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学部和生命科学部

医学科学部和生命科学部
医学科学部和生命科学部

H.医学科学部

H01 呼吸系统

H0101 肺及气道结构、功能及发育异常

H0102 呼吸系统遗传性疾病

H0103 呼吸调控异常

H0104 呼吸系统炎症与感染

H0105 呼吸系统免疫性疾病及变应性肺疾病

H0106 气道重塑与气道疾病

H0107 支气管哮喘

H010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H0109 肺循环及肺血管疾病

H0110 间质性肺疾病

H0111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H0112 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

H0113 睡眠呼吸障碍

H0114 纵隔与胸膜疾病

H0115 胸廓/膈肌结构、功能及发育异常

H0116 肺移植和肺保护

H0117 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新技术

H0118 呼吸系统疾病其他科学问题

H02 循环系统

H0201 心脏结构与功能异常

H0202 循环系统遗传性疾病

H0203 心肌细胞/血管细胞损伤、修复、重构和再生

H0204 心脏发育异常与先天性心脏病

H0205 心电活动异常与心律失常

H0206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H0207 肺源性心脏病

H0208 心肌炎和心肌病

H0209 感染性心内膜炎

H0210 心脏瓣膜疾病

H0211 心包疾病

H0212 心力衰竭

H0213 心脏/血管移植和辅助循环

H0214 血压调节异常与高血压病

H0215 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硬化

H0216 主动脉疾病

H0217 周围血管疾病

H0218 淋巴管与淋巴循环疾病

H0219 微循环与休克

H0220 血管发生异常及血管结构与功能异常

H0221 循环系统免疫相关疾病

H0222 循环系统疾病诊疗新技术

H0223 循环系统疾病其他科学问题

H03 消化系统

H0301 消化系统发育异常

H0302 消化系统遗传性疾病

H0303 消化道结构与功能异常

H0304 肝胆胰结构与功能异常

H0305 腹壁/腹膜结构及功能异常

H0306 消化道内环境紊乱、黏膜屏障障碍及相关疾病

H0307 消化道动力异常及功能性胃肠病

H0308 消化系统内分泌及神经体液调节异常

H0309 胃酸分泌异常及酸相关性疾病

H0310 胃肠道免疫相关疾病

H0311 消化系统血管及循环障碍性疾病

H0312 胃肠道及腹腔感染性疾病

H0313 肝胆胰免疫及相关疾病

H0314 肝脏代谢障碍及相关疾病

H0315 药物、毒物及酒精性消化系统疾病

H0316 炎性及感染性肝病

H0317 肝纤维化、肝硬化与门脉高压症

H0318 肝再生、肝保护、肝衰竭、人工肝

H0319 胆石成因、胆石症及胆道系统炎症

H0320 胰腺外分泌功能异常与胰腺炎

H0321 消化系统器官移植

H0322 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新技术

H0323 消化系统疾病其他科学问题

H04 生殖系统/围生医学/新生儿

H0401 女性生殖系统结构、功能与发育异常

H0402 女性生殖系统损伤与修复

H0403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与感染

H0404 女性生殖内分泌异常及相关疾病

H0405 女性生殖系统遗传性疾病

H0406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症

H0407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

H0408 女性性功能障碍

H0409 乳腺结构、功能及发育异常

H0410 男性生殖系统结构、功能与发育异常

H0411 男性生殖系统损伤与修复

H0412 男性生殖系统炎症与感染

H0413 男性生殖内分泌异常及相关疾病

H0414 男性生殖系统遗传性疾病

H0415 男性性功能障碍

H0416 卵子发生与受精异常

H0417 胚胎着床及早期胚胎发育异常

H0418 胎盘结构与功能异常

H0419 胎儿发育与产前诊断

H0420 妊娠及妊娠相关性疾病

H0421 分娩与产褥

H0422 新生儿相关疾病

H0423 避孕、节育与妊娠终止

H0424 精子发生异常与男性不育

H0425 女性不孕不育与辅助生殖

H0426 生殖医学工程

H0427 生殖免疫相关疾病

H0428 生殖系统移植

H0429 生殖系统/围生医学/新生儿疾病相关诊疗新技术

H0430 生殖系统/围生医学/新生儿疾病其他科学问题H05 泌尿系统

H0501 泌尿系统结构、功能与发育异常

H0502 泌尿系统遗传性疾病

H0503 泌尿系统损伤与修复

H0504 泌尿系统感染

H0505 泌尿系统免疫相关疾病

H0506 泌尿系统结石

H0507 肾脏物质转运异常

H0508 肾脏内分泌功能异常

H0509 原发性肾脏疾病

H0510 继发性肾脏疾病

H0511 肾衰竭

H0512 肾移植

H0513 前列腺疾病

H0514 膀胱疾病

H0515 尿动力学

H0516 血液净化和替代治疗

H0517 泌尿系统疾病诊疗新技术

H0518 泌尿系统疾病其他科学问题

H06 运动系统

H0601 运动系统结构、功能和发育异常

H0602 运动系统遗传性疾病

H0603 运动系统免疫相关疾病

H0604 骨、关节、软组织医用材料

H0605 骨、关节、软组织损伤与修复

H0606 骨、关节、软组织移植与重建

H0607 骨、关节、软组织感染

H0608 骨、关节、软组织疲劳与恢复

H0609 骨、关节、软组织退行性病变

H0610 骨、关节、软组织运动损伤

H0611 运动系统畸形与矫正

H0612 运动系统疾病诊疗新技术

H0613 运动系统疾病其他科学问题

H07 内分泌系统/代谢和营养支持

H0701 松果体/下丘脑/垂体发育及结构异常

H0702 甲状腺/甲状旁腺发育及结构异常

H0703 肾上腺发育及结构异常

H0704 胰岛发育、胰岛细胞分化再生及功能调控异常与胰岛移植H0705 内分泌系统炎症与感染

H0706 内分泌系统遗传性疾病

H0707 内分泌系统免疫相关疾病

H0708 松果体/下丘脑/垂体疾病及功能异常

H0709 甲状腺/甲状旁腺疾病及功能异常

H0710 肾上腺疾病及功能异常

H0711 糖尿病发生的遗传和环境因素

H0712 血糖调控异常与胰岛素抵抗

H0713 糖尿病

H0714 其他组织的内分泌功能异常

H0715 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移植

H0716 能量代谢调节异常及肥胖

H0717 代谢综合征

H0718 糖代谢异常

H0719 脂代谢异常

H0720 脂肪细胞分化及功能异常

H0721 氨基酸代谢异常

H0722 核酸代谢异常

H0723 水、电解质代谢障碍及酸碱平衡异常

H0724 微量元素、维生素代谢异常

H0725 钙磷代谢异常

H0726 骨转换、骨代谢异常和骨质疏松

H0727 营养不良与营养支持

H0728 遗传性代谢缺陷

H0729 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异常与营养支持领域相关新技术H0730 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异常与营养支持其他科学问题H08 血液系统

