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苗期常见危害

水稻苗期常见危害
水稻苗期常见危害

农 技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2年第6期

水稻苗期常见的危害主要有病害、肥害、药害、其他等几大类。

1 水稻苗期的病害

1.1 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苗期最突出的病害,无论大棚、中棚、地棚育苗,都可发生,轻者稻苗一簇簇青枯而死,重者全床死亡,致使水稻育苗失败,因此防治好立枯病是保证育苗成功的关键一环。水稻立枯病的症状有很多,我们常说的立枯病主要是黄枯,水稻黄枯病的辨别首先看稻苗心叶尖上有没有水珠或心叶是否变黄,如果早晨稻苗心叶上无水珠,心叶变黄就说明立枯病已经开始发生了;其次是把病苗连根拔出,根和茎的连接处掰开看,茎的中心变黑就是立枯病。立枯病一般先是心叶不吸水,心叶变黄,严重时整株变黄死亡。

立枯病的发生条件:导致水稻立枯病发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秧苗素质差,另一方面就是环境条件不适宜。立枯病的发生主要与气温、土壤酸碱度、土壤湿度和播种量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育苗期间连续低温、土壤pH值在7以上、苗床湿度过大或播种量过大时,很容易得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的防治:第一选择苗床地要高爽;第二播前要用霜枯净等药剂拌种;第三要注意通风炼苗;第四要在水稻1叶1心期喷施枯必净等药剂进行防治。

1.2 青枯病

青枯也是立枯病的一种,但青枯病主要是管理不当引起的生理性病害。管理秧苗时通风少,温度高,浇水多引起稻苗徒长。秧苗因地上部生长的过快,茎叶蒸发水份能力大于根系吸收水份能力时,造成稻叶打卷的现象,严重时就是青枯病。

防治方法:在苗床管理上要注意多通风、早通风,控制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如果秧苗已经徒长,怕稻苗打卷,应采取在早晨出太阳前就开始小通风,晚上要晚盖膜,控制床内温度,以促进稻苗根系生长,让稻苗适应环境,以后慢慢扩大通风的力度。千万不能因为气温高,就突然进行大通风或中午时揭膜浇水。如果青枯和黄枯混合发生时,应按照防青枯的方法进行苗床管理,同时还要喷施防治黄枯的药剂。

1.3 恶苗病

恶苗病俗称公稻子,可分为种子发芽时直接侵染的恶苗病和后期侵染的恶苗病两种。前期种子发芽时侵染的病苗茎杆圆、叶黄,叶与叶的间距长,病苗的株高比正常生长苗高,容易分辨。后期侵染的病苗底部茎杆不圆,但叶与叶的间距长,秆高,与徒长苗很相似。后期侵染的病苗心叶叶色呈浅绿色或黄色,病苗不成片间隔出现,而徒长苗则是一个挨一个成片出现且心叶叶色正常。

恶苗病的防治方法:水稻恶苗病的防治主要靠种子消毒来解决。消毒药可分为浸种、拌种、包衣等,应根据消毒药的要求进行消毒。浸种和消毒一起进行时一定要注意必须每天翻动一次,而且浸种时,水面应高出稻种10cm以上,浸种期间累计积温应达到100℃以上。秧田发病率小于10%时应在移栽前拔净病苗后再移栽。发病率超过10%时最好不要插到本田中。本田发现病苗应及时拔除,拔除的病株应埋在远离稻田的地方。

1.4 烂秧

发病原因:苗床地势低洼、地凉、水凉、气温低造成的。

发病特征:秧苗根系发黑,无新根,秧苗的基部变黑褐色,严重时变黑发粘烂掉。

防治方法:育苗期间避免沟灌或过水,特别是遇到低温天气时更应该注意。如发病及时施用波尔多液。

2 水稻苗期肥害

2.1 肥烧苗

症状:整床或一块块不出苗或长的高矮不齐。受肥害的苗根系短、黑,不扎根,严重时出苗后立针期或长到2叶后停止生长并从第1叶开始向上变黄。

防治方法:遇到这样的苗,在不受冻害的前提下,尽可能早揭膜、大揭膜,白天反复浇水,晚上盖膜。直到使苗床的肥洗掉一部分,促进稻苗扎根,等到稻苗发新根后再进行正常管理。

2.2 多磷症

苗床上施用磷肥过多时,秧苗的第1片叶开始变成褐色,严重时第2叶的叶尖也变成褐色,但一般对秧苗生长影响不大。

3 水稻苗期药害

3.1 丁扑合剂药害

症状:超量使用丁扑合剂的情况下,秧苗从第1叶的叶尖开始变白。轻者第1叶变白,重者第2叶也变白,甚至还出现全株变白死亡,但丁扑合剂药害稻苗不出现畸型。

防治方法:发生丁扑合剂药害的苗床水份大时,促进根系吸收药的能力强,加重药害的发生。所以发生丁扑合剂药害时,要严格控制苗床水量,多通风,促进根系生长,提高秧苗素质来加强抗药能力,施用促进根系发育的药物,培育深层根,减轻药害发生程度。

3.2 苗床调制剂的药害

有些苗土调制剂中含有控制生长的矮壮素类药剂,这些药剂用量适当,气候适宜时,有控制秧苗徒长的作用,促进根系发育的功能。如果使用量大,使用不均匀或产品中药的含量过大时,苗床则出现一块块秧苗长势缓慢,严重时还出现秧苗叶短,叶与叶的间距小,稻叶深绿,株高矮等畸形苗。这类药害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解药,只能靠多浇水来稀释药的浓度,多通风来降低温度促进扎根,或适当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液面肥来促进生长。

3.3 旱田除草剂药害

有些农户误用头一年打旱田药后没有洗干净的喷壶封闭水田苗床,就会出现秧苗的叶对生,叶色浅绿或黄,没

水稻苗期常见危害

高德泉1,刘英灿2

(1.九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九台市营城街道办事处农业站,吉林九台 130500)

