的水分子运动一定比乙杯中的剧烈 4 . 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春天柳枝摇曳B.冬天瑞雪飘飘 C.秋天落叶纷飞D.夏天荷花飘香 5 .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科技的发展,永动机是可能制成的 B.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但照射到宇宙的能量就消失了 C.“既要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的想法是违背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 D.有种“全自动”手表,不上发条,也不用任何形式的电源,却能一直走动,说明能量也可以无条件的产生 6 . 荷叶上的两滴小露珠相互接触时,自动融为一滴大露珠,这一现象表明()。 A.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B.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 C.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D.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7 . 某科学探究小组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某种液态物质放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假设每分钟物质向外放出的热量相等,忽略物态变化过程中的质量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一定是晶体,它的液化温度是60℃ B.该物质的液化过程持续了10min C.该物质气态时的比热容比液态时的比热容大 D.该物质液态时的比热容比固态时的比热容大 8 . 如图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瑞筒底部,放入一小团干燥的棉花,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可以看到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13章《内能》单元测试题 、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4分) 1 ?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 ?发生沙尘暴,沙尘漫天做无规则地运动 B. 扫地时,阳光下看到微小尘埃不停地运动 C. 炒菜加点盐后,菜就有了咸味 D. 将泥沙投入水中搅动,水变浑浊了 2 .如图1所示的各种现象中,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F列现象最能说明分子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的是( 关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壶开水冷却,温度降低,内能不一定减少 走在公园里能闻到阵阵花香,主要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F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F列热学现象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科学家可以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使一个物体内的所有分子都停止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就越快,因而物体的内能越大 7 .下面事例中,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双手相互摩擦,手会变暖和 B.用热水袋焙手,手会变暖和 C. 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变热 D.水沸腾后,壶盖被水蒸气顶起 8 .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冷天搓手会感 觉暖和些 C.闻到香皂的香味 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 B .空气容易被压缩 C. 花香袭人知骤暖 D.衣橱里的樟脑球会越变越小 B. 冬天用热水袋取暖,是用做功的方法改变内能 C.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就会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D. 晒太阳使身体变暖,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 B. —块0C的冰融化成0C的水,内能增 C. 热量总是由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D.物体的内能减少,一定是物体对外做功 物体温度不变,它的内能增加B.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降低 C. D. B.气体的扩散

九年级物理上册 内能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内能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一、初三物理内能易错压轴题(难) 1.铁板文蛤是南通的特色佳肴,由文蛤、佐料放在经加热发烫的铁板上制作而成,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餐馆会尽量选择热容量大的炊具.热容量的定义是: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查阅资料知道:物体的热容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质的比热容有关,由此同学们对相同体积物体的热容量作如下猜想: 猜想1:物体的质量越大则物体的热容量越大; 猜想2:物质的比热容越大则物体的热容量越大. 同学们先用图甲所示装置,将体积相同的四个不同金属块浸没在烧杯内的水中,将水加热至沸腾,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示数如图乙;将四个金属块同时从水中取出,快速放入四个相同的保温杯中,杯中盛有质量和初温(约20℃)均相同的水,过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出保温杯内水的末温,收集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1)安装装置时应先固定线夹_______(选填“A”或“B”);图乙温度计示数为 _______℃. (2)由表中数据可知:若金属块放出的热量完全被水吸收,则吸收热量最多的是放入了金属________的杯中的水;热容量最大的是_________金属块. (3)分析数据可判断:猜想1、猜想2都是_______的.请选择猜想1或猜想2,说出你对该猜想作出上述判断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热容量这个物理量,给比热容下定义:________________. 【答案】B 99 铁铁错误猜想1:铁的热容量最大,但是铁的质量不是很大,铁的比热容不是最大物体的热容量与质量之比 【解析】

【详解】 第一空.用酒精灯加热时,由于酒精灯的高度是固定的,所以安装装置时应先固定线夹B; 第二空.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示数是99℃; 第三空.从表中数据可知,放入铁块的烧杯中水的末温最高,为48.1℃, 第四空.由于放入铁块的水的末温最高,说明铁块放出的热量最多,即热容量最大的是铁块; 第五空.分析数据可知,质量最大的铅块其热容量不是最大,比热容最大的铝块其热容量不是最大,故猜想1、猜想2都是错误的; 第六空.猜想1:由数据可知,铁块的热容量最大,但是铁块的质量不是最大的,故猜想1错误;猜想2:由数据可知,铁块的热容量最大,但是铁的比热容不是最大的,故猜想2错误; 第七空.物体的热容量与物体的质量之比叫做物质的比热容。 2.如图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装置,小华将初温和质量相等的色拉油和水分别装在相同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并不断搅拌,每隔0.5min测量一次温度,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l)选用相同的酒精灯,是为了使单位时间内色拉油和水______相同,不断搅拌的目的是使色拉油和水______。 (2)图中已经画出色拉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开始部分并不是直线,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是除色拉油外还有______吸收热量,为尽量减小这种影响,写出一种改进方法:______。 (3)根据上表实验数据,在图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当色拉油和水升高相同温度时,______需要的时间短,______需要吸收的热量更多。 【答案】吸收的热量均匀受热容器提高容器的初温色拉油水 【解析】 【详解】

