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艺课程设计--动掌工艺设计

机械工艺课程设计--动掌工艺设计
机械工艺课程设计--动掌工艺设计

机械工艺课程设计--动掌工艺设计

课程设计:机械工艺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动掌”工艺设计

班级:07—4

设计人:

学号:

指导教师:

目录

前言 (3)

一、工艺审核 (4)

二、成型工艺设计 (5)

三、机械加工工艺设计 (15)

四、经济核算与设计综述 (17)

参考文献

前言

机械工艺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了我们之前学过的《金属工艺学》、《机械制图》等知识,同时在金工实习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的帮助下,完成对零件的工艺审核、成形工艺设计、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经济成本核算等一系列工作。这种细致并且接近生产实践的机械设计训练,可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拓展。

通过本次设计课程,我们的知识变得更加系统化,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这正是本门课程对于我们的意义所在。我的进步主要体现在:

一、机械制图:上机制图的能力有了很大进步,得到了更急系统的训练。并且绘图更加规范。

二、设计成型工艺:在绘制铸造工艺图的过程中,使我对分型面与浇注系统的选择,机加工余量的确定,起模斜度,砂芯和芯头,冷铁和不足以及冒口等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在选择最佳方案中有了更多的理论依据,掌握了判断原理。并且熟悉了各种参数的查找和计算方法,为以后从事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机械加工工艺:通过对机械加工工艺的设计,巩固了自己对车、铣、刨、磨、钳等各种工种的认识,熟悉了各种工种的加工方法和适用范围。

相信通过这次学习以及以后的各种课程,我们会成为知识丰富的人才,将来投身钢铁事业中,设计出更加科学,更具创新性的零件,增强我国机械器材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性能,为祖国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富强出一份力。

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一下我对“动掌”的工艺设计,由于水平有限,知识面也比较狭窄,经验更加不丰富,难免会有些不科学的设计和说明,望老师能耐心加以传授和指导,帮我改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和不足,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和能力。9我会努力的学习,争取让老师满意,也让自己满意。

一、工艺审核

1、数量与材料

本零件“动掌”要求加工数量为10件,根据《金属工艺学》的知识,该零件生产数量小于100件,并且重量小于100千克,属于单件、小批生产。

该零件结构比较简单,但是形状不是很规则,工作条件一般以承受摩擦力为主。故要求该零件有良好的刚性和耐磨性,采用灰铸铁材料,流动性较好,适于铸造。

2、图样

该零件图给出了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和一个右视图。尺寸标注基本完整清晰,粗糙度、铸造圆角等技术要求基本明确。

3、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1)成型工艺的结构工艺性

材料为HT150,单件生产,采用砂型铸造中的手工造型,即可获取毛坯。该零件中有4个孔,其中φ36的孔需要铸出,剩下的2个螺纹孔和1个φ28的孔因为小于铸铁可以铸出的最小直径30mm,故需要机加工出来的。另外,长*宽为5.5*2的槽由于小于铸铁可以铸出的最小槽,故需要机加工出来。

(2)切削工艺的结构工艺性

零件外表面除了上下表面和右侧面外均无精度要求,不需要机加工。其余需要机加工的部分包括2个螺纹孔和零件中心两个孔。

以零件主视图前后两个平行平面做为粗基准定位,在虎钳上安装,φ28和φ36的孔则可以在一次加工中完成,这样就保证同轴度的要求。底平面和右端面在铣床上加工,精度和效率都比较高。2个螺纹孔需先在钻床上钻出,再攻丝。(3)装配工艺的结构工艺性

装配工艺的结构工艺性是指所设计的零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装配连接的可行性和经济性或者说机器装配的难易程度。它包括便于装配、便于拆卸和正确的装配基面。该零件没有配合要求所以装配和拆卸是比较容易的,底平面为该零件的装配基准面。

二、成形工艺设计

1、工艺方案的的制定以及确定依据

型铸造是一种传统的造型方法,它使用与各种形状、大小、批量及各种合金铸件的生产。掌握砂型铸造是合理选择铸造方法和正确设计铸件的基础。

砂型铸造的工艺流程可表述如下:

铸造工艺分析与设计→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砂型制造→砂芯制造→砂型和砂芯的烘干→合型及浇注→铸件的落砂与清理→铸件缺陷分析与质量检测。

砂型铸造分为手工铸造和机器铸造两种方式,其中手工铸造操作灵活,大小铸件均适合。手工造型主要用于但见、小批生产;机器造型实现了工序机械化,适应不同形状、尺寸和不同批量铸件生产的需要。

鉴于本册课程主要涉及砂型铸造工艺流程的制定过程,所以在这里只简要介绍一下“动掌”砂型铸造的工艺方案与参数选择。

1—1、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选择

(1)浇注位置的选择原则:

1、铸件重要的加工面应朝下。铸件上表面容易产生砂眼、气孔、夹渣等缺陷,组织也不如下表面细致。如果这些表面难以朝下,则应尽量位于侧面。

2、铸件的大平面应该朝下。浇注过程中金属液对型腔的上表面有强烈的热辐射,型砂因急剧热膨胀和因强度下降而拱起或开裂,致使上表面容易产生夹砂或结疤缺陷。

3、为防止铸件薄壁部分产生浇不到或冷隔等缺陷,应将面积较大的薄壁部分置于铸型下部或使其处于垂直或倾斜的位置。

4、若铸件圆周表面质量要求较高,应进行立铸(三箱造型或平作立浇),以便补缩。应将厚的部分放在铸型上部,以便安置冒口,实现顺序凝固。(2)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1、应尽量是分型面平直、数量少。

2、应避免不必要的型芯和活块,以简化造型工艺。

3、应尽量是铸件全部或者大部分置于下箱,不仅便于造型、下芯、合型,之便于保证铸件精度。

就“动掌”而言,分型面选择方案有很多,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放型芯。因为对于小批量生产地零件而言,制作型芯的过程相对于整个铸造过程来说也占了很大的工作量。下面就我选择最好的方案与其他方案之一进行一下对比,阐述我选择本方案的理由。

方案一:

浇注位置和分型面如第一个视图所示

选择此浇注位置的优势有三:

一、铸件最重要的加工面粗糙度为1.6的底面,如按此方案浇注的话此重要加工面朝下,铸件此表面不容易产生砂眼、气孔、夹渣等缺陷。

二、铸件的大平面朝下。在浇注过程中此重要平面不会因金属液对型腔上表面强烈的热辐射而急剧膨胀,则不会因强度下降导致拱起或开裂而产生夹砂或结疤。

三、铸件圆周表面要求不高,所以不需要立铸。

选择此分型面的优势:

此方案不需要砂芯,简化了造型工艺。

方案二:

分型面如图二所示

此方案的优势在于:铸件全部在下沙箱,便于造型、合型,便于保证铸件精度。

此方案的不足在于:

一、铸件最重要的加工表面冲上,容易产生砂眼、气孔、夹渣等缺陷,组织不细致。

二、铸件的大平面朝上,浇注过程中金属液对型腔上表面强烈的热辐射会使型砂因急剧膨胀而拱起或开裂,致使此重要表面容易产生夹渣或结疤。

三、此方案需要放型芯,所以造型之前需要制作型芯,工艺过程太复杂。

综上所述:选择方案一比方案二好。

2、工艺参数的确定及确定依据

(1)机械加工余量

所有标注粗糙度的表面均需要进行机加工处理,及加工余量随着铸件的大小、材质,以及加工面在铸件中的位置而改变。

如:铸钢加工余量比铸铁大;有色金属及加工余量较小;铸铁中灰铸铁比可锻铸铁和球墨铸铁的及加工余量小些。

确定及加工余量可以通过查表来获得。

如下表:

注:

1、此表带括号的机加工余量值为手工造型的机加工余量数值。

2、有些数据表格每项机加工余量数值有两个数据,第一个数据是以一侧为基准,另一侧进行单侧加工的加工余量值;第二个数据是进行双侧面加工的加工余量数值。

3、对圆柱体以及双侧面加工的表面,及加工余量值(RMA)应加倍。

4、对同一铸件所有加工表面,一般只规定一个机加工余量(RMA)值。

对于零件“动掌”,其零件最大尺寸为110,则可以选择单侧加工余量为3。

因此,规定此铸件的所有加工表面机加工余量均为3。

(2)不铸出的孔和槽

对于过小的孔或者槽,由于铸造困难,一般不予以铸出。单件、小批生产的小铸铁件上直径小于30的孔一般不予以铸出;一般对于长*宽小于20*10的铸铁件中的槽不予以铸出。

因此,零件“动掌”中,两个直径为6,深16的孔不予以铸出,另外直径为28的孔也不予以铸出;长*宽为5.5*2的槽也不予以铸出。

这些不铸出的孔或槽,在铸造工艺图中以红X表示,剖面处涂以红色。

(3)起模斜度

起模斜度随垂直壁高度增加而减小

机器造型起模斜度比手工造型小

外壁起模斜度比内壁小 起模斜度一般在0.5~5°之间

本零件“动掌”所有加工面起模斜度计算方法可以通过查表确定

我采用的方法是利用直角边两边比例算出起模斜度。 比如说

壁高19 通过查表知在10~40之间的壁高 偏移量为0.8

如图

通过比例式 1:X=0.8:19 得出 X=23.75 则此壁的起模斜度为 1:23.75

通过这种方法将所有需要机加工的面的起模斜度都算出来,并且标注。 另外,此“动掌”零件的所有非加工面的起模斜度均设定为30′。 不在工艺图上表现出来。

(4)铸造圆角

铸件壁与壁之间应该以圆弧过渡,圆角半径一般为相交两壁平均厚度的1/3~1/2。因此除要求的铸造圆角R5,R2等,其余未标注的铸造圆角通过以下计算:

壁厚A 壁厚B 两壁相交 则铸造圆角的半径范围应该在

3/2(

B A +,)2/2

B

A +之间 通过计算得到未注明的铸造圆角半径范围应该在R2~R3范围内。

(5)铸造收缩率

1、 浇注到铸型的金属液,随温度降低发生冷却、凝固及各部分尺寸的缩减。产生铸造收缩率。

2、 根据收缩率大小将模型或芯盒放大,保证尺寸的要求。

3、铸造合金收缩率随铸造合金的种类、成分而改变。

通常:灰铸铁:0.7~1.0%

铸钢:1.5~2.0%

有色:1.0~1.5%

由于零件“动掌”的材质为灰铸铁,所以收缩率定位1.0%。

(6)芯头设计

1、按芯头位置分垂直和水平两类。

2、立芯头的高度主要取决于直径大小,范围为15~150mm。

A、高度较小而且较粗的芯子可以省去上芯头。

B、细长而且高的芯子应有上下芯头,且下芯头斜度小一点,高度大一点。

3、水平芯头长度随型芯长度和芯头直径的增大而增大,芯头和芯座之间留1~4mm的间隙,以便于下芯与合型。

注意:无论是水平还是垂直芯头,当其数量不止一个时,若排成一条直线只留两个芯头;若排成一个平面要留三个芯头,且选择对称性好的的三个芯头。

至于芯头斜度、间隙、定位等可查《铸造工艺设计手册》。

本零件的优选方案一不需要型芯。

(7)冷铁及补贴

冷铁:用铸铁、钢或者铜制成,是控制铸件凝固顺序和冷却速度的一种激冷物。因其冷却速度快,可以调节铸件的凝固方式:顺序凝固或者同时凝固。

冷铁不仅可以防止铸件产生缩孔和缩松、裂纹和变形、而且可以细化组织,提高铸件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补贴:在垂直壁与冒口根部增加一个楔形,使壁厚朝冒口方向张开,,形成大的温度梯度,以消除缩孔和缩松。

由于本零件浇注位置的选择,已经使毛坯为顺序凝固,而且壁厚比较均匀,所以不需要冷铁。

(8)浇注系统设计以及冒口设计

铸铁小件一般采用封闭式浇注系统,挡渣能力好;防止浇注卷入气体、易清理;阻流截面在内浇道上,金属液易充满浇注系统,金属液消耗少。浇注位置取在分型面。根据《灰铸铁件浇注系统简易计算表》及基本公式

G M F

=∑最小

经查表经验系数M=0.75,通过计算该铸件质量G=1kg ,可以得到内浇口总截面积∑最小F =0.752cm ,安装封闭浇注系统一般比例:

F 直:ΣF 横:ΣF 内 =1.15:1.1:1

可以计算得F 直=0.92cm ,ΣF 横=0.812cm ,设计为一个横浇道, (可确定截面梯形的长、宽、高依次为(10mm 、9mm 、9mm),设计内浇道为3个,故每个的截面积为0.25(截面梯形的长、宽、高依次为10mm 、5mm 、5mm ).修正后比例为F 直:ΣF 横:ΣF 内 =1.2:1.17:1

根据模型结构及尺寸确定内浇道位置、数目和引入方向如铸造工艺图。 直浇道位置为铸型上方,查表高度为200mm ,两端面直径分别为15mm 和19mm 。横浇道设计关于轴线基本对称,3个内浇道位置连接在较为薄壁处,易于清理。本设计中内浇道位置可以使金属液顺型壁注入,不直接冲刷铸型。