·170·

水稻壮秧剂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水稻壮秧剂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农垦科学院研究员穆娟微李德萍水稻壮秧剂是根据水稻生理、生态特性研制的集消毒、增酸、营养、化控为一体的新型生产资料。它含有消毒剂、化控剂、增酸剂、营养剂等4种制剂。制剂间相互依赖,效果互补,综合作用,创造稻苗适宜的生长环境,达到壮秧的目的。 1999年发布的《国家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明确规定,药肥混合制剂纳入农药管理,规定各种壮秧剂产品必须经过批准登记,取得农业部核发的农药登记证后才能生产、经营和使用;我国的壮秧剂产品,经几年来按着《农药管理条例》的规范化管理,绝大部分都办理了农药登记,按照农药产品的标准进行规范化生产,使产品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也有部分壮秧剂在肥料上登记的。由于目前寒地水稻壮秧剂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各生产企业只参照国家标准规定本企业的标准,所以目前的水稻壮秧剂无论是在农药上还是在农肥上登记的,只要符合水稻床土调理剂的国家行业标准(国家标准NY526-2002)的壮秧剂,均认为是合格的水稻壮秧剂。按登记类型把水稻壮秧剂分为药型壮秧剂与肥型壮秧剂。 俗话说:秧好八成年,旱育壮苗是水稻高产优质的基础,育秧过程中的肥料运筹对秧苗的壮与弱具有重要的作用。育壮苗首要的是选择合适的壮秧剂,而据不完全统计,仅黑龙江省现有壮秧剂就超过70多个品牌,种植户生产中如何在众多壮秧剂中选择好,正确的使用方法则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水稻床土调理剂的行业标准I型(NPK含量≥15%)、II型(NPK含量≥4.5%)含量差异大,所以在选择和使用壮秧剂时由于操作不当或对壮秧剂了解不清楚,易导致出现各种肥害。选择壮秧剂首先选择合格的壮秧剂,在农药上登记的要有三证,在肥料上登记的要有肥料登记证号,壮秧剂的说明书要书写规范、准确;选择好的壮秧剂要用正确的使用方法,才能育出壮苗。明确壮秧剂功能,看懂说明书,不要任意增加壮秧剂的用量或减少底土用量。 几年来,我们对黑龙江省壮秧剂在肥料上登记的(肥型壮秧剂)和在农药上登记的(药型壮秧剂)做了试验,得出以下结论: 1)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526-2002)水稻床土调理剂的Ⅰ型和Ⅱ型,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推荐剂量,正确的使用方法,壮秧剂与底土混配厚度2cm左右,底土保证3.0kg/盘(机插软盘),对水稻安全,能育出壮苗。 2)水稻壮秧剂(除特殊强调外)均要与足量的过筛土混拌均匀后使用,切不可任意变更使用方法,例如摆盘后撒施壮秧剂,以防止产生壮秧剂在营养土中浓度过高出现在烧苗。 3)使用高含量壮秧剂(例如:纯NPK含量≥ 15%)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剂量使用。以便充分发挥高含量壮秧剂的优越性,不可以任意增加壮秧剂的用量或减少底土用量,防止出现肥害。按推荐用量或超过推荐用量使用,营养土一定达到每盘(0.167平方米)3千克或每平方米18千克,厚度为2cm左右,水稻出苗、苗齐。 4)高含量水稻壮秧剂无论是使用推荐剂量或是超过推荐剂量使用,营养土越少,对水稻越不安全,营养土在1.6千克-1.3千克(厚度约为0.8cm-0.7cm),对水稻不安全,易造成不出苗或出苗不齐、苗弱。 5)壮秧剂中的杀菌剂不能满足水稻育苗期防治水稻立枯病效果(除正常年份外),所以使用壮秧剂坚持床土调酸、消毒,防止苗期立枯病。 6)若种子选择种衣剂处理,则要选择种衣剂配套肥使用,不可随意选择壮秧剂,防止由于调节剂过多产生的药害。

