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观课、议课记录表01

集体观课/议课记录表

填表人:观课√议课√初次二次日期:2013年10月31日

学校授课教师职称小学英

语一级

教师

班级五年2班

学科综合课题“生活垃圾分类探究”——中期

交流课之因素分析指导课

第1 课时课型

因素分析

方法指导

教学因素学习因素散评

1、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合理,能在教师设计的范围内完成任务,各教学环节衔接顺畅。

2、教学目标设计为让学生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考察,了解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态度和实施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能灵活使用“四步阅读法”、“因素分析法”方法。

3、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学习过程轻松愉快,学生积极性高;教师能有效利用40分钟,问题基本当堂解决,学生负担较合理。

4、通过这个课程,学生基本能了解活动的目的,形成垃圾分类的知识和技能,掌握调查问卷的设计和操作,并学会统计数据,根据得出的数据作出总结。

5、教学过程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过程,在调查问卷和实地考察的活动中也表现积极,个别学生由于组织性不强,未能参与全部活动,教师应该课后跟进。 1、用“四步阅读法”提取视频中

与收获有关的信息,观看视频约5分

钟。

2、学生“自主学习”2分钟,学

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能安静快速用“四

步阅读法”完成视频信息提取。在学

生“合作学习”环节用时3分钟,学

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积极发言,配合

默契,为后面的交流展示做好准备。

在“交流展示”中学生能运用“归纳

法”、“因素分析法”展示自己视频中

提取得信息,用时3分钟,时间分配

合理。

3、在学生“谈收获感受”的环节

中用时6分钟,汇报的学生表述清晰

流畅,仪态自信大方。大部分学生对

自己的评价优秀,表示在活动中收获

良多。

4、建议:学生在“自主学习”与

“合作学习”、“交流展示”活动中,

要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活动时间分

配;有个别学生在“自主学习”用时

较多才能完成任务,学习参与度不够。

1、教师用“四步

阅读法”提取视频中

与收获有关的信息,

观看视频约5分钟,

用时合理。

2、教学过程中学

生思维活跃,学习过

程轻松愉快,学生积

极性高;教师能有效

利用40分钟,问题基

本当堂解决,学生负

担较合理。

3、在学生“谈收

获感受”的环节中用

时6分钟,汇报的学

生表述清晰流畅,仪

态自信大方。大部分

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优

秀,表示在活动中收

获良多。

4、通过这个课

程,学生基本能了解

活动的目的,形成垃

圾分类的知识和技

能,掌握调查问卷的

设计和操作,并学会

统计数据。

评价项目评价要点项目得分评价意见

教学目标能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

目标完整,符合学科课程标准;

目标明确,可操作、可观察、可测量。

4√321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符

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技

能发展需要。教学内容贴切学

生生活实际,学生从居民生活

垃圾分类入水,较全面了解居

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习惯以

及实施情况。同学为完成调

查、实地考察等活动,需要自

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参

与度较高,均能在活动中获得

发展,对自己评价优秀的学生

较多。

教学内容研学内容适当,重点难点突出;

研学线路清晰合理;

研学问题精当,有价值。

6√4.531.5

教学过程学科特色鲜明,课型特征明显;

能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后教策略恰当。

64.5√31.5

教学效果学生参与度高;

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学生均能获得发展。

4√321

评价结果

A

(20-18)

B

(17-14)

C

(13-9)

D

(8-5)

总分18.5

等级 A

注:“教学因素”和“学习因素”请参考番禺区中小学“研学后教”课堂教学观课议课要素。

集体备课记录表三篇

集体备课记录表三篇篇一:XX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初稿) 三年级 主讲:教学目标: 1、理解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通过学习形成一定的笔算技能。 2、培养良好的数学书写习惯,以及仔细、认真的计算态度。 3、培养同学们合作学习的能力。 4、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同学们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主动探索的过程,理解算法,提高学生节约意识。 教学设备:课件、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一、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这一单元的内容,在学习之 前我们大家一起复习口算题。(出示口算题) 66 ÷6= 0 × 6= 8 × 0= 28 + 0= 0 ÷5= 50 × 7= 0 ÷2= 48 -9= 0 ÷7= 4 × 0= 178 ÷2 ≈ 1600 ÷4= 700 × 8= 900 × 2= 3 × 800= 2、谈话: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大到科学研究,小到吃饭穿衣。下面请大家 看一组信息,你能了解一些什么? 3、提出问题: (1)出示单位:千瓦时 3个月用电量平均每月用电数李思 309 万青 420 学生说信息 (2)问:平均每月用电数应该怎么求?为什么? 309÷3 用3个月的总用电量除以3 420÷3 (3)估计309÷3大约是多少?怎么想?(309÷3≈100) 二、探索新知 1、探究309÷3的算法 师:309÷3到底是多少呢?会算吗? (1)师讲解并板书例六