H0801 造血、造血调控与造血微环境异常

H0802 造血相关器官(肝脏/脾脏/胸腺)结构及功能异常

H0803 红细胞异常及相关疾病

H0804 白细胞异常及相关疾病

H0805 血小板异常及相关疾病

H0806 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骨髓衰竭

H080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H0808 骨髓增殖性疾病

H0809 血液系统免疫相关疾病

H0810 血液系统感染性疾病

H0811 出血、凝血与血栓

H0812 白血病

H0813 造血干细胞移植

H0814 血型与输血

H0815 遗传性血液病

H0816 血液系统疾病诊疗新技术

H0817 血液系统疾病其他科学问题

H09 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

H0901 意识障碍

H0902 认知功能障碍

H0903 躯体感觉、疼痛与镇痛

H0904 运动调节与运动障碍

H0905 神经发育、遗传、代谢相关疾病

H0906 脑血管结构、功能异常及相关疾病

H0907 神经免疫调节异常及神经免疫相关疾病

H0908 神经系统屏障和脑脊液异常及相关疾病

H0909 神经系统炎症及感染性疾病

H0910 脑、脊髓、周围神经损伤及修复

H0911 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肌肉、自主神经疾病

H0912 神经变性、再生及相关疾病

H0913 神经电活动异常与发作性疾病

H0914 脑功能保护、治疗与康复

H0915 节律调控与节律紊乱

H0916 睡眠与睡眠障碍

H0917 器质性精神疾病

H0918 物质依赖和其他成瘾性障碍

H0919 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障碍

H0920 神经症和应激相关障碍

H0921 心境障碍、心理生理障碍和心身疾病

H0922 人格障碍、冲动控制障碍和性心理异常

H0923 儿童和青少年精神障碍

H0924 其他精神障碍与精神卫生问题

H0925 精神疾病的心理测量和评估

H0926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H0927 危机干预

H0928 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诊疗新技术

H0929 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其他科学问题

H10 医学免疫学

H1001 免疫器官/组织/细胞的发育分化异常

H1002 免疫应答异常

H1003 免疫反应相关因子与疾病

H1004 免疫识别/免疫耐受/免疫调节异常

H1005 炎症、感染与免疫

H1006 器官移植与移植免疫

H1007 超敏反应性疾病

H1008 自身免疫性疾病

H1009 继发及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

H1010 固有免疫异常

H1011 神经内分泌免疫异常

H1012 黏膜免疫疾病

H1013 疾病的系统免疫学

H1014 疫苗和佐剂研究/接种/免疫防治

H1015 免疫相关疾病诊疗新技术

H1016 免疫相关疾病其他科学问题

H11 皮肤及其附属器

H1101 皮肤形态、结构和功能异常

H1102 皮肤遗传及相关疾病

H1103 皮肤免疫性疾病

H1104 皮肤感染

H1105 非感染性皮肤病

H1106 皮肤附属器及相关疾病

H1107 皮肤及其附属器疾病诊疗新技术

H1108 皮肤及其附属器疾病其他科学问题

H12 眼科学

H1201 角膜及眼表疾病

H1202 晶状体与白内障

H1203 巩膜、葡萄膜、眼免疫

H1204 青光眼、视神经及视路相关疾病

H1205 视网膜、脉络膜及玻璃体相关疾病

H1206 视觉、视光学与近视、弱视及眼肌疾病

H1207 全身疾病眼部表现、眼眶疾病

H1208 眼遗传性疾病

H1209 眼组织移植

H1210 眼科疾病诊疗新技术

H1211 眼科疾病其他科学问题

H13 耳鼻咽喉头颈科学

H1301 嗅觉、鼻及前颅底疾病

H1302 咽喉及颈部疾病

H1303 耳及侧颅底疾病

H1304 听觉异常与平衡障碍

H1305 耳鼻咽喉遗传与发育相关疾病

H1306 耳鼻咽喉疾病诊疗新技术

H1307 耳鼻咽喉疾病其他科学问题

H14 口腔颅颌面科学

H1401 口腔颅颌面组织生长发育及牙再生

H1402 颅颌面部骨、软骨组织的研究

H1403 口腔颌面部遗传性疾病和发育畸形及软组织缺损修复H1404 牙体牙髓及根尖周组织疾病

H1405 牙周及口腔黏膜疾病

H1406 唾液、涎腺疾病、口腔颌面脉管神经及颌骨良性疾病H1407 味觉、口颌面疼痛、咬合及颞下颌关节疾病

H1408 牙缺损、缺失及牙颌畸形的修复与矫治

H1409 口腔颌面组织生物力学和生物材料

H1410 口腔颌面疾病诊疗新技术

H1411 口腔颌面疾病其他科学问题

H15 急重症医学/创伤/烧伤/整形

H1501 心肺复苏

H1502 多脏器衰竭

H1503 中毒

H1504 创伤

H1505 烧伤

H1506 冻伤

H1507 创面愈合与瘢痕

H1508 体表组织器官畸形、损伤与修复、再生

H1509 体表组织器官移植与再造

H1510 颅颌面畸形与矫正

H1511 急重症医学/创伤/烧伤/整形其他科学问题H16 肿瘤学

H1601 肿瘤病因

H1602 肿瘤发生

H1603 肿瘤遗传与表观遗传

H1604 肿瘤免疫

H1605 肿瘤预防

H1606 肿瘤复发与转移

H1607 肿瘤干细胞

H1608 肿瘤诊断

H1609 肿瘤化学药物治疗

H1610 肿瘤物理治疗

H1611 肿瘤生物治疗

H1612 肿瘤综合治疗

H1613 肿瘤康复(包括社会心理康复)

H1614 肿瘤研究体系新技术

H1615 呼吸系统肿瘤

H1616 血液淋巴肿瘤(白血病除外)

H1617 消化系统肿瘤

H1618 神经系统肿瘤(含特殊感受器肿瘤)

H1619 泌尿系统肿瘤

H1620 男性生殖系统肿瘤

H1621 女性生殖系统肿瘤

H1622 乳腺肿瘤

H1623 内分泌系统肿瘤

H1624 骨与软组织肿瘤

H1625 头颈部及颌面肿瘤

H1626 皮肤、体表及其他部位肿瘤

H17 康复医学

H1701 康复医学

H18 影像医学与生物医学工程

H1801 磁共振结构成像与疾病诊断

H1802 fMRI与脑、脊髓功能异常检测

H1803 磁共振成像技术与造影剂

H1804 X射线与CT、电子与离子束、放射诊断与质量控制

H1805 医学超声与声学造影剂

H1806 核医学

H1807 医学光子学、光谱与光学成像

H1808 分子影像与分子探针

H1809 医学图像数据处理与分析

H1810 脑电图、脑磁图与脑机交互

H1811 人体医学信号检测、识别、处理与分析

H1812 生物医学传感

H1813 生物医学系统建模及仿真

H1814 医学信息系统与远程医疗

H1815 治疗计划、导航与机器人辅助

H1816 介入医学与工程

H1817 康复工程与智能控制

H1818 药物、基因载体系统

H1819 纳米医学

H1820 医用生物材料与植入科学

H1821 细胞移植、组织再生与生物反应器

H1822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

H1823 人工器官与特殊感受器仿生医学

H1824 电磁与物理治疗

H1825 用于检测、分析、成像及治疗的医学器件和仪器

H1826 影像医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其他科学问题

H19 医学病原微生物与感染

H1901 病原细菌、细菌感染与宿主免疫

H1902 病原放线菌、放线菌感染与宿主免疫

H1903 病原真菌、真菌感染与宿主免疫

H1904 病毒、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

H1905 其他病原微生物及感染与宿主免疫

H1906 寄生虫、寄生虫感染与宿主免疫

H1907 传染病媒介生物

H1908 病原微生物变异与耐药

H1909 医院获得性感染

H1910 性传播疾病

H1911 病原微生物与感染研究与诊疗新技术

H1912 病原微生物与感染其他科学问题

H20 检验医学

H2001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H2002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H2003 临床细胞学和血液学检验

