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互助合作模式”初探心得

小组互助合作模式”初探心得
小组互助合作模式”初探心得

“小组互助合作模式”初探心得

新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学习呢?下面结合自己的班级管理和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第一,小组文化建设是关键。

小组要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学习需要一种氛围,需要有团队合作的意识,需要

用评价的手段拉动小组内互助学习的积极性,综合起来,这就是一种文化。

小组自主互助合作学习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

到了各位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在其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学生

的综合素质和组织能力得到了锻炼,课堂成了他们培植兴趣提升能力的平台,成

了他们展示智慧和才华的舞台。但随着小组合作学习的进一步深入,我发现学生

失去了开始的好奇,也没有了刚开始时的兴趣,出现了明显的疲塌现象。原因之

一就是没有积极向上的小组文化做引导。只有在小组内形成积极向上的小组文化

和正确的集体舆论,当问题出现时,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才有不竭的进取动力,

反之,如果小组内没有积极的文化,即使本来努力的同学,也会慢慢地失去进取

心。

因此我们在使用“小组”这一课堂的基本教学单位时,要下力气抓好小组的

内部文化建设,做到“用文化凝心聚力”。

一、显性小组文化建设

1、科学划分小组

一般是六人一组,全班可根据人数的多少分成若干小组。组内人员的

搭配按组内异质的原则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学习情况要优、中、

差结合(2)学生个人性格外向与内向结合。这样的搭配有三个好处:一

是有利于学习互补,以优促弱;二是有利于纪律的相互约束,互相提醒;

第三、最大的好处是性格的相互影响,外向型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表

现出的积极学习态度可以影响内向型学生,这样就逐渐地使内向的学生

也有表达和交流的愿望。

2、创设组标及组歌

在老师的引领下,每小组的同学尝试着建设他们各小组的组标:它一般要包

括组名、口号和各个小组成员在上面的签名。像坚持组、奋进组,雏鹰组、永不

言败组等都可成为小组的组名。学生们选的口号也是很多,像“永不言弃;同甘共苦;携手共进;坚持到底;再坚持一小会儿;为理想而努力;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等。在此基础上小组成员还可以集体表决选择本组的“组歌”,组歌在上每周的班队主题活动前或其它一些活动开始前可以组织演唱、展示。

3、合理利用班内墙报(书香栏)对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展示

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后等待的是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许、小组的认同,这种等待可以在评价中实现,还可以在成果展示中展现。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后续工作不能停滞,要及时让学生享受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成果包括学生得到的喜报、老师的即时性评语、小组内课上课下集体完成的手抄报、艺术作品,特色作业等,展示可以通过班级墙报、板报、班刊即时地展现。

4、黑板文化也是小组合作文化的一部分

我们将前后黑板分成同等多的部分,对应小组的个数每小组一块。除了板书板演所需的地方外,其它边角都是展示小组文化的阵地。

5、组内对小组成员活动的评价

对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和小组成员的表现,组长和副组长要根据事先班内的训练要求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评价主题要多元化,可以有纪律评价、卫生评价、学习(发言、展示、作业等方面)评价。评价的手段要多样化,可以有表扬、有鼓励、有建议。这些评价固定下来成为小组内部的常规工作后就自然演变成了小组的文化。

二、隐性小组文化建设

6、关于组内制度建设

组内制度也就是小组成员共同通过的组内规范,用来约束小组成员的说、做、行。象《小组长轮流任职制度》。在刚进行小组合作互助学习时,我们分的小组是异质同构,并且把表现最突出的学生定为小组长,目的是为了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但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他小组成员的发展。为此,我们尝试着采用小组长轮流制度,这样锻炼了每一位成员的组织能力,并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和同理心。再象《小组合作学习规范》对每一个小组在课上和课下的说做行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也是我们在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中自然产生的。

7、用动态的思维来管理小组,促小组文化的形成与持久

随着学生学习水平的不断提升,随着学生管理各个小组的能力不断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就应该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不能用统一的和不变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学生,所以,对合作学习的小组要实行动态的管理,教师的角色是做好小组长的引导、协调和服务。

动态管理一般要做好以下的工作。

第一步,首先开好组长会,通过每周多次的组长会议明确组长的职责。

最基本的职责就是带头讨论,组织组员参与讨论,监督组员完成预习及各项作业的情况并进行检查与汇报;带头组织好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凝聚小组成员的向心力。

第二,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组长管理经验交流会,商讨办法,经验共享。因为组长的性格各异,其管理能力也有强弱,有的办法多,有的办法少,召开交流会可以取长补短,经验共享,特别是他们交流的办法都来自于组长,来自于学生本人,往往更适合于管理学生,比老师支的招还有效果。在组长交流会中我们产生出很多合理化的建议:例如①建立竞争机制,鼓励学生大胆举手发言。②保证讨论过程更有实效性,有足够地讨论时间。③讨论达到全班互动,打破组界。④使合作探讨更完善,更换不负责任的小组长。⑤让每一个学生自发地主动学习,拥护小组长的领导,给某一些同学自愿选小组长的权力。⑥给组长布置家庭作业和批改部分学生家庭作业的权力。⑦给组长出题权,组长可以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指定同学讲题。⑧举手发言不要浮在表面,要根据学生说理过程是否具有逻辑性给予奖励等建议。这些建议拿到班会讨论,经过全班学生表决采纳后大家共同遵守,保证了小组合作讨论始终具有活力。

