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先生”制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建设初探

基于“小先生”制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建设初探
基于“小先生”制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建设初探

基于“小先生”制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建设初探

惠安县第一中学廖照兴

一、基于“小先生”制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先生在普及教育实践中依据“即知即传人”的原则,采取小孩教小孩、小孩教大人的方法倡导并推广实施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陶行知先生说:“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子。”他又说:“生是生活。先过哪一种生活便是哪一种生活的先生,后过哪一种生活便是哪一种生活的后生,学生便是学过生活的人,先生的职务就是教人过生活。小孩子先过了这种生活,又肯教导前辈和同辈的人去过同样的生活,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小先生了。”在过去,“小先生”解决了穷国办教育师资欠缺的大问题,为当时普及教育,提高大众素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发掘“小先生”制蕴涵的教育思想并加以合理的吸收、利用,对当前新课程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我校作为省级陶行知实验学校,近年来不断探索陶行知教育理论与新课程理论相结合,并用之来指导我校教育教学实践。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中,我们引入陶行知“小先生”制,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般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以目标为导向,以师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的一种富有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教学策略和教学实践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对传统的单一传授式的教学活动有较大改进,强调了小组学生之间的互动,强调通过小组学生之间的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然而对小组学生之间如何组织互动,小组之间的学生如何进行互动,教师如何参与学生的互动这些具体的问题,合作学习理论并没有统一模式,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针对高中生的特点和我校教育教学实际的需要,我们试图探索建立一种基于“小先生”制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该模式强调学生争当“小先生”,通过扮演教师的角色来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推动小组学生的互动和小组之间的互动,更有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实践证明,引入“小先生”制增强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可操作性,使小组合作学习组织更稳固,活动更有序、高效,目标达成度更高。

首先、在学习合作小组中引入“小先生”制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小先生”制中的“教”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角色扮演与互换,这种互换充分体现学生在教与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会自己去获得经验和知识的自学能力。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地格外明白了。”

其次,在学习合作小组中引入“小先生”制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减轻教师负担。在平时的授课中,老师统一进度,统一要求,但因为学生的个体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对于同样的教学进度,经常会出现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而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无法全部消化”的现象,而授课老师的精力毕竟有限,不能对所有的学生实施个别授课或辅导。实行“小先生”制,让学得较好的学生去帮助那些学得不那么好的同学,既减轻了授课教师的负担,又促进了共同进步。

第三,在学习合作小组中引入“小先生”制是因势利导,满足学生对同学情感与态度的需要。高中生从心理上反对权威,拒绝被灌输,但他们非常看重同伴之间的友谊,同学之间的交流是他们最容易接受的一种沟通关系,同学之间的互助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在合作小组中,同学们之间年龄相近,思维、行为方式相似,在一起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有榜样在身边可以提高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而且不懂之处还有人请教,自己懂了还可以教别人,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有的时候,学生自己共同所定的法,比学校里所立的更加近情,更加易行。而这种法律的力量,也更加深入人心。”

二、基于“小先生”制的学习合作小组推进策略

(一)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建构学习合作小组

学习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它建构得是否科学,关系到合作学习效率的高低。小先生制模式下的分组要打破常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即每个组的成员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而且各组之间必须大体持平。这样各组的研讨速度、探索水平才可能大体保持一致。“组内异质”保证了组内各个成员之间在各方面的差异互补,为“小先生”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和发挥的空间,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取长补短和优势互补奠定了基础;而各小组在总体水平上大体一致,即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个学习小组之间在同一起点和同一水平上公平、合理地竞争创造了条件,亦有利于教师评价。

(二)着力培训能力较强的“小先生”

如果把每个小组看成是一个小班,那么各小组的合作学习就等同于小班化教学。“小先生”是小组活动的有效组织、管理者,他的能力水平决定着各“小班”合作学习的质量。因此,需要对“小先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培训,以充分发挥其在合作学习中的牵引和桥梁作用。

各小组的小组长是当然的“小先生”,小组长可以由教师直接指派,也可以让学生推选,不过小组长不宜实行终身制,为了调动更多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可以实行定期轮换“竞争上岗”的形式。这样在一学年里可培训出多名小“老师”,“老师”越来越多,这个班的小组合作学习就会更有序高效。

“小先生”还可以是小组的其他成员。小组合作有着明确的分工,应依据活动的具体要求及学生的特点安排不同的角色,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每个角色都是“小先生”。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考虑,分配角色要注意多元化,即每个组员在同一活动中兼任不同角色,在不同的活动中轮换担任不同的“小先生”角色,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积累经验,不但提升了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小先生”的学习管理能力和责任心,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鼓励学生当“小先生”,互帮互学,开展学习活动