水稻的分类

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1 营养生长阶段是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它分为幼苗期和分蘖期。在生产上又分为秧田期和大(本)田期(从移栽返青到拔节)。 2.1.2 生殖生长阶段是结实器官的增长,从幼穗分化到开花结实,又分为长穗期和开花结实期。幼穗分化到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后基本上是生殖生长期。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30天左右。结实期从抽穗开花到谷粒成熟,因气候和品种而异一般25?/FONT>50天之间。 2.1.3 水稻生育类型(幼穗分化和拔节的关系)早、中、晚稻品种各异,早稻品种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称重叠生育型;中稻品种,拔节和幼穗分化同时进行,称衔接生育型;晚稻品种拔节后隔一段时间再幼穗分化,称分离生育型。 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受自身遗传特性的控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2.1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不同年份栽培,由于年际间都处于相似的生态条件下,其生育期相对稳定,早熟品种总是表现早熟,迟熟品种总是表现迟熟。这种稳定性主要受遗传因子所支配。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划分为早稻,全生育期100?/FONT>125天,中稻130?/FONT>150天,连作晚恼120?/FONT>140天,一季晚稻150?/FONT>170天,还可把早、中、迟熟稻中生育期长短差异划分为早、中、迟熟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需要,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可变性随着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变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栽培时,表现出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生育期延长,相反,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降低,生育期缩短;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季节里栽培表现出随播种季节推迟生育期缩短,播种季节提早其生育期延长。早稻品种作连作晚稻栽培,生育期缩短;南方引种到北方,生育期延长。 2.3 水稻品种的“三性”三性是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的遗传特性。不同地区、不同栽培季节,水稻品种生育期长短(从播种到抽穗的日教),基本上决定于品种“三性”的综合作用。因此水稻品种的三性是决定品种生育期长短及其变化的实质。水稻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的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具体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2.3.1水稻品种的感光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因日照长短使生育期延长或缩短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的感光性。对于感光性品种,短日照可以加速其发育转变而提早幼穗分化,这就是指短于某一日长时抽穗较早;长于某一日长时抽穗显著推迟,这又称为“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即是诱导幼穗分化的日长高限。水稻品种不同,种植地区不同,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亦不同。我国南北稻区,水稻生育期间大多处于11?/FONT>16小时之间。 2.3.2 水稻品种的感温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高温可使水稻生育期缩短,低温可使生育期延长,这种因温度高低而使生育期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品种的感温性。水稻在高温条伴下品种生育期会缩短,但缩短的程度因品种特性而有所不同。晚稻品种的感温性比早稻更强,但晚稻品种其发育转变,主要受日长条件的支配,当日长不能满足要求时,则高温的效果不能显现。中稻品种介于早、晚稻之间。 2.3.3 水稻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在受高温短日影响下,而不能被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水稻的基本营养生长期。它不受环境因子所左右的品种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又称为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营养生长期中受短日高温所缩短的那部分生长期,称为可消营养生长期。 水稻的“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根据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的强弱和基本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划分光温反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1、水稻虫害我国已知的水稻虫害有350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有20余种,常见的水稻虫害有以下几种: (1)水稻螟虫危害水稻的螟虫种类很多,主要有三化螟和二化螟,部分地区还有大螟等。三化螟和.二化螟都是以幼虫钻蛀茎秆危害水稻,水稻受害后出现的症状是枯心和白穗,二化螟还取食叶鞘,造成枯鞘。 防治方法:①每亩用50%杀螟松乳油0.15~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用药1~2次;②每亩用杀虫双大粒剂1千克拌细土30千克制成毒土撒施;③每亩用40%的水胺硫磷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 (2)粘由粘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又称”行军虫”,一般每小时飞行速度为20~40公里。以幼虫取食水稻叶片,危害轻时叶片被吃成缺刻,严重时大部分叶片被吃光,水稻减产10%—20%,大发生时,其幼虫不仅吃光叶片:还咬断穗茎,造成颗粒无收,所以有些地方称它为“剃枝虫”。 防治方法:①每亩用50%辛硫磷O.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②每亩用80%敌敌畏0.15~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③每亩用2.5%的敌杀死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 (3)稻飞虱和稻叶蝉这两种害虫每年发生代数较多,繁殖量大,以吸食水稻汁液造成危害,导致稻株枯死,倒伏落塘。它们都具有暴发性,还传播病毒病,是对水稻危害比较大的害虫。防治方法:①每亩用30%甲胺磷0.15- 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②每亩用40%的叶蝉散0.15~0.2千克对水喷洒:③每亩用50%的杀螟松0.1-0.15千克对水喷洒。(4)负泥虫负泥虫又称“背屎虫”,负泥虫的成虫、幼虫都可以危害水稻,但以幼虫为,主,取食水稻叶片的叶肉,留下透明的表皮,形成纵行的白色条纹,叶尖逐渐枯萎,危害严重时,全叶发白焦枯或全株死亡,一旦发生,常减产10%左右。 防治方法:用90%敌百虫结晶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接近傍晚时用药为好。 2、水稻病害 (1)稻瘟病稻瘟病又叫稻热病,群众称它为”火风”、烂颈瘟。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根据受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分别称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等。几种主要稻瘟病的识别如下。 苗瘟:一般发生在三叶期以前,病苗基部变成灰黑色,叶片变成淡红褐色,使整株秧苗枯死。 叶瘟:从秧田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有少数发生在叶鞘上,其病斑有好几种类型,但主要是慢性型奉。急性型两种。慢性型病斑在田间最常见,其形状有点像织布的梭子,两头尖中间大,病班的最外层为深褐色,中间为灰白色。急性型病斑呈灰绿色或暗绿色水浸状,一般为圆形、椭圆性或不规则形。 穗颈瘟:发生在穗颈部,使穗颈变成黑褐色,最后干枯腐烂。发病早的使水稻变成白穗,发病迟的使谷粒不饱满 防治措施:①选用抗病高产良种;②播种前搞好种子处理,一般用50%的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2天;③药剂防治,每亩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或40%富士1号乳油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或30%稻瘟灵0,15~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 (2)白叶枯病白叶枯病分为叶枯型和凋枯型两种。其中叶枯型占65%左右,凋枯型占35%左右。叶枯型病害大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黄绿色斑点,斑点迅速扩展成条斑,受害严重时条斑可延伸至叶片基部,宽达叶片两侧。凋枯型病害大多在秧苗移栽后15~30天出现一次发病高峰,病株心叶首先发病,出现失水青枯,随后其它叶片相继青萎,最后出现死苗、缺

水稻苗期管理要点

水稻育苗管理 1、育苗先育根 俗语说根深叶茂,没有说叶茂根深的说法,说明植物的生长关键是根系的发育好坏,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干旱等客观原因叶片枯死了,只要根系不死,一旦遇到雨水就很快从新发芽生长。水稻根系发育不好,地上部长的再好,一旦通风就叶片水分蒸发大,而根系吸水量少,叶片打卷甚至得青枯病。水稻地上部温度25—28度、水分多、肥力足时有利于茎叶生长。而根系则相反温度16—20度、水分少、养分少有利于地下部根系生长。因此,一般秧苗一叶一心前尽量少浇水,育苗过程中不要急于叶片生长,重点放在根系上,控制温度、水分和养分。 2、温度管理 出苗后至2叶一心前棚温控制在25—28度,最高不能高于30度;2叶一心后22—23度,最高不能高于25度。一般晴天外温与棚内温度是2—2.2倍的关系。所以,出苗后只要天气预报的最高温度达到需要控制温度近一半,早晨早点小面积打开通风口,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步扩大通风的力度,晚上晚点盖通风口,尽可能控制在水稻生长阶段当时所需下限温度。插秧前至少大掲膜自然练苗5天以上。 3、水分管理 出苗后出太阳前稻苗叶尖不吐水珠就需要马上补水,下午叶片出现卷叶迹象就晚上补水,补水尽可能避免高温。补水一定浇透,把上面浇的水与地下湿土连起来,有利于上面水蒸发时地下水给与补充,并且可以减少浇水次数,提高地温和根系发育。勤浇水不利于增加地温,并且根系周围水分过多,不利于稻苗扎根,容易徒长。出苗后检查水分状况时一定要仔细,如果发现有的苗盘大部有水珠,只有一两块小面积不吐水株,说明这个点已经开始得立枯病,及时打药可以防止扩散,挽救秧苗。 4、调酸、追肥、打药 一般出苗前苗盘土的酸碱度保持在5以下,出苗后保持在6以下,2叶后保持在7以下。如果秧苗各生育阶段土壤的酸碱度超过这个限

