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推断题地解题策略

元素推断题地解题策略
元素推断题地解题策略

元素推断题的解题策略

一、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

1.根据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最外层电子规律

(2)某元素阴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若为阳离子,则位于第四周期。

(3)“阴上阳下”规律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若电性相同,则位于同周期,若电性不同,则阳离子位于阴离子的下一周期。

2.根据元素周期表结构与原子电子层结构的关系

(1)几个重要关系式

①核外电子层数=周期数(对于大部分元素来说);

②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8-|最低负价|(O 、F 除外);

③|最高正价|-|最低负价|=????? 0——第ⅠA 族中的H 和第ⅣA 族2——第ⅤA 族4——第ⅥA 族6——第ⅦA 族

(2)熟悉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特殊位置

①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H 、Be 、Al 。

②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C 、S 。

③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O 。

④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Li 、Ca 。

⑤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Na 、Ba 。 ⑥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H 、C 、Si 。

⑦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S 。

⑧除H 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F 。

二、由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推断

1.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

中氢的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C。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N。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氢化物沸点最高的元素或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元素:O。

4.等物质的量的单质最轻的元素:H;最轻的金属单质:Li。

5.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Br;金属元素:Hg。

6.最高价氧化物及其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元素:Al。

7.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N;能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S。

8.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Li、Na、F。

三、综合利用“位—构—性”关系推断

四、元素推断的特殊技巧举例

1.位置图示法

所谓图示法就是采用图形或图表对题目条件进行形象化的展示,直观地揭示题目条件间的在联系和变化规律,把握解题的关键。

2.“直觉”+“验证”技巧

直觉,就是一种对问题直接的、有意识的、不经严密逻辑推理的思维,它可以跨越复杂的推理过程,直接得出结论。丰富的知识积累是产生直觉的重要前提,但由于直觉产生的结论只是一种可能的猜测,因此只有对结论进行严格的逻辑论证和检验,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 与Y、Z位于相邻周期,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层电子数的3倍或者是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确的是( )

A.X的氢化物与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发生化合反应

B.Y的氧化物是共价化合物

C.X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都是弱酸

D.液态X的氢化物气化破坏了化学键

1.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7∶17;X与W同主族;Y的原子序数是W和X的原子序数之和的一半,Z与W位于同周期,它们能形成ZW型离子化合物,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氢化物的稳定性:H m X

B.原子序数:W>Y>Z>X

C.离子的还原性:X>W

D .原子半径:Y>Z>X

2.(2015·一检)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 A 2+、b B +、c C 3-、d D -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A >

B >D >C

B .原子序数:d >c >b >a

C .离子半径:C 3->

D ->B +>A 2+

D .单质的还原性:A >B >D >C

3.在A 、B 、C 、D 、E 五种短周期元素中,A 、B 、C 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 、C 都能与

B 按原子个数比为1∶1或2∶1形成化合物,但常温时,A 、B 形成的化合物呈液态,

C 、B 形成的化合物呈固态。

D 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最多,D 与

E 能形成气态物质ED 4。

(1)五种元素原子的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填元素序号);

(2)A 与B 形成的化合物中,含非极性键的化合物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

(3)D 、E 所形成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具体的化学式);

(4)写出工业上制E 单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a>Si>O>F>H (2)H —O —O —H (3)HF>SiH 4(4)2C +SiO 2=====高温

Si +2CO ↑

4.A 、B 、C 为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A 、C 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 原子的质子数。B 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1)写出A 、B 、C 三种元素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 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

(3)C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C 的单质与H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B 、C 的原子半径:B________C ,写出A 的气态氢化物与B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氮 硫 氟 (2)三 ⅥA (3)

H 2+F 2===2HF (4)> 2NH 3

+H 2SO 4===(NH 4)2SO 4

练习:1.A 、B 、C 三种主族元素位于周期表相连续的三个不同的周期,原子序数C>A>B ,其中B 的次外层电子数为2。A 的次外层电子数与B 、C 不同,A 与B 的族序数之和等于C 的族序数已知A 的氢氧化物难溶于水,B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种强酸。则A 、B 、C 各为何元素(N Mg Br )

2.有A、B、C三种元素,A、B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B、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又知这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质子数之和为31。试通过计算确定这三种元素的名称(氮、氧、硫)

3.A、B、C、D、E是相邻三个周期中的五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与E同主族,B、C、D位于同周期。已知①除A外,其他各元素原子都有内层电子,其中B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②A与B,B与C能生成气态分子X和Y;③D和E能生成离子化合物,且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试回答:

(1)写出D与E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

(2)写出X、Y的电子式与结构式;

(3)用电子式表示A与C原子形成分子的过程;

(4)写出只含A、C元素的阴离子和阳离子。

(A无内层电子是H,B为C,然后根据题意不难得出,C为O,D为F,E为Na)

4.A、B、C、D、E是中学化学常见的分子或离子,它们具有相同的电子数,且A是由5个原子核组成的粒子。它们之间可能发生如下变化,且D与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均能反应。

A+B=C+D,B+E=2D。请回答:

(1)写出A的电子式;

(2)写出B的化学式;

(3)写出D的电子式。

A为,B为,C为NH3,D为H2O,B为。

5.(93年上海高考试题),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D同族,

B、C同周期。A、B组成的化合物甲为气态,其中A、B的原子数之比为4∶1,由A、C

组成的两种化合物乙、丙都是液态,乙中A、C原子数之比为1∶1,丙中A、C原子数之比为2∶1,由D、C组成的两种化合物丁和戊都是固体,丁中D、C原子数之比为1∶1,戊中D、C原子数之比为2∶1,写出下列分子式:甲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_,丁________,戊________。(甲:CH4,乙为H2O2,丙为H2O。丁为Na2O2,戊为Na2O。)

6.今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他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A与C、B与D分别是同族元素,B、D两元素的质子数之和是A、C两元素质子数之和的两倍,这四种元素中有一种元素的单质易溶于CS2溶剂中,则这四种元素是A_______,B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_。(A为氢,B为氧、C为钠、D为硫)

7.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若X的阳离子与Y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 的阳离子氧化性强于等电荷的X阳离子的氧化性,Z的阴离子半径大于等电荷的Y的阴离子半径,且Z离子所带电荷数的绝对值是W离子的两倍,W离子与Z离子的电子层相差两层。试推断这四种元素X_______,Y_________,Z_________,W_______ (X为钠、Y为氧、Z为硫,W为锂。)

1.(2014·北京海淀区模拟)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Z、R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可两两相互反应