①并强调简便算法, (2)投影展示学生笔算过程并指名说算理。 师:为什么商中间写0?可以省吗?——(占位) (3)将竖式进行对比进行对比,讨论得出0÷3的过程可以省略,选第二种简便写法。 百位3÷3没有余数,0÷3=0省略,直接在十位写“0” (4)边板书边复述笔算过程 (5)出示练习 402 ÷2= 609 ÷3= 808 ÷4= (6)学生练习 (7)投影展示学生笔算过程 2、师:李思家平均每月用电量为103千瓦时,那万青家平均每月用多少千瓦时呢? 420÷3=?你能算出来吗? (1)独立试一试,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2)集体反馈。强调末尾是0,而且前面没有余数时,0÷3=0可以省,直接在个位写“0”。(3)教师强调算理并板书例六②,强调简便算法。 (4)小结强调:在三位数除一位数的笔算过程中,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尽,个位又是0,就不必再除下去,只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就可以了。 3、试一试 402 ÷2= 609 ÷3= 750 ÷5= 980 ÷7=投影展示学生笔算过程 4、小结: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在计算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教师先让学生讨论,再集体总结强调: A、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前一位不够除,再看前

集体观课、议课记录表01

集体观课/议课记录表 填表人:观课√议课√初次二次日期:2013年10月31日 学校授课教师职称小学英 语一级 教师 班级五年2班 学科综合课题“生活垃圾分类探究”——中期 交流课之因素分析指导课 第1 课时课型 因素分析 方法指导 教学因素学习因素散评 1、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合理,能在教师设计的范围内完成任务,各教学环节衔接顺畅。 2、教学目标设计为让学生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考察,了解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态度和实施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能灵活使用“四步阅读法”、“因素分析法”方法。 3、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学习过程轻松愉快,学生积极性高;教师能有效利用40分钟,问题基本当堂解决,学生负担较合理。 4、通过这个课程,学生基本能了解活动的目的,形成垃圾分类的知识和技能,掌握调查问卷的设计和操作,并学会统计数据,根据得出的数据作出总结。 5、教学过程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过程,在调查问卷和实地考察的活动中也表现积极,个别学生由于组织性不强,未能参与全部活动,教师应该课后跟进。 1、用“四步阅读法”提取视频中 与收获有关的信息,观看视频约5分 钟。 2、学生“自主学习”2分钟,学 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能安静快速用“四 步阅读法”完成视频信息提取。在学 生“合作学习”环节用时3分钟,学 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积极发言,配合 默契,为后面的交流展示做好准备。 在“交流展示”中学生能运用“归纳 法”、“因素分析法”展示自己视频中 提取得信息,用时3分钟,时间分配 合理。 3、在学生“谈收获感受”的环节 中用时6分钟,汇报的学生表述清晰 流畅,仪态自信大方。大部分学生对 自己的评价优秀,表示在活动中收获 良多。 4、建议:学生在“自主学习”与 “合作学习”、“交流展示”活动中, 要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活动时间分 配;有个别学生在“自主学习”用时 较多才能完成任务,学习参与度不够。 1、教师用“四步 阅读法”提取视频中 与收获有关的信息, 观看视频约5分钟, 用时合理。 2、教学过程中学 生思维活跃,学习过 程轻松愉快,学生积 极性高;教师能有效 利用40分钟,问题基 本当堂解决,学生负 担较合理。 3、在学生“谈收 获感受”的环节中用 时6分钟,汇报的学 生表述清晰流畅,仪 态自信大方。大部分 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优 秀,表示在活动中收 获良多。 4、通过这个课 程,学生基本能了解 活动的目的,形成垃 圾分类的知识和技 能,掌握调查问卷的 设计和操作,并学会 统计数据。 评价项目评价要点项目得分评价意见