水稻除草剂汇总

撒施性除草剂皆为芽前封闭性除草剂: 如乙草胺、丙草胺、丁草胺、异丙甲草胺、草甘膦、苯噻酰草胺。喷雾药剂多采用其选择性原理: 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二氯喹啉酸、苄嘧磺隆、吡嘧磺隆 下面对各类药剂进行介绍: 乙草胺: 适用作物: 玉米、棉花、豆类、花生、马铃薯、油菜、大蒜、烟草、向日葵、蓖麻、大葱等。防除对象: 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小粒种子的阔叶杂草。对马唐、狗尾草、牛筋草、稗草、千金子、看麦娘、野燕麦、早熟禾、硬草、画眉草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有特效,对藜科、苋科、蓼科、鸭跖草、牛繁缕、莬丝子等阔叶杂草也有一定的防效,但是效果比对禾本科杂草差,对多年生杂草无效。 作用机理: 乙草胺是选择性芽前处理除草剂,主要通过单子叶植物的胚芽鞘或双子叶植物的下胚轴吸收,吸收后向上传导,主要通过阻碍蛋白质合成而抑制细胞生长,使杂草幼芽、幼根生长停止,进而死亡。禾本科杂草吸收乙草胺的能力比阔叶杂草强,所以防除禾本科杂草的效果优于阔叶杂草。乙草胺在土壤中的持效期45天左右,主要通过微生物降解,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小,主要保持在0-3厘米土层中。 使用方法: 大豆田:东北地区春大豆每亩用90%乙草胺乳油120-150毫升,华北地区春大豆每亩用90%乙草胺乳油100-120毫升,华北地区夏大豆每亩用90%乙草胺乳油80-100毫升,播种前或播种后出苗前表土喷雾。 玉米田:东北地区春玉米每亩用90%乙草胺乳油120-150毫升,华北地区春玉米每亩用90%乙草胺乳油100-120毫升,华北地区夏玉米每亩用90%乙草胺乳油80-100毫升,长江流域及华南地区玉米田每亩用90%乙草胺乳油60-80毫升,播种前或播种后出苗前表土喷雾。 花生田:华北地区春花生每亩用90%乙草胺乳油100-120毫升,华北地区夏播花生每亩用90%乙草胺乳油80-100毫升,长江流域及华南地区每亩用90%乙草胺乳油60-80毫升,播种前或播种后出苗前表土喷雾。 棉田:华北地区地膜覆盖棉田每亩用90%乙草胺乳油80-100毫升,新疆地区地膜覆盖棉田每亩用90%乙草胺乳油100-120毫升,播种前或播种后覆膜前表土喷雾。露地直播棉田比地膜覆盖棉田用药量提高30%。棉田施用乙草胺后遇到低温高湿天气,棉苗生长可能受到较微影响,一般情况下晴天后即可恢复生长。

第一章水稻病害复习题

第一章水稻病害复习题 一、请译出下列英文的中文名称 1. Rice Blast Disease 2. Rice Leaf Blight 3. Rice Sheath Blight 4. Rice Damping-off 5. Rice Seed and Seedling Rot 6. Rice Seedling Diseses 7. Rice Bacterial Streak 8. Rice False Smut 9. Rice Nematode 10. Rice Stripe Virus 11. Rice Brown Spot 二、请写出下列学名的中文名称和引起病害的名称 1.Pyricularia. oryzae 2. 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3.Rhizoctonia solani 4.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 5.Rice Stripe Tenuivirus(RSV) 三、请写出下列病原的拉丁文名称 1. 稻梨孢菌 2. 稻黄单胞杆菌稻致病变种 3. 立枯丝核菌 4.稻生黄单胞杆菌 5. 水稻条纹叶枯病毒 四、请将下列病害名称译成英文 1. 稻瘟病 2. 水稻白叶枯病 3. 水稻纹枯病 4. 水稻立枯病 5. 水稻绵腐病 6. 水稻苗期病害 7.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8. 水稻稻曲病 9. 稻条纹叶枯病 10. 水稻胡麻斑病 11. 水稻干尖线虫病