H2004 临床免疫学检验

H2005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

H2006 临床检验新技术

H2007 检验医学其他科学问题

H21 特种医学

H2101 特种医学(航空、航天、航海、潜水、高原、极地等极端环境) H22 放射医学

H2201 放射医学

H23 法医学

H2301 法医毒理、病理及毒物分析

H2302 法医物证学、法医人类学

H2303 法医精神病学及法医临床学

H2304 法医学其他科学问题

H24 地方病学/职业病学

H2401 地方病学

H2402 职业病学

H25 老年医学

H2501 老年医学

H26 预防医学

H2601 环境卫生

H2602 职业卫生

H2603 人类营养

H2604 食品卫生

H2605 妇幼保健

H2606 儿童少年卫生

H2607 卫生毒理

H2608 卫生分析化学

H2609 传染病流行病学

H2610 非传染病流行病学

H2611 流行病学方法与卫生统计

H2612 预防医学其他科学问题

H27 中医学

H2701 脏腑气血津液体质

H2702 病因病机

H2703 证候基础

H2704 治则与治法

H2705 中医方剂

H2706 中医诊断

H2707 经络与腧穴

H2708 中医内科

H2709 中医外科

H2710 中医骨伤科

H2711 中医妇科

H2712 中医儿科

H2713 中医眼科

H2714 中医耳鼻喉科

H2715 中医口腔科

H2716 中医老年病

H2717 中医养生与康复

H2718 中医针灸

H2719 按摩推拿

H2720 民族医学

H2721 中医学其他科学问题

H28 中药学

H2801 中药资源

H2802 中药鉴定

H2803 中药药效物质

H2804 中药质量评价

H2805 中药炮制

H2806 中药制剂

H2807 中药药性理论

H2808 中药神经精神药理

H2809 中药心脑血管药理

H2810 中药抗肿瘤药理

H2811 中药内分泌及代谢药理

H2812 中药抗炎与免疫药理

H2813 中药抗病毒与感染药理

H2814 中药消化与呼吸药理

H2815 中药泌尿与生殖药理

H2816 中药药代动力学

H2817 中药毒理

H2818 民族药学

H2819 中药学其他科学问题

H29 中西医结合

H2901 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

H2902 中西医结合临床基础

H2903 中医药学研究新技术和新方法H30 药物学

H3001 合成药物化学

H3002 天然药物化学

H3003 微生物药物

H3004 生物技术药物

H3005 海洋药物

H3006 特种药物

H3007 药物设计与药物信息

H3008 药剂学

H3009 药物材料

H3010 药物分析

H3011 药物资源

H3012 药物学其他科学问题

H31 药理学

H3101 神经精神药物药理

H3102 心脑血管药物药理

H3103 老年病药物药理

H3104 抗炎与免疫药物药理

H3105 抗肿瘤药物药理

H3106 抗感染药物药理

H3107 代谢性疾病药物药理

H3108 消化与呼吸系统药物药理

H3109 血液、泌尿与生殖系统药物药理H3110 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

H3111 临床药理

H3112 药物毒理

H3113 药理学其他科学问题

C.生命科学部C01 微生物学

C0101 微生物资源与分类学

C010101 细菌资源、分类与系统发育

C010102 放线菌资源、分类与系统发育

C010103 真菌资源、分类与系统发育

C010104 病毒资源与分类

C0102 微生物生理与生物化学

C010201 微生物生理与代谢

C010202 微生物生物化学

C0103 微生物遗传育种学

C010301 微生物功能基因

C010302 微生物遗传育种

C0104 微生物学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C0105 环境微生物学

C010501 陆生环境微生物学

C010502 水生环境微生物学

C010503 其他环境微生物学

C0106 病原细菌与放线菌生物学

C010601 植物病原细菌与放线菌生物学C010602 动物病原细菌与放线菌生物学C010603 人类病原细菌与放线菌生物学C0107 病原真菌学

C010701 植物病原真菌学

C010702 动物病原真菌学

C010703 人类病原真菌学

C0108 病毒学

C010801 植物病毒学

C010802 动物病毒学

C010803 人类病毒学

C010804 噬菌体

C0109 支原体、立克次体与衣原体

C010901 支原体

C010902 立克次体、衣原体等

C02 植物学

C0201 植物结构学

C020101 植物形态结构与功能

C020102 植物形态与发生

C0202 植物分类学

C020201 种子植物分类

C020202 孢子植物分类

C020203 植物地理学

C0203 植物进化生物学

C020301 植物系统发育

C020302 古植物学与孢粉学

C020303 植物进化与发育

C0204 植物生理与生化

C020401 光合作用

C020402 生物固氮

C020403 呼吸作用

C020404 矿质元素与代谢

C020405 有机物质合成与运输

C020406 水分生理

C020407 抗性生理

C020408 植物激素与生长发育

C020409 植物次生代谢与调控

C020410 种子生理

C0205 植物生殖生物学

C020501 植物配子体发生与受精

C020502 植物胚胎发生

C0206 植物资源学

C020601 植物资源评价

C020602 植物引种驯化

C020603 植物种质

C020604 植物化学

C020605 水生植物与资源

C0207 植物学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C03 生态学

C0301 分子与进化生态学

C030101 分子生态学

C030102 进化生态学

C0302 行为生态学

C030201 昆虫行为生态学

C030202 其他动物行为生态学

C0303 生理生态学

C030301 植物生理生态学

C030302 动物生理生态学

C0304 种群生态学

C030401 植物种群生态学

C030402 昆虫种群生态学

C030403 其他动物种群生态学

C0305 群落生态学

C030501 群落结构与动态

C030502 物种间相互作用

C0306 生态系统生态学

C030601 农田生态学

C030602 森林生态学

C030603 草地与荒漠生态

C030604 水域生态学

C0307 景观与区域生态学

C030701 景观生态学

C030702 区域生态学

C0308 全球变化生态学

C030801 陆地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

C030802 海洋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

C0309 微生物生态学

C0310 污染生态学

C031001 污染生态学

C031002 毒理生态学

C0311 土壤生态学

C031101 土壤生态系统水分、养分循环

C031102 土壤生物与土壤生态系统

C0312 保护生物学与恢复生态学

C031201 生物多样性

C031202 保护生物学

C031203 受损生态系统恢复

C0313 生态安全评价

C031301 转基因生物的生态安全性评价

C031302 外来物种的入侵与生态安全性评价

C031303 生态工程评价

C04 动物学

C0401 动物形态学及胚胎学

C0402 动物系统及分类学

C040201 动物分类学

C040202 动物系统学

C040203 动物地理学

C040204 动物进化

C0403 动物生理及行为学

C040301 动物生理生化

C040302 动物行为学

C0404 动物资源与保护

C0405 昆虫学

C040501 昆虫系统及分类学

C040502 昆虫形态学

C040503 昆虫行为学

C040504 昆虫生理生化

C040505 昆虫毒理学

C040506 昆虫资源与保护

C0406 实验动物学

C040601 实验动物

C040602 模式动物

C05 生物物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C0501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