冒口的选取:灰铸铁的流动性比较好,可依靠顺序凝固的浇注系统自行进行补缩,一般不需要冒口来补缩。但是由于该铸件所用材料是HT150,碳含量比较低,偏离共晶点,粘稠状凝固,流动性差,所以需要在铸件最高处加冒口进行补缩。根据冒口位置的选取原则,如不设在铸件受力部位,防止铸件组织

粗大,降低力学性能;最好选在加工面上,这样可以减少清理冒口根部的工作量和能量消耗;设在铸型的最高处。所以在上端加工面处加冒口。

冒口直径D=(1.36~2)b=(1.32~2)*16=19.2~32 选取20

冒口高度H=(2.5~4.5)D=(2.5~4.5)*20=50~90 选取50

三、机械加工工艺设计

(一)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该零件属于单件生产,所以采用通用(万能)设备来加工,很少采用专用夹具,用一般的刀具和通用量具即可。

零件表面加工方法:

1.底平面,粗糙度6.3微米,粗刨+半精刨,或粗铣+半精铣即可实现。

2.两个螺纹孔对小尺寸的内螺纹,攻丝几乎是唯一的加工方法。由

于是单件生产和普通螺纹,所以用手用丝锥手工攻丝。

4.φ36和φ28的孔对于铸出来的孔一般采用扩孔和镗孔进行机加

工。

5.底面两个槽采用卧铣加工。

(二)选择定位基准

此零件底面为重要表面,一般为安装基准,所以将此选为精基准,使加工基准和安装基准重合,可以提高尺寸精度,避免基准不重合引

起的定位误差。粗基准就选为右端面,用平口钳装卡工件,铣底平面。

(三)制定工艺路线

合理的加工顺序,可以得到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和加工质量,所以制定工艺路线很重要。安排切削加工工序时,应满足“粗精加工要分开”、“基准面先加工”、“主要表面先加工”的原则。对于形状较复杂的铸件的单件生产,为了给安装和加工提高依据,在切削之前要安排划线工序。同时为了改变该铸件的组织和切削加工性,先对其进行去应力退火。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最后还要安排检验工序。

方案一:

1.铸出毛坯,清理检查,退火。

2.划线,划出各加工面的加工线。

3.铣底平面,上平面和右端面,平口钳装卡前后表面平面部分,以此为粗基准。此时

左端面处于垂直位置,底平面处于水平位置,在卧式铣床上,可以在

一次装卡中完成对这两个面的加工,用端面铣刀。

4.车床上,单刃镗刀镗φ36和φ28的孔。

5.在台钻钻右端面的两个孔。

6.检验。

镗孔可在多种机床上进行,回转体零件上的孔多在车床上加工,不一定非要在铣镗床上加工。不像扩孔只能加工标准孔,由刀具本身尺寸保证,一把镗刀可以加工不同直径的孔,尺寸由操作者保证。镗孔还可以校正原有孔的轴线歪斜或位置偏差,但是它的生产率低。由于这是单件生产,所以影响不是太大。

(四)确定机械加工余量

对于单件生产,可以根据加工方法、加工表面、加工性质,用查表法获得机加工余量。总的机加工余量已在成形工艺设计中给出。

参照《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李益民主编哈尔滨工业出版社

P63 表2.3-5 端面精车及磨削余量

P66 表2.3-10 按照7级与8级精度加工预先铸出或热冲出的孔

P74 表2.3-21 平面加工余量

可以确定每一工步的余量,如下表:

四、经济核算与设计综述

(一)经济核算

要进行成本核算,首先要确定单件时间额定,它有以下个部分时间组成: 1.基本时间 2.辅助时间 3.布置工作地时间

4.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和准备与终结时间。

1.基本时间的计算:

参照《机械制造简明工艺手册》

P193 《表6.2-1 车削和镗削机动时间计算公式》 P197 《表6.2-7 铣削机动时间的计算公式》 P205《表6.2-14 螺纹加工机动时间的计算公式》 P197 《表6.2-7 铣削机动时间的计算公式》,选择如下:

(1)粗铣右端面的基本时间:(用圆柱铣刀,X62卧式铣床)

i f l l l T Mz

j 2

1++=

)3~1()(1+-=c e a d a l 5~22=l Mz f =75mm/min 计算得j T =6min=300s

(2)粗铣底平面的基本时间:(用端面铣刀,X62卧式铣床)

i f l l l T Mz

j 2

1++=

)3~1()(5.0001+--=C d C d l d C )05.0~03.0(0= 5~30=l

其中,2.3,80,1350===C d mm l j T =6.4min (3)半精铣底平面的基本时间:

Mz f =95mm/min ,j T =5min

(4)半精铣右端面的基本时间:

Mz f =95mm/min, j T =4.7min=284s..

(5)粗车右端面的基本时间:

32112

,l l l d d L i fn L

T j +++-==

其中,d ——工件直径,1d ——车圆环的内径,)3~2(tan 1+=

r

p k a l ,

5~32=l ,3l ——单件小批生产时的试切附加长度,f ——工件每转刀具

的进给量,n ——机床主轴转速

2

,5.1,/3,/53.0,0,4,290,38,763211=======?===i a s r n r mm f l mm l mm l k mm d mm d p r 则,则s Ti 32=

(6)粗镗通孔的基本时间:

公式类似于上述公式,选镗刀的主偏角?=45r k ,则

3

,8.0,/83.5,/2.0,0,4,104,5.3321========i a s r n r mm f l mm l mm l mm l p 则s T i 290=

(7)半精车右端面的基本时间:

s T i 42533

.832.042244

76=??++-= (8)半精镗通孔的基本时间:

s T i 465567

.111.04

5.2102=??++=

(9)钻2个φ6深16mm 的通孔,基本时间约40s (10)手动绞刀绞2个螺纹孔的时间约为1.5min 2.辅助时间的计算:

装卡:卧式铣床 min 14.02min 07.0=?;卧式车床 min 43.0;台钻 0.07min min 21.03=?