深圳深圳实验学校物理内能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深圳深圳实验学校物理内能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三物理 内能 易错压轴题(难) 1.在“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底部、侧壁和______; (2)实验中必须要选取初温相同且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相同时间内甲和乙两种液体______相同; (3)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甲和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则__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 (4)若甲液体的比热容为2.1×103J/(kg?°C ),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J/(kg?°C )。 【答案】电加热丝 质量 吸收的热量 乙 4.2×103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底部、侧壁和电加热丝。 (2)[2]根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两种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故实验中必须要选取初温相同且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 [3]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根据转换法,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相同时间内甲和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3)[4]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甲和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知,加热5分钟,甲升高的温度为 60°C ?20°C =40°C 乙升高的温度为 40°C ?20°C =20°C 即乙升温小,故乙的吸热能力更强。 (4)[5]根据Q c m t = ?在质量和吸热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与升高的温度成反比,结合(3)[4],故乙液体的比热容为 ()()3340C 2.110J/kg C 4.210J/kg C 20C c ?=???=???

初三物理第十四章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初三物理第十四章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图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两手相互 B.水沸腾时蒸汽 C.锯木头锯子发烫 D.压缩 空气引火 摩擦能发热 冲开壶盖 2. 汽油机是由四个冲程不断循环而工作的,图2中表示内能转化为机 械能的冲程是( ) 3.下列现象中,利用内能做功的是 ( ) A 、冬天在户外时两手相搓一会儿就暖和 B 、刀在砂轮的高速摩擦之下溅出火花 C 、在烈日之下柏油路面被晒熔化了 D 、火箭在“熊熊烈火”的喷射中冲天而起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砂轮摩刀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 陨石进入大气层成为流星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 沸水后,壶盖不停跳动是水的动能转化为盖的动能。D 用打气筒打气时筒壁发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热量 C.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6、如图所示,为质量相等的两种液体甲和乙,分别用相同的两 盏酒精灯同时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可知, 比热容较大的是液体: A 甲 B 乙 C 一样大 D 无法判断。 7、一个物体温度降低了,则: A 它的热量减少了。 B 它的内能减少了。 C 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D 它一定放出热量。 8、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一千克初温为20℃的纯水吸收×105J 的热量后,温度上升: A 75℃ B 80℃ C 100℃ D 无法确定。 年山西省太原市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时,舱外大气压比舱内气压低.要使舱内获得新鲜空气,必须使用压缩机把空气从舱外压进舱内.在这个过程中,压缩机对空气做功,空气的 A.温度升高 内能增加 B .温度降低 内能减少 C.沮度升高 内能减少 D .温度降低 内能增加 10、甲、乙两个铜块和铝块 (C 铜

扬州物理内能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扬州物理内能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一、初三物理 内能 易错压轴题(难) 1.在“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底部、侧壁和______; (2)实验中必须要选取初温相同且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相同时间内甲和乙两种液体______相同; (3)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甲和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则__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 (4)若甲液体的比热容为2.1×103J/(kg?°C ),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J/(kg?°C )。 【答案】电加热丝 质量 吸收的热量 乙 4.2×103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底部、侧壁和电加热丝。 (2)[2]根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两种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故实验中必须要选取初温相同且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 [3]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根据转换法,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相同时间内甲和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3)[4]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甲和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知,加热5分钟,甲升高的温度为 60°C ?20°C =40°C 乙升高的温度为 40°C ?20°C =20°C 即乙升温小,故乙的吸热能力更强。 (4)[5]根据Q c m t = ?在质量和吸热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与升高的温度成反比,结合(3)[4],故乙液体的比热容为 ()()3340C 2.110J/kg C 4.210J/kg C 20C c ?=???=???