C050101 生物大分子结构计算与理论预测C050102 生物大分子空间结构测定

C050103 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

C0502 生物化学

C050201 蛋白质与多肽生物化学

C050202 核酸生物化学

大道之理与生命科学报告会

大道之理与生命科学报告会 -生命科学家尊师先生在北京科学会堂的演讲内容(1990.11.1-11.3) 由我国第一家综合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国际生命科学院,和我国第一所专门培养高层次生命科学研究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重庆国际生命科技大学联合组办的生命科学学术报告会现在开始。 这次学术报告会受到了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以及学术界、科技界、医疗界、党政军界、司法界、新闻界、气功界及其他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 参加这次报告会的有: 中央党校副校长刑贲思、人事部副部长程连昌、黑龙江省常务副省长陈云林、山西省副省长乌杰、中宣部秘书长沈一之、中办老干部局局长赵玉、原北京军区副政委傅崇碧、海军原副司令员杨国宇、原空军副司令员曹礼怀、原兰州军区政委谭友林、原总政副主任军科院第一副政委梁必业、军科院副院长宋文中、中顾委委员原乌鲁木齐军区司令员肖全夫、中顾委委员原炮兵政委吴信全、原高教部副部长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中方主席高沂、公安部原部长赵仓壁、原邮电部部长钟夫翔、中顾委委员原中纪委书记韩天石、中顾委委员原中纪委书记强晓初、中顾委委员原中组部副部长曾志、中顾委委员张闻天同志夫人刘英、中顾委委员原广西省委书记乔晓光、全国政协常委原甘肃省委书记杨植霖、原总参政治部主任冯征、中干办常务理事王稼祥同志夫人朱仲丽、原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干协常务理事会办公室主任金紫光、《当代》杂志副主编何启治、原警官大学副校长常真、卫生部部长陈敏章派夫人前来参加报告会。 此外,中央委员人民日报社长高狄同志委托夫人代表、中顾委委员原中组部部长陈野苹同志、中顾委委员原中办主任冯文斌同志、中顾委委员原军科院副院长刘震同志、中顾委委员原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同志、新闻出版署署长宋木文同志等都委托秘书到会。 学术界、科技界、医疗卫生界有:中国科协副主席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张伟、现任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凤山、清华大学生物学家生物系主任赵东明教授、清华大学化学系赵玉芬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符荣、北京大学气功理事会主席哲学系教授于民、北大气功理事会主席哲学系副教授冯国瑞、北大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志伟、北大经济学院赵靖教授、商德文副教授、美籍华人纽约中华气功医疗康复中心主任施祖先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蔡诗东、徐集仁、徐力文、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陈章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于根远研究员、国家语言文字管理司司长王博熙副教授、《中国戏剧》杂志主编全国剧协党组书记霍大寿教授、延边大学《汉语学习》杂志社主编崔奉春教授等300多位专家学者。 政法界的有:最高人民法院向华同志、北京市高级法院、中级法院、北京市高级检查院、中级检查院和北京市公安局的一些领导同志。 气功界的有: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黑龙江省气功研究会、海南省气功研究会、天津市职工气功研究会、齐齐哈尔气功研究会。

高中生命科学(生物)实验部分知识点整理

生物实验部分 【实验1.1 细胞的观察和测量】(实验考) 1、显微镜的构造: 【实验2.1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实验考) 实验方法: 1、用刀片在洋葱鳞叶外表皮上划出一个小方块,用镊子撕下该部分表皮,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清水滴里,展平,盖上盖玻片; 2、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细胞核常位于细胞边缘,细胞液呈浅紫色; 3、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30%蔗糖溶液1~2滴,在盖玻片的对侧用吸水纸引流。重复几次,可以看到液泡逐渐变小,紫色加深,细胞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开,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1、材料:新鲜猪肝匀浆、3.5%FeCl3溶液、经高温处理的猪肝匀浆、经高温处理的3.5%FeCl3溶液 2、高温可以使酶失去催化活性;高温不影响无机催化剂活性。 【实验4.3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叶绿体中的各种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所以用无水乙醇可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2、层析液(石油醚∶丙酮∶苯=20∶2∶1)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 3、石英砂使绿叶充分研磨。

4、碳酸钙防止叶绿素被破坏。 5、分次加入无水乙醇,减少无水乙醇挥发充分提取色素。 6、色素条带: 【实验4.4 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温度是最常见的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参考方案一:真空渗水法 材料选择叶龄相当的蚕豆叶片数片。 参考方案二:溶解氧传感器测定法 材料选择:黑藻 (1)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控制条件为2%NaHCO3、25°C水温,变量为20W、40W、60W、100W白炽灯(光照距离相等)。 (2)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控制条件为40W白炽灯、25°C水温,变量为0% NaHCO3、1% NaHCO3、2% NaHCO3、4% NaHCO3。 (3)温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控制条件为40W白炽灯、2% NaHCO3,变量为10°C、15°C、25°C、35°C。 【演示实验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酵母菌为兼气性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分别进行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 2、石蜡油:隔绝氧气。 3、BTB溶液:检验是否有CO2生成。 【实验5.1 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 1、材料:0.65%生理盐水、0.5%HCl溶液、蒸馏水、小纸片 2、切除脑的作用:排除脑对脊髓的影响。 3、右后肢脚趾尖浸入0.5%HCl溶液里,右后肢发生曲腿反射。 4、将沾有0.5%HCl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蛙腹部的皮肤上,发生搔扒反射。 5、环割脚趾皮肤的作用:感受器被破坏,反射弧不完整,不能进行正常的反射活动。 6、破坏脊髓的作用:神经中枢被破坏,反射弧不完整,不能进行正常的反射活动。 7、搔扒反射的中枢及可能的调节机理:搔扒反射中枢位于脊髓,感受器位于腹部皮肤,传入神经将刺激的信息传入脊髓,由脊髓将信息整合后,经传出神经传递到后肢肌肉做出骚扒动作。

生命科学研究进展

生命科学研究进展 尹强 (江西农业大学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45) 现代生物技术已进入商品生产的激烈竞争阶段。据在京举行的关于“分子生物学进展”方面的学术报告会透露,美国科学院的院报中,每月的生物论文10倍于数理化天地论文的发表数量。这个数字显示了在当代人们对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视程度。同样,在商品生产领域也表现出了同样的趋势。如在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的遗传工程方面,美国每年在该领域投入的研究经费高达100多亿美元,有200多家大生物技术公司从事有关方面产品商品开发,已生产出了多种生物制品。在市场上出售的有人生长激素、胰岛素、调节血压的人肾素,还有乙型肝炎疫苗;可使肿瘤枯萎的生物技术药物已进入临床试验。美国利用遗传工程正在研制生物制品的还有多种,如具有抗癌作用的肿瘤坏死素、能溶解血栓的组织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及多种免疫系统调节制剂.科学工作者还正在研制艾滋病疫苗。在现阶段的动物试验中,这种疫苗已使老鼠体内产生了艾滋病抗体,并开始在人体上进行试验。 日本在生物技术方面的研发也不甘落后,该国的科学家把生物技术看成是使日本的技术在2l世纪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跳板。日本引进美国的生物技术,派出大量人员去美国学习,同时鼓励本国的科研。日本已研制出促进红细胞形成的血细胞生成素,可用于治疗肾脏疾病。 西欧各国在生物技术方面起步较慢,但在现代制药工业中生物技术却异军突起。他们在单克隆抗体和特异蛋白分子的生产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一些老企业也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各种高效酶制剂,用于食品加工和废物处理。还有,他们在细胞融合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如番茄马铃薯的育成。在开发这类细胞融合技术产品时,除在产品实践方面有所突破外,还在育种理论上有新发现。如他们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利用细胞融合技术最有前途的是近亲植物细胞融合,它对提高品种质量效果明显。 俄罗斯生物技术研究也日趋活跃,他们在前苏联时期的研究基础上,先将遗传工程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力图培育出“早熟、高产、营养丰富、能在贫瘠土地上生长的农作物。俄罗斯科学家还存分子生物学和医学生物技术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在研究离子载体如何穿过细胞膜方面有突破性进展,了解这一点将使人们揭开细胞维持恒定状态的奥秘。 我国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某些项目上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如存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人工器官,新华医院和上海第一结核病防治院共同研制的聚丙烯中空纤维人工肺已在全国推广应用,仅新华医院一家就用了300多例。过去不用人工肺死亡率达50%,现在应用新的人工肺,深低温手术无一例死亡,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上海胸外医院、新华医院、人体代用材料研究所研制的人造血管、膨体心脏修补片已达到国际20世纪80年代水平。特别应提到的是,我周在转基因抗病虫害作物、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及克隆生物领域取得的成果亦是颇多。我国还参与了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说明我国在该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我们还必须进一步加强该领域的研究工作,以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方面的差距。 1 我国研制成功第二代人造血 查新报告显示,我国第一代人造血在临床应用中,已成功地抢救了400多名伤病员。研究第二代人造血的科研人员,在历时4年的探索中对氟碳人造血的合成、乳化、毒理以及药效等方面做了不少改进,储存期从半年延长到1.5年;它在血管中的半衰期也从原来的10 h延长到19.8h。这将更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人造血是国际生命科学界,特别是医学界关注的热门课题。第二代人造血是我国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的科学工作者研制的。对第