课程审议记录表大班

课程审议记录表大班 儿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的发展。 共性问题: 如何引导幼儿在观察、实验、提问等活动中积极思考、发现、探究,形成科学态度,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内容: 通过观察、实验、提问等活动,让幼儿了解周围的事物,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并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对人、事、物的科学态度。 设置区域: 科学区、美工区、建构区、阅读区、生活区。 决策策略: 在科学区设置观察、实验的活动,让幼儿亲手进行实验,探究事物的规律和原理。在美工区和建构区,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创意制作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阅读区,提供丰富的科学类书籍,让幼儿通过阅读了解科学知识。在生活区,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事物,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 相互交流: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展示等形式,让幼儿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促进幼儿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后审议: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幼儿们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幼儿们也形成了对人、事、物的科学态度,培养了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与孩子们一起研究了多首儿歌,如《我班有个小问号》和《小问号》等。这些儿歌的主人公都是积极研究、勇于思考的孩子,这激发了孩子们的研究热情。同时,我们也通过儿歌《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教孩子们如何提问,并口语化自己的问题。唱歌曲《为什么》更加深了孩子们对问题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好奇心。活动如《人们怎样传递消息》、《鲁班的故事》、《科学家的故事》等,让孩子们了解了许多新知识,也明白了只有积极观察、勇于思考才能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活动开始前,我们向家长征询孩子的热点,鼓励家长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多提问,并及时记录孩子的问题,以便更好地贴近孩子的需求。家长们也非常乐意参与其中,帮助、支持和激励孩子。他们帮助收集资料,丰富孩子与主题活动相关的

观课表

东城小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观课议课记录表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统计》教学反思江西省宜丰县新昌一小龚艳统计,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而数学与生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一年级的教材就开始编写了有关的统计知识,并作为一个单元出现,力图从一年级开始就渗透初步的统计思想、让学生初步体验统计的作用、初步掌握统计的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通过对自己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新课开始,我就从六一儿童节摆花布置校园入手,课件出示场景,让学生观察有哪几种花?你能不能说出各有多少盆?用怎样的方法数才能不遗漏?从而引出统计的概念,然后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记录,去统计,这样安排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为新授做好铺垫,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从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这一首要目标出发,设计了一系列童趣性、生活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亲身经历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不仅初步培养了学生的统计观念,让学生感受了统计的必要性,学会了收集整理数据的一般方法,同时使学生体验了统计对问题决策的作用,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中,我把“统计”作为一种让学生获得体验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让学生感到统计有必要,并注重了统计意识的培养。学生在本节课的整个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投入,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体现了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自主构建知识的学习方式。教学中还时时处处突出统计知识的应用性,重视学习材料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提取,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作用和价值,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其数学应用意识,真正落实了素质教育。又如:在帮老师选数学科代表时,通过讨论、争辩,学生认为应先进行调查并得出调查的内容是“全班同学最喜欢的人是谁”,有了这一行为导向之后,下一步便是商讨采取哪种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呈现,最后再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作出合理的决策,此时问题已迎刃而解,学生在这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进一步建立了统计的观念,并且体会到了统计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到了成功的愉悦;与此同时为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做得不够的地方,例如:在学生提出用“正”统计时,我虽然给予了肯定,但在这里如果能够把它充分的利用,如可以让学生先用“正”字的方法方法统计,再用举手或站立的方法统计,最后让学生自己感受到第二个同学的方法比较简单,这时教师可以对于这两个方法进行说明,让学生体会到在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比较简单。 教学反思:1、青岛版一年级教材为统计类知识配备的情景图是“我换牙了”。我个人认为表较抽象。大部分学生只知道掉了几个牙,而不知道换了几颗牙。作为乡镇农村使用教材是受条件限制,很难找到很合适的教学用课件。所以我在教学时只是绘制了比课本较为详细的表格,把五颗牙、六颗牙、不换牙的都考虑进去。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各抒己见的平台。2、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己摸索统计的方法,再出示表格,体现了新课改中听到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3、我设计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很感兴趣,使之很自然地去用知识。 《我换牙了》教学反思 青岛版一年级教材第八单元第一课时为统计类知识配备的情景图是“我换牙了”。虽然学生正值换牙期,选材贴近学生的自身实际,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不知道掉了几个牙,而且情境图中只体现了换2颗牙、3颗牙、4颗牙的小朋友,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太相符,所以我在教学前我先让学生搞清楚自己换了几颗牙,如果自己不明确,要回家问家长。在充分了解学生换牙情况下,设计并绘制了比课本更为详细的表格,把换五颗牙、六颗牙、不换牙的、以及换6颗以上的都考虑进去。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各抒己见的平台。

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1)(1)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年级:五年级 学科:语文 备课组长:徐凤华 活动安排