在学习合作小组活动中,互帮互学应成为常态。学生可自由组合开展帮学活动,具体的做法是在教室后面设一块信息栏,信息栏上经常贴着“求解小告示”,同学们只要认为自己的解法是正确的都可以贴上去,这样一来,集思广益,大家的解题思路就开阔了。久而久之,经常在信息栏上寻求提供帮助的同学和在信息栏上提供帮助的人就结成对子,互为“师生”,共同谋求进步。老师也可指定一部分学习优秀的学生做学习困难学生的“小先生”,倡导互帮互学,结对成长。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要鼓励让“小先生”上讲台。我们要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

生,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放手让他们去做,适当引导,他们是可以当好“小先生”。如课前5分钟,让“小先生”上台讲课。或让“小先生”自主策划一项活动,自行上台宣讲、安排。条件成熟了,甚至45分钟都可以让一个或者几个学生自己来讲。陶行知先生在“小先生制”推行的过程中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他还说:“指导小先生去教人,不如指导小先生教人去教人。”不管是“教人”还是“教人去教人”,学生在准备教学的过程中会特别慎重认真,对教学内容的的理解会来得特别深刻,对于老师的点评和建议,也接受得特别快,从而达到“教人自教”的目的。

(四)开展互助式心理辅导训练

高中生心理生理急剧发展变化,学习压力增大,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基于“小先生”制的学习互助小组为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提供了抓手。在学习合作小组中开展互助式心理辅导训练,具体的做法是每一个学习合作小组中设一个“悄悄话”本,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心理困惑或烦恼不署名写在本子上,老师定期把这些烦恼和困惑编号,随机发给心理辅导“小先生”,让“小先生”以书面形式对该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小先生”们与同学之间关系密切,共同点多,默契多,更容易互相影响,辅导的效果往往比老师的干预要好得多。

心理辅导也可采用不定期的召开小组学生座谈会或就特殊情境排演心理剧等方法,在“小先生”互助式的心理辅导中,每一个同学兼有辅导者和被辅导者双重身份。在双向辅导中,同学们通过情感的交流,用自己的感受、体会和经验去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他们在完善自己心理品质时,会主动纠正自己和别人不正确的训练方法,纠正其他同学的心理偏差,从而达到互相训练,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完善对学习合作小组和“小先生”的评价机制

通常合作小组的评价把总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评价重小组而轻个人。基于“小先生”制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对小组进行评价时,不仅看活动结果,更注重“小先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能力提升,关注活动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以及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我们把对“小先生”的评价纳入我校的评优评先体系中。如在每学期表彰“小先生”和优秀学习合作小组,在综合表彰中设“优秀小先生”,在单项表彰中设立“XX学科小先生”、“纪律小先生”、“规范小先生”……等称号。科学评价提高了学习合作小组在学校日常工作中的地位,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通过对陶行知“小先生”教育理论的“再创新”,基于“小先生”制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高了我校的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一大批“小先生”活跃在课堂中,校园中,在小组之间、班级之间、年级之间、甚至家校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每年的新生入学一堂必修课是刚被重点大学录取的曾经的“小先生”对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在学习生活的引导和示范。每年的“社团展示周”,通过展示社团成果展示招募新成员,发挥社团负责人“以老带新”的“小先生”作用。“小先生”的存在,活跃了校园文化气氛,对校园文化建设亦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得方法研究随着社会得发展,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得重视。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倡导实施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得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发挥小组学习得作用呢? 一、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得功能,分好小组就是前提。合理得构建学习小组,既就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得基础与前提,也就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得基本手段。首先要根据学生得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得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4—6人为宜。如果就是4人一小组,应该有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得差异性与互补性,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教师应把学生得个别差异瞧成一种积极得教育资源,实施动态分组教学。还可根据学生得学习情况定期进行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得活力,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得凝聚力。 二、明确小组成员责任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要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得责任,要突出每个个体得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得学习负责,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她人进步得义务,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她同学得学习负责。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得小组带头人得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

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最终找到规律、获取方法。组长又就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得组织者,就是教师得得力助手,就是联系教师与 全班学生得纽带。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得效率与成败。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得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得学生。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与展示得机会。在4人以小组内,设一名小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一名操作员。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得组织与裁判,检查本组同学对所讨论问题得掌握情况;记录 员主要记录整理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发言,要求组织能力强,下笔快得 同学担任;汇报员主要负责汇报小组中得讨论结果,要求语言表达能力 强得同学担任;操作员主要负责小组中得操作工作,要求心灵手巧得同 学担任。组内分工落实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得道理,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得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得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得责任感与学习得积极性。 三、做好各个小组得培训工作 小组合作学习得目得就是让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学习得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得喜悦。因此培训学生得合作能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一就是要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学会中心发言,能把自己得探索、发现,清楚得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二就是学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得习惯,从别人得发言中得 到启发,收获更多得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她成员认真倾听得好习惯;三就是学会质疑、反驳,能听出与别人得相同点、不同点,能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 郑永进 摘要:一度热情极高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在呈降温趋势,其实运用得好效果会非常好。要防止对其过度赞美,也要防止将其贬得一钱不值。小组合作学习有适用条件,需要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在试卷评讲中大有作为。 关键词:合作学习;条件;控制 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受到激烈批判,人们 认为其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便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运用恰当的方式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教师与学生有一对一接触的机会,