B.元素X和Q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共价键

C.X、Z、M的单质分别与水反应,Z最剧烈

D.Y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可用于蚀刻玻璃

解析依据所给数据,结合元素周期律判断出:X为Na,Y为Cl,Z为Al,M为Mg,R 为N,Q为O。A项,NaOH、Al(OH)3、HNO3两两之间可相互反应;B项,Na与O可以形成氧化钠和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中存在非极性共价键;C项,Na、Mg、Al分别与水反应,Na最剧烈;D项,氢氟酸常用于蚀刻玻璃,盐酸不能用于蚀刻玻璃。

答案 A

2.短周期元素X、Y、Z、W、Q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是( )。

A.工业上常用电解法生产Z、Q的单质

B.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顺序:r(Z)>r(Q)>r(Y)

C.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三元弱酸

D.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X

解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确定X、Y、Z、W、Q分别为C、F、Al、Si和Cl。A 项,Al是活泼金属,可用电解法冶炼,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得到Cl2;B项,简单离子半径顺序为Cl->F->Al3+;C项,A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D项,由非金属性:C>Si,可确定气态氢化物稳定性:CH4>SiH4。

答案 A

3.(2013·广州调研)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Y 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Y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Z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Z>W

D.W的最高价氧化物与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解析根据元素的相对位置可知X位于第二周期,其余的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由Y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可以推断出Y是铝元素,则Z是硅元素,W是硫元素,X是氮元素。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A错误;氮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硅元素,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NH3>SiH4,B正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2SO4>H2SiO3,C错误;SO3与水反应生成H2SO4,H2SO4是共价化合物,D错误。

答案 B

4.(2014·浙江考试院抽测)五种短周期元素的某些性质如表所示(其中只有W、Y、Z为同周期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Q与Y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

B.Z与X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具有还原性

C.由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其晶体一定是分子晶体

D.Y与W形成的化合物中,Y显负价

解析根据题给表中五种短周期元素的数据,推断出X为H、Y为O、Z为N、W为F、Q 为Na。钠与氧形成的化合物有Na2O、Na2O2,后者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A项错误;氮和氢形成的化合物中氮为负价,其具有还原性,B项正确;由H、O、N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其晶体不一定是分子晶体,如NH4NO3、NH4NO2是离子晶体,C项错误;氟与氧形成的化合物OF2中,氧显正价,氟显负价,D项错误。

答案 B

5.(2014·浙江六校模拟)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互不相等的奇数,且X、Y、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恰好等于Z元素的核电荷数,X与W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常见金属元素Z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28,中子数比质子数多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百度”搜索知,Y、Z形成的化合物“室温下强度高,……。导热性好,热膨胀系数小,是良好的耐热冲击材料。”由此可推测该化合物属于离子晶体

B.化合物YW3水解产物之一具有强氧化性,由此可知Y在该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3价C.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YX5是一种是否存在尚待确证的化合物,假如存在,该物质与水反应必然生成气体X2,同时得到一种弱碱溶液

D.因为Z的氧化物熔点很高,不适宜于电解,故工业上常用电解Z与W的化合物的方法制取单质Z

解析常见金属元素Z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28,中子数比质子数多2,则Z的质子数=(28-2)÷2=13,即Z是铝元素。又因为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互不相等的奇数,且X、Y、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恰好等于Z元素的核电荷数,X与W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所以X是氢元素或锂元素,Y是氮元素,W是氯元素。

答案 C

6.(2014·北京西城区检测)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Z的原子半径大于Y

B.Y的非金属性强于W

C.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强酸

D.X、Z的最高价氧化物均可与NaOH溶液反应

解析该题的解题关键是根据元素周期表由Y元素正确推知其他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则Y为氧元素;根据题目表格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推知,X为碳元素,Z为铝元素,W为硫元素。A项,原子半径:Al>S>O,正确;B项,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由上到下逐渐减弱,正确;C项,H2SO4是强酸,H2SO3是弱酸,错误;D项,CO2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二者均与NaOH溶液反应,正确。

答案 C

7.(2014·潍坊质检)已知第三周期元素M,其原子最外层达到饱和时所需的电子数小于次外层与最内层电子数之差,且等于最内层电子数的正整数倍。下列关于元素M的说法一定错误的是( )。

A.M元素存在同素异形体

B.M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C.M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强酸

D.常温下,能稳定存在的M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解析第三周期元素原子次外层与最内层电子数之差为6,原子最外层达到饱和时所需的电子数小于6的元素有Al、Si、P、S、Cl,其中达到饱和需要的电子数分别为5、4、3、2、1,这些元素原子最内层均为2个电子,因此符合条件的元素为Si和S。Si存在晶体硅、无定形硅等同素异形体,硫存在斜方硫、单斜硫等同素异形体,A项正确;Si和S均为非金属元素,B项正确;Si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硅酸,为弱酸,C项错误;SiO2、SO2、SO3均为酸性氧化物,D项正确。

答案 C

8.(2014·湖北重点高中统考)下表为周期表的一部分,有关短周期X、Y、Z、R四种元素叙述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Y的气态氢化物

B.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Y的强

C.X元素的单质能与所有强酸发生反应放出H2

D.R元素的单质化学性质活泼

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结构知,X为Al,Y为C,Z为O,R为Ar。A项,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C

答案 A

9.(2014·河北普通高中质检)W、X、Y、Z是1~20号中的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主要化合价为-2价,原子半径为0.074 nm;X所在的主族序数与所在的周期序数之差为3;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奇数;Z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电离出的阴、阳离子数目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W可能是氧元素,也可能是硫元素

B.X元素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是一种强酸

C.Y元素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1

D.Z可能是氯元素,也可能是钾元素

解析根据“W的主要化合价为-2价”,推出W为第ⅥA族元素,根据已知条件进一步确定W为氧元素;根据“X所在的主族序数与所在的周期序数之差为3”,且其原子序数大于8,小于20,可推出X为硫元素;根据已知条件及W为氧元素、X为硫元素可推出Y为氯元素、Z为钾元素。综上所述,W是氧元素,不可能是硫元素,A项错误;硫元素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一定是强酸,如H2SO3为中强酸,B项错误;氯元素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为8,最外层电子数为7,两者之差为1,C项正确;Z为钾元素,不可能是氯元素,D项错误。

答案 C

10.(2014·河南十所名校联考)五种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L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且保存时需要用水液封。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X

B.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L>Z>T

C.含X的两种盐溶液混合可能生成沉淀

D. Y和T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解析根据五种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L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推知L是Br 元素,从而推知X是Al元素、Y是Si元素、Z是S元素,T是Cl元素。A项,原子半径:Al>Si>S>Cl,错误;B项,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H2S>HBr>HCl,错误;C项,Al3++3AlO-2+6H2O===4Al(OH)3↓,正确;D项,SiCl4是共价化合物,错误。