8、通过开展活动来提升小组文化文化要寓于活动中来发展和提

升。如果在上课或参加班级活动时仅仅以对表现好的小组免家庭作业等简单做法来处理,可以说就是亵渎了小组文化的内涵。

我们要求时时处处不打破小组界限,时时处处以小组为基本的育人单位。在上课和活动时不打破小组界限,保证小组的整体性,以方便小组

长对小组进行施政。像我们的班队主题活动、各种节日文化活动、升国

旗和国旗下讲话等主题实践教育活动,都是以小组为单位来参加,活动

后的奖励也不发给个人,而是给小组集体所有,以此来加强小组的对内

凝聚力和对外活力。

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小组建设文化先行,有了文化就有了认同,就有了统一,就有了方向,不遗余力地把高效课堂建设推向深入。

第二,数学合作交流学习教学中的感触

数学合作交流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理论下的学生互助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有效激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能否帮肋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感触:

一、数学合作交流教学的涵义

合作交流学习是以小组互动、团结协作、合作交流为学习活动的途径,从而完成学习目标,最终获取成功的有效教学方法。它符合数学本质的特点,数学问题是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来证明,在课堂上学生经历辩论、交流的过程后,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达成共识,这样就能在公平竞争、无压力、和谐气氛中发展自身的能力。合作交流学习是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以小组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

二、数学合作交流教学的方法

1、选择内容注重学习的实效性

新课程标准提倡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合作交流学习,应注意适当地选择;不能迎合教科书、做做花架子,在一堂课上盲目多次进行合作交流;例如:分解因式: 就不必进行合作交流学习,可运用公式做一做,让学生理解平方差公式的含义并能应用,就能实现学习目标。可以开展合作交流学习内容的选择要有实施性、可操作性;对于规律性较强、涵盖面广、,迁移和应用范围大的定理、公式和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例如:“用字母能表示任何数”,这一数学思想方法可以让学生在经历搭建火柴棒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合作、质疑反思,最后明确“用字母能表示任何数”的实际意义。

对于学生难易掌握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利用类比联想、合作交流学习达成共识。因此,我们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情境的问题,灵活地运用合作交流学习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

2、选择具有挑战开放型的问题

教材中有一些问题学生独立完成是较难的,但是又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给出这样的问题情景,学生会有强烈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愿望,在合作互动中分析、交流,教师再适当指导,这样就能把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变得容易且深刻。因此适当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进行分工合作、互动交流,教师恰当引导,最终就能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完成课题。

一个班级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基体技能掌握不同,思维方式也有差异,合作交流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营造了一个展示自己、了解别人的平

台,促进共同提高。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经过解决具体问题就能形成一般性的认知和结论。

三、数学合作交流教学的策略

仅仅把学生分成小组,并让他们进行合作交流学习,这并不能保证一定就能顺利开展,它需要众多因素的协调,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因而在开展合作交流活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策略。

1、主导性原则

真正让合作交流学习能互动有效进行,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细致的组织工作,并进行指导,对各小组的活动要全面了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2、协调性原则

在教学活动中,提倡合作交流学习的同时,要处理好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合作交流学习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它是明确个人责任的互助性学习,基本点是自主学习越好,合作学习实效性就越强。总之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究是相辅相承的,不是独立的,它是在教学活动中组织形式,配合实施才能使学生全面发展。

3、评估性原则

在每次课堂合作交流学习结束后,要进行小组活动小结、自我反思,它是合作交流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环节,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自评是必要的,评价的内容是总结合作交流学习中成功的经验和不足,分析反思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讨论小组成员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合作交流技能、学习的成效等方面表现,相互提出改进建议,最后制定出本组今后合作交流学习的活动方案,教师有意识的鼓励表扬学习合作交流主动的学困生,进一步推动合作交流学习活动课更加有效的开展。

总之,合作交流学习是对传统数学教学方式的突破,在新课程实施中广泛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营造课堂氛围,巧设问题情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发学生思考、推理,使得每个学生都参与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提高合作交流的技能和团队意识,充分发挥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016,12,20

对“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精)