周次主讲人主讲内容备注1 2 3 4 5 6 徐凤华10.二泉映月 4.12中心小学 7 侯建华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4.19中心小学 8 袁昕14.秦兵马俑 4.26中心小学 9 时秋生15.埃及的金字塔 5.3中心小学 10 卢阳16.音乐之都维也纳 5.10中心小学 11 陈娟18.月光启蒙 5.17中心小学 12 徐凤华20.谈礼貌 5.24中心小学 13 侯建华21.七律长征 5.31中心小学 14 袁昕23.大江保卫战 6.7中心小学 15 时秋生24.古诗两首 6.14中心小学 16 卢阳26.灰琼鸟 6.21中心小学 17 陈娟27.水 6.28中心小学 学段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中心发 言人 徐凤华记录人卢阳周次 6 活动 时间 2018.4.12 活动地点谢集乡中心小学 参加人 员签名 备课 内容 10.二泉映月 活 动过程记录一、教学目标 主讲人:徐凤华 组员建议:增加多个环节的小组讨论 二、如何突破重难点 主讲人:1、介绍民族弓弦乐器—二胡。 2、并介绍阿炳其他的乐曲,以及说唱曲。 (1)提问学生刚才进教室时听到的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引出乐器——二胡(多媒体展示二胡的结构图),介绍我国民族弓弦乐器——二胡。 组员建议: 像同学们介绍《二泉映月》取名的由来。 了解我国民族乐器二胡的构造、音色特点和演奏方式。 三、评价活动 主讲人:

组员建议:附件:备课初稿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要求学生从书上查阅关于二胡、《二泉映月》和作者华彦欣赏《二泉映月》。 (2)完整欣赏一遍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请学生欣赏完后用一个词来表述自己的感受。 (3)分析乐句旋律特点。 请注意每个乐句之间和每个乐句的音区有什么特点。(前一句的结尾音和后一句的开始音相同,一句比一句高,越来越激动。像这种句句紧扣,环环相连,鱼咬尾连环扣的创作手法,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之一。) (4)分析乐句的情绪。 4、通过我国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春望》,启发学生的情感。并写在课本上,用自己的感情去填写相应的位置。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老师设计一个练习,请同学们听这段主题,把三个乐句所对应的表示情绪的词用连线的方法连起来。(2)运用古诗启发情感。 三、小结: 音乐是无国界的,曾经有一位著名的指挥家日本的小泽征尔听了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后,无限感慨地说:“断肠之感这句话太合适了。”的确,优秀的音乐作品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同学们,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吧! 附件:修改稿

评课议课记录

评课议课记录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观课议课活动实录课前交流: 一、作课人作课前预设说明 课题: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 作课人:商国辉 时间:5、18 关注点:学生的思维真正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之中。预设及说明 (一)课始激趣,创数参与 1 请学生说一个分子是1的真分数。 2把真分数化成小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得数保留3位小数。) 3 4跟据分数化成小数的结果,你感觉到上面的分数可分为哪几类? 预设目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自己说数,从说的过程就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之中。研究分子是1的真分数,是为了将低本节课的难度,让学生研究什么?为什么要研究分母作准备。 (二):定向探究参与 1、刚才这些真分数有的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你想,一个真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和分数的什么有关? 2、否化成有限小数和分母有着怎样的关系?

3、探究。(可能出现奇偶数、质合数方面的猜测) 4、汇报总结。 5、验证与推广。 刚才我们研究的分数分子都是1,这个规律对于分子不是1的分数是否有用呢?判断下列分数是否化成有限小数: 总结:规律也同样适用于分母不是1的分数。 6、典型例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为什么?强调:必须是最简分数。 7、为什么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没有其它的质因数的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预设目的:本阶段从分子为1的真分数中猜测规律,验证规律,然后再推广到一般的规律,最后再到典型的分数中。主要是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在参与探究的同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巩固成果,课尾余趣 1、判断 因为30=2×3×5,所以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因为30=2×3×5,所以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2、作业:下面的分数,哪些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有能化成有限小数? 3、给同学或父母讲一讲今天的收获。并放到<数学快乐储蓄箱>里。 二、准备观课教师交流:

观评课记录3篇

观评课记录3篇 观评课记录 省湖北省区域、学校十堰房县东城小学学科数学活动名称课内比教学竞赛时间20XX.11.27 主题、问题尝试教学法探讨形式集中主持人严清华参与人员 全体数学组教师 校委会成员 活动过程年级组内初赛→学校复赛→骨干评析→教师感悟 主要结论与建议 教师们精心做了充分准备,课堂中体现了以生为主,能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之中,发挥了小组学习的作用,课堂效率较高。 建议:小组学习目标、任务要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活动反思与改进 尝试教学法在课堂中怎样做到收放自如;教师要充分信心学生,留给他们时间与空间 审核意见 学校(区域学科管理员):: 姓名: 日期: 观评课记录 在这次上课中,我得到了不少同行老师的帮助,收获颇丰。尤其是课堂细节的处理上,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每一次课件播放前的导入,教师既要有语言的准确描述,又要能自然地切入到下一个环节,这一点,难度较大,是优秀教师功力的展现,这也体现了一个教师的灵活处理课堂教材的实际操控能力。 试课中,在许老师的提议下,我看到了自己上课的许多不足之处。在名家作品点评环节上,,我没有做到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观察。让学生结合画面进行联想分析,通过老师们的观课指导,我认识到了自己的疏忽,并及时的进行了改进。

与此同时,我也看到了,在指导学生们自由作画阶段时,我仍留在讲台上想问题,没有及时走到学生中去,对学生进行关注。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学生的绘画水平是不一样的,老师应该第一时间,走到学生身边。给与指导与关注。我发现许多学生在老师地一句鼓励下,信心百倍,干劲十足。因此,教师巡回指导,作用至关重要。。在作品点评时,有观课的老师提出,让学生进行互评,比老师一一点评,印象更深刻。我觉得提议很好,今后一定要实践一下。在范画演示阶段,画纸挂的太矮,其实对于学生们来说,这样可能不太理想,特别是对于后面的学生,老师的头或身子会把范画遮住,学生们不能集中注意力看老师现场作画,也不能很好的看到老师作画的细节。观评课后,我采纳了老师的建议,把画纸适当挂高一些,作画时,身子稍斜或侧身演示,让学生看清作画的内容。 在试课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学生在构图、用笔用墨、提款铃印时,知识欠缺,不够规范。在后来的演示中,我又进行了讲解。注意到了学生作画中的不足。亡羊补牢,给作品尽力少留遗憾。 在引导学生看投影屏幕时,我语言功底稍显不足。环节关联上,总是不自然不协调。尽管不断地改进自己,但是还是自身觉得欠缺了不少。这些问题,我希望以后会慢慢克服掉。我平时还喜欢在讲台上来回地走动。这一点是不好的教学习惯。以后一定改掉。我应该站在讲台中央,尽可能使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身上,集中到所提的问题中来。当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时,我想,我会精简站位的转移次数。因为移动次数过多,可能会导致学生的精力分散,造成只见老师不见知识的失败现象。 从我的这次试课教学中,观课老师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我受益匪浅并深表谢意,我更明白了,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美术老师,是任重而道远的。我们依然要在不断地学习中成长,成长中学习。 观评课记录 课题: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主讲人:XXX 时间:20xx年x月xx日 一、 自评 本节课课标要求是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课本内容只有两个公式和两道例题,课后配了少量习题。但这部分内容在高考中有较高的要求,特别对公式的灵活运用考查力度比较大,另外,同角公式的学习对后续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我在课堂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公式推到、公式变形、习题设置等环节,都是层层递进,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在公式变形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我只是做了必要的

观课记录

篇一:观课记录 第九课第一框财产属于谁、留给谁观课记录 设计者:泰安第二十一中学黄延红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3)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4) 篇二:观课记录 观课记录 观课对象:四年级一班 观课内容:山美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第四课《指南针的故乡》 主讲教师:郭超 观课过程: (一)课前课件播放《爱我中华》。 让学生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走进课堂,走进本课的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二)情境导入 播放课件,灰太狼去捉羊,但是却在草原上迷路了,分不清东西南北了,该怎么办?让学生来想办法,学生会提到指南针,那指南针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三)展示资料,交流探究 1、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指南针的资料。指南针的作用是什么,引出航空,旅游,南极考察都要用到指南针。 (1)学生展示资料、集体交流。教师了解学生搜集资料的方式。 (2)教师展示资料,播放课件。让学生从资料中又了解到了什么? 2、谈话。 我国古代有闻名中外的“四大发明”你知道那些四大发明的知识?学生依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回答。 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发明,自愿结合分为几个小组,成立“活字印刷术小组”、“火药小组”、“造纸术小组”,“指南针小组”每个小组可以针对这项发明的时代、条件、原理、贡献等进行研究。 3、小组共同研究。 4、集体交流,播放课件。 5、小结:这四大发明相继传入世界各地后,对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国对于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你还知道哪些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四)小组探究,激发情感。 1、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情况,分类结合为各种小组(如医学小组,数学小组,天文小组),组内交流后,全班展示。 2、让学生畅谈感想。经过交流,你对中国古代文明有什么感受?学生谈出自己的感想。 3、教师小结: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世界文明 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感到由衷的骄傲与自豪。 (五)提出问题 在古代,除了中国之外,还有哪些国家对世界做出了贡献?这时引出四大文明古国: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展示“四大文明古国及其位置图”在图上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关于四大文明古国的资料,引导学生发现孕育四大古国的河系。

