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实践与探索

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实践与探索

小学德育工作是学生教育工作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自我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小学德育工作对于学生的成长、未来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实践与探索也变得尤为重要。

一、营造浓厚的班级氛围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班级氛围对学生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的养成和发展非常重要。小学德育重在落实班级管理,树立班级自治、自律意识。建立班委会,让学生在班级管理和事务处理中尽可能地发挥主力军作用,锻炼孩子们的领导力和沟通能力。同时,班级也要注重创设阳光开朗、融洽和谐的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全面发展的平台。

二、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

教师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主体和承担责任的关键人物。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素养是小学德育工作的基础。因此,小学校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培训以及对教师教育理念的引导,帮助教师认识并掌握适合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方法。在实践过程中,还要严格要求教师,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健康习惯。

三、探索多元化的德育教育模式

德育教育模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德育课”教育模式,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应探索多元化的德育教育模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暑期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责任和使命,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国意识。同时,也要注意监管优秀的网络资源,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加强家校合作、“互联网+”等新型平台的建设,加强家庭与校园的联通,助力德育工作的开展。

四、充分利用课堂教育和生活场景

小学德育工作的教育内容应更多的与学生的课堂教育和生活场景相联系,更具针对性、实际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在语文课或道德课上,设置情境教学、小组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有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从而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自我修养。实施“廉洁工程”、“文明使者”等一系列德育活动,让学生自发参与,增加道德难度,提高道德成效。

五、积极落实德育评价

德育工作的评价对于改进教育模式和方式至关重要。建立系统、科学、全面、客观、严格的德育评价体系,发挥德育督导的监督作用,明确各类评价指标,开展一系列德育评价活动。同时,要重视家长参与,积极开展家长会议、家校互评等活动,让家长深入了解学生的德育成长情况,与教育工作者、学生一起推进德育事业的跟进。

总之,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实践和探索是一个长期而充满挑战的过程。只有校园、学生、教师、家长及社会多方共同合作,在不断实践、试验和创新中,才能使小学德育工作更加明确、稳定、科学、有效。让学生在德育工作中成长和发展,成为有道德情怀、有思想、有力量的人,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小学德育工作经验总结范文(15篇)

小学德育工作经验总结范文(15 篇) 小学德育工作经验总结篇1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以“德育”为主要载体,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通过不断开拓创新、整合德育资源,努力提升我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二、主要工作 (1)建立健全德育管理机制,实现德育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1、探索和建立全员德育的工作机制,完善各项德育制度,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 2.组织学习德育相关文件和学校德育各项制度职责,引导全体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增强教书育人的意识和责任。 3、坚持常规管理,做好常规工作。精心组织每周升旗仪式,每周一的升旗仪式隆重而庄严的举行,进一步规范了升旗仪式,对学生的爱国教育、品行教育等取得良好的效果。坚持利用好“红领巾”广播站宣传工作。坚持每周安全、卫生、秩序常规管理检查,并且做到每两周评比、通报、总结工作。确保了学校常规秩序的正常进行。 (二)继续加强队伍建设,明确育人责任。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进一步明确了班主任职责、分工。经常组织班主任学习,提高班主任意识,转变观念,开拓视野,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为宗旨。 2、强化班主任的责任感。规范班级管理工作,每两周召开一次班主任例会,对上周德育工作、班级管理及时的总结,对下一周工作进行布置,使班主任有责任感,班级管理工作做到规范化和实效化。 3、开展“优秀班级”经验交流活动。分别在高、中、低段评选出“优秀班级”各一个班级并且在全体教师会议上做经验交流。各位班主任老师把宝贵的经验传授给大家,使我校的德育工作有了明显的改善。 4、继续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提倡学生自主管理。做好少先队大队干部和监督员等岗位的梯队培养工作。并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做辅导员的得力助手。学校建立的“监督岗”协助大队部常规管理,班班设立了“监督员”对班级进行管理,还实行了“班级责任田”划分管理,让学生人人有事做,人人都是监督员,人人争做文明守纪的.实验小学生,通过实施学校的常规管理明显好转。 (3)加强教育管理,建设安全文明校园。 1.坚持领导带班制度,要求带班领导提高责任心,规范活动要求,让学生每天在校园开展一次安全活动,与校园保安换班共管,确保我校日常安全秩序。 2、以预防传染疾病、交通、溺水、火灾、拥挤踩踏和防拐骗事故为重点,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班队会、集体活动、红领巾广播站、开展手抄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 3、开展法制安全教育。我们将继续把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作为长期的德育重点。各班将在整个学期中不断努力开展安全教

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3篇)