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并能有的放矢地抓住关键问题进行讲解。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形式,它对学生学习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就小组合作学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有适用条件 1.问题需要教师精心安排 首先,问题对学生来说,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靠单个学生的力量难以达到,教师直接讲授,学生理解不深,对该问题需要依靠几个学生或全班的合力,有一定的思考和认识后,学生才能弄明白教师的讲解。其次,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问题探究的结果有明显的层次。浅层次、中等层次、高等层次的结果都是正确的,只不过显示人的思考层次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问题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均有思考结果。教师把所有小组的意见在全班宣布,可起到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形成从不同角度包括反向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把自己当作

发表意见的一分子,向全班发表意见,当然教师的思考应该更深,更有新意,更有创造性。最后,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在一般情况下不应该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问题,这也符合支架式学习的原则。该种类型教师在前面的上课中已经讲过,学生对要合作学习的问题不是完全一片空白,这才有了合作学习的起点。总之,问题不是空穴来风,前面教师已为小组合作学习做了充足的铺垫,这次小组合作学习更多的是学生的实战演练。它是由教师讲授,到学生单独完成问题之间的过渡。因为单个人完成难度大,几个人互助有利于开放思维。众人拾柴火焰高,同时年龄相仿,所受教育程度差不多,因此小组成员更能够互相启发,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说是教师半放手的阶段。全部由教师讲解学生很难学会独立处理问题,因为他没有充分思考的过程,每次都是教师告诉结果,长此以往,会产生学生的依赖心理,也就不愿去独立思考问题了。难怪每次高考后,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研修主题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研修目标1、科学地分析合作学习在当今课堂教学中适用性,在农村小学班级学生数足的情况下如何编排小组,避免形式主义小组合作。 2、更新教师教学观点,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参与的水准,改变一些教师顽固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愿接受新的教学方式的思想保守观点,积极地在教学实践中持续探索和尝试新思想、新观点。 3、深入探究合作学习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人际交往水平形成、学习自尊心的养成的作用,把学生学习与社会、家庭和生活环境结合起来,不把学生学习知识当作学习过程中唯一标准。 4、深入探究合作学习在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情感态度的转变与价值观的提升的作用,把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敢于表达不同观点结合起来实行教育,不把满足学生写好作业、听教师的话当作评价一个好学生标准。 研修时间2014年8月--2015年7月 研修内容1、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的编排科学、恰当的排编小组组员,以便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让小组中每一个成员都能自己尽自己最大努力发挥其极大的作用 2、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选择恰当的时机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时机对合作学习的影响和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特征即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小学数学教材中不是所有内容都能够实行合作学习,必须筛选适合实行合作学习的内容,这样能够避免形式主义。 4、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合作交流水平的培养探讨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人际交往以及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献身品质方面的作用。 5、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即怎样教育学生尊重别人意见,倾听与思考别人观点,敢于表达不同观点等方面做法,以养成良好学习品质。 6、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即教师适用小组合作学习技能形成,改变教师多少年来作有领导者、指挥者和统治者的身份为参与者、合作者和学习者。 研修安排(一)准备启动阶段(2014.8-2014.10) 1、结合实际,确立研修主题。 2、认真实行理论学习,增强对本研修主题意义的理解。 (二)研修实施阶段(2014.11-2015.5) 1、针对当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展开问卷调查并做分析。 1、展开《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初探》专题讲座。 2、积极参与关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公开课示范教学,并参与了听课、评课活动。 3、参与市级、县级的课题研究。 4、展开“大家访”活动。 5、指导青年老师“传帮带”活动。 (三)总结深化阶段(2015.6-2015.7) 收集、整理本学年来校本研修成果记录,做好校本研修工作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的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的应用 [摘要]伴随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落实,以新教育理念作为教学方法创新的指导越来越被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新教育理念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应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认识到了这种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优越性。所以,本文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并从实例分析出发探讨其具体策略。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数学教学 为了深化落实新课改,同时又能满足当前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和创新教学方法成为教师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要方向。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入初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能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更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快速的发展。为此,本文从实际教学出发并引用课堂实例,为进一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提供指导性意见。 一、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最终应用于生活。教师在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需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不仅要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还要将课堂上所学引导学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学生不仅更容易接受,而且更能理解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例如,教师在讲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等腰三角形》时,首先将学生按照一定标准分成若干个小组,并且每个小组安排一个小组长,一方面组织小组讨论,另一方面帮助教师掌握教学进度。然后给出问题———你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等腰三角形吗?能不能描述一下?让每个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找一找等腰三角形,并让小组长整理组内每个成员所举例子,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让举例本人进行描述。然后,教师从学生的描述中捕捉几个关键词———“三角形”“两边相等”“两角相等”,将该学生所举例子的实物图片用多媒体呈现在学生面前,并要求学生比较所呈现图片是否满足以上三个关键词。最后,教师做补充,并且要求学生判断教师补充图片是否是等腰三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踏入教育行业已经10年了,回顾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时常让我兴奋不已,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的点点成绩,还是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让我欣慰,但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事值得反思和总结,这样我们才能不断的进步与成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打造高效课堂的呼声越来越高,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已经被时代所淘汰。通过几年的课程改革的实践摸索,我觉得新理念就是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关注的是学生的一切,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教师精心组织和指导下的学习,通过小组的互助,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尝到合作成功的喜悦,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所以结合一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将我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的点滴与大家分享。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 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

