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样皮疹的鉴别诊断

猩红热样皮疹的鉴别诊断
猩红热样皮疹的鉴别诊断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源。脾之运化借肾阳以温煦,肾之精气赖谷气以充填。若脾肾受累,脾之运化不健,肾之阴精不足,而影响卫气“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之功能,以致腠理开而汗出溱溱。

例:女,38岁。2000209217诊:腰痛3a 余,每遇劳累及寒冷病情加重,曾服芬必得、氟美松等药物病情时轻时重,近日出现盗汗少寐,腰背酸痛加剧,伴心悸眩晕,神倦乏力,纳减,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此为久病脾肾两伤,气阴皆衰,当以滋养脾肾,益气固表,用独活寄生汤合牡蛎散加减:独活15g ,党参15g ,生地15g ,白芍10g ,桑寄生15g ,防风10g ,枸杞子20g ,煅龙骨30g ,煅牡蛎30g ,黄芪20g ,麻黄根6g ,五味子6g ,服药3剂汗减,再进4剂盗汗止,诸症均有好转,原方酌加怀牛膝20g ,川芎15g ,杜仲20g ,减牡蛎、麻黄根,继服月余,腰痛痊愈,随访1a 未复发。

4 心肾不交,阴精亏损

心属火,其情阳热上炎;肾属水,其情寒润下行,肾水之滋润以制心火之亢盛,若阴精亏损,不能上奉于心,水不济火则心阴独亢,心火内炽不能下交于肾,更加劫其阴,阴虚则内热,故盗汗。

例:男,50岁。2000212219诊:平素易感冒,近半月盗汗、心烦、头目晕眩,咽干口苦,心悸不安,便秘溲赤,面色潮红,舌尖红,脉滑数,此为阴虚火旺,水火不济,拟滋阴清热,益气敛汗,用当归六黄汤加味:当归10g ,黄连10g ,黄芩10g ,熟地10g ,黄柏10g ,生地10g ,黄芪20g ,生牡蛎30g ,麻黄根6g ,浮小麦

10g ,五味子5g 。6剂后盗汗止;继服知柏地黄汤滋阴降火以收

功。

汗为心液,精气所化,长期盗汗,必伤正气,易致营血不足,使疾病难以恢复,故治疗当中要抓住病机,辩证论治,及时调整机体的阴阳气血及脏腑功能,在此基础上酌加敛汗之品可增加疗效,以达汗止病痊愈之目的。

收稿日期:2001211220;修回日期:2002201205 责任编辑:李新志

猩红热样皮疹的鉴别诊断

程书权

作者单位:河南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传染科 454150

主题词:疹 诊断;诊断,鉴别

中图分类号:R 7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26647(2002)022*******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儿童多见。其中90%以上为A 群感染,C 群和G 群及早绿色链球菌偶见。临床以发热伴皮肤弥漫性潮红充血,猩红色鸡皮疹,触之呈砂纸样改变为特征。近年发现许多疾病可有类似表现,易导致误诊。本文就此问题试加总结,希冀对临床有所裨益。

1 非感染性疾病

1.1 潮红综合征(F lu sh ing syndrom e )[1] 鲭鱼肉内含有组织

胺类物质,进食者可因此中毒导致皮肤毛细血管的广泛扩张,引起类似猩红热样皮肤表现。常为集体发病,突现面、颈、躯干上部和手臂等处的皮肤弥漫充血潮红,呈醉酒貌,灼热感,结膜充血明显。但体温不高,无显著之鸡皮疹,常伴搏动性头痛、心悸、痉挛性胃肠反应等,持续8~12h 自行缓解。进食隔宿剩鱼皮熏制鲭鱼者最为易发且症状较著。

1.2 药物过敏 猩红热型药疹占药物过敏反应的10%左右。

多数发病急,初始为躯干部散在大头针帽样细小斑疹或斑丘疹,尔后迅速遍及全身,呈典型猩红热样外观,但较之更多更红更痒,畏寒高热罕见。多由磺胺类、青霉素类、水杨酸类、巴比妥类及血清、疫苗、中草药等引起。停药2~7d 皮疹变浅淡,逐渐脱屑消失。若未及时发现或治疗,可演化为剥脱性皮炎而致不良后果。

1.3 复发性落屑性猩红样红斑 为红皮病的一个类型,多继

发于皮肤疾病用药不当或不及时,恶性肿瘤者亦可罹发,部分原因不明,早期症状随病因而异,起病较缓慢,皮疹可呈猩红热

样,但躯干多于四肢,屈侧多于伸侧,瘙痒剧烈难忍,分布不对称,无高热,咽峡炎症状反复发作反复脱屑,Schu ltz 2chartton 试验阴性(皮疹区注射特异性链球菌抗毒素后皮色不能变淡)是其与猩红热不同之处。

2 感染性疾病

2.1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2,3] 可表现为两种不同类型:①凝

固酶(+)的严重金葡菌感染导致的L yell 综合征(或称SSS ),其轻型或早期有典型猩红热样皮疹,由M elish 率先报告。病前多有皮肤粘膜感染史,首现眼、口周发红、面部水肿,t 37℃~

38℃,2~5d 后出疹,潮红充血为主,鸡皮疹甚少,触痛明显,轻

擦皮疹部位即呈现糜烂面(N iko lsky 征)。皮疹光出自皮疹感染部位或颈、腋下、腹股沟等处,继而弥漫全身,但胸腹、背部及四肢较少。可有Pastia 线但缺乏口周苍白圈,杨莓舌,腭粘膜疹,青霉素类治疗无效。轻者经5~7d 呈观糠状脱屑,重者皮肤溃烂,多脏器受累可危及生命。我们曾连续收治2例小儿患者,发病期仍有化脓性病灶,血培养(+),1例死亡[3]。②金葡菌性中毒休克综合征(Staphy T SS ):由噬菌体 型菌经女性月经阴道栓或外科手术而感染,系菌体T SST 21毒素引起。于感染后48h 内突起高热、寒颤,t >39℃,呕吐、腹泻或弥漫性腹痛、头痛、咽痛及剧烈肌痛,皮肤呈日灼性弥漫发红,皮疹多为点状,也可表现为鸡皮疹,常局限于下腹或股部,偶弥漫全身。重者伴有疱疹、瘀点,眼结膜、口腔、阴道粘膜充血明显,半数有杨莓舌。发热后72h 内突现低血压,直立性晕厥甚至肝、肾、肺、脑等多系

统损害而血、咽试培养(2)为其特征。经1~2周后手部呈全厚层手套状脱皮,少数有脱发,脱甲等,与猩红热显然不同[4]。

2.2 军团病[5] 病后除发热、咳嗽、胸痛、恶心、腹泻、神经精神症状等外,偶可伴猩红热样发疹。近文献报告1例,发热10d出现猩红色斑丘疹,光自胸部出起尔后弥散全身,无发痒,持续1周后消退,无杨莓舌及粘膜疹,皮肤活检呈非特异性炎症改变,血嗜肺军团菌2型抗体1∶320(+)。因本病少见,基层不易确诊,伴猩红疹者更罕见,故极易被误诊,临床应注意之。

2.3 耶尔森氏菌病[6] 主要为肠道感染症状,前苏联学者统计195例发现,11.3%呈类猩红热型表现。患者起病急,弛张高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呕吐。发疹酷似猩红热,病后1~3d出现,主要位于胸腹侧壁,四肢伸侧及掌、跖部,以小点状斑丘疹为主,少数呈斑片状鸡皮疹,可伴出血疹和玫瑰疹,非对称分布,醉酒貌轻,可持续3~14d,常伴头痛,肌肉关节疼痛,疹退后有色素沉着,皮肤脱屑,青、红霉素治疗无效而氯、链霉素高度敏感。病后1周特异性抗原凝集反应,抗体滴度递增,可达1∶400~1∶1600阳性,有确诊意义。

2.4 其他链球菌感染[7,8] 除可致T SS而表现猩红热外,近年陆续报道缓症链球菌(S.m itis),草绿色链球菌等有致热性外毒素A、B和红疹毒素,亦可罹发猩红热,迄今国外已有30例草绿色链球菌致病的报道。1990~1991年江苏海安、无锡等地数千例猩红热暴发流行,疫区平均54.67 10万人染病。均以畏寒、发热、咽痛、恶心呕吐、腹泻起病,次日发疹,100%呈猩红热样, 17.7%伴出血疹,半数以上有pastia线,口周苍白圈、杨(草)莓舌、尚伴肌痛、结膜充血、扁桃体肿大,血小板减少,