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3篇)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精选3篇)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扎实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和谐发展,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发挥德育在学校工作和学生成长中的导向、动力和保障作用。 二、工作目标: 在观念上实现“四个转变”,即由简单的纪律约束性德育转变为引导发展性德育;由教师单向灌输转变为师生双向活动;由单一模式向多样化、个性化德育转变;由学校封闭式向社会开放式转变。立足目标小一点,内容实一点,距离近一点,切入深一点,方法新一点,手段活一点,开展好德育工作。 三、工作内容: 1、养成教育。以新《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研究、生活、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自立、自理能力。

2、道德品质教育。即以明理、诚、感恩教育和挫折教育为突破口,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爱家庭、爱学校、爱劳动、爱科学、爱祖国”的意识,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3、遵纪守法教育。即从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做起,加强对学生的有关法律法规、道路交通安全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护能力。 四、德育主题操练目标: 1、低年段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课内外相结合,说教与训练相结合,规范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 1 2、中年段以学会研究,诚实守为重点,教育学生自觉研究,培养集体主义意识,加强热爱研究,热爱科学的教育,树立奋发向上,立志报效家乡的远大理想。 3、高年段以挫折教育、感恩教育为重点,磨练学生意志,正确面对各项挫折,结合关爱留守子女,教育学生不忘恩情,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老师、社会,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发奋研究,立志成材。 五、具体措施:

学校德育工作实践和探索

学校德育工作实践和探索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德育工作越来越重要,是当前各级教育机构、父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主要探讨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和探索。 1. 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 学校德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 加强教师德育素质 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只有教师德育素质过硬,才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教师要注重自身的职业道德和师德修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学生树立榜样。 1.2 加强家校合作 家庭是学生人生启蒙的第一课堂,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学校与家长要保持密切的联系,建立信息沟通渠道,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1.3 创新德育教育方式 德育教育要紧密结合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展开,注重实践性、针对性、趣味性等特点,以期达

到更好的德育效果。学校还可以探索网络德育教育、心理辅导、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贯穿性和影响力。 2. 学校德育工作的探索 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是多元化的,每个学校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群体特点,进行具有特色的德育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根据学生年龄和群体特点分类开展德育工作 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的学生需要不同的德育教育,学校应该针对性的进行分类开展德育工作。例如,对于小学生,可以重点注重进入人格塑造、礼貌修养等基本素质的培养;对于中学生,则应加强学生个性化德育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拓宽学生的眼界,让学生拥有多元化的思考方式。 2.2 通过“家访”等形式加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联系 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联系,对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有着巨大的帮助。可以通过反向家访、社区服务等形式,让学校把德育工作延伸至社区居民中间,以期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社区学习氛围。 2.3 发掘学校资源,丰富德育教育内容 学校资源是学校特有的财富,学校要善加发掘和利用资源,使其服务于德育教育。比如利用学校课外活动时间,开设德育特色课程,并邀请有专业知识的学者教授,将德育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使校内学生更加受益。 总结

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德育的途径和方法是由德育的任务、内容等方面因素决定的。由于小学德育的任务、内容是多方面的,因此,进行小学德育就有多种途径和方法。 (一)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 小学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各门文化课教学、班主任工作、校会和班会、少先队活动、各种课外校外活动等。以下介绍几个最主要的方面。 1.思想品德课 这是向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直接和专门德育的一门课程,是我们学校教育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小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在一些地方,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已经组合进了社会课,但是它的任务仍然是使小学生初步具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思想品德课有着其他途径所不能代替的独特作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不能讲成中学或大学的政治课,要结合小 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小学生容易懂的语言,结合具体实例讲清道理;也可以让学生讨论某些现象和行为,明辨是非,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念。 要上好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应注意下列几点。 (1)目的要求要切合学生实际.这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前提之一。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确定教学目的之前,先从调查研究入手,分析本年级、本班学生的情况和特点,然后依据《小学德育纲要》的精神,确定学年的教学计划和每个单元、每一堂课的具体目的和要求。 (2)每堂课的课题要小一些,灵活一些。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观念,应当通过一个个小而具体的概念逐步积累、形成,从认识无数小道理达到认识大道理。教学要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如果课题太大,内涵太深,教师不容易讲透彻,学生的印象不深刻,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课题既要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要便于记忆、理解和在实践中应用。 (3)教学要点要简单明了,要有针对性,讲究实效.教学要点是为了达到一堂课的教育目标所必须讲清的几个最主要命题,它是教师的教学提纲,也是学生领会某个道理的要领。教师讲课时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最主要的、最本质的东西上去。 (4)材料要生动形象,做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相结合。思想品德课上运用的材料,是帮助学生形成道德认识、启发道德实践的基础。因此,要重视选材。材料要立意深刻,有感染力,紧扣中心。材料可以是书本上的,也可以是学生生活中的;可以是故事、童话、寓言,也可以选用一些诗歌、图画以及谚语、格言等. (5)坚持启发式教学。能否发挥学生道德学习的主体性是小学德育是否成功的关键.教师要运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教育自己的机制。 2.其他各科教学 学校以教学为主,学生在学校大部分时间是上文化课。因此通过思想品德课之外的其他各科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最经常的、最基本的途径. 教学本身具有教育性。小学各科教材都是根据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编写的,它具有丰富的思想教育的内容。小学各科教学是为学生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打基础的。同