卸下:卧式铣床 min 12.02min 06.0=?卧式车床 0.19min 钻床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车床主轴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车床主轴的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内容: 1、车床主轴的零件图 1 张 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2 张 3、机械加工工序卡25 张 4、课程设计说明书 1 份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毕业设计是我们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使我们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本课程,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去解决专业范围内的工程技术问题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 我们在完成课程设计的同时,也培养了我们正确使用技术资料,国家标准,有关手册,图册等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数据处理,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也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这次综合能力运用的机会! 其主要目的是: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本专业的一般工程问题的独立能力,拓宽和深化所学的知识。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设计思维,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规范和方法。 3.培养学生正确的使用技术知识,国家标准,有关手册,图册等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数据处理,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和技巧。 4. 培养学生进行调整研究,面向实际,面向生产,向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的基本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第一章课题介绍 1.1、课题 车床主轴是车床的主要零件,它的头端装有夹具、工件或刀具,工作时要承受扭曲和弯矩,所以要求 有足够的刚性、耐磨性和抗振性,并要求很高的回转精度。所以主轴的加工质量对机床的工作精度和使用 寿命有很大的影响。 其原始资料如下: 零件材料: 45钢 技术要求:

1、莫氏锥度及1:12锥面用涂色法检查,接触率为大于等于70% 。 2、莫氏6号锥孔对主轴端面的位移为+2 。 3、用环规紧贴C面,环规端面与D端面的间隙为0.05~0.1 。 4、花键不等分积累误差和键对定心直径中心的偏移为0.02 。 生产批量:中等批量 零件数据:(见零件图) 图1 车床主轴零件图 1.2、设计要求 要求编制一个车床主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按照老师的设计,并编写设计说明书。具体内容如下: 1、选择毛胚的制造方法,指定毛胚的技术要求。 2、拟定车床主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程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拨叉”831008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年产量4000件)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进行毕业设计之前一次综合性的总复习,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应好好把握这次机会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零件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所给零件为CA6140车床的拨叉(831008),其作用为换挡,使得机床主轴按照操纵者的要求工作。拨叉上的φ20孔与操纵机构相连,由操纵机构带动拨叉,再由另一端φ50的半孔(与传动轴接触)带动齿轮,完成换挡工作。 (二)零件工艺分析: 零件加工表面有如下几组:

1.孔φ20上下端面,表面粗糙度为3.2μm,上端面与φ20孔轴线有垂直度公差要求; 2.孔φ50上下端面,表面粗糙度为 3.2μm,上下端面宽度尺寸公差为(-0.06,-0.18),且与φ20孔轴线有垂直度公差要求; 3.孔φ20尺寸公差为(+0.021,0),孔φ50尺寸公差为(+0.50,+0.25); 4.孔φ20圆柱体上部螺纹孔M6、φ8通孔;该圆柱体下部与两孔轴线连线成47°夹角的平面,其两加工平面粗糙度均为3.2μm。 由以上表面尺寸、位置精度、设计基准等分析可知,可先加工一孔的上下两端面,再以已加工端面为精基准加工其他端面。 二、工艺规程设计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的材料为HT200,塑性较差,易于铸造。拨叉在工作中受到冲击较小,且零件形状并不复杂,因此采用铸件毛坯。零件重1.0Kg,年产量为4000件。由《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设计指导手册》321页,表15-2查得,为中批生产。由《机械加工余量手册》表1-3,选用金属型浇注,表面粗糙度可达12.5μm--6.3μm,尺寸精度达0.1mm--0.5mm。 (二)基面的选择: 1.粗基准的选择:粗基准的选择主要遵循两条原则:(1)尽量选择精度要求高的主要表面;(2)选择非加工表面。在本设计中,即选择底面或选择非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若选择底面作为粗基准,则可保证底面在后续加工中有足够且均匀的加工余量。但底面与φ20孔之见有垂直度要求,选择底面为粗基准不易保证其位置精度。而选择非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则可以先加工底面,再以之为基准加工φ20孔,这样可保证位置精度。因此,选择φ20孔圆柱体的非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 2.精基准的选择:精基准的选择应尽量符合基准重合原则,此零件的设计基准为底面、φ20孔上端面与φ20孔轴线。具体设计在制订工艺路线时,根据工序安排具体确定。 3.制订工艺路线 制订加工工艺路线时,首先要确保工序安排合理。即:先加工基准表面,后加工其他表面;先安排粗加工,后安排精加工;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孔;先加工主要表面,后加工次要表面。 查《机械手册》,得φ20孔的公差等级为IT7,φ50孔的公差等级为IT12,表面粗糙度为3.2μm。查《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设计指导手册》与教材《汽车制造工艺学》,设计出一下方案: 工艺路线方案一: 工序1 铸造毛坯; 工序2 以φ20孔圆柱外表面为粗基准,钻、扩两φ20两孔; 工序3 以φ20孔为精基准,粗铣、半精铣底面; 工序4 以φ20孔为精基准,粗铣、半精铣φ50孔上端面与φ20孔上端面; 工序5 以φ20孔为精基准,粗镗、半精镗φ50孔; 工序6 切断 工序7 以φ20上端面为精基准,钻φ8孔;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系别机电工程系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方向机电一体化 课程名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学号 06080729 姓名张森 指导教师 题目名称 CA6140车床拨叉 设计时间 2011年3-6月 2011 年 5 月日

目录 一、序言 (1)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2) 三、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4) 四、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 (8) 五、工序设计 (10) 六、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 (12) 七、专用机床夹具设计 (15) 八、设计心得 (17) 九、参考文献 (18) 十、附图 (19)

序言 一、序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基础和大部分专业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次实践性教学环节。这次课程程设计是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了机械制造工艺问题,设计了机床专用夹具这一典型的工艺装备,提高了结构设计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经验不足,设计中还有血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教。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1.零件的作用 本次设计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变速齿轮拨叉,用于双联变换齿轮的啮合,输出不同的转速,已达到变速的目的。该拨叉应用在CA6140车船的变速箱变速机构中机构中。拨 孔与变速叉轴联结,拨叉脚则夹在双叉头以φ22mm孔套在变速叉轴上,并用销钉经8mm 联变换齿轮的槽中。当需要变速时,操纵变速杆,变速操纵机构就通过拨叉头部的操纵槽带动拨叉与变速叉轴一起在变速箱中滑动,拨叉脚拨动双联变换齿轮在花键轴上滑动以改换转速,从而改变车床的主轴转度。 该拨叉在改换转速时要承受弯曲应力和冲击载荷的作用,因此该零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韧性,以适应拨叉的工作条件。该零件的主要工作表面为拨叉脚两端面、叉轴孔mm(H7)和锁销孔φ8mm,在设计工艺规程时应重点予以保证。 图1-1 拨叉零件图 2.零件的技术要求 CA6140车床拨叉技术要求表1-1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实例

~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拨叉(二)(CA6140)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及工装设计(年产量:4,000件) 设计内容: 1.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填写工艺文献1套,绘 制零件毛坯图1张 2.设计夹具1套,绘制夹具装配图和主要结构零 件 图各1张 " 3.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设计时间: [