3.6%有黄疸,30例化验AL T,25例异常。46%呈重型经过,出现肾功能下降,低血钾等。对青霉素敏感,1~2d迅速退热,恢复期84%脱皮。经鉴定为缓症链球菌所致,为国内首报。另外,1994208我们曾收治1例肠球菌(D群链球菌)引起者,以咽痛起病,高热3d 后全身皮肤充血潮红,持续2d后自下肢开始出现小片状猩红色鸡皮疹,进而上肢,躯干遍及全身,皮皱处有粟粒疹和出血样疹,青霉素治疗6d无效,改用复达欣而愈,血培养(+),经生化鉴定为肠球菌。检索国内文献尚无类似报道。

2.5 溶血性棒状杆菌感染 B isno新近报告,青少年感染本菌后,以渗出性咽峡炎起病,继之呈典型猩红热样皮疹,除病原学外,一般与猩红热很难区别。

2.6 中毒性红斑(Tox ic E rythem a)[1] 临床发现,儿童患伤寒、流脑、疟疾、大叶性肺炎、风湿热、肾炎、腹膜炎、败血症等疾病后,偶可致猩红热样皮疹,早期为孤立性小片红斑,瘙痒灼热,继之迅速扩散,融合成片,躯干多于四肢,亦有少数局限于手掌、足跖,重者可波及全身,罕有典型鸡皮样疹,无杨莓舌,粘膜疹。持续2~3d后转为暗红色,搔抓后易继发感染,恢复期大量脱屑,Schu ltz2charlton试验(2)。

2.7 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除呈现寒热、头痛、乏力、胸痛、咳嗽咳痰等症状外,25%可表现为各种皮疹,其中少数呈猩红热样,可与麻醉样皮疹伴发,持续时间短暂,消退快,无脱屑,皮肤充血较轻。

2.8 登革热 为蚊媒病毒性疾病,因主要表现为寒热、结膜炎,后眼眶及肌肉、关节剧痛,被称为断骨热。少数于病程第3~4天热度下降时出现猩红热,患儿颜面潮红,躯干充血,皮疹始于胸部,四肢多躯干少,分布不均匀,面部最少,持续2~3d消

失,脱屑不多。

2.9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9] 目前认为本病与病毒感染有关,以持续发热、结膜炎、游走关节痛、手足硬性血肿、淋巴结肿大为特征。5%皮疹如猩红热样,1周内消退,口腔粘膜弥漫性红斑,有杨(草)莓舌,唇红裂口,易误诊为猩红热。有报告1例3岁患儿,高热2d后出诊,面部、躯干为主,呈鸡皮样,不对称,后融合成地图状,四肢肿胀明显,手不能握,无口周苍白及粘膜斑,球结膜充血极著,但无分泌物,颈淋巴结肿大如鸽卵。皮疹易变,呈多形性,可相互融合,抗生素治疗无效。

2.10 传染性红斑[10] 为微小病毒B19感染所致的一种自限性疾病,亦称第五疾病,儿童多发,以上感样起病,2~3d后出疹,潮红充血自面部开始,迅速融合成片,伴轻度水肿使面部形成巴掌脸状特征。皮疹先为红色斑丘疹,进而扩散到四肢,躯干后中间退色呈网状或花边状,日晒、运动、洗澡可加重疹色,持续2~3d消退,部分人有手指麻木、刺痛、再障性贫血等。

2.11 其他病毒感染 ①HBV感染后偶可以猩红热样皮疹为肝外表现,系循环免疫复合物刺激皮肤所致。多出现于黄疸前期,小儿多发,先自躯干部出疹,无或仅有低热,消退快;②EB 病毒感染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于4~6病日发热期出疹,躯干及四肢密集,用氨苄青霉素可加剧,持续1周左右。软腭有出血疹,颇似猩红热,但血象不高,单核细胞>60%,其中异形淋巴占10%~30%,嗜异性凝集试验>1∶56(+);③柯萨奇病毒A4型感染偶见发热,于退热期出现,分布于躯干上部,颈部和面部,但臀部绝无,疹退不脱屑,无色素沉着;④风疹病毒感染高峰期,可于面部出现猩红热疹,24h内迅速波及全身,软腭、悬雍垂有暗红色出血点,枕后淋巴结肿大;⑤脊髓灰质炎病毒:病初可于面或躯干发现类似皮疹,继之方出现神经麻痹表现;⑥腺病毒1、2、3、7、7a型感染后第4~14病日发热期或退热后出疹,以头颈,躯干为主,可伴麻疹,风疹样等多形性表现,无脱屑;⑦流感及副流感3型病毒感染后可于发现期见疹,分布面、颈或散布全身,常为多形性;⑧麻疹病毒、ECHO病毒25、32型,基孔肯亚病毒,Sindb is及罗斯河病毒等亦有致猩红热样发疹的个例报告。总之,病毒性发疹多现于发热期,持续时间较短,热型不规则,高热少见,充血症状及疹型欠典型,常伴有原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无粘膜疹,血象高等表现,与猩红热不难鉴别。

参考文献

[1] 杨天籁,主编.小儿皮肤病学.第1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5.100

[2] 程书权.小儿醒似猩红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2例.现代医药,

1993,1(特刊):28

[3] 程书权,周伯平.临床常见诊疗错误汇编(80).新医学,1990,21

(1):35

[4] See RH,Chow AW.M icrobi o logy of T SS.O verview,R ev Infect

D is,1989,11:55

[5] F ishm an A P(ed).U pdate:Pal monary diseases and diso rders.N ew

yo rk:M c Graw h ill,1982.45

[6] 于守氵凡译.耶尔森氏病的临床和检验特点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87,14(1):34235

[7] 孙兴海,王广和,朱白,等.一起由缓症链球菌引起猩红热暴发流行

的调查报告.江苏医药,1992,18(5):3112313

[8] Stevens DL ,T hanner M H ,W insh i p J ,et al .Severe group A Strep 2

tococeal infecti ons

associated w ith toxic shock 2like Syndrom e and Scarlet fever toxin A .N Engl J M ed ,1989,321:1

[9] 高艳芳.川崎病误诊为猩红热1例.中华传染病杂志,1993,11(4):

2402241

[10] F rancis A ,P lumm er Grego ryw ,A n erythem a infecti on Sum 2like

illhess .Caused by hum an parvovins infecti on .N Engl J M ed ,1985,313:74276

[11] R uskam en O.A denoviral diseases in ch ildren:A Study of 105

ho sp ital Cases .Pediat ,1985,76:79283

收稿日期:2001211218;修回日期:2002201206 责任编辑:李新志

冬虫夏草的真伪鉴别

刘如良

作者单位:山西省肿瘤医院 030013

主题词:冬虫夏草 分析

中图分类号:R 282.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26647(2002)022******* 冬虫夏草是一味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用于治疗久咳虚喘,劳嗽咯血,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的名贵中药,在临床上常用。由于药源紧缺在市场上常出现一些伪品,其在外形和颜色等方面均与正品冬虫夏草相似,而且价格不菲,然而药用价值却相差甚远,故须注意真伪鉴别。

1 正品冬虫夏草的鉴别要点

正品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Co rdycep s sinen 2sis (Berk .)Sacc .寄生在蝙蝠娥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现将其重要性状特征介绍如下。

虫体与从虫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相连而成。虫体似蚕,长3~5c m ,直径0.3~0.8c m 。表面深黄色至黄棕色,有环纹20~

30个,近头部的环纹较细;头部红棕色,足8对,中部4对较明

显。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子座细长圆柱形,长

4~7c m ,直径0.3c m ;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皱纹,上部

稍膨大。质柔韧,断面类白色,气微腥,味微苦。以完整、虫体肥

大、坚实,外表黄亮、内色白、子座短者为佳。

2 伪品鉴别要点

2.1 凉山虫草 为凉山虫草C .liangshanen sis Zang ,L iuet H u r

子座和虫体外形似冬虫夏草但腹部的足不明显,虫体大、黑灰或棕褐色,子座顶部分叉。

2.2 新疆虫草 外形略似冬虫夏草但最明显特征是无子座。2.3 安徽虫草 外形亦似冬虫夏草但虫体小,颜色发黑,子座

少数部分分叉。

2.4 加工伪品 用淀粉、石膏、滑石粉等加工而成,外形似蚕,

大小与正品相近,腹部的足不定,断面纤维状不平坦或角质状,子座是由黄花菜伪装而成,用水或酒精浸泡后则易辨别。

2.5 原冬虫夏草经提取有效成份后用黄泥浸泡使虫体浸满了

泥糊,然后干燥而成,此种伪品用水或酒精浸泡后使水混浊呈黄色(黄泥汤)土腥味,虫体干燥后枯瘪。

总之,冬虫夏草真伪品的区别主要看虫体、子座、8对足、颜色、大小、断面等方面来鉴别,这对药物鉴定工作、用药安全性以及保护患者的利益都具有一定意义。

收稿日期:2001211220;修回日期:2002201203 责任编辑:李新志

输卵管结扎术特殊情况的处理

付萍1 郭秀英2

作者单位:1.山东省滕州市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站 277500;2.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妇产科