新时代小学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新时代小学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摘要: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得到了教师的广泛关注。众所周知,德育在我国学校教育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学阶段是学生成 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会受到一些不良观念的影响,这给我国 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此,教师就应当采取有效手段对学生进行思想道 德品质方面的教育,使学生能接触到正确健康的道德知识。在当前阶段,我国小 学德育教师已经关注了德育工作创新与实践的重要意义,本文就结合新时期小学 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新时代;小学德育;创新 引言 形成教育合力可以实现小学德育教育的创新性发展,发挥各方作用,使学生 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到道德知识,对自己未来成长和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当然,这需要教师发挥指导和带头作用。当良好的德育教育体系得以形成后,学 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自然会获得提升,我国整体思想道德教育效率也会得到长足的 发展。 一、新时代我国小学德育工作现状 在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越来越多教师将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教育目标,也开始将思想道德意识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但由于受到多种观念 的影响,小学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对德育的认知受限。作为德育工作的引导者,教师的综合素质和 思想认识会影响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在当前阶段,一些小学教师的教育理 念仍然受到旧思想的限制,仅仅关注到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意义,而忽视了 思想道德建设或者思想道德建设和建设于形式,教师认为,思想道德建设应当放

到学科教学之后,这影响了小学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导致我国小学德育工作 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其次,德育模式单一化,不够系统。在素质教育的引导下,部分学校和教师 已经认识到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但在实际德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却存在内 容与形式不完善的问题,德育工作模式缺乏创新,教师仅仅通过理论知识讲解的 方式开展的与工作,这些方法已经被实践证明无法发挥有效作用,但是,教师却 很少根据新时期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创新。德育模式单一化且不够系统,导致德育资源浪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认为德育没有明显的作用,无法 全身心的投入德育知识的学习中,这给德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新时代小学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在小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情感占据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学科知识 还是思想道德教育都必须融入情感,让学生在情感的引导下,可以达到比较满意 的教学效果。为此,在新时期的德育工作中,教师要推动情感与道德教育的有效 融合,小学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摆脱传统不良教育模式的影响,提高学生参与 社会公共事业的热情,在学习中能做到地球之在生活中能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践行当代好少年的标准。在主题班会课上,教师可以以当前社 会热点问题为契机,使学生认识到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对社会的正面影响。除此 之外,教师也要构建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在课后可以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 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或最近喜欢看的影视作品,从这些内容中挖掘德育因子,丰富 德育内容,实现课堂教学的拓展。 (二)重视学生的自我锻炼和自我教育 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样的思想认知引导下,教师就应当让他们在道德品质方面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完善。在这一时期,要想 让学生对思想道德有更高水平的认识,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美好的人格特征, 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 引导。例如,在思想道德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以讲故事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

小学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的探索

小学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的探索 一、对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相关研究文献综述、选题的背景及研究价值 1、核心概念界定: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2、相关文献综述: (1)、对道德观念的研究 19世纪末期,英国的巴恩斯(E.Barenes)发表的题为《儿童心目中的惩罚》的研究报告,用问卷法研究了关于惩罚观念发展的问题;美国的夏伦勃格(M.Schallengberger)发表了题为《儿童的公正观念》的文章,中小学生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的发展现状及二者的相关研究报到了关于儿童公正观念发展的研究。 (2)、对道德认知、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研究 皮亚杰对儿童道德判断,曾做过不少的研究,并出版过专著《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1930年法文版,1932年英文版)。他从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的趋势,揭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趋势。 (3)、对儿童行为习惯与德育的联系的研究 (4)、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对习惯的概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 3、选题的背景及研究价值 当今小学道德教育还是不容乐观。首先,追求全面,希望可以