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简介

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简介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成立于2016年5月,由现代医学基础学科、生物技术及部分公共基础学科组成。学院下设8个学系: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生理学系、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药理学系、细胞生物与医学遗传学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病原与免疫学系、公共卫生学系;1个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1个实验研究中心。目前学院教职工90人,其中“双聘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江苏省特聘教授3人、江苏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具有正高职称16人,副高职称24人,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21人。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具有完善的分子细胞生物学、药理学、病理学、毒理学以及“高通量”和“高内涵”筛选等研究技术平台。学校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两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依托学科优势,学院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积极推进科学研究,2016年主持国家级、省级研究课题近三十项,获批江苏省“退行性疾病药靶与药物”高校重点实验室。 学院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项(中西医结合基础),“十三五”省重点学科1门(临床医学),省级精品课程1门(病理学),省重点教材1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主编《病理学》、《医学生物学》等规划、精编教材。 学院人才培养覆盖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各个层次,专业涉及临床医学、生物技术、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药学、药理学等。学院拥有2个博士点和2个硕士点,研究学科分布涉及中药学、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药物设计学、细胞生物学以及药理学等。 学院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强科学研究,提升学院整体竞争

医学科学部和生命科学部

H.医学科学部 H01 呼吸系统 H0101 肺及气道结构、功能及发育异常 H0102 呼吸系统遗传性疾病 H0103 呼吸调控异常 H0104 呼吸系统炎症与感染 H0105 呼吸系统免疫性疾病及变应性肺疾病 H0106 气道重塑与气道疾病 H0107 支气管哮喘 H010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H0109 肺循环及肺血管疾病 H0110 间质性肺疾病 H0111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H0112 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 H0113 睡眠呼吸障碍 H0114 纵隔与胸膜疾病 H0115 胸廓/膈肌结构、功能及发育异常 H0116 肺移植和肺保护 H0117 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新技术 H0118 呼吸系统疾病其他科学问题 H02 循环系统 H0201 心脏结构与功能异常 H0202 循环系统遗传性疾病 H0203 心肌细胞/血管细胞损伤、修复、重构和再生 H0204 心脏发育异常与先天性心脏病 H0205 心电活动异常与心律失常 H0206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H0207 肺源性心脏病 H0208 心肌炎和心肌病

H0209 感染性心内膜炎 H0210 心脏瓣膜疾病 H0211 心包疾病 H0212 心力衰竭 H0213 心脏/血管移植和辅助循环 H0214 血压调节异常与高血压病 H0215 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硬化 H0216 主动脉疾病 H0217 周围血管疾病 H0218 淋巴管与淋巴循环疾病 H0219 微循环与休克 H0220 血管发生异常及血管结构与功能异常 H0221 循环系统免疫相关疾病 H0222 循环系统疾病诊疗新技术 H0223 循环系统疾病其他科学问题 H03 消化系统 H0301 消化系统发育异常 H0302 消化系统遗传性疾病 H0303 消化道结构与功能异常 H0304 肝胆胰结构与功能异常 H0305 腹壁/腹膜结构及功能异常 H0306 消化道内环境紊乱、黏膜屏障障碍及相关疾病 H0307 消化道动力异常及功能性胃肠病 H0308 消化系统内分泌及神经体液调节异常 H0309 胃酸分泌异常及酸相关性疾病 H0310 胃肠道免疫相关疾病 H0311 消化系统血管及循环障碍性疾病 H0312 胃肠道及腹腔感染性疾病 H0313 肝胆胰免疫及相关疾病 H0314 肝脏代谢障碍及相关疾病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的区别与联系

生物科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生物科学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国家科技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生物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生物学 主要课程: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野外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周~20周。 主要专业实验:动物生物学实验、植物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生物技术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较系统的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及细胞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生物技术产业政策、知识产权及生物工程安全条例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生物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生物学 主要课程: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发酵工程设备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一般安排10周~20周。 主要专业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生物技术大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对生命科学的认识

今天突然想起小时候记过的一句经典的格言:机遇对待每个人都是均等的,不是机遇的女神不垂青于你,而是机遇降临到你身边时却与你擦肩而过,但只要我们在春天里播种,夏天里浇灌,秋天里收获,冬天里孕育,那么无论我们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她总会使我们,少年雄姿英发,中年如日冲天,老年大器晚成。这句话,激励了我很多年,真的很感谢我初中毕业时,那位语文老师送我的这句话。今天又想写点东西啦,不知道有没有道理。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然而只有少数人才会成功,为什么呢?因为多数人希望少数人成功。是不是很诧异啊,其实你想想是不是这样子得呢!那这少数人是怎么做到的呢!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少数人可以为多数人服务,他可以心胸宽广,能够做到海阔天空。另外的两个原因正像张教授说的那样:他学会了如何让人提拔与栽培他,如何让人拥戴与推举他。不要说人家台湾的“阿扁”怎么怎么样,人家当“总统”可是人们一票一票给选上来的。当然也不乏有自己努力奋斗成功的,但是后者如果做不到前三点的话,那他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小了,最后只能沦落到自生自灭的地步。现在社会充满了竞争,如果有人提拔与栽培你,当然你成功的几率也就大了,父母理所当然是最愿意提拔栽培的你人了,这也许就是现在流行“拼爹”这个词的原因吧。对于大部分没有背景的人来说,那我们只能拼自己喽。但是别忘记了利用你的人脉来助你一臂之力吧。这也是我们成功的一个重要砝码。说道这里不得不说,人也是一个自私的群体,要是你想从别人那里得到资源,你就必须的学会分享资源,因为只有有所作为的朋友才能是长久的朋友,只有有所作为的同学才能成为长久的同学,如果你只知道索取,不去分享,那你早晚会脱离了这个群体。所以朋友们,记得提升自我,也是一个很关键的步骤奥。人只有能够被别人所用,才能利用别人。其实被别人需要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反正我是这么认为的。 因此懂得学会利用你的人脉,不孤军奋战,那么你就离成功近了一点,如果你可以坚持,加上你的勤奋、努力,那么你就离成功更近了一点。不坚持、努力,你就永远不会成功,如果你坚持了,你就拥有了成功的希望。努力过了,即使摔的粉身碎骨,也无怨无悔,记住人不可能倒霉一辈子。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家努力吧,祝愿2011年毕业的童鞋们,都能在你们毕业前顺利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如果实在找不到,创业吧,相信你这么多年的知识也不是白学的。失败了,成功还远吗?