对“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 广东顺德南江初级中学 黄晓临 亲力亲为,做得辛苦、劳累,甚至是出力不讨好。 式引入班级管理工作中来,这可以说是一场革命, 解放,让学生在自主的班级管理中成为班级的真正 主人翁,学会互帮互助,有了更 多的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权利和机会。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学会用他人的眼光 发现问题,学会与同伴密切的交往,热心互助,真诚相待,社会意识和社交能力等 才能得到发展。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形式,也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思想,一切为 了学生的发展,高度尊重与信任学生,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本学期在班主任工作中,我能够积极发挥小组合作的积极作用,主要在以下几 个方面的工作进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于小组的组建问题。 如何组建学习小组,我想这个应该是“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工作中首要解决 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否解决得好,对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 在这个学期的开始阶段,我先根据学生入学的成绩大致进行小组成员的搭配,这里 面考虑到了学生的学科成绩、班干部的分配、学生的性别等。随着时间的推移,通 过对学生的进一步了解,比如和科任的不断沟通、和学生的平日交谈、及时了解学 生各科的测试成绩等形式,然后再对各小组的学生进行微调,基本保持最初所分小 组成员的稳定不变。 这样经过近两个多月的时间,当班主任对学生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通过对小 组成员的不断的微调,小组的组员基本稳定下来,那么小组的组建问题基本得到了 解决。因为各小组成员之间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呈现了一定的和谐性、互助性、 鼓励性、进取性。这样的细致工作,为以后开展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工作奠定了良 好的基础。 这个过程可以说是花时、花精力的,但它是值得的,是必须做好的前提工作, 今后班主任利用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成败就在于此了。 传统的班级管理,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班务的许多烦琐事情都得班主任 随着时代的发展,小组合作的形 是对班主任的解放,是对学生的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得方法研究随着社会得发展,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得重视。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倡导实施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得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发挥小组学习得作用呢? 一、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得功能,分好小组就是前提。合理得构建学习小组,既就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得基础与前提,也就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得基本手段。首先要根据学生得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得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4—6人为宜。如果就是4人一小组,应该有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得差异性与互补性,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教师应把学生得个别差异瞧成一种积极得教育资源,实施动态分组教学。还可根据学生得学习情况定期进行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得活力,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得凝聚力。 二、明确小组成员责任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要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得责任,要突出每个个体得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得学习负责,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她人进步得义务,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她同学得学习负责。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得小组带头人得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

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最终找到规律、获取方法。组长又就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得组织者,就是教师得得力助手,就是联系教师与 全班学生得纽带。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得效率与成败。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得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得学生。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与展示得机会。在4人以小组内,设一名小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一名操作员。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得组织与裁判,检查本组同学对所讨论问题得掌握情况;记录 员主要记录整理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发言,要求组织能力强,下笔快得 同学担任;汇报员主要负责汇报小组中得讨论结果,要求语言表达能力 强得同学担任;操作员主要负责小组中得操作工作,要求心灵手巧得同 学担任。组内分工落实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得道理,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得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得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得责任感与学习得积极性。 三、做好各个小组得培训工作 小组合作学习得目得就是让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学习得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得喜悦。因此培训学生得合作能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一就是要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学会中心发言,能把自己得探索、发现,清楚得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二就是学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得习惯,从别人得发言中得 到启发,收获更多得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她成员认真倾听得好习惯;三就是学会质疑、反驳,能听出与别人得相同点、不同点,能

小组合作式探究教学

“小组合作式”探究教学在物理课堂中的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从教师如何教这一角度进行构建的,虽然能实现传授知识的目的,却忽视了学生如何学这一教学的重要方面,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如何把学生从被动听、啃书本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成为学习的主体,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必须从学生的“学”上着手进行改革,把以“讲”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任何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小组合作式”探究教学模式就是遵循这一设想的,它可以由原来的“教”达到不“教”,使学生原先的“学会”达到“会学”,成为一个终身的学习者。 近年来,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尝试着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了“小组合作式”探究教学模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小组划分 划分小组是实施“小组合作式”探究教学模式的第一步,其小组的合理与否,是决定该教学模式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那么一个小组如何才算是合理呢?一是该组成员学习水平必须“错落有致”,既有上游的“领头雁”,以及尚有开发潜力的中游学生,也有需要帮助的“困难户”(原则上游、下游学生各1名,中游学生2名)。二是该组成员能互帮互助,团结协作。所以,本着以上原则,我们划分小组步骤如下: 首先,根据班内的人数由同学们民主推举同学任各小组组长,并为各小组编号。 其次,由组长负责“招兵买马”。其间实行双向选择,即一方面组长乐意招收,另一方面组员也乐意到该组学习。对这一环节可能出现分配不均等现象,教师负责做工作,略做调剂。小组划分以后,组内成员固定不变,贯穿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 二、小组活动 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小集体,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的全面训练,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勇于进取的良好品质,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基础知识复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课本知识点进行全面、扎实、系统的复习。所谓全面,是指囊括所有知识点,不留死角,从广度上覆盖所学知识;所谓扎实,是指将所学知识记牢、记准、记细,了然于胸,从深度上发掘所学基础知识;所谓系统,则是指将所学知识分门别类,使原本零散、杂乱的知识点有次、有序、成片、成块地进行整理,便于学生记忆。考察方式可以采用教师问,学生思考回答或讲座回答。教师提问要紧扣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要明确、巧妙,有层次性。对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要灵活应变。处理上若能辅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则效果更佳。例如,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的专题复习中,结合多媒体课件,可提出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像;实像、虚像;正立、倒立像的分界点是哪一点? 2、物体在不同位置时成像规律是什么? 3、物距减小时,像距、像的大小怎样变化? 问题1,要求学生讲座回答,2、3题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画图板书,然后用课件演示:物体在不同位置的成像规律;物距减小时,像距、像的大小变化。课件中静、动结合,直观形象,既激发兴趣又强化记忆。 (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究。课前,教师围绕重、难点精选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课上,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讨论、探究问题。在此过程中,应明确讨论的要求:1、提出解决方案;2、寻找理论依据;3、会分析论证。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师生始终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 郑永进 摘要:一度热情极高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在呈降温趋势,其实运用得好效果会非常好。要防止对其过度赞美,也要防止将其贬得一钱不值。小组合作学习有适用条件,需要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在试卷评讲中大有作为。 关键词:合作学习;条件;控制 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受到激烈批判,人们 认为其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便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运用恰当的方式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教师与学生有一对一接触的机会,