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合作小组时,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我以4人为一组,按学习能力的强弱、语言表达能力强弱等进行搭配,在这基础上,再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配,从而将一个班级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这样既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公平竞争,发掘小组的群体智慧,实现优势互补。 二、培养组长的组织能力 在建立小组之前,先提出当小组长的要求、职责,然后实行民主竞选,或毛遂自荐,或我来试试看等办法产生小组长。培养小组长关键在于培养他组织小组活动的能力,如怎样进行预习检查,怎样组织讨论,怎样提问同学,怎样指挥操作等领导小组协作互助和掌握小组的秩序等,尤其要关心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向老师汇报情况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同时,要树立小组长的威信,并教育他们在偶尔犯错时,要勇于自我批评改过,消除同学间的意见隔阂,这样更有利于小组合作,有效地调动团队精神力量。有一个得力的小组长,是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保证。这样小组长的作用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受到激烈批判,人们认为其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便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运用恰当的方式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教师与学生有一对一接触的机会,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并能有的放矢地抓住关键问题进行讲解。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形式,它对学生学习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就小组合作学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有适用条件 (一)问题需要教师精心安排 首先,问题对学生来说,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靠单个学生的力量难以达到,教师直接讲授,学生理解不深,对该问题需要依靠几个学生或全班的合力,有一定的思考和认识后,学生才能弄明白教师的讲解。 其次,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问题探究的结果有明显的层次。浅层次、中等层次、高等层次的结果都是正确的,只不过显示人的思考层次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问题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均有思考结果。教师把所有小组的意见在全班宣布,可起到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形成从不同角度包括反向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把自己当作发表意见的一分子,向全班发表意见,当然教师的思考应该更深,更有新意,更有创造性。 最后,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在一般情况下不应该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问题,这也符合支架式学习的原则。该种类型教师在前面的上课中已经讲过,学生对要合作学习的问题不是完全一片空白,这才有了合作学习的起点。 总之,问题不是空穴来风,前面教师已为小组合作学习做了充足的铺垫,这次小组合作学习更多的是学生的实战演练。它是由教师讲授,到学生单独完成问题之间的过渡。因为单个人完成难度大,几个人互助有利于开放思维。众人拾柴火焰高,同时年龄相仿,所受教育程度差不多,因此小组成员更能够互相启发,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说是教师半放手的阶段。全部由教师讲解学生很难学会独立处理问题,因为他没有充分思考的过程,每次都是教师告诉结果,长此以往,会产生学生的依赖心理,也就不愿去独立思考问题了。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的优点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的优点 一、学生主体地位得到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的热情提高了,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今天的“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局面。我们欣喜的看到,我们的课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思考积极,发言有序,讨论热烈,甚至为某一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主体地位大大提高。 二、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增加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多得多,他们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各方面技能都得到了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个性。 小组中以合作为主,组间以竞争为主,竞争与合作相伴进行,使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愉快。为小组而奋斗,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组员十分珍惜合作的时间,紧张而有序,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也听取、分析、同化别人的想法,他们的思想不断融合,感情不断融洽,有利于健康个性的形成。 四、为学生的长足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初步学会了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审视和评价,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大部分学生已养成了合作学习所必须的基本能力。如:学会收集、学会讨论、学会倾听、学会尊重等。