当前生命科学和未来10年之后的研究热点

当前生命科学和未来10年之后的研究热点 摘要: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生命科学是系统地阐述与生命特性有关的重大课题的科学。支配着无生命世界的物理和化学定律同样也适用于生命世界,无须赋于生活物质一种神秘的活力。对于生命科学的深入了解,无疑也能促进物理、化学等人类其它知识领域的发展。正文:生物信息学作为当今生命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平台技术,其两大主要任务,即发现致病基因、阐明生命发育进化规律和对海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已经逐渐逼近生命科学研究的纵深,并开始有所收获,正在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生命前沿科学研究中解析海量数据的最佳工具。 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学研究也是当代生命科学的前沿热点。随着被誉为解读人类生命“天书”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功实施,人类已初步掌握了自身的遗传信息。为了真正破译、读懂这部“天书”,各国科学家随即将生命科学的战略重点转到以阐明人类基因组整体功能为目标的功能基因组学上。蛋白质作为生命活动的“执行者”,自然成为新的研究焦点。以研究一种细胞、组织或完整生物体所拥有的全套蛋白质为特征的蛋白质组学自然就成为功能基因组学中的“中流砥柱”,构成了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战略制高点。 功能基因组: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已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在这个时代,生命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功能基因组学,包括结构基因组研究和蛋白质组研究等。尽管现在已有多个物种的基因组被测序,但在这些基因组中通常有一半以上基因的功能是未知的。目前功能基因组中所采用的策略,如基因芯片、基因表达序列分析(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SAGE)等,都是从细胞中mRNA的角度来考虑的,其前提是细胞中mRNA的水平反映了蛋白质表达的水平。但事实并不完全如此,从DNA mRNA 蛋白质,存在三个层次的调控,即转录水平调控(Transcriptional control ),翻译水平调控(Translational control),翻译后水平调控(Post-translational control )。从mRNA角度考虑,实际上仅包括了转录水平调控,并不能全面代表蛋白质表达水平。实验也证明,组织中mRNA丰度与蛋白质丰度的相关性并不好,尤其对于低丰度蛋白质来说,相关性更差。更重要的是,蛋白质复杂的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或迁移、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等则几乎无法从mRNA水平来判断。毋庸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和医学的重要基础综述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和医学的重要基础综述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关于细胞与分子的研究日益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细胞生物学不仅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且与医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生命科学的进步和医学技术的提高。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生命科学医学发展关系促进 著名科学家E.B.Wilson曾经说过:“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关键必须在细胞中寻找。”细胞作为有机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生物科学上的许多基本问题都必须在细胞中求得解决。我们队细胞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是为了阐明各种生命活动的现象与本质,更是希望据此来进一步对这些现象和发展规律加以控制和利用,以达到造福于人类的目的。而在这些利用方式当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医学。许多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最终都必须回归细胞水平,细胞的病变是诊断疾病最有力的证据,也为治疗指明正确的方向。本文将从细胞生物学与生命科学及医学的关系两个方面阐述现代细胞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 (一)生命科学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利用生命科学的知识和技术,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改造生物界,从而造福人类。可以说,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和人民健康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 (二)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是运用近代物理、化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显微、亚显微和分子水平三个层次上,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各种生命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由细胞学(cytology)发展而来。因为关于细胞早已不仅是单纯地研究一个个细胞、细胞器和生物大分子或者一个个生命现象,而是将它们有机结合,从动态的变化过程中探索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因此现代的细胞研究称为细胞生物学。 (三)细胞生物学与生命科学 在我国基础学科发展规划中,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和生态学并列为生

高中生物-生物学史知识总结知识讲解

高中生物-生物学史知 识总结

高中生物学史总结 (涵盖必修一至必修三书上出现的所有生物学史内容,包括正文和资料分析。) 细胞学说: 维萨里比利时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比夏法国指出器官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 虎克英国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细胞的发现者、命名者。 虎克荷兰用自制显微镜观察了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 马尔比基意大利用显微镜广泛观察了动植物微细结构。 施莱登德国通过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首先提出了细胞是构成植物体 的基本单位。 施旺德国《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一致性的显微研究》

耐格里不祥用显微镜观察了多种植物分生区新细胞的形成,发现新细 胞的产生原来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魏尔肖德国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学说的意义: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细胞世界探微三例: 克劳德美国采用不同的转速对破碎的细胞进行离心的方法,将细胞内 的不同组分分开。 德迪夫比利时发现某种酶被包在完整的膜内,当膜破裂后,酶得以释 放。这层膜经其他科学家证实存在,并命名此细胞 器为“溶酶体”。 帕拉德罗马尼亚发现了核糖体、线粒体的结构,形象地揭示出分泌蛋白 的合成、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 上述事例说明:科学研究离不开探索精神、理性思维和技术手段的结合。

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欧文顿国籍不祥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其中脂溶性物 质比非脂溶性物质更易进入细胞膜。由此提出 膜是脂质组成的。 两位荷兰科学家提出细胞中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罗伯特森国籍不祥提出所有生物膜均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 构成,描述生物膜为“静态统一结构”。 桑格、尼克森国籍不祥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酶的本质: 巴斯德法国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 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 李比希德国提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只有在酵 母菌死亡并被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生命科学专业就业前景

生命科学专业就业前景一生物科学专业包括了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两个专业方向,这些专业学科主要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科学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学生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进而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能力。其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了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普通生态学等学科;必修课程则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大学数学、大学物理学、生物统计学、发育生物学、生物技术概论、进化生物学等。就业前景生物科学是目前国际上发展最迅速、最热门的学科之一,美国科研队伍中有50都在研究生物科学,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国家对于生物科学的投入非常多,因此生物科学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生物科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基础科学方面,它可以帮助人类加深对自然的认识,促进对自然规律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探索;从人类生活方面,生物科学与之最息息相关的领域有两个方面,即医学和农业。医学可以帮助人类根据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研究发病机理,从分子层面定向设计药物,帮助人类克服癌症、心脏病、糖尿病等顽疾,农业可以实现定向育种,实现农作物及动物的高产、优质、抗逆、抗病。同时,生物科学的研究成果还可以转化到非生物科学上去,例如芯片等,进一步造福人类。生物科学已成为21世纪自然科学的前沿学科。近20年来世界科学的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生命科学已经异军突起,发展迅猛。从现在起到今后的10~15年内,一方面在微

观层次上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特别是基因组学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后,正深入到后基因组学时代。通过功能基因组学和比较基因组学的研究,对基因、细胞、发育和脑功能的探索正在形成一条主线,随之而来的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面的研究也将在生命科学中成为重要角色。另一方面,在宏观层次上对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生物系统学、生态学以及生物复杂性等研究也在取得重要进展。通过微观与宏观、分析与综合、单个基因结构与整体功能、个体与群体等多方面的结合,生物科学的发展正面临一个新的高峰。生物科学专业旨在培养生物科学应用型人才与教学人才,或毕业后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1991年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内蒙古会议提出生物学基础课6+1的基本框架。在多年的课程体系探索和实践中,目前国内的生物科学专业基础课逐渐变化成为6+模式,即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6门主要课程,另外根据学校的不同和特点,设置了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门课程作为补充。生物科学专业修业年限为4年,毕业时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学生毕业后可到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从事教学或研究工作,也可进入企业从事应用研究、高新技术开发以及管理等工作。目前国内设置生物科学专业的高校中重点本科接近50所,普通本科超过150所,三本院校约11所。其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大学的生物科学在全国居领先地位。不同学校的生物科学或称生物系,或为生命科学学院。开设生物科学类专业的院校,各具特色,有的以生化、植物为主,有