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并能有的放矢地抓住关键问题进行讲解。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形式,它对学生学习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就小组合作学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有适用条件 1.问题需要教师精心安排 首先,问题对学生来说,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靠单个学生的力量难以达到,教师直接讲授,学生理解不深,对该问题需要依靠几个学生或全班的合力,有一定的思考和认识后,学生才能弄明白教师的讲解。其次,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问题探究的结果有明显的层次。浅层次、中等层次、高等层次的结果都是正确的,只不过显示人的思考层次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问题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均有思考结果。教师把所有小组的意见在全班宣布,可起到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形成从不同角度包括反向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把自己当作

发表意见的一分子,向全班发表意见,当然教师的思考应该更深,更有新意,更有创造性。最后,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在一般情况下不应该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问题,这也符合支架式学习的原则。该种类型教师在前面的上课中已经讲过,学生对要合作学习的问题不是完全一片空白,这才有了合作学习的起点。总之,问题不是空穴来风,前面教师已为小组合作学习做了充足的铺垫,这次小组合作学习更多的是学生的实战演练。它是由教师讲授,到学生单独完成问题之间的过渡。因为单个人完成难度大,几个人互助有利于开放思维。众人拾柴火焰高,同时年龄相仿,所受教育程度差不多,因此小组成员更能够互相启发,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说是教师半放手的阶段。全部由教师讲解学生很难学会独立处理问题,因为他没有充分思考的过程,每次都是教师告诉结果,长此以往,会产生学生的依赖心理,也就不愿去独立思考问题了。难怪每次高考后,

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心得体会 临高思源实验学校陈惠 转眼间即将过去,今天我们在第二思源学校开展专家关于高效课堂之小组建设合作学习的专题报告,我听后收获良多。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体现在课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可以拓展到“小组自主管理”班级管理的模式。新课程所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我就这次学习及班级管理实践谈一下个人的体会。 (一)小组组成:每个学习小组,每组6人。小组人员的搭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个性,学生的性别,学生的性格互补来进行分组。同时还选出思想品德好,成绩优秀,表达能力强、性格开朗的同学当作组长。选出文笔较好,写字较快的为记录员,选出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为发言人。要求每小组有组名、组规、组训,小组成员要听从指挥,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参与小组内部、小组之间的竞赛活动。 (二)班级管理,体现“合作”。在班级管理中,我建立了班委会和小组长两套管理体系。我选择班长对八个小组长的管理,每周定期召开一次组长会,根据个人能力安排学习任务,组成疑难问题小组进行探究。同时引进小组竞争机制,根据小组成员学习、纪律、作业、卫生、礼仪等诸方面表现,量化考核评选一个优秀组,张榜公布各小组量化考核成绩和优胜小组名单,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特

别对于一周来各方面表现较弱的小组要进行分析原因,了解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合作情况,更正不和谐因素。 (三)课堂学习,巧用“合作”。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学习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教师慎重考虑。小组合作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合作,特别注重优生帮扶贫困生,另外,有个别难题,如何开展讨论,辩论,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更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四)做好小组的评价,促进学生成长,取得良好后果 如何去评价小组,使学生体会学生公正、公平、公开,使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出现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小组合作,后进生的变化较明显:他们基本能按时完成作业,也愿意跟别人交流,有的开始关心集体和同学,有的学习成绩提高很快,班级中出现了你追我赶、互帮互助的可喜局面。周记中常见这样感人的话语:“我们的组长很负责,管理严格,制订了组规,我们一定会成为最优秀的小组。”学生家长也热情地肯定了此制度,有位母亲打来电话,称小组合作后,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和效率都提高了。 小组合作制的完善,需要班主任不断研究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班级管理方式的转变,促使班级良性化发展,促进学生全面进步。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的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的应用 [摘要]伴随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落实,以新教育理念作为教学方法创新的指导越来越被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新教育理念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应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认识到了这种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优越性。所以,本文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并从实例分析出发探讨其具体策略。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数学教学 为了深化落实新课改,同时又能满足当前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和创新教学方法成为教师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要方向。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入初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能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更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快速的发展。为此,本文从实际教学出发并引用课堂实例,为进一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提供指导性意见。 一、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最终应用于生活。教师在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需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不仅要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还要将课堂上所学引导学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学生不仅更容易接受,而且更能理解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例如,教师在讲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等腰三角形》时,首先将学生按照一定标准分成若干个小组,并且每个小组安排一个小组长,一方面组织小组讨论,另一方面帮助教师掌握教学进度。然后给出问题———你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等腰三角形吗?能不能描述一下?让每个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找一找等腰三角形,并让小组长整理组内每个成员所举例子,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让举例本人进行描述。然后,教师从学生的描述中捕捉几个关键词———“三角形”“两边相等”“两角相等”,将该学生所举例子的实物图片用多媒体呈现在学生面前,并要求学生比较所呈现图片是否满足以上三个关键词。最后,教师做补充,并且要求学生判断教师补充图片是否是等腰三