五、填空题 1.稻瘟病根据发生时期和危害部位,分别引起、、、和 等。 2.稻瘟病叶瘟的症状类型有、、和四种,其中 病斑最常见,病斑可用于预测预报,病斑可用于抗病性鉴定。该病的诊断要点是。 3.稻瘟病菌以_______和______ 在______ 和___________ 等处越冬。 4.同一水稻品种不同生育期对稻瘟菌的抗性有差异,以、及易感病。 5.稻瘟病在叶片上可产生四种类型病斑,即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6.影响稻瘟病流行的气象因素种,最主要是____,其次是____。 7.稻瘟病的防治策略是:以____为基础,____为中心,____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 8.对稻瘟病进行药剂防治时,应根据____ ____ ____ 和 ____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 喷药和喷药次数。 9.稻瘟病的诊断要点是________。 10.稻瘟病在河北省以瘟发病最严重,这种类型的稻瘟病在河北省最主要 的流行条件是(只填一个最重要的发病条件)。 11.稻瘟病的初侵染来源有的,在田间主要以通过传 播。 12.水稻纹枯病主要以在、和中越冬(夏),成为 下一年的侵染源。在田间主要靠进行垂直扩展和水平扩展。 13.水稻纹枯病病原属________,主要以_______在________中越冬,也能以________和 _______ 在病稻草等处越冬。 14.水稻纹枯病主要危害__________ 和__________,严重时亦危害______和______ 。 15.水稻纹枯病主要危害水稻的,典型症状为,后期形 成。该病害的病原主要以在越冬,在条件下利于病害的发生。 16.稻纹枯病化学防治指标是,举出两种防治最有效的药 剂、。 17.由于、与三者间的相互作用,使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发展形 成两个较明显两个扩展阶段:即与。 18.引起白稻白叶枯病病原是一种______。病害初侵染源主要来自_________ 和病稻草堆 等。 19.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策略时:为基础,____为关键,狠抓____,辅以____。 20.水稻白叶枯病是由引起的病害,该病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 近距离传播主要通过。 21.水稻白叶枯病的症状有4种类型:____ ____ ____和____。 22.稻白叶枯的初侵染来源有、、和。 23.稻白叶枯病的侵入途径是和,其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是, 生产上此病最主要的预测方法是。 24.水稻白叶枯病菌主要通过入侵寄主,气候条件利于发病。 25.水稻类型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强弱次序:> > 。 26.水稻恶苗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_______和_______ 。病菌以________ 附在_______的

水稻各生育期图谱

水稻各生育期图谱(2011-03-30 11:18:41)

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1 营养生长阶段是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它分为幼苗期和分蘖期。在生产上又分为秧田期和大(本)田期(从移栽返青到拔节)。 2.1.2 生殖生长阶段是结实器官的增长,从幼穗分化到开花结实,又分为长穗期和开花结实期。幼穗分化到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后基本上是生殖生长期。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30天左右。结实期从抽穗开花到谷粒成熟,因气候和品种而异一般25?/FONT>50天之间。 2.1.3 水稻生育类型(幼穗分化和拔节的关系)早、中、晚稻品种各异,早稻品种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称重叠生育型;中稻品种,拔节和幼穗分化同时进行,称衔接生育型;晚稻品种拔节后隔一段时间再幼穗分化,称分离生育型。 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受自身遗传特性的控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2.1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不同年份栽培,由于年际间都处于相似的生态条件下,其生育期相对稳定,早熟品种总是表现早熟,迟熟品种总是表现迟熟。这种稳定性主要受遗传因子所支配。因此在

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划分为早稻,全生育期100?/FONT>125天,中稻130?/FONT>150天,连作晚恼120?/FONT>140天,一季晚稻150?/FONT>170天,还可把早、中、迟熟稻中生育期长短差异划分为早、中、迟熟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需要,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可变性随着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变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栽培时,表现出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生育期延长,相反,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降低,生育期缩短;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季节里栽培表现出随播种季节推迟生育期缩短,播种季节提早其生育期延长。早稻品种作连作晚稻栽培,生育期缩短;南方引种到北方,生育期延长。 2.3 水稻品种的“三性”三性是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的遗传特性。不同地区、不同栽培季节,水稻品种生育期长短(从播种到抽穗的日教),基本上决定于品种“三性”的综合作用。因此水稻品种的三性是决定品种生育期长短及其变化的实质。水稻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的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具体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2.3.1水稻品种的感光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因日照长短使生育期延长或缩短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的感光性。对于感光性品种,短日照可以加速其发育转变而提早幼穗分化,这就是指短于某一日长时抽穗较早;长于某一日长时抽穗显著推迟,这又称为“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即是诱导幼穗分化的日长高限。水稻品种不同,种植地区不同,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亦不同。我国南北稻区,水稻生育期间大多处于11?/FONT>16小时之间。 2.3.2 水稻品种的感温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高温可使水稻生育期缩短,低温可使生育期延长,这种因温度高低而使生育期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品种的感温性。水稻在高温条伴下品种生育期会缩短,但缩短的程度因品种特性而有所不同。晚稻品种的感温性比早稻更强,但晚稻品种其发育转变,主要受日长条件的支配,当日长不能满足要求时,则高温的效果不能显现。中稻品种介于早、晚稻之间。 2.3.3 水稻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在受高温短日影响下,而不能被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水稻的基本营养生长期。它不受环境因子所左右的品种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又称为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营养生长期中受短日高温所缩短的那部分生长期,称为可消营养生长期。 水稻的“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根据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的强弱和基本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划分光温反应类型。实际上就是将不同生态类型的稻种的三性进行组合。早稻品种,绝大多数感光性弱,基本营养生长期短至中等,感温性中等,没有感光性强和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的;中稻品种,多数基本营养生长期较长,感温性中等至强,感光性较弱;晚稻品种感光性强,基本营养生长期短至中等,感温性强至中等。我国晚稻基本营养生长期偏短,没有感光性弱和中等的,晚稻的感温性要在短日条件下才能体现。早稻类型的品种在温带高纬度地区种植,能在夏季日照较长条件下正常抽穗,在低温来临前成熟,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5?/FONT>6月,日照较长的条件下,开始幼穗分化完成发育转变;晚稻类型品肿,不适于温带高纬度地区栽培,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可作单季晚稻和双季晚稻栽培;中稻类型品种,早熟中稻其“三性”偏于早稻,迟熟中稻品种"三性"偏于晚稻。早季栽培时,抽穗期比早稻显著延迟,晚季栽培时又比晚稻延迟。