(三)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形成了热爱集体的良好品德。 (四)提高了探究学习能力。学生初步具备了个人探究和集体探究的意识,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校本研修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一)校本研修使教师们更加认真钻研业务、勤于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所有参研教师能设计有效的教学问题和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条件。 (二)所有参研教师对“课标”、“教材”了然于胸,能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比较自如地对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进行灵活处理。 (三)所有参研教师能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扩大学生课堂参与效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教师们都说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不再像以前那样累了,学生也变得爱学、乐学、会学了。学生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新课程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学习方法的转变。在这一次课改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创设情景,激发探究欲望,努力营造学生课堂探究和讨论氛围,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探究能力和学习态度。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教师借助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实施全员参与的合作策略,充分体现新课程“自主、合作、参与”的核心理念。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我总结如下: 一、构建合作互助的学习型小组。我认为,科学地构建教学班内的小组组织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构建小组组织的基本原则:组间同质,组内互补。组数和组内人数。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我们认为:首先必须注意一个教学班内的组数。组数决定了教学中合作小组之间的竞争性,也决定了教师对教学的可控程度。实践中我们认为5—7个合作小组较为适宜。 小组组织建设。小组活动不应是一个形式,而应成为合作互助的学习型组织,应有构建目的、组织方式、组长职责、组员责任,做到组长、组员分工明确,有活动计划、活动记录和活动后的反思。 二、循序渐进推行小组模式。在小组组建的初始阶段教师应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重点教育学生转变学习观念,适应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1、利用衔接教育契机组建小组,植入小组意识。 2、做好小组长培训,加强小组团队的凝聚力。 3、及时评价,促进小组改进与完善。 4、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三、“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讨论探究式。这是小组合作学习最为基本的模式,具体做法是: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方式及策略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策略 小组合作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相互合作,取长补短,获得更多的信息,增长更多的见识,积累更多的经验。而合理的激励评价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顺利发挥每个成员的最大潜力,实现共同目标和个人目标的辩证统一,建立一种促进学生能够个人努力并且小组内成员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与激励机制。 一、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提升语文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按照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并教会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方式。在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在人数较少的班级,教师可以选择针对性地训练题目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在将学生分成合作小组的时候,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按照学生同组异质的原则将学生按照每组四至六人的方式分成若干个合作小组。当然,并不是每一个语文教学内容都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要选择必要的合作要求安排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小组合作的方法,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二、运用同伴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1.组内互评。 为使学生在对同伴评价时有据可评,有话可说,同时又培养他们对人、对事物客观公正的态度,善于对待他人进步的精神,因此,评价的侧重点由评小组成员的合作态度,再到合作质量,最后到创新,循序渐进。设计组内互评表,让每个同学对组内其他成员的合作态度、质量、是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等作出评价。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学生可以参考评价标准对自己和本组的合作与交流情况做出反思,总结有益的经验,改进问题和不足。在学生自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对学生个人或小组提出评价,以多鼓励为主,使每个学生及小组都能真切地体验到合作与交流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与交流的愿望。 2.组际互评。在注重组内互评的同时,更应注重组际互评,让学生对合作小组集体做出合理的评价,从中反映学生集体或个人的素质情况。不但评知识掌握,而且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一方面增强参与合作的意识;另一方面一改以往教师评学生听的局面,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这种评价,使学生增强集体责任感、集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及策略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及策略研究 一、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依据 众所周知,我们正处于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这是一个基于知识、注重创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要求重视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学习的性质有单一接受性逐渐转变探究性、创造性。初中生是否具备这个能力呢?根据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初中学生一般介于11~15岁之间,可以处理各种可能性和假设,进行抽象的、创新型的逻辑思维。而且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凡事有疑必问,常常提出种种天真却不失哲理的问题,特别在大众传媒发达、普及的今天,儿童在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同时,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还能获得大量的知识经验。在这种背景下,给学生大脑以足够的、合理的、丰富的,能激起他们兴趣的刺激,完全有可能把他们的创造性发挥到最大限度。对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潜力,教师应充分估计并积极采取引导措施。但由于学生个人文化程度和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学生个人的力量往往难以解决复杂的问题。当今时代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是集体探究。科学探究工作的开展,通常是组建课题小组,按照一定的方案,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序地探究并最终达到探究目的。学生进行探究也是如此。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成了探究性教