主题词:绝育,输卵管

中图分类号:R 713.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26647(2002)022******* 输卵管结扎术,目前仍为避孕节育的主要方式,手术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也关系到受术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笔者报告术中常遇到的一些特殊情况,现就处理措施简述如下。

1 腹膜的异常情况处理

输卵管结扎术,主要采用下腹壁腹中线耻骨联合上3c m

处纵横小切口,(一般长2~3c m ),由于切口小,正确辨认腹膜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之一,也是防止肠管和膀胱损伤的关键所在。腹膜属于浆膜,呈半透明状,表面光滑。绝大多数呈淡粉色,表面有明显的与其平行的小血管。若手术视野不清,尤其是遇到体型肥胖者及瘦弱者,其腹膜外脂肪厚薄个体差异很大,所以寻找腹膜常会出现如下情况。

1.1 腹部肥胖者,腹膜以脂肪为主,分离后的腹膜仅为一薄薄

的透明薄膜,术中必须明辨脂肪的来源和特点:腹膜外脂肪为大块的脂肪块,而大网膜的脂肪块较碎小,但有血管;肠系膜脂

常见皮疹鉴别列表、

病毒性皮疹、细菌性皮疹、 皮肤病、风湿类皮疹、其他类。 疾病病因皮疹特点发热全身症状 病毒性1、麻疹麻疹病毒红色斑丘疹,头面部→颈部→ 躯干→四肢,退疹后有色素沉 着及细小脱屑发热3~4天,出 疹期体温最高 全身症状轻,耳 后、枕部有淋巴结 肿大,并有触痛 2、急疹疱疹病毒红色斑丘疹,颈及躯干部多 见,一天出齐,次日消退高热3~5天,热 退疹出 一般情况良好,高 热时可有惊厥,耳 后、枕部淋巴结亦 可肿大 3、肠道疾病埃可病 毒、柯萨 奇病毒散在斑疹或斑丘疹,很少融 合,1~3天消退,不脱屑,有 时可呈紫癜样或水疱样皮疹 发热时或热退 后出疹 发热、咽痛、流涕、 结膜炎、腹泻、颈 部和枕后淋巴结 肿大 4、风疹、风疹病 毒 (rubella virus)、,皮疹最先出现于面颈部, 24小时内布满躯干及四 肢,但手掌和足底无皮 疹、淡红色细点状斑疹、 斑丘疹、或丘疹,部分融 合后类似麻疹。躯干、背 部皮疹密集,融合成片, 类似猩红热皮疹。皮疹一 般持续1~4天消退, 发热、出疹前 1~2日,可有 低热或中度 发热, 上呼吸道轻度 炎症、耳后、枕 后及颈部淋巴 结肿大、病情较 轻,预后良好。 5、水痘、水痘-带 状疱疹 病毒 (varicell a-zoste r virus, VZV)初 次感染皮疹先见于躯干、头部, 逐渐延及面部,最后达四 肢。皮疹分布以躯干为 多,面部及四肢较少,呈 向心性分布。开始为粉红 色帽针头大的斑疹,数小 时内变为丘疹,再经数小 时变为疱疹,多数疱疹数 日后结痂。部分皮疹仅 6~8小时,皮疹发展快是 该病待征之一 发热1~2日 即进入发疹 期。 多数典型水痘 患者皮疹不多, 全身症状亦轻, 较少发生严重 并发症。重型者 则皮疹密布全 身,甚至累及内 脏(如肺部),全 身症状亦重,热 度高,热程长。 成人水痘常属 重型。

皮疹的鉴别诊断

皮疹得鉴别诊断 一、课程结构 皮疹得鉴别诊断 常见皮疹(斑丘疹、疱疹与其她皮疹) 诊断流程(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及诊断思路) 鉴别诊断(流行病学、皮疹性质及其她症状体征) 二、讲义 前言 发热、皮疹就是许多传染病共有得临床特征。对某些传染病而言,皮疹就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因为被称为“出疹性传染病”,认识这些传染病皮疹得特点,就能做出正确得临床诊断。还有一些传染病,皮疹就是其临床特征之一,找到了其具有特征性皮疹,有助于其诊断得确立。因此,能够识别不同传染病得皮疹对传染病得正确诊断有非常重要得意义。 (一)传染病中常见皮疹及其特点 斑丘疹:麻疹、风疹、幼儿急诊、猩红热 斑疹——皮肤表面仅呈限界性色泽变化,用于检查无异样感觉,表面平坦。 丘疹——皮肤表面限界性凸起,高出于皮肤,状似小丘隆起。 斑丘疹——皮疹为红色,可平坦或略隆起,隆起程度介于丘疹与斑疹之间。 疱疹:皮疹隆起而内含液体。水疱疹—内含透明液体;脓疱疹—内含浑浊脓性液体。 出血性皮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红或紫色,界限清楚,手查无异样感,压之不褪色。 色素斑或色素沉重: 多为斑疹或斑丘疹后期因皮疹部位皮肤色素增多所致。

其她特征性皮疹 伤寒:约有半数患者在病程第一周出疹;前胸、腹部出现玫瑰疹,直径2-4mm,压之褪色;退疹后无色素沉着 斑疹伤寒:一般在发热得4-6天;主要分布在躯干及四肢,多出现于胸腹部,压之不褪色;皮疹。持续约一周,退疹后留下色素沉着,皮屑脱落;束臂试验对早期诊断有帮助。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得皮疹就是出血性得,发生在流脑败血症期;发生率约70%,开始为鲜红色,以后为暗红色;瘀点涂片检查。 流行性出血热:出血点多第2-3天内出现于前胸、腋下、肩背等部位;细小出血点可呈条索状、搔抓样分布,出现率约80%。 (二)出疹性疾病得诊断流程 病史采集 1、发热后第几天出现皮疹?猩红热、风疹:1 麻疹3-4 幼儿急疹:发热3-5天后,体温骤退, 热退疹出 2、发热与皮疹得同时,还有哪些伴随症状?猩红热:咽痛明显麻疹:上呼吸道卡她症状、麻 疹面容风疹、幼儿急疹:全+上轻 3、皮疹从什么部位开始出现得?如何发展得? 见表: 4、皮疹有什么特征? 麻疹:皮疹较大,初为稀疏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4mm,逐渐增多,融合呈卵圆形或不规则,大小不一,边缘不整,疹间可见皮肤正常 猩红热:皮疹为红色斑点粟粒状,如鸡皮状,疹间皮肤充血,皮肤弥漫性潮红,压之褪色,皮疹在皮肤皱褶处十分密集,形成帕氏线。 风疹:皮疹大小居于麻疹与猩红热之间,颜色比麻疹与猩红热淡, 5、皮疹如何消退? 体格检查 1、有没有淋巴结肿大? 2、口腔检查可以瞧到什么? 3、可能会发现哪些并发症? 辅助检查 1.血象有哪些改变? 2.病原学检测

皮疹的鉴别诊断

皮疹的鉴别诊断 一、课程结构 皮疹的鉴别诊断 常见皮疹(斑丘疹、疱疹和其他皮疹)诊断流程(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及诊断思路)鉴别诊断(流行病学、皮疹性质及其他症状体征) 二、讲义 前言 发热、皮疹是许多传染病共有的临床特征。对某些传染病而言,皮疹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因为被称为“出疹性传染病”,认识这些传染病皮疹的特点,就能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还有一些传染病,皮疹是其临床特征之一,找到了其具有特征性皮疹,有助于其诊断的确立。因此,能够识别不同传染病的皮疹对传染病的正确诊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传染病中常见皮疹及其特点 斑丘疹:麻疹、风疹、幼儿急诊、猩红热 斑疹——皮肤表面仅呈限界性色泽变化,用于检查无异样感觉,表面平坦。 丘疹——皮肤表面限界性凸起,高出于皮肤,状似小丘隆起。 斑丘疹——皮疹为红色,可平坦或略隆起,隆起程度介于丘疹和斑疹之间。 疱疹:皮疹隆起而内含液体。水疱疹—内含透明液体;脓疱疹—内含浑浊脓性液体。 出血性皮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红或紫色,界限清楚,手查无异样感,压之不褪色。 色素斑或色素沉重: 多为斑疹或斑丘疹后期因皮疹部位皮肤色素增多所致。 斑丘疹的鉴别要点:

伤寒:约有半数患者在病程第一周出疹;前胸、腹部出现玫瑰疹,直径2-4mm,压之褪色;退疹后无色素沉着 斑疹伤寒:一般在发热的4-6天;主要分布在躯干及四肢,多出现于胸腹部,压之不褪色;皮疹。持续约一周,退疹后留下色素沉着,皮屑脱落;束臂试验对早期诊断有帮助。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皮疹是出血性的,发生在流脑败血症期;发生率约70%,开始为鲜红色,以后为暗红色;瘀点涂片检查。 流行性出血热:出血点多第2-3天内出现于前胸、腋下、肩背等部位;细小出血点可呈条索状、搔抓样分布,出现率约80%。 (二)出疹性疾病的诊断流程 病史采集 1、发热后第几天出现皮疹?猩红热、风疹:1 麻疹3-4 幼儿急疹:发热3-5天后,体温 骤退,热退疹出 2、发热和皮疹的同时,还有哪些伴随症状?猩红热:咽痛明显麻疹:上呼吸道卡他症 状、麻疹面容风疹、幼儿急疹:全+上轻 3、皮疹从什么部位开始出现的?如何发展的? 见表: 4、皮疹有什么特征? 麻疹:皮疹较大,初为稀疏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4mm,逐渐增多,融合呈卵圆形或不规则,大小不一,边缘不整,疹间可见皮肤正常 猩红热:皮疹为红色斑点粟粒状,如鸡皮状,疹间皮肤充血,皮肤弥漫性潮红,压之褪色,皮疹在皮肤皱褶处十分密集,形成帕氏线。 风疹:皮疹大小居于麻疹和猩红热之间,颜色比麻疹和猩红热淡, 5、皮疹如何消退? 体格检查 1、有没有淋巴结肿大? 2、口腔检查可以看到什么? 3、可能会发现哪些并发症? 辅助检查 1.血象有哪些改变? 2.病原学检测 (三)急性皮疹的诊断思路 急性皮疹 排除过敏排除传染性 病因过敏性感染性非感染非过敏 诊断要点服药史或过敏原暴露史流行病学资料因少见且病因复杂, 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皮疹出现的时间诊断要点从略 IgE抗体升高皮疹形态、数量和部位

猩红热样皮疹的鉴别诊断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源。脾之运化借肾阳以温煦,肾之精气赖谷气以充填。若脾肾受累,脾之运化不健,肾之阴精不足,而影响卫气“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之功能,以致腠理开而汗出溱溱。 例:女,38岁。2000209217诊:腰痛3a 余,每遇劳累及寒冷病情加重,曾服芬必得、氟美松等药物病情时轻时重,近日出现盗汗少寐,腰背酸痛加剧,伴心悸眩晕,神倦乏力,纳减,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此为久病脾肾两伤,气阴皆衰,当以滋养脾肾,益气固表,用独活寄生汤合牡蛎散加减:独活15g ,党参15g ,生地15g ,白芍10g ,桑寄生15g ,防风10g ,枸杞子20g ,煅龙骨30g ,煅牡蛎30g ,黄芪20g ,麻黄根6g ,五味子6g ,服药3剂汗减,再进4剂盗汗止,诸症均有好转,原方酌加怀牛膝20g ,川芎15g ,杜仲20g ,减牡蛎、麻黄根,继服月余,腰痛痊愈,随访1a 未复发。 4 心肾不交,阴精亏损 心属火,其情阳热上炎;肾属水,其情寒润下行,肾水之滋润以制心火之亢盛,若阴精亏损,不能上奉于心,水不济火则心阴独亢,心火内炽不能下交于肾,更加劫其阴,阴虚则内热,故盗汗。 例:男,50岁。2000212219诊:平素易感冒,近半月盗汗、心烦、头目晕眩,咽干口苦,心悸不安,便秘溲赤,面色潮红,舌尖红,脉滑数,此为阴虚火旺,水火不济,拟滋阴清热,益气敛汗,用当归六黄汤加味:当归10g ,黄连10g ,黄芩10g ,熟地10g ,黄柏10g ,生地10g ,黄芪20g ,生牡蛎30g ,麻黄根6g ,浮小麦 10g ,五味子5g 。6剂后盗汗止;继服知柏地黄汤滋阴降火以收 功。 汗为心液,精气所化,长期盗汗,必伤正气,易致营血不足,使疾病难以恢复,故治疗当中要抓住病机,辩证论治,及时调整机体的阴阳气血及脏腑功能,在此基础上酌加敛汗之品可增加疗效,以达汗止病痊愈之目的。 收稿日期:2001211220;修回日期:2002201205 责任编辑:李新志 猩红热样皮疹的鉴别诊断 程书权 作者单位:河南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传染科 454150 主题词:疹 诊断;诊断,鉴别 中图分类号:R 7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26647(2002)022*******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儿童多见。其中90%以上为A 群感染,C 群和G 群及早绿色链球菌偶见。临床以发热伴皮肤弥漫性潮红充血,猩红色鸡皮疹,触之呈砂纸样改变为特征。近年发现许多疾病可有类似表现,易导致误诊。本文就此问题试加总结,希冀对临床有所裨益。 1 非感染性疾病 1.1 潮红综合征(F lu sh ing syndrom e )[1] 鲭鱼肉内含有组织 胺类物质,进食者可因此中毒导致皮肤毛细血管的广泛扩张,引起类似猩红热样皮肤表现。常为集体发病,突现面、颈、躯干上部和手臂等处的皮肤弥漫充血潮红,呈醉酒貌,灼热感,结膜充血明显。但体温不高,无显著之鸡皮疹,常伴搏动性头痛、心悸、痉挛性胃肠反应等,持续8~12h 自行缓解。进食隔宿剩鱼皮熏制鲭鱼者最为易发且症状较著。 1.2 药物过敏 猩红热型药疹占药物过敏反应的10%左右。 多数发病急,初始为躯干部散在大头针帽样细小斑疹或斑丘疹,尔后迅速遍及全身,呈典型猩红热样外观,但较之更多更红更痒,畏寒高热罕见。多由磺胺类、青霉素类、水杨酸类、巴比妥类及血清、疫苗、中草药等引起。停药2~7d 皮疹变浅淡,逐渐脱屑消失。若未及时发现或治疗,可演化为剥脱性皮炎而致不良后果。 1.3 复发性落屑性猩红样红斑 为红皮病的一个类型,多继 发于皮肤疾病用药不当或不及时,恶性肿瘤者亦可罹发,部分原因不明,早期症状随病因而异,起病较缓慢,皮疹可呈猩红热 样,但躯干多于四肢,屈侧多于伸侧,瘙痒剧烈难忍,分布不对称,无高热,咽峡炎症状反复发作反复脱屑,Schu ltz 2chartton 试验阴性(皮疹区注射特异性链球菌抗毒素后皮色不能变淡)是其与猩红热不同之处。 2 感染性疾病 2.1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2,3] 可表现为两种不同类型:①凝 固酶(+)的严重金葡菌感染导致的L yell 综合征(或称SSS ),其轻型或早期有典型猩红热样皮疹,由M elish 率先报告。病前多有皮肤粘膜感染史,首现眼、口周发红、面部水肿,t 37℃~ 38℃,2~5d 后出疹,潮红充血为主,鸡皮疹甚少,触痛明显,轻 擦皮疹部位即呈现糜烂面(N iko lsky 征)。皮疹光出自皮疹感染部位或颈、腋下、腹股沟等处,继而弥漫全身,但胸腹、背部及四肢较少。可有Pastia 线但缺乏口周苍白圈,杨莓舌,腭粘膜疹,青霉素类治疗无效。轻者经5~7d 呈观糠状脱屑,重者皮肤溃烂,多脏器受累可危及生命。我们曾连续收治2例小儿患者,发病期仍有化脓性病灶,血培养(+),1例死亡[3]。②金葡菌性中毒休克综合征(Staphy T SS ):由噬菌体 型菌经女性月经阴道栓或外科手术而感染,系菌体T SST 21毒素引起。于感染后48h 内突起高热、寒颤,t >39℃,呕吐、腹泻或弥漫性腹痛、头痛、咽痛及剧烈肌痛,皮肤呈日灼性弥漫发红,皮疹多为点状,也可表现为鸡皮疹,常局限于下腹或股部,偶弥漫全身。重者伴有疱疹、瘀点,眼结膜、口腔、阴道粘膜充血明显,半数有杨莓舌。发热后72h 内突现低血压,直立性晕厥甚至肝、肾、肺、脑等多系 统损害而血、咽试培养(2)为其特征。经1~2周后手部呈全厚层手套状脱皮,少数有脱发,脱甲等,与猩红热显然不同[4]。