水稻苗期常见危害

农 技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2年第6期 水稻苗期常见的危害主要有病害、肥害、药害、其他等几大类。 1 水稻苗期的病害 1.1 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苗期最突出的病害,无论大棚、中棚、地棚育苗,都可发生,轻者稻苗一簇簇青枯而死,重者全床死亡,致使水稻育苗失败,因此防治好立枯病是保证育苗成功的关键一环。水稻立枯病的症状有很多,我们常说的立枯病主要是黄枯,水稻黄枯病的辨别首先看稻苗心叶尖上有没有水珠或心叶是否变黄,如果早晨稻苗心叶上无水珠,心叶变黄就说明立枯病已经开始发生了;其次是把病苗连根拔出,根和茎的连接处掰开看,茎的中心变黑就是立枯病。立枯病一般先是心叶不吸水,心叶变黄,严重时整株变黄死亡。 立枯病的发生条件:导致水稻立枯病发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秧苗素质差,另一方面就是环境条件不适宜。立枯病的发生主要与气温、土壤酸碱度、土壤湿度和播种量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育苗期间连续低温、土壤pH值在7以上、苗床湿度过大或播种量过大时,很容易得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的防治:第一选择苗床地要高爽;第二播前要用霜枯净等药剂拌种;第三要注意通风炼苗;第四要在水稻1叶1心期喷施枯必净等药剂进行防治。 1.2 青枯病 青枯也是立枯病的一种,但青枯病主要是管理不当引起的生理性病害。管理秧苗时通风少,温度高,浇水多引起稻苗徒长。秧苗因地上部生长的过快,茎叶蒸发水份能力大于根系吸收水份能力时,造成稻叶打卷的现象,严重时就是青枯病。 防治方法:在苗床管理上要注意多通风、早通风,控制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如果秧苗已经徒长,怕稻苗打卷,应采取在早晨出太阳前就开始小通风,晚上要晚盖膜,控制床内温度,以促进稻苗根系生长,让稻苗适应环境,以后慢慢扩大通风的力度。千万不能因为气温高,就突然进行大通风或中午时揭膜浇水。如果青枯和黄枯混合发生时,应按照防青枯的方法进行苗床管理,同时还要喷施防治黄枯的药剂。 1.3 恶苗病 恶苗病俗称公稻子,可分为种子发芽时直接侵染的恶苗病和后期侵染的恶苗病两种。前期种子发芽时侵染的病苗茎杆圆、叶黄,叶与叶的间距长,病苗的株高比正常生长苗高,容易分辨。后期侵染的病苗底部茎杆不圆,但叶与叶的间距长,秆高,与徒长苗很相似。后期侵染的病苗心叶叶色呈浅绿色或黄色,病苗不成片间隔出现,而徒长苗则是一个挨一个成片出现且心叶叶色正常。 恶苗病的防治方法:水稻恶苗病的防治主要靠种子消毒来解决。消毒药可分为浸种、拌种、包衣等,应根据消毒药的要求进行消毒。浸种和消毒一起进行时一定要注意必须每天翻动一次,而且浸种时,水面应高出稻种10cm以上,浸种期间累计积温应达到100℃以上。秧田发病率小于10%时应在移栽前拔净病苗后再移栽。发病率超过10%时最好不要插到本田中。本田发现病苗应及时拔除,拔除的病株应埋在远离稻田的地方。 1.4 烂秧 发病原因:苗床地势低洼、地凉、水凉、气温低造成的。 发病特征:秧苗根系发黑,无新根,秧苗的基部变黑褐色,严重时变黑发粘烂掉。 防治方法:育苗期间避免沟灌或过水,特别是遇到低温天气时更应该注意。如发病及时施用波尔多液。 2 水稻苗期肥害 2.1 肥烧苗 症状:整床或一块块不出苗或长的高矮不齐。受肥害的苗根系短、黑,不扎根,严重时出苗后立针期或长到2叶后停止生长并从第1叶开始向上变黄。 防治方法:遇到这样的苗,在不受冻害的前提下,尽可能早揭膜、大揭膜,白天反复浇水,晚上盖膜。直到使苗床的肥洗掉一部分,促进稻苗扎根,等到稻苗发新根后再进行正常管理。 2.2 多磷症 苗床上施用磷肥过多时,秧苗的第1片叶开始变成褐色,严重时第2叶的叶尖也变成褐色,但一般对秧苗生长影响不大。 3 水稻苗期药害 3.1 丁扑合剂药害 症状:超量使用丁扑合剂的情况下,秧苗从第1叶的叶尖开始变白。轻者第1叶变白,重者第2叶也变白,甚至还出现全株变白死亡,但丁扑合剂药害稻苗不出现畸型。 防治方法:发生丁扑合剂药害的苗床水份大时,促进根系吸收药的能力强,加重药害的发生。所以发生丁扑合剂药害时,要严格控制苗床水量,多通风,促进根系生长,提高秧苗素质来加强抗药能力,施用促进根系发育的药物,培育深层根,减轻药害发生程度。 3.2 苗床调制剂的药害 有些苗土调制剂中含有控制生长的矮壮素类药剂,这些药剂用量适当,气候适宜时,有控制秧苗徒长的作用,促进根系发育的功能。如果使用量大,使用不均匀或产品中药的含量过大时,苗床则出现一块块秧苗长势缓慢,严重时还出现秧苗叶短,叶与叶的间距小,稻叶深绿,株高矮等畸形苗。这类药害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解药,只能靠多浇水来稀释药的浓度,多通风来降低温度促进扎根,或适当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液面肥来促进生长。 3.3 旱田除草剂药害 有些农户误用头一年打旱田药后没有洗干净的喷壶封闭水田苗床,就会出现秧苗的叶对生,叶色浅绿或黄,没 水稻苗期常见危害 高德泉1,刘英灿2 (1.九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九台市营城街道办事处农业站,吉林九台 130500) ·170·