前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完成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通过机床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汇总所学专业知识如一体(如《机械零件设计》、《金属切削机熟悉与理解,并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床》、《机械制造工艺》等)。让我们对所学的专业课得以巩固、复习及实用,在理论与实践上有机结合;使我们对各科的作用更加深刻的 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机械制造工艺学及夹具设计原理课程,经过生产实习取得感性知识后进行的一项教学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要求在设计中能初步学会综合运用以前所学过的全部课程,并且独立完成的一项工程基本训练。同时,也为以后搞好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 ; 1、能熟练的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理论和夹具设计原理的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合理制订工艺规程等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零件某道工序的夹具设计,学会工艺装备设计的一般方法。通过学生亲手设计夹具的训练,提高结构设计的能力。

3、课程设计过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并学会使用手册、查询相关资料等,增强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给定的拨叉(CA6140)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挡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进行工作。工作过程:拨叉零件是在传动系统中拨动滑移齿轮,以实现系统调速。转向。其花键孔?25与轴的配合来传递凸轮曲线槽传来的运动。零件的2个交叉头补位与滑移齿轮相配合。 —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CA6140车床拨叉(二)共有两个加工表面,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位置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实例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拨叉(二)(CA6140)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及工装设计(年产量:4,000件) 设计内容: 1、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填写工艺文献1套,绘制零件毛坯图1张 2、设计夹具1套,绘制夹具装配图与主要结构零 件 图各1张 3、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设计时间: 前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就是在我们完成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通过机床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汇总所学专业知识如一体(如《机械零件设计》、《金属切削机熟悉与理解,并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床》、《机械制造工艺》等)。让我们对所学的专业课得以巩固、复习及实用,在理论与实践上有机结合;使我们对各科的作用更加深刻的 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就是在学完机械制造工艺学及夹具设计原理课程,经过生产实习取得感性知识后进行的一项教学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要求在设计中能初步学会综合运用以前所学过的全部课程,并且独立完成的一项工程基本训练。同时,也为以后搞好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 1、能熟练的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理论与夹具设计原理的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合理制订工艺规程等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零件某道工序的夹具设计,学会工艺装备设计的一般方法。通过学生亲手设计夹具的训练,提高结构设计的能力。 3、课程设计过程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并学会使用手册、查询相关资料等,增强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给定的拨叉(CA6140)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挡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进行工作。工作过程:拨叉零件就是在传动系统中拨动滑移齿轮,以实现系统调速。转向。其花键孔?25与轴的配合来传递凸轮曲线槽传来的运动。零件的2个交叉头补位与滑移齿轮相配合。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CA6140车床拨叉(二)共有两个加工表面,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 1、一花键孔的中心线为基准的加工面 这一组面包括?25H7的六齿方花键孔、?22H2的花键低空及两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 说明书 设计题目:设设计尾座体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加工 ①14孔工序的专用夹具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2016年11月11日 第1章零件分析............................................................. 3. 1.1零件作用分析...................................................... 3. 1.2零件工艺分析....................................................... 3.第2章确定毛坯、画毛坯一零件合图. (4) 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成 (4) 2.1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的确定 (4) 第3章工艺规程设计......................................................... 8. 3.1定位基准的选择..................................................... 8. 3.2制定工艺路线....................................................... 8. 3.3选择加工设备及刀、夹、量具 (9) 3.4加工工序设计 (10) 3.5时间定额计算 (10) 3.6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和机械加工工序卡 (16) 第4章工序专用夹具设计 (17) 4.1定位基准的选择 (17) 4.2夹紧力的选择 (17) 4.3定位误差.......................................................... 1.8 4.4操作说明.......................................................... 1.8设计心得体会 .. (19) 参考文献 (20)

机械制造基础实习心得(体会心得)

机械制造基础实习心得 实习是每个大学生必有的一段经历,让大学生参与到社会当中实践可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更能学到课堂上学不到东西。回想起那短暂的一个星期,往事还历历在目,各种酸甜苦辣,但是不可否认的却是这些经历将会是我人生当中不可多得的财富和经验的累积。实习,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也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个星期的实习,通过了解工厂的生产情况,与本专业有关的各种知识,第一次亲身感受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应用,也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初审。通过这次生产实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弥补以前单一理论的不足,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生产实习是我们制造专业理论学习之外,获得实践知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通过实习加深我们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巩固专业思想,提高专业技能,并激发我们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通过现场操作实习和与企业员工的交流指导,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印证、深化、巩固和充实,培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为以后踏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实习是对我们的一次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要充分调动我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深入细致地观察、实践,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使自己的动脑、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实习也在于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与人交际的能力,锻炼我们的意志,增强我们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实习过程中,我不仅从企业职工身上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更使我学会了他们的敬业精神。感到了生活的充实,以及获得知识的满足。真正的接触了社会,使我消除了走向社会的恐惧心里,使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社会。同时,也使我体验到了工作的艰辛,了解了当前社会大学生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促使自己努力学习知识,为自己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实习过程中,我从技术,团队合作,专业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收获。这次实习给了一次我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通过机械实习,我了解许多课本上很难理解的许多知识。机械的传动构造,一些机器部件的构造原理等等,了解了许多常用工具。也掌握了西门子plc一些简单编程,极大地丰富了自己关于零件加工工艺的知识,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许多原来并不熟练的知识逐渐被清晰的理解,许多原来没有重视的方面也得到了巩固,更在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不少新东西。在这次实习中,感触最深的是了解了数控机床在机械制造业中的重要性,它是电子信息技术和传统机械加工技术结合的产物,它集现代精密机械、计算机、通信、液压气动、光电等多学科技术为一体,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高自动化和高柔性等特点,是尖端工业所不可缺少的生产设备。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数控机床都是出自国外先进制造商,无论在数量上,精度,性能指标上,中国制造业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需要我们奋起直追。再就是齿轮零件加工工艺: 粗车--热处理--精车--磨内孔--磨芯,轴端面--磨另一端面--滚齿--钳齿--剃齿--铡键槽--钳工--完工 其实我认为实习另一个目的是在实践中初识社会,了解社会,即将走出校门的我们,往往对社会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感到迷茫,需要时间去积累。在实习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目的、内容与要求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学生通过设计能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全部课程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为以后做好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一次综合训练与准备。它要求学生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选修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与机床夹具的设计。其目的就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程原理课程及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结合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与解决机械加工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 (2)培养学生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学会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进一步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图表、规范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与编写技术文件的基本技能。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为毕业后走向社会从事相关技术工作 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2、1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程设计题目通常定为:设计××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相关工序的专用夹具。零件图样、生产纲领与生产条件就是设计的主要原始资料,由指导教师提供给学生。零件复杂程度以中等为宜,生产类型为成批生产。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任务书中规定的设计题目,分组进行设计,按照所给零件编写出相应的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出其中由教师指定的一道重要工序(如:工艺规程中所要求的车、铣、钻夹具中的一种)的专用夹具,并撰写说明书。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参考设计指导书,认真地、有计划地、独立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具体设计内容如下: 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工艺方案,绘制零件工作图1张。 2. 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绘制毛坯图1张。 3. 拟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某一代表工序的切削用量及工序尺寸。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工艺过程卡片与工序卡片)1套。 4.设计重要工序中的一种专用夹具,绘制夹具装配总图与大件零件图(通常为夹具体)各1张。 5.撰写设计说明书1份。 2、2课程设计中对学生的要求