猩红热症状治疗预防及图片

猩红热症状,猩红热图片,猩红热预防和治疗猩红热(Scarlet Fever)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 猩红热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经呼吸道感染而引起。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能引起很多疾病,在这些病人的鼻咽部存在大量的这种细菌,所以有很强的传染性,这类病人和带菌者都是猩红热的传染源。尤其是那些没有皮疹的感染者或病人,在猩红热的传播上比猩红热病人更危险,因为他们不易被发现。 猩红热皮疹

猩红热的线状疹症状与类型 猩红热“草莓舌”

猩红热“口周苍白圈” 猩红热“杨梅舌”

猩红热皮疹(手) 全身弥漫性发红,可见点状红色皮疹 本病潜伏期2~5天,起病急剧,突然高热、头痛、咽痛、恶心、呕吐等。若细菌是从咽部侵入的,则扁桃体红肿,可有灰白色易被擦去的渗出性膜,软腭粘膜充血,有点状红斑及散至性瘀点。发病初期,出疹之前即可见舌乳头红肿肥大,突出于白色舌苔之中,称为“白色

杨梅舌”。3~4天后,白色舌苔脱落,舌色鲜红,舌乳头红肿突出,状似杨梅,称“红色杨梅舌”,同时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 病后1天发疹,依次于颈、胸、躯干、四肢出现细小密集的红斑、压之褪色,约36小时内遍及全身。肘弯、腋窝、腹股沟等皱褶处,皮疹更加密集而形成深红色或紫红色瘀点状线条称“帕氏线”。由于两颊及前额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鼻周围呈现特征性口周苍白,称“ 环口苍白圈”。 皮疹出现48小时内,疹达高峰,皮疹呈弥漫性猩红色,重者可有出血疹。皮疹持续2~4天后,皮疹按出现顺序消退。起病第7~8天开始脱屑,全身性,尤其后掌、足跖为大片脱皮,像手套、袜套状。重者有脱发。 本病的并发症主要有三种: (1)化脓性并发症有扁桃体周围脓肿、颈淋巴结炎、鼻窦炎、中耳炎、乳突炎等。 (2)中毒性并发症心肌炎、心内膜炎等。 (3)变态反应性并发症,在病后2~3周出现,如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

猩红热诊疗指南

猩红热诊疗指南 【概述】 猩红热(scarlet fever)是由产生红疹毒素的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也是一种常见的出疹性疾病。其临床特征有: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疹退后有明显脱屑或片状脱皮,少数病儿在发病2~3周后可发生急性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并发症。患者与带菌者为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直接传播。全年均有发病,而以冬、春季多见,5~15岁儿童发病最高。目前由于广谱抗生素使用,尤其是青霉素的应用,重型病例比较少,而轻型病例增多。【病史要点】 1.有无猩红热接触史、过去有无猩红热病史。 2.近期用药史,有无外伤、皮肤感染史。 3.全身中毒症状发热的热程、热型;有无畏寒、寒颤、头痛、咽痛等伴随症状及其程度。 4.皮疹发生、发展过程,发热与皮疹的关系、出疹顺序、蔓延范围。 【体检要点】 1.咽峡炎表现咽、扁桃体充血、肿大情况,有无脓。) 颜色、范围、剥离难易(性分泌物及其特点. 2.皮疹的特点(皮肤弥漫性发红,其上有粟粒疹,疹间无正

常皮肤)、分布,有无贫血划痕征、环口苍白圈、帕氏线、杨梅舌等特殊体征存在。恢复期有无脱皮。 3.注意并发症的体征如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中毒性脑病或感染性休克。 【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比例增高,胞浆中可有中毒颗粒。 2.咽拭子培养入院后应常规送检。有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生长。 3.特殊检查疑有并发症时可做相应检查如血培养、心电图等。 【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1)发热、咽痛和扁桃体充血、肿大,有的有脓性分泌物,发热24小时内出疹,24小时内皮疹出齐,皮肤弥漫性发红,其上有粟粒疹,疹间无正常皮肤,可有贫血划痕征、环口苍白圈、帕氏线、杨梅舌等特殊体征,退疹后有糠麸样或片状脱皮。重型患儿高热,皮疹密集,甚至为出血性皮疹,全身中毒症状重。外科型猩红热患儿有皮肤化脓性病变,全身症状轻,常无咽部症状,侵入部位周围最先出现皮疹且较明显。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2). 3)咽拭子培养有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生长。

发热与皮肤出疹之间的关系

儿科医生常常根据发热与皮肤出疹之间的关系来诊断疾病,并把这些疾病笼统地称为“出疹性热病”。有一句“水仙花莫悲伤”的顺口溜,代表了六种小儿发热出疹性疾病,根据发热天数与皮疹出现的关系分别是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也就是说,发热第一天出疹的是水痘,发热第二天出疹的是猩红热,依此类推。随着医学的发展,天花已经绝迹,有些疾病又被添加进去了。在这里,简要介绍一些常见的“出疹性热病”,给像浩浩妈妈一样的家长们提个醒,当遇到孩子发热出现皮疹时,自己不妨暂且当回家庭医生,估量一下孩子可能会患什么病,心中约摸有个底。当然,及时请儿科医生诊治还是十分必要的。 水痘 病因:由人类疱疹病毒Ⅲ型引起。 症状特点: ◆发热第一天即可在孩子的皮肤上发现皮疹,开始为红色斑丘疹(略高出皮肤表面的红色点状疹子)或丘疹(不高出皮肤表面),数小时后变成椭圆形水滴样小水泡,周围红晕,以后水疱破溃、结痂、脱痂,不留疤痕。各种不同形式的皮肤损害可同时存在,这是水痘皮疹的特点之一。 ◆皮疹初起于躯干部,继而扩展至面部及四肢,四肢末端少,而在头发间可见水疱疹,这是水痘皮疹的另一特点,据此可与丘疹性荨麻疹区别。全身症状轻。 特别警示: 可有脑炎、心肌炎、面瘫等多种并发症。 患有白血病、淋巴瘤或免疫缺陷性疾病患儿感染水痘时可呈重症,常伴血小板减少而发生暴发性紫癜,危及生命。 风疹 病因:由风疹病毒引起。 症状特点: 在发热第一天出现皮疹,呈红色斑丘疹,疹与疹之间有正常皮肤,压之退色,由面部至躯干至四肢,疹退后无色素沉着及脱屑。全身症状轻。 特别警示: 可伴有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和压痛。 严重者会并发风疹脑炎,预后凶险。 猩红热 病因: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症状特点:发热第二天出疹,疹子呈红色针尖状,遍及全身皮肤,疹间无正常皮肤,皮

水肿的鉴别诊断

水肿的鉴别诊断 水肿 部位 全身性——— 心源性、肾源性、肝源性、营养不良性、特发性等 局部性——— 炎症性、丝虫病性橡皮肿、血管神经性 病因 心源性 肾源性 肝源性 营养不良性 内分泌代谢性 炎症性 血管神经性等 特点 凹陷性 非凹陷性 一、全身性水肿 (一)心源性水肿 指原发的疾病为心脏病,由于心脏功能障碍而引起的水肿。轻度的心源性水肿可以仅表现踝部有些水肿,重度eifenb 内分泌的病例不仅两下肢有水特点肿,上肢、胸部、背部、面部均可发生,甚至出现胸腔、腹腔及心包腔积液。心脏病患者由于心功能障碍,多呈现端坐呼吸,被迫采取坐位或半坐位。因此心源性水肿多出现在两下肢的足部、踝部、骶骨部及阴囊等处,明显受体位的影响。 心源性水肿的诊断应具备以下的主要特点:①有心脏病的病史及症状表现。如表现有心悸、呼吸困难或气急、端坐呼吸、咳嗽、吐白色泡沫样痰等症状。②心脏病的体征。如心脏扩大,心脏器质性杂音、颈静脉扩张、肝淤血肿大。中心静脉压增高、血循环时间延长、肺底湿性啰音等。③水肿的表现。为全身性凹陷性水肿,两下肢最为明显,与体位有关。水肿的程度与心功能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心力衰竭好转水肿将明显减轻。 (二)肾源性水肿 由于肾脏疾病的不同,所引起的水肿表现及机制都有很大差异。 肾源性水肿初起时,低垂部位的水肿往往不如眼睑部或面部显著。病人常发现晨起时眼睑或面部浮肿、肿胀,后来才扩布至全身。与心源性水肿不同,它没有明显的血循环动力学障碍,无体循环静脉淤血,外周毛细血管内的流体静压无明显增高,患者一般能平卧,无明显的下垂部位和体位的影响,因而水肿时,机体内潴留的过多的体液,首先分布在皮下组织疏松和皮肤松软的部位。而实验证明眼睑正是组织间隙压力很低、皮肤伸展度很大的部位。 肾源性水肿在临床常见于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 1、肾病综合征的水肿 肾源性水肿常表现为全身高度水肿,而眼睑,面部更显著。尿液中含大量蛋白质并可见多量脂性和蜡样管型,但无血尿。血浆白蛋白减少,胆固醇增加,血非蛋白氮正常,血压正常。 肾病综合征可由多种肾脏疾病引起,包括有:脂性肾病、膜性肾小球肾炎、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淀粉样变性等。肾源性水肿发生的主要机制是低蛋白血症和继发性的钠、水滞留。