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彼此之间可以充分交流、切磋,将自己的信息资源与同伴共享,最大程度地占有资料,相互启发,相互争论,从而取得“突破性”的成果――探索出未知的知识。 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操作要求及程序 1.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体验到成功感,共享团队学习资源。我们引导和协助学生组建较为完整的原则性分组策略:优势互补,即同一小组成员之间有时在学科上能够互相取长补短;性别搭配;学困生分散;身高视力因素等。我们尽可能使每个小组的平均学习能力趋于平衡,使组间竞争态势呈良性发展。优生在团体中置于导学的位置,学困生置于优生、中等生、教师三者的协助中。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勇于赶超的学习热情,在使小组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趋于和谐的同时,更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找到成功的快乐,进而树立自信不断求进。小组成员以四人较为合适,分为:首席发言人、二、三、四号好发言人。 2.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如何指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则是我们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因此,我们在问题提出之后,总要留有一定的时间供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自主学习的行列之中。课前,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阅读教科书,到学校图书馆查找各种资料,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倡导实施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呢? 一、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合理的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4—6人为宜。如果是4人一小组,应该有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教师应把学生的个别差异看成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实施动态分组教学。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的活力,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的凝聚力。 二、明确小组成员责任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要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的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

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最终找到规律、获取方法。组长又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在4人以小组内,设一名小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一名操作员。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判,检查本组同学对所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记录员主要记录整理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发言,要求组织能力强,下笔快的同学担任;汇报员主要负责汇报小组中的讨论结果,要求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担任;操作员主要负责小组中的操作工作,要求心灵手巧的同学担任。组内分工落实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三、做好各个小组的培训工作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培训学生的合作能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学会中心发言,能把自己的探索、发现,清楚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二是学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三是学会质疑、反驳,能听出与别人的相同点、不同点,能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方法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方法 一、概念的界定 小组合作探究是指学生在小组里从事学习活动,通过合作与交流自主建构知识,并获得社交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探究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涵盖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将全部学生按一定的方法分成若干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结果整合、克服依赖心理、乐于合作、互相帮助,养成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觉性,培养合作的意识和态度,通过师生和生生的对话与交流,形成人际沟通的初步能力。乐于与同伴交流和分享自己获得的信息、创意和探究取得的成果,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特征: 1、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小组合作学习扩大了学生之间的交流,突破了单纯的师生交流,使学生有较多的参与机会,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的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 小组合作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学习条件,为学困生创造发问的机会,在优生帮助下达到求知的目的,优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是自己学到的知识条理化,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中等生如鱼得水,在他人启发下,跳一跳摘到了“桃子”,

从而达到一种“人人求进步,人人求发展、人人求成功”的境界。

3、突出了学生学习的活动性。 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试验、思考、交流等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活动的观点不仅指向掌握知识,而且指向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向儿童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1、精心组建互动小组。 教师应多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搭配小组人员,实现组内成员优势互补,互相促进。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应给以学生自己组合小组的权利,以利于让学生保持新鲜感,提高他们互动的兴趣,此外,组内成员要分工明确,每个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任务,每个小组都要确定讨论过程中的协调员、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人等。经过一段时间后,组内成员角色要互换,要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角度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教师要对各学习互动小组实行动态管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现象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和重新调配小组成员。 2、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要灵活。 学习完一个单元后,可以让小组成员根据本单元内容自编、自演短剧,或编简短的对话,让学生自己分配角色进行表演。教师还可以把小组交流的内容作为预习的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和词汇句式知识,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有效的信息深加工,然后再进行组内交流、讨论。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小组互动时就可以避

以学习者为中心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以学习者为中心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初探“以学习者为中心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教师:小风筝 【摘要】“课堂”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课堂改革是关键的环节。从根本上说,课堂改革的动因,是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改革。得找到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式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关键词:教学模式; 小组工作; 自主合作; 以学定教 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显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尤为重要。“万方一法”的形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及教育教学发展的需求,新形式要求我们得“以学定教”,所以我们要落实新一轮的课堂改革。笔者认为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得从教学模式改革、小组合作; 重视学情“以学定教”三个方面着手思考。 一、教学模式的改革 课堂模式的改革大潮冲刷着每一个老师的心堤,在杜郎口的三三六教学模式、导学案等学校教法的影响下、在各种课堂模式的呈现中,有多少老师在生吞活剥的所谓学习借鉴中迷失了自己;还有多少老师思想僵化拒绝改革,在陈旧的“满堂灌”中不能自拔,将生动活泼、个性有别学习者“统一”于掌中。