让德育内容八面玲珑,使得小学生的德育负担过重。小学德育内容基本呈现的是将所有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要求均包含在内的状况,我们实际上是在用一种‚完美‛的准则来要求小学生。 其次、远离社会生活实际的德育内容,构成学生的双重人格。 当代社会正处在转型阶段,产生巨大转变的人们对于经济、价值的观点用不同方式向学校传授的道德规范宣战,而传统的理想化道德教育以及统一的道德评论规范,却令学生在教育的过程里缺乏自由的空间以及自主判断的能力,他们已经习惯被动的听从命令、被动的接受。长期下去,很多小学生就变成了表面君子,实际小人。从小就养成了说大话、说假话、说空话的习惯。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 1、研究目标 通过开展‚跪羊图●手语操‛的感恩教育、道德讲坛、三生四爱五心五好、祖国好●家乡美、做美德少年、三节三爱等主题实践活动,立足未成年人道德实践和道德养成,引导他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加道德实践活动,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培养善心、树立善念、实践善行,不断实现人格的优化与完善,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探索构建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的新方法、新途径,促进广大未成年人在创作中培养综合素质、在参与中感悟民族精神、在实践中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研究内容 (1)、通过开展“跪羊图●手语操”主题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 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2011年以来,兴发乡中心小学就坚持开展以‚跪羊图●手语操比赛‛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学生在这曲调清新,童音澄澈,女声清脆,加之男声和唱的催人欲泪的歌曲中得到教化,知感恩行孝道。通过手语操比赛,弘扬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融合的实践探索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融合的 实践探索 摘要:在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是素质教育中一门关 键的学科,教师要提高对此门学科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能只注重学生文化成绩的 提升,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不能只是单纯停留在教材的层面中,更 应该让学生进行课程的有效实践,从而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有效的帮助,使其可以建立更好的道德品质,继而帮助学生,使其能真正成才。基于此, 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融合的实践。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学校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强和提高小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素质, 促使学生的思想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可信赖的接班人,是小学教育的一项重 要任务。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只注重理论的教学理 念和方式,加强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参与,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 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德育,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道德素养和实践水平的人。 1德育培养概述 《墨子》云:“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德器深厚,所就必大;德器浅薄,虽成亦小。”以德树人、德育优先一直是教育系统秉持和传承的教学理念。当前 我国面临复杂的国际社会环境,又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经济飞速发展。物 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对德育教育和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德育培养必须跟紧 时代的脚步,从小学生抓起,理论结合实际,明确德育培养的目标,向内化为精 神支柱和前进动力,向外化为实际行动和生活表现。德育培养的内容应紧紧围绕

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体,从小培养学生 的法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系统地进行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 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1]。 2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2.1教学内容落后 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甄选的教材内容比较滞后,基本上都是照搬教材上的内容进行,忽视了教学内容的创新和优化。如此,致使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无味,缺乏生机与活力等。而针对小学生这一 特殊的群体来说,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思维灵活,这种枯燥、滞后的教学内容常 常会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抵触心理,甚至在课堂上出现走神等现象,严重制约了 课堂教学效果[2]。 2.2教学活动深度不够 课堂教学活动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小学生实践道 德认知和行为准则的重要途径。但在目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部分教师仍 占据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教师的主观意愿为主,没有对小 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进行分析,导致教学活动与小学生的实际相脱节,使小学生 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也不经常组 织课外实践活动,小学生空有理论却无处使用,缺乏教育的深度和广度,道德教 育的培养困难重重。 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融合的实践 3.1创新教学方式 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创新教学方式,突出教学趣味性。一方面,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互联网技术给学生播放贴近生活、以德育为主题的短视频、广告、漫画等,并要求学生分组扮演情景喜剧,引导学生对视频、漫画中的 案例进行点拨评价,教师从旁辅助,以此增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或者教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融合的实践探索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融合的实践探索 作者:刘会 来源:《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2021年第05期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强调中小学校要将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作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前沿陣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以下简称“小学道法课程”)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这使它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培养目标高度一致,因此,两者可以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共同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小学道法课程与学校德育融合可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一体化,更好地落实道法课程的目标,实现德育和教学的双赢。笔者以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实验小学的德育实践为例,探讨小学道法课程与学校德育融合的策略。 第一,科学制定学生发展的序列目标。 在深入研究《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础上,武汉市洪山实验小学邀请高校专家入校指导,针对不同年级与发展阶段,制定了校本化的德育序列目标:一、二年级的德育目标为学生习惯养成,将品德发展与生活教育相结合;三、四年级的德育目标为培养学生参与公共生活的智慧;五、六年级德育目标为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要求学生能够发展与完善自我,关注社会,面向未来。以上每一阶段的发展目标各有侧重,但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道法课程与德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德育目标的制定让学校能坚持以正确的方向、客观的规律引领育人工作,全面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 第二,整合学校德育内容与道法课程资源。 首先, 道法课程与德育工作融合的实践要求学校积极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学校 秉持“无边界教育”的理念,将校园环境开发为隐形课程。校园内每一面墙、每一块砖都可以承载道法课程的教学内容,并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其次, 道德与法治小课堂实现了与学校、社会、家庭大课堂的深度融合。学校通过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对学生的道法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德育目标进行一体化融合。再次,道法课程的教学目标需要根据学校德育活动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可从教材扩展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时间也可以配合学校德育活动灵活而弹性地变化。实践证明,参与校园德育活动能够提升学生学习道法课程的积极性。