猩红热

猩红热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也称为化脓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的损害。 西医学名:猩红热 所属科室:内科 - 主要症状:发热,咽峡炎,皮疹主要病因: 细菌感 染 多发群体:儿童 传染性: 有传染 性 目录 病原学 疾病危害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病理改变 疾病分类 临床表现 1.普通型 2.脓毒型 3.中毒型 4.外科型诊断鉴别

1.实验室诊断 2.疾病诊断 3.鉴别诊断疾病治疗 疾病预后 疾病预防 饮食注意 疾病护理 并发症 专家观点 展开 病原学 疾病危害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病理改变 疾病分类 临床表现 1.普通型 2.脓毒型 3.中毒型 4.外科型

诊断鉴别 1.实验室诊断 2.疾病诊断 3.鉴别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后 疾病预防 饮食注意 疾病护理 并发症 专家观点 展开 病原学 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也称化脓性链球菌,直径为0.5~2.0μm,革兰染色阳性。该菌对热及干燥抵抗力不强,56℃30分钟及一般消毒剂均能将其杀灭,但在痰液和脓液中可生存数周。刚从体内检出时常有荚膜,无鞭毛、芽胞,易含血的培养基上生长,并产生完全(β型)溶血。按该细菌细胞壁表面的所含的抗原不同,可分为A~U(无I、J)19组,猩红热主要由A组引起。已知该细菌有M、R、T、S四种表面抗原,与痢疾有关的主要为M蛋白。M蛋白是细菌的菌体成分,对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都有免疫毒性作用。而脂壁酸对生物膜有较高的亲和力,有助于链球菌黏附于人的上皮细胞。

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致病力来源于细菌本身及其产生的毒素和蛋白酶类。细菌产生的毒素有:①致热性外毒素,即红疹毒素,链球菌能产生A、B、C、D4种抗原性不同的致热性外毒素,其抗议体无交叉保护力,均能致发热和猩红热皮疹,并以抑制吞噬系统和T细胞的功能,触发Schwartzman 反应;②链球菌溶血素有溶解红细胞、杀伤白细胞、血小板以及损伤心脏的作用,可分为O和S两种溶血素。 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生的蛋白酶有:①链激酶,可溶解血块并阻止血浆凝固;②透明质酸酶,能溶解组织间的透明质酸,最终有得于细菌在组织内扩散;③链道酶,又称为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能裂解具有高黏稠度的DNA,从而破坏宿主的组织和细胞,④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酶,可损害含有这种成分的组织和细胞,⑤血清混浊因子是一种a脂蛋白酶,可使马血清混浊,对机体产生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有抑制作用,有利于细菌的感染和扩散。 疾病危害 患者感染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后,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咽部引起化脓性病变,毒素入血引起毒血症,使皮肤产生病变,严重时肝、脾、肾、心肌、淋巴结也可出现炎症性病变。临床典型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极少数引起死亡。2011年6、7月份以来,向来毒性温和的猩红热突然肆虐香港并造成两名幼童死亡,这是近十年来猩红热疫情最严重的一年。近年来严重侵袭性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在欧美一些国家再次增多,人类开始重新关注该群菌引起的感染问题[1-2]。

水痘、风疹、猩红热、麻疹、幼儿急疹等的区别

水痘、风疹、猩红热、麻疹、幼儿急疹等的区别 水痘 病因:由人类疱疹病毒Ⅲ型引起。 症状特点: ◆发热第一天即可在孩子的皮肤上发现皮疹,开始为红色斑丘疹(略高出皮肤表面的红色点状疹子)或丘疹(不高出皮肤表面),数小时后变成椭圆形水滴样小水泡,周围红晕,以后水疱破溃、结痂、脱痂,不留疤痕。各种不同形式的皮肤损害可同时存在,这是水痘皮疹的特点之一。 ◆皮疹初起于躯干部,继而扩展至面部及四肢,四肢末端少,而在头发间可见水疱疹,这是水痘皮疹的另一特点,据此可与丘疹性荨麻疹区别。全身症状轻。 特别警示: 可有脑炎、心肌炎、面瘫等多种并发症。 患有白血病、淋巴瘤或免疫缺陷性疾病患儿感染水痘时可呈重症,常伴血小板减少而发生暴发性紫癜,危及生命。 风疹 病因:由风疹病毒引起。 症状特点: 在发热第一天出现皮疹,呈红色斑丘疹,疹与疹之间有正常皮肤,压之退色,由面部至躯干至四肢,疹退后无色素沉着及脱屑。全身症状轻。 特别警示: 可伴有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和压痛。 严重者会并发风疹脑炎,预后凶险。 猩红热 病因: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症状特点:发热第二天出疹,疹子呈红色针尖状,遍及全身皮肤,疹间无正常皮肤,皮疹压之退色,可见明显指压印。在皮肤褶皱纹处皮疹特别密集,形成紫红色线条样褶痕(称为“帕氏线”),在口唇周围却有一层苍白圈。皮疹持续3~5天退疹,一周后全身大片脱皮。特别警示: 高热,中毒症状重,可并发咽喉炎,扁桃体炎,舌苔上有一粒粒小隆起,医学上称为杨梅舌。1%~2%患儿在1~3周后可发生急性肾炎,0%~3%可发生风湿热。

麻疹 病因: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小儿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症状特点:发热第四天出疹,皮疹先呈玫瑰色斑丘疹,继而加深呈暗红色,可融合成片,压之退色,疹与疹之间可见正常皮肤,无痒感。皮疹自头面部至颈至躯干至四肢,同一部位皮疹持续2~3天,按出疹顺序开始消退,疹退后皮肤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这是麻疹的特征之一。 特别警示: 患儿出疹时体温增高,全身症状加重,常并发肺炎、喉炎、心肌炎、脑炎等,可使结核病恶化,造成营养不良和维生素A缺乏症,甚至角膜穿孔、失明。 幼儿急疹 症状特点:往往在发热第四天出疹,与麻疹相仿,故又称为“野痧子”(麻疹俗称痧子),但与麻疹截然不同的是本病热退疹出。皮疹呈红色斑丘疹,颈及躯干部多见,一天出齐,次日消退,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特别警示: 高热时可有惊厥。耳后枕部淋巴结亦可肿大。 伤寒 病因:由伤寒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症状特点:发热第六天出疹,玫瑰疹,数量少,见于胸腹部,数天即消退,无脱屑,无色素沉着。 特别警示: 由于症状不太明显,粗心大意的家长不容易发现。 肠道病毒感染 病因:由埃可病毒或柯萨奇病毒引起。 症状特点:发热时或热退后出疹,与发热天数无相应关系,皮疹呈散在斑疹或斑丘疹,很少融合,1~3天消退不脱屑,有时可呈紫癜样或水泡样皮疹。 特别警示:常伴发热、咽痛、流涕、结膜炎、腹泻,全身颈枕后淋巴结肿大。 药物疹 病因:有发热及服药史。 症状特点:皮疹与所用药有关,有斑丘疹、疱疹、猩红热样皮疹、荨麻疹,皮疹有痒感,摩擦及受压部位多。