教学有模式,但不可模式化,即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有模而无定模,无模之模乃为至模。教学模式理应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而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内涵、新的精神。基于此点,我们勐板完小学校也不例外,在探究课堂改革的道路上我们已经启程了。各位同仁也深知此程任重道远,都全面投入自主探究阶段。 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体系和学习方法中的一很重要的方法。新一轮课堂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地方,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小组合作学习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点在于小组合作是否有效,也只有有效的小组合作,才能使课堂达到高效。 我们勐板完小已经启动了以“小组工作”为研究课题的尝试教学了。各位新、老教师积极参与、探索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工作”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一年多来,教师借助学生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实施积极参与的合作策略,充分体现新课改“自主、合作、参与”的核心理念。对于“小组工作”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我们总结如下: 1、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我们认为,科学地构建教学组数和组内人数是重要环节。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我们认为:首先必须注意一个教学班内的组数。组数决定了教学中合作小组之间的竞争性,也决定了教师对教学的可控程度。实践中我们认为5—7个合作小组较为适宜。其次必须注意每个小组人数,每组4—6人较有操作的灵活性。实际算来24—30个学生的教学班较好组织小组工作,但是现实中我们勐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香乐二中梁英 一、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巧的培养 1、培养学生学会倾听 小组合作学习时 ,学生最大的问题是不愿倾听 ,不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所以教师要在合作学习时逐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听别人发言的要点 ,学会收集信息;思考别人的意见 ,进行评价 ,进而充实、完善自己的意见。 2、鼓励学生敢于发言 ,敢于争论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把自已探索、发现的过程和结论用语言表达出来 ,进行组内交流 ,对不同意见进行争辩 ,从而发现不同的思路。对不同的学生 ,应鼓励他们在不同层次上发表意见 ,教师应给予肯定和表扬 ,使不同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 ,都有有获得成功的愉悦。同时小组“代言人”不能固定 ,要轮流 ,使每个学生都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合作学习 ,心中都充满自信。 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设计 合作学习旨在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它强调学生的全面参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将一些问题设计成研究课题,让学生通过合作来解决。例如,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节我设计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 1、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的建立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是小组间水平相近,组内成员各有差异。组与组之间大体上要平衡才有竞争的基础,不同特点的学生相搭配,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小组规模一般以6 人为宜,每组设组长一名。 2、确定合作学习的目标 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先要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学生对二氧化碳并不陌生,知道它能灭火,能制汽水,还知道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也知道用石灰水检验CO2,但它为什么会有这些用途,是什么性质决定的,是学生们不知道的,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学习,所以这节课重点不在知识的本身,而是形成结论的过程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习的氧气的性质,小结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的色、味、态,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与其他物质反应的性质。然后展示一瓶已收集满的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对他的某些性质进行猜想并进行实验探究。将目标分为A目标、B目标、C目标。A目标要求每个人都要达到,B目标中等生达到,C目标优等生达到即可。

小学英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课题名称:小学英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研究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把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作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的“小组合作学习”,它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学习者在小组学习的环境里学会与他人互相交流合作,例如彼此尊重、理解和宽容、表达、倾听和说服他人等等,从根本上能改善课堂的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合作学习比竞争学习和个体学习能产生更大的成功、更积极的关系和更好的心理调节。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二、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自90年代初期起,开始探讨合作学习。当前我国中小学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目前已经有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如何更好地发挥英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合作学习的途径,帮助学习者在互动和交流中获取信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是值得我们英语教师思考的问题。 我们提出“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与研究”,旨在以课堂教学为突破