水稻培训讲义

提升病虫防控能力讲义 一、何为专业化统防与绿色防控 1、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是指由具有一定植物保护专业技术条件的服务组织,采用先进的、实用的设备和技术,为农民提供契约性的防治服务,开展社会化、规模化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行为。通俗地说:就是农户把责任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从播种到收获全程承包给服务组织来完成的行为称为专业化统防统治。 2、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以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的,优先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手段和措施来控制农作物病虫为害的行为。其内涵是保安全、控农药、配套多种新技术应用。 二、为何要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 (一)为什么要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 1、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是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控形势的需要 ①现时期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多。我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种类多达1000多种,可造成严重危害的达100多种。此外还有农田杂草、鼠害等有害生物也有100多接近200种。 ②病虫大发生的频率高。近年来,由于异常气候的出现,许多病虫尤其象稻纵卷叶螟等一些迁飞性害虫大发生的频率上升。再如前两年,我县乃至整个南方稻区发生的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就造成了严重减产。只是近两年由于加强预防控制,推行药剂拌种等技术,发生有所缓和。 ③外来侵入的危险性(包括检疫性)病虫害种类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内贸及国际贸易增加,境内区域性及处来入侵危险性病虫害种类上升明显。如我省近年新发现的稻水象甲、红火蚁、葡萄根瘤蚜、扶桑绵粉蚧等,都能带来毁灭性灾害,严重制约当前农业生产的发展。 ④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大、危害损失重。粮食组织统计,世界粮食生产常年损失(病虫草害)在37%以上。 2、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是提升病虫防控能力,解决当前病虫防治现存问题的需要 实行家庭承包制后,单打单干,组织化程度低;部分区域劳动力转移快,生产者

水稻

苗床湿度过大怎么办? 广大农民朋友如果细心的话,从“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标题就不难看出水稻育苗阶段对水分的要求,可多年来农民养成了一种习惯,认为水稻是不怕水的,总习惯大水漫灌,造成苗床湿度过大,再加上前期低温,对水稻培育壮苗极其不利。 解决苗床湿度大的问题需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播种前底水如果过多,应敞开大棚两侧通风,促使水分散失,达到播种状态时再行播种;二是本田育苗大棚两侧要挖排水沟,排除棚内苗床多余水分;三是播种到第1片叶展开前,发现苗床土壤过湿,白天要及时选择晴朗天气移开地膜,尽快蒸发水分,晚上再盖上地膜增温。四是如果苗床湿度过大,尽量减少浇水次数和用水量。 水分大的苗床水稻根系普遍发育不好,秧苗长势弱,遇低温容易造成病苗、死苗,一旦发生了是没有特效方法可以治愈,只有在前期控制苗床水分。 水稻秧苗未出苗前,苗床土干了怎么办? 水稻育苗在浇足底水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满足水稻1叶1心前水稻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如果底水不足,一旦发现播种覆土后,苗床湿度没有达到返润状态,在没有施用除草剂的前提下,一定要用喷壶补水接上底墒;如果在出苗的过程中,发现苗床顶盖或床土变白,甚至出现裂纹时,要敲打顶盖或用农用小木辊轻压一下,露种处要适当覆土。切忌大水漫灌,人为造成苗床高湿状态,这对北方寒地水稻育苗将是致命的危害。

控制水稻秧苗高度有哪些手段? 目前,随着水稻插秧机械化进程的加快,对水稻育苗理想高度的要求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机械插秧比较适合小苗移栽,株高控制在13-15厘米范围比较理想,人工手插秧苗株高控制在15-17厘米比较适宜,因此通过栽培手段调控水稻秧苗高度至关重要。 在实践中,有很多农友过于依赖壮秧剂产品的化控方法,缺乏人为的科学管理意识,所以达不到真正的壮苗标准。正确的方法是以自然调控为主,化控为辅。当水稻秧苗长势过旺,就要控制生长,主要采取控制苗床水分,同时结合大通风的办法,降低棚内温度和湿度,使苗床达到旱育状态,以防秧苗徒长,插秧前如果秧苗高度适宜,可以昼夜通风炼苗;如果水稻秧苗发育迟缓,要适当提高棚内温度,同时加强养分管理,叶喷营养物质以及刺激水稻生长的激素类物质,比如芸苔素内酯、叶面肥等,可以起到加快水稻生长发育的作用。总之,水稻秧苗高度主要是通过温度、水分、养分、激素等手段进行调控的,掌握“因地制宜、低促高控”的原则,保证育出适合水稻插秧方式的秧苗。 水稻置床究竟需不需要压实? 在标准的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理论中要求置床要压实,但不能过实。但是在生产实际当中,农友往往将置床压得过实,压实的置床每年都会有病害重的现象发生。 如果农户在育苗或苗床水分管理的过程中,苗床浇水适当,压实的置床苗床平整,避免低洼处出现药害,有利于起秧移栽,并且在盐

水稻秧田管理技术要点 (1)