课堂教学观察记录表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学校上课教师班级学科 授课课题课型职称时间听课人 观察点 1 上课准备 2 教具、学具等准备准备 3 目标 呈示 4 教学 方法 5 教学 手段 6 教学 重难点 7 教师指导、讲解、评价 8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9 课堂氛围 10 教师 教学机智11 检测、反馈、矫正 12 板书 13 课堂管理 14 教案设计 15 教学目标达成 观察要点及 操作要领 观察师生精神状态、仪表 服饰、课前准备等 观察有无及是否充分 观察学习目标呈示的时机 与方式 观察、列举、分析教学方 法,权衡其适切性 观察记录教学课件、教 具、学具等的运用是否恰 当 观察有无及突出重点、突 破难点的过程、方法及效 果 观察记录教师教学行为 观察记录学生学习行为 观察师生、生生之间关系 是否民主、平等、融洽 观察并分析教师对生成问 题的处理过程、方法及效 果 观察分析检测手段方法内 容时间是否科学合理、反 馈是否及时、矫正是否有 效 观察板书结构是否合理、 有无错误、是否及时、作 用发挥等 观察教师课堂管理的意 识、方法、效果 检查有无及质量 观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 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 标达成度 等级评价 简要记录及建议 A B C D 教师讲授时间( )分,有效讲授时间( )分; 教师提问( )个,有效提问( )个; 教师关注学生情况描述: 教师倾听情况描述: 教师指导、评价情况描述: 学生自学时间( )分,有效自学时间( )分; 小组学习( )次,小组学习时间( )分,有效小组学习时间( )分; 参与度:学生答问( )人;学生质疑( )次; 学生学习状态描述: 数据记录: 定性描述:

听课记录范例及模板10篇

听课记录范例及模板10篇 听课记录范例及模板10篇 听课记录范例及模板(一): 科目:语文 课时:一节课 授课者:樊荣彦 听课时间:xx年2月28日 课题: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两首》《春游湖》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咏柳》 1、①我说你拼。举例:亻+以是什么字,组词。 ②我说你解。举例:柳,右边是木,左边的笔顺是什么 2、点名背诵(要字词清晰、有节奏)。 3、①安教师给的词句的意思,回答是哪一句原句。 ②转换一下,说一说原句的意思。 4、团体背诵。 二、导入

1、由柳引出是春天来了,放幻灯片完美的春天。 2、师:从幻灯片中看到了什么或者想到了什么 生1:柳树。 生2:白云、草。 (回答中若有不是春天的解说一下) 师:听过迎春花吗最早开的是什么花桃花有一些人就浏览了桃花,来看看他们看到的都是什么呢春游湖。 3、自读两遍、齐读。 三、解释重点字词和句子 1、解释字蘸 师:谁能解释这个字 生:过年吃饺子,要蘸东西吃。 2、说读音夹板书:jiā(夹子) jiá(夹袄)夹岸的意思呢 生:两岸边。 师:很好,接近了。把夹岸的意思写在书上,就是:排列在岸的

两边。 3、师:你还对哪一个词语不明白呢 生:春雨断桥人不度 师:这一句都不懂吗明白春雨吗 生:明白,春天的雨 师:那断桥呢 生:断了的桥,都断成两半了。 师:这些你都明白,那你不明白的是什么呢不度 生:恩。 师:过不去的意思。说到这,有人能告诉我这一整句的意思吗 生:春雨把桥断了,人过不去。 师:解释的很棒。春雨过后,湖水已漫过桥面,人们就无法过河了。 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生:撑。 师:小舟要动,需要怎样呢