小学开展德育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开展德育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纵观教育发展史,历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无不重视德育教育。如春秋时期的孔子、战国时期的孟子、宋代的朱熹、现代的叶圣陶、魏书生等,他们都把道德教育视为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德育为首,诸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也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江泽民同志在北师大一百周年校庆讲话中指出:“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这一论断也强调了各级各类学校德育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由此可见,学校培养出的“有德无才”之人不是一个健全的人;而“有才无德”之人,不但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甚至可能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危害和灾难。因此,德育教育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小学无需高谈阔论,只要平时留心,重视德育工作,做些实在的事即可。根据这几年的工作经验,我认为小学德育工作,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个别差异和已有知识,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教育、引导、熏陶好学生。 一、从师表形象入手,抓好德育工作 在小学阶段,学生阅历少知识浅,对德育教育的内容几乎是一片空白,教师应充分提供德育教育的理论知识和现实表现。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社会公德、准则、礼仪常规等方面的具体表现。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道德行为的形成,要使学生尚未定型的思想受到良好的影响和感染,教师的言行举止就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借鉴和模仿老师(榜样)的行为,并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也应验了德育教育中“磨破嘴皮子,不如做出个样子”这一谚语。所以从古至今要求“教书者必先行为人师,育人者必先德为世范”。 二、从课堂教学入手,抓好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教师要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把平时空洞的、单纯的说教,有机地与教育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小学各科教材中,德育教育内容的渗透,由少到多、由浅入深无处不在。有爱国、爱家、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意志品德等诸方面的内容。只要教师在备课、授课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尽力渗透,通过讲解、

互联网环境下小学班级德育数字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互联网环境下小学班级德育数字化管理 的探索与实践 现代网络的出现,不仅拉近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促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同时也实现了人们眼界的拓展和延伸,从根本上也改变了信息接收和分配方式, 不仅成为现代人们学习和生活的必要手段,也是人们开展交流沟通和信息来源的 首选途径。将其纳入到小学班级德育教育管理当中,不仅可以提升班级德育管理 水平,促使学生有效对德育教学资源进行获取和学习,同时也可以增强班级学生 凝聚能力,促进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此外也辅助老师更加高效的完成各项 德育管理工作任务,推动班级德育管理信息化、数字化发展[1]。在本文中,针对 现阶段小学班级德育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德育 数字化管理策略,以进一步提升班级德育管理水平,并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班级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德育管理目标制定较为单一,内容也较笼统和抽象 小学班级德育管理目标制定单一、内容抽象和笼统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目标主体单一,学生、家长及德育工作者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参与。针 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目标主要是由国家决定和颁布,然而若是没有学生、教育工 作者、家长等积极参与,也无法有效完成德育教育目标。甚至违背学生品德发展 规律和实际道德需求,成为外表堆砌的华丽花瓶,也会引起学生、教育工作者等 出现抵制情绪,也增加了德育管理难度。(2)小学德育工作提出目标过于理想化,无法体现出循序渐进德育目标序列。现目前,中小学校在开展德育管理工作时,或多或少都出现了将过度理想的德育目标作为人格标准,也使得德育内容呈 现出“假、大、空”特点,也没有结合实际,将理想与现实完全分割开来,最终 也会显得德育空洞无力,德育效果也大打折扣。一些老师也趋向于对学生提出较 高的要求,无形之中也造成学生基本的道德要求被忽略,这一缺乏针对性的高标