初三物理第6单元测试

九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检测题 班级姓名成绩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一枚鸡蛋的质量约为150g B.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 C.一块橡皮从桌面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4s D.成年人正常呼吸每分钟70次2.(2019?历下区)人们常说“铁比木头重”,这里“重”的物理含义是()A.体积大 B.密度大 C.质量大 D.重力大 3.一个瓶子最多能盛下1kg的水.那么它一定能盛下1kg的() A.食用油 B.酱油 C.白酒 D.以上均不行 4.一实心铜球和一实心铝球,体积相同,将他们放到已调好的天平两盘中,则() A.天平仍然平衡 B.铝球一端下沉 C.铜球一端下沉 D.无法确定5.(2019?嘉兴)从2019年5月20日起,用普朗克常数定义质量的单位一千克,以代替工作了100多年的国际千克原器(如图)。下列有关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体积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千克 B.实验室可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C.千克原器因生锈而质量减小,故不宜作为标准 D.物体的质量不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6.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B. 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无关 C.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无关 D.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7.为了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然后用量筒和水测量金属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A.金属块的质量为39.4g B.金属块的体积为5L

上海国和中学物理内能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上海国和中学物理内能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一、初三物理 内能 易错压轴题(难) 1.在“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底部、侧壁和______; (2)实验中必须要选取初温相同且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相同时间内甲和乙两种液体______相同; (3)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甲和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则__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 (4)若甲液体的比热容为2.1×103J/(kg?°C ),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J/(kg?°C )。 【答案】电加热丝 质量 吸收的热量 乙 4.2×103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底部、侧壁和电加热丝。 (2)[2]根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两种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故实验中必须要选取初温相同且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 [3]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根据转换法,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相同时间内甲和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3)[4]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甲和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知,加热5分钟,甲升高的温度为 60°C ?20°C =40°C 乙升高的温度为 40°C ?20°C =20°C 即乙升温小,故乙的吸热能力更强。 (4)[5]根据Q c m t = ?在质量和吸热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与升高的温度成反比,结合(3)[4],故乙液体的比热容为 ()()3340C 2.110J/kg C 4.210J/kg C 20C c ?=???=???

初三物理单元测试卷

初三物理单元测试卷(质量与密度) 一、填空题(共25分,每空1分) 图1 1、宇宙是由_ ___组成的,物质是由__ __组成的;银河系是宇宙中一个普通的星系,描述它的大小最好用__ __做单位。 2、图2是同种物质的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分子结构,其中甲图表示物质处于________状态,物质从丙图变化到乙图时,体积_________,分子间的作用力___________。 3、冬天暴露在室外的自来水管很容易冻裂,这是因为冬天气温低于0o C时,自来水管中的水要结冰,因为水结冰后不变,而冰的比水的小,所以冰的体积比水的,就会把自来水管撑裂。 4、小敏在"测量铝块质量"的实验 中: (1)在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在分度盘的位置如图2中a所示,此时应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移动,使横梁平衡. (2)若她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出现了如图2中b所示的情形,则横梁___________平衡.(填"已经"或"没有") (3)若在测量时,她已在右盘中放入了20g、10g、5g的砝码各一个,再加1g的砝码时,指针位置又如图2中a所示,用2g砝码将1g的砝码替换下来,指针位置如图2中c所示,则她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游码位置如图2中的d所示,则所测铝块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 5、在已知空气密度(ρ空气)的前提下,要测量一墨水瓶中空气的质量,现有器材为:天平(带砝码)、水、空墨水瓶,请回答:(1)此题的关键是通过测量,求出盛满水的墨水瓶中水的 _____________,算出____________,从而知道瓶的容积V容.(2)空气质量的表达式:m 空气=__________. 6、小明在三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酒精、水、盐水,他想让同学们根据烧杯中液面的高低判别出这三种物质,其中液面的高度最高的是,液面高度最低的是,你判别的依据是·

九年级物理内能和内能的利用单元测试题(卷)

九年级物理内能和内能的利用单元测试题 1.图是内燃机的某冲程工作示意图,以下改变内能方式与此相同的是() A.烤火取暖B.搓手取暖 C.向手“呵气”取暖D.用热水袋取暖 2.榴莲因其果肉香甜又富有营养,被称为水果之王.榴莲被切开后,其香味将很快充满整个房间,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A.分子间存在引力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有间隙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3.医务人员工作时所采取的许多措施和使用的器材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医生用听诊器接听患者心跳和呼吸声音,能升高音调 B.注射时针筒能抽取到药液,是因为药液受到针筒的吸引力作用 C.喷洒消毒液后,过一会儿病房里闻到消毒液的气味,这是扩散现象 D.医生夹取消毒棉擦伤口的镊子是省力杠杆 4.(2013?南宁)如图所示的实例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热锅暖手B. 搓手取暖 C. 下滑时臀部发热D. 钻木取火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热力学温度的零K是可以达到的 B.由于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因此,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 C.对于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说是相同的 D.一颗炮弹在高空中飞行,既具有动能,又具有势能,它们的总和就是炮弹的内能 6.夏天,人们喜欢到海边度假.白天,海风拂面,带来丝丝凉意,夜间却不会很凉.而沙漠的夏天昼夜温差可达50℃.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太阳照射沙漠地区的时间较长 B.海边有风而沙漠地区可能没有 C.海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 D.太阳直射沙漠地区,斜射海边7.(2013?茂名)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饮料变凉 B.火车经过,铁轨的温度升高 C.柏油路被阳光晒热 D.用电热壶烧水,水温升高 8.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的是() A.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B.粉笔蹭到衣服,在衣服上留下粉笔痕迹C.玉兰花开,闻到阵阵花香 D.秋天到来,树叶飘落 9.如图为某一天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截图.图中显示的四个地方,内陆地区的温差比沿海地区的温差大,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水的比热容比泥土、砂石的比热容大 B.水的内能比泥土、砂石的内能大 C.水的密度比泥土、砂石的密度小 D.水的温度比泥土、砂石的温度低 10.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减少时,一定对外做功 B.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不一定升高 C.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