答案 C

11.(2014·石家庄质检)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分别按原子个数1∶1组成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已知:甲由A、B组成,常温为气态;乙由A、C组成,常温为液态;丙由A、D组成,丁由C、D组成,丙、丁均为离子化合物。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D在周期表中处于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乙的电子式为________;丙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丁遇水易变质,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标准状况下,5.6 L甲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325 kJ热量,则甲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因为A、B、C、D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假设A为H,则根据题中提供的甲、乙、丙、丁的信息可推知甲、乙、丙、丁可能分别为C2H2、H2O2(或HF)、NaH、Na2O2(或NaF),再结合(2)中丁遇水易变质的特点可知丁为Na2O2,则乙为H2O2。假设成立,故A、B、C、D分别为H、C、O、Na,甲、乙、丙、丁分别为C2H2、H2O2、NaH、Na2O2。(1)D为Na,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ⅠA族;H2O2为共价化合物,且含有过

氧键,其电子式为H·×O··

····O··

··

·×H;丙为NaH。(2)Na2O2与H2O反应生成NaOH,同时释放出

O 2。(3)标准状况下,5.6 L 乙炔的物质的量为0.25 mol ,故1 mol 乙炔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为 1 300 kJ ,故乙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 2H 2(g)+52

O 2(g)===2CO 2(g)+H 2O(l) ΔH =-1 300 kJ ·mol -1。

答案 (1)三 ⅠA H ·×O ······O ·····×H NaH (2)2Na 2O 2+2H 2O===4NaOH +O 2↑

(3)C 2H 2(g)+52

O 2(g)===2CO 2(g)+H 2O(l) ΔH =-1 300 kJ ·mol -1

12.(2014·全国大纲卷,27节选)A 、B 、D 、E 、F 为短周期元素,非金属元素A 最外层电子数与其周期数相同,B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所在周期数的2倍。B 在D 中充分燃烧能生成其最高价化合物BD 2。E +与D 2- 具有相同的电子数。A 在F 中燃烧,产物溶于水得到一种强酸。回答下列问题:

(1)A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写出一种工业制备单质F 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 、D 、E 组成的一种盐中,E 的质量分数为43%,其俗名为________,其水溶液与F 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产物中加入少量KI ,反应后加入CCl 4并振荡,有机层显________色。

(3)由这些元素组成的物质,其组成和结构信息如下表:

a 的化学式为________;

b 的化学式为________;

c 的电子式为________;

d 是________。 解析 根据“非金属元素A 最外层电子数与其周期数相同”确定A 为氢元素,然后根据题目所给信息推出B 为碳元素,D 为氧元素,E 为钠元素,F 为氯元素。

(1)H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一周期ⅠA 族;工业上可用电解饱和食盐水或电解熔融的NaCl 制备Cl 2,据此可写出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2)C 、O 、Na 组成的一种盐,满足Na 的质量分数为43%的盐为Na 2CO 3,俗称纯碱或苏打。其水溶液与Cl 2反应,可理解为Na 2CO 3水解有NaHCO 3和NaOH 生成,Cl 2再与NaOH 反应,可确定其生成物有NaClO 、NaCl 、NaHCO 3,然后通过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方程式。在产物中加入少量KI ,NaClO 将KI 氧化成I 2,I 2溶于CCl 4显紫色。(3)这些元素中只有Na 与H 能形成二元离子化合物NaH ,即为a ;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二元离子化合物,且原子数之比为1∶1的物质有Na 2O 2和Na 2C 2,即为b ;BDF 2的化学式为COCl 2,其结构式为

,电子式为;

根据题意可知d 为金属钠,属于金属晶体。 答案 (1)第一周期ⅠA 族 2Cl -+2H 2O=====通电2OH -+H 2↑+Cl 2↑(或2NaCl(熔

融)=====通电2Na +Cl 2↑)

(2)纯碱(或苏打) 2Na 2CO 3+Cl 2+H 2O===NaClO +NaCl +2NaHCO 3 紫 (3)NaH Na 2O 2和Na 2C 2 金属钠

13.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化学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j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

(2)o、i、p三种元素之间能以原子个数之比1∶1两两形成互化物,这些互化物的性质类似于这些元素单质的性质。请写出i、p的互化物与f、l形成的化合物等物质的量反应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NH+4是“元素NH4”的阳离子,则“元素NH4”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应该是______________;NH4的碳酸盐应________(填“易”或“不易”)溶于水。

解析(1)由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j处于第四周期,周期表的第4个横行的结构包括,第ⅠA~ⅡA族、第ⅢB~ⅦB族、第Ⅷ族、第ⅠB~ⅡB族、第ⅢA~ⅦA族、0族部分元素,j 是第Ⅷ族。

(2)由题意知i、p的互化物为BrCl,f、l形成的化合物为NaI,BrCl中Cl得电子能力强,Cl为-1价,Br为+1价,类似于卤素单质的性质,NaI与BrCl等物质的量反应生成I2,+1价的Br被还原为Br2。

(3)NH4的核电荷数为11,周期表中应在第三周期第ⅠA族,类似于钠,NH4的碳酸盐易溶于水。

答案(1)第四周期第Ⅷ族(2)2BrCl+2NaI===Br2+I2+2NaCl (3)第三周期第ⅠA族易

高中英语阅读之推理判断题的解题技巧资料

高考阅读理解专题:推理判断题的解题技巧 推断题属于主观性较强的高层次阅读理解题,做这类题目时,考生要严格依据作者所陈述的细节、事实以及作者的措词、态度和语气,找出能够表露作者思想倾向和感情色彩的词句,然后利用自己已获得的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 近年的高考题中常出现以下五种推理判断题: 1. 这类题干中通常含有learn( ), infer( ), suggest( ), imply( ), conclude (), indicate( )等标志性词语,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1).We can know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__. 2). We can infer from the (first/last) passage that ________. 3).The passage/author implies/suggests that ______. 4).It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__. 5).The underlined sentence indicates that ________ 2. 解题技巧 ①针对细节推断: 在原文中找到相关的信息源--- 对具体内容分析-- 推理判断得出结论 实例1:Did you ever hear a strange sound coming from the wall? Did it sound like a clock? If so, it may have been made by a beetle. Long ago people thought the ticking meant that someone was about to die. Thus the beetle is called “the deathwatch beetle." 1.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text that the sound of this beetle ________. A. pleased people. B. surprised people. C. frightened people. D. excited people. ②针对主题思想:以主题为核心----- 分析逻辑关系----- 得出结论 实例2:In the California study, children with TVs in their rooms but no computer at home scored the lowest while those with no bedroom TV but who had home computers scored the highest. While this study does not prove that bedroom TV sets caused the lower scores, it adds to accumulating findings that children shouldn’t have TVs in their bedrooms. 1.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last two paragraphs? A. More time should be spent on computers. B. Children should be forbidden to watch TV. C. TV sets shouldn't be allowed in children's bedrooms. D. Further studies on high-achieving students should be done. 1. 题干中通常含有attitude, view ,opinion,, in the author’s opinion/mind等标志性词语。提问方式: 1).The author seems to be in favor of/against ______. 2).The author may probably agree with/support ________. 3).What's the author's opinion about...? 4).In the author's opinion...?