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实践

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实践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社会已经向着文明和法治社会前进。小学是 培养小学生法治意识、形成正确是非观的重要阶段,人们关注的是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法 律意识的培养。本文浅析了德育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现状,探究如何加强德 育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融入,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德育小学教学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立就是希望为小学生建立一个基础的法律观念,培养学生优 秀的品质,这门课程不仅仅是一门理论课程,而是与实际结合,将德育教学与《道德与法治》课融合,进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每一位小学生的优秀品质和健康的心理。以下就结合课程自身的特点和不同阶段的小学生身心发展状况,逐步扩展教学内容。 一、研究现状 1.德育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教学现状 在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一直处于比较模糊的一个地位。一方面,新课改 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提出要以学生的素质发展和全面发展为核心;另一方面,德 育在《道德与法治》课的融入中,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多元的教学方法在应用过程中难以 发挥出实际效果。首先,这和傳统教学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教师长期以来已经适应了传统 教学模式,大多数采用传统的概念型讲课为主,没能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行为习惯的特点,带动《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氛围。长此以往,学生主动性的缺乏和教师教学模式的固化,使课堂氛围以单一的“讲课”为主,而不是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其次,小学生身心 发展处于萌芽状态,教学固化直接导致教学脱离实际,教师教学一般停留在教材的理论部分,实践操作部分受到教学设备和环境的影响难以实施。脱离实践的教学往往让学生难以 将理论知识结合生活,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德育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学工作开展困难。[1] 2.小学生的认知现状 目前,我国小学对于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却重知而轻行,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学习态度不端正和不尊重家长和老师等情况,大多数学校都不是依靠引导和启发来循序渐 进的帮助学生改变,而是靠加强惩罚力度,依靠惩罚来给予学生警醒,想要以此达到素质 教育的目标,但结果总是不尽人意,不管是德育教育还是法治教育都不能够深入小学生内心。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的形成,而目前的教育现状很 大程度影响学生对于道德的认知。近年来,小学生在学习上学习依赖性强、自主探索和实 践能力差;在生活中部分学生随手乱丢垃圾、破坏公物等不文明行为多发;在人际关系的处 理上,不尊重长辈和师长、欺负弱小同学等。这些状况表明当代小学生身心发育不完善, 加上素质教育的缺乏,其对道德的认知还不全面,道德认知和道德意志方面都出现了偏差。 [2]

行雅博识,立德树人—板芙镇深湾小学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行雅博识,立德树人—板芙镇深湾小学 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基础阶段,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几年,学校致力于德育创新,以“行雅博识,立德树人”为主线开展了一 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教育,五雅,探索,实践 一、更新理念,明确目标,构建“五雅”教育体系 我们知道“雅”有“正规的,标准的”、“美好的,高尚的,不粗俗的” 意思,正好跟学校德育目标相一致,所以冠名“雅行德育”。 多年来,学校以“和雅教育,促进校园和谐、教师儒雅、学生文雅”为办学 理念,鲜明地提出了“为了孩子的明天”这一校训,努力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 的终生发展奠基。学校以“倡导阅读,学博行雅”为着力点,以创建“和谐高雅 人文环境”为载体,构建“五雅”教育体系,即通过“雅仪(文雅的仪态)、雅 读(雅致的阅读)、雅行(高雅的行为)、雅趣(高雅的情趣)、雅志(高雅的 志向)”的系列训练,培养雅正(合乎规范的行为正直的)高雅(风雅气质)的 学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方面,学校以“育人为本,育德为先”为工作思路,以“做雅人”为目标,开展“练雅仪”、“践雅行”、“享雅趣”、“立雅志”等五雅的体验式教育 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 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 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 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以及讲文明、 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具有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真正 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小学德育管理探索与实践

小学德育管理探索与实践 引导儿童关注自然、关注社会,使儿童在身临其境,潜移默化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提升品格。我们对资源进行创意性开发,并将育人资源进行整合与再创造。 1.从儿童交往出发我们制定“儿童交往公约”,帮助孩子们在与他人建立起交往关系的过程中,掌握规则、学会合作,学会解决矛盾和冲突,学会表现自己,理解他人。开办“开心果”心理咨询室,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富有韧性的心理品质,提高儿童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建立小小法制院,从法律常识、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行为规范、安全自护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启蒙教育。与此同时,学校还利用广播站、电视台等校园媒体进行常规的德育宣讲;利用各种节日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节日的文化氛围下,展示自己。除此之外学校还创设了丰富的“嘉年华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各种角色体验,在“换客空间”做家居设计师、在“DIY”做手工艺人、成为小厨师进行“水果拼盘大比拼”…… 2.关注儿童的个性发展我们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开设各种平台,让热爱阅读、能说会道的孩子,走上讲坛;让喜爱观察、乐于发现的孩子,拿起相机、画笔去记录描绘生活中的美;让有着奇思妙想和求知精神的孩子,去探索发现,透过小问题创造大世界…… 3.充分发挥德育的社会性让德育走出校园,走