观课磨课-小学语文研修组评课议课会纪要

小学语文研修组评课议课会 【会议时间】: 【参加人员】: 【会议地点】: 【主持人】: 【会议主题】:1.结合观课量表进行评课议课 2.研修组老师谈磨课收获。 【会议过程】: 李宏:刚才,大家观摩了郭老师执教的《落花生》一课,在观课前我们进行了明确的 观课分工,现在请各位老师根据分工进行评课。首先请车丽娟老师从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这一维度评课。 车丽娟:教学中课堂提问运用得当,可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郭老师本课共提出24个问题。其中,导入新课1个;学习生字词4个;整体感知,概括主要内容,认识详略3个;重点探究,体会句子含义10个;质疑问难,多元解读5个;回顾课文,深入理解详略得当的好处1个。从中可以看出老师的提问集中在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环节中。 在本课提出的24个问题中,目标指向性明确的有22个,占问题总数的91.7%,在问题的有效性上,郭老师提出了23个有效问题,占全部问题数的95.8%,低效问题仅有1个,没有无效提问。可见,提问指向明确、有效性强。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24个问题中,体现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核心目标的问题有17个,占全部问题数量的70.8%,可见郭老师在这节课教学重点的制定及问题的设计上,有意识地关注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对话,形成自己的感悟,避免陷入以往语文教学中经常出现的教师逐字逐句的分析的误区。

李宏:车老师对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了细致观察、详细记录,并做出了科学的分析,有理有据。下面请王奕丽老师从课堂教学的流程角度进行评课分析。 王奕丽:郭老师紧扣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目标教学,教学目标落实得比较扎实。 “领悟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郭老师设计了“浏览课文,概括标题——概括主要内容,指导书写——对比评价,体会详略”的流程,让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思考和书写的时间。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既培养了概括能力,又进行了书写指导,同时在评价、比较中引导学生领悟这篇课文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真是一举多得。在后面学习“议花生”时,又引导学生对详略得当的写法做了迁移运用,有效落实了“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核心目标。 在学习借物喻人这一写法的教学中,郭老师先通过抓关键词让学生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对“像花生一样的人”充分展开讨论,从而对这一写法有一定的了解。这个环节,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不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有所感悟和思考。 “质疑问难,多元解读”也是本课的一大亮点。通过自主质疑,做到以学定教。对于理解“为什么说父亲来很难得”和体会“印”字的妙处,教师发挥了资料的辅助作用,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于“做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就不好吗?”这一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做出了符合当今时代特点、体现学生独特体验的多元解读。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重点放在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上。在本课结束时,郭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详略得当和借物喻人的好处,这样前有渗透、后有照应,为下节课的迁移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袁彬:是啊,从教学流程来看,本课的教学环节紧紧围绕“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展开,在各个板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感悟了文章的内容还学习了语言文字的运用。 刚才王老师也提到了,这节课对于“借物喻人”这一写法的领会非常巧妙。老师没有停留在生硬讲解的层面上,而是将其融合到了理解课文内容之中。学生分角色朗读“议花生”这一部分,在交流收获时抓住关键词句,体会父亲的话的深刻含义,进而认识到

小学语文“课内比教学”“说、讲、观、议”评价记录表格

小学语文“课内比教学〞“说、讲、观、议〞评价记录表 中旬 宜都市小学语文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说课评价标准 说课教师 学科 说课年级 说课内容 工程 评分要点 分值 得 分 1、依据课程标准,准确、透彻分析教材,对教学内容在教材的地位与作 用理解正确,创造性地处理和利用教材,内容处理恰当,符合教学实际。 4 说教材 〔扣主题〕 2、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恰当,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并能说出依 〔12分〕 4 据,说出各个环节落实什么教学目标,如何落实。 〔见主题〕 3、说出重、难点及确定的依据,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 4 说学情 分析学生原有的认知根底:即学生学习该内容时所具备的与该内容相联 系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以确定的新课的起点,做好承 上启下、 8 〔8分〕 新旧知识有机衔接工作。明确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 1、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选择能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符合教学原理, 5 切合学生实际,主题突出,符合教学要求。 说 2、所选教法和教学媒体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充分 5 教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法 3、说出培养学生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措施和方法,说出促进学生情感态度 5 和 价值观开展的方法。 学4、教学设计中有学法内容,学法与教法能相互配合。选用的学法理论依 法 据清楚、明确。说明了在本节课中具体指导学生掌握哪种学习方 法,怎 5 〔25分〕 样指导。〔表达课文例子的功能〕 5、学法要表达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善于思考;表达对学生学习方法 5 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着力于会学〕 1、教学思路清楚、层次清楚、结构严紧。整体设计新颖、合理,有理论 10 性;能真切落实设计意图。 说2、学习难度安排适当、重点突出。重要教学环节的设计合理,说出了重 教 要教学环节的安排和作用,重要环节间的联系、过渡和学生的认 知规律。 10 学 〔结合主题,说有重点,导有策略〕 过3、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明显。讲课和练习时间安排合理。能说明各种 程 练习对新知识与方法的学习、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说明了归纳 总结的 10 〔35分〕 构思与作用。〔训练实在,方法灵活,主题落实〕 4、尊重学生,说明了教学评价、反应的具体措施;注重反应、矫正,使 5 学生对教学目标有较高的达成度。 〔评有学生,为学而教〕 说预期效 课前说课,说教学目标可能达成情况,教学效果预期。 5 果〔5分〕 1、普通话准确,语言标准、简练、生动、流畅、逻辑性强,具有7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小学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表 时间:2021.4.16 地点电教室 主持人: 容:观课、议课、共同提高 参加人员: 活动过程: 一、确定集体备课的主题、过程、实施方案。 (1)确定课题:四年级数学?混合运算?; (2)确定人员: 〔3〕收集材料,指定专人备课; (4)讨论交流,准备上课的教案; (5)集体观课议课,调整教学设计; (6)第二次上课; 〔7〕再次观课议课即定稿。 二、上完课后,观课议课。 :教师的课问题有点琐碎,容不能突出,课件有点多余,在讲练习的时候,与课件有点不同步,孩子的板演较少。导语容很多余,与孩子沟通应该在课前。上课时,问题提得比较完整,孩子答复的比较完整。:教师在提重点问题时,应多找几个孩子说说,在解应用题时,要注意关系式,提问题时要问清楚,教师说得有些多,评价性语言较少。要注意引导孩子多思考,找孩子板演时,要先让该生说思路,然后再