阅读理解之推理判断题解题指导-教师版精品资料

阅读理解之推理判断题解题指导 一、推理判断题常见提问方式 1. The writer / author / passage implies / suggests (暗示) that ________. 2. It can be inferred (推断)from the story that ________. 3. We can learn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__. 4. The passage is intended to ________. 5. The first paragraph of this passage is to ________. 6.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learn / conclude that ________. 7. The passage may be a / an ________. 8. How does the author seem to feel about this issue? 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might happen later? 1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is passage? 二、选项特点分析 推理判断题目选项的设置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了解这些,可以帮助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1.正确选项的特点: (1)正确选项一般含义比较丰富,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概括性; (2)正确选项的表述一般不会太绝对,而是会用一些相对宽泛的词汇,如often, usually, sometimes, some, may, might, can, could, possibly, probably等; (3)正确选项有时候与通过常识判断得出的结论相反,要特别注意。 2.干扰选项的特点: (1)只是原文的简单复述,而非推断出的结论; (2)看似从原文推断出来的结论,然而实际上与原文不符; (3)根据常识判断是正确的,然而不是在文章事实或上下文逻辑基础上推理而得出的观点; (4)虽然以文章提供的事实或内在逻辑为依据,但推理过头、概括过度; (5)部分选项的内容纯属编造。 三、推理判断题的解题方法 解决此类题要注意:一是与原文相同的细节不能选;二是不能跳出文章做推断。 1. 抓住特定关键信息进行推理。 做此类试题要善于抓住某一段话中的关键信息,即某些关键词或短语去分析、推理、判断,利用正向推理或逆向思维,从而推断出这句话所隐含的深层含义。 【例1】 The receiver contacts at least four of the satellites and calculates (计算) its position. The third part of the system is a network of ground stations. They are all over the world. They control the satellites and make sure they are working well. The underlined word “They” in Paragraph 3 means “_______”. A. Receivers B. GPS devices C. Satellites D. Ground stations 【解析】根据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推断出They指的是ground stations(地面卫星接收站),故选D。【例2】 Cost Adult: $7.40 Children (under 15 y ears): half … John and his 10-year-old son want to watch Secret of the Dragon. How much should they pay? A . $7.40. B. $11.10. C. $14.80. D. $23.20. 【解析】根据上面的信息可知,15岁以下的孩子是半价。所以,一个成人和一个10岁的孩子应该花$7.40+$3.70=$11.10,故选B。 【例3】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推理判断题的解题技巧

推理判断题要求考生根据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进行逻辑推理,推断出作者没有提到的或者没有明说的事实或者可能发生的事实。这类旨在考查考生透过词语的字面意义去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或弦外之音的能力,属深层理解题。此类试题的设计常常包括infer, imply, suggest, conclude等词。 这类题的设问方式主要有: (1)We can infer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 (2)Wha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3)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4)It can be inferred from Paragraph 3 that ______. (5)The author suggest in this passage that ______. (6)The writer implies that ______. (7)It can be inferred that ______. (8)It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 (9)On the whole, we can conclude that ______. (10)From the text we can conclude that ______. (11)After reading the passage we may conclude that ______. (12)What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from the passage? (13)The author is inclined to think that ______. (14)When the writer talks about..., what he really means is that______. (15)What's the writer's attitude towards...? (16)What's the author's feeling towards...?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细节理解题和推理判断题的解题技巧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细节理解题和推理判断题的解题技 巧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细节理解题和推理判断题的解题技巧细节理解题 阅读理解是中考的必考题型,因为它能全面快速地反映出学生的英语水平。阅读理解题型有很多种,但从命题角度来看,通常可以分为四种:即事实细节题、推理判断题、猜测词义题和主旨大意题。 事实理解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中的细节与具体事实的把 握能力,内容涉及询问事实、原因、结果和目的等,属于浅层次的理解题,难度较低。同学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运用略读、扫读、跳读等技巧快速阅读,发现文章中的细节信息,然后遵循由整体到细节的原则,把握作者的思路,按全文—段落—词语的步骤来解题。 一、命题特点 事实细节题的考点非常明确,主要有以下几处: 1、列举信息处常考。 文章中first…second, to begin with, in addition, on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等并列关系出现的地方,常会要求考生从所列的内容中,选择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2、举列与打比方之处常考。

考生要对那些引出例子或比喻的标志词,如as, such as,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等加以注意,因为这些词是作者为使自己的观点更具说服力而用来引出具体事例的,这些事例就是常考的细节处。 3、指示代词出现处常考。 这类考题常用来考查学生是否真正了解上下文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4、引用人物论断处常考。 作者为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或使论点更有依据,常会引用某些权威人士的论断或采纳其重要的发现。 5、特殊标点符号后的内容常考。 因为特殊标点符号后的内容往往是对前面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说明,同学们注意到这些标点,也就注意到了细节。这些特殊符号包括表示解释的破折号、括号和冒号以及表示引用的引号等。 另外,事实细节题的选项也很有特点:通常正确答案不是照搬的原文;干扰选项则正好相反,有的来自原文信息,但不是题目要求的内容;有的符合常识,但不符合原文内容;有的与原句内容极为相似,只是在程度上有些变动;有的与原文大相径庭甚至完全相反;也有的是部分正确或部分错误。 二、解题方法