进社会,从而给学生带来更为丰富全面的德育活动体验。我们和周边社区一起,充分利用社会中的德育资源,开展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例如假期间的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活动主题,利用家长的丰富资源,将活动开展得充实而有益。我们更是把雏鹰假日小队的活动从假期推广至平时,开展雏鹰公益行活动,发扬学生的公益精神,将校园内的德育号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德育行动。 除了课堂,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也为儿童创造出了一个对话交往的平台,在这里他们能够与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但却拥有共同爱好的同伴们开展交往活动。学校建有3个平台:叮当讲坛、银铃话吧、校刊编辑部。3支队伍:学生校长、红蓝超人队、红领巾岗。20个丰富多彩的社团。1.引导儿童在平台中成长以我校的三个平台的建设与开展为例:叮当讲坛:利用周一的晨会时间,我校在常规的升旗仪式后推出了“叮当演说家”的环节,会邀请到银城小叮当站在国旗下,有的讲述名人励志故事,向全校师生宣传弘扬正能量;有的与同伴合作,用生动活泼的方式演讲自己的校园生活的点滴;有的针对校园生活中甚至是社会中的实际现象,展开红与黑的多方辩论,用灵动的思维、大胆、自信的表达彰显红领巾风采。银铃话吧:每天的晨会课,孩子们都会用3—5分钟的时间,针对昨日布置的一个话题进行演说,可以是时事新闻评述,可以是一个学习主张、生活习惯的争鸣,可以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探索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探索 作者:朱伟媚 来源:《新一代》2019年第12期 摘要:小學德育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系统化工程,需多方面共同对小学德育管理进行优化和完善,这样才能使得小学德育管理工作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本文结合小学教育工作经验,思考德育方面的一些问题,希望可以为新形势下的德育发展提供一定的见解。 关键词:德育;小学;班主任;探索 前言: 德育教育管理作为素质教育当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所学校德育教育管理工作开展的如何,会直接反映出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以及育人水平。学校以及教育工作者应该把德育教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不仅要积极构建学校内部的德育管理体系,也要不断丰富德育内容以及创新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效果。 一、从“根”总起——加强重视德育教育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首先就要衡量好思想道德教育和传统应试教育之间的转化关系,不仅要重视智育这种硬性指标,也要对这种软性的德育指标引起重视。因为德育工作主要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为主,可以让他们学会明辨是非、学会辨别邪恶与善良,从而帮助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所以学校领导与教师都要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讲座,让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二、润“生”无声——创建有利的德育教育环境 德育教育实际上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而如何发挥好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功能和价值,就需要教师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小学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并提高他们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时段,教师可以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一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以及保护环境卫生的制度体系。 比如,很多学生都喜欢把零食带到教室中食用,而吃完后也会随手扔到地上不及时收拾,这样的习惯不仅会增加其他学生清理班级卫生的难度,这些垃圾残留物也容易滋生细菌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所以这时候教师就需要制定一些奖惩制度规范学生的习惯和行为,对待表现好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对待乱扔垃圾破坏环境的学生也要惩罚他们打扫卫生等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对《生活中的垃圾》进行探讨,让他们发表自己对垃圾的看法和观

小学德育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

小学德育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 一、本区域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 1.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农村的一些小学片面地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为提高教学评估,不断地给学生施加学习上的压力,忽略了学生的道德教育。再加上家长观念的陈旧,认为孩子学习好,将来就一定会有前途,使得农村学生的德育工作得不到足够重视。 2.德育工作方法简单。德育教学以灌输和考试为主,缺乏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由于一些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陈旧,在教学中仍然固守传统的学科本位,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灌输和考试,以学科考试分数作为教育得失的唯一坐标,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学习方法的习得、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形成。说教代替实践,学生德育生成能力薄弱。一是受现行班级授课制和教育体制的制约,德育实践探究活动是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的。二是教师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受安全、工作量等因素的影响,变成空话。于是,很多教师的思想品德教育干脆回到最省事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方法上来。这种空洞的说教,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没有成效。 3.社会环境对德育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媒体走进人们的生活,而社会上崇拜金钱和权力的声音被小学生所吸收。这些声音逐渐削弱他们对德育学习的动力,他们会认为只有学好“主科”才会获得金钱和权力,从而忽略德育素质学习,可见网络和社会对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另外,由于小学生还没有形成牢固的、正确的对社会问题的认知能力,所以随着小学生对互联网的接触,网络上传播的一些暴力和黄色信息会让小学生对于道德的认识逐渐模糊,因此,更会导致青少年犯罪率的升高。