初三物理单元测试题

https://www.360docs.net/doc/2615277593.html,/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969 初三物理单元测试题(四)第七章质量和密度 一、实验题 26. 小明用天平称得一只空烧杯的质量是50g,倒入某种液体再称时,他误将砝码放在了天平的左盘。当天平恢复平衡后,左盘砝码的质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如图7—1所示,则该液体的质量应为()。 图7—1 ②由此可知该液体的密度是() 甲乙 图7—2 图7—3 29.将16g盐完全溶解在如图7—3甲所示量筒内的水中,液面升高后的位置如图7—3乙所示,则图乙中盐水的密度是kg/m3 ②对在实验1、2、3或4、5中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是:同一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成比,单位体积的质量。③对在实验1、4、6中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 31.以下是某位同学测蜡块密度的实验步骤 ①往量筒内倒入一定量的水,记下体积为V1 ②用天平测出蜡块的质量m ③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④用细线将石块和蜡块绑在一起,慢慢浸入水中记下体积V3 ⑤用细线栓住石块慢慢浸入水中记下体积V2 ⑥计算蜡块的体积和密度 ⑴不必要的步骤是,不必测量的物理量是,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应为。 ⑵蜡块的密度∮= 。 32.一枚邮票的质量大约是6×10 -5kg,用一台分度值是0.2g的托盘天平,如何测出一枚邮票的质量?设计出实验步骤 二、计算题 33.质量为0.9kg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了0.1 dm3,求冰的密度(∮冰=0. 9 g/ cm3) 34. 一机器零件木模的质量是240g,如果用铁模铸造一个同样的机器零件,需要铁多少kg?(∮ 木 =0.5 g/ cm3 ∮铁=7.9 g/ cm3) 35. .一空瓶装满水后,水和瓶的总质量是300 g,装满酒精后,酒精和瓶的总 质量是280 g。空瓶质量为多少g?(∮ 酒精 =0.8 g/ cm3)

九年级物理上册内能的利用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内能的利用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 解析版) 一、初三物理 内能的利用 易错压轴题(难) 1.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完全相同,燃料a 、b 的质量都为10g ,烧杯内液体 的质量均为100g 。当燃料完全燃烧后,甲、乙、丙装置中温度计升高的示数分别为20℃、 30℃、 35℃。 (1)燃料a 的热值__________燃料b 的热值;液体a 的比热容__________液体b 比热容。(两空均选填“>”、“=”或“<”) (2)若液体a 是水,则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实验室备有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玻璃泡中液体质量相等),小明查阅资料得到几种物质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则: 物质 酒精 煤油 水银 比热容[()J/kg ?℃] 2.4×103 2.1×103 0.14×103 标准气压下沸点(℃) 78 180?310 356.7 (1)在探究水沸腾的特点时,不能选用____________温度计。 (2)在测量质量较小但温度较高的物体温度时,温度计吸收的热量就会影响被测物体温度,这种情况下为了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应选择____________温度计。 【答案】< > 38.410J ? 酒精 水银 【解析】 【详解】 (1)[1]通过对比乙、丙两个实验装置可知,根据比热容的公式Q cm Δt =,液体的质量都相同,同种液体比热容也相同,丙中液体升高的温度较高,那么丙中液体吸收的热量较大,可知丙中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较大,而乙、丙的燃料质量相同,根据Q q m =可知丙中燃料b 热值较大; [2]通过对比甲、乙两个实验装置可知,燃料的种类相同,燃料的质量也相同,那么当燃料完全燃烧后,放出的热量是相同的,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也相同,根据Q cm Δt =可知,乙的温度变化量较大,那么乙中的b 液体比热容较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