找其他人说一说,练习时要注意格式,注意细节。 :教师的教学任务完成了,但是难点不都突出,提得问题有些笼统,练习没有层次,建议练习的题型应更多。导课过长,对于学生说到跟本课无关的知识时,应及时的给予肯定。 三、共同研讨,逐步完善。 修改教师的混合运算的教案。 1、观图后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3、情境导入要与新课相联系; 4、在课堂中,可以根据新课容适时参加小练习。 四、混合运算的教案定稿。 教学容:四年级下册?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正确地进展计算。 2.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觉按运算顺序进展计算,强化数学的规那么意识和应用意识。 3.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开展数学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和运用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长小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表

长小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表 长小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表 时间内容参加人员过程描述 地点 大队部 主持人 王校长 观课、议课、共同提高中心 发言人小学数学教研组老师 王惠玲、孟云、唐思斯、魏广萍、王俊、吴道群、柴晓明、吴豫闽 一、确定集体备课的主题、过程、实施计划 确定课题: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乘加和乘减的混合运算》;确定人员:孟云、唐思斯;收集材料,指定专人备课;讨论交流,准备上课的教案;集体观课议课,调整教学设计;第二次上课; 再次观课议课即定稿 二、在孟云和唐思斯上完课后,观课议课 柴老师: 孟老师的课问题有点琐碎,内容不能突出,课件有点多余,在讲练习的时候,与课件有点不同步,孩子的板演较少 唐老师的课导语内容很多余,与孩子沟通应该在课前上课时,问题提得比较完整,孩子回答的比较完整 袁老师:

孟老师在提重点问题时,应多找几个孩子说说,在解应用题时,要注意关系式,提问题时要问清楚,老师说得有些多,评价性语言较少 唐老师要注意引导孩子多思考,找孩子板演时,要先让该生说思路,然后再找其他人说一说,练习时要注意格式,注意细节 王老师: 孟老师的教学任务完成了,但是难点不都突出,提得问题有些笼统,练习没有层次,建议练习的题型应更多 唐老师的导课过长,对于学生说到跟本课无关的知识时,应及时的给予肯定 三、共同研讨,逐步完善 1、修改孟云老师的混合运算的教案 观图后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2、修改唐思斯老师的混合运算的教案 情境导入要与新课相联系; 在课堂中,可以根据新课内容适时加入小练习 四、混合运算的教案定稿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0-31页教材简析: 例题的教学方法是先唤醒已有经验,再扩大外延,在同一类型的多种具体现象中抽取共同的特征,发现的规律就是教学的运算顺序 例题先从“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这个实际问题列出综合算式 5×3+20,这个算式是学生已经接触过的“乘加”,他们已经有“先算乘法”的经验,教材及时指导学生用递等式表示计算的步骤然后,例题从“买2盒水彩笔,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元”这个实际问题列出算式50-18×2,让学生结合这个实际问题要先算2盒水彩笔的钱理解这个算式要先算乘法最后,教材在上面两个实际问题和两个综合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