4 元素推断题的主要类型与解题方法

推断题大体有下列三种类型: 1.已知元素原子或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推断性质。方法为 要注意一些元素原子电子排布的特殊性(短周期元素): (1)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H、Be、Al。(2)族序数等于周期数两倍的元素:C、S。 (3)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O。(4)周期数是族序数两倍的元素:Li。(5)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Na。2.已知元素的特殊性质推断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以下是元素具有的特殊性质: (1)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C、Si。(2)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S。 (3)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短周期元素:F。(4)最高正化合价不等于族序数的短周期元素:O、F。 (5)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稀有气体除外):F;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Cs(放射性元素除外)。 (6)电负性最小的元素:Cs(0.7);电负性最大的元素:F(4.0)。 3.已知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存在的特殊性推断元素的结构。 有些单质或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存在等具有特殊性,可作为推断元素的依据: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通常氢化物呈液态的元素:O。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N。 (3)所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或形成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C。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或常见氧化物、氢氧化物呈两性的元素:Al。 (5)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或气态氢化物(无氧酸)可腐蚀玻璃或氢化物最稳定的元素:F。 (6)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或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元素:Cs。 (7)焰色反应呈黄色、紫色的元素:Na、K。(8)最轻的单质元素:H;最轻的金属元素:Li。 (9)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够化合的元素:N;能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S。 (10)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Li、Na、F。 (11)单质易溶于CS2的元素:P、S。(12)单质常温下呈液态的元素:Br、Hg。 4.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相互推断 (1)与稀有气体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①与He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H-、Li+、Be2+; ②与Ne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F-、O2-、N3-、Na+、Mg2+、Al3+; ③与Ar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Cl-、S2-、P3-、K+、Ca2+。 (2)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粒子 ①阳离子:Na+、Mg2+、Al3+、NH+4、H3O+;②阴离子:N3-、O2-、F-、NH-2、OH-;③分子:Ne、HF、H2O、NH3、CH4。

行测-演绎推理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总结

1、演绎推理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总结 所谓推理,是指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另外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一切推理都必须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一般来说,作为推理依据的已知判断称为前提,所推导出的新的判断则称为结论。推理大体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 只有一个前提的推理叫直接推理。例如:有的高三学生是共产党员,所以有的共产党员是高三学生。 一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前提的推理就是间接推理。例如:贪赃枉法的人必会受到惩罚,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今天你们终于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 一般说,间接推理又可以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等三种形式。 1、演绎推理及其分类 所谓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性的前提得出了特殊性的结论的推理。例如: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人民的惩罚的。这里,“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是一般性前提,“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是特殊性前提。根据这两个前提推出”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的”这个特殊性的结论。 演绎推理可分为三段论、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 1、三段论 (1)所谓三段论是推理中最普通的一种形式。它由三个简单判断组成,其中两个是前提,一个是结论。例如:不法分子都害怕法律的制裁(大前提);杀人犯是不法分子(小前提);所以杀人犯害怕法律的制裁(结论)。 (2)三段论的推理一般有三个特点: ①有三个判断; ②每个判断都有两个概念,整个推理共有三个不同的概念,每个概念都出现两次; ③在前提中都有一个概念起媒介的作用。 在逻辑学中,阐述三段论时,概念和判断都有一定的名称。即,在作结论的判断中的谓项称为大项(P);作主项的称为小项(S);在结论中不出现,在前提中起媒介作用的称为中项(M)。一般,包含大项的判断称为大前提,包含小项的判断称为小前提。 (3)我们在运用三段论时,还要遵守三个原则: ①一个三段论必须(也只能)有三个概念,特别是中项必须是同一概念,否则就会产生错误(通常把这种错误说为“偷换概念”)。例如:茅盾著作不是几天可以读完的;《白杨礼赞》是茅盾著作;所以,《白杨礼赞》不是几天可以读完的。 这里,在大前提中的“茅盾著作”指所有茅盾著作构成的总体,而小前提中的“茅盾著作”则是茅盾许多著作中的一种具体的著作,两者含义不同,已经不是三个概念,而是变成了四个概念,致使推理产生了错误。 ②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周延是在一个判断中对于主项和谓项是否全部断定,如全部断定就是周延,否则就是不周延。如果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例如:劳模都参加了这次代表大会;刘波参加了这次代表大会;所以,刘波是劳模。 在这个推理中,大前提里,中项并没有全部断定,因为参加代表大会的并不一定都是劳模。在小前提里,中项也没有完全断定,因为出席代表大会的肯定不是只有刘波一个人。由于在大小前提中,中项都是不周延,所以,这个推理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逻辑错误)。 ③在大前提中不周延的概念,在结论中也不能周延。否则就会造成“不当周延”的错误。例如:书记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她不是书记;所以,她不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在这个推理

元素推断题常考知识点总结

1 号元素氢:原子半径最小,同位素没有中子,密度最小的气体 6 号元素碳: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单质有三种常见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富勒烯)。 7 号元素氮: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78%),单质有惰性,化合时价态很多,化肥中的重要元素。 8 号元素氧: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空气中含量第二多的气体(21%)。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生命活动关系密切的元素,有两种气态的同素异形体。 9 号元素氟:除H 外原子半径最小,无正价,不存在含氧酸,氧化性最强的单质。 11 号元素钠: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焰色反应为黄色。 12 号元素镁:烟火、照明弹中的成分,植物叶绿素中的元素。 13 号元素铝:地壳中含量第三多的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两性的单质(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常温下遇强酸会钝化。 14 号元素硅:地壳中含量第二多的元素,半导体工业的支柱。 15 号元素磷:有两种常见的同素异形体(白磷、红磷),制造火柴的原料(红磷)、化肥中的重要元素。 16 号元素硫:单质为淡黄色固体,能在火山口发现,制造黑火药的原料。 17 号元素氯:单质为黄绿色气体,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氯碱工业的产物之一。 19 号元素钾:焰色反应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化肥中的重要元素。 20 号元素钙: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矿质元素,骨骼和牙齿中的主要矿质元素。

2.与元素的原子结构相关知识归纳 ⑴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是Be、Ar;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 2 倍的元素有C;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 3 倍的元素有0;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 4 倍的元素有Ne。 ⑵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 2 倍的元素有Li、Si; 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 4 倍的元素有Mg。 ⑶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 倍的元素有Li、P; 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有Be。原子核内无中子的元素是1i H 3.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相关知识归纳 ⑴主族序数与周期序数相同的元素有H、B e、Al; 主族序数是周期序数 2 倍的元素有C、S; 主族序数是周期序数 3 倍的元素有O。 ⑵周期序数是主族序数 2 倍的元素有Li、Ca; 周期序数是主族序数 3 倍的元素有Na。 ⑶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的元素有C、Si; 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的绝对值3 倍的元素有S。 ⑷上一周期元素所形成的阴离子和下一周期元素最高价态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 与上一周期零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4. 元素的含量 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0,其次是S; 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金属元素是Al,其次是Fe; 氢化物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C;所形成的有机化合物中种类最多的是C 5. 元素所形成的单质及化合物的物理特性 ①颜色:常温下,单质为有色气体的元素是F、Cl; 单质为淡黄色固体的元素是S; 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的元素是Na,呈紫色的元素是K (通过兰色钻玻璃) ②状态:常温下,单质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是Br ;单质为白色蜡状固体的元素是