浅谈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在小学英语中的运用

浅谈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在小学英语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7-05-22T16:27:03.613Z 来源:《素质教育》2017年4月总第232期作者:周丽娜[导读] 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思维能力、协作意识得到培养,以发展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山东省宁阳县葛石镇夏庄完全小学2714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从合理分组,以优带差;合理分工,培养技能;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汇报展示;小组学习注重评价五个方面阐述了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在小学英语中的运用。 关键词:小学英语小组合作探究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不断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十分不利,因此,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就应运而生了,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体现过程性,关注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成果与方法;突出创新性,注重合作性,注重学生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的培养,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 一、合理分组,以优带差 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必须进行合理的分组。首先要保证是小组,选出优秀的组员为组长,每组以4至6人为宜,通常是前后桌组合,有利于动、静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纪律容易控制。同时也容易在组内分成两对至三队,进行一对一的活动。另外,也要把优生和差生进行组合以优带差,在课堂上展开小组学习时,优生便自然而然地成为小老师,他们耐心地教组员单词的发音,或教组员读句子,不厌其烦地解答其他组员的疑问。在当中,不仅差生有了很大进步,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这些小老师自己也进步了,还成为了老师的好帮手。 二、合理分工,培养技能 小组合作往往要分工,只有合作小组内分工明确,才能使课堂活而有序,并且组内的角色要需要转换,让每位学生都在尝试着不同的角色,从中锻炼他们的能力。培养技能,要教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了解对方的观点,这样才能合作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与意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质疑。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在合作学习中,要指导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补充、学会评价等等。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课前预习,培养自主。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预习是让学生去发现知识,有效的预习能更好地完成新知识的学习。通常我会要求学生预习我第二天的新课,让学生根据一定的发音规律读出新单词,要求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能在父母的帮助下听录音,查字典。通过自主预习后掌握了新课教学的基本内容,课堂学习就会得心应手。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他们在每节新课开始前1天听录音、查字典或观看老师录制的微课,学生已基本养成课前自主预习的好习惯,具备了自主学习的基本能力。这为他们轻松快速掌握新知识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2.课堂教学,体现自主。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完全取决于教师。首先,要着重创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努力减轻学生说英语的恐惧心理,让学生毫无顾及地说英语。其次,设计的教学活动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他们想去参加、想去探索的欲望。语言学家克拉申认为:“学习的情感因素会阻碍或加速语言的习得。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才会产生真正的学习。”对话学习最好的方式就是合作学习,每个小组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合作完成对话,例如五年级下册Unit 4“When is the Easter?”B “Let’s talk”的教学,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创新根据实际情况来询问自己或同学的生日以及在生日当天的活动计划,学生在自然的对话过程中掌握了新知识又激发了学习兴趣。 四、合作交流、汇报展示 合作交流是通过小组讨论、相互启发,到达优势互补,教师要积极设置情境型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多互动,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汇报展示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让小组成员展示积极探究的结果,可以是组员展示也可以是组员代表展示。 五、小组学习注重评价 积极、及时的即时评价能够激励学生参加小组学习的热情,在学生经过认真学习时,我们要经常说“Good job”“Well done”等表扬的话,驱动学生更加注重学习过程的行为表现。可采取积分制评选优胜小组。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过程评价获得准确的反馈信息,从而反思自己对活动的组织以及对活动目标的设计,以便做出及时的调整,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最后,通过结果评价肯定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促使小组成员间相互团结,通过评定“优秀小组”,以给其他小组树立榜样,形成相互赶超的可持续良性发展。 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向“高效愉悦课堂”,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而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不再是课堂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课堂的主动参与者。课堂上学生展示的机会多了,小组合作的机会多了,练习的机会多了,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思维能力、协作意识得到培养,以发展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踏入教育行业已经10年了,回顾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时常让我兴奋不已,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的点点成绩,还是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让我欣慰,但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事值得反思和总结,这样我们才能不断的进步与成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打造高效课堂的呼声越来越高,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已经被时代所淘汰。通过几年的课程改革的实践摸索,我觉得新理念就是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关注的是学生的一切,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教师精心组织和指导下的学习,通过小组的互助,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尝到合作成功的喜悦,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所以结合一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将我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的点滴与大家分享。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 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