皮疹

皮疹 皮疹是一种皮肤病变。从单纯的皮肤颜色改变到皮肤表面隆起或发生水疱等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皮疹的特点是大、小片粒红,有时会痒,有时不会痒。其种类和发病原因较多,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诊断。 皮疹的种类 1、斑疹:只有局部皮肤颜色变化,既不高起皮面也无凹陷的皮肤损害,见于斑疹伤寒、丹毒、风湿性多形性红斑等:由于血管扩张而发红的红斑(猩红热、麻疹、药疹等),发生皮下出血的紫斑,等等。紫斑又分为小型的直径在5毫米以下的点状出血或称淤点和直径在5毫米以上的淤血斑或称紫癜。这些斑疹,常由红色或紫色再变为褐色、黄色,直至最后消失。从发疹到消失,有的要两星期,有的只要2-3天。 皮肤色素增多改变皮肤者,叫做色素斑。和色素斑相反,皮肤变白者叫做白斑,其代表是白癜风(寻常性白斑)。 2、丘疹(Papules)是一种较小的实质性皮肤隆起伴有颜色改变的皮肤损害,见于药物疹、麻疹、猩红热、涅疹等。 3、玫瑰疹(roseolas)常与胸腹部出现的一种鲜红色、小的(直径多为2~3mm)、圆形斑疹,压之退色。这是对伤寒和伤寒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的特征性皮疹。 4、斑丘疹(maculopapulae)在斑疹的底盘上出现丘疹为斑丘疹,见于猩红热、风疹及药疹等。 5、荨麻疹(urticaria)又称风团,是局部皮肤暂时性的水肿性隆起,大小不等,形态不一,颜色或苍白或淡红,消退后不留痕迹,是皮肤速发型变态反应所致,见于异性蛋白性食物、药物或其他物质过敏、虫咬伤等 6、疱疹(bleb)为局限性高起皮面的腔性皮损,颜色可因腔内所含液体不同而异。腔内液体为血清、淋巴液且直径小于1cm者为水泡,可见于单纯疱疹,水痘等;直径大于1cm的水泡称大泡。腔内含脓液者为脓疱,脓疱可以原发也可以由水泡或丘疹演变而来。有些糖尿病患者足部和手部可出现烫伤性水泡或大泡,可能与糖代谢有关。 皮疹的意义 皮疹作为一种皮肤变化,特别是对急性传染病的诊断很重要。根据皮疹的出现情况和形状,有时可以对疾病作出诊断,而且还能成为采取相应治疗措施的依据。由于因服药和使用化妆品而出现皮疹的很多,需要注意鉴别。 皮疹的原因及特点 1、急性发疹性传染病 急性发疹性传染病包括猩红热、风疹、水痘、麻疹、登革热斑疹伤寒、恙虫病、伤寒、副伤寒、丹毒、野兔热、马鼻疽等多种疾病。其特点是发疹多伴有不同形式的发热。由于病种的不同,此类疾病又各有特色。如猩红热的皮疹常于发病第1~2天,先出现于胸上部与颈底部,继而迅速蔓延全身,面部发红而唇周苍白,有脱屑现象,发病以急性发热、咽喉炎开始,可伴有白细胞增多及典型的杨莓样舌;麻疹的皮疹常发于病后的第3-4天,发疹开始于面部、耳后、发际、以后遍布全身,呈斑疹或斑丘疹,后期有脱屑及色素沉着、伴有白细胞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及口腔内的麻疹粘膜症状;风疹发疹于病后第1~2天,皮疹迅速出现迅速消退,呈散在性小斑丘疹,由面部向下蔓延,无脱屑及色素沉着,一般病程短而症状轻;水痘的皮疹常于发病数小时或1~2天内分批陆续出现,初为红斑,次为斑疹,再次为丘疹,继后则转为水疤。此外,斑疹伤寒、伤寒、恙虫病、副伤寒、野兔热也为发疹伴有发热的传染性疾病,但发病率较低,其典型的发热类型及病史可协助诊断。 2、结缔组织疾病 主要见于急性播散性红斑狼疮。其典型的皮肤损害为鼻梁或双颊出现蝶形红斑,其他皮肤损害如可出现渗出性多形性红斑、丘疹、紫癜、荨麻疹等,同时伴有发热、

皮疹的鉴别诊断

皮疹的鉴别诊断一、课程结构 皮疹的鉴别诊断 常见皮疹(斑丘疹、疱疹和其他皮疹)诊断流程(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及诊 断思路)鉴别诊断(流行病学、皮疹性质及其他症状体征) 二、讲义 、八— 发热、皮疹是许多传染病共有的临床特征。对某些传染病而言,皮疹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因为被称为“出疹性传染病”,认识这些传染病皮疹的特点,就能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还有一些传染病,皮疹是其临床特征之一,找到了其具有特征性皮疹,有助于其诊断的确立。因此,能够识别不同传染病的皮疹对传染病的正确诊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传染病中常见皮疹及其特点 斑丘疹:麻疹、风疹、幼儿急诊、猩红热 斑疹一一皮肤表面仅呈限界性色泽变化,用于检查无异样感觉,表面平坦。 丘疹---- 皮肤表面限界性凸起,高出于皮肤,状似小丘隆起。 斑丘疹一一皮疹为红色,可平坦或略隆起,隆起程度介于丘疹和斑疹之间。 疱疹:皮疹隆起而内含液体。水疱疹一内含透明液体;脓疱疹一内含浑浊脓性液体。 出血性皮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红或紫色,界限清楚,手查无异样感,压之不褪色。 色素斑或色素沉重: 多为斑疹或斑丘疹后期因皮疹部位皮肤色素增多所致。 斑丘疹的鉴别要点: 病原出疹 时间全身症状 麻疹麻疹 病毒7-14 发热 3-4 皮疹发生 发展情况 始于耳后发 际。渐及前 额、面颈、 躯干与四 肢,最后手 足心,3-4天 出齐 皮疹 形态 斑丘 疹 猩红 热八、、乙型 溶血 链球 菌 2-5 发热 1 从颈部和 上胸部, 1 日蔓延 至全 粟粒 疹 疹间 皮肤 正常 不正 常 疹退 后表 现 色素 沉 着, 糠皮 样脱 屑 其他症 状 口腔黏 膜斑 (+), 有明显 上呼吸 道卡他 症状 血象 白 胞 数 常 减 少 淋 细 相 细 总 正 或 病程 10-14 无色 素沉 着,有 大片 脱 咽峡 炎、口 腔周围 苍白 圈、草 增多 白胞 数中 粒 细 总 和 性 细 1-2 周

常见皮肤病鉴别诊断

重症多形红斑 1.药疹:明确用药史,可以是两周或20天以内的,可以是荨麻疹型,多形红斑型,麻疹型,猩红热型,紫癜型等,瘙痒比较明显,皮疹颜色鲜红。严重者可累及粘膜:眼,口腔,唇,外阴等。该患者发疹前无用药史,可排除。 2.多形红斑:皮疹常见于四肢末端,初发为边界清楚红色斑疹,后变为隆起水肿性丘疹,周边水肿性红斑,中心紫癜,虹膜现象明显,多对称分布的。根据皮疹特点暂不考虑 3.重症多形红斑:皮损可为红色斑疹、水疱等。如病情严重,可累及粘膜处。一般发病诱发因素与用药无关。故暂排除。 4.副肿瘤性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皮损为多形性,有痒性风团,斑、丘疹、水疱、糜烂等。多数发疹之前有肿瘤表现。DIF有组织病理改变,IIF可阳性。必要时查病理、DIF等以进一步排除。 5大疱性类天疱疮:此病好发于老年人。皮损表现为全身泛发的红斑、水疱但呢个。部分病人见口腔溃疡。IIF可提示抗基底膜待抗体,DIF示疱周正常皮肤基底膜带处C3、IgG免疫反应物沉积。目前依据不足。必要时入院后查病理活检、DIF等进一步排除。 1.荨麻疹性血管炎:反复发生风团伴瘙痒,可自行消退,消退后皮损处可见暗红色斑疹,部分伴有疼痛,关节肿胀 2.环状红斑:多见于中青年皮疹呈环形或融合,成多形水肿性红斑:因新旧损害重叠可呈现靶样,边缘隆起如缇状,其内缘附少量鳞屑:好发于臀、股及小腿:微痒:病程慢性复发性,皮疹消退后可留有色素沉着。以真皮炎症反应性血管扩张充血的细胞润浸润为病理基础。该患者病理结果不考虑该病。 3.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分为丘疹鳞屑型和环状红斑型,环状红斑型初为水肿性丘疹,逐渐扩大成环状或多环状,边缘隆起的斑块,表面平滑或有少许鳞屑,消退后可留有毛细血管扩张和色素沉着。损害好发于面、手、前臂、上胸等曝光部位。常有敏感的光敏感现象,血清抗Ro及抗体La及ANA阳性,皮损DIF阳性,血细胞减少,血沉增快。该患者皮疹。 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女,青年女性,主因“全身起疹3个月,加重半月”入院。查体有双颊部水肿性红斑,四肢、耳后暗紫红色斑疹。病程中有雷诺氏现象,有关节疼痛,有脱发、乏力表现。实验室检查提示抗核抗体阳性(1:100000),白细胞下降(3.00x10^9/L),C3、C4下降,已达到SLE诊断标准,故SLE诊断明确。 2.扁平苔藓:原发损害为紫红色、扁平的多角形丘疹,初起针尖大小,后逐渐扩大至0.5-1.0cm,表面有蜡样薄膜及细的白色条纹(Wickham纹),好发于四肢曲面,尤以腕部屈侧、踝部周围和股内侧最易受累,本病瘙痒明显,常累及黏膜,有特征性的组织病理,本例患者双手臂外侧有暗紫红色斑疹,但是表面未见Wickham纹,且病史和相关检查不支持,暂不考虑。 3.皮肌炎:亦可有与SLE类似皮损,但其典型皮损为上睑为中心的水肿性紫红色斑、Gottron丘疹等,可扩展至颈部V字区、肩胛部,常伴对称性近端肌肉乏力、疼痛和触痛,实验室提示肌酶上升,肌电图示肌源性变化,本例患者无肌力下降,但有乳酸脱氢酶偏高(311U/L),建议行肌电图检查以明确。 1.皮肌炎:主要皮疹表现为双上眼睑暗紫红水肿性斑疹,可扩展至颈部V字区、肩胛部,亦可有与SLE类似皮损,但有肌无力、肌酶上升、肌电图表现,若无肌肉症状,SLE相关抗体可鉴别,本例患者无肌力下降,可进一步肌电图检查以排除。