生命科学部(面上项目)

生命科学部(面上项目) 生命科学部资助范围包括生物学、农业科学和基础医学,涉及资源、环境与生态、人口与健康等领域。近年来,经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资助和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论文逐渐增多,研究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生命科学部面上项目近两年资助情况一览表 金额单位:万元

* 为小额探索项目 ** 为不含小额探索项目的面上项目平均资助强度 ++ 为包括小额探索项目在内的资助率 2014年生命科学部面上项目共申请8 699项,受理8 487项,包括小额探索项目在内共资助2 313项,平均资助率为27.84%(按受理数计算,以下数据均按受理数计算),平均资助强度为82.11万元/项。其中四年期的面上项目共计资助2 193项,资助率为25.84%,平均资助强度为84.96万元/项。今后,生命科学部将在面上项目的资助中更加强调根据项目的研究水平和实际需求拉开资助档次,在资助强度上不平均分配。同时也希望各依托单位能够关注申请项目的研究水平,提高申请项目的质量。2015年面上项目资助强度范围在50万~120万元/项,平均资助强度为80万元,请申请人根据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客观、实事求是地申请研究经费。申请书经费预算表要尽可能详细地列出各项费用,必要时可单列一页补充说明预算以供专家评审和确定资助经费时使用。对于研究基础尚薄弱、探索性较强的申请项目,建议申请较低强度的经费资助。对于工作基础较好,在以往的研究中有突出进展,确实需要高强度资助来进行深入研究的,可根据需要申请较高强度的经费资助。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申请书中所列经费预算也要经过评审专家 审定,一旦项目获得资助,不允许在提交计划书时无故变更申请书中的经费预算,请申请人认 真填写经费预算表。 生命科学部一直坚持积极鼓励开展具有创新性学术思想和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尤其是对原创性的、对学科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的申请项目,或是在长期研究基础上提出的新理论、新假说和学科交叉的申请项目给予特别的重视。今后生命科学部将继续关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前沿和新兴领域,注重学科均衡、协调发展。继续鼓励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形态、结构、功能相关的基础研究,积极支持涉及人体生理、生化、免疫、生殖、发育、衰老、干细胞和组织工程等方面的研究申请。鼓励以疾病为模型针对生命科学领域共性和基础性的科学问题开展的研究。 生命科学部鼓励科学家长期围绕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系统性、原创性的研究工作,对高质量完成基金项目的负责人所申请的项目,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资助。另外,针对近年来基金申请 及评审中发现的问题,生命科学部特别提醒申请人在撰写申请书时注意: (1)在生命科学部面上项目指南的科学处和学科部分,具体说明了学科资助范围和不予受理的范畴,请申请人认真阅读申请项目拟申报学科的项目指南。需要强调的是:在面上项目指南中学科提出的不予受理范畴也适用于在本学科申请的其他各类项目。 (2)个人简历一栏中要详细提供申请人的工作简历和从大学起受教育情况及起止年月、导师姓名;以往获基金资助情况、结题情况、发表论文情况。发表论文要求如实列出全部作者姓名、论文题目、杂志名称、发表的年份、期刊号、页码等,并按论著、论文摘要、会议论文等类别分别列出。尚处于投稿及论文修改阶段的论文请不要列出。对于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是多位作者并列的情况,请忠实于论文出版时的作者排序和论文发表时使用的语言,对于在简历中改变所列论文发表时的语言或排名次序者,将被视为学风问题不予资助。 (3)请申请人详细论述与本次申请相关的前期工作基础,以及所提出的新设想、新假说的实验依据和必要的前期实验结果等。前期工作已发表的论文,请在申请书中详细写明,尚未发表论文者要求提供重要实验结果的相关资料,如实验照片或图表等。

同济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部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申请表

同济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部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 伦理审查申请表 编号(N?):2010- 申请日期:年月日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职称: 电话:电子信箱: 研究单位: 合作研究单位:负责人: 联系电话:传真:邮编: 研究者:职称:研究者:职称: 研究者:职称:研究者:职称: 研究者:职称:研究者:职称: 拟研究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研究课题来源:□政府□基金会□公司□国际组织□其他: 递交审查资料: □实验方案□知情同意书□其他资料 包括:试验用品安全性资料、生产企业资质证明、试验用品提供者的资质证明 研究内容摘要(列清所需要的人体组织标本类型,来源【若是从外单位取得,请注明外单位是否已经进行伦理审查,并提供相应的证明】,如何使用人体标本): 1、本研究所采用的人体标本: 2、标本来源: (若是从外单位取得,请注明外单位是否已经进行伦理审查,并提供相应的证明) 标本由提供,(已√/ 未)进行伦理审查,(能√/ 不能)提供伦理审查证明。 3、研究中如何使用人体标本

保密要点: 审查要点1.研究的设计和实施是否科学、可行?1)研究设计的合理性、统计方法(包 括样本量计算) 和用最少的受试者人数获得可靠结论的可能性2)权衡受试者和相关群体的预期利益与预计的危险和不便是否合理3)应用对照组的理由4)受试者提前退出的标准5)暂停或终止整个研究的标准等。 2.受试者的医疗和保护 3.受试者隐私的保护 4.知情同意的过程: 给受试者或其法定代理人的书面和口头信息的充分性、完 整性和可理解性等 5.其他 审查结果(是否同意申请人的实验方案)医学与生命 科学部伦理 委员会意见 □同意□不同意□修改 伦理委员会主任委员签章(Signature of Ethics Committee Director): 伦理委员会签章(Signature of Ethics Committee): 填表说明:1、申请日期请填写拟交申请日期,编号由医学与生命科学伦理委员会填写。 2、申请书中方格可在文字输入打印后,在选中的项目前用钢笔画√。 3、联系人为:本研究项目的联系人及电话。 4、研究者包括合作研究单位的人员。 5、送交审查资料包括:申请书、试验方案、知情同意书;如为人体用品还需按其他资料项目要 求提交资料。

(高考生物)生命科学专业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

(生物科技行业)生命科学专业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

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 湿地生态系统:它处于陆地生态系统(如森林和草地)与水生生态系统(如深水湖和海洋)之间。换言之,湿地是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 细胞学说: 1、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新细胞总是由原来的细胞分裂产生; 3、所有细胞都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化学组成和代谢活性; 4、生物体总的活性可以看成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相关细胞的相互作用和集体活动的总和。 变性:当天然蛋白质分子受到某些物理因素(热、紫外线照射、高压和表面张力等)或化学因素(有机溶剂、酸碱、重金属盐等)的影响时,其生物活性丧失、溶解度降低、不对称性增高以及其他物理化学常数发生改变的现象。 胞质溶胶:细胞匀浆经超速离心除去所有细胞器和颗粒后的上清液部分。 微丝:又称肌动蛋白丝,参与形成肌原纤维、应力纤维和微绒毛,引起胞质流动或细胞的运动 微管:由微管蛋白组成的管状结构,起支架作用、胞内运输作用和形成纺锤体。对低温、高压和秋水仙素敏感。 中间纤维:直径10nm左右,最稳定的细胞骨架成分,围绕核成束成网分布,并扩展到细胞质膜,与质膜相连结,起支持和运动功能。 细胞连接:细胞紧密靠拢的组织中,细胞膜在相邻细胞之间分化而成特定的连接。胞间连丝:植物相邻细胞的细胞膜穿过细胞壁上的孔,彼此相连,两细胞的光面内质网也彼此相通,即成胞间连丝。直径约20~40nm。功能上与间隙连接类似,在相邻细胞间起通讯作用。