(完整版)机械加工工艺及其毕业课程设计方案

目录 摘要 (3) 第一章零件及零件的工艺分析 (4) 1.1 零件的作用 (4)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4) 第二章确定毛坯的制作方法、初步确定毛坯形状 (5) 第三章工艺设计与分析 (5) 3.1、定位基准的选择 (5) 3.2、零件的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5) 3.3、确定加工工艺 (7)

3.4、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设计、绘制毛坯 (8) 3.5、确定切削用量 (9) 3.6、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和机械加工卡工序 (20) 第四章夹具的设计……………………………………………………………… 21 4.1确定设计方案 (21) 4.2 计算夹紧力并确定螺杆直径………………………………………………… 22 4.3 定位精度分析………………………………………………………………… 22 参考文献 (23)

摘要 本次设计是汽车底盘传动轴上的万向节滑动叉,它位于传动轴的端部。主要作用:一是传递扭矩,使汽车获得前进的动力;二是当汽车后桥钢板弹簧处在不同的状态时,由本零件可以调整传动轴的长短及其位置。零件的两个叉头部位上有两个孔,是用来安装滚针轴承并且与十字轴相连,起万向节轴节的作用。而零件外圆内的花键孔与传动轴端部的花键轴相配合,用于传递动力之用。 这次的夹具也是用于装夹此零件,而夹具的作用也是为了提高零件的劳动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劳动强度。而夹具的另一个目的也是为了固定零件位置,使其得到最高的效率。 关键词:传动轴万向节滑动叉传递扭矩花键轴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car chassis of transmission shaft universal joint sliding a fork,it is located at the end of the drive shaft of.The main role:first, is the transmission torque,make cars get motivation;second,it is when the automobile driving axle leaf spring in different state,by the parts can adjust the length of the shaft and its position.Parts of the two fork a two funtion.And the parts of the spline circle order to improve labor productivity,ensure the parts processing quality, reduce the labor intensity.And fixture another purpose is to fixed position parts,making it the shaft 、universal joint sliding a fork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减速器传动轴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减速器传动轴 学校: 陕西科技大学 学院: 机电学院 专业类别: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 机械046 姓名: 杨孟博 学号: 51404627 指导教师: 张斌 起始日期: 2007年1月9 日 完成日期: 2007年1月25 日 成绩:

传动轴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1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 题目:设计“减速器传动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年产量为5000件) 内容:(1)零件图 1张(A3) (2)毛坯图 1张(A3) (3)工序简图 1张(A2) (4)工序卡片 2张 (5)课程设计说明书 1份 班级:机械046 学生:杨孟博 指导教师:张斌 学号: 51404627 2007年 1月25日

陕西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2 目录 1 设计说明 (4) 1.1题目所给的零件是传动轴 (4)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4) 1.3 其主要加工表面位置要求 (4) 1.4零件的材料 (4) 2 工艺规程的设计 (5) 2.1 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5) 2.2制定工艺路线 (6) 3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6) 3.1 确定加工余量 (6) 3.2 确定毛坯尺寸 (7) 4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8) 4.1 车两端面 (9) 4.2 计算切削用量 (9) 5: 选择量具 (15) 5.1 选择刀具 (15) 5.2 选择量具 (15) 6:总结 (16) 7:参考文献 (17)

传动轴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3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本次设计是在基本学完大学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后进行的。是在毕业设计之前做的较全面较深入地对所学各课程进行的综合性复习及应用。为我提供了一次理论联合实际训练的机会,在我的大学生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希望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对自己的综合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自己未来生活及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但由于能力有限,此设计难免有不宜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及同学给予指教。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定位与设计思路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高职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本课程内容是机械制造、机械设备维修与维护、焊接技术、数控加工等职业岗位人员必备的专业技能。本课程是讲授机械加工中用到的相关理论知识、相关机械设备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全过程,掌握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机械加工的材料特点及其热处理方法;了解机械制造中应用到的公差与配合的知识;了解机械制造中测量技术的应用;熟悉机械加工中使用到的机床;熟悉各种机加工原理与方法,能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了解装配工艺,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设计加工方案的能力,为学习本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也为学生顶岗实习及上岗工作,打下必要的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基础。 (二)课程定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对机械零件图纸的进一步解读能力,熟悉机械加工中各

机床的加工特点,机械加工中各类型机床使用到的不同结构、材质的刀具,不同类型和特点的夹具,熟悉各种材料的性能及加工特点,对机械零件能编制简单的加工工艺方案。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通过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起明显促进作用,它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内化,为后续课程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今后从事机械制造、机械设计、设备维护与检修、焊接工程、数控技术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

通过对机械加工工艺编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根据高职教育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素质教育、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学习、机械加工方案的制定与应用,机械设备的操作运用等方面的学习和实操训练,充分体现素质、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要求。本课程应用项目任务驱动和项目问题引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遵循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设计课程。 1.主要结构 课程教学内容根据高职学生对机械制造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要求,精简学科理论知识,突出理论与实际的“前因后果”关系,按照“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综合利用”对教学内容进行序化,使学生由浅入深,从具备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机械加工初步能力,到掌握机械制造的方案设计和工艺编制的工程应用能力。 2.课程设计理念 (1)贴近生产岗位。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加强实践性教学,以满足企业岗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作为课程教学的出发点,使本书内容与相关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相衔接。 (2)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突出项目教学。 (3)工学结合。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做中学”的优良学风。突出实践,立足于实际运用。 (4)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很多的机械加工生产过程以图、视频、动画等方式进行展示,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 (5)实施项目教学,直观实用,可操作性强。 (6)突出高职教育特点,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实例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拨叉(二)(CA6140)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及工装设计(年产量:4,000件) 设计内容: 1.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填写工艺文献1套,绘 制零件毛坯图1张 2.设计夹具1套,绘制夹具装配图和主要结构零 件 图各1张 3.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设计时间:

前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完成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通过机床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汇总所学专业知识如一体(如《机械零件设计》、《金属切削机熟悉与理解,并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床》、《机械制造工艺》等)。让我们对所学的专业课得以巩固、复习及实用,在理论与实践上有机结合;使我们对各科的作用更加深刻的 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机械制造工艺学及夹具设计原理课程,经过生产实习取得感性知识后进行的一项教学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要求在设计中能初步学会综合运用以前所学过的全部课程,并且独立完成的一项工程基本训练。同时,也为以后搞好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 1、能熟练的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理论和夹具设计原理的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合理制订工艺规程等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零件某道工序的夹具设计,学会工艺装备设计的一般方法。通过学生亲手设计夹具的训练,提高结构设计的能力。 3、课程设计过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并学会使用手册、查询相关资料等,增强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给定的拨叉(CA6140)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挡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进行工作。工作过程:拨叉零件是在传动系统中拨动滑移齿轮,以实现系统调速。转向。其花键孔?25与轴的配合来传递凸轮曲线槽传来的运动。零件的2个交叉头补位与滑移齿轮相配合。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CA6140车床拨叉(二)共有两个加工表面,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 1、一花键孔的中心线为基准的加工面 这一组面包括?25H7的六齿方花键孔、?22H2的花键低空及两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班 指导教师:盛步云工作单位:机电工程学院 题目: 工艺及夹具设计初始条件: 指定零件图(另见零件图纸) 及指定工序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技术要求:生产纲领为中或大批生产,年产量3000~10000件。 设计内容: ?零件图壹张A3~4 ?机械加工工艺卡片壹套A4 (工艺过程卡和指定工序的工序卡共2张) ?(工艺装备)夹具装配图壹张A2~0 (至少3个视图,各种视图关系应非常清楚) ?(工艺装备)夹具主要零件图壹张A4~2 (一般画夹具体或比较复杂的非标零件) ?课程设计说明书壹份按学校规定格式 说明书要求:课程设计说明书是对所进行的课程设计过程、内容和结果的阐述和说明。要求文字简洁通顺、条理清晰、阐述正确,字数不少于5000字。包括序言、零件分析、工艺设计、夹具设计、设计中的收获和体会(小结)、参考文献等等;说明书按学校统一格式书写并装订;夹具装配图和非标零件图图纸,一般要求用正规图纸按1:1比例手工绘制。 时间安排: 指导教师签名:盛步云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注意事项 1. 研究原始资料,明确设计要求 ①读被加工零件的零件图和装配图,了解零件的作用、结构特点、材料及技术要求; ②研究零件的工艺规程,充分了解本工序的加工内容和加工要求; ③收集各类资料,调查了解同类零件所使用过的夹具及使用情况。 2. 编制加工工艺 3. 拟定夹具结构方案,绘制夹具结构草图 ①由定位基准、六点定位原理确定工件的定位方法,选择定位元件; ②确定刀具引导方式,设计引导装置或对刀装置; ③确定工件的夹紧方法,设计夹紧机构; ④确定其他元件或装置的结构形式; ⑤确定夹具体的总体结构。 一般拟定二个以上的方案进行比较。 4. 绘制夹具总图,标注有关尺寸及技术要求 ①夹具总图按国家标准绘制,一般比例为1:1,也可1:2,1:5,或2:1; ②主视图取操作者实际工作位置; ③绘制总图顺序 5. 绘制夹具零件图在夹具总图中的非标准件要绘制零件图。 6. 所有书面材料撰写和装订(含指导教师发的任务书、零件图、……、本科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等),按照学校统一规定进行,如参考文献一定要符合格式要求; 7. 图、表的标注、参考文献一定要符合格式要求;(最容易犯的错误) 8. 答辩前弄清楚并仔细检查要求的每个环节(每项尺寸、参数的计算、总体及元件的结构等);答辩的问题类似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这样设计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设计?如何计算***的值?图中***元件的作用是什么?祝大家顺利过关,取得好成绩。 9. 联系方式:027-138********,shengby@https://www.360docs.net/doc/2615933849.html, 10.课程设计期间:每天上午在教楼教室,指导教师将抽查点名考勤,并检查设计进度,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1)研究原始资料,明确设计要求,编制加工工艺——分组讨论,提出零件分析结论和加工工艺。() 2)拟定夹具结构方案,绘制夹具结构草图——分组讨论,每人针对零件的一道工序,绘制各自的夹具结构草图,应与他人或者参考资料有较大差异。(上午) 3)绘制夹具总图,标注有关尺寸及技术要求——不能与他人相同。(7月1日全部完成) 4)绘制夹具非标零件图——分组讨论 (上午) 5)每人独立完成设计说明书,并准备答辩。(日) 6)答辩。(日) 参考资源 [1]李洪. 机械加工工艺手册[M].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 [2]孟少农. 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第一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3]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洛阳工学院,第一汽车制造厂职工大学编.机床夹具设计手册(第二版) [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4]赵如福.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5]徐圣群.简明机械加工工艺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6]王小华.机床夹具图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7]孟宪栋,刘彤安. 机床夹具设计图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 [8]赵家齐.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9]邹青.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0]倪森寿.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习题集和课程设计指导书[M].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11]国家标准总局. 机床夹具零件及部件[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1983 ?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https://www.360docs.net/doc/2615933849.html,->电子书库->超星电子图书->使用超星阅览器(SSReader)浏览相应书籍 ?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https://www.360docs.net/doc/2615933849.html,“书生图书”、其它资源 ?利用各类搜索引擎收索相应关键词,获取资料。

机械制造基础课后作业

机械制造基础课后作业 第一章工程材料的基本知识 1,说明下列符号的含义及其所表示的机械性能 指标的物理意义:(T s, (T b, HRC,18OHBS/i000/30 答:T s屈服强度符号,材料产生屈服现象时的最小应力值称为屈服强度。T s=F s/S。. T b抗拉强度符号,材料被拉断前承受最大载荷时的应力值称为抗拉强度。T b= F b/S O. HRC洛氏硬度符号,压头为12O0金刚石圆锥体。I8OHBS O/1000/30表示用直径为10mm 勺淬火钢球在1000Kgf的载荷作用下,时间保持30s所测得的布氏硬度值为180。 2,为什么冲击韧性值不直接用于设计计算?它与塑性有何关系? 答:冲击韧性值是通过一次摆锤冲击试验测得的,测试时要求一次冲断,而生产实地中的工件大多数