冻伤创面脓毒血症伴猩红热样皮疹临床分析

冻伤创面脓毒血症伴猩红热样皮疹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冻伤创面脓毒血症伴猩红热样皮疹的发病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自2000~2010年共收治冻伤后创面脓毒血症伴猩红热样皮疹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未入院前12例未行抗感染、正规全身治疗及创面处理;18例创面涂私人诊所配置的中草药,连续使用10~18 d。此30粒入院后进行创面引流及清洁,有效抗生素治疗痊愈。结论冻伤为进行性损伤,患者应重视临床抗生素的使用,加强认症,同时加强创面处理及全身支持疗法。 标签:冻伤;抗生素;重视 1资料与方法 1.1冻伤原因,发病时间,病生变化 1.1.1冻伤原因冻伤患者多发生于户外活动,如脑血栓后遗症户外活动、汽车抛锚、野外行走或工作、有意识障碍或昏迷、精神疾病或醉酒后。 1.1.2发病时间患者冻伤时间大多集中在11月份至次年3月份。冻伤部位多为面部、耳廓、四肢、手指和足趾。 1.1.3病生变化非冻结性冷伤指人体接触10 ℃以下,冻点以上低温,加上潮湿条件所造成的损伤,包括冻疮、战壕足、水浸足(手)等;冻伤由冰点以下低温造成,包括局部冻伤和全身冷伤。本研究以冻结性冷伤(冻伤)患者为观察对象。冻伤通常包括2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冷暴露引起的组织冻结,细胞内冰晶形成导致机械性损伤。第二阶段出现进行性微循环障碍与炎性介质释放,血栓形成导致微血管闭塞,组织缺血坏死,此时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均受损。冻伤后凝血系统也发生改变,血液凝集功能亢进处于高凝状态,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而坏死[1]。血液流变学亦发生改变,冻伤组织血液瘀滞指,组织进行性缺血缺氧。严重冻伤随着伤后时间延长,其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加重。伤后12~24 h皮肤、肌肉明显水肿,血管扩张充血,有大量白细胞浸润,部分肌浆凝固。至伤后48~72 h,肌肉发生化学变化,营养不良,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皮肤和肌纤维受到严重损伤,表皮及附属器结构模糊,横纹肌变性坏死或横纹消失,肌浆凝固[2]。 1.2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25例,女5例。年龄2~70岁。冻伤创面面积1%~10% TBSA,浅Ⅱ度冻伤24例,Ⅲ~Ⅳ度冻伤6例。本组发生猩红热样皮疹的时间最早为伤后10 d,最迟为伤后28 d。本组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最高体温达40 ℃,心率快、呼吸浅快、腹胀、腹泻,偶有烦躁和淡漠,创面晦暗,坏死斑,创缘呈浸润红、肿、热、痛,白细胞急剧增高。 1.3本组脓毒血症伴猩红热样皮疹的发生临床分析本组30例均为伤后10~20 d后入院。其中12例未行抗感染、正规全身治疗及创面处理;18例创面涂私人诊所配置的中草药,连续使用10~18 d。因持续高热,且正常皮肤上出现猩红热

发热伴皮疹诊断思路

发热伴全身或局部皮疹是很多疾病都可能出现的症状。临床工作中必须仔细观察皮疹的形态、分布、与发热出现的时间顺序以及症状等, 结合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 将症状相似的疾病进行鉴别, 做出正确诊断。常见的发热伴皮疹的疾病大致可分为5大类。 1病毒和细菌感染性疾病 111水痘水痘多发于儿童, 但也可见于成人, 由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所致。起病急, 发热, 24 h内出现皮疹,主要分布于头、面部及躯干, 两鬓角和耳后较早出现皮疹。水痘的皮疹特征: 变化快, 初起为红色小丘疹, 很快变成小水疱, 部分水疱可继发脓疱, 较大水疱或脓疱可见脐窝, 继而点状结痂, 在同一部位的皮肤上可同时见到这3期皮疹, 并常常 伴浅表淋巴结肿大。成人水痘症状重, 高热、皮疹多。 112风疹、麻疹、幼儿急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这4种病均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发热性皮疹性传染病。 11211风疹: 由风疹病毒感染引起。先有轻、中度发热及呼吸道症状, 1~2 d后皮肤出现粉红色小斑疹、斑丘疹, 最早见于面部, 1 d内蔓延至颈部、躯干、四肢, 分布稀疏, 有轻微痒感。枕骨下及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白细胞总数降低, 淋巴细胞先降低, 继而增高。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 可引起胎儿畸形, 因此, 明确诊断很重要。 11212麻疹: 全身症状及皮疹均较风疹重。由麻疹病毒感染所致。初期高热、流泪、流涕、咳嗽, 2~3 d后口腔颊黏膜出现Koplik斑, 第4 d开始出现皮疹, 先见于耳后、发际、颜面, 迅速蔓延到颈部、上肢、躯干、下肢, 为一种玫瑰红色斑丘疹, 压之褪色, 分布较密, 可相互融合。出疹时体温可达41 ℃, 颈部淋巴结肿大, 肝、脾肿大, 并可伴发支气管肺炎、中耳炎、脑炎等。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本病特点是体温高、卡他症状重, 皮疹密集可融合, 有Kop lik斑。 11213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由人类疱疹病毒- 6型感染引起, 多发生在2岁以下婴幼儿。突发高热, 体温39~40 ℃以上, 持续3~5 d后体温骤降, 热退时全身出现淡红色斑疹、斑丘疹, 肘、膝以下及掌跖等部位多无皮疹, 经1~2 d后皮疹消退, 不留任何痕迹。患儿枕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本病的特点是热退疹出。 1121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由EB 病毒感染所致。中度发热或高热, 常持续5~10 d; 有弥漫性伪膜性扁桃腺炎, 腭部有淤点, 全身淋巴结肿大, 脾肿大; 约1 /3患者在发病后4~6 d出现皮疹, 为躯干、上肢鲜红色麻疹样皮疹, 少见猩红热样、疱疹样、多形红斑样皮疹。淋巴细胞增多, 且有大量异常的淋巴细胞, 占白细胞总数的10%以上。本病的特点是发热、伪膜性扁桃腺炎、全身淋巴结肿大、有大量异常淋巴细胞。 113病毒性出血热是一组由虫媒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包括流行性出血热、登革出血热等, 以发热、出血及皮疹、休克少尿、肾功能衰竭为主要临床特征。发热多为双峰热或持续热;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面、颈、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 眼结膜充血, 呈醉酒貌, 皮肤黏膜可见出血点、淤斑。登革出血热患者四肢、面部、腋下、软腭散在淤点、淤斑, 并可出现红斑、斑丘疹、风团样皮疹。 114猩红热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主要发生于儿童, 突然高热、咽痛、扁桃腺红肿, 1 d后颈部、躯干、四肢依次起疹, 均为弥漫性细小密集的红斑, 可见帕氏线、口周苍白圈、杨梅舌, 皮疹48 h达到高峰, 呈弥漫性的猩红色。病程7~8 d, 皮疹依出疹先后顺序开始消退, 伴糠皮样脱屑。早期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加。本病的特点是高 热、扁桃腺红肿、全身呈弥漫性的猩红色皮疹。 115丹毒病原菌为A族B型溶血性链球菌。好发小腿、颜面, 多单侧发病, 足癣、鼻黏膜破损处细菌入侵是引起小腿及颜面丹毒的原因。发病急剧, 先有恶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继而患处出现水肿性红斑, 境界清楚, 迅速扩大, 红斑上可出现水疱、血疱; 自觉疼痛、肿胀、灼热, 有明显的触痛和压痛, 局部淋巴结肿大,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