共质体:植物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胞间连丝彼此连成一片,称为共质体。 质外体:细胞壁连成一片,称为质外体。 生物膜:各种细胞器的膜和核膜、质膜在分子结构上一样. 酶:生物体内一类具有催化活性的生物大分子,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辅助因子:酶分子中的非蛋白质部分,按与酶蛋白结合的松紧程度不同,分为辅酶(松弛)和辅基(紧密)。 酶的抑制剂:能使酶分子上的某些重要基团发生变化,引起酶分子活力降低或丧失的物质。 不可逆的抑制作用:抑制剂与酶的必需基团以共价结合,不能用透析等物理方法使酶复活。 可逆抑制作用:抑制剂与酶以非共价结合,能用透析等物理方法除去抑制剂使酶复活。 同工酶:?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其蛋白质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性能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的一组酶。 核酶: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又称核酸类酶、酶RNA、类酶RNA。 扩散:分子从相对高浓度的区域移到低浓度的区域 渗透:水分子从高浓度一侧穿过膜而进入低浓度一侧的扩散。 主动运输:分子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的运输过程。 吞噬作用:细胞吞噬较大的固体颗粒,如细菌、细胞碎片等的作用。 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O2的释放和ATP及NADPH的生成。 暗反应:利用光反应形成的ATP和NADPH,将CO2还原为糖。

最新上海高中生命科学全部知识点归纳(会考)全)

主题一走近生命科学 1.1 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 学习内容 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生命科学的早期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以及西方国家的科学家对生命科学早期研究的重要成果。 ?春秋《诗经》北魏贾思勰《齐 民要术》明代李时珍《本草纲 目》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对动植物广泛观察 ?古罗马盖仑解剖动物 2.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研究手段。 ?早期——描述法与比较法 ?后期——实验法,以孟德尔、摩尔根等 为典型 3.生命科学发展中具有里程碑作用的伟大成就。 ?17世纪显微镜发明——生命科学进入 细胞水平 18世纪瑞典林耐“生物分类法则”,制定生 物命名的方法 ?19世纪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 ?1859年英国人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提出“进化论” ?1865年奥地利人孟德尔发表《植物杂交 试验》,建立遗传学 ?美国人摩尔根进一步研究分子遗传学 ?20世纪以来生命科学发展方向——宏 观:生态学微观:分子生物学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 结构——生物学进入分子水平 ?我国合成具有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蛋 白质)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tRNA) ?多利羊的意义——通过高度分化的体 细胞(乳腺细胞)来克隆动物 ?人体胚胎干细胞研究——生命科学“阿 波罗登月计划” ?2000年,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成功,具 体内容为人类基因组的碱基对序列的 测定 4.生命科学发展对人类经济、生活和科学发展的贡献。 5.技术的发展对推动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6.21世纪生命科学面临的重大课题与未来的发展前景。 ?脑科学未解之谜最多 ?转基因技术 ?后基因组计划 ?自己总结 1.2 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学习内容 1.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 ?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 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新的疑问 2.生命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安全守则。 ?重视观察和实验 3.“细胞的观察和测量”实验。 ?显微镜操作注意点:对光明亮先低 倍镜观察再高倍镜高倍镜下只能 使用细调节器,如果光暗,可以调节聚 光器和光圈转换物镜要使用转换器 ?两个保卫细胞之间是气孔 主题二生命的基础 2.1 生物体中的化合物 学习内容 1.水在生物体中的含量、作用、存在 形式。 ?含量最多

生命科学研究进展

2010年以来的重大生命科学研究进展 摘要生命科学以其固有的特性和规律担负着二十一世纪新兴科学的光荣使命,经过近20年的发展,整个生命科学研究发生了根本变化。生命科学的研究对象和问题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比如人类健康、农业生产、人类居住环境等。近几年来生命科学发展更是令人瞩目,丹尼索瓦人基因组、用干细胞制造卵子、通过X射线激光解析蛋白质结构、基因组精密工程以及“DNA元素百科全书”计划,五项生命科学研究进展入选2012年《科学》杂志评选的年度十大科学进展。 关键词生命科学进展基因组干细胞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科学技术就在人类的发展史上稳稳地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加强,能够促进那些与人类自身生活质量和环境改善等密切相关的领域,生命科学以其固有的特性和规律担负着二十一世纪新兴科学的光荣使命,现如今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然而人类社会中也产生了或多或少的问题,生命科学则正在以其科学性和人文性为人类社会服务着。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整个生命科学研究发生了根本变化。一方面,随着研究的深入与细化,不断揭示出复杂生命现象背后的分子机制;另一方面,研究趋向于从系统角度认识微观层面。今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呈现两大特点。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的复杂度越来越大、研究周期变长,研究者的分工更加细化,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和配合增加。比如疾病基因的鉴定,初期的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主要研究单基因疾病,而现在则集中在多基因复杂疾病。研究难度的加大必然导致研究周期变长——许多重要成果来自于研究者十数年乃至更长时间的 研究积累。生命科学的研究对象和问题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比如人类健康、农业生产、人类居住环境等。 一、2010年以来世界重大生命科学进展 2012年底,美国《科学》评选了2012年十大科学进展,生命科学研究成果引人注目,其中有五项都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它们分别为丹尼索瓦人基因组、用干细胞制造卵子、通过X射线激光解析蛋白质结构、基因组精密工程以及“DNA元素百科全书”计划。生命科学的研究不只是在2012年才被评选进十大科学进展,2011年我们也可以看到十大科学进展中生命科学的身影,一项艾滋病研究位于榜首,其次人类起源之谜,光合蛋白II,微生物组新发现,重要的疟疾疫苗,清除衰老细胞、马铃薯基因组测序完成等占据了十项重大

上海高考生物生命科学真题及答案

2016年上海高考生命科学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全部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等题型。 3.答卷前,务必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 4.作答必须全部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选择题的作答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综合题的作答必须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病毒可以通过口腔分泌物进行传播,这种传播途径属于A. A.媒介物传播 B.空气传播 C.病媒传播 D.接触传播 2.在电子显微镜下,放线菌和霉菌中都能观察到的结构是 A.核糖体和质膜 B.线粒体和内质网 C.核糖体和拟核 D.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3.将紫色洋葱鳞叶外表皮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数分钟后,结果如图1所示,紫色分部的区域和影响色素分布的结构分别是

A.①和细胞膜 B.①和细胞膜、液泡膜 C.②和细胞膜、液泡膜 D.②和细胞膜、液泡膜、细胞壁 4.多肉植物鸡冠掌通常利用落叶上长出的不定芽繁殖,这种繁殖类型是 A.出芽生殖 B.营养繁殖 C.分裂生殖 D.有性生殖 5.下列关于测量蚕豆叶下表皮保卫细胞颤长度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时,两眼必须从显微镜侧面注视 B.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时,轻轻地转动物镜使高倍镜到位 C.从低倍镜视野中,需将进一步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D.测量细胞长度时,应尽量使目镜测微尺与被测细胞平行并重叠 6. 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在抗疟药物研发中,发现了一种药效高于青蒿素的 衍生物蒿甲醚,结构如图2。下列与蒿甲醚的元素组成完全相同的物质是 A.纤维素 B.胰岛素 C.叶绿素 D.甲状腺素 7. 经过灯光刺激与食物多次结合,建立狗唾液分泌条件反射后,下列操作不能 使该反射消退的是 A. 灯光刺激+食物 B. 仅食物 C. 声音刺激+食物 D. 仅灯光刺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