口,来加强实验研究,该课题的研究特色是为所有学生,特别是为潜能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相互发展,开拓思路,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识,注重人际关系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该课题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尊重意识、学习意识、表现意识、贡献意识等。凸显了每个学生的地位,增强他们对小组成员的责任感,提高了学生主体参与的效率,真正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目的。 我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符合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这个模式中,学生要超前学习,要课堂中展示,而这些任务要完成的好就得靠小组合作。 三、课题界定 朱智贤在《心理学大辞典》中指出:“合作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由两个以上的个体共同完成某一行为,是个体间协调作用的最高水平的行为”。方晓义和周宗奎等人认为“合作是为了共同的利益和别人结合在一起,以共同达到目标的行为或态度、情感。”还有的国外研究者认为:“合作是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或获得共同的奖赏而共同工作,以最小的付出来获得最大限度的共同利益。”综上所述,我们得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这些小组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自主的、探究的、互助性的,来实现合作小组内每个成员都得到共同发展目标的学习。明确的学习目标、个人责任和组内合作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效果的关键。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对策研究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19-12-09T10:03:02.21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2期作者:马海亮[导读]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当前较为常见的一种教学策略,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沟通,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探索能力,实现全方面发展。本文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入手,深入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明确其应用策略与内容,以提升教学质量。 马海亮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伊什库力乡拜什力克小学新疆喀什 844000 【摘要】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当前较为常见的一种教学策略,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沟通,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探索能力,实现全方面发展。本文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入手,深入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明确其应用策略与内容,以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11-001-01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要求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创新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从整体上进行优化,为学生构建有趣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为基础,引导学生相互合作,从根本上提升其学习效率。 一、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合理的分组教学 受小学生自身的年龄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基础,结合其实际特点分析,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保证小组内学生可以相互进行配合与交流,实现共同进步。例如,某教师所在班级共有42名学生,教师以7名学生为一组,共分为6组,每一个小组中,保证有1-2名学生数学成绩优秀,2-3名学生成绩中等,2-3名学生成绩较差,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通过成绩优秀的学生带动成绩较差的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相互进行交流沟通,实现共同进步。与此同时,该教师还在每一个小组中设立一名小组长,保证小组长乐于助人,可以帮助其他小组成员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实现共同进步,充分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凝聚力,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1]。 二、明确学生学习水平选择最佳的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内容较为简单,但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内容都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基础,选择最佳的教学内容,提前做好教学课件,以保证教学内容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相适应,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例如,某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前做好充足的课件准备,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如在进行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中,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理的内容分析,以生活为基础,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正方形与长方形,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关联,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习效率。该教师以小组為单位,要求每一个小组在5分钟之内说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与正方型,并对说的最多的小组进行奖励,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交流,提升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扩展自身的想象思维,降低学习难度,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创新发展,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创新教学理念,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满足新课改要求[2]。 三、正确把握教学时机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 实际上,现阶段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自制力不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可以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索,养成良好的自主意识与习惯,提升探索分析能力,培养综合型人才。受数学科目自身性质影响,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例如,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组成的小组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只发挥引导作用,协助学生进行学习,不会对学生进行过多干预,以提升教学质量[3]。如只有小组在探讨过程中进入思维“死循环”时,才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并扩展学生的思路,帮助其走出思维困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此同时,还应鼓励学生提出自身的疑问,提高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实践探索,通过解决问题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全方面发展[4]。 四、积极进行教学评价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进行合理的评价教学有助于学生激发出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实现高效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灵活利用教学评价手段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鼓励,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完善自身的学习体系,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例如,某教师主要以鼓励评价为基础,引导小组成员学会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并学习其他成员自身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做出肯定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探索知识内容,从整体上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灵活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与现有的教学相融合,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优质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高效进行学习[5]。 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新课改教学理念背景下,创新教学模式与理念成为教师的主要任务,以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实现创新发展。小组合作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灵活应用该方式有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探索能力,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腊梅.小组合作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践运用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2):174. [2]张变玲.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3):166. [3]隋洪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30):70-71. [4]徐辉.小学数学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福建质量管理,2016(04):262. [5]覃翠福.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J].小学教学参考,2013(35):68-69.

小组合作学习开题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课题提出的背景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否概括与吸收他人的意见等。因此,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可见,合作学习已成为《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要求。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课堂教学缺乏活力。表现在学生思维不活,语言不活,缺乏独特的想象力,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的学围绕教师的教转,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学生听得多,独立思考、自我表现机会少,兴趣低。(2)仍有教师"牵"着学生走的迹象。学生学得被动,缺乏主动参与意识,缺乏自主、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教多少,学多少,不教不学;多考多学,少考少学,不考不学。(3)目前各学校都普遍存在着重解题技巧、书面测验,轻口头表达、实践活动;重教学结论与学生的学会,轻学习过程与学生的会学;重个体学习与竞争,轻小组合作与竞争;课堂的讨论学习,往往流于形式。这与课程改革目标以及面对未来知识经济的发展,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等要求相去甚远。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建立,解决目前课堂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2、学生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培养。3、合作学习的科学指导和有效规程。4、小组合作的资源共享与能力提高。5、解决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问题。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目前,合作学习的实践已遍及世界各国。从发展阶段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初级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一些合作学习策略初步形成,如"小组--游戏-竞赛法"等都是这个时期提出的; 二是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合作学习的理论日臻成熟,影响逐渐扩大,形成为一种十分有前途的教学流派,提出了"小组成绩分工"、"小组辅助个人"、"小组调查法"……合作策略; 三是与其他相关理论的融合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合作学习继续向成熟发展,与其他相关的教学理论之间出现了融合的趋势,"合作掌握学习"与"合作学习与直接教学一体化"的出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同时,合作学习的观念已开始渗透到学校的各个层面,不局限在课内。我国的合作学习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以合作学习为研究对象的省级课题就有多项,公开发表的实验报告和学术论文就逾百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合作学习的实验已逐步深入人心,并成为当代教学观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们相信,合作学习的未来前景十分广阔。他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将成为教学系统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2、本课题与上述成果联系是它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本课题将借鉴、参考上述有关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同时对于这些成果的钻研深度将影响本研究的深度。 与其区别之一,本课题是在各学科范围内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进行验证性研究,丰富深化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区别之二,本课题着重于实践操作的研究,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