中考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

中考推断题专题复习学案 宋文 一、推断题的解题基本思路 解推断题就好比是公安人员侦破案情,要紧抓蛛丝马迹,并以此为突破口,顺藤摸瓜,最终推出答案。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及结构特征),导出结论,最后别忘了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若“路”走得通则已经成功。 二、课前准备 1、物质的典型性质: ①最简单、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

②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元素; ③人体内含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元素; ④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固体物质与最易着火的非金属单质均是指; ⑤溶于水呈碱性的气体是;反应的物质应该是铵盐与碱。 ⑥溶解时放出大量热的固体是、液体是、溶解时吸热的固体是。 ⑦一种调味品的主要成分,用该调味品可除去水壶中的水垢的是,通常用于发面食品中,使蒸出的馒头松软可口同时可除去发酵时产生的酸的是、; ⑧ CuSO4色; CuSO4溶液色;Fe2+ (亚铁离子)溶液色;Fe3+ (铁离子)溶液色; ⑨S在O2中燃烧色;S、H2在空气中燃烧色;CO、CH4在空气中燃烧色。 2、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 ①写出能实现下图三种物质之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②填下图空白并完成化学方程式: ③写出下列转换的方程式 ④箭头表示如图三种物质之间能实现的转化并写出方程式 三、知识储备【推断题常用的突破口】 1. 以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C CO CO2 CaO CuO Cu CuSO4

(1)固体颜色 黑色Fe、C、CuO、MnO2、Fe3O4;红色Cu、Fe2O3、HgO;淡黄色S粉;绿色Cu2(OH)2CO3;蓝色CuSO4·5H2O;暗紫色KMnO4 (2)溶液颜色 蓝色溶液:含Cu2+的溶液;浅绿色溶液:含Fe2+的溶液;黄色溶液:含Fe3+的溶液 紫色溶液:含MnO4-;I2遇淀粉溶液(蓝色) (3)沉淀颜色 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白色BaSO4、AgCl、CaCO3、Mg(OH)2、MgCO3、BaCO3 2. 以反应条件为突破口 点燃:有O2参加的反应 通电:电解H2O 催化剂:KClO3、H2O2分解制O2 高温: CaCO3分解;C还原CuO; C、 CO 还原Fe2O3 3. 以特征反应现象为突破口 (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 (2)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________,固体是_______。 (3)能使燃烧着的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____,燃烧得更旺的气体是____,使火焰熄灭的气体是__ _或___ _;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_ 。 (4)能使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蓝的气体是______。 (5)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是_ 。在O2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___________。在O2中燃烧,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且有蓝紫色火焰的是_______。 (6)常温下是液态的物质。 (7) 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且有淡蓝色火焰的是 _______。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白

高考化学元素推断题解题技巧

2019年高考化学元素推断题解题技巧 化学元素推断题解题技巧 元素推断题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及元素化合物知识于一身,具有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的特点,是化学高考的重要题型之一。近年来,随着高考命题稳中有变及知识与能力考查并重改革的逐步深入,高考试题中元素推断题的灵活性和综合性也逐年增强。主要表现在:抽象程度提高,条件渗透交叉。题眼隐藏较深等。学生已很难寻找、利用、推导出题中的题眼。解答这些元素推断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相当的熟练程度;不仅要求学生有由此及彼的逻辑思维,还要求学生有亦此亦彼的辩证思维能力。因此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笔者在近年高三教学过程中,探索总结出以下三条解答当前元素推断题的解题技巧。 一、直觉法 化学元素推断题解题技巧:所谓直觉,就是一种对问题直接的、下意识的、不经严密逻辑推理的思维。它可以跨越复杂的推理过程,直接得出最终的结论。但由于目前的教学过份强调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学生的思维存在某种定势,即只有当条理很清晰,因果关系很分明时,才敢确认结果,而缺乏自觉地去评价、去完善、去创造的欲望和能力。因此对于直觉这种非理性的、离散的思维形式常常感到无从下手难以

驾驭。其实直觉是以对经验的共鸣和理解为依据的,来自于厚实而清晰的知识积累和丰富而熟练的思维经验。因此扭转学生思维形式上的某种定势,打破固有因果链,通过适当的方法训练引发学生的直觉思维,是实现思维突破的重要途径。 例1(93年上海高考试题),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D同族,B、C同周期。A、B组成的化合物甲为气态,其中A、B的原子数之比为4∶1,由A、C组成的两种化合物乙、丙都是液态,乙中A、C原子数之比为1∶1,丙中A、C原子数之比为2∶1,由D、C组成的两种化合物丁和戊都是固体,丁中D、C原子数之比为1∶1,戊中D、C原子数之比为2∶1,写出下列分子式:甲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_,丁________,戊________。 分析:此题如应用推理分析来确定各种物质,需逐一排除淘汰各种可能,过程相当繁杂,但根据中学化学知识的积累,原子个数比为4∶1的气态化合物很可能为甲烷。如凭此直觉推断甲为CH4,并以此假设进一步尝试分析,就会简便得多。若甲为CH4,则A为氢,B为碳,根据B、C同周期,结构A、C形成的化合物特点可判断C为氧,则乙为H2O2,丙为H2O。根据A、D同主族,结合D、C形成的化合物特点,可以推断D为钠,丁为Na2O2,戊为Na2O。 由此例可见,广博深刻的知识积累、敏感冷静的思维品质是

阅读理解推理判断题的答题技巧

阅读理解推理判断题的答题技巧 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中隐含或深层的含意的理解能力。它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做出合乎逻辑的推断,包括考生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态度的判断,对修辞、语气、隐含意思等的理解。题干关键词:infer(推断),indicate(象征;暗 示),imply/suggest(暗示),conclude(作出结论),assume(假定,设想)。 1.细节推理判断题 一般可根据短文提供的信息或借助生活常识进行推理判断,常见命题形式有: Itcanbeinferred/concludedfromthetextthat_____. Theauthorimplies/suggeststhat_____. Wemayinferthat_____. WhichofthefollowingstatementsisimpliedbutNOTstated? 2.预测推理判断题 根据语篇对文章接下来的内容或可能的结局进行猜测,常见命题形式有: Whatdoyouthinkwillhap penif/when…? Attheendofthispassage,thewritermightcontinuetowrite_____. 3.推测文章来源或读者对象 常见命题形式有:

Thepassageisprobablytakeoutof_____. Thepassagewouldmostlikelybefoundin_____. Wheredoesthistextprobablycomefrom? 4.写作意图、目的、态度推断题 作者的语气态度往往不会直接写在文章里,只能通过细读文章,从作者的选词及其修饰手段中体会出来。 询问写作目的的题,选项里常出现的词是:explain(解 释),prove(证明),persuade(劝说),advise(劝告),comment(评论),praise(赞扬),criticize(批评),entertain(娱 乐),demonstrate(举例说明),argue(辩论),tell(讲述),analyze(分析)等。 询问语气态度的题,选项里常出现的词是:neutral(中立的),sympathetic(同情的),satisfied(满意的),friendly(友好 的),enthusiastic(热情的),subjective(主观的),objective(客观的),matter-of-fact(实事求是的),pessimistic(悲观 的),optimistic(乐观的),critical(批评的),doubtful(怀疑 的),hostile(敌对的),indifferent(冷淡的),disappointed(失望的)。常见命题形式有: Thepurposeofthetextis_____. Whatisthemainpurposeoftheauthorwritingthetext? Bymentioning…,theauthoraimstoshowthat_____. Whatistheauthor’sattitudetowards…?

中考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

中考推断题专题复习学案 一、推断题的解题基本思路 解推断题就好比是公安人员侦破案情,要紧抓蛛丝马迹,并以此为突破口,顺藤摸瓜,最终推出答案。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及结构特征),导出结论,最后别忘了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若“路”走得通则已经成功。 二、课前准备 1、物质的典型性质: ①最简单、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 ②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元素; ③人体含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元素; ④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固体物质与最易着火的非金属单质均是指; ⑤溶于水呈碱性的气体是;反应的物质应该是铵盐与碱。 ⑥溶解时放出大量热的固体是、液体是、溶解时吸热的固体是。 ⑦一种调味品的主要成分,用该调味品可除去水壶中的水垢的是,通常用于发面食品中,使蒸出的馒头松

软可口同时可除去发酵时产生的酸的是、; ⑧ CuSO4色; CuSO4溶液色;Fe2+ (亚铁离子)溶液色;Fe3+ (铁离子)溶液色; ⑨S在O2中燃烧色;S、H2在空气中燃烧色;CO、CH4在空气中燃烧色。 2、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 ①写出能实现下图三种物质之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②填下图空白并完成化学方程式: ③写出下列转换的方程式 ④箭头表示如图三种物质之间能实现的转化并写出方程式 三、知识储备【推断题常用的突破口】 1. 以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1)固体颜色 黑色Fe、C、CuO、MnO2、Fe3O4;红色Cu、Fe2O3、HgO;淡黄色S粉;绿色Cu2(OH)2CO3;蓝色CuSO4·5H2O;暗紫色KMnO4 (2)溶液颜色 蓝色溶液:含Cu2+的溶液;浅绿色溶液:含Fe2+的溶液;黄色溶液:含Fe3+的溶液 紫色溶液:含MnO4-;I2遇淀粉溶液(蓝色) (3)沉淀颜色 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白色BaSO4、AgCl、CaCO3、Mg(OH)2、MgCO3、BaCO3 2. 以反应条件为突破口 点燃:有O2参加的反应 C CO CO2 CaO CuO Cu CuSO4

高中化学第1部分专题1小专题大智慧(一)元素推断题的解题技巧讲义(含解析)苏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第1部分专题1小专题大智慧(一)元素推断题的解题技巧讲义(含解析)苏教版必修2 1. 解答元素推断题的一般步骤 (1)定范围:即通过审题确定题目限制的元素范围。如短周期元素、常见元素、前20号元素等。 (2)挖信息:根据题目叙述,从中找出元素原子结构特征等信息。 (3)建联系:元素推断一定要联系元素周期表,心中有“表”是推断元素的基础。 (4)巧整合:在上述基础上,将元素周期表结构与已知信息整合,确定元素。 2. 解答元素推断题的常见突破口 (1)位置与结构 ①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两倍的元素是锂(Li)。 ②最高正化合价等于最低负化合价绝对值三倍的元素是硫(S)。 ③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四倍的元素是镁(Mg)。 ④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八倍的元素是钠(Na)。 ⑤族序数与周期数相同的元素是H、Be、Al;族序数是周期数两倍的元素是C、S;族序数是周期数三倍的元素是O。 ⑥只由质子和电子构成的元素是H。 (2)含量与物理性质 ①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氧(O),其次是硅(Si)。 ②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金属元素是铝(Al)。 ③其单质是人工制得纯度最高的元素是硅(Si)。 ④其单质为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的元素是碳(C)。 ⑤其气态氢化物最易溶于水的元素是氮(N)。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溶解700体积的NH3。 ⑥其氢化物沸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氧(O)。 ⑦常温下,其单质是有色气体的元素是氟、氯(F、Cl)。 ⑧所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C)。 ⑨在空气中,其最高价氧化物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的元素是碳(C)。 ⑩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是氯(Cl)。 (3)化学性质与用途 ①单质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元素是氟(F)。 ②其气态氢化物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是氮(N):NH3+HNO3===NH4NO3。 ③其气态氢化物与其低价氧化物能反应生成该元素的单质的元素是硫(S):2H2S+SO2===3S↓+2H2O。 ④其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可雕刻玻璃的元素是氟(F)。 ⑤其两种同素异形体对人类生存都非常重要的元素是氧(O)。 ⑥能导电的非金属单质有石墨(C)和晶体硅(Si)。 ⑦能与强碱溶液作用的单质有Al、Cl2、Si: 2Al+2NaOH+2H2O===2NaAlO2+3H2↑ Cl2+2NaOH===NaCl+NaClO+H2O Si+2NaOH+H2O===Na2SiO3+2H2↑ ⑧既能在CO2中燃烧又能在N2中燃烧的金属单质是镁(Mg):CO2+2Mg点燃,C+2MgO,N2+3Mg点燃,Mg3N2。 1. (2016·山东潍坊高一检测)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