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合作小组时,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我以4人为一组,按学习能力的强弱、语言表达能力强弱等进行搭配,在这基础上,再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配,从而将一个班级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这样既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公平竞争,发掘小组的群体智慧,实现优势互补。 二、培养组长的组织能力 在建立小组之前,先提出当小组长的要求、职责,然后实行民主竞选,或毛遂自荐,或我来试试看等办法产生小组长。培养小组长关键在于培养他组织小组活动的能力,如怎样进行预习检查,怎样组织讨论,怎样提问同学,怎样指挥操作等领导小组协作互助和掌握小组的秩序等,尤其要关心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向老师汇报情况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同时,要树立小组长的威信,并教育他们在偶尔犯错时,要勇于自我批评改过,消除同学间的意见隔阂,这样更有利于小组合作,有效地调动团队精神力量。有一个得力的小组长,是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保证。这样小组长的作用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受到激烈批判,人们认为其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便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运用恰当的方式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教师与学生有一对一接触的机会,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并能有的放矢地抓住关键问题进行讲解。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形式,它对学生学习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就小组合作学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有适用条件 (一)问题需要教师精心安排 首先,问题对学生来说,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靠单个学生的力量难以达到,教师直接讲授,学生理解不深,对该问题需要依靠几个学生或全班的合力,有一定的思考和认识后,学生才能弄明白教师的讲解。 其次,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问题探究的结果有明显的层次。浅层次、中等层次、高等层次的结果都是正确的,只不过显示人的思考层次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问题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均有思考结果。教师把所有小组的意见在全班宣布,可起到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形成从不同角度包括反向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把自己当作发表意见的一分子,向全班发表意见,当然教师的思考应该更深,更有新意,更有创造性。 最后,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在一般情况下不应该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问题,这也符合支架式学习的原则。该种类型教师在前面的上课中已经讲过,学生对要合作学习的问题不是完全一片空白,这才有了合作学习的起点。 总之,问题不是空穴来风,前面教师已为小组合作学习做了充足的铺垫,这次小组合作学习更多的是学生的实战演练。它是由教师讲授,到学生单独完成问题之间的过渡。因为单个人完成难度大,几个人互助有利于开放思维。众人拾柴火焰高,同时年龄相仿,所受教育程度差不多,因此小组成员更能够互相启发,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说是教师半放手的阶段。全部由教师讲解学生很难学会独立处理问题,因为他没有充分思考的过程,每次都是教师告诉结果,长此以往,会产生学生的依赖心理,也就不愿去独立思考问题了。

抓好小组建设促进班级管理

抓好小组建设促进班级 管理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抓好小组建设促进班级管理 ——浅谈加强班级小组建设中的几点做法 张家湾小学杨云 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也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让学生“我的课堂我做主”,放手学生自学,合作探究。勿庸置疑,我们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也要及时转变教育管理观念,认清形势,以人为本,寻求科学管理。这样,学习小组便成了班级的基本元素,班级是通过小组的管理来维持正常运转。学习小组的建设无论是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都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为配合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加强学生的自教互管,我就把小组合作学习及小组合作管理纳入了班级管理实践中。 一·合作小组的组建: 小组是一个高度凝结的集体,小组成员的学习小组成员的学习、成长与评价都和成长与评价都和小组及小组成员密不可分。只有小组建设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并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因此,小组的组建很重要,科学的小组分法是关键。 我班共有37名学生,按6人一组,分成了6个小组。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小组形成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互相竞争,最终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我依据学生学业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在组员的分配上基本上每组有两名A等生,两名B等生,两名C等生(A、B、C生的分类当然是按照综合“能力”为基础,而不仅仅是分数)。每个小组的每个成员按照所坐的座位由1到6的顺序排列出来,(并且要使A.B,C类学生的在座位的安插分配上均匀),在合作交流学习时,他们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跟相邻的不