二、解决策略 1.教师要端正观念,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新课标下的德育实施虽然遭受到了很大阻碍,但只要教师主动改变当前教育状况,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对课程教学进行潜心研究,就可以通过主题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使他们能积极投身到德育活动中。德育活动的目标与计划要由教师进行精心设计并实施,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乐于接受教学内容,还要通过各种机会让家长和社会上的人士了解到道德教育的意义,让所有人都能够理解德育工作,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一种稳定的三角形关系,共同协作,为道德教育提供良好环境。只有走入生活之中,德育才能更具力量和活力。 2.进一步健全德育工作机制。明确德育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的管理体制,校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校长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国家规定的德育目标、内容和要求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落实。学校应该努力培养好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德育工作队伍,切实办好家长学校,大力普及家教知识,密切学校、社会、家庭的联系,努力形成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德育工作和管理机制。 3.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首先,加强学生法制建设的教育。利用广播、板报、手抄报等形式进行法制教育,使他们懂得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每个学生都自觉遵守《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其次,利用班会对学生进行教育。每周的主题班会,都是班主任拿出计划和方案,然后经过德育领导小组共同研究,力求使每次班会都不只是形式,而是让每一个学生从中得到思想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后,抓好“班队”德育主阵地,上足上好每一节班队课。要求班主任根据本班级的具体情况,认真设计班队活动内容,设计好教案,多讲身边人、身边事。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报告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报告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江总**说:学校教育德育为首。国家的兴亡发达,需要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学校应该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文化、有理想的四化建设的接班人。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整个社会现实生活将发生巨大变化,与此同时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新的时代,新的形势,必然使学生的思想、心理产生不同于以往时代的新特点,必然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许多新问题,带来许多新困难。这些新特点、新问题、新困难的解决,并没有现成的公式,需要广大德育工作者在马列主义教育理论指导下,在德育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所以要在新形势下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必须不断深化德育改革,以改革求实效。 我校历来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九五期间,学校开展了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研究,十五期间,学校开展了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研究,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学生的人文素质有了较明显的提高,同时引发了学生阅读环境、阅读生活、阅读课外书籍的热情。学校引导学生把读书与环境、生活、校园文化、做人等紧密联系起来,在与各种书籍的对话中增长知识,明白事理,提高修养,充实思想,陶冶情操。十一五期间学校选择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研究,无疑有利于学校文化的积淀,是原有课题研究的深化和延伸。 学校教育,德育是根本。以往我们的德育教育重说教,重灌输,消泯了学生内心世界的主观能动性,这种忽略使学生的知行脱节,道德认识不能转化为行为。这些都与新时期对人的素质要求以及我们的培养目标不相吻合。小学生活泼好动,为此,在教育中我们力求做到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他律和自律相结合、明示和暗示相结合、说理教育和品德践行相结合,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使学生成为合格的高素质的接班人。 二、概念界定 德育的概念表述: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

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探索与实践

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探索与实践 摘要】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宽德育教育,美化德育教育的 环境,加强师资力量,是现在小学德育教育的关键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人形成 良好的行为习惯及个性心理品质,只有从基础教育做起,采用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培育出正常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因此,抓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非 常重要。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 04-122-01 一、热爱你的学生,培养创新型思维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必须有老师的大爱来呵护学生 的成长。高尔基也曾说“谁爱孩子,孩子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 教育根植于爱,用爱心打开小学生的心扉,开启小学生道德和智慧,根植创新思维,塑造启蒙小学生美好人格的金钥匙。在和蔼可亲的老师面前,小学生会觉得 自由愉悦,与教师心灵相通,小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面对升学竞争、面对分 数第一的教育现实面前,老师要一碗水端平,赏识好学生,喜欢“坏”学生。多一 把尺子衡量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倾注自己的全部情感,换回学生真心 的拥护和爱戴。要持宽容的态度,不厌弃,诲人不倦,耐心帮助,期待进步。爱 学生就不会发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情。从侧面不断激起学生的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更新你的教育思维模式。 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斯人有言“人之为人在于德”、“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都毫无疑义地指明了 德育的重要性和指向性。创新德育教育的基础前沿工作,是每一个德育工作者所 肩负的责任。 我们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但学生对于实际的意义不甚明确,我们 不仅要从理论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而更应该教育学生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才算是爱 国主义。要让学生知道要爱国会主义,首先要爱家乡、爱学校,让他们从小事做起。教师要引导学生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校内的一草一木都成为我们教育 学生的阵地,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德育在中小学生接受教育中有着非 常特殊与重要的地位,任务更加艰巨。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我们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但学生对于其实际意义不甚明确。 我们不仅要从理论上对学生进行教育,更应该教育学生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才算是 爱国主义;要让学生知道,要爱国,首先要爱家乡、爱学校,让他们从小事做起。教师要引导学生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校内的一草一木都成为我们教育学生 的阵地,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只有教育的思想正确,把学校德育摆在 重要位置,才能把学校真正办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基地。必须把育人看 作是头等重要的事情,因为一个人学业上的缺陷并不一定会影响他的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一辈子。德育在中小学生接受教育中有着非常特 殊与重要的地位,任务更加艰巨。德育工作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将会有更多的 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我们要继续坚持走人文教育之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持之以恒地进行更深一层的探索、研究、实践。 四、完善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