(完整版)高考英语推理判断题解题技巧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推理判断题解题技巧 解答推理判断题要以文字信息为依据,既不能作出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的推理,也不能根据表面文字信息进行多余推理。也就是说,要做到判断有据,推论有理,忠实原文。切忌用自己的观点代替作者的本意,切忌片面思考,得出片面结论。 一、细节推断题是推理判断题中比较简单的一类试题,它要求考生根据语篇中具体的内容和信息点,推断出文章中具体的细节,如时间、地点、人物关系、人物身份、事件等。解答此类试题时,一般可根据短文所提供的信息或者借助生活常识进行推理判断。考生只要正确把握文章的内在关系,理解文章的真正含义,就可作出准确的推断。 对于细节推断题来说,根据文章中的关键信息点进行推断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考生不但要理解文章的字面含义,还要运用逻辑判断能力,推断出文章更深层的含义。同时还要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不能凭空猜测。考生要注意站在文章作者或文中人物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考虑实际情景,并据此展开合理的想象和推理。主观臆断是许多考生做这类题时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二、作者态度或观点的推断类型题目考查考生是否了解文中作者或文中人物对某事物所持的观点或态度。要求考生具有在正确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观点或态度倾向进行分析、识别的能力。该类型题目的选项一般含有以下三类词:①中性词:uninterested(不感兴趣的),neutral(中立的),indifferent(漠不关心的)等;②褒义词:positive(积极的),supportive(支持的),humorous(滑稽有趣的),enthusiastic(热情的),admiring(赞赏的)等;③贬义词:disgusted(厌恶的),critical(批评的),negative(否定的,消极的),disappointed(失望的)等。

初中化学推断题解题方法及技巧

初中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1、以物质的颜色为突破口 2、以物质的用途为突破口

3、以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为突破口 (1)气体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2)液体氧化物:过氧化氢和氧化氢 (3)固体氧化物: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 (4)盐:氯化亚铁和氯化铁、硫酸亚铁和硫酸铁 (5)碱: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 4、以常见物质类别为突破口 (1)常见无色无味气体: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2)常见气体单质:氢气、氧气 (3)常见固态非金属单质:碳 (4)常见固态金属单质:铁、镁、铜、锌 (5)常见氧化物:过氧化氢、氧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钙、氧化铁、氧化铜

(6)常见的酸:稀盐酸和稀硫酸 (7)常见的碱: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8)常见的盐: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硝酸银 5、以元素或物质之最为突破口 (1)地壳中的元素居前四位的是:O、Si、Al、Fe。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最多的固态非金属元素Si;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N 2 (3)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 2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单质是H 2、氧化物是H 2 O (5)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Fe 6、以化学反应的特殊现象为突破口 7、以反应特点为突破口 8、以反应类型为突破口 a、化合反应 (1)燃烧红磷、铁、硫、碳(充分、不充分)、一氧化碳、氢气

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木炭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氢气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镁条燃烧、铝在空气中形成保护膜、一氧化碳燃烧、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碳层 (2)有水参加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石灰与水反应 b、分解反应 (1)实验室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2)电解水 (3)高温煅烧石灰石、氧化汞加热分解、碳酸分解 c、置换反应 (1)氢气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木炭还原氧化铜、木炭还原氧化铁、氢气还原氧化铜 (2)金属+酸(铁、镁、锌、铝):锌与稀硫酸反应、锌与稀盐酸反应、铁与稀硫酸反应、铁与稀盐酸反应、铝与稀硫酸反应、镁与稀硫酸反应 (3)金属+盐溶液(铁、铜、铝):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铜与硝酸银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金属氧化物+ 酸→盐+ 水 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 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 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 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 氧化锌与稀硝酸反应: (2)碱+ 酸→盐+ 水 氢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 氢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

元素化合物推断题的一般策略与方法

高考化学元素化合物推断题的一般策略与方法元素化合物推断题是一类综合性很强的试题,其中不仅包含元素及化合物性质和社会生活、环境保护、化学计算等知识,有时还可引入学科间综合。它不仅可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方法。下面就对推断题的一般题眼及其解题技巧与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一、解推断题的一般思维策略1.立足基础:框图题重点考察元素及化合物的基础知识,立足于中学阶段常见物质与反应,故要熟练掌握一些代表性物质的基本性质:如色、态、味、化学性质等。夯实基础是求解推断题的前提。及时的进行一些总结和记忆是非常有必要的。⑴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⑵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 ⑶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⑷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 蓝色[Cu(OH)2]、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 黄色(AgI、Ag3PO4)、白色[Fe(OH)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与溴蒸气(红棕色)⑸特征反应现象: 2.抓住特性:很多物质表现出特殊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具有一些特征反应,或在反应中能产生特殊现象,以硫元素及其化合物为例:S为淡黄色固体,H2S与O2、X2、Fe3+、SO2反应可产生淡黄色单质硫;SO2可被Fe3+、X2氧化,也可使品红溶液褪色,这些特殊信息有助于确定题目的突破口。又如:A— 若A为化合物,则A必为无氧弱酸的铵盐或不稳定弱酸的铵盐:(NH4)2S或NH4HS;(NH4)2CO3或NH4HCO3;(NH4)2SO3或NH4HSO3。若A为单质则

初中化学推断题答题技巧

初中化学推断题答题技 巧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九年级化学推断题解题 1、以物质的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黑色的物质:氧化铜、碳、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铁粉;红色的单质:铜或红磷;绿色的物质:碱式碳酸铜(铜绿);红棕色:(或棕红色)的物质铁锈(或氧化铁); 蓝色的溶液:含有Cu2+的溶液(如: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溶液);蓝色的物质:胆矾(蓝矾CuSO45H2O); 黄色的单质:硫磺(S);黄色的溶液:含有Fe3+的溶液(如:氯化铁、硫酸铁、硝酸铁); 浅绿色的溶液:含有Fe2+的溶液(如: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硝酸亚铁); 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 常见的白色沉淀:碳酸钙、碳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硫酸钡、氯化银。 2、以物质的用途为突破口:氧气可作助燃剂; 二氧化碳可用作灭火剂; 一氧化碳、氢气、碳可作冶炼金属的还原剂; 熟石灰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以及配制波尔多液; 大理石、石灰石常作建筑材料; 稀盐酸助消化、除铁锈;

氯化钠可用作调味品、融雪剂; 碳酸氢钠可制作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的盐等等。 3、以物质的特征组成为突破口:物质的特征组成突出的是元素的特征,如: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不一定含有氧元素; 碱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具有相同元素组成的气体是CO2和CO;具有相同元素组成的液体是H2O2和H2O; 具有相同元素组成的固体是FeO、Fe2O3、Fe3O4等等。 4、以典型反应条件为突破口: 例如:“通电”条件就是指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 “高温”①指碳酸钙高温分解,②指铁矿石炼铁的反应; “MnO2作催化剂”就是指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的反应。 5、以物质的典型性质为突破口: 例如: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溶于水放热; 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额以及它能吸水潮解;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 硝酸铵溶于水温度下降; 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水常温下为液体;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