数学教学论文:小组合作探究浅谈

小组合作探究浅谈 抚志乡九年制学校王茂娅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需要!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多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并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我在教学中,常常是这样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 1.创设情境,营造探究的氛围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二年级的学生才6、7岁左右,天真、爱幻想、是他们的天性。因此教学中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新教材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我们创设情境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 例如:我在教学一册的《比大小》时,创设了一个“小猴吃桃”的童话故事情境;在教学《9加几》时,创设了运动会上给运动员送饮料的生活情境;在教学《乘加、乘减》时,创设了“小熊掰玉米”的故事情境……象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很多。总之,创设情境,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学生乐于接受。 探究,是对“未知”的一种探索,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去探索,学生兴致很高。但是在探究过程中,肯定有错误产生,特别是对于小朋友来说,出现错误会频频发生,这是很正常的。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多想“怎么办”,多动手“试一试”,这样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其中,学生就容易有所创新。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一种试误、一种发现。既然学习是这样一种过程,有这样、那样的错误、问题发生便是正常的情理中的事情。遇到这种情形,教师要善待学生,弄清问题所在,然后对症下药,进行矫治,而不能不问青红皂白,轻易否定,甚至予以嘲笑、呵斥;久之,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最终,损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他们不敢去探究。我们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安全、放松的心理环境,营造浓厚的探究氛围,这是学生学会“探究”的前提。我在教学中一直努力地去营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感觉到,在课堂中没有嘲笑,没有羞辱,没有指责,从思想到行为都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实践证明,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会处于活跃的状态,学生的创造潜能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探索数学知识的劲头更足,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准备三袋糖,告诉学生这三袋糖的块数是相同的,要分给三个发言最积极的同学,但不是每人分一袋,而是第一个拿第一袋的1/3,第二个人拿第二袋的2/6,第三个人拿第三袋的3/9,你们说这三个同学哪个分得的糖最多?学生立刻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发表不同的意见,但由于没有充足的理由,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老师让同学们推选三个发言积极的同学上来分糖。“怎样会是一样多呢?”“三个分数怎么会是一样大呢?”学生对眼前的事实不相信,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趁热打铁,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寻找规律,这样,在宽松、民主、讨论的气氛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明确学习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新课程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学习方法的转变。在这一次课改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创设情景,激发探究欲望,努力营造学生课堂探究和讨论氛围,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探究能力和学习态度。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教师借助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实施全员参与的合作策略,充分体现新课程“自主、合作、参与”的核心理念。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我总结如下: 一、构建合作互助的学习型小组。我认为,科学地构建教学班内的小组组织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构建小组组织的基本原则:组间同质,组内互补。组数和组内人数。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我们认为:首先必须注意一个教学班内的组数。组数决定了教学中合作小组之间的竞争性,也决定了教师对教学的可控程度。实践中我们认为5—7个合作小组较为适宜。 小组组织建设。小组活动不应是一个形式,而应成为合作互助的学习型组织,应有构建目的、组织方式、组长职责、组员责任,做到组长、组员分工明确,有活动计划、活动记录和活动后的反思。 二、循序渐进推行小组模式。在小组组建的初始阶段教师应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重点教育学生转变学习观念,适应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1、利用衔接教育契机组建小组,植入小组意识。 2、做好小组长培训,加强小组团队的凝聚力。 3、及时评价,促进小组改进与完善。 4、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三、“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讨论探究式。这是小组合作学习最为基本的模式,具体做法是: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方式及策略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策略 小组合作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相互合作,取长补短,获得更多的信息,增长更多的见识,积累更多的经验。而合理的激励评价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顺利发挥每个成员的最大潜力,实现共同目标和个人目标的辩证统一,建立一种促进学生能够个人努力并且小组内成员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与激励机制。 一、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提升语文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按照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并教会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方式。在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在人数较少的班级,教师可以选择针对性地训练题目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在将学生分成合作小组的时候,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按照学生同组异质的原则将学生按照每组四至六人的方式分成若干个合作小组。当然,并不是每一个语文教学内容都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要选择必要的合作要求安排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小组合作的方法,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二、运用同伴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1.组内互评。 为使学生在对同伴评价时有据可评,有话可说,同时又培养他们对人、对事物客观公正的态度,善于对待他人进步的精神,因此,评价的侧重点由评小组成员的合作态度,再到合作质量,最后到创新,循序渐进。设计组内互评表,让每个同学对组内其他成员的合作态度、质量、是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等作出评价。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学生可以参考评价标准对自己和本组的合作与交流情况做出反思,总结有益的经验,改进问题和不足。在学生自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对学生个人或小组提出评价,以多鼓励为主,使每个学生及小组都能真切地体验到合作与交流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与交流的愿望。 2.组际互评。在注重组内互评的同时,更应注重组际互评,让学生对合作小组集体做出合理的评价,从中反映学生集体或个人的素质情况。不但评知识掌握,而且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一方面增强参与合作的意识;另一方面一改以往教师评学生听的局面,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这种评价,使学生增强集体责任感、集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操作方法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操作方法 (一)小组的组建。 小组成员的调配主要采用互补式,将思想素养、文化成绩、行为习惯优秀的同学、中等同学与处于低层次的同学调配在一起,全班44人,划分为11个小组,调配方法:依据学生成绩将全班学生男女生分别按上、中、下等次排列,每一组中择取男生上、中、下层次各1人,女生类同,4人组成一个合作小组,小组间各方面量化总分基本相等具体安排时再兼顾其他,诸如,将调皮、自制力差的同学与稳重、自制力强的同学排在一组,将干部与普通同学排在一起;将性格内向、讷言、胆小的与外向活泼的同学分在一起,这样构成强弱搭配,性格互补,基本情况相近的同质小组,一方面使不同层次的同学相互影响,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小组间平等地展开竞争。 (二)小组内部自我管理。 1、小组组织的建立。 ①竞选组长,小组成员进行自荐演讲,小组成员选举确定组长、副组长。 ②确定本组名称及本组格言,由组长组织全组讨论确定小组名称及本组的自勉格言警句,对此学生往往兴趣盎然,新意叠出。本班的小组名称有:梦幻水晶、灵犀一瞬、阳光烈焰、追梦等。小组格言诸如“我奋斗,我快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志者事竟成”等。 2、小组的学习管理 ①小组的课堂合作学习。小组建立以后,组长即根据教师课堂合作学习的要求给小组成员分工。如:主持人、汇报员、书记员等以便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索学习。