水稻秧田管理技术要点 对于寒地水稻来说“秧好八成年”,因此,加强秧田管理,适时调温、控水、防病、灭草、追肥是培育壮苗的基础,也是水稻增产丰收的关键。针对今年的气候形势及水稻秧苗生长特点,为了对水稻秧田进行科学化管理,我们把水稻秧苗生长分成四个关键时期,根据时期科学操作,确保培育出壮苗。 一、第一个关键时期 第一个关键时期为种子根发育期,主要是指播种后到不完全叶抽出的时间,约需7~9天时间,此期以培育种子根为主,要求根系长的粗、长的长、须根多、根毛多。突出“育苗先育根,育根先育种子根”的原则。种子根是水稻秧苗发育的第一条根,是吸取土壤养分的唯一通道,发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将来秧苗的生长及根系的发育。因此在这个时期,管理上应注意三个方面: 一是温度管理。种子根发育期的秧棚温度管理以密封保温为主,棚内温度不超过32℃,超过32℃要及时打开大棚两头开始通风,下午4~5点关闭通风口。 二是水分管理。要保证实现旱育,在浇足底水的前提下,种子根发育期一般不浇水。如果出苗后有顶盖现象,要用树条敲落顶盖,局部露种处要适当覆土,播种扣膜后,要每天认真检查苗床,如发现床土变白水分不足时,用喷壶适量补水,接上底墒;相反,床土湿度过大或返浆重的地块,白天撤膜蒸发散墒,晚上再盖上地膜,促进旱生根系生长,确保旱育苗。 三是揭膜。当秧田出苗80%时,在早晨8时前揭去地膜,严防中午高温时段揭膜灼伤秧苗。 二、第二个关键时期 第二关键时期为第1完全叶伸长期。从第1完全叶露尖到叶枕露出,叶片完全展开,约需5~7天时间,这个时期管理上要注意: 一是温度管理。棚内温度控制在22-25℃,最高不能超过28℃。最低温度不低于10℃,要及时通风炼苗,晴好天气自早8点到下午4点,要打开棚头和通风口通风,炼苗控长。如遇冻害,早晨提早通风,缓解冻叶枯萎。 二是水分管理。第1完全叶伸长期,秧苗耗水量比较少,除苗床过干处补水外,一般要少浇或不浇水,要让床土保持旱育状态。浇水时水温控制在18℃以上,严谨使用15℃以下的水浇苗,严防冷害伤苗。此期要及时排除大棚四周排水沟中的积水,严防水分过多浸润苗床造成旱育不旱而成为湿润育苗,影响秧苗根系发育。 三、第三个关键时期 第三关键时期为离乳期,从第2叶露尖到第3叶展开,约需10~14天时间,经历两个叶龄期,此期胚乳营养已基本耗尽,此期第2叶生长较快,第3叶生长较慢。此期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水分,并认真做好秧田的防病、灭草、追肥、调酸等工作。 一是温度控制。棚温控制2叶期22-25℃,最高不超过25℃。3叶期20-22℃,最高不超过25℃,最低不低于10℃。此时要多设通风口,逐步加大通风量,进行通风练苗。出现连续下

稗草(Echinochloacrusgalli)根型ppc基因对水稻的遗传转化及其对光合速率的调节

作物学报 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15, 41(3): 507-514 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2617776322.html,/ ISSN 0496-3490; CODEN TSHPA9 E-mail: xbzw@https://www.360docs.net/doc/2617776322.html, 本研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资助。 *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赵明, E-mail: zhaomingcau@https://www.360docs.net/doc/2617776322.html, 第一作者联系方式: E-mail: zhangguifang@https://www.360docs.net/doc/2617776322.html, Received(收稿日期): 2014-05-09; Accepted(接受日期): 2014-12-19; Published online(网络出版日期): 2015-01-28. URL: 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2617776322.html,/kcms/detail/11.1809.S.20150128.1620.001.html DOI: 10.3724/SP.J.1006.2015.00507 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根型ppc 基因对水稻的遗传 转化及其对光合速率的调节效应 张桂芳1,2 丁在松1 赵 明1,* 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 2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北京 100875 摘 要: 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是稻田中的C 4光合型杂草, 为了探索稗草ppc 基因(Eppc)对水稻遗传转化的可行性及其对光合速率的调节效应, 首次将含有稗草根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 PEPC)基因ppc cDNA 的2个植物表达载体p Ubi-Eppc 、p RbcS-Eppc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对水稻进行了遗传转化。对分化植株进行的PCR 、RT-PCR 、克隆测序和Western 杂交等结果均表明稗草ppc 基因已经整合到了水稻基因组中, 并且在转录和翻译水平都得到了表达。转基因水稻PEPC 活性和气体交换参数测定结果表明T 0代多数植株的PEPC 活性高于对照, 最高达到了对照的5.85倍; T 0代大多数转基因植株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 n )比对照提高了20.00%, 最大地提高了47.16%, 同时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也得到增强; T 6代大部分转化植株的PEPC 活性及P n 仍保持高于对照, 本研究表明C 3根型ppc 基因过量表达也可以提高水稻的P n , 且证明稗草PEPC 对光合作用具有较强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 稗草; 根型Eppc 基因; 水稻; PEPC 活性; 净光合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Transformation of Barnyardgrass (Echinochloa crusgalli ) Root Type 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 Gene into Rice (Oryza sativa ) Plants and Their Ef-fects on Photosynthesitic Gas Exchange ZHANG Gui-Fang 1,2, DING Zai-Song 1, and ZHAO Ming 1,* 1 Institute of Crop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Key Laboratory of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Crop Physiology and Ec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 2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Beijing 100875, China Abstract: Barnyardgrass (Echinochloa crusgalli ) is a C 4 weed commonly found in rice field. To fully utilize the photosynthestic potential of Barnyardgrass C 4 gene, we transformed Barnyardgrass root 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 gene into rice plant with vectors contained promoters of Ubiqitin gene and Rubisco small unit gene by Agrobactirium- mediated transformation. Both marker genes Hyg r and ppc were detected by PCR in regenerated plants. RT-PCR and Western blot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the ppc gene was incorporated into rice plant and expressed with stable transcripts and proteins. PEPC activity as measured in most of the transgenic rice pla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being up to 5.85-fold of that in untransformed rice. At T 0 generation,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 n ) in most of transgenic rice plants was 20.00% higher than that in untransformed rice, with the highest in-crease of 47.16%. Water utilization efficiency (WUE) in transgenic rice was also improved. At T 6 generation, PEPC activity and P n of transgenic lines remained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wild type. These indicate that over-expressing C 3 Eppc gene also can im-prove rice photosynthesis. Keywords: Echinochloa crusgalli ; Root 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 gene; Rice; PEPC activities; Net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Water use efficiency 在C 4植物的绿色组织中,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PEPC)是参与光合作用CO 2原初固定反应的酶。PEPC 与 CO 2有很强的亲和力, 其主要功能是在高温、强光下能把大气中含量很低的CO 2以四碳酸的形式固定下来, 进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