都是多次冲击后才被破坏的,这与冲击试验中一次冲断的情况相差较大,所以冲击韧性值常规下只用于判定材料是塑性的还是韧性的,而不用于直接设计。韧性是材料强度和塑性的综合指标,当材料的强度和塑性都很好时,材料的韧性才会很好。3,何谓金属的疲劳和蠕变现象?它们对零件的 使用性能有何影响? 答:金属在连续交变载荷的作用下发生突然性的断裂称为疲劳断裂。金属在高温长时间应力作用下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直至断裂的现象称为蠕变。在设计零件时,必须考虑疲劳强度和蠕变强度及持久强度。 4.Fe—Fe3C相图在生产实践中有何指导意义?有何局限性? 答:铁碳合金相图的指导意义:(1),选择材料方面的应用;(2),铸造方面的应用;(3),锻造方面的应用;(4),热处理方面的应用;由于铁碳相图是以无限缓慢加热和冷却速度得到的,而在实际加热和冷却都有不同程度的滞后现象。 第二章钢的热处理 一,何为钢的热处理?钢的热处理有哪些基本类型?

2018年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主要内容

2018年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 一、题目及来源 该设计选用了《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ISBN 978-7-5640-3140-8 2010年5月第一版2016年1月第12次印刷),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题目选编。图3-1支座(刘武昌1616160005—柴冠鹏1606170014)、图3-2吊耳(刘亚伦1606170016—林开源1606170027)、图3-3拨叉(卫笑天1606170028—李渊博1606170039)、图3-4法兰盘(吴光辉1606170040—黎启洋1606170055)、图3-8托架(裴晨1606170056—王广1626090055)。 第一组图3-1支座(刘武昌1616160005—柴冠鹏1606170014)

第二组图3-2吊耳(刘亚伦1606170016—林开源1606170027) 第三组图3-3拨叉(卫笑天1606170028—李渊博1606170039)

第四组图3-4法兰盘(吴光辉1606170040—黎启洋1606170055)

第五组图3-8托架(裴晨1606170056—王广1626090055) 二、设计计算书内容 撰写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字数不少于8000字),说明书内容包括:零件图分析;确定毛坯种类、制造方法、加工余量;拟定该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包括定位基准的选择、表面加工方案的确定、加工阶段的划分、热处理和辅助工序的安排、工序顺序的确定、各工序的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和辅具)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工序切削用量选择;工序时间定额计算。 1. 本设计选取了为该设计的核心

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工程出版社)结课论文(总结)

第1章工程材料基础 1.1金属材料的结构 金属的晶体结构 金属材料的各种性能取决于化学成分及其内部各部组织和状态。分为3中主要晶体结构:体心立方晶体,面心立方晶体和密排立方晶体。 合金的晶体结构 合金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非金属元素,通过熔化或其他方法结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根据组成合金的各组元之间在结晶是相互作用,合金的晶体木结构大致可归纳为3类:固溶体,金属化合物和机械混合物。 金属的结晶 金属的结晶是指金属原子由进程有序状态转变成长程有序状态的过程。金属的结晶郭过程可以用热分析方法来研究。过冷度和冷却度有关,冷却速度越大,过冷程度越大,金属液态的实际结晶温度越低。反之亦然。 1.2工程材料的金属材料的性能 (1)强度 .强度是指在静载荷作用下,材料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材料的强度越大,材料所能承受的外力就越大。常见的强度指标有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它们是重要的力学性能指标,是设计,选材和评定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 (2)硬度 目前,生产中测量硬度常用的方法是压入法,并根据压入的程度来测定硬度值。此时硬度可定义为材料抵抗表面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因此硬度是一个综合的物理量,它与强度指标和塑性指标均有一定的关系。硬度试验简单易行,有可直接在零件上试验而不破坏零件。此外,材料的硬度值又与其他的力学性能及工艺能有密切联系。 (3)疲劳 机械零件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发生的断裂的现象称为疲劳。疲劳强度是指被测材料抵抗交变载荷的能力。 (4)冲击韧性及其测定 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被称为冲击韧性。。为评定材料的性能,需在规定条件下进行一次冲击试验。其中应用最普遍的是一次冲击弯曲试验,或称一次摆锤冲击试验。(5)断裂韧性 材料抵抗裂纹失稳扩展断裂的能力称为断裂韧性。它是材料本身的特性。 (6)磨损 由于相对摩擦,摩擦表面逐渐有微小颗粒分离出来形成磨屑,使接触表面不断发生尺寸变化与重量损失,称为磨损。引起磨损的原因既有力学作用,也有物理、化学作用,因此磨损使一个复杂的过程。 1.3非金属材料的性能 非金属材料具有金属材料无法比拟的一些优点,如重量轻、导热系数低、绝缘性好、又具有耐腐蚀性等而得到广泛运用。非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有强度和形变。密度、松散密度、孔隙率是非金属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能,反映出材料的密实程度对材料的其他影响很大。 1.4铁碳合金 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和性能 铁碳合金主要包括以下元素体: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赖氏体。

清华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清华大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车床主轴的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内容: 1、车床主轴的零件图 1 张 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2 张 3、机械加工工序卡25 张 4、课程设计说明书 1 份 班级:060316 班 姓名:吴微萍 指导教师:姚坤弟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毕业设计是我们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使我们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本课程,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去解决专业范围内的工程技术问题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 我们在完成课程设计的同时,也培养了我们正确使用技术资料,国家标准,有关手册,图册等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数据处理,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也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这次综合能力运用的机会! 其主要目的是: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本专业的一般工程问题的独立能力,拓宽和深化所学的知识。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设计思维,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规范和方法。 3.培养学生正确的使用技术知识,国家标准,有关手册,图册等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数据处理,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和技巧。 4. 培养学生进行调整研究,面向实际,面向生产,向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的基本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第一章课题介绍 1.1、课题 车床主轴是车床的主要零件,它的头端装有夹具、工件或刀具,工作时要承受扭曲和弯矩,所以要求有足够的刚性、耐磨性和抗振性,并要求很高的回转精度。所以主轴的加工质量对机床的工作精度和使用寿命有很大的影响。 其原始资料如下: 零件材料: 45钢 技术要求: 1、莫氏锥度及1:12锥面用涂色法检查,接触率为大于等于70% 。 2、莫氏6号锥孔对主轴端面的位移为+2 。 3、用环规紧贴C面,环规端面与D端面的间隙为0.05~0.1 。 4、花键不等分积累误差和键对定心直径中心的偏移为0.02 。 生产批量:中等批量 零件数据:(见零件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