②小组的课后学习。 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南北交流”,即学生成绩优秀的同学之间经常在一起切磋学习经验、方法,以文或以题会友,互相命题相互检测,共同提高。所谓“南北交流”即组内成绩优秀的同学定期为本组后进同学辅导,以出题(卷)形式帮助后进同学巩固课堂学习知识,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提高,从而提高本组在班级中学习成绩的竞争力。 小组作业互查互督。组长负责检查全组成员背书情况,每次默写或考试以后由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默写进行批改,对试卷进行质量分析订正。 3、小组卫生管理。 班级值日实行小组轮流值日,小组内由组长负责,把值日任务分工到人,如:打扫教室有的组分工如下:2人打扫教室,一人擦黑板倒垃圾,一人打扫走廊,各司共职,定时打扫,时时保洁,一学期下来,班级卫生很少扣分。 4、小组纪律管理。 班级每日都有纪律委员记录班级纪律情况,以便在小组间开展评比。因此,小组内同学也经常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每周班会留出时间给每组同学进行表扬和批评,小组内同学表扬同组同学本周优点,批评自已不佳表现,增强纪律意识,提升道德修养。 (三)小组班级管理: 每个小组除了进行自我管理外,还要参与班级的管理。我们称之为“小组轮流治班”。以小组的自然编号为序,每组轮流管理班级。轮到管理班级的小组,组长即是班级本周班长,由他组阁本组成员分别对本班本周学习、纪律、卫生、活动等方面进行管理。管理业绩成效由全班同学为他们组打分,每学期评选“优秀治班小组”,由班级给予奖励。小组参加班级管理,主要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方法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方法 一、概念的界定 小组合作探究是指学生在小组里从事学习活动,通过合作与交流自主建构知识,并获得社交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探究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涵盖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将全部学生按一定的方法分成若干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结果整合、克服依赖心理、乐于合作、互相帮助,养成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觉性,培养合作的意识和态度,通过师生和生生的对话与交流,形成人际沟通的初步能力。乐于与同伴交流和分享自己获得的信息、创意和探究取得的成果,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特征: 1、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小组合作学习扩大了学生之间的交流,突破了单纯的师生交流,使学生有较多的参与机会,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的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 小组合作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学习条件,为学困生创造发问的机会,在优生帮助下达到求知的目的,优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是自己学到的知识条理化,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中等生如鱼得水,在他人启发下,跳一跳摘到了“桃子”,

从而达到一种“人人求进步,人人求发展、人人求成功”的境界。

3、突出了学生学习的活动性。 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试验、思考、交流等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活动的观点不仅指向掌握知识,而且指向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向儿童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1、精心组建互动小组。 教师应多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搭配小组人员,实现组内成员优势互补,互相促进。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应给以学生自己组合小组的权利,以利于让学生保持新鲜感,提高他们互动的兴趣,此外,组内成员要分工明确,每个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任务,每个小组都要确定讨论过程中的协调员、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人等。经过一段时间后,组内成员角色要互换,要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角度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教师要对各学习互动小组实行动态管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现象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和重新调配小组成员。 2、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要灵活。 学习完一个单元后,可以让小组成员根据本单元内容自编、自演短剧,或编简短的对话,让学生自己分配角色进行表演。教师还可以把小组交流的内容作为预习的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和词汇句式知识,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有效的信息深加工,然后再进行组内交流、讨论。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小组互动时就可以避

怎样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

怎样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 在学校大力倡导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氛围下,高一政治组全体成员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探索新课改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地改变了教师满堂灌,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的状况。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合作意识大大增强,探究氛围愈加浓厚,学习兴趣明显提升。教师也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真正成为学生的智慧导师。因此在信息化的今天具有作探究识与合作能力,必然成为人们生存发展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重要品质。学生在校的学习方式,将会与他们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某种内在的一致,为此改变学习方式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与核心任务。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它追求学生的主动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探究意识,必将深刻地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然而我们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总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运用、观察,认为要想行之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首先应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其次还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二教给学生合作技能三善察学生合作需要四注重教师自身参与。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具有使得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日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但是,我近半年来的教学实践及大量的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这一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合作小组成员中,有些学生不具备合作的心里倾向,与其他成员间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与此同时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有些小组学习,合作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合作达不到预期目的;有些小组合作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相互聊天,浪费时间等等。 出现上述一些问题究其根源,我认为症结是我们的组织者-----教师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精神实质欠缺理解。或只是对小组合作探究表面化形式化理解,从而影响了我们探究的效果。所以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选择适合小组合作探究与之相适应的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开展活动。但这只是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条件。针对开头提到的几种情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一上课突然间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去解决某些问题,学生定感到疑惑。因为他们来都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习的。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在他们的心中根深蒂固。在各种公开课上我们发现,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大多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的,而事实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发主动行为,而不应该是对老师要求的被动反应。因此,我觉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很重要。 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经过近半年的实践,总结出以下方法: ①建立长期合作小组,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4――6人。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②在班级中利用一定时间开办学习方式专题讲座,向学生宣传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其中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一般的